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39521B - 热管理系统及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热管理系统及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39521B
CN112339521B CN201910729044.0A CN201910729044A CN112339521B CN 112339521 B CN112339521 B CN 112339521B CN 201910729044 A CN201910729044 A CN 201910729044A CN 112339521 B CN112339521 B CN 1123395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heating device
temperature
heater
working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2904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39521A (zh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2904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3952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395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395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395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395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271HVAC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 parts or components and being connected to the vehicle HVAC unit
    • B60H1/00278HVAC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 parts or components and being connected to the vehicle HVAC unit for the batter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2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 B60H1/03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and from a source other than the propulsion plant
    • B60H1/034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and from a source other than the propulsion plant from the cooling liquid of the propulsion plant and from an electric heating devi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24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 B60L58/26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by coo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24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 B60L58/27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by hea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5Heating or keeping wa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01M10/635Control systems based on ambient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6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7Liqui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6Heat-exchang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cells and other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or fuel ce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271HVAC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 parts or components and being connected to the vehicle HVAC unit
    • B60H2001/00307Component temperature regulation using a liquid flow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热管理系统包括制控制器、制冷剂系统和冷却液系统,冷却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的第一流道、加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第一换热器的第一流道位于加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之间,第二换热器能够与发热装置热交换;控制器根据发热装置的热管理需求及发热装置的状态判断是否使加热器处于开启状态,以节约能源。

Description

热管理系统及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车用热管理系统的控制。
背景技术
热管理系统内设置有加热器,加热器工作时需要消耗电能或者其他形式的能源;热管理系统能够对电池等发热设备以及乘客舱进行温度控制,电池等发热装置工作时能够产生热量,如何利用电池等发热装置的产生的热量以节能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管理系统,以有利于节能。
