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77183B - 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产量分析模型构建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产量分析模型构建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77183B
CN112377183B CN202011376591.4A CN202011376591A CN112377183B CN 112377183 B CN112377183 B CN 112377183B CN 202011376591 A CN202011376591 A CN 202011376591A CN 112377183 B CN112377183 B CN 1123771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mensionless
seam
carbonate reservoir
yield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7659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77183A (zh
Inventor
李勇
王�琦
于清艳
张晶
罗慎超
干华文
张琪
邓晓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ro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tro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7659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7718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771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771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771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771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9/00Testing the nature of borehole walls; Formation testing;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samples of soil or well fluids, specially adapted to earth drilling or wel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产量分析模型构建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确定目标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初始物性参数;基于目标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中溶洞和裂缝的数量及接触连接情况,确定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数学模型;将所述初始物性参数输入至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数学模型中,解析获得油井井底的无因次产量拉氏解;对所述无因次产量拉氏解进行数值反演,获得无因次产量、无因次产量积分、无因次产量积分导数、无因次时间;构建油井产量分析模型,所述油井产量分析模型采用油井产量不稳定分析曲线图版表示。本发明可以用构建准确的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的油井产量分析模型。

Description

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产量分析模型构建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开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产量分析模型构建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的开发实践,塔河油田首次提出了断溶体油气藏的概念,即碳酸盐岩受构造作用形成的深大断裂破碎带,受多期断控岩溶或局部热液溶蚀作用形成大型洞穴、溶蚀孔洞和裂缝组成的储集体。这一类储集体具有多洞多缝不规则分布的特点。该类型储集体中流体流动机理复杂,存在渗流、管流、自由流等多种流动形式。目前,基于渗流理论的产量不稳定分析模型和理论已不完全适用。对于多尺度缝洞储集体,连续介质模型存在较多局限性,不能真实模拟储集体的实际流体流动关系,采用离散模型研究流体流动规律的研究多集中在试井和数值模拟方面,未见考虑渗流-自由流耦合的离散简化储集体产量不稳定分析方面的研究。因此,现有方法不能构建准确的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产量分析模型,使得对多洞多缝储集体的缝洞参数无法有效识别,导致多洞多缝储集体的流体流动规律认识不清。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产量分析模型构建方法,用以构建准确的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的油井产量分析模型,该方法包括:
确定目标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初始物性参数;
基于目标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中溶洞和裂缝的数量及接触连接情况,确定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数学模型;
将所述初始物性参数输入至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数学模型中,解析获得目标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的油井井底的无因次产量拉氏解;
对所述无因次产量拉氏解进行数值反演,获得无因次产量、无因次产量积分、无因次产量积分导数、无因次时间;
基于无因次产量、无因次产量积分、无因次产量积分导数、无因次时间,构建目标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的油井产量分析模型,所述油井产量分析模型采用油井产量不稳定分析曲线图版表示,用于指导目标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的流体流动规律分析。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产量分析模型构建装置,用以构建准确的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的油井产量分析模型,该装置包括:
初始物性参数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目标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初始物性参数;
数学模型确定模块,用于基于目标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中溶洞和裂缝的数量及接触连接情况,确定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数学模型;
解析模块,用于将所述初始物性参数输入至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数学模型中,解析获得目标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的油井井底的无因次产量拉氏解;
