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33774B - 一种边缘网络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边缘网络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33774B
CN112333774B CN202011189568.4A CN202011189568A CN112333774B CN 112333774 B CN112333774 B CN 112333774B CN 202011189568 A CN202011189568 A CN 202011189568A CN 112333774 B CN112333774 B CN 1123337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dge
network
control system
controller
edge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8956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33774A (zh
Inventor
朱晓荣
杨志杰
朱洪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filed Critical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iority to CN20201118956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3377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337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337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337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337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40/00IoT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of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G16Y40/30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24Negotiating SLA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Negotiating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边缘网络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所述边缘网络控制系统包括若干级边缘控制系统;每一级边缘控制系统包括互相独立的多个边缘控制器。其中顶层边缘控制器直接与云服务器连接,最底层的边缘控制器分别与用户终端独立连接,形成边缘网络控制系统;所述控制方法包括自适应用户终端接入、异构网络多路径传输、按需多等级业务调度、多个边缘控制器协同工作四个部分;本发明提供的边缘网络控制系统及方法,可供各种网络制式的IoT设备直接接入,且可以通过边缘网络控制器直接进行设备的管控可通过调度东西向转发到其它边缘控制器上转发到互联网,即突破了用户数据只能南北向传输,充分利用了分布式边缘控制器的网络带宽资源。

Description

一种边缘网络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通信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边缘网络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和5G等技术不断的发展成为推动物联网应用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各个高新技术企业也在技术上寻找突破口,以求在最新的物联网应用上占得先机。下面根据目前研究热度比较高的几个场景,来分析物联网应用发展的趋势和对网络的需求:
(1)更大的接入容量、更快的响应速度、更轻松的移动访问
根据知名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给出的预测,在2020年,全球物联网设备的接入量将达到260亿,仅仅是国内的物联网设备接入量就将达到50亿。诸如智慧城市业务场景中部署的用来收集城市数据的各种传感器,目前主要依托于工业网关作为主要接入点,但是传统工业网关仅仅是作为物联网数据的汇聚中心,承担计算和存储能力的依然是云服务器和异地的数据中心。这种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如车联网和车间制造类物联网应用对响应速度的高要求,云计算带来的高时延和数据中心带来的资源获取速度慢的缺陷已经成为阻碍很多新兴物联网应用发展的绊脚石。此外,智能穿戴和用户移动设备的数量不断增长,但是作为物联网场景难题之一的移动性问题始终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工业网关较弱的设备管控能力使得这种移动性问题被无限放大。
