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83129B - 制式兼容电路、不间断电源及制式兼容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制式兼容电路、不间断电源及制式兼容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83129B
CN112383129B CN202011189295.3A CN202011189295A CN112383129B CN 112383129 B CN112383129 B CN 112383129B CN 202011189295 A CN202011189295 A CN 202011189295A CN 112383129 B CN112383129 B CN 1123831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output
input end
compatible circuit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8929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83129A (zh
Inventor
张光亮
许盈
黄詹江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zhou Kehua Technology Co Ltd
Kehua Dat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ngzhou Kehua Technology Co Ltd
Kehua Dat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ngzhou Kehua Technology Co Ltd, Kehua Data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ngzhou Ke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8929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8312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831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83129A/zh
Priority to EP21884592.3A priority patent/EP4156451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1/113051 priority patent/WO2022088860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831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831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9/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 H02J9/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 H02J9/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 H02J9/06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for AC powered load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9/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 H02J9/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 H02J9/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5/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 H02M5/4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 H02M5/4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10Arrangements incorporating converting means for enabling loads to be operated at will from different kinds of power supplies, e.g. from ac or d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Stand-By Power Supply Arrangements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不间断电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制式兼容电路、不间断电源及制式兼容方法,上述电路包括:主路;主路,A相输入端通过第一变换单元分别与第一接线端子和制式兼容电路的第一输出端连接,B相输入端通过第二变换单元分别与第二接线端子和制式兼容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连接,C相输入端通过第三变换单元分别与第三接线端子和第四接线端子连接,N线输入端分别与第五接线端子、第六接线端子和制式兼容电路的第四输出端连接;第七接线端子和第八接线端子均与制式兼容电路的第三输出端连接。本发明通过控制各个接线端子之间的连线关系可以直接进行不同制式之间的切换,且节约成本。

Description

