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33273B - 一种访问请求的转发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访问请求的转发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33273B
CN112333273B CN202011232563.5A CN202011232563A CN112333273B CN 112333273 B CN112333273 B CN 112333273B CN 202011232563 A CN202011232563 A CN 202011232563A CN 112333273 B CN112333273 B CN 1123332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vice
real
server
addresses
application deliv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3256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33273A (zh
Inventor
陆浩东
胡义良
孙艳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DPTech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DPTech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DPTech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DPTech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3256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3327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332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332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332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332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01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accessing one among a plurality of replicated servers
    • H04L67/1004Server selection for load balancing
    • H04L67/1008Server selection for load balancing based on parameters of servers, e.g. available memory or work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45Network directories; Name-to-address mapping
    • H04L61/4505Network directories; Name-to-address mapping using standardised directories; using standardised directory access protocols
    • H04L61/4511Network directories; Name-to-address mapping using standardised directories; using standardised directory access protocols using domain name system [D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提供一种访问请求处理方法,应用交付设备会向DNS服务器获取域名对应的各服务端设备的IP地址,根据获取的各服务端设备的IP地址,配置每个IP地址对应的真实服务,将这些真实服务作为一个真实服务组,并配置该真实服务组对应的虚服务。用户设备需要先将域名发送给DNS服务器,接收DNS服务器返回的应用交付设备的虚服务的IP地址,然后,用户设备将访问请求发送给应用交付设备,当应用交付设备确定访问请求命中虚服务请求时,选出真实服务组中的负载情况最优的真实服务,然后将该请求发送至该负载最优的真实服务对应的服务端设备。

Description

一种访问请求的转发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访问请求的转发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用于根据业务方的域名解析出对应的服务端设备IP地址。
在实际应用中,DNS服务器中针对每个域名,配置多个对应的服务端设备IP地址。DNS服务器中每个域名对应的多个IP地址具有一定顺序,对于某个域名来说,DNS服务器每次解析该域名时,将上一次解析出的IP地址的下一个IP地址作为本次解析结果,如此,使得该域名对应的多个服务端设备之间实现了负载均衡。
基于现有技术,需要一种更为有效的多个服务端设备间的负载均衡方式。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负载均衡方式不够有效的技术问题,本说明书提供了一种访问请求的转发方法及系统。
本说明书提供了一种访问请求的转发方法,获取DNS服务器保存的对应于业务方的域名的多个服务端IP地址,将所述多个服务端IP地址分别作为多个真实服务的IP地址,将所述多个真实服务组成的真实服务组配置到所述业务方的应用交付设备上,并且,基于所述真实服务组配置所述应用交付设备对外提供的虚服务,所述方法包括:
用户设备执行:
接收用户在需要访问所述业务方的服务时输入的所述域名,将所述域名发送给所述DNS服务器,接收所述DNS服务器返回的所述应用交付设备的虚服务的IP地址;
基于所述应用交付设备的虚服务的IP地址,构建访问请求并发送给所述应用交付设备;
所述应用交付设备执行:
若确定所述访问请求命中所述虚服务,则从所述真实服务组中选择一个当前负载情况最优的真实服务;
确定选择的真实服务的IP地址所对应服务端设备,并将所述访问请求转发至确定出的服务端设备。
本说明书还提供了一种访问请求的转发系统,所述系统包括:DNS服务器、用户设备和应用交付设备;
对所述系统作以下部署:
获取DNS服务器保存的对应于业务方的域名的多个服务端IP地址,将所述多个服务端IP地址分别作为多个真实服务的IP地址,将所述多个真实服务组成的真实服务组配置到所述业务方的应用交付设备上,并且,基于所述真实服务组配置所述应用交付设备对外提供的虚服务;
所述用户设备执行:
接收用户在需要访问所述业务方的服务时输入的所述域名,将所述域名发送给所述DNS服务器,接收所述DNS服务器返回的所述应用交付设备的虚服务的IP地址;基于所述应用交付设备的虚服务的IP地址,构建访问请求并发送给所述应用交付设备;
所述应用交付设备执行:
若确定所述访问请求命中所述虚服务,则从所述真实服务组中选择一个当前负载情况最优的真实服务;确定选择的真实服务的IP地址所对应服务端设备,并将所述访问请求转发至确定出的服务端设备。
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应用交付设备会向DNS服务器获取域名对应的各服务端设备的IP地址,根据获取的各服务端设备的IP地址,配置每个IP地址对应的真实服务,将这些真实服务作为一个真实服务组,并配置该真实服务组对应的虚服务。用户设备需要先将域名发送给DNS服务器,接收DNS服务器返回的应用交付设备的虚服务的IP地址,然后,用户设备将访问请求发送给应用交付设备,当应用交付设备确定访问请求命中虚服务请求时,选出真实服务组中的负载情况最优的真实服务,然后将该请求发送至该负载最优的真实服务对应的服务端设备。
通过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使当前实际运行状况最优的服务端设备处理用户设备发送的请求,达到更加灵活有效分配请求任务的目的。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说明书。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说明书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说明书的原理。
图1是本说明书示出的一种访问请求处理示意图。
图2是本说明书示出的访问请求的转发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图3是本说明书示出的一种访问请求的转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说明书示出的域名解析更新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说明书示出的一种应用交付设备的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般情况下,用户设备输入域名之后,会向DNS服务器发送域名解析请求,得到该域名对应的IP地址,然后根据该IP地址访问相应的服务器。
在实际应用中,DNS服务器中针对每个域名,配置多个对应的服务端设备IP地址,如图1所示。DNS服务器进行域名解析时,一般采用轮询算法,即每个域名对应的多个IP地址具有一定顺序,对于某个域名来说,DNS服务器每次解析该域名时,将上一次解析出的IP地址的下一个IP地址作为本次解析结果,如此,使得该域名对应的多个服务端设备之间实现了负载均衡。
然而,每个服务端设备的处理性能不同,访问请求的复杂程度也不尽相同,所以采用轮询算法进行访问请求分配,会导致各个服务端设备的负载状况都不能达到最优的状态,比如:有的服务端设备可能处理性能差,处理请求的速度慢,不足以处理新的访问请求,但却一直收到访问请求;有的服务端设备可能处理的访问请求较复杂,处理时间长,当收到新的访问请求时,难以及时处理;有的服务端设备可能处理性能好,可以快速的处理完收到的访问请求,但接收到访问请求不足,性能闲置。
在这种实现方式中,由于DNS服务器不能确定各个服务端设备当前的运行状况,因此无法做出有效合理的负载均衡。
而在本说明书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应用交付设备会配置自己所有要交付服务对应的域名,根据域名获取DNS服务器中该域名对应的各服务端设备的IP地址,进而配置这些服务端设备IP地址对应的真实服务,并将这些真实服务作为一个真实服务组,用于处理该域名对应的用户访问请求。用户设备输入域名后,向DNS服务器发送域名解析请求,DNS服务器会给用户设备返回应用交付设备的虚服务的IP地址,用户设备根据应用交付设备的虚服务的IP地址,将用户访问请求发送至应用交付设备,该用户访问请求命中应用交付设备的虚服务后,应用交付设备根据该虚服务对应的真实服务组的各真实服务的状态信息,选择当前负载最优的真实服务,然后将该用户访问请求发送至负载最优的真实服务对应的服务端设备,如图2所示。
通过本说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当接收到用户设备发送的访问请求时,应用交付设备会判断真实服务组中各真实服务的运行状态,选出当前负载最优的真实服务,即让最合适的真实服务处理当前收到的用户访问请求,避免了各服务端设备负载状况不均衡,使各个真实服务灵活有效的处理用户设备发送的请求。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说明书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说明书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说明书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说明书。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说明书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说明书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需要对应用交付设备做一些部署,包括:
