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40003A - 无人机 - Google Patents

无人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40003A
CN112340003A CN202010955702.0A CN202010955702A CN112340003A CN 112340003 A CN112340003 A CN 112340003A CN 202010955702 A CN202010955702 A CN 202010955702A CN 112340003 A CN112340003 A CN 1123400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rn
arm
axis
power
dr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5570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锭锋
徐智芹
何建兵
吴旭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5570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40003A/zh
Publication of CN1123400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40003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07715 priority patent/WO2022052645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27/00Rotorcraft; Rotors peculiar thereto
    • B64C27/04Helicopters
    • B64C27/08Helicopters with two or more ro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13/00Control systems or transmitting systems for actuating flying-control surfaces, lift-increasing flaps, air brakes, or spoilers
    • B64C13/24Transmitting means
    • B64C13/26Transmitting means without power amplification or where power amplification is irrelevant
    • B64C13/28Transmitting means without power amplification or where power amplification is irrelevant mechanical
    • B64C13/34Transmitting means without power amplification or where power amplification is irrelevant mechanical using toothed gea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27/00Rotorcraft; Rotors peculiar thereto
    • B64C27/04Helicopters
    • B64C27/12Rotor drives
    • B64C27/14Direct drive between power plant and rotor hub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27/00Rotorcraft; Rotors peculiar thereto
    • B64C27/32Ro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DEQUIPMENT FOR FITTING IN OR TO AIRCRAFT; FLIGHT SUITS; PARACHUTES; ARRANGEMENTS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OR PROPULSION TRANSMISSIONS IN AIRCRAFT
    • B64D2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 in aircraft; Aircraft characterised thereby
    • B64D27/02Aircraft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r position of power plant
    • B64D27/24Aircraft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r position of power plant using steam, electricity, or spring force
    • B64D27/40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U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 EQUIPMENT THEREFOR
    • B64U10/00Type of UAV