一种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应用于热管理系统,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控制器、制冷剂系统和冷却液系统,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制冷剂系统和所述冷却液系统能够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热交换;所述制冷剂系统包括第一节流装置和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流道,所述第一节流装置能够节流进入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流道的制冷剂;所述冷却液系统包括第二换热器、加热器和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换热器能够与发热装置热交换;所述控制器能够调节所述加热器的工作状态;
所述制冷剂系统和所述冷却液系统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热交换时,所述控制器判断发热装置是否有制热需求,若发热装置有制热需求,使所述加热器处于开启状态;若发热装置无制热需求,判断发热装置的工作状态是否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或第二工作状态,若发热装置的工作状态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使所述加热器处于开启状态,若所述发热装置的工作状态处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使所述加热器处于关闭状态。
一种热管理系统,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控制器、制冷剂系统和冷却液系统,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制冷剂系统和所述冷却液系统能够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热交换;所述制冷剂系统包括第一节流装置和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流道,所述第一节流装置能够节流进入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流道的制冷剂;所述冷却液系统包括第二换热器、加热器和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换热器能够与发热装置热交换;所述控制器能够调节所述加热器的工作状态;
所述制冷剂系统和所述冷却液系统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热交换时,所述控制器判断发热装置是否有制热需求,若发热装置有制热需求,使所述加热器处于开启状态;若发热装置无制热需求,判断发热装置的工作状态是否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或者第二工作状态,若发热装置的工作状态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使所述加热器处于开启状态,若所述发热装置的工作状态处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使所述加热器处于关闭状态。
冷却液系统包括第二换热器、加热器和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流道,在发热装置无制热需求时,控制器根据发热装置的工作状态使加热器处于开启或者关闭状态,在利用发热装置的热量时,考虑发热装置的工作状态,既有利于保证发热装置的正常工作,也能利用发热装置的热量以实现节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热管理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图2是热管理系统的第一种控制流程示意图;
图3是电池工作状态判断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热管理系统的第二种控制流程示意图;
图5是电池无热管理需求时的一种控制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可以有多种方式,其中有的可以应用于车用热管理系统,有的也可以应用于家用热管理系统或商用热管理系统等其它热管理系统,下面以一种具体的车用热管理系统为例结合附图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热管理系统包括制冷剂系统和冷却液系统,制冷剂系统的制冷剂与冷却液系统的冷却液相互隔离而不流通,具体地,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101,第一换热器101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其中,第一换热器101的第一流道能够与制冷剂系统连通,或者说第一换热器101的第一流道是制冷剂系统的一部分,第一换热器101的第二流道能够与冷却液系统连通,或者说第一换热器101的第二流道是冷却液系统的一部分。热管理系统工作时,制冷剂系统的制冷剂和冷却液系统的冷却液能够在第一换热器101进行热交换。冷却液系统还包括第二换热器102、加热器106和第一泵401,其中,第二换热器102能够与电池等发热装置进行热交换,进而调节电池等发热装置的温度,例如,第二换热器102可以是水冷板。在本实施方式,加热器106是电加热器,具体地,加热器106至少包括两个端口、连通加热器106的两个端口的冷却液流道,以及加热芯体,加热芯体能够加热流经加热器106的冷却液,当然加热器106也可以是也可以是其它形式,如加热器成形为储能器。第一换热器101的第二流道位于加热器106和第二换热器102之间,加热器106位于第二换热器102的上游,这里所述的“加热器106位于第二换热器102的上游”指:经加热器106加热的冷却液先经过第一换热器101的第二流道,冷却液在第一换热器101与制冷剂换热后与再进入第二换热器102。在本实施方式,第一换热器101的第二流道与第二换热器102、加热器106和第一泵401串行连通。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不限制加热器、第二换热器和第一换热器的第二流道的位置关系。
制冷剂系统包括压缩机10、第一节流装置201、第三换热器103,其中,第一节流装置能够节流进入第一换热器的第一流道的制冷剂,第一节流装置201可以设置于第一换热器101的第一流道的入口,第一换热器101的第一流道的出口能够与压缩机10的入口连通。
