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03831B - 空调室内机及控制方法、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及控制方法、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303831B CN112303831B CN201910705116.8A CN201910705116A CN112303831B CN 112303831 B CN112303831 B CN 112303831B CN 201910705116 A CN201910705116 A CN 201910705116A CN 112303831 B CN112303831 B CN 11230383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wind
- indoor unit
- vortex ring
- air duc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6—Remote control
- F24F11/58—Remote control using Internet communica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4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system states
- F24F2140/20—Heat-exchange fluid temperatur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及控制方法、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壳体、涡环发生件、换热器、第一挡风件以及第一驱动件,壳体内设有第一风道以及第二风道;涡环发生件装设于第一风道内,涡环发生件具有进风端以及出风端,进风端的进风面积大于出风端的出风面积,换热器装设于第二风道内,第一挡风件转动连接于壳体上,第一驱动件与第一挡风件连接,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一挡风件转动,以隔离或连通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这样,可以通过设置涡环发生件以在第一风道的出风口吹出的风形成涡环风,使得吹出的风变化范围大,送风距离远,使得用户处于比较舒适的环境;且通过控制第一挡风件的转动以选择涡环风的送风温度,从而提升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及控制方法、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环境的舒适性,环境调节电器如空调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电气设备之一。
现有空调器都是常规送风,经过热交换后的风通过空调常规风口直接吹出,即由于空调器吹出的风是固定不变的,即送风的变化范围小,导致送风距离近,使得用户具有明显的连续风感,容易引起不适,从而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及控制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解决了空调器常规送风的送风变化范围小、送风距离近,使得用户具有明显的连续风感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风道以及第二风道;
涡环发生件,装设于所述第一风道内,所述涡环发生件具有进风端以及出风端,所述进风端的进风面积大于所述出风端的出风面积,以在所述第一风道的出风口吹出的风形成涡环风;
换热器,装设于所述第二风道内,且所述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二风道的进风口处;
第一挡风件,所述第一挡风件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上;
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一挡风件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挡风件转动,以隔离或连通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
进一步地,所述涡环发生件包括第二挡风件以及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挡风件活动连接于所述进风端,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二挡风件连接,且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二挡风件打开或关闭所述进风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挡风件为导风叶片,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导风叶片和所述第二驱动件的连杆,所述导风叶片连接于所述进风端,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所述连杆转动,使所述导风叶片打开或关闭所述进风端。
进一步地,所述涡环发生件还包括整流格栅,所述整流格栅装设于所述导风叶片以及所述涡环发生件的进风端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第一风机以及第二风机,所述第一风机装设于所述壳体内,以使所述第一风道的进风口进入的风由所述第一风道的出风口吹出;所述第二风机装设于所述壳体内,以使所述第二风道的进风口进入的风由所述第二风道的出风口吹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挡风件为挡风板,所述第一驱动件为步进电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到进入脉冲模式的指令时,获取第一风道的出风口的送风温度;
控制第一驱动件以所述送风温度对应的运行参数驱动第一挡风件转动,以在所述第一风道的出风口吹出的风形成与所述送风温度的温度对应的涡环风。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第一驱动件以所述送风温度对应的运行参数驱动所述第一挡风件转动,以在第一风道的出风口吹出的风形成与所述送风温度的温度对应的涡环风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指令对应的脉冲信号;
