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90979B - 通信控制方法、终端、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通信控制方法、终端、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90979B
CN112290979B CN202011611816.XA CN202011611816A CN112290979B CN 112290979 B CN112290979 B CN 112290979B CN 202011611816 A CN202011611816 A CN 202011611816A CN 112290979 B CN112290979 B CN 1122909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
control module
module
antenna
se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1181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90979A (zh
Inventor
陆舟
于华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eitian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eitia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eitian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Feitia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61181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9097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909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909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909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909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7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interrog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9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data transfer in combination with power transf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32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 H04L9/3226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using a predetermined code, e.g. password, passphrase or PIN
    • H04L9/3231Biological data, e.g. fingerprint, voice or retin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信息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控制方法、终端、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生物特征采集器根据生物特征控制模块的指示将采集到的生物特征信息发送给生物特征控制模块;生物特征控制模块根据生物特征信息与预设生物特征信息匹配成功时,指示安全模块控制单元使能安全模块;安全模块基于安全模块控制单元的使能处理与读卡器进行数据通信。本申请中,通过终端设备的操作来触发发送设备打开非接场,从而提供足够的非接场强来为终端设备实现供电,且基于非接天线的引入,实现了对安全芯片与读卡器间数据通信的控制。

Description

通信控制方法、终端、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信息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通信控制方法、终端、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于通信控制装置而言,在不改变现有通信系统基础上,其上的安全芯片与读卡器间可以进行正常的数据通信,但若想对二者间的数据通信进行控制,则需要对安全芯片进行适当改动才能实现。因此,对于现有的通信控制装置而言,在不对安全芯片做任何改动的前提下,如何实现对安全芯片与读卡器间的数据通信进行控制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控制方法、终端、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在不对通信控制装置上的安全芯片做任何改动的前提下,实现了对安全芯片与读卡器间数据通信的控制。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应用于包括天线模块、生物特征控制模块、生物特征采集器、安全模块控制单元及安全模块的终端设备上,所述天线模块为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供电,包括:
所述生物特征采集器根据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的指示将采集到的生物特征信息发送给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
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生物特征信息与预设生物特征信息匹配成功时,指示所述安全模块控制单元使能安全模块;
所述安全模块基于所述安全模块控制单元的使能处理与读卡器进行数据通信。
在一个可能地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置于发送设备开启的非接场中,根据与所述发送设备的非接通信指示所述发送设备维持或关闭非接场。
在一个可能地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通过调制载波指示发送设备维持或关闭非接场。
在一个可能地实现方式中,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通过调制载波指示所述发送设备维持或关闭非接场,包括:
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通过供电天线控制电路指示所述天线模块的供电天线输出调制载波,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调制载波维持或关闭非接场。
在一个可能地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呼吸包请求,其中,所述呼吸包请求是所述发送设备开启非接场后每隔第一预设时间间隔向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发送的请求消息;
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呼吸包响应,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呼吸包响应维持或关闭所述非接场。
