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29895A - 一种具有窃电嫌疑的用户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窃电嫌疑的用户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329895A CN112329895A CN202110005361.5A CN202110005361A CN112329895A CN 112329895 A CN112329895 A CN 112329895A CN 202110005361 A CN202110005361 A CN 202110005361A CN 112329895 A CN112329895 A CN 11232989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dex
- electricity stealing
- user
- electricity
- slo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8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1
- 238000013145 classification model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3
- 238000012549 trai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7637 random forest analysi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8000013528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3066 decision tre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422 calcul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935 Avera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81 pre-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062 neural network model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00369 Accident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86 linear fun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06F18/20—Analysing
- G06F18/24—Classification techniques
- G06F18/241—Classification techniques relat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model, e.g. parametric or non-parametric approach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06F18/20—Analysing
- G06F18/24—Classification techniques
- G06F18/243—Classification techniques relating to the number of classes
- G06F18/24323—Tree-organised classifier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20/00—Machine learning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3/00—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biological models
- G06N3/02—Neural networks
- G06N3/04—Architecture, e.g. interconnection topology
- G06N3/045—Combinations of network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3/00—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biological models
- G06N3/02—Neural networks
- G06N3/04—Architecture, e.g. interconnection topology
- G06N3/048—Activation func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3/00—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biological models
- G06N3/02—Neural networks
- G06N3/08—Learning methods
- G06N3/084—Backpropagation, e.g. using gradient desc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窃电嫌疑的用户的识别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响应于获取的用户历史用电数据以及终端设备窃电记录,分别提取窃电识别评估指标和窃电标签,使形成训练数据集;对负荷曲线斜率指标、线损指标以及告警类指标进行加权求和,使得到综合评价指标;基于训练数据集对组合分类模型进行训练;将某一用户实时用电数据输入组合分类模型中,输出某一用户的窃电嫌疑系数,使确定窃电嫌疑用户。采用将多种窃电指标进行计算,基于加权求和将多种窃电指标综合考量,从而得到综合评价指标,并基于综合评价指标与窃电标签对组合分类模型进行训练,基于现有的电气数据进行具有窃电嫌疑的用户的识别,能够提高窃电用户识别的精确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网反窃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窃电嫌疑的用户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国家对能源的消耗也在不断增长,尤其是对电力的需求量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在此背景下,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破坏计量装置、私接线路等手段窃取电力资源,从而减少用电成本。窃电行为不仅严重影响正常的供用电秩序,给电网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还会造成触电事故和电气火灾事故,危及人身及电网安全。