    • B64U10/10Rotorcraf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U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 EQUIPMENT THEREFOR
    • B64U50/00Propulsion; Power supply
    • B64U50/10Propulsion
    • B64U50/19Propulsion using electrically powered motor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人机,所述无人机包括:机身总成,所述机身总成包括储物装置;机臂装置,所述机臂装置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机身总成的两侧,每个所述机臂装置的长度两端分别为内端和外端,所述机臂装置的所述内端安装于所述机身总成;动力装置,每个所述机臂装置的所述外端分别安装有一个所述动力装置,每个所述动力装置均包括动力单元,所述动力单元包括动力电机和安装于所述动力电机的螺旋桨;两个所述动力装置产生的升力共面成预设平面,所述预设平面穿过所述储物装置。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人机,无人机的结构简单,体积较小,生产成本较低,且平衡性与可控性较好。

Description

无人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无人机。
背景技术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利用无人机完成很多的工作,例如:森林火灾中灭火液的喷洒、航拍摄影、电力巡检、环境监测和灾情巡查等诸多工作,相关技术中的无人机,多采用四、六或八的偶数个旋翼的形式,这是因为通常偶数旋翼的无人驾驶飞行系统的飞行控制算法和运动形式更为简单,通过调节每个旋翼的转速,实现无人驾驶飞行器升力的变化,从而控制无人驾驶飞行系统的姿态和位置。由此,在相关技术中,无人机的尺寸相对较大,且生产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在于提出一种无人机,所述无人机的体积较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人机,包括:机身总成,所述机身总成包括储物装置;机臂装置,所述机臂装置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机身总成的两侧,每个所述机臂装置的长度两端分别为内端和外端,所述机臂装置的所述内端安装于所述机身总成;动力装置,每个所述机臂装置的所述外端分别安装有一个所述动力装置,每个所述动力装置均包括动力单元,所述动力单元包括动力电机和安装于所述动力电机的螺旋桨;两个所述动力装置产生的升力共面成预设平面,所述预设平面穿过所述储物装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人机,通过设置两个机臂装置,使得无人机的结构简单,体积较小,生产成本较低,此外,通过合理排布各装置的相对位置,使得升力平面穿过储物装置,从而在储物装置的重量为变量时,无人机的升力总能与之平衡,使得无人机的平衡性与可控性较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机臂装置关于预设轴线对称设置于所述机身总成的两侧;所述机身总成还包括供电装置和机身本体,在所述预设轴线的延伸方向上,所述机身本体和所述供电装置分别位于所述储物装置的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臂装置的所述内端与所述机身总成的所述机身本体所在部位相连,所述机臂装置自内向外沿着从所述机身本体到所述供电装置的方向延伸,且所述机臂装置的轴线与所述预设轴线的相交锐角a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锐角a1的范围为5°~2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臂装置的所述外端沿着从所述供电装置到所述机身本体的方向折弯,以使所述机臂装置的所述外端的中轴线与所述机臂装置的中轴线相交钝角a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臂装置包括:机臂本体,所述机臂本体的长度一端为所述机臂装置的所述内端且与所述机身总成相连;机臂端座,所述机臂端座安装于所述机臂本体的长度另一端,所述机臂端座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套设于所述机臂本体的所述长度另一端外,所述第二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段相连、另一端用于安装所述动力装置,所述第二段为所述机臂装置的所述外端,所述第二段的中轴线为所述机臂装置的所述外端的中轴线,所述机臂本体的中轴线为所述机臂装置的中轴线,所述第二段的中轴线与所述机臂本体的中轴线相交钝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段的侧壁上具有弹性槽,所述弹性槽贯穿所述第一段的侧壁以与所述第一段内的套接孔连通,所述弹性槽沿远离所述第二段的方向延伸,且贯穿所述第一段的远离所述第二段的一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臂本体包括第一臂和第二臂,所述第一臂的长度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臂的长度两端分别为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机臂本体具有展开状态,在所述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