将所述脉冲信号输出至第二驱动件,使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第二挡风件运动。
进一步地,在接收到进入脉冲模式的指令时,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风道的出风口的送风距离;
根据所述送风距离确认第一风机的目标转速;
控制所述第一风机以所述目标转速运行。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所述第一风道的出风口的送风距离的步骤,包括:
获取距离检测装置检测到的用户与空调室内机之间的距离,以所述距离作为所述第一风道的出风口的送风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接收到进入制冷或制热模式的指令时,控制第二驱动件驱动第二挡风件处于打开状态或者关闭状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室内机的控制装置,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控制程序时,实现上述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了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空调室内机的控制程序,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及控制方法、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涡环发生件、换热器、第一挡风件以及第一驱动件,壳体内设有第一风道以及第二风道;涡环发生件装设于第一风道内,涡环发生件具有进风端以及出风端,进风端的进风面积大于出风端的出风面积,以在第一风道的出风口吹出的风形成涡环风;换热器装设于第二风道内,且换热器位于第二风道的进风口处;第一挡风件转动连接于壳体上;第一驱动件与第一挡风件连接,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一挡风件转动,以隔离或连通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这样,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通过设置涡环发生件以在第一风道的出风口吹出的风形成涡环风,使得吹出的风变化范围大,送风距离远,使得用户处于比较舒适的环境;且通过控制第一挡风件的转动以选择涡环风的送风温度,从而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示例性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示例性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空调室内机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涡环发生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第三施例的步骤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终端的硬件运行环境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终端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例如CPU,网络接口1004,用户接口1003,存储器1005,通信总线1002。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输入单元比如键盘(Keyboard)、遥控器,可选用户接口10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网络接口10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5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终端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空调室内机的控制程序。
在图1所示的终端中,网络接口1004主要用于连接后台服务器,与后台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用户接口1003主要用于连接客户端(用户端),与客户端进行数据通信;而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接收到进入脉冲模式的指令时,获取第一风道的出风口的送风温度;
控制第一驱动件以所述送风温度对应的运行参数驱动第一挡风件转动,以在第一风道的出风口吹出的风形成与所述送风温度的温度对应的涡环风。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所述指令对应的脉冲信号;
将所述脉冲信号输出至第二驱动件,使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第二挡风件运动。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所述第一风道的出风口的送风距离;
根据所述送风距离确认第一风机的目标转速;
控制所述第一风机以所述目标转速运行。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距离检测装置检测到的用户与空调室内机之间的距离,以所述距离作为所述第一风道的出风口的送风距离。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接收到进入制冷或制热模式的指令时,控制第二驱动件驱动第二挡风件处于打开状态或者关闭状态。
如图2~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4所示,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1、涡环发生件2、换热器3、第一挡风件4以及第一驱动件5。具体地,壳体1具有前面板11以及后箱体12,前面板11与后箱体12围合形成通风腔体(图未示),通风腔体内部设置有第一风道以及第二风道,其中,涡环发生件2装设于第一风道内,换热器3装设于第二风道内。
