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32790B - 数据转移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转移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32790B
CN112232790B CN202011005941.6A CN202011005941A CN112232790B CN 112232790 B CN112232790 B CN 112232790B CN 202011005941 A CN202011005941 A CN 202011005941A CN 112232790 B CN112232790 B CN 1122327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ource transfer
resource
account
transfer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0594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32790A (zh
Inventor
胡庆林
何朔
高鹏飞
胡景秀
周钰
朱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onp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onp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onp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onpa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0594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3279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327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327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327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327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04Payment circuits
    • G06Q20/06Private payment circuits, e.g. involving electronic currency used among participants of a common payment scheme
    • G06Q20/065Private payment circuits, e.g. involving electronic currency used among participants of a common payment scheme using e-cash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382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insuring higher security of transaction
    • G06Q20/3823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insuring higher security of transaction combining multiple encryption tools for a transa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40Authorisation, e.g. identification of payer or payee, verification of customer or shop credentials; Review and approval of payers, e.g. check credit lines or negative lists
    • G06Q20/401Transaction verif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40/00Finance; Insurance; Tax strategies; Processing of corporate or income taxes
    • G06Q40/04Trading; Exchange, e.g. stocks, commodities, derivatives or currency exchange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ina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Technology Law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转移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该方法包括:资源转入终端向资源转出终端提供资源转移信息;资源转出终端在确定获取的资源转移值不大于资源转出终端的资源转出账户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的情况下,基于全量资源转移要素和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第一密钥对生成第一信息包;资源转入终端基于第一信息包和资源转入终端中的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第二密钥对生成第二信息包;资源转入终端向资源转出终端发送第二信息包;其中,第一信息包和第二信息包用于在资源转入终端处于联网状态或资源转出终端处于联网状态的情况下,完成资源转移。根据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实现离线资源转移。

Description

数据转移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业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转移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背景技术
数字资源作为未来支付方式中的生力军,既需要支持基于网络的在线转移,又需要支持资源转出终端和资源转入终端任意一方未连接到网络的离线状态下的离线转移。
但是,目前数字资源的转移仅支持资源转出终端和资源转入终端均在联网状态下的线上转移。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数据转移处理方法实现资源转出终端和资源转入终端在离线情况下也可以实现数字资源的转移。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转移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能够实现资源转出终端和资源转入终端在离线情况下进行数字资源的转移。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转移处理方法,方法包括:
向资源转出终端提供资源转移信息,以使资源转出终端在确定获取的资源转移值不大于资源转出终端的资源转出账户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的情况下,基于资源转移信息和资源转出要素得到全量资源转移要素以及基于全量资源转移要素和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第一密钥对生成第一信息包;资源转出账户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为第一预设比值和资源转出账户的剩余资源值的乘积,第一预设比值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
获取资源转出终端提供的第一信息包;
基于第一信息包中的全量资源转移要素和资源转入终端中的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第二密钥对生成第二信息包;