二臂与所述第一臂沿所述机臂本体的中轴线依次排列且固定相连,所述第一端与所述机身总成相连,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端相对设置且通过凸面与凹面压紧配合,所述凹面设于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端中的其中一个上,所述凸面设于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端中的另一个上;所述第四端与所述机臂端座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臂与所述第一臂可转动相连,所述机臂本体还具有折叠状态,在两个所述机臂本体分别向所述折叠状态切换时,两个所述第二臂分别朝向靠近所述机身总成的方向转动折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机臂装置关于所述预设轴线轴对称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无人机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机臂装置的所述外端或所述机身总成,且驱动所述动力单元相对所述机臂装置绕预设轴线转动,所述预设轴线与所述机臂装置的外端的中轴线平行或重合。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无人机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无人机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无人机的仰视图;
图4是图1中所示的无人机的局部爆炸图;
图5是图1中所示的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2中所示的第一臂的局部立体图;
图7是图2中所示的第二臂的局部立体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无人机的局部爆炸图;
图9是图3中所示的第一安装框、第二安装框和隔离板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
无人机100:
机身总成1;
储物装置11;供电装置12;机身本体13;起落架14;
总成本体15;顶板151;底板152;
第一安装框16;固定板161;第一连接板162;第一安装空间160;
第二安装框17;第二连接板171;第三连接板172;第二安装空间170;
隔离板18;
机臂装置2;
机臂本体21;
第一臂211;第一端2111;第二端2112;凹面2113;环形凹面2113a;
第一凸耳2131;转轴2133;
第二臂212;第三端2121;第四端2122;凸面2123;环形凸面2123a;
枢转机构213;第二凸耳2132;
可拆机构214;第三凸耳2141;第四凸耳2142;
机臂端座22;
第一段221;弹性槽2211;连接耳2212;第二段222;
动力装置3;
动力单元31;动力电机311;螺旋桨312;支座件313;固定架314;
安装组件32;安装柱321;连接套环322;驱动臂323;轴承件324;
滑轮组件33;支撑架331;滑轮332;
驱动装置4;
驱动机构41;转接件411;舵机412;传动组件413;连杆414;
拉线42;第一端部421;第二端部4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人机10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人机100,可以包括:机身总成1、机臂装置2和动力装置3,机身总成1可以包括储物装置11。例如,储物装置11可以用来存储液体、固态物质等,例如具体可以用于存储农药、水、种子、肥料等。此外,可以理解的是,机身总成1上设置有飞控装置,飞控装置可以用来控制无人机100的工作状态,例如控制无人机100的起飞、转向以及控制无人机100将储物装置中的物料喷洒出,如喷洒农药、种子等,并且随着喷洒操作的进行,储物装置11内的物料重量随之发生减轻变化。
如图2和图3所示,机臂装置2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机身总成1的两侧,每个机臂装置2的长度两端分别为内端和外端,机臂装置2的内端安装于机身总成1,每个机臂装置2的外端分别安装有一个动力装置3,每个动力装置3均可以包括动力单元31,动力单元31可以包括动力电机311和安装于动力电机311的螺旋桨312,由此,当动力装置3工作时,动力电机311能够驱动螺旋桨312转动,从而为无人机100的飞行提供动力。
结合图1所示,两个动力装置3产生的升力(升力如图1中的箭头M所示)共面成预设平面S3。可以理解的是,每个动力电机311均能驱动螺旋桨312转动以产生竖直向上的升力,该升力即为该动力装置3产生的升力,两个动力装置3分别产生的竖直向上的升力,两个竖直向上的升力共同限定出来的平面即为预设平面S3。此外,值得说明的是,当无人机100处于悬停状态下,无人机100不需要发生转向,此时,每个动力电机311的中心轴线L9的延伸方向即平行于相应动力装置3产生的升力方向,因此,在无人机100处于悬停状态下,两个动力电机311的中心轴线L9共面于预设平面S3。
如图1所示,预设平面S3穿过储物装置11。由此,有利于降低储物装置11的重量变化对无人机100的重心造成的影响,即避免无人机100整体的重心随储物装置11的重量变化沿与预设平面S3垂直的预设轴线L8的方向偏移,从而便于在无人机100的重量处于动态(例如,逐渐卸掉物料)时,使无人机100更好地保持平衡,提高无人机100的飞行可控性。
