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14101B - 一种用不同植物残体堆肥对不同连作障碍土壤修复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不同植物残体堆肥对不同连作障碍土壤修复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14101B
CN112314101B CN202011257375.8A CN202011257375A CN112314101B CN 112314101 B CN112314101 B CN 112314101B CN 202011257375 A CN202011257375 A CN 202011257375A CN 112314101 B CN112314101 B CN 1123141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il
plant residue
continuous cropping
different
pl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5737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14101A (zh
Inventor
胡家萌
朱鹏
朱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ooden Fence Nanji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ooden Fence Nanji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ooden Fence Nanji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ooden Fence Nanji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5737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1410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141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141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141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141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79/00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 A01B79/02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combined with other agricultural processing, e.g. fertilising, planting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Fertilizers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植物残体堆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不同植物残体堆肥对不同连作障碍土壤修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需要进行修复的连作障碍的土壤进行多层分点取样并堆垛;确定植物残体、有机肥种类的混比方案及施用方式;将植物残体粉碎与微生物菌剂、有机肥按混合堆肥;将植物残体堆肥产物分层施用;对修复的土壤数据进行检测,若合格去除薄膜再次平整化处理,完成修复过程。本发明可以满足修复因不同原因造成的土壤连作障碍,充分发挥不同植物残体中的资源潜力,真正的实现植物残体的资源化利用。

Description

一种用不同植物残体堆肥对不同连作障碍土壤修复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残体堆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不同植物残体堆肥对不同连作障碍土壤修复的方法。
背景技术
作物连作障碍作为一个世界性难题,是指同科或者同缘作物在同块土壤上连续种植后,即使在正常的栽培管理条件下,也会出现生长发育不良、长势变弱、产量和品质降低、病虫害加重的现象。连作障碍的产生涉及到作物、土壤、环境等生物和非生物诸多因素,是作物土壤微生物及其环境内部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外观表现,目前普遍发现土壤养分亏缺或失衡、土壤生态环境的破坏、根系分泌物及前茬作物残留物的毒害是连作障碍产生的重要原因。由于作物根系对肥料和养分会选择性吸收,特别是对其中某些中、微量元素有着特殊需求,长期连作同一种作物及施肥具有相对固定性,易造成土壤养分的不均衡,从而致使作物体内养分比例失调而出现生理和功能性障碍。而且设施栽培中,为了获取高产,肥料投入量超出植物的利用量加之设施栽培的高蒸发,在无雨水淋洗的同时,导致养分有较明显的表聚现象,易产生土壤次生盐渍化,从而进一步加重了生理病害。现有的连作障碍土壤修复解决方式单一,修复效率低,修复成本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不同植物残体堆肥对不同连作障碍土壤修复的方法来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现有的连作障碍土壤修复解决方式单一,修复效率低,修复成本高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不同植物残体堆肥对不同连作障碍土壤修复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用不同植物残体堆肥对不同连作障碍土壤修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需要进行修复的连作障碍的土壤进行多层分点取样,测定土壤酶活性、土壤中的有效磷、有效钾以及有效铁含量及土壤pH值、矿物质盐等理化性状作为土壤肥力的初始指标,作为土壤修复的原始值,对存在连作障碍的土壤进行平整预处理,预处理包括采用旋耕机对土壤进行平整化处理,清除土地中的残余作物和根系并对土壤中直径大于3cm的土块进行细碎化处理,利用推土机将以上预处理的土壤堆垛处理,并对裸露的土壤内基层进行平整作业;
