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83152A - 一种基于多向交互机制的电力通信智能运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多向交互机制的电力通信智能运维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383152A CN112383152A CN202011489215.6A CN202011489215A CN112383152A CN 112383152 A CN112383152 A CN 112383152A CN 202011489215 A CN202011489215 A CN 202011489215A CN 112383152 A CN112383152 A CN 11238315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intenance
- power communication
- fault
- terminal
- alar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2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4422 calcul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1418 maintenance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941 weav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635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237 body shap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50 conditio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01—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lay of information or by user interaction, e.g. 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 systems [SCADA] or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2—HEADWEAR
- A42B—HATS; HEAD COVERINGS
- A42B3/00—Helmets; Helmet covers ; Other protective head covering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2—HEADWEAR
- A42B—HATS; HEAD COVERINGS
- A42B3/00—Helmets; Helmet covers ; Other protective head coverings
- A42B3/04—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helmets
- A42B3/0406—Accessories for helme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2—HEADWEAR
- A42B—HATS; HEAD COVERINGS
- A42B3/00—Helmets; Helmet covers ; Other protective head coverings
- A42B3/04—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helmets
- A42B3/30—Mounting radio sets 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3/00—Other supports for positioning apparatus or articles; Means for steadying hand-held apparatus or articles
- F16M13/02—Other supports for positioning apparatus or articles; Means for steadying hand-held apparatus or articles for supporting on, or attaching to, an object, e.g. tree, gate, window-frame, cycl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3/00—Other supports for positioning apparatus or articles; Means for steadying hand-held apparatus or articles
- F16M13/04—Other supports for positioning apparatus or articles; Means for steadying hand-held apparatus or articles for supporting on, or holding steady relative to, a person, e.g. by chains, e.g. rifle butt or pistol grip supports, supports attached to the chest or head