向资源转出终端发送第二信息包;
其中,第一信息包用于在资源转入终端处于联网状态或资源转出终端处于联网状态的情况下,资源转出账户的管理平台基于第一信息包将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从资源转出账户中移除;第二信息包用于在资源转入终端处于联网状态或资源转出终端处于联网状态的情况下,资源转入账户的管理平台基于第二信息包将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转移至资源转入账户。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转移处理方法,方法包括:
获取资源转入终端提供的资源转移信息;
在确定获取的资源转移值不大于资源转出终端的资源转出账户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的情况下,基于资源转移信息和资源转出要素得到全量资源转移要素;资源转出账户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为第一预设比值和资源转出账户的剩余资源值的乘积,第一预设比值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
基于全量资源转移要素和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第一密钥对生成第一信息包;
向资源转入终端提供第一信息包,以使资源转入终端基于第一信息包中的全量资源转移要素和资源转入终端中的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第二密钥对生成第二信息包;
接收资源转入终端发送的第二信息包;
其中,第一信息包用于在资源转入终端处于联网状态或资源转出终端处于联网状态的情况下,资源转出账户的管理平台基于第一信息包将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从资源转出账户中移除;第二信息包用于在资源转入终端处于联网状态或资源转出终端处于联网状态的情况下,资源转入账户的管理平台基于第二信息包将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转移至资源转入账户。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转移处理方法,方法包括:
接收处于联网状态的资源转移终端发送的确权申请,确权申请包括第一信息包和第二信息包;资源转移终端为资源转出终端或资源转入终端,第一信息包是资源转出终端基于全量资源转移要素和资源转出终端的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第一密钥对生成的,第二信息包是资源转入终端基于第一信息包中的全量资源转移要素和资源转入终端中的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第二密钥对生成的,全量资源转移要素是资源转出终端在确定获取的资源转移值小于资源转出账户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的情况下,基于资源转移信息和资源转出要素得到的,资源转移信息是资源转入终端提供给资源转出终端的;
基于第一信息包和第二信息包,控制资源转出账户的管理平台基于第一信息包将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从资源转出账户中移除,以及控制资源转入账户的管理平台基于第二信息包将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转移至资源转入账户。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转移处理装置,装置包括:
资源转移信息提供模块,用于向资源转出终端提供资源转移信息,以使资源转出终端在确定获取的资源转移值不大于资源转出终端的资源转出账户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的情况下,基于资源转移信息和资源转出要素得到全量资源转移要素以及基于全量资源转移要素和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第一密钥对生成第一信息包;资源转出账户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为第一预设比值和资源转出账户的剩余资源值的乘积,第一预设比值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
第一信息包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资源转出终端提供的第一信息包;
第二信息包生成模块,用于基于第一信息包中的全量资源转移要素和资源转入终端中的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第二密钥对生成第二信息包;
第二信息包发送模块,用于向资源转出终端发送第二信息包;
其中,第一信息包用于在资源转入终端处于联网状态或资源转出终端处于联网状态的情况下,资源转出账户的管理平台基于第一信息包将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从资源转出账户中移除;第二信息包用于在资源转入终端处于联网状态或资源转出终端处于联网状态的情况下,资源转入账户的管理平台基于第二信息包将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转移至资源转入账户。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转移处理装置,装置包括:
资源转移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资源转入终端提供的资源转移信息;
全量资源转移要素确定模块,用于在确定获取的资源转移值不大于资源转出终端的资源转出账户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的情况下,基于资源转移信息和资源转出要素得到全量资源转移要素;资源转出账户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为第一预设比值和资源转出账户的剩余资源值的乘积,第一预设比值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
第一信息包生成模块,用于基于全量资源转移要素和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第一密钥对生成第一信息包;
第一信息包发送模块,用于向资源转入终端提供第一信息包,以使资源转入终端基于第一信息包中的全量资源转移要素和资源转入终端中的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第二密钥对生成第二信息包;
第二信息包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资源转入终端发送的第二信息包;
其中,第一信息包用于在资源转入终端处于联网状态或资源转出终端处于联网状态的情况下,资源转出账户的管理平台基于第一信息包将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从资源转出账户中移除;第二信息包用于在资源转入终端处于联网状态或资源转出终端处于联网状态的情况下,资源转入账户的管理平台基于第二信息包将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转移至资源转入账户。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转移处理装置,装置包括:
确权申请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处于联网状态的资源转移终端发送的确权申请,确权申请包括第一信息包和第二信息包;资源转移终端为资源转出终端或资源转入终端,第一信息包是资源转出终端基于全量资源转移要素和资源转出终端的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第一密钥对生成的,第二信息包是资源转入终端基于第一信息包中的全量资源转移要素和资源转入终端中的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第二密钥对生成的,全量资源转移要素是资源转出终端在确定获取的资源转移值小于资源转出账户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的情况下,基于资源转移信息和资源转出要素得到的,资源转移信息是资源转入终端提供给资源转出终端的;