S2、确定土壤修复的原始值,根据土壤酶活性、土壤中的有效磷、有效钾以及有效铁含量及土壤pH值、矿物质盐等理化性状作为土壤肥力的指标确定相对应的修复方案,包括确定植物残体种类的混比方案、需要混掺的有机肥的种类和混比方案以及施用方式;
S3、根据步骤S2中选取的方案选择植物残体作为堆肥主要原料进行烘干、粉碎并过筛,制备得到植物残体粉,并再次室温下晾晒至半干;
S4、将步骤S3中所得粉碎后的植物残体粉与微生物菌剂、有机肥按3∶0.4∶2的比例混合后,采用强制通风静态垛堆肥系统进行堆肥;
S5、将步骤S4中制备的植物残体堆肥产物施用到土壤内基层,并覆盖堆垛的预处理的土壤,并采用一层植物残体堆肥产物一层预处理的土壤的方式,累计施用三层,并在最顶层表层铺设薄膜;
S6、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对土壤酶活性、土壤中的有效磷、有效钾以及有效铁含量及土壤pH值、矿物质盐等理化性状指标进行检测,与初始指标进行比对,若未到达到合格数值,则根据异常项数据对植物残体堆肥产物的配比进行改进,并再次进行植物残体堆肥产物的施用作业,若达到合格数值则去除薄膜,并再次利用旋耕机对土壤进行平整化处理进行,完成对连作障碍土壤的修复过程。
优选的,在步骤S1中,预处理的土壤深度为30-60CM。
优选的,在步骤S3中,所述植物残体包括枯枝、落叶、草屑、花败、树木、灌木及农作物秸秆。
优选的,在步骤S4中,所述有机肥包括动物粪便,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荧光假单胞菌、丛植菌根真菌、侧孢短芽胞杆菌和枯草芽胞杆菌,所述微生物菌剂中总有效活菌数达到60-75亿/克。
优选的,在步骤S5中,预处理的土壤与施用的植物残体堆肥产物的体积比为5∶1,在三层施用的预处理土壤厚度均为10-20CM,四层施用植物残体堆肥产物的施用体积比为3∶2∶1∶3。
优选的,在步骤S5中,为防止薄膜被破坏,需在薄膜下部土层和薄膜上表面铺设细砂,或以土工布加细砂作为保护层。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不同植物残体堆肥对不同连作障碍土壤修复的方法,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可以满足修复因不同原因造成的土壤连作障碍,充分发挥不同植物残体中的资源潜力,真正的实现植物残体的资源化利用,采用多层修复方式,针对不同连作障碍土壤的修复效率高,便于修复后的快速投产,修复成本低,具有市场前景,适合退关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提出的预处理的土壤堆垛处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提出的植物残体堆肥产物施用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参照图1-2,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不同植物残体堆肥对不同连作障碍土壤修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需要进行修复的连作障碍的土壤进行多层分点取样,测定土壤酶活性、土壤中的有效磷、有效钾以及有效铁含量及土壤pH值、矿物质盐等理化性状作为土壤肥力的初始指标,作为土壤修复的原始值,对存在连作障碍的土壤进行平整预处理,预处理包括采用旋耕机对土壤进行平整化处理,清除土地中的残余作物和根系并对土壤中直径大于3cm的土块进行细碎化处理,预处理的土壤深度为60CM,利用推土机将以上预处理的土壤堆垛处理,并对裸露的土壤内基层进行平整作业;
S2、确定土壤修复的原始值,根据土壤酶活性、土壤中的有效磷、有效钾以及有效铁含量及土壤pH值、矿物质盐等理化性状作为土壤肥力的指标确定相对应的修复方案,包括确定植物残体种类的混比方案、需要混掺的有机肥的种类和混比方案以及施用方式;
S3、根据步骤S2中选取的方案选择植物残体作为堆肥主要原料进行烘干、粉碎并过筛,制备得到植物残体粉,并再次室温下晾晒至半干,其中植物残体包括花败、树木、灌木及农作物秸秆;
S4、将步骤S3中所得粉碎后的植物残体粉与微生物菌剂、有机肥按3∶0.4∶2的比例混合后,采用强制通风静态垛堆肥系统进行堆肥,其中有机肥包括动物粪便,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荧光假单胞菌、丛植菌根真菌和枯草芽胞杆菌,所述微生物菌剂中总有效活菌数达到75亿/克。;
S5、将步骤S4中制备的植物残体堆肥产物施用到土壤内基层,并覆盖堆垛的预处理的土壤,并采用一层植物残体堆肥产物一层预处理的土壤的方式,累计施用三层,预处理的土壤与施用的植物残体堆肥产物的体积比为5∶1,在三层施用的预处理土壤厚度均为20CM,四层施用植物残体堆肥产物的施用体积比为3∶2∶1∶3;并在最顶层表层铺设薄膜,为防止薄膜被破坏,需在薄膜下部土层和薄膜上表面铺设细砂,或以土工布加细砂作为保护层;
S6、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对土壤酶活性、土壤中的有效磷、有效钾以及有效铁含量及土壤pH值、矿物质盐等理化性状指标进行检测,与初始指标进行比对,若未到达到合格数值,则根据异常项数据对植物残体堆肥产物的配比进行改进,并再次进行植物残体堆肥产物的施用作业,若达到合格数值则去除薄膜,并再次利用旋耕机对土壤进行平整化处理进行,完成对连作障碍土壤的修复过程。
实施例2