目前具有窃电嫌疑的用户的识别方法大多为工人巡检,定期逐户排查,但这种方式效率低下,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对于一些隐蔽的窃电方式很难进行准确的识别。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窃电嫌疑的用户的识别方法,用于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窃电嫌疑的用户的识别方法,包括:响应于获取的用户历史用电数据以及终端设备窃电记录,分别提取窃电识别评估指标和窃电标签,使形成训练数据集,其中,所述窃电识别评估指标包括负荷曲线斜率指标、线损指标以及告警类指标,所述窃电标签为某一用户是否窃电;所述负荷曲线斜率指标的表达式为:,,,式中,是负荷曲线斜率指标,是负荷曲线斜率变化的标志,是第t天的负荷曲线斜率,是第t-1天的负荷曲线斜率,s是负荷曲线斜率变化次数,m是天数的统计周期;负荷曲线斜率的计算公式为:,,,式中,是第i天的负荷曲线斜率,是第t天的负荷,以m天为统计周期,是天的平均负荷,分别为第天和天,是平均天数;所述线损指标的表达式为:,,,式中,是线损指标,是线损指标参考值,和分别是该天前m天和后m天的平均线损率,分别表示第和天;线损率的计算公式为:,式中,是第t天的线损率,是线路输电量,是所有用户的总损耗,U是用户集合,u是用户;所述告警类指标的表达式为:,,式中,是报警的总次数,是警告信号的状态,如果有报警信息,则否则,是告警类指标,是警告次数参考值;对所述负荷曲线斜率指标、线损指标以及告警类指标进行加权求和,使得到综合评价指标,其中,所述综合评价指标的表达式为:,式中,是综合评价指标,是负荷曲线斜率指标,是线损指标,是告警类指标,分别为负荷曲线斜率指标、线损指标和告警类指标的权重,;基于所述训练数据集对组合分类模型进行训练,其中,所述组合分类模型为基于随机森林子模型和神经网络子模型的组合模型,所述组合分类模型的输入量为所述窃电识别评估指标,输出量为所述窃电标签;将某一用户实时用电数据输入所述组合分类模型中,输出某一用户的窃电嫌疑系数,使确定窃电嫌疑用户。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窃电嫌疑的用户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模块,配置为响应于获取的用户历史用电数据以及终端设备窃电记录,分别提取窃电识别评估指标和窃电标签,使形成训练数据集,其中,所述窃电识别评估指标包括负荷曲线斜率指标、线损指标以及告警类指标,所述窃电标签为某一用户是否窃电;所述负荷曲线斜率指标的表达式为:,,,式中,是负荷曲线斜率指标,是负荷曲线斜率变化的标志,是第t天的负荷曲线斜率,是第t-1天的负荷曲线斜率,s是负荷曲线斜率变化次数,m是天数的统计周期;负荷曲线斜率的计算公式为:,,,式中,是第i天的负荷曲线斜率,是第t天的负荷,以m天为统计周期,是天的平均负荷,分别为第天和天,是平均天数;所述线损指标的表达式为:,,,式中,是线损指标,是线损指标参考值,和分别是该天前m天和后m天的平均线损率,分别表示第和天;线损率的计算公式为:,式中,是第t天的线损率,是线路输电量,是所有用户的总损耗,U是用户集合,u是用户;所述告警类指标的表达式为:,,式中,是报警的总次数,是警告信号的状态,如果有报警信息,则否则,是告警类指标,是警告次数参考值;求和模块,配置为对所述负荷曲线斜率指标、线损指标以及告警类指标进行加权求和,使得到综合评价指标,其中,所述综合评价指标的表达式为:,式中,是综合评价指标,是负荷曲线斜率指标,是线损指标,是告警类指标,、、分别为负荷曲线斜率指标、线损指标和告警类指标的权重,;训练模块,配置为基于所述训练数据集对组合分类模型进行训练,其中,所述组合分类模型为基于随机森林子模型和神经网络子模型的组合模型,所述组合分类模型的输入量为所述窃电识别评估指标,输出量为所述窃电标签;输出模块,配置为将某一用户实时用电数据输入所述组合分类模型中,输出某一用户的窃电嫌疑系数,使确定窃电嫌疑用户。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本发明任一实施例的具有窃电嫌疑的用户的识别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本发明任一实施例的具有窃电嫌疑的用户的识别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的方法及装置提供的方案采用将多种窃电指标进行计算,基于加权求和将多种窃电指标综合考量,从而得到综合评价指标,并基于综合评价指标与窃电标签对组合分类模型进行训练,基于现有的电气数据进行具有窃电嫌疑的用户的识别,能够提高窃电用户识别的精确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窃电嫌疑的用户的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具有窃电嫌疑的用户的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窃电用户识别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窃电嫌疑的用户的识别装置的框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术语解释部分:随机森林,是一个包含多个决策树的分类器。通过对大量原始数据采取有放回的抽样,构建子数据集,再由子数据集构建子决策树。对子树由待选特征进行分支,将待选数据经由待选特征进行编码分类,最终根据大量数据在算法中的多次运算分类结果确定各批数据的情况。
请参阅图1,其示出了本申请的具有窃电嫌疑的用户的识别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具有窃电嫌疑的用户的识别方法可以适用于具备数据处理功能的终端。
