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46647A - 数据存储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存储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46647A
CN112346647A CN201910721201.3A CN201910721201A CN112346647A CN 112346647 A CN112346647 A CN 112346647A CN 201910721201 A CN201910721201 A CN 201910721201A CN 112346647 A CN112346647 A CN 1123466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stored
cache region
storage
cach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2120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46647B (zh
Inventor
李华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iew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iew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iew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iew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2120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4664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466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466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466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466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1Improving I/O perform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38Organizing or formatting or addressing of dat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6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adopting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0671In-line storage system
    • G06F3/0673Single storage device
    • G06F3/0679Non-volatile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e.g. flash memory, one time programmable memory [OT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 Memory System Of A Hierarchy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存储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所述方法包括:确定获取的待存储数据的数据类型;根据所述待存储数据的数据类型确定目标缓存区域,并将所述待存储数据缓存到所述目标缓存区域;若所述目标缓存区域的缓存量达到该目标缓存区域对应的预设缓存量阈值,则根据所述目标存储地址信息,将所述目标缓存区域中存储的数据,通过异步刷新同步到所述磁盘中相应的存储区域。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降低数据存储成本,并且防止待存储数据集中缓存导致高速缓冲存储器写满,而影响高存储优先级待存储数据的存储速度,提高了数据存储性能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数据存储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存储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背景技术
部分存储集群是一种无元数据服务器的分布式架构,其通过CRUSH算法实现了数据分配到指定后端磁盘资源,并能通过该算法找到数据存储节点,从而解决了专门构建元数据服务器的成本问题。然而当写入数据的类型为小写覆盖写数据时,会记录日志到KV(Key-Value,键值)数据库,若存在大量小写覆盖写型数据,那么KV数据库的性能将成为瓶颈。
为了提高小写覆盖写型数据的写入数据性能,常规的做法是把KV数据库建立在SSD(Solid State Drive,固态硬盘)上以提高写入数据的性能,也就是以SSD作为日志盘。
然而SSD的成本过高,并且当SSD损坏时,SSD上的元数据丢失,会导致元数据在数据存储盘上关联的所有数据全部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存储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以解决现有数据存储技术中将SSD作为日志盘,导致的成本过高以及数据具有丢失风险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存储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获取的待存储数据的数据类型;
根据所述待存储数据的数据类型确定目标缓存区域,并将所述待存储数据缓存到所述目标缓存区域,其中,所述高速缓冲存储器中包括至少两种缓存区域,各缓存区域对应存储的数据类型是预先配置;
若所述目标缓存区域的缓存量达到该目标缓存区域对应的预设缓存量阈值,则根据所述目标存储地址信息,将所述目标缓存区域中存储的数据,通过异步刷新同步到所述磁盘中相应的存储区域。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存储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数据类型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获取的待存储数据的数据类型;
待存储数据缓存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待存储数据的数据类型确定目标缓存区域,并将所述待存储数据缓存到所述目标缓存区域,其中,所述高速缓冲存储器中包括至少两种缓存区域,各缓存区域对应存储的数据类型是预先配置;
