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08739B - 区域售电量的分类统计核算方法 - Google Patents

区域售电量的分类统计核算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08739B
CN112308739B CN202011310741.1A CN202011310741A CN112308739B CN 112308739 B CN112308739 B CN 112308739B CN 202011310741 A CN202011310741 A CN 202011310741A CN 112308739 B CN112308739 B CN 1123087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region
representative
industry
acc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1074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08739A (zh
Inventor
周红
唐军
文明
廖菁
钟原
秦玥
曾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Hun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Hun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Hun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Hun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Hun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Hun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201131074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0873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087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087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087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087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9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databa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06Clustering; Classif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07Retrieval characterised by using metadata, e.g. metadata not derived from the content or metadata generated manual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50Systems or methods supporting the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management, invol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load-side end user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conomics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Marketing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区域售电量的分类统计核算方法,包括获取区域的相关信息和区域所对应的电网系统的数据信息;根据区域的地理位置初步确定区域边界;以区域的代表性地标为中心选取辐射半径并对区域进行量化与再确定;统计各个区域的计量箱;建立区域与用户的对应关系表;对区域用户进行电价分类筛选并对统计核算分电价类型的区域售电量;根据行业分类对分行业的区域售电量进行统计核算。本发明方法不仅易于实施,而且准确性高、可靠性好,最终的区域售电量的分类统计核算结果能够辅助电网系统实现精细化运行,增加电网系统供电的可靠性,而且提高电网的供电质量。

Description