反演模块,用于对所述无因次产量拉氏解进行数值反演,获得无因次产量、无因次产量积分、无因次产量积分导数、无因次时间;
油井产量分析模型构建模块,用于基于无因次产量、无因次产量积分、无因次产量积分导数、无因次时间,构建目标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的油井产量分析模型,所述油井产量分析模型采用油井产量不稳定分析曲线图版表示,用于指导目标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的流体流动规律分析。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产量分析模型构建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上述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产量分析模型构建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目标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初始物性参数;基于目标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中溶洞和裂缝的数量及接触连接情况,确定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数学模型;将所述初始物性参数输入至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数学模型中,解析获得目标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的油井井底的无因次产量拉氏解;对所述无因次产量拉氏解进行数值反演,获得无因次产量、无因次产量积分、无因次产量积分导数、无因次时间;基于无因次产量、无因次产量积分、无因次产量积分导数、无因次时间,构建目标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的油井产量分析模型,所述油井产量分析模型采用油井产量不稳定分析曲线图版表示,用于指导目标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的流体流动规律分析。在上述过程中,根据目标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中溶洞和裂缝的数量及接触连接情况,确定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数学模型,该模型准确度高,使得解析获得的油井井底的无因次产量拉氏解的准确度高,通过反演后获得的结果可绘制油井产量不稳定分析曲线图版的准确度高,即最后构建的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产量分析模型的准确度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产量分析模型构建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数学模型对应的物理模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数学模型对应的物理模型的渗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地震反射剖面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平面特征的示意;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初始静态雕刻模型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三洞三缝型碳酸盐岩储层数学模型对应的物理模型;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三洞三缝型碳酸盐岩储层数学模型对应的物理模型的渗流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数学模型对应的油井产量不稳定分析曲线图版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产量分析模型构建装置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所使用的“包含”、“包括”、“具有”、“含有”等,均为开放性的用语,即意指包含但不限于。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个具体实施例”、“一些实施例”、“例如”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各实施例中涉及的步骤顺序用于示意性说明本申请的实施,其中的步骤顺序不作限定,可根据需要作适当调整。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产量分析模型构建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确定目标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初始物性参数;
步骤102,基于目标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中溶洞和裂缝的数量及接触连接情况,确定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数学模型;
步骤103,将所述初始物性参数输入至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数学模型中,解析获得目标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的油井井底的无因次产量拉氏解;
步骤104,对所述无因次产量拉氏解进行数值反演,获得无因次产量、无因次产量积分、无因次产量积分导数、无因次时间;
步骤105,基于无因次产量、无因次产量积分、无因次产量积分导数、无因次时间,构建目标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的油井产量分析模型,所述油井产量分析模型采用油井产量不稳定分析曲线图版表示,用于指导目标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的流体流动规律分析。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方法中,根据目标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中溶洞和裂缝的数量及接触连接情况,确定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数学模型,该模型准确度高,使得解析获得的油井井底的无因次产量拉氏解的准确度高,通过反演后获得的结果可绘制油井产量不稳定分析曲线图版的准确度高,即最后构建的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产量分析模型的准确度高。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基于目标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地震反射剖面、平面特征以及初始静态雕刻模型,确定目标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中溶洞和裂缝的数量及接触连接情况。
由于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数学模型一般是串珠状的,即一般溶洞和裂缝的数量是相同的。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数学模型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数学模型对应的物理模型的示意图,基于地震、测井、生产动态等资料,可获得图2对应的物理模型,其中包括多个溶洞和多个裂缝,溶洞半径分别为R1、R2、Rn,裂缝F1连接溶洞V1和溶洞V2,其长度为L1,高度为L12,宽度为W1,裂缝F2连接溶洞V2和溶洞V3,其长度为L2,高度为L22,宽度为W2,裂缝Fn连接溶洞Vn和井筒,其长度为Ln,高度为Ln2,宽度为Wn,油井半径为rw
