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45043A - 一种上前牙90度扭转矫治器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上前牙90度扭转矫治器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45043A
CN112245043A CN202011185366.2A CN202011185366A CN112245043A CN 112245043 A CN112245043 A CN 112245043A CN 202011185366 A CN202011185366 A CN 202011185366A CN 112245043 A CN112245043 A CN 1122450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r
tooth
labial
appliance
guid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8536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杰
王媛
吴志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to CN20201118536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45043A/zh
Publication of CN1122450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450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7/00Orthodontics, i.e. obtaining or maintaining the desired position of teeth, e.g. by straightening, evening, regulating, separating, or by correcting malocclusions
    • A61C7/12Brackets; Arch wires; Combinations thereof; Accessorie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7/00Orthodontics, i.e. obtaining or maintaining the desired position of teeth, e.g. by straightening, evening, regulating, separating, or by correcting malocclusion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Dentistr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上前牙90度扭转矫治器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牙齿矫治技术领域。包括唇侧牵引钩、扭转牙近远中舌侧扣,二者之间设置弹性橡皮圈,扭转牙远中间隙设置远中邻面导板,双侧上颌磨牙上设置的固位装置为箭头卡环。唇侧牵引钩和箭头卡环均包埋于上颌腭侧树脂基托。其制备方法包括:制取上下颌工作模型;修整工作模型;弯制唇侧牵引钩及双侧后牙箭头卡环,采用新型注塑工艺制作矫治器树脂基托,箭头卡环及牵引钩舌侧均包埋于树脂基托中,基托延伸至扭转牙远中,与远中邻面导板形成一体化结构。本发明制备得到的矫治器能高效的解决儿童上前牙萌出时发生的重度扭转问题,彻底避免扭转牙远中移动,丧失缺牙间隙,并使儿童患者佩戴舒适。

Description

一种上前牙90度扭转矫治器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牙齿矫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上前牙90度扭转矫治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上前牙扭转是一种常见的儿童错合畸形,尤其在替牙期较为常见。临床上有一类儿童,上前牙萌出时发生重度扭转,如90度扭转,此时侧切牙尚未完全萌出,扭转牙远中会存在一个较大的间隙。这类错合畸形除了影响患儿美观之外,同时由于扭转牙与下颌牙齿没有良好的咬合接触,可能会发生咬合创伤,影响正常的咀嚼功能,进而影响颌骨的正常生长发育。因此,对于存在这类错合畸形的儿童,需要早期对扭转牙进行矫正。目前临床上尚缺少针对这一类错合畸形的矫治器。
