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53077B - 纵式堵采模式立体挖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纵式堵采模式立体挖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53077B
CN112253077B CN202010910658.1A CN202010910658A CN112253077B CN 112253077 B CN112253077 B CN 112253077B CN 202010910658 A CN202010910658 A CN 202010910658A CN 112253077 B CN112253077 B CN 1122530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ll
oil
branch
production
plug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1065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53077A (zh
Inventor
杨勇
李锋
张伟
谢日彬
闫正和
吴意明
邹信波
李小东
孙常伟
江任开
刘远志
吴小路
黄军立
谢雄
黄力
刘宁
邹哲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 Shenzhen Branch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 Shenzhen Bran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 Shenzhen Branch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 Shenzhen Branch
Priority to CN20201091065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5307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530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530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530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530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30Specific pattern of wells, e.g. optimising the spacing of wells
    • E21B43/305Specific pattern of wells, e.g. optimising the spacing of well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inclined or horizontal wel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33/00Sealing or packing boreholes or wells
    • E21B33/10Sealing or packing boreholes or wells in the borehole
    • E21B33/13Methods or devices for cementing, for plugging holes, crevices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logy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Consolidation Of Soil By Introduction Of Solidifying Substances Into Soi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纵式堵采模式立体挖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油藏区域选取第一井,所述第一井包括位于所述油藏区域上部中的上井段、位于所述油藏区域下部中并处于油水界面上方的下井段;S2、设置至少一个连通所述下井段并处于所述油藏区域下部中的第一分支;S3、往所述第一分支中注入堵剂,在所述油水界面上方形成阻挡底水的封隔层;S4、在所述第一井的上井段和/或在与所述第一井邻近的第二井进行采油工作。本发明的纵式堵采模式立体挖潜方法,通过在下井段设置分支并注入堵剂,形成位于油藏下部、油水界面以上位置的封隔层,方便在上井段生产,纵向上形成堵和采的系统,提高油藏采收率。

Description

纵式堵采模式立体挖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纵式堵采模式立体挖潜方法。
背景技术
底水油藏开发过程中,底水既能给油藏开发提供充足的能量来源,又由于底水锥进、脊进,使得油井见水较早,无水采油期短;油井见水以后,含水率快速上升,产油量则快速下降。另外,对于边水油藏的开发,到了开发后期,很有可能形成次生底水油藏,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因此,底水锥进、脊进对油藏开采非常不利。
常规的堵水模式一般在原井眼进行堵水,如在水平井、定向井原井眼内进行化学或机械堵水等,然而仅限于井筒附近较小范围的堵水,无法深入地层堵水,没有立体堵采及挖潜的概念和模式。例如:水平井堵水可采用化学堵水和机械堵水,一般是在井筒内对个别井段进行堵水,范围非常有限;定向井堵水多在原井眼注入化学堵剂,仅能形成较小范围的隔板,一定程度地限制底水上升,受效范围小且时间短,且由于油藏的非均质性,无法有效控制隔板的形态,底水很容易绕流,导致隔水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提高油藏采收率的纵式堵采模式立体挖潜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纵式堵采模式立体挖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油藏区域选取第一井,所述第一井包括位于所述油藏区域上部中的上井段、位于所述油藏区域下部中并处于油水界面上方的下井段;