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三换热器103和第四换热器104、第二节流装置202和第一阀装置205,其中,第四换热器104的制冷剂入口与压缩机10的出口连通,第四换热器104的制冷剂出口能够通过第一阀装置205与第三换热器103的第一端口连通,或者第四换热器104的制冷剂出口能够通过第一阀装置205与第三换热器103的第二端口连通。第一阀装置205至少包括第一连通口、第二连通口、第三连通口和第四连通口,第一阀装置205至少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阀装置205的第一状态,第一阀装置205打开第一连通口与第三连通口的连通通道,关闭第四连通口与第二连通口的连通通道,以及关闭第四连通口与第一连通口的连通通道;在第一阀装置205的第二状态,第一阀装置205打开第一连通口与第二连通口的连通通道,打开所述第三连通口与第四连通口的连通通道。具体地,第一连通口能够与第四换热器104的制冷剂出口连通,第四连通口能够与压缩机10的吸口连通,第二连通口能够与第二节流装置202连通,第二连通口也能够与第一节流装置连通201,第三连通口能够与第三换热器的第一端口连通。第三换热器103的第二端口处还设置有与第二节流装置202并联的单向元件206,或者说第二连通口能够通过并联设置的第二节流装置202和单向元件206与第二换热器103的第二端口连通,其中,单向元件206在制冷剂流出第二换热器103的第二端口的方向时导通,而制冷剂流向第三换热器103的第二端口方向时截止。流经第三换热器103的制冷剂能够与室外环境中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吸收环境空气中的热量或向环境空气释放热量。第三换热器103的一侧还设置有风机303,能够加速流经第三换热器103的风速,提高热交换效率。
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五换热器105和第三节流装置203,第三节流装置能够节流进入第五换热器105的制冷剂,第三节流装置203可以设置于第五换热器105的入口,第五换热器105的出口能够与压缩机10的入口连通,第二连通口能够通过第三节流装置203与第五换热器105连通。另外,本说明书中所述的连接或连通,可以是直接连接或连通,如两个部件之间也可组装在一起,这样可以不要连接管路,且系统更加紧凑,也可以是间接的连接或连通,如通过管路连通,或经过某一部件后再连通,此处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空调箱体,空调箱体设置有若干风道(未图示)与车辆室内连通,在空调箱体进风的一侧设置有内循环风口、外循环风口、调节内循环风口和外循环风口大小的循环风门301。第四换热器104和第五换热器105设置于空调箱体,第四换热器104和第五换热器105可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于空调箱体,热管理系统的温度风门(未标号)设置于第四换热器104和第五换热器105之间,流经第四换热器104和第五换热器105的冷媒能够与空调箱体内的空气热交换,进而调节空调箱内气流的温度。在空调箱体靠近内循环风口和外循环风口的位置设置有一个鼓风机304。
热管理系统还包括控制器60和温度传感器,控制器60与温度传感器信号连接,能够解析温度信号进而获得相应位置的温度。控制器60与加热器106信号连接,控制器60能够调节加热器106的工作状态,加热器106的工作状态至少包括加热器106的开启状态和加热器106的关闭状态,加热器106的工作状态还可以包括增大加热器106的功率、降低加热器106的功率和保持加热器106的功率。温度传感器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501、第二的温度传感器502和第三温度传感器503,第一温度传感器501设置于第二换热器102的入口,用于检测第二换热器102入口的冷却液温度,第三温度传感器503设置于第二换热器102的出口,用于检测第二换热器102出口的冷却液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502设置于电池等发热设备,用于检测电池包等发热设备的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502至少两个,用于检测电池内不同位置的温度。
在热管理系统工作时,制冷剂系统和冷却液系统能够在第一换热器热交换,具体地,在热管理系统的制热模式,第四换热器104作为热管理系统的冷凝器释放热量,第一换热器101的第一流道作为蒸发器吸收冷却液系统的热量,在其他实施方式,第三换热器103也可以同时作为蒸发器吸收气流热量。在热管理系统的除霜模式,第三换热器103作为热管理系统的冷凝器释放热量,第一换热器101的第一流道作为蒸发器吸收冷却液系统的热量,在其他实施方式,第五换热器105同时作为蒸发器吸收气流热量。在热管理系统的除湿模式,第四换热器104作为热管理系统的冷凝器释放热量,第五换热器105作为蒸发器吸收气流热量,第一换热器101的第一流道作为蒸发器吸收冷却液系统的热量,在其他实施方式,第三换热器103可以作为蒸发器吸收气流热量或者作为冷凝器释放热量。
这里以车用热管理系统为例介绍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车用热管理系统的发热装置包括电池、电机等,以电池为发热装置为例进行介绍。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适用于冷却液系统向制冷剂系统提供热量的工作模式,如热管理系统的制热模式、除霜模式和除霜模式。
下面以利用冷却液系统的热量除霜为例介绍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请参阅图1及图2,控制器60获得电池的热管理需求,控制器60判断电池是否制热需求。
电池的热管理需求包括电池有制热需求和电池无制热需求,电池无制热需求指电池有制冷需求或者电池无热管理需求,电池无热管理需求指电池无需加热器加热冷却液以提高电池温度,电池无热管理需求也指电池无需第一换热器工作降低冷却液温度以降低电池温度。电池的热管理需求可以是由电池管理系统发送给控制器60,或者说控制器60从电池管理系统处获得电池的热管理需求,当然,电池的热管理需求也可以是控制器60根据设定条件计算而来。电池有制冷需求和电池有制热需求也称为电池有热管理需求。
控制器60判定电池有制热需求,使加热器106处于开启状态,这里所述的“加热器106处于开启状态”指:如果加热器106开启,则保持加热器106的开启状态,如果加热器处于关闭状态,则开启。可以知道,电池有制热需求时,控制器60使加热器106工作以加热冷却液,在第一泵401驱动下,冷却液在冷却液系统内循环流动,被加热的冷却液提高电池热量。控制器60判定电池无制热需求,判断电池的工作状态是否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或者是否处于第二工作状态,若电池的工作状态处于第一工作状态,使加热器106处于开启状态,若电池的工作状态处于第二工作状态,使加热器处于关闭状态。另外,控制器60判断电池的工作状态可以在控制器60获得电池的热管理需求之前,也可以是控制器60获得电池的热热管理之后。在本实施方式,电池无制热需求时,控制器60判断电池的工作状态,如果电池的工作状态处于第一工作状态,使加热器106处于开启状态,如果电池的工作状态处于第二工作状态,关闭加热器106,也即,控制器60根据电池的工作状态判断是否使加热器106处于开启状态,或者说控制器根据电池的工作状态判断电池的热能否提供给制冷剂系统。这样,不仅能够保护电池,也能够利用电池的热量,减少加热器的开启状态,以节约能源。