为了尽早将扭转牙排列整齐,纳入牙列系统,避免丧失该牙齿的远中缺牙间隙,以及实现早期恢复咀嚼功能以及牙合面美观的矫正效果,亟需一种适用于上前牙萌出时发生重度扭转的矫治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上前牙90度扭转矫治器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结合了人体的生物力学、行为科学以及材料力学,能高效的解决上前牙萌出时发生的重度扭转问题,尽早将扭转牙排列整齐,纳入牙列系统,同时避免丧失该牙齿的远中缺牙间隙,以实现早期恢复咀嚼功能以及牙合面美观的矫正效果。此外,本发明的矫治器能够避免牙齿损伤,并使患者易于摘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上前牙90度扭转矫治器,包括舌侧扣、第一唇侧牵引钩、第二唇侧牵引钩、弹性橡皮圈、固位装置、远中邻面导板和上颌腭侧树脂基托;
所述的上颌腭侧树脂基托安装在口腔上颌腭处,所述的远中邻面导板设置在扭转牙远中间隙中,远中邻面导板与上颌腭侧树脂基托相连;
所述的舌侧扣固定在扭转牙的两侧面,分别对应于近中间隙和远中间隙;所述的第一唇侧牵引钩设置在与扭转牙相邻的中切牙远中间隙内,第一唇侧牵引钩与对应近中间隙的舌侧扣通过弹性橡皮圈连接;所述的第二唇侧牵引钩设置在远中邻面导板的远中间隙内,第二唇侧牵引钩与对应远中间隙的舌侧扣通过弹性橡皮圈连接;所述的第一唇侧牵引钩和所述的第二唇侧牵引钩的尾端均包埋于上颌腭侧树脂基托中;
所述的固位装置套装在双侧上颌磨牙上,固位装置的尾端包埋于上颌腭侧树脂基托中。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的第一唇侧牵引钩、第二唇侧牵引钩和舌侧扣位于同一高度上。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的远中邻面导板呈牙齿横截面状,与扭转牙远中间隙相匹配;远中邻面导板与扭转牙间隙保持0.8-1.2mm。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的远中邻面导板与上颌腭侧树脂基托为一体化结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的上前牙90度扭转矫治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按全口义齿要求制取上下颌工作模型;
步骤2:修整工作模型:核对上下颌工作模型的咬合关系,然后将上下颌工作模型底面修整至与颌平面平行;将上下颌工作模型按照咬合关系叠合,修整上下颌工作模型座的后壁使之处于同一平面上;
步骤3:弯制一对唇侧牵引钩及一对上颌磨牙箭头卡环,并利用医用蜡片加热固定的方式,将一对唇侧牵引钩分别固定在工作模型中与扭转牙相邻的中切牙远中间隙内、以及扭转牙的远中间隙一侧;将上颌磨牙箭头卡环固定在双侧上颌磨牙上;
步骤4:利用医用蜡片在扭转牙远中间隙内制作适应牙面的远中邻面导板模型,所述远中邻面导板模型与扭转牙间隙为0.8-1.2mm;
步骤5:利用注塑技术制作上颌腭侧树脂基托和远中邻面导板,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1:将光固化树脂成型片放置在步骤4制成的已安装有唇侧牵引钩、上颌磨牙箭头卡环和远中邻面导板模型的工作模型上,通过光固化8-12min,取出后打磨菲边,制作得到恒基板;再将恒基板安装到工作模型上;
步骤5.2:将步骤5.1最终得到的工作模型放入琼脂型盒中,将琼脂液注入型盒,静置,待琼脂完全凝固后打开型盒,取出工作模型,形成琼脂印膜;
步骤5.3:将3根不锈钢管插入型盒的三个注入口,形成一个注塑口和两个排气孔;然后将恒基板和远中邻面导板模型从工作模型上取下,并在工作模型的表面涂布分离剂;再将工作模型复位到琼脂印模中;
步骤5.4:将树脂液注入注塑口,至两个排气孔内树脂液溢出为止;灌注完成后,将琼脂印模放入55℃-60℃、2.5-3.0bar压力的条件下聚合30-35min后取出,冷却至室温,制备得到的上颌腭侧树脂基托与远中邻面导板为一体化结构,且一对唇侧牵引钩及一对上颌磨牙箭头卡环的尾端均包埋于上颌腭侧树脂基托(6)中;
步骤6:将步骤5制备得到的上颌腭侧树脂基托与远中邻面导板的菲边打磨光滑,完成矫治器的制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前牙90度扭转矫治器,在矫治器中设计了与牙齿形态相一致的远中邻面导板,与扭转牙之间保持有一定的间隙,随着矫治过程中扭转牙逐渐转正,可以通过分次少量磨除的方法,不会阻挡扭转牙的矫正过程;同时使扭转牙在归位的过程中,保持了扭转牙远中的缺牙间隙,避免了扭转牙远中移动,以使相邻的上颌侧切牙有足够的空间萌出。
