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33068B - 供电通讯总线系统、供电通讯方法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供电通讯总线系统、供电通讯方法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33068B
CN112333068B CN202011199759.9A CN202011199759A CN112333068B CN 112333068 B CN112333068 B CN 112333068B CN 202011199759 A CN202011199759 A CN 202011199759A CN 112333068 B CN112333068 B CN 1123330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bus
supply communication
buses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9975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33068A (zh
Inventor
叶民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 Electric Co ltd Shenzhen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 Electric Co ltd Shenzhe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 Electric Co ltd Shenzhen filed Critical Tianji Electric Co ltd Shenzhen
Priority to CN20201119975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3306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330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330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330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330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006Architecture of a communication node
    • H04L12/40045Details regarding the feeding of energy to the node from the b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0Current supply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able Transmission Systems, Equalization Of Radio And Reduction Of Echo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供电通讯总线系统、供电通讯方法和电子设备,涉及通信的技术领域,包括供电通讯二总线,直流电源设备和若干总线设备;若目标总线设备需要发送目标数据,则目标总线设备从供电通讯二总线上获取预设恒定电流,以使直流电源设备在感应到预设恒定电流时切换供电通讯二总线的电压极性,进而通知剩余总线设备准备接收目标数据;在确定电压极性切换完毕后,停止获取预设恒定电流并发送目标数据;剩余总线设备根据电压极性确定目标总线设备发送的目标数据。该系统中所有的总线设备之间没有主机和从机之分,均可以互相通讯,从而提高了总线设备之间的通信效率,缓解了现有技术中的供电通讯总线系统存在的通信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供电通讯总线系统、供电通讯方法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供电通讯总线系统、供电通讯方法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总线通讯系统多采用4条导线,即供电与通讯信号分别使用两条不同的导线,而供电通讯总线将供电线与通讯线合二为一,共用两条导线。虽然供电通讯总线节省了施工和线缆成本,给现场施工和后期维护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由于目前供电通讯总线接口芯片的研制与生产商很少,导致供电通讯总线接口芯片的成本较高;且现有的供电通讯总线必须为主从结构,即总线中的从机设备之间想要通信只有通过主机设备中转才能实现,通讯必须有主机发起从机才能应答。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的供电通讯总线系统存在通信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电通讯总线系统、供电通讯方法和电子设备,以缓解了现有技术中的供电通讯总线系统存在的通信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供电通讯总线系统,包括供电通讯二总线,所述供电通讯总线系统还包括:直流电源设备和若干总线设备;所述供电通讯二总线分别与所述直流电源设备和每个总线设备相连接;所述直流电源设备,用于输出电源至所述供电通讯二总线,以控制所述供电通讯二总线的电压极性;在目标总线设备需要发送目标数据的情况下,所述目标总线设备,用于从所述供电通讯二总线上获取预设恒定电流,以使所述直流电源设备在感应到所述预设恒定电流时切换所述供电通讯二总线的电压极性,进而通知剩余总线设备准备接收所述目标数据,其中,所述目标总线设备为所述若干总线设备中的任意一个,所述剩余总线设备为除所述目标总线设备之外的总线设备;所述目标总线设备,还用于在确定所述供电通讯二总线的电压极性切换完毕后,停止获取所述预设恒定电流,同时发送所述目标数据,其中,所述目标数据为二进制数据,且不同的二进制数据对应不同的供电通讯二总线的电压极性;所述剩余总线设备,用于基于所述供电通讯二总线的电压极性确定所述目标总线设备发送的目标数据。