待存储数据存储模块,用于若所述目标缓存区域的缓存量达到该目标缓存区域对应的预设缓存量阈值,则根据所述目标存储地址信息,将所述目标缓存区域中存储的数据,通过异步刷新同步到所述磁盘中相应的存储区域。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本发明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数据存储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发明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数据存储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高速缓冲存储器中对待存储数据进行缓存,再通过异步刷新同步到磁盘中,使得数据存储成本大大降低;通过根据待存储数据在磁盘中的目标存储地址信息,确定待存储数据的数据类型,并根据待存储数据的数据类型将待存储数据缓存到对应的目标缓存区域,实现了不同类型待存储数据的分散缓存,防止待存储数据集中缓存导致高速缓冲存储器写满,而影响高存储优先级待存储数据的存储速度,提高了数据存储的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数据存储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数据存储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数据存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实施例,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数据存储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适用于对写入数据以及对应元数据同步进行存储的情况,该方法可以由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存储装置来执行,所述数据存储装置配置于高速缓冲存储器中。如图1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101、确定获取的待存储数据的数据类型。
其中,待存储数据的数据类型包括写入数据以及写入数据对应的元数据,待存储数据的获取来源包括数据库和客户端。
具体的,磁盘用于存储所有的待存储数据,每一条待存储数据都包括其在磁盘中的目标存储地址信息,以使得每一条待存储数据最终都被存储在磁盘中对应的存储地址中。
可选的,根据获取的待存储数据在磁盘中的目标存储地址信息,确定所述待存储数据的数据类型。具体的,磁盘中包括至少两个磁盘分区,每个磁盘分区用于存储不同数据类型的待存储数据,当高速缓冲存储器获取到待存储数据后,根据待存储数据的目标存储地址信息,判断其对应存储的磁盘分区,并根据磁盘分区与数据类型的映射关系,确定待存储数据的数据类型。
示例性的,待存储数据A的目标存储地址信息位于磁盘的元数据区,则待存储数据A的数据类型为元数据;待存储数据B的目标存储地址信息位于磁盘的写入数据区,则待存储数据A的数据类型为写入数据。
通过根据待存储数据在磁盘中的目标存储地址信息,确定待存储数据的数据类型,为后续将不同数据类型的待存储数据进行分类缓存,奠定了基础。
步骤102、根据所述待存储数据的数据类型确定目标缓存区域,并将所述待存储数据缓存到所述目标缓存区域。
其中,高速缓冲存储器包括至少两种缓存区域,每个缓存区域用于缓存不同数据类型的待存储数据。
由于不同数据类型的待存储数据具有不同的存储优先级,因此如果将所有待存储数据都统一缓存在同一个缓存区域中,当缓存区域的缓存量到达预设缓存量阈值时,则高存储优先级的待存储数据就无法缓存,其只能直接存储在磁盘中,但是直接在磁盘中进行数据存储的效率很低,影响了数据存储的性能。
因此,可选的,各缓存区域的大小均是依据各缓存区域对应存储的数据类型进行配置。
可选的,对于存储优先级高的数据类型对应的缓存区域的大小,大于存储优先级低的数据类型对应的缓存区域。
示例性的,元数据是存储优先级高的数据类型,写入数据是存储优先级低的数据类型,则元数据对应的缓存区域的大小为20GB,写入数据对应的缓存区域的大小为5GB。
通过将不同数据类型的待存储数据进行分散缓存,保证了高存储优先级待存储数据的存储速度,提高了数据存储的性能。
步骤103、若所述目标缓存区域的缓存量达到该目标缓存区域对应的预设缓存量阈值,则根据所述目标存储地址信息,将所述目标缓存区域中存储的数据,通过异步刷新同步到所述磁盘中相应的存储区域。
其中,异步刷新是一种现有的数据传输方法,其有效利用多线程特性并行数据传输,增加了数据传输效率。
具体的,每个缓存区域的大小各不相同,对应的,每个缓存区域的预设缓存量阈值也各不相同,当缓存区域的缓存量达到对应的预设缓存量阈值,则将将缓存区域中存储的数据,通过异步刷新同步到磁盘中与该缓存区域对应存储的数据类型相应的存储区域。
可选的,将缓存区域中存储的全部数据,通过异步刷新同步到磁盘中与该缓存区域对应存储的数据类型相应的存储区域。
可选的,缓存区域的预设缓存量阈值,均是依据各缓存区域对应存储的数据类型进行配置。
可选的,对于存储优先级高的数据类型对应的缓存区域对应的预设缓存量阈值,大于存储优先级低的数据类型对应的缓存区域对应的预设缓存量阈值。
示例性的,元数据是存储优先级高的数据类型,写入数据是存储优先级低的数据类型,元数据对应的缓存区域的预设缓存量阈值为10GB,写入数据对应的缓存区域的预设缓存量阈值为1GB,则当元数据对应的缓存区域的缓存量达到10GB时,将该缓存区域中存储的全部数据,通过异步刷新同步到磁盘中与元数据相应的存储区域;当写入数据对应的缓存区域的缓存量达到1GB时,将该缓存区域中存储的全部数据,通过异步刷新同步到磁盘中与写入数据相应的存储区域。
可选的,缓存区域对应的预设缓存量阈值可以等于缓存区域的大小,即当缓存区域的缓存量等于缓存区域大小时,则将缓存区域中存储的全部数据,通过异步刷新同步到磁盘中与缓存区域对应存储的数据类型相应的存储区域。
通过将目标缓存区域中存储的全部数据,通过异步刷新同步到磁盘中与目标缓存区域对应存储的数据类型相应的存储区域,实现了数据的存储,并且由于高速缓冲存储器的价格低廉,大大降低了数据存储所需的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高速缓冲存储器中对待存储数据进行缓存,再通过异步刷新同步到磁盘中,使得数据存储成本大大降低;通过根据待存储数据在磁盘中的目标存储地址信息,确定待存储数据的数据类型,并根据待存储数据的数据类型将待存储数据缓存到对应的目标缓存区域,实现了不同类型待存储数据的分散缓存,防止待存储数据集中缓存导致高速缓冲存储器写满,而影响高存储优先级待存储数据的存储速度,提高了数据存储的性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数据存储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各缓存区域的物理地址信息。
具体的,将高速缓冲存储器中,用于数据缓存的缓存区域指定物理地址信息,缓存区域只用来缓存数据,而不被系统公共内存使用,当设备异常掉电或者损坏时,系统切换到KDUMP系统,并根据指定物理地址信息提取各缓存区域内缓存的待存储数据,当系统正常运行后,再将提取的待存储数据拷贝到对应的各缓存区域中,从而实现了数据的恢复。
通过获取所述各缓存区域的物理地址信息,可以根据获取的物理地址信息,实现待存储数据的备份,防止设备无法正常运行,而导致的数据丢失问题。
实施例二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数据存储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为上述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如图2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201、根据获取的待存储数据在磁盘中的目标存储地址信息,确定待存储数据的数据类型,其中待存储数据的数据类型包括元数据、日志数据和写入数据。
其中,元数据和日志数据的目标存储地址信息,对应磁盘的元数据区,而写入数据的目标存储地址信息对应磁盘的写入数据区。元数据包括大写覆盖型元数据和新写型元数据,日志数据包括小写覆盖型元数据和小写覆盖型写入数据,写入数据包括大写覆盖型写入数据和新写型写入数据。
