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50508A - 电源性电流功率放大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源性电流功率放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50508A
CN112350508A CN201910965404.7A CN201910965404A CN112350508A CN 112350508 A CN112350508 A CN 112350508A CN 201910965404 A CN201910965404 A CN 201910965404A CN 112350508 A CN112350508 A CN 1123505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flywheel
force
frequency
sp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6540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明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1096540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50508A/zh
Publication of CN1123505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505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2Additional mass for increasing inertia, e.g. flywheels
    • H02K7/025Additional mass for increasing inertia, e.g. flywheels for power stora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6Mechanical energy storage, e.g. flywheels or pressurised flui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电源性电流功率放大装置主要构件为:(1)一个重力飞轮,(2)一条配套有增速齿轮的高速运转主轴,(3)一条配套有减速齿轮的低速运转副轴,(4)一台能够促使飞轮主轴超工频运转,并带动副轴低速运转的外力机械设备,(5)一台安装在低速运转副轴上的大功率低速发电机,(6)一台预置在主轴之上、为重力飞轮“最高那一个转速周期”提供相对“高频小电动力”+N补充的变频电动机。电源性电流功率放大装置是一个能够有效借助运动电荷震荡做功亦即:电流脉冲切分做功,而能“以功换力”、突破性解决掉电流能源增殖放大问题的特殊重力飞轮机械电器装置,它是人类社会永久解决绿色能源无尽需求的直接依靠。

Description

电源性电流功率放大装置
技术领域
该项发明属于能源技术领域。但它同时涉及到机械、力学、电子和基础物理学等众多学科。
技术背景
“电源性电流功率放大装置”全称为:“物质激活能量装置之电源性电流功率放大装置”。
该技术是对“动力能量不会无缘地增加,但也决不会无缘无故地减少甚至消失”这一动力能量使用原则、其最后一句话的正确认识和突破性利用。换言之:是在储积动力不会“突变”的原理支撑下,对飞轮巨大储积性动力M、促其以M-N+N=M>G>N这种“动力能量补充性消耗”方式做功的正确认识和突破性利用;