参照图1-2,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不同植物残体堆肥对不同连作障碍土壤修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需要进行修复的连作障碍的土壤进行多层分点取样,测定土壤酶活性、土壤中的有效磷、有效钾以及有效铁含量及土壤pH值、矿物质盐等理化性状作为土壤肥力的初始指标,作为土壤修复的原始值,对存在连作障碍的土壤进行平整预处理,预处理包括采用旋耕机对土壤进行平整化处理,清除土地中的残余作物和根系并对土壤中直径大于3cm的土块进行细碎化处理,预处理的土壤深度为30CM,利用推土机将以上预处理的土壤堆垛处理,并对裸露的土壤内基层进行平整作业;
S2、确定土壤修复的原始值,根据土壤酶活性、土壤中的有效磷、有效钾以及有效铁含量及土壤pH值、矿物质盐等理化性状作为土壤肥力的指标确定相对应的修复方案,包括确定植物残体种类的混比方案、需要混掺的有机肥的种类和混比方案以及施用方式;
S3、根据步骤S2中选取的方案选择植物残体作为堆肥主要原料进行烘干、粉碎并过筛,制备得到植物残体粉,并再次室温下晾晒至半干,其中植物残体包括落叶、草屑、花败、及农作物秸秆;
S4、将步骤S3中所得粉碎后的植物残体粉与微生物菌剂、有机肥按3∶0.4∶2的比例混合后,采用强制通风静态垛堆肥系统进行堆肥,其中有机肥包括动物粪便,微生物菌剂包括荧光假单胞菌、丛植菌根真菌、侧孢短芽胞杆菌和枯草芽胞杆菌,所述微生物菌剂中总有效活菌数达到60亿/克;
S5、将步骤S4中制备的植物残体堆肥产物施用到土壤内基层,并覆盖堆垛的预处理的土壤,并采用一层植物残体堆肥产物一层预处理的土壤的方式,累计施用三层,预处理的土壤与施用的植物残体堆肥产物的体积比为5∶1,在三层施用的预处理土壤厚度均为10CM,四层施用植物残体堆肥产物的施用体积比为3∶2∶1∶3;并在最顶层表层铺设薄膜,为防止薄膜被破坏,需在薄膜下部土层和薄膜上表面铺设细砂;
S6、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对土壤酶活性、土壤中的有效磷、有效钾以及有效铁含量及土壤pH值、矿物质盐等理化性状指标进行检测,与初始指标进行比对,若未到达到合格数值,则根据异常项数据对植物残体堆肥产物的配比进行改进,并再次进行植物残体堆肥产物的施用作业,若达到合格数值则去除薄膜,并再次利用旋耕机对土壤进行平整化处理进行,完成对连作障碍土壤的修复过程。
实施例3
参照图1-2,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不同植物残体堆肥对不同连作障碍土壤修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需要进行修复的连作障碍的土壤进行多层分点取样,测定土壤酶活性、土壤中的有效磷、有效钾以及有效铁含量及土壤pH值、矿物质盐等理化性状作为土壤肥力的初始指标,作为土壤修复的原始值,对存在连作障碍的土壤进行平整预处理,预处理包括采用旋耕机对土壤进行平整化处理,清除土地中的残余作物和根系并对土壤中直径大于3cm的土块进行细碎化处理,预处理的土壤深度为45CM,利用推土机将以上预处理的土壤堆垛处理,并对裸露的土壤内基层进行平整作业;
S2、确定土壤修复的原始值,根据土壤酶活性、土壤中的有效磷、有效钾以及有效铁含量及土壤pH值、矿物质盐等理化性状作为土壤肥力的指标确定相对应的修复方案,包括确定植物残体种类的混比方案、需要混掺的有机肥的种类和混比方案以及施用方式;
S3、根据步骤S2中选取的方案选择植物残体作为堆肥主要原料进行烘干、粉碎并过筛,制备得到植物残体粉,并再次室温下晾晒至半干,其中植物残体包括草屑、花败、树木、灌木及农作物秸秆;
S4、将步骤S3中所得粉碎后的植物残体粉与微生物菌剂、有机肥按3∶0.4∶2的比例混合后,采用强制通风静态垛堆肥系统进行堆肥,其中有机肥包括动物粪便,微生物菌剂包括荧光假单胞菌、丛植菌根真菌和枯草芽胞杆菌,微生物菌剂中总有效活菌数达到70亿/克;
S5、将步骤S4中制备的植物残体堆肥产物施用到土壤内基层,并覆盖堆垛的预处理的土壤,并采用一层植物残体堆肥产物一层预处理的土壤的方式,累计施用三层,预处理的土壤与施用的植物残体堆肥产物的体积比为5∶1,在三层施用的预处理土壤厚度均为15CM,四层施用植物残体堆肥产物的施用体积比为3∶2∶1∶3;并在最顶层表层铺设薄膜,为防止薄膜被破坏,需以土工布加细砂作为保护层;
S6、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对土壤酶活性、土壤中的有效磷、有效钾以及有效铁含量及土壤pH值、矿物质盐等理化性状指标进行检测,与初始指标进行比对,若未到达到合格数值,则根据异常项数据对植物残体堆肥产物的配比进行改进,并再次进行植物残体堆肥产物的施用作业,若达到合格数值则去除薄膜,并再次利用旋耕机对土壤进行平整化处理进行,完成对连作障碍土壤的修复过程。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用不同植物残体堆肥对不同连作障碍土壤修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对需要进行修复的连作障碍的土壤进行多层分点取样,测定土壤酶活性、土壤中的有效磷、有效钾以及有效铁含量及土壤pH值、矿物质盐理化性状作为土壤肥力的初始指标,作为土壤修复的原始值,对存在连作障碍的土壤进行平整预处理,预处理包括采用旋耕机对土壤进行平整化处理,清除土地中的残余作物和根系并对土壤中直径大于3cm的土块进行细碎化处理,利用推土机将以上预处理的土壤堆垛处理,并对裸露的土壤内基层进行平整作业;
S2、确定土壤修复的原始值,根据土壤酶活性、土壤中的有效磷、有效钾以及有效铁含量及土壤pH值、矿物质盐理化性状作为土壤肥力的指标确定相对应的修复方案,包括确定植物残体种类的混比方案、需要混掺的有机肥的种类和混比方案以及施用方式;
S3、根据步骤S2中选取的方案选择植物残体作为堆肥主要原料进行烘干、粉碎并过筛,制备得到植物残体粉,并再次室温下晾晒至半干;
S4、将步骤S3中所得粉碎后的植物残体粉与微生物菌剂、有机肥按3∶0.4∶2的比例混合后,采用强制通风静态垛堆肥系统进行堆肥;
S5、将步骤S4中制备的植物残体堆肥产物施用到土壤内基层,并覆盖堆垛的预处理的土壤,并采用一层植物残体堆肥产物一层预处理的土壤的方式,累计施用三层,并在最顶层表层铺设薄膜;