(2)本发明的矫治器上颌唇侧牵引钩和扭转牙近远中舌侧扣处于同一高度,当二对牵引钩和舌侧扣通过弹性橡皮圈连接时,可以形成一对力偶,使矫治力通过牙齿的阻力中心,避免了扭转牙的伸长或压低,并且在一对力偶的作用下有效地使扭转牙归位,纳入正常牙列,解除上下颌前牙的咬合干扰,同恢复患者牙颌面的美观;此外,双侧上颌后牙的箭头卡环可以实现良好的固位,使矫治器在口腔内平衡稳定。
(3)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制备得到的矫治器呈一体化结构,一方面,远中邻面导板和上颌腭侧树脂基托固化相连,保证了远中邻面导板的平衡稳定;另一方面,上颌磨牙箭头卡环和唇侧牵引钩尾端均包埋于上颌腭侧树脂基托中,不会损伤儿童口腔,并使儿童患者易于摘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矫治器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上颌牙齿侧面示意图;
图3是图1的A-A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1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01第一唇侧牵引钩,102第二唇侧牵引钩,2舌侧扣,3弹性橡皮圈,4远中邻面导板,5固位装置,6上颌腭侧树脂基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为具体地描述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一种上前牙90度扭转矫治器的结构如图1-4所示,包括舌侧扣2、第一唇侧牵引钩101、第二唇侧牵引钩102、弹性橡皮圈3、固位装置5、远中邻面导板4和上颌腭侧树脂基托6;
所述的上颌腭侧树脂基托6安装在口腔上颌腭处,所述的远中邻面导板4设置在扭转牙远中间隙中,远中邻面导板4与上颌腭侧树脂基托6相连;
如图2所示,所述的舌侧扣2固定在扭转牙的两侧面,分别对应于近中间隙和远中间隙。
所述的第一唇侧牵引钩101设置在与扭转牙相邻的中切牙远中间隙内,第一唇侧牵引钩101与对应近中间隙的舌侧扣通过弹性橡皮圈3连接;所述的第二唇侧牵引钩102设置在远中邻面导板4的远中间隙内,第二唇侧牵引钩102与对应远中间隙的舌侧扣通过弹性橡皮圈3连接;所述的第一唇侧牵引钩101和所述的第二唇侧牵引钩102的尾端均包埋于上颌腭侧树脂基托6中。
所述的固位装置5套装在双侧上颌磨牙上,固位装置5的尾端包埋于上颌腭侧树脂基托6中。在本实施例中,固位装置为上颌磨牙箭头卡环。
在本发明的一项具体实施中,本发明的唇侧牵引钩和上颌磨牙箭头卡环采用直径为0.8-0.9mm的钢丝制成,能够在保持一定强度和良好固位的前提下,减少患者的异物感,具备较好的发挥矫治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项具体实施中,所述的第一唇侧牵引钩101、第二唇侧牵引钩102和舌侧扣2位于同一高度上。当二对牵引钩和舌侧扣通过弹性橡皮圈连接时,形成一对力偶,可以使矫治力通过牙齿的阻力中心,避免了牙齿的压低或伸长,不会对牙齿造成损伤。在一对力偶的作用下有效地使扭转牙归位,纳入正常牙列,解除上下颌前牙的咬合干扰,同恢复患者牙颌面的美观。本发明所述的间隙远中邻面导板4为与牙齿形态相一致的塑料导板,与扭转牙远中间隙相匹配。在本实施例中,与扭转牙间隙保持1mm,随着矫治过程中扭转牙逐渐转正,分次磨除该塑料基托,避免扭转牙远中移动,并最终为侧切牙的萌出保持适当的牙列间隙。
在本发明的一项具体实施中,远中邻面导板4与上颌腭侧树脂基托6为一体化结构,且一对唇侧牵引钩及一对上颌磨牙箭头卡环的尾端均包埋于上颌腭侧树脂基托6中,不会损伤儿童口腔,并使儿童患者易于摘戴。其中双侧上颌磨牙箭头卡环可以实现良好的固位,使矫治器在口腔内平衡稳定;远中邻面导板和上颌腭侧树脂基托固化相连,保证了远中邻面导板的平衡稳定,十分适用于对儿童的牙齿矫正中。
下面对上述一种上前牙90度扭转矫治器的制备方法进行介绍,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①按全口义齿要求制取儿童患者的上下颌工作模型。
②修整工作模型:核对工作模型的咬合关系后,将上下颌工作模型底面修整至与颌平面平行,然后将上下颌工作模型按照咬合关系叠合,使上下颌工作模型座的后壁在同一平面上。
③采用0.8-0.9mm的不锈钢丝,弯制唇侧牵引钩及上颌磨牙箭头卡环。弯制结束之后,利用医用蜡片加热固定与相对应的模型表面。其中,将一对唇侧牵引钩分别固定在工作模型中与扭转牙相邻的中切牙远中间隙内、以及扭转牙的远中间隙一侧;将上颌磨牙箭头卡环固定在双侧上颌磨牙上;优选牵引钩的直径为2.5mm。
