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19416B - 一种气囊的分流装置及其制作方法、安全气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囊的分流装置及其制作方法、安全气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19416B
CN112319416B CN201910716924.4A CN201910716924A CN112319416B CN 112319416 B CN112319416 B CN 112319416B CN 201910716924 A CN201910716924 A CN 201910716924A CN 112319416 B CN112319416 B CN 1123194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quare
corner
folding
flow
flow div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1692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19416A (zh
Inventor
孟凡昌
郑重
何亮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Junsheng Automobile Safety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Junsheng Automobile Safety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Junsheng Automobile Safety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Junsheng Automobile Safety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1692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1941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194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194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194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194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1/261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with means other than bag structure to diffuse or guide inflation flui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1/261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with means other than bag structure to diffuse or guide inflation fluid
    • B60R2021/2612Gas guiding means, e.g. du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1/261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with means other than bag structure to diffuse or guide inflation fluid
    • B60R2021/2612Gas guiding means, e.g. ducts
    • B60R2021/2615Gas guiding means, e.g. ducts for diverting the gas into a plurality of bag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囊的分流装置及其制作方法、安全气囊系统,涉及车辆技术领域。该方法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包括:一种气囊的分流装置,包括:导流部和分流部;其中,所述导流部的一端与气体发生器的出气口连通,所述导流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分流部连通;所述分流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出气口,且所述分流部包括保持部、螺旋部和遮挡部,所述遮挡部位于所述螺旋部的内部,所述保持部包裹于所述螺旋部的外部。该实施方式能有效将气体发生器产生的气体分配到各个腔室内,且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可节约分流装置的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气囊的分流装置及其制作方法、安全气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囊的分流装置及其制作方法、安全气囊系统。
背景技术
在汽车安全气囊系统中,通常会设置分流装置,以在囊袋需要展开时,将气体发生器产生的气体通过该分流装置分配至囊袋的各个腔室内。
现有的分流装置一般通过一片布片卷折而成或多层布片叠加后缝制而成,此种结构无法有效将气体发生器产生的气体分配到各个腔室内。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气囊的分流装置及其制作方法、安全气囊系统,能有效将气体发生器产生的气体分配到各个腔室内,且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可节约分流装置的制造成本。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气囊的分流装置,包括:导流部和分流部;其中,
