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50776A - 基于光纤拉远的声光混合水下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光纤拉远的声光混合水下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50776A
CN112350776A CN202011148125.0A CN202011148125A CN112350776A CN 112350776 A CN112350776 A CN 112350776A CN 202011148125 A CN202011148125 A CN 202011148125A CN 112350776 A CN112350776 A CN 1123507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optical fiber
underwater
sound wave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4812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50776B (zh
Inventor
郭凯
侯文佐
王俊华
许波
曹毅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Network Engineering Institute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cademy of Military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Network Engineering Institute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cademy of Military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Network Engineering Institute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cademy of Military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Network Engineering Institute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cademy of Military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01114812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5077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507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507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507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507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1/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sonic, ultra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3/00Transmiss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4B3/00 - H04B11/00
    • H04B13/02Transmission system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sists of the earth or a large mass of water thereon, e.g. earth telegraph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光纤拉远的声光混合水下通信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对光纤通信模块和声波通信模块做紧耦合功能集成,通过光纤通信模块实现高速率、网络化、长距离数据传输,利用海底光缆通信网络节点布设的声波通信模块实现与衰减半径范围内水下机动平台的灵活通信。本发明通过光纤拉远了声波通信的传输距离,通过声波拓展了光纤通信的覆盖范围,通过多物理场信号灵活切换打通光学‑声学通信链路,能够适应各种水下深度,为构建传输距离远、覆盖范围广的深海水下通信网络提供重要参考。

Description

基于光纤拉远的声光混合水下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纤通信、声波通信的交叉学科领域,具体是指一种通过对海底光缆通信系统和声波通信系统进行功能耦合集成、实现远距离传输、大范围覆盖的水下通信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光纤拉远的声光混合水下通信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水下通信包括长波无线电通信、海底光缆通信、声波通信和蓝绿光通信等,是水下平台与水上平台、水下平台之间信息交互的重要手段。水下通信的传输介质为海水,因此面临许多固有问题:长波无线电通信虽然能够实现数千公里覆盖范围的单向信息传输,但通信编码速率较低、天线尺寸大功耗高、电磁污染严重、且难以向深潜水下目标有效传输信号;蓝绿光通信具有编码速率高、机动性好等优点,但受海水吸收损耗衰减作用影响传输距离较短;声波通信是目前最具优势的水下通信技术方案,然而长距离声波通信所用机械换能器尺寸庞大、功耗较高,通信过程易受噪音干扰;海底光缆通信传输距离长、编码速率高、系统稳定性较强,但同样面临供能压力大、检修难度高、通信地点高度固定等瓶颈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将光纤通信模块和声波通信模块紧耦合集成,布设于各固定节点的光纤通信模块通过海底光缆将明文信息以光信号形式传输,布设于各固定节点的声波通信模块搜索衰减半径内的声源,建立持久稳定的声学信道并进行声波通信;通过栅格化排布的海底光缆实现各固定节点间通信互联,通过声学模块实现栅格内空间的通信覆盖,最终构建传输距离远、覆盖范围广的深海水下通信网络。