在一个可能地实现方式中,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呼吸包响应,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呼吸包响应维持或关闭所述非接场,包括:
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通过非接模块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呼吸包响应,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呼吸包响应维持或关闭所述非接场。
在一个可能地实现方式中,所述非接模块包括发送设备通信芯片及非接天线,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通过非接模块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呼吸包响应,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呼吸包响应维持或关闭所述非接场,包括:
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指示所述发送设备通信芯片发送呼吸包响应;
所述发送设备通信芯片根据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指示的发送呼吸包响应控制所述非接天线发送所述呼吸包响应,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呼吸包响应维持或关闭非接场。
在一个可能地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每隔第二预设时间间隔向发送设备发送呼吸包指令,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呼吸包指令维持或关闭非接场。
在一个可能地实现方式中,所述安全模块包括安全芯片天线及安全芯片,所述安全模块基于所述安全模块控制单元的使能处理与读卡器进行数据通信,包括:
所述安全芯片天线根据所述安全模块控制单元的使能处理为所述安全芯片供电及提供通信;
所述安全芯片根据所述安全芯片天线提供的通信,与读卡器进行数据通信。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本申请的终端设备包括天线模块、生物特征控制模块、生物特征采集器、安全模块控制单元及安全模块,天线模块为生物特征控制模块供电,包括:
所述生物特征采集器,用于根据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的指示将采集到的生物特征信息发送给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
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生物特征信息与预设生物特征信息匹配成功时,指示所述安全模块控制单元使能安全模块;
所述安全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安全模块控制单元的使能处理与读卡器进行数据通信。
在一个可能地实现方式中,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置于发送设备开启的非接场中,用于根据与所述发送设备的非接通信指示所述发送设备维持或关闭非接场。
在一个可能地实现方式中,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还用于通过调制载波指示发送设备维持或关闭非接场。
在一个可能地实现方式中,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具体用于通过供电天线控制电路指示所述天线模块的供电天线输出调制载波,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调制载波维持或关闭非接场。
在一个可能地实现方式中,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用于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呼吸包请求,其中,所述呼吸包请求是所述发送设备开启非接场后每隔第一预设时间间隔向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发送的请求消息;用于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呼吸包响应,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呼吸包响应维持或关闭所述非接场。
在一个可能地实现方式中,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用于通过非接模块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呼吸包响应,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呼吸包响应维持或关闭所述非接场。
在一个可能地实现方式中,所述非接模块包括发送设备通信芯片及非接天线,
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具体用于指示所述发送设备通信芯片发送呼吸包响应;
所述发送设备通信芯片,用于根据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指示的发送呼吸包响应控制所述非接天线发送所述呼吸包响应,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呼吸包响应维持或关闭非接场。
在一个可能地实现方式中,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用于每隔第二预设时间间隔向发送设备发送呼吸包指令,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呼吸包指令维持或关闭非接场。
在一个可能地实现方式中,所述安全模块包括安全芯片天线及安全芯片,
所述安全芯片天线,用于根据所述安全模块控制单元的使能处理为所述安全芯片供电及提供通信;
所述安全芯片,用于根据所述安全芯片天线提供的通信,与读卡器进行数据通信。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通过调用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上述的通信控制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的通信控制方法。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申请中,通过终端设备的操作来触发发送设备打开非接场,从而提供足够的非接场强来为终端设备实现供电,且基于非接天线的引入,实现了对安全芯片与读卡器间数据通信的控制。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控制方法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的具体处理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用于通信控制方法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用于非标准的通信控制方法的终端设备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用于标准的通信控制方法的终端设备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出一种通信控制方法、终端、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解释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本技术方案中的终端设备为一种通用的指纹卡,发送设备为依附于通用读卡器的设备,用于指纹卡与读卡器交互过程,通过提供持续的符合14443标准协议的非接场强来供电,从而使得终端设备获取足够的电能进行指纹比对处理;安全芯片天线,置于终端设备的安全芯片上,与安全芯片构成安全模块,用于为安全芯片供电,并为安全芯片与读卡器设备提供通信;天线模块,置于终端设备上,包括供电天线及供电系统,用于为终端设备的生物特征控制模块及生物特征采集器供电。其中,本申请中的。