具体的,大写覆盖型写入数据表示写入数据所需物理存储空间,是最小分配物理存储空间的整数倍,且存储数据形式为覆盖历史数据进行存储。小写覆盖型写入数据表示写入数据所需物理存储空间,小于最小分配物理存储空间,且存储数据形式为覆盖历史数据进行存储。新写型写入数据表示存储数据形式为在没有存储历史数据的物理存储空间进行存储。大写覆盖型写入数据对应的元数据为大写覆盖型元数据,小写覆盖型写入数据对应的元数据为小写覆盖型元数据,新写型写入数据对应的元数据为新写型元数据。
而由于小写覆盖型写入数据涉及到预读操作,并且为了保证小写覆盖型写入数据在设备断电后能够恢复,因此数据库是将小写覆盖型写入数据以及对应的小写覆盖型元数据,打包成日志数据发送给高速缓冲存储器。
步骤202、将元数据以及日志数据缓存到第一缓存区域,将写入数据缓存到第二缓存区域。
其中,元数据以及日志数据的存储优先级高于写入数据,因此第一缓存区域的缓存区域大小,大于第二缓存区域的缓存区域大小。
具体的,数据库将打包好的日志数据发送给高速缓冲存储器,高速缓冲存储器以键值对的形式在第一缓存区域对日志数据缓存,并且向客户端发送反馈提示信息,以提示客户端已完成日志数据的缓存。
具体的,客户端将元数据以及写入数据发送给高速缓冲存储器,高速缓冲存储器在第一缓存区域对元数据缓存,在第二缓存区域对写入数据缓存,并且向客户端发送反馈提示信息,以提示客户端已完成元数据以及写入数据的缓存。
通过将元数据以及日志数据缓存至缓存区域大小较大的第一缓存区域,将写入数据缓存至缓存区域大小较小的第二缓存区域,提高了元数据以及日志数据被缓存的概率,增强了数据存储的性能。
步骤203、若所述第一缓存区域的缓存量达到第一缓存区域对应的预设缓存量阈值,则根据所述目标存储地址信息,将所述第一缓存区域中存储的全部数据,通过异步刷新同步到所述磁盘中相应的存储区域。
具体的,由于元数据以及日志数据的存储优先级高于写入数据,因此第一缓存区域对应的预设缓存量阈值,大于第二缓存区域对应的预设缓存量阈值。
可选的,第一缓存区域对应的预设缓存量阈值,占高速缓冲存储器总缓存量的70%。
示例性的,高速缓冲存储器总缓存量为100GB,则第一缓存区域对应的预设缓存量阈值为70GB,当第一缓存区域的缓存量达到70GB时,则将第一缓存区域中存储的全部数据,通过异步刷新同步到磁盘中的元数据区。
步骤204、若所述第二缓存区域的缓存量达到第二缓存区域对应的预设缓存量阈值,则根据所述目标存储地址信息,将所述第二缓存区域中存储的全部数据,通过异步刷新同步到所述磁盘中相应的存储区域。
可选的,第二缓存区域对应的预设缓存量阈值,占高速缓冲存储器总缓存量的30%。
示例性的,高速缓冲存储器总缓存量为100GB,则第二缓存区域对应的预设缓存量阈值为30GB,当第二缓存区域的缓存量达到30GB时,则将第二缓存区域中存储的全部数据,通过异步刷新同步到磁盘中的写入数据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元数据以及日志数据缓存至缓存区域大小较大的第一缓存区域,将写入数据缓存至缓存区域大小较小的第二缓存区域,提高了元数据以及日志数据被缓存的概率,增强了数据存储的性能。
实施例三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数据存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数据存储装置配置于高速缓冲存储器中,可执行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数据存储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如图3所示,该装置可以包括:
数据类型确定模块31,用于确定获取的待存储数据的数据类型;
待存储数据缓存模块32,用于根据所述待存储数据的数据类型确定目标缓存区域,并将所述待存储数据缓存到所述目标缓存区域,其中,所述高速缓冲存储器中包括至少两种缓存区域,各缓存区域对应存储的数据类型是预先配置;
待存储数据存储模块33,用于若所述目标缓存区域的缓存量达到该目标缓存区域对应的预设缓存量阈值,则根据所述目标存储地址信息,将所述目标缓存区域中存储的数据,通过异步刷新同步到所述磁盘中相应的存储区域。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数据类型确定模块31,具体用于:
根据获取的待存储数据在磁盘中的目标存储地址信息,确定所述待存储数据的数据类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各缓存区域的大小,以及各缓存区域各自对应的预设缓存量阈值,均是依据各缓存区域对应存储的数据类型进行配置。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存储优先级高的数据类型对应的第一缓存区域的大小,大于存储优先级低的数据类型对应的第二缓存区域的大小;
相应的,所述第一缓存区域对应的预设缓存量阈值,大于所述第二缓存区域对应的预设缓存量阈值。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一缓存区域对应存储的数据类型包括元数据或日志数据;所述第二缓存区域对应存储的数据类型包括写入数据。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装置还包括物理地址信息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各缓存区域的物理地址信息;
其中,所述物理地址信息用于当所述高速缓冲存储器无法正常运行时,根据所述物理地址信息提取各缓存区域内缓存的待存储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数据存储装置,可执行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数据存储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存储方法。
实施例四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示例性设备400的框图。图4显示的设备400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4所示,设备400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设备400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或者处理单元401,系统存储器402,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系统存储器402和处理单元401)的总线403。
总线403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器总线或者存储器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器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举例来说,这些体系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SA)总线,微通道体系结构(MAC)总线,增强型ISA总线、视频电子标准协会(VESA)局域总线以及外围组件互连(PCI)总线。
设备400典型地包括多种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这些介质可以是任何能够被设备400访问的可用介质,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介质,可移动的和不可移动的介质。