为了达到上述效果,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光纤拉远的声光混合水下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光纤通信,以海底光缆为传输通道并通过信号调制、信号传输、中继放大、信号解调完成,主要面向栅格点阵分布的、彼此通过海底光缆连接的各水下固定平台之间的高速数据传输业务;
步骤二、声波通信,以声场为载波并通过换能致声、声学信号监听、波形解析完成,主要面向水下固定平台与声波衰减半径范围内的水下机动平台之间的低速数据传输业务;
步骤三、光纤拉远,通过海底光缆通信、声波通信、光声物理场互联实施,主要面向距离远超声学衰减半径的水下机动平台之间的低速数据传输业务。
一种实现上述的基于光纤拉远的声光混合水下通信方法的系统,包括:
光纤通信模块,用于以海底光缆为传输通道并通过信号调制、信号传输、中继放大、信号解调完成,主要面向栅格点阵分布的、彼此通过海底光缆连接的各水下固定平台之间的高速数据传输业务;
声波通信模块,用于以声场为载波并通过换能致声、声学信号监听、波形解析完成,主要面向水下固定平台与声波衰减半径范围内的水下机动平台之间的低速数据传输业务;
光纤拉远模块,用于通过海底光缆通信、声波通信、光声物理场互联实施,主要面向距离远超声学衰减半径的水下机动平台之间的低速数据传输业务。
一种基于光纤拉远的声光混合水下通信系统,包括第一通信方、第二通信方、光纤通信模块、声波通信模块、光纤拉远模块,所述光纤通信模块以海底光缆为传输信道为固定节点提供数据传输服务,声波通信模块搜索衰减半径内的机动平台或固定平台,调整水听器方向并建立信号强度最大的通信链路;通信双方根据业务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工作模式,通信双方均为固定节点的选择全光模式,通信双方至少一方不为固定节点且间距小于声波衰减半径的选择全声模式,通信双方至少一方不为固定节点且间距大于声波衰减半径的选择光纤拉远模式;在光纤拉远模式下的通信双方通过声波通信信号和光纤通信信号的逻辑转换或多物理场直接转换建立完整通信链路,在覆盖范围内任意位置实现与超远距离另一水下平台的通信互联。
优选的,上述信息传输载体为声波,通信双方通过声学通信链路连接并使用相同的载波频段、通信协议和加密方案。
优选的,上述信息传输载体为在光线中吸收相对较小的光波,通信双方通过海底光缆连接的固定节点,采用相同的工作波长、通信协议和加密方案。
优选的,上述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是水下机动平台,水下机动平台与最近固定节点的间距小于声波衰减半径;水下机动平台通过声波通信模块与最近固定节点建立通信互联,固定节点之间通过光纤通信模块建立通信互联,利用声波通信信号和光纤通信信号的互转换为距离超过声波衰减半径的通信双方建立长距离通信链路。
优选的,上述声波通信信号与光纤通信信号转换,通过逻辑转换或物理场直接转换的方式实现。
优选的,上述逻辑转换是指对声波通信信号携带的明文信息进行解译并重新编码调制于光纤通信信号,反之亦然。
优选的,上述物理场直接转换是指直接利用声波通信信号调制光纤通信载波、或借助电学手段将信号从声学载波转移至光学载波、转换过程中不对明文信息进行解译,反之亦然。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势:
1、本发明提出声波通信和海底光缆通信混合集成方法,兼顾了海底光缆通信传输距离长、编码速率高、环境稳定性强和声波通信可随遇接入、可大范围覆盖的技术优势;
2、本发明提出的利用光纤将声波通信信号等效拉远的思路,能够解决传统声波通信系统为追求长距离传输而提高声场功率造成换能器体积庞大、功耗极高、噪声污染严重等问题;
3、本发明所述海底光缆构建通信栅格-声波通信实现立体覆盖的思路,可为构建传输距离远、覆盖范围广的深海水下通信网络提供重要参考,为我国深海远洋战略提供重要支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发明基于光纤拉远的声光混合水下通信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被配置为解释本发明,并不被配置为限定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发明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发明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光纤拉远的声光混合水下通信方法的实施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光纤通信,以海底光缆为传输通道并通过信号调制、信号传输、中继放大、信号解调完成,主要面向栅格点阵分布的、彼此通过海底光缆连接的各水下固定平台(节点)之间的高速数据传输业务;
步骤二、声波通信,以声场为载波并通过换能致声、声学信号监听、波形解析完成,主要面向水下固定平台(节点)与声波衰减半径范围内的水下机动平台之间的低速数据传输业务;
步骤三、光纤拉远,通过海底光缆通信、声波通信、光声物理场互联实施,主要面向距离远超声学衰减半径的水下机动平台之间的低速数据传输业务。
本发明提供一种实现上述的基于光纤拉远的声光混合水下通信方法的系统实施例,系统包括:
光纤通信模块,用于以海底光缆为传输通道并通过信号调制、信号传输、中继放大、信号解调完成,主要面向栅格点阵分布的、彼此通过海底光缆连接的各水下固定平台之间的高速数据传输业务;
声波通信模块,用于以声场为载波并通过换能致声、声学信号监听、波形解析完成,主要面向水下固定平台与声波衰减半径范围内的水下机动平台之间的低速数据传输业务;
光纤拉远模块,用于通过海底光缆通信、声波通信、光声物理场互联实施,主要面向距离远超声学衰减半径的水下机动平台之间的低速数据传输业务。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光纤拉远的声光混合水下通信系统的实施例,系统包括第一通信方、第二通信方、光纤通信模块、声波通信模块、光纤拉远模块,所述光纤通信模块以海底光缆为传输信道为固定节点提供数据传输服务,声波通信模块搜索衰减半径内的机动平台或固定平台,调整水听器方向并建立信号强度最大的通信链路;通信双方根据业务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工作模式,通信双方均为固定节点的选择全光模式,通信双方至少一方不为固定节点且间距小于声波衰减半径的选择全声模式,通信双方至少一方不为固定节点且间距大于声波衰减半径的选择光纤拉远模式;在光纤拉远模式下的通信双方通过声波通信信号和光纤通信信号的逻辑转换或多物理场直接转换建立完整通信链路,在覆盖范围内任意位置实现与超远距离另一水下平台的通信互联。
