CN112387556B - 烘房设备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烘房设备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87556B
CN112387556B CN202011280280.8A CN202011280280A CN112387556B CN 112387556 B CN112387556 B CN 112387556B CN 202011280280 A CN202011280280 A CN 202011280280A CN 112387556 B CN112387556 B CN 1123875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body
forced cooling
area
heating
bodi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8028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87556A (zh
Inventor
陈亮
顾天宇
沈伟清
陈俊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Volkswagen Automot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Volkswagen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Volkswagen Auto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Volkswagen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8028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8755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875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875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875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875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3/00Pretreatment of surfaces to which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are to be applied; After-treatment of applied coatings, e.g. intermediate treating of an applied coating preparatory to subsequent applications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05D3/02Pretreatment of surfaces to which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are to be applied; After-treatment of applied coatings, e.g. intermediate treating of an applied coating preparatory to subsequent applications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by baking
    • B05D3/0254After-treatment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烘房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区域划分步骤,将输送链划分成加热区和强冷区,加热区的周边布置的是加热设备,强冷区的周边布置的是强冷设备;加热设备启动步骤,启动加热设备,将加热区的温度提升至指定加热温度;输送链状态监控步骤,监控输送链上的车身的数量和位置;强冷设备启动步骤,当输送链上有车身抵达强冷准备位置时,启动强冷设备,将强冷区的温度降低至指定冷却温度;强冷设备调节步骤,依据强冷区内车身的数量调节强冷设备的功率;加热设备关闭步骤,无车身将被送上输送链并且输送链上的加热区上无车身,关闭加热设备;强冷设备关闭步骤,输送链上的加热区上无车身并且输送链上的强冷区也无车身,关闭强冷设备。

Description

烘房设备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汽车制造中的油漆烘干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在汽车行业涂装车间中,烘房系统的烘干工艺是整个油漆喷涂工艺中的重点环节,其主要作用是将车身表面喷涂的油漆或者PVC胶水进行高温脱水,使其完全固化在车身上,起到美化或防腐等不同作用。
以经典的5A传统工艺为例,一条30JPH的生产线一般配置4个烘房系统:分别是电泳烘房、UBS烘房、中涂烘房和面漆烘房。
