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91723A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91723A
CN112291723A CN202011144622.3A CN202011144622A CN112291723A CN 112291723 A CN112291723 A CN 112291723A CN 202011144622 A CN202011144622 A CN 202011144622A CN 112291723 A CN112291723 A CN 1122917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device
network device
network
indication information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4462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兰
黄利军
刘发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een Chongqing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een Chongqing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een Chongqing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een Chongqing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4462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91723A/zh
Publication of CN1122917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917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20Services signaling; Auxiliary data signalling, i.e. transmitting data via a non-traffic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71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4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uplink, i.e. towards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8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with additional processing of random access related information at receiving si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当网络设备通过终端设备发送的MSG3已经得到其中的EDT数据之后,由网络设备主动向终端设备发送信息,使得终端设备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信息之后,即可停止继续重复发送无效的MSG3,从而减少终端设备通过EDT方式向网络设备发送数据的耗时,以提高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效率。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的技术规范定义了提前数据传输(early data transmission,EDT)技术,在终端设备的随机接入网络设备的过程中,即可提前在随机接入过程的消息中携带向网络设备发送的通信数据,来进而提高了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效率。
具体在现有技术中,终端设备可以在向网络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的第三条消息(MSG3)中携带EDT数据,使得网络设备可以在接收MSG3时,接收到终端设备提前发送的第一数据,由于此时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数据时,是在终端设备随机接入网络设备的过程中,相当于终端设备在与网络设备完成建立连接之前,“提前”发送了通信数据,因此,可以节省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数据的总时间,提高通信效率。
采用现有技术,终端设备会直到预设的发送的时机之后才会停止MSG3的重复发送,造成了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之间通信资源的浪费,使得终端设备在通过EDT方式向网络设备发送数据时的耗时较长,最终降低了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当网络设备通过终端设备发送的MSG3已经得到其中的EDT数据之后,由网络设备主动向终端设备发送信息,使得终端设备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信息之后,即可停止继续重复发送无效的MSG3,从而减少终端设备通过EDT方式向网络设备发送数据的耗时,以提高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效率。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该方法具体包括:终端设备重复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过程中的第三条消息,其中,所述第三条消息中携带第一数据;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已从所述第三条消息得到所述第一数据;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停止重复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三条信息。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停止重复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三条信息之后,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的第四条消息。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停止重复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三条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的预设时间内,停止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三条信息。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时间包括:子帧n的结束时刻与子帧n+k的结束时刻之间的任意时间,其中,所述子帧n为所述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时,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三条消息所使用的子帧,k为大于零的整数。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ACK反馈信息。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可应用于网络设备执行,该方法具体包括: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重复发送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的多条第三条消息,并根据所接收到的第三条消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提前数据传输EDT方式向所述网络设备传输的第一数据;当所述网络设备已根据所述终端设备重复发送的所述第三条消息得到所述第一数据,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已根据所述终端设备重复发送的所述第三条消息得到所述第一数据。
在本申请第二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之后,还包括: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过程中的第四条消息。