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数学模型的基本假设条件为:(1)油井以定产量生产;(2)油藏的开采方式为衰竭式开采;(3)流体为单相,弱可压缩,且其压缩系数及体积系数均为常数;(4)大型溶洞弱可压缩,且其压缩系数为常数;(5)大型溶洞未充填或半充填,且为球体,其半径为R,流动考虑为自由流;(6)裂缝为平板裂缝,流体在裂缝中的流动遵循达西定律;(7)忽略重力、井筒储集效应和表皮效应的影响。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数学模型对应的物理模型的渗流示意图,根据上述假设可知,在渗流时,流体的采出完全依靠大型溶洞、裂缝及流体的弹性能量,大型溶洞是主要的储集空间,裂缝是有效的储渗空间,且大型溶洞不能直接向井筒供液,而是通过裂缝间接向井筒供液。
在一实施例中,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数学模型采用如下公式表示:
pfnD|t=0=pvnD|t=0=0(n=1,2,3,…)
其中,pfnD为第n条裂缝的无量纲压力;pvnD为第n个溶洞的无量纲压力;pwD为无量纲井底流压;ωfn为第n条裂缝的弹性储容比,无因次;ωvn为第n个溶洞的弹性储容比,无因次;tD为无量纲生成时间;xD为任一点到原点的无量纲距离;xnD为第n个点到原点的无量纲距离;RvnD为第n个溶洞的无量纲半径;Ln2D为第n条裂缝的无量纲高度;WnD为第n条裂缝的无量纲宽度。
在步骤103中,将所述初始物性参数输入至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数学模型中,解析获得目标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的油井井底的无因次产量拉氏解,主要是指通过拉普拉斯变换,得到无因次Laplace空间井底压力解表达式,利用Duhamel原理,得到油井井底的无因次产量拉氏解。
在步骤105中,基于无因次产量、无因次产量积分、无因次产量积分导数、无因次时间,构建目标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的油井产量分析模型,所述油井产量分析模型采用油井产量不稳定分析曲线图版表示。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油井产量不稳定分析曲线图版包括无因次产量随无因次时间变化曲线、无因次产量积分随无因次时间变化曲线、无因次产量积分导数随无因次时间变化曲线,更具体地,该图版以无因次产量qD的对数、无因次产量积分qDi的对数和无因次产量积分导数qDid的对数作纵坐标,以无因次时间tD的对数为横坐标绘制,该图版可以指导目标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的流体流动规律分析,进而通过流体流动规律,分析油井产量。
下面给出一个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提出的方法的具体应用。
以塔里木某缝洞型断溶体油藏为例。
首先,确定目标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初始物性参数。然后,基于目标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地震反射剖面、平面特征以及初始静态雕刻模型,确定目标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中溶洞和裂缝的数量及接触连接情况,其中,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地震反射剖面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平面特征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初始静态雕刻模型的示意图,通过上述示意图,确定溶洞数量和裂缝数据均为3,即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数学模型为三洞三缝型碳酸盐岩储层数学模型。
三洞三缝型碳酸盐岩储层数学模型对应的物理模型如图7所示,其中包括三个溶洞V1、V2、V3,它们的半径分别为R1、R2、R3,裂缝F1连接溶洞V1和V2,其长度为L1,高度为L12,宽度为W1,裂缝F2连接溶洞V2和V3,其长度为L2,高度为L22,宽度为W2,裂缝F3连接溶洞V3和井筒,其长度为L3,高度为L32,宽度为W3,油井半径为rw,R1=x1,R2=(x3-x2)/2,R3=(x5-x4)/2,L1=x2-x1,L2=x4-x3,L1=x6-x5。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三洞三缝型碳酸盐岩储层数学模型对应的物理模型的渗流示意图。
三洞三缝型碳酸盐岩储层数学模型采用如下公式表示:
以上方程中,无量纲量定义如下:
其中:x1,2,3,4分别是6个点到原点的距离,m;x是任一点到原点的距离,m;kf1,f2,f3分别是三条裂缝的渗透率,μm2;φf1,f2,f3分别是3条裂缝的孔隙度,无因次;φv1,v2,v3是3个溶洞孔隙度,无因次;Ctf1,tf2,tf3分别是3条裂缝的总压缩系数,MPa-1;Ctv1,tv2,tv3分别是3个溶洞的总压缩系数,MPa-1;pf1,f2,f3分别是3条裂缝在某一时刻某一点的地层压力,MPa;pv1,v2,v3分别是3个溶洞在某一时刻某一点的地层压力,MPa;pi是原始地层压力,MPa;ωf1,f2,f3分别是3条裂缝的弹性储容比,无因次;ωv1,v2,v3分别是3个溶洞的弹性储容比,无因次;L1,2,3分别是3条裂缝的长度,m;L12,22,32分别是3条裂缝的高度,m;W1,2,3分别是3条裂缝宽度,m;μ为原油粘度,mPa·s;Bo为原油体积系数,无因次;q为油井产量,m3/d;t为生产时间,d;rw为油井半径,m;Rv1,v2,v3是3个溶洞的半径,m;pv1D,v2D,v3D分别是3个溶洞的无量纲压力;pf1D,f2D,f3D分别是3条裂缝的无量纲压力;pwD为无量纲井底流压;tD为无量纲生成时间;xD为无量纲距离;x1D,2D,3D,4D,5D,6D分别是6个点到原点的无量纲距离;Rv1D,v2D,v3D是3个溶洞的无量纲半径;L1D,2D,3D分别是3条裂缝的无量纲长度;L12D,22D,32D分别是3条裂缝的无量纲高度;W1D,2D,3D分别是3条裂缝的无量纲宽度。
通过拉普拉斯变换,得到无因次Laplace空间井底压力解表达式:
其中:
C5=f7/f6,C6=C5d9-d10
f1=d1d11+d2d4,f2=d1d12+d3d4
利用Duhamel原理,井底无因次产量拉氏解为
对上述无因次产量拉氏解进行数值反演,获得无因次产量、无因次产量积分、无因次产量积分导数、无因次时间;
基于无因次产量、无因次产量积分、无因次产量积分导数、无因次时间,绘制得到图9所示的油井产量不稳定分析曲线图版。
该图版可指导流体流动规律分析,其流体流动规律可以分为以下七个阶段:
阶段Ⅰ:为裂缝3的线性流阶段,压力波传到溶洞V3之前的阶段,主要受裂缝F3特征的影响;
阶段Ⅱ:为溶洞3响应阶段,主要受溶洞V3性质的影响;
阶段Ⅲ:为第一个过渡阶段,主要受裂缝F2特征的影响;
阶段Ⅳ:为溶洞V2开始响应阶段,主要受溶洞V2特征及裂缝F2的影响;
阶段Ⅴ:为第二个过渡阶段,主要受裂缝F1特征的影响;
阶段Ⅵ:为溶洞V1开始响应阶段,主要受溶洞V1特征参数的影响;
阶段Ⅶ:为边界控制流阶段,其无因次产量积分及其产量积分导数曲线重合为斜率为“-1”的直线,反映了后期系统的拟稳态流动。