(2)更高效的计算架构、更灵活的网络体系统
大数据和5G技术的成熟,使得物联网业务数据完成了爆发式增长,这种数据量对算力的要求无疑是很高的。云计算的架构模型已经相对固定,即使在硬件性能上有所突破,也很难高效的完成任务,只有另外寻求一种高效的计算架构和计算优化方案来辅助云计算才是治标又治本的解决方案。受云计算架构模型相对固定的影响,服务于物联网的网络体系架构也欠缺一些灵活性。未来的网络应该是随着业务需求和环境的变化自适应的改变,这种智能性才是物联网场景所需要的。
(3)更安全的管理机制
在近些年,安全管理已经成为物联网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隐私和用户隐私已经成为普遍提及的词汇,特别是针对处理的数据特别敏感的物联网应用。物联网设备硬件的开放性和软件的开放性同样会带来一系列的安全问题,更何况数据的入云会让一切隐私都变得透明。因此,数据本地化处理和存储对信息安全的意义不言而喻。
物联网设备的接入、管控、调度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就对现代通信网络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但传统的网络并不支持设备接入管控、流量的分配调度,这将对生活、工业、制造业等物联网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把边缘计算架构引入物联网系统中具有重大意义。首先,边缘计算使得数据处理更加接近数据产生的源头,而不是在云端或者是其他的数据中心处理,因此边缘计算具备更加实时快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更高的效率,这对于时间敏感型物联网应用在体验上的提升是巨大的。其次,边缘计算架构也改善了传统云计算带宽不够用的情况,使得数据的传输和处理变得更加分散,整个业务体系也变得更加灵活。不仅如此,云服务器一般都是单点的,边缘计算的架构也可以避免因为云服务器单点故障而导致服务不可用的情况出现,这对于提升物联网服务的容灾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而且边缘节点在部署和维护上花费的成本也要远远小于云服务器和数据中心的成本。
边缘计算架构在物联网系统中的实现系统被称为边缘控制系统(Edge ControlSystem,ECS),承载边缘计算任务并且组成边缘计算系统的AP(Access Point)接入点被称为边缘节点(Edge Node,EN),这些节点可以是具备智能计算功能的网关,也可以是智能路由器或者其他嵌入式设备。目前边缘控制系统在物联网上的应用已经越来越普及,比如在车联网(Internet of Vehicles,IoV)场景中,为了使数据的处理时延降到最低,公路两旁部署了很多用于数据处理的边缘节点。一旦有车辆提出任务请求,距离最近的边缘节点就会为其提供计算资源。在工作车间中,很多大型设备需要无缝的配合,若是所有的任务请求处理都要在云端进行,那么传输时延的不确定性会给生产带来很高的失败率,在这种情况下部署边缘控制系统来改善这种情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为了使边缘计算架构能在物联网系统中更好的发挥作用,设计并开发出一套具备边缘计算特性的边缘控制系统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边缘网络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支持同时使用多条通信链路(LAN、WIFI、4G、5G)聚合网络带宽为接入边缘控制系统的用户设备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边缘网络控制器安装有蓝牙、LoRa、ZigBee、UWB适配器,可供各种网络制式的IoT设备直接接入,且可以通过边缘网络控制器直接进行设备的管控。边缘网络控制器之间可进行组网协同调度,接入边缘控制器的用户设备发出的数据报文,可通过调度东西向转发到其它边缘控制器上转发到互联网,即突破了用户数据只能南北向传输,充分利用了分布式边缘控制器的网络带宽资源。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边缘网络控制系统,包括若干级边缘控制系统;每一级边缘控制系统包括互相独立的多个边缘控制器;每个边缘控制器均具有异构网络接入功能;所述异构网络包括5G、4G、WAN、WIFI网络;所述底层边缘控制器分别安装有蓝牙、LoRa、ZigBee、UWB适配器,供各种网络制式的IoT设备直接接入;其中顶层边缘控制器直接与云服务器连接,最底层的边缘控制器分别与用户终端及物联网设备终端独立连接,形成边缘网络控制系统。
一种采用上述边缘网络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自适应用户终端接入;具体地,
步骤S1.1、所述边缘网络控制系统每隔30秒广播发送本机地址信息,所述本机地址包括IP地址和MAC地址,监听来自接入设备发送的信息,同时设置定时器超时时间为3秒;
步骤S1.2、当定时器未超时时,边缘网络控制系统接收到回应信息,解析回应信息中用户接入设备的地址信息,以及业务信息;所述地址信息包括IP地址和MAC地址信息;将地址信息和业务信息存入设备在线列表中,重新设置定时器超时时间为3秒,继续监听;