制式兼容电路、不间断电源及制式兼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不间断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式兼容电路、不间断电源及制式兼容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不同的应用环境中,可能需要工作在不同制式下的UPS(UninterruptiblePower System,不间断电源),例如,三进三出制式、三进单出制式等等。但是,随着需求的提出,在特定应用环境下,需要兼容不同制式的UPS。然而,现有技术中,UPS只能工作在单一制式下,缺乏一种可以使UPS兼容不同制式且节约成本的电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式兼容电路、不间断电源及制式兼容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缺乏一种可以使UPS兼容不同制式且节约成本的电路。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式兼容电路,包括:主路;
主路包括第一变换单元、第二变换单元、第三变换单元、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第三接线端子、第四接线端子、第五接线端子、第六接线端子、第七接线端子和第八接线端子;
主路,A相输入端通过第一变换单元分别与第一接线端子和制式兼容电路的第一输出端连接,B相输入端通过第二变换单元分别与第二接线端子和制式兼容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连接,C相输入端通过第三变换单元分别与第三接线端子和第四接线端子连接,N线输入端分别与第五接线端子、第六接线端子和制式兼容电路的第四输出端连接;
第七接线端子和第八接线端子均与制式兼容电路的第三输出端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不间断电源,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制式兼容电路。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式兼容方法,应用于如第一方面的制式兼容电路,制式兼容方法包括:
当为三进三出制式时,将第三接线端子和第四接线端子分别与第七接线端子和第八接线端子一一对应连接,且控制第一变换单元的输出与第二变换单元的输出的相位差、第二变换单元的输出与第三变换单元的输出的相位差和第三变换单元的输出与第一变换单元的输出的相位差均为预设相位差;
当为三进单出制式时,将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分别与第三接线端子和第四接线端子一一对应连接,将第五接线端子和第六接线端子分别与第七接线端子和第八接线端子一一对应连接,且控制第一变换单元的输出、第二变换单元的输出和第三变换单元的输出均一致。
本发明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式兼容电路包括主路;主路包括第一变换单元、第二变换单元、第三变换单元、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第三接线端子、第四接线端子、第五接线端子、第六接线端子、第七接线端子和第八接线端子;主路,A相输入端通过第一变换单元分别与第一接线端子和制式兼容电路的第一输出端连接,B相输入端通过第二变换单元分别与第二接线端子和制式兼容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连接,C相输入端通过第三变换单元分别与第三接线端子和第四接线端子连接,N线输入端分别与第五接线端子、第六接线端子和制式兼容电路的第四输出端连接;第七接线端子和第八接线端子均与制式兼容电路的第三输出端连接。上述制式兼容电路通过控制各个接线端子之间的连线关系可以直接进行不同制式之间的切换,并且无需增加额外空开或更换空开或增加额外接线排或更换接线排,可以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制式兼容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制式兼容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制式兼容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为了说明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制式兼容电路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如图1所示,该制式兼容电路可以包括:主路10;
主路10包括第一变换单元11、第二变换单元12、第三变换单元13、第一接线端子D1、第二接线端子D2、第三接线端子D3、第四接线端子D4、第五接线端子D5、第六接线端子D6、第七接线端子D7和第八接线端子D8;
主路10,A相输入端A1通过第一变换单元11分别与第一接线端子D1和制式兼容电路的第一输出端S1连接,B相输入端B1通过第二变换单元12分别与第二接线端子D2和制式兼容电路的第二输出端S2连接,C相输入端C1通过第三变换单元13分别与第三接线端子D3和第四接线端子D4连接,N线输入端N1分别与第五接线端子D5、第六接线端子D6和制式兼容电路的第四输出端S4连接;
第七接线端子D7和第八接线端子D8均与制式兼容电路的第三输出端S3连接。
其中,第一接线端子D1和第二接线端子D2可以位于同一接线排上,例如,位于第一接线排上;第三接线端子D3和第四接线端子D4可以位于同一接线排上,例如,位于第二接线排上;第五接线端子D5和第六接线端子D6可以位于同一接线排上,例如,位于第三接线排上;第七接线端子D7和第八接线端子D8可以位于同一接线排上,例如,位于第四接线排上。至于第一接线排、第二接线排、第三接线排和第四接线排是相同接线排还是不同接线排,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主路10的输入端可以连接外部第一电源,例如市电,第一电源为主路10供电。主路10的输入端可以作为制式兼容电路的输入端。
具体地,当制式兼容电路以三进三出制式工作,且主路10工作时,可以将第三接线端子D3和第四接线端子D4分别与第七接线端子D7和第八接线端子D8一一对应连接,且控制第一变换单元11的输出与第二变换单元12的输出的相位差、第二变换单元12的输出与第三变换单元13的输出的相位差和第三变换单元13的输出与第一变换单元11的输出的相位差均为预设相位差。其中,预设相位差为120度。此时,制式兼容电路的第一输出端S1为A相输出端,制式兼容电路的第二输出端S2为B相输出端,制式兼容电路的第三输出端S3为C相输出端,制式兼容电路的第四输出端S4为N线输出端。
