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11573A - 一种控制面和转发面配置一致的实现方法、装置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制面和转发面配置一致的实现方法、装置和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311573A CN112311573A CN201910696582.4A CN201910696582A CN112311573A CN 112311573 A CN112311573 A CN 112311573A CN 201910696582 A CN201910696582 A CN 201910696582A CN 112311573 A CN112311573 A CN 11231157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figuration
- data
- state
- configuration data
- issu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8000012550 audi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384 transportation and deli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439 repair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217 dele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37430 dele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856 abnorma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00 validation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556 brai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23 transport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282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42—Centralised rou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一种控制面和转发面配置一致的实现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方法包括:控制面向转发面下发配置数据;所述控制面确定所述配置数据的配置状态,在所述配置状态表示未配置成功时,不进行回滚处理,根据所述配置状态重新下发所述配置数据或进行告警。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摒弃了以往的分层回滚、以及各级回滚方式不一致的实现方式,通过按照配置状态进行处理保证了配置的一致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文涉及但不限于一种控制面和转发面配置一致的实现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传统网络方案中,由于控制层和数据转发层是合二为一的,传统设备受到供应商的绑定,越来越无法满足合理的分配网络资源和业务变更上的灵活性和和敏捷性,所以出现了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软件定义)框架的技术方案。SDN最大的优势是将控制面和转发面进行分离,转发面只负责转发,而控制面作为大脑的角色来负责编排和转发策略的下发,通过集中控制的方式,网络管理员可以通过控制器的API(Application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来编写程序,从而实现自动化的业务部署,很大程度地缩短了业务部署周期,业务满足按需的动态调整,是一种通过增加对网络的可编程性来革新当前的偏重静态、配置复杂、改动麻烦的网络架构。
而在SDN网络架构应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控制面和数据转发面配置不一致的情况导致数据转发面的设备无法按照控制面的规划来转发流量。控制面的数据存储和数据转发面的配置有着很大的差别,控制面的配置库的数据,可能会分解为多条配置数据落到传统的转发设备上。例如:转发设备上的VRF(Virtual Routing Forwarding,虚拟路由转发)在控制面软件上存储为一条VRF记录,数据包含vrf name(虚拟路由转发名称)、rd(RouteDistinguisher,路由区分符)、rt(Route Target,路由目标)、vni(Virtual NetworkInterface,虚拟网络接口)label(标签)等等,而这些配置落到转发面的设备上,就需要分步骤去执行,先创建vrf(携带vrf-name)再依次增加rt、rd、vni label等属性,由此可知在控制面的一条配置数据,可能需要拆分成多个步骤去下发至转发设备侧。而当业务数据在下发的过程中,预期下发5个步骤,在步骤3的时候控制面和转发面的管理网出现了连通性异常,控制面会无法获得下发至转发设备的配置返回,就会当作超时回滚数据,但是此时转发设备侧因为连通性的异常,已经无法正常回滚,只能回滚掉控制面的数据,最终导致控制面和转发面的数据不一致,残留的配置会在下次配置下发时冲突而失败。
另外,除了因为管理网的连通性导致的异常,转发设备侧的交换机也会出现一些异常如交换机软件的故障、硬件的缺陷、遭受到的恶意的攻击、人为的错误的配置等原因带来的异常。
当出现以上异常,控制层和数据转发层设备的配置不一致,流量转发就会不正常,而且数据的残留导致再次进行配置时失败。
发明内容
以下是对本文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面和转发面配置一致的实现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面和转发面配置一致的实现方法,包括:
控制面向转发面下发配置数据;
