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66832A - 一种无线充电器、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充电器、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66832A
CN112366832A CN202011195084.0A CN202011195084A CN112366832A CN 112366832 A CN112366832 A CN 112366832A CN 202011195084 A CN202011195084 A CN 202011195084A CN 112366832 A CN112366832 A CN 1123668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wireless charging
wireless charger
power
char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9508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开中
余建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9508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66832A/zh
Publication of CN1123668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668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005Mechanical details of housing or structure aiming to accommodate the power transfer means, e.g. mechanical integration of coils, antennas or transducers into e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4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two or more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 H02J50/402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two or more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the two or more transmitting or the two or more receiving devices being integrated in the same unit, e.g. power mats with several coils or antennas with several sub-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6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responsive to the presence of foreign objects, e.g. detection of living be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器、系统及方法,具体公开了进入检测模块、充电状态控制模块和无线充电器;无线充电器包括容器和无线充电线圈;无线充电线圈设置在容器上;无线充电线圈的数量为不少于3个的;无线充电线圈中至少三个无线充电线圈互相之间非平行且非共面;进入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是否有被充电设备进入无线充电器;充电状态控制模块,用于当进入检测模块检测到有被充电设备进入无线充电器后,控制无线充电器处于放电状态。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无论如何摆放被充电设备,至少有一个无线充电线圈可以进行充电作业,克服了原有的技术中,必须要对被充电设备的角度进行调整才能充电的技术缺陷。

Description

一种无线充电器、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充电,特别涉及一种无线充电器、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无线充电中,无论是电磁感应无线充电、磁场共振式无线充电还是电场耦合式无线充电,都需要将被充电的设备平铺放置于无线充电线圈板上才能进行充电,究其原因在于无线充电过程中,被充电设备的线圈中,必须要存在有无线充电线圈所产生的磁通量,一旦磁通量为0,便不能实现充电。对于手机等像一个木板一样的设备而言,由于其是一块板子,所以容易平铺放置于无线充电线圈板,但是对于如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产品,由于其不仅仅是一块板子,智能手表还设置有表带、智能眼镜还设置有镜架等,从而导致其平铺放置在无线充电线圈板上极为不便,在放置时需要设置角度,否则无法充电。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的无线充电技术中,在处于放电状态时需要调节被充电设备与无线充电线圈之间的角度,否则无法充电的技术问题,具体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器,包括容器和无线充电线圈;所述无线充电线圈设置在所述容器上;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的数量为不少于3个的;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中至少三个无线充电线圈互相之间非平行且非共面。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使用至少3个无线充电线圈,且各无线充电线圈所处的平面的垂线中,至少存在三条垂线两两不平行且不全部共面,也就是在三维空间内任一平面都与这三条垂线中至少一条垂线存在交点,则无论在该容器内的设备如何摆放,至少有一个无线充电线圈在被充电设备的线圈中所产生的磁通量不为零,也就是说无论用户如何摆放被充电设备的角度,至少有一个无线充电线圈可以进行充电作业,克服了原有的技术中,必须要对被充电设备的角度进行调整才能充电的技术缺陷。
