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35090A - 基于物联网系统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基于物联网系统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35090A
CN112235090A CN202011083220.7A CN202011083220A CN112235090A CN 112235090 A CN112235090 A CN 112235090A CN 202011083220 A CN202011083220 A CN 202011083220A CN 112235090 A CN112235090 A CN 1122350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message
time slot
base station
respon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8322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庭雪
施亚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Xinkai Comput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Xinkai Comput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Xinkai Comput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tong Xinkai Comput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8322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35090A/zh
Publication of CN1122350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35090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8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with additional processing of random access related information at receiving si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系统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由第一移动终端收集用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的信息;由第二移动终端、第三移动终端以及第四移动终端监听由基站发送的同步信号和系统信息;响应于监听到由基站发送的同步信号和系统信息,由第二移动终端至少部分地基于系统信息确定用于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的PRACH资源,同时由第二移动终端至少部分地基于系统信息确定用于发送数据的PUSCH资源;响应于监听到由基站发送的同步信号和系统信息,由第三移动终端至少部分地基于系统信息确定用于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的PRACH资源,同时由第三移动终端至少部分地基于系统信息确定用于发送数据的PUSCH资源。

Description

基于物联网系统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方法、系统及计算 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智能教育技术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基于物联网系统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中国联通公司提出5G+智慧教育白皮书指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Al)的逐步应用,教育逐步从传统教育向智慧教育变革,开启了教育信息化新时代。智慧教育在全面关注“物、人、教、育”的基础上,借助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智能化、感知化、泛在化的教育新模式,通过个性化、精细化、沉浸式学习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
现有技术CN111680515A公开了一种基于AI识别的答案确定方法。该方法获取试题并确定试题类型,当试题类型为近义词试题类型时,确定短语数量并确定词汇类型,当词汇类型为第一类型时,将题干及多个选项输入至预先训练的Bert模型中,得到题干与每个选项的相似度,当词汇类型为第二类型时,将题干及多个选项转换为GloVe词向量并转换为FastText词向量,基于GloVe词向量及FastText词向量计算题干与每个选项的相似度,当词汇类型为第三类型时,确定目标语种并确定第一词向量,将试题翻译成其他语种并确定第二词向量,利用第一词向量及第二词向量计算题干与每个选项的相似度,将相似度最高的选项确定为答案。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系统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系统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由第一移动终端收集用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的信息;由第二移动终端、第三移动终端以及第四移动终端监听由基站发送的同步信号和系统信息;响应于监听到由基站发送的同步信号和系统信息,由第二移动终端至少部分地基于系统信息确定用于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的PRACH资源,同时由第二移动终端至少部分地基于系统信息确定用于发送数据的PUSCH资源;响应于监听到由基站发送的同步信号和系统信息,由第三移动终端至少部分地基于系统信息确定用于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的PRACH资源,同时由第三移动终端至少部分地基于系统信息确定用于发送数据的PUSCH资源;响应于监听到由基站发送的同步信号和系统信息,由第四移动终端至少部分地基于系统信息确定用于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的PRACH资源,同时由第四移动终端至少部分地基于系统信息确定用于发送数据的PUSCH资源;响应于确定PRACH资源和PUSCH资源,由第二移动终端向基站同时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以及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由第三移动终端向基站同时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以及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由第四移动终端向基站同时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以及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响应于接收到由第二移动终端、第三移动终端以及第四移动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以及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由基站分别向第二移动终端、第三移动终端以及第四移动终端发送PDCCH消息以及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其中,PDCCH消息中至少包括对于反馈资源的指示,其中,PDCCH消息还指示用于发送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的资源;响应于接收到PDCCH消息以及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由第二移动终端基于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确定反馈资源;响应于接收到PDCCH消息以及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由第三移动终端基于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确定反馈资源;响应于接收到PDCCH消息以及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由第四移动终端基于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确定反馈资源。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基于物联网系统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响应于确定反馈资源位于第一时隙,如果第二移动终端能够成功解码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则由第二移动终端在第一时隙向基站发送ACK消息,其中,基站给第二移动终端分配第一反馈资源集合;响应于确定反馈资源位于第二时隙,如果第三移动终端能够成功解码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则由第三移动终端在第二时隙向基站发送ACK消息,其中,第二时隙与第一时隙是不同的时隙,其中,基站给第三移动终端分配第一反馈资源集合;响应于确定反馈资源位于第三时隙,如果第四移动终端能够成功解码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则由第四移动终端在第三时隙向基站发送ACK消息,其中,第三时隙与第一时隙和第二时隙是不同的时隙,其中,基站给第四移动终端分配第一反馈资源集合。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基于物联网系统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响应于确定反馈资源位于第一时隙,如果第二移动终端能够成功解码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则由第二移动终端在第一时隙向基站发送ACK消息,其中,基站给第二移动终端分配第二反馈资源集合;响应于确定反馈资源位于第一时隙,如果第三移动终端能够成功解码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则由第三移动终端在第一时隙向基站发送ACK消息,其中,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ACK消息与第三移动终端发送的ACK消息是时分复用的,其中,基站给第三移动终端分配第二反馈资源集合;响应于确定反馈资源位于第二时隙,如果第四移动终端能够成功解码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则由第四移动终端在第二时隙向基站发送ACK消息,其中,第二时隙与第一时隙是不同的时隙,其中,基站给第四移动终端分配第二反馈资源集合。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基于物联网系统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响应于确定反馈资源位于第一时隙,如果第二移动终端能够成功解码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则由第二移动终端在第一时隙向基站发送ACK消息,其中,基站给第二移动终端分配第三反馈资源集合;响应于确定反馈资源位于第一时隙,如果第三移动终端能够成功解码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则由第三移动终端在第一时隙向基站发送ACK消息,其中,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ACK消息与第三移动终端发送的ACK消息是时分复用的,其中,基站给第三移动终端分配第三反馈资源集合;响应于确定反馈资源位于第一时隙,如果第四移动终端能够成功解码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则由第四移动终端在第一时隙向基站发送ACK消息,其中,第四移动终端发送的ACK消息与第三移动终端发送的ACK消息是频分复用的,其中,基站给第四移动终端分配第三反馈资源集合;响应于接收到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由第二移动终端以及第三移动终端分别向基站请求用于侧链路通信的资源。