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63116B - 一种毫米波收发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毫米波收发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63116B
CN112363116B CN202011364107.6A CN202011364107A CN112363116B CN 112363116 B CN112363116 B CN 112363116B CN 202011364107 A CN202011364107 A CN 202011364107A CN 112363116 B CN112363116 B CN 1123631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llimeter wave
round hole
module
transmitting
rece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6410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63116A (zh
Inventor
孙毅
孙伊娜
黄一津
庞春燕
邓浩然
包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Yuba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Youbes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Youbes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Youbes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6410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6311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631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631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631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631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0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3/00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毫米波收发系统,包括发射模块第一圆孔、接收模块第一圆孔、调节模块第一圆孔和承载模块第一圆孔,发射模块第一圆孔用于发射毫米波信号,接收模块第一圆孔用于接收所述毫米波信号,并对其进行处理,调节模块第一圆孔用于调节两组发射天线第一圆孔和接收天线第一圆孔的探测方向,承载模块第一圆孔用于承载发射模块第一圆孔、接收模块第一圆孔和调节模块第一圆孔。本发明所述系统具有两组收发天线,通过第一调节件第一圆孔使两组收发天线进行反向旋转,通过第二调节件第一圆孔带动两组收发天线整体进行旋转,使本装置具有多种探测模式,使用更加灵活多变,更加实用。

Description

一种毫米波收发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矿综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毫米波收发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毫米波具有的诸多优点,其在通信、雷达、制导、遥感技术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例如,与微波雷达相比,毫米波雷达的体积小、质量轻,可有效提高雷达的机动性与隐蔽性,而且波束窄、分辨力高,能进行目标识别与成像,有利于低仰角跟踪;频带宽,天线旁瓣低,有利于抗干扰。
作为毫米波雷达的核心部件,收发组件是构成有源相控阵雷达天线的基础,也是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核心。毫米波收发组件就是把毫米波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集成为一个毫米波集成电路。已由最初的混合微波集成电路发展到现在的单片集成电路,现有的收发组件大多只有一个收发模块,无法同时对两个方向进行探测,并且探测方向固定,在使用时具有局限性,无法很好地进行多方向探测。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毫米波收发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如何解决现有的收发组件无法同时对两个方向进行探测,并且探测方向固定,在使用时具有局限性,无法很好地进行多方向探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毫米波收发系统,其包括,发射模块,包括发射天线、功率放大器、增频器和振荡器,所述振荡器依次通过所述增频器和所述功率放大器后与发射天线连接,所述发射天线用于发射毫米波信号;接收模块,包括接收天线、低噪声放大器和混频器,所述接收天线通过低噪声放大器后与所述混频器连接,所述接收天线用于接收所述毫米波信号,所述混频器对接收的所述毫米波信号进行处理产生多普勒信号;调节模块,包括第一调节件、第二调节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发射天线和所述接收天线设置有2组,每组均包含一个所述发射天线和一个所述接收天线,其中一组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另一组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一调节件带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进行反向转动,所述第二调节件带动所述第一调节件和所述第二调节件整体转动。
作为本发明所述毫米波收发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调节件包括第一支撑柱、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柱上的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支撑柱固定连接的第一承载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柱侧面的第二支撑柱、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柱上的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支撑柱固定连接的第二承载板、同时与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配合的第一蜗杆,以及驱动所述第一蜗杆转动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壳体设置于所述第一承载板上,所述第二壳体设置于所述第二承载板上。