图1揭示了车身烘干工艺的过程的示意图。参考图1所示,车身在经过常温喷涂区域101后进入到烘房设备102。烘房设备包括高温区域121和强冷区域122。高温区域一个烘道,车身在烘道内进行高温烘烤(温度范围在100~200℃间)。车身离开烘房设备之后的下一个工序是人工打磨区103。在人工打磨区103进行诸如打磨、抛光的人工操作。人工操作时需要将车身温度降低,所以在烘房设备内还包括强冷区域122。强冷区域122安排在高温区域121后方,车身进入强冷区域后通过冷风使车身温度从200℃左右快速降低至45℃以下。强冷区域122主要由数个巨大的冷却风机和冷冻系统组成。冷冻系统一般由工厂冷冻水管网提供能源。在烘房设备102内布置有输送链123,输送链123横跨高温区域和强冷区域两个区域,在整个烘房设备的范围内长距离输送车身。
烘房设备从功能上可以划分为TNV燃烧炉系统、加热系统和强冷系统等。在电气控制上采用程序控制器和集成式程序结构。集成式的程序架构具有简单易读的特性,但缺乏功能扩展的灵活性:烘房设备中的加热设备与强冷设备互相绑定在一起,只能同时打开或者同时关闭。
烘房设备消耗了油漆车间巨大的能源,占到了整个车间能源消耗的四分之一。其中主要涉及的能耗为天然气、电能及冷冻水。经过多年的实践发现,烘房设备存在较大能源浪费,具有较大的改善空间。造成能源浪费的主要问题有:
1)TNV、加热设备和强冷区存在不同热迟滞效应:加热区升温时间最慢,而强冷区达到生产状态的时间最快。下面的表以传统的面漆烘房为例,显示了几个工艺模块不同的热迟滞差异:
Figure BDA0002780537830000021
由于烘房系统这种巨大的热迟滞差异,决定了烘房系统开机前需要设置足够的提前量,以电泳烘房为例,电泳烘房系统在满足生产条件前需要约2小时的升温时间(根据燃烧炉功率大小而定)。在到达工艺温度后,还需要进入保温待机阶段(0.5~1小时)。在车身进入烘房后正式进入烘干生产时间。烘房运行时间的分解见下述的公式:
烘房运行时间(能量消耗)=提前期(升温时间+待机时间)+生产时间
整个烘房在正式生产前提前期达2.5~3小时。
2)除了热迟滞效应,根据实际产量作息、故障空挡、清漆喷杯空挡等因素,烘房设备的利用率往往达不到100%,以下统计了电泳烘房生产空挡和负载率:
Figure BDA0002780537830000022
基于以上用能分析,可以发现由于烘房设备的不同热迟滞特性和绑定操作的模式,造成设备空转等待时间过长,尤其是强冷设备,由于是与加热设备绑定开启或者关闭,在加热设备提前开启、升温期间就会启动,但是强冷设备实际需要等到有车身进入到强冷区域后才会开始工作,因此存在较大的无效运行和能源股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烘房设备的控制方法,对不同区域的设备独立操作,减少空转时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烘房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
区域划分步骤,将输送链划分成加热区和强冷区,加热区的周边布置的是加热设备,强冷区的周边布置的是强冷设备;
加热设备启动步骤,启动加热设备,将加热区的温度提升至指定加热温度;
输送链状态监控步骤,监控输送链上的车身的数量和位置;
强冷设备启动步骤,当输送链上有车身抵达强冷准备位置时,启动强冷设备,将强冷区的温度降低至指定冷却温度;
强冷设备调节步骤,依据强冷区内车身的数量调节强冷设备的功率;
加热设备关闭步骤,无车身将被送上输送链并且输送链上的加热区上无车身,关闭加热设备;
强冷设备关闭步骤,输送链上的加热区上无车身并且输送链上的强冷区也无车身,关闭强冷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输送链状态监控步骤包括:
车身存储位队列校准和清零步骤;
车身存储位队列移动步骤;
车身在烘房内运行时间和距离更新步骤;
车身位置判定步骤;
按区域统计车身数量步骤;
无车身控制信号产生步骤;
首车位置计算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车身存储位队列校准和清零步骤包括:对于第1个车身至第n个车身,按照正序依次判断,
该车身的运行时间是否大于最长运行时间;
如果大于最长运行时间,则将该车身的运行时间、运行距离、加热区标记和强冷区标记都清零,然后转而判断下一个车身;如果不大于最长运行时间,则直接转而判断下一个车身;
直至所有的n个车身都完成车身运行时间的判断。
在一个实施例中,车身存储位队列移动步骤包括:
判断输送是否正常运行,如果输送没有正常运行,整个车身存储位队列移动步骤结束,输送正常运行,则进入下一步骤;
传感器占位信号是否满足,如果传感器占位信号不满足,整个车身存储位队列移动步骤结束,传感器占位信号满足,则进入下一步骤;
对于第n-1个车身至第1个车身,按照逆序依次判断,
该车身的运行时间是否大于0,如果不大于0,则转而判断下一个车身;
对于所找到的首个运行时间大于0的车身,则从该车身开始直到第1个车身,按照逆序的顺序依次将本车身的运行时间移动至正序的后一个车身,而第1个车身的运行时间设置为1,然后整个车身存储位队列移动步骤结束。
在一个实施例中,车身在烘房内运行时间和距离更新步骤包括:
判断输送是否正常运行,如果输送没有正常运行,整个车身在烘房内运行时间和距离更新步骤结束,输送正常运行,则进入下一步骤;
系统时钟脉冲信号是否正常,如果系统时钟脉冲信号不正常,整个车身存储位队列移动步骤结束,系统时钟脉冲信号正常,则进入下一步骤;
对于第1个车身至第n个车身,按照正序依次判断,
该车身的运行时间是否大于0;
如果该车身的运行时间大于0,则该车身的运行时间自增1;该车身的运行距离计算为:该车身的运行时间*输送速度,然后转而判断下一个车身;