区域售电量的分类统计核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气自动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区域售电量的分类统计核算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能已经成为了人们生产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二次能源,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无尽的便利。
电力售电量的数据的分类统计与核算,能够辅助电网系统进行供电和用电信息分析,从而辅助实现电网的精细化运行,提高电网供电的可靠性和电网电压的合格率,因此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目前针对区域售电量的分类统计核算的研究,主要是集中于区域边界的确定:一是采用经验论的方法确定区域的边界(即通过抽样调查估算区域的平均最远距离,以此认定为区域范围),但是该种方法受抽样样本大小和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无法客观准确的界定区域的范围;二是采用标志性地标点位来确定区域边界的方法。但是,目前的方法所得到的区域售电量的分类统计核算结果并不可靠,与实际数据相差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准确性高、可靠性好且易于实施的区域售电量的分类统计核算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这种区域售电量的分类统计核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取区域的相关信息和区域所对应的电网系统的数据信息;
S2.根据区域的地理位置,初步确定区域边界;
S3.以区域的代表性地标为中心,选取辐射半径,从而对区域进行量化与再确定;
S4.统计各个区域的计量箱;
S5.根据区域与计量箱的对应关系,建立区域与用户的对应关系表;
S6.对区域用户进行电价分类筛选,对分电价类型的区域售电量进行统计核算;
S7.根据行业分类,对分行业的区域售电量进行统计核算。
步骤S1所述的区域的相关信息和区域所对应的电网系统的数据信息,具体为区域档案信息、台区档案表、台区用户关系表和用户档案表。
步骤S2所述的根据区域的地理位置,初步确定区域边界,具体为采用如下步骤初步确定区域边界:
A.设定区域内的代表性地标;
B.获取区域内所有代表性地标的经纬度信息;
C.根据步骤B获取的经纬度信息,以及区域的具体位置和街道信息,初步确定区域的边界。
步骤S3所述的以区域的代表性地标为中心,选取辐射半径,从而对区域进行量化与再确定,具体为采用如下步骤对区域进行量化与再确定:
a.将设定的代表性地标在地图上进行标注;
b.根据步骤a标注的代表性地标,对不属于区域覆盖的区域进行删除,同时对区域边界附近的地标进行人工核查,从而完成区域代表性地标的再次确定;
c.以步骤b确定的代表性地标为中心点,设定初始辐射半径,从而确定各个代表性地标的覆盖面积,完成区域的初步细化,得到初步细化后的区域面积;其中,所述的辐射半径的取值范围为[m,M],m为代表性地标距离区域边界的最短距离,M为代表性地标距离区域边界的最大距离,初始辐射半径设定为m;
d.根据步骤c得到的初步细化后的区域面积,与步骤C确定的区域边界所占用面积之间的关系,对代表性地标及对应的覆盖面积进行调整,从而得到最终的各个代表性地标所覆盖的区域面积。
步骤d所述的对代表性地标及对应的覆盖面积进行调整,具体为采用如下步骤进行调整:
若初步细化后的区域面积占步骤C确定的区域边界所占用面积的比例大于或等于设定值,则不进行调整;
若初步细化后的区域面积占步骤C确定的区域边界所占用面积的比例小于设定值,则采用如下步骤调整;
1)对现有的代表性地标的初始辐射半径进行调整:扩大现有的代表性地标的辐射半径;
2)若步骤1)中,无法通过扩大现有的代表性地标的辐射半径的方式保证初步细化后的区域面积占步骤C确定的区域边界所占用面积的比例大于设定值,则在区域内人工增加新的代表性地标,直至初步细化后的区域面积占步骤C确定的区域边界所占用面积的比例大于或等于设定值。
步骤S4所述的统计各个区域的计量箱,具体为基于计量箱与区域内各个代表性地标的距离,筛选出计量箱与代表性地标之间的距离小于对应的代表性地标对应的辐射半径的所有计量箱;然后,统计核算区域内所有代表性地标所对应的计量箱,并删除重复计算的计量箱。
步骤S7所述的根据行业分类,对分行业的区域售电量进行统计核算,具体为采用如下步骤进行统计核算:
(1)基于《电力行业分类》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对两者的行业名称进行全名匹配,从而得到第一批“电力行业名称-经济行业名称”匹配表;
(2)根据步骤(1)的匹配结果,对未进行全名匹配或匹配失败的行业进行人工核查和再次匹配,从而得到第二批“电力行业名称-经济行业名称”匹配表;
(3)根据步骤(1)和步骤(2)得到的匹配表,汇总得到最终的“电力行业名称-经济行业名称”匹配表;
(4)根据用户信息档案表中的“营销行业代码”字段和步骤(3)得到的匹配表,统计区域内用户的隶属行业信息;
(5)根据步骤(4)的统计结果和步骤S6的统计核算结果,对分行业的区域售电量进行统计核算。