所述导流部的一端与气体发生器的出气口连通,所述导流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分流部连通;
所述分流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出气口,且所述分流部包括保持部、螺旋部和遮挡部,所述遮挡部位于所述螺旋部的内部,所述保持部包裹于所述螺旋部的外部。
可选地,所述导流部上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气体发生器连接。
可选地,所述分流装置由第一柔性材料或第二柔性材料制成。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上述第一方面任一所述的气囊的分流装置制作方法,包括:
准备用于形成所述分流装置的第一柔性材料,将所述第一柔性材料标记为四个拐角部和三个类凸部,所述拐角部包括:与所述类凸部形状相同的第一部以及呈四边形的第二部,且所述第二部与所述第一部连通,所述第二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部的宽度;所述四个拐角部中的第一拐角部与第二拐角部上下对称,所述第二拐角部与第三拐角部左右对称,所述第三拐角部与第四拐角部上下对称,且所述第四拐角部与所述第一拐角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切割线;所述三个类凸部中的第一类凸部与所述第二拐角部互补,且所述第一类凸部的底部与所述第二拐角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切割线;第二类凸部与所述第三拐角部互补,且所述第二类凸部的底部与所述第三拐角部之间设置有第三切割线;第三类凸部与所述第四拐角部互补,且所述第三类凸部的底部与所述第四拐角部之间设置有第四切割线;
沿所述第一拐角部与所述第二拐角部的分界线,将所述第一拐角部以逆时针方向向下折叠;
沿所述第一类凸部与所述第二拐角部的分界线,将所述第一类凸部以顺时针方向向左折叠;
沿所述第一切割线、所述第三拐角部与所述第二拐角部的分界线,将所述第三拐角部、所述第四拐角部、第二类凸部和第三类凸部以逆时针方向向右折叠;
沿所述第二类凸部与第三拐角部的分界线,将所述第二类凸部以逆时针方向向左折叠;
沿所述第四拐角部和所述第三拐角部的分界线,将所述第四拐角部和所述第三类凸部以顺时针方向向下折叠;
沿所述第三类凸部与所述第四拐角部的分界线,将所述第三类凸部以顺时针方向向左折叠;
将折叠后相互重合的所述第二部作为所述分流装置的导流部,并将所述导流部的右侧作为进气口;
将折叠后相互重叠的所述第一部、所述三个类凸部作为所述分流装置的分流部,并将所述分流部的下侧部作为出气口;
将所述导流部中除所述进气口以外的边缘、以及所述分流部中除所述出气口以外的边缘进行封闭,以形成所述分流装置。
可选地,所述四个拐角部中的所述第二部的外边缘分别设置有连接部。
可选地,对所述导流部中除所述进气口以外的边缘、以及所述分流部中除所述出气口以外的边缘进行缝制,与封闭所述边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上述第一方面任一所述的气囊的分流装置制作方法,包括:
准备用于形成所述分流装置的第二柔性材料,将所述柔性材料标记为四个L部、第一方形部、第二方形部、第三方形部和第四方形部;所述四个L部中的第一L部与第二L部上下对称,所述第二L部与第三L部左右对称,所述第三L部与第四L部上下对称;所述L部、所述第一方形部和所述第二方形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内凹部;所述第一方形部与所述第二L部互补,且所述第一方形部的顶部与所述第二L部之间设置有第五切割线;所述第二方形部与所述第三L部互补,且所述第二方形部的顶部与所述第三L部之间设置有第六切割线;所述第三方形部位于所述第二方形部的左侧,且所述第三方形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方形部相对应的内凹部;所述第四方形部的形状与所述第三方形部的形状相同,所述第四方形部位于所述第四L部的左上侧,且所述第四方形部的底部与所述第四L部之间设置有第七切割线;
将所述第一L部标记为第一子部和第二子部,所述第一子部与所述第四L部相邻,且所述第一子部的宽度与所述第三方形部的宽度相同,所述第一子部和所述第二子部之间设置有第八切割线,且所述第一子部与所述第二L部之间设置有第九切割线;
沿所述第二子部与所述第二L部的分界线,将所述第二子部以逆时针方向向下折叠;
沿所述第一方形部与所述第二L部的分界线,将所述第一方形部以顺时针方向向左折叠;
沿所述第二L部与第三L部的分界线以及所述第九切割线,将所述第三L部、所述第四L部、所述第二方形部、所述第三方形部、所述第四方形部和所述第一子部以逆时针方向向右折叠;
沿所述第二方形部与所述第二L部的分界线,将所述第二方形部和所述第三方形部以逆时针方向向左折叠;
沿所述第三L部和所述第四L部的分界线,将所述第四L部、所述第四方形部和所述第一子部以顺时针方向向下折叠;
沿所述第二方形部和所述第三方形部的分界线、所述第一子部与第四L部的分界线,将所述第三方形部和所述第一子部以逆时针方向向右折叠;
沿所述第四方形部与所述第四L部的分界线,将所述第四方形部以顺时针方向向左折叠;
将折叠后形成的倒L型的上半部作为所述分流装置的导流部,并将所述导流部的右侧作为进气口;
将折叠后形成的倒L型的下半部作为所述分流装置的分流部,并将重叠的内凹部作为所述分流部的出气口;
将重叠的所述第三方形部、第四方形部和第一子部的边缘进行封闭,并将所述分流部的底部以及所述导流部的底部进行封闭,以形成所述分流装置。
可选地,所述四个L部的外侧分别设置有连接部。
可选地,对重叠的所述第三方形部、第四方形部和第一子部的边缘进行缝制,并将所述分流部的底部以及所述导流部的底部进行缝制,以对所述边缘和所述分流部的底部、所述导流部的底部进行封闭。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安全气囊系统,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任一所述的气囊的分流装置、气体发生器和囊袋;其中,
所述分流装置的进气口与所述气体发生器的出气口连通,所述分流装置的出气口与所述囊袋连通;所述气体发生器产生的气体通过所述分流装置的出气口,流入所述囊袋的各个腔室。