S2、设置至少一个连通所述下井段并处于所述油藏区域下部中的第一分支;
S3、往所述第一分支中注入堵剂,在所述油水界面上方形成阻挡底水的封隔层;
S4、在所述第一井的上井段和/或在与所述第一井邻近的第二井进行采油工作。
优选地,步骤S1中,所述第一井为定向井;
步骤S2中,设置多个以定向井为中心、分别向定向井四周横向扩展的第一分支。
优选地,所述第一分支的曲率半径为1-10m;所述第一分支的横向长度大于定向井的泄油半径。
优选地,步骤S2中,还设置至少一个连通所述定向井的上井段并处于所述油藏区域上部中的第二分支;
步骤S4中,在所述第一井的上井段和第二分支进行采油工作。
优选地,所述第二分支的曲率半径为1-10m。
优选地,步骤S4中,所述第二井位于所述封隔层的上方。
优选地,步骤S1中,所述第一井为水平井;
步骤S2中,在水平井下井段的下方设置与其连通的第一分支。
优选地,步骤S3中,以连续注入的方式将所述堵剂注入所述第一分支中;或者,将所述堵剂和水以交替注入的方式注入所述第一分支中。
优选地,步骤S3中,所述堵剂还进入所述油藏区域下部中的裂缝、溶孔和/或溶洞中,将其封堵。
本发明提供另一种纵式堵采模式立体挖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油藏区域选取用于采油的生产井;
S2、在油藏区域钻出水平井,所述水平井临近所述生产井且下端在油藏区域的下部中延伸至所述生产井的下方;
S3、往所述水平井中注入堵剂,形成位于油水界面上方的用于阻挡底水的封隔层;
S4、在生产井进行采油工作。
优选地,所述生产井设有至少一个与其连通并向油藏区域的上部中横向延伸的分支;
步骤S4中,在所述生产井及所述分支上进行采油工作。
优选地,所述分支的曲率半径为1-10m。
优选地,步骤S3中,以连续注入的方式将所述堵剂注入所述水平井中;或者,将所述堵剂和水以交替注入的方式注入所述水平井中。
优选地,步骤S3中,所述堵剂还进入所述油藏区域下部中的裂缝、溶孔和/或溶洞中,将其封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在下井段设置分支并注入堵剂,形成位于油藏下部、油水界面以上位置的封隔层,方便在上井段生产(采油),纵向上形成堵和采的系统,提高油藏采收率。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纵式堵采模式立体挖潜方法形成的挖潜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纵式堵采模式立体挖潜方法形成的挖潜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纵式堵采模式立体挖潜方法形成的挖潜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纵式堵采模式立体挖潜方法形成的挖潜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纵式堵采模式立体挖潜方法,主要适用于底水油藏以及处于开发后期形成次生底水的边水油藏。
参考图1-3,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纵式堵采模式立体挖潜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油藏区域1选取第一井3,第一井3包括位于油藏区域1上部中的上井段、位于油藏区域1下部中并处于油水界面2上方的下井段。
S2、设置至少一个连通下井段并处于油藏区域1下部中的第一分支4。
S3、往第一分支4中注入堵剂,在油水界面2上方形成阻挡底水的封隔层。
S4、在第一井3的上井段和/或在与第一井3邻近的第二井6进行采油工作。
参考图1,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
S1、在油藏区域1选取定向井作为第一井3。
定向井的上井段位于油藏区域1的上部中,定向井的下井段位于油藏区域1的下部中并处于油水界面2的上方。
S2、设置多个第一分支4,多个第一分支4以定向井为中心,分别向定向井四周横向扩展,这样使得多个第一分支4在水平方向上可以或大致布满定向井的整个外周区域。
第一分支4的数量根据钻井能力及开采效果确定。优选地,第一分支4为两个或以上,如2-6个。多个第一分支4位于定向井的下井段的不同高度处。
第一分支4采用小曲率钻孔方式钻出。第一分支4的曲率半径为1-10m,进一步可优选1.5-1.8m。第一分支4的横向长度根据作业能力尽量延伸,优选大于定向井的泄油半径。
S3、往第一分支4中注入堵剂,在油水界面2上方形成阻挡底水的封隔层。
堵剂以连续注入的方式注入第一分支4中;或者,将堵剂和水以交替注入的方式注入第一分支4中。堵剂还注入第一分支4所连通的定向井的下端中。
S4、在定向井的上井段进行采油工作。
由于封隔层的形成,对定向井的采油工作起到阻挡底水的作用,提高采收率。另外,为了增加产能,还可在定向井的上井段设置至少一个与其连通的第二分支5,第二分支5位于第一分支4上方且处于油藏区域1的上部中;采油时在定向井的上井段和第二分支5上进行。第二分支5也可采用小曲率钻孔方式钻出,曲率半径为1-10m,可优选1.5-1.8m。
在上述的步骤中,步骤S3、S4可以先后依序进行,也可以同时进行。或者,先在定向井的上端进行采油工作,预定时间后再执行步骤S3,接着再执行步骤S4,继续采油工作。
参考图2,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
步骤S1-S3相同于上述第一实施例。在步骤S4中,在油藏区域1选取与第一井3邻近的第二井6进行采油工作。该第二井6位于第一分支4及堵剂形成的封隔层的上方,使得封隔层对于第二井6起到阻挡底水的作用,提高采收率。
第一井3为定向井。第二井6可以是定向井或水平井等,其上也可以设置分支以增加产能,例如对于定向井,也在其上设置如图1所示的第二分支5进行采油。
该实施例中,在上述的步骤中,步骤S3、S4可以先后依序进行,也可以同时进行。或者,先在第二井6进行采油工作,预定时间后再执行步骤S3,接着再执行步骤S4,继续在第二井6进行采油工作。
另外,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在对第二井6采油的同时也可以对第一井3的上端进行采油工作。
参考图3,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
S1、在油藏区域1选取水平井作为第一井3。
水平井的上井段位于油藏区域1的上部中,水平井的下井段位于油藏区域1的下部中并处于油水界面2的上方。水平井的下井段可具有一个或多个井分支7。
S2、在水平井下井段的下方设置与其连通的第一分支4,即:第一分支4位于井分支7的下方。
第一分支4的水平延伸长度优选等于或大于井分支7的延伸长度。
S3、往第一分支4中注入堵剂,在油水界面2上方形成阻挡底水的封隔层。