-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18—Status alarm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monitor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8—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 systems, i.e. systems in which the video signal is not broadcas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向交互机制的电力通信智能运维装置,涉及电力通信运维领域,所述装置包括:电力通信智能运维系统、电力通信故障告警采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隐患库系统、若干运维终端、若干调度终端和若干管理终端;电力通信故障告警采集系统用于采集电力通信故障告警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用于对电力通信资源数据以及对应的业务进行管理;本装置中各个组成部分能够进行多种交互,多种交互片互相配合能够便于有效和准确的对故障信息进行处理,以及本装置能够根据故障信息对相应的分析算法进行更新,能够保障装置能够适应多变的故障数据,保障最终的分析结果准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运维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多向交互机制的电力通信智能运维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通信运维系统是近年电力通信领域中用于运维管理的系统,其能够进行告警实时监视、故障记录统计、流程管理。但是现有的电力通信运维系统无法进行告警信息压缩、故障智能研判、事件自动定级、决策自动发布,也无法将运维信息推送至不同角色,与其他各系统之间缺乏有效交互,处置过程高度依赖人工,智能化程度较低。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大量告警将导致运维人员很难从海量告警中筛选出重要告警,故障定位及事件响应效率低,事件定级和运维决策完全基于个人经验,可能发布错误决策。且当前运维系统无配套交互终端,运维过程中发现的各类问题无法通过自动交互形式完成资源算法等及时修正,影响故障处置准确性。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力通信智能运维系统在面对复杂或新的故障信息时存在的分析结果不准确,以及相应终端不能进行反馈操作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向交互机制的电力通信智能运维装置,本装置中各个组成部分能够进行多种交互,多种交互片互相配合能够便于有效和准确的对故障信息进行处理,以及本装置能够根据故障信息对相应的分析算法进行更新,能够保障装置能够适应多变的故障数据,保障最终的分析结果准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向交互机制的电力通信智能运维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电力通信智能运维系统、电力通信故障告警采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隐患库系统、若干运维终端、若干调度终端和若干管理终端;电力通信智能运维系统用于告警压缩、故障定位、自动生成故障记录、事故定级、发布运维决策、流程管理并实现与装置中其他系统及终端的多向交互;电力通信故障告警采集系统用于采集电力通信系统各类设备告警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用于管理电力通信资源基础数据以及对应的业务配置数据;隐患库系统用于记录超时未处置故障以及分析系统风险点信息;
电力通信故障告警采集系统将采集的告警信号推送至电力通信智能运维系统,电力通信智能运维系统对告警信号进行压缩获取有效告警信息,并基于有效告警信号进行故障定位,基于故障定位信息生成第一故障记录推送至调度终端,调度终端对第一故障记录进行修改和确认生成第二故障记录,将第二故障记录回传至电力通信智能运维系统,电力通信智能运维系统对比第一和第二故障记录,基于对比结果修正告警压缩及故障定位算法,提升算法准确度;
电力通信智能运维系统对第二故障记录进行解析,生成故障涉及的站点、设备和模块信息,并将生成的站点、设备和模块信息推送至资源管理系统,从资源管理系统中获取本次故障涉及的受影响业务信息,并将故障涉及的站点、设备和模块信息和受影响业务信息回传电力通信智能运维系统;
电力通信智能运维系统基于资源管理系统的回传信息,分析生成本次故障的事故定级并发布相应的运维决策信息,将运维决策信息中的调度指挥决策信息推送至调度终端,将运维决策信息中的现场操作决策信息推送至运维终端,将该故障基本情况和运维处置进展推送至管理终端;
运维处理过程中,当实际受影响业务信息与推送决策信息不一致时,相应终端将实际资源数据回传电力通信智能运维系统,电力通信智能运维系统将实际资源数据回传资源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完成数据比对更正,同时电力通信智能运维系统根据对比更正后的数据生成新的事故定级和发布新的运维决策信息,并推送至调度终端、运维终端和管理终端。
其中,本发明的原理为:本装置能够提供多种交互方式包括:
交互①:告警采集系统将捕获的告警信号推送至智能运维装置,智能运维装置完成告警压缩、故障定位,形成一条故障记录推送至调度终端,由调度终端修改确认故障记录,并回传智能运维装置,同时智能运维装置对比两次故障记录,修正告警压缩及故障定位算法,通过对比两次故障记录修正告警压缩及故障定位算,能够保障装置能够适应多变的故障数据,保障最终的分析结果准确。
交互②:智能运维装置解析该故障涉及到的站点、设备、模块信息,推送至资源管理系统,从资源管理系统中获取本次故障涉及的受影响业务,并将这些信息回传智能运维装置。
交互③:智能运维装置根据以上信息,完成本次故障的事故定级及运维决策发布,并将调度指挥决策推送至调度终端、将现场操作决策推送至运维终端、将该故障基本情况和运维处置进展推送至管理终端