在本实施方式,第一换热器101的第二流道处于加热器106和第二换热器102之间,并且,加热器106处于第二换热器102的上游,这样,加热器106工作后,加热后的冷却液先经过第二换热器102的第二流道,第一换热器内制冷剂吸收冷却液的热量,而后经第二换热器102入口进入第二换热器102,以第二换热器102入口温度与第一目标的关系调整加热器106的功率,而不考虑第一换热器101内制冷剂和冷却液的换热情形,不仅能够使电池不至于因冷却液温度过高而损坏电池,而且使控制策略简化。在其他实施方式,控制器60也可以指不判断电池是否有热管理需求,而直接判断电池是否有制热需求或者无制热需求。
请参阅图4,当控制器60判定电池无制热需求时,控制器60进一步判断电池无管理需求还是电池有制冷需求,具体地,若电池有制冷需求,判断电池的工作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或者处于第二工作状态,若电池的工作状态处于第一工作状态,使加热器106处于开启状态,若电池的工作状态处于第二工作状态,使加热器106处于关闭状态。若电池无热管理需求,判断电池的工作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或者处于第二工作状态,若电池的工作状态处于第一工作状态,使加热器106处于开启状态,若电池的工作状态处于第二工作状态,使加热器106处于关闭状态。
更近一步,电池有制热需求时,控制器60判断第二换热器102的进口温度与第一目标的关系,如果第二换热器102的入口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目标,降低加热器106的功率,如果第二换热器102的入口温度小于第一目标,增大加热器106的功率。控制器60实施上述步骤之前,控制器60获得第二换热器102的进口的温度,在本实施方式,控制器60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501获得第二换热器102的进口的温度;第一目标可以预先存储于控制器60,或者控制器60根据若干参数计算而来;第一目标可以是一个值,当然第一目标也可以为设定的区间。当第一目标是一个区间时,“第二换热器102的入口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目标”可以理解为“第二换热器102的入口温度大于第一目标的上限或者处于第一目标所在区间”,“第二换热器102的入口温度小于第一目标”可以理解为“第二换热器102的入口温度小于第一目标所在区间的下限”。
以下描述控制器60如何判定电池的工作状态,请参阅图3。控制器60获得电池的当前温度、第三设定值和第二设定区间,判断电池的当前温度与第二设定区间的关系,若电池的当前温度小于第二设定区间的下限,则电池处于第一工作状态,若电池的当前温度大于第三设定值,电池处于第二工作状态。其中,第三设定值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区间的下限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设定区间的上限,或者说,第三设定值是第二设定区间内的一个值。
控制器60可以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502获得电池的当前温度,电池的当前温度也可以由电池管理系统发送给控制器60,或者说控制器60可以通过电池管理系统获得电池的当前温度。第二设定区间为电池能够正常工作的范围,能够用于判断电池的工作状态,第二设定区间也可以由电池管理系统发送给控制60,第二设定区间也可以预先存储于控制器60。如果电池的当前温度小于第二设定区间的下限,电池的温度相对较低,电池处于第一工作状态;当电池的当前温度大于第三设定值,电池处于第二工作状态,而第三设定值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区间的下限且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区间的上限,第三设定值位于第二设定区间内,以第三设定值作为边界条件判断电池是否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有利于保护电池。
如果电池的当前温度大于第二设定区间的下限而小于第三设定值时,控制器根据第二换热器102的进口温度与第一目标的关系判断电池的工作状态,若所述第二换热器102的进口水温小于第一目标的下限,电池处于第一工作状态,若第二换热器102的进口水温大于第一目标的上限,电池处于第二工作状态,若第二换热器102的进口水温处于第一目标,电池的工作状态保持不变。电池的当前温度大于第二设定区间的下限而小于第三设定值时,第二换热器102的进口水温是影响电池温度重要因素,控制器60根据第二换热器102的进口水温与第一目标的关系预判电池温度的升降,进而有利于判断电池的工作状态。
电池无制热需求包括电池有制冷需求和电池无热管理需求。请参阅图4,在电池有制冷需求时,判断电池的工作状态,根据电池的工作状态判断是否使加热器106处于开启状态。具体地,电池的工作状态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使加热器106处于开启状态,电池的工作状态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使加热器106处于关闭状态。更近一步,电池有冷需求且电池的工作状态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控制器60进一步判断第二换热器102的进口温度与第一目标的关系,如果第二换热器102的进口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目标,降低加热器106的功率,如果第二换热器102的入口温度小于第一目标,增大加热器106的功率。
请参阅图4,当电池无热管理需求,判断电池的工作状态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或者处于第二工作状态,若电池的工作状态处于第一工作状态,也即电池的温度相对较低,使加热器106处于开启状态以加热冷却液;若电池的工作状态处于第二工作状态,使加热器106处于关闭状态。更近一步,加热器106工作后,控制器60根据电池的当前温度与第一设定区间的关系调整加热器106的功率,以满足电池的温度需求。同样地,第一设定区间可以有电池管理系统发给控制器60,也可以是经验值存储于控制器,或者是控制器60根据若干参数计算而来。具体地,当电池当前温度处于第一设定区间,说明电池当前温度能够使电池正常工作,保持加热器106的功率不变,这时加热器产生的热量主要由第一换热器的制冷剂吸收,或者说加热器106产生的热量被第一换热器101内的制冷剂吸收后,加热器106产生的热量能够维持电池的温度处于第一设定区间。若电池的当前温度大于第一设定区间的上限,说明电池的当前温度相对较高,加热器106产生的热量被第一换热器101内的制冷剂吸收后,仍有富余热量提高电池的温度,最终超出第一设定区间的范围,若如此持续下去,可能对电池造成危害,因此降低加热器106的功率。