上述发明中的一个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通过柔性材料中设置的切割线,将柔性材料折叠后封闭边缘形成分流装置。分流装置的导流部将气体发生器产生的气体导入分流部,分流部的最内层为单层遮挡部,起到隔热及遮挡气流的作用,分流部的中间部分为螺旋部,当气体发生器工作时,通过螺旋部的内部摩擦,承受内部力,分流部的最外层为保持部,起到形状保持作用。并且,在分流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出气口,则气体发生器产生的气体从导流部流入分流部后,由内至外通过保持部、螺旋部和遮挡部后,可通过两侧的出气口流入囊袋的各个腔室内。由此,通过导流部的输送,对气体发生器产生的气体进行有效导流,气体被导入至分流部后,经保持部和螺旋部的缓冲,再经分流部两侧的出气口分配至各个囊袋的腔室内,从而实现了对气体的有效分流。并且,形成的分流装置结构简单,通过柔软材料折叠即可形成此分流装置,制造方便,可节约分流装置的制造成本。
上述的非惯用的可选方式所具有的进一步效果将在下文中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加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提供的一种分流装置与气体发生器的连接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1的剖面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囊的分流装置的制作流程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制作分流装置的柔性材料的标识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制作分流装置的柔性材料中的拐角部的标识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制作分流装置的柔性材料中的类凸部的示意图;
图7(a)至图7(h)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气囊的分流装置的制作流程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气囊的分流装置的制作流程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用于制作分流装置的柔性材料的标识示意图;
图10(a)至图10(g)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气囊的分流装置的制作流程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提供的另一种分流装置与气体发生器的连接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11的剖面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安全气囊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安全气囊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发明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所示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囊的分流装置,包括:导流部1和分流部2;其中,所述导流部1的一端与气体发生器3的出气口连通,所述导流部1的另一端与所述分流部2连通;所述分流部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出气口21,且所述分流部2包括保持部22、螺旋部23和遮挡部24,所述遮挡部24位于所述螺旋部23的内部,所述保持部22包裹于所述螺旋部23的外部。
由此,当气体发生器3工作时,分流装置的导流部1将气体发生器3产生的气体导入分流部2,通过分流部2最内层的遮挡部24起到隔热及遮挡气流的作用,然后通过分流部2中间的螺旋部23的内部摩擦,承受气流产生的内部力,而分流部2的最外层为保持部22可起到形状保持作用,避免分流装置在对气体分流时产生变形。并且,在分流部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出气口21,则气体发生器3产生的气体从导流部1流入分流部2后,可通过两侧的出气口21流入囊袋的各个腔室内,从而实现了对气体的有效分流。
继续参考图1,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部1上设置有连接部11,所述连接部11与所述气体发生器3连接。通过连接部11与气体发生器3的连接,可将分流装置与气体发生器3固定连接,以实现分流装置对气体发生器产生的气体的分流。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分流装置可由第一柔性材料或第二柔性材料,其中,第一柔性材料或第二柔性材料可以为不同形状的柔性布料或其他高分子柔性材料,例如,分流装置可由一片布料折叠制成,分流装置也可以由其他高分子柔性材料制成,例如厚度适中的塑料薄膜。
可以理解的是,可通过多种折叠方式对柔性材料进行折叠,以形成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气囊的分流装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了气囊的分流装置的制作方法,如图3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1:准备用于形成所述分流装置的第一柔性材料,将所述第一柔性材料标记为四个拐角部A1、A2、A3、A4和三个类凸部B1、B2、B3。
其中,第一柔性材料可以为布料。如图4所示,将用于形成分流装置的布料标记为四个拐角部A1、A2、A3、A4和三个类凸部B1、B2、B3。如图5所示,所述拐角部A1、A2、A3、A4包括:与所述类凸部B1、B2、B3形状相同的第一部C1以及呈四边形的第二部C2,且所述第二部C2与所述第一部连通C1,所述第二部C1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部C1的宽度;所述四个拐角部A1、A2、A3、A4中的第一拐角部A1与第二拐角部A2上下对称,所述第二拐角部A2与第三拐角部A3左右对称,所述第三拐角部A3与第四拐角部A4上下对称,自然地,第四拐角部A4与第一拐角部A1左右对称,并且,所述第四拐角部A4与所述第一拐角部A1之间设置有第一切割线D1。为了便于理解,图4中示出的第一拐角部A1与第四拐角部A4之间的交界线与第一切割线D1互相不重合,但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拐角部A1与第四拐角部A4之间的交界线与第一切割线通常是相互重合的。