如图1所示,在S101中,响应于获取的用户历史用电数据以及终端设备窃电记录,分别提取窃电识别评估指标和窃电标签,使形成训练数据集,其中,所述窃电识别评估指标包括负荷曲线斜率指标、线损指标以及告警类指标,所述窃电标签为某一用户是否窃电;所述负荷曲线斜率指标的表达式为:,,,式中,是负荷曲线斜率指标,是负荷曲线斜率变化的标志,是第t天的负荷曲线斜率,是第t-1天的负荷曲线斜率,s是负荷曲线斜率变化次数,m是天数的统计周期;负荷曲线斜率的计算公式为:,,,式中,是第i天的负荷曲线斜率,是第t天的负荷,以m天为统计周期,是天的平均负荷,分别为第天和天,是平均天数;所述线损指标的表达式为:,,,式中,是线损指标,是线损指标参考值,和分别是该天前m天和后m天的平均线损率,分别表示第和天;线损率的计算公式为:,式中,是第t天的线损率,是线路输电量,是所有用户的总损耗,U是用户集合,u是用户;所述告警类指标的表达式为:,,式中,是报警的总次数,是警告信号的状态,如果有报警信息,则否则,是告警类指标,是警告次数参考值;
在S102中,对负荷曲线斜率指标、线损指标以及告警类指标进行加权求和,使得到综合评价指标,其中,综合评价指标的表达式为:,式中,是综合评价指标,是负荷曲线斜率指标,是线损指标,是告警类指标,分别为负荷曲线斜率指标、线损指标和告警类指标的权重,;
在S103中,基于训练数据集对组合分类模型进行训练,其中,组合分类模型为基于随机森林子模型和神经网络子模型的组合模型,组合分类模型的输入量为窃电识别评估指标,输出量为窃电标签;
在S104中,将某一用户实时用电数据输入组合分类模型中,输出某一用户的窃电嫌疑系数,使确定窃电嫌疑用户。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S101,识别装置响应于获取的用户历史用电数据以及终端设备窃电记录,分别提取窃电识别评估指标和窃电标签,使形成训练数据集,其中,所述窃电识别评估指标包括负荷曲线斜率指标、线损指标以及告警类指标,所述窃电标签为某一用户是否窃电;所述负荷曲线斜率指标的表达式为:,,,式中,是负荷曲线斜率指标,是负荷曲线斜率变化的标志,是第t天的负荷曲线斜率,是第t-1天的负荷曲线斜率,s是负荷曲线斜率变化次数,m是天数的统计周期;负荷曲线斜率的计算公式为:,,,式中,是第i天的负荷曲线斜率,是第t天的负荷,以m天为统计周期,是天的平均负荷,分别为第天和天,是平均天数;所述线损指标的表达式为:,,,式中,是线损指标,是线损指标参考值,和分别是该天前m天和后m天的平均线损率,分别表示第和天;线损率的计算公式为:,式中,是第t天的线损率,是线路输电量,是所有用户的总损耗,U是用户集合,u是用户;所述告警类指标的表达式为:,,式中,是报警的总次数,是警告信号的状态,如果有报警信息,则否则,是告警类指标,是警告次数参考值。之后,对于S102,识别装置对负荷曲线斜率指标、线损指标以及告警类指标进行加权求和,使得到综合评价指标,其中,综合评价指标的表达式为:,式中,是综合评价指标,是负荷曲线斜率指标,是线损指标,是告警类指标,、、分别为负荷曲线斜率指标、线损指标和告警类指标的权重,。之后,对于S103,识别装置基于训练数据集对组合分类模型进行训练,其中,组合分类模型为基于随机森林子模型和神经网络子模型的组合模型,组合分类模型的输入量为窃电识别评估指标,输出量为窃电标签。之后,对于S104,识别装置将某一用户实时用电数据输入组合分类模型中,输出某一用户的窃电嫌疑系数,使确定窃电嫌疑用户。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通过基于用户历史用电数据对负荷曲线斜率指标、线损指标以及告警类指标进行计算,能够实现综合考虑用电负荷、线损及报警信息等反映窃电用户行为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包含用电负荷曲线斜率指标、线损指标和报警信息指标的窃电识别评估指标体系,并基于三类指标得到综合评价指标,多维度刻画窃电行为特征,结合用户的用电特征及采集数据的特点,借助随机森林算法和神经网络得到组合分类模型进行窃电用户识别,提高了窃电用户识别的精确度与实时性,基于现有的电气数据进行具有窃电嫌疑的用户的识别,不需要附加过多监测元件,降低了窃电用户识别的成本。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在基于训练数据集对组合分类模型进行训练之前,方法还包括:响应于获取的用户历史用电数据,基于拉格朗日插值法对用户历史用电数据的缺失值进行处理。这样,能够降低由于各种原因出现数据丢失的现象,造成对计算线损数据的误差。
请参阅图2,其示出了本申请的又一种具有窃电嫌疑的用户的识别方法的流程图。该流程图主要是对流程图1的附加流程进一步限定的步骤的流程图。
如图2所示,在S201中,响应于获取的用户历史用电数据以及终端设备窃电记录,分别提取窃电识别评估指标和窃电标签,形成测试数据集;
在S202中,基于测试数据集对组合分类模型进行准确度测试,使调整随机森林子模型的参数。
在实施例中,对于S201,识别装置响应于获取的用户历史用电数据以及终端设备窃电记录,分别提取窃电识别评估指标和窃电标签,形成测试数据集。之后,对于S202,识别装置基于测试数据集对组合分类模型进行准确度测试,使调整随机森林子模型的参数。
本实施提供的方案采用测试数据集对组合分类模型进行准确度测试,能够进行调整随机森林的参数,如决策树的个数、生成每棵决策树所用的特征数,从而提高随机森林子模型识别的精确度。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在基于训练数据集对组合分类模型进行训练之前,方法还包括:响应于获取的用户历史用电数据,对用户历史用电数据进行数据清洗。这样,能够将消除量纲等无关因素的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法步骤并不用于限制各步骤的执行顺序,实际上,某些步骤可能会同时执行或者以与步骤限定的相反的顺序执行,本申请在此没有限制。
下面对通过描述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对最终确定的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方案。
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主要是由以下原因导致的:
1.通过使用硬件对供电装置进行实时监测的方法成本太高,需要使用大量的硬件来满足监控的需求,而且对于软件窃电,遥控窃电等现象,由于没有人的直接参与,装置的摄像头难以识别并报警。
2.通过对电气量状态进行实时监测的方法,耗时较长,且占用较多的计算资源,未能充分利用可以反映窃电行为的其他数据,容易发生误判。
3.使用单一的神经网络算法容易出现过拟合或欠拟合,窃电行为识别的准确率较低。
