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43160A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43160A
CN112243160A CN202010963078.9A CN202010963078A CN112243160A CN 112243160 A CN112243160 A CN 112243160A CN 202010963078 A CN202010963078 A CN 202010963078A CN 112243160 A CN112243160 A CN 1122431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packet
hash value
sequence label
video
rou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6307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佳昌
祁孟飞
刘佳奇
杨春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sionver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sionver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sionver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sionver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6307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43160A/zh
Publication of CN1122431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431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80Generation or 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by content creator independently of the distribution process; Content per se
    • H04N21/83Generation or processing of protective or descriptive data associated with content; Content structuring
    • H04N21/845Structuring of content, e.g. decomposing content into time segments
    • H04N21/8456Structuring of content, e.g. decomposing content into time segments by decomposing the content in the time domain, e.g. in time seg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0Active monitoring, e.g. heartbeat, ping or trace-rou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06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the encryption apparatus using shift registers or memories for block-wise or stream coding, e.g. DES systems or RC4; Hash functions; Pseudorandom sequence generators
    • H04L9/0643Hash functions, e.g. MD5, SHA, HMAC or f9 MA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60Network structure or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or between remote clients; Control signalling between clients, server and network components; Transmission of management data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e.g. sending from server to client commands for recording incoming content stream; Communication details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 H04N21/63Control signaling related to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client, server and network components; Network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s or between remote clients, e.g. transmitting basic layer and enhancement layers over different transmission paths, setting up a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via Internet between remote STB's;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ddressing
    • H04N21/637Control signals issued by the client directed to the server or network components
    • H04N21/6375Control signals issued by the client directed to the server or network components for requesting retransmission, e.g. of data packets lost or corrupted during transmission from ser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ard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包括:接收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发送的非视频数据包,非视频数据包包括至少两个分片数据包;对非视频数据包进行解析,得到分片数据包的第一数量、分片数据包的第一序列标签和第一哈希值;根据分片数据包的第一数量和分片数据包的第一序列标签,确定第二哈希值;若第二哈希值与第一哈希值不同,则根据预先配置的数据包序列规则和第一序列标签,确定丢失的分片数据包的第二序列标签;向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发送重传请求,重传请求包括第二序列标签,这样,只需要重传丢包的分片数据包,而不需要重传这个数据包,提高传输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视联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IP(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又译为网际协议地址)协议进行数据传输,但是这种传输方式需要通过多次“握手”的形式,对每一个数据包进行接收确认,在数据大规模传输过程中,会产生数据传输“等待”问题,同时几次的信息反馈将造成信息传递效率大幅降低;