作为本发明所述毫米波收发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调节件包括旋转板、与所述旋转板固定连接的第三支撑柱、固定于所述第三支撑柱上的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配合的第二蜗杆,以及驱动所述第二蜗杆转动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均设置于所述旋转板上。
作为本发明所述毫米波收发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调节件还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旋转板可拆卸配合,所述第一电机、第一蜗杆、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
作为本发明所述毫米波收发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承载模块,包括箱体和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用于支撑所述箱体,所述功率放大器、增频器、振荡器、低噪声放大器和混频器均安装于所述箱体内。
作为本发明所述毫米波收发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箱体两侧均设置有卡合圆柱和固定板,所述支撑件包括与所述卡合圆柱配合的第一圆孔,以及连接所述支撑件和所述固定板的弹性件,所述箱体底面与所述支撑件平面之间留有空隙。
作为本发明所述毫米波收发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圆孔的一侧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圆孔直径,所述卡合圆柱从所述导向槽安装进所述第一圆孔中。
作为本发明所述毫米波收发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调节件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箱体上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包括与所述旋转板配合的第二圆孔,以及用于承载所述第二电机的承载台。
作为本发明所述毫米波收发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发射天线和所述接收天线均为透镜天线。
作为本发明所述毫米波收发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发射天线和所述接收天线由间规聚苯乙烯材料制。
本发明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所述系统具有两组收发天线,通过第一调节件使两组收发天线进行反向旋转,通过第二调节件带动两组收发天线整体进行旋转,使本装置具有多种探测模式,使用更加灵活多变,更加实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实例1中毫米波收发系统的框架图。
图2为实例1中毫米波收发系统的结构图。
图3为实例1中毫米波收发系统的部分调节模块爆炸图。
图4为实例1中毫米波收发系统的第三壳体和支撑板示意图。
图5为实例1中毫米波收发系统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参照图1~5,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毫米波收发系统,毫米波收发系统包括发射模块100、接收模块200、调节模块300和承载模块400,发射模块100用于发射毫米波信号,接收模块200用于接收所述毫米波信号,并对其进行处理,调节模块300用于调节两组发射天线101和接收天线201的探测方向,承载模块400用于承载发射模块100、接收模块200和调节模块300。
具体的,发射模块100包括发射天线101、功率放大器105、增频器102和振荡器104,所述振荡器104依次通过所述增频器102和所述功率放大器105后与发射天线101连接,所述发射天线101用于发射毫米波信号。
接收模块200包括接收天线201、低噪声放大器202和混频器203,所述接收天线201通过低噪声放大器202后与所述混频器203连接,所述接收天线201用于接收所述毫米波信号,所述混频器203对接收的所述毫米波信号进行处理产生多普勒信号;
调节模块300包括第一调节件301、第二调节件302、第一壳体303和第二壳体304,所述发射天线101和所述接收天线201设置有2组,每组均包含一个所述发射天线101和一个所述接收天线201,其中一组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303内,另一组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304,所述第一调节件301带动所述第一壳体303和所述第二壳体304进行反向转动,所述第二调节件302带动所述第一调节件301和所述第二调节件302整体转动。
所述第一调节件301包括第一支撑柱301a、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柱301a上的第一齿轮301b、与所述第一支撑柱301a固定连接的第一承载板301c、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柱301a侧面的第二支撑柱301d、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柱301d上的第二齿轮301e、与所述第二支撑柱301d固定连接的第二承载板301f、同时与所述第一齿轮301b和所述第二齿轮301e配合的第一蜗杆301g,以及驱动所述第一蜗杆301g转动的第一电机301h,所述第一壳体303设置于所述第一承载板301c上,所述第二壳体304设置于所述第二承载板301f上。优选的,第一电机301h采用伺服电机,可以使第一壳体303和第二壳体304来回进行转动,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壳体303或者第二壳体304的转动周期为180°,即若定义初始状态下第一壳体303和第二壳体304为平行方向,则在第一电机301h的作用下,第一壳体303和第二壳体304中的发射天线101先分离再接近,旋转180°后回到平行后停止,然后第一电机301h进行反向转动,直至回归初始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调节件302包括旋转板302a、与所述旋转板302a固定连接的第三支撑柱302b、固定于所述第三支撑柱302b上的第三齿轮302c、与所述第三齿轮302c配合的第二蜗杆302d,以及驱动所述第二蜗杆302d转动的第二电机302e,所述第一电机301h、第一支撑柱301a和第二支撑柱301d均设置于所述旋转板302a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调节件301还包括第三壳体301k,所述第三壳体301k与所述旋转板302a可拆卸配合,所述第一电机301h、第一蜗杆301g、第一齿轮301b和所述第二齿轮301e均设置于所述第三壳体301k内。
进一步的,还包括承载模块400,包括箱体401和支撑件402,所述支撑件402用于支撑所述箱体401,所述功率放大器105、增频器102、振荡器104、低噪声放大器202和混频器均安装于所述箱体401内。