获取DNS服务器保存的对应于业务方的域名的多个服务端IP地址,将所述多个服务端IP地址分别作为多个真实服务的IP地址,将所述多个真实服务组成的真实服务组配置到所述业务方的应用交付设备上,并且,基于所述真实服务组配置所述应用交付设备对外提供的虚服务。
上述业务方为应用交付设备所代理业务的业务方,因此应用交付设备需要获得业务方域名对应的各服务端设备的IP地址,然后根据每个服务端设备的IP地址配置真实服务。
需要说明的是,虚服务由IP地址、协议标识、端口号唯一标识,真实服务由IP地址与端口号唯一标识。其中,虚服务的协议标识主要指应用层传输协议标识,如UDP(User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的协议标识、TCP(Transmission Control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的协议标识。一个服务端设备可对应于多个真实服务(IP地址相同,端口号不同),端口号不同,可处理的用户访问请求不同,因此,在配置一个服务端设备IP地址对应的真实服务时,可配置不止一个真实服务,不同真实服务可用于处理不同的用户访问请求。
此外,在配置真实服务时,可以同时配置每个真实服务的可负载能力,如用户设备连接数阈值、访问流量阈值等,当超过某个阈值时,说明该真实服务不足以负载新的用户访问请求。
接下来对本说明书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3所示,图3是本说明书示出的一种访问请求转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用户设备接收用户在需要访问所述业务方的服务时输入的域名。
具体的,可以是用户在用户设备安装的用户浏览器输入域名,然后用户设备接收该域名。
步骤102、用户设备向DNS服务器发送域名。
步骤103、DNS服务器发送应用交付设备的虚服务的IP地址。
通过配置,可以使DNS服务器向用户设备发送的域名解析结果为应用交付设备的虚服务的IP地址。因此,用户设备向DNS服务器发送域名后,DNS服务器向用户设备发的IP地址为应用交付设备的虚服务的IP地址。
其中,用户设备向DNS服务器发送域名时,可以是域名解析请求。
步骤104、用户设备根据获取的IP地址向应用交付设备发送用户访问请求。
步骤105、用户访问请求命中应用交付设备的虚服务。
用户设备得到应用交付设备的虚服务的IP地址后,会根据应用交付设备的虚服务的IP地址构建用户访问请求,因此,用户访问请求的目的IP地址为应用交付设备虚服务的IP地址,目的端口为应用交付设备虚服务的端口。
当应用交付设备接收到用户访问请求后,该用户访问请求便会命中相应的虚服务。
步骤106、选择虚服务对应的真实服务组中,负载最优的真实服务。
当应用交付设备接收到用户访问请求后,会命中相应的虚服务,然后在于该虚服务对应的真实服务组中,选出负载最优的真实服务。
其中,虚服务可以由IP地址、协议、端口号唯一标识,真实服务可以由IP地址与端口号唯一标识。
在选择当前负载最优的真实服务时,可以通过判断各真实服务的用户设备连接数、访问请求流量、服务健康检查结果等,确定每个真实服务当前的运行状态,进而选择出当前负载最优的真实服务。
其中,用户设备连接数是指与该真实服务正在通信的用户设备数量,用户设备连接数越多,说明该真实服务当前负载能力较差,用户设备连接数越少,说明该真实服务当前负载能力较好,在具体实现上,可设置阈值来判断负载是否饱和。访问请求流量指该真实服务收到的访问请求的数据量,访问请求流量越多,说明该真实服务当前的负载能力较差,访问请求流量越少,说明该真实服务当前的负载能力较好。服务健康检查结果是指,利用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TCP、HTTP(HyperText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等协议进行检测,向真实服务发出请求,如果收到正确应答,则说明该真实服务正常,可以继续处理用户设备的访问请求,如果收到的应答不正确或未收到应答,则说明该真实服务异常,不可以再处理用户设备的访问请求。
步骤107、将用户访问请求发送至当前负载最优的真实服务对应的服务端设备。
每个真实服务是由对应的服务端设备提供的,当选出当前负载最优的真实服务后,需要将用户访问请求发送至当前负载最优的真实服务对应的服务端设备。
由于用户设备在构建用户访问请求时,确定的目的IP地址与端口为应用交付设备的虚服务的IP地址与端口,因此,在将用户访问请求发送至对应的服务端设备前,应用交付设备需要将用户访问请求的目的IP地址与目的端口修改为负载最优真实服务的IP地址与端口号,然后发送至对应的服务端设备。
在实际应用中,DNS服务器的配置可能会发生变化,即域名对应的各服务端设备发生变化,因此,当应用交付设备向DNS服务器获取域名对应的各服务端的IP地址时,获取的服务端的IP地址发生变化,所以,可以周期性向DNS服务器获取域名对应的各服务端的IP地址,如30s一个周期,如图4所示。
当在一个周期中,发现此次获取的各服务端的IP地址与上一周期获取的各服务端的IP地址不一致(即此次获取的各服务端的IP地址,与保存或缓存在应用交付设备的各服务端的IP地址不一致),用新获得的各服务端的IP地址替换上周期该域名对应的各服务端的IP地址,保存在应用交付设备上。
其中,在第一次获取域名对应的各服务端的IP地址前,本地还未保存域名对应的各服务端的IP地址,此时可配置一个空的真实服务,IP地址可以为(0.0.0.0)或(::),即配置一个没有实质服务的真实服务,等第一次获取到域名对应的各服务端的IP地址后,将获取的各服务端设备的IP地址保存在应用交付设备上,并根据这些服务端设备的IP地址配置各真实服务。
在发现此次获取的各服务端的IP地址与上个周期的各服务端的IP地址不一致时,应用交付设备需要根据新的各服务端IP地址,更新该域名对应的真实服务组。