该技术更是对此前那种、只能无限消耗动力能量的机械“静摩擦阻力”G的全新认识和突破性利用。换言之:发明人将机械“静摩擦阻力”G人为设置成一台全程拥有闭合通路,“发电就用电”而能产生出“特殊静擦阻力”G,从而有效储积起机械外力F1产生出做功电流A,并能够进行“功率等量替换应用”,但却不会影响做功机械原有阻力值、这一新奇物理现象的全新认识和突破性利用。
该技术同时也是对设置在飞轮机械主轴上那台变频电动机,它能够借助重力飞轮对前期机械外力F2 的巨大储积,和对高速运转功S的合理储积,从而实现“变相性省功”和“以功换力”的全新认识和突破性利用;
发明内容
“电源性电流功率放大装置”,它开创性和突破性地利用了、科学前辈们从来没有利用过的飞轮机械“静摩擦阻力”G,令其以“设定做功功率”而全程拥有闭合通路、“发电就用电”而产生出人为刻意放大的“特殊静摩擦阻力”G,借此储积起第一部分机械外力F1。
在这种情况下,当重力飞轮借用第二部分机械外力F2,以“增加单位时间转数”即:转速的形式促使飞轮储积起巨大甚至超巨大“惯性力”M时,在储积性动力不会产生“突变”原则的确保之下,必然会形成M-N+N=M>G>N这种“动力能量循环补充做功”的状态。
换言之,即:利用与飞轮主轴同速同频运转的变频电动机,为高速运转飞轮提供其、处于“最高那一个转速周期”的“相对高频小电动力”+N补充。这就注定能够让,以“特殊静摩擦阻力”G而存在、以设定功率持续“做用电功”的那台大功率低频发电机或大功率工频发电机,从始至终能够发出远远大于“相对高频小电动力”+N补充功X倍的做功电流来。从而,实现电源性电流功率“以功换力”的放大效果。
历史记录可证:在大半个20世纪以前,所有“机械高频小动力”和所有“电力高频小动力”都是由变速齿轮装置实现的。
换言之,即:如果我们手握不同变速齿轮装置“高频力”产生的一端,则可以有效阻止变速齿轮装置“低频力”一端,上百公斤、上千公斤、甚至X吨动力的巨大施加!显然,这是“以力换(高速运转)功”的具体表现。而与之相对应:“口吹纸风车轮抬重物现象”,则是“以功换力”的具体表现。
然而,自从有了大功率可控硅晶闸管的问世,变频电动机的出现彻底解决了、飞轮处于“最高那一个转速周期”需要“相对高频小电动力”+N补充的问题。
尽管变频电动机无法象、由巨大“低频力”带动着的变速齿轮装置那样,既能为飞轮机械提供前期大力矩的推动力F(F=F1+F2),最后还能为重力飞轮提供小力矩的“机械高频力”+N补充。但只要变频电动机能够在高速运转飞轮的主轴之上,为飞轮处于“最高那一个转速周期”提供出“相对高频小电动力”+N 的及时补充,那么,以M-N+N=M>G>N而必然存在着的这一做功关系式,即:储积性的动力能量从此“决不会无缘无故地减少甚至消失”了。
因为,飞轮储能机械一旦借用齿轮变速装置令其处于高速运转状态之后,在M-N+N=M>G>N的做功关系式中,G始终以“设定功率”在持续性地做低频或工频发电功。因此,它会远远大于做“高频小电动力”+N补充功的做功功率!显然,这就是“电源性电流功率放大”的客观真实表现。
这项根发性、原创性、突破性的重大科学发明成果,是基于本发明人对此前发明设计出的、能够拥有“相对高频小电动力”+N无限循环回馈补充的“物质激活能量装置”、这种独立能源封闭系统的简化性和相对开放性利用。
这项重大科学发明,无疑是建立在科学前辈们未能单独认识到的“三个客观物理原理”,以及当今科学界至今也没有认识和掌握到的“两个客观物理现象”基础之上的。
我们在了解“电源性电流功率放大装置”做功原理之前,首先应该搞清楚“能量现象”和“能源现象”的本质特征——
本发明人通过对大量物理实验和化学实验的观察分析发现:在客观真实的电荷物质世界里,电荷微粒拥有的电荷能量只在于“表现”不存在“消耗”。
其实,人类消耗掉的、仅仅只是能源物质电荷微粒的结构形式,却并没有消耗掉两种电荷微粒的异种电荷“引力”能量现象本身!和相同电荷微粒的同种电荷“斥力”能量现象本身!
缘于这种清醒而明确的认识,发明人在“三个客观物理原理”的强大支撑下,在“电流做功阻力”巧变“电流做功动力”、而决会不影响运动机械设定阻力值的“新奇储能方式”支持下,最终发明出了:能够彻底解决人类社会一切动力能源需求的“物质激活能量装置”及其“电源性电流功率放大装置”。