④利用医用蜡片在扭转牙远中制作适应牙面的远中邻面导板模型,导板与扭转牙间隙为1mm。
⑤利用注塑技术制作上颌腭侧树脂基托和远中邻面导板,步骤如下:
首先利用光固化树脂成型片(厚约2mm),在放置有唇侧牵引钩、箭头卡环以及远中邻面导板模型的石膏工作模型上制作恒基板,利用光固化10min,取出后打磨菲边,备用。
然后翻制琼脂印模,将上述装置(安装有唇侧牵引钩、上颌磨牙箭头卡环和远中邻面导板模型的工作模型)放入琼脂型盒中,将液态的琼脂液缓缓注入型盒中,静置2h,待琼脂完全凝固后打开琼脂型盒底座,取出工作模型,形成琼脂印模。
制作树脂灌注道及排气孔:将3根不锈钢管插入型盒的三个注入口,形成一个灌注口和两个排气孔。取出恒基板,去除由蜡堆塑的远中邻面板模型,在带有牵引钩及箭头卡的石膏工作模型表面涂布分离剂,将模型准确复位到琼脂印模中,随后灌注树脂。所述的分离剂是为了使得工作模型表面和树脂之间形成隔离膜,使二者间不发生粘连,之后便于二者分离,只要具备该功能的分离剂均可,不限定具体试剂。
在本实施例中,灌注的树脂是由荷兰沃特斯公司生产的Vertex注塑基托树脂粉末和水按照1.5g:1.0ml量取,倒入专用的调拌杯中,均匀搅拌约20s制备得到的。在灌注过程中,注塑口向上,将树脂注入注塑口,至两侧排气孔内树脂溢出。树脂灌注完成后,将其放入Vertex-MAC0001自动压力锅中,在55℃、2.5bar的压力下聚合30min后取出,自然冷却至室温。制备得到的上颌腭侧树脂基托与远中邻面导板为一体化结构,且一对唇侧牵引钩及一对上颌磨牙箭头卡环的尾端均包埋于上颌腭侧树脂基托6中。
⑥利用牙科专用慢速手机将制作完成后的上颌腭侧树脂基托与远中邻面导板菲边打磨光滑,重新就位于上颌工作模型上,完成矫治器的制备。本实施例中采用的牙科专用慢速手机是由日本NSK公司生产,型号:1S-205,转速22000转/分。
矫治器制作完成后,进一步在口内试戴和调整。在佩戴时,直接将矫治器从工作模型取下,将上颌腭侧树脂基托贴合安装在口腔上颌腭处,将两侧的上颌磨牙箭头卡环套装在双侧上颌磨牙上,固定好远中邻面导板的位置。此外,儿童患者的扭转牙两侧面需粘贴舌侧扣,将第一唇侧牵引钩101与对应近中间隙的舌侧扣通过弹性橡皮圈连接,将第二唇侧牵引钩102与对应远中间隙的舌侧扣通过弹性橡皮圈3连接,安装完成。
随着矫治过程中扭转牙逐渐转正,通过分次少量磨除远中邻面导板的方法,使远中邻面导板4与扭转牙间隙保持在0.8-1.2mm之间,同时使扭转牙在归位的过程中,保持了扭转牙远中的缺牙间隙,避免了扭转牙远中移动,以使相邻的上颌侧切牙有足够的空间萌出。
在需要刷牙或清洗矫治器时,只需取下弹性橡皮圈,顺势取下套接在双侧上颌磨牙上的箭头卡环,就可以将矫治器整体取出,简单方便,不会损伤儿童口腔。
上述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应用本发明。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上述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揭示,对于本发明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上前牙90度扭转矫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舌侧扣(2)、第一唇侧牵引钩(101)、第二唇侧牵引钩(102)、弹性橡皮圈(3)、固位装置(5)、远中邻面导板(4)和上颌腭侧树脂基托(6);
所述的上颌腭侧树脂基托(6)安装在口腔上颌腭处,所述的远中邻面导板(4)设置在扭转牙远中间隙中,远中邻面导板(4)与上颌腭侧树脂基托(6)相连;
所述的舌侧扣(2)固定在扭转牙的两侧面,分别对应于近中间隙和远中间隙;所述的第一唇侧牵引钩(101)设置在与扭转牙相邻的中切牙远中间隙内,第一唇侧牵引钩(101)与对应近中间隙的舌侧扣通过弹性橡皮圈(3)连接;所述的第二唇侧牵引钩(102)设置在远中邻面导板(4)的远中间隙内,第二唇侧牵引钩(102)与对应远中间隙的舌侧扣通过弹性橡皮圈(3)连接;所述的第一唇侧牵引钩(101)和所述的第二唇侧牵引钩(102)的尾端均包埋于上颌腭侧树脂基托(6)中;