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包括天线模块、生物特征控制模块、生物特征采集器、安全模块控制单元及安全模块的终端设备上,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所述生物特征采集器根据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的指示将采集到的生物特征信息发送给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
步骤S102,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生物特征信息与预设生物特征信息匹配成功时,指示所述安全模块控制单元使能安全模块;
步骤S103,所述安全模块基于所述安全模块控制单元的使能处理与读卡器进行数据通信。
本申请中,通过终端设备的操作来触发发送设备打开非接场,从而提供足够的非接场强来为终端设备实现供电,且基于非接天线的引入,实现了对安全芯片与读卡器间数据通信的控制。
基于上述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对该技术方案进行详尽阐释,如图2所示,为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控制方法的一个可能地实现方式的具体处理流程图。
对于本申请,在一个可能地实现方式中,前述步骤S101的处理具体包括下述步骤S201~步骤S202的处理。
在一个可能地实现方式中,在生物特征控制模块指示生物特征采集器采集生物特征信息之前,还包括下述对生物特征控制模块的供电处理;对于该供电处理,根据该终端设备基础结构的不同,可以包括两种不同的供电方式:即标准的终端设备的供电方式与非标准的终端设备的供电方式。
其中,标准的终端设备的供电方式中,供电处理包括:
生物特征控制模块指示供电天线控制电路控制供电天线输送能量;供电天线控制电路控制供电天线为供电系统输送能量;供电天线向供电系统输送能量;供电系统为生物特征控制模块11供电;
非标准的终端设备的供电方式中,供电处理包括:
非接模块向所述供电系统输送能量;
所述供电系统为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及生物特征采集器供电。
具体地,非接模块包括发送设备通信芯片、非接天线及整流桥,该供电包括:
非接天线获取发送设备开启的非接场的能量;所述非接天线将获取的非接场的能量传输给所述整流桥及发送设备通信芯片;所述整流桥将所述非接场的能量从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后输送给所述供电系统;所述供电系统为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及生物特征采集器供电;所述发送设备通信芯片为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与发送设备间的数据通信提供数据传输。
步骤S201,生物特征控制模块指示生物特征采集器采集生物特征信息。
在一个可能地实现方式中,生物特征控制模块基于发送设备开启的非接场指示生物特征采集器采集生物特征信息的处理,可以包括两种方式:方式一如步骤S201’~步骤S203’的记载;方式二如步骤S201’’~步骤 S205’’的记载。其中,发送设备开启非接场的处理具体为该发送设备通过线圈发出交变电磁场。
方式一
步骤S201’,生物特征控制模块根据发送设备开启的非接场上电。
在一个可能地实现方式中,生物特征控制模块当前置于发送设备开启的非接场中后,会根据该开启的非接场进行上电处理。
步骤S202’,生物特征控制模块指示发送设备维持非接场。
在一个可能地实现方式中,生物特征控制模块在上电后,向发送设备发送指示信息,以指示该发送设备维持当前开启的非接场,为该终端设备提供相应的非接场强。
在一个可能地实现方式中,对于生物特征控制模块指示发送设备维持或关闭非接场的处理,可以进一步包括如下几种处理方式:
处理方式1,生物特征控制模块指示发送设备维持或关闭非接场的处理;
处理方式2,发送设备主动关闭非接场的处理。
进一步地,对于上述处理方式1,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处理方式11~处理方式14四种子处理方式;
子处理方式11,生物特征控制模块置于发送设备开启的非接场中,根据与所述发送设备的非接通信指示所述发送设备维持或关闭非接场。
子处理方式12,生物特征控制模块通过调制载波指示发送设备维持或关闭非接场。
在一个可能地实现方式中,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通过调制载波指示所述发送设备维持或关闭非接场,包括:
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通过供电天线控制电路指示所述天线模块的供电天线输出调制载波,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调制载波维持或关闭非接场。
具体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通过指示供电天线控制电路控制供电天线进行短时高频率的重复开启关闭操作以使得阻抗值发生变化,进而根据阻抗值的变化来指示发送设备维持或关闭非接场。
具体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指示供电天线控制电路来控制开启供电天线,自身阻抗值增加;再关闭供电天线,阻抗值降低;再开启供电天线,阻抗值增加;之后再关闭供电天线,阻抗值降低;如此循环往复,使得阻抗值形成峰谷变化曲线;进而基于阻抗值的变化指示发送设备维持或关闭其自身的非接场。
在一个可能地实现方式中,对于调制载波的方式,可以采用如上述控制阻抗值变化的方式。当然,对于调制载波的方式,并不仅局限于上述控制阻抗值变化的方式,还可以采用其他调制载波的方式,如通过控制功耗变化的方式等,对于其他任意能够实现调制载波的方式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子处理方式13,生物特征控制模块通过对发送设备发送的呼吸包请求进行呼吸包响应的方式,来指示发送设备关闭非接场。
具体地,发送设备在开启非接场后,每隔第一预设时间间隔向生物特征控制模块发送呼吸包请求,生物特征控制模块根据呼吸包请求向发送设备发送呼吸包响应,从而使得发送设备据此关闭非接场;当然,该呼吸包响应可以是携带有数据的(生物特征信息匹配完成的信息),也可以是不携带有任何数据的(空的呼吸包);当然,该呼吸包响应,同样可以用来指示发送设备维持非接场,如在该呼吸包响应中携带生物特征信息匹配未成功的信息。
进一步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在发送呼吸包响应时,可以通过非接模块向发送设备发送呼吸包响应,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呼吸包响应维持或关闭所述非接场。
更进一步地,非接模块包括发送设备通信芯片及非接天线,生物特征控制模块通过非接模块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呼吸包响应,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呼吸包响应维持或关闭所述非接场,包括:
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指示所述发送设备通信芯片发送呼吸包响应;
所述发送设备通信芯片根据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指示的发送呼吸包响应控制所述非接天线发送所述呼吸包响应,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呼吸包响应维持或关闭非接场。
子处理方式14,生物特征控制模块每隔第二预设时间间隔向发送设备发送呼吸包指令,使得发送设备根据呼吸包指令维持或关闭非接场。