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基于物联网系统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响应于接收到对于用于侧链路通信的资源的请求,由基站向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第一PDCCH消息,其中,第一PDCCH消息是在第四时隙中发送的,其中,第一PDCCH消息中包括对于第一PDSCH消息的调度,其中,第一PDSCH消息是在第五时隙中发送的,其中,第五时隙与第四时隙之间间隔第一数量的时隙,其中,第一PDSCH消息中包括对于用于侧链路通信的资源的调度;响应于在第四时隙接收到第一PDCCH消息,由第二移动终端判断第二移动终端的监听模式,其中,监听模式是在第一PDCCH消息中指示的;如果判断监听模式是第一模式,则由第二移动终端在第五时隙尝试接收第一PDSCH消息,并且第二移动终端在第五时隙与第四时隙之间间隔的第一数量的时隙中不监听其它PDCCH消息;如果判断监听模式是第二模式,则由第二移动终端在第五时隙尝试接收第一PDSCH消息,并且由第二移动终端在第五时隙与第四时隙之间间隔的第一数量的时隙中监听其它PDCCH消息。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基于物联网系统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响应于接收到对于用于侧链路通信的资源的请求,由基站向第三移动终端发送第二PDCCH消息,其中,第二PDCCH消息是在第六时隙中发送的,其中,第二PDCCH消息中包括对于第二PDSCH消息的调度,其中,第二PDSCH消息是在第七时隙中发送的,其中,第七时隙与第六时隙之间间隔第二数量的时隙,其中,第二PDSCH消息中包括对于用于侧链路通信的资源的调度;响应于在第六时隙接收到第二PDCCH消息,由第三移动终端判断第三移动终端的监听模式,其中,监听模式是在第二PDCCH消息中指示的;如果判断监听模式是第三模式,则由第三移动终端继续判断第三移动终端的电池电量;如果判断第三移动终端的电池电量小于电池电量门限值,则由第三移动终端在第七时隙尝试接收第二PDSCH消息,并且第三移动终端在第七时隙与第六时隙之间间隔的第二数量的时隙中不监听其它PDCCH消息;如果判断第三移动终端的电池电量大于电池电量门限值,则由第三移动终端在第七时隙尝试接收第二PDSCH消息,并且由第三移动终端在第七时隙与第六时隙之间间隔的第二数量的时隙中监听其它PDCCH消息。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基于物联网系统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响应于接收到第一PDSCH消息,由第二移动终端向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第一侧链路控制消息,其中,第一侧链路控制消息是在第八时隙中发送的,其中,第一侧链路控制消息占用第一RB集合以及第一符号集合;响应于向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第一侧链路控制消息,由第二移动终端向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第一侧链路数据消息,其中,第一侧链路数据消息中包括对于用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的信息的请求,其中,第一侧链路数据消息是在第八时隙中发送的,其中,第一侧链路数据消息占用第二RB集合以及第二符号集合;响应于接收到第一侧链路数据消息,由第一移动终端向第二移动终端发送ACK消息,其中,ACK消息是在第九时隙中发送的,其中,ACK消息占用第三RB集合以及第三符号集合;响应于接收到第一侧链路数据消息,由第一移动终端向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用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的信息;响应于接收到用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的信息,由第二移动终端将用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的信息发送给基站;响应于接收到用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的信息,由基站将用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的信息发送给人工智能教育平台。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基于物联网系统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响应于接收到第二PDSCH消息,由第三移动终端向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第二侧链路控制消息,其中,第二侧链路控制消息是在第九时隙中发送的,其中,第二侧链路控制消息占用第一RB集合以及第一符号集合,其中,第一RB集合与第三RB集合不重叠,第九时隙中的第一符号集合与第三符号集合不重叠;响应于向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第二侧链路控制消息,由第三移动终端向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第二侧链路数据消息,其中,第二侧链路数据消息中包括对于用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的信息的请求,其中,第二侧链路数据消息是在第九时隙中发送的,其中,第二侧链路数据消息占用第二RB集合以及第二符号集合,其中,第二RB集合与第三RB集合不重叠,第九时隙中的第二符号集合与第三符号集合不重叠,其中,第九时隙中的第二符号集合与第三符号集合之间间隔多个OFDM符号;响应于接收到第二侧链路数据消息,由第一移动终端向第三移动终端发送用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的信息;响应于接收到用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的信息,由第三移动终端将用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的信息发送给基站;响应于接收到用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的信息,由基站将用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的信息发送给人工智能教育平台。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系统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系统,包括:用于由第一移动终端收集用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的信息的单元;用于由第二移动终端、第三移动终端以及第四移动终端监听由基站发送的同步信号和系统信息的单元;用于响应于监听到由基站发送的同步信号和系统信息,由第二移动终端至少部分地基于系统信息确定用于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的PRACH资源,同时由第二移动终端至少部分地基于系统信息确定用于发送数据的PUSCH资源的单元;用于响应于监听到由基站发送的同步信号和系统信息,由第三移动终端至少部分地基于系统信息确定用于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的PRACH资源,同时由第三移动终端至少部分地基于系统信息确定用于发送数据的PUSCH资源的单元;用于响应于监听到由基站发送的同步信号和系统信息,由第四移动终端至少部分地基于系统信息确定用于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的PRACH资源,同时由第四移动终端至少部分地基于系统信息确定用于发送数据的PUSCH资源的单元;用于响应于确定PRACH资源和PUSCH资源,由第二移动终端向基站同时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以及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由第三移动终端向基站同时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以及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由第四移动终端向基站同时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以及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的单元;用于响应于接收到由第二移动终端、第三移动终端以及第四移动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以及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由基站分别向第二移动终端、第三移动终端以及第四移动终端发送PDCCH消息以及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的单元,其中,PDCCH消息中至少包括对于反馈资源的指示,其中,PDCCH消息还指示用于发送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的资源;用于响应于接收到PDCCH消息以及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由第二移动终端基于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确定反馈资源的单元;用于响应于接收到PDCCH消息以及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由第三移动终端基于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确定反馈资源的单元;用于响应于接收到PDCCH消息以及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由第四移动终端基于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确定反馈资源的单元。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代码,代码在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使得处理器进行以下操作:由第一移动终端收集用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的信息;由第二移动终端、第三移动终端以及第四移动终端监听由基站发送的同步信号和系统信息;响应于监听到由基站发送的同步信号和系统信息,由第二移动终端至少部分地基于系统信息确定用于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的PRACH资源,同时由第二移动终端至少部分地基于系统信息确定用于发送数据的PUSCH资源;响应于监听到由基站发送的同步信号和系统信息,由第三移动终端至少部分地基于系统信息确定用于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的PRACH资源,同时由第三移动终端至少部分地基于系统信息确定用于发送数据的PUSCH资源;响应于监听到由基站发送的同步信号和系统信息,由第四移动终端至少部分地基于系统信息确定用于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的PRACH资源,同时由第四移动终端至少部分地基于系统信息确定用于发送数据的PUSCH资源;响应于确定PRACH资源和PUSCH资源,由第二移动终端向基站同时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以及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由第三移动终端向基站同时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以及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由第四移动终端向基站同时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以及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响应于接收到由第二移动终端、第三移动终端以及第四移动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以及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由基站分别向第二移动终端、第三移动终端以及第四移动终端发送PDCCH消息以及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其中,PDCCH消息中至少包括对于反馈资源的指示,其中,PDCCH消息还指示用于发送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的资源;响应于接收到PDCCH消息以及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由第二移动终端基于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确定反馈资源;响应于接收到PDCCH消息以及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由第三移动终端基于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确定反馈资源;响应于接收到PDCCH消息以及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由第四移动终端基于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确定反馈资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实现课堂教学大数据的“伴随式采集”和“即时化分析”,人工智能教学评测系统能够将资源应用、学情分析、督导评价、辅助决策等多种功能融为一体,实现沉浸式学习体验、丰富灵活的教学方法、高速快捷的用户组网与接入。实现前述愿景的基础是设计一种适于人工智能学习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当前技术领域尚缺乏这类数据传输方法,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系统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实施例1: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方法流程图。如图所示,本发明的基于物联网系统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由第一移动终端收集用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的信息;用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的信息例如可以是:音视频采集信息、用于人脸识别的信息、用于行为识别的信息、用于表情识别的信息等等;第一移动终端可以是摄像头(摄像头当然需要具有无线传输功能,不再赘述),可以是ipad;