堵剂以连续注入的方式注入第一分支4中;或者,将堵剂和水以交替注入的方式注入第一分支4中。封隔层位于井分支7的下方,对其起到阻挡底水的作用。
S4、在水平井上进行采油工作。
该实施例中,在上述的步骤中,步骤S3、S4可以先后依序进行,也可以同时进行。或者,先在水平井进行采油工作,预定时间后再执行步骤S3,接着再执行步骤S4,继续在水平井进行采油工作。
另外,在上述的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的方法中,根据地层的实际情况,如具有裂缝、溶孔和溶洞中至少一种,在步骤S3中,堵剂还进入油藏区域1下部中的裂缝、溶孔和/或溶洞中,将其封堵。
参考图4,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纵式堵采模式立体挖潜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油藏区域1选取用于采油的生产井8。
生产井8主要位于油藏区域1的上部。
S2、在油藏区域1钻出水平井9,水平井9临近生产井8且下端在油藏区域1的下部中延伸至生产井8的下方。
S3、往水平井9中注入堵剂,形成位于油水界面2上方的用于阻挡底水的封隔层。
堵剂以连续注入的方式注入水平井9中;或者,将堵剂和水以交替注入的方式注入水平井9中。
另外,根据地层的实际情况,如具有裂缝、溶孔和溶洞中至少一种,堵剂还进入油藏区域1下部中的裂缝、溶孔和/或溶洞中,将其封堵。
S4、在生产井8进行采油工作。
另外,为了增加产能,还可在生产井8设置至少一个与其连通的分支10,采油时在生产井8上和分支10上进行。分支10可采用小曲率钻孔方式钻出,曲率半径为1-10m,进一步可优选1.5-1.8m。
该实施例中,步骤S3、S4先后依序进行或同时进行。或者,先在生产井8进行采油工作,预定时间后再执行步骤S3,接着再执行步骤S4,继续采油工作。
另外,在本发明的纵式堵采模式立体挖潜方法中,为了防止底水快速上升,可通过优化堵剂的注入参数和方式,所注堵剂可封堵高渗带,且在横向上尽量扩展,使堵剂在横向上分布。根据油藏区域1储层特点,对于相对均质的储层,在油水界面2以上选择合适位置设置分支并注入堵剂;对于纵向非均质性较强的储层,尤其是发育相对低渗层的储层,需结合储层的非均质性,选择合适位置,如在储层中的相对低渗层(低于50毫达西)上方设置分支并注入堵剂,使堵剂沿低渗层之上扩展,从而实现在横向上扩大堵剂分布的范围;对裂缝发育的储层,可以通过注入堵剂,实现裂缝的封堵。
本发明中采用的堵剂,优选能渗入地层、性能稳定、可有效封堵的物质,可以为轻质固体微粒或者液体堵剂等,例如聚合物冻胶类堵剂、就地聚合类堵剂、树脂类堵剂等。堵剂的浓度配比可结合具体储层优化。
以下通过实际运用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在一裂缝性底水礁灰岩油藏,存在大量的天然裂缝,油层厚度70米,大底水,原油粘度100厘泊,地层水粘度0.7厘泊,油水粘度比143。
首先钻一口定向井,然后在定向井下部钻四个小曲率钻孔分支,分支长度为60-100米;然后在分支注入堵剂300立方米,对油藏下部的裂缝进行封堵。
然后在定向井上部钻4个小曲率钻孔分支,分支长度为40-80米,随后进行生产。单井累产为3.75万方,比不注堵剂增加0.57万方,初始含水率降低3.5%。
综上,本发明的方法,通过分支及堵剂的注入,既能进入地层封堵高渗带或裂缝,又能在横向上形成较大范围的人工低渗封隔层。对于底水油藏,可以很好地遮挡底水、扩大波及范围。对于边水油藏,到了开发后期,也很有可能形成次生底水油藏,封堵高渗带和人工低渗封隔层的也能很好地遮挡纵向上的锥进、脊进,有效提高油藏采收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纵式堵采模式立体挖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油藏区域选取定向井作为第一井,所述第一井包括位于所述油藏区域上部中的上井段、位于所述油藏区域下部中并处于油水界面上方的下井段;
S2、设置多个连通所述下井段并处于所述油藏区域下部中的第一分支,多个所述第一分支以所述定向井为中心、分别向所述定向井四周横向扩展;
S3、往所述第一分支中注入堵剂,在所述油水界面上方形成阻挡底水的封隔层;
S4、在所述第一井的上井段和/或在与所述第一井邻近的第二井进行采油工作;
其中,所述第一分支的曲率半径为1-10m;所述第一分支的横向长度大于定向井的泄油半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式堵采模式立体挖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还设置至少一个连通所述定向井的上井段并处于所述油藏区域上部中的第二分支;
步骤S4中,在所述第一井的上井段和第二分支进行采油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纵式堵采模式立体挖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支的曲率半径为1-10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式堵采模式立体挖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在所述第二井进行采油工作;所述第二井位于所述封隔层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纵式堵采模式立体挖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以连续注入的方式将所述堵剂注入所述第一分支中;或者,将所述堵剂和水以交替注入的方式注入所述第一分支中。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纵式堵采模式立体挖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堵剂还进入所述油藏区域下部中的裂缝、溶孔和/或溶洞中,将其封堵。
7.一种纵式堵采模式立体挖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油藏区域选取用于采油的生产井;
S2、在油藏区域钻出水平井,所述水平井临近所述生产井且下端在油藏区域的下部延伸至所述生产井的下方;
S3、在所述水平井设置分支并往所述水平井和所述分支中注入堵剂,形成位于油水界面上方的用于阻挡底水的封隔层;
S4、在生产井进行采油工作;
其中,所述水平井的分支的曲率半径为1-10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纵式堵采模式立体挖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井设有至少一个与其连通并向油藏区域的上部横向延伸的分支;