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直流电源设备包括:电源输出模块和电流感应模块;所述电源输出模块与所述电流感应模块相连接;所述电源输出模块,用于输出电源至所述供电通讯二总线,以控制所述供电通讯二总线的电压极性;所述电流感应模块,用于检测所述供电通讯二总线上流过的电流值,并在感应到所述目标总线设备从所述供电通讯二总线上获取预设恒定电流时,控制所述电源输出模块切换所述供电通讯二总线的电压极性。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总线设备包括:电源模块、恒流负载模块和通讯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所述恒流负载模块和所述通讯模块相连接;所述电源模块,用于从所述供电通讯二总线上获取电源,以供所述恒流负载模块和所述通讯模块正常工作;所述恒流负载模块,用于从所述供电通讯二总线上获取预设恒定电流;所述通讯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供电通讯二总线的电压极性确定所述供电通讯二总线上传输的二进制数据。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目标总线设备发送目标数据时,判断当前待发送数据与当前供电通讯二总线的电压极性是否相匹配;若不匹配,则所述目标总线设备从所述供电通讯二总线上获取预设恒定电流,以使所述直流电源设备在感应到所述预设恒定电流时切换所述供电通讯二总线的电压极性。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供电通讯二总线包括:第一总线和第二总线;所述供电通讯二总线的默认极性为第一总线为正极,且第二总线为负极,其中,所述默认极性为所述供电通讯二总线在空闲时的电压极性。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目标总线设备结束所述目标数据的发送时,判断当前所述供电通讯二总线的电压极性是否为默认极性;若否,则所述目标总线设备从所述供电通讯二总线上获取预设恒定电流,以使所述直流电源设备在感应到所述预设恒定电流时切换所述供电通讯二总线的电压极性至所述默认极性。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数据1对应于第一总线为正极,且第二总线为负极;数据0对应于第一总线为负极,且第二总线为正极。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供电通讯方法,应用于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供电通讯总线系统,包括:利用直流电源设备输出电源至所述供电通讯二总线,以控制所述供电通讯二总线的电压极性;在目标总线设备需要发送目标数据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目标总线设备从所述供电通讯二总线上获取预设恒定电流,以使所述直流电源设备在感应到所述预设恒定电流时切换所述供电通讯二总线的电压极性,进而通知剩余总线设备准备接收所述目标数据,其中,所述目标总线设备为所述若干总线设备中的任意一个,所述剩余总线设备为除所述目标总线设备之外的总线设备;控制所述目标总线设备在确定所述供电通讯二总线的电压极性切换完毕后,停止获取所述预设恒定电流,同时发送所述目标数据,其中,所述目标数据为二进制数据,且不同的二进制数据对应不同的供电通讯二总线的电压极性;控制所述剩余总线设备基于所述供电通讯二总线的电压极性确定所述目标总线设备发送的目标数据。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前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处理器可执行的非易失的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程序代码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前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供电通讯总线系统,包括供电通讯二总线,还包括:直流电源设备和若干总线设备;供电通讯二总线分别与直流电源设备和每个总线设备相连接;直流电源设备,用于输出电源至供电通讯二总线,以控制供电通讯二总线的电压极性;在目标总线设备需要发送目标数据的情况下,目标总线设备,用于从供电通讯二总线上获取预设恒定电流,以使直流电源设备在感应到预设恒定电流时切换供电通讯二总线的电压极性,进而通知剩余总线设备准备接收目标数据,其中,目标总线设备为若干总线设备中的任意一个,剩余总线设备为除目标总线设备之外的总线设备;目标总线设备,还用于在确定供电通讯二总线的电压极性切换完毕后,停止获取预设恒定电流,同时发送目标数据,其中,目标数据为二进制数据,且不同的二进制数据对应不同的供电通讯二总线的电压极性;剩余总线设备,用于基于供电通讯二总线的电压极性确定目标总线设备发送的目标数据。
现有技术中的供电通讯总线必须为主从结构,总线中的从机设备之间想要通信只有通过主机设备中转才能实现,通讯必须有主机发起从机才能应答,导致通信效率低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供电通讯总线系统,包括供电通讯二总线,直流电源设备和若干总线设备;若目标总线设备需要发送目标数据,则目标总线设备从供电通讯二总线上获取预设恒定电流,以使直流电源设备在感应到预设恒定电流时切换供电通讯二总线的电压极性,进而通知剩余总线设备准备接收目标数据;目标总线设备在确定供电通讯二总线的电压极性切换完毕后,停止获取预设恒定电流,同时发送目标数据,其中,目标数据为二进制数据,且不同的二进制数据对应不同的供电通讯二总线的电压极性;剩余总线设备能够根据供电通讯二总线的电压极性确定目标总线设备发送的目标数据。