控制模块,用于基于第一信息包和第二信息包,控制资源转出账户的管理平台基于第一信息包将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从资源转出账户中移除,以及控制资源转入账户的管理平台基于第二信息包将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转移至资源转入账户。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转移处理设备,设备包括: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
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提供的数据转移处理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提供的数据转移处理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转移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在资源转入终端和资源转出终端发生离线资源转移的场景下,在资源转出终端确定获取的资源转移值小于资源转出终端的资源转出账户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的情况下,资源转出终端和资源转入终端进行资源转移要素的交互,实现资源转入终端和资源转出终端均记录了全量资源转移要素,即资源转入终端和资源转出终端均记录了第一信息包和第二信息包。当资源转入终端和资源转出终端的任意一者联网后,则可以使资源转出账户的管理平台基于第一信息包将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从资源转出账户中移除,以及使资源转入账户的管理平台基于第二信息包将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转移至资源转入账户,从而实现数字资源的转移。并且,在本申请中,资源转移账户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为预设比值和资源转移账户的剩余资源值的乘积,即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随着资源转移账户的剩余资源值的变化而变化,不需要用户为实现离线交易提前做操作,减少用户的操作流程,且可以支持随时进行离线交易,提高了资源转入终端和资源转出终端处于离线状态下,交易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数据转移处理系统的一个实施例架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数据转移处理方法的一个场景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提供的资源转入终端和资源转出终端之间的信息交互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提供的资源转移终端在离线交易前的一个页面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提供的资源转移终端在离线交易前的另一个页面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提供的资源转移终端在离线交易后的页面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提供的资源转移终端在在线确权后的页面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数据转移处理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数据转移处理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数据转移处理方法的再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数据转移处理方法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数据转移处理方法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数据转移处理方法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数据转移处理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数据转移处理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数据转移处理装置的再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数据转移处理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被配置为解释本申请,并不被配置为限定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来提供对本申请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转移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应注意,这些实施例并不是用来限制本申请公开的范围。
图1是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数据转移处理系统的一个实施例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资源转入终端10、资源转出终端11、资源转入终端10中的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12、资源转出终端11中的资源转出账户的对应管理平台13以及数字资源管理机构14。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数字资源即是数字资产。数字资产可以为数字货币或者虚拟资产(例如,游戏应用中的虚拟资源)。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资源转入终端10和资源转出终端11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终端、可穿戴设备等。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资源转入终端10中的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12、资源转出终端11中的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13、数字资源管理机构14可以云服务器或者服务器集群等具有存储以及计算功能的设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资源转入终端10中可以安装资源转移类应用,资源转入终端10中的资源转入账户即是:在资源转入终端10上登录资源转移类应用的用户账户。资源转出终端11中也可以安装资源转移类应用,资源转出终端11中的资源转出账户即是:在资源转出终端11中登录资源转移类应用的用户账户。资源转入终端10中安装的资源转移类应用和资源转出终端11中安装的资源转移类应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当资源转入终端10中安装的资源转移类应用和资源转出终端11中安装的资源转移类应用相同时,则资源转入终端10中的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12和资源转出终端11中的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13相同。若资源转入终端10中安装的资源转移类应用和资源转出终端11中安装的资源转移类应用不相同时,则资源转入终端10中的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12和资源转出终端11中的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13不相同。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资源转入终端10和资源转出终端11在离线情况下,双方可以实现信息交互,进行离线资源转移。资源转入终端10和资源转出终端11在离线情况是指资源转入终端10和资源转出终端11均未联网,或者资源转入终端10和资源转出终端11中的任意一者未联网。