若电池的当前温度小于第一设定区间的下限,控制器60根据第二换热器102的进出口温差与第一设定值的关系调整加热器106的功率。控制器60根据第三温度传感器503获得第二换热器102的出口温度,控制器60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501获得第二换热器102的进口温度,而后控制器60计算第二换热器102的进出口温差。如果第二换热器102的进出口温差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值,则可能损坏电池,因此,如果第二换热器102的进出口温差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值,则降低加热器106功率以减小第二换热器102的进出口温差。如果第二换热器102的进出口温差小于第一设定值,增加加热器106功率。第一设定值可以是预存于控制器60或者控制器60经过计算而来。
在其他实施方式,请参阅图5,若电池的当前温度小于第一设定区间的下限,控制器60根据电池的温差与第二设定值的关系调整加热器106的功率。在本实施方式,电池内设置多个第二温度传感器502,控制器60根据第二温度传感器502获取电池的当前最高温度和电池的当前最低温度,而后控制器60获得电池的温差,电池内的温度一致性越高,电池性能越好,反之电池性能较差,也会影响电池寿命。如果电池的温差大于第二设定值,说明电池的温差超限,不利于电池工作。因此,如果电池的温差大于第二设定值,降低加热器106功率,以降低电池的温差,若电池的温差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值,增大加热106功率。需要说明的是,控制器根据第二温度传感器502的传感信号,计算得出相应位置的温度,根据一定的算法找出电池内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例如对“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性的界定,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相互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应用于热管理系统,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控制器、制冷剂系统和冷却液系统,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制冷剂系统和所述冷却液系统能够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热交换;所述制冷剂系统包括第一节流装置和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流道,所述第一节流装置能够节流进入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流道的制冷剂;所述冷却液系统包括第二换热器、加热器和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换热器能够与发热装置热交换;所述控制器能够调节所述加热器的工作状态;
所述制冷剂系统和所述冷却液系统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热交换时,所述控制器判断发热装置是否有制热需求,若发热装置有制热需求,使所述加热器处于开启状态;若发热装置无制热需求,判断发热装置的工作状态是否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或第二工作状态,若发热装置的工作状态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使所述加热器处于开启状态,若所述发热装置的工作状态处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使所述加热器处于关闭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流道位于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加热器之间,所述加热器位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上游;
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获得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进口温度;所述发热装置无制热需求包括发热装置无热管理需求和发热装置有制冷需求;
若发热装置有制热需求,或者发热装置有制冷需求且发热装置的工作状态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所述控制器判断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进口温度与第一目标的关系,若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进口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目标,降低所述加热器功率,若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进口温度小于所述第一目标,增大所述加热器功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能够获得发热装置的当前温度和发热装置的温差,所述发热装置的温差指发热装置的当前最高温与当前最低温的差值;
若发热装置无热管理需求且所述发热装置的工作状态处于第一工作状态,使所述加热器处于开启状态;
所述控制器根据发热装置的当前温度与第一设定区间的关系调整所述加热器的功率;若所述发热装置的当前温度处于第一设定区间,使所述加热器的功率保持不变;若所述发热装置的当前温度大于所述第一设定区间的上限,降低所述加热器的功率;若所述发热装置的当前温度小于所述第一设定区间的下限,根据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进出口温差与第一设定值的关系调整所述加热器的功率,或者根据发热装置的温差与第二设定值的关系调整所述加热器的功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能够通过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获得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出口温度;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出口温度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进口温度获得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进出口温差;所述控制器判断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进出口温差与所述第一设定值的关系,若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进出口的温差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设定值,降低所述加热器功率,若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进出口的温差小于所述第一设定值,增大所述加热器功率。