在本申请第二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过程中的第四条消息,包括:所述网络设备在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的预设时间内,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过程中的第四条消息。
在本申请第二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时间包括:子帧n的结束时刻与子帧n+k的结束时刻之间的任意时间,其中,所述子帧n为所述网络设备在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时,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三条消息所使用的子帧,k为大于零的整数。
在本申请第二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ACK反馈信息。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可以作为终端设备并执行如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具体地,该数据传输装置包括:收发模块和处理模块,其中,所述处理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收发模块,重复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过程中的第三条消息,其中,所述第三条消息中携带第一数据;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并发送给所述处理模块;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已从所述第三条消息得到所述第一数据;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停止通过所述收发模块重复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三条信息。
在本申请第三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的第四条消息。
在本申请第三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的预设时间内,停止通过所述收发模块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三条信息。
在本申请第三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时间包括:子帧n的结束时刻与子帧n+k的结束时刻之间的任意时间,其中,所述子帧n为所述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时,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三条消息所使用的子帧,k为大于零的整数。
在本申请第三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ACK反馈信息。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可以作为网络设备并执行如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具体地,该数据传输装置包括:收发模块和处理模块,其中,所述收发模块用于,接收终端设备重复发送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的多条第三条消息,并发送给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接收到的第三条消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提前数据传输EDT方式向所述网络设备传输的第一数据;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当所述网络设备已根据所述终端设备重复发送的所述第三条消息得到所述第一数据,通过所述收发模块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已根据所述终端设备重复发送的所述第三条消息得到所述第一数据。
在本申请第四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收发模块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过程中的第四条消息。
在本申请第四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的预设时间内,通过所述收发模块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过程中的第四条消息。
在本申请第四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时间包括:子帧n的结束时刻与子帧n+k的结束时刻之间的任意时间,其中,所述子帧n为所述网络设备在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时,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三条消息所使用的子帧,k为大于零的整数。
在本申请第四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ACK反馈信息。
本申请第五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指令,当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指令时,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本申请第一方面任一或者第二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第六方面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第一方面任一或者第二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第七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包括如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的装置作为终端设备,以及如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的装置作为网络设备。
综上,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当网络设备通过终端设备发送的MSG3已经得到其中的EDT数据之后,由网络设备主动向终端设备发送信息,使得终端设备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信息之后,即可停止继续重复发送无效的MSG3,从而减少终端设备通过EDT方式向网络设备发送数据的耗时,以提高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所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EDT过程的实现方式;
图3为现有技术中EDT过程的详细时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MSG3的时机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通信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下面在正式介绍本申请之前,先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所应用的技术场景以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介绍。
图1为本申请所应用场景的示意图,其中,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包括核心网设备110、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设备120和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如图1中的终端设备130和终端设备140)。终端设备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与无线接入网设备连接,无线接入网设备通过无线通信方式或有线通信方式与核心网设备连接。核心网设备与无线接入网设备可以是独立的不同的物理设备,也可以是将核心网设备的功能与无线接入网设备的功能集成在同一个物理设备上,还可以是一个物理设备上集成了部分核心网设备的功能和部分的无线接入网设备的功能。终端设备可以是固定位置的,也可以是可移动的。图1只是示意图,该通信系统中还可以包括其它网络设备,如还可以包括无线中继设备和无线回传设备,在图1中未示出。本申请各实施例对该移动通信系统中包括的核心网设备、无线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的数量不做限定。