在数据量大的情况下,可以采用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协议进行传输,但是UDP协议虽然具有高效的数据包传输机制,但是不对数据包的接收进行验证,就会出现丢包现象,若出现丢包现象,则需要重新传输数据包,而现有技术中是对整个数据包进行重传,这样,传输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第一个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接收端的视联路由器,包括:
接收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发送的非视频数据包,所述非视频数据包包括至少两个分片数据包;
对所述非视频数据包进行解析,得到所述分片数据包的第一数量、分片数据包的第一序列标签和第一哈希值,其中,所述第一哈希值是所述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根据分片数据包的第二数量和分片数据包的第二序列标签确定的;
根据所述分片数据包的第一数量和所述分片数据包的第一序列标签,确定第二哈希值;
若所述第二哈希值与所述第一哈希值不同,则根据预先配置的数据包序列规则和所述第一序列标签,确定丢失的分片数据包的第二序列标签;
向所述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发送重传请求,所述重传请求包括所述第二序列标签。
可选地,所述非视频数据包还包括所述分片数据包的数据内容和第三哈希值,所述分片数据包的数据内容与所述第一序列标签相对应,所述第三哈希值是所述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根据分片数据包的第二序列标签和与所述第二序列标签对应的数据内容进行哈希运算得到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分片数据包的第一序列标签和与第一序列标签对应的数据内容进行哈希运算,得到第四哈希值;
若所述第四哈希值和所述第三哈希值相同,则将所述接收到的分片数据包保存在数据库中;
若所述第四哈希值和所述第三哈希值不同,则向所述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发送所述重传请求,其中,所述重传请求包括与所述第四哈希值对应的第一序列标签。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二哈希值与所述第一哈希值不同,则向所述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返回心跳连接响应,其中,所述心跳连接响应包括数据包传输完成信息。
可选地,在所述接收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发送的非视频数据包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对所述非视频数据包进行拆分,得到所述分片数据包;
所述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为所述分片数据包设置所述第一序列标签,其中,所述第一序列标签为4-16位的二进制序列标签。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预先为所述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和所述接收端的视联路由器进行参数配置,其中,所述参数配置至少包括所述数据包序列规则、序列标签长度和传输协议参数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数据包序列规则至少包括数据包递增序列规则。
第二个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接收端的视联路由器,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发送的非视频数据包,所述非视频数据包包括至少两个分片数据包;
解析模块,用于对所述非视频数据包进行解析,得到所述分片数据包的第一数量、分片数据包的第一序列标签和第一哈希值,其中,所述第一哈希值是所述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根据分片数据包的第二数量和分片数据包的第二序列标签确定的;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分片数据包的第一数量和所述分片数据包的第一序列标签,确定第二哈希值;
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二哈希值与所述第一哈希值不同,则根据预先配置的数据包序列规则和所述第一序列标签,确定丢失的分片数据包的第二序列标签;
第一重传模块,用于向所述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发送重传请求,所述重传请求包括所述第二序列标签。
可选地,所述非视频数据包还包括所述分片数据包的数据内容和第三哈希值,所述分片数据包的数据内容与所述第一序列标签相对应,所述第三哈希值是所述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根据分片数据包的第二序列标签和与所述第二序列标签对应的数据内容进行哈希运算得到的;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重传模块,所述第二重传模块用于:
对所述分片数据包的第一序列标签和与第一序列标签对应的数据内容进行哈希运算,得到第四哈希值;
若所述第四哈希值和所述第三哈希值相同,则将所述接收到的分片数据包保存在数据库中;
若所述第四哈希值和所述第三哈希值不同,则向所述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发送所述重传请求,其中,所述重传请求包括与所述第四哈希值对应的第一序列标签。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响应模块,所述响应模块用于:
若所述第二哈希值与所述第一哈希值不同,则向所述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返回心跳连接响应,其中,所述心跳连接响应包括数据包传输完成信息。
可选地,所述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包括设置模块,所述设置模块用于:
对所述非视频数据包进行拆分,得到所述分片数据包;
