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61125A - 集中单元的云化部署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集中单元的云化部署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61125A
CN112261125A CN202011128351.2A CN202011128351A CN112261125A CN 112261125 A CN112261125 A CN 112261125A CN 202011128351 A CN202011128351 A CN 202011128351A CN 112261125 A CN112261125 A CN 1122611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server
server
node
internal network
resource amou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2835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61125B (zh
Inventor
闵丛丛
黄宗慧
严克剑
罗倩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s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s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s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s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01112835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6112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611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611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611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611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2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 H04L67/025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for remote control or remote monitoring of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6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le transfer, e.g. file transfer protocol [FT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01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accessing one among a plurality of replicated servers
    • H04L67/1004Server selection for load balanc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5Replication or mirroring of data, e.g. scheduling or transport for data synchronisation between network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7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distributed storage of data in networks, e.g. transport arrangements for network file system [NFS], storage area networks [SAN] or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2866Architectures; Arrangements
    • H04L67/30Profi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集中单元的云化部署方法、装置及系统。所述云化部署方法包括:接收master服务器发送的配置文件,依据配置文件从仓库服务器中提取相应数量的集中单元的镜像文件,根据提取到的镜像文件数量确定初始资源量。检测初始资源量与当前时刻的用户负载量之间的关系,并在检测到初始资源量大于所述用户负载量时,根据初始资源量与用户负载量的差值,获取冗余资源量后,通过内部网络接收第二节点服务器发送的获取请求,其中,所述用户负载量根据接入用户数量确定,所述内部网络由所述第一节点服务器以及各所述第二节点服务器通过连接同一网关设备构成。在接收到获取请求时,通过内部网络向第二节点服务器发送与冗余资源量对应数量的镜像文件。

Description

集中单元的云化部署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云计算网络计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集中单元的云化部署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5G网络中,集中单元用于对区域中各基站的分布式单元传输的数据进行处理。目前5G网络中对于集中单元的部署分配方法比较简单:依据各个节点服务器的预设业务需求部署分配相应数量的集中单元到各个节点服务器中,各个节点服务器再采用部署的相应数量的集中单元进行数据处理。在这种方式中,当个别服务器对应的基站在某个时刻的接入用户数量产生较大变化时,可能出现接入用户数量过少使得集中单元冗余而导致硬件资源浪费,因此部署方式不够准确和灵活。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集中单元的云化部署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通过检测初始资源量与用户负载量之间的关系并在初始资源量大于用户负载量时发送冗余资源量对应的镜像文件到其他节点服务器中,有效地避免集中单元冗余导致的硬件资源浪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集中单元的云化部署方法,应用于第一节点服务器,所述第一节点服务器为节点服务器集群中的任一节点服务器,包括:
接收master服务器发送的配置文件,依据所述配置文件从仓库服务器中提取相应数量的集中单元的镜像文件,根据提取到的所述镜像文件数量确定初始资源量。
检测所述初始资源量与当前时刻的用户负载量之间的关系,并在检测到所述初始资源量大于所述用户负载量时,根据所述初始资源量与所述用户负载量的差值,获取冗余资源量后,通过内部网络接收第二节点服务器发送的获取请求,其中,所述用户负载量根据接入用户数量确定,所述内部网络由所述第一节点服务器以及各所述第二节点服务器通过连接同一网关设备构成,所述第二节点服务器为所述节点服务器集群中除第一节点服务器外的任一节点服务器。
在接收到所述获取请求时,通过内部网络向所述第二节点服务器发送与所述冗余资源量对应数量的镜像文件。
进一步的,在检测到所述初始资源量小于所述用户负载量时,通过内部网络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节点服务器中获取所述镜像文件。
进一步的,所述依据所述配置文件从仓库服务器中提取相应数量的集中单元的镜像文件之后,还包括:
接收master服务器发送的Multus CNI接口源码和第一dpdk软件安装包;
对所述Multus CNI接口源码进行编译,生成第一可执行文件后,运行所述第一dpdk软件安装包,并将所述第一可执行文件发送至第一预设文件夹,生成Multus CNI接口。
进一步的,所述依据所述配置文件从仓库服务器中提取相应数量的集中单元的镜像文件之后,还包括:
接收SRIOV CNI接口源码、Flannel CNI接口源码和第二dpdk软件安装包;
对所述SRIOV CNI接口源码和所述Flannel CNI接口源码进行编译,对应生成第二可执行文件和第三可执行文件后,运行所述第二dpdk软件安装包,并将所述第二可执行文件以及第三可执行文件发送至第二预设文件夹,生成SRIOV CNI接口和Flannel CNI接口;
将所述SRIOV CNI接口设为所述镜像文件的F1-U接口,将所述Flannel CNI接口设为所述镜像文件的F1-C接口。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配置文件从仓库服务器中提取相应数量的集中单元的镜像文件,包括:
对所述配置文件进行解析,获取所述配置文件中的配置命令后,根据所述配置命令从所述仓库服务器中提取相应数量的集中单元的镜像文件。
进一步的,所述通过内部网络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节点服务器中获取所述镜像文件,包括:
通过内部网络依次从所述节点服务器集群中的N个所述第二节点服务器中获取镜像文件,直至获取到的镜像文件数量对应的硬件资源量与所述初始资源量的总和不小于所述用户负载量,N≥1。
进一步的,在所述在接收到所述获取请求时,通过内部网络向所述第二节点服务器发送与所述冗余资源量对应数量的镜像文件之后,还包括:
从当前时刻有业务传输需求的新传用户中,选择Qos值最大的X个新传用户,X为整数;
将所述X个新传用户和重传用户作为当前时刻需调度的用户,所述新传用户被标记为边缘用户或中心用户,所述重传用户被标记为边缘用户或中心用户;
将当前时刻需调度的边缘用户的调度值和中心用户的调度值分别累加,并计算两累加结果的比例,所述比例表示为Q,所述调度值由业务质量Qos值计算得到;
通过所述镜像文件确定AQ个资源传输块PRB用于边缘用户调度,A(1-Q)个PRB用于中心用户调度,所述A表示可分配的PRB总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集中单元的云化部署装置,包括:
配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master服务器发送的配置文件,依据所述配置文件从仓库服务器中提取相应数量的集中单元的镜像文件,根据提取到的所述镜像文件数量确定初始资源量。
冗余获取模块,用于检测所述初始资源量与当前时刻的用户负载量之间的关系,并在检测到所述初始资源量大于所述用户负载量时,根据所述初始资源量与所述用户负载量的差值,获取冗余资源量后,通过内部网络接收第二节点服务器发送的获取请求,其中,所述用户负载量根据接入用户数量确定,所述内部网络由所述第一节点服务器以及各所述第二节点服务器通过连接同一网关设备构成,所述第二节点服务器为所述节点服务器集群中除第一节点服务器外的任一节点服务器。
冗余部署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获取请求时,通过内部网络向所述第二节点服务器发送与所述冗余资源量对应数量的镜像文件。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包括:
缺失部署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所述初始资源量小于所述用户负载量时,通过内部网络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节点服务器中获取所述镜像文件。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集中单元云化部署系统,包括:搭建了云平台及所述云平台依赖环境的master节点服务器、仓库服务器和节点服务器集群;所述节点服务器集群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集中单元的云化部署方法的多个节点服务器;
所述master节点服务器与所述节点服务器集群以及所述仓库服务器相连接;所述节点服务器集群与基站相连接,所述master节点服务器与核心网相连接;
所述节点服务器集群中的各所述节点服务器通过连接同一网关设备,构成内部网络。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集中单元的云化部署方法。、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集中单元的云化部署方法。
相比于现有技术,上述实施例通过配置文件进行集中单元初始部署,并通过检测初始资源量与用户负载量,当初始资源量大于用户负载量,即集中单元冗余时,通过构建的内部网络将冗余的集中单元发送到其他节点服务器中进行部署。上述部署方式灵活,能够有效地避免集中单元初始部署过程中由于集中单元冗余造成的硬件资源浪费。