其中,无线接入网设备又可被记为网络设备,是终端设备通过无线方式接入到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接入设备,可以是网络设备可以为5G新无线接入技术(new radioaccess technology,NR)基站(g nodeB,gNB),还可以是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基站(evolved nodeB,eNB),也可以是WCDMA系统中的基站(nodeB,NB),GSM系统或CDMA系统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网络设备还可以为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5G之后的网络中的网络侧设备或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网络设备、路边站点单元(road site unit,RSU)等,本申请各实施例对无线接入网设备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
终端设备可以为包含无线收发功能、且可以为用户提供通讯服务的设备。具体地,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终端Terminal、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等。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remote medical surger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等。无线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还可以部署在空中的飞机、气球和卫星上。
如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可以是例如:第5代(5th generation,5G)通信系统,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通信系统,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UMTS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network,UTRAN)系统,或者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communication,GSM)/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enhanced data rate for GSMevolution,EDGE)系统的无线接入网(GSM EDGE radio access network,GERAN)架构。此外,本申请所示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应用于其它通信系统,例如:例如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通信系统、6G系统以及之后的通信系统等。
本申请各实施例对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和通信系统的具体实现不做限定。
以如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为LTE通信系统为例,终端设备在与网络设备传输数据之前,终端设备需要与网络设备建立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连接。在LTE通信系统中,根据终端设备是否与网络设备建立RRC连接,终端设备的状态包括:RRC连接态、RRC空闲态和第三态。其中,RRC连接态指终端设备已经与接入网建立RRC连接;RRC空闲态指终端设备未与网络设备建立RRC连接;第三态介于RRC连接态和RRC空闲态之间,此时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未建立RRC连接,但是网络设备和核心网设备针对该终端设备的通道仍然保留。其中,所述第三态在新无线(new radio,NR)通信系统中又可被称为非激活态(inactive)等。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通过随机接入的方式,与网络设备建立RRC连接,而由于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建立RRC连接后,终端设备才能够向网络设备发送通信数据,因此为了减少终端设备在与网络设备通信前,等待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建立RRC连接的时间,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的技术规范在LTE通信系统中还定义了提前数据传输(early data transmission,EDT)技术。EDT技术能够使得通信系统中处于RRC空闲态或RRC非激活态的终端设备,在没有与网络设备建立RRC连接的情况下、在终端设备的随机接入过程中,即可提前在随机接入过程的消息中携带向网络设备发送的通信数据。从而减少了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通信时,等待二者之间建立RRC连接之后才能通信的时间,进而提高了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效率。
例如,图2为现有技术中EDT过程的实现方式,其中,可应用与如图1所述的场景中,在终端设备110在随机接入网络设备120时,通过随机过程中的消息携带数据来实现EDT过程。
具体地,在S10中,终端设备在随机接入过程中,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条消息(MSG1),其中,当终端设备处于RRC空闲态或者RRC非激活态时,且终端设备处于网络设备的覆盖范围内,则终端设备可以通过4步随机接入过程,随机接入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可以首先通过Msg1向网络设备发送前导信息,以请求随机接入网络设备,所述前导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
在S20中,网络设备在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MSG1后,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过程中的第二条消息(MSG2),其中,所述Msg2包括: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关于终端设备的Msg1的随机接入响应,以及终端设备的临时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temporary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T-CRNTI)等。
在S30中,终端设备可以在向网络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的第三条消息(MSG3)中携带EDT数据,记为第一数据,使得网络设备可以在接收MSG3时,接收到终端设备提前发送的第一数据,由于此时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数据时,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并没有建立RRC连接,相当于终端设备在与网络设备完成建立连接之前,“提前”发送了通信数据,因此,可以节省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数据的总时间,提高通信效率。
在S40中,网络设备在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MSG3后,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随机过程中的第四条消息(MSG4),从而完成终端设备的随机接入过程,在此之后,终端设备处于与网络设备的RRC连接状态,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之间可以通过所建立的RRC连接传输通信数据。
更为具体地,如图2所示的EDT过程可应用于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communication,简称:MTC)系统中,而由于没有引入反馈机制,因此作为一种快速数据传输机制,终端设备在发送第三条消息MSG3时,若其中携带有EDT数据,将通过重复发送MSG3的方式,使得网络设备能够通过多条接收到的MSG3共同解析,从而得到MSG3中携带的EDT数据。