该供电通讯总线系统中所有的总线设备之间没有主机和从机之分,均可以互相通讯,从而提高了总线设备之间的通信效率,缓解了现有技术中的供电通讯总线系统存在的通信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电通讯总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供电通讯总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电通讯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供电通讯总线是将供电线与通讯线合二为一,共用两条导线,目前供电通讯总线接口芯片的研制与生产商很少,知名的仅有美国公司生产的MBUS从站收发芯片TSS721A与中国公司生产的POWERBUS从站收发芯片PB331、主站收发芯片PB620,由此导致了供电通讯总线接口芯片的成本较高;且现有的供电通讯总线必须为主从结构,总线中的从机设备之间想要通信只有通过主机设备中转才能实现,通讯必须有主机发起从机才能应答,因此,总线设备之间的通信效率较低。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供电通讯总线系统,用以缓解上文中所提出的技术问题。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电通讯总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供电通讯总线系统除包括供电通讯二总线10之外,还包括:直流电源设备20和若干总线设备30;供电通讯二总线10分别与直流电源设备20和每个总线设备30相连接。
直流电源设备20,用于输出电源至供电通讯二总线10,以控制供电通讯二总线10的电压极性。
在目标总线设备需要发送目标数据的情况下,目标总线设备,用于从供电通讯二总线10上获取预设恒定电流,以使直流电源设备20在感应到预设恒定电流时切换供电通讯二总线10的电压极性,进而通知剩余总线设备准备接收目标数据,其中,目标总线设备为若干总线设备30中的任意一个,剩余总线设备为除目标总线设备之外的总线设备。
目标总线设备,还用于在确定供电通讯二总线10的电压极性切换完毕后,停止获取预设恒定电流,同时发送目标数据,其中,目标数据为二进制数据,且不同的二进制数据对应不同的供电通讯二总线10的电压极性。
剩余总线设备,用于基于供电通讯二总线10的电压极性确定目标总线设备发送的目标数据。
具体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供电通讯二总线10分别与直流电源设备20和每个总线设备30相连接,且直流电源设备20能够输出电源至供电通讯二总线10,进而控制供电通讯二总线10的电压极性,二总线是一种相对于四线系统(两根供电线路、两根通讯线路),将供电线与信号线合二为一,实现了信号和供电共用一个总线的技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供电通讯二总线10包括:第一总线和第二总线,供电通讯二总线10的电压极性也即包括以下两种情况,情况一:第一总线为正极,且第二总线为负极;情况二:第一总线为负极,且第二总线为正极。当第一总线为正极时,电流从第一总线流入总线设备30再流入第二总线,进而为总线设备30提供电源,此时第一总线上的电压值大于第二总线;当第一总线为负极时,电流从第二总线流入总线设备30再流入第一总线,进而为总线设备30提供电源,此时第一总线上的电压值小于第二总线。
在目标总线设备需要发送目标数据的情况下,目标总线设备需要从供电通讯二总线10上获取预设恒定电流,直流电源设备20能够检测到供电通讯二总线10上的电流变化,在确定存在总线设备30获取上述预设恒定电流时,直流电源设备20切换供电通讯二总线10的电压极性,也即,将供电通讯二总线10的电压极性进行翻转,此时,剩余总线设备根据电压极性的切换确认需准备接收目标总线设备的目标数据,也相当于通知了剩余总线设备做接收目标数据的准备。在确定电压极性切换完成后,目标总线设备停止预设恒定电流的获取,同时开始发送目标数据,本发明实施例不对上述预设恒定电流的电流值进行具体限定,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使得总线设备30之间能够自由互相通讯,设定不同的供电通讯二总线10的电压极性对应不同的二进制数据,也即,电压极性为上述情况一时对应数据1,情况二时对应数据0,或者,电压极性为情况一时对应数据0,情况二时对应数据1,本发明实施例不对其进行具体限制,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设定。因此,当目标总线设备发送目标数据时,供电通讯二总线10的电压极性与其进行同步对应,进而剩余总线设备均能根据供电通讯二总线10的电压极性确定供电通讯二总线10上传输的数据,从而接收到目标总线设备发送的目标数据,完成总线设备30之间的通讯。
本发明提供的供电通讯总线系统,包括供电通讯二总线10,还包括:直流电源设备20和若干总线设备30;供电通讯二总线10分别与直流电源设备20和每个总线设备30相连接;直流电源设备20,用于输出电源至供电通讯二总线10,以控制供电通讯二总线10的电压极性;在目标总线设备需要发送目标数据的情况下,目标总线设备,用于从供电通讯二总线10上获取预设恒定电流,以使直流电源设备20在感应到预设恒定电流时切换供电通讯二总线10的电压极性,进而通知剩余总线设备准备接收目标数据,其中,目标总线设备为若干总线设备30中的任意一个,剩余总线设备为除目标总线设备之外的总线设备;目标总线设备,还用于在确定供电通讯二总线10的电压极性切换完毕后,停止获取预设恒定电流,同时发送目标数据,其中,目标数据为二进制数据,且不同的二进制数据对应不同的供电通讯二总线10的电压极性;剩余总线设备,用于基于供电通讯二总线10的电压极性确定目标总线设备发送的目标数据。