当制式兼容电路以三进单出制式工作,且主路10工作时,可以将第一接线端子D1和第二接线端子D2分别与第三接线端子D3和第四接线端子D4一一对应连接,将第五接线端子D5和第六接线端子D6分别与第七接线端子D7和第八接线端子D8一一对应连接,且控制第一变换单元11的输出、第二变换单元12的输出和第三变换单元13的输出均一致,即,控制第一变换单元11的输出、第二变换单元12的输出和第三变换单元13的输出相同,无相位差。此时,主路10的C相输入端C1输入的电流通过第三接线端子D3、第四接线端子D4、第一接线端子D1和第二接线端子D2分流到制式兼容电路的第一输出端S1和制式兼容电路的第二输出端S2。主路10的N线输入端N1输入的部分电流通过第五接线端子D5、第六接线端子D6、第七接线端子D7和第八接线端子D8分流到制式兼容电路的第三输出端S3,同时剩下的部分电流流向制式兼容电路的第四输出端S4。此时,制式兼容电路的第一输出端S1和制式兼容电路的第二输出端S2均为L线输出端,制式兼容电路的第三输出端S3和制式兼容电路的第四输出端S4均为N线输出端。
可选地,当为三进单出制式时,可以将制式兼容电路的第一输出端S1和制式兼容电路的第二输出端S2短接在一起,作为L线输出端,可以将制式兼容电路的第三输出端S3和制式兼容电路的第四输出端S4短接在一起,作为N线输出端。具体可以使用短接片短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变换单元11、第二变换单元12和第三变换单元13均可以包括整流子单元和逆变子单元,可以实现整流和逆变的功能。
由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制式兼容电路可以兼容三进三出制式和三进单出制式,当由三进三出制式变为三进单出制式时,可以直接通过调整各个接线端子之间的连接关系,将火线的电流平均分流到制式兼容电路的第一输出端S1和第二输出端S2,将零线的电流平均分流到制式兼容电路的第三输出端S3和第四输出端S4,这样可以让每条线的电流在对应空开的可承受范围内,无需增加额外空开或更换空开或增加额外接线排或更换接线排,能够节约成本。例如,假设输入端A相、B相和C相的电流均为60A,N线电流为180A,各个线路对应的空开可承受的电流为100A,当为三进单出制式时,通过分流,制式兼容电路的各个输出端的电流均为90A,在空开可承受范围内。当然,也可以不更改线路连接,直接增加一条N线输出,但是这样会大大增加成本。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2,上述制式兼容电路还包括静态旁路20;
静态旁路20,A相输入端A2与第一变换单元11的输出端连接,B相输入端B2与第二变换单元12的输出端连接,C相输入端C2与第三变换单元13的输出端连接,N线输入端N2分别与第五接线端子D5、第六接线端子D6和制式兼容电路的第四输出端S4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静态旁路20的输入端可以连接外部第二电源,例如市电或其它电源。第二电源为静态旁路20供电。第二电源与第一电源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当主路10发生故障,无法工作时,可以启用静态旁路20工作,为制式兼容电路输出端连接的负载供电。
具体地,当制式兼容电路以三进三出制式工作,且静态旁路20工作时,可以将第三接线端子D3和第四接线端子D4分别与第七接线端子D7和第八接线端子D8一一对应连接。此时,制式兼容电路的第一输出端S1为A相输出端,制式兼容电路的第二输出端S2为B相输出端,制式兼容电路的第三输出端S3为C相输出端,制式兼容电路的第四输出端S4为N线输出端。
当制式兼容电路以三进单出制式工作,且静态旁路20工作时,可以将第一接线端子D1和第二接线端子D2分别与第三接线端子D3和第四接线端子D4一一对应连接,将第五接线端子D5和第六接线端子D6分别与第七接线端子D7和第八接线端子D8一一对应连接。此时,静态旁路20的C相输入端C2输入的电流通过第三接线端子D3、第四接线端子D4、第一接线端子D1和第二接线端子D2分流到制式兼容电路的第一输出端S1和制式兼容电路的第二输出端S2。静态旁路20的N线输入端N2输入的部分电流通过第五接线端子D5、第六接线端子D6、第七接线端子D7和第八接线端子D8分流到制式兼容电路的第三输出端S3,同时剩下的部分电流流向制式兼容电路的第四输出端S4。此时,制式兼容电路的第一输出端S1和制式兼容电路的第二输出端S2均为L线输出端,制式兼容电路的第三输出端S3和制式兼容电路的第四输出端S4均为N线输出端。
由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实施例不仅可以实现主路10的三进三出制式和三进单出制式的兼容,还可以实现静态旁路20的三进三出制式和三进单出制式的兼容,另外,可以节约成本。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2,制式兼容电路还包括维修旁路30;维修旁路30包括第九接线端子D9、第十接线端子D10、第十一接线端子D11和第十二接线端子D12;主路10还包括与主路10的N线输入端连接的第十三接线端子D13;静态旁路20包括与静态旁路20的N线输入端连接的第十四接线端子D14;
维修旁路30,A相输入端分别与静态旁路20的A相输入端A2、第一接线端子D1和制式兼容电路的第一输出端S1连接,B相输入端分别与静态旁路20的B相输入端B2、第二接线端子D2和制式兼容电路的第二输出端S2连接,C相输入端分别与静态旁路20的C相输入端C2、第九接线端子D9和第十接线端子D10连接,N线输入端分别与静态旁路20的N线输入端N2、第十四接线端子D14和制式兼容电路的第四输出端S4连接;
第十一接线端子D11和第十二接线端子D12均与制式兼容电路的第三输出端S3连接。
其中,第九接线端子D9和第十接线端子D10可以位于同一接线排上,例如,位于第五接线排上;第十一接线端子D11和第十二接线端子D12可以位于同一接线排上,例如,位于第六接线排上;第十三接线端子D13和第十四接线端子D14可以位于同一接线排上,例如,位于第七接线排上。至于第一接线排、第二接线排、第三接线排、第四接线排、第五接线排、第六接线排和第七接线排是相同接线排还是不同接线排,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维修旁路30可以在维修时使用。维修旁路30可以和静态旁路20共用输入端。
具体地,当制式兼容电路以三进三出制式工作,且维修旁路30工作时,可以将第九接线端子D9和第十接线端子D10分别与第十一接线端子D11和第十二接线端子D12一一对应连接。此时,制式兼容电路的第一输出端S1为A相输出端,制式兼容电路的第二输出端S2为B相输出端,制式兼容电路的第三输出端S3为C相输出端,制式兼容电路的第四输出端S4为N线输出端。