优选的,所述箱体401两侧均设置有卡合圆柱401a和固定板401b,所述支撑件402包括与所述卡合圆柱401a配合的第一圆孔402a,以及连接所述支撑件402和所述固定板401b的弹性件402b,所述箱体401底面与所述支撑件402平面之间留有空隙,以便于散热。弹性件402b优选为空气弹簧,可以起到减震的功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圆孔402a的一侧设置有导向槽402a-1,所述导向槽402a-1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圆孔402a直径,所述卡合圆柱401a从所述导向槽402a-1安装进所述第一圆孔402a中。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调节件302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箱体401上的支撑板302f,所述支撑板302f包括与所述旋转板302a配合的第二圆孔302f-1,以及用于承载所述第二电机302e的承载台302f-2,所述发射天线101和所述接收天线201均为透镜天线,所述发射天线101和所述接收天线201由间规聚苯乙烯材料制。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图1,振荡器104产生毫米波信号,依次经过增频器102和功率放大器105后,由发射天线101发射,发射的毫米波信号遇到前方目标时产生反射信号,由接收天线201接收,经过低噪放大器202放大后,经混频器203产生多普勒信号,分析多普勒信号后可得到目标位置。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述毫米波收发系统至少具有以下三种工作模式:
一、全方位探测模式,此时第二调节件302不工作,2组发射天线101和接收天线201仅在第一调节件301的作用下进行往复探测,此种工作模式下,可以使用两组发射天线101和接收天线201同时进行探测,相较于一般现有技术中的单组发射天线101和接收天线201的旋转探测,本发明所述系统探测频率更高,更加精准。
二、双向固定探测模式,在此种模式下,需要先通过第一调节件301和第二调节件302将两组收发端调节至需要的角度和方向,然后使第一调节件301和第二调节件302不工作,使两组收发端固定方向探测,例如当本系统在汽车上使用时,可以同时对前后两方向进行探测,使人们可以同时关注到前后两个方向的情况,相较于一般现有技术中的单组发射天线101和接收天线201的探测,本发明所述系统探测方向更多,更加安全。
三、单向深度探测,此种模式下,需要使第一壳体303和第二壳体304内的两组发射天线101和所述接收天线201朝向同一角度,两个发射天线101共同朝一个方向发出毫米波信号,两者叠加,可以使毫米波信号传播的更远,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两个接收天线201均会接收到被物体反弹回来的毫米波信号,故会存在一定的定位误差,但是由于第一壳体303和第二壳体304之间的距离很小,故定位误差可以忽略不计。相较于一般现有技术中的单组发射天线101和接收天线201的探测,本发明所述系统探测距离更远。
在使用时,根据需要控制第一电机301h和第二电机302e是否工作,既可实现上述三种模式中的任意一种。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8)

1.一种毫米波收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射模块(100),包括发射天线(101)、增频器(102)、振荡器(104)和功率放大器(105),所述振荡器(104)依次通过所述增频器(102)和所述功率放大器(105)后与发射天线(101)连接,所述发射天线(101)用于发射毫米波信号;
接收模块(200),包括接收天线(201)、低噪声放大器(202)和混频器(203),所述接收天线(201)通过低噪声放大器(202)后与所述混频器(203)连接,所述接收天线(201)用于接收所述毫米波信号,所述混频器(203)对接收的所述毫米波信号进行处理产生多普勒信号;
调节模块(300),包括第一调节件(301)、第二调节件(302)、第一壳体(303)和第二壳体(304),所述发射天线(101)和所述接收天线(201)设置有2组,每组均包含一个所述发射天线(101)和一个所述接收天线(201),其中一组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303)内,另一组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304),所述第一调节件(301)带动所述第一壳体(303)和所述第二壳体(304)进行反向转动,所述第二调节件(302)带动所述第一调节件(301)和所述第二调节件(302)整体转动;
所述第一调节件(301)包括第一支撑柱(301a)、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柱(301a)上的第一齿轮(301b)、与所述第一支撑柱(301a)固定连接的第一承载板(301c)、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柱(301a)侧面的第二支撑柱(301d)、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柱(301d)上的第二齿轮(301e)、与所述第二支撑柱(301d)固定连接的第二承载板(301f)、同时与所述第一齿轮(301b)和所述第二齿轮(301e)配合的第一蜗杆(301g),以及驱动所述第一蜗杆(301g)转动的第一电机(301h),所述第一壳体(303)设置于所述第一承载板(301c)上,所述第二壳体(304)设置于所述第二承载板(301f)上;
所述第二调节件(302)包括旋转板(302a)、与所述旋转板(302a)固定连接的第三支撑柱(302b)、固定于所述第三支撑柱(302b)上的第三齿轮(302c)、与所述第三齿轮(302c)配合的第二蜗杆(302d),以及驱动所述第二蜗杆(302d)转动的第二电机(302e),所述第一电机(301h)、第一支撑柱(301a)和第二支撑柱(301d)均设置于所述旋转板(302a)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毫米波收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件(301)还包括第三壳体(301k),所述第三壳体(301k)与所述旋转板(302a)可拆卸配合,所述第一电机(301h)、第一蜗杆(301g)、第一齿轮(301b)和所述第二齿轮(301e)均设置于所述第三壳体(301k)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毫米波收发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承载模块(400),包括箱体(401)和支撑件(402),所述支撑件(402)用于支撑所述箱体(401),所述功率放大器(105)、增频器(102)、振荡器(104)、低噪声放大器(202)和混频器均安装于所述箱体(401)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毫米波收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401)两侧均设置有卡合圆柱(401a)和固定板(401b),所述支撑件(402)包括与所述卡合圆柱(401a)配合的第一圆孔(402a),以及连接所述支撑件(402)和所述固定板(401b)的弹性件(402b),所述箱体(401)底面与所述支撑件(402)平面之间留有空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毫米波收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孔(402a)的一侧设置有导向槽(402a-1),所述导向槽(402a-1)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圆孔(402a)直径,所述卡合圆柱(401a)从所述导向槽(402a-1)安装进所述第一圆孔(402a)中。