步骤102:由第二移动终端、第三移动终端以及第四移动终端监听由基站发送的同步信号和系统信息;
步骤103:响应于监听到由基站发送的同步信号和系统信息,由第二移动终端至少部分地基于系统信息确定用于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的PRACH资源,同时由第二移动终端至少部分地基于系统信息确定用于发送数据的PUSCH资源;
步骤104:响应于监听到由基站发送的同步信号和系统信息,由第三移动终端至少部分地基于系统信息确定用于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的PRACH资源,同时由第三移动终端至少部分地基于系统信息确定用于发送数据的PUSCH资源;
步骤105:响应于监听到由基站发送的同步信号和系统信息,由第四移动终端至少部分地基于系统信息确定用于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的PRACH资源,同时由第四移动终端至少部分地基于系统信息确定用于发送数据的PUSCH资源;
步骤106:响应于确定PRACH资源和PUSCH资源,由第二移动终端向基站同时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以及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由第三移动终端向基站同时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以及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由第四移动终端向基站同时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以及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
步骤107:响应于接收到由第二移动终端、第三移动终端以及第四移动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以及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由基站分别向第二移动终端、第三移动终端以及第四移动终端发送PDCCH消息以及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其中,PDCCH消息中至少包括对于反馈资源的指示,其中,PDCCH消息还指示用于发送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的资源;
步骤108:响应于接收到PDCCH消息以及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由第二移动终端基于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确定反馈资源;
步骤109:响应于接收到PDCCH消息以及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由第三移动终端基于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确定反馈资源;
步骤110:响应于接收到PDCCH消息以及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由第四移动终端基于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确定反馈资源。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基于物联网系统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响应于确定反馈资源位于第一时隙,如果第二移动终端能够成功解码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则由第二移动终端在第一时隙向基站发送ACK消息,其中,基站给第二移动终端分配第一反馈资源集合;响应于确定反馈资源位于第二时隙,如果第三移动终端能够成功解码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则由第三移动终端在第二时隙向基站发送ACK消息,其中,第二时隙与第一时隙是不同的时隙,其中,基站给第三移动终端分配第一反馈资源集合;响应于确定反馈资源位于第三时隙,如果第四移动终端能够成功解码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则由第四移动终端在第三时隙向基站发送ACK消息,其中,第三时隙与第一时隙和第二时隙是不同的时隙,其中,基站给第四移动终端分配第一反馈资源集合。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基于物联网系统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响应于确定反馈资源位于第一时隙,如果第二移动终端能够成功解码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则由第二移动终端在第一时隙向基站发送ACK消息,其中,基站给第二移动终端分配第二反馈资源集合;响应于确定反馈资源位于第一时隙,如果第三移动终端能够成功解码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则由第三移动终端在第一时隙向基站发送ACK消息,其中,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ACK消息与第三移动终端发送的ACK消息是时分复用的,其中,基站给第三移动终端分配第二反馈资源集合;响应于确定反馈资源位于第二时隙,如果第四移动终端能够成功解码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则由第四移动终端在第二时隙向基站发送ACK消息,其中,第二时隙与第一时隙是不同的时隙,其中,基站给第四移动终端分配第二反馈资源集合。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基于物联网系统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响应于确定反馈资源位于第一时隙,如果第二移动终端能够成功解码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则由第二移动终端在第一时隙向基站发送ACK消息,其中,基站给第二移动终端分配第三反馈资源集合;响应于确定反馈资源位于第一时隙,如果第三移动终端能够成功解码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则由第三移动终端在第一时隙向基站发送ACK消息,其中,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ACK消息与第三移动终端发送的ACK消息是时分复用的,其中,基站给第三移动终端分配第三反馈资源集合;响应于确定反馈资源位于第一时隙,如果第四移动终端能够成功解码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则由第四移动终端在第一时隙向基站发送ACK消息,其中,第四移动终端发送的ACK消息与第三移动终端发送的ACK消息是频分复用的,其中,基站给第四移动终端分配第三反馈资源集合;响应于接收到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由第二移动终端以及第三移动终端分别向基站请求用于侧链路通信的资源。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基于物联网系统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响应于接收到对于用于侧链路通信的资源的请求,由基站向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第一PDCCH消息,其中,第一PDCCH消息是在第四时隙中发送的,其中,第一PDCCH消息中包括对于第一PDSCH消息的调度,其中,第一PDSCH消息是在第五时隙中发送的,其中,第五时隙与第四时隙之间间隔第一数量的时隙,其中,第一PDSCH消息中包括对于用于侧链路通信的资源的调度;举例而言,在数个连续子帧中,第一个子帧(一个子帧包括两个时隙)具有第一个时隙和第二个时隙,第二个子帧具有第三个时隙和第四个时隙,第三个子帧具有第五个时隙和第六个时隙,以此类推,假定第五时隙与第四时隙之间间隔三个时隙(也即第一数量是3),再假定第四时隙对应前述第一个时隙,那么第二个时隙、第三个时隙和第四个时隙则是中间间隔的三个时隙,由此第五时隙应当对应于第五个时隙。响应于在第四时隙接收到第一PDCCH消息,由第二移动终端判断第二移动终端的监听模式,其中,监听模式是在第一PDCCH消息中指示的;如果判断监听模式是第一模式,则由第二移动终端在第五时隙尝试接收第一PDSCH消息,并且第二移动终端在第五时隙与第四时隙之间间隔的第一数量的时隙中不监听其它PDCCH消息;如果判断监听模式是第二模式,则由第二移动终端在第五时隙尝试接收第一PDSCH消息,并且由第二移动终端在第五时隙与第四时隙之间间隔的第一数量的时隙中监听其它PDCCH消息。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基于物联网系统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响应于接收到对于用于侧链路通信的资源的请求,由基站向第三移动终端发送第二PDCCH消息,其中,第二PDCCH消息是在第六时隙中发送的,其中,第二PDCCH消息中包括对于第二PDSCH消息的调度,其中,第二PDSCH消息是在第七时隙中发送的,其中,第七时隙与第六时隙之间间隔第二数量的时隙,其中,第二PDSCH消息中包括对于用于侧链路通信的资源的调度;响应于在第六时隙接收到第二PDCCH消息,由第三移动终端判断第三移动终端的监听模式,其中,监听模式是在第二PDCCH消息中指示的;如果判断监听模式是第三模式,则由第三移动终端继续判断第三移动终端的电池电量;如果判断第三移动终端的电池电量小于电池电量门限值(电池电量门限值可以由手机厂商自主确定,这由厂商偏好和厂商具体技术决定,申请人不再赘述),则由第三移动终端在第七时隙尝试接收第二PDSCH消息,并且第三移动终端在第七时隙与第六时隙之间间隔的第二数量的时隙中不监听其它PDCCH消息;如果判断第三移动终端的电池电量大于电池电量门限值,则由第三移动终端在第七时隙尝试接收第二PDSCH消息,并且由第三移动终端在第七时隙与第六时隙之间间隔的第二数量的时隙中监听其它PDCCH消息。