当资源转入终端10中的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12与资源转入终端10之间联网时,这两者之间可以进行相互通信,可以进行资源转入终端10在离线情况下所完成的资源转移业务的在线同步。当完成资源转入终端10的资源转移业务的在线同步之后,资源转入终端10中的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12可以与数字资源管理机构14进行交互,完成数字资源转移的确权登记。其中,确权登记是指将发生转移的数字资源所属的账户信息在数字资源管理机构14进行记录。
当资源转出终端11中的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13与资源转出终端11之间联网时,这两者之间可以进行相互通信,可以进行资源转出终端11在离线情况下所完成的资源转移业务的在线同步。当完成资源转出终端11的资源转移业务的在线同步之后,资源转出终端11中的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13可以与数字资源管理机构14进行交互,完成数字资源转移的确权登记。
图2是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数据转移处理方法的一个场景示意图。下面结合图2对本申请提供的数据转移处理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如图2所示,资源转入终端10中可以安装有钱包应用x。若用户通过资源转入终端10中的钱包应用x开通钱包应用功能,则钱包应用x的服务端则会给该用户生成一对公私钥,并将公钥映射成钱包地址A,并将钱包地址A下发给资源转入终端10。其中,钱包地址A即为资源转入终端10中的钱包账户,即是资源转入账户。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用户可以称之为收款方。需要说明的是,钱包应用x的服务端即是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
资源转出终端11中可以安装有钱包应用程序y。若用户通过资源转出终端11中的钱包应用y开通钱包应用功能,则钱包应用y的服务端则会给该用户生成一对公私钥,并将公钥映射成钱包地址B,并将钱包地址B下发给资源转出终端11。其中,钱包地址B即为资源转出终端11中的钱包账户,即是资源转出账户。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用户可以称之为付款方。需要说明的是,钱包应用y的服务端即是资源转出账户的管理平台。需要说明的是,资源转入终端和资源转出终端也可以进行互换,即资源转入终端也可以是资源转出终端,资源转出终端也可以是资源转入终端。
在下面资源转入终端和资源转出终端的离线交易过程中,资源转入终端10和资源转出终端11均处于未联网状态。如图2所示,资源转入终端10和资源转出终端11的页面均包括按钮“双离线付款”和按钮“双离线收款”。资源转入终端10可以响应于收款方针对终端页面201中按钮“双离线收款”的操作(例如点击操作、按压操作或滑动操作等),跳转显示到终端页面202。终端页面202中显示有交易金额输入框。例如,收款方可以在交易金额输入框内输入收款金额100元。收款方输入收款金额之后,可以点击终端页面202中的提交按钮。资源转入终端10响应于针对终端页面202中的提交按钮的点击操作,跳转显示终端页面203。终端页面203显示提示信息“请靠近资源转出终端”。收款方可以将资源转入终端10靠近资源转出终端11。
资源转出终端11可以响应于付款方针对终端页面301中按钮“双离线付款”的操作(例如点击操作、按压操作或滑动操作等),跳转显示到终端页面302。终端页面302中显示有提示信息“请靠近资源转入终端”。付款方将资源转出终端11靠近资源转入终端10。
当资源转出终端11和资源转入终端10相互靠近之后,资源转入终端10和资源转出终端11可以进行离线交易。需要说明的是,资源转入终端10和资源转出终端11之间采用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非接方式进行交易。
图3示出本申请提供的资源转入终端10和资源转出终端11之间的信息交互的流程示意图。假设资源转出终端11中资源转出账户记为钱包地址Addra,钱包地址Addra对应的公私钥(即第一密钥对)分别表示为PKa和SKa。资源转入终端10中资源转入账户为钱包地址Addrb,钱包地址Addrb对应的公私钥(即第二密钥对)分别表示为PKb和SKb。
当收款方在终端页面202中输入交易金额(即收款金额)并点击提交按钮后,则资源转入终端10生成资源转移信息Info1。
其中,资源转移信息Info1包括资源转入要素msg1(即资源转入方交易信息)、签名SigSKb(Addrb)、资源转入要素msg1的哈希Hash(msg1)、钱包地址b对应的公钥PKb和签名SigSKb(Hash(msg1))等信息。
其中,资源转入要素msg1可以至少包括交易金额(即资源转移值)、交易单号、交易类型、交易时间、钱包地址Addrb等信息。
签名SigSKb(Addrb)是资源转入终端10以钱包地址Addrb对应的私钥SKb对钱包地址Addrb进行加密后得到的签名。
哈希Hash(msg1)是资源转入终端10利用预设哈希算法资源转入要素msg1的明文进行哈希运算而得的哈希值。
钱包地址b对应的公钥PKb,是收款方在进行注册后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12下发的。
签名SigSKb(Hash(msg1))是资源转入终端10使用钱包地址Addrb对应的私钥SKb对Hash(msg1)使用非对称加密算法进行运算后得到的签名。
由上可知,资源转移信息Info1=msg1|SigSKb(Addrb)|Hash(msg1)|PKb|SigSKb(Hash(msg1))。
参见图2和图3,当付款方将资源转出终端11靠近资源转入终端10,则资源转出终端11可以获取到资源转入终端10发送的资源转移信息Info1。然后,资源转出终端11对资源转移信息Info1进行交易合法性验证,即进行验签。
资源转出终端11利用资源转移信息Info1中钱包地址b对应的公钥PKb对签名SigSKb(Hash(msg1))进行解密,得到一个哈希值M1。资源转出终端11利用预设哈希算法对资源转移信息中的资源转入要素msg1进行哈希运算,得到哈希值N1。资源转出终端11判断哈希值M1和哈希值N1是否一致。若哈希值M1和哈希值N1一致,则资源转出终端确定资源转移信息Info1验证通过。然后,资源转出终端11判断资源转移信息中的资源转移值是否小于资源转出账户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若资源转出终端11确定资源转移值大于资源转出账户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则停止交易。若资源转出终端11确定资源转移值不大于资源转出账户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则接收本次交易。
需要说明的是,资源转出账户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为第一预设比值和资源转出账户的剩余资源值的乘积,第一预设比值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
在资源转移终端(资源转出终端11或资源转入终端10)的资源转移应用中,随时维护三个资源值:剩余资源值、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和待确权资源值。其中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与剩余资源值存在如下等式关系,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剩余资源值*n/m。其中,n、m均为整数,且1≤n≤m)。其中,n和m的取值可以由资源转移账户(资源转出账户或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基于自身对风控的可接受度进行预先设置。