所述控制面确定所述配置数据的配置状态,在所述配置状态表示未配置成功时,不进行回滚处理,根据所述配置状态重新下发所述配置数据或进行告警。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控制面和转发面配置一致的实现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转发面下发配置数据;
处理模块,用于确定所述配置数据的配置状态,在所述配置状态表示未配置成功时,不进行回滚处理,根据所述配置状态重新下发所述配置数据或进行告警。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控制面和转发面配置一致的实现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所述控制面和转发面配置一致的实现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所述控制面和转发面配置一致的实现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包括:控制面向转发面下发配置数据;所述控制面确定所述配置数据的配置状态,在所述配置状态表示未配置成功时,不进行回滚处理,根据所述配置状态重新下发所述配置数据或进行告警。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摒弃了以往的分层回滚、以及各级回滚方式不一致的实现方式,通过按照配置状态进行处理保证了配置的一致性。
在阅读并理解了附图和详细描述后,可以明白其他方面。
附图说明
图1是当前配置数据下发的过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面和转发面配置一致的实现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步骤201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配置数据下发的过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面和转发面配置一致的实现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在使用SDN网络架构的方案中,由于控制面对应的数据转发面是1对N的比例(N甚至会达到千倍级),而作为数据转发面的交换机在实际运作中又会存在各种的问题,包括:和控制面的管理网断链、交换机设备侧的软件缺陷、硬件故障、交换机侧遭受到的恶意攻击、人为的误配置等,以上的异常都会导致控制面和交换机的转发面的配置不一致,从而造成数据流量无法正常转发,严重的是带来一些网络安全隐患。
当前的框架实现见图1,在当前的框架实现上可以看到在整个的配置下发环节分为了三个阶段:
步骤101,配置数据入库;
步骤102,消息分发;
步骤103,下发至设备(转发面)。
图1中,控制面网络编排的配置,经过配置校验之后发至南向通道,最终下发至Netconf驱动下发配置至转发设备侧,由图1可知,控制面存储的数据(以vrf为例)是一条vrf数据记录,和与之相关联的设备vrf关系,最终也就是1)vrf数据记录;2)vrf-device(device为转发面设备)映射关系两条数据。而这个配置要下发的话,需要将vrf分解为vrf-name、vni-label、rd、rt等多条记录并下发至N个设备,这个N取决于vrf-device的映射关系。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实现中存在如下情况:
1、控制面的配置数据并不是按照设备的颗粒度(维度)来存储的,一条配置数据按需可能对应着N个转发设备;
2、配置数据在由控制面下发至数据转发面需要进行一些转换,这样的转换也会额外带来一些过程数据,这些数据的产生和存储缺乏一个统一的组件来负责;
3、控制面到转发面的配置下发异常首先用的处理方式是分层回滚,各层回滚自己的数据,这样的回滚机制并不同步,更容易造成数据的不一致。
在控制面到数据转发面的南向配置下发上,可能会因为管理网的连通性、交换机侧的故障、缺陷或者人为的误配置,导致配置无法正确下发。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保证配置数据的一致性,对于控制面来说,清楚的记录下发至设备侧的配置数据,以及下发至转发设备后该配置在设备上的生效状态;对于部分下发失败的配置数据提供一个可配置上限次数的重传机制;对于达到上限的重传失败,则记录并告警,这种失败采用配置审计和修复的手段来重新管理下发至设备侧的配置。对于配置下发的流程中,可以优化为四个环节:增加一个适配层,更好的让控制面的数据以转发设备为颗粒度,将控制面的配置很好地转换成设备侧的配置。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面和转发面配置一致的实现方法,包括:
步骤201,控制面向转发面下发配置数据。
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步骤201包括:
步骤301,校验业务数据存入配置库;
其中,获取网络编排器编排的业务数据,进行校验存入配置库。
步骤302,根据所述业务数据确定与业务关联的配置数据;
步骤303,通过适配层将所述与业务关联的配置数据转换为转发设备维度的配置数据;
其中,转发设备维度也可称为转发设备粒度(简称为设备粒度),将所述与业务关联的配置数据转换为转发设备维度的配置数据,就是将原本同时对应多个转发设备的配置数据转换为针对每个转发设备的配置数据。步骤304,将所述转发设备维度的配置数据下发至所述转发面。
其中,步骤301~302类似步骤101~102,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增加了适配层,将数据转换为转发设备维度。
步骤202,所述控制面确定所述配置数据的配置状态,在所述配置状态表示未配置成功时,不进行回滚处理,根据所述配置状态重新下发所述配置数据或进行告警。
其中,所述配置状态也可称为配置生效状态,可以包括成功、失败和未知,当所述配置状态表示未配置成功时,则所述配置状态为失败或未知状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业务数据配置下发入配置库后的失败,不进行回滚处理。在入库前的失败可以通过数据配置和编排,从业务层面进行处理。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面根据所述转发面返回的配置结果确定所述配置数据的配置状态,将所述配置状态存入操作库中。
对于下发转发面(转发设备侧)的配置数据,记录所述配置数据在设备侧的配置状态,所述配置状态可以包括成功、冲突失败、设备离线失败、未知等状态,将所述配置状态存入操作库中。