现有技术中的供电通讯总线必须为主从结构,总线中的从机设备之间想要通信只有通过主机设备中转才能实现,通讯必须有主机发起从机才能应答,导致通信效率低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供电通讯总线系统,包括供电通讯二总线10,直流电源设备20和若干总线设备30;若目标总线设备需要发送目标数据,则目标总线设备从供电通讯二总线10上获取预设恒定电流,以使直流电源设备20在感应到预设恒定电流时切换供电通讯二总线10的电压极性,进而通知剩余总线设备准备接收目标数据;目标总线设备在确定供电通讯二总线10的电压极性切换完毕后,停止获取预设恒定电流,同时发送目标数据,其中,目标数据为二进制数据,且不同的二进制数据对应不同的供电通讯二总线10的电压极性;剩余总线设备能够根据供电通讯二总线10的电压极性确定目标总线设备发送的目标数据。该供电通讯总线系统中所有的总线设备30之间没有主机和从机之分,均可以互相通讯,从而提高了总线设备30之间的通信效率,缓解了现有技术中的供电通讯总线系统存在的通信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上文中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供电通讯总线系统进行了简要的描述,下面对其中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介绍。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直流电源设备20包括:电源输出模块201和电流感应模块202;电源输出模块201与电流感应模块202相连接。
电源输出模块201,用于输出电源至供电通讯二总线10,以控制供电通讯二总线10的电压极性。
电流感应模块202,用于检测供电通讯二总线10上流过的电流值,并在感应到目标总线设备从供电通讯二总线10上获取预设恒定电流时,控制电源输出模块201切换供电通讯二总线10的电压极性。
通过上文中的描述可知,电源输出模块201用于控制第一总线和第二总线的极性;电流感应模块202能够在确定存在总线设备30从供电通讯二总线10上获取预设恒定电流时,控制电源输出模块201切换供电通讯二总线10的电压极性。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总线设备30包括:电源模块301、恒流负载模块302和通讯模块303;电源模块301分别与恒流负载模块302和通讯模块303相连接。
电源模块301,用于从供电通讯二总线10上获取电源,以供恒流负载模块302和通讯模块303正常工作。
恒流负载模块302,用于从供电通讯二总线10上获取预设恒定电流。
通讯模块303,用于基于供电通讯二总线10的电压极性确定供电通讯二总线10上传输的二进制数据。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供电通讯总线系统中,每个总线设备30均包括电源模块301、恒流负载模块302和通讯模块303,电源模块301的作用就是从供电通讯二总线10上获取电源,以供恒流负载模块302和通讯模块303正常工作,当某个总线设备30需要发送数据时,其恒流负载模块302将从供电通讯二总线10上获取预设恒定电流,进而直流电源设备20上的电流感应模块202在感应到上述预设恒定电流时,控制电源输出模块201切换供电通讯二总线10的电压极性。
例如,若在没有总线设备30发送数据时(即供电通讯二总线10空闲时),供电通讯二总线10的电压极性为第一总线为正极,第二总线为负极,则当目标总线设备需要发送数据至时,首先,目标总线设备的恒流负载模块302将从供电通讯二总线10上获取预设恒定电流,进而直流电源设备20的电源输出模块201将切换供电通讯二总线10的电压极性,以使第一总线为负极,第二总线为正极。
进一步的,当目标总线设备确认电压极性切换完毕后,则停止上述预设恒定电流的获取并同时开始发送目标数据(二进制数据),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已经设定二进制数据与供电通讯二总线10的电压极性的对应关系,因此,总线设备30的通讯模块303可根据供电通讯二总线10的电压极性确定供电通讯二总线10上传输的二进制数据,也即,目标总线设备在发送目标数据时能够在直流电源设备20的作用下控制供电通讯二总线10的电压极性随之同步变化,进而剩余总线设备中的通讯模块303可根据供电通讯二总线10的电压极性变化确定出相应的目标数据。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总线设备30之间以约定的通讯速率进行数据收发,进而保证了数据的收发同步。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当目标总线设备发送目标数据时,判断当前待发送数据与当前供电通讯二总线10的电压极性是否相匹配。
若不匹配,则目标总线设备从供电通讯二总线10上获取预设恒定电流,以使直流电源设备20在感应到预设恒定电流时切换供电通讯二总线10的电压极性。
通过上文中的描述可知,为了使得总线设备30之间能够自由互相通讯,本发明实施例设定不同的供电通讯二总线10的电压极性对应不同的二进制数据,假设电压极性为上述情况一(第一总线为正极,且第二总线为负极)时对应数据1,情况二(第一总线为负极,且第二总线为正极)时对应数据0,那么,当目标总线设备根据其需要在发送数据1或0时,需要判断目标总线设备的当前待发送数据与当前供电通讯二总线10的电压极性是否相匹配,如果不匹配,则需要切换供电通讯二总线10的电压极性。
例如,当前供电通讯二总线10的电压极性为上述情况一,也即对应数据1,而当前目标总线设备需要发送数据0,那么此时目标总线设备需要触发直流电源设备20进行供电通讯二总线10电压极性切换的动作,也即,利用其恒流负载模块302从供电通讯二总线10上获取预设恒定电流,从而引导直流电源设备20切换供电通讯二总线10的电压极性至情况二。
如果目标总线设备的当前待发送数据与当前供电通讯二总线10的电压极性相匹配,则维持供电通讯二总线10的电压极性不变,也即,目标总线设备不执行获取电流的操作。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供电通讯二总线10包括:第一总线和第二总线。供电通讯二总线10的默认极性为第一总线为正极,且第二总线为负极,其中,默认极性为供电通讯二总线10在空闲时的电压极性。以上提供了默认极性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用户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默认极性为第一总线为负极,且第二总线为正极。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当目标总线设备结束目标数据的发送时,判断当前供电通讯二总线10的电压极性是否为默认极性。