实施例2: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基于物联网系统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响应于接收到第一PDSCH消息,由第二移动终端向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第一侧链路控制消息,其中,第一侧链路控制消息是在第八时隙中发送的,其中,第一侧链路控制消息占用第一RB集合以及第一符号集合;响应于向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第一侧链路控制消息,由第二移动终端向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第一侧链路数据消息,其中,第一侧链路数据消息中包括对于用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的信息的请求,其中,第一侧链路数据消息是在第八时隙中发送的,其中,第一侧链路数据消息占用第二RB集合以及第二符号集合;响应于接收到第一侧链路数据消息,由第一移动终端向第二移动终端发送ACK消息,其中,ACK消息是在第九时隙中发送的,其中,ACK消息占用第三RB集合以及第三符号集合;响应于接收到第一侧链路数据消息,由第一移动终端向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用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的信息;响应于接收到用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的信息,由第二移动终端将用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的信息发送给基站;响应于接收到用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的信息,由基站将用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的信息发送给人工智能教育平台。人工智能教育平台在接收到相关消息之后,可以使用相关算法进行大数据分析,具体大数据算法是现有技术(例如背景技术中提及的技术,或者是其它公知的图像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等等),本申请的重点不是大数据算法本身,对于大数据算法不再赘述。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基于物联网系统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响应于接收到第二PDSCH消息,由第三移动终端向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第二侧链路控制消息,其中,第二侧链路控制消息是在第九时隙中发送的,其中,第二侧链路控制消息占用第一RB集合以及第一符号集合,其中,第一RB集合与第三RB集合不重叠,第九时隙中的第一符号集合与第三符号集合不重叠;响应于向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第二侧链路控制消息,由第三移动终端向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第二侧链路数据消息,其中,第二侧链路数据消息中包括对于用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的信息的请求,其中,第二侧链路数据消息是在第九时隙中发送的,其中,第二侧链路数据消息占用第二RB集合以及第二符号集合,其中,第二RB集合与第三RB集合不重叠,第九时隙中的第二符号集合与第三符号集合不重叠,其中,第九时隙中的第二符号集合与第三符号集合之间间隔多个OFDM符号;响应于接收到第二侧链路数据消息,由第一移动终端向第三移动终端发送用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的信息;响应于接收到用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的信息,由第三移动终端将用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的信息发送给基站;响应于接收到用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的信息,由基站将用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的信息发送给人工智能教育平台。
实施例3: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系统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系统,包括:用于由第一移动终端收集用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的信息的单元;用于由第二移动终端、第三移动终端以及第四移动终端监听由基站发送的同步信号和系统信息的单元;用于响应于监听到由基站发送的同步信号和系统信息,由第二移动终端至少部分地基于系统信息确定用于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的PRACH资源,同时由第二移动终端至少部分地基于系统信息确定用于发送数据的PUSCH资源的单元;用于响应于监听到由基站发送的同步信号和系统信息,由第三移动终端至少部分地基于系统信息确定用于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的PRACH资源,同时由第三移动终端至少部分地基于系统信息确定用于发送数据的PUSCH资源的单元;用于响应于监听到由基站发送的同步信号和系统信息,由第四移动终端至少部分地基于系统信息确定用于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的PRACH资源,同时由第四移动终端至少部分地基于系统信息确定用于发送数据的PUSCH资源的单元;用于响应于确定PRACH资源和PUSCH资源,由第二移动终端向基站同时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以及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由第三移动终端向基站同时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以及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由第四移动终端向基站同时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以及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的单元;用于响应于接收到由第二移动终端、第三移动终端以及第四移动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以及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由基站分别向第二移动终端、第三移动终端以及第四移动终端发送PDCCH消息以及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的单元,其中,PDCCH消息中至少包括对于反馈资源的指示,其中,PDCCH消息还指示用于发送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的资源;用于响应于接收到PDCCH消息以及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由第二移动终端基于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确定反馈资源的单元;用于响应于接收到PDCCH消息以及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由第三移动终端基于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确定反馈资源的单元;用于响应于接收到PDCCH消息以及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由第四移动终端基于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确定反馈资源的单元。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基于物联网系统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系统包括以下单元:响应于确定反馈资源位于第一时隙,如果第二移动终端能够成功解码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则由第二移动终端在第一时隙向基站发送ACK消息,其中,基站给第二移动终端分配第一反馈资源集合;响应于确定反馈资源位于第二时隙,如果第三移动终端能够成功解码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则由第三移动终端在第二时隙向基站发送ACK消息,其中,第二时隙与第一时隙是不同的时隙,其中,基站给第三移动终端分配第一反馈资源集合;响应于确定反馈资源位于第三时隙,如果第四移动终端能够成功解码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则由第四移动终端在第三时隙向基站发送ACK消息,其中,第三时隙与第一时隙和第二时隙是不同的时隙,其中,基站给第四移动终端分配第一反馈资源集合。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基于物联网系统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系统包括以下单元:响应于确定反馈资源位于第一时隙,如果第二移动终端能够成功解码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则由第二移动终端在第一时隙向基站发送ACK消息,其中,基站给第二移动终端分配第二反馈资源集合;响应于确定反馈资源位于第一时隙,如果第三移动终端能够成功解码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则由第三移动终端在第一时隙向基站发送ACK消息,其中,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ACK消息与第三移动终端发送的ACK消息是时分复用的,其中,基站给第三移动终端分配第二反馈资源集合;响应于确定反馈资源位于第二时隙,如果第四移动终端能够成功解码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则由第四移动终端在第二时隙向基站发送ACK消息,其中,第二时隙与第一时隙是不同的时隙,其中,基站给第四移动终端分配第二反馈资源集合。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基于物联网系统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系统包括以下单元:响应于确定反馈资源位于第一时隙,如果第二移动终端能够成功解码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则由第二移动终端在第一时隙向基站发送ACK消息,其中,基站给第二移动终端分配第三反馈资源集合;响应于确定反馈资源位于第一时隙,如果第三移动终端能够成功解码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则由第三移动终端在第一时隙向基站发送ACK消息,其中,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ACK消息与第三移动终端发送的ACK消息是时分复用的,其中,基站给第三移动终端分配第三反馈资源集合;响应于确定反馈资源位于第一时隙,如果第四移动终端能够成功解码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则由第四移动终端在第一时隙向基站发送ACK消息,其中,第四移动终端发送的ACK消息与第三移动终端发送的ACK消息是频分复用的,其中,基站给第四移动终端分配第三反馈资源集合;响应于接收到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由第二移动终端以及第三移动终端分别向基站请求用于侧链路通信的资源。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基于物联网系统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系统包括以下单元:响应于接收到对于用于侧链路通信的资源的请求,由基站向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第一PDCCH消息,其中,第一PDCCH消息是在第四时隙中发送的,其中,第一PDCCH消息中包括对于第一PDSCH消息的调度,其中,第一PDSCH消息是在第五时隙中发送的,其中,第五时隙与第四时隙之间间隔第一数量的时隙,其中,第一PDSCH消息中包括对于用于侧链路通信的资源的调度;响应于在第四时隙接收到第一PDCCH消息,由第二移动终端判断第二移动终端的监听模式,其中,监听模式是在第一PDCCH消息中指示的;如果判断监听模式是第一模式,则由第二移动终端在第五时隙尝试接收第一PDSCH消息,并且第二移动终端在第五时隙与第四时隙之间间隔的第一数量的时隙中不监听其它PDCCH消息;如果判断监听模式是第二模式,则由第二移动终端在第五时隙尝试接收第一PDSCH消息,并且由第二移动终端在第五时隙与第四时隙之间间隔的第一数量的时隙中监听其它PDCCH消息。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基于物联网系统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系统包括以下单元:响应于接收到对于用于侧链路通信的资源的请求,由基站向第三移动终端发送第二PDCCH消息,其中,第二PDCCH消息是在第六时隙中发送的,其中,第二PDCCH消息中包括对于第二PDSCH消息的调度,其中,第二PDSCH消息是在第七时隙中发送的,其中,第七时隙与第六时隙之间间隔第二数量的时隙,其中,第二PDSCH消息中包括对于用于侧链路通信的资源的调度;响应于在第六时隙接收到第二PDCCH消息,由第三移动终端判断第三移动终端的监听模式,其中,监听模式是在第二PDCCH消息中指示的;如果判断监听模式是第三模式,则由第三移动终端继续判断第三移动终端的电池电量;如果判断第三移动终端的电池电量小于电池电量门限值,则由第三移动终端在第七时隙尝试接收第二PDSCH消息,并且第三移动终端在第七时隙与第六时隙之间间隔的第二数量的时隙中不监听其它PDCCH消息;如果判断第三移动终端的电池电量大于电池电量门限值,则由第三移动终端在第七时隙尝试接收第二PDSCH消息,并且由第三移动终端在第七时隙与第六时隙之间间隔的第二数量的时隙中监听其它PDCCH消息。