本发明提供的这种区域售电量的分类统计核算方法,通过设置代表性地标并设定代表性地标的覆盖范围,同时采用电力计量箱的方式,实现区域售电量的统计和核算;本发明方法不仅易于实施,而且准确性高、可靠性好,最终的区域售电量的分类统计核算结果能够辅助电网系统实现精细化运行,增加电网系统供电的可靠性,而且提高电网的供电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方法的实施例的商圈初始边界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方法的实施例的商圈细化后的面积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方法的实施例的商圈最终确定后的面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方法的方法流程示意图:本发明提供的这种区域售电量的分类统计核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取区域的相关信息和区域所对应的电网系统的数据信息;具体为区域档案信息、台区档案表、台区用户关系表和用户档案表;
S2.根据区域的地理位置,初步确定区域边界;具体为采用如下步骤初步确定区域边界:
A.设定区域内的代表性地标,以Ai表示,对应的集合为A1;
B.获取区域内所有代表性地标的经纬度信息;
C.根据步骤B获取的经纬度信息,以及区域的具体位置和街道信息,初步确定区域的边界;此时区域的边界所对应的区域初始面积为Y1
S3.以区域的代表性地标为中心,选取辐射半径,从而对区域进行量化与再确定;具体为采用如下步骤对区域进行量化与再确定:
a.将设定的代表性地标在地图上进行标注;
b.根据步骤a标注的代表性地标,对不属于区域覆盖的区域进行删除,同时对区域边界附近的地标进行人工核查,从而完成区域代表性地标的再次确定;
c.以步骤b确定的代表性地标为中心点,设定初始辐射半径r,从而确定各个代表性地标的覆盖面积,完成区域的初步细化,得到初步细化后的区域面积;其中,所述的辐射半径的取值范围为[m,M],m为代表性地标距离区域边界的最短距离,M为代表性地标距离区域边界的最大距离,初始辐射半径设定为m;
具体实施时,由于初始辐射半径设定为m,则初步细化时,各个代表性地标的覆盖面积为πm2;初步细化后,区域面积为Y2={π(m1)2∪π(m2)2∪...∪π(mn)2};
d.根据步骤c得到的初步细化后的区域面积,与步骤C确定的区域边界所占用面积之间的关系,对代表性地标及对应的覆盖面积进行调整,从而得到最终的各个代表性地标所覆盖的区域面积;
具体实施时,采用如下步骤对代表性地标及对应的覆盖面积进行调整:
若初步细化后的区域面积占步骤C确定的区域边界所占用面积的比例(优选为95%)大于或等于设定值,则不进行调整;
若初步细化后的区域面积占步骤C确定的区域边界所占用面积的比例小于设定值,则采用如下步骤调整;
1)对现有的代表性地标的初始辐射半径进行调整:扩大现有的代表性地标的辐射半径,设定为r;此时,调整后的代表性地标所覆盖的区域面积为Y3={π(r1)2∪π(r2)2∪...∪π(rn)2};
2)若步骤1)中,无法通过扩大现有的代表性地标的辐射半径的方式保证初步细化后的区域面积占步骤C确定的区域边界所占用面积的比例大于设定值,则在区域内人工增加新的代表性地标,直至初步细化后的区域面积占步骤C确定的区域边界所占用面积的比例大于或等于设定值;此时,调整后的代表性地标所覆盖的区域面积为Y4={π(r1)2∪π(r2)2∪...∪π(rn)2∪...∪π(rN)2};
S4.统计各个区域的计量箱;具体为基于计量箱与区域内各个代表性地标的距离,筛选出计量箱与代表性地标之间的距离小于对应的代表性地标对应的辐射半径的所有计量箱;然后,统计核算区域内所有代表性地标所对应的计量箱,并删除重复计算的计量箱;
S5.根据区域与计量箱的对应关系,建立区域与用户的对应关系表;
S6.对区域用户进行电价分类筛选,对分电价类型的区域售电量进行统计核算;
S7.根据行业分类,对分行业的区域售电量进行统计核算;具体为采用如下步骤进行统计核算:
(1)基于《电力行业分类》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对两者的行业名称进行全名匹配,从而得到第一批“电力行业名称-经济行业名称”匹配表;
(2)根据步骤(1)的匹配结果,对未进行全名匹配或匹配失败的行业进行人工核查和再次匹配,从而得到第二批“电力行业名称-经济行业名称”匹配表;
(3)根据步骤(1)和步骤(2)得到的匹配表,汇总得到最终的“电力行业名称-经济行业名称”匹配表;
(4)根据用户信息档案表中的“营销行业代码”字段和步骤(3)得到的匹配表,统计区域内用户的隶属行业信息;
(5)根据步骤(4)的统计结果和步骤S6的统计核算结果,对分行业的区域售电量进行统计核算。
以下结合一个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方法进行进一步说明:
在该实施例中,本发明方法用于商圈内的售电量统计核算:
S1:获取株洲中心广场商圈相关基本信息表并进行调研与信息确定,具体步骤如下:
S11:分析由统计局提供的株洲中心广场商圈档案信息表,通过调研确定该商圈代表性地标、商圈位置及主要街道等信息;
S12:分析由电力公司统计的台区档案信息表、台区用户关系表和用户档案表等资料并进行调研,确定用户编号,计量箱对应的经纬度、营销行业代码等关键字段;
S2:根据株洲中心广场代表性地标、商圈位置和主要街道等信息,采用百度地图检索技术初步确定该商圈区域,具体步骤如下:
S21:利用百度地图检索和大数据技术相结合技术确定株洲中心广场所有代表性地标的经纬度信息;