交互④:运维处置过程中,运维人员若发现实际业务影响范围与推送决策不一致的,可通过终端将实际资源数据回传智能运维装置,智能运维装置再回传资源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完成数据比对更正,同时智能运维系统根据最新数据生成新的事故定级和运维决策发布,并推送至调度终端、运维终端和管理终端,通过这种方式的交互可以避免传统的终端只有执行相应决策的任务,并不能够参与决策的调整和实施,通过这种交互能够保障最终实施的决策与实际问题的贴合度,能够更加有效准确的解决相应的故障,也避免了不准确决策的实施。
交互⑤:运维处置进展,由运维人员通过终端回传智能运维系统,推送至调度员终端,由调度员在终端确认后,在智能运维这种中完成闭环。
交互⑥:超时未处理的故障,智能运维这种将该条记录推送至隐患库系统。电力通信智能运维系统将超时未处理的故障记录推送至隐患库系统,隐患库系统根据未处理的故障记录分析系统风险点信息,将风险点信息推送至电力通信智能运维系统,电力通信智能运维系统将风险点信息推送至调度终端和管理终端。
传统的运维监控工具/平台,一般是通过配置固定阈值,达到阈值后自动触发/生成告警。如网络中断、闪断;系统升级更新;设备多监控内容多等情况下,更会产生海量告警,这样会导致系统频繁告警,用户也无法获得准确的告警。以下为告警管理常见问题:故障期间,告警风暴,运维系统告警监视台会被海量告警淹没;运维人员很难从海量告警从筛选出重要告警,容易忽略重要告警;固定阈值控制,频繁误报、漏报告警。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对告警信号进行压缩获取有效告警信息,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告警白名单过滤,设定一系列无需推送至智能运维系统的次要告警信号类型,将各类设备网管系统推送的告警信号进行首轮过滤;
步骤2:过滤后的告警信号传输至电力通信智能运维系统后,电力通信智能运维系统基于时间序列,将相同的告警信号压缩,根据告警对象、告警内容,去除一定时间段内重复出现的告警内容;
步骤3:去重后的告警信号,将指定时间内的告警信号提取相应的站点、机房、设备、组网方式、告警内容、告警对象关键词,计算告警相互之间的关联程度,将相似或同源程度超过一定阈值的告警信号再次进行压缩;
步骤4:预先设置电源类、光缆类、设备类、基础环境类共四类告警模板,将压缩后的告警信号内容通过分类算法,符合规定的一系列告警进行合并,最终推送出该类告警的有效告警信息。
运维终端是电力通信智能运维系统中的重要部件,是运维人员进行运维操作的关键设备,运维人员通过运维终端接收运维指令以及采集现场信息回传至电力通信智能运维系统,运维终端是现有技术中的智能终端,通常具有图像采集、音频采集、数据传输等功能。
但是目前的运维终端在佩戴上存在如下的问题:
带有运维终端相应功能的智能安全帽比较贵,直接购买相应的智能安全帽成本较大且会导致目前的这种简易安全帽闲置或无法使用被淘汰,而本发明通过第一佩戴结构能够对现有的简易安全帽进行改进,使得简易安全帽能够携带运维终端,实现相应的智能功能,避免直接购买相应的智能安全帽,且对目前现场的简易安全性进行了重新利用,节约了成本。
传统运维终端佩戴的方式是采用一根固定杆将运维终端与安全帽连接固定,这样使得运维终端超出了安全帽一定的高度,如现有技术中的运维终端都是通过固定杆进行连接固定,而由于现场环境复杂,在现场操作时容易导致运维终端发生碰撞损坏,因为用户的潜意识是避免头部与外界发生碰撞,但是并不会意识到运维终端的真实高度,使用长度较长的固定杆会导致运维终端距离头部较远,这样在进行操作时容易导致运维终端损坏。
传统的运维终端还有一种佩戴方式是通过3M胶水将固定底座粘贴在头盔上,然后再将相应的运维终端固定在固定底座上,需要每个头盔上均粘贴一个固定底座,且3M胶水在粘贴扯下多次后会粘性下降,并且在扯下时也比较费劲。且现有的现场普通安全帽表面为塑料,杂质灰尘多,3M胶水不容易粘贴稳固。
传统的运维终端还有一种佩戴方式是利用一个圆环紧固带将运维终端套设在安全帽上,但是由于安全帽的表面形状为弧形和加上安全帽表面比较光滑,导致紧固带会不断向上滑动,最终从安全帽上脱落。
因此,为了控制成本,本发明在现有的普通安全帽的基础上利用第一佩戴结构实现运维终端的佩戴,且运维终端佩戴稳固使得运维终端拍摄的画质稳定,并且由于从两侧进行了限位使得运维终端整体佩戴不易从安全帽上滑落,并且采用第一佩戴结构进行佩戴时,运维终端距离安全帽较近不容易在现场发送碰撞导致损坏,且第一佩戴结构方便拆卸可重复多次使用。
本发明中运维终端通过第一佩戴结构佩戴在安全帽上,第一佩戴结构包括:
固定板、第一紧固带、第二紧固带、第三紧固带、第四紧固带、第一固定夹、第二固定夹、第三固定夹、第四固定夹和第五固定夹;
运维终端贴合固定在固定板正面,第一紧固带一端与固定板左侧固定连接,第一紧固带另一端与固定板右侧固定连接,第一紧固带用于套设固定在安全帽上,通过第一紧固带缠绕在安全帽上,进而使得将固定板固定在安全帽上;为了避免第一紧固带沿着安全帽的帽体向上滑动,本发明设计了第二紧固带和第三紧固带对第一紧固带进行限位,避免其沿着帽体向上滑动,第二紧固带一端与第一固定夹固定连接,第一固定夹用于夹持固定在安全帽边缘,第二紧固带另一端与第二固定夹固定连接,第二固定夹用于夹持固定在第一紧固带上;第三紧固带一端与第三固定夹固定连接,第三固定夹用于夹持固定在安全帽边缘,第三紧固带另一端与第四固定夹固定连接,第四固定夹用于夹持固定在第一紧固带上;为了在竖直方向对固定板进行限位和固定,设计了第四紧固带,第四紧固带一端与固定板上端固定连接,第四紧固带另一端与第五固定夹固定连接,第五固定夹用于夹持固定在安全帽边缘。
其中,本发明中第一佩戴结构的佩戴方式为:首先通过第一紧固带套设固定在安全帽上,对固定板进行水平方向的限位,利用固定板对运维终端进行固定,然后利用第四紧固带对固定板进行竖直方向的限位,通过水平和竖直方向的双重限位可以保证固定板固定稳固,进而防止固定在固定板上的运维终端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生抖动,通过保障固定稳固进而保障运维终端的拍摄画质。并且为了防止在使用的过程中第一紧固带从安全帽上脱落,本结构还设计了第二紧固带和第三紧固带,通过第二紧固带、第三紧固带能够限制第一紧固带向上滑动,进而避免其从安全帽上脱落。