如果该车身的运行时间不大于0,则直接转而判断下一个车身;
直至所有的n个车身都完成车身运行时间和距离的更新。
在一个实施例中,车身位置判定步骤包括:
对于第1个车身至第n个车身,按照正序依次判断,
该车身的运行距离是否大于0;
如果该车身的运行距离大于0,则判断该车身的运行距离是否大于加热区的长度;
如果该车身的运行距离大于加热区的长度,则将该车身的区域标记中的加热区域标记设置为0,强冷区域标记设置为1;如果该车身的运行距离不大于加热区的长度,则将该车身的区域标记中的加热区域标记设置为1,强冷区域标记设置为0;然后转而判断下一个车身;
如果该车身的运行距离不大于0,则直接转而判断下一个车身;
直至所有的n个车身都完成车身位置的判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按区域统计车身数量步骤包括:
加热区车身数量计数器清零;
强冷区车身数量计数器清零;
对于第1个车身至第n个车身,按照正序依次判断,
该车身的区域标记,如果加热区域标记为1,则加热区车身数量计数器自增1,如果强冷区域标记为1,则强冷区车身数量计数器自增1;然后转而判断下一个车身;
直至所有的n个车身都完成车身区域标记的判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无车身控制信号产生步骤包括:
加热区车身数量计数器是否为0,如果加热区车身数量计数器为0,则输出加热区无车身信号,如果加热区车身数量计数器不为0,则输出加热区有车身信号;
强冷区车身数量计数器是否为0,如果强冷区车身数量计数器为0,则输出强冷区无车身信号,如果强冷区车身数量计数器不为0,则输出强冷区有车身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首车位置计算步骤包括:
对于第1个车身至第n个车身,按照正序依次判断,
该车身的运行距离是否大于0,如果不大于0,则转而判断下一个车身;
对于所找到的首个运行距离大于0的车身,将该车身的运行距离复制至首台车的运行距离,然后整个首车位置计算步骤结束;
如果所有的车身的运行距离都不大于0,则首台车的运行距离设置为0,然后整个首车位置计算步骤结束。
在一个实施例中,输送链状态监控步骤还包括:产生强冷提前启动信号和计算功率大小步骤,该产生强冷提前启动信号和计算功率大小步骤包括:
计算强冷提前期距离,强冷提前期距离=强冷启动提前期*输送链速;
判断首台车是否触发强冷提前期,依据(首台车运行距离+强冷提前期距离-加热区长度)是否大于0来判断,当(首台车运行距离+强冷提前期距离-加热区长度)大于0时,触发强冷提前期;
产生强冷开机位置到达脉冲信号;
判断强冷区车身数量是否大于设定的阈值,
如果强冷区车身数量大于设定的阈值,将高功率运行布尔信号设置为1,低功率运行布尔信号设置为0,然后将高功率频率输出至强冷设备的变频器;
如果强冷区车身数量不大于设定的阈值,将高功率运行布尔信号设置为0,低功率运行布尔信号设置为1,然后将低功率频率输出至强冷设备的变频器。
本发明的烘房设备的控制方法通过将加热设备和强冷设备分开独立控制,也特别是对于强冷设备的开关时间和工作功率进行精确调节,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并实现下述功能:
强冷设备按进车情况进行单独控制;
强冷设备根据内部车身数量多少来调节风机频率;
大幅减少强冷设备在升温时间和待机时间造成的能源消耗;
可以减少电能、冷冻水的消耗。
附图说明
图1揭示了车身烘干工艺的过程的示意图。
图2揭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烘房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控制架构示意图。
图3揭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烘房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揭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烘房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控制逻辑示意图。
图5揭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烘房设备的控制方法的实现框架示意图。
图6揭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烘房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控制器管脚示意图。
图7揭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烘房设备的控制方法中输送链状态监控步骤的流程图。
图8揭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烘房设备的控制方法中车身存储位队列校准和清零步骤的流程图。
图9揭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烘房设备的控制方法中车身存储位队列移动步骤的流程图。
图10揭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烘房设备的控制方法中车身在烘房内运行时间和距离更新步骤的流程图。
图11揭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烘房设备的控制方法中车身位置判定步骤的流程图。