S22:根据株洲中心广场各代表性地标经纬度信息、商圈位置、主要街道等信息初步确定该商圈区域;
S3:利用大数据匹配技术和人工核查相结合方法对株洲中心广场商圈区域进行量化,具体步骤如下:
S31:利用百度地图检索技术将株洲中心广场商圈代表性地标标记在地图上(如图2所示);
S32:在步骤S31的基础上,对明显不属于商圈覆盖区域的地标(如图2中的鑫泰大楼地标)予以剔除,对于商圈边界附近的地标(如图2中的银谷品牌童服城地标)结合所属街道、客流量等信息予以进一步人工核查,以此完成商圈代表性地标的初步确定;
S33:在步骤S32的基础上,以株洲中心广场商圈代表性地标为中心点、距商圈边界最短距离为辐射半径,完成该商圈区域的初步细化(如图3所示);
S34:株洲中心广场商圈初步细化后的面积(步骤S33)占商圈初始面积(步骤S22)的比重小于95%,以此对该商圈代表性地标进行如下修订与调整:
(34A)以距商圈边界最长距离为界,人工对已有地标(如图4的家润多广场地标)的辐射半径进行适当调整;
(34B)利用百度地图检索技术,在细化后商圈区域周围新增代表性地标(如图4的平和堂地标),再基于步骤S33的处理方法对该商圈区域进行再调整;
S35:汇总步骤(33)和(34)的结果,完成对株洲中心广场商圈区域的量化与确定(如图4所示);
S4:统计株洲中心广场商圈区域所有的计量箱,具体步骤如下:
S41:基于计量箱与株洲中心广场商圈区域内任何一个代表性地标的直线距离小于该地标的辐射半径的原则,从台区档案表筛选出符合条件的计量箱;
S42:在步骤S41的基础上,核算统计商圈所有地标对应的计量箱;
S5:在步骤S4的基础上,基于商圈与计量箱的对应关系以及台区用户关系表,建立商圈和用户的对应关系表;
S6:在步骤S5的基础上,统计核算株洲中心广场商圈分电价类型售电量;
S7:基于《电力行业分类》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统计核算株洲中心广场商圈分行业售电量;
S71:基于《电力行业分类》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对两表的行业名称进行全名匹配,得出第一批“电力行业名称-经济行业名称”匹配表;
S72:在步骤S71的基础上,对未实现全名匹配的行业名称进行人工核查,得出第二批“电力行业名称-经济行业名称”匹配表;
S73:汇总第一批和第二批结果,确定最终《电力行业分类》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匹配关系表;
S74:根据用户信息档案表中的“营销行业代码”字段,基于步骤S73,统计株洲中心广场商圈用户隶属行业信息;
S75:在步骤S74的基础上,统计核算株洲中心广场商圈分行业售电量。
上述实施例中,本发明方法用于商圈,从而实现了商圈分行业售电量的核算统计;此外,本发明方法也可以用于住宅区、工业园区等区域售电量分类统计核算领域。通过本发明方法的统计核算结果,电力系统可获取区域电网基础数据,实时监测电力负荷能耗,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利于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完善区域间电力调度流程,利于配电网运行效率和经济性综合平衡,辅助配网精细化运行;实现区域电网分层分元件管理,根据商圈、园区等区域经营特点,提前布局相关生产性区域配网规划,前瞻响应区域用电需求,为社会提供可靠坚强的电力保障。

Claims (5)

1.一种区域售电量的分类统计核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取区域的相关信息和区域所对应的电网系统的数据信息;
S2.根据区域的地理位置,初步确定区域边界;具体为采用如下步骤初步确定区域边界:
A.设定区域内的代表性地标;
B.获取区域内所有代表性地标的经纬度信息;
C.根据步骤B获取的经纬度信息,以及区域的具体位置和街道信息,初步确定区域的边界;
S3.以区域的代表性地标为中心,选取辐射半径,从而对区域进行量化与再确定;具体为采用如下步骤对区域进行量化与再确定:
a.将设定的代表性地标在地图上进行标注;
b.根据步骤a标注的代表性地标,对不属于区域覆盖的区域进行删除,同时对区域边界附近的地标进行人工核查,从而完成区域代表性地标的再次确定;
c.以步骤b确定的代表性地标为中心点,设定初始辐射半径,从而确定各个代表性地标的覆盖面积,完成区域的初步细化,得到初步细化后的区域面积;所述的辐射半径的取值范围为[m,M],m为代表性地标距离区域边界的最短距离,M为代表性地标距离区域边界的最大距离,初始辐射半径设定为m;
具体实施时,由于初始辐射半径设定为m,则初步细化时,各个代表性地标的覆盖面积为πm2;初步细化后,区域面积为Y2={π(m1)2∪π(m2)2∪...∪π(mn)2};
d.根据步骤c得到的初步细化后的区域面积,与步骤C确定的区域边界所占用面积之间的关系,对代表性地标及对应的覆盖面积进行调整,从而得到最终的各个代表性地标所覆盖的区域面积;
S4.统计各个区域的计量箱;
S5.根据区域与计量箱的对应关系,建立区域与用户的对应关系表;
S6.对区域用户进行电价分类筛选,对分电价类型的区域售电量进行统计核算;