第二紧固带一端与第一固定夹固定连接,第一固定夹用于夹持固定在安全帽边缘,第二紧固带另一端与第二固定夹固定连接,第二固定夹用于夹持固定在第一紧固带上,通过第二紧固带能够限制第一紧固带向上滑动,第三紧固带一端与第三固定夹固定连接,第三固定夹用于夹持固定在安全帽边缘,第三紧固带另一端与第四固定夹固定连接,第四固定夹用于夹持固定在第一紧固带上,通过第三紧固带能够限制第一紧固带向上滑动,进而避免第一紧固带从安全帽上脱落。传统的固定方式需要在安全帽上打孔,通过固定螺钉进行固定,而打孔容易使得安全帽产生裂纹,进而使得安全帽的安全系数下降,本发明对传统的简易安全帽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些简易安全帽都会在帽体内预留一些凹槽用于安全帽的顶戴进行安装和捆绑,而本发明正是利用夹子一端夹住这些凹槽的内壁,然后另一端的夹子夹住第一紧固带,进而实现了紧固带的无打孔固定,进而实现了固定效果稳固且对安全帽无损伤,保障了安全帽的安全性。
优选的,第一紧固带至第四紧固带均为具有弹性长度可调整的紧固带,具体可以为橡胶带、弹力带、橡筋绳等等,固定板为形状与安全帽帽体形状匹配的弧形板。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便于紧固带绷紧实现相应的固定效果,将固定板设计为形状与安全帽帽体形状匹配的弧形板,这样能够更良好的实现固定板与安全帽的贴合效果,从而保障运维终端的固定效果。
优选的,固定板内设有空腔,空腔中安装有无线充电发射模组和电池,无线充电发射模组通过开关与电池连接,开关固定在固定板侧面,运维终端内安装有与无线充电发射模组进行无线充电配套使用的无线充电接受模组。通过上述设计可以实现运维终端佩戴在安全帽上能够进行无线充电,便于用户进行续航和更好的使用体验。
为了解决现有的运维终端存在的佩戴问题,本发明中还提供了第二种佩戴方式,运维终端通过第二佩戴结构佩戴在用户身上,第二佩戴结构包括:
保护袋、第一圆环、第二圆环、第一挂钩、第二挂钩、第一肩带、第二肩带和第三圆环;
保护袋用于放置运维终端;第一圆环固定在保护袋外表面左侧,第二圆环固定在保护袋外表面右侧;第一肩带一端与保护袋外表面左侧固定连接,第一肩带另一端与第一挂钩固定连接;第二肩带一端与保护袋外表面右侧固定连接,第二肩带另一端与第二挂钩固定连接;第一挂钩用于与第一圆环进行可拆卸连接,第二挂钩用于与第二圆环进行可拆卸连接;
保护袋正面上半部分为由若干橡胶线编织而成的网状区域,第三圆环外壁上设有一圈用于橡胶线嵌入的凹槽,第三圆环的直径大于保护袋网孔的宽度且大于摄像头的镜头直径,当运维终端安装在保护袋内时,运维终端摄像头中心线与第三圆环中心线重合。
其中,本发明中第二佩戴结构的原理为:第一肩带、第二肩带将保护袋固定在胸前,进而实现了保护袋中的运维终端的佩戴固定,且第一肩带、第二肩带分别用挂钩勾住圆环进行连接,方便连接和拆卸,方便用户使用。
进一步的,发明人研究发现运维终端由于需要进行通话和拍摄视频,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发热,因此,为了便于散热本发明将保护袋正面上半部分设计为由若干橡胶线编织而成的网状区域,一方面可以散热,保障用户的使用体验,另一方面网状可以避免影响运维终端的音频通话效果,保障通话的质量,并且网状的结构可以避免对运维终端的摄像头进行遮挡,保障摄像头采集图像的质量。
发明人研究发现,虽然是网状结构,但是运维终端的摄像头不是每次都对准网孔,其有几率对准橡胶线,即橡胶线仍然有几率出现在画面中,进而导致了画面质量的下降,为了保障画面中不会有橡胶线,本发明利用第三圆环将保护袋的网孔撑开,运维终端摄像头中心线与第三圆环中心线重合,避免对摄像头进行遮挡。
优选的,第一肩带和第二肩带均为长度可调整的弹性肩带,具体可以为橡胶带、弹力带、橡筋绳等等,保护袋底部安装有无线充电发射模组和电池,无线充电发射模组通过开关与电池连接,开关固定在保护袋外表面,运维终端内安装有与无线充电发射模组进行无线充电配套使用的无线充电接受模组,利用无线充电方便对运维终端进行充电,方便使用。
优选的,传统的佩戴方式中,运维终端放置在保护袋内后其拍摄的角度恒定不变,这样导致每个用户身材和身高不同时拍摄的角度不同,进而导致拍摄效果差异较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对第二佩戴结构进行了改进,使得第二佩戴结构能够对运维终端的拍摄角度进行调整,满足实际的使用需求,便于不同的用户和不同的环境进行使用,保护袋背面内壁贴合有支撑板,利用支撑板可以起到支撑的作用,支撑板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与支撑板垂直的调节柱,每个调节柱的长度均可以调节,通过调节这些调节柱的长度,进而实现了运维终端有不同的倾角,进而实现了不同的拍摄角度调整需求,调节柱一端与支撑板固定连接,调节柱另一端与吸盘背面固定连接,吸盘正面用于吸附固定运维终端背面,调节柱包括:
第一圆筒、第二圆筒、旋转手柄、齿轮、转轴和齿条;第一圆筒一端与支撑板固定连接,第一圆筒另一端为开口端,第二圆筒两端为密封状,第二圆筒一端插入第一圆筒内,第二圆筒外径与第一圆筒内径尺寸匹配,第二圆筒另一端与吸盘背面固定连接,齿条和齿轮位于第一圆筒内,齿条一端与第二圆筒的一端固定连接,齿条和齿轮配合连接,转轴一端穿过第一圆筒外壁上的通孔后与齿轮连接,转轴另一端与位于第一圆筒外的旋转手柄连接。
第二佩戴结构在使用时,首先将运维终端放置在保护袋内,然后利用吸盘将运维终端进行吸附固定,当需要调整角度时,选择相应的调节柱,然后转动相应调节柱对应的旋转手柄,通过转轴带动齿轮转动,齿轮转动带动齿条上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二圆筒上下移动,进而实现了调节柱的整体高度的调整。
本发明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向交互机制的电力通信智能运维装置,本装置中各个组成部分能够进行多种交互,多种交互片互相配合能够便于有效和准确的对故障信息进行处理,以及本装置能够根据故障信息对相应的分析算法进行更新,能够保障装置能够适应多变的故障数据,保障最终的分析结果准确。
通过本发明中的第一佩戴结构,能够使得运维终端在用户头部佩戴稳固,保障运维终端的拍摄的画质,不易滑落,成本较低,且不需要对传统的安全帽进行改进,方便拆卸多次使用。