具体的,若本周期获取的各服务端IP地址较上周期获取的各服务端IP地,增加了一个新服务端的IP地址,则该域名对应的真实服务组增加该IP地址对应的真实服务,并更新相应的配置信息。若本周期获取的各服务端IP地址较上周期获取的各服务端IP地,减少了其中一个服务端的IP地址,则删除该IP地址对应的真实服务,并更新相应的配置信息。若本周期获取的各服务端IP地址较上周期获取的各服务端IP地,既有新增的新服务端的IP地址,也有减少的服务端的IP地址,则该域名对应的真实服务组增加新增的IP地址对应的真实服务,删除减少的IP地址对应的真实服务,并更新相应的配置信息。
在实际应用中,若应用交付设备修改了域名,或者修改了域名解析请求的IP类型(如,有IPv4改为IPv6),此时应用交付设备向DNS服务器获取的各服务端设备的IP地址也会发生变化,需要保存新获取的各服务端设备的IP地址,并根据新获取的各服务端设备的IP地址更新各真实服务及其配置信息。
其中域名解析请求的IP类型不同,得到的域名解析结果不同,若域名解析请求的IP类型为IPv4,则域名解析结果的IP地址为IPv4类型的;若域名解析请求的IP类型为IPv6,则域名解析结果的IP地址为IPv6类型的。
在实际应用中,应用交付设备可以不止代理一个域名对应的访问请求,如图5所示,应用交付设备代理的服务包括是三个域名对应的服务。此时应用交付设备需要保存每个域名对应的各服务端设备的IP地址,并为每个服务端IP地址配置真实服务。其中,一个域名对应的所有真实服务组成一个真实服务组,每个真实服务组配置有相应的虚服务。
当应用交付设备接收到用户设备发送的用户访问请求时,根据命中的虚服务,或用户访问请求的域名,确定该访问请求对应的真实服务组。在为每个域名对应的用户访问请求进行转发时,参照上述方法的描述,此处不进行详细赘述。
本说明书还提供了一种访问请求的转发系统,所述系统包括:DNS服务器、用户设备和应用交付设备;
对所述系统作以下部署:
获取DNS服务器保存的对应于业务方的域名的多个服务端IP地址,将所述多个服务端IP地址分别作为多个真实服务的IP地址,将所述多个真实服务组成的真实服务组配置到所述业务方的应用交付设备上,并且,基于所述真实服务组创建配置所述应用交付设备对外提供的虚服务;
所述用户设备执行:
接收用户在需要访问所述业务方的服务时输入的所述域名,将所述域名发送给所述DNS服务器,接收所述DNS服务器返回的所述应用交付设备的虚服务的IP地址;基于所述应用交付设备的虚服务的IP地址,构建访问请求并发送给所述应用交付设备;
所述应用交付设备执行:
若确定所述访问请求命中所述虚服务,则从所述真实服务组中选择一个当前负载情况最优的真实服务;确定选择的真实服务的IP地址所对应服务端设备,并将所述访问请求转发至确定出的服务端设备。
上述系统中各个设备的功能和作用的实现过程具体详见上述方法中对应步骤的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对应于方法实施例,所以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交付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上述应用交付设备执行的任一方法。
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申请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说明书的其它实施方案。本说明书旨在涵盖本说明书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说明书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说明书未申请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说明书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说明书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说明书,凡在本说明书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说明书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访问请求的转发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域名系统DNS服务器保存的对应于业务方的域名的多个服务端IP地址,将所述多个服务端IP地址分别作为多个真实服务的IP地址,将所述多个真实服务组成的真实服务组配置到所述业务方的应用交付设备上,在监测到DNS服务器缓存被重新写入多个服务端IP地址之后,基于重新写入的多个服务端IP地址更新所述真实服务组,并且,基于所述真实服务组配置所述应用交付设备对外提供的虚服务,所述方法包括:
用户设备执行:
接收用户在需要访问所述业务方的服务时输入的所述域名,将所述域名发送给所述DNS服务器,接收所述DNS服务器返回的所述应用交付设备的虚服务的IP地址;
基于所述应用交付设备的虚服务的IP地址,构建访问请求并发送给所述应用交付设备;
所述应用交付设备执行:
若确定所述访问请求命中所述虚服务,则从所述真实服务组中选择一个当前负载情况最优的真实服务;
确定选择的真实服务的IP地址所对应服务端设备,将用户访问请求的目的IP地址与目的端口修改为负载最优真实服务的IP地址与端口号,将所述访问请求转发至确定出的服务端设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DNS服务器保存的对应于业务方的域名的多个服务端IP地址,包括:
每当经过指定周期时,所述应用交付设备获取DNS服务器保存的对应于业务方的域名的多个服务端IP地址;
所述应用交付设备判断对应于所述业务方的缓存是否为空,若是,则将本次获取的多个服务端IP地址写入所述缓存;若否,则判断本次获取的多个服务端IP地址与缓存中的多个服务端IP地址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则清空缓存并将本次获取的多个服务端IP地址写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多个服务端IP地址分别作为多个真实服务的IP地址,将所述多个真实服务组成的真实服务组配置到所述业务方的应用交付设备上,包括:
所述应用交付设备从所述缓存中读取多个服务端IP地址,将所述多个服务端IP地址分别作为多个真实服务的IP地址,将所述多个真实服务组成的真实服务组配置到所述业务方的应用交付设备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域名发生变化或者IP类型发生变化,则请求所述DNS服务器重新解析所述域名对应的多个服务端IP地址。
5.如权利要求4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交付设备基于重新解析出的所述域名对应的多个服务端IP地址,更新所述真实服务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真实服务组中选择一个当前负载情况最优的真实服务,包括:
根据所述真实服务组中各真实服务的状态信息,选出当前负载最优的真实服务;
其中,所述状态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用户设备连接数、访问请求流量、服务健康检查结果。
7.一种访问请求的转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DNS服务器、用户设备和应用交付设备;
对所述系统作以下部署:
获取DNS服务器保存的对应于业务方的域名的多个服务端IP地址,将所述多个服务端IP地址分别作为多个真实服务的IP地址,将所述多个真实服务组成的真实服务组配置到所述业务方的应用交付设备上,在监测到DNS服务器缓存被重新写入多个服务端IP地址之后,基于重新写入的多个服务端IP地址更新所述真实服务组,并且,基于所述真实服务组配置所述应用交付设备对外提供的虚服务;
所述用户设备执行:
接收用户在需要访问所述业务方的服务时输入的所述域名,将所述域名发送给所述DNS服务器,接收所述DNS服务器返回的所述应用交付设备的虚服务的IP地址;基于所述应用交付设备的虚服务的IP地址,构建访问请求并发送给所述应用交付设备;
所述应用交付设备执行:
若确定所述访问请求命中所述虚服务,则从所述真实服务组中选择一个当前负载情况最优的真实服务;确定选择的真实服务的IP地址所对应服务端设备,将用户访问请求的目的IP地址与目的端口修改为负载最优真实服务的IP地址与端口号,并将所述访问请求转发至确定出的服务端设备。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对所述系统作部署时,获取DNS服务器保存的对应于业务方的域名的多个服务端IP地址,包括:
每当经过指定周期时,所述应用交付设备获取DNS服务器保存的对应于业务方的域名的多个服务端IP地址;
所述应用交付设备判断对应于所述业务方的缓存是否为空,若是,则将本次获取的多个服务端IP地址写入所述缓存;若否,则判断本次获取的多个服务端IP地址与缓存中的多个服务端IP地址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则清空缓存并将本次获取的多个服务端IP地址写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交付设备具体执行:
若确定所述访问请求命中所述虚服务,则根据所述真实服务组中各真实服务的运行属性,选出当前负载最优的真实服务;其中,所述运行 属性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用户设备连接数、访问请求流量、服务健康检查结果。
CN202011232563.5A 2020-11-06 2020-11-06 一种访问请求的转发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23332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32563.5A CN112333273B (zh) 2020-11-06 2020-11-06 一种访问请求的转发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32563.5A CN112333273B (zh) 2020-11-06 2020-11-06 一种访问请求的转发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33273A CN112333273A (zh) 2021-02-05
CN112333273B true CN112333273B (zh) 2023-03-14

Family

ID=743168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32563.5A Active CN112333273B (zh) 2020-11-06 2020-11-06 一种访问请求的转发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332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06721A (zh) * 2021-07-20 2023-02-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Dns查询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4285856B (zh) * 2021-12-10 2024-04-23 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ipv4外链访问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99915B1 (en) * 2000-06-30 2006-08-29 Cisco Technology, Inc. Server load balancing method and system
CN101115016A (zh) * 2007-08-23 2008-01-30 创新科存储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应用服务器负载均衡的方法及系统