步骤S1.3、当定时器超时时,边缘网络控制系统接收到回应信息则丢弃该信息,结束监听;
步骤S2、异构网络多路径传输;具体地,
步骤S2.1、异构网络初始化网络接口,包括WIFI并获取IP地址,LAN口获取IP地址,4G网卡拨号联网,5G网卡拨号联网;
步骤S2.2、测试各网路接口的网络接入是否正常,并测试与业务服务器的时延参数;
步骤S2.3、从调度器中获取数据,依据接入用户业务优先级列表计算并判断传输数据需要经过的网络接口种类;
步骤S2.4、建立NAT网络映射,将用户的数据报文,转发到指定的网络接口;
步骤S3、多等级业务调度;具体地,
步骤S3.1、获取接入的用户设备地址信息以及用户业务的优先级;
步骤S3.2、获取边缘网络控制器所安装网卡的信息,包括实时吞吐量和丢包率;
步骤S3.3、根据优先级制定策略,根据流量均衡原则、费用最小原则、异构路径最小原则、时延最小原则设置转发规则;
步骤S3.4、将步骤S3.3中的转发规则转换为Linux内核转发规则表,并设定该规则生效;
步骤S4、多个边缘网络控制器协同;
步骤S4.1、当新用户接入或在线设备有数据报文需要转发时,请求方接收报文并缓存;
步骤S4.2、当请求方边缘网络控制器的网络接入接口剩余带宽总和满足业务转发需求时,执行业务调度;
步骤S4.3、当请求方边缘网络控制器的网络接入接口剩余带宽总和低于业务转发需求时,该边缘网络控制器向其他所有同级边缘网络控制器发送请求,获取其他各边缘网络控制器带宽资源使用情况;此时其他所有同级边缘网络控制器则作为被请求方,获取当前各个网络接口的带宽使用情况并发送给请求方;
步骤S4.4、请求方边缘网络控制器接收被请求方边缘网络控制器的带宽信息,选择资源剩余最多的边缘网关控制器,发起协同请求并建立转发通道;被请求方接收请求边缘网络控制器的协同请求,并建立转发通道,向调度器注册对应的带宽资源;
步骤S4.5,请求方通过转发通道将缓存的用户报文发送给被请求方边缘网络控制器。被请求方从转发通道获取用户业务报文,执行业务调度程序,转发用户数据报文。
有益效果:本发明具备以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边缘网络控制系统为接入该边缘网络控制器的用户及终端设备提供更大的带宽(聚合多个网络接口为用户服务);
(2)本发明可以提供更低时延的网络接入,实现动态把用户数据转发到时延最小的链路;
(3)本发明提供的系统可以更充分地利用网络带宽资源,将负载较重的边缘控制中的任务调度到空闲的边缘控制器上,以实现负载均衡;
(4)本发明提供QoS服务保障,基于业务优先级转发用户数据,可保证紧急业务的优先转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边缘网络控制系统架构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接入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异构网络多路径传输工作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发送端优先级调度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接收端优先级调度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多边缘网络控制器协同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边缘网络控制系统,包括若干级边缘控制系统;每一级边缘控制系统包括互相独立的多个边缘控制器。每个边缘控制器均具有异构网络接入功能(5G、4G、WAN、WIFI),底层的边缘控制器安装有蓝牙、LoRa、ZigBee、UWB适配器,可供各种网络制式的IoT设备直接接入。其中顶层边缘控制器直接与云服务器连接,最底层的边缘控制器分别与用户终端及物联网设备终端独立连接,形成边缘网络控制系统。底层的边缘网络控制器可直接对接入设备进行流量及数据转发调度管控。各个边缘网络控制器之间可进行组网协同调度,接入边缘控制器的用户设备发出的数据报文,可通过调度东西向转发到其它边缘控制器上进一步转发到互联网,即突破了用户数据只能南北向传输,充分利用了分布式边缘控制器的网络带宽资源。如图2所示的一种用户终端接入的方法,边缘网络控制器会周期(20S)的发送广播,广播消息包含控制器的IP、MAC地址信息。接入的用户终端接收到广播后,会发送自身的IP、MAC、业务类型信息给终端控制器。终端控制器对应答的设备信息进行存储比并发送给调度模块使用。图3展示了异构网络多路径传输工作流程,首先对各个网卡接口初始化,并测试其是否可正常工作,其次从调度器中获取接入终端业务的优先级信息,然后依据优先级信息对接收到的数据报文分发到各个链路对应的优先级缓冲中(如图4所示)。最后建立NAT,依据缓冲队列优先级顺序转发数据报文。图4展示了发送端的依优先级调度转发示意图,每个不同链路均包好不同优先级的缓冲队列,缓冲队列由业务分发器负责分类填充,最后又每个链路中对应的转发器依据优先级队列依次转发。图5展示了接收端的依优先级调度接收,每个链路的接收器会把接收到的数据报文依优先级填充到对应的缓冲队列,业务分流按照各个链路中缓冲队列的优先级一次读取数据报文并进行重排序。然后分业务类型提交给用户。图6展示了不同边缘网络控制器间的协同工作流程,协同工作由一个控制器发起,向其它边缘控制器发送资源获取信令。其它边缘控制器接收到后会把自身的资源使用情况(剩余带宽、CPU剩余量、内存剩余量)回送给请求方。请求方接收到各个控制器回应的消息,则对各个控制器资源使用情况进行排序(剩余带宽优先、CPU其次、内存最后),然后选择最优的控制器对其发送协同请求建立协同通道。最后通过该通道转发用于数据报文。