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获得发热装置的当前温度和发热装置的温差;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获得所述发热装置的温差,判断所述发热装置的温差与所述第二设定值的关系,若所述发热装置的温差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设定值,降低所述加热器功率,若所述发热装置的温差小于所述第二设定值,增大所述加热器功率。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发热装置无制热需求;
所述控制器获得发热装置的当前温度与第二设定区间,判断所述发热装置的当前温度与所述第二设定区间的关系,若发热装置的当前温度小于所述第二设定区间的下限,所述控制器判定发热装置处于第一工作状态,若发热装置的当前温度大于第三设定值,所述控制器判定发热装置处于第二工作状态;
所述第三设定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设定区间的下限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设定区间的上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设定值大于所述第二设定区间的下限;
若所述发热装置的当前温度大于所述第二设定区间的下限,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三设定值,根据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进口水温与第一目标的关系判断发热装置的工作状态,若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进口水温小于所述第一目标,发热装置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若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进口水温大于所述第一目标,发热装置处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若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进口水温等于所述第一目标,所述发热装置的工作状态保持不变。
8.一种热管理系统,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控制器、制冷剂系统和冷却液系统,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制冷剂系统和所述冷却液系统能够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热交换;所述制冷剂系统包括第一节流装置和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流道,所述第一节流装置能够节流进入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流道的制冷剂;所述冷却液系统包括第二换热器、加热器和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换热器能够与发热装置热交换;所述控制器能够调节所述加热器的工作状态;
所述制冷剂系统和所述冷却液系统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热交换时,所述控制器判断发热装置是否有制热需求,若发热装置有制热需求,使所述加热器处于开启状态;若发热装置无制热需求,判断发热装置的工作状态是否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或者第二工作状态,若发热装置的工作状态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使所述加热器处于开启状态,若所述发热装置的工作状态处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使所述加热器处于关闭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流道位于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加热器之间,所述加热器位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上游,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获得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进口温度;所述发热装置无制热需求包括发热装置无热管理需求和发热装置有制冷需求;
若发热装置有制热需求,或者发热装置有制冷需求且发热装置的工作状态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所述控制器判断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进口温度与第一目标的关系,若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进口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目标,降低所述加热器功率,若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进口温度小于所述第一目标,增大所述加热器功率。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获得发热装置的当前温度和发热装置的温差,所述发热装置的温差指发热装置的当前最高温与当前最低温的差值;
若发热装置无热管理需求且所述发热装置的工作状态处于第一工作状态,使所述加热器处于开启状态;
所述控制器根据发热装置的当前温度与第一设定区间的关系调整所述加热器的功率;若所述发热装置的当前温度处于第一设定区间,使所述加热器的功率保持不变;若所述发热装置的当前温度大于所述第一设定区间的上限,降低所述加热器的功率;若所述发热装置的当前温度小于所述第一设定区间的下限,根据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进出口温差与第一设定值的关系调整所述加热器的功率,或者根据发热装置的温差与第二设定值的关系调整所述加热器的功率。