例如,图3为现有技术中EDT过程的详细时序图,设终端设备通过在频分双工(Frequency-division Duplex,简称:FDD)场景中,通过重复发送的方式,在连续16个发送时机(Rep1-Rep16)上,分别发送相同的MSG3给网络设备。则对于网络设备来说,在上述16个发送时机分别接收到相同的MSG3,并且可以在接收的过程中,不以其中一个MSG3的解析结果为主,而是根据多个MSG3共同解析其中包括的EDT数据,假设网络设备在接收到Rep1-Rep4中终端设备所发送的四个MSG3后的t1时间,即可在S40中通这四个MSG3解析得到其中包括的EDT数据。但是,由于没有在MTC系统中的EDT过程没有引入反馈机制,网络设备无法向终端设备指示其已经得到了MSG3中的EDT数据,终端设备也无法确定网络设备已经得到了MSG3中的EDT数据,此时,在t1时间之后,终端设备仍然继续重复向网络设备重复发送MSG3,直到规定的16个发送时机结束之后的t2时刻,终端设备才会停止发送MSG3,并监听网络设备发送MSG4的资源,来准确接收网络设备在t2时刻之后的S50中向终端设备所发送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的第四条消息MSG4。
综上,在如图3所示的现有技术中,MTC系统中的终端设备在通过EDT技术提前发送数据时,由于需要在随机接入过程重复发送携带EDT数据的MSG3,并且即使网络设备已经通过接收到的MSG3得到EDT数据,终端设备仍然会继续重复发送MSG3直到预设的发送的时机之后,才会停止MSG3的重复发送,导致了网络设备在得到EDT数据之后终端设备所继续重复发送的MSG3是无效的,从而增加了终端设备发送这些MSG3时的功耗,并造成了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之间通信资源的浪费,使得终端设备在通过EDT方式向网络设备发送数据时的耗时较长,降低了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效率。
因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当网络设备通过终端设备发送的MSG3已经得到其中的EDT数据之后,由网络设备主动向终端设备发送信息,使得终端设备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信息之后,即可停止继续重复发送无效的MSG3,从而减少终端设备通过EDT方式向网络设备发送数据的耗时,以提高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效率。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的方法可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场景中,由终端设备在随机接入网络设备的过程中,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共同执行。例如,在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如图4所示的方法可应用于LTE通信系统中,则网络设备为ENB,终端设备可以是UE。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应用在随机接入过程中,所包括的S10和S20与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相同,不再赘述。
随后,在S30中,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过程中的第三条消息(MSG3)时,在第三条消息中携带有终端设备通过EDT方式向网络设备所发送的数据,记为第一数据。并且,终端设备通过重复发送的方式,在连续多个发送时机(例如16个)上,分别发送相同的MSG3给网络设备。则对于网络设备来说,S30中连续在多个发送时机上接收终端设备所发送的MSG3,并实时根据所接收到的MSG3解析其中包括的第一数据。本申请对网络设备解析MSG3中第一数据的方式不做限定,例如可以通过多个MSG3共同解析得到第一数据,或者通过一个MSG3解析得到第一数据后,通过其他一个或多个MSG3对第一数据进行验证等,具体可参照现有技术,本申请强调网络设备完成解析,并已经根据MSG3得到第一数据后的动作。
例如,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MSG3的时机示意图,用于对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的时序关系进行说明。其中,假设终端设备在FDD场景中通过连续的16个发送时机(Rep1-Rep6),重复向网络设备发送MSG3。则对于网络设备,在S30接收到MSG3后,即可根据当前所接收到的MSG3对其中携带的第一数据进行解析。示例性地,当网络设备接收到终端设备在发送时机Rep1发送的MSG3后,可以根据所接收到的MSG3进行解析;当网络设备接收到终端设备在发送时机Rep2发送的MSG3后,可以结合Rep1的MSG3和Rep2的MSG3对MSG3进行解析……以此类推。
在图5所示的示例中,假设S40中,网络设备在接收到网络设备在Rep4发送的MSG3后,可以根据已经在Rep1-Rep4重复接收到的共四个MSG3共同解析出MSG3中携带的第一数据,记网络设备得到第一数据的时刻为t1,则网络设备可以在t1时刻得到第一数据之后立即通过S101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用于向终端设备指示该网络设备从已经重复接收到的MSG3中得到了第一数据。
可选地,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是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ACK反馈信息,或者,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可以是下行控制信息系(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简称:DCI)授权通知等物理层信令,或者其他形式的信息,本申请对第一指示信息的具体实现不做限定。
对应地,对于终端设备则在S101中接收到网络设备所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使得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网络设备已经根据其在Rep1-Rep4重复发送四次的四个MSG3解析出其中携带的第一数据。可以理解的是,此时终端设备仍处在继续重复发送MSG3的状态下,假设终端设备正在Rep5的发送时机发送MSG3时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并确定网络设备已经得到了第一数据,则终端设备可以停止继续重复向网络设备发送MSG3。
在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假设终端设备正在发送时机Rep5向网络设备发送MSG3时接收到了第一指示信息,则终端设备可以理解停止继续重复发送MSG3,也就是不会在后续Rep6-Rep16再继续重复向网络设备发送MSG3。
而在另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由于不同终端设备进行停止发送数据的动作需要硬件电路的切换等配合动作,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可以约定一个预设时间,在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的预设时间之后,终端设备再停止向网络设备重复发送MSG3。例如,在图5所示的示例中,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时正在发送时机Rep5发送MSG3,将此时承载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的MSG3的子帧号为n,则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可以约定在当前子帧n之后的k个子帧,即子帧n+k之内的预设时间,终端设备再停止重复发送MSG3。示例性地,k为4时,终端设备在Rep5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并确定网络设备已经得到第一数据,则终端设备可以在Rep8对应的子帧n+k的结束时刻之前的任意时间,停止重复发送MSG3。对应在图5中,在D1组的发送时机Rep1-Rep5中,终端设备持续重复发送MSG3但由于没有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因此终端设备将在上述发送时机内重复发送MSG3,而在D2组的发送时机Rep6-Rep8中,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并确定网络设备已经得到了第一数据,在D2组的发送时机内的任意时刻,终端设备都可以停止继续重复发送MSG3,使得终端设备不会在在D3组的发送时机Rep9-Rep16中继续重复向网络设备发送MSG3。
最终,在终端设备停止继续重复向网络设备发送MSG3后,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过程中的第四条消息MSG4,从而完成终端设备的随机接入过程。可以理解的是,对于终端设备,则在停止重复向网络设备发送MSG3之后,即可在预设的时间通信资源(MPDCCH)进行监听,最终通过MPDCCH接收到网络设备所发送的MSG4。