由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人机100,通过设置两个机臂装置2,可以减小无人机100的体积,从而减少无人机100的占用空间。而且,由于在无人机100实际工作过程中,例如在利用无人机100喷洒农药等作业时,储物装置11的重量是逐渐变化的,通过使预设平面S3穿过储物装置11,从而可以提高无人机100的平衡性,提高无人机100的飞行可控性。
简言之,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人机100,通过设置两个机臂装置2,使得无人机100的结构更加简单、尺寸更加小巧,从而使得无人机100的生产成本较低,此外,通过合理排布各装置的相对位置,使得无人机100的平衡性与飞行可控性较好。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机身总成1还包括供电装置12和机身本体13,例如上述飞控装置可以设置在机身本体13上,以用来控制无人机100的工作状态,例如控制无人机100的起飞、转向以及控制无人机100喷洒农药、种子等操作,供电装置12则可以为无人机100提供电能。
如图1所示,在与预设平面S3垂直的预设轴线L8的延伸方向上,机身本体13和供电装置12分别位于储物装置11的两侧,两个机臂装置2分置在预设轴线L8的两侧。也就是说,在预设轴线L8的延伸方向上,储物装置11位于机身本体13和供电装置12之间。
由此,由于在无人机100实际工作过程中,例如在利用无人机100喷洒农药等作业时,储物装置11的重量是逐渐变化的,因此,将储物装置11设置在机身本体13和供电装置12之间时,无人机100的重心不易沿预设轴线L8的延伸方向偏移,从而使得无人机100始终处于较为平衡的状态,提高无人机100的飞行可控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两个机臂装置2关于预设轴线L8轴对称设置,此时,预设轴线L8作为对称轴,使得预设平面S3与预设轴线L8的交点P位于储物装置11内,由此,可以更好地提高无人机100的平衡性与飞行可控性。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两个机臂装置2也可以不是关于预设轴线L8轴对称设置的,即两个机臂装置2关于预设轴线L8非轴对称设置,此时,可以通过改变每个机臂装置2上的动力装置3的升力,使得无人机100保持平衡。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机身总成1也可以构造为关于预设轴线L8轴对称的结构,此时,预设轴线L8可以为无人机100的中心线,使得预设平面S3与预设轴线L8的交点P位于储物装置11内,从而可以更好地提高无人机100的平衡性与飞行可控性,并且方便加工和制造。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机臂装置2的内端与机身总成1的机身本体13所在部位相连,机臂装置2自内向外沿着从机身本体13到供电装置12的方向,朝向远离机身总成1的方向倾斜于预设轴线L8延伸,以使机臂装置2的中轴线L6与机身总成1的预设轴线L8相交锐角a1(如图2所示)。由此,无人机100在悬停状态下,能够使得位于机臂装置2外端的两个动力电机311中心轴线L9共面于预设平面S3,且保证预设平面S3能够穿过储物装置11内,从而能够保证无人机100的平衡性,提高无人机100的飞行可控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锐角a1的取值范围不限,例如取值范围可以为5°~20°,例如8°、9°、12°等。由此,能够更加可靠且有效地保证无人机100的平衡性,提高无人机100的飞行可控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机臂装置2的外端沿着从供电装置12到机身本体13的方向折弯,以使机臂装置2的外端的中轴线L5与机臂装置2的中轴线L6相交钝角a2(如图3所示),也就是说,机臂装置2可以分为主体段和外端段两段,主体段的内端与机身总成1相连,主体段的外端与外端段相连,主体段的中心线即为机臂装置2的中轴线L6,外端段作为机臂装置2的外端且中心线为中轴线L5。由此,可以使得机臂装置2的外端的的中轴线L5与预设平面S3平行或者大体平行,或者说,使得机臂装置2的外端的的中轴线L5与机身总成1的预设轴线L8垂直或近似垂直,无人机100在向前或向后飞行时,螺旋桨312转动,两个动力电机311的中心轴线L9向前或后倾斜,使得无人机100所受合力方向能够可以沿平行于或近似平行于机身总成1的预设轴线L8的方向运动,从而有利于无人机100的节省能耗。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机臂装置2可以包括:机臂本体21和机臂端座22,机臂本体21的长度一端为机臂装置2的内端且与机身总成1相连,机臂端座22安装于机臂本体21的长度另一端,机臂端座22可以包括第一段221和第二段222,第一段221套设于机臂本体21的长度另一端外,第二段222延伸方向上的两端中的一端与第一段221相连、另一端用于安装动力装置3,第二段222作为机臂装置2的外端,第二段222的中轴线L5’为机臂装置2的外端的中轴线L5,机臂本体21的中轴线L6’为机臂装置2的中轴线L6,从而,第二段222的中轴线L5’与机臂本体21的中轴线L6’相交钝角a2。