在资源转移终端联网的情况下,资源转移终端的资源转移账户内,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在满足以上等式的前提下,随着资源转移账户中的剩余资源值变化而变化。以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剩余资源值*1,且以数字资源为数字货币为例,若资源转移终端内资源转移账户兑入100元数字货币后,如图4所示,在该资源转移终端的钱包应用界面的钱包账户xxxxx的数字货币余额(即剩余资源值)为100元,数字货币离线可使用额度(即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为100元,待确权金额(即待确权资源值)为0元。
继续参见图3,资源转出终端11基于接收的资源转移信息和资源转出要素得到全量资源转移要素,并基于全量资源转移要素和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第一密钥对生成第一信息包。
其中,资源转出要素包括钱包地址Addra。全量资源转移要素msg2包括资源转移信息中的资源转入要素msg1和资源转出要素。也就是说,全量资源转移要素msg2包括交易金额(即资源转移值)、交易单号、交易类型、交易时间、钱包地址Addrb和钱包地址Addra。
资源转出终端11以预设哈希算法对全量资源转移要素msg2进行哈希,得到哈希值Hash(msg2)(即第一哈希值)。资源转出终端11以钱包地址Addra对应的私钥SKa对Hash(msg2)进行加密后得到签名SigSKa(Hash(msg2))(即第二签名)。然后,资源转出终端11将全量资源转移要素msg2、哈希值Hash(msg2)、钱包地址a对应的公钥PKa和签名SigSKa(Hash(msg2))进行封装打包,得到第一信息包PackageA。参见图3,资源转出终端11通过NFC非接方式向资源转入终端10发送第一信息包PackageA。
参见图3,资源转入终端10接收到资源转出终端发送的第一信息包PackageA后,进行合法性验证,即验签。资源转入终端10利用第一信息包PackageA中钱包地址a对应的公钥PKa对签名SigSKa(Hash(msg2))进行解密,得到一个哈希值M2(即第一目标哈希值)。资源转入终端10利用预设哈希算法对第一信息包PackageA中的全量资源转移要素msg2进行哈希运算,得到哈希值N2(即第二目标哈希值)。资源转入终端10判断哈希值M2和哈希值N2是否一致。若哈希值M2和哈希值N2一致,则资源转入终端确定第一信息包验证通过。接着资源转入终端10保存第一信息包PackageA,以供后续联网确权使用。
参见图3,资源转入终端10基于第一信息包中的全量资源转移要素和资源转入终端10中的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第二密钥对生成第二信息包,以及向资源转出终端11发送第二信息包PackageB。
资源转入终端10以预设哈希算法对全量资源转移要素msg2进行哈希,得到哈希值Hash(msg2)。资源转入终端10以钱包地址Addrb对应的私钥SKb对Hash(msg2)进行加密后得到签名SigSKb(Hash(msg2))(即第一签名)。然后,资源转入终端10将全量资源转移要素msg2、哈希值Hash(msg2)、钱包地址b对应的公钥PKb和签名SigSKb(Hash(msg2))进行封装打包,得到第二信息包PackageB。资源转入终端10通过NFC非接方式向资源转出终端11发送第二信息包PackageB。
资源转出终端11接收到资源转入终端发送的第二信息包PackageB后,进行合法性验证。资源转出终端11利用第二信息包PackageB中钱包地址b对应的公钥PKb对签名SigSKb(Hash(msg2))进行解密,得到一个哈希值M3(即第三目标哈希值)。资源转出终端11利用预设哈希算法对第二信息包PackageB中的全量资源转移要素msg2进行哈希运算,得到哈希值N3(即第四目标哈希值)。资源转出终端11判断哈希值M3和哈希值N3是否一致。若哈希值M3和哈希值N3一致,则资源转出终端确定第二信息包PackageB验证通过。接着资源转出终端11保存第二信息包PackageB,以供后续联网确权使用。资源转出终端11可以跳转至终端页面303。终端页面303显示提示信息“付款100元”。若付款方点击了终端页面303的确定按钮,则资源转出终端11可以跳转至终端页面304。终端页面304显示提示信息“已成功双离线支付100元,请及时连线确权”。并且,资源转入终端10跳转显示终端页面204,终端页面204显示提示信息“已成功双离线收款100元,请及时连线确权”。在一些实施例中,资源转入终端10还可以进行语音播报终端页面204中显示的提示信息。
至此,资源转入终端10和资源转出终端11的双离线交易完成,资源转入终端10和资源转出终端分别在本地保存均保存了第一信息包PackageA和第二信息包PackageB。
在资源转入终端10和资源转出终端11离线的情况下,若资源转入终端10和资源转出终端11发生离线交易之后,此时资源转入终端10的资源转入账户的剩余资源值和资源转出终端11中的资源转出账户的剩余资源值均不变。同时,资源转出离线可使用额度减少,转移至待确权金额中(转出记为负数),收款方离线可使用额度不变,待确权金额中增加转账金额数值(转入记为正数)。
资源转出终端11中资源转出账户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会随着数字资源转出交易减少,减少的数字资源值会转移到资源转出账户的待确权资源值中。其中,资源转出账户的待确权资源值与资源转移值成相反数,也就是说资源转出账户的待确权资源值即为负数。而资源转入终端接收到的数字资源会记录在资源转入账户的待确权资源值中。资源转入账户的待确权资源值与资源转移值相等,即资源转入账户的待确权资源值为正数。且资源转入终端10中资源转入账户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保持不变。
若收款方想使用资源转入终端10在离线情况下收到的数字资源(即待确权资源值),资源转入终端10需联网进行数字资源确权,确权完成后资源转入账户中的待确权资源值将自动转入资源转入账户的剩余资源值中,且资源转入账户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会随着该账户的剩余资源值的更新而进行更新。需要说明的是,资源转出终端11的资源转出账户可转出的资源值不超过最近一次离线时该账户中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
图5示出本申请提供的资源转移终端在离线交易前的页面示意图。如图5所示,终端a中具有钱包账户1,终端b中具有钱包账户2,终端3中具有钱包账户3。例如,在进行离线交易前,钱包账户1的数字货币余额为300元,钱包账户2的剩余数字货币余额为260元,钱包账户3的数字货币余额为1元。若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剩余资源值*1,则参见图5,对于钱包账户1,该账户下的离线可使用数字货币额度(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为300元,待确权金额(待确权资源值)为0元。对于钱包账户2,该账户下的离线可使用数字货币额度为260元,待确权金额为0元。对于钱包账户3,该账户下的离线可使用数字货币额度为1元,待确权金额为0元。
当终端a、终端b和终端c均处于未联网的状态下,终端a与终端b发生了双离线交易,终端a中的钱包账户1向终端b中的钱包账户2转账了100元。终端b与终端c发生了双离线交易,终端b中的钱包账户2向终端c中的钱包账户3转账了200元。
则在终端a和终端b发生双离线交易之后,终端b与终端c发生了双离线交易之后,且终端a、终端b和终端c联网之前,钱包账户1~钱包账户3中每个账户下的数字货币余额、离线可使用数字货币额度和待确权金额会发生变化,具体详情可参见图6。
在上述描述的资源转入终端10和资源转出终端11之间的NFC非接交易中,资源转入终端10和资源转出终端11之间仅需互碰一次即可完成交易,交易遵守非接IC卡支付规范,符合非接快速支付流程。
但由于资源转入终端10和资源转出终端11还未联网向管理平台进行确权,数字资源还未发生真正意义上的转移。
若资源转入终端10先联网而资源转出终端11后联网,当资源转入终端10联网后,资源转入终端10向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12发送确权申请。确权申请包括第一信息包和第二信息包。
由于每个账户管理平台下发账户时会有自身的统一表示规则,因此资源转入账户的管理平台可以根据第一信息包中资源转出账户的表示规则,判断出资源转出账户的管理平台是否为自身。也就是说,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12可以基于第一信息包确定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13与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12是否相同。