在一些实施例中,信息传输载体为声波,通信双方通过声学通信链路连接并使用相同的载波频段、通信协议和加密方案。
在一些实施例中,信息传输载体为在光线中吸收相对较小的光波,通信双方通过海底光缆连接的固定节点,采用相同的工作波长、通信协议和加密方案。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是水下机动平台,水下机动平台与最近固定节点的间距小于声波衰减半径;水下机动平台通过声波通信模块与最近固定节点建立通信互联,固定节点之间通过光纤通信模块建立通信互联,利用声波通信信号和光纤通信信号的互转换为距离超过声波衰减半径的通信双方建立长距离通信链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声波通信信号与光纤通信信号转换,通过逻辑转换或物理场直接转换的方式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逻辑转换是指对声波通信信号携带的明文信息进行解译并重新编码调制于光纤通信信号,反之亦然。
在一些实施例中,物理场直接转换是指直接利用声波通信信号调制光纤通信载波、或借助电学手段将信号从声学载波转移至光学载波、转换过程中不对明文信息进行解译,反之亦然。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光纤拉远的声光混合水下通信方法的实施例,图1展示了基于光纤拉远的声光混合水下通信工作原理,其中A~G为固定节点,H~J为水下机动平台;节点A-B、A-C、B-D、C-D、B-E、D-G、G-F之间通过海底光缆连接;各固定节点布设有光纤通信模块和声波通信模块,两者之间可以是逻辑相连(光纤通信信号和声波通信信号之间需要经过明文信息解译才能转换)也可以是物理场直接相连(光纤通信信号和声波通信信号直接互相转换);节点A声波衰减半径内有水下机动平台I,节点G声波衰减半径内有水下机动平台H,水下机动平台H和I间距小于声波衰减半径。
在以上设定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所述基于光纤拉远的声光混合水下通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工作模式:
1.全光模式:任意两固定节点间通信可通过全光模式实现,此时声光混合水下通信系统只有光纤通信模块工作,亦即传统的海底光缆通信系统。
2.全声模式:声波衰减半径之内的、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是水下机动平台的通信可通过全声模式实现,此时声光混合水下通信系统只有声波通信模块工作,亦即传统声波通信系统。
3.光纤拉远模式:声波衰减半径之外的、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是水下机动平台的通信可通过光纤拉远模式实现,以图1为例,水下机动平台I和固定节点E之间可按照I→声波→A→光缆→B→光缆→E的方式通信,水下机动平台I和H之间可按照I→声波→A→B(C)→光缆→D→光缆→G→声波→H的方式通信。尽管水下机动平台I和H之间的距离已经超过声波衰减半径,但借助本发明所述光纤拉远模式,两者仍能进行有效的通信互联。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光纤拉远的声光混合水下通信方法的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S101、光纤通信模块以海底光缆为传输信道为固定节点提供数据传输服务,声波通信模块搜索衰减半径内的机动平台(或固定平台),调整水听器方向并建立信号强度最大的通信链路;
S102、通信双方根据业务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工作模式,通信双方均为固定节点的选择全光模式,通信双方至少一方不为固定节点且间距小于声波衰减半径的选择全声模式,通信双方至少一方不为固定节点且间距大于声波衰减半径的选择光纤拉远模式;
S103、在光纤拉远模式下的通信双方通过声波通信信号和光纤通信信号的逻辑转换或多物理场直接转换建立完整通信链路,在覆盖范围内任意位置实现与超远距离另一水下平台的通信互联。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光纤拉远的声光混合水下通信方法的实施例,对光纤通信模块和声波通信模块做功能紧耦合集成,通过光纤通信模块实现高速率、网络化、长距离数据传输,通过声波通信模块实现与衰减半径范围内任意机动平台的数据传输,通过光纤拉远等效提升声波通信传输距离、通过声波组播等效拓展了光纤通信覆盖范围,最终构建传输距离远、覆盖范围广的深海水下通信网络。
在一些实施例中,信息传输载体为声波,通信双方通过声学通信链路连接并使用相同的载波频段、通信协议和加密方案,系统结构包括但不限于编码器、换能器、水听器、解码器等;不限制载波频段、不限制通信协议、不限制滤波方案、不限制搭载平台。
在一些实施例中,海底光缆通信,信息传输载体为在光线中吸收相对较小的光波,通信双方通过海底光缆连接的固定节点,采用相同的工作波长、通信协议和加密方案,典型系统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光源、调制器、滤波器、掺铒光纤放大器、解调器、光电探测器等,不限制具体工作波长、不限制通信协议、不限制行业标准,不限制系统结构和搭载平台。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纤拉远,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是水下机动平台,水下机动平台与最近固定节点的间距小于声波衰减半径;水下机动平台通过声波通信模块与最近固定节点建立通信互联,固定节点之间通过光纤通信模块建立通信互联,利用声波通信信号和光纤通信信号的互转换为距离超过声波衰减半径的通信双方建立长距离通信链路。不限制通信双方类型,不限制通信双方距离,不限制固定节点间数据传输的具体路径,不限制路由方案。