示例性地,在如图5所示的示例中,终端设备在t1时刻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并在t3时刻之前停止重复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三条信息,则在t3时刻之后,终端设备开始监听预设的通信资源,网络设备在t3时刻之后,即可向终端设备发送MSG4,此时终端设备可以通过预设通信资源接收到MSG4。
作为对比可以看出,本申请提供的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之后,即可停止重复发送MSG3,使得终端设备实际最多只在发送时机Rep1-Rep8向网络设备发送了MSG3,而至少在发送时机Rep9-Rep16都没有继续重复发送MSG3;与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必须在所有16个发送时机重复发送MSG3相比,极大地减少了终端设备所需要重复发送的数据量,从终端设备的角度而言,减少了终端设备的功耗。
同时,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之后,最晚在t3时刻之后,由于终端设备已经停止发送MSG3,即可开始监听MSG4,网络设备可以在t3时刻之后就向终端设备发送MSG4;与图3所述的实施例中,终端设备需要在t2时刻重复发送完所有MSG3之后才可以监听MSG4相比,网络设备能够更早地向终端设备发送MSG4,从而完成终端设备的整个随机接入过程,因此能够减少了在随机接入过程中发送数据的EDT过程的整个持续时间(减少了t3-t2的时间),降低通信时延,并减少了EDT过程中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之间通信资源的消耗,进而提高了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效率。
在前述实施例中,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进行了介绍,而为了实现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的各功能,作为执行主体的网络设备以及终端设备可以包括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以硬件结构、软件模块、或硬件结构加软件模块的形式来实现上述各功能。上述各功能中的某个功能以硬件结构、软件模块、还是硬件结构加软件模块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
例如,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的装置60包括收发模块601和处理模块602。
当如图6所示的装置60作为终端设备,并可以执行本申请前述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例如,处理模块602用于通过收发模块601,重复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过程中的第三条消息,其中,第三条消息中携带第一数据;收发模块601还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并发送给处理模块602;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网络设备已从第三条消息得到第一数据;处理模块602用于,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停止通过收发模块601重复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三条信息。
可选地,收发模块601还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的第四条消息。
可选地,处理模块602具体用于,在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的预设时间内,停止通过收发模块601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三条信息。
可选地,预设时间包括:子帧n的结束时刻与子帧n+k的结束时刻之间的任意时间,其中,子帧n为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时,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三条消息所使用的子帧,k为大于零的整数。
可选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ACK反馈信息。
当如图7所示的装置60作为网络设备,并可以执行本申请前述实施例中由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例如,收发模块601用于接收终端设备重复发送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的多条第三条消息,并发送给处理模块602,处理模块602用于,根据所接收到的第三条消息确定终端设备通过提前数据传输EDT方式向网络设备传输的第一数据;处理模块602还用于,当网络设备已根据终端设备重复发送的第三条消息得到第一数据,通过收发模块601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网络设备已根据终端设备重复发送的第三条消息得到第一数据。
可选地,处理模块602还用于,通过收发模块601向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过程中的第四条消息。
可选地,处理模块602还用于,在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的预设时间内,通过收发模块601向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过程中的第四条消息。
可选地,预设时间包括:子帧n的结束时刻与子帧n+k的结束时刻之间的任意时间,其中,子帧n为网络设备在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时,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三条消息所使用的子帧,k为大于零的整数。
可选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ACK反馈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应理解以上装置的各个模块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上,也可以物理上分开。且这些模块可以全部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全部以硬件的形式实现;还可以部分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用软件的形式实现,部分模块通过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处理模块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元件,也可以集成在上述装置的某一个芯片中实现,此外,也可以以程序代码的形式存储于上述装置的存储器中,由上述装置的某一个处理元件调用并执行以上确定模块的功能。其它模块的实现与之类似。此外这些模块全部或部分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实现。这里所述的处理元件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或以上各个模块可以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