当制式兼容电路以三进单出制式工作,且维修旁路30工作时,可以将第十四接线端子D14和第十三接线端子D13分别与第十一接线端子D11和第十二接线端子D12一一对应连接,并将静态旁路20的A相输入端A2、静态旁路20的B相输入端B2和静态旁路20的C相输入端C2短接,即将维修旁路30的A相输入端、维修旁路30的B相输入端和维修旁路30的C相输入端短接,并将静态旁路20的N线输入端N2和主路10的N线输入端N1短接。此时,由于维修旁路30的A、B和C相短接在一起,所以,这三相的电流可以分流到制式兼容电路的第一输出端S1和制式兼容电路的第二输出端S2。维修旁路30的N线输入端输入的部分电流通过第十四接线端子D14、第十三接线端子D13、第十一接线端子D11和第十二接线端子D12分流到制式兼容电路的第三输出端S3,同时剩下的部分电流流向制式兼容电路的第四输出端S4。此时,制式兼容电路的第一输出端S1和制式兼容电路的第二输出端S2均为L线输出端,制式兼容电路的第三输出端S3和制式兼容电路的第四输出端S4均为N线输出端。
由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实施例不仅可以实现主路10的三进三出制式和三进单出制式的兼容和静态旁路20的三进三出制式和三进单出制式的兼容,还可以实现维修旁路30的三进三出制式和三进单出制式的兼容;还可以节约成本,节省接线排尺寸等等。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2,维修旁路30还包括第一开关单元31;
维修旁路30,A相输入端通过第一开关单元31分别与第一接线端子D1和制式兼容电路的第一输出端S1连接;B相输入端通过第一开关单元31分别与第二接线端子D2和制式兼容电路的第二输出端S2连接,N线输入端通过第一开关单元31与制式兼容电路的第四输出端S4连接;
第十一接线端子D11和第十二接线端子D12均通过第一开关单元31与制式兼容电路的第三输出端S3连接。
如图2所示,第一开关单元31可以包括四个开关,分别位于维修旁路30的每一条线路上。该四个开关可以位于同一空开上,实现同时闭合,同时断开。当维修旁路30工作时,可以控制第一开关单元31闭合,当维修旁路30不工作时,可以控制第一开关单元31断开。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2,主路10还包括第二开关单元14;
第一变换单元11的输出端通过第二开关单元14分别与第一接线端子D1和制式兼容电路的第一输出端S1连接;第二变换单元12的输出端通过第二开关单元14分别与第二接线端子D2和制式兼容电路的第二输出端S2连接;第三变换单元13的输出端通过第二开关单元14分别与第三接线端子D3和第四接线端子D4连接。
如图2所示,主路10的电流需要经过第二开关单元14才能到达制式兼容电路的输出端,静态旁路20的输出也需要经过第二开关单元14才能到达制式兼容电路的输出端,维修旁路30的输出无需经过第二开关单元14即可到达制式兼容电路的输出端。因此,当主路10或静态旁路20工作时,控制第二开关单元14闭合,当主路10和静态旁路20均不工作时,控制第二开关单元14断开。
其中,第二开关单元14包括三个开关,分别位于主路10的每一条线路上。该三个开关可以位于同一空开上,实现同时闭合,同时断开。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制式兼容电路还包括控制模块;
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一变换单元11、第二变换单元12和第三变换单元13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模块可以控制第一变换单元11、第二变换单元12和第三变换单元13以什么形式输出,以适应三进三出制式或三进单出制式。具体地,当以三进三出制式工作时,控制模块控制第一变换单元11的输出与第二变换单元12的输出的相位差、第二变换单元12的输出与第三变换单元13的输出的相位差和第三变换单元13的输出与第一变换单元11的输出的相位差均为预设相位差;当以三进单出制式工作时,控制模块控制第一变换单元11的输出、第二变换单元12的输出和第三变换单元13的输出均一致。
可选地,控制模块还可以和第一开关单元31和第二开关单元14连接,用于控制第一开关单元31的闭合或断开,控制第二开关单元14的闭合或断开。
可选地,控制模块还可以和各个接线端子连接,用于控制各个接线端子之间的连接关系。
可选地,各个接线端子的连接关系也可以通过人工来进行控制或更改。
对应于上述制式兼容电路,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不间断电源,包括如上所述任一项的制式兼容电路,且具有与上述制式兼容电路同样的有益效果。
对应于上述制式兼容电路,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制式兼容方法,且具有与上述制式兼容电路同样的有益效果。
上述制式兼容方法应用于如上所述任一项的制式兼容电路,参见图3,上述制式兼容方法包括:
S301:当为三进三出制式时,将第三接线端子和第四接线端子分别与第七接线端子和第八接线端子一一对应连接,且控制第一变换单元的输出与第二变换单元的输出的相位差、第二变换单元的输出与第三变换单元的输出的相位差和第三变换单元的输出与第一变换单元的输出的相位差均为预设相位差。
S302:当为三进单出制式时,将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分别与第三接线端子和第四接线端子一一对应连接,将第五接线端子和第六接线端子分别与第七接线端子和第八接线端子一一对应连接,且控制第一变换单元的输出、第二变换单元的输出和第三变换单元的输出均一致。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制式兼容方法还包括:
当为三进三出制式时,将第九接线端子和第十接线端子分别与第十一接线端子和第十二接线端子一一对应连接;
当为三进单出制式时,将第十四接线端子和第十三接线端子分别与第十一接线端子和第十二接线端子一一对应连接,并将静态旁路的A相输入端、静态旁路的B相输入端和静态旁路的C相输入端短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制式兼容方法还包括:
当为三进单出制式时,将静态旁路的N线输入端和主路的N线输入端短接,将制式兼容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和制式兼容电路的第二输出端短接,并将制式兼容电路的第三输出端和制式兼容电路的第四输出端短接。