本申请的方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设计和优化提高窃电用户识别的精确度与实时性:
1)、综合考虑用电负荷、线损及报警信息等反映窃电用户行为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包含用电负荷曲线斜率指标、线损指标和报警信息指标的窃电识别评估指标体系,并基于三类指标得到综合评价指标,多维度刻画窃电行为特征;
2)、采用随机森林算法、神经网络得到组合分类模型进行窃电用户识别。
请参阅图3,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窃电用户识别流程图。
如图3所示,本申请的方案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数据采集
采集所有影响窃电用户识别的相关数据,其中包括用户的用电数据、线路的线损数据、终端的告警类数据及对应地区用户的窃电记录。
步骤二:构建窃电识别评估指标体系及窃电标签。
(1)构建窃电识别评估指标体系
①负荷曲线斜率指标
由于用户用电存在一定的惯性,因此正常用户的负荷曲线较为稳定,负荷曲线的斜率接近0,然而窃电的用户,其负荷量会持续下降,即负荷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小于0,并且曲线斜率随时间变化而不断减小。因此将用户的负荷曲线斜率作为识别窃电用户的指标之一,计算公式如式(1-3)所示。
如果负荷曲线的斜率持续减小,则该用户具有窃电嫌疑。对于该类用户,统计(2m+1)天中当天负荷曲线斜率比前一天小的天数,并且定义(2m+1)天的负荷曲线斜率指标为公式(4)。
②线损指标
线损为电网供电量与售电量的差值。用户侧出现窃电行为时,电网供电量不变,而售电量会降低,导致电网的线损会明显增大,并且,窃电量越多造成的线损增大越明显,因此,线损可以较为灵敏的反映窃电行为。此外,对于基于大量数据的学习类算法而言,更多的可靠特征会得到更加准确的训练模型,误判率更低,实际应用时对不同于训练集分布的数据集适应性也会更强。综上,本发明将线损作为窃电识别的一个关键特征。
线损率是用于衡量供电线路的损失比例,并且可以结合网络拓扑计算得到用户所属线路在当天的线损率。线损率的计算公式如式(7)所示。
线路的线损率可以作为用户线损率的参考值,若用户发生窃漏电,则当天的线损率会上升。然而由于用户每天的用电量存在一定的波动,仅以当天线损率上升作为窃漏电特征会导致较大的误差,因此将m天的线损率平均值作为评估指标,并分别计算当天的前m天和后m天的平均线损率。定义线损指标如式(8)所示。
③告警类指标
与窃电行为有关的终端告警信息主要包括电压缺相、电压断相和电流反极性等。将与窃电行为有关的终端告警次数的总和作为告警信息指标,可以有效地减少单一告警信息带来的误差。告警类指标的计算公式如式(12)所示。
④综合评价指标
经过计算得到负荷曲线斜率指标、线损指标、告警类指标后,对各指标进行加权求和,从而得到综合评价指标,并以此综合评价指标作为组合分类模型的输入数据。
(2)构建窃电标签
根据终端设备的窃电记录,分析用户是否为窃电用户,并定义窃电标签,如式(14)所示。此外,将所有用户的窃电标签按照窃电识别评估指标体系的时间序列顺序排列,生成全部用户在研究时间长度的窃电标签。
步骤三:数据预处理
(1)数据清洗
数据清洗的目的是过滤掉与窃电行为无关的数据。银行、学校、工商业等公共事业用户一般不会窃电,因此需要将窃电识别评价指标体系及窃电标签的数据集中对应的用电数据从总数据集中剔除。对于居民用户来说,节假日和工作日的用电量差异较大,为了获得更好的识别效果,剔除节假日的数据,即令。
(2)缺失值处理
数据在采集过程中,会由于各种原因出现数据丢失的现象,如丢包、采集设备故障等。如果进行缺失值处理,计算得到的线损数据会有较大的误差,因此为了获得更好的识别效果,采用拉格朗日插值法对缺失值进行处理。具体方法如下:首先从原始数据集中确定因变量和自变量,取出缺失值前后的5个数据(前后数据中遇到数据不存在或者为空的,直接将数据舍去,将仅有的数据组成一组),将取出来的10个数据组成一组。然后采用拉格朗日多项式插值公式进行处理,如式(15-16)所示。对全部缺失数据依次进行插补,直到不存在缺失值为止。
其中,为缺失值对应的下标序号,为缺失值的插值结果,为多项式表达式,为非缺失值,为非缺失值的下标序号,为第j个数据样本的下标序号,N是数据样本的总数,表示从第一个数据样本开始进行计算,表示在计算时去掉缺失值对应样本数据的下标序号。
步骤四:训练组合分类模型
(1)将经过数据预处理的数据集按照8:2的比例分为训练集与测试集。
(2)生成并优化随机森林
1)随机选取特征并生成决策树。
基于基尼系数选择特征。基尼系数表示模型的混乱情况,基尼系数的值越小,混淆程度越小。概率分布的基尼系数如式(17-19)所示。
决策树的生成:①首先取每个特征参数所有可能的阈值,计算划分后的数据样本的基尼系数,选择基尼系数最小的特征参数及其对应的阈值作为节点的特征分割点。②如果节点中的样本数或树的深度满足要求,则完成分类树的构建,并返回构建的决策树。否则,在第二个子节点上递归执行①,直至完成决策树的构建。
2)构建随机森林
基于(1)中划分出的训练集,重复执行1),直至生成目标个数的决策树,完成随机森林的构建。
3)测试并调整随机森林参数
在(1)划分的测试集上对生成的随机森林进行准确度测试,选择多数决策树的决策结果作为测试样本的窃电识别结果,统计识别正确的样本数量,并计算窃电识别模型的性能指标,如式(20)所示。调整随机森林的参数,如决策树的个数、生成每棵决策树所用的特征数,并按上述方法计算模型的性能指标。
4)选取测试表现最优的参数,并基于该参数生成窃电识别的随机森林模型。
(3)训练BP神经网络模型
1)确定输入向量
将窃电识别评估指标体系中计算得到的综合评价指标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向量,并以窃电标签作为输出向量。
2)设计隐含节点数
设计一个隐含层,其节点数通过式(21)确定。
3)确定激活函数
4)基于输入、输出向量训练BP神经网络模型,实现用户是否为窃电用户的判断识别。
(4)组合分类模型
本发明基于等权递归的方法求取随机森林和神经网络的组合权重。其基本原理为:
假设有n种分类方法,记为:
第一轮进行平均可以表示为:
如此重复进行,经过k轮平均,即可得到组合分类模型为:
步骤五:进行窃电用户识别
(1)对采集到的用户的用电量、线损及告警类信息进行数据预处理,再按照步骤2分别计算用户的负荷曲线斜率指标、线损指标及告警类指标,计算综合评价指标,形成用户的窃电识别评估指标体系。
(2)借助步骤4得到的组合分类模型判断用户是否为窃电用户。
综上描述,本申请的方案具有以下效果:
1.运算速度快,精度高。考虑到单一模型的分类局限性,本发明选择使用随机森林和BP神经网络的组合,加快了运算的速度并提高了分类的准确度。