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毫米波收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件(302)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箱体(401)上的支撑板(302f),所述支撑板(302f)包括与所述旋转板(302a)配合的第二圆孔(302f-1),以及用于承载所述第二电机(302e)的承载台(302f-2)。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毫米波收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天线(101)和所述接收天线(201)均为透镜天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毫米波收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天线(101)和所述接收天线(201)由间规聚苯乙烯材料制。
CN202011364107.6A 2020-11-28 2020-11-28 一种毫米波收发系统 Active CN1123631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64107.6A CN112363116B (zh) 2020-11-28 2020-11-28 一种毫米波收发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64107.6A CN112363116B (zh) 2020-11-28 2020-11-28 一种毫米波收发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63116A CN112363116A (zh) 2021-02-12
CN112363116B true CN112363116B (zh) 2022-08-23

Family

ID=745354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64107.6A Active CN112363116B (zh) 2020-11-28 2020-11-28 一种毫米波收发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631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14158B (zh) * 2022-01-27 2022-05-13 山东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无线电波波长的测距装置及测距方法
CN115459794B (zh) * 2022-08-10 2023-11-03 安徽蓝麦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紧凑型毫米波射频终端收发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53910B2 (ja) * 2001-08-08 2011-03-16 三井造船株式会社 マルチパスミリ波映像化レーダシステムおよび透過映像再生方法
JP2006201013A (ja) * 2005-01-20 2006-08-03 Hitachi Ltd 車載用レーダ
JP5550092B2 (ja) * 2009-06-22 2014-07-16 Necネットワーク・センサ株式会社 水中画像全方位表示処理装置及び方法
CN102540185B (zh) * 2011-12-30 2013-07-03 北京华航无线电测量研究所 一种阵列天线弧形扫描的毫米波成像系统成像的方法
CN106019276B (zh) * 2016-08-03 2018-11-23 华讯方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毫米波成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63116A (zh) 2021-0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63116B (zh) 一种毫米波收发系统
CN112363117B (zh) 一种毫米波收发一体装置
US11313963B2 (en) Millimeter wave holographic three-dimensional imaging det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ATE512483T1 (de) Antennen-sender-empfänger-system
US4868574A (en) Electronically scanned radar system
CN108761450A (zh) 一种三维定位的生命探测雷达
CN112346018B (zh) 一种雷达用毫米波收发组件
CN115207587B (zh) 一种太赫兹雷达系统、前端及波导结构
US4348677A (en) Common aperture dual mode seeker antenna
CN105372647B (zh) 一种基于有源相控阵收发组件的毫米波测距机系统及方法
RU2293405C1 (ru) Корабельная радиолокационная станция
WO2003071701A1 (fr) Systeme de radio communications
CN203910969U (zh) 一种同时多波束相控阵天线
CN104993220A (zh) 旋转场式全向天线、低空近程雷达系统及信号处理方法
CN109786968B (zh) 一种可调扇形波束victs阵列天线
US3938157A (en) Rotatable radar antenna feed and receiver horn
CN214375029U (zh) 紧缩场天线测试系统
WO2022267566A1 (zh) 天线装置和基站
US4316195A (en) Rotating dual frequency range antenna system
CN112433216A (zh) 低馈电损耗一体化机载气象雷达
Zhang et al. Acoustic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 Using Metasurface
CN115459794A (zh) 一种紧凑型毫米波射频终端收发装置
RU51754U1 (ru) Корабельная радиолокационная станция
CN217332854U (zh) 一种多波束声纳成像装置
Yamada et al. 2D virtual array techniques for MIMO rada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0042 building 3, no.6, Suyuan Road, Xuanwu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anjing Yubao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0042 building 3, no.6, Suyuan Road, Xuanwu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YOUBEST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