制式兼容方法的具体过程可以参照上述制式兼容电路的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制式兼容电路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装置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制式兼容电路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制式兼容电路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是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制式兼容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式兼容电路包括:主路;
所述主路包括第一变换单元、第二变换单元、第三变换单元、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第三接线端子、第四接线端子、第五接线端子、第六接线端子、第七接线端子和第八接线端子;
所述主路的A相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一变换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所述制式兼容电路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主路的B相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二变换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和所述制式兼容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主路的C相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三变换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三接线端子和所述第四接线端子连接,所述主路的N线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五接线端子、所述第六接线端子和所述制式兼容电路的第四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七接线端子和所述第八接线端子均与所述制式兼容电路的第三输出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式兼容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式兼容电路还包括静态旁路;
所述静态旁路的A相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变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静态旁路的B相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变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静态旁路的C相输入端与所述第三变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静态旁路的N线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五接线端子、所述第六接线端子和所述制式兼容电路的第四输出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式兼容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式兼容电路还包括维修旁路;所述维修旁路包括第九接线端子、第十接线端子、第十一接线端子和第十二接线端子;所述主路还包括与所述主路的N线输入端连接的第十三接线端子;所述静态旁路包括与所述静态旁路的N线输入端连接的第十四接线端子;
所述维修旁路的A相输入端分别与所述静态旁路的A相输入端、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所述制式兼容电路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维修旁路的B相输入端分别与所述静态旁路的B相输入端、所述第二接线端子和所述制式兼容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维修旁路的C相输入端分别与所述静态旁路的C相输入端、所述第九接线端子和所述第十接线端子连接,所述维修旁路的N线输入端分别与所述静态旁路的N线输入端、所述第十四接线端子和所述制式兼容电路的第四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十一接线端子和所述第十二接线端子均与所述制式兼容电路的第三输出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式兼容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维修旁路还包括第一开关单元;
所述维修旁路的A相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所述制式兼容电路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维修旁路的B相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和所述制式兼容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维修旁路的N线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与所述制式兼容电路的第四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十一接线端子和所述第十二接线端子均通过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与所述制式兼容电路的第三输出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制式兼容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路还包括第二开关单元;