系统存储器402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形式的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404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器405。设备400可以进一步包括其它可移动/不可移动的、易失性/非易失性计算机系统存储介质。仅作为举例,存储系统406可以用于读写不可移动的、非易失性磁介质(图4未显示,通常称为“硬盘驱动器”)。尽管图4中未示出,可以提供用于对可移动非易失性磁盘(例如“软盘”)读写的磁盘驱动器,以及对可移动非易失性光盘(例如CD-ROM,DVD-ROM或者其它光介质)读写的光盘驱动器。在这些情况下,每个驱动器可以通过一个或者多个数据介质接口与总线403相连。存储器402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具有一组(例如至少一个)程序模块,这些程序模块被配置以执行本发明各实施例的功能。
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407的程序/实用工具408,可以存储在例如存储器402中,这样的程序模块407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程序模块407通常执行本发明所描述的实施例中的功能和/或方法。
设备400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409(例如键盘、指向设备、显示器410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设备400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设备400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网卡,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411进行。并且,设备400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412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所示,网络适配器412通过总线403与设备400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设备400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处理单元401通过运行存储在系统存储器402中的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例如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存储方法,包括:
确定获取的待存储数据的数据类型;
根据所述待存储数据的数据类型确定目标缓存区域,并将所述待存储数据缓存到所述目标缓存区域,其中,所述高速缓冲存储器中包括至少两种缓存区域,各缓存区域对应存储的数据类型是预先配置;
若所述目标缓存区域的缓存量达到该目标缓存区域对应的预设缓存量阈值,则根据所述目标存储地址信息,将所述目标缓存区域中存储的数据,通过异步刷新同步到所述磁盘中相应的存储区域。
实施例五
本发明实施例五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数据存储方法,该方法包括:
确定获取的待存储数据的数据类型;
根据所述待存储数据的数据类型确定目标缓存区域,并将所述待存储数据缓存到所述目标缓存区域,其中,所述高速缓冲存储器中包括至少两种缓存区域,各缓存区域对应存储的数据类型是预先配置;
若所述目标缓存区域的缓存量达到该目标缓存区域对应的预设缓存量阈值,则根据所述目标存储地址信息,将所述目标缓存区域中存储的数据,通过异步刷新同步到所述磁盘中相应的存储区域。
当然,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不限于如上所述的方法操作,还可以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数据存储方法中的相关操作。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的介质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文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4)

1.一种数据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由高速缓冲存储器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获取的待存储数据的数据类型;
根据所述待存储数据的数据类型确定目标缓存区域,并将所述待存储数据缓存到所述目标缓存区域,其中,所述高速缓冲存储器中包括至少两种缓存区域,各缓存区域对应存储的数据类型是预先配置的;
若所述目标缓存区域的缓存量达到该目标缓存区域对应的预设缓存量阈值,则根据所述目标存储地址信息,将所述目标缓存区域中存储的数据,通过异步刷新同步到所述磁盘中相应的存储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获取的待存储数据的数据类型,包括:
根据获取的待存储数据在磁盘中的目标存储地址信息,确定所述待存储数据的数据类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缓存区域的大小,以及各缓存区域各自对应的预设缓存量阈值,均是依据各缓存区域对应存储的数据类型进行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存储优先级高的数据类型对应的第一缓存区域的大小,大于存储优先级低的数据类型对应的第二缓存区域的大小;
相应的,所述第一缓存区域对应的预设缓存量阈值,大于所述第二缓存区域对应的预设缓存量阈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存区域对应存储的数据类型包括元数据或日志数据;所述第二缓存区域对应存储的数据类型包括写入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各缓存区域的物理地址信息;
其中,所述物理地址信息用于当所述高速缓冲存储器无法正常运行时,根据所述物理地址信息提取各缓存区域内缓存的待存储数据。
7.一种数据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配置于高速缓冲存储器中,所述装置包括:
数据类型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获取的待存储数据的数据类型;
待存储数据缓存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待存储数据的数据类型确定目标缓存区域,并将所述待存储数据缓存到所述目标缓存区域,其中,所述高速缓冲存储器中包括至少两种缓存区域,各缓存区域对应存储的数据类型是预先配置;
待存储数据存储模块,用于若所述目标缓存区域的缓存量达到该目标缓存区域对应的预设缓存量阈值,则根据所述目标存储地址信息,将所述目标缓存区域中存储的数据,通过异步刷新同步到所述磁盘中相应的存储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类型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获取的待存储数据在磁盘中的目标存储地址信息,确定所述待存储数据的数据类型。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缓存区域的大小,以及各缓存区域各自对应的预设缓存量阈值,均是依据各缓存区域对应存储的数据类型进行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存储优先级高的数据类型对应的第一缓存区域的大小,大于存储优先级低的数据类型对应的第二缓存区域的大小;