图12揭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烘房设备的控制方法中按区域统计车身数量步骤的流程图。
图13揭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烘房设备的控制方法中无车身控制信号产生步骤的流程图。
图14揭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烘房设备的控制方法中首车位置计算步骤的流程图。
图15揭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烘房设备的控制方法中产生强冷提前启动信号和计算功率大小步骤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烘房设备的控制方法的基本设计是对不同区域的设备独立操作,减少设备,尤其是强冷设备的空转时间。图2揭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烘房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控制架构示意图。本发明中将输送链123根据烘房设备的高温区域和强冷区域进行划分,输送链123也相应地划分为加热区124和强冷区125。在输送链123的入口位置增加了2个雪橇占位感应传感器126,雪橇占位感应传感器126用于检测新车身是否进入烘房。在加热区124上靠近强冷区125的位置设置强冷准备位置127。当有车身运行到强冷准备位置127时,说明该车身即将离开加热区进入强冷区,此时可以开启强冷设备进行准备,将强冷区的温度降低。根据输送链123上的车身数量,可以调节强冷区内冷却设备128的运行功率,使得冷却设备的运行功率与输送链上的车身数量相匹配。在图2中,还示出了在本发明的控制逻辑中会使用到的几个参数的含义:
最长运行时间,即车身通过整个输送链的时间,可以依据输送链长度除以输送链运行时间获得。
加热区长度:输送链上加热区的长度。
强冷区长度:输送链上强冷区的长度。
基于上述设计,本发明提出一种烘房设备的控制方法,图3揭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烘房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参考图3所示,该控制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S201、区域划分步骤。区域划分步骤将输送链划分成加热区和强冷区,加热区的周边布置的是加热设备,强冷区的周边布置的是强冷设备。
S202、加热设备启动步骤。加热设备启动步骤中启动加热设备,将加热区的温度提升至指定加热温度。
S203、输送链状态监控步骤。输送链状态监控步骤监控输送链上的车身的数量和位置。
S204、强冷设备启动步骤。强冷设备启动步骤中,当输送链上有车身抵达强冷准备位置时,启动强冷设备,将强冷区的温度降低至指定冷却温度。
S205、强冷设备调节步骤。强冷设备调节步骤中,依据强冷区内车身的数量调节强冷设备的功率。
S206、加热设备关闭步骤。加热设备关闭步骤中,如果无车身将被送上输送链并且输送链上的加热区上无车身,关闭加热设备。
S207、强冷设备关闭步骤。强冷设备关闭步骤中,如果输送链上的加热区上无车身并且输送链上的强冷区也无车身,关闭强冷设备。
图4揭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烘房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控制逻辑示意图。图4所示的控制逻辑示意图从控制区域上分为:加热区系统、输送链系统和强冷区系统,从控制时间上分为:开机阶段、运行阶段和关闭阶段。展示了在不同的控制时间内不同控制区域的工作状态和转换的参考参数。与前述的烘房设备的控制方法相对应的:
在开机阶段,加热区启动并完成加热区的加热。然后输送链系统开始进车,将车身送入加热区。在有车身完成加热进入到强冷准备位置时,强冷提前期到达,强冷区系统启动对强冷区进行冷却,为车身进入到强冷区做好准备。
在运行阶段,加热区系统、输送链系统和强冷区系统都处于持续工作的状态。输送链系统根据车身的进车数量控制强冷区系统的功率,对强冷区系统进行功率调整。
在关闭阶段,在输送链上无新的车身进入,烘房内无车后,加热区系统和强冷区系统先后关闭。因为车身是先进入加热区,后进入强冷区,因此加热区系统先关闭,强冷区系统后关闭。
加热区系统、输送链系统和强冷区系统三个系统之间可以通过接口信号进行通信,最主要的接口信号(除故障、状态等)定义如下:
Figure BDA0002780537830000091
为了在加热区系统、输送链系统和强冷区系统三个系统之间实现信号的同步和传输,本发明使用了两个数据库和一个控制芯片来形成实现框架,实现前述的控制方法和控制逻辑。图5揭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烘房设备的控制方法的实现框架示意图。如图5所示,控制芯片是FB6000,控制芯片FB6000主要用于实现输送链上的车身位置更新功能。两个数据库分别是车身信息数据库DB6000和烘房参数数据库DB6001。来自输送链的输送信号和烘房参数数据库DB6001的烘房参数被提供给车身位置更新功能控制芯片FB6000,车身位置更新功能控制芯片FB6000与车身信息数据库DB6000进行数据交换,以完成车身位置更新。车身信息数据库DB6000被划分为两个存储区域:车身存储位和统计信息区域、控制信号区域。车身信息数据库DB6000是核心数据库,主要实现对烘房内的车身信息进行统一管理。车身信息数据库DB6000存储三类信息,分别是:统计信息、控制信号和车身存储位。数据库的格式定义如下:
Figure BDA0002780537830000101
统计信息的各个数据含义和作用如下:
Figure BDA0002780537830000102
控制信号的各个数据含义和作用如下:
Figure BDA0002780537830000111
车身存储位的含义和作用如下:
Figure BDA0002780537830000112
如上表,车身存储位虚拟了烘房内车身的信息,实现物理车身和PLC数据库一一对应。当烘房内新进入车身6时,在PLC数据库中车身1的信息向前挪动一个存储区域,其它以此类推,1#车身存储位保存了最近进入烘房的车身6信息。举例如下:
Figure BDA0002780537830000121
需要的车身信息含义见下表:
Figure BDA0002780537830000122
除了车身的数据管理,为方便节能模式的调整,需要定义烘房系统的基础参数。烘房参数放于烘房参数数据库DB6001中,数据库格式如下:
Figure BDA0002780537830000131
具体信号含义和作用如下:
Figure BDA0002780537830000132
车身位置更新功能控制芯片FB6000主要实现对车身信息数据库DB6000内车身数据的实时更新并产生控制信号以对强冷区的控制进行调整,车身位置更新功能控制芯片FB6000的接口引脚可以参考图6。图6揭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烘房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控制器管脚示意图。车身位置更新功能控制芯片FB6000主要涉及的外部接口信号包括:
Figure BDA0002780537830000141
车身位置更新功能控制芯片FB6000主要用于实现图3所示的控制方法中的步骤203:输送链状态监控步骤。图7揭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烘房设备的控制方法中输送链状态监控步骤的流程图。输送链状态监控步骤203包括:
S1、车身存储位队列校准和清零步骤;
S2、车身存储位队列移动步骤;
S3、车身在烘房内运行时间和距离更新步骤;
S4、车身位置判定步骤;
S5、按区域统计车身数量步骤;
S6、无车身控制信号产生步骤;
S7、首车位置计算步骤。
还有一个独立的步骤S8:产生强冷提前启动信号和计算功率大小。
图8揭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烘房设备的控制方法中车身存储位队列校准和清零步骤的流程图。参考图8所示,步骤S1、车身存储位队列校准和清零步骤包括:
对于第1个车身至第n个车身,按照正序依次判断,
该车身的运行时间是否大于最长运行时间;
如果大于最长运行时间,则将该车身的运行时间、运行距离、加热区标记和强冷区标记都清零,然后转而判断下一个车身;如果不大于最长运行时间,则直接转而判断下一个车身;
直至所有的n个车身都完成车身运行时间的判断。
图9揭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烘房设备的控制方法中车身存储位队列移动步骤的流程图。参考图9所示,步骤S2、车身存储位队列移动步骤包括:
判断输送是否正常运行,如果输送没有正常运行,整个车身存储位队列移动步骤结束,输送正常运行,则进入下一步骤;
雪橇占位感应传感器,即PosBack传感器占位信号是否满足,如果传感器占位信号不满足,整个车身存储位队列移动步骤结束,传感器占位信号满足,则进入下一步骤;
对于第n-1个车身至第1个车身,按照逆序依次判断,
该车身的运行时间是否大于0,如果不大于0,则转而判断下一个车身;
对于所找到的首个运行时间大于0的车身,则从该车身开始直到第1个车身,按照逆序的顺序依次将本车身的运行时间移动至正序的后一个车身,而第1个车身的运行时间设置为1,然后整个车身存储位队列移动步骤结束。
图10揭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烘房设备的控制方法中车身在烘房内运行时间和距离更新步骤的流程图。参考图10所示,步骤S3、车身在烘房内运行时间和距离更新步骤包括:
判断输送是否正常运行,如果输送没有正常运行,整个车身在烘房内运行时间和距离更新步骤结束,输送正常运行,则进入下一步骤;
系统时钟脉冲信号是否正常,如果系统时钟脉冲信号不正常,整个车身存储位队列移动步骤结束,系统时钟脉冲信号正常,则进入下一步骤;
对于第1个车身至第n个车身,按照正序依次判断,
该车身的运行时间是否大于0;
如果该车身的运行时间大于0,则该车身的运行时间自增1;该车身的运行距离计算为:该车身的运行时间*输送速度,然后转而判断下一个车身;
如果该车身的运行时间不大于0,则直接转而判断下一个车身;
直至所有的n个车身都完成车身运行时间和距离的更新。
图11揭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烘房设备的控制方法中车身位置判定步骤的流程图。参考图11所示,步骤S4、车身位置判定步骤包括:
对于第1个车身至第n个车身,按照正序依次判断,
该车身的运行距离是否大于0;
如果该车身的运行距离大于0,则判断该车身的运行距离是否大于加热区的长度;
如果该车身的运行距离大于加热区的长度,则将该车身的区域标记中的加热区域标记设置为0,强冷区域标记设置为1;如果该车身的运行距离不大于加热区的长度,则将该车身的区域标记中的加热区域标记设置为1,强冷区域标记设置为0;然后转而判断下一个车身;
如果该车身的运行距离不大于0,则直接转而判断下一个车身;