若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12在基于第一信息包确定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13与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12相同,则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12则可以基于第二信息包中的资源转移值和资源转入账户将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转移至资源转入账户,以及基于第一信息包中的资源转移值和资源转出账户将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从资源转出账户中移除,以实现资源转移。接着,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12向数字资源管理机构14发送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的确权登记请求,以使数字资源管理机构14进行确权登记。
若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12在基于第一信息包确定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13与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12不相同,则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12基于第二信息包中的资源转移值和资源转入账户将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转移至资源转入账户。并且,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12向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13发送第一信息包。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13基于第一信息包中的资源转移值和资源转出账户将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从资源转出账户中移除。接着,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12和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13分别向数字资源管理机构14发送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的确权登记请求,以使数字资源管理机构14进行确权登记。
由于资源转入终端10先联网,已完成数字资源的在线转移和确权。当资源转出终端11后联网时,资源转出终端11向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13发送确权申请。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13确定该确权申请已经处理,则不再进行动作。
相类似,若资源转出终端11先联网而资源转入终端10后联网,与上述若资源转入终端10先联网而资源转出终端11后联网的具体实施方式相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作为一个示例,若图5中的终端a、终端b和终端c发生离线交易之后再次联网,则钱包账户1~钱包账户3中每个账户下的数字货币余额、离线可使用数字货币额度和待确权金额会发生变化,具体详情可参见图7。
需要说明的是,为防止在离线状态下资源转入终端10内资源转入账户下的剩余资源值、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和待确权资源值被篡改或伪造,资源转入账户下的剩余资源值、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和待确权资源值可置于资源转入终端10的安全芯片(Secure Element,SE)内,或者在资源转入终端10加装可信执行环境(Trusted ExecutiveEnvironment Integration,TEEI),以提高数据的安全性。类似地,资源转出账户下的剩余资源值、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和待确权资源值可置于资源转出终端11的安全芯片SE内,或者在资源转出终端11加装TEEI,以提高数据的安全性。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当资源转入终端和资源转出终端的任意一者联网后,则可以使资源转出账户的管理平台基于第一信息包将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从资源转出账户中移除,以及使资源转入账户的管理平台基于第二信息包将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转移至资源转入账户,从而实现数字资源的转移。并且,在本申请中,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为第一预设比值和资源转出账户的剩余资源值的乘积,即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随着资源转出账户的剩余资源值的变化而变化,不需要用户为实现离线交易提前做操作,减少用户的操作流程,且可以支持随时进行离线交易,提高了资源转入终端和资源转出终端处于离线状态下,交易的效率。
图8是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数据转移处理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8所示,本申请提供的数据转移处理方法400,由资源转入终端执行,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10,向资源转出终端提供资源转移信息,以使资源转出终端在确定获取的资源转移值不大于资源转出终端的资源转出账户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的情况下,基于资源转移信息和资源转出要素得到全量资源转移要素以及基于全量资源转移要素和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第一密钥对生成第一信息包;资源转出账户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为第一预设比值和资源转出账户的剩余资源值的乘积,第一预设比值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
步骤420,获取资源转出终端提供的第一信息包;
步骤430,基于第一信息包中的全量资源转移要素和资源转入终端中的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第二密钥对生成第二信息包;
步骤440,向资源转出终端发送第二信息包。
其中,第一信息包用于在资源转入终端处于联网状态或资源转出终端处于联网状态的情况下,资源转出账户的管理平台基于第一信息包将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从资源转出账户中移除;第二信息包用于在资源转入终端处于联网状态或资源转出终端处于联网状态的情况下,资源转入账户的管理平台基于第二信息包将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转移至资源转入账户。
下面分别对步骤410~步骤440的具体实现方式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涉及步骤41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资源转入终端可以利用NFC非接方式或蓝牙的方式向资源转出终端发送资源转移信息Info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资源转入终端可以将生成的资源转移信息Info1转化为图形标识符(例如二维码),以使资源转出终端扫描该图形标识符获取资源转移信息。关于资源转移信息的具体细节可参见关于图2和图3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接着,涉及步骤420,资源转入终端可以利用NFC非接方式或蓝牙的方式接收资源转出终端发送的第一信息包。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资源转出终端可以将生成的第一信息包转化为图形标识符(例如二维码),以使资源转入终端扫描该图形标识符,以获取第一信息包。关于第一信息包的具体生成过程,可参考上述关于图2和图3中的相关叙述,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资源转移值可以是从资源转入终端提供的资源转移信息中获取的,即资源转移信息包括资源转移值。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资源转移值也可以是资源转出终端响应于付款方针对资源转出终端的资源转移值输入操作获取的。例如,付款方可以在资源转出终端的页面中输入资源转移值,即输入付款金额。作为一个示例,针对资源转出终端的资源转移值输入操作可以是针对资源转出终端的资源转移值输入框的输入操作。