在一些实施例中,声波通信信号与光纤通信信号转换,可以通过逻辑转换或物理场直接转换的方式实现,逻辑转换是指对声波通信信号携带的明文信息进行解译并重新编码调制于光纤通信信号(反之亦然),物理场直接转换是指直接利用声波通信信号调制光纤通信载波、或借助电学手段将信号从声学载波转移至光学载波、转换过程中不对明文信息进行解译(反之亦然)。不限制具体转换方式,不限制具体系统结构,不限制具体波形和编码方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势:
首先,本发明提出声波通信和海底光缆通信混合集成方法,兼顾了海底光缆通信传输距离长、编码速率高、环境稳定性强和声波通信可随遇接入、可大范围覆盖的技术优势;
其次,本发明提出的利用光纤将声波通信信号等效拉远的思路,能够解决传统声波通信系统为追求长距离传输而提高声场功率造成换能器体积庞大、功耗极高、噪声污染严重等问题;
此外,本发明所述海底光缆构建通信栅格-声波通信实现立体覆盖的思路,可为构建传输距离远、覆盖范围广的深海水下通信网络提供重要参考,为我国深海远洋战略提供重要支撑。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本申请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申请,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光纤拉远的声光混合水下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光纤通信,以海底光缆为传输通道并通过信号调制、信号传输、中继放大、信号解调完成,主要面向栅格点阵分布的、彼此通过海底光缆连接的各水下固定平台之间的高速数据传输业务;
步骤二、声波通信,以声场为载波并通过换能致声、声学信号监听、波形解析完成,主要面向水下固定平台与声波衰减半径范围内的水下机动平台之间的低速数据传输业务;
步骤三、光纤拉远,通过海底光缆通信、声波通信、光声物理场互联实施,主要面向距离远超声学衰减半径的水下机动平台之间的低速数据传输业务。
2.一种实现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光纤拉远的声光混合水下通信方法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光纤通信模块,用于以海底光缆为传输通道并通过信号调制、信号传输、中继放大、信号解调完成,主要面向栅格点阵分布的、彼此通过海底光缆连接的各水下固定平台之间的高速数据传输业务;
声波通信模块,用于以声场为载波并通过换能致声、声学信号监听、波形解析完成,主要面向水下固定平台与声波衰减半径范围内的水下机动平台之间的低速数据传输业务;
光纤拉远模块,用于通过海底光缆通信、声波通信、光声物理场互联实施,主要面向距离远超声学衰减半径的水下机动平台之间的低速数据传输业务。
3.一种基于光纤拉远的声光混合水下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第一通信方、第二通信方、光纤通信模块、声波通信模块、光纤拉远模块,所述光纤通信模块以海底光缆为传输信道为固定节点提供数据传输服务,声波通信模块搜索衰减半径内的机动平台或固定平台,调整水听器方向并建立信号强度最大的通信链路;通信双方根据业务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工作模式,通信双方均为固定节点的选择全光模式,通信双方至少一方不为固定节点且间距小于声波衰减半径的选择全声模式,通信双方至少一方不为固定节点且间距大于声波衰减半径的选择光纤拉远模式;在光纤拉远模式下的通信双方通过声波通信信号和光纤通信信号的逻辑转换或多物理场直接转换建立完整通信链路,在覆盖范围内任意位置实现与超远距离另一水下平台的通信互联。
4.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基于光纤拉远的声光混合水下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传输载体为声波,通信双方通过声学通信链路连接并使用相同的载波频段、通信协议和加密方案。
5.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基于光纤拉远的声光混合水下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传输载体为在光线中吸收相对较小的光波,通信双方通过海底光缆连接的固定节点,采用相同的工作波长、通信协议和加密方案。
6.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基于光纤拉远的声光混合水下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是水下机动平台,水下机动平台与最近固定节点的间距小于声波衰减半径;水下机动平台通过声波通信模块与最近固定节点建立通信互联,固定节点之间通过光纤通信模块建立通信互联,利用声波通信信号和光纤通信信号的互转换为距离超过声波衰减半径的通信双方建立长距离通信链路。
7.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基于光纤拉远的声光混合水下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声波通信信号与光纤通信信号转换,通过逻辑转换或物理场直接转换的方式实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光纤拉远的声光混合水下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转换是指对声波通信信号携带的明文信息进行解译并重新编码调制于光纤通信信号,反之亦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光纤拉远的声光混合水下通信方法,所述物理场直接转换是指直接利用声波通信信号调制光纤通信载波、或借助电学手段将信号从声学载波转移至光学载波、转换过程中不对明文信息进行解译,反之亦然。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方法。
CN202011148125.0A 2020-10-23 2020-10-23 基于光纤拉远的声光混合水下通信方法 Active CN1123507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48125.0A CN112350776B (zh) 2020-10-23 2020-10-23 基于光纤拉远的声光混合水下通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48125.0A CN112350776B (zh) 2020-10-23 2020-10-23 基于光纤拉远的声光混合水下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50776A true CN112350776A (zh) 2021-02-09