继续参考图4,所述三个类凸部B1、B2、B3中的第一类凸部B1与所述第二拐角部A2互补,也就是说,第一类凸部B1补足第二拐角部A2的拐角部分,且所述第一类凸部B1的底部与所述第二拐角部A2之间设置有第二切割线D2,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类凸部中宽度较大的一端作为其的底部,将宽度较小的一端作为类凸部的顶部。另外,第二类凸部B2与所述第三拐角部A3互补,且所述第二类凸部B2的底部与所述第三拐角部A3之间设置有第三切割线D3;第三类凸部B3与所述第四拐角部A4互补,且所述第三类凸部B3的底部与所述第四拐角部A4之间设置有第四切割线D4。
以第一柔性材料为布料为例,其中,布料的形状可通过模具制作,其中的切割线可在布料成型过程中形成,也可以在布料成型后再进行切割形成。
另外,类凸部可以为图4所示的上窄下宽结构,其由窄到宽的过渡为弧形,类凸部也可以设置为“凸”字型,即其由窄到宽的过渡为直线型,或者,类凸部还可设置为如图6所示的形状,其上半部分为梯形、下半部分为长方形。
将用于形成分流装置的布料标记后,即可对布料进行折叠,以形成分流装置,其折叠过程可包括以下步骤S302至步骤S307:
步骤S302:沿所述第一拐角部A1与所述第二拐角部A2的分界线,将所述第一拐角部A1以逆时针方向向下折叠。
此步骤S302的折叠示意图可如图7(a)所示,折叠部分为图7(a)中的阴影部分(即第一拐角部A1)。经过步骤S302折叠后,第一拐角部A1与第二拐角部A2相互重合,形成第一目标,折叠后的示意图可参考图7(b)。
步骤S303:沿所述第一类凸部B1与所述第二拐角部A2的分界线,将所述第一类凸部B1以顺时针方向向左折叠。
此步骤S303的折叠示意图可如图7(b)所示,折叠部分为图7(b)中的阴影部分(即第一类凸部B1)。经过步骤S303折叠后,第一类凸部B1与步骤S302形成的第一目标部分重叠,其重叠部分为第一目标中与第一类凸部B1形状相同的部分,也就是第一拐角部A1和第二拐角部A2中的第一部C1,相互重叠的部分形成第二目标,折叠后的示意图可参考图7(c)。
步骤S304:沿所述第一切割线D1、所述第三拐角部A3与所述第二拐角部A2的分界线,将所述第三拐角部A3、所述第四拐角部A4、第二类凸部B2和第三类凸部B3以逆时针方向向右折叠。
此步骤S304的折叠示意图可如图7(c)所示,折叠部分为图7(c)中的阴影部分(即第三拐角部A3、第四拐角部A4、第二类凸部B2和第三类凸部B3)。经过步骤S304的折叠后,第三拐角部A3与第一目标和第二目标相互重合,相互重合的部分形成第四目标。折叠后的示意图可参考图7(d)。
步骤S305:沿所述第二类凸部B2与第三拐角部A3的分界线,将所述第二类凸部B2以逆时针方向向左折叠。
此步骤S305的的折叠示意图可如图7(d)所示,折叠部分为图7(d)中的阴影部分(即第二类凸部B2)。经过步骤S305的折叠后,第二类凸部B2与步骤S305形成的第四目标部分重叠,其重叠部分为第四目标中与第二类凸部B2形状相同的部分,相互重叠的部分形成第五目标,折叠后的示意图可参考图7(e)。
步骤S306:沿所述第四拐角部A4和所述第三拐角部A3的分界线,将所述第四拐角部A4和所述第三类凸部B3以顺时针方向向下折叠。
此步骤S306的折叠示意图可如图7(e)所示,折叠部分为图7(e)中的阴影部分(即第四拐角部A4和第三类凸部B3)。经过步骤S306折叠后,第四拐角部A4与第四目标和第五目标相互重合,形成第六目标,折叠后的示意图可参考图7(f)。
步骤S307:沿所述第三类凸部B3与所述第四拐角部A4的分界线,将所述第三类凸部B3以顺时针方向向左折叠。
此步骤S307的折叠示意图可如图7(f)所示,折叠部分为图7(f)中的阴影部分(即第三类凸部B3)。经过步骤S307的折叠后,第三类凸部与第六目标部分重合,重合部分为第六目标中与第三类凸部形状相同的部分,折叠后的示意图可参考图7(g)。
步骤S308:将折叠后相互重合的所述第二部C2作为所述分流装置的导流部1,并将所述导流部1的右侧作为进气口12。
可以理解的是,经过折叠后,四个拐角部A1、A2、A3、A4中呈四边形的第二部C2重合在一起,如图7(g)所示,将其作为分流装置的导流部1,并将其右侧作为分流装置的进气口12,即可将重合在一起的第二部C2的右侧与气体发生器3连通,使得气体发生器3工作时,其产生的气体从导流部1右侧流入导流部1中。
为了便于分流装置与气体发生器3的连接,如图7(a)和图7(g)所示,所述四个拐角部中A1、A2、A3、A4的所述第二部C2的外边缘分别设置有连接部11,通过连接部11可将导流部1与气体发生器3进行连接。
步骤S309:将折叠后相互重叠的所述第一部C1、所述三个类凸部B1、B2、B3作为所述分流装置的分流部2,并将所述分流部2的下侧部作为出气口21。
可以理解的是,经过折叠后,四个拐角部A1、A2、A3、A4中与三个类凸部B1、B2、B3形状相同的第一部C1相互重合在一起,同时三个类凸部B1、B2、B3也与第一部C1重合在一起,形成了如图7(g)所示的分流部2。
步骤S310:将所述导流部1中除所述进气口12以外的边缘、以及所述分流部2中除所述出气口21以外的边缘进行封闭,以形成所述分流装置。
可通过缝制方式对边缘进行封闭,也就是说,对所述导流部1中除所述进气口以外的边缘、以及所述分流部2中除所述出气口21以外的边缘进行缝制。该步骤S310的缝制示意图可如图7(h)所示,图7(h)中的缝线标识为K1。当然,也可采用其他方式对边缘进行封闭,例如粘连、压铆和热压等方式。
边缘封闭后,分流装置即可与气体发生器3连接,连接后是示意图可参考图1,上述实施例形成的分流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可参考图2,其中,A-A为图1的剖面方向,图2中的K1也为缝线标识,其中,图2中的箭头指示了气体的流动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在图7(a)至图7(f)所示的折叠示意图中,其箭头指示的方向仅表示上下左右反向,而不以箭头所示的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表示折叠过程中的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在折叠过程中,被折叠部分的折叠方向(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是以最先被折叠部分的折叠方向所决定的,也就是说,以最先被折叠部分为基准,将后续被折叠部分朝覆盖在先折叠部分的方向进行折叠。例如,在图3所示的制作过程中,最先被折叠的是第一拐角部A1,其以逆时针方向向下折叠,则在折叠第一类凸部B1时,为了使得第一类凸部B1覆盖第一拐角部A1,则将第一类凸部B1以顺时针方向向左折叠,而非将其以逆时针方向向左折叠,因为若将第一类凸部B1以逆时针方向向左折叠,则第一类凸部B1覆盖的是第二拐角部A2,这将使得最终形成的分流装置难以形成封闭状态。