一、强大支撑起“电源性电流功率放大装置”做电源放大功的“三个客观物理原理”和“两个客观物理现象”
(一)、三个客观物理原理
客观物理原理之一:“动力能量不会无缘无故地增加,但也决不会无缘无故地减少甚至消失”的动力能量使用原则。
强调这一原理的目的在于:让人们明确地知道,储积性的动力能量,它不仅仅只存在着持续性和完全性的消耗即:M-M=0的一次性冲压式消耗,同时,还存在着持续性和“储能补充性的消耗”即: M-N+N=M的有限消耗。从而,为动力能量储积性“做大功”实现“以功换力”的增殖现象,找到了无可质疑的理论和事实依据。
客观物理原理之二:在飞轮重力远远大于机械静摩擦阻力的转轴机械中,无论机械静摩擦阻力G 有多么强大,只要我们借助比之更大的机械外力F1将其一次性地克服掉之后,那么,该重力飞轮在后续动力F2支撑下的储能性运动周期里,无须(以同样大的机械外力F1)重复性地去克服它。
强调这一原理的目的在于:提醒人们关注储积性动力能量不可能“突变”的客观事实。从而,利用飞轮主轴上那台变频电动机、为飞轮“最高那一个转速周期”及时提供“相对高频小电动力”+N补充找到依据。
客观物理原理之三:电流在LC振荡电路中的自主振荡现象,无疑是指“运动电荷微粒”即:电流这种动力,它们以力对距离累积的方式、实实在在地在做电流往复式运动距离“功”S。
强调这一原理的重大意义在于:进一步为该装置实现“以功换力”这一最终目的、作好强大的理论和事实铺垫。
(二)、两个客观物理现象
第一个客观物理现象的巧妙应用表现在:
将飞轮机械副轴中全程拥有闭合通路、发电就能用电而产生出的“发电做功阻力”G,在丝毫不影响其阻力值的前提下,可将其“功率等量替换”成能够做其它任何电流功的电流动力A。
从而,在同一运动机械中,既能实现“发电做功阻力”G储积启动性机械外力F1而构成做功电流A 的现象,随后又能以重力飞轮“惯性力”M的方式、储积起机械外力F2和高速运转“功”S的奇特现象。
这一奇特现象的客观存在最终能够实现:让“物质激活能量装置”的三种储能状态,可以无限循环回馈性地互补利用,从而令其达至M-N+N=M>G>N的理想做功效果。
当然,对于单纯利用“电源性电流功率放大装置”去做电源放大功而言,我们无须将“两种动力储积”用于无限循环回馈做功,而仅仅只须将“相对高频小电动力”+N回馈电路直接连接在外部电源中就行了。因为,在M-N+N=M>G>N这一做功关系式中,我们能够一目了然地看明白:G>N的电源性电流功率放大效应客观真实地存在。
第二个客观物理原理的巧妙应用表现在:
“飞轮储能先省力、电流变频后省功”。我们借助天生就客观存在的LC振荡电路原理,让做足了往复式变频震荡运动功的微弱“信号电流”,去有效控制可控硅晶闸管。从而,促使其帮助人类把“工频做功电流”有效切分成“脉冲做功电流”,令其在变频电动机中产生出“相对高频小电动力”+N,并将其及时输送到重力飞轮的“最高转速周期”中去,这显然是没有丝毫问题的。
因为,那台提前设置在飞轮主轴上的变频电动机,它以“变相性省功”的方式,时时刻刻都与重力飞轮保持着同轴同速同频运转的做功状态。
当重力飞轮机械借助前一部分启动性机械外力F1,提前克服了自身“静摩擦阻力”G之后,就会借助另一部分机械外力F2,以力对距离累积的方式让重飞轮储积起“惯性力”M而“先省力”!
随后,再由LC振荡电路促使工频电流动力、以力对距离累积的做“功”方式,借助重力飞轮业已形成的高速运转之“力”而变相性地“后省功”!
简而言之,这就是“物质激活能量装置”及其“电源性电流功率放大装置”发明人,在近二十年时间里,不断重复性地向当今科学界强调的:“飞轮储能先省力、电流变频后省功”的精典论述之所在。
二、确定“电源性电流功率放大装置”两种储能方式客观存在的重要依据
可无数次重复的实验证明:重力飞轮要想储积到自身需要的机械外力F2而形成“惯性力”M。那么,就必须借助此前的另一部分机械外力F1,在首先克服掉了飞轮机械“启动性阻力”亦即:物体“静摩擦阻力”值G之后,并在该单位时间内还存在着多余机械外力F2的情况之下,重力飞轮才能够借助自身无时无刻不存在着的(周期性)重力质量,以增加该单位时间“转数”即:“转速”的形式,将这部分多余机械外力F2,储积在该单位时间增加的运动速度中即:所谓的“加速度”中。从而,构成重力飞轮真实可用的“惯性力”M。显然,这是发明人对“惯性力”M这种所谓“假想力”有别于传统认识的地方。