进一步地,后箱体12上开设有多个进风口13,前面板11上开设有多个出风口13,至少一个进风口14与至少一个出风口13形成第一风道,其余的进风口14与其余的出风口13形成第二风道,或者,至少一个进风口14与至少一个出风口13形成第二风道,其余的进风口14与其余的出风口13形成第一风道,在此并无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进风口14设置的数量至少两个,出风口13设置的数量至少两个,且出风口13设置的位置可不仅限于设置在前面板11上,进风口14设置的位置可不仅限于设置在后箱体12上,即在本实施例并不对进风口14及出风口13的数量和位置进行限定。
进一步地,涡环发生件2具有进风端21以及出风端22,进风端21的进风面积大于出风端22的出风面积,以使从涡环发生件2的进风端21进入的风经过出风端22后形成环形风,即在第一风道的出风口13吹出的风形成涡环风。其中,进风端21的进风面积与出风端22的出风面积之间差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在此并无限制。
进一步地,当进风口14与出风口13的数量为多个时,涡环发生件2的进风端21与第一风道的进风口连通,涡环发生件2的出风端22与第一风道的出风口连通,以使第一风道的进风口的风从涡环发生件2经过,并从第一风道的出风口排出,第一风道的进风口至少包括一个进风口14,第一风道的出风口至少包括一个出风口13。其中,以柜式空调室内机为例,涡环发生件2设有壳体1内部的上端,即涡环发生件2相对的出风口13设于前面板11的上端,使得通过涡环发生件2后由该出风口13吹出吹出的风形成涡环风,能够以环形的方式送到室内的远端,即在相同的风量下,涡环件能够将形成的涡环风吹得更远,从而降低空调室内机的能耗。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涡环发生件2并不限定于柜式空调室内机,还可以是其他类型的空调室内机,比如挂式空调室内机等,在此并无限定。
进一步地,换热器3位于第二风道的进风口处,以使第二风道的进风口的风从换热器3经过,并从第二风道的出风口排出,其中,从第二风道的出风口排出的风为冷风或热风,具体可以根据空调室内机运行的模式进行确认,比如,空调室内机运行制冷模式时,第二风道的进风口的风从换热器3经过,并从第二风道的出风口排出的风为冷风;空调室内机运行制热模式时,第二风道的进风口的风从换热器3经过,并从第二风道的出风口排出的风为热风。
进一步地,第一挡风件4转动连接于壳体1上,第一驱动件5与第一挡风件4连接,第一驱动件5驱动第一挡风件4转动,以隔离或连通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第一挡风件4为挡风板,第一驱动件5为步进电机,当步进电机驱动挡风板转动至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之间时,挡风板可以隔离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使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互不连通,或者,当步进电机驱动挡风板转动至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之外,即转动至与壳体1的内壁处时,挡风板不会对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进行隔离,使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连通。
进一步地,当第一挡风件4隔离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时,第一风道的出风口13吹出的风为室内温度对应温度的涡环风;当第一挡风件4连通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时,第一风道的出风口13吹出的风为经过换热器3换热后的对应温度的涡环风,此时,当空调室内机运行制冷模式时,涡环风为冷风,当空调室内机运行制热模式时,涡环风为热风。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1、涡环发生件2、换热器3、第一挡风件4以及第一驱动件5,壳体1内设有第一风道以及第二风道;涡环发生件2装设于第一风道内,涡环发生件2具有进风端21以及出风端22,进风端21的进风面积大于出风端22的出风面积,以在第一风道的出风口吹出的风形成涡环风;换热器3装设于第二风道内,且换热器3位于第二风道的进风口处;第一挡风件4转动连接于壳体1上;第一驱动件5与第一挡风件4连接,第一驱动件5驱动第一挡风件4转动,以隔离或连通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这样,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通过设置涡环发生件2以在第一风道的出风口吹出的风形成涡环风,使得吹出的风变化范围大,送风距离远,使得用户处于比较舒适的环境;且通过控制第一挡风件4的转动以选择涡环风的送风温度,从而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一实施例中,涡环发生件2包括第二挡风件23以及第二驱动件24,第二挡风件23活动连接于进风端21,第二驱动件24与第二挡风件23连接,且第二驱动件24驱动第二挡风件23打开或关闭进风端21,即第二挡风件23活动连接于涡环发生件2的进风端21,使得第二挡风件23可打开或关闭涡环发生件2的进风端21。
具体地,当第二挡风件23打开涡环发生件2的进风端21,风可从与涡环发生件2的进风端21相对的第一风道的进风口14吹入,并经过涡环发生件2后在出风端22吹出的风形成涡环风,并经过与出风端22相对的第一风道的出风口13吹入室内;当第二挡风件23关闭涡环发生件2的进风端21,风不能通过涡环发生件2的进风端21,此时第一风机7关闭,风不能通过涡环发生件2的进风端21,风从其余的进风口14,比如第二风道的进风口进入壳体1内,并经过壳体1内的换热器3等进行换热后由其余的出风口13吹出,以实现空调室内机的正常制冷或制热模式。
进一步地,第二驱动件24与第二挡风件23连接,第二驱动件24驱动第二挡风件23打开或关闭涡环发生件2的进风端21。其中,空调室内机的运行模式包括多种,比如:制冷模式、制热模式以及脉冲模式等。本实施例中,以空调室内机运行脉冲模式为例,关机时第二挡风件23的初始状态为关闭状态,即第二挡风件23初始状态是关闭涡环发生件2的进风端21,当空调室内机运行脉冲模式时,第二驱动件24驱动第二挡风件23从关闭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并使第二挡风件23处于打开状态的时间为0.05s~0.5s,第二挡风件23处于关闭状态时,进风口13与第二挡风件23之间形成高压,第二挡风件23打开瞬间,经过涡环发生件2的风为高压风,即高压风会从面积较大的进风端21流入面积较小的出风端22,使得高压风的风速更快,使得高压风从出风端22相对的出风口13吹出之后会形成涡环风,即通过出风口13后实现了涡环送风。之后,继续驱动第二挡风件23从打开状态切换至关闭状态,以完成一个涡环风。