CN101710905A (zh) * 2009-12-17 2010-05-19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策略的地址解析控制方法与系统
CN102457440A (zh) * 2012-01-13 2012-05-16 华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负载均衡的方法、dns服务器和客户端
CN104219162A (zh) * 2014-09-10 2014-12-17 汉柏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dns的分组负载均衡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5939399A (zh) * 2015-11-30 2016-09-14 杭州迪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域名解析方法和装置
CN107645520A (zh) * 2016-07-21 2018-01-30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负载均衡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23670B2 (en) * 2006-01-25 2013-04-16 Corporation For National Research Initiatives Accessing distributed services in a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99915B1 (en) * 2000-06-30 2006-08-29 Cisco Technology, Inc. Server load balancing method and system
CN101115016A (zh) * 2007-08-23 2008-01-30 创新科存储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应用服务器负载均衡的方法及系统
CN101710905A (zh) * 2009-12-17 2010-05-19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策略的地址解析控制方法与系统
CN102457440A (zh) * 2012-01-13 2012-05-16 华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负载均衡的方法、dns服务器和客户端
CN104219162A (zh) * 2014-09-10 2014-12-17 汉柏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dns的分组负载均衡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5939399A (zh) * 2015-11-30 2016-09-14 杭州迪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域名解析方法和装置
CN107645520A (zh) * 2016-07-21 2018-01-30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负载均衡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33273A (zh) 2021-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11657B2 (en) Updating routing information based on client location
US11909639B2 (en) Request routing based on class
US8966121B2 (en) Client-side management of domain name information
EP3567881B1 (en) Request routing and updating routing information utilizing client location information
JP3717836B2 (ja) ダイナミック・ロード・バランサ
US20030172163A1 (en) Server load balancing system, server load balancing device, and content management device
CN112333273B (zh) 一种访问请求的转发方法及系统
US20110119370A1 (en) Measuring network performance for cloud services
US8161135B2 (en) Device identification number based name service
CN103312716B (zh) 一种访问互联网信息的方法及系统
JP2007207231A (ja) 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分散サービスへのアクセス法
CN109040243A (zh)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951493A (zh) 一种网络互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055503B (zh) IPv6网页链接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698341B (zh) Dns权威响应方法及系统
JP7044033B2 (ja) アクセス制御方法、アクセス制御装置、およびデータ処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