S7.根据行业分类,对分行业的区域售电量进行统计核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区域售电量的分类统计核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所述的区域的相关信息和区域所对应的电网系统的数据信息,具体为区域档案信息、台区档案表、台区用户关系表和用户档案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区域售电量的分类统计核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所述的对代表性地标及对应的覆盖面积进行调整,具体为采用如下步骤进行调整:
若初步细化后的区域面积占步骤C确定的区域边界所占用面积的比例大于或等于设定值,则不进行调整;
若初步细化后的区域面积占步骤C确定的区域边界所占用面积的比例小于设定值,则采用如下步骤调整;
1)对现有的代表性地标的初始辐射半径进行调整:扩大现有的代表性地标的辐射半径;
2)若步骤1)中,无法通过扩大现有的代表性地标的辐射半径的方式保证初步细化后的区域面积占步骤C确定的区域边界所占用面积的比例大于设定值,则在区域内人工增加新的代表性地标,直至初步细化后的区域面积占步骤C确定的区域边界所占用面积的比例大于或等于设定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区域售电量的分类统计核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所述的统计各个区域的计量箱,具体为基于计量箱与区域内各个代表性地标的距离,筛选出计量箱与代表性地标之间的距离小于对应的代表性地标对应的辐射半径的所有计量箱;然后,统计核算区域内所有代表性地标所对应的计量箱,并删除重复计算的计量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区域售电量的分类统计核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7所述的根据行业分类,对分行业的区域售电量进行统计核算,具体为采用如下步骤进行统计核算:
(1)基于《电力行业分类》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对两者的行业名称进行全名匹配,从而得到第一批“电力行业名称-经济行业名称”匹配表;
(2)根据步骤(1)的匹配结果,对未进行全名匹配或匹配失败的行业进行人工核查和再次匹配,从而得到第二批“电力行业名称-经济行业名称”匹配表;
(3)根据步骤(1)和步骤(2)得到的匹配表,汇总得到最终的“电力行业名称-经济行业名称”匹配表;
(4)根据用户信息档案表中的“营销行业代码”字段和步骤(3)得到的匹配表,统计区域内用户的隶属行业信息;
(5)根据步骤(4)的统计结果和步骤S6的统计核算结果,对分行业的区域售电量进行统计核算。
CN202011310741.1A 2020-11-20 2020-11-20 区域售电量的分类统计核算方法 Active CN1123087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10741.1A CN112308739B (zh) 2020-11-20 2020-11-20 区域售电量的分类统计核算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10741.1A CN112308739B (zh) 2020-11-20 2020-11-20 区域售电量的分类统计核算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08739A CN112308739A (zh) 2021-02-02
CN112308739B true CN112308739B (zh) 2023-08-22

Family

ID=743351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10741.1A Active CN112308739B (zh) 2020-11-20 2020-11-20 区域售电量的分类统计核算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08739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76206A (zh) * 2011-01-18 2011-09-07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兴趣点周边查找方法及装置
CN103500217A (zh) * 2013-10-09 2014-01-08 北京火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兴趣区域的识别服务的提供方法和系统
CN106446345A (zh) * 2016-08-30 2017-02-22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 基于细分地理区域的配网运行指标处理方法
US9821942B1 (en) * 2015-06-21 2017-11-21 LB Marketing Inc. Flashlight display package