换句话说,为了使得最终制成的分流装置形成封闭状态,也就是形成分流部2包括保持部22、螺旋部23和遮挡部24的形状,在分流装置的制作过程中,以最先被折叠部分为基准,将后续被折叠部分朝覆盖在先折叠部分的方向进行折叠。以图3所示的制作流程为例,当以逆时针方向向下折叠第一拐角部A1后,则需以顺时针方向向左折叠第一类凸部B1,后续被折叠部分在折叠时的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也被第一拐角部A1的逆时针方向所决定。基于此,可以理解的是,当首先以顺时针方向向下折叠第一拐角部A1后,则需以逆时针方向向左折叠第一类凸部B1、后续被折叠部分在折叠时的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也随着第一拐角部A1的折叠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在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可利用另一形状的柔性材料制作形成分流装置,如图8所示,该制作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801:准备用于形成所述分流装置的第二柔性材料,将所述柔性材料标记为四个L部E1、E2、E3、E4、第一方形部F1、第二方形部F2、第三方形部G1和第四方形部G2。
其中,如图9所示,所述四个L部中的第一L部E1与第二L部E2上下对称,所述第二L部E2与第三L部E3左右对称,所述第三L部E3与第四L部E4上下对称,自然地,第四L部E4与第一L部E1左右对称。
继续参考图9,所述四个L部E1、E2、E3、E4、所述第一方形部F1和所述第二方形部F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内凹部H;所述第一方形部F1与所述第二L部E2互补,也就是说,第一方形部F1补足了第二L部E2的拐角部分,且所述第一方形部F1的顶部与所述第二L部E2之间设置有第五切割线D5;所述第二方形部F2与所述第三L部E3互补,且所述第二方形部F2的顶部与所述第三L部E3之间设置有第六切割线D6;所述第三方形部G1位于所述第二方形部F2的左侧,且所述第三方形部G1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方形部F2相对应的内凹部H;所述第四方形部G2的形状与所述第三方形部G1的形状相同,所述第四方形部G2位于所述第四L部E4的左上侧,且所述第四方形部G2的底部与所述第四L部E4之间设置有第七切割线D7。
以第二柔性材料为布料为例,其中,布料的形状可通过模具制作,其中的切割线可在布料成型过程中形成,也可以在布料成型后再进行切割形成。
步骤S802:将所述第一L部E1标记为第一子部E11和第二子部E12。
继续参考图9,所述第一子部E11与所述第四L部E4相邻,且所述第一子部E11的宽度与所述第三方形部G1的宽度相同,所述第一子部E11和所述第二子部E12之间设置有第八切割线D8,且所述第一子部E11与所述第二L部E2之间设置有第九切割线D9。
步骤S803:沿所述第二子部E12与所述第二L部E2的分界线,将所述第二子部E12以逆时针方向向下折叠。
此步骤S803的折叠示意图可如图10(a)所示,折叠部分为图10(a)中的阴影部分(即第二子部E12)。经过步骤S803的折叠后,第二子部E12与第二L部部分重叠,折叠后的示意图可参考图10(b)。
步骤S804:沿所述第一方形部F1与所述第二L部E2的分界线,将所述第一方形部F1以顺时针方向向左折叠。
此步骤S804的折叠示意图可如图10(b)所示,折叠部分为图10(b)所示的阴影部分(即第一方形部F1)。经过步骤804折叠后,第一方形部F1与第二子部E2和第二L部E2部分重叠,折叠后的示意图可参考图10(c)。
步骤S805:沿所述第二L部E2与第三L部E3的分界线以及所述第九切割线,将所述第三L部E3、所述第四L部E4、所述第二方形部F2、所述第三方形部G1、所述第四方形部G2和所述第一子部E11以逆时针方向向右折叠。
此步骤S805的折叠示意图可如图10(c)所示,折叠部分为图10(c)所示的阴影部分(即第三L部E3、第四L部E4、第二方形部F2、第三方形部G1、第四方形部G2和第一子部E11),折叠后的示意图可参考图10(d)。
步骤S806:沿所述第二方形部F2与所述第二L部E2的分界线,将所述第二方形部F2和所述第三方形部G1以逆时针方向向左折叠。
此步骤S806的折叠示意图可如图10(d)所示,折叠部分为图10(d)所示的阴影部分(即第二方形部F2和第三方形部G1),折叠后的示意图可参考图10(e)。
步骤S807:沿所述第三L部E3和所述第四L部E4的分界线,将所述第四L部E4、所述第四方形部G2和所述第一子部E11以顺时针方向向下折叠。
此步骤S807的折叠示意图可如图10(e)所示,折叠部分为图10(e)所示的阴影部分(即第四L部E4、第四方形部G2和第一子部E11),折叠后的示意图可参考图10(f)。
步骤S808:沿所述第二方形部F2和所述第三方形部G1的分界线、所述第一子部E11与第四L部E4的分界线,将所述第三方形部G1和所述第一子部E11以逆时针方向向右折叠,并沿所述第四方形部G2与所述第四L部E4的分界线,将所述第四方形部G2以顺时针方向向左折叠;
此步骤S808的折叠示意图可如图10(f)所示,折叠部分为图10(f)所示的阴影部分(即第三方形部G1、第一子部E11和第四方形部G2),折叠后的示意图可参考图10(g)。
步骤S809:将折叠后形成的倒L型的上半部作为所述分流装置的导流部1,并将所述导流部1的右侧作为进气口12。
为了便于分流装置与气体发生器3的连接,如图10(a)和图10(g)所示,所述四个L部E1、E2、E3、E4的外侧分别设置有连接部11,通过连接部11可将导流部1与气体发生器3进行连接。
步骤S810:将折叠后形成的倒L型的下半部作为所述分流装置的分流部2,并将重叠的内凹部H作为所述分流部2的出气口21。
可以理解的是,在折叠后,各个L部和方形部中的内凹部H对应重合,形成了位于分流部2两侧的出气口21,包含出气口21的分流装置可如图10(g)所示。
步骤S811:将重叠的所述第三方形部G1、第四方形部G2和第一子部E11的边缘进行封闭,并将所述分流部2的底部以及所述导流部1的底部进行封闭,以形成所述分流装置。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可通过缝制方式对边缘进行封闭,如图10(g)所示,在重叠的所述第三方形部G1、第四方形部G2和第一子部E11的边缘进行缝线,并在所述分流部2的底部以及所述导流部1的底部进行缝线,图10(g)中的缝线标识为K2。