直至所有的n个车身都完成车身位置的判定。
图12揭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烘房设备的控制方法中按区域统计车身数量步骤的流程图。参考图12所示,步骤S5、按区域统计车身数量步骤包括:
加热区车身数量计数器清零;
强冷区车身数量计数器清零;
对于第1个车身至第n个车身,按照正序依次判断,
该车身的区域标记,如果加热区域标记为1(加热区域标记为真true),则加热区车身数量计数器自增1,如果强冷区域标记为1(强冷区域标记为真true),则强冷区车身数量计数器自增1;然后转而判断下一个车身;
直至所有的n个车身都完成车身区域标记的判定。
图13揭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烘房设备的控制方法中无车身控制信号产生步骤的流程图。参考图13所示,步骤S6、无车身控制信号产生步骤包括:
加热区车身数量计数器是否为0,如果加热区车身数量计数器为0,则输出加热区无车身信号,如果加热区车身数量计数器不为0,则输出加热区有车身信号;
强冷区车身数量计数器是否为0,如果强冷区车身数量计数器为0,则输出强冷区无车身信号,如果强冷区车身数量计数器不为0,则输出强冷区有车身信号。
图14揭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烘房设备的控制方法中首车位置计算步骤的流程图。参考图14所示,步骤S7、首车位置计算步骤包括:
对于第1个车身至第n个车身,按照正序依次判断,
该车身的运行距离是否大于0,如果不大于0,则转而判断下一个车身;
对于所找到的首个运行距离大于0的车身,将该车身的运行距离复制至首台车的运行距离,然后整个首车位置计算步骤结束;
如果所有的车身的运行距离都不大于0,则首台车的运行距离设置为0,然后整个首车位置计算步骤结束。
图15揭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烘房设备的控制方法中产生强冷提前启动信号和计算功率大小步骤的流程图。参考图15所示,步骤S8产生强冷提前启动信号和计算功率大小步骤包括:
计算强冷提前期距离,强冷提前期距离=强冷启动提前期*输送链速;
判断首台车是否触发强冷提前期,依据(首台车运行距离+强冷提前期距离-加热区长度)是否大于0来判断,当(首台车运行距离+强冷提前期距离-加热区长度)大于0时,触发强冷提前期;
产生强冷开机位置到达脉冲信号;
判断强冷区车身数量是否大于设定的阈值,
如果强冷区车身数量大于设定的阈值,将高功率运行布尔信号设置为1,低功率运行布尔信号设置为0,然后将高功率频率输出至强冷设备的变频器;
如果强冷区车身数量不大于设定的阈值,将高功率运行布尔信号设置为0,低功率运行布尔信号设置为1,然后将低功率频率输出至强冷设备的变频器。
本发明的烘房设备的控制方法通过将加热设备和强冷设备分开独立控制,也特别是对于强冷设备的开关时间和工作功率进行精确调节,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并实现下述功能:
强冷设备按进车情况进行单独控制;
强冷设备根据内部车身数量多少来调节风机频率;
大幅减少强冷设备在升温时间和待机时间造成的能源消耗;
可以减少电能、冷冻水的消耗。
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所列举的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发明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随之做出的类似变化或变形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得出或者很容易便联想到的,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上述实施例是提供给熟悉本领域内的人员来实现或使用本发明的,熟悉本领域的人员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发明思想的情况下,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种种修改或变化,因而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被上述实施例所限,而应该是符合权利要求书提到的创新性特征的最大范围。

Claims (5)

1.一种烘房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区域划分步骤,将输送链划分成加热区和强冷区,加热区的周边布置的是加热设备,强冷区的周边布置的是强冷设备;
加热设备启动步骤,启动加热设备,将加热区的温度提升至指定加热温度;
输送链状态监控步骤,监控输送链上的车身的数量和位置;
强冷设备启动步骤,当输送链上有车身抵达强冷设备位置时,启动强冷设备,将强冷区的温度降低至指定冷却温度;
强冷设备调节步骤,依据强冷区内车身的数量调节强冷设备的功率;
加热设备关闭步骤,无车身将被送上输送链并且输送链上的加热区上无车身,关闭加热设备;
强冷设备关闭步骤,输送链上的加热区上无车身并且输送链上的强冷区也无车身,关闭强冷设备;
其中,所述输送链状态监控步骤包括:
车身存储位队列校准和清零步骤;
车身存储位队列移动步骤;
车身在烘房内运行时间和距离更新步骤;
车身位置判定步骤;
按区域统计车身数量步骤;
无车身控制信号产生步骤;
首车位置计算步骤;其中,所述车身存储位队列校准和清零步骤包括:对于第1个车身至第n个车身,按照正序依次判断,
该车身的运行时间是否大于最长运行时间;