CN112350776B CN112350776B (zh) 2021-10-08

Family

ID=743600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48125.0A Active CN112350776B (zh) 2020-10-23 2020-10-23 基于光纤拉远的声光混合水下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5077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26591A1 (en) * 2021-04-27 2022-11-03 Zourab Brodzeli Underwater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15550084A (zh) * 2022-10-09 2022-12-30 哈尔滨工程大学 基于水下混合通信的并联触发式光纤收发唤醒系统及方法
CN115589259A (zh) * 2022-10-09 2023-01-10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水声-光纤远距离低功耗串行通信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134331A1 (en) * 2005-06-13 2006-12-21 Wireless Fibre Systems Ltd Underwater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3338079A (zh) * 2013-06-08 2013-10-02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水下无线声光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US20140363166A1 (en) * 2013-03-15 2014-12-11 Fairfield Industries, Inc. High-bandwith underwater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467984A (zh) * 2014-12-10 2015-03-25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分布式光纤声波通信方法及装置
US20160127042A1 (en) * 2006-02-06 2016-05-05 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 Multi-Modal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CN206481306U (zh) * 2016-12-27 2017-09-08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七五○试验场 一种基于光电混合通信的水声信号预处理系统
CN109088674A (zh) * 2018-10-29 2018-12-25 湖北大学 水下组网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CN109861762A (zh) * 2019-03-07 2019-06-07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基于声-光的跨介质隐蔽通信系统和方法
CN111194024A (zh) * 2020-01-08 2020-05-22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 一种海上应急通信系统
CN111245524A (zh) * 2020-01-08 2020-06-05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 一种水下预置通信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134331A1 (en) * 2005-06-13 2006-12-21 Wireless Fibre Systems Ltd Underwater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20160127042A1 (en) * 2006-02-06 2016-05-05 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 Multi-Modal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US20140363166A1 (en) * 2013-03-15 2014-12-11 Fairfield Industries, Inc. High-bandwith underwater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338079A (zh) * 2013-06-08 2013-10-02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水下无线声光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CN104467984A (zh) * 2014-12-10 2015-03-25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分布式光纤声波通信方法及装置
CN206481306U (zh) * 2016-12-27 2017-09-08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七五○试验场 一种基于光电混合通信的水声信号预处理系统