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基于物联网系统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系统包括以下单元:响应于接收到第一PDSCH消息,由第二移动终端向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第一侧链路控制消息,其中,第一侧链路控制消息是在第八时隙中发送的,其中,第一侧链路控制消息占用第一RB集合以及第一符号集合;响应于向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第一侧链路控制消息,由第二移动终端向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第一侧链路数据消息,其中,第一侧链路数据消息中包括对于用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的信息的请求,其中,第一侧链路数据消息是在第八时隙中发送的,其中,第一侧链路数据消息占用第二RB集合以及第二符号集合;响应于接收到第一侧链路数据消息,由第一移动终端向第二移动终端发送ACK消息,其中,ACK消息是在第九时隙中发送的,其中,ACK消息占用第三RB集合以及第三符号集合;响应于接收到第一侧链路数据消息,由第一移动终端向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用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的信息;响应于接收到用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的信息,由第二移动终端将用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的信息发送给基站;响应于接收到用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的信息,由基站将用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的信息发送给人工智能教育平台。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基于物联网系统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系统包括以下单元:响应于接收到第二PDSCH消息,由第三移动终端向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第二侧链路控制消息,其中,第二侧链路控制消息是在第九时隙中发送的,其中,第二侧链路控制消息占用第一RB集合以及第一符号集合,其中,第一RB集合与第三RB集合不重叠,第九时隙中的第一符号集合与第三符号集合不重叠;响应于向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第二侧链路控制消息,由第三移动终端向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第二侧链路数据消息,其中,第二侧链路数据消息中包括对于用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的信息的请求,其中,第二侧链路数据消息是在第九时隙中发送的,其中,第二侧链路数据消息占用第二RB集合以及第二符号集合,其中,第二RB集合与第三RB集合不重叠,第九时隙中的第二符号集合与第三符号集合不重叠,其中,第九时隙中的第二符号集合与第三符号集合之间间隔多个OFDM符号;响应于接收到第二侧链路数据消息,由第一移动终端向第三移动终端发送用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的信息;响应于接收到用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的信息,由第三移动终端将用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的信息发送给基站;响应于接收到用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的信息,由基站将用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的信息发送给人工智能教育平台。
实施例4: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代码,代码在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使得处理器进行以下操作:由第一移动终端收集用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的信息;由第二移动终端、第三移动终端以及第四移动终端监听由基站发送的同步信号和系统信息;响应于监听到由基站发送的同步信号和系统信息,由第二移动终端至少部分地基于系统信息确定用于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的PRACH资源,同时由第二移动终端至少部分地基于系统信息确定用于发送数据的PUSCH资源;响应于监听到由基站发送的同步信号和系统信息,由第三移动终端至少部分地基于系统信息确定用于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的PRACH资源,同时由第三移动终端至少部分地基于系统信息确定用于发送数据的PUSCH资源;响应于监听到由基站发送的同步信号和系统信息,由第四移动终端至少部分地基于系统信息确定用于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的PRACH资源,同时由第四移动终端至少部分地基于系统信息确定用于发送数据的PUSCH资源;响应于确定PRACH资源和PUSCH资源,由第二移动终端向基站同时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以及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由第三移动终端向基站同时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以及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由第四移动终端向基站同时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以及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响应于接收到由第二移动终端、第三移动终端以及第四移动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以及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由基站分别向第二移动终端、第三移动终端以及第四移动终端发送PDCCH消息以及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其中,PDCCH消息中至少包括对于反馈资源的指示,其中,PDCCH消息还指示用于发送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的资源;响应于接收到PDCCH消息以及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由第二移动终端基于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确定反馈资源;响应于接收到PDCCH消息以及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由第三移动终端基于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确定反馈资源;响应于接收到PDCCH消息以及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由第四移动终端基于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确定反馈资源。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代码,代码在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使得处理器进行以下操作:响应于确定反馈资源位于第一时隙,如果第二移动终端能够成功解码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则由第二移动终端在第一时隙向基站发送ACK消息,其中,基站给第二移动终端分配第一反馈资源集合;响应于确定反馈资源位于第二时隙,如果第三移动终端能够成功解码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则由第三移动终端在第二时隙向基站发送ACK消息,其中,第二时隙与第一时隙是不同的时隙,其中,基站给第三移动终端分配第一反馈资源集合;响应于确定反馈资源位于第三时隙,如果第四移动终端能够成功解码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则由第四移动终端在第三时隙向基站发送ACK消息,其中,第三时隙与第一时隙和第二时隙是不同的时隙,其中,基站给第四移动终端分配第一反馈资源集合。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代码,代码在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使得处理器进行以下操作:响应于确定反馈资源位于第一时隙,如果第二移动终端能够成功解码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则由第二移动终端在第一时隙向基站发送ACK消息,其中,基站给第二移动终端分配第二反馈资源集合;响应于确定反馈资源位于第一时隙,如果第三移动终端能够成功解码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则由第三移动终端在第一时隙向基站发送ACK消息,其中,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ACK消息与第三移动终端发送的ACK消息是时分复用的,其中,基站给第三移动终端分配第二反馈资源集合;响应于确定反馈资源位于第二时隙,如果第四移动终端能够成功解码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则由第四移动终端在第二时隙向基站发送ACK消息,其中,第二时隙与第一时隙是不同的时隙,其中,基站给第四移动终端分配第二反馈资源集合。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代码,代码在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使得处理器进行以下操作:响应于确定反馈资源位于第一时隙,如果第二移动终端能够成功解码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则由第二移动终端在第一时隙向基站发送ACK消息,其中,基站给第二移动终端分配第三反馈资源集合;响应于确定反馈资源位于第一时隙,如果第三移动终端能够成功解码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则由第三移动终端在第一时隙向基站发送ACK消息,其中,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ACK消息与第三移动终端发送的ACK消息是时分复用的,其中,基站给第三移动终端分配第三反馈资源集合;响应于确定反馈资源位于第一时隙,如果第四移动终端能够成功解码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则由第四移动终端在第一时隙向基站发送ACK消息,其中,第四移动终端发送的ACK消息与第三移动终端发送的ACK消息是频分复用的,其中,基站给第四移动终端分配第三反馈资源集合;响应于接收到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由第二移动终端以及第三移动终端分别向基站请求用于侧链路通信的资源。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代码,代码在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使得处理器进行以下操作:响应于接收到对于用于侧链路通信的资源的请求,由基站向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第一PDCCH消息,其中,第一PDCCH消息是在第四时隙中发送的,其中,第一PDCCH消息中包括对于第一PDSCH消息的调度,其中,第一PDSCH消息是在第五时隙中发送的,其中,第五时隙与第四时隙之间间隔第一数量的时隙,其中,第一PDSCH消息中包括对于用于侧链路通信的资源的调度;响应于在第四时隙接收到第一PDCCH消息,由第二移动终端判断第二移动终端的监听模式,其中,监听模式是在第一PDCCH消息中指示的;如果判断监听模式是第一模式,则由第二移动终端在第五时隙尝试接收第一PDSCH消息,并且第二移动终端在第五时隙与第四时隙之间间隔的第一数量的时隙中不监听其它PDCCH消息;如果判断监听模式是第二模式,则由第二移动终端在第五时隙尝试接收第一PDSCH消息,并且由第二移动终端在第五时隙与第四时隙之间间隔的第一数量的时隙中监听其它PDCCH消息。