边缘封闭后,形成的分流装置即可与气体发生器3连接,采用第二柔性布料制成的分流装置与气体发生器3连接后是示意图可参考图11,该分流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可参考图12,其中,A-A为图11的剖面方向,图12中的K2也为缝线标识,其中,图12中的箭头指示了气体的流动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在图10(a)至图7(g)所示的折叠示意图中,其箭头指示的方向仅表示上下左右反向,而不以箭头所示的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表示折叠过程中的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在折叠过程中,被折叠部分的折叠方向(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是以最先被折叠部分的折叠方向所决定的,也就是说,以最先被折叠部分为基准,将后续被折叠部分朝覆盖在先折叠部分的方向进行折叠。例如,在图8所示的制作过程中,最先被折叠的是第二子部E12,其以逆时针方向向下折叠,则在折叠第一方形部F1时,为了使得第一方形部F1覆盖第二子部E12,则将第一方形部F1以顺时针方向向左折叠,而非将其以逆时针方向向左折叠,因为若将第一方形部F1以逆时针方向向左折叠,则第一方形部F1覆盖的是第二L部E2,这将使得最终形成的分流装置难以形成封闭状态。
换句话说,为了使得最终制成的分流装置形成封闭状态,也就是形成分流部2包括保持部22、螺旋部23和遮挡部24的形状,在分流装置的制作过程中,以最先被折叠部分为基准,将后续被折叠部分朝覆盖在先折叠部分的方向进行折叠。以图8所示的制作流程为例,当以逆时针方向向下折叠第二子部E12后,则需以顺时针方向向左折叠第一方形部F1,后续被折叠部分在折叠时的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也被第二子部E12的逆时针方向所决定。基于此,可以理解的是,当首先以顺时针方向向下折叠第二子部E12后,则需以逆时针方向向左折叠第二子部E12、后续被折叠部分在折叠时的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也随着第二子部E12的折叠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在上述两种利用柔性材料制作分流装置的方法中,均通过一片柔性材料(例如布料)进行折叠、然后对边缘进行缝制形成了分流装置。形成的分流装置的下部两侧形成了两个出气口21,此出气口可通过避开缝线或者在布料上设置初始的内凹部H形成,从而对气体发生器3产生的气体进行有效分流,此设计结构简单,制造方便,相对于采用多层布片叠加后缝制形成分流装置的方式来说,节约了布料,从而节约了分流装置的制作成本。
上述两种制作方法制得的分流装置均可与气体发生器3连接,对气体发生器产生的气体进行有效导流,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安全气囊系统,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气囊的分流装置5、气体发生器3和囊袋4;其中,
所述分流装置5的进气口与所述气体发生器3的出气口连通,所述分流装置的出气口与所述囊袋4连通;所述气体发生器3产生的气体通过所述分流装置的出气口,流入所述囊袋4的各个腔室。
其中,采用图3所示的分流装置的制作方法所形成的分流装置5与气体发生器3和囊袋4相互连通的示意图如图13所示,其中的箭头指示了气体流动方向。采用图8所示的分流装置的制作方法所形成的分流装置5与气体发生器3和囊袋4相互连通的示意图如图14所示,其中的箭头指示了气体流动方向。通过如图13和图14所示的安全气囊系统,通过分流装置5中导流部的输送,对气体发生器3产生的气体进行有效导流,气体被导入至分流装置5的分流部后,经分流部中保持部和螺旋部的缓冲,再经分流部两侧的出气口分配至各个囊袋的腔室内,从而实现了对气体的有效分流。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柔性材料中设置的切割线,将柔性材料折叠后封闭边缘形成分流装置。分流装置的导流部将气体发生器产生的气体导入分流部,分流部的最内层为单层遮挡部,起到隔热及遮挡气流的作用,分流部的中间部分为螺旋部,当气体发生器工作时,通过螺旋部的内部摩擦,承受内部力,分流部的最外层为保持部,起到形状保持作用。并且,在分流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出气口,则气体发生器产生的气体从导流部流入分流部后,由内至外通过保持部、螺旋部和遮挡部后,可通过两侧的出气口流入囊袋的各个腔室内。由此,通过导流部的输送,对气体发生器产生的气体进行有效导流,气体被导入至分流部后,经保持部和螺旋部的缓冲,再经分流部两侧的出气口分配至各个囊袋的腔室内,从而实现了对气体的有效分流。并且,形成的分流装置结构简单,通过柔软材料折叠即可形成此分流装置,制造方便,可节约分流装置的制造成本。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取决于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气囊的分流装置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准备用于形成所述分流装置的第一柔性材料,将所述第一柔性材料标记为四个拐角部(A1、A2、A3、A4)和三个类凸部(B1、B2、B3),所述拐角部(A1、A2、A3、A4)包括:与所述类凸部(B1、B2、B3)形状相同的第一部(C1)以及呈四边形的第二部(C2),且所述第二部(C2)与所述第一部(C1)连通,所述第二部(C2)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部(C1)的宽度;所述四个拐角部(A1、A2、A3、A4)中的第一拐角部(A1)与第二拐角部(A2)上下对称,所述第二拐角部(A2)与第三拐角部(A3)左右对称,所述第三拐角部(A3)与第四拐角部(A4)上下对称,且所述第四拐角部(A4)与所述第一拐角部(A1)之间设置有第一切割线(D1);所述三个类凸部(B1、B2、B3)中的第一类凸部(B1)与所述第二拐角部(A2)互补,且所述第一类凸部(B1)的底部与所述第二拐角部(A2)之间设置有第二切割线(D2);第二类凸部(B2)与所述第三拐角部(A3)互补,且所述第二类凸部(B2)的底部与所述第三拐角部(A3)之间设置有第三切割线(D3);第三类凸部(B3)与所述第四拐角部(A4)互补,且所述第三类凸部(B3)的底部与所述第四拐角部(A4)之间设置有第四切割线(D4);