可选地,第二挡风件23处于打开状态的时间为0.1s。但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挡风件23处于打开状态的时间还可以设置为其他数值,在此并无限制。
进一步地,在出风口13吹出的风形成涡环风为断续的,即每个涡环风之间会有一定的间隔时间,即间隔时间为第二挡风件23从上一个打开后再次处于关闭状态到下一个打开状态的时间。其中,间隔时间为1s以上,具体可以根据空调室内机以及用户需求进行设置。可选地,间隔时间为1.4s。但在其他实施例中,间隔时间还可以设置为其他数值,在此并无限制。
进一步地,还可以空调室内机运行制冷或制热模式,第二驱动件24驱动第二挡风件23保持在打开状态或者关闭状态。其中,当第二驱动件24驱动第二挡风件23保持在打开状态时,涡环发生件2对应的出风口长开,第一风机7按照预定风量对应运行风速运行,增加室内空气的扰动,从而提高制冷或制热效果;当第二驱动件24驱动第二挡风件23保持在关闭状态时,涡环发生件2对应的出风口没有风吹出。
进一步地,在空调室内机运行脉冲模式时,空调室内机还可以同时运行制冷或制热模式,其可以通过控制第一挡风板4的位置,选择第一风道的出风口吹出的涡环风的送风温度,即同时运行脉冲模式与制冷/制热模式,并连通第一风道以及第二风道,使得涡环风为热风/冷风。
进一步地,在第二挡风件23处于打开状态时,进风口14与第二挡风件23之间保持正常的压力,即进风口14与第二挡风件23之间不会形成高压,出风端22相对的出风口13处不会形成涡环风,此时,出风口13实现常规室温送风。即涡环送风为断续送风,风以环形的方式送到室内的远端,在相同的风量下,涡环送风能够将风吹得更远,且能够降低空调室内机的能耗。
进一步地,第二挡风件23为导风叶片,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用于连接导风叶片和第二驱动件24的连杆(图未示),导风叶片连接于进风端21,第二驱动件24驱动连杆转动,使导风叶片打开或关闭进风端21。其中,如图5所示,第二挡风件23还包括导风框231,导风框231与进风端21连接,导风框231用于固定导风叶片,即导风叶片连接于导风框231内。
进一步地,为了使涡环发生件2的出风端22吹出的风的流速均匀,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整流格栅6,整流格栅6设于导风叶片与涡环发生件2的进风端21之间,具体地,整流格栅6设于导风框41与涡环发生件2的进风端21之间,用于将从导风叶片进入的风进行整流,以使风进入涡环发生件2时,风的流速较为均匀,即使得涡环发生件2出风端22对应的出风口13处吹出风速均匀的风,从而形成涡环风。
进一步地,第二驱动件24包括齿条241、滑槽242以及齿轮243,齿条243滑动连接于滑槽242中,且滑槽242的底部开设有通孔2421,齿轮243的齿部穿过通孔2421与齿条241的齿部相啮合,齿轮243与连杆转动连接。其中,第二驱动件24还包括连动件244,连动件244与齿条241连接,使得连动件244可以齿条241在滑槽242中滑动,并通过齿条241的滑动可以使齿轮243转动,以带动连杆转动,连杆的转动可以拉动导风叶片打开或者关闭。
进一步地,连动件244为电磁铁。但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用其他的连动装置,在此并不进行限定。
进一步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第一风机7,第一风机7装设于壳体1内,以使第一风道的进风口14进入的风由第一风道的出风口13吹出。且第一风机7位于涡环发生件2与第一风道的进风口14之间,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风机7的运行参数,比如,提高第一风机7的运行转速、运行频率等,可以提高风进入第一风道的进风口14的速率,即风经过涡环发生件2后形成的涡环风以更高的速率从第一风道的出风口13吹出。
进一步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第二风机8,第二风机8装设于壳体1内,以使第二风道的进风口14进入的风由第二风道的出风口13吹出,即第二风机8设于换热器7以及与第二风道的出风口13之间,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二风机8的运行参数,比如,提高第二风机8的运行转速、运行频率等,可以提高风进入第二风道的进风口14的速率,即风经过换热器7后以更高的速率从第二风道的出风口13吹出。
在一实施例中,出风口13与进风口14设置的数量各为两个,比如,壳体1上开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出风口13a和第一进风口14a、以及相互连通的第二出风口13b和第二进风口14b,第一出风口13a和第一进风口14a之间形成第一风道,第二出风口13b和第二进风口14b之间形成第二风道,即壳体1的前面板11上开设有第一出风口13a以及第二出风口13b,壳体1的后箱体12上开设有第一进风口14a以及第二进风口14b;涡环发生件2设于第一进风口14a与第一出风口13a之间,换热器7设于第二进风口14b与第二出风口13b之间。
进一步地,制冷送风模式包括但不限于制冷模式、除湿模式以及自动制冷模式等,制热送风模式包括但不限于制热模式以及自动制热模式等,在此并无限定。
当然,空调室内机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结构,还可以包括其他的结构,比如底座、顶盖等,在此不一一赘述。其中,如图3中的虚线箭头表示第二进风口14b的风的流向。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1、涡环发生件2、换热器3、第一挡风件4以及第一驱动件5,壳体1内设有第一风道以及第二风道;涡环发生件2装设于第一风道内,涡环发生件2具有进风端21以及出风端22,进风端21的进风面积大于出风端22的出风面积,以在第一风道的出风口吹出的风形成涡环风;换热器3装设于第二风道内,且换热器3位于第二风道的进风口处;第一挡风件4转动连接于壳体1上;第一驱动件5与第一挡风件4连接,第一驱动件5驱动第一挡风件4转动,以隔离或连通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这样,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通过设置涡环发生件2以在第一风道的出风口吹出的风形成涡环风,使得吹出的风变化范围大,送风距离远,使得用户处于比较舒适的环境;且通过控制第一挡风件4的转动以选择涡环风的送风温度,从而提升了用户体验。