步骤S4中,在所述生产井及所述分支上进行采油工作。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纵式堵采模式立体挖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以连续注入的方式将所述堵剂注入所述水平井中;或者,将所述堵剂和水以交替注入的方式注入所述水平井中。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纵式堵采模式立体挖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堵剂还进入所述油藏区域下部中的裂缝、溶孔和/或溶洞中,将其封堵。
CN202010910658.1A 2020-09-02 2020-09-02 纵式堵采模式立体挖潜方法 Active CN1122530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10658.1A CN112253077B (zh) 2020-09-02 2020-09-02 纵式堵采模式立体挖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10658.1A CN112253077B (zh) 2020-09-02 2020-09-02 纵式堵采模式立体挖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53077A CN112253077A (zh) 2021-01-22
CN112253077B true CN112253077B (zh) 2023-01-10

Family

ID=742240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10658.1A Active CN112253077B (zh) 2020-09-02 2020-09-02 纵式堵采模式立体挖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53077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9920A (zh) * 2007-10-26 2008-03-12 辽河石油勘探局 二元复合封堵水平井底水工艺方法
US9127523B2 (en) * 2010-04-09 2015-09-08 Shell Oil Company Barrier methods for use in subsurface hydrocarbon formations
CN110685637B (zh) * 2019-11-05 2021-06-01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在有水气藏气水界面建立大面积化学隔板的堵水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53077A (zh) 2021-0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97428B (zh) 一种直井与u型对接井联合开采煤层气的驱替煤层气增产方法
CN110242301A (zh) 一种顶板含水层两步骤注浆改性保水采煤方法
US20030106686A1 (en) Method of recovery of hydrocarbons from low pressure formations
CN105370259A (zh) 水平井分段压裂方法
RU2591999C1 (ru) Способ ориентирования трещин гидравлического разрыва в подземном пласте, вскрытом горизонтальными стволами
CN112240182B (zh) 非常规油藏采收率提高方法及系统
US8490695B2 (en) Method for drilling and fracture treating multiple wellbores
WO2019168885A1 (en) Producing disconnected propped fractures
CN110352287A (zh) 包括通过延伸的通道进行水力压裂的储层增产
US3941422A (en) Method of interconnecting wells for solution mining
RU2474678C1 (ru) Способ разработки нефтяной залежи горизонтальными скважинами
RU2550642C1 (ru) Способ разработки нефтяной залежи горизонтальными скважинами
RU2513216C1 (ru) Способ разработки нефтяной залежи
US20170247990A1 (en) Method for drilling and fracture treating multiple wellbores
RU2513962C1 (ru) Способ разработки нефтяной залежи
CN112253077B (zh) 纵式堵采模式立体挖潜方法
CN109751018A (zh) 一种针对常压页岩气体体积压裂的施工方法
RU2579039C1 (ru) Способ разработки низкопроницаемых нефтегазовых пластов
RU2695906C1 (ru) Способ разработки слабопроницаемой нефтяной залежи с применением горизонтальных скважин и водогазового воздействия
CN208057104U (zh) 用于气驱开发深层块状裂缝性油藏的井网结构
CN105804742A (zh) 一种页岩气储层立体式压裂方法
RU2731243C2 (ru) Способ разработки слабопроницаемой нефтяной залежи с применением раздельной закачки воды и газа
RU2732744C1 (ru) Способ разработки мощной многопластовой слабопроницаемой нефтяной залежи
RU2519949C1 (ru) Способ разработки участка нефтяной залежи
CN213574047U (zh) 纵式堵采模式立体挖潜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