为所述分片数据包设置所述第一序列标签,其中,所述第一序列标签为4-16位的二进制序列标签。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配置模块,所述第一配置模块用于:
预先为所述接收端的视联路由器进行参数配置,其中,所述参数配置至少包括所述数据包序列规则、序列标签长度和传输协议参数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数据包序列规则至少包括数据包递增序列规则。
可选地,所述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包括第二配置模块,所述第二配置模块用于:
预先为所述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进行参数配置,其中,所述参数配置至少包括所述数据包序列规则、序列标签长度和传输协议参数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数据包序列规则至少包括数据包递增序列规则。
第三个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第一个方面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第四个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第一个方面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包括以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通过接收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发送的非视频数据包,非视频数据包包括至少两个分片数据包;对非视频数据包进行解析,得到分片数据包的第一数量、分片数据包的第一序列标签和第一哈希值,其中,第一哈希值是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根据分片数据包的第二数量和分片数据包的第二序列标签确定的;根据分片数据包的第一数量和分片数据包的第一序列标签,确定第二哈希值;若第二哈希值与第一哈希值不同,则根据预先配置的数据包序列规则和第一序列标签,确定丢失的分片数据包的第二序列标签;向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发送重传请求,重传请求包括第二序列标签,这样,只需要重传丢包的分片数据包,而不需要重传这个数据包,提高传输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的又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的参数配置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视联网是网络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是一个实时网络,能够实现高清视频实时传输,将众多互联网应用推向高清视频化,高清面对面。
视联网采用实时高清视频交换技术,可以在一个网络平台上将所需的服务,如高清视频会议、视频监控、智能化监控分析、应急指挥、数字广播电视、延时电视、网络教学、现场直播、VOD点播、电视邮件、个性录制(PVR)、内网(自办)频道、智能化视频播控、信息发布等数十种视频、语音、图片、文字、通讯、数据等服务全部整合在一个系统平台,通过电视或电脑实现高清品质视频播放。
名词解释如下:
视联路由器:视联网内用于建立数据传输通道的设备,用于连接用户操作端及服务端,实现两端通过视联网进行通信。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用于对丢失的分片数据包进行重传。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数据传输装置,设置在接收端的视联路由器。
参照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接收端的视联路由器,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101、接收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发送的非视频数据包,所述非视频数据包包括至少两个分片数据包;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用于通过视联路由器对非视频数据进行传输,非视频数据包括文本文件、图片文件等,在视联网内,通过两台视联路由器即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和接收端的视联路由器建立数据传输隧道,可实现非视频数据的传输。将待发送的非视频数据包进行分片后进行传输,即该待发送的非视频数据包至少包括两个分片数据包,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为每个分片数据包设置序列标签,并将该非视频数据包发送至接收端的视联路由器,其中,非视频数据包的格式为视联网协议包头、分片数据包的个数、第一个分片数据包的序列标签、第一个分片数据包的数据内容、第二个分片数据包的序列标签、第二个分片数据包的数据内容,……第n个分片数据包的序列标签、第n个分片数据包的数据内容,n为大于0的正整数。
S102、对所述非视频数据包进行解析,得到所述分片数据包的第一数量、分片数据包的第一序列标签和第一哈希值,其中,所述第一哈希值是所述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根据分片数据包的第二数量和分片数据包的第二序列标签确定的;
具体地,在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在发送非视频数据包之前,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根据分片数据包的第二数量和分片数据包的第二序列标签进行哈希运算,计算得到第一哈希值,并将该第一哈希值加载在待发送的非视频数据包中发送至接收端的视联路由器;
接收端的视联路由器对非视频数据包进行解析,得到分片数据包的第一数量、分片数据包的第一序列标签、分片数据包的数据内容和第一哈希值。
S103、根据所述分片数据包的第一数量和所述分片数据包的第一序列标签,确定第二哈希值;
具体地,接收端的视联路由器根据分片数据包的第一数量和分片数据包的第一序列标签,进行哈希运算,得到第二哈希值。
S104、若所述第二哈希值与所述第一哈希值不同,则根据预先配置的数据包序列规则和所述第一序列标签,确定丢失的分片数据包的第二序列标签;
具体地,接收端的视联路由器对第一哈希值和第二哈希值进行比较,若第二哈希值和第一哈希值不同,则说明在数据包传输的过程中,发生了丢包,接收端的视联路由器根据预先配置的数据包序列规则和第一序列标签,确定丢失的分片数据包的第二序列标签。
示例性地,若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将非视频数据包被分为5个分片数据包,非视频数据包的格式为,视联网协议包头v2v、分片数据包的个数5、第一个分片数据包的序列标签0001、第一个分片数据包的数据内容a、第二个分片数据包的序列标签0002、第二个分片数据包的数据内容b,第三个分片数据包的序列标签0003、第三个分片数据包的数据内容c,第四个分片数据包的序列标签0004、第四个分片数据包的数据内容d,第5个分片数据包的序列标签0005、第5个分片数据包的数据内容e;