所述第一变换单元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所述制式兼容电路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变换单元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和所述制式兼容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变换单元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三接线端子和所述第四接线端子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制式兼容电路,其特征在于,制式兼容电路还包括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变换单元、所述第二变换单元和所述第三变换单元连接。
7.一种不间断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制式兼容电路。
8.一种制式兼容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制式兼容电路,所述制式兼容方法包括:
当为三进三出制式时,将所述第三接线端子和所述第四接线端子分别与所述第七接线端子和所述第八接线端子一一对应连接,且控制所述第一变换单元的输出与所述第二变换单元的输出的相位差、所述第二变换单元的输出与所述第三变换单元的输出的相位差和所述第三变换单元的输出与所述第一变换单元的输出的相位差均为预设相位差;
当为三进单出制式时,将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子分别与所述第三接线端子和所述第四接线端子一一对应连接,将所述第五接线端子和所述第六接线端子分别与所述第七接线端子和所述第八接线端子一一对应连接,且控制所述第一变换单元的输出、所述第二变换单元的输出和所述第三变换单元的输出均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式兼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式兼容方法还包括:
当为三进三出制式时,将第九接线端子和第十接线端子分别与第十一接线端子和第十二接线端子一一对应连接;
当为三进单出制式时,将第十四接线端子和第十三接线端子分别与第十一接线端子和第十二接线端子一一对应连接,并将静态旁路的A相输入端、静态旁路的B相输入端和静态旁路的C相输入端短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制式兼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式兼容方法还包括:
当为三进单出制式时,将静态旁路的N线输入端和主路的N线输入端短接,将制式兼容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和制式兼容电路的第二输出端短接,并将制式兼容电路的第三输出端和制式兼容电路的第四输出端短接。
CN202011189295.3A 2020-10-30 2020-10-30 制式兼容电路、不间断电源及制式兼容方法 Active CN1123831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89295.3A CN112383129B (zh) 2020-10-30 2020-10-30 制式兼容电路、不间断电源及制式兼容方法
EP21884592.3A EP4156451A1 (en) 2020-10-30 2021-08-17 System compatible circuit,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and system compatible method
PCT/CN2021/113051 WO2022088860A1 (zh) 2020-10-30 2021-08-17 制式兼容电路、不间断电源及制式兼容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89295.3A CN112383129B (zh) 2020-10-30 2020-10-30 制式兼容电路、不间断电源及制式兼容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83129A CN112383129A (zh) 2021-02-19
CN112383129B true CN112383129B (zh) 2023-04-07

Family

ID=74576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89295.3A Active CN112383129B (zh) 2020-10-30 2020-10-30 制式兼容电路、不间断电源及制式兼容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4156451A1 (zh)
CN (1) CN112383129B (zh)
WO (1) WO202208886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83129B (zh) * 2020-10-30 2023-04-07 科华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制式兼容电路、不间断电源及制式兼容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88905A (en) * 1977-02-15 1978-05-09 Precision Monolithics, Inc. Self-adjusting compatibility circuit for 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
US20080093927A1 (en) * 2006-09-20 2008-04-24 Server Technology, Inc. Modular power distribution unit system
CN100502198C (zh) * 2007-01-22 2009-06-17 广东志成冠军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多制式ups电源及其实现方法