由此,机臂装置2的结构简单,加工难度较低,且机臂本体21与机臂端座22可以分别加工成型,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满足不同的实际要求,例如,可以根据需要加工不同长度的机臂本体21,同时根据需要加工不同形状的机臂端座22,而且,第一段221套设于机臂本体21的长度另一端时,还能够提高连接处的结构强度,且在中轴线L5’与中轴线L6’相交钝角a2时,可以调节机臂装置2所受合力方向,使得无人机100更容易实现向前飞行。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段221的侧壁上具有弹性槽2211,弹性槽2211贯穿第一段221的侧壁以与第一段221内的套接孔连通,弹性槽2211沿远离第二段222的方向延伸(例如弹性槽221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段221的中轴线的延伸方向平行),且贯穿第一段221的远离第二段222的一端,也就是说,弹性槽2211在第一段221的远离第二段222的一端为敞口,由此,第一段221套设于机臂本体21的长度另一端外时,能够通过弹性槽2211将机臂本体21的长度另一端夹紧,从而提高机臂本体21与机臂端座22的连接稳定性,而且弹性槽2211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段221的侧壁上还可以具有分别位于弹性槽2211的宽度两侧且相对设置的连接耳2212,相对设置的两个连接耳2212通过连接件(例如螺栓和螺母或者螺钉等)紧固连接。由此,在将第一段221套设于机臂本体21的长度另一端外时,可以采用连接件将相对设置的两个连接耳2212连接紧固,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机臂本体21与机臂端座22连接时的连接稳定性与连接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机臂本体21可以包括第一臂211和第二臂212,第一臂211的长度两端分别为第一端2111和第二端2112,第二臂212的长度两端分别为第三端2121和第四端2122,机臂本体21还具有展开状态,在展开状态下,第二臂212与第一臂211沿机臂本体21的中轴线L6’依次排列且固定相连,第一臂211的第一端2111与机身总成1相连,结合图6和图7所示,第一臂211的第二端2112和第二臂212的第三端2121相对设置且通过凸面2123与凹面2113压紧配合,凹面2113设于第二端2112和第三端2121中的其中一个上,凸面2123设于第二端2112和第三端2121中的另一个上,第四端2122与机臂端座22相连。
由此,在机臂装置2呈现展开状态时,凹面2113与凸面2123压紧配合,例如,在凹面2113与凸面2123压紧配合时,可以设置成凹面2113和凸面2123中的其中一个能够发生形变,或者是,凹面2113和凸面2123均能够发生形变,由此,使得机臂装置2在展开状态下,第一臂211与第二臂212的连接更紧固,例如在受到振动或受到风阻的情况下,也能够很好地保证第一臂211与第二臂212之间不发生相对振动和噪音,提高机臂装置2的工作可靠性和工作安全性,且能够延长机臂装置2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凹面2113的具体形式不限,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是环形凹面2113a,此外,凸面2123的具体形式也不限,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是环形凸面2123a,当凹面2113为环形凹面2113a,且凸面2123为环形凸面2123a时,有利于凹面2113与凸面2123的变形和压紧,且可以利用环形凹面2113a的内环孔和环形凸面2123a的内环孔相对连通,实现后文所述的拉线42过线等技术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臂212与第一臂211可转动相连,机臂本体21还具有折叠状态,在两个机臂本体21分别向折叠状态切换时,两个第二臂212分别朝向靠近机身总成1的方向转动折叠。由此,机臂本体21在折叠状态下时,可以减小机臂装置2的长度,进而减小无人机100整体在机臂装置2的长度方向上的占用空间,便于无人机100的收纳。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臂212与第一臂211可转动相连时的具体形式不限,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展开状态下,第一臂211和第二臂212通过可拆机构214实现固定相连,在折叠状态下时,第一臂211和第二臂212可以通过枢转机构213枢转,而且,可拆机构214与枢转机构213的具体类型不限,只要能够满足机臂装置2在展开状态下,第一臂211和第二臂212能够通过可拆机构214与枢转机构213的配合实现相对固定,在折叠状态下,使得第一臂211或第二臂212能够通过可拆机构214与枢转机构213的配合实现折叠即可,下面介绍一个具体示例,但本发明不限于以下示例。
在如图6和图7所示的具体示例中,枢转机构213包括设于第一臂211上的第一凸耳2131和设于第二臂212上的第二凸耳2132,以及连接第一凸耳2131和第二凸耳2132的转轴2133,可拆机构214包括设于第一臂211上的第三凸耳2141和设于第二臂212上的第四凸耳2142,以及连接第三凸耳2141和第四凸耳2142的螺栓和螺母(图未示出)。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无人机100还可以包括:驱动装置4,驱动装置4驱动动力单元31相对机臂装置2绕预设轴线L转动,预设轴线L与机臂装置2的外端的中轴线L5平行或重合,从而可以实现改变从而实现改变无人机100飞行方向。由此,在无人机100飞行时,可以通过控制两个驱动装置4分别驱动位于两个机臂装置2外端的动力单元31转动相同或不同的倾斜角度,以及调节动力单元31的转速,以实现无人机100完成前进、倒退、转弯等动作等,操作较为简单,而且无人机100的结构更加简单、尺寸更加小巧、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需要说明的是,在通过驱动装置4控制无人机100的飞行方向时,例如,当无人机100沿竖直方向飞起时,螺旋桨312为无人机100提供了竖直向上的升力,而且无人机100所受合力的方向为竖直向上的方向(需要解释的是,此时无人机100的主要受力可以为竖直向上的升力和无人机100自身所受的重力,且该升力大于该重力),当无人机100飞起到一定高度后,可以通过驱动装置4驱动螺旋桨312相对机臂装置2绕预设轴线L转动至倾斜一定的角度,此时螺旋桨312提供的力的方向就会相应改变,无人机100所受的合力方向也会相应改变,例如,螺旋桨312前倾转动,则合力向前倾斜,无人机100向前飞行;同理,螺旋桨312后倾转动,则合力向后倾斜,无人机100向后飞行等等,此外,通过分别调节两个机臂装置2上的螺旋桨312的转速,无人机100还可以实现左右转弯等动作,在此不作赘述。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驱动装置4可以安装于机臂装置2的外端(如图8所示)或安装于机身总成1(如图1-图4所示),也就是说,驱动装置4既可以设置于机臂装置2的外端,也可以设置于机身总成1。由此,使得驱动装置4的设置灵活。