根据分片数据包的个数5、第一个分片数据包的序列标签0001、第二个分片数据包的序列标签0002、第三个分片数据包的序列标签0003、第四个分片数据包的序列标签0004和第5个分片数据包的序列标签0005进行哈希运算,得到第一哈希值;并将该第一哈希值发送至接收端的视联路由器;
接收端的视联路由器根据接收的非视频数据包进行解析,获得分片数据包的第一数量、分片数据包的第一序列标签、分片数据包的数据内容和第一哈希值;
若解析到的分片数据包的第一数量为3,分片数据包的第一序列标签为0001、0002和0005,并根据3、0001、0002和0005进行哈希运算,得到第二哈希值,将第一哈希值与第二哈希值进行比较,若第一哈希值和第二哈希值不同,并且根据预先配置的数据包序列规则,例如按1递增,和解析的第一序列标签,例如0001、0002和0005,确定丢失了2个分片数据包,该丢失的分片数据包的序列标签为0003和0004。
S105、向所述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发送重传请求,所述重传请求包括所述第二序列标签。
具体地,接收端的视联路由器计算得到丢失的分片数据包的第二序列标签,向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发送重传请求,并将第二序列标签一并发送至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本发明实施例中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不对非视频数据包进行验证,只在接收端的视联路由器对接收到的非视频数据包进行逐个验证,若丢失数据包,则需要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进行重传,提高数据包的传输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通过接收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发送的非视频数据包,非视频数据包包括至少两个分片数据包;对非视频数据包进行解析,得到分片数据包的第一数量、分片数据包的第一序列标签和第一哈希值,其中,第一哈希值是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根据分片数据包的第二数量和分片数据包的第二序列标签确定的;根据分片数据包的第一数量和分片数据包的第一序列标签,确定第二哈希值;若第二哈希值与第一哈希值不同,则根据预先配置的数据包序列规则和第一序列标签,确定丢失的分片数据包的第二序列标签;向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发送重传请求,重传请求包括第二序列标签,这样,只需要重传丢包的分片数据包,而不需要重传这个数据包,提高传输效率。
本发明又一实施例对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做进一步补充说明。
如图2所示,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应用于接收端的视联路由器,该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S201、预先为所述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和所述接收端的视联路由器进行参数配置,其中,所述参数配置至少包括所述数据包序列规则、序列标签长度和传输协议参数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数据包序列规则至少包括数据包递增序列规则。
具体地,需要预先在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和接收端的视联路由器上进行参数配置,配置参数至少包括数据包序列规则,例如数据包序列递增规则或数据包序列递减规则,序列标签长度,例如4-16位的二进制序列标签,传输协议参数,例如带宽参数等,具体的配置方式如图4所示,具体包括:
1.协议设计:首先对每一个数据包携带序列号进行设计,包括序列号长度、序列号递增机制等,其次对数据包的通信、心跳链接、重传逻辑等进行设计;
2.协议研发:根据协议设计,对协议进行开发,包括协议、序列号字段的添加,根据实际使用场景序列号长度可配置等;
3.视联路由器嵌入:针对开发的协议,实现对视联路由器的嵌入,使视联路由器在数据或文件传输过程中,可以采用此种协议进行通信。
S202、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对非视频数据包进行拆分,得到分片数据包;
S203、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为分片数据包设置所述第一序列标签,其中,所述第一序列标签为4-16位的二进制序列标签。
S204、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根据分片数据包的第二序列标签和与第二序列标签对应的数据内容进行哈希运算,得到第三哈希值,根据分片数据包的第二数量和分片数据包的第二序列标签进行哈希运算,得到第一哈希值。
示例性地,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根据第一个分片数据包的序列标签0001和第一个分片数据包的数据内容a进行哈希运算,得到第一个第三哈希值;根据第二个分片数据包的序列标签0002和第二个分片数据包的数据内容b进行哈希运算,得到第二个第三哈希值;根据第三个分片数据包的序列标签0003和第三个分片数据包的数据内容c进行哈希运算,得到第三个第三哈希值;根据第四个分片数据包的序列标签0004和第四个分片数据包的数据内容d进行哈希运算,得到第四个第三哈希值;根据第5个分片数据包的序列标签0005和第5个分片数据包的数据内容e进行哈希运算,得到第五个第三哈希值;并将多个第三哈希值都发送至接收端的视联路由器。
S205、接收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发送的非视频数据包,所述非视频数据包包括至少两个分片数据包;
S206、对所述非视频数据包进行解析,得到所述分片数据包的第一数量、分片数据包的第一序列标签和第一哈希值;
由于步骤S205至步骤S206与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101和S102相同。在图1中已经对步骤S101至步骤S102进行了详细描述,因此,在此不再对步骤S205至步骤S206进行赘述。
S207、根据所述分片数据包的第一数量和所述分片数据包的第一序列标签,确定第二哈希值;
S208、若所述第二哈希值与所述第一哈希值不同,则根据预先配置的数据包序列规则和所述第一序列标签,确定丢失的分片数据包的第二序列标签;
其中,第一哈希值和第二哈希值用于判断是否将非视频数据接收完全,若没有接收完全,则进一步确定哪些分片数据包丢失,并确定丢失的分片数据包的序列标签,请求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进行重发。
S209、对所述分片数据包的第一序列标签和与第一序列标签对应的数据内容进行哈希运算,得到第四哈希值;
其中,第三哈希值和第四哈希值是用于对接收的到分片数据包的内容进行判断,判断接收到的分片数据包确实是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发送的分片数据包,在数据包传输过程中未被篡改,保证数据内容的正确性。
S210、若所述第四哈希值和所述第三哈希值相同,则将所述接收到的分片数据包保存在数据库中;