CN201910729044.0A 2019-08-08 2019-08-08 热管理系统及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123395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29044.0A CN112339521B (zh) 2019-08-08 2019-08-08 热管理系统及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29044.0A CN112339521B (zh) 2019-08-08 2019-08-08 热管理系统及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39521A CN112339521A (zh) 2021-02-09
CN112339521B true CN112339521B (zh) 2022-04-22

Family

ID=743665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29044.0A Active CN112339521B (zh) 2019-08-08 2019-08-08 热管理系统及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39521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73193B (zh) * 2012-04-20 2016-05-04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空调系统
CN104121724B (zh) * 2013-04-27 2018-10-26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系统及一种热交换器
US10403946B2 (en) * 2016-06-14 2019-09-0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Battery chiller control with electronic expansion device
CN107639992B (zh) * 2016-07-21 2022-05-20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热管理系统
CN107639993B (zh) * 2016-07-21 2021-12-14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热管理系统
CN108571834B (zh) * 2017-03-08 2021-09-28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热管理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39521A (zh) 2021-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13931B2 (en) Vehicle-mounted temperature controller
US20170158022A1 (en) Heat pump system for vehicl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US9517677B2 (en) Vehicl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KR101241223B1 (ko) 차량용 히트펌프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US11364767B2 (en) Vehicle-mounted temperature controller
US20230158856A1 (en) Heat pump system for vehicle
KR101339226B1 (ko) 차량용 히트펌프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KR101283592B1 (ko) 차량용 히트펌프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US20150202986A1 (en)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electric vehicle and its control method
JP2019119437A (ja) 車両用冷却システム
CN106608157B (zh) 一种空调系统和空调控制方法
US10160289B2 (en)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for vehicle
US20160159199A1 (en) Vehicular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and constituent unit thereof
US10317116B2 (en) Vehicular air-conditioning device, and constituent units of same
CN108116183B (zh) 一种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11251809A (zh) 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US20230158858A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Vehicle HVAC System
CN112339521B (zh) 热管理系统及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
KR20220122391A (ko) 차량용 열관리시스템의 난방 제어방법
CN109900023B (zh) 一种热管理系统
KR102615343B1 (ko) 전기 자동차의 공조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102086379B1 (ko) 차량용 공기조화시스템
US11951805B2 (en) Heat management system
KR102478225B1 (ko) 전기 자동차의 공조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11251803B (zh) 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