所述边缘网络控制系统的业务功能包括:自适应用户终端接入、异构网络多路径传输、按需多等级业务调度、多个边缘控制器协同工作。具体地,
(1)自适应用户终端接入,如图2所示。
步骤S1.1、所述边缘网络控制系统每隔30秒广播发送本机地址信息,所述本机地址包括IP地址和MAC地址,监听来自接入设备发送的信息,同时设置定时器超时时间为3秒;
步骤S1.2、当定时器未超时时,边缘网络控制系统接收到回应信息,解析回应信息中用户接入设备的地址信息,以及业务信息;所述地址信息包括IP地址和MAC地址信息;将地址信息和业务信息存入设备在线列表中,重新设置定时器超时时间为3秒,继续监听;
步骤S1.3、当定时器超时时,边缘网络控制系统接收到回应信息则丢弃该信息,结束监听。
(2)异构网络多路径传输,如图3所示。
步骤S2.1、异构网络初始化网络接口,包括WIFI并获取IP地址,LAN口获取IP地址,4G网卡拨号联网,5G网卡拨号联网;
步骤S2.2、测试各网路接口的网络接入是否正常,并测试与业务服务器的时延参数;
步骤S2.3、从调度器中获取数据,依据接入用户业务优先级列表计算并判断传输数据需要经过的网络接口种类;
步骤S2.4、建立NAT网络映射,将用户的数据报文,转发到指定的网络接口。
(3)按需多等级业务调度,如图4-5所示。
步骤S3.1、获取接入的用户设备地址信息以及用户业务的优先级;
步骤S3.2、获取边缘网络控制器所安装网卡(LAN、WIFI、4G、5G)的信息,包括实时吞吐量和丢包率;
步骤S3.3、根据优先级制定策略,根据流量均衡原则、费用最小原则、异构路径数量最小原则、时延最小原则设置转发规则。其中流量均衡原则指当经过各个网卡(下文均指WAN、WIFI、4G、5G)转发的流量差异值超过最大转发流量值的20%时,则将流量最大的网卡上的业务与流量最小的网卡上的业务进行调换,以实现流量均衡;费用最小原则指各个网卡之间转发流量的单位费用均不同(如WAN按年收费,4G、5G按流量收费),如果业务为大流量业务,则调度到按时长收费的网卡链路(如WAN),若业务为低流量的,且无空闲的按时长收费的网卡链路,则调度到按流量收费的网卡链路上;异构路径数量最小原则是指一个需要大带宽的业务需要多个网卡链路服务时,应选择带宽较大的网卡链路为其服务,而不选择数量多但带宽小的网卡链路为其服务;时延最小原则指已经时延对各个网卡链路排序,选择时延最小且空闲的网卡链路为业务服务;
步骤S3.4、将步骤S3.3中的转发规则转换为Linux内核转发规则表,并设定该规则生效。
(4)多个边缘网络控制器协同,如图6所示。
步骤S4.1、当新用户接入或在线设备有数据报文需要转发时,请求方接收报文并缓存;
步骤S4.2、当请求方边缘网络控制器的网络接入接口剩余带宽总和满足业务转发需求时,执行业务调度;
步骤S4.3、当请求方边缘网络控制器的网络接入接口剩余带宽总和低于业务转发需求时,该边缘网络控制器向其他所有同级边缘网络控制器发送请求,获取其他各边缘网络控制器带宽资源使用情况;此时其他所有同级边缘网络控制器则作为被请求方,获取当前各个网络接口的带宽使用情况并发送给请求方;
步骤S4.4、请求方边缘网络控制器接收被请求方边缘网络控制器的带宽信息,选择资源剩余最多的边缘网关控制器,发起协同请求并建立转发通道;被请求方接收请求边缘网络控制器的协同请求,并建立转发通道,向调度器注册对应的带宽资源;
步骤S4.5,请求方通过转发通道将缓存的用户报文发送给被请求方边缘网络控制器。被请求方从转发通道获取用户业务报文,执行业务调度程序,转发用户数据报文。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

1.一种边缘网络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采用的边缘网络控制系统包括若干级边缘控制系统;每一级边缘控制系统包括互相独立的多个边缘控制器;每个边缘控制器均具有异构网络接入功能;异构网络包括5G、4G、WAN、WIFI网络;底层边缘控制器分别安装有蓝牙、LoRa、ZigBee、UWB适配器,供各种网络制式的IoT设备直接接入;其中顶层边缘控制器直接与云服务器连接,最底层的边缘控制器分别与用户终端及物联网设备终端独立连接,形成边缘网络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自适应用户终端接入;具体地,
步骤S1.1、所述边缘网络控制系统每隔30秒广播发送本机地址信息,所述本机地址包括IP地址和MAC地址,监听来自接入设备发送的信息,同时设置定时器超时时间为3秒;
步骤S1.2、当定时器未超时时,边缘网络控制系统接收到回应信息,解析回应信息中用户接入设备的地址信息,以及业务信息;所述地址信息包括IP地址和MAC地址信息;将地址信息和业务信息存入设备在线列表中,重新设置定时器超时时间为3秒,继续监听;
步骤S1.3、当定时器超时时,边缘网络控制系统接收到回应信息则丢弃该信息,结束监听;
步骤S2、异构网络多路径传输;具体地,
步骤S2.1、异构网络初始化网络接口,包括WIFI并获取IP地址,LAN口获取IP地址,4G网卡拨号联网,5G网卡拨号联网;
步骤S2.2、测试各网路接口的网络接入是否正常,并测试与业务服务器的时延参数;
步骤S2.3、从调度器中获取数据,依据接入用户业务优先级列表计算并判断传输数据需要经过的网络接口种类;
步骤S2.4、建立NAT网络映射,将用户的数据报文,转发到指定的网络接口;