S6、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对土壤酶活性、土壤中的有效磷、有效钾以及有效铁含量及土壤pH值、矿物质盐理化性状指标进行检测,与初始指标进行比对,若未到达到合格数值,则根据异常项数据对植物残体堆肥产物的配比进行改进,并再次进行植物残体堆肥产物的施用作业,若达到合格数值则去除薄膜,并再次利用旋耕机对土壤进行平整化处理进行,完成对连作障碍土壤的修复过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不同植物残体堆肥对不同连作障碍土壤修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预处理的土壤深度为30-6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不同植物残体堆肥对不同连作障碍土壤修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所述植物残体包括枯枝、落叶、草屑、花败、树木、灌木及农作物秸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不同植物残体堆肥对不同连作障碍土壤修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所述有机肥包括动物粪便,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荧光假单胞菌、丛植菌根真菌、侧孢短芽胞杆菌和枯草芽胞杆菌,所述微生物菌剂中总有效活菌数达到60-75亿/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不同植物残体堆肥对不同连作障碍土壤修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5中,预处理的土壤与施用的植物残体堆肥产物的体积比为5∶1,在三层施用的预处理土壤厚度均为10-20CM,四层施用植物残体堆肥产物的施用体积比为3∶2∶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不同植物残体堆肥对不同连作障碍土壤修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5中,为防止薄膜被破坏,需在薄膜下部土层和薄膜上表面铺设细砂,或以土工布加细砂作为保护层。
CN202011257375.8A 2020-11-11 2020-11-11 一种用不同植物残体堆肥对不同连作障碍土壤修复的方法 Active CN1123141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57375.8A CN112314101B (zh) 2020-11-11 2020-11-11 一种用不同植物残体堆肥对不同连作障碍土壤修复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57375.8A CN112314101B (zh) 2020-11-11 2020-11-11 一种用不同植物残体堆肥对不同连作障碍土壤修复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14101A CN112314101A (zh) 2021-02-05
CN112314101B true CN112314101B (zh) 2023-10-24

Family

ID=743189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57375.8A Active CN112314101B (zh) 2020-11-11 2020-11-11 一种用不同植物残体堆肥对不同连作障碍土壤修复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1410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41368A (zh) * 2023-07-26 2023-10-27 山东君德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土壤修复及抗盐促生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61911A (zh) * 2014-09-22 2015-01-07 烟台中正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以植物残体为原料制备有机肥的方法
RU2015101197A (ru) * 2015-01-13 2016-08-10 Инна Игоревна Ким Способ и система орошаемого земледелия в гумидной зоне
CN106365729A (zh) * 2016-08-26 2017-02-01 尹求实 一种克服三七重茬障碍的土壤修复有机肥、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06831019A (zh) * 2017-01-11 2017-06-13 扬州大学 一种茄果类土壤连作障碍的防治方法
CN107926191A (zh) * 2017-11-27 2018-04-20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口实验站 一种保护性耕作结合施用茎秆快速腐熟剂的栽培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29827A1 (en) * 2004-04-19 2005-10-20 Mcknight Linton W Multi-flora, low-maintenance, landscaping