所述的固位装置(5)套装在双侧上颌磨牙上,固位装置(5)的尾端包埋于上颌腭侧树脂基托(6)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前牙90度扭转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唇侧牵引钩(101)、第二唇侧牵引钩(102)和舌侧扣(2)位于同一高度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前牙90度扭转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位装置(5)为上颌磨牙箭头卡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前牙90度扭转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箭头卡环采用直径为0.8-0.9mm的不锈钢丝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前牙90度扭转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远中邻面导板(4)呈牙齿横截面状,与扭转牙远中间隙相匹配;远中邻面导板(4)与扭转牙间隙保持0.8-1.2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前牙90度扭转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远中邻面导板(4)与上颌腭侧树脂基托(6)为一体化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前牙90度扭转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唇侧牵引钩(101)和第二唇侧牵引钩(102)采用直径为0.8-0.9mm的不锈钢丝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上前牙90度扭转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唇侧牵引钩(101)和第二唇侧牵引钩(102)的钩状弯折处直径为2.5mm。
9.一种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上前牙90度扭转矫治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按全口义齿要求制取上下颌工作模型;
步骤2:修整工作模型:核对上下颌工作模型的咬合关系,然后将上下颌工作模型底面修整至与颌平面平行;将上下颌工作模型按照咬合关系叠合,修整上下颌工作模型座的后壁使之处于同一平面上;
步骤3:弯制一对唇侧牵引钩及一对上颌磨牙箭头卡环,并利用医用蜡片加热固定的方式,将一对唇侧牵引钩分别固定在工作模型中与扭转牙相邻的中切牙远中间隙内、以及扭转牙的远中间隙一侧;将上颌磨牙箭头卡环固定在双侧上颌磨牙上;
步骤4:利用医用蜡片在扭转牙远中间隙内制作适应牙面的远中邻面导板模型,所述远中邻面导板模型与扭转牙间隙为0.8-1.2mm;
步骤5:利用注塑技术制作上颌腭侧树脂基托和远中邻面导板,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1:将光固化树脂成型片放置在步骤4制成的已安装有唇侧牵引钩、上颌磨牙箭头卡环和远中邻面导板模型的工作模型上,通过光固化8-12min,取出后打磨菲边,制作得到恒基板;再将恒基板安装到工作模型上;
步骤5.2:将步骤5.1最终得到的工作模型放入琼脂型盒中,将琼脂液注入型盒,静置,待琼脂完全凝固后打开型盒,取出工作模型,形成琼脂印膜;
步骤5.3:将3根不锈钢管插入型盒的三个注入口,形成一个注塑口和两个排气孔;然后将恒基板和远中邻面导板模型从工作模型上取下,并在工作模型的表面涂布分离剂;再将工作模型复位到琼脂印模中;
步骤5.4:将树脂液注入注塑口,至两个排气孔内树脂液溢出为止;灌注完成后,将琼脂印模放入55℃-60℃、2.5-3.0bar压力的条件下聚合30-35min后取出,冷却至室温,制备得到的上颌腭侧树脂基托与远中邻面导板为一体化结构,且一对唇侧牵引钩及一对上颌磨牙箭头卡环的尾端均包埋于上颌腭侧树脂基托(6)中;
步骤6:将步骤5制备得到的上颌腭侧树脂基托与远中邻面导板的菲边打磨光滑,完成矫治器的制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上前牙90度扭转矫治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4所述的树脂液是将树脂粉末和水按照1.5g:1ml的固液比混合得到的。
CN202011185366.2A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上前牙90度扭转矫治器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224504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85366.2A CN112245043A (zh)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上前牙90度扭转矫治器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85366.2A CN112245043A (zh)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上前牙90度扭转矫治器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45043A true CN112245043A (zh) 2021-01-22