优选地,所述容器为正方体或者长方体,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的数量为3,各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分别设置在所述正方体或者正方体的任一一角相邻的三个面上。
在本优选的技术方案中,将容器的形状设置为正方体,相对于其他的形状而言,正方体由于稳定性较好,放置起来较为容易并且使用起来较为方便。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包括:进入检测模块、充电状态控制模块和无线充电器,所述无线充电器为所述的一种无线充电器;
所述进入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是否有被充电设备进入所述无线充电器;
所述充电状态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进入检测模块检测到有被充电设备进入所述无线充电器后,控制所述无线充电器处于放电状态。
在本优选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对被充电设备是否进入到无线充电器中进行检测,只有当被充电设备进入到无线充电器中的时候,才提高无线充电器的输出功率进行充电,从而极大的减少了无线充电设备的空转消耗,节约了电力。
优选地,还包括:功率测试模块,用于检测各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对应的输出功率;功率选取模块,用于根据各所述输出功率控制所述无线充电器进入优化充电状态,在所述优化充电状态下,各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中功率最大的所述无线充电线圈或者功率最大的多个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的组合处于放电状态,其他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处于未放电状态。
在本优选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对于无线充电线圈的输出功率的测量,选取其中功率最大的无线充电线圈或者无线充电线圈的组合进行充电,同时关闭其他的无线充电线圈,最大程度的提高了充电功率,避免无线充电线圈之间由于磁场的问题而互相干扰,进而提高了处于放电状态效率并提高了电能的利用率
优选地,所述功率测试模块包括:功率获取子模块,用于当所述进入检测模块检测到有所述被充电设备进入所述无线充电器后,依次控制所述无线充电器上的每个充电线圈单独处于放电状态;并通过所述功率测试模块检测每个充电线圈单独处于放电状态时的输出功率。
在本优选的技术方案中,仅打开被测无线充电线圈,关闭其他无线充电线圈的方法,实现了对于单独输出功率的准确测量,进而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优选地,所述进入检测模块包括:功率检测子模块,用于检测所述无线充电器的包括电压、电流、功率中的一种是否上升,若所述无线充电器的包括电压、电流、功率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上升,向所述充电状态控制模块发出被充电设备进入信号;
或/和:
传感器检测子模块,用于通过传感器检测是否有被充电设备进入所述容器中,当存在所述被充电设备进入到所述容器中时,向所述充电状态控制模块发出被充电设备进入信号。
在本优选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判断无线充电器的功率是否上升,从而有效的判断出是否是被充电设备进入到无线充电器中,还是其他的东西进入到了无线充电器中,提高了判断的准确度。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充电方法,使用所述的一种无线充电器,包括:
检测是否存在被充电设备进入到所述无线充电器中,若是,控制所述无线充电器处于放电状态。
优选地,所述控制无线充电线圈处于放电状态包括:
检测所述无线充电器的各无线充电线圈对应的的输出功率;
控制各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中功率最大的所述无线充电线圈或者功率最大的多个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的组合处于放电状态,其他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处于未放电状态。
优选地,所述检测所述无线充电器的各无线充电线圈的输出功率包括:
依次控制所述无线充电器上的每个充电线圈单独处于放电状态;并同步检测每个充电线圈单独处于放电状态时的输出功率。
优选地,所述检测是否存在被充电设备进入到所述无线充电器中包括:
判断所述无线充电器的包括电流、电压、功率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是否上升,若是,则存在所述被充电设备进入到所述无线充电器
或/和:
使用通过传感器检测是否有被充电设备进入所述容器中,当存在所述被充电设备进入到所述容器中时,则存在所述被充电设备进入到所述无线充电器。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一项技术效果:
(1)通过使用至少3个无线充电线圈,且各所述无线充电线圈所处的平面的垂线中,至少存在三条垂线两两不平行且不全部共面,也就是在三维空间内任一平面都与这三条垂线中至少一条垂线存在交点,则无论在该容器内的设备如何摆放,至少有一个无线充电线圈在被充电设备的线圈中所产生的磁通量不为零,也就是说无论用户如何摆放被充电设备的角度,至少有一个无线充电线圈可以进行充电作业,克服了原有的技术中,必须要对被充电设备的角度进行调整才能充电的技术缺陷;
(2)通过对被充电设备是否进入到无线充电器中进行检测,只有当被充电设备进入到无线充电器中的时候,才提高无线充电器的输出功率进行充电,从而极大的减少了无线充电设备的空转消耗,节约了电力;
(3)通过对于无线充电线圈的输出功率的测量,选取其中功率最大的无线充电线圈或者无线充电线圈的组合进行充电,同时关闭其他的无线充电线圈,最大程度的提高了充电功率,避免无线充电线圈之间由于磁场的问题而互相干扰,进而提高了处于放电状态效率并提高了电能的利用率;
(4)通过仅打开被测无线充电线圈,关闭其他无线充电线圈的方法,实现了对于单独输出功率的准确测量,进而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5)通过判断无线充电器的功率是否上升,从而有效的判断出是否是被充电设备进入到无线充电器中,还是其他的东西进入到了无线充电器中,提高了判断的准确度,进而提高了电能的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种无线充电器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无线充电系统的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无线充电方法的实施例7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无线充电方法的实施例9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无线充电原理示意图。
100-无线充电器
101-容器;
102-无线充电线圈;
210-进入检测模块;
220-充电状态控制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他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述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器,包括容器101和无线充电线圈102;无线充电线圈102设置在容器101上;无线充电线圈102的数量为不少于3个的;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中至少三个无线充电线圈互相之间非平行且非共面。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在使用时,将需要处于放电状态的支持无线充电功能的设备放入到容器101中,该设备一般是智能手表,也可以是智能眼镜、智能手机,只要其可以支持无线充电即可;容器101的形状可以是六面体、十二面体等多种形式,可进行任意选择,只要能够在工程上实现无线充电线圈102的设置即可,同时也不限于每个面上仅设置一个无线充电线圈102,也可根据实际的需要在同一个面上设置多个充电线圈。
在传统的技术中,如果要想使得设备可以被充电,必须要使得设置在设备上的无线充电线圈102所产生的在被充电设备上的线圈中产生磁通量,但是由于一般仅设置一个无线充电线圈102,从而导致在处于放电状态过程中,一旦设备的线圈所处的平面与无线充电线圈102所处的平面垂直,在该种情况下被充电设备上的线圈中的磁通量为0,无法进行充电。
而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使用至少3个无线充电线圈102,且各无线充电线圈102所处的平面的垂线中,至少存在三条垂线两两不平行且不全部共面,也就是说至少存在三条垂线是线性无关的,在三维空间内任一平面都与这三条垂线中至少一条垂线存在交点,则无论在该容器101内的设备如何摆放,至少有一个无线充电线圈102在被充电设备的线圈中所产生的磁通量不为零,也就是说无论用户如何摆放被充电设备的角度,至少有一个无线充电线圈102可以实现充电功能。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器,容器101为正方体或者长方体,无线充电线圈102的数量为3,各所述无线充电线圈102分别设置在所述正方体或者正方体的任一一角相邻的三个面上。
在本实施例中,将容器101的形状设置为正方体,相对于其他的形状而言,正方体由于稳定性较好,放置起来较为容易并且使用起来较为方便,同时无线充电线圈102的数量也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调整,比如设置为5个、6个皆可。
实施例3: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包括:进入检测模块210、充电状态控制模块220和无线充电器100,无线充电器100为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任一的一种无线充电器;进入检测模块210,用于检测是否有被充电设备进入无线充电器100;充电状态控制模块220,用于当进入检测模块210检测到有被充电设备进入无线充电器100后,控制无线充电器100处于放电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进入检测模块210可以是激光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者其他任何可以检测到有被充电设备进入到无线充电器100中的设备。充电状态控制模块220一般采用MCU,也可以是FPGA或者其他任何能够对无线充电器100上的无线充电线圈进行控制的设备。