通过本发明中的第二佩戴结构,能够使得运维终端在用户胸部佩戴稳固,保障运维终端的拍摄的画质,且拍摄角度能够灵活调整,满足不同环境和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
图1为基于多向交互机制的电力通信智能运维装置的组成示意图;
图2为第一佩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二佩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调节柱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固定板,2-第一紧固带,3-第二紧固带,4-第四紧固带,5-第一固定夹,6-第二固定夹,7-第五固定夹,8-安全帽,9-保护袋,10-第一圆环,11-第二圆环,12-第一挂钩,13-第二挂钩,14-第一肩带,15-第二肩带,16-第三圆环,17-第一圆筒,18-第二圆筒,19-旋转手柄,20-齿轮,21-转轴,22-齿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相互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范围内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请参考图1,图1为基于多向交互机制的电力通信智能运维装置的组成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多向交互机制的电力通信智能运维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电力通信智能运维系统、电力通信故障告警采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隐患库系统、若干运维终端、若干调度终端和若干管理终端;电力通信智能运维系统用于告警压缩、故障定位、自动生成故障记录、事故定级、发布运维决策、流程管理并实现与装置中其他系统及终端的多向交互;电力通信故障告警采集系统用于采集电力通信系统各类设备告警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用于管理电力通信资源基础数据以及对应的业务配置数据;隐患库系统用于记录超时未处置故障以及分析系统风险点信息;
电力通信故障告警采集系统将采集的告警信号推送至电力通信智能运维系统,电力通信智能运维系统对告警信号进行压缩获取有效告警信息,并基于有效告警信号进行故障定位,基于故障定位信息生成第一故障记录推送至调度终端,调度终端对第一故障记录进行修改和确认生成第二故障记录,将第二故障记录回传至电力通信智能运维系统,电力通信智能运维系统对比第一和第二故障记录,基于对比结果修正告警压缩及故障定位算法;
电力通信智能运维系统对第二故障记录进行解析,生成故障涉及的站点、设备和模块信息,并将生成的站点、设备和模块信息推送至资源管理系统,从资源管理系统中获取本次故障涉及的受影响业务信息,并将故障涉及的站点、设备和模块信息和受影响业务信息回传电力通信智能运维系统;
电力通信智能运维系统基于资源管理系统的回传信息,分析生成本次故障的事故定级并发布相应的运维决策信息,将运维决策信息中的调度指挥决策信息推送至调度终端,将运维决策信息中的现场操作决策信息推送至运维终端,将该故障基本情况和运维处置进展推送至管理终端;
运维处理过程中,当实际受影响业务信息与推送决策信息不一致时,相应终端将实际资源数据回传电力通信智能运维系统,电力通信智能运维系统将实际资源数据回传资源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完成数据比对更正,同时电力通信智能运维系统根据对比更正后的数据生成新的事故定级和发布新的运维决策信息,并推送至调度终端、运维终端和管理终端。
其中,本实施例中本装置中的各部分之间的通信方式可以采用2G/3G/4G/5G等方式。
其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运维处置进展信息通过运维终端回传电力通信智能运维系统,运维处置进展信息推送至调度终端,调度终端确认后,在电力通信智能运维系统中完成闭环。
其中,修正告警压缩及故障定位算法的方式可以根据实际的数据进行调整,可以是人工修正也可以是自动修正,本发明保护的是需要进行修正这一理念。
其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力通信智能运维系统将超时未处理的故障记录推送至隐患库系统。
其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电力通信智能运维系统对告警信号进行压缩获取有效告警信息,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告警白名单过滤,设定一系列无需推送至智能运维系统的次要告警信号类型,将各类设备网管系统推送的告警信号进行首轮过滤;
步骤2:过滤后的告警信号传输至电力通信智能运维系统后,电力通信智能运维系统基于时间序列,将相同的告警信号压缩,根据告警对象、告警内容,去除一定时间段内重复出现的告警内容;
步骤3:去重后的告警信号,将指定时间内的告警信号提取相应的站点、机房、设备、组网方式、告警内容、告警对象关键词,计算告警相互之间的关联程度,将相似或同源程度超过一定阈值的告警信号再次进行压缩;
步骤4:预先设置电源类、光缆类、设备类、基础环境类共四类告警模板,将压缩后的告警信号内容通过分类算法,符合规定的一系列告警进行合并,最终推送出该类告警的有效告警信息。
其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图2为第一佩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运维终端通过第一佩戴结构佩戴在安全帽上,第一佩戴结构包括:
固定板1、第一紧固带2、第二紧固带3、第三紧固带、第四紧固带4、第一固定夹5、第二固定夹6、第三固定夹、第四固定夹和第五固定夹7;