基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空调室内机,如图2~4所示,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1、涡环发生件2、换热器3、第一挡风件4以及第一驱动件5,壳体1内设有第一风道以及第二风道;涡环发生件2装设于第一风道内,涡环发生件2具有进风端21以及出风端22,进风端21的进风面积大于出风端22的出风面积,以在第一风道的出风口吹出的风形成涡环风;换热器3装设于第二风道内,且换热器3位于第二风道的进风口处;第一挡风件4转动连接于壳体1上;第一驱动件5与第一挡风件4连接,第一驱动件5驱动第一挡风件4转动,以隔离或连通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
如图5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接收到进入脉冲模式的指令时,获取第一风道的出风口的送风温度;
S2、控制第一驱动件以所述送风温度对应的运行参数驱动第一挡风件转动,以在所述第一风道的出风口吹出的风形成与所述送风温度的温度对应的涡环风。
在一实施例中,用户可以根据遥控器或按键或与空调室内机联动的终端设定空调室内机的运行模式,比如,用户可通过遥控器或按键或终端选择制冷模式、制热模式、脉冲模式、脉冲制冷模式或者脉冲制热模式等。当用户选择脉冲模式时,空调室内机可以接收到一个进入脉冲模式的指令,此时,由空调室内机的电控板执行该指令,即控制空调室内机进入脉冲模式。
进一步地,在接收到进入脉冲模式的指令时,获取第一风道的出风口的送风温度,其中,送风温度也可以根据遥控器或按键或与空调室内机联动的终端设定。本实施例中,送风温度包括室内温度以及经过换热器3换热后的换热温度,室内温度为室内的常温,换热温度可以根据空调室内机的运行模式设置,比如,当空调室内机运行制冷模式时,换热温度较低,当空调室内机运行制热模式时,换热温度较高。
进一步地,控制第一驱动件5以送风温度对应的运行参数驱动第一挡风件4转动,以在第一风道的出风口吹出的风形成与送风温度的温度对应的涡环风。在控制第一驱动件5以送风温度对应的运行参数驱动第一挡风件4转动,以在第一风道的出风口处吹出的风形成与送风温度的温度对应的涡环风的步骤之前,先获取第一挡风件4的初始状态,当第一挡风件4的初始状态为关闭状态,即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不连通,处于隔离状态。
进一步地,根据送风温度确认第一驱动件5的运行参数,运行参数包括运行状态、运行方向等,其中,本实施例中运行参数为运行状态,即第一驱动件5的运行状态包括第一状态以及第二状态,即第一驱动件5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驱动件5开启,以驱动第一挡风件4转动,第一驱动件5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驱动件5关闭,第一挡风件4不会转动。
进一步地,第一挡风件4为挡风板,第一驱动件5为步进电机,当步进电机驱动挡风板转动至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之间时,挡风板可以隔离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使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互不连通,或者,当步进电机驱动挡风板转动至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之外,即转动至与壳体1的内壁处时,挡风板不会对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进行隔离,使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连通。
进一步地,当送风温度为室内温度,且第一挡风件4的初始状态为关闭状态时,室内温度对应的第一驱动件5的运行参数为第一驱动件5关闭,即第一挡风件4保持关闭状态,此时,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不连通,涡环发生件2的风为通过第一风道的进风口吹入室内风,使得第一风道的出风口吹出的风为室内温度的涡环风。
进一步地,当送风温度为室换热温度,且第一挡风件4的初始状态为关闭状态时,换热温度对应的第一驱动件5的运行参数为第一驱动件5开启,即第一驱动件5驱动第一挡风件4从关闭状态转动至打开状态,此时,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连通,涡环发生件2的风为经过换热器3换热后的换热风,使得第一风道的出风口吹出的风为换热温度的涡环风。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接收到进入脉冲模式的指令时,获取第一风道的出风口的送风温度;控制第一驱动件以所述送风温度对应的运行参数驱动第一挡风件转动,以在所述第一风道的出风口处形成与所述送风温度的温度对应的涡环风。这样,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在第一风道的出风口吹出的风形成涡环风,使得吹出的风变化范围大,送风距离远,使得用户处于比较舒适的环境;且通过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一挡风件转动以选择涡环风的送风温度,从而提升了用户体验。
基于第一实施例,本发明还提供了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第二实施例,具体地,如图6所示,所述控制第一驱动件以所述送风温度对应的运行参数驱动所述第一挡风件转动,以在第一风道的出风口吹出的风形成与所述送风温度的温度对应的涡环风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S11、获取所述指令对应的脉冲信号;
S12、将所述脉冲信号输出至第二驱动件,使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第二挡风件运动。
进一步地,获取所述指令对应的脉冲信号,电控板可以根据脉冲信号控制第二驱动件24,使得第二驱动件24可以驱动第二挡风件23运动,以使第二挡风件23打开或关闭涡环发生件2的进风端21。
进一步地,在将所述脉冲信号输出至第二驱动件24,使第二驱动件24驱动第二挡风件24运动的步骤之前,先获取第二挡风件24的初始状态,当第二挡风件24的初始状态为关闭状态,进风口13与第二挡风件24之间形成高压,然后驱动第二挡风件24从关闭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并在预设时间范围之内,使第二挡风件24均处于打开状态,此时经过涡环发生件2的风为高压风,即高压风会从面积较大的进风端21流入面积较小的出风端22,且高压风的风速更快,使得高压风从出风端22相对的第一风道的出风口13吹出之后会形成涡环风,即第一风道的出风口13实现了涡环送风。之后,继续驱动第二挡风件24从打开状态切换至关闭状态,以完成一个涡环风。