相应的,所述第一缓存区域对应的预设缓存量阈值,大于所述第二缓存区域对应的预设缓存量阈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存区域对应存储的数据类型包括元数据或日志数据;所述第二缓存区域对应存储的数据类型包括写入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物理地址信息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各缓存区域的物理地址信息;
其中,所述物理地址信息用于当所述高速缓冲存储器无法正常运行时,根据所述物理地址信息提取各缓存区域内缓存的待存储数据。
13.一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数据存储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数据存储方法。
CN201910721201.3A 2019-08-06 2019-08-06 数据存储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Active CN1123466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21201.3A CN112346647B (zh) 2019-08-06 2019-08-06 数据存储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21201.3A CN112346647B (zh) 2019-08-06 2019-08-06 数据存储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46647A true CN112346647A (zh) 2021-02-09
CN112346647B CN112346647B (zh) 2024-03-29

Family

ID=743664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21201.3A Active CN112346647B (zh) 2019-08-06 2019-08-06 数据存储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46647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85795A (zh) * 2021-09-23 2022-01-04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存储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986116A (zh) * 2021-09-07 2022-01-28 广东珠江智联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分布式存储系统及基于分布式存储系统的数据管理方法
CN114579049A (zh) * 2022-02-14 2022-06-03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 存储数据的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979179A (zh) * 2022-05-24 2022-08-30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消息处理方法和相关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2907A (zh) * 2010-11-10 2011-04-13 上海光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浏览器客户端侧的缓存方法及系统
US20120016976A1 (en) * 2010-07-16 2012-01-19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Persisting file system information on mobile devices
US20120185432A1 (en) * 2009-10-23 2012-07-19 Zte Corpora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data synchronization between source database and target database
CN102685133A (zh) * 2012-05-14 2012-09-19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主机标识追溯方法及系统、终端、中心服务器
CN105138481A (zh) * 2014-05-30 2015-12-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存储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511802A (zh) * 2015-11-24 2016-04-20 北京达沃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写缓存的方法和装置以及磁盘缓存区的同步方法和装置
CN105955893A (zh) * 2016-05-05 2016-09-21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存储数据的写入方法、读取方法以及智能终端
CN106775498A (zh) * 2017-01-23 2017-05-31 深圳国泰安教育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缓存数据同步方法及系统
WO2018059361A1 (zh) * 2016-09-29 2018-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存储系统掉电保护方法、存储控制器及电子设备
CN109324761A (zh) * 2018-10-09 2019-02-12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缓存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85432A1 (en) * 2009-10-23 2012-07-19 Zte Corpora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data synchronization between source database and target database
US20120016976A1 (en) * 2010-07-16 2012-01-19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Persisting file system information on mobile devices
CN102012907A (zh) * 2010-11-10 2011-04-13 上海光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浏览器客户端侧的缓存方法及系统
CN102685133A (zh) * 2012-05-14 2012-09-19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主机标识追溯方法及系统、终端、中心服务器
CN105138481A (zh) * 2014-05-30 2015-12-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存储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511802A (zh) * 2015-11-24 2016-04-20 北京达沃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写缓存的方法和装置以及磁盘缓存区的同步方法和装置