若否,则目标总线设备从供电通讯二总线10上获取预设恒定电流,以使直流电源设备20在感应到预设恒定电流时切换供电通讯二总线10的电压极性至默认极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总线设备30多按帧进行目标数据的收发,且规定每一帧所包含的数据量,以及帧与帧之间不能超过预设时间间隔,若剩余总线设备在接收完上一帧数据后,在预设时间间隔之内未接收到其他数据帧,则说明目标总线设备完成了目标数据的发送。可选的,规定每个数据帧的第一个数据对应的电压极性与默认极性相反,且每一帧数据传送结束需恢复供电通讯二总线10的电压极性为默认极性,从而剩余总线设备在预设时间间隔之内未接收到非默认极性对应的二进制数据时,可确认目标总线设备结束了目标数据的传送。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数据1对应于第一总线为正极,且第二总线为负极;数据0对应于第一总线为负极,且第二总线为正极。以上提供了二进制数据与供电通讯二总线10的电压极性的一种可选的对应关系,用户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数据0对应于第一总线为正极,且第二总线为负极;数据1对应于第一总线为负极,且第二总线为正极。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供电通讯总线系统,除供电通讯二总线10之外还包括直流电源设备20和若干总线设备30,直流电源设备20能够切换供电通讯二总线10的电压极性,且设定不同的供电通讯二总线10的电压极性对应不同的二进制数据,也即,目标总线设备发送的目标数据(二进制数据)可通过相应的供电通讯二总线10的电压极性来体现,实现了供电线与通讯线合二为一,进而使得总线设备30之间没有主机和从机之分,都可互相自由通讯,提高了总线设备30之间的通信效率,从而有效的缓解了现有技术中的供电通讯总线系统存在的通信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供电通讯方法,该供电通讯方法主要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一所提供的供电通讯总线系统,以下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供电通讯方法做具体介绍。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电通讯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2,利用直流电源设备输出电源至供电通讯二总线,以控制供电通讯二总线的电压极性。
步骤S104,在目标总线设备需要发送目标数据的情况下,控制目标总线设备从供电通讯二总线上获取预设恒定电流,以使直流电源设备在感应到预设恒定电流时切换供电通讯二总线的电压极性,进而通知剩余总线设备准备接收目标数据。
其中,目标总线设备为若干总线设备中的任意一个,剩余总线设备为除目标总线设备之外的总线设备。
步骤S106,控制目标总线设备在确定供电通讯二总线的电压极性切换完毕后,停止获取预设恒定电流,同时发送目标数据。
其中,目标数据为二进制数据,且不同的二进制数据对应不同的供电通讯二总线的电压极性。
步骤S108,控制剩余总线设备基于供电通讯二总线的电压极性确定目标总线设备发送的目标数据。
该供电通讯方法使得供电通讯总线系统中所有的总线设备之间没有主机和从机之分,均可以互相通讯,从而提高了总线设备之间的通信效率,缓解了现有技术中的供电通讯总线系统存在的通信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实施例三
参见图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60,存储器61,总线62和通信接口63,所述处理器60、通信接口63和存储器61通过总线62连接;处理器60用于执行存储器61中存储的可执行模块,例如计算机程序。
其中,存储器61可能包含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也可能还包括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通过至少一个通信接口63(可以是有线或者无线)实现该系统网元与至少一个其他网元之间的通信连接,可以使用互联网,广域网,本地网,城域网等。
总线62可以是ISA总线、PCI总线或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4中仅用一个双向箭头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其中,存储器61用于存储程序,所述处理器60在接收到执行指令后,执行所述程序,前述本发明实施例任一实施例揭示的流过程定义的装置所执行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60中,或者由处理器60实现。
处理器60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60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60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ing,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61,处理器60读取存储器61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供电通讯方法和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处理器可执行的非易失的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程序代码包括的指令可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具体实现可参见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处理器可执行的非易失的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供电通讯总线系统,包括供电通讯二总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通讯总线系统还包括:直流电源设备和若干总线设备;所述供电通讯二总线分别与所述直流电源设备和每个总线设备相连接;