可选地,预设时间范围为0.05s~0.5s,第二挡风件24处于打开状态的时间为0.1s。但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挡风件24处于打开状态的时间还可以设置为0.05s~0.5s中的任意一个数值,在此并无限制。
进一步地,在出风口13吹出的风形成涡环风为断续的,即每个涡环风之间会有一定的间隔时间,即间隔时间为第二挡风件24从上一个打开后再次处于关闭状态到下一个打开状态的时间。其中,间隔时间为1s以上,具体可以根据空调室内机以及用户需求进行设置。可选地,间隔时间为1.4s。但在其他实施例中,间隔时间还可以设置为其他数值,在此并无限制。
进一步地,在第二挡风件24处于打开状态时,进风口14与第二挡风件24之间保持正常的压力,即进风口14与第二挡风件24之间不会形成高压,出风端22相对的第一风道的出风口13处不会形成涡环风,此时,第一风道的出风口13实现常规室温送风。即涡环送风为断续送风,风以环形的方式送到室内的远端,在相同的风量下,涡环送风能够将风吹得更远,且能够降低空调室内机的能耗。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所述指令对应的脉冲信号;将所述脉冲信号输出至第二驱动件,使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第二挡风件运动。这样,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通过第二驱动件驱动第二挡风件运动,使得第一风道的出风口吹出的风形成涡环风,由于涡环风的温度为室内的环境温度,使得用户处于比较舒适的环境,以提高用户的感知效果,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基于第一实施例,本发明还提供了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第三实施例,具体地,如图7所示,在接收到进入脉冲模式的指令时,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S13、获取所述第一风道的出风口的送风距离;
S14、根据所述送风距离确认第一风机的目标转速;
S15、控制所述第一风机以所述目标转速运行。
在一实施例中,当接收到进入脉冲模式的指令时,获取第一风道的出风口的送风距离。即获取经过涡环发生件2后形成的涡环风的送风距离。该送风距离可以通过用户在遥控器或按键或与空调室内机联动的终端上设定。
进一步地,第一风道的出风口的送风距离也可以通过获取距离检测装置检测到的用户与空调室内机之间的距离,以该距离作为所述第一风道的出风口的送风距离。其中,距离检测装置可以是安装在空调室内机上的红外摄像头,通过红外摄像头拍摄具有该用户的图像,并根据图像提取用户的特征信息,其中,特征信息包括用户的轮廓信息,并通过轮廓信息可以计算得出用户与空调室内机之间的距离。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距离检测装置还可以为其他装置,比如,距离传感器等可以直接测量距离的装置,在此并无限制。
进一步地,将送风距离进行分区,比如,送风距离大于4m为第一送风区域,送风距离处于2m~4m之间为第二送风区域,送风距离小于2m为第三送风区域,第一风机具有额定转速,设定第一风机的额定转速为最大转速,即根据送风距离确认第一风机的目标转速,具体为:当送风距离处于第一送风区域时,第一风机的目标转速为额定转速,控制第一风机以额定转速运行;当送风距离处于第二送风区域时,第一风机的目标转速为额定转速的80%,控制第一风机以额定转速的80%运行;当送风距离处于第三送风区域时,第一风机的目标转速为额定转速的50%,控制第一风机以额定转速的50%运行。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送风距离还可以有其他的方式进行分区,且第一风机根据不同的分区对应不同的转速,在此并无限制。
这样,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通过第一风道的出风口的送风距离具体设置第一风机的转速,以实现定点送风的同时,可以降低空调室内机的能耗。
基于上述第一实施例,如图8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的第四实施例,即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S6、接收到进入制冷或制热模式的指令时,控制第二驱动件驱动第二挡风件处于打开状态或者关闭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用户可以根据遥控器或按键或与空调室内机联动的终端设定空调室内机的运行模式,比如,用户可通过遥控器或按键或终端选择制冷模式、制热模式、脉冲模式等。当用户选择制冷或制热模式时,空调室内机可以接收到一个进入制冷或制热模式的指令,此时,由空调室内机的电控板执行该指令,即控制空调室内机进入制冷或制热模式。
进一步地,在接收到进入制冷或制热模式的指令时,控制第二驱动件24驱动第二挡风件23处于打开状态或者关闭状态。
具体地,当第二驱动件24驱动第二挡风件23保持在打开状态时,涡环发生件2对应的出风口长开,第一风机7按照预定风量对应运行风速运行,增加室内空气的扰动,从而提高制冷或制热效果。其中,第一风机7按照预定风量对应运行风速运行的步骤包括:获取预定风量;控制第一风机以预定风量的运行参数运行。即可以使涡环发生件2对应的出风口吹出的风足够达到扰动室内空气,更好地提高制冷或制热效果。
进一步地,当第二驱动件24驱动第二挡风件23保持在关闭状态时,涡环发生件2对应的出风口没有风吹出。
即本实施例中通过接收到进入制冷或制热模式的指令时,控制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挡风件处于所述打开状态或者所述关闭状态,仍然可以保持挡风件4处于打开状态,以使对应的第一风道的出风口13吹出一定量的室内风,从而增加室内空气的扰动,并提高制冷或制热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的控制装置,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程序,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空调室内机的控制程序,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如上所述的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电视机,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风道以及第二风道;涡环发生件,装设于所述第一风道内,所述涡环发生件具有进风端以及出风端,所述进