当使用激光传感器进行物品进入判别时,当被充电设备进入到无线充电器100中时,其遮挡到了激光传感器,进入检测模块210便告知充电状态控制模块220,存在被充电设备进入到了设备中;若为压力传感器,则是感受到了被充电设备的重量,从而告知充电状态控制模块220有被充电设备进入,当充电状态控制模块220被告知有被充电设备进入到无线充电器100中时,便控制无线充电器100对被充电设备进行充电,同时,假设无线充电器100在处于放电状态过程中,未发现处于放电状态与处于未放电状态之间存在明显的功率上升,则说明被放入的物品并不是支持无线充电的被充电设备,充电状态控制模块220便会控制无线充电线圈停止处于放电状态。
本实施例通过对被充电设备是否进入到无线充电器100中进行检测,只有当被充电设备进入到无线充电器100中的时候,才提高无线充电器100的输出功率进行充电,从而极大的减少了无线充电设备的空转消耗,节约了电力。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3,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系统,还包括:功率测试模块,用于检测各无线充电线圈的输出功率;功率选取模块,用于根据各输出功率控制无线充电器100进入优化充电状态,在优化充电状态下,各无线充电线圈中功率最大的无线充电线圈或者功率最大的无线充电线圈的组合处于放电状态,其他无线充电线圈处于未放电状态;或/和:传感器检测子模块,用于通过传感器检测是否有被充电设备进入所述容器中,当存在所述被充电设备进入到所述容器中时,向所述充电状态控制模块发出被充电设备进入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由于被充电设备在无线充电器100中的摆放位置的原因,导致各个无线充电线圈在被充电设备的线圈中所产生的磁通量也会有所区别,故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各个无线充电线圈的输出功率也会有所差别,出于节省电力与优化充电效率的考虑,在充电过程中,要对各个无线充电线圈的输出功率进行测试,从而获取到哪一个无线充电线圈的功率是最高的,进而选取其中功率最高的无线充电线圈进行充电作业,而其他无线充电线圈不参与充电作业,从而提高能量的利用率,达到优化处于放电状态的效果。
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采用无线充电线圈组合的形式进行充电,也就是说,处于放电状态状态的无线充电线圈不仅仅只有一个,而是有多个,由多个无线充电线圈共同进行充电,相对于只使用一个处于放电状态线圈进行充电而言,使用多个无线充电线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处于充电功率,进而加快处于充电速度,不过由于多个无线充电线圈之间的磁场可能会互相干扰,相对于只适用单个无线充电线圈,会导致能量利用率实际上会有部分的下降,当然,每个无线充电线圈的组合中的各个无线充电线圈所产生磁产不能是相反的磁场,否则便会导致空耗能量。
本实施例通过对于无线充电线圈的输出功率的测量,选取其中功率最大的无线充电线圈或者无线充电线圈的组合进行充电,同时关闭其他的无线充电线圈,最大程度的提高了充电功率,避免无线充电线圈之间由于磁场的问题而互相干扰,进而提高了处于放电状态效率并提高了电能的利用率。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4,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功率测试模块包括:功率获取子模块,用于当所述进入检测模块检测到有所述被充电设备进入所述无线充电器后,依次控制所述无线充电器上的每个充电线圈单独处于放电状态;并通过所述功率测试模块检测每个充电线圈单独处于放电状态时的输出功率。
本实施例中,众所周知,由于磁场本身是具有方向的,故多个无线充电线圈在使用过程中必然会因为磁场的方向不同互相之间产生干扰,从而降低其实际的输出功率,故如果想测量无线充电线圈在使用过程中的单独输出功率,在进行功率测试时,必须只有被检测的无线充电线圈是处于放电的状态,其他的无线充电线圈均处于休息状态,只有这种情况下,才能获取到无线充电线圈在使用过程中的单独输出功率,进而选择出其中最优的无线充电线圈进行充电。
本实施例通过仅打开被测无线充电线圈,关闭其他无线充电线圈的方法,实现了对于单独输出功率的准确测量,进而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实施例6: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进入检测模块210包括:功率检测子模块,用于检测无线充电器100的包括电压、电流、功率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是否上升,若无线充电器100的功率上升,向充电状态控制模块220发出被充电设备进入信号;或/和:传感器检测子模块,用于通过传感器检测是否有被充电设备进入所述容器中,当存在所述被充电设备进入到所述容器中时,向所述充电状态控制模块发出被充电设备进入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无线充电器100的功率来判断是否有被充电设备进入到无线充电器100中。具体而言,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无线充电器100虽然不进行充电作业,但是无线充电线圈中依旧存在着微弱的电流,即无线充电线圈依旧产生着磁场,在该种情况下,一旦有被充电设备进入到无线充电器100中,便会存在无线充电线圈对被充电设备进行充电,进而导致无线充电器100的功耗上升,故也可以通过无线充电器100的功率是否上升来判断是否存在有被充电设备进入到无线充电器100中。
本实施例通过判断无线充电器100的功率是否上升,从而有效的判断出是否是被充电设备进入到无线充电器100中,还是其他的东西进入到了无线充电器100中,提高了判断的准确度。