具体地,可以是每隔第二预设时间间隔,由生物特征控制模块主动向发送设备发送呼吸包指令,从而告知该发送设备进行关闭非接场的处理;当然,生物特征控制模块还可以通过主动发送呼吸包指令来告知发送设备维持当前的非接场。
对于上述处理方式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子处理方式21~子处理方式22两种子方式;
子处理方式21,发送设备在发送呼吸包请求后,如果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返回的呼吸包响应,会主动关闭该非接场。
子处理方式22,发送设备确定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是否接收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发送的通知消息,如果未接收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发送的通知消息,关闭非接场;当然,如果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接收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发送的通知消息,则根据接收到的通知消息确定维持或关闭非接场。
步骤S203’,生物特征控制模块根据发送设备维持的非接场指示生物特征采集器采集生物特征信息。
在一个可能地实现方式中,在发送设备维持非接场后,生物特征控制模块指示生物特征采集器进行生物特征信息的采集处理;在发送该指示后,转到步骤S202处理。
方式二
步骤S201’’,生物特征控制模块根据发送设备开启的非接场上电。
在一个可能地实现方式中,生物特征控制模块当前置于发送设备开启的非接场中后,会根据该开启的非接场进行上电处理。
步骤S202’’,生物特征控制模块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寻卡指令。
在一个可能地实现方式中,生物特征控制模块在上电后,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寻卡指令,对于该发送设备发送寻卡指令的方式,可以采用标准寻卡指令格式发送。
例如,标准寻卡指令格式为:14443、15693等。当然,上述寻卡指令的格式并不仅局限于此,还可以是其他任意的寻卡指令格式,如采用自定义寻卡指令格式,自定义寻卡指令格式可以是A5 5A 30 00。
步骤S203’’,生物特征控制模块向发送设备发送寻卡响应。
在一个可能地实现方式中,生物特征控制模块在接收到发送设备发送的寻卡指令后,进行寻卡操作,并将寻到的指纹卡的指纹卡信息携带于寻卡响应中发送给发送设备,从而使得发送设备可以根据该寻卡响应中的指纹卡信息确定该指纹卡是否为目标指纹卡。
步骤S204’’,生物特征控制模块获取发送设备根据指纹卡维持的非接场。
在一个可能地实现方式中,在发送设备根据指纹卡信息确定该指纹卡为目标指纹卡时,发送设备维持开启的非接场,发送设备将维持开启的非接场的状态告知给生物特征控制模块。
步骤S205’’,生物特征控制模块根据发送设备维持的非接场指示生物特征采集器采集指纹。
在一个可能地实现方式中,在发送设备维持非接场后,生物特征控制模块向生物特征采集器发送指示,指示该生物特征采集器进行生物特征信息的采集;在发送该指示后,转到步骤S202处理。
步骤S202,生物特征控制模块接收生物特征采集器采集到的待处理生物特征信息。
在一个可能地实现方式中,在生物特征采集器采集到指纹卡上输入的待处理生物特征信息后,将该待处理生物特征信息发送给到该生物特征控制模块。
对于本申请,在一个可能地实现方式中,前述步骤S102~步骤S103的处理具体包括下述步骤S203的处理。
步骤S203,生物特征控制模块基于待处理生物特征信息进行生物特征信息匹配。
在一个可能地实现方式中,生物特征控制模块在得到待处理生物特征信息后,确定该待处理生物特征信息与预设的生物特征信息是否匹配;若该待处理生物特征信息与预设生物特征信息匹配成功,转到步骤S204处理;若该待处理生物特征信息与预设生物特征信息匹配不成功,则生物特征控制模块维持安全模块的失能状态。
具体可以包括,对于预设的至少一个生物特征信息而言,利用该待处理生物特征信息与该预设的至少一个生物特征信息依次进行匹配,只要该至少一个生物特征信息中的任一生物特征信息与该待处理生物特征信息匹配,则不再选取其他生物特征信息进行生物特征信息的匹配。
步骤S204,生物特征控制模块指示安全模块控制单元使能安全模块。
在一个可能地实现方式中,在生物特征控制模块找到与待处理生物特征信息匹配的生物特征信息后,生物特征控制模块指示安全模块控制单元使能安全模块,成功指示灯亮起,并进入超低功耗模式,从而使得安全模块可以据此与读卡器进行通信连接,实现二者间的数据通信。
在一个可能地实现方式中,安全模块包括安全芯片天线及安全芯片,对于上述处理,可以具体包括:
安全模块控制单元的使能安全芯片天线,并通过安全模块控制单元的储能处理,维持安全芯片天线使能一段时间,安全芯片天线根据所述安全模块控制单元的使能处理为所述安全芯片供电及提供通信,安全芯片根据所述安全芯片天线提供的通信,与读卡器进行数据通信。
本申请中,通过终端设备的操作来触发发送设备打开非接场,从而提供足够的非接场强来为终端设备实现供电,且基于非接天线的引入,实现了对安全芯片与读卡器间数据通信的控制。
实施例一
基于上述本申请所提供的通信控制方法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一对应提供了一种用于通信控制方法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终端设备30包括生物特征控制模块31、天线模块32、生物特征采集器33、安全模块34及安全模块控制单元35,
天线模块32与发送设备连接,用于获取发送设备开启的非接场,并根据该非接场提供的能量为生物特征控制模块31供电,生物特征控制模块31上电后指示所连接的生物特征采集器33采集所需的生物特征信息;生物特征采集器33将采集到的生物特征信息给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31;生物特征控制模块31根据该生物特征信息进行生物特征信息比对,并在生物特征信息比对成功后,生物特征控制模块31指示安全模块控制单元35使能安全模块34,实现安全模块34与读卡器的通信连接,从而实现二者间的数据通信。
下面以两个实施例对本申请所提供的非标准及标准的通信控制方法分别进行阐释。
实施例二
基于上述本申请所提供的通信控制方法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二对应提供了一种用于非标准的通信控制方法的终端设备的具体结构示意图,该终端设备30包括生物特征控制模块31、供电天线控制电路36、天线模块32(供电天线321和供电系统322)、生物特征采集器33、安全模块控制单元35、安全模块34(安全芯片天线341和安全芯片342),
生物特征控制模块31与供电天线控制电路36连接,用于指示供电天线控制电路36控制供电天线321输送能量;供电天线控制电路36与供电天线321连接,用于控制供电天线321为供电系统322输送能量;供电天线321与供电系统322连接,用于向供电系统322输送能量;供电系统322与生物特征控制模块31连接,用于为生物特征控制模块31供电;生物特征控制模块31通过供电天线控制电路36控制供电天线321为生物特征控制模块31提供通信,实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31与对端设备的数据通信。
安全模块控制单元35与生物特征控制模块31及安全模块34连接,用于根据生物特征控制模块31的指示使能安全模块34;
进一步地,安全模块34的安全芯片天线341与安全模块控制单元35及安全模块34的安全芯片342连接,用于根据安全模块控制单元35的使能,并通过安全模块控制单元35的储能处理,维持安全芯片天线341使能一段时间,实现安全芯片天线341为安全芯片342供电及提供通信;安全芯片342,用于根据安全芯片天线341提供的通信,与读卡器进行数据通信。
实施例三
基于上述本申请所提供的通信控制方法的技术方案,如图5所示,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用于标准的通信控制方法的终端设备的具体结构示意图,该终端设备30包括生物特征控制模块31、天线模块32中的供电系统322、生物特征采集器33、安全模块控制单元35、安全模块34(安全芯片天线341和安全芯片342)、非接模块37(发送设备通信芯片371、非接天线372和整流桥373);