其中,对于上述的失败原因,控制面可以做出指导性的处理,例如:
在所述配置状态为冲突失败时,进行告警;
在所述配置状态为离线失败时,重新下发所述配置数据;
在所述配置状态为未知(例如超时)时,重新下发所述配置数据。
其中,告警可以是网管告警。
如下表所示,示出了配置生效状态的几种处理方式:
表1当前的几种异常及处理
在一实施例中,记录所述配置数据在转发面的操作类型和下发状态,根据所述操作类型和下发状态重新下发所述配置数据。
其中,操作类型可以包括添加、删除,下发状态可以包括当前状态和更新状态,这些状态可以包括:已添加、待添加、添加失败、已删除、待删除、删除失败等。如下表所示。
表2消息处理之后的状态更新
当前状态 | 操作 | 更新状态 | 备注 |
待添加 | 配置下发设备成功 | 已添加 | 成功 |
待添加 | 配置下发设备发生断链、未响应等错误 | 待添加 | 启动重试 |
待添加 | 配置下发设备发生冲突错误 | 添加失败 | 需走配置修复 |
待添加 | 从事超过限制次数 | 添加失败 | 需走配置修复 |
待添加 | 业务触发同-数据删除 | 待删除 | 需记录状态变更和数据变更 |
待添加 | 业务触发同一数据添加 | 待添加 | 需记录状态变更和数据变更 |
待删除 | 配置删除设备成功 | 已删除 | 成功 |
待删除 | 配置删除设备发生断链、未响应等错误 | 待删除 | 启动重试 |
待删除 | 配置下发设备发生冲突错误 | 删除失败 | 需走配置修复 |
待删除 | 重试超过限制次数 | 删除失败 | 需走配置修复 |
待删除 | 业务触发同一数据删除 | 待删除 | 需记录状态变更和数据变更 |
待删除 | 业务触发同一数据添加 | 待删除 | 需记录状态变更和数据变更 |
下发至转发设备侧的配置数据清楚的表示此配置数据正在执行的操作,例如:添加、删除,以便于控制面可以通过重试的方式重新同步配置数据。
另外,下发设备侧的配置数据清楚的表示此配置数据的执行顺序,以便于控制面可以通过重试按顺序重新同步配置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配置状态重新下发所述配置数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记录重新下发所述配置数据的重试次数,在所述重试次数达到重试上限时,通过配置审计修复配置不一致。
其中,对于重试机制,重试上限可以为默认的上限,也可以为可配置的值。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进行告警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配置审计修复配置不一致。
对于无法通过重试解决的异常(如冲突),控制面可以予告警后提供恢复手段——配置审计,同步控制面的配置至转发设备侧。对于配置下发和配置修复可采用不同的南向通道,避免了相互之间的影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记录所述配置数据的存储状态和所述配置数据的依赖数据的下发状态,根据所述存储状态和所述依赖数据的下发状态,确定下发配置数据的下发顺序。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如下机制保证南向配置一致性:1)去掉了现有实现的分层回滚机制,对于一致性重新定义了规则即配置入库为成功2)控制面记录好配置数据在设备上的下发状态、数据的操作类型(添加、删除)、依赖数据的下发状态、对于失败有上限的重试3)对于失败数据或者是超过重试上限无法解决问题,通过配置审计修复4)配置审计修复通道独立于配置下发的南向通道,避免了审计报文对于业务报文的影响。
下面针对下发配置数据的流程进行阐述,如图4所示,包括如下步骤,其中步骤401~404与步骤301~步骤304一一对应。
步骤401,配置数据入库。
本步骤中,接收来自于网络编排器的数据;检查后存入配置库;并通过submitTaskAfterAdd送往分发通道进行处理。
其中,配置入库后下发设备的失败,不做回滚处理;配置入库前的异常,相关异常由业务层面来处理。
步骤402,消息分发。
其中,消息分发通道监听配置库的数据变化,得到业务关联的操作和操作数据、同时计算出配置需要的数据,将这些数据(配置+操作),也即配置数据封装后发向南向。
步骤403,适配层处理。
增加一个适配层,实现控制面和数据转发面的”解耦”。
设备层面数据是以device为粒度(维度),但是控制层的数据存储不是以设备来分布,消息分发通道过来的数据是控制面维度的数据,业务数据转换过程会产生过程数据,需要一个组件来负责模型转换过程中内部数据的产生和存储,另外在控制的配置以及应用中,功能稳定的情况下,变更控制面会带来更多的风险。所以,本发明实施例采用适配层将消息分发的数据,以设备来分布,将消息分发过来的数据进行翻译,如一个配置+操作;解析成设备层支持的多个指令的下发。
适配层的数据存储包括:
1、存储数据=[device,{转换的配置数据+过程数据+生效状态+操作类型}];
2、设备数据=转换的配置数据+过程数据。
其中,转换的配置数据指的是:以设备为粒度的配置数据。
设备数据是用来下发的数据,存储数据用于消息队列处理以及用于数据对比(数据审计)。消息队列在处理时,会去依次处理消息队列当中的数据+操作。
步骤404,下发至设备(转发面)。
Netconf驱动收到配置数据后,下发配置数据。
当设备侧报告配置失败(如表1),根据失败原因更新南向入库(操作库)数据的状态,更新的原则可以如表2所示。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在SDN网络架构中,保证控制面和数据转发面的配置一致性,对于作为网络编排的控制面来说,做到对于下发至设备侧的配置完全清晰的获取和掌控(包括配置下发之后,设备侧是否生效、设备侧返回的状态、该条数据的依赖数据的下发状态);在下发配置出现异常的情况下,会采用重试机制,在重试达到上限仍未配置成功的情况会采用配置审计的修复手段来保证南向数据的一致性。
下面以一个应用实例进行说明。
当北向网络编排器编排的业务下发下来,控制面会去业务校验和配置编排,一条控制面的业务编排会翻译成设备侧的N条的数据记录,控制面会以设备层面维度的数据记录入库,并且存储状态为Need Add(待添加,并且将数据操作“XXX数据-待添加”放入消息队列。
在数据下发时,有两个处理原则:
1、关注时序:
在控制面的业务被拆分成数据记录进行配置下发的时候,关注下发时序,在处理消息队列当中的数据的时候,还要关注依赖的数据记录是否已经成功下发,若依赖数据记录不是Added(添加成功)的话,此条记录会跳过处理。
2、消息合并:
假使用户在控制面先添加一个数据、再删除一个数据,那么对于这个数据的存储状态应该最终被更新为Need Del(待删除)、理论上消息队列会先扫描到“XXX数据-待添加”的记录,这个时候判断数据的存储状态和数据的操作状态不一致(一个待添加、一个待删除),这个数据记录便会跳过不处理。