实验可以证明:如果有限的启动性机械外力F1,在克服了飞轮机械“启动性阻力”亦即:物体“静摩擦阻力”G之后,已经没有多余机械外力F2的存在,那么,重力飞轮是无法形成“惯性力”M的。
飞轮机械的运动阻力G,它可以由机械自身摩擦阻力和空气分子摩擦阻力构成,也可以由人为设置的重物负载性阻力共同构成。
在“物质激活能量装置”及其【电源性电流功率放大装置】这种特殊重力飞轮机械中,由于机械自身摩擦阻力和空气分子摩擦阻力都十分有限,故而,“物质激活能量装置”及其【电源性电流功率放大装置】中的G通常是指:以“特殊静摩擦阻力”G形式而存在的,必然会被一部分启动性机械外力F1提前克服掉的、人为设置在飞轮机械变速副轴中,一直在做着“设定性电流大功”而构成的飞轮机械强大运动阻力 G。
由此可见,克服飞轮机械启动性阻力G,亦即:克服“机械静摩擦阻力”G的启动性机械外力F1,与重力飞轮储积到的启动性机械外力F2形成的“惯性力”M,它们显然是由F1和F2“两部分机械外力”形成的。并且,克服做“设定性电流功”阻力G的那部分启动性机械外力F1的施加,必定早于重力飞轮储积到另一部分启动性机械外力F2构成“惯性力”M施加之前。
鉴此,只要“物质激活能量装置”及其“电源性电流功率放大装置”的发明人,能够巧妙地将重物负载式的“静摩擦阻力”G,改换为做“设定性电流大功”的阻力G,然后,再通过“功率等量替换装置”这一特殊电路,将其有效替换成原有阻力值不变的“做功电流”A,那么,“电源性电流功率放大装置”依然具有M-N+N=M>G>N的理想做功模式和效果。
因为,G>N的客观事实无疑注定了“电源性电流功率放大装置”在设计与操作上的客观可行性。
三、“物质激活能量装置”及其“电源性电流功率放大装置”,它们与当前人类社会所有动力能源装置截然不同的做功方式
与“物质激活能量装置”这种独立封闭的电源系统一样,“电源性电流功率放大装置”也是以“飞轮储能先省力、电流变频后省功”这一奇特做功方式去做电源性放大功的。
下面,本发明人不妨将“物质激活能量装置”及其“电源性电流功率放大装置”,与人类社会目前使用到的所有动力能源装置,进行一番直观性的比较——
1)完全由持续性机械外力带动做功的普通动力能源装置,它们只能“有效性”地同时存在着“两种力”:
a,持续性供源机械外力;
b,持续性机械运动总阻力。
2)既依靠重力飞轮提前储积到的机械外力即:“惯性力”,又依靠持续性机械外力不停带动做功的飞轮机械动力能源装置,客观真实地同时存在着“三种力”。比如:鄂破机一类机械装置:
a,持续性供源机械外力;
b,在“一部分”机械外力首先克服了飞轮机械运动阻力之后,重力飞轮依靠自身无时无刻不存在着的重力质量储积到的、“另一部分”巨大甚至超巨大机械外力即:“惯性力”;
c,持续性机械运动总阻力。
3)唯有“物质激活能量装置”及其“电源性电流功率放大装置”这两种特殊性的飞轮动力能源装置,它们客观真实地同时存在着不同的“四种力”:
a,只须为“两种储能方式”短暂供能的启动性供源机械外力;
b,在最先一部分机械外力F1,首先克服了飞轮机械运动阻力之后,重力飞轮依靠自身无时无刻不存在着的重力质量储积到的、另一部分巨大甚至超巨大机械外力F2而形成的“惯性力”M;
c,被最先一部分启动性机械外力F1提前克服掉的,从电流产生开始就一直在做着“预设性电流功”而必然构成飞轮机械运动阻力值G的、由大功率低频发电机或大功率工频发电机产生出的“做功电流能量”A,这种特殊性的能量储积方式,客观真实地存在于重力飞轮储积富裕机械外力F2形成“惯性力”M之前。
d,持续性机械运动总阻力。
在“物质激活能量装置”能够至始至终保持“固定功率不变”、“固定阻力不变”的做功状态下,只要我们聪明而睿智地利用c和b分别储积到的“两种不同动力能量”,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够有效实现这两种动力能量“无限循环回馈式的互补利用”!