上述实施例通过在初始资源量小于用户负载量时通过内部网络从集中单元冗余的节点服务器中获取镜像文件,有效地解决了集中单元初始部署后无法满足业务需求的技术问题。
上述实施例通过将SRIOV CNI网络接口作为集中单元的F1-U接口,作为用户数据的通信通道,解决了用户数据一般流量比较大的问题。将Flannel CNI作为F1-C接口通信,作为信令报文的通信通道,解决了集中单元和分布式单元之间或者集中单元和核心网之间的信令交互流量较小的技术问题。上述这种用户数据和控制数据分离的网络部署方式,也有效提高了集中单元云化之后的通信性能。
上述实施例通过配置命令构成配置文件的方式来实现集中单元的初始部署,能够实现一键化部署。
上述实施例通过在初始资源量小于用户负载量时通过内部网络从多个集中单元冗余的节点服务器中获取镜像文件,解决了只获取一次后初始资源量仍无法满足业务需求的技术问题,有效保证了节点服务器的工作效率。
上述实施例通过划分需调度用户并在镜像文件中附加根据用户划分进行的资源传输块PRB的分配规则,使得在5G领域的资源传输块PRB的分配中更灵活且更好地适应用户的变化。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进一步地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集中单元的云化部署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集中单元部署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集中单元的云化部署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集中单元的云化部署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集中单元的云化部署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6为另一个实施例中集中单元的云化部署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本申请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申请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所示,是一个实施例中集中单元的云化部署方法的应用环境图。参照图1,该集中单元的云化部署系统包括5G核心网110和集中单元部署系统120。如图2所示,所述集中单元部署系统120包括master服务器210、仓库服务器220和节点服务器230,其中,所述节点服务器设置在节点服务器集群内;集中单元部署系统120上行通过传输网连接5G核心网110。
在本实施例中,在集中单元部署系统中,设置M=1个master服务器,设置N=1个节点服务器集群,该节点服务器集群中包括K个节点服务器,设置1个仓库服务器。
下面,将通过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集中单元的云化部署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和说明。
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集中单元的云化部署方法。本实施例主要以该方法应用于第一节点服务器210来举例说明,所述第一节点服务器210为节点服务器集群中的任一节点服务器210。
参照图3,该集中单元的云化部署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1、接收master服务器发送的配置文件,依据所述配置文件从仓库服务器中提取相应数量的集中单元的镜像文件,根据提取到的所述镜像文件数量确定初始资源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master服务器生成并发送的配置文件为Yaml文件,所述Yaml文件是基于kubernetes云平台进行生成、发送和运行。因此,需要先行在集中单元部署系统的相关服务器中搭建装kubernetes云平台相关软件和依赖环境。具体搭建方式为:将docker安装包分别在master服务器、仓库服务器和节点服务器集群中的节点服务器进行解压,解压后将相关文件移动到上述服务器的/usr/bin目录中,再编辑docker.service文件,并使用systemctl start docker命令启动docker服务。
将CNI安装包解压到master服务器、仓库服务器以及节点服务器集群中的节点服务器的/opt/cni/bin目录下。
在所有master服务器、仓库服务器以及节点服务器集群中的节点服务器中均部署kubectl、kubelet、kubeadm,具体使用sudo yuminstall kubectl kubelet kubeadm对上述服务器进行安装。
在master服务器上使用kubeadm init初始化kubernetes平台环境。在运行kubeadm init命令后,会打印出kubeadm join的相关命令,kubeadm join命令表示向该Kubernetes云平台中添加节点服务器集群内的节点服务器。因此,用kubeadm join将节点服务器集群内的K台节点服务器添加到kubernetes云平台作为集中单元部署的节点。
按照上述步骤并结合现有技术即可完成Kubernetes云平台的服务环境搭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集中单元的镜像文件由master服务器生成,具体为:master服务器通过执行软件paramiko、libudev-devel和confd的安装,上述三个软件为集中单元运行所需要的软件。并将集中单元的网络功能进行虚拟化,将虚拟化后得到的可执行文件gnb_cu移动到容器中,从而生成集中单元的dockerfile,再根据所生成的集中单元的Dockerfile使用docker build命令生成镜像文件,并使用docker tag命令将生成的镜像文件推送到仓库服务器中。其中,仓库服务器用于存储镜像文件以备调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5G系统中可能有多个节点服务器集群,即N≥1。此时,通过对对应的节点服务器集群打上标签,以使标签中包含所要进行集中单元初始部署的节点服务器集群的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kubectl label nodes node 1命令给本实施例中的N=1个节点服务器集群打上标签1。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标签1替代节点服务器集群,使得master服务器生成的Yaml文件中配置有标签1,并根据Yaml文件中配置的标签1将Yaml文件发送到标签1对应的节点服务器集群的节点服务器中,标签为1的节点服务器集群的节点服务器接收Yaml文件并根据Yaml文件从仓库服务器中提取集中单元的镜像文件,以实现集中单元的初始部署。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对应的节点服务器集群打上标签,并用标签替代节点服务器集群,能够简化生成的Yaml文件中配置的节点服务器集群信息,使得在修改Yaml文件对不同节点服务器集群进行集中单元部署的过程更加灵活便捷。