Family

ID=742690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85366.2A Pending CN112245043A (zh)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上前牙90度扭转矫治器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4504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57497A (zh) * 2022-04-22 2023-12-22 苏州口腔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上前牙区腭侧多生牙牵引拔除装置及其牵引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57497A (zh) * 2022-04-22 2023-12-22 苏州口腔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上前牙区腭侧多生牙牵引拔除装置及其牵引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055039A (en) Orthodontic positioner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same
US20080118882A1 (en) Moisture resistant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s for orthodontic applications
CN105596097B (zh) 一种压膜式后牙正锁颌矫正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211094852U (zh) 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壳状牙科器械组合及矫治系统
CN102805666B (zh) 压膜式前方牵引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14145864A (zh) 一种多维度牵引埋伏牙的个性化矫治装置
CN113413223B (zh) 一种基于柔性电子系统的可动态监测矫治力值的功能矫治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28977B (zh) 口腔保健和敷药用牙托
KR102226949B1 (ko) 인상용 트레이 세트 및 이를 이용한 의치 제작 방법
CN112245043A (zh) 一种上前牙90度扭转矫治器及其制备方法
CN210931950U (zh) 一种牙齿矫治器、矫治器套组以及壳状牙科矫治系统
CN210204955U (zh) 颊屏式隐形磁力功能矫治器
JPS6311148A (ja) 歯列矯正具
CN101828970A (zh) 一种正畸活动矫治器固位装置的设计方法
CN213851160U (zh) 一种上前牙90度扭转矫治器
CN113171190B (zh) 一种具有排牙功能正畸功能矫治器的制备方法
CN110547885A (zh) 一种牙齿矫治器
CN112386344B (zh) 一种弹性贴面桥及其制备方法
CN209984332U (zh) 一种三力合一活动矫治器
CN211381875U (zh) 一种治疗早期反牙合的定制式lr型矫治器
CN210009153U (zh) 一种后牙咬合错位矫正装置
CN208693483U (zh) 基于后牙固定式牙合垫矫治器
RU191533U1 (ru) Ортодонтический аппарат
RU120870U1 (ru) Преформируемая лечебно-профилактическая эластичная каппа
CN201806798U (zh) 口腔保健和敷药用牙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