在获得流体流动规律后,可指导储层的后续开发。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方法中,确定目标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初始物性参数;基于目标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中溶洞和裂缝的数量及接触连接情况,确定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数学模型;将所述初始物性参数输入至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数学模型中,解析获得目标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的油井井底的无因次产量拉氏解;对所述无因次产量拉氏解进行数值反演,获得无因次产量、无因次产量积分、无因次产量积分导数、无因次时间;基于无因次产量、无因次产量积分、无因次产量积分导数、无因次时间,构建目标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的油井产量分析模型,所述油井产量分析模型采用油井产量不稳定分析曲线图版表示,用于指导目标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的流体流动规律分析。在上述过程中,根据目标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中溶洞和裂缝的数量及接触连接情况,确定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数学模型,该模型准确度高,使得解析获得的油井井底的无因次产量拉氏解的准确度高,通过反演后获得的结果可绘制油井产量不稳定分析曲线图版的准确度高,即最后构建的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产量分析模型的准确度高。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产量分析模型构建装置,其原理与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产量分析模型构建方法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产量分析模型构建装置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
初始物性参数确定模块1001,用于确定目标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初始物性参数;
数学模型确定模块1002,用于基于目标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中溶洞和裂缝的数量及接触连接情况,确定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数学模型;
解析模块1003,用于将所述初始物性参数输入至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数学模型中,解析获得目标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的油井井底的无因次产量拉氏解;
反演模块1004,用于对所述无因次产量拉氏解进行数值反演,获得无因次产量、无因次产量积分、无因次产量积分导数、无因次时间;
油井产量分析模型构建模块1005,用于基于无因次产量、无因次产量积分、无因次产量积分导数、无因次时间,构建目标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的油井产量分析模型,所述油井产量分析模型采用油井产量不稳定分析曲线图版表示,用于指导目标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的流体流动规律分析。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参数确定模块,用于:
基于目标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地震反射剖面、平面特征以及初始静态雕刻模型,确定目标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中溶洞和裂缝的数量及接触连接情况。
在一实施例中,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数学模型采用如下公式表示:
pfnD|t=0=pvnD|t=0=0(n=1,2,3,…)
其中,pfnD为第n条裂缝的无量纲压力;pvnD为第n个溶洞的无量纲压力;pwD为无量纲井底流压;ωfn为第n条裂缝的弹性储容比,无因次;ωvn为第n个溶洞的弹性储容比,无因次;tD为无量纲生成时间;xD为任一点到原点的无量纲距离;xnD为第n个点到原点的无量纲距离;RvnD为第n个溶洞的无量纲半径;Ln2D为第n条裂缝的无量纲高度;WnD为第n条裂缝的无量纲宽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油井产量不稳定分析曲线图版包括无因次产量随无因次时间变化曲线、无因次产量积分随无因次时间变化曲线、无因次产量积分导数随无因次时间变化曲线。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装置中,确定目标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初始物性参数;基于目标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中溶洞和裂缝的数量及接触连接情况,确定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数学模型;将所述初始物性参数输入至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数学模型中,解析获得目标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的油井井底的无因次产量拉氏解;对所述无因次产量拉氏解进行数值反演,获得无因次产量、无因次产量积分、无因次产量积分导数、无因次时间;基于无因次产量、无因次产量积分、无因次产量积分导数、无因次时间,构建目标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的油井产量分析模型,所述油井产量分析模型采用油井产量不稳定分析曲线图版表示,用于指导目标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的流体流动规律分析。在上述过程中,根据目标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中溶洞和裂缝的数量及接触连接情况,确定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数学模型,该模型准确度高,使得解析获得的油井井底的无因次产量拉氏解的准确度高,通过反演后获得的结果可绘制油井产量不稳定分析曲线图版的准确度高,即最后构建的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产量分析模型的准确度高。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示意图,该计算机设备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产量分析模型构建方法中全部步骤,所述电子设备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处理器(processor)1101、存储器(memory)1102、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Interface)1103和总线1104;
其中,所述处理器1101、存储器1102、通信接口1103通过所述总线110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通信接口1103用于实现服务器端设备、检测设备以及用户端设备等相关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
所述处理器1101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1102中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产量分析模型构建方法中的全部步骤。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产量分析模型构建方法中全部步骤,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产量分析模型构建方法的全部步骤。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产量分析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目标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初始物性参数;