例如,在如图4-图5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驱动装置4可以包括驱动机构41和拉线42,驱动机构41安装于机身总成1,拉线42与驱动机构41相连,且拉线42穿过机臂装置2也与动力装置3相连,以驱动动力单元31相对机臂装置2绕预设轴线L转动,动力装置3还可以包括:安装组件32,安装组件32可以包括安装柱321和连接套环322,安装柱321与机臂装置2的外端相连,动力电机311与连接套环322相连,连接套环322可转动地套设于安装柱321外,两个拉线42分别与连接套环322上的两个驱动臂323相连,当驱动机构41工作时,可以驱动两个拉线42相对运动以拉动连接套环322绕安装柱321的中轴线转动,安装柱321的中轴线为预设轴线L,从而可以实现改变从而实现改变无人机100的飞行方向。
结合图4和图5所示,驱动装置4可以包括两个拉线42,每个拉线42均具有第一端部421和第二端部422,两个拉线42的第一端部421分别与驱动机构41相连,两个拉线42的第二端部422分别与两个驱动臂323对应相连,驱动机构41通过驱动两个拉线42相对运动,以拉动连接套环322转动。由此,拉线42可以简单且有效地拉动连接套环322转动,且方便连接套环322与拉线42的连接。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驱动装置4还可以仅包括一个拉线,拉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驱动臂323相连,通过正反卷绕拉线,也可以实现对于连接套环322转动的驱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动力装置3还可以包括:滑轮组件33,滑轮组件33可以包括支撑架331和两个滑轮332,支撑架331与机臂装置2的外端相连,两个滑轮332分别可转动地安装于支撑架331,两个拉线42分别由两个滑轮332对应导滑。由此,滑轮332可以通过支撑架331固定在机臂装置2上,两个拉线42再通过滑轮332的导滑作用改变拉线42的引导方向,从而可以提高驱动装置4的工作有效性。
又例如,在如图8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驱动装置4安装于机臂装置2的外端,且可以包括驱动机构41和连杆414,结合图8所示,动力装置3还可以包括:安装组件32,安装组件32可以包括安装柱321和连接套环322,安装柱321与机臂装置2的外端相连,动力电机311与连接套环322相连,连接套环322可转动地套设于安装柱321外,两个连杆414分别与连接套环322上的两个驱动臂323相连,当驱动装置4工作时,可以驱动两个连杆414相对运动以拉动连接套环322绕安装柱321的中轴线转动,安装柱321的中轴线为预设轴线L,从而可以实现改变从而实现改变无人机100的飞行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在动力电机311与连接套环322相连时,可以是设置动力电机311与连接套环322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间接相连,例如图8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动力单元31还包括支座件313和固定架314,动力电机311在支座件313与固定架314的共同作用下,与连接套环322相连(例如支座件313位于连接套环322的上方且固定在动力电机311的底部,固定架314环绕在连接套环322的底部且与连接套环322、支座件313固定相连),从而使得动力电机311的安装更为牢固,从而进一步提高动力单元31转动时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此外,在上述两个具体示例中,如图4和图8所示,动力装置3还可以包括轴承件324,连接套环322通过轴承件324可转动地套设于安装柱321外,由此,当连接套环322绕安装柱321的中轴线转动时,可以利用轴承件324来避免连接套环322与安装柱321之间直接接触转动时摩擦力过大问题,以及连接套环322与安装柱321直接接触转动的磨损问题,而且,还能够提高连接套环322绕安装柱321的中轴线转动时的灵活性与可靠性。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采用耐磨材料制作安装柱321和连接套环322,在此不作赘述。
此外,在上述两个具体示例中,驱动机构41均可以包括舵机412、转接件411和传动组件413,舵机412通过传动组件413驱动转接件411转动,转接件411驱动两个拉线42相对运动,或者驱动两个连杆414相对运动。其中,传动组件413可以为齿轮箱等。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无人机100还可以包括:起落架14,起落架14固定于机身总成1下方以保证无人机100起飞和着陆的稳定性。如图3和图9所示,机身总成1还可以包括总成本体15、第一安装框16、第二安装框17和隔离板18,结合图1所示,总成本体15可以包括顶板151和底板152,以用于承载机身本体13。由此,使得机身总成1的结构紧凑。