CN109088674A (zh) * 2018-10-29 2018-12-25 湖北大学 水下组网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CN109861762A (zh) * 2019-03-07 2019-06-07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基于声-光的跨介质隐蔽通信系统和方法
CN111194024A (zh) * 2020-01-08 2020-05-22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 一种海上应急通信系统
CN111245524A (zh) * 2020-01-08 2020-06-05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 一种水下预置通信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INGJINGWANG: "Design of optical-acoustic hybrid underwate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JOURNAL OF NETWORK AND COMPUTER APPLICATIONS》 *
赵辰: "多节点水声通信环境仿真软件设计与实现",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26591A1 (en) * 2021-04-27 2022-11-03 Zourab Brodzeli Underwater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15550084A (zh) * 2022-10-09 2022-12-30 哈尔滨工程大学 基于水下混合通信的并联触发式光纤收发唤醒系统及方法
CN115589259A (zh) * 2022-10-09 2023-01-10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水声-光纤远距离低功耗串行通信系统及方法
CN115589259B (zh) * 2022-10-09 2023-05-02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水声-光纤远距离低功耗串行通信系统及方法
CN115550084B (zh) * 2022-10-09 2023-05-30 哈尔滨工程大学 基于水下混合通信的并联触发式光纤收发唤醒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50776B (zh) 2021-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50776B (zh) 基于光纤拉远的声光混合水下通信方法
CN112260757B (zh) 机固互联全光水下通信方法
CN102461020B (zh) 经由多模光波导在发射站和接收站之间传输光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11064514B (zh) 一种基于少模多芯光纤的光子概率成型信号传输方法
CN109150515B (zh) 基于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的对潜通信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2075471B (zh) 基于高斯滤波最小移频键控的光无线融合系统和方法
CN104144025A (zh) 一种利用光学旋涡达曼光栅复用及解复用的方法和系统
CN102355440A (zh) 基于甚小线性调频键控调制的水声通信方法
Alipour et al. On the performance of blue–green waves propagation through underwater optic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117812A (zh) 一种适用于wdm-dpsk光信号的再生器
Malathy et al. Modeling and performance investigation of 4× 20 Gbps underwater optic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link incorporating space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 Hermite Gaussian modes
Almetwali et al. Design and analysis of 50 channel by 40 Gbps DWDM-RoF system for 5G communication based on fronthaul scenario
CN113472451A (zh) 机固互联的量子时间同步方法
CN112260768B (zh) 基于光纤拉远的电光混合水下通信方法
Leccese et al. State-of-the art and perspectives of underwater optic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203574661U (zh) 一种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水下对讲系统
CN104579466A (zh) 一种水下通信方法
Jurdak et al. Software-driven sensor networks for short-range shallow water applications
Monroe Optical fibers getting full
CN114301553A (zh) 基于调制磁场量子精密测量的通信方法
Sakib Design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DWDM Based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Different Channels
CN112260769B (zh) 声光双载波互校验水下通信方法
CN111901040A (zh) 基于单个调制器产生多路无线和有线信号的系统
CN114629551B (zh) 电光双载波互校验水下通信方法
CN104579500A (zh) 一种水下通信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