实施例7: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方法,使用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的一种无线充电器,包括:
S1:检测是否存在被充电设备进入到无线充电器中,若是,进入S2;
S2:控制无线充电器处于放电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激光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者其他任何可以检测到有被充电设备进入到无线充电器中的物品来判断是否有物品进入。一般采用MCU来进行控制,也可以是FPGA或者其他任何能够对无线充电器上的无线充电线圈进行控制的设备。
当使用激光传感器进行物品进入判别,当被充电设备进入到无线充电器中时,其遮挡到了激光传感器,进入检测模块便告知充电状态控制模块,存在被充电设备进入到了设备中;若为压力传感器,则是感受到了被充电设备的重量,从而告知充电状态控制模块有被充电设备进入,当充电状态控制模块被告知有被充电设备进入到无线充电器中时,便控制无线充电器对被充电设备进行充电,同时,假设无线充电器在处于放电状态过程中,未发现处于放电状态与处于未放电状态之间存在明显的功率上升,则说明被放入的物品并不是支持无线充电的被充电设备,充电状态控制模块便会控制无线充电线圈停止处于放电状态。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方法,使用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的一种无线充电器,包括:
S1:检测是否存在被充电设备进入到无线充电器中,若是,进入S2,否则回到S1;
S2-1:检测无线充电器的各无线充电线圈对应的的输出功率;
S2-2:控制各无线充电线圈中功率最大的无线充电线圈或者功率最大的无线充电线圈的组合处于放电状态,其他无线充电线圈处于未放电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被充电设备在无线充电器中的摆放位置的原因,导致各个无线充电线圈在被充电设备的线圈中所产生的磁通量也会有所区别,故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各个无线充电线圈的输出功率也会有所差别,出于节省电力与优化充电效率的考虑,在充电过程中,要对各个无线充电线圈的输出功率进行测试,从而获取到哪一个无线充电线圈的功率是最高的,进而选取其中功率最高的无线充电线圈进行充电作业,而其他无线充电线圈不参与充电作业,从而提高能量的利用率,达到优化处于放电状态的效果。
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采用无线充电线圈组合的形式进行充电,也就是说,处于放电状态状态的无线充电线圈不仅仅只有一个,而是有多个,由多个无线充电线圈共同进行充电,相对于只使用一个处于放电状态线圈进行充电而言,使用多个无线充电线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处于充电功率,进而加快处于充电速度,不过由于多个无线充电线圈之间的磁场可能会互相干扰,相对于只适用单个无线充电线圈,会导致能量利用率实际上会有部分的下降。
本实施例通过对于无线充电线圈的输出功率的测量,选取其中功率最大的无线充电线圈或者无线充电线圈的组合进行充电,同时关闭其他的无线充电线圈,最大程度的提高了充电功率,避免无线充电线圈之间由于磁场的问题而互相干扰,进而提高了处于放电状态效率并提高了电能的利用率。
实施例9: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方法,使用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的一种无线充电器,包括:
S1:检测是否存在被充电设备进入到无线充电器中,若是,进入S2-1-1,否则回到S1;
S2-1-1:判断是否存在无线充电线圈未进行输出功率检测,若是,进入S2-1-2,否则进入S2-2;
S2-1-2:控制各未经功率检测的无线充电线圈中的一个处于放电状态,并控制其他无线充电线圈处于未放电状态,并测量处于放电状态的无线充电线圈的功率,回到S2-1-1;
S2-2:控制各无线充电线圈中功率最大的无线充电线圈或者功率最大的无线充电线圈的组合处于放电状态,其他无线充电线圈处于未放电状态。
也就是说,当所述进入检测模块检测到有所述被充电设备进入所述无线充电器后,依次控制所述无线充电器上的每个充电线圈单独处于放电状态;并通过所述功率测试模块检测每个充电线圈单独处于放电状态时的输出功率。
本实施例中,众所周知,由于磁场本身是具有方向的,故多个无线充电线圈在使用过程中必然会因为磁场的方向不同互相之间产生干扰,从而降低其实际的输出功率,故如果想测量无线充电线圈在使用过程中的单独输出功率,在进行功率测试时,必须只有被检测的无线充电线圈是处于放电的状态,其他的无线充电线圈均处于休息状态,只有这种情况下,才能获取到无线充电线圈在使用过程中的单独输出功率,进而选择出其中最优的无线充电线圈进行充电。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方法,使用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的一种无线充电器,包括:
S1-1:判断无线充电器的电流、电压、功率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是否上升,若是,进入S2;
优选地,S1-1可等效替代为,通过传感器检测是否有被充电设备进入所述容器中,当存在所述被充电设备进入到所述容器中时,则存在所述被充电设备进入到所述无线充电器。