步骤S3、多等级业务调度;具体地,
步骤S3.1、获取接入的用户设备地址信息以及用户业务的优先级;
步骤S3.2、获取边缘网络控制器所安装网卡的信息,包括实时吞吐量和丢包率;
步骤S3.3、根据优先级制定策略,根据流量均衡原则、费用最小原则、异构路径最小原则、时延最小原则设置转发规则;
步骤S3.4、将步骤S3.3中的转发规则转换为Linux内核转发规则表,并设定该规则生效;
步骤S4、多个边缘网络控制器协同;
步骤S4.1、当新用户接入或在线设备有数据报文需要转发时,请求方接收报文并缓存;
步骤S4.2、当请求方边缘网络控制器的网络接入接口剩余带宽总和满足业务转发需求时,执行业务调度;
步骤S4.3、当请求方边缘网络控制器的网络接入接口剩余带宽总和低于业务转发需求时,该边缘网络控制器向其他所有同级边缘网络控制器发送请求,获取其他各边缘网络控制器带宽资源使用情况;此时其他所有同级边缘网络控制器则作为被请求方,获取当前各个网络接口的带宽使用情况并发送给请求方;
步骤S4.4、请求方边缘网络控制器接收被请求方边缘网络控制器的带宽信息,选择资源剩余最多的边缘网关控制器,发起协同请求并建立转发通道;被请求方接收请求边缘网络控制器的协同请求,并建立转发通道,向调度器注册对应的带宽资源;
步骤S4.5,请求方通过转发通道将缓存的用户报文发送给被请求方边缘网络控制器;被请求方从转发通道获取用户业务报文,执行业务调度程序,转发用户数据报文。
CN202011189568.4A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边缘网络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Active CN1123337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89568.4A CN112333774B (zh)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边缘网络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89568.4A CN112333774B (zh)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边缘网络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33774A CN112333774A (zh) 2021-02-05
CN112333774B true CN112333774B (zh) 2022-07-05

Family

ID=74297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89568.4A Active CN112333774B (zh)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边缘网络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3377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79190B (zh) * 2021-06-29 2022-01-07 深圳智造谷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边缘控制器、边缘计算系统及其配置方法
CN113923220A (zh) * 2021-12-08 2022-01-11 苏州小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边缘计算、数据交换和共享的计算系统及实现方法
CN115022126B (zh) * 2022-05-23 2023-09-01 苏州思萃工业互联网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分布式边缘网关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CN116560838B (zh) * 2023-05-05 2024-03-29 上海玫克生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边缘计算终端设备、综合能源站、管理平台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01646A1 (zh) * 2014-12-22 2016-06-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以太虚拟网络的接入方法及装置
CN106452958A (zh) * 2016-09-30 2017-02-2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流量控制方法、系统及集中控制器
CN111131421A (zh) * 2019-12-13 2020-05-08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一种工业互联网现场大数据与云端信息互联互通的方法