风端的进风面积大于所述出风端的出风面积,以在所述第一风道的出风口吹出的风形成涡环风;换热器,装设于所述第二风道内,且所述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二风道的进风口处;第一挡风件,所述第一挡风件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上;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一挡风件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挡风件转动,以隔离或连通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当所述第一挡风件隔离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时,所述第一风道的出风口吹出的风为室内温度对应温度的涡环风,当所述第一挡风件连通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时,所述第一风道的出风口吹出的风为经过所述换热器换热后的对应温度的涡环风;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到进入脉冲模式的指令时,获取终端设定的所述第一风道的出风口的送风温度,其中所述送风温度包括室内温度以及经过所述换热器换热后的换热温度;
根据所述室内温度确定第一驱动件的运行参数,并控制所述第一驱动件以所述运行参数驱动第一挡风件转动,以在所述第一风道的出风口吹出的风形成与所述室内温度对应的涡环风;或者
根据所述换热温度确定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运行参数,并控制所述第一驱动件以所述运行参数驱动所述第一挡风件转动,以在所述第一风道的出风口吹出的风形成与所述换热温度对应的涡环风,其中,所述运行参数包括运行状态和运行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涡环发生件包括第二挡风件以及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挡风件活动连接于所述进风端,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二挡风件连接,且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二挡风件打开或关闭所述进风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风件为导风叶片,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导风叶片和所述第二驱动件的连杆,所述导风叶片连接于所述进风端,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所述连杆转动,使所述导风叶片打开或关闭所述进风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涡环发生件还包括整流格栅,所述整流格栅装设于所述导风叶片以及所述涡环发生件的进风端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第一风机以及第二风机,所述第一风机装设于所述壳体内,以使所述第一风道的进风口进入的风由所述第一风道的出风口吹出;所述第二风机装设于所述壳体内,以使所述第二风道的进风口进入的风由所述第二风道的出风口吹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风件为挡风板,所述第一驱动件为步进电机。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室内温度确定第一驱动件的运行参数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指令对应的脉冲信号;
将所述脉冲信号输出至第二驱动件,使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第二挡风件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到进入脉冲模式的指令时,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风道的出风口的送风距离;
根据所述送风距离确认第一风机的目标转速;
控制所述第一风机以所述目标转速运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第一风道的出风口的送风距离的步骤,包括:
获取距离检测装置检测到的用户与空调室内机之间的距离,以所述距离作为所述第一风道的出风口的送风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接收到进入制冷或制热模式的指令时,控制第二驱动件驱动第二挡风件处于打开状态或者关闭状态。
11.一种空调室内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控制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12.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空调室内机的控制程序,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705116.8A CN112303831B (zh) | 2019-07-29 | 2019-07-29 | 空调室内机及控制方法、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705116.8A CN112303831B (zh) | 2019-07-29 | 2019-07-29 | 空调室内机及控制方法、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303831A CN112303831A (zh) | 2021-02-02 |
CN112303831B true CN112303831B (zh) | 2021-11-23 |
Family