CN105955893A (zh) * 2016-05-05 2016-09-21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存储数据的写入方法、读取方法以及智能终端
WO2018059361A1 (zh) * 2016-09-29 2018-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存储系统掉电保护方法、存储控制器及电子设备
CN106775498A (zh) * 2017-01-23 2017-05-31 深圳国泰安教育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缓存数据同步方法及系统
CN109324761A (zh) * 2018-10-09 2019-02-12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缓存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86116A (zh) * 2021-09-07 2022-01-28 广东珠江智联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分布式存储系统及基于分布式存储系统的数据管理方法
CN113885795A (zh) * 2021-09-23 2022-01-04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存储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045755A1 (zh) * 2021-09-23 2023-03-30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存储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885795B (zh) * 2021-09-23 2024-01-19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存储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579049A (zh) * 2022-02-14 2022-06-03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 存储数据的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979179A (zh) * 2022-05-24 2022-08-30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消息处理方法和相关装置
CN114979179B (zh) * 2022-05-24 2024-01-30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消息处理方法和相关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46647B (zh) 2024-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46647B (zh) 数据存储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US8332367B2 (en) Parallel data redundancy removal
CN111078147B (zh) 一种缓存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9361032B2 (en) Management of server cache storage space
US9495294B2 (en) Enhancing data processing performance by cache management of fingerprint index
US9767070B2 (en) Storage system with a memory blade that generates a computational result for a storage device
US10860481B2 (en) Data recovery method, data recovery syste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EP3276494B1 (en) Memory space management
US9817754B2 (en) Flash memory management
US20180373657A1 (en) Input/output computer system including hardware assisted autopurge of cache entries associated with pci address translations
US20220197539A1 (en)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data processing
CN110633046A (zh) 一种分布式系统的存储方法、装置、存储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0209905B2 (en) Reusing storage blocks of a file system
US20110258424A1 (en) Distributive Cache Access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Accelerating to Boot Remote Diskless Computers
CN113031857B (zh) 数据写入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US10552419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erforming an operation using map reduce
US11169933B2 (en) Integration of application indicated maximum time to cache for a two-tiered cache management mechanism
US10097637B2 (en) Grid distributed cache
WO2022199206A1 (zh) 用于虚拟机的内存共享方法及装置
US11132128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ata placement in container-based storage systems
KR102403063B1 (ko) 모바일 디바이스 및 모바일 디바이스의 메모리 관리 방법
US9305036B2 (en) Data set management using transient data structures
US20150220405A1 (en) In-memory continuous data protection
US11977636B2 (en) Storage transaction log
US11755419B2 (en) Utilizing spare network nodes for deduplication fingerprints databas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