2.与依靠硬件的监测方式相比,本发明无需使用大批量的摄像头、传感器,依据采集到的电量数据即可识别是否发生窃电行为,降低了窃电用户识别的成本。
3.在应对遥控窃电、软件窃电等问题方面,本发明通过分析采集的电量数据,可以精确地识别各类方法导致的窃电行为,提高了窃电行为的识别适用性。
4.本发明可以定期生成新的窃电用户决策模型,根据历史的真实数据动态地调整判断依据,更加灵活地识别窃电用户,对新型的窃电手段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请参阅图4,其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窃电嫌疑的用户的识别装置的框图。
如图4所示,识别装置300,包括获取模块310、求和模块320、训练模块330以及输出模块340。
其中,获取模块310,配置为响应于获取的用户历史用电数据以及终端设备窃电记录,分别提取窃电识别评估指标和窃电标签,使形成训练数据集,其中,所述窃电识别评估指标包括负荷曲线斜率指标、线损指标以及告警类指标,所述窃电标签为某一用户是否窃电;所述负荷曲线斜率指标的表达式为:,,,式中,是负荷曲线斜率指标,是负荷曲线斜率变化的标志,是第t天的负荷曲线斜率,是第t-1天的负荷曲线斜率,s是负荷曲线斜率变化次数,m是天数的统计周期;负荷曲线斜率的计算公式为:,,,式中,是第i天的负荷曲线斜率,是第t天的负荷,以m天为统计周期,是天的平均负荷,分别为第天和天,是平均天数;所述线损指标的表达式为:,,,式中,是线损指标,是线损指标参考值,和分别是该天前m天和后m天的平均线损率,分别表示第和天;线损率的计算公式为:,式中,是第t天的线损率,是线路输电量,是所有用户的总损耗,U是用户集合,u是用户;所述告警类指标的表达式为:,,式中,是报警的总次数,是警告信号的状态,如果有报警信息,则否则,是告警类指标,是警告次数参考值;求和模块320,配置为对负荷曲线斜率指标、线损指标以及告警类指标进行加权求和,使得到综合评价指标,其中,综合评价指标的表达式为:,式中,是综合评价指标,是负荷曲线斜率指标,是线损指标,是告警类指标,分别为负荷曲线斜率指标、线损指标和告警类指标的权重,;训练模块330,配置为基于训练数据集对组合分类模型进行训练,其中,组合分类模型为基于随机森林子模型和神经网络子模型的组合模型,组合分类模型的输入量为窃电识别评估指标,输出量为窃电标签;输出模块340,配置为将某一用户实时用电数据输入组合分类模型中,输出某一用户的窃电嫌疑系数,使确定窃电嫌疑用户。
应当理解,图4中记载的诸模块与参考图1和图2中描述的方法中的各个步骤相对应。由此,上文针对方法描述的操作和特征以及相应的技术效果同样适用于图4中的诸模块,在此不再赘述。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可执行上述任意方法实施例中的具有窃电嫌疑的用户的识别方法;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本发明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设置为:
响应于获取的用户历史用电数据以及终端设备窃电记录,分别提取窃电识别评估指标和窃电标签,使形成训练数据集,其中,窃电识别评估指标包括负荷曲线斜率指标、线损指标以及告警类指标,窃电标签为某一用户是否窃电;
基于训练数据集对组合分类模型进行训练,其中,组合分类模型为基于随机森林子模型和神经网络子模型的组合模型,组合分类模型的输入量为窃电识别评估指标,输出量为窃电标签;
将某一用户实时用电数据输入组合分类模型中,输出某一用户的窃电嫌疑系数,使确定窃电嫌疑用户。
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具有窃电嫌疑的用户的识别装置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具有窃电嫌疑的用户的识别装置。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项具有窃电嫌疑的用户的识别方法。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410以及存储器420,图5中以一个处理器410为例。具有窃电嫌疑的用户的识别方法的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装置430和输出装置440。处理器410、存储器420、输入装置430和输出装置440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5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存储器420为上述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处理器41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420中的非易失性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服务器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具有窃电嫌疑的用户的识别方法。输入装置430可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具有窃电嫌疑的用户的识别装置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输出装置440可包括显示屏等显示设备。
上述产品可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上述电子设备应用于具有窃电嫌疑的用户的识别装置中,用于客户端,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存储器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指令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
响应于获取的用户历史用电数据以及终端设备窃电记录,分别提取窃电识别评估指标和窃电标签,使形成训练数据集,其中,窃电识别评估指标包括负荷曲线斜率指标、线损指标以及告警类指标,窃电标签为某一用户是否窃电;
基于训练数据集对组合分类模型进行训练,其中,组合分类模型为基于随机森林子模型和神经网络子模型的组合模型,组合分类模型的输入量为窃电识别评估指标,输出量为窃电标签;
将某一用户实时用电数据输入组合分类模型中,输出某一用户的窃电嫌疑系数,使确定窃电嫌疑用户。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以多种形式存在,包括但不限于:
(1)移动通信设备:这类设备的特点是具备移动通信功能,并且以提供话音、数据通信为主要目标。这类终端包括:智能手机(例如iPhone)、多媒体手机、功能性手机,以及低端手机等。
(2)超移动个人计算机设备:这类设备属于个人计算机的范畴,有计算和处理功能,一般也具备移动上网特性。这类终端包括:PDA、MID和UMPC设备等,例如iPad。
(3)便携式娱乐设备:这类设备可以显示和播放多媒体内容。该类设备包括:音频、视频播放器(例如iPod),掌上游戏机,电子书,以及智能玩具和便携式车载导航设备。
(4)服务器:提供计算服务的设备,服务器的构成包括处理器、硬盘、内存、系统总线等,服务器和通用的计算机架构类似,但是由于需要提供高可靠的服务,因此在处理能力、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要求较高。
(5)其他具有数据交互功能的电子装置。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7)
1.一种具有窃电嫌疑的用户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响应于获取的用户历史用电数据以及终端设备窃电记录,分别提取窃电识别评估指标和窃电标签,使形成训练数据集,其中,所述窃电识别评估指标包括负荷曲线斜率指标、线损指标以及告警类指标,所述窃电标签为某一用户是否窃电;
所述负荷曲线斜率指标的表达式为:
负荷曲线斜率的计算公式为:
所述线损指标的表达式为:
线损率的计算公式为:
所述告警类指标的表达式为:
基于所述训练数据集对组合分类模型进行训练,其中,所述组合分类模型为基于随机森林子模型和神经网络子模型的组合模型,所述组合分类模型的输入量为所述窃电识别评估指标,输出量为所述窃电标签;
将某一用户实时用电数据输入所述组合分类模型中,输出某一用户的窃电嫌疑系数,使确定窃电嫌疑用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窃电嫌疑的用户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响应于获取的用户历史用电数据以及终端设备窃电记录,分别提取窃电识别评估指标和窃电标签,使形成训练数据集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获取的用户历史用电数据以及终端设备窃电记录,分别提取窃电识别评估指标和窃电标签,形成测试数据集;
基于所述测试数据集对所述组合分类模型进行准确度测试,使调整所述随机森林子模型的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窃电嫌疑的用户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于所述训练数据集对组合分类模型进行训练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获取的用户历史用电数据,对所述用户历史用电数据进行数据清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窃电嫌疑的用户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于所述训练数据集对组合分类模型进行训练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获取的用户历史用电数据,基于拉格朗日插值法对所述用户历史用电数据的缺失值进行处理。
5.一种具有窃电嫌疑的用户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配置为响应于获取的用户历史用电数据以及终端设备窃电记录,分别提取窃电识别评估指标和窃电标签,使形成训练数据集,其中,所述窃电识别评估指标包括负荷曲线斜率指标、线损指标以及告警类指标,所述窃电标签为某一用户是否窃电;
所述负荷曲线斜率指标的表达式为:
负荷曲线斜率的计算公式为:
所述线损指标的表达式为:
线损率的计算公式为:
所述告警类指标的表达式为:
训练模块,配置为基于所述训练数据集对组合分类模型进行训练,其中,所述组合分类模型为基于随机森林子模型和神经网络子模型的组合模型,所述组合分类模型的输入量为所述窃电识别评估指标,输出量为所述窃电标签;
输出模块,配置为将某一用户实时用电数据输入所述组合分类模型中,输出某一用户的窃电嫌疑系数,使确定窃电嫌疑用户。
6.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7.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005361.5A CN112329895A (zh) | 2021-01-05 | 2021-01-05 | 一种具有窃电嫌疑的用户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005361.5A CN112329895A (zh) | 2021-01-05 | 2021-01-05 | 一种具有窃电嫌疑的用户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329895A true CN112329895A (zh) | 2021-02-05 |
Family
ID=743021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005361.5A Pending CN112329895A (zh) | 2021-01-05 | 2021-01-05 | 一种具有窃电嫌疑的用户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329895A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986644A (zh) * | 2021-02-25 | 2021-06-18 |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 一种窃电识别方法及系统 |
CN113094884A (zh) * | 2021-03-31 | 2021-07-09 | 天津大学 | 基于三层递进式分析模型的配电网用户窃电行为诊断方法 |
CN113408676A (zh) * | 2021-08-23 | 2021-09-17 | 国网江西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 | 一种结合云端与边端的窃电用户识别方法及装置 |
CN113447820A (zh) * | 2021-06-29 | 2021-09-28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电量监测方法、装置、智能电表及处理器 |