非接模块37与生物特征控制模块31连接,用于根据生物特征控制模块31的指示向供电系统332输送能量;供电系统332与生物特征控制模块31连接,用于为生物特征控制模块31供电;
进一步地,非接天线372,用于获取发送设备开启的非接场的能量;非接天线372与整流桥373及发送设备通信芯片371连接,用于将获取的非接场的能量传输给到整流桥373及发送设备通信芯片371;整流桥373与供电系统332连接,用于将非接场的能量从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后输送给供电系统332;发送设备通信芯片371与生物特征控制模块31连接,用于为生物特征控制模块31与发送设备间的数据通信提供数据传输。
在一个可能地实现方式中,安全模块控制单元35与生物特征控制模块31及安全模块34连接,用于根据生物特征控制模块31的指示使能安全模块34;
进一步地,安全模块34的安全芯片天线341与安全模块控制单元35及安全模块34的安全芯片342连接,用于根据安全模块控制单元35的使能安全芯片天线341,并通过安全模块控制单元35的储能处理,维持安全芯片天线341使能一段时间,实现安全芯片天线341为安全芯片342供电及提供通信;安全芯片342,用于根据安全芯片天线341提供的通信,与读卡器进行数据通信。
基于上述本申请所提供的通信控制方法的技术方案,本申请对应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本申请的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天线模块、生物特征控制模块、生物特征采集器、安全模块控制单元及安全模块,天线模块用于为生物特征控制模块供电,
所述生物特征采集器,用于根据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的指示将采集到的生物特征信息发送给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
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生物特征信息与预设生物特征信息匹配成功时,指示所述安全模块控制单元使能安全模块;
所述安全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安全模块控制单元的使能处理与读卡器进行数据通信。
在一个可能地实现方式中,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置于发送设备开启的非接场中,用于根据与所述发送设备的非接通信指示所述发送设备维持或关闭非接场。
在一个可能地实现方式中,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还用于通过调制载波指示发送设备维持或关闭非接场。
在一个可能地实现方式中,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具体用于通过供电天线控制电路指示所述天线模块的供电天线输出调制载波,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调制载波维持或关闭非接场。
在一个可能地实现方式中,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用于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呼吸包请求,其中,所述呼吸包请求是所述发送设备开启非接场后每隔第一预设时间间隔向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发送的请求消息;用于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呼吸包响应,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呼吸包响应维持或关闭所述非接场。
在一个可能地实现方式中,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用于通过非接模块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呼吸包响应,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呼吸包响应维持或关闭所述非接场。
在一个可能地实现方式中,所述非接模块包括发送设备通信芯片及非接天线,
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具体用于指示所述发送设备通信芯片发送呼吸包响应;
所述发送设备通信芯片,用于根据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指示的发送呼吸包响应控制所述非接天线发送所述呼吸包响应,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呼吸包响应维持或关闭非接场。
在一个可能地实现方式中,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用于每隔第二预设时间间隔向发送设备发送呼吸包指令,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呼吸包指令维持或关闭非接场。
在一个可能地实现方式中,所述安全模块包括安全芯片天线及安全芯片,
所述安全芯片天线,用于根据所述安全模块控制单元的使能处理为所述安全芯片供电及提供通信;
所述安全芯片,用于根据所述安全芯片天线提供的通信,与读卡器进行数据通信。
本申请中,通过终端设备的操作来触发发送设备打开非接场,从而提供足够的非接场强来为终端设备实现供电,且基于非接天线的引入,实现了对安全芯片与读卡器间数据通信的控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诸如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车载终端(例如车载导航终端)等等的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本方案示出了一个电子设备,其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在该示例中,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装置(例如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等),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装置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中,还存储有电子设备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装置、ROM 以及RAM 通过总线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也连接至总线。
通常,以下装置可以连接至I/O接口:包括例如触摸屏、触摸板、键盘、鼠标、摄像头、麦克风、加速度计、陀螺仪等的输入装置;包括例如液晶显示器(LCD)、扬声器、振动器等的输出装置;包括例如磁带、硬盘等的存储装置;以及通信装置。通信装置可以允许电子设备与其他设备进行无线或有线通信以交换数据。虽然上述示例中示出了具有各种装置的电子设备,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或具备所有示出的装置。可以替代地实施或具备更多或更少的装置。