S12、检测所述初始资源量与当前时刻的用户负载量之间的关系,并在检测到所述初始资源量大于所述用户负载量时,根据所述初始资源量与所述用户负载量的差值,获取冗余资源量后,通过内部网络接收第二节点服务器发送的获取请求,其中,所述用户负载量根据接入用户数量确定,所述内部网络由所述第一节点服务器以及各所述第二节点服务器通过连接同一网关设备构成,所述第二节点服务器为所述节点服务器集群中除第一节点服务器外的任一节点服务器。
其中,所述初始资源量为集中单元初始部署过程中,部署到对应节点服务器中镜像文件数量所能处理的多少个用户同时接入产生的数据量。用户负载量为集中单元初始部署到对应节点服务器时,该对应节点服务器对应的基站当前时刻接入用户产生的数据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比较上述两个数据量之间的大小关系,判断集中单元初始部署后是否满足业务需求。所述冗余资源量为上述两个数据量的差值,当该对应节点服务器存在冗余资源量时,即表示该对应节点服务器在初始部署过程中部署了过多的集中单元。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节点服务器以及各所述第二节点服务器构成内部网络所同时连接的网关设备可以为路由器或者交换机。
S13、在接收到所述获取请求时,通过内部网络向所述第二节点服务器发送与所述冗余资源量对应数量的镜像文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获取请求通过内部网进行传输。在初始部署过程中,部署了过多集中单元镜像文件的节点服务器,为了避免集中单元冗余占用太多硬件资源从而导致浪费,因此将冗余资源量对应数量的镜像文件发送到其他节点服务器中,其他节点服务器为发送获取请求的节点服务器,即初始部署过程中集中单元数量不满足业务需求的节点服务器。
因此,上述部署方式灵活地解决了初始部署过程中集中单元过多造成的硬件资源浪费的技术问题,通过构建内部网络实现获取请求的发送和接收以及镜像文件的相互传输,通过搭建kubernetes云平台生成配置文件,并实现初始集中单元部署过程中集中单元镜像文件的发送和接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依据所述配置文件从仓库服务器中提取相应数量的集中单元的镜像文件之后,还包括:
接收master服务器发送的Multus CNI接口源码和第一dpdk软件安装包;
对所述Multus CNI接口源码进行编译,生成第一可执行文件后,运行所述第一dpdk软件安装包,并将所述第一可执行文件发送至第一预设文件夹,生成Multus CNI接口。
在本实施例中,将dpdk18.08版本的软件安装包以及生成的可执行文件发送到节点服务器中。节点服务器执行dpdk18.08版本的软件安装包内的./dpdk-setup.sh,并选取option 15完成安装,再根据cpmultus/opt/cni/bin命令将生成的可执行文件拷贝到节点服务器的/opt/cni/bin目录下。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搭建Multus CNI接口,以使镜像文件支持多网卡启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依据所述配置文件从仓库服务器中提取相应数量的集中单元的镜像文件之后,还包括:
接收SRIOV CNI接口源码、Flannel CNI接口源码和第二dpdk软件安装包;
对所述SRIOV CNI接口源码和所述Flannel CNI接口源码进行编译,对应生成第二可执行文件和第三可执行文件后,运行所述第二dpdk软件安装包,并将所述第二可执行文件以及第三可执行文件发送至第二预设文件夹,生成SRIOV CNI接口和Flannel CNI接口;
将所述SRIOV CNI接口设为所述镜像文件的F1-U接口,将所述Flannel CNI接口设为所述镜像文件的F1-C接口。
在本实施例中,针对业务的数据流,采用数据平面开发套件(Data PlaneDevelopment Kit:简称DPDK)以及单根I/O虚拟化(Single Root I/O Virtualization:简称SRIOV)插件的方式部署,使kubernetes云平台满足业务数据流比较大的情况对Pod网口性能的要求。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能够通过构建SRIOV CNI源码和Flannel源码,以构建SRIOVCNI接口以及Flannel CNI接口。
具体为在节点服务器中执行dpdk18.08软件安装包内的./dpdk-setup.sh,并选择option 15完成安装。使用make命令构建SRIOV CNI和Flannel CNI的源码。将生成的可执行文件移动到节点服务器的/opt/cni/bin目录下,以备启动容器时调用。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用户数据一般流量比较大,采用SRIOV+DPDK CNI网络接口作为集中单元的F1-U接口,作为用户数据的通信通道。而集中单元和DU之间或者集中单元和核心网的信令交互流量较小,采用Flannel CNI网络接口作为集中单元的F1-C接口,作为信令报文的通信通道。这种用户数据和控制数据分离的网络部署方式,也有效提高了集中单元的云化之后的通信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配置文件从仓库服务器中提取相应数量的集中单元的镜像文件,包括:
对所述配置文件进行解析,获取所述配置文件中的配置命令后,根据所述配置命令从所述仓库服务器中提取相应数量的集中单元的镜像文件。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配置命令的形式来生成配置文件,即Yaml文件,所述配置命令对应Yaml文件中的不同参数,所述配置命令由配置节点服务器信息以及集中单元数量信息组成,即通过配置节点服务器信息决定节点服务器集群中所要进行初始集中单元部署的节点服务器,通过集中单元数量信息决定各个所要进行初始集中单元部署的节点服务器的初始集中单元部署数量。通过多个配置命令生成配置文件的形式,能够通过修改配置命令来修改配置文件,从而减少生成配置文件过程中参数修改引起的文件错误的风险。