根据上述描述可知,对于消息队列中的数据的处理需要判断依赖数据是否正常下发以及数据存储状态和数据操作状态是否一致两个因素。
在实际运作中控制面和数据转发面一直处于失联的状态,也就是数据下发一直是无响应的,消息队列的重试也不会永无止境,重试机制可以采用的退避重试的方式,例如,默认设置了8次的重试上限(此上限可配置),分别以1s、2s、4s、8s、16s...2^7(2的7次方)s的间隔后重试。
消息队列对于数据的重试会打上标签,记录当前的重试的次数,如果超过限制,便会更新数据的操作状态为失败。
在数据记录的依赖数据如果是Add Failed(添加失败)的状态的话,此记录也会直接更新状态为Add Failed,不再进行重试,不一致的数据通过配置审计来修复。
以上提到的配置下发,与之平行的是配置删除,有个区别是如果依赖的数据是Delfailed(删除失败)那么该条记录,会从控制面直接删除;数据不一致通过配置审计来修复。
对于设备侧的失败操作,设备侧会直接返回至控制面,控制面会以告警的形式记录,以提示系统维护人员。
配置审计的执行步骤可以包括:
(1)控制面的网管接收系统管理员在网管界面选择的特定的转发设备,可以是单个或者是多个;
(2)控制面对于需要审计的配置可以保持默认或自定义(自定义可以有针对性的点对点的检索);
(3)控制面根据需要审计的内容,通过NETCONF通道捞取配置数据;
(4)转发设备侧返回配置数据至控制面;
(5)控制面将设备返回的配置数据翻译成控制面对应的数据结构,并存入操作库中;
(6)控制面将控制面的配置库和设备层面捞取上来的操作库数据进行逐一比对,并标红显示不一致的部分;
(7)接收系统管理员根据需要修复的设备上的数据:以控制面的数据为准,删除设备上的多余数据、添加设备上没有但是控制面有的数据;
(8)将操作结果返回给网管。
配置审计可以用来作为巡检的一个重要手段。
除了控制面和数据层面的连通性的异常外,也可以通过本发明实施例,使用定期的配置审计功能,来巡检控制面和数据转发面的配置一致性,将数据转发面的交换机上的异常(如:硬件损坏、软件故障、恶意攻击、人为的错误配置)都及时的巡检出来,并及时快速的做出修复。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致性配置下发的框架,除了应用于SDN控制器当中,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的配置下发的领域。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改变了原有的一致性保证的回滚机制,以往对于一致性的保证都是各层分层回滚,这个不是一个自上而下的回滚策略,会带来各层间的数据不一致;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数据入库即返回成功的方式,不再进行数据回滚;对于下发设备的配置的操作(例如添加、删除)、配置的顺序、配置的状态(成功、冲突失败、未知、设备离线)等有明确的记录,以便业务重试;对于重试也解决不了的失败,提供了按照数据转发设备节点(单个和多个设备)配置审计的手动修复功能,修复支持以最小修改粒度为实例;配置审计也可以用来定期的巡检交换机上的配置,来解决和发现交换机侧异常(例如:软件缺陷、硬件故障、受到的恶意攻击、人为的无配置)。
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控制面和转发面配置一致的实现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51,用于向转发面下发配置数据;
处理模块52,用于确定所述配置数据的配置状态,在所述配置状态表示未配置成功时,不进行回滚处理,根据所述配置状态重新下发所述配置数据或进行告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发送模块51,用于:
校验业务数据存入配置库;
根据所述业务数据确定与业务关联的配置数据;
通过适配层将所述与业务关联的配置数据转换为转发设备维度的配置数据;
将所述转发设备维度的配置数据下发至所述转发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52用于:
根据所述转发面返回的配置结果确定所述配置数据的配置状态,将所述配置状态存入操作库中。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52用于:
在所述配置状态为冲突失败时,进行告警;
在所述配置状态为离线失败时,重新下发所述配置数据;
在所述配置状态为未知时,重新下发所述配置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52,还用于记录所述配置数据在转发面的操作类型和下发状态,根据所述操作类型和下发状态重新下发所述配置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52,还用于记录重新下发所述配置数据的重试次数,在所述重试次数达到重试上限时,通过配置审计修复配置不一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52,还用于进行告警之后,通过配置审计修复配置不一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52,还用于记录所述配置数据的存储状态和所述配置数据的依赖数据的下发状态,根据所述存储状态和所述依赖数据的下发状态,确定下发所述配置数据的下发顺序。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控制面和转发面配置一致的实现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所述控制面和转发面配置一致的实现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所述控制面和转发面配置一致的实现方法。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装置中的功能模块/单元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在硬件实施方式中,在以上描述中提及的功能模块/单元之间的划分不一定对应于物理组件的划分;例如,一个物理组件可以具有多个功能,或者一个功能或步骤可以由若干物理组件合作执行。某些组件或所有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Claims (10)