如图3和图9所示,总成本体15、第一安装框16以及第二安装框17依次相连,其中,储物装置11和供电装置12分别设置于第一安装框16和第二安装框17内,从而使得机身总成1的结构紧凑,而且储物装置11和供电装置12分别设置在第一安装框16和第二安装框17内的拆装方便,例如,便于用户将储物装置11取下进行加液等操作,以及便于用户将供电装置12取下进行充电等操作,而且安装方便。
如图9所示,第一安装框16可以包括与总成本体15固定连接的固定板161以及连接于固定板两端的两个第一连接板162,两个第一连接板162关于预设轴线L8对称设置,第二安装框17可以包括两个第二连接板171和两个第三连接板172,两个第二连接板171关于预设轴线L8对称设置,两个第三连接板172关于预设轴线L8对称设置,两个第二连接板171的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接板162的远离固定板161的一端相连,两个第三连接板172分别连接在两个第二连接板171的另一端,隔离板18位于第一安装框16与第二安装框17之间,且隔离板18连接在两个第二连接板171的靠近第一连接板161的一侧,以使第一安装框16和第二安装框17分别限定出第一安装空间160和第二安装空间170,储物装置11可以安装于第一安装空间160,供电装置12可以安装于第二安装空间170。由此,第一安装框16与第二安装框17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无人机100的生产成本。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1)

1.一种无人机(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身总成(1),所述机身总成(1)包括储物装置(11);
机臂装置(2),所述机臂装置(2)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机身总成(1)的两侧,每个所述机臂装置(2)的长度两端分别为内端和外端,所述机臂装置(2)的所述内端安装于所述机身总成(1);
动力装置(3),每个所述机臂装置(2)的所述外端分别安装有一个所述动力装置(3),每个所述动力装置(3)均包括动力单元(31),所述动力单元(31)包括动力电机(311)和安装于所述动力电机(311)的螺旋桨(312);
两个所述动力装置(3)产生的升力共面成预设平面(S3),所述预设平面(S3)穿过所述储物装置(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总成(1)包括供电装置(12)和机身本体(13),在与所述预设平面(S3)垂直的预设轴线(L8)的延伸方向上,所述机身本体(13)和所述供电装置(12)分别位于所述储物装置(11)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臂装置(2)的所述内端与所述机身总成(1)的所述机身本体(13)所在部位相连,所述机臂装置(2)自内向外沿着从所述机身本体(13)到所述供电装置(12)的方向延伸,且所述机臂装置(2)的轴线(L6)与所述预设轴线(L8)的相交锐角a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锐角a1的范围为5°~2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臂装置(2)的所述外端沿着从所述供电装置(12)到所述机身本体(13)的方向折弯,以使所述机臂装置(2)的所述外端的中轴线(L5)与所述机臂装置(2)的中轴线(L6)相交钝角a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人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臂装置(2)包括:
机臂本体(21),所述机臂本体(21)的长度一端为所述机臂装置(2)的所述内端且与所述机身总成(1)相连;
机臂端座(22),所述机臂端座(22)安装于所述机臂本体(21)的长度另一端,所述机臂端座(22)包括第一段(221)和第二段(222),所述第一段(221)套设于所述机臂本体(21)的所述长度另一端外,所述第二段(22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段(221)相连、另一端用于安装所述动力装置(3),所述第二段(222)为所述机臂装置(2)的所述外端,所述第二段(222)的中轴线(L5’)为所述机臂装置(2)的所述外端的中轴线(L5),所述机臂本体(21)的中轴线(L6’)为所述机臂装置(2)的中轴线(L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人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221)的侧壁上具有弹性槽(2211),所述弹性槽(2211)贯穿所述第一段(221)的侧壁以与所述第一段(221)内的套接孔连通,所述弹性槽(2211)沿远离所述第二段(222)的方向延伸,且贯穿所述第一段(221)的远离所述第二段(222)的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人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臂本体(21)包括第一臂(211)和第二臂(212),所述第一臂(211)的长度两端分别为第一端(2111)和第二端(2112),所述第二臂(212)的长度两端分别为第三端(2121)和第四端(2122);所述机臂本体(21)具有展开状态,在所述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二臂(212)与所述第一臂(211)沿所述机臂本体(21)的中轴线(L6’)依次排列且固定相连,所述第一端(2111)与所述机身总成(1)相连,所述第二端(2112)和所述第三端(2121)相对设置且通过凸面(2123)与凹面(2113)压紧配合,所述凹面(2113)设于所述第二端(2112)和所述第三端(2121)中的其中一个上,所述凸面(2123)设于所述第二端(2112)和所述第三端(2121)中的另一个上;所述第四端(2122)与所述机臂端座(22)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人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臂(212)与所述第一臂(211)可转动相连,所述机臂本体(21)还具有折叠状态,在两个所述机臂本体(21)分别向所述折叠状态切换时,两个所述第二臂(212)分别朝向靠近所述机身总成(1)的方向转动折叠。