特别地,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申请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装置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或者从存储装置被安装,或者从ROM 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装置执行时,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中限定的上述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上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申请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申请中,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电线、光缆、RF(射频)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该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获取至少两个网际协议地址;向节点评价设备发送包括所述至少两个网际协议地址的节点评价请求,其中,所述节点评价设备从所述至少两个网际协议地址中,选取网际协议地址并返回;接收所述节点评价设备返回的网际协议地址;其中,所获取的网际协议地址指示内容分发网络中的边缘节点。
或者,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该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接收包括至少两个网际协议地址的节点评价请求;从所述至少两个网际协议地址中,选取网际协议地址;返回选取出的网际协议地址;其中,接收到的网际协议地址指示内容分发网络中的边缘节点。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申请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上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申请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其中,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例如,第一获取单元还可以被描述为“获取至少两个网际协议地址的单元”。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公开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公开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适用于上述的通信控制方法的任一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中,通过终端设备的操作来触发发送设备打开非接场,从而提供足够的非接场强来为终端设备实现供电,且基于非接天线的引入,实现了对安全芯片与读卡器间数据通信的控制。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实施例所示的通信控制方法。
本申请中,通过终端设备的操作来触发发送设备打开非接场,从而提供足够的非接场强来为终端设备实现供电,且基于非接天线的引入,实现了对安全芯片与读卡器间数据通信的控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用计算机程序指令来实现这些结构图和/或框图和/或流图中的每个框以及这些结构图和/或框图和/或流图中的框的组合。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将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方法的处理器来实现,从而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方法的处理器来执行本申请公开的结构图和/或框图和/或流图的框或多个框中指定的方案。
其中,本申请装置的各个模块可以集成于一体,也可以分离部署。上述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申请所必须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例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例描述进行分布于实施例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例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上述本申请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申请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20)

1.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应用于包括天线模块、生物特征控制模块、生物特征采集器、安全模块控制单元及安全模块的终端设备上,所述天线模块包括供电天线及供电系统,用于为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及所述生物特征采集器供电,所述安全模块包括安全芯片天线及安全芯片,所述安全芯片天线用于为所述安全芯片供电,并为所述安全芯片与读卡器设备提供通信,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生物特征采集器根据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的指示将采集到的生物特征信息发送给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
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置于发送设备开启的非接场中,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生物特征信息与预设生物特征信息匹配成功时,指示所述安全模块控制单元使能安全模块;
所述安全模块基于所述安全模块控制单元的使能处理与所述读卡器进行数据通信;以及
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指示所述发送设备维持或关闭非接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指示所述发送设备维持或关闭非接场,包括:
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根据与所述发送设备的非接通信指示所述发送设备维持或关闭非接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指示所述发送设备维持或关闭非接场,包括:
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通过调制载波指示所述发送设备维持或关闭非接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通过调制载波指示所述发送设备维持或关闭非接场,包括:
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通过供电天线控制电路指示所述天线模块的供电天线输出调制载波,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调制载波维持或关闭非接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指示所述发送设备维持或关闭非接场,包括:
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接收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呼吸包请求,其中,所述呼吸包请求是所述发送设备开启非接场后每隔第一预设时间间隔向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发送的请求消息;