1.一种控制面和转发面配置一致的实现方法,包括:
控制面向转发面下发配置数据;
所述控制面确定所述配置数据的配置状态,在所述配置状态表示未配置成功时,不进行回滚处理,根据所述配置状态重新下发所述配置数据或进行告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向转发面下发配置数据,包括:
校验业务数据存入配置库;
根据所述业务数据确定与业务关联的配置数据;
通过适配层将所述与业务关联的配置数据转换为转发设备维度的配置数据;
将所述转发设备维度的配置数据下发至所述转发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确定所述配置数据的配置状态,包括:
所述控制面根据所述转发面返回的配置结果确定所述配置数据的配置状态,将所述配置状态存入操作库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配置状态重新下发所述配置数据或进行告警,包括:
在所述配置状态为冲突失败时,进行告警;
在所述配置状态为离线失败时,重新下发所述配置数据;
在所述配置状态为未知时,重新下发所述配置数据。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新下发所述配置数据包括:
记录所述配置数据在转发面的操作类型和下发状态;
根据所述操作类型和下发状态重新下发所述配置数据。
6.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配置状态重新下发所述配置数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记录重新下发所述配置数据的重试次数,在所述重试次数达到重试上限时,通过配置审计修复配置不一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记录所述配置数据的存储状态和所述配置数据的依赖数据的下发状态,根据所述存储状态和所述依赖数据的下发状态,确定下发所述配置数据的下发顺序。
8.一种控制面和转发面配置一致的实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转发面下发配置数据;
处理模块,用于确定所述配置数据的配置状态,在所述配置状态表示未配置成功时,不进行回滚处理,根据所述配置状态重新下发所述配置数据或进行告警。
9.一种控制面和转发面配置一致的实现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控制面和转发面配置一致的实现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控制面和转发面配置一致的实现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696582.4A CN112311573B (zh) | 2019-07-30 | 2019-07-30 | 一种控制面和转发面配置一致的实现方法、装置和设备 |
PCT/CN2020/093799 WO2021017618A1 (zh) | 2019-07-30 | 2020-06-01 | 一种控制面和转发面配置一致的实现方法、装置和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696582.4A CN112311573B (zh) | 2019-07-30 | 2019-07-30 | 一种控制面和转发面配置一致的实现方法、装置和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311573A true CN112311573A (zh) | 2021-02-02 |
CN112311573B CN112311573B (zh) | 2024-02-06 |
Family
ID=742300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696582.4A Active CN112311573B (zh) | 2019-07-30 | 2019-07-30 | 一种控制面和转发面配置一致的实现方法、装置和设备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311573B (zh) |
WO (1) | WO2021017618A1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57770A (zh) * | 2013-08-30 | 2013-12-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网络事务控制方法及执行方法及网络控制器及转发设备 |
CN106998258A (zh) * | 2016-01-22 | 2017-08-0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链路检测方法及装置 |
WO2017198003A1 (zh) * | 2016-05-16 | 2017-11-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及系统 |
WO2018010555A1 (zh) * | 2016-07-11 | 2018-01-1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北向接口lte业务自动配置方法、北向接口装置及存储介质 |
CN108183810A (zh) * | 2016-12-08 | 2018-06-1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Sdn架构下多业务的并行恢复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8322329A (zh) * | 2017-12-25 | 2018-07-24 | 深圳市泰信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sdn网络的下发网络配置方法、装置及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826788B2 (en) * | 2017-04-20 | 2020-11-03 | Cisco Technology, Inc. | Assurance of quality-of-service configurations in a network |
-
2019