如果大于最长运行时间,则将该车身的运行时间、运行距离、加热区标记和强冷区标记都清零,然后转而判断下一个车身;如果不大于最长运行时间,则直接转而判断下一个车身;
直至所有的n个车身都完成车身运行时间的判断;其中,所述车身存储位队列移动步骤包括:
判断输送是否正常运行,如果输送没有正常运行,整个车身存储位队列移动步骤结束,输送正常运行,则进入下一步骤;
传感器占位信号是否满足,如果传感器占位信号不满足,整个车身存储位队列移动步骤结束,传感器占位信号满足,则进入下一步骤;
对于第n-1个车身至第1个车身,按照逆序依次判断,
该车身的运行时间是否大于0,如果不大于0,则转而判断下一个车身;
对于所找到的首个运行时间大于0的车身,则从该车身开始直到第1个车身,按照逆序的顺序依次将本车身的运行时间移动至正序的后一个车身,而第1个车身的运行时间设置为1,然后整个车身存储位队列移动步骤结束;
其中,所述车身在烘房内运行时间和距离更新步骤包括:
判断输送是否正常运行,如果输送没有正常运行,整个车身在烘房内运行时间和距离更新步骤结束,输送正常运行,则进入下一步骤;
系统时钟脉冲信号是否正常,如果系统时钟脉冲信号不正常,整个车身存储位队列移动步骤结束,系统时钟脉冲信号正常,则进入下一步骤;
对于第1个车身至第n个车身,按照正序依次判断,
该车身的运行时间是否大于0;
如果该车身的运行时间大于0,则该车身的运行时间自增1;该车身的运行距离计算为:该车身的运行时间*输送速度,然后转而判断下一个车身;
如果该车身的运行时间不大于0,则直接转而判断下一个车身;
直至所有的n个车身都完成车身运行时间和距离的更新;其中,所述车身位置判定步骤包括:
对于第1个车身至第n个车身,按照正序依次判断,
该车身的运行距离是否大于0;
如果该车身的运行距离大于0,则判断该车身的运行距离是否大于加热区的长度;
如果该车身的运行距离大于加热区的长度,则将该车身的区域标记中的加热区域标记设置为0,强冷区域标记设置为1;如果该车身的运行距离不大于加热区的长度,则将该车身的区域标记中的加热区域标记设置为1,强冷区域标记设置为0;然后转而判断下一个车身;
如果该车身的运行距离不大于0,则直接转而判断下一个车身;
直至所有的n个车身都完成车身位置的判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房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区域统计车身数量步骤包括:
加热区车身数量计数器清零;
强冷区车身数量计数器清零;
对于第1个车身至第n个车身,按照正序依次判断,
该车身的区域标记,如果加热区域标记为1,则加热区车身数量计数器自增1,如果强冷区域标记为1,则强冷区车身数量计数器自增1;然后转而判断下一个车身;
直至所有的n个车身都完成车身区域标记的判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烘房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车身控制信号产生步骤包括:
加热区车身数量计数器是否为0,如果加热区车身数量计数器为0,则输出加热区无车身信号,如果加热区车身数量计数器不为0,则输出加热区有车身信号;
强冷区车身数量计数器是否为0,如果强冷区车身数量计数器为0,则输出强冷区无车身信号,如果强冷区车身数量计数器不为0,则输出强冷区有车身信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烘房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首车位置计算步骤包括:
对于第1个车身至第n个车身,按照正序依次判断,
该车身的运行距离是否大于0,如果不大于0,则转而判断下一个车身;
对于所找到的首个运行距离大于0的车身,将该车身的运行距离复制至首台车的运行距离,然后整个首车位置计算步骤结束;
如果所有的车身的运行距离都不大于0,则首台车的运行距离设置为0,然后整个首车位置计算步骤结束。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烘房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链状态监控步骤还包括:产生强冷提前启动信号和计算功率大小步骤,该产生强冷提前启动信号和计算功率大小步骤包括:
计算强冷提前期距离,强冷提前期距离=强冷启动提前期*输送链速;
判断首台车是否触发强冷提前期,依据(首台车运行距离+强冷提前期距离-加热区长度)是否大于0来判断,当(首台车运行距离+强冷提前期距离-加热区长度)大于0时,触发强冷提前期;
产生强冷开机位置到达脉冲信号;
判断强冷区车身数量是否大于设定的阈值,
如果强冷区车身数量大于设定的阈值,将高功率运行布尔信号设置为1,低功率运行布尔信号设置为0,然后将高功率频率输出至强冷设备的变频器;
如果强冷区车身数量不大于设定的阈值,将高功率运行布尔信号设置为0,低功率运行布尔信号设置为1,然后将低功率频率输出至强冷设备的变频器。
CN202011280280.8A 2020-11-16 2020-11-16 烘房设备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123875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80280.8A CN112387556B (zh) 2020-11-16 2020-11-16 烘房设备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80280.8A CN112387556B (zh) 2020-11-16 2020-11-16 烘房设备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87556A CN112387556A (zh) 2021-02-23