基于目标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中溶洞和裂缝的数量及接触连接情况,确定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数学模型;
将所述初始物性参数输入至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数学模型中,解析获得目标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的油井井底的无因次产量拉氏解;
对所述无因次产量拉氏解进行数值反演,获得无因次产量、无因次产量积分、无因次产量积分导数、无因次时间;
基于无因次产量、无因次产量积分、无因次产量积分导数、无因次时间,构建目标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的油井产量分析模型,所述油井产量分析模型采用油井产量不稳定分析曲线图版表示,用于指导目标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的流体流动规律分析;
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数学模型采用如下公式表示:
pfnD|t=0=pvnD|t=0=0(n=1,2,3,…)
其中,pfnD为第n条裂缝的无量纲压力;pvnD为第n个溶洞的无量纲压力;pwD为无量纲井底流压;ωfn为第n条裂缝的弹性储容比,无因次;ωvn为第n个溶洞的弹性储容比,无因次;tD为无量纲生成时间;xD为任一点到原点的无量纲距离;xnD为第n个点到原点的无量纲距离;RvnD为第n个溶洞的无量纲半径;Ln2D为第n条裂缝的无量纲高度;WnD为第n条裂缝的无量纲宽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产量分析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基于目标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地震反射剖面、平面特征以及初始静态雕刻模型,确定目标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中溶洞和裂缝的数量及接触连接情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产量分析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油井产量不稳定分析曲线图版包括无因次产量随无因次时间变化曲线、无因次产量积分随无因次时间变化曲线、无因次产量积分导数随无因次时间变化曲线。
4.一种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产量分析模型构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初始物性参数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目标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初始物性参数;
数学模型确定模块,用于基于目标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中溶洞和裂缝的数量及接触连接情况,确定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数学模型;
解析模块,用于将所述初始物性参数输入至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数学模型中,解析获得目标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的油井井底的无因次产量拉氏解;
反演模块,用于对所述无因次产量拉氏解进行数值反演,获得无因次产量、无因次产量积分、无因次产量积分导数、无因次时间;
油井产量分析模型构建模块,用于基于无因次产量、无因次产量积分、无因次产量积分导数、无因次时间,构建目标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的油井产量分析模型,所述油井产量分析模型采用油井产量不稳定分析曲线图版表示,用于指导目标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的流体流动规律分析;
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数学模型采用如下公式表示:
pfnDt=0=pvnDt=0=0(n=1,2,3,…)
其中,pfnD为第n条裂缝的无量纲压力;pvnD为第n个溶洞的无量纲压力;pwD为无量纲井底流压;ωfn为第n条裂缝的弹性储容比,无因次;ωvn为第n个溶洞的弹性储容比,无因次;tD为无量纲生成时间;xD为任一点到原点的无量纲距离;xnD为第n个点到原点的无量纲距离;RvnD为第n个溶洞的无量纲半径;Ln2D为第n条裂缝的无量纲高度;WnD为第n条裂缝的无量纲宽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产量分析模型构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参数确定模块,用于:
基于目标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地震反射剖面、平面特征以及初始静态雕刻模型,确定目标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中溶洞和裂缝的数量及接触连接情况。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产量分析模型构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井产量不稳定分析曲线图版包括无因次产量随无因次时间变化曲线、无因次产量积分随无因次时间变化曲线、无因次产量积分导数随无因次时间变化曲线。
7.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方法。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CN202011376591.4A 2020-11-30 2020-11-30 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产量分析模型构建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23771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76591.4A CN112377183B (zh) 2020-11-30 2020-11-30 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产量分析模型构建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76591.4A CN112377183B (zh) 2020-11-30 2020-11-30 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产量分析模型构建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77183A CN112377183A (zh) 2021-02-19
CN112377183B true CN112377183B (zh) 2023-09-26

Family