- 2019-07-30 CN CN201910696582.4A patent/CN112311573B/zh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6-01 WO PCT/CN2020/093799 patent/WO2021017618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57770A (zh) * | 2013-08-30 | 2013-12-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网络事务控制方法及执行方法及网络控制器及转发设备 |
CN106998258A (zh) * | 2016-01-22 | 2017-08-0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链路检测方法及装置 |
WO2017198003A1 (zh) * | 2016-05-16 | 2017-11-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及系统 |
CN107395380A (zh) * | 2016-05-16 | 2017-11-2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及系统 |
WO2018010555A1 (zh) * | 2016-07-11 | 2018-01-1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北向接口lte业务自动配置方法、北向接口装置及存储介质 |
CN108183810A (zh) * | 2016-12-08 | 2018-06-1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Sdn架构下多业务的并行恢复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8322329A (zh) * | 2017-12-25 | 2018-07-24 | 深圳市泰信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sdn网络的下发网络配置方法、装置及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311573B (zh) | 2024-02-06 |
WO2021017618A1 (zh) | 2021-02-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775387B2 (en)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validating accessibility and currency of replicated data | |
US9900226B2 (en) | System for managing a remote data processing system | |
CN104205060B (zh) | 提供用于ha集群的管理程序的基于应用的监控及恢复 | |
US9893940B1 (en) | Topologically aware network device configuration | |
CA2434858C (en) | Remotely managing a data processing system via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
US9891971B1 (en) | Automating the production of runbook workflows | |
CN102609281B (zh) | 分布式软件补丁更新方法及系统 | |
CN104092718A (zh) | 分布式系统及分布式系统中配置信息的更新方法 | |
US10567232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pping a connectivity state of a network | |
US20110141914A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Ethernet Service Circuit Management | |
US20080208958A1 (en) | Risk assessment program for a directory service | |
CN101621404B (zh) | 一种故障分层处理方法和系统 | |
US20230004465A1 (en) |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and data disaster backup drilling method | |
US11611485B1 (en) | Shared risk link group-disjoint routing in data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
US20230161659A1 (en) | Reducing over-reporting of serviceable events | |
CN112311573B (zh) | 一种控制面和转发面配置一致的实现方法、装置和设备 | |
CN114328033A (zh) | 保持高可用设备组业务配置一致性的方法及装置 | |
US20230179968A1 (en) | Methods for reporting usage, and network function and storage medium | |
CN114691395A (zh) | 一种故障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3890875B (zh) | 任务分配方法及装置 | |
CN118467016B (zh) | 一种集群固件更新方法、产品、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6193462A (zh) | 一种参数配置方法及装置 | |
CN112866359A (zh) | 数据上链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4426923A (zh) | 数据同步方法及装置 | |
CN118550604A (zh) | 配置文件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