S211、若所述第四哈希值和所述第三哈希值不同或所述第二哈希值与所述第一哈希值不同,则向所述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发送所述重传请求,其中,所述重传请求包括与所述第四哈希值对应的第一序列标签和/或第二序列标签。
具体地,若发送分片数据包丢失,或者是接收到的分片数据包的内容发送改变,接收端的视联路由器都需要向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发送重发请求,并将数据包的序列标签一起发送至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
S212、若所述第二哈希值与所述第一哈希值相同,则向所述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返回心跳连接响应,其中,所述心跳连接响应包括数据包传输完成信息。
图3是本发明的又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1.在视联网内,通过两台视联路由器建立数据传输隧道,可实现数据及文件的传输;
2.用户端或服务端可以通过连接视联路由器,通过视联网实现非视频数据互通;
3.在两台视联路由器之间,通过专属协议来实现数据包的重传;
4.视联网内的视联路由器发出的每一个数据包都会有一个4-16位的2进制序列标签,且每一个数据包的序列将会逐一递增,当序列值达到最大值后,序列将会重新计数;
5.接收端的视联路由器将会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序列的逐一验证,如果序列出现断档,将会请求重传,如果序列不出现断档,则不会对发送端发出反馈;
6.当一整个序列的数据包传输完成后,接收端将会反馈一条心跳连接信息,证明接收端的在线状态,同时反馈自身对于此序列内的数据包是否已接收完全,如果未接收完全,将对未接受到的数据包请求重传,如果接收完全,则请求下一序列;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原有传输协议的数据传输校验过程导致的传输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会提升带宽的利用效率,由于数据包发送端不对每一个数据包进行接收验证,所以将提升数据包的传输效率,同时通过接收端的验证及请求重传,保证数据包接收的完整性。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并不一定是本发明实施例所必须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通过接收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发送的非视频数据包,非视频数据包包括至少两个分片数据包;对非视频数据包进行解析,得到分片数据包的第一数量、分片数据包的第一序列标签和第一哈希值,其中,第一哈希值是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根据分片数据包的第二数量和分片数据包的第二序列标签确定的;根据分片数据包的第一数量和分片数据包的第一序列标签,确定第二哈希值;若第二哈希值与第一哈希值不同,则根据预先配置的数据包序列规则和第一序列标签,确定丢失的分片数据包的第二序列标签;向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发送重传请求,重传请求包括第二序列标签,这样,只需要重传丢包的分片数据包,而不需要重传这个数据包,提高传输效率。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参照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实施例的结构框图,该装置可以应用于接收端的视联路由器,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模块:接收模块501、解析模块502、计算模块503、确定模块504和第一重传模块505,其中:
接收模块501用于接收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发送的非视频数据包,所述非视频数据包包括至少两个分片数据包;
解析模块502用于对所述非视频数据包进行解析,得到所述分片数据包的第一数量、分片数据包的第一序列标签和第一哈希值,其中,所述第一哈希值是所述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根据分片数据包的第二数量和分片数据包的第二序列标签确定的;
计算模块503用于根据所述分片数据包的第一数量和所述分片数据包的第一序列标签,确定第二哈希值;
确定模块504用于若所述第二哈希值与所述第一哈希值不同,则根据预先配置的数据包序列规则和所述第一序列标签,确定丢失的分片数据包的第二序列标签;
第一重传模块505用于向所述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发送重传请求,所述重传请求包括所述第二序列标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通过接收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发送的非视频数据包,非视频数据包包括至少两个分片数据包;对非视频数据包进行解析,得到分片数据包的第一数量、分片数据包的第一序列标签和第一哈希值,其中,第一哈希值是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根据分片数据包的第二数量和分片数据包的第二序列标签确定的;根据分片数据包的第一数量和分片数据包的第一序列标签,确定第二哈希值;若第二哈希值与第一哈希值不同,则根据预先配置的数据包序列规则和第一序列标签,确定丢失的分片数据包的第二序列标签;向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发送重传请求,重传请求包括第二序列标签,这样,只需要重传丢包的分片数据包,而不需要重传这个数据包,提高传输效率。
本发明又一实施例对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做进一步补充说明。
可选地,所述非视频数据包还包括所述分片数据包的数据内容和第三哈希值,所述分片数据包的数据内容与所述第一序列标签相对应,所述第三哈希值是所述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根据分片数据包的第二序列标签和与所述第二序列标签对应的数据内容进行哈希运算得到的;
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重传模块,所述第二重传模块用于:
对所述分片数据包的第一序列标签和与第一序列标签对应的数据内容进行哈希运算,得到第四哈希值;
若所述第四哈希值和所述第三哈希值相同,则将所述接收到的分片数据包保存在数据库中;
若所述第四哈希值和所述第三哈希值不同,则向所述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发送所述重传请求,其中,所述重传请求包括与所述第四哈希值对应的第一序列标签。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响应模块,所述响应模块用于:
若所述第二哈希值与所述第一哈希值不同,则向所述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返回心跳连接响应,其中,所述心跳连接响应包括数据包传输完成信息。
可选地,所述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包括设置模块,所述设置模块用于:
对所述非视频数据包进行拆分,得到所述分片数据包;
为所述分片数据包设置所述第一序列标签,其中,所述第一序列标签为4-16位的二进制序列标签。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配置模块,所述第一配置模块用于:
预先为所述接收端的视联路由器进行参数配置,其中,所述参数配置至少包括所述数据包序列规则、序列标签长度和传输协议参数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数据包序列规则至少包括数据包递增序列规则。
可选地,所述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包括第二配置模块,所述第二配置模块用于:
预先为所述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进行参数配置,其中,所述参数配置至少包括所述数据包序列规则、序列标签长度和传输协议参数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数据包序列规则至少包括数据包递增序列规则。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各可实施的方式可以单独实施,也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任意组合方式结合实施本申请不做限定。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通过接收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发送的非视频数据包,非视频数据包包括至少两个分片数据包;对非视频数据包进行解析,得到分片数据包的第一数量、分片数据包的第一序列标签和第一哈希值,其中,第一哈希值是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根据分片数据包的第二数量和分片数据包的第二序列标签确定的;根据分片数据包的第一数量和分片数据包的第一序列标签,确定第二哈希值;若第二哈希值与第一哈希值不同,则根据预先配置的数据包序列规则和第一序列标签,确定丢失的分片数据包的第二序列标签;向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发送重传请求,重传请求包括第二序列标签,这样,只需要重传丢包的分片数据包,而不需要重传这个数据包,提高传输效率。
本发明再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图6是本发明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601和存储器602;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通过接收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发送的非视频数据包,非视频数据包包括至少两个分片数据包;对非视频数据包进行解析,得到分片数据包的第一数量、分片数据包的第一序列标签和第一哈希值,其中,第一哈希值是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根据分片数据包的第二数量和分片数据包的第二序列标签确定的;根据分片数据包的第一数量和分片数据包的第一序列标签,确定第二哈希值;若第二哈希值与第一哈希值不同,则根据预先配置的数据包序列规则和第一序列标签,确定丢失的分片数据包的第二序列标签;向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发送重传请求,重传请求包括第二序列标签,这样,只需要重传丢包的分片数据包,而不需要重传这个数据包,提高传输效率。
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根据本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接收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发送的非视频数据包,非视频数据包包括至少两个分片数据包;对非视频数据包进行解析,得到分片数据包的第一数量、分片数据包的第一序列标签和第一哈希值,其中,第一哈希值是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根据分片数据包的第二数量和分片数据包的第二序列标签确定的;根据分片数据包的第一数量和分片数据包的第一序列标签,确定第二哈希值;若第二哈希值与第一哈希值不同,则根据预先配置的数据包序列规则和第一序列标签,确定丢失的分片数据包的第二序列标签;向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发送重传请求,重传请求包括第二序列标签,这样,只需要重传丢包的分片数据包,而不需要重传这个数据包,提高传输效率。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电子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电子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电子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电子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电子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电子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电子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电子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电子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一种数据传输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接收端的视联路由器,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发送的非视频数据包,所述非视频数据包包括至少两个分片数据包;
对所述非视频数据包进行解析,得到所述分片数据包的第一数量、分片数据包的第一序列标签和第一哈希值,其中,所述第一哈希值是所述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根据分片数据包的第二数量和分片数据包的第二序列标签确定的;
根据所述分片数据包的第一数量和所述分片数据包的第一序列标签,确定第二哈希值;
若所述第二哈希值与所述第一哈希值不同,则根据预先配置的数据包序列规则和所述第一序列标签,确定丢失的分片数据包的第二序列标签;
向所述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发送重传请求,所述重传请求包括所述第二序列标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视频数据包还包括所述分片数据包的数据内容和第三哈希值,所述分片数据包的数据内容与所述第一序列标签相对应,所述第三哈希值是所述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根据分片数据包的第二序列标签和与所述第二序列标签对应的数据内容进行哈希运算得到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分片数据包的第一序列标签和与第一序列标签对应的数据内容进行哈希运算,得到第四哈希值;