10.根据权利要求2-9中任一项所述的无人机(100),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机臂装置(2)关于所述预设轴线(L8)轴对称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100)还包括:
驱动装置(4),所述驱动装置(4)安装于所述机臂装置(2)的所述外端或所述机身总成(1),且驱动所述动力单元(31)相对所述机臂装置(2)绕预设轴线(L)转动,所述预设轴线(L)与所述机臂装置(2)的外端的中轴线(L5)平行或重合。
CN202010955702.0A 2020-09-11 2020-09-11 无人机 Pending CN1123400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55702.0A CN112340003A (zh) 2020-09-11 2020-09-11 无人机
PCT/CN2021/107715 WO2022052645A1 (zh) 2020-09-11 2021-07-21 无人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55702.0A CN112340003A (zh) 2020-09-11 2020-09-11 无人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40003A true CN112340003A (zh) 2021-02-09

Family

ID=74357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55702.0A Pending CN112340003A (zh) 2020-09-11 2020-09-11 无人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4000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52645A1 (zh) * 2020-09-11 2022-03-17 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人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52645A1 (zh) * 2020-09-11 2022-03-17 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人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99290B1 (en) Rotating proprotor arrangement for a tiltrotor aircraft
JP5284794B2 (ja) 航空機用の引き込み可能な揚力ブレード
US6113029A (en) Aircraft capable of hovering and conventional flight
CN108163193B (zh) 一种主动主旋翼垂直起降飞行器
CN106741904B (zh) 一种复合无人飞行器
CN109515704B (zh) 基于摆线桨技术的涵道卷流旋翼飞行器
CN212890915U (zh) 无人机
CN112340001A (zh) 无人机
CN108238247A (zh) 一种油电混合动力主动旋翼垂直起降飞行器
CN112340002A (zh) 无人机
CN112340003A (zh) 无人机
CN212890950U (zh) 双旋翼无人机
JP2002316699A (ja) 同軸反転型ヘリコプタ
CN212890916U (zh) 无人机
CN106741903B (zh) 一种混合动力无人机
CN212890926U (zh) 无人机
US9284959B2 (en) Propulsion turbine
KR200336766Y1 (ko) 날개짓 비행체 구동 메커니즘
CN115535228A (zh) 共轴双旋翼无人机
CN215826972U (zh) 一种可倾转机翼及无人机
CN215119880U (zh) 电力放线用无人机
CN112340010B (zh) 无人机
KR102331941B1 (ko) 비행시간 연장 드론
CN212556771U (zh) 无人机
WO2022052645A1 (zh) 无人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0000 Block C, 115 Gaopu Road,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Guangzhou Jife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000 Block C, 115 Gaopu Road,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