S2:控制无线充电器处于放电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无线充电器的功率来判断是否有被充电设备进入到无线充电器中。具体而言,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无线充电器虽然不进行充电作业,但是无线充电线圈中依旧存在着微弱的电流,即无线充电线圈依旧产生着磁场,在该种情况下,一旦有被充电设备进入到无线充电器中,便会存在无线充电线圈对被充电设备进行充电,进而导致无线充电器的功耗上升,故也可以通过无线充电器的功率是否上升来判断是否存在有被充电设备进入到无线充电器中。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方法,使用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的一种无线充电器,应用于智能手表之上,包括:
S1:判断无线充电器的功率是否上升,若是,进入S2-1-1,否则回到S1;
S2-1-1:判断是否存在无线充电线圈未进行输出功率检测,若是,进入S2-1-2,否则进入S2-2;
S2-1-2:控制各未经功率检测的无线充电线圈中的一个处于放电状态,并控制其他无线充电线圈处于未放电状态,并测量处于放电状态的无线充电线圈的功率,回到S2-1-1;
S2-2:控制各无线充电线圈中功率最大的无线充电线圈或者功率最大的无线充电线圈的组合处于放电状态,其他无线充电线圈处于未放电状态。
也就是说,依次控制所述无线充电器上的每个充电线圈单独处于放电状态;并同步检测每个充电线圈单独处于放电状态时的输出功率。
当前智能手表无线充电设计上,要将智能手表平铺在无线充电板上或者固定在一个座充上,脱下表带充电时都需要将表带扣解开后再将表带平铺开来,使用上不太便捷。而在本实施例中,不需要将表带平铺,也不需要固定住位置,直接将智能手表扔进无线充电器中。
智能手表进入到无线充电器后,便会存在无线充电线圈对被充电设备进行充电,进而导致无线充电器的功耗上升,从而告知充电状态控制模块有被充电设备进入,当充电状态控制模块被告知有被充电设备进入到无线充电器中时,便控制无线充电器对被充电设备进行充电,
在充电之前,对各个无线充电线圈的输出功率进行测试,从而获取到哪一个无线充电线圈的功率是最高的,进而选取其中功率最高的无线充电线圈进行充电作业,而其他无线充电线圈不参与充电作业。
通过前述实施例,本发明实现了:
(1)通过使用至少3个无线充电线圈,且各所述无线充电线圈所处的平面的垂线中,至少存在三条垂线两两不平行且不全部共面,也就是在三维空间内任一平面都与这三条垂线中至少一条垂线存在交点,则无论在该容器内的设备如何摆放,至少有一个无线充电线圈在被充电设备的线圈中所产生的磁通量不为零,也就是说无论用户如何摆放被充电设备的角度,至少有一个无线充电线圈可以进行充电作业,克服了原有的技术中,必须要对被充电设备的角度进行调整才能充电的技术缺陷;
(2)通过对被充电设备是否进入到无线充电器中进行检测,只有当被充电设备进入到无线充电器中的时候,才提高无线充电器的输出功率进行充电,从而极大的减少了无线充电设备的空转消耗,节约了电力;
(3)通过对于无线充电线圈的输出功率的测量,选取其中功率最大的无线充电线圈或者无线充电线圈的组合进行充电,同时关闭其他的无线充电线圈,最大程度的提高了充电功率,避免无线充电线圈之间由于磁场的问题而互相干扰,进而提高了处于放电状态效率并提高了电能的利用率;
(4)通过仅打开被测无线充电线圈,关闭其他无线充电线圈的方法,实现了对于单独输出功率的准确测量,进而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5)通过判断无线充电器的功率是否上升,从而有效的判断出是否是被充电设备进入到无线充电器中,还是其他的东西进入到了无线充电器中,提高了判断的准确度,进而提高了电能的利用效率。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和无线充电线圈;
所述无线充电线圈设置在所述容器上;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的数量为不少于3个的;
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中至少三个无线充电线圈互相之间非平行且非共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为正方体或者长方体,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的数量为3,各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分别设置在所述正方体或者正方体的任一一角相邻的三个面上。
3.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入检测模块、充电状态控制模块和无线充电器;所述无线充电器为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一种无线充电器;
所述进入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是否有被充电设备进入所述无线充电器;
所述充电状态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进入检测模块检测到有所述被充电设备进入所述无线充电器后,控制所述无线充电器处于放电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功率测试模块,用于检测各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对应的输出功率;
功率选取模块,用于根据各所述输出功率控制所述无线充电器进入优化充电状态;
在所述优化充电状态下,各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中功率最大的所述无线充电线圈或者功率最大的多个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的组合处于放电状态,其他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处于未放电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测试模块包括:
功率获取子模块,用于依次控制所述无线充电器上的每个充电线圈单独处于放电状态,并通过所述功率测试模块检测每个充电线圈单独处于放电状态时的输出功率。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入检测模块包括:
功率检测子模块,用于检测所述无线充电器的包括电压、电流、功率中的一种是否上升,若所述无线充电器的包括电压、电流、功率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上升,向所述充电状态控制模块发出被充电设备进入信号;
或/和:
传感器检测子模块,用于通过传感器检测是否有被充电设备进入所述容器中,当存在所述被充电设备进入到所述容器中时,向所述充电状态控制模块发出被充电设备进入信号。
7.一种无线充电方法,使用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一种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是否存在被充电设备进入到所述无线充电器中,若是,控制所述无线充电器处于放电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无线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无线充电线圈处于放电状态包括:
检测所述无线充电器的各无线充电线圈对应的的输出功率;
控制各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中功率最大的无线充电线圈或者功率最大的多个无线充电线圈的组合处于放电状态,其他无线充电线圈处于未放电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无线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所述无线充电器的各无线充电线圈的输出功率包括:
依次控制所述无线充电器上的每个充电线圈单独处于放电状态;并同步检测每个充电线圈单独处于放电状态时的输出功率。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无线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是否存在被充电设备进入到所述无线充电器中包括:
判断所述无线充电器的包括电流、电压、功率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是否上升,若是,则存在所述被充电设备进入到所述无线充电器;
或/和:
使用通过传感器检测是否有被充电设备进入所述容器中,当存在所述被充电设备进入到所述容器中时,则存在所述被充电设备进入到所述无线充电器。
CN202011195084.0A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无线充电器、系统及方法 Pending CN11236683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95084.0A CN112366832A (zh)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无线充电器、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95084.0A CN112366832A (zh)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无线充电器、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66832A true CN112366832A (zh) 2021-02-12

Family

ID=745132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95084.0A Pending CN112366832A (zh)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无线充电器、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6683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52149A (zh) * 2021-06-17 2021-09-28 湖北工业大学 一种无线充电箱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71453A (zh) * 2007-05-08 2011-02-09 莫琼移动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便携式设备的感应充电的系统和方法
KR20130106706A (ko) * 2012-03-20 2013-09-30 엘에스전선 주식회사 수전 코일의 위치 탐색이 가능한 무접점 충전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05529759A (zh) * 2014-12-05 2016-04-2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器及其充电方法
CN107026494A (zh) * 2017-04-25 2017-08-08 常州大学 用于室内的三维无线充电结构
CN108391457A (zh) * 2015-09-11 2018-08-10 扬科技术有限公司 利用三维相位线圈阵列的无线充电平台
US20180323634A1 (en) * 2015-11-06 2018-11-08 Lg Innotek Co., Ltd. Multi-coil wireless charging method and device and system therefor