当然,我们也可以象“电源性电流功率放大装置”这样,有效利用外接电源提供的“相对高频电动力”+N,以达至单纯放大电源功率的目的。
四、为了更为清晰和精准地阐明“物质激活能量装置”及其“电源性电流功率放大装置”做无匮能源功和电流放大功的原理,我必须利用以下“七个面对”和“六个必须”加以认真解析
(一)、简述“物质激活能量装置”及其“电源性电流功率放大装置”巧妙利用“相对高频小电动力”+N 和“人为放大静摩擦阻力”G做动力补充功、而能输入功率1获得增殖功率(1+X)的“七个面对”:
(1)面对飞轮机械装置能够象钟摆机械装置一样,以M-N+N=M>G>N的科学等式方法做“动力补充功”的情况;
(2)面对必须利用一部分前期机械外力F1、克服掉飞轮机械静摩擦阻力G之后,重力飞轮才能够以惯性力M的方式、储积起剩余机械外力F2的情况;
(3)面对被启动性外力克服掉的飞轮机械静摩擦阻力G,在后续运转做功过程中不需要(以同样巨大之力)重复性克服的客观真实性;
(4)面对机械静摩擦阻力G可以【被人为性地放大利用】,而将其设置成一台、全程拥有闭合通路,“发电就用电”而能产生出“做功阻力”G的大功率低速发电机或大功率工频发电机的绝对可能性;
(5)面对飞轮机械变速副轴上,以特殊“静摩擦阻力”G而存在的那台、全程拥有闭合做功通路的大功率工频发电机或大功率低速发电机,它与飞轮机械主轴上的重力飞轮必然存在着的【巨大转速差】,足以让重力飞轮巨大甚至超巨大储能性地达至“省力不省功”做功状态的客观真实性;
(6)面对为飞轮提供“相对高频小电动力”+N补充的那台变频电动机,它能够被巧妙地设置在飞轮主轴上,从而借助外力机械施加给重力飞轮储积惯性力M和高转速功S的启动之力,让变频电动机“变相性省功”地达至与飞轮同轴同速同频运转状态的客观真实性和绝对有效性;
(7)面对LC振荡电路及其电子元器件,它们能够帮助人类做足需求性的电流振荡运动“功”,从而,利用调制出的微弱信号电流,将桥式整流后的工频做功电流有效切分成相对高频脉冲电流,让设置在飞轮主轴上的那台变频电动机,能够为高速运转重力飞轮提供“相对高频小电动力”+N补充的客观真实性和绝对有效性;
二、“物质激活能量装置”及其“电源性电流功率放大装置”成立的“六大必须”性科学依据:
(一)、当今科学界必须正确认识“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在字面上的理解并没有错:一个电子只具有一个电子的负电荷能量,一个“最小单位质量原子核”只具有一个最小单位原子核的正电荷能量,它们既不会增加也决不会减少。
然而,电荷能量在某一单位时间内的重复性表现,却并不会受“能量守恒定律”的制约。比如:N 千瓦/小时,显然,N是一个不定数,而电荷能量的对内对外表现却是无时无刻!!!
由此可见,“能量守恒定律”只能有效规范动态能量之间“守恒性”的相互转换,但决不可能规范静态物体能量、巧妙借助科学界尚未发现和利用过的物理原理及物质状态,令“静态物体能量”向“动态物体能量”实现能源性的永续转换!
“物质激活能量装置”及其“电源性电流功率放大装置”是以M-N+N=M>G>N方式做“相对高频小电动力”+N补充功的。可是,人们仅仅只注意到了该装置必然存在着“能量消耗”的问题,但却始终没有搞懂:该装置是以巨大甚至超巨大储积动力能量的方式、实现“能量补充性消耗”方式做功的。显然,它并没有违背科学界提出的热力学三定律。
无可质疑的理由是:以M-N+N=M>G>N方式做“相对高频小电动力”+N补充功的“物质激活能量装置”及其“电源性电流功率放大装置”,它们严格遵循的是:“能量不会无缘无故增加,但也决不会无缘无故减少甚至消失”的能量使用原则!!!
(二)、当今科学界必须正确认识“低频力”和“高频力”概念
米龙创造认为:按照施力的速度划分,可将动力分为:“低频力”和“高频力”两种。
何谓“低频力”?
所谓“低频力”是指:施加力的方式是以“燃油机械的冲程力”和“电动机械的工频力”状态提供的。因为,这种力的施加受限于自身的冲程次数和工频转速的限制,所以,相对而言速度低而力矩大(动力大)。
“低频力”可用作大阻力机械的推动力,也可用作配有变速装置而产生“超高转速”的强大推动力。从而,能够促使齿轮变速装置的增速端、变为转速超高而力矩超小(动力小)的“弱能力”。
由实验可证:如果我们将某一变速装置的“超高转速端”用手握住,那么,给变速装置另一端施加的“低频力”纵然达至上百公斤、上千公斤甚至上吨计,也无法挣脱与之相对应的、“超高转速端的手握之力”!