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呼吸包响应,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呼吸包响应维持或关闭所述非接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呼吸包响应,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呼吸包响应维持或关闭所述非接场,包括:
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通过非接模块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呼吸包响应,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呼吸包响应维持或关闭所述非接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接模块包括发送设备通信芯片及非接天线,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通过非接模块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呼吸包响应,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呼吸包响应维持或关闭所述非接场,包括:
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指示所述发送设备通信芯片发送呼吸包响应;
所述发送设备通信芯片根据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指示的发送呼吸包响应控制所述非接天线发送所述呼吸包响应,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呼吸包响应维持或关闭非接场。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每隔第二预设时间间隔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呼吸包指令,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呼吸包指令维持或关闭非接场。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模块基于所述安全模块控制单元的使能处理与读卡器进行数据通信,包括:
所述安全芯片天线根据所述安全模块控制单元的使能处理为所述安全芯片供电及提供通信;
所述安全芯片根据所述安全芯片天线提供的通信,与读卡器进行数据通信。
10.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天线模块、生物特征控制模块、生物特征采集器、安全模块控制单元及安全模块,所述天线模块包括供电天线及供电系统,用于为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及所述生物特征采集器供电,所述安全模块包括安全芯片天线及安全芯片,所述安全芯片天线用于为所述安全芯片供电,并为所述安全芯片与读卡器设备提供通信,包括:
所述生物特征采集器,用于根据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的指示将采集到的生物特征信息发送给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
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置于发送设备开启的非接场中,用于根据所述生物特征信息与预设生物特征信息匹配成功时,指示所述安全模块控制单元使能安全模块;
所述安全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安全模块控制单元的使能处理与所述读卡器进行数据通信;以及
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用于指示所述发送设备维持或关闭非接场。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用于根据与所述发送设备的非接通信指示所述发送设备维持或关闭非接场。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还用于通过调制载波指示所述发送设备维持或关闭非接场。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具体用于通过供电天线控制电路指示所述天线模块的供电天线输出调制载波,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调制载波维持或关闭非接场。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呼吸包请求,其中,所述呼吸包请求是所述发送设备开启非接场后每隔第一预设时间间隔向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发送的请求消息;用于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呼吸包响应,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呼吸包响应维持或关闭所述非接场。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用于通过非接模块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呼吸包响应,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呼吸包响应维持或关闭所述非接场。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接模块包括发送设备通信芯片及非接天线,
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具体用于指示所述发送设备通信芯片发送呼吸包响应;
所述发送设备通信芯片,用于根据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指示的发送呼吸包响应控制所述非接天线发送所述呼吸包响应,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呼吸包响应维持或关闭非接场。
17.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特征控制模块,用于每隔第二预设时间间隔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呼吸包指令,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呼吸包指令维持或关闭非接场。
18.如权利要求10-17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模块包括安全芯片天线及安全芯片,
所述安全芯片天线,用于根据所述安全模块控制单元的使能处理为所述安全芯片供电及提供通信;
所述安全芯片,用于根据所述安全芯片天线提供的通信,与读卡器进行数据通信。
1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通过调用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9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
2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9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