CN111064239A (zh) * 2019-11-01 2020-04-24 东南大学 一种三维无线充电系统负载定位及功率恒定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71453A (zh) * 2007-05-08 2011-02-09 莫琼移动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便携式设备的感应充电的系统和方法
KR20130106706A (ko) * 2012-03-20 2013-09-30 엘에스전선 주식회사 수전 코일의 위치 탐색이 가능한 무접점 충전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05529759A (zh) * 2014-12-05 2016-04-2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器及其充电方法
CN108391457A (zh) * 2015-09-11 2018-08-10 扬科技术有限公司 利用三维相位线圈阵列的无线充电平台
US20180323634A1 (en) * 2015-11-06 2018-11-08 Lg Innotek Co., Ltd. Multi-coil wireless charging method and device and system therefor
CN107026494A (zh) * 2017-04-25 2017-08-08 常州大学 用于室内的三维无线充电结构
CN111064239A (zh) * 2019-11-01 2020-04-24 东南大学 一种三维无线充电系统负载定位及功率恒定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52149A (zh) * 2021-06-17 2021-09-28 湖北工业大学 一种无线充电箱
CN113452149B (zh) * 2021-06-17 2022-08-16 湖北工业大学 一种无线充电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05401B2 (en)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with receiver locating circuitry and foreign object detection
JP7408181B2 (ja) マルチコイルワイヤレス充電装置の表面からのデバイス除去の検出
JP2020074677A (ja) 誘導結合型の電力伝送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US20120091951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isplaying measured strength in wirelessly charging battery
US963195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igning a vehicle with an inductive charging system
US9199547B2 (en) Non-contact charging device
CN104620465B (zh) 车辆和非接触式供电系统
US779586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 movable object for localization within a positioning area
CN103378655B (zh) 无线充电接收装置、无线充电接收方法和无线终端
CA2591791C (en) System for controlling voltage balancing in a plurality of litium-ion cell battery packs and method thereof
CN205921464U (zh) 充电线圈位置检测装置、线圈偏移检测装置、基建端及车载端
CN108923552A (zh) 一种无线充电异物检测电路及方法
CN102998643B (zh) 一种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检测系统
US9882437B2 (en) Power feeding apparatus, power receiving apparatus, power feed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power feeding
CN112366832A (zh) 一种无线充电器、系统及方法
CN102694425A (zh) 无线电力接收装置及其电力控制方法
CN105634145A (zh) 电子设备和充电提示方法
CN109828173A (zh) 一种负载检测系统及其负载检测方法
CN104169732A (zh) 电池系统及充电放电测定装置
CN109682292A (zh) 一种偏移检测方法、装置及无线充电系统
CN110103739A (zh) 弱磁场激励三线圈检测装置
CN107528391A (zh) 一种Qi无线充电器的线圈位置检测装置
CN207218385U (zh) 一种Qi无线充电器的线圈位置检测装置
CN109579686A (zh) 一种采用电涡流传感器测量金属厚度的方法及系统
CN108872701A (zh) 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充电效率的测试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21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