何谓“高频力”?
所谓“高频力”是指:转速超高而力矩较小(力量小)的力即:以上被称之为“弱能力”的力。
无可质疑的事实可以证明:
处于二十世纪上半页以前的历史时期,这种速度超高而力矩较小(动力小)的“高频力”,无一不是由巨大“低频力”借助变速齿轮装置产生出来的。
然而,进入到二十世纪下半页的当今时代,这种速度超高而力矩较小的“高频力”,则可依靠变频电动机直接实现!!!
(三)、当今科学界必须正确认识“变相性省功”现象
“省功”并非是指机械静止性地不做运动功,而是指:被提前设置在高速运转飞轮主轴上的那台变频电动机,它是借助重力飞轮“前期获得的机械外力”储积到的惯性力M和高转速运动功S,巧妙实现了与飞轮同轴同速同频运转的做功状态。故而,这就不需要变频电动机自身提供小力矩的“高频力”、无法克服巨大阻力地去达至这个不可能达至的运转速度。
所以,我们有理由将设置在飞轮主轴上的那台变频电动机,它那种“借力”式的高速运转状态及运动过程,理解为变频电动机的“变相性省功”。
因为,只有达至“变相性省功”的变频电动机,它才能够随时随地地、轻松为“物质激活能量装置”及其“电源性电流功率放大装置”上的重力飞轮,以M-N+N=M>G>N的做功状态提供出“相对高频小电动力”+N补充。
(四)、当今科学界必须正确认识不需要重复性克服的“静摩擦阻力”既是阻力又是动力的“奇特”现象
我们无法否认:飞轮机械上的那个重力飞轮,如果它想将机械外力储积性地变为惯性力M,那么,就必须借助一部分机械外力F1,首先将物体“静摩擦阻力”G克服式地分散到飞轮增加的转数中之后,在尚有剩余机械外力F2的情况下,飞轮才能够借助自身(重力)质量,将剩余的机械外力储积在“单位时间增加的周期性转数”即:转速中,从而形成惯性力M。
那么,当有了分散在飞轮转数周期里的阻力即:“静摩擦阻力”总量分散为周期性“动摩擦阻力”分量,和储积在飞轮转数周期里的动力时,难道还需要巨大机械外力重复性地去克服飞轮机械初始性的“静摩擦阻力”G吗?显然是不需要的!
因此,只要我们能够清醒而睿智地把这种、不需要重复性克服的特殊“静摩擦阻力”G,人为放大性地设置成一台、“发电就用电”而产生出做功阻力G的大功率工频发电机或大功率低速发电机,那么,也就能够形成“阻力储动力,动力变阻力”且能进行“功率等量替换”应用的“奇特”电流能量现象。
(五)、当今科学界必须懂得“静摩擦阻力”G可由“发电做功阻力”G构成,从而得到做功电流“功率等量替换”性应用的“神奇”现象
客观事实可以雄辩地证明:物体“静摩擦阻力”G,它既可以由“单纯性重物负载阻力”G构成,也可以由全程拥有闭合通路发电就用电而产生出的“电流做功阻力”G、以储积机械外力F1形成的“做功电流”A构成。
在飞轮机械中,如果“单纯性的重物负载阻力”G、与“发电就用电”产生出的“电流做功阻力” G完全相等,那么,毫无疑问,它们两者之间可以进行阻力值相等而做功形式完全不同的“功率等量替换”应用。
然而,这两种阻力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单纯性重物负载阻力”G,它只能够无限度地消耗动力能量,丝毫没有机械外力的储积利用能力;但全程拥有闭合通路“发电就用电”而产生出的“电流做功阻力”G,它却可以有效储积机起械外力F1,从而形成:可以进行“功率等量替换”应用的做功电流A。换言之,即:可在“有用功”和“无用功”之间进行任意调换。
(六)、当今科学界必须正确认识“以功换力”现象
读者们千万不要错误地把“齿轮变速箱”看成是“耗能大户”,其实,“齿轮变速箱”一端表现出的是“以力换功”现象,而其可逆性的另一端表现出的则是“以功换力”现象。
可重复性的实验证明:“低频力”能够用作大阻力机械的启动力,然而,“高频力”则无法用作大阻力机械的启动力。
但我们却可以借助拥有大力矩的“低频力”,通过齿轮变速装置,让重力飞轮巨大甚至超巨大地储积起机械外力即:惯性力M和超高速运转功S,同时,也让设置在飞轮主轴上那台变频电动机、“变相性省功”地储积起与飞轮同轴同速同频运转的超高速运转功S。
然后,我们再巧妙利用那台,由LC振荡信号电流做“功”、有效切分出“脉冲做功电流”的变频电动机产生出的“相对高频小电动力”+N,以“超越离合”的机械运行做功方式,有效取代掉此前提供启动性“低频力”的外力机械,让“物质激活能量装置”及其“电源性电流功率放大装置”最终达至“以功换力”的目的。
显然,由米龙创造原创性发明设计出的、能够“以功换力”的“物质激活能量装置”及其“电源性电流功率放大装置”就是这样做功的。
附图说明书:
图1:所有重力飞轮都是由N个拥有钟摆式超长动力臂、阻力臂和支点高度重合,外沿宽大而内边窄小的超级省力杠杆组构而成;