再接着,涉及步骤430,在步骤430中,全量资源转移要素包括资源转入要素和资源转出要素。
在一些实施例中,资源转入要素中可以包括资源转移值,而资源转出要素中可以不包括资源转移值。若收款方在资源转入终端页面中输入了收款金额(即资源转移值)且付款方未在资源转出终端页面中输入付款金额,则资源转移信息中包括资源转移值,即资源转入要素中包括资源转移值,而资源转出要素不包括资源转移值。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资源转入要素中可以不包括资源转移值,而资源转出要素中包括资源转移值。例如,收款方未在资源转入终端的终端页面中输入收款金额,而付款方在资源转出终端页面中输入了付款金额(即资源转移值),则资源转出要素中包括资源转移值,而资源转入要素中不包括资源转移值。也就是说,资源转入要素和资源转出要素中的至少一者中包括资源转移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430包括:基于预设哈希算法对全量资源转移要素进行哈希,得到第一哈希值;以第二密钥对中的私钥对第一哈希值进行加密,得到第一签名;将全量资源转移要素、第一哈希值、第一签名和第二密钥对中的公钥进行封装,得到第二信息包。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关于生成第二信息包的具体实施方式可参考上述关于图3的叙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第一信息包中将第一哈希值、第一签名和第二密钥对中的公钥与全量资源转移要素一起封装,是为了可以利用第二秘钥对中的公钥可以对第一签名验签,以证明第二信息包是由资源转入终端发送的,以验证资源转入终端的发送身份和验证全量资源转移要素未被篡改,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410之前,本申请提供的数据转移处理方法400还包括步骤400,步骤400,响应于接收的资源转移值输入操作,生成资源转移信息。其中,资源转移信息包括资源转移值。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资源转移值输入操作可以为针对资源转入终端的页面中资源转移值输入框的输入操作,或者也可以为语音输入等操作。资源转入终端响应于接收的资源转移值输入操作,可以获取资源转移值,并根据资源转移值生成资源转移信息。关于资源转移信息的具体生成方式可参见关于图2的描述中的相关叙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400之后和步骤410之间,本申请提供的数据转移处理方法400还包括:输出第一提示信息,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将资源转入终端靠近资源转出终端,以向资源转出终端提供资源转移信息。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输出第一提示信息提示将资源转入终端靠近资源转出终端,以使资源转入终端与资源转出终端进行非接触资源转移,提高了资源转移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信息包包括全量资源转移要素、第一哈希值、第二签名和第一密钥对中的公钥。其中,第一哈希值是资源转出终端以预设哈希算法对全量资源转移要素哈希后得到的,第二签名是资源转出终端以第一密钥对中的私钥对第一哈希值进行加密后得到的;在此基础上,在步骤420之后和步骤430之前,本申请提供的数据转移处理方法400还包括:利用第一密钥对中的公钥对第二签名进行解密,得到第一目标哈希值;利用预设哈希算法对全量资源转移要素进行哈希,得到第二目标哈希值;在第一目标哈希值和第二目标哈希值相同的情况下,保存第一信息包。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对第二签名进行验签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关于图2和图3的叙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利用第一秘钥对中的公钥可以对第二签名验签,以证明第一信息包是由资源转出终端发送的,以验证资源转出终端的发送身份和验证全量资源转移要素未被篡改,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440之后,本申请提供的数据处理转移方法400还包括:显示资源转入账户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资源转入账户的待确权资源值和资源转入账户的剩余资源值。
其中,资源转入账户的待确权资源值为资源转移值,资源转入账户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为资源转入账户的剩余资源值和第二预设比值的乘积,第二预设比值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
例如,参见图6,图6中的终端c为资源转入终端,钱包账户3为资源转入账户。图6中示出了终端c完成离线交易后,钱包账户3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资源转入账户的待确权资源值和资源转入账户的剩余资源值。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当资源转入终端和资源转出终端发生双离线交易之后,且还未进行联网确权之前,资源转入终端中的待确权金额将会发生变化,由0变为资源转移值。而在资源转入终端和资源转出终端未进行联网确权之后,资源转入账户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和剩余资源值不发生变化,和发生离线交易之前相同。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资源转入终端完成离线交易之后,通过显示资源转入账户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资源转入账户的待确权资源值和资源转入账户的剩余资源值,可以提示收款方是否交易成功以及交易的待确权金额,提高了用户的良好体验。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例中,在资源转入终端处于联网状态的情况下,在步骤440之后本申请提供的数据转移处理方法还包括步骤450。步骤450,向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发送确权申请,确权申请包括第一信息包和第二信息包。
其中,第一信息包用于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在基于第一信息包确定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与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相同的情况下,基于第二信息包将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转移至资源转入账户,以及基于第一信息包将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从资源转出账户中移除。