CN202749893U (zh) * 2012-08-30 2013-02-20 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 输出带隔离通用不间断电源
CN103715754A (zh) * 2013-12-17 2014-04-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ups和供电系统
CN105207347A (zh) * 2015-09-11 2015-12-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不间断供电的多输出电源
CN107546845A (zh) * 2017-09-14 2018-01-05 中节能风力发电(张北)运维有限公司 一种不间断电源装置
CN108809138A (zh) * 2018-06-29 2018-11-13 西安特锐德智能充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兼容三相和单相交流电源的双向acdc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208637819U (zh) * 2018-07-26 2019-03-22 深圳市盛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维修旁路柜
CN109450077A (zh) * 2018-12-12 2019-03-08 苏州工业园区科佳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种交直流兼容双路隔离电源切换器
CN209545239U (zh) * 2019-04-02 2019-10-25 漳州科华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多制式切换电路和多制式ups系统
CN210468886U (zh) * 2019-07-30 2020-05-05 维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供电电路
CN112383129B (zh) * 2020-10-30 2023-04-07 科华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制式兼容电路、不间断电源及制式兼容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83129A (zh) 2021-02-19
EP4156451A1 (en) 2023-03-29
WO2022088860A1 (zh) 2022-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68232B2 (en) Modular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apparatus and methods of operating same
CN112383129B (zh) 制式兼容电路、不间断电源及制式兼容方法
CN110417081A (zh) 供电电路及不间断供电电源ups系统
CN104682552A (zh) 用于为数据中心供电的系统和方法
CN113212221A (zh) 直流充电堆矩阵式功率分配系统以及方法
CN114465212A (zh) 配电网保护及自愈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1494388B (zh) 多电源输入变换器装置及不断电电源供应系统
CN210839058U (zh) 双电源切换装置
CN113629697A (zh) 电源控制系统
CN212063515U (zh) 连接电路及并网系统
CN115742827A (zh) 功率分配系统、方法及充电桩
CN112383130B (zh) 制式兼容装置、不间断电源及制式兼容方法
CN2648681Y (zh) 大功率不间断电源设备的辅助电源装置
CN112039052B (zh) 电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7562165B (zh) 一种为服务器供电的电源装置和电源管理系统
US20240088798A1 (en) Alternating current/direct current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CN210517886U (zh) 一种供电电路
US11543870B2 (en) Power system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CN216851774U (zh) 一种功率模块和电源系统
WO2021124685A1 (en)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discharging dc link capacitors in power-distribution-units
CN218183022U (zh) 一种h桥级联型svg功率单元旁路控制系统
CN201750150U (zh) 一种机房集中供电系统
CN215300650U (zh) 多串口通讯设备组网系统
CN107219912A (zh) 一种新型机柜式服务器供电系统及供电模式控制方法
CN211701476U (zh) 浪涌保护电路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361101 Ma Long Road 457, Torch Garden, Xiamen Torch High-tech Zone, Fujian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Kehua Data Co.,Ltd.

Applicant after: ZHANGZHOU KEHUA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61101 Ma Long Road 457, Torch Garden, Xiamen Torch High-tech Zone, Fujian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XIAMEN KEHUAHENGSHENG LIMITED BY SHARE Ltd.

Applicant before: ZHANGZHOU KEHUA TECHNOLOG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