运维终端贴合固定在固定板正面,第一紧固带一端与固定板左侧固定连接,第一紧固带另一端与固定板右侧固定连接,第一紧固带用于套设固定在安全帽8上;第二紧固带一端与第一固定夹固定连接,第一固定夹用于夹持固定在安全帽边缘,第二紧固带另一端与第二固定夹固定连接,第二固定夹用于夹持固定在第一紧固带上;第三紧固带一端与第三固定夹固定连接,第三固定夹用于夹持固定在安全帽边缘,第三紧固带另一端与第四固定夹固定连接,第四固定夹用于夹持固定在第一紧固带上;第四紧固带一端与固定板上端固定连接,第四紧固带另一端与第五固定夹固定连接,第五固定夹用于夹持固定在安全帽边缘。
其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紧固带至第四紧固带均为具有弹性长度可调整的紧固带,固定板为形状与安全帽帽体形状匹配的弧形板。
其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固定板内设有空腔,空腔中安装有无线充电发射模组和电池,无线充电发射模组通过开关与电池连接,开关固定在固定板侧面,运维终端内安装有与无线充电发射模组进行无线充电配套使用的无线充电接受模组。
其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图3为第二佩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运维终端通过第二佩戴结构佩戴在用户身上,第二佩戴结构包括:
保护袋9、第一圆环10、第二圆环11、第一挂钩12、第二挂钩13、第一肩带14、第二肩带15和第三圆环16;
保护袋用于放置运维终端;第一圆环固定在保护袋外表面左侧,第二圆环固定在保护袋外表面右侧;第一肩带一端与保护袋外表面左侧固定连接,第一肩带另一端与第一挂钩固定连接;第二肩带一端与保护袋外表面右侧固定连接,第二肩带另一端与第二挂钩固定连接;第一挂钩用于与第一圆环进行可拆卸连接,第二挂钩用于与第二圆环进行可拆卸连接;
保护袋正面上半部分为由若干橡胶线编织而成的网状区域,第三圆环外壁上设有一圈用于橡胶线嵌入的凹槽,第三圆环的直径大于保护袋网孔的宽度且大于摄像头的镜头直径,当运维终端安装在保护袋内时,运维终端摄像头中心线与第三圆环中心线重合。
其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肩带和第二肩带均为长度可调整的弹性肩带,保护袋底部安装有无线充电发射模组和电池,无线充电发射模组通过开关与电池连接,开关固定在保护袋外表面,运维终端内安装有与无线充电发射模组进行无线充电配套使用的无线充电接受模组。
其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请参考图4,图4为调节柱的结构示意图,保护袋背面内壁贴合有支撑板,支撑板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与支撑板垂直的调节柱,调节柱一端与支撑板固定连接,调节柱另一端与吸盘背面固定连接,吸盘正面用于吸附固定运维终端背面,调节柱包括:
第一圆筒17、第二圆筒18、旋转手柄19、齿轮20、转轴21和齿条22;第一圆筒一端与支撑板固定连接,第一圆筒另一端为开口端,第二圆筒两端为密封状,第二圆筒一端插入第一圆筒内,第二圆筒外径与第一圆筒内径尺寸匹配,第二圆筒另一端与吸盘背面固定连接,齿条和齿轮位于第一圆筒内,齿条一端与第二圆筒的一端固定连接,齿条和齿轮配合连接,转轴一端穿过第一圆筒外壁上的通孔后与齿轮连接,转轴另一端与位于第一圆筒外的旋转手柄连接。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多向交互机制的电力通信智能运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电力通信智能运维系统、电力通信故障告警采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隐患库系统、若干运维终端、若干调度终端和若干管理终端;电力通信智能运维系统用于告警压缩、故障定位、自动生成故障记录、事故定级、发布运维决策、流程管理并实现与装置中其他系统及终端的多向交互;电力通信故障告警采集系统用于采集电力通信系统各类设备告警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用于管理电力通信资源基础数据以及对应的业务配置数据;隐患库系统用于记录超时未处置故障以及分析系统风险点信息;
电力通信故障告警采集系统将采集的告警信号推送至电力通信智能运维系统,电力通信智能运维系统对告警信号进行压缩获取有效告警信息,并基于有效告警信号进行故障定位,基于故障定位信息生成第一故障记录推送至调度终端,调度终端对第一故障记录进行修改和确认生成第二故障记录,将第二故障记录回传至电力通信智能运维系统,电力通信智能运维系统对比第一和第二故障记录,基于对比结果修正告警压缩及故障定位算法;
电力通信智能运维系统对第二故障记录进行解析,生成故障涉及的站点、设备和模块信息,并将生成的站点、设备和模块信息推送至资源管理系统,从资源管理系统中获取本次故障涉及的受影响业务信息,并将故障涉及的站点、设备和模块信息和受影响业务信息回传电力通信智能运维系统;
电力通信智能运维系统基于资源管理系统的回传信息,分析生成本次故障的事故定级并发布相应的运维决策信息,将运维决策信息中的调度指挥决策信息推送至调度终端,将运维决策信息中的现场操作决策信息推送至运维终端,将该故障基本情况和运维处置进展推送至管理终端;