在现有的上行Comp用户PRB分配方案中,是以一个固定的比例作为划分依据。例如:在总带宽为20M时,划分给边缘用户的可用PRB为25个,给中心用户的为75个。再在其中,按各种方式选取各自用户的PRB资源。上述分配方案既没考虑到实际用户的分布情况,也没考虑到不同用户承载的业务,分配方式不够灵活,容易造成:用户较集中地区,资源分配过少;某些对PRB资源需求量大的用户长期得不到或只得到很少的资源服务,以至使RB(无线承载)中TB(传输块)积累过多;某些PRB资源,不能被合理利用,以至于空闲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在接收到所述获取请求时,通过内部网络向所述第二节点服务器发送与所述冗余资源量对应数量的镜像文件之后,还包括:
从当前时刻有业务传输需求的新传用户中,选择Qos(Quality of Service,业务质量)值最大的X个新传用户,X为整数;
将所述X个新传用户和重传用户作为当前时刻需调度的用户,所述新传用户被标记为边缘用户或中心用户,所述重传用户被标记为边缘用户或中心用户;
将当前时刻需调度的边缘用户的调度值和中心用户的调度值分别累加,并计算两累加结果的比例,所述比例表示为Q,所述调度值由业务质量Qos值计算得到;
通过所述镜像文件确定AQ个资源传输块PRB用于边缘用户调度,A(1-Q)个PRB用于中心用户调度,所述A表示可分配的PRB总数。
在上述实施例中,容器是轻量级的操作系统级虚拟化,可以在一个资源隔离的进程中运行应用及其依赖项,运行应用程序所必需的组件都将打包成一个镜像并可以复用。具体的,本实施例采用dockerfile生成集中单元的基础镜像,依赖基础镜像来运行容器。其中dockerfile是一种被Docker程序解释的脚本。
如图4所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集中单元的云化部署方法。本实施例主要以该方法应用于第一节点服务器210来举例说明,所述第一节点服务器210为节点服务器集群中的任一节点服务器210。
参照图4,该集中单元的云化部署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21、接收master服务器发送的配置文件,依据所述配置文件从仓库服务器中提取相应数量的集中单元的镜像文件,根据提取到的所述镜像文件数量确定初始资源量。
此步骤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具体解析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为了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S22、检测所述初始资源量与当前时刻的用户负载量之间的关系,并在检测到所述初始资源量大于所述用户负载量时,根据所述初始资源量与所述用户负载量的差值,获取冗余资源量后,通过内部网络接收第二节点服务器发送的获取请求,其中,所述用户负载量根据接入用户数量确定,所述内部网络由所述第一节点服务器以及各所述第二节点服务器通过连接同一网关设备构成,所述第二节点服务器为所述节点服务器集群中除第一节点服务器外的任一节点服务器。
此步骤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具体解析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为了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S23、在接收到所述获取请求时,通过内部网络向所述第二节点服务器发送与所述冗余资源量对应数量的镜像文件。
此步骤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具体解析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为了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S24、在检测到所述初始资源量小于所述用户负载量时,通过内部网络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节点服务器中获取所述镜像文件。
在本实施例中,当初始资源量小于用户负载量,即在初始集中单元部署过程中,部署到本节点服务器的集中单元的处理能力并不能够满足业务需求时,能够通过内部网络获取其他节点服务器的集中单元,其中,其他节点服务器为集中单元冗余的节点服务器,其他节点服务器在集中单元冗余时接收业务需求不满足的节点服务器发送的获取请求,接收获取请求后进行冗余集中单元的发送,业务需求不满足的节点服务器通过内部网络接收其他节点服务器发送的冗余集中单元,实现集中单元的调度部署。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过内部网络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节点服务器中获取所述镜像文件,包括:
通过内部网络依次从所述节点服务器集群中的N个所述第二节点服务器中获取镜像文件,直至获取到的镜像文件数量对应的硬件资源量与所述初始资源量的总和不小于所述用户负载量,N≥1。
在本实施例中,业务需求不满足的节点服务器,即初始资源量小于用户负载量的节点服务器,此时仅接收一个第二节点服务器发送的冗余集中单元的镜像文件,接收后总的镜像文件的资源量可能仍无法满足当前时刻的用户负载量,因此,需要从多个第二节点服务器中获取冗余集中单元。当获取足够冗余集中单元满足业务需求时,通过内部网络撤销获取请求,避免过多获取冗余集中单元导致本第一节点服务器集中单元冗余,造成硬件资源浪费。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提供了集中单元的云化部署装置,包括:
配置接收模块101,用于接收master服务器发送的配置文件,依据所述配置文件从仓库服务器中提取相应数量的集中单元的镜像文件,根据提取到的所述镜像文件数量确定初始资源量。
冗余获取模块102,用于检测所述初始资源量与当前时刻的用户负载量之间的关系,并在检测到所述初始资源量大于所述用户负载量时,根据所述初始资源量与所述用户负载量的差值,获取冗余资源量后,通过内部网络接收第二节点服务器发送的获取请求,其中,所述用户负载量根据接入用户数量确定,所述内部网络由所述第一节点服务器以及各所述第二节点服务器通过连接同一网关设备构成,所述第二节点服务器为所述节点服务器集群中除第一节点服务器外的任一节点服务器。
冗余部署模块103,用于在接收到所述获取请求时,通过内部网络向所述第二节点服务器发送与所述冗余资源量对应数量的镜像文件。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提供了集中单元的云化部署装置,包括:
配置接收模块101,用于接收master服务器发送的配置文件,依据所述配置文件从仓库服务器中提取相应数量的集中单元的镜像文件,根据提取到的所述镜像文件数量确定初始资源量。
冗余获取模块102,用于检测所述初始资源量与当前时刻的用户负载量之间的关系,并在检测到所述初始资源量大于所述用户负载量时,根据所述初始资源量与所述用户负载量的差值,获取冗余资源量后,通过内部网络接收第二节点服务器发送的获取请求,其中,所述用户负载量根据接入用户数量确定,所述内部网络由所述第一节点服务器以及各所述第二节点服务器通过连接同一网关设备构成,所述第二节点服务器为所述节点服务器集群中除第一节点服务器外的任一节点服务器。
冗余部署模块103,用于在接收到所述获取请求时,通过内部网络向所述第二节点服务器发送与所述冗余资源量对应数量的镜像文件。
缺失部署模块104,用于在检测到所述初始资源量小于所述用户负载量时,通过内部网络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节点服务器中获取所述镜像文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集中单元云化部署系统120,包括:搭建了云平台及所述云平台依赖环境的master节点服务器210、仓库服务器220和节点服务器集群;所述节点服务器集群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集中单元的云化部署方法的多个节点服务器230;
所述master节点服务器与所述节点服务器集群以及所述仓库服务器相连接;所述节点服务器集群与基站相连接,所述master节点服务器与核心网相连接;
所述节点服务器集群中的各所述节点服务器通过连接同一网关设备,构成内部网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如图7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输入装置和显示屏。其中,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和内存储器。该计算机设备的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还可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使得处理器实现集中单元的云化部署方法。该内存储器中也可储存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使得处理器执行集中单元的云化部署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7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的集中单元的云化部署装置可以实现为一种计算机程序的形式,计算机程序可在如图7所示的计算机设备上运行。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中可存储组成该集中单元的云化部署装置的各个程序模块。各个程序模块构成的计算机程序使得处理器执行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本申请各个实施例的集中单元的云化部署方法中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执行上述集中单元的云化部署方法的步骤。此处集中单元的云化部署方法的步骤可以是上述各个实施例的集中单元的云化部署方法中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上述集中单元的云化部署方法的步骤。此处集中单元的云化部署方法的步骤可以是上述各个实施例的集中单元的云化部署方法中的步骤。
以上所述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Memory,RAM)等。

Claims (10)

1.集中单元的云化部署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节点服务器,所述第一节点服务器为节点服务器集群中的任一节点服务器,包括:
接收master服务器发送的配置文件,依据所述配置文件从仓库服务器中提取相应数量的集中单元的镜像文件,根据提取到的所述镜像文件数量确定初始资源量;
检测所述初始资源量与当前时刻的用户负载量之间的关系,并在检测到所述初始资源量大于所述用户负载量时,根据所述初始资源量与所述用户负载量的差值,获取冗余资源量后,通过内部网络接收第二节点服务器发送的获取请求,其中,所述用户负载量根据接入用户数量确定,所述内部网络由所述第一节点服务器以及各所述第二节点服务器通过连接同一网关设备构成,所述第二节点服务器为所述节点服务器集群中除第一节点服务器外的任一节点服务器;
在接收到所述获取请求时,通过内部网络向所述第二节点服务器发送与所述冗余资源量对应数量的镜像文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中单元的云化部署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检测到所述初始资源量小于所述用户负载量时,通过内部网络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节点服务器中获取所述镜像文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中单元的云化部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所述配置文件从仓库服务器中提取相应数量的集中单元的镜像文件之后,还包括:
接收master服务器发送的Multus CNI接口源码和第一dpdk软件安装包;
对所述Multus CNI接口源码进行编译,生成第一可执行文件后,运行所述第一dpdk软件安装包,并将所述第一可执行文件发送至第一预设文件夹,生成Multus CNI接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中单元的云化部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所述配置文件从仓库服务器中提取相应数量的集中单元的镜像文件之后,还包括:
接收SRIOV CNI接口源码、Flannel CNI接口源码和第二dpdk软件安装包;
对所述SRIOV CNI接口源码和所述Flannel CNI接口源码进行编译,对应生成第二可执行文件和第三可执行文件后,运行所述第二dpdk软件安装包,并将所述第二可执行文件以及第三可执行文件发送至第二预设文件夹,生成SRIOV CNI接口和Flannel CNI接口;