ID=745892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76591.4A Active CN112377183B (zh) 2020-11-30 2020-11-30 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产量分析模型构建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7718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53746B (zh) * 2021-08-18 2024-03-2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快速诊断缝洞油藏储层参数的方法和处理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07277A (zh) * 2018-01-30 2019-08-0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碳酸盐岩油藏中井钻遇溶洞的体积的方法
CN110984973A (zh) * 2019-11-29 2020-04-10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缝洞型碳酸盐岩气藏单井控制储量的确定方法
CN111950112A (zh) * 2019-05-16 2020-11-1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底部封闭的碳酸盐岩储层动态分析方法
CN111950111A (zh) * 2019-05-16 2020-11-1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底部开放的碳酸盐岩储层动态分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07277A (zh) * 2018-01-30 2019-08-0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碳酸盐岩油藏中井钻遇溶洞的体积的方法
CN111950112A (zh) * 2019-05-16 2020-11-1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底部封闭的碳酸盐岩储层动态分析方法
CN111950111A (zh) * 2019-05-16 2020-11-1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底部开放的碳酸盐岩储层动态分析方法
CN110984973A (zh) * 2019-11-29 2020-04-10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缝洞型碳酸盐岩气藏单井控制储量的确定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77183A (zh) 2021-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Yushi et al.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into the influence of bedding plane on hydraulic fracture network propagation in shale formations
US9836561B2 (en) Optimizing multistage hydraulic fracturing design based on three-dimensional (3D) continuum damage mechanics
RU2669948C2 (ru) Оптимизация многоступенчатого проекта нефтяного месторождения в условиях неопределенности
US9689245B2 (en) Quantification of skin in hydraulic fracturing of low and tight reservoirs
CN106886046B (zh) 确定缝洞型气藏未投产区块可动用储量的方法
US10385659B2 (en) Evaluation of production performance from a hydraulically fractured well
US10151856B1 (en) Simulating a subterranean region using a finite element mesh and a boundary element mesh
US10408029B2 (en) Optimizing hydraulic fracturing in a subterranean formation
CN112377183B (zh) 多洞多缝型碳酸盐岩储层产量分析模型构建方法及装置
CN114547953B (zh) 一种基于优化设计图版的压裂施工参数优化方法及系统
Liu et al. A simplified and efficient method for water flooding production index calculations in low permeable fractured reservoir
Cleto et al. Hydro-mechanical coupled modeling of hydraulic fracturing using the mesh fragmentation technique
US10699034B2 (en) Flow transition technology
CN111101913A (zh) 基于离散元的砂砾岩水力压裂裂缝穿砾过程描述方法
WO2012114146A2 (en) Computerized method for the estimation of a value for at least a parameter of a hydrocarbon-producing region, for planning the operation and operating the region
Hossain et al. Volumetric growth an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of naturally fractured reservoirs during hydraulic fracturing: a case study using Australian conditions
WO2023124938A1 (zh) 测试完井管柱的射孔爆轰分析方法及装置
Zhu et al. Multicluster fractures propagation during temporary plugging fracturing in naturally fractured reservoirs integrated with dynamic perforation erosion
CN112377184B (zh) 串珠状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物性参数分析方法及装置
Liu et al. Class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for stimulated reservoir volume (SRV) estimation models using microseismic events based on three typical grid structures
CN112377186B (zh) 哑铃状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产量分析模型构建方法及装置
CN114876443A (zh) 一种基于dts/das剖面响应监测的实验方法
CN112377185B (zh) 单洞与多重介质复合型储层参数敏感性分析方法及装置
Valiveti et al.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3D hydraulic fractures in poro-elastic rocks
Vecchiarelli et al. Parametric study with GEOFRAC: A Three-dimensional Stochastic fracture flow mode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