若所述第四哈希值和所述第三哈希值相同,则将所述接收到的分片数据包保存在数据库中;
若所述第四哈希值和所述第三哈希值不同,则向所述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发送所述重传请求,其中,所述重传请求包括与所述第四哈希值对应的第一序列标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二哈希值与所述第一哈希值相同,则向所述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返回心跳连接响应,其中,所述心跳连接响应包括数据包传输完成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发送的非视频数据包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对所述非视频数据包进行拆分,得到所述分片数据包;
所述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为所述分片数据包设置所述第一序列标签,其中,所述第一序列标签为4-16位的二进制序列标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预先为所述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和所述接收端的视联路由器进行参数配置,其中,所述参数配置至少包括所述数据包序列规则、序列标签长度和传输协议参数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数据包序列规则至少包括数据包递增序列规则。
6.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接收端的视联路由器,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发送的非视频数据包,所述非视频数据包包括至少两个分片数据包;
解析模块,用于对所述非视频数据包进行解析,得到所述分片数据包的第一数量、分片数据包的第一序列标签和第一哈希值,其中,所述第一哈希值是所述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根据分片数据包的第二数量和分片数据包的第二序列标签确定的;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分片数据包的第一数量和所述分片数据包的第一序列标签,确定第二哈希值;
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二哈希值与所述第一哈希值不同,则根据预先配置的数据包序列规则和所述第一序列标签,确定丢失的分片数据包的第二序列标签;
第一重传模块,用于向所述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发送重传请求,所述重传请求包括所述第二序列标签。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视频数据包还包括所述分片数据包的数据内容和第三哈希值,所述分片数据包的数据内容与所述第一序列标签相对应,所述第三哈希值是所述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根据分片数据包的第二序列标签和与所述第二序列标签对应的数据内容进行哈希运算得到的;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重传模块,所述第二重传模块用于:
对所述分片数据包的第一序列标签和与第一序列标签对应的数据内容进行哈希运算,得到第四哈希值;
若所述第四哈希值和所述第三哈希值相同,则将所述接收到的分片数据包保存在数据库中;
若所述第四哈希值和所述第三哈希值不同,则向所述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发送所述重传请求,其中,所述重传请求包括与所述第四哈希值对应的第一序列标签。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响应模块,所述响应模块用于:
若所述第二哈希值与所述第一哈希值不同,则向所述发送端的视联路由器返回心跳连接响应,其中,所述心跳连接响应包括数据包传输完成信息。
9.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CN202010963078.9A 2020-09-14 2020-09-14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224316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63078.9A CN112243160A (zh) 2020-09-14 2020-09-14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63078.9A CN112243160A (zh) 2020-09-14 2020-09-14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43160A true CN112243160A (zh) 2021-01-19

Family

ID=74170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63078.9A Pending CN112243160A (zh) 2020-09-14 2020-09-14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4316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42871A (zh) * 2021-07-06 2021-10-2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解码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38187A (zh) * 2011-07-26 2011-11-09 东念(杭州)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tcp/ip协议的通信协议的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US20150373032A1 (en) * 2014-06-23 2015-12-24 Avaya Inc. Voice and video watermark for exfiltration prevention
CN105245525A (zh) * 2015-10-16 2016-01-13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WSN中基于hash算法的抗共谋组密钥分发方法
CN106411656A (zh) * 2016-11-07 2017-02-15 清华大学 一种数据包顺序识别方法及设备