所述直流电源设备,用于输出电源至所述供电通讯二总线,以控制所述供电通讯二总线的电压极性;
在目标总线设备需要发送目标数据的情况下,所述目标总线设备,用于从所述供电通讯二总线上获取预设恒定电流,以使所述直流电源设备在感应到所述预设恒定电流时切换所述供电通讯二总线的电压极性,进而通知剩余总线设备准备接收所述目标数据,其中,所述目标总线设备为所述若干总线设备中的任意一个,所述剩余总线设备为除所述目标总线设备之外的总线设备;
所述目标总线设备,还用于在确定所述供电通讯二总线的电压极性切换完毕后,停止获取所述预设恒定电流,同时发送所述目标数据,其中,所述目标数据为二进制数据,且不同的二进制数据对应不同的供电通讯二总线的电压极性;
所述剩余总线设备,用于基于所述供电通讯二总线的电压极性确定所述目标总线设备发送的目标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通讯总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电源设备包括:电源输出模块和电流感应模块;所述电源输出模块与所述电流感应模块相连接;
所述电源输出模块,用于输出电源至所述供电通讯二总线,以控制所述供电通讯二总线的电压极性;
所述电流感应模块,用于检测所述供电通讯二总线上流过的电流值,并在感应到所述目标总线设备从所述供电通讯二总线上获取预设恒定电流时,控制所述电源输出模块切换所述供电通讯二总线的电压极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通讯总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总线设备包括:电源模块、恒流负载模块和通讯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所述恒流负载模块和所述通讯模块相连接;
所述电源模块,用于从所述供电通讯二总线上获取电源,以供所述恒流负载模块和所述通讯模块正常工作;
所述恒流负载模块,用于从所述供电通讯二总线上获取预设恒定电流;
所述通讯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供电通讯二总线的电压极性确定所述供电通讯二总线上传输的二进制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通讯总线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目标总线设备发送目标数据时,判断当前待发送数据与当前供电通讯二总线的电压极性是否相匹配;
若不匹配,则所述目标总线设备从所述供电通讯二总线上获取预设恒定电流,以使所述直流电源设备在感应到所述预设恒定电流时切换所述供电通讯二总线的电压极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通讯总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通讯二总线包括:第一总线和第二总线;
所述供电通讯二总线的默认极性为第一总线为正极,且第二总线为负极,其中,所述默认极性为所述供电通讯二总线在空闲时的电压极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电通讯总线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目标总线设备结束所述目标数据的发送时,判断当前所述供电通讯二总线的电压极性是否为默认极性;
若否,则所述目标总线设备从所述供电通讯二总线上获取预设恒定电流,以使所述直流电源设备在感应到所述预设恒定电流时切换所述供电通讯二总线的电压极性至所述默认极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电通讯总线系统,其特征在于,
数据1对应于第一总线为正极,且第二总线为负极;
数据0对应于第一总线为负极,且第二总线为正极。
8.一种供电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上述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供电通讯总线系统,包括:
利用直流电源设备输出电源至所述供电通讯二总线,以控制所述供电通讯二总线的电压极性;
在目标总线设备需要发送目标数据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目标总线设备从所述供电通讯二总线上获取预设恒定电流,以使所述直流电源设备在感应到所述预设恒定电流时切换所述供电通讯二总线的电压极性,进而通知剩余总线设备准备接收所述目标数据,其中,所述目标总线设备为所述若干总线设备中的任意一个,所述剩余总线设备为除所述目标总线设备之外的总线设备;
控制所述目标总线设备在确定所述供电通讯二总线的电压极性切换完毕后,停止获取所述预设恒定电流,同时发送所述目标数据,其中,所述目标数据为二进制数据,且不同的二进制数据对应不同的供电通讯二总线的电压极性;
控制所述剩余总线设备基于所述供电通讯二总线的电压极性确定所述目标总线设备发送的目标数据。
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0.一种具有处理器可执行的非易失的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代码使所述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
CN202011199759.9A 2020-10-30 2020-10-30 供电通讯总线系统、供电通讯方法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1123330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99759.9A CN112333068B (zh) 2020-10-30 2020-10-30 供电通讯总线系统、供电通讯方法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99759.9A CN112333068B (zh) 2020-10-30 2020-10-30 供电通讯总线系统、供电通讯方法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33068A CN112333068A (zh) 2021-02-05