CN111200795A (zh) * 2020-01-07 2020-05-26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群体智能的边缘网络控制系统及多任务调度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01646A1 (zh) * 2014-12-22 2016-06-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以太虚拟网络的接入方法及装置
CN106452958A (zh) * 2016-09-30 2017-02-2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流量控制方法、系统及集中控制器
CN111131421A (zh) * 2019-12-13 2020-05-08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一种工业互联网现场大数据与云端信息互联互通的方法
CN111200795A (zh) * 2020-01-07 2020-05-26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群体智能的边缘网络控制系统及多任务调度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33774A (zh) 2021-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33774B (zh) 一种边缘网络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US20210136142A1 (en) Task offloading and routing in mobile edge cloud networks
CN109862592B (zh) 一种基于多基站协作的移动边缘计算环境下资源管理和调度方法
CN112243253B (zh) 一种通信设备
Zhang et al. Multipath routing and MPTCP-based data delivery over manets
CN110621040B (zh) 一种实现多路并行传输通信的方法和系统
CN110635988B (zh) 一种用于多路径传输的数据转发方法及设备
CN108234309A (zh) 一种网络数据的传输方法
Xing et al. MPTCP meets big data: Customizing transmission strategy for various data flows
Zhao et al. ON/OFF traffic shaping in the Internet: Motivation, challenges, and solutions
CN109525982B (zh) 一种5g系统中的接入方法
Tian et al. Asynchronous federated learning empowered computation offloading in collaborative vehicular networks
Farhan et al. Internet of things scalability: Communications and data management
CN115514651A (zh) 基于软件定义层叠网的云边数据传输路径规划方法及系统
CN111418174A (zh) 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以及操作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方法
CN117119552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Duo et al. SDN-based handover approach in IEEE 802.11 p and LTE hybrid vehicular networks
CN107801207B (zh) 无线多媒体传感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Manogaran et al. Replication based crowd sensing for optimal service response in 5G communications using information-centric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Guanqiang et al. A Method for IoT Device Management and Traffic Scheduling in Distribution Station Area Based on Distributed SDN Architecture
Banaie et al. Priority-based caching policy at a hybrid IoT proxy
CN115174026B (zh) 一种信标时隙数量的分配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CN113613210B (zh) 一种基于多变量联合优化的车联网任务卸载方法
CN117119454B (zh) 一种终端异构网络中的终端通信方法
CN115914349B (zh) 基于图最短路径变体的移动边缘计算微服务放置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