CN109697136A (zh) * 2017-10-20 2019-04-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恢复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90129888A1 (en) * 2015-07-27 2019-05-02 Sas Institute Inc. Distributed data storage grouping
CN110149373A (zh) * 2019-04-28 2019-08-20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点对点网络的数据存储方法、装置、介质及服务器
CN110401513A (zh) * 2019-08-02 2019-11-01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1200479A (zh) * 2018-11-19 2020-05-26 福建天泉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校验方法、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38187A (zh) * 2011-07-26 2011-11-09 东念(杭州)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tcp/ip协议的通信协议的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US20150373032A1 (en) * 2014-06-23 2015-12-24 Avaya Inc. Voice and video watermark for exfiltration prevention
US20190129888A1 (en) * 2015-07-27 2019-05-02 Sas Institute Inc. Distributed data storage grouping
CN105245525A (zh) * 2015-10-16 2016-01-13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WSN中基于hash算法的抗共谋组密钥分发方法
CN106411656A (zh) * 2016-11-07 2017-02-15 清华大学 一种数据包顺序识别方法及设备
CN109697136A (zh) * 2017-10-20 2019-04-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恢复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200479A (zh) * 2018-11-19 2020-05-26 福建天泉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校验方法、存储介质
CN110149373A (zh) * 2019-04-28 2019-08-20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点对点网络的数据存储方法、装置、介质及服务器
CN110401513A (zh) * 2019-08-02 2019-11-01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42871A (zh) * 2021-07-06 2021-10-2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解码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542871B (zh) * 2021-07-06 2023-05-2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解码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78672B2 (en) Bidirectional asynchronous data communication
US7702917B2 (en) Data transfer usin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query strings
EP3319330B1 (en) Multicast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ott media
CN105991689B (zh) Http报文处理方法及系统、http客户端及服务器
EP3211852A1 (en) Ssh protocol-based session parsing method and system
CN107948762B (zh) 直播视频的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743865A (zh) 多媒体文件数据传输系统及传输方法
CN104769889A (zh) 使用第二层管理实体消息传送的软件升级
CN110650097B (zh) 一种数据传播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221909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6330833A (zh) 基于因特网内容适配协议的通信方法、客户端和服务器
CN112243160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107445B (zh) 一种媒体协议流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12866390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401513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EP3226466A1 (en) File repair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05119968A (zh) 一种图片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2165655A (zh) 基于视联网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1669364B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Shamieh et al. Dynamic cross-layer signaling exchange for real-time and on-demand multimedia streams
CN111212253B (zh) 视频会议中的监控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05275690A (ja) 認証代行方法及び配信管理装置並びに認証代行方法のプログラム
CN107172179B (zh) 一种双边加速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12788348A (zh) 一种点播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9792444B (zh) 实况内容分发系统中的播出缓冲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