运维处理过程中,当实际受影响业务信息与推送决策信息不一致时,相应终端将实际资源数据回传电力通信智能运维系统,电力通信智能运维系统将实际资源数据回传资源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完成数据比对更正,同时电力通信智能运维系统根据对比更正后的数据生成新的事故定级和发布新的运维决策信息,并推送至调度终端、运维终端和管理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向交互机制的电力通信智能运维装置,其特征在于,运维处置进展信息通过运维终端回传电力通信智能运维系统,运维处置进展信息推送至调度终端,调度终端确认后,在电力通信智能运维系统中完成闭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向交互机制的电力通信智能运维装置,其特征在于,电力通信智能运维系统将超时未处理的故障记录推送至隐患库系统,隐患库系统根据未处理的故障记录分析系统风险点信息,将风险点信息推送至电力通信智能运维系统,电力通信智能运维系统将风险点信息推送至调度终端和管理终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向交互机制的电力通信智能运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通信智能运维系统对告警信号进行压缩获取有效告警信息,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告警白名单过滤,设定一系列无需推送至智能运维系统的次要告警信号类型,将各类设备网管系统推送的告警信号进行首轮过滤;
步骤2:过滤后的告警信号传输至电力通信智能运维系统后,电力通信智能运维系统基于时间序列,将相同的告警信号压缩,根据告警对象、告警内容,去除一定时间段内重复出现的告警内容;
步骤3:去重后的告警信号,将指定时间内的告警信号提取相应的站点、机房、设备、组网方式、告警内容、告警对象关键词,计算告警相互之间的关联程度,将相似或同源程度超过一定阈值的告警信号再次进行压缩;
步骤4:预先设置电源类、光缆类、设备类、基础环境类共四类告警模板,将压缩后的告警信号内容通过分类算法,符合规定的一系列告警进行合并,最终推送出该类告警的有效告警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向交互机制的电力通信智能运维装置,其特征在于,运维终端通过第一佩戴结构佩戴在安全帽上,第一佩戴结构包括:
固定板、第一紧固带、第二紧固带、第三紧固带、第四紧固带、第一固定夹、第二固定夹、第三固定夹、第四固定夹和第五固定夹;
运维终端贴合固定在固定板正面,第一紧固带一端与固定板左侧固定连接,第一紧固带另一端与固定板右侧固定连接,第一紧固带用于套设固定在安全帽上;第二紧固带一端与第一固定夹固定连接,第一固定夹用于夹持固定在安全帽边缘,第二紧固带另一端与第二固定夹固定连接,第二固定夹用于夹持固定在第一紧固带上;第三紧固带一端与第三固定夹固定连接,第三固定夹用于夹持固定在安全帽边缘,第三紧固带另一端与第四固定夹固定连接,第四固定夹用于夹持固定在第一紧固带上;第四紧固带一端与固定板上端固定连接,第四紧固带另一端与第五固定夹固定连接,第五固定夹用于夹持固定在安全帽边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多向交互机制的电力通信智能运维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紧固带至第四紧固带均为具有弹性长度可调整的紧固带,固定板为形状与安全帽帽体形状匹配的弧形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多向交互机制的电力通信智能运维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板内设有空腔,空腔中安装有无线充电发射模组和电池,无线充电发射模组通过开关与电池连接,开关固定在固定板侧面,运维终端内安装有与无线充电发射模组进行无线充电配套使用的无线充电接受模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向交互机制的电力通信智能运维装置,其特征在于,运维终端通过第二佩戴结构佩戴在用户身上,第二佩戴结构包括:
保护袋、第一圆环、第二圆环、第一挂钩、第二挂钩、第一肩带、第二肩带和第三圆环;
保护袋用于放置运维终端;第一圆环固定在保护袋外表面左侧,第二圆环固定在保护袋外表面右侧;第一肩带一端与保护袋外表面左侧固定连接,第一肩带另一端与第一挂钩固定连接;第二肩带一端与保护袋外表面右侧固定连接,第二肩带另一端与第二挂钩固定连接;第一挂钩用于与第一圆环进行可拆卸连接,第二挂钩用于与第二圆环进行可拆卸连接;
保护袋正面上半部分为由若干橡胶线编织而成的网状区域,第三圆环外壁上设有一圈用于橡胶线嵌入的凹槽,第三圆环的直径大于保护袋网孔的宽度且大于摄像头的镜头直径,当运维终端安装在保护袋内时,运维终端摄像头中心线与第三圆环中心线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多向交互机制的电力通信智能运维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肩带和第二肩带均为长度可调整的弹性肩带,保护袋底部安装有无线充电发射模组和电池,无线充电发射模组通过开关与电池连接,开关固定在保护袋外表面,运维终端内安装有与无线充电发射模组进行无线充电配套使用的无线充电接受模组。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多向交互机制的电力通信智能运维装置,其特征在于,保护袋背面内壁贴合有支撑板,支撑板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与支撑板垂直的调节柱,调节柱一端与支撑板固定连接,调节柱另一端与吸盘背面固定连接,吸盘正面用于吸附固定运维终端背面,调节柱包括:
第一圆筒、第二圆筒、旋转手柄、齿轮、转轴和齿条;第一圆筒一端与支撑板固定连接,第一圆筒另一端为开口端,第二圆筒两端为密封状,第二圆筒一端插入第一圆筒内,第二圆筒外径与第一圆筒内径尺寸匹配,第二圆筒另一端与吸盘背面固定连接,齿条和齿轮位于第一圆筒内,齿条一端与第二圆筒的一端固定连接,齿条和齿轮配合连接,转轴一端穿过第一圆筒外壁上的通孔后与齿轮连接,转轴另一端与位于第一圆筒外的旋转手柄连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756436.9A CN111969726A (zh) | 2020-07-31 | 2020-07-31 | 一种基于多向交互机制的电力通信智能运维装置 |
CN2020107564369 | 2020-07-31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383152A true CN112383152A (zh) | 2021-02-19 |
Family