将所述SRIOV CNI接口设为所述镜像文件的F1-U接口,将所述Flannel CNI接口设为所述镜像文件的F1-C接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中单元的云化部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配置文件从仓库服务器中提取相应数量的集中单元的镜像文件,包括:
对所述配置文件进行解析,获取所述配置文件中的配置命令后,根据所述配置命令从所述仓库服务器中提取相应数量的集中单元的镜像文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中单元的云化部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内部网络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节点服务器中获取所述镜像文件,包括:
通过内部网络依次从所述节点服务器集群中的N个所述第二节点服务器中获取镜像文件,直至获取到的镜像文件数量对应的硬件资源量与所述初始资源量的总和不小于所述用户负载量,N≥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中单元的云化部署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在接收到所述获取请求时,通过内部网络向所述第二节点服务器发送与所述冗余资源量对应数量的镜像文件之后,还包括:
从当前时刻有业务传输需求的新传用户中,选择Qos值最大的X个新传用户,X为整数;
将所述X个新传用户和重传用户作为当前时刻需调度的用户,所述新传用户被标记为边缘用户或中心用户,所述重传用户被标记为边缘用户或中心用户;
将当前时刻需调度的边缘用户的调度值和中心用户的调度值分别累加,并计算两累加结果的比例,所述比例表示为Q,所述调度值由业务质量Qos值计算得到;
通过所述镜像文件确定AQ个资源传输块PRB用于边缘用户调度,A(1-Q)个PRB用于中心用户调度,所述A表示可分配的PRB总数。
8.集中单元的云化部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master服务器发送的配置文件,依据所述配置文件从仓库服务器中提取相应数量的集中单元的镜像文件,根据提取到的所述镜像文件数量确定初始资源量;
冗余获取模块,用于检测所述初始资源量与当前时刻的用户负载量之间的关系,并在检测到所述初始资源量大于所述用户负载量时,根据所述初始资源量与所述用户负载量的差值,获取冗余资源量后,通过内部网络接收第二节点服务器发送的获取请求,其中,所述用户负载量根据接入用户数量确定,所述内部网络由所述第一节点服务器以及各所述第二节点服务器通过连接同一网关设备构成,所述第二节点服务器为所述节点服务器集群中除第一节点服务器外的任一节点服务器;
冗余部署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获取请求时,通过内部网络向所述第二节点服务器发送与所述冗余资源量对应数量的镜像文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中单元的云化部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缺失部署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所述初始资源量小于所述用户负载量时,通过内部网络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节点服务器中获取所述镜像文件。
10.集中单元云化部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搭建了云平台及所述云平台依赖环境的master节点服务器、仓库服务器和节点服务器集群;所述节点服务器集群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集中单元的云化部署方法的多个节点服务器;
所述master节点服务器与所述节点服务器集群以及所述仓库服务器相连接;所述节点服务器集群与基站相连接,所述master节点服务器与核心网相连接;
所述节点服务器集群中的各所述节点服务器通过连接同一网关设备,构成内部网络。
CN202011128351.2A 2020-10-20 2020-10-20 集中单元的云化部署方法、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122611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28351.2A CN112261125B (zh) 2020-10-20 2020-10-20 集中单元的云化部署方法、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28351.2A CN112261125B (zh) 2020-10-20 2020-10-20 集中单元的云化部署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61125A true CN112261125A (zh) 2021-01-22
CN112261125B CN112261125B (zh) 2023-04-18

Family

ID=74245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28351.2A Active CN112261125B (zh) 2020-10-20 2020-10-20 集中单元的云化部署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6112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14453A (zh) * 2021-03-03 2021-06-22 上海天旦网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k8s中基于DPDK的数据包回放方法、系统及介质
CN113225830A (zh) * 2021-06-07 2021-08-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网络上行调度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57237A (zh) * 2014-04-03 2014-07-30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弹性云的体系结构