图2:下面是,由我曾经原创性发明设计出的、拥有独立封闭式做功系统的“物质激活能量装置”。这项超重量级的能源科技发明,因多种复杂而无法言说的原因,导致专利申请至今未果;
图3:下面是,我这次降级申请专利权的“电源性电流功率放大装置”。当它由大功率的“低频力”,借助齿轮变速装置启动运转时、所表现出来的巨耗能持续做功状况;
图4:储能之后正常运转的“电源性电流功率放大装置”,当我们直接为重力飞轮处于“最高那一个转速周期”及时提供“相对高频小电动力”+N补充时,在M-N=N=M>G>N这一做功关系式中,所表现出的弱耗能持续做大功状况即:输入补充功率1获得设定做功功率1+X的电流增殖放大状况。
通过以上图解可以明确地看到:在M-N+N=M>G>N的做功关系式中,G始终以“设定功率”持续性做大功。因此,它会远远大于做“高频小电动力”+N补充功的做功功率!显然,这就是“电源性电流功率放大”的客观真实表现。

Claims (1)

1.“电源性电流功率放大装置”是一项、巧妙借助设置在飞轮主轴上那一台变频电动机,令其达至“变相性省功”的做功状态,从而能够“以功换力”、最终实现电源功率增殖放大的重大能源科技发明。
它与本发明人在2009年申请并获得过专利受理的那一项、自成一个独立封闭能源系统的“物质激活能量装置”唯一不同的地方在于:我把“物质激活能量装置”巧妙利用“特殊静摩擦阻力”G而拥有的、可实现电流无限循环回馈补充的“相对高频小电动力”+N供源端,改接在了外部供源电路上。从而,令其变成了一个具有系统相对开放性,却依然能够“以功换力”的电源性电流功率放大装置。
该发明是在相同一个运动机械中,巧妙利用前期机械外力F1,克服掉人为刻意放大的“特殊静摩擦阻力”G即:克服掉一台设置在飞轮机械变速副轴中、全程拥有闭合用电通路的大功率低频发电机或大功率工频发电机的用电阻力G,然后,再让重力飞轮巨大甚至超巨大地储积起机械外力F2即:以所谓“动能”形式表现出来的机械惯性力M,以及高速运转“功”S。
无庸质疑:高速运转飞轮具有的这种既储“力”又储“功”的状态,能够让那台提前预置在飞轮主轴之上的变频电动机,达至“变相省功”和“以功换力”的目的!换言之,即:能够让变频电动机直接提供出的“相对高频小电动力”+N,有效替换掉以齿轮变速方式获得“机械高频力”+N的巨大“机械低频力”F的持续供源方式。请注意:F=F1+F2。
请求保护丝毫不会违背“能量守恒定律”的电源功率增殖放大原理。它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利用飞轮机械人为放大的“特殊静摩擦阻力”G即:全程拥有闭合通路“发电即用电”而形成的用电性阻力G,令其储积起需求性的机械外力F1这一“全新储能方式”。
(2)在重力飞轮主轴上设置一台变频电动机,借助重力飞轮前期巨大储积机械外力F2形成惯性力M的状态,以及借助重力飞轮做足高速运转功S的状态,让飞轮主轴上那台变频电动机达至“变相性省功”、而能做“相对高频小电动力”+N补充功的“全新做功方式”;
(3)“飞轮储能先省力、电流变频后省功”的独特做功原理。换言之,即:在LC自主振荡电路的参与之下,通过有效控制可控硅晶闸管对做功电流的脉冲式切分,它能够促使变频电动机借助与重力飞轮同轴同速同频运转的做功状态去实现:由变频电动机直接提供出的“相对高频小电动力”+N,能够“以力对距离累积”的方式换取到低速大动力或工频大动力。从而,最终达至“以功换力”的目的。
无论“变相性省功”和“以功换力”这两个全新的理论术语,它们是否拥有实现版的理论支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客观真实性的存在,是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事实求是地说:尽管在舶来于西方的所有科学理论中,根本找不到“变相性省功”和“以功换力”这两种说法即:没有所谓的“理论支持”,但它们却有着无法改变和撼动的实验证据作为强大支撑。
因为,道理简单而强势:如果不将那台仅仅只能提供“高频力”小力矩的变频电动机,巧妙地设置在巨大储积机械外力F2、而能以惯性力M状态高速运转做功的重力飞轮主轴之上,那么,仅凭变频电动机提供出的、力矩非常小的“高频力”去推动一个静态的重力飞轮高速运转,那显然是永远无法做到的。
CN201910965404.7A 2019-09-22 2019-09-22 电源性电流功率放大装置 Pending CN11235050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65404.7A CN112350508A (zh) 2019-09-22 2019-09-22 电源性电流功率放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65404.7A CN112350508A (zh) 2019-09-22 2019-09-22 电源性电流功率放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50508A true CN112350508A (zh) 2021-02-09