例如,以上这些模块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再如,当以上某个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代码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代码的处理器。再如,这些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SOC)的形式实现。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通信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设备可作为本申请前述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网络设备或者终端设备,并执行网络设备或者终端设备所执行的方法。如图7所示,该通信装置1100可以包括:处理器111(例如CPU)、收发器113;其中,收发器113耦合至处理器111,处理器111控制收发器113的收发动作。可选的,所述通信装置1100还包括存储器112,存储器112中可以存储各种指令,以用于完成各种处理功能以及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步骤,或者,可用于完成各种处理功能以及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步骤。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通信设备还可以包括:电源114、系统总线115以及通信接口116。收发器113可以集成在通信设备的收发信机中,也可以为通信设备上独立的收发天线。系统总线115用于实现元件之间的通信连接。上述通信接口116用于实现通信设备与其他外设之间进行连接通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111用于与存储器112耦合,读取并执行存储器112中的指令,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或者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步骤。收发器113与处理器111耦合,由处理器111控制收发器113进行消息收发,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该图7中提到的系统总线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所述系统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通信接口用于实现数据库访问装置与其他设备(例如客户端、读写库和只读库)之间的通信。存储器可能包含RAM,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该图7中提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前述任一实施例中由网络设备所执行的方法、或者,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前述任一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所执行的方法。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运行指令的芯片,所述芯片用于执行如本申请前述任一实施例中由网络设备所执行的方法、或者,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前述任一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所执行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程序产品,所述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存储介质中,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从所述存储介质读取所述计算机程序,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可实现如本申请前述任一实施例中由网络设备所执行的方法、或者,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前述任一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所执行的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在公式中,字符“/”,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相除”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同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并且,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重复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过程中的第三条消息,其中,所述第三条消息中携带第一数据;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已从所述第三条消息得到所述第一数据;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停止重复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三条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停止重复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三条信息之后,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的第四条消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停止重复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三条信息,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的预设时间内,停止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三条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时间包括:
子帧n的结束时刻与子帧n+k的结束时刻之间的任意时间,其中,所述子帧n为所述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时,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三条消息所使用的子帧,k为大于零的整数。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ACK反馈信息。
6.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重复发送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的多条第三条消息,并根据所接收到的第三条消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提前数据传输EDT方式向所述网络设备传输的第一数据;
当所述网络设备已根据所述终端设备重复发送的所述第三条消息得到所述第一数据,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已根据所述终端设备重复发送的所述第三条消息得到所述第一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之后,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过程中的第四条消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过程中的第四条消息,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在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的预设时间内,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过程中的第四条消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时间包括:
子帧n的结束时刻与子帧n+k的结束时刻之间的任意时间,其中,所述子帧n为所述网络设备在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时,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三条消息所使用的子帧,k为大于零的整数。
10.根据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ACK反馈信息。
11.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可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或者6-10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12.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指令,当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指令时,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或者6-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或者6-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1144622.3A 2020-10-23 2020-10-23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Pending CN11229172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44622.3A CN112291723A (zh) 2020-10-23 2020-10-23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44622.3A CN112291723A (zh) 2020-10-23 2020-10-23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91723A true CN112291723A (zh) 2021-01-29