CN112333068B true CN112333068B (zh) 2021-11-19

Family

ID=743240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99759.9A Active CN112333068B (zh) 2020-10-30 2020-10-30 供电通讯总线系统、供电通讯方法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3306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66368A (zh) * 2022-04-20 2022-08-05 上海芯飏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长距离大负载场景的二总线通信系统、方法及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0821A (zh) * 2010-01-23 2010-08-11 山东亚华电子有限公司 医用通讯呼叫设备
CN102723970A (zh) * 2012-07-10 2012-10-10 湖南伊迈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可供电二线制总线的信号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3209270A (zh) * 2013-03-14 2013-07-17 山东亚华电子有限公司 医用通讯呼叫设备主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5121288A1 (de) * 2015-12-07 2017-06-08 Eaton Electrical Ip Gmbh & Co. Kg Bus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Busanordnung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0821A (zh) * 2010-01-23 2010-08-11 山东亚华电子有限公司 医用通讯呼叫设备
CN102723970A (zh) * 2012-07-10 2012-10-10 湖南伊迈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可供电二线制总线的信号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3209270A (zh) * 2013-03-14 2013-07-17 山东亚华电子有限公司 医用通讯呼叫设备主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33068A (zh) 2021-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272566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Server, and Device
EP3609049B1 (en)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and wireless charging method
EP3749006B1 (en) Data traffic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KR101706876B1 (ko) 서비스 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CN106576321B (zh) 用于使用至少一组克隆用户识别模块与移动通信网络交换数据的方法和系统
CN112333068B (zh) 供电通讯总线系统、供电通讯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4158251A (zh) 终端、充电器和充电方法
JP2018516031A (ja) 情報通知方法、ユーザ端末、第1の基地局および第2の基地局
WO2013170609A1 (zh) 控制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4270740A (zh) 一种共卡槽t卡和sim卡的检测方法
WO2019015051A1 (zh) 一种工作模式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0519712B (zh)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网元及存储介质
CN106162775B (zh) 一种接入无线网络的方法及装置
CN106953809B (zh) 一种基于485分时通信的设备资源采集方法
CN111148171B (zh) 通话切换方法及服务器
CN112039835B (zh) 自适应轮询时间估算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809481A (zh) 无线升级方法及装置
CN113938351A (zh) 数据采集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3442327A (zh) 物联网装置以及其通讯方法
KR20190034157A (ko) 통신 방법 및 통신 장치
CN107171915B (zh) 一种通信协议的变更方法及装置
CN107404404B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终端路由选择方法及物联网终端
CN113746217B (zh) 基于趋势判断的无线设备匹配通讯方法及系统与电子设备
CN102377478A (zh) 信息处理装置、通信系统、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CN114531661A (zh) 本地网络中设备的联网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