Family

ID=743677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65404.7A Pending CN112350508A (zh) 2019-09-22 2019-09-22 电源性电流功率放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5050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79737A (zh) * 2022-07-22 2022-09-20 之江实验室 引力加速度调制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79737A (zh) * 2022-07-22 2022-09-20 之江实验室 引力加速度调制装置及方法
CN115079737B (zh) * 2022-07-22 2022-12-02 之江实验室 引力加速度调制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50508A (zh) 电源性电流功率放大装置
He et al. Piezoelectric motor based on synchronized switching control
CN103807121A (zh) 一种单臂脚踏机构与无铁芯发电机组合的发电装置
Gao et al. A novel hollow two-sided output PMSM integrated with mechanical planetary gear: A solution for drive and transmission system of servo press
CN103199631B (zh) 利用涡动能量的转子储能系统及储能方法
CN109687766B (zh) 一种旋磁激励的非共振压电发电机
CN214616890U (zh) 振动发电装置
CN102927231B (zh) 一种无级变速器
Itoh et al. Development of magnetic assist system in flywheel energy storage system for power load-leveling
Babayeva et 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odeling of a magnus effect-based wind energy system
CN107269761A (zh) 惯性飞轮传动组件及其系统
CN107449609A (zh) 一种动力总成主动悬置实验台架
CN201682431U (zh) 一种夹心式锥面压电驱动与发电一体化装置
CN206364728U (zh) 基于压电原理的波浪能低频转高频装置及波浪能收集装置
CN206036121U (zh) 惯性飞轮传动组件及具有惯性飞轮传动组件的系统
CN203166732U (zh) 电力发电机组
CN2923248Y (zh) 一种砌块成型机振动装置
CN211579798U (zh) 一种带永磁变速飞轮助力的发电机机组
Lai et al.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of the Rotor of Traveling Wave Hollow USM
Xin et al. Chattering free sliding mode pitch control of PMSG wind turbine
CN2585931Y (zh) 高频振动器
CN101710801A (zh) 夹心式锥面压电驱动与发电一体化装置
CN1514537A (zh) 磁能恒动发电装置
Liu et al. Dynamic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permanent magnet toroidal motor
CN112117864A (zh) 自供电能的发电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