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代码,代码在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使得处理器进行以下操作:响应于接收到对于用于侧链路通信的资源的请求,由基站向第三移动终端发送第二PDCCH消息,其中,第二PDCCH消息是在第六时隙中发送的,其中,第二PDCCH消息中包括对于第二PDSCH消息的调度,其中,第二PDSCH消息是在第七时隙中发送的,其中,第七时隙与第六时隙之间间隔第二数量的时隙,其中,第二PDSCH消息中包括对于用于侧链路通信的资源的调度;响应于在第六时隙接收到第二PDCCH消息,由第三移动终端判断第三移动终端的监听模式,其中,监听模式是在第二PDCCH消息中指示的;如果判断监听模式是第三模式,则由第三移动终端继续判断第三移动终端的电池电量;如果判断第三移动终端的电池电量小于电池电量门限值,则由第三移动终端在第七时隙尝试接收第二PDSCH消息,并且第三移动终端在第七时隙与第六时隙之间间隔的第二数量的时隙中不监听其它PDCCH消息;如果判断第三移动终端的电池电量大于电池电量门限值,则由第三移动终端在第七时隙尝试接收第二PDSCH消息,并且由第三移动终端在第七时隙与第六时隙之间间隔的第二数量的时隙中监听其它PDCCH消息。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代码,代码在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使得处理器进行以下操作:响应于接收到第一PDSCH消息,由第二移动终端向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第一侧链路控制消息,其中,第一侧链路控制消息是在第八时隙中发送的,其中,第一侧链路控制消息占用第一RB集合以及第一符号集合;响应于向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第一侧链路控制消息,由第二移动终端向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第一侧链路数据消息,其中,第一侧链路数据消息中包括对于用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的信息的请求,其中,第一侧链路数据消息是在第八时隙中发送的,其中,第一侧链路数据消息占用第二RB集合以及第二符号集合;响应于接收到第一侧链路数据消息,由第一移动终端向第二移动终端发送ACK消息,其中,ACK消息是在第九时隙中发送的,其中,ACK消息占用第三RB集合以及第三符号集合;响应于接收到第一侧链路数据消息,由第一移动终端向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用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的信息;响应于接收到用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的信息,由第二移动终端将用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的信息发送给基站;响应于接收到用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的信息,由基站将用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的信息发送给人工智能教育平台。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代码,代码在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使得处理器进行以下操作:响应于接收到第二PDSCH消息,由第三移动终端向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第二侧链路控制消息,其中,第二侧链路控制消息是在第九时隙中发送的,其中,第二侧链路控制消息占用第一RB集合以及第一符号集合,其中,第一RB集合与第三RB集合不重叠,第九时隙中的第一符号集合与第三符号集合不重叠;响应于向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第二侧链路控制消息,由第三移动终端向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第二侧链路数据消息,其中,第二侧链路数据消息中包括对于用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的信息的请求,其中,第二侧链路数据消息是在第九时隙中发送的,其中,第二侧链路数据消息占用第二RB集合以及第二符号集合,其中,第二RB集合与第三RB集合不重叠,第九时隙中的第二符号集合与第三符号集合不重叠,其中,第九时隙中的第二符号集合与第三符号集合之间间隔多个OFDM符号;响应于接收到第二侧链路数据消息,由第一移动终端向第三移动终端发送用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的信息;响应于接收到用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的信息,由第三移动终端将用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的信息发送给基站;响应于接收到用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的信息,由基站将用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的信息发送给人工智能教育平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前述对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发明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物联网系统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物联网系统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由第一移动终端收集用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的信息;
由第二移动终端、第三移动终端以及第四移动终端监听由基站发送的同步信号和系统信息;
响应于监听到由基站发送的同步信号和系统信息,由第二移动终端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系统信息确定用于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的PRACH资源,同时由第二移动终端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系统信息确定用于发送数据的PUSCH资源;
响应于监听到由基站发送的同步信号和系统信息,由第三移动终端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系统信息确定用于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的PRACH资源,同时由第三移动终端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系统信息确定用于发送数据的PUSCH资源;
响应于监听到由基站发送的同步信号和系统信息,由第四移动终端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系统信息确定用于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的PRACH资源,同时由第四移动终端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系统信息确定用于发送数据的PUSCH资源;
响应于确定PRACH资源和PUSCH资源,由第二移动终端向所述基站同时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以及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由第三移动终端向所述基站同时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以及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由第四移动终端向所述基站同时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以及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
响应于接收到由第二移动终端、第三移动终端以及第四移动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以及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由基站分别向第二移动终端、第三移动终端以及第四移动终端发送PDCCH消息以及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其中,所述PDCCH消息中至少包括对于反馈资源的指示,其中,所述PDCCH消息还指示用于发送所述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的资源;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PDCCH消息以及所述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由第二移动终端基于所述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确定所述反馈资源;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PDCCH消息以及所述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由第三移动终端基于所述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确定所述反馈资源;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PDCCH消息以及所述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由第四移动终端基于所述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确定所述反馈资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系统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物联网系统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响应于确定所述反馈资源位于第一时隙,如果第二移动终端能够成功解码所述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则由第二移动终端在所述第一时隙向所述基站发送ACK消息,其中,所述基站给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分配第一反馈资源集合;
响应于确定所述反馈资源位于第二时隙,如果第三移动终端能够成功解码所述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则由第三移动终端在所述第二时隙向所述基站发送ACK消息,其中,所述第二时隙与所述第一时隙是不同的时隙,其中,所述基站给所述第三移动终端分配第一反馈资源集合;
响应于确定所述反馈资源位于第三时隙,如果第四移动终端能够成功解码所述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则由第四移动终端在所述第三时隙向所述基站发送ACK消息,其中,所述第三时隙与所述第一时隙和第二时隙是不同的时隙,其中,所述基站给所述第四移动终端分配第一反馈资源集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系统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物联网系统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响应于确定所述反馈资源位于第一时隙,如果第二移动终端能够成功解码所述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则由第二移动终端在所述第一时隙向所述基站发送ACK消息,其中,所述基站给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分配第二反馈资源集合;
响应于确定所述反馈资源位于第一时隙,如果第三移动终端能够成功解码所述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则由第三移动终端在所述第一时隙向所述基站发送ACK消息,其中,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ACK消息与所述第三移动终端发送的ACK消息是时分复用的,其中,所述基站给所述第三移动终端分配第二反馈资源集合;