CN114154999A (zh) * | 2021-10-27 | 2022-03-08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 一种反窃电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CN114819454A (zh) * | 2021-11-15 | 2022-07-29 |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窃电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
CN118036905A (zh) * | 2024-04-12 | 2024-05-14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临汾供电公司 | 一种异常用电用户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CN118551313A (zh) * | 2024-07-29 | 2024-08-27 | 无锡法拉第电机有限公司 | 一种同步发电机绕组状态评估方法及装置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862347A (zh) * | 2017-12-04 | 2018-03-30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南供电公司 | 一种基于随机森林的窃电行为的发现方法 |
CN108416693A (zh) * | 2018-02-01 | 2018-08-17 | 东华大学 | 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用电异常行为识别方法 |
CN109447364A (zh) * | 2018-11-08 | 2019-03-08 |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 基于标签的电力客户投诉预测方法 |
CN109872773A (zh) * | 2019-02-26 | 2019-06-11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基于Adaboost、BP神经网络和随机森林融合的mirco-RNA前体识别方法 |
CN109934371A (zh) * | 2017-12-18 | 2019-06-25 | 普华讯光(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用电数据对企业进行偿付能力风险识别和预测的方法 |
CN110490329A (zh) * | 2019-07-05 | 2019-11-22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大规模电力异常数据检测方法及系统 |
CN111027872A (zh) * | 2019-12-16 | 2020-04-17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一种区域用户的用电成熟度确定方法及系统 |
CN111310854A (zh) * | 2020-03-10 | 2020-06-19 | 长沙理工大学 | 基于用电负荷指纹的低误报率窃电检测二次筛选方法 |
CN111797924A (zh) * | 2020-07-03 | 2020-10-20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聚类算法的三维度园区画像方法及系统 |
CN111832654A (zh) * | 2020-07-15 | 2020-10-27 | 深圳天顺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偷电漏电用户识别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
2021
- 2021-01-05 CN CN202110005361.5A patent/CN112329895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862347A (zh) * | 2017-12-04 | 2018-03-30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南供电公司 | 一种基于随机森林的窃电行为的发现方法 |
CN109934371A (zh) * | 2017-12-18 | 2019-06-25 | 普华讯光(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用电数据对企业进行偿付能力风险识别和预测的方法 |
CN108416693A (zh) * | 2018-02-01 | 2018-08-17 | 东华大学 | 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用电异常行为识别方法 |
CN109447364A (zh) * | 2018-11-08 | 2019-03-08 |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 基于标签的电力客户投诉预测方法 |
CN109872773A (zh) * | 2019-02-26 | 2019-06-11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基于Adaboost、BP神经网络和随机森林融合的mirco-RNA前体识别方法 |
CN110490329A (zh) * | 2019-07-05 | 2019-11-22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大规模电力异常数据检测方法及系统 |
CN111027872A (zh) * | 2019-12-16 | 2020-04-17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一种区域用户的用电成熟度确定方法及系统 |
CN111310854A (zh) * | 2020-03-10 | 2020-06-19 | 长沙理工大学 | 基于用电负荷指纹的低误报率窃电检测二次筛选方法 |
CN111797924A (zh) * | 2020-07-03 | 2020-10-20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聚类算法的三维度园区画像方法及系统 |