CN112387556B true CN112387556B (zh) 2022-10-25

Family

ID=746004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80280.8A Active CN112387556B (zh) 2020-11-16 2020-11-16 烘房设备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8755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28012A (zh) * 2022-07-28 2022-11-11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涂装烘干炉的控制系统、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101684A1 (de) * 1981-01-21 1982-08-26 Hoechst Ag, 6000 Frankfurt "verfahren zur beschichtung von metallrohren und verwendung der nach diesem verfahren hergestellten rohre"
CN101338969A (zh) * 2008-08-08 2009-01-07 昆明云海印铁制盖有限公司 一种旋盖烘房及其旋盖加热烘烤方法
DE102011083614A1 (de) * 2011-03-01 2012-09-06 Continental Teves Ag & Co. Ohg Trocknerschaltung für eine pneumatische Regelvorrichtung eines Fahrzeugs
CN105251679A (zh) * 2015-11-18 2016-01-20 重庆贝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隧道炉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87556A (zh) 2021-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40984B (zh) 一种通讯基站空调机组的气流调节方法
CN105571073B (zh) 一种地铁站空调水系统变频控制节能方法
CN107806695B (zh) 一种空调冷却水系统的节能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5020845B (zh) 一种空调系统联动节能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1737899B (zh) 基于无线传感网的中央空调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4676837A (zh) 应用于中央空调冷冻水系统全程温差控制的变频节能方法
CN112387556B (zh) 烘房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07238174A (zh) 压缩机频率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2116517A (zh) 机房设备的送风控制方法
CN110895016A (zh) 一种基于模糊自适应的中央空调系统节能群控方法
Tachwali et al. Minimizing HVAC energy consumption using a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CN105365523A (zh) 一种基于半导体制冷的电动汽车节能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01929721B (zh) 中央空调节能控制ar模型负荷预测系统的预测方法
CN108954626A (zh) 一种楼宇供冷供暖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3396032U (zh) 基于模糊自适应pid的室温控制装置
CN101806488A (zh) 节能型冷却塔供冷系统及其供冷方法
CN113311892B (zh) 一种会展场馆中央空调能效最优预冷控制方法
CN109654887B (zh) 一种循环水冷却系统及其自动控制方法
CN201314653Y (zh) 一种通讯基站节能空调机组
CN117341041B (zh) 一种用于梁体的全自动控温智能蒸汽养护窑
CN104677180A (zh) 冷却塔节能系统及方法
CN104515264B (zh) 一种空调智能节能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1603719A (zh) 机房空调节能运行控制系统
CN209623035U (zh) 一种车间分布式通风换气自动化控制系统
CN116045560A (zh) 一种制冷系统远程管理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