沿所述第一拐角部(A1)与所述第二拐角部(A2)的分界线,将所述第一拐角部(A1)以逆时针方向向下折叠;
沿所述第一类凸部(B1)与所述第二拐角部(A2)的分界线,将所述第一类凸部(B1)以顺时针方向向左折叠;
沿所述第一切割线(D1)、所述第三拐角部(A3)与所述第二拐角部(A2)的分界线,将所述第三拐角部(A3)、所述第四拐角部(A4)、第二类凸部(B2)和第三类凸部(B3)以逆时针方向向右折叠;
沿所述第二类凸部(B2)与第三拐角部(A3)的分界线,将所述第二类凸部(B2)以逆时针方向向左折叠;
沿所述第四拐角部(A4)和所述第三拐角部(A3)的分界线,将所述第四拐角部(A4)和所述第三类凸部(B3)以顺时针方向向下折叠;
沿所述第三类凸部(B3)与所述第四拐角部(A4)的分界线,将所述第三类凸部(B3)以顺时针方向向左折叠;
将折叠后相互重合的所述第二部(C2)作为所述分流装置的导流部(1),并将所述导流部(1)的右侧作为进气口(12);
将折叠后相互重叠的所述第一部(C1)、所述三个类凸部(B1、B2、B3)作为所述分流装置的分流部(2),并将所述分流部(2)的下侧部作为出气口(21);
将所述导流部(1)中除所述进气口(12)以外的边缘、以及所述分流部(2)中除所述出气口(21)以外的边缘进行封闭,以形成所述分流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四个拐角部(A1、A2、A3、A4)中的所述第二部(C2)的外边缘分别设置有连接部(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导流部(1)中除所述进气口(12)以外的边缘、以及所述分流部(2)中除所述出气口(21)以外的边缘进行缝制,与封闭所述边缘。
4.一种气囊的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制作方法制作得到,包括:导流部(1)和分流部(2);其中,
所述导流部(1)由所述第一柔性材料中的四个拐角部(A1、A2、A3、A4)包括的第二部(C2)重叠得到;所述导流部(1)的一端与气体发生器(3)的出气口(21)连通,所述导流部(1)的另一端与所述分流部(2)连通;
所述分流部(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出气口(21),且所述分流部(2)包括保持部(22)、螺旋部(23)和遮挡部(24),所述遮挡部(24)位于所述螺旋部(23)的内部,所述保持部(22)包裹于所述螺旋部(23)的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部(1)上设置有连接部(11),所述连接部(11)与所述气体发生器(3)连接。
6.一种气囊的分流装置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准备用于形成所述分流装置的第二柔性材料,将所述柔性材料标记为四个L部(E1、E2、E3、E4)、第一方形部(F1)、第二方形部(F2)、第三方形部(G1)和第四方形部(G2);所述四个L部(E1、E2、E3、E4)中的第一L部(E1)与第二L部(E2)上下对称,所述第二L部(E2)与第三L部(E3)左右对称,所述第三L部(E3)与第四L部(E4)上下对称;所述L部(E1、E2、E3、E4)、所述第一方形部(F1)和所述第二方形部(F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内凹部(H);所述第一方形部(F1)与所述第二L部(E2)互补,且所述第一方形部(F1)的顶部与所述第二L部(E2)之间设置有第五切割线(D5);所述第二方形部(F2)与所述第三L部(E3)互补,且所述第二方形部(F2)的顶部与所述第三L部(E3)之间设置有第六切割线(D6);所述第三方形部(G1)位于所述第二方形部(F2)的左侧,且所述第三方形部(G1)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方形部(F2)相对应的内凹部(H);所述第四方形部(G2)的形状与所述第三方形部(G1)的形状相同,所述第四方形部(G2)位于所述第四L部(E4)的左上侧,且所述第四方形部(G2)的底部与所述第四L部(E4)之间设置有第七切割线(D7);
将所述第一L部(E1)标记为第一子部(E11)和第二子部(E12),所述第一子部(E11)与所述第四L部(E4)相邻,且所述第一子部(E11)的宽度与所述第三方形部(G1)的宽度相同,所述第一子部(E11)和所述第二子部(E12)之间设置有第八切割线(D8),且所述第一子部(E11)与所述第二L部(E2)之间设置有第九切割线(D9);
沿所述第二子部(E12)与所述第二L部(E2)的分界线,将所述第二子部(E12)以逆时针方向向下折叠;
沿所述第一方形部(F1)与所述第二L部(E2)的分界线,将所述第一方形部(F1)以顺时针方向向左折叠;
沿所述第二L部(E2)与第三L部(E3)的分界线以及所述第九切割线(D9),将所述第三L部(E3)、所述第四L部(E4)、所述第二方形部(F2)、所述第三方形部(G1)、所述第四方形部(G2)和所述第一子部(E11)以逆时针方向向右折叠;
沿所述第二方形部(F2)与所述第二L部(E2)的分界线,将所述第二方形部(F2)和所述第三方形部(G1)以逆时针方向向左折叠;
沿所述第三L部(E3)和所述第四L部(E4)的分界线,将所述第四L部(E4)、所述第四方形部(G2)和所述第一子部(E11)以顺时针方向向下折叠;
沿所述第二方形部(F2)和所述第三方形部(G1)的分界线、所述第一子部(E11)与第四L部(E4)的分界线,将所述第三方形部(G1)和所述第一子部(E11)以逆时针方向向右折叠;
沿所述第四方形部(G2)与所述第四L部(E4)的分界线,将所述第四方形部(G2)以顺时针方向向左折叠;
将折叠后形成的倒L型的上半部作为所述分流装置的导流部(1),并将所述导流部(1)的右侧作为进气口(12);
将折叠后形成的倒L型的下半部作为所述分流装置的分流部(2),并将重叠的内凹部(H)作为所述分流部(2)的出气口(21);
将重叠的所述第三方形部(G1)、第四方形部(G2)和第一子部(E11)的边缘进行封闭,并将所述分流部(2)的底部以及所述导流部(1)的底部进行封闭,以形成所述分流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四个L部(E1、E2、E3、E4)的外侧分别设置有连接部(11)。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重叠的所述第三方形部(G1)、第四方形部(G2)和第一子部(E11)的边缘进行缝制,并将所述分流部(2)的底部以及所述导流部(1)的底部进行缝制,以对所述边缘和所述分流部(2)的底部、所述导流部(1)的底部进行封闭。