CN111832654A (zh) * | 2020-07-15 | 2020-10-27 | 深圳天顺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偷电漏电用户识别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董津辰等: ""基于社群特征的配电网异常用电行为分析"", 《电工电气》 *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986644A (zh) * | 2021-02-25 | 2021-06-18 |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 一种窃电识别方法及系统 |
CN113094884A (zh) * | 2021-03-31 | 2021-07-09 | 天津大学 | 基于三层递进式分析模型的配电网用户窃电行为诊断方法 |
CN113447820A (zh) * | 2021-06-29 | 2021-09-28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电量监测方法、装置、智能电表及处理器 |
CN113408676A (zh) * | 2021-08-23 | 2021-09-17 | 国网江西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 | 一种结合云端与边端的窃电用户识别方法及装置 |
CN114154999A (zh) * | 2021-10-27 | 2022-03-08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 一种反窃电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CN114819454A (zh) * | 2021-11-15 | 2022-07-29 |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窃电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
CN118036905A (zh) * | 2024-04-12 | 2024-05-14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临汾供电公司 | 一种异常用电用户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CN118551313A (zh) * | 2024-07-29 | 2024-08-27 | 无锡法拉第电机有限公司 | 一种同步发电机绕组状态评估方法及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329895A (zh) | 一种具有窃电嫌疑的用户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 |
CN110113226B (zh) | 一种检测设备异常的方法及装置 | |
WO2019091177A1 (zh) | 风险识别模型构建和风险识别方法、装置及设备 | |
CN112700252B (zh) | 一种信息安全性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09389494B (zh) | 借贷欺诈检测模型训练方法、借贷欺诈检测方法及装置 | |
CN111371767B (zh) | 恶意账号识别方法、恶意账号识别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 |
CN111931047B (zh) | 基于人工智能的黑产账号检测方法及相关装置 | |
CN110363636A (zh) | 基于关系网络的欺诈风险识别方法及装置 | |
CN112200644B (zh) | 欺诈用户识别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
CN110348472A (zh) | 数据检测规则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3144624A (zh)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3408676A (zh) | 一种结合云端与边端的窃电用户识别方法及装置 | |
CN111951008A (zh) | 一种风险预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5797005A (zh) | 预测模型的训练、商品推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 |
CN113852510B (zh) | 一种网络安全态势预测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 |
CN115130542A (zh) | 模型训练方法、文本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12600814A (zh) | 一种船舶cps系统欺骗攻击检测方法及系统 | |
CN113763077A (zh) | 用于检测虚假交易订单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1783883A (zh) | 一种异常数据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 |
CN114723554B (zh) | 异常账户识别方法及装置 | |
CN110866672A (zh) |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 |
CN115293872A (zh) | 建立风险识别模型的方法及对应装置 | |
CN111833171B (zh) | 异常操作检测和模型训练方法、装置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2950222A (zh) | 资源处理异常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1209567A (zh) | 提高检测模型鲁棒性的可知性判断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