EP2606016A4 (en) * 2010-08-18 2017-10-04 Jane A. Hoxsey Mineral-releasing compost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for soil remediation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61911A (zh) * 2014-09-22 2015-01-07 烟台中正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以植物残体为原料制备有机肥的方法
RU2015101197A (ru) * 2015-01-13 2016-08-10 Инна Игоревна Ким Способ и система орошаемого земледелия в гумидной зоне
CN106365729A (zh) * 2016-08-26 2017-02-01 尹求实 一种克服三七重茬障碍的土壤修复有机肥、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06831019A (zh) * 2017-01-11 2017-06-13 扬州大学 一种茄果类土壤连作障碍的防治方法
CN107926191A (zh) * 2017-11-27 2018-04-20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口实验站 一种保护性耕作结合施用茎秆快速腐熟剂的栽培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14101A (zh) 2021-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rinivasarao et al.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soils of dryland ecosystems of India for enhancing agronomic productivity and sequestering carbon
Pieri Long-term soil management experiments in semiarid Francophone Africa
Wani et al. Improved livelihoods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rough biodiesel plantations in Asia.
Quaye et al. Biomass production and soil nutrients in organic and inorganic fertilized willow biomass production systems
US8430599B2 (en) Methods and composition for improving soil quality
CN107006158B (zh) 一种促进镉污染土壤上植物修复的稻秸复合基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Hartl et al. Influence of rates and timing of biowaste compost application on rye yield and soil nitrate levels
Setiyo et al. Improving physical and chemical soil characteristic on potatoes (Solanum tuberosum L.) cultivation by implementation of Leisa system
CN106105858A (zh) 一种利用园林废弃物制备育苗基质的方法
CN112314101B (zh) 一种用不同植物残体堆肥对不同连作障碍土壤修复的方法
CN110054525A (zh) 一种以玉米秸秆为主要原料的生物保水剂及其制备工艺
Weight et al. Fertilizer Impacts on Soils and crops of sub-Saharan Africa
Kumar et al. Green manuring and nutrient management impacting soil properties and sustainability of mango orchard
CN102847706A (zh) 一种利用木醋杆菌促进植物修复土壤板结的方法
Tadele et al. Growth and yield of two grain crops on sites former covered with eucalypt plantations in Koga Watershed, northwestern Ethiopia
CN110915397A (zh) 一种用于旱作枣园的秸秆压缩块及其施肥方法
CN110129063A (zh) 一种适用于重金属复合污染农田安全利用的复合材料
CN107409900B (zh) 一种石漠化红裸土植被快速恢复的方法
CN110622642A (zh) 一种专业用于修复板结土壤的方法
Hormozi et al. Energy use pattern of paddy production systems in khuzestan province, Iran
Ramesh et al. Natural resources management on sustainable productivity of rainfed pigeonpea (Cajanus cajan L.)
CN104472050A (zh) 一种改良苗圃土壤的方法
Kumari et al. Impact assessment of fertilizers and AM fungi on biomass production of jatropha curcas under alkali soil conditions
Reghuvaran et al. Bioconversion of coir pith as effective soil less media for roof gardening
Richardson et al. The potential for using wood mulch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