CN110662168A (zh) * 2018-06-29 2020-01-0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获取围栏区域的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可读存储介质
CN111524027A (zh) * 2020-03-20 2020-08-11 北京国电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信息统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76206A (zh) * 2011-01-18 2011-09-07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兴趣点周边查找方法及装置
CN103500217A (zh) * 2013-10-09 2014-01-08 北京火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兴趣区域的识别服务的提供方法和系统
US9821942B1 (en) * 2015-06-21 2017-11-21 LB Marketing Inc. Flashlight display package
CN106446345A (zh) * 2016-08-30 2017-02-22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 基于细分地理区域的配网运行指标处理方法
CN110662168A (zh) * 2018-06-29 2020-01-0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获取围栏区域的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可读存储介质
CN111524027A (zh) * 2020-03-20 2020-08-11 北京国电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信息统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许伟.伊犁地区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20,(第1期),C042-267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08739A (zh) 2021-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25085B (zh) 一种城市用地功能识别与变化检测方法
CN109327841B (zh) 基于覆盖、价值关联的多维评定及精准建设评估方法
CN107526786A (zh) 基于多源数据的地名地址数据整合的方法和系统
CN111080271A (zh) 一种用于土地批后监管的系统及方法
CN110413855B (zh) 一种基于出租车下客点的区域出入口动态提取方法
CN116341967A (zh) 基于gis模型的公园绿地方案评价与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Nan et al. Analysis of spatial similarities between NEXRAD and NLDAS precipitation data products
CN112288311A (zh) 一种基于poi数据的居住区配套设施便捷度计量方法
CN115829811A (zh) 一种县域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6486289A (zh) 一种多源数据和知识驱动下的燃气管道高后果区识别方法
CN111813819A (zh) 一种基于时空大数据的地名地址在线匹配方法
CN116796904A (zh) 一种轨道交通新线客流预测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2308739B (zh) 区域售电量的分类统计核算方法
CN114662774A (zh) 一种城市街区活力预测方法、存储介质和终端
CN114154880A (zh) 一种评价街道单元层面公共服务设施步行可达性的方法
CN113887917A (zh) 基于服务架构的智慧城市管理平台
CN113672788A (zh) 一种基于多源数据和权重系数法的城市建筑功能分类方法
CN115456372A (zh) 一种农村低效建设用地识别标准体系构建方法
CN116090737A (zh) 一种基于特征评价的全过程工业用地类型划分方法
CN109508815B (zh) 基于地铁ic卡数据的通学活动空间测度分析方法
CN109521149A (zh) 一种空气质量评价方法
CN111475598A (zh) 一种电力工程设计中的配电网综合规划系统及方法
CN116170761B (zh) 一种手机信令数据综合扩样校核方法及系统
CN116011068B (zh) 一种土地利用强度综合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13095296B (zh) 基于物联网的土木工程材料计算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