9.一种气囊的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权利要求6至8任一所述的制作方法制作得到,包括:导流部(1)和分流部(2);其中,
所述导流部(1)由所述第二柔性材料中的第一L部(E1)与第二L部(E2)横向相接的矩形部分、以及所述第二柔性材料中的第三L部(E3)与第二L部(E4)横向相接的矩形部分重叠得到;所述导流部(1)的一端与气体发生器(3)的出气口(21)连通,所述导流部(1)的另一端与所述分流部(2)连通;
所述分流部(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出气口(21),且所述分流部(2)包括保持部(22)、螺旋部(23)和遮挡部(24),所述遮挡部(24)位于所述螺旋部(23)的内部,所述保持部(22)包裹于所述螺旋部(23)的外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部(1)上设置有连接部(11),所述连接部(11)与所述气体发生器(3)连接。
11.一种安全气囊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4-5或9-10任一所述的气囊的分流装置(5)、气体发生器(3)和囊袋(4);其中,
所述分流装置(5)的进气口与所述气体发生器(3)的出气口连通,所述分流装置的出气口(21)与所述囊袋(4)连通;所述气体发生器(3)产生的气体通过所述分流装置的出气口(21),流入所述囊袋(4)的各个腔室。
CN201910716924.4A 2019-08-05 2019-08-05 一种气囊的分流装置及其制作方法、安全气囊系统 Active CN1123194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16924.4A CN112319416B (zh) 2019-08-05 2019-08-05 一种气囊的分流装置及其制作方法、安全气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16924.4A CN112319416B (zh) 2019-08-05 2019-08-05 一种气囊的分流装置及其制作方法、安全气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19416A CN112319416A (zh) 2021-02-05
CN112319416B true CN112319416B (zh) 2022-11-01

Family

ID=743193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16924.4A Active CN112319416B (zh) 2019-08-05 2019-08-05 一种气囊的分流装置及其制作方法、安全气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19416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11441B2 (ja) * 2002-05-10 2007-11-21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構造
DE202007007355U1 (de) * 2007-05-22 2007-09-06 Takata-Petri Ag Gasstromverteiler für ein Gassackmodul
EP2460695B1 (en) * 2009-07-29 2013-12-18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Column-mounted knee airbag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19416A (zh) 2021-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14505B (zh) 带卡扣带的袋
US9706800B2 (en) Face mask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US7934305B2 (en)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a fluidtight slide fastener
US20050126651A1 (en) Flexible insulating sleeve
CN104223608B (zh) 拉链的一部分的制造方法
CN112319416B (zh) 一种气囊的分流装置及其制作方法、安全气囊系统
US3490507A (en) Carrying bag
US4014252A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bags
CN214730984U (zh) 用于松散货物的多层袋
CN209322785U (zh) 一种加强型热熔胶带
JP6130228B2 (ja) 風船ディスプレイ
JP2010119839A (ja) 内腔部(lumens)を備えたファスナーアッセンブリの製造方法、該ファスナーアッセンブリを具えた充填用バッグ製造方法、及び該方法で製造されたファスナーアッセンブリを具えたリボン状ストリップ(帯状体)及び充填用バッグ
JP4753778B2 (ja) 可撓性ホース
JP2006290467A (ja) 改善された閉鎖手段を備えた袋
WO2006047818A1 (en) A fabric tube, tube manufacture and tube application
CA3068309C (en) Bag with multi-layer seam structure
WO2021002302A1 (ja) 鞄の製造方法
US690287A (en) Cushion-tire.
TW202122005A (zh) 帶、夾鏈帶、附有帶之容器及其製造方法
JP2021031183A (ja) バルクフラックスバッグ用ハイブリッドライナーバッグ
US870988A (en) Buttonhole-strip.
CN216683884U (zh) 一种加筋拉花
US1401148A (en) william g
CN216687977U (zh) 抗拉型tpu高低温膜
CN113966887B (zh) 可调整耳带长度的口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