CN202011611816.XA 2020-12-31 2020-12-31 通信控制方法、终端、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2909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11816.XA CN112290979B (zh) 2020-12-31 2020-12-31 通信控制方法、终端、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11816.XA CN112290979B (zh) 2020-12-31 2020-12-31 通信控制方法、终端、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90979A CN112290979A (zh) 2021-01-29
CN112290979B true CN112290979B (zh) 2022-07-29

Family

ID=744250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611816.XA Active CN112290979B (zh) 2020-12-31 2020-12-31 通信控制方法、终端、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90979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021305U (zh) * 2016-05-03 2017-03-15 深圳市晴晶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无线感应卡
CN106663216A (zh) * 2014-07-29 2017-05-10 联邦印刷有限公司 具有传感器机构的证件
CN107111774A (zh) * 2014-10-10 2017-08-29 维普公司 无源rfid装置中的电力采集
CN207123880U (zh) * 2017-07-24 2018-03-20 深圳华视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指纹卡的指纹门禁系统
CN107944332A (zh) * 2016-10-13 2018-04-20 卡诺爱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卡和用于操作指纹识别卡的方法
CN210574031U (zh) * 2019-05-05 2020-05-19 飞天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指纹卡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63216A (zh) * 2014-07-29 2017-05-10 联邦印刷有限公司 具有传感器机构的证件
CN107111774A (zh) * 2014-10-10 2017-08-29 维普公司 无源rfid装置中的电力采集
CN206021305U (zh) * 2016-05-03 2017-03-15 深圳市晴晶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无线感应卡
CN107944332A (zh) * 2016-10-13 2018-04-20 卡诺爱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卡和用于操作指纹识别卡的方法
CN207123880U (zh) * 2017-07-24 2018-03-20 深圳华视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指纹卡的指纹门禁系统
CN210574031U (zh) * 2019-05-05 2020-05-19 飞天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指纹卡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90979A (zh) 2021-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95921B (zh) 数据备份方法、无线充电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US20170289748A1 (en) Mobile terminal apparatus having nearfiel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reader, device having nearfiel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ag and method thereof to connect to ap
EP2264990B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having communication function
CN104145402B (zh) 调制无线电力传输信号的方法
CN103814559B (zh) 通过无线电力信号的无线电力接收器、发射器以及控制方法
CN105144757A (zh) 通信模式下的通信服务
CN104025696A (zh) 控制附件的方法和装置
KR20160063110A (ko)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에서의 정보 전송 방법
US10411523B2 (en) Intelligent multi-mode wireless power system
CN112188461B (zh) 近场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及装置、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6980867A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4430543A (zh) 移动终端的通信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
WO2022179443A1 (zh) Nfc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CN111711472A (zh) Nfc装置输出信号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介质和电子设备
EP4145349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multifunction card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2290979B (zh) 通信控制方法、终端、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333644B (zh) 基于应用程序的短距离通知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CN116056184B (zh) 网络接入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6295731A (zh) 一种基于智能通讯终端的感应式信息传输系统及方法
CN114916054A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6031964A (zh) 充电控制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2713627A (zh) 电压控制方法、电压控制装置、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
CN112119566A (zh) 供电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2185096A (zh) 语音遥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3534899A (zh) 充电装置和被充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