ID=74485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705116.8A Active CN112303831B (zh) | 2019-07-29 | 2019-07-29 | 空调室内机及控制方法、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30383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238015B (zh) * | 2020-01-14 | 2021-10-01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空调出风装置及空调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069652A (ja) * | 2003-08-28 | 2005-03-1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空気調和機 |
CN201348361Y (zh) * | 2009-01-06 | 2009-11-18 |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 加湿暖风机 |
CN104110814B (zh) * | 2013-04-22 | 2017-02-22 |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冷风扇 |
US20150328960A1 (en) * | 2014-05-15 | 2015-11-19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Hvac vent utilizing vortex ring air flow |
CN106482230A (zh) * | 2015-08-27 | 2017-03-08 |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 一种混流空调 |
CN107328074B (zh) * | 2016-04-29 | 2023-10-31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外壳、窗机空调及其制冷运行方法 |
CN207262561U (zh) * | 2017-09-27 | 2018-04-20 |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 一种可上下送风的柜式空调器 |
CN208671182U (zh) * | 2018-08-06 | 2019-03-29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 |
CN109210615B (zh) * | 2018-08-24 | 2023-05-30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 |
CN109668278B (zh) * | 2018-12-20 | 2020-06-2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
CN109827244A (zh) * | 2019-03-29 | 2019-05-31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风道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2019
- 2019-07-29 CN CN201910705116.8A patent/CN112303831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303831A (zh) | 2021-02-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017587B (zh) | 运行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0469909A (zh)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0017588B (zh) | 运行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0017586B (zh) | 运行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US20160313014A1 (en) | Bulkhead assemblies for air conditioner units | |
CN106679104B (zh) | 空调器风速控制方法、控制器及空调器 | |
CN112303838B (zh) | 空调室内机及控制方法、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2303831B (zh) | 空调室内机及控制方法、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1594916B (zh) | 空调的控制方法、空调及存储介质 | |
EP3705801A1 (en) | Air conditioner | |
JP4749352B2 (ja) | 空気調和機 | |
CN117537406A (zh) | 新风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2303828B (zh) | 空调室内机及控制方法、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1609470A (zh) | 空调运行控制方法、空调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9140727B (zh)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5325670B (zh) | 空调及其制冷控制方法 | |
CN111237994A (zh)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 |
CN114659163B (zh) | 挂式空调的控制方法及系统、挂式空调、存储介质 | |
CN210601943U (zh) | 一种风机组件及空调 | |
CN109631160B (zh) | 空调室内机、空调及控制方法 | |
KR20130038075A (ko) | 공기 조화기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 |
CN201672638U (zh) | 分体壁挂式空调冷(暖)气定点导引装置 | |
CN111237996A (zh)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 |
CN109612041B (zh)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 |
KR102235272B1 (ko) | 공기조화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