Family

ID=744250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44622.3A Pending CN112291723A (zh) 2020-10-23 2020-10-23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91723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00627A (zh) * 2012-01-04 2013-07-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解决切换过程中重建立冲突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3582112A (zh) * 2012-08-08 2014-02-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时间提前量的确定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WO2019023912A1 (zh) * 2017-07-31 2019-02-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应答反馈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0460419A (zh) * 2019-08-09 2019-11-15 北京展讯高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基站
CN110475374A (zh) * 2018-05-11 2019-1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0475371A (zh) * 2018-05-09 2019-11-19 夏普株式会社 用户设备执行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11149411A (zh) * 2017-11-15 2020-05-12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在随机接入过程期间执行早期数据传输的方法及其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00627A (zh) * 2012-01-04 2013-07-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解决切换过程中重建立冲突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3582112A (zh) * 2012-08-08 2014-02-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时间提前量的确定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WO2019023912A1 (zh) * 2017-07-31 2019-02-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应答反馈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1149411A (zh) * 2017-11-15 2020-05-12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在随机接入过程期间执行早期数据传输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10475371A (zh) * 2018-05-09 2019-11-19 夏普株式会社 用户设备执行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10475374A (zh) * 2018-05-11 2019-1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0460419A (zh) * 2019-08-09 2019-11-15 北京展讯高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基站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17375B2 (en) Communication coordination and collision mitigation for multi-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devices
US20220399929A1 (en) Beam Failure Recovery Using Contention Based Random Access
US11706739B2 (en) Communication coordination and collision mitigation for multi-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US20230109703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dual connectivity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WO2020215883A1 (zh) 测量上报的方法与装置
WO2020164142A1 (zh) 同步信号块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通信装置
US20220322452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and device
WO2018119613A1 (zh) 随机接入方法和装置
US20220132613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844731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hidden common enhanced dedicated channel resources
KR20210115001A (ko) 정보 보고 방법, 수신 방법, 단말 장치 및 네트워크 장치
US20220303910A1 (en) Control Signaling for Robust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Transmission
WO2013059996A1 (en) Spectrum sensing
CN112585892B (zh) 公共警报系统重复消息检测
CN114696975B (zh) 速率匹配方法和设备
EP3358895B1 (en) Paging method and system
CN112291723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220302986A1 (en) Cross-Cell Beam Failure Recovery
KR20230004778A (ko) 통신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CN114071552A (zh) 传输辅助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2135361B (zh)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1836394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2032656A1 (zh) 一种随机接入的方法及基站
AU2018427373A1 (e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for channel transmission on unlicensed spectrum
WO2024022166A1 (zh) Ra方法、装置、ue、网络侧设备、通信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12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