响应于确定所述反馈资源位于第二时隙,如果第四移动终端能够成功解码所述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则由第四移动终端在所述第二时隙向所述基站发送ACK消息,其中,所述第二时隙与所述第一时隙是不同的时隙,其中,所述基站给所述第四移动终端分配第二反馈资源集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系统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物联网系统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响应于确定所述反馈资源位于第一时隙,如果第二移动终端能够成功解码所述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则由第二移动终端在所述第一时隙向所述基站发送ACK消息,其中,所述基站给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分配第三反馈资源集合;
响应于确定所述反馈资源位于第一时隙,如果第三移动终端能够成功解码所述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则由第三移动终端在所述第一时隙向所述基站发送ACK消息,其中,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ACK消息与所述第三移动终端发送的ACK消息是时分复用的,其中,所述基站给所述第三移动终端分配第三反馈资源集合;
响应于确定所述反馈资源位于第一时隙,如果第四移动终端能够成功解码所述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则由第四移动终端在所述第一时隙向所述基站发送ACK消息,其中,第四移动终端发送的ACK消息与所述第三移动终端发送的ACK消息是频分复用的,其中,所述基站给所述第四移动终端分配第三反馈资源集合;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由第二移动终端以及第三移动终端分别向所述基站请求用于侧链路通信的资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系统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物联网系统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响应于接收到对于用于侧链路通信的资源的请求,由基站向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第一PDCCH消息,其中,所述第一PDCCH消息是在第四时隙中发送的,其中,所述第一PDCCH消息中包括对于第一PDSCH消息的调度,其中,所述第一PDSCH消息是在第五时隙中发送的,其中,所述第五时隙与所述第四时隙之间间隔第一数量的时隙,其中,所述第一PDSCH消息中包括对于所述用于侧链路通信的资源的调度;
响应于在所述第四时隙接收到所述第一PDCCH消息,由第二移动终端判断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监听模式,其中,所述监听模式是在所述第一PDCCH消息中指示的;
如果判断所述监听模式是第一模式,则由第二移动终端在第五时隙尝试接收所述第一PDSCH消息,并且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在所述第五时隙与所述第四时隙之间间隔的第一数量的时隙中不监听其它PDCCH消息;
如果判断所述监听模式是第二模式,则由第二移动终端在第五时隙尝试接收所述第一PDSCH消息,并且由第二移动终端在所述第五时隙与所述第四时隙之间间隔的第一数量的时隙中监听其它PDCCH消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系统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物联网系统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响应于接收到对于用于侧链路通信的资源的请求,由基站向所述第三移动终端发送第二PDCCH消息,其中,所述第二PDCCH消息是在第六时隙中发送的,其中,所述第二PDCCH消息中包括对于第二PDSCH消息的调度,其中,所述第二PDSCH消息是在第七时隙中发送的,其中,所述第七时隙与所述第六时隙之间间隔第二数量的时隙,其中,所述第二PDSCH消息中包括对于所述用于侧链路通信的资源的调度;
响应于在所述第六时隙接收到所述第二PDCCH消息,由第三移动终端判断所述第三移动终端的监听模式,其中,所述监听模式是在所述第二PDCCH消息中指示的;
如果判断所述监听模式是第三模式,则由第三移动终端继续判断所述第三移动终端的电池电量;
如果判断所述第三移动终端的电池电量小于电池电量门限值,则由第三移动终端在第七时隙尝试接收所述第二PDSCH消息,并且所述第三移动终端在所述第七时隙与所述第六时隙之间间隔的第二数量的时隙中不监听其它PDCCH消息;
如果判断所述第三移动终端的电池电量大于电池电量门限值,则由第三移动终端在第七时隙尝试接收所述第二PDSCH消息,并且由第三移动终端在所述第七时隙与所述第六时隙之间间隔的第二数量的时隙中监听其它PDCCH消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系统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物联网系统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第一PDSCH消息,由第二移动终端向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第一侧链路控制消息,其中,所述第一侧链路控制消息是在第八时隙中发送的,其中,所述第一侧链路控制消息占用第一RB集合以及第一符号集合;
响应于向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第一侧链路控制消息,由第二移动终端向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第一侧链路数据消息,其中,所述第一侧链路数据消息中包括对于所述用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的信息的请求,其中,所述第一侧链路数据消息是在第八时隙中发送的,其中,所述第一侧链路数据消息占用第二RB集合以及第二符号集合;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第一侧链路数据消息,由第一移动终端向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发送ACK消息,其中,所述ACK消息是在第九时隙中发送的,其中,所述ACK消息占用第三RB集合以及第三符号集合;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第一侧链路数据消息,由第一移动终端向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用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的信息;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用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的信息,由第二移动终端将所述用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的信息发送给所述基站;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用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的信息,由基站将所述用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的信息发送给人工智能教育平台。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系统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物联网系统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第二PDSCH消息,由第三移动终端向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第二侧链路控制消息,其中,所述第二侧链路控制消息是在第九时隙中发送的,其中,所述第二侧链路控制消息占用第一RB集合以及第一符号集合,其中,所述第一RB集合与所述第三RB集合不重叠,第九时隙中的第一符号集合与所述第三符号集合不重叠;
响应于向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第二侧链路控制消息,由第三移动终端向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第二侧链路数据消息,其中,所述第二侧链路数据消息中包括对于所述用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的信息的请求,其中,所述第二侧链路数据消息是在第九时隙中发送的,其中,所述第二侧链路数据消息占用第二RB集合以及第二符号集合,其中,所述第二RB集合与所述第三RB集合不重叠,第九时隙中的第二符号集合与所述第三符号集合不重叠,其中,第九时隙中的第二符号集合与所述第三符号集合之间间隔多个OFDM符号;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第二侧链路数据消息,由第一移动终端向所述第三移动终端发送用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的信息;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用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的信息,由第三移动终端将所述用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的信息发送给所述基站;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用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的信息,由基站将所述用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的信息发送给人工智能教育平台。
9.一种基于物联网系统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物联网系统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系统包括:
用于由第一移动终端收集用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的信息的单元;
用于由第二移动终端、第三移动终端以及第四移动终端监听由基站发送的同步信号和系统信息的单元;
用于响应于监听到由基站发送的同步信号和系统信息,由第二移动终端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系统信息确定用于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的PRACH资源,同时由第二移动终端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系统信息确定用于发送数据的PUSCH资源的单元;
用于响应于监听到由基站发送的同步信号和系统信息,由第三移动终端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系统信息确定用于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的PRACH资源,同时由第三移动终端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系统信息确定用于发送数据的PUSCH资源的单元;
用于响应于监听到由基站发送的同步信号和系统信息,由第四移动终端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系统信息确定用于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的PRACH资源,同时由第四移动终端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系统信息确定用于发送数据的PUSCH资源的单元;
用于响应于确定PRACH资源和PUSCH资源,由第二移动终端向所述基站同时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以及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由第三移动终端向所述基站同时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以及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由第四移动终端向所述基站同时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以及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的单元;
用于响应于接收到由第二移动终端、第三移动终端以及第四移动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以及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由基站分别向第二移动终端、第三移动终端以及第四移动终端发送PDCCH消息以及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的单元,其中,所述PDCCH消息中至少包括对于反馈资源的指示,其中,所述PDCCH消息还指示用于发送所述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的资源;