WO2016072895A1 (en) * 2014-11-06 2016-05-1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s for handling a cloud
CN107484183A (zh) * 2016-06-08 2017-12-15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分布式基站系统、cu、du及数据传输方法
CN110366276A (zh) * 2019-07-03 2019-10-2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服务化架构基站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57237A (zh) * 2014-04-03 2014-07-30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弹性云的体系结构
WO2016072895A1 (en) * 2014-11-06 2016-05-1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s for handling a cloud
CN107484183A (zh) * 2016-06-08 2017-12-15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分布式基站系统、cu、du及数据传输方法
CN110366276A (zh) * 2019-07-03 2019-10-2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服务化架构基站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蔡文伟等: "云计算资源调度及管理服务平台研究与设计",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14453A (zh) * 2021-03-03 2021-06-22 上海天旦网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k8s中基于DPDK的数据包回放方法、系统及介质
CN113225830A (zh) * 2021-06-07 2021-08-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网络上行调度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225830B (zh) * 2021-06-07 2023-05-2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网络上行调度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61125B (zh) 2023-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00877B (zh) 一种网络切片管理方法及设备
CN115328663B (zh) 基于PaaS平台进行资源调度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880936B (zh) 资源调度方法、装置、容器集群、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8632063B (zh) 管理网络切片实例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2261125B (zh) 集中单元的云化部署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873534A (zh) 一种应用集群迁移方法及装置
CN112463290A (zh) 动态调整计算容器的数量的方法、系统、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3127192A (zh) 一种多个服务共享同一个gpu的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03414767A (zh) 将应用软件部署在云计算平台上的方法和装置
CN108900435B (zh) 一种业务部署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4244717A (zh) 虚拟网卡资源的配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CN107025134B (zh) 数据库服务系统及兼容多种数据库的方法
CN113382077A (zh) 微服务调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3677983A (zh) 应用的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13608838A (zh) 应用镜像文件的部署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756800A (zh) 一种处理突发流量的方法和系统
CN103425707A (zh) 数据分析方法和装置
CN108667920B (zh) 一种雾计算环境业务流量加速系统及其业务流量加速方法
CN109600251B (zh) 一种虚拟网络部署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11740869B (zh) 基于物理网卡的kubernetes网络实现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14070855B (zh) 资源分配方法、资源分配装置、资源分配系统、存储介质
CN114237902A (zh) 一种服务部署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1770179B (zh) 一种高性能高可用云化联网网关实现方法、介质及终端
CN114301980A (zh) 容器集群的调度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4675872A (zh) 一种对应用程序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