ID=7336317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756436.9A Pending CN111969726A (zh) | 2020-07-31 | 2020-07-31 | 一种基于多向交互机制的电力通信智能运维装置 |
CN202011489215.6A Pending CN112383152A (zh) | 2020-07-31 | 2020-12-16 | 一种基于多向交互机制的电力通信智能运维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756436.9A Pending CN111969726A (zh) | 2020-07-31 | 2020-07-31 | 一种基于多向交互机制的电力通信智能运维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111969726A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3748732U (zh) * | 2014-03-12 | 2014-08-06 | 国网山东禹城市供电公司 | 一种电力用安全帽的弹性夹套 |
CN104301151A (zh) * | 2014-10-28 | 2015-01-21 | 国家电网公司 | 电力通信网移动运维系统及方法 |
CN107196804A (zh) * | 2017-06-01 | 2017-09-22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 电力系统终端通信接入网告警集中监控系统及方法 |
CN109599948A (zh) * | 2018-12-14 | 2019-04-09 | 朱明增 | 电力调控一体化系统智能告警方法 |
-
2020
- 2020-07-31 CN CN202010756436.9A patent/CN111969726A/zh active Pending
- 2020-12-16 CN CN202011489215.6A patent/CN11238315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3748732U (zh) * | 2014-03-12 | 2014-08-06 | 国网山东禹城市供电公司 | 一种电力用安全帽的弹性夹套 |
CN104301151A (zh) * | 2014-10-28 | 2015-01-21 | 国家电网公司 | 电力通信网移动运维系统及方法 |
CN107196804A (zh) * | 2017-06-01 | 2017-09-22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 电力系统终端通信接入网告警集中监控系统及方法 |
CN109599948A (zh) * | 2018-12-14 | 2019-04-09 | 朱明增 | 电力调控一体化系统智能告警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969726A (zh) | 2020-11-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729199B2 (en) | Wearable equipment for substation maintenance mobile inspection and application method thereof | |
CN114821406A (zh) | 一种电力作业现场违章行为的判定方法和系统 | |
CN106941584A (zh) | 一种电子办公管理用在线网络摄像头 | |
CN107547869A (zh) | 一种基于云存储的视频监控系统 | |
CN105902254B (zh) | 一种妇产科全方位检查成像装置 | |
CN111969726A (zh) | 一种基于多向交互机制的电力通信智能运维装置 | |
CN107979649A (zh) | 基于Inline服务器的AOI多线体多工位系统及方法 | |
CN212650487U (zh) | 一种地铁车辆检修可佩戴式智能穿戴设备 | |
CN203057350U (zh) | 一种高压电气设备巡查装置 | |
CN209746568U (zh) |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身份验证装置 | |
CN116560259A (zh) | 一种监控设备及监控系统 | |
CN214205718U (zh) | 一种观察、纠正作业现场不安全行为的双向语音装置 | |
CN207249682U (zh) | 手持式人脸验证终端 | |
CN115690687A (zh) |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安全穿戴规范检测系统 | |
CN210726798U (zh) | 一种适用于电网作业环境智能穿戴设备 | |
CN205864621U (zh) | 一种远程视频监控系统 | |
CN104333742A (zh) | 与安全门配合使用的摄像装置及系统 | |
CN210629653U (zh) | 一种前端控制功能智能摄像机 | |
CN215871468U (zh) | 一种基于智能机器狗的作业现场数字化监督系统 | |
CN215685155U (zh) | 一种电力通信运维人员用通信终端佩戴装置 | |
CN105847762A (zh) | 一种便于控制的监控装置 | |
CN118402663A (zh) |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识别交互的智能安全帽及操作系统 | |
CN218830136U (zh) | 一种用于近电作业的移动式智慧安全管控装置 | |
CN113723285B (zh) | 一种基于智能机器狗的作业现场数字化监督系统及方法 | |
CN216352726U (zh) | 一种基于ai智能识别技术的违章报警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