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所述PDCCH消息以及所述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由第二移动终端基于所述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确定所述反馈资源的单元;
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所述PDCCH消息以及所述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由第三移动终端基于所述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确定所述反馈资源的单元;
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所述PDCCH消息以及所述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由第四移动终端基于所述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确定所述反馈资源的单元。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代码,所述代码在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使得所述处理器进行以下操作:
由第一移动终端收集用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的信息;
由第二移动终端、第三移动终端以及第四移动终端监听由基站发送的同步信号和系统信息;
响应于监听到由基站发送的同步信号和系统信息,由第二移动终端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系统信息确定用于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的PRACH资源,同时由第二移动终端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系统信息确定用于发送数据的PUSCH资源;
响应于监听到由基站发送的同步信号和系统信息,由第三移动终端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系统信息确定用于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的PRACH资源,同时由第三移动终端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系统信息确定用于发送数据的PUSCH资源;
响应于监听到由基站发送的同步信号和系统信息,由第四移动终端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系统信息确定用于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的PRACH资源,同时由第四移动终端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系统信息确定用于发送数据的PUSCH资源;
响应于确定PRACH资源和PUSCH资源,由第二移动终端向所述基站同时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以及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由第三移动终端向所述基站同时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以及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由第四移动终端向所述基站同时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以及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
响应于接收到由第二移动终端、第三移动终端以及第四移动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以及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由基站分别向第二移动终端、第三移动终端以及第四移动终端发送PDCCH消息以及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其中,所述PDCCH消息中至少包括对于反馈资源的指示,其中,所述PDCCH消息还指示用于发送所述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的资源;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PDCCH消息以及所述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由第二移动终端基于所述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确定所述反馈资源;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PDCCH消息以及所述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由第三移动终端基于所述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确定所述反馈资源;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PDCCH消息以及所述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由第四移动终端基于所述RRC连接建立确认消息确定所述反馈资源。
CN202011083220.7A 2020-10-12 2020-10-12 基于物联网系统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ithdrawn CN1122350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83220.7A CN112235090A (zh) 2020-10-12 2020-10-12 基于物联网系统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83220.7A CN112235090A (zh) 2020-10-12 2020-10-12 基于物联网系统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35090A true CN112235090A (zh) 2021-01-15

Family

ID=741121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83220.7A Withdrawn CN112235090A (zh) 2020-10-12 2020-10-12 基于物联网系统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35090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12010A (zh) * 2021-02-22 2021-06-22 河南农业大学 一种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可视化农村体育教学方法及系统
CN113037452A (zh) * 2021-03-24 2021-06-25 淮安聚德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健康服务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3411901A (zh) * 2021-06-17 2021-09-17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医疗信息实时传输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12010A (zh) * 2021-02-22 2021-06-22 河南农业大学 一种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可视化农村体育教学方法及系统
CN113037452A (zh) * 2021-03-24 2021-06-25 淮安聚德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健康服务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3037452B (zh) * 2021-03-24 2022-09-20 重庆葵海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健康服务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3411901A (zh) * 2021-06-17 2021-09-17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医疗信息实时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13411901B (zh) * 2021-06-17 2024-04-16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医疗信息实时传输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35090A (zh) 基于物联网系统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评测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102321798B1 (ko) 인공 신경망 기반의 음성 인식 모델을 학습시키는 방법 및 음성 인식 디바이스
KR20190084003A (ko) 음성 인에이블 디바이스 선택 방법 및 장치
US9742710B2 (en) Moo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200045517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cessing vehicle to everything (v2x) message
KR20190098110A (ko) 지능형 프레젠테이션 방법
US1106270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aloguing based on a mood of a user
US20200045687A1 (en) Vehicle terminal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5118198A (zh) 实现抢答的方法、装置、服务器及系统
CN112312538B (zh) 基于数字技术传输新媒体视频数据信息的方法及系统
CN112423349B (zh) 一种新能源大数据平台数据清洗方法及系统
KR20190099380A (ko) 사용자의 행동 패턴에 기반한 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 장치와 디바이스를 연계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12261724A (zh) 基于毫米波技术的智能车间视频监控数据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11611365A (zh) 一种对话系统的流程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031063B (zh) 一种基于家教机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4780393A (zh) 一种分配资源的方法及装置
CN110944152A (zh) 一种红外人脸图像数据的采集方法及系统
CN112333823A (zh) 基于云端计算的用于智能教育的vr资源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13301663B (zh) 一种计算机人工智能信息搜集方法及系统
CN112333838A (zh) 基于云端渲染的虚拟现实教育场景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US11664022B2 (en) Method for processing user input of voice assistant
CN111178135B (zh) 一种用于深度学习的人面部信息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13056024A (zh) 基于云存储的金融大数据信息保存方法及系统
CN112491992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新生儿疾病问诊系统
CN112153734A (zh) 用于区块链系统的智慧城市大数据信息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