第一信息包还用于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在基于第一信息包确定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与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不同的情况下,基于第二信息包将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转移至资源转入账户,以及向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发送第一信息包,以使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基于第一信息包将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从资源转出账户中移除。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资源转入终端处于联网状态的情况下,通过向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发送确权申请,可以实现联网后的资源转移和确权,完成数字资源真正意义上的转移。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450之后,本申请提供的数据转移处理方法400还包括步骤460~步骤463。步骤460,响应于接收的第一剩余资源值查询操作,向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发送第一剩余资源值查询请求,以使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基于第一剩余资源值查询请求返回资源转入账户的更新后的剩余资源值;步骤461,接收资源转入账户的更新后的剩余资源值;步骤462,基于第二预设比值和资源转入账户更新后的剩余资源值,更新资源转入账户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并将资源转入账户的待确权资源值更新为零第二预设比值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步骤463,显示资源转入账户的更新后的剩余资源值、资源转入账户的更新后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以及资源转入账户的更新后的待确权资源值。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剩余资源值查询操作可以为针对资源转入终端的终端页面中的资源值查询按钮的点击操作、按压操作或滑动操作等操作。
由于资源转入账户的剩余资源值发生了更新,即发生了增加,因此资源转入转换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也随之更新,且待确权资源值会更新为零。
例如,参见图7,图7中的终端c为资源转入终端,钱包账户3为资源转入账户。图7中示出了终端c完成在线确权之后,钱包账户3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资源转入账户的待确权资源值和资源转入账户的剩余资源值。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资源转入终端本地基于资源转入账户的剩余资源值计算资源转入账户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并在本地更新待确权资源值,可以提高更新效率。
图9是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数据转移处理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9所示,本申请提供的数据转移处理方法500,由资源转出终端执行,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10,获取资源转入终端提供的资源转移信息;
步骤520,在确定获取的资源转移值不大于资源转出终端的资源转出账户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的情况下,基于资源转移信息和资源转出要素得到全量资源转移要素;资源转出账户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为第一预设比值和资源转出账户的剩余资源值的乘积,第一预设比值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
步骤530,基于全量资源转移要素和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第一密钥对生成第一信息包;
步骤540,向资源转入终端提供第一信息包,以使资源转入终端基于第一信息包中的全量资源转移要素和资源转入终端中的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第二密钥对生成第二信息包;
步骤550,接收资源转入终端发送的第二信息包。
其中,第一信息包用于在资源转入终端处于联网状态或资源转出终端处于联网状态的情况下,资源转出账户的管理平台基于第一信息包将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从资源转出账户中移除;第二信息包用于在资源转入终端处于联网状态或资源转出终端处于联网状态的情况下,资源转入账户的管理平台基于第二信息包将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转移至资源转入账户。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关于步骤510~步骤550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关于图2、图3和图8中的相关叙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520包括:基于预设哈希算法对全量资源转移要素进行哈希,得到第一哈希值;以第一密钥对中的私钥对第一哈希值进行加密,得到第二签名;将全量资源转移要素、第一哈希值、第二签名和第一密钥对中的公钥进行封装,得到第一信息包。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关于生成第一信息包的具体实施方式可参考上述关于图3的叙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第一信息包中将第一哈希值、第二签名和第一密钥对中的公钥与全量资源转移要素一起封装,是为了可以利用第一秘钥对中的公钥可以对第二签名验签,以证明第一信息包是由资源转出终端发送的,以验证资源转出终端的发送身份和验证全量资源转移要素未被篡改,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510之前,本申请提供数据转移处理方法500还包括:响应于接收的资源转出操作,输出第二提示信息,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将资源转出终端靠近资源转入终端,以获取资源转入终端提供的资源转移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资源转出操作可以为针对资源转出终端的终端页面中的双离线付款按钮的点击操作、按压操作或者滑动操作等操作。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输出第二提示信息提示将资源转出终端靠近资源转入终端,以使资源转入终端与资源转出终端进行非接触资源转移,提高了资源转移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信息包包括全量资源转移要素、第一哈希值、第一签名和第二密钥对中的公钥,第一哈希值是资源转入终端以预设哈希算法对全量资源转移要素哈希后得到的,第一签名是资源转入终端以第二密钥对中的私钥对第一哈希值进行加密得到的;在此基础上,在步骤550之后,本申请提供的数据转移处理方法500还包括:利用第二密钥对中的公钥对第一签名进行解密,得到第三目标哈希值;利用预设哈希算法对全量资源转移要素进行哈希,得到第四目标哈希值;在第三目标哈希值和第四目标哈希值相同的情况下,保存第二信息包。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对第一签名进行验签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关于图2和图3的叙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利用第二秘钥对中的公钥可以对第一签名验签,以证明第二信息包是由资源转入终端发送的,以验证资源转入终端的发送身份和验证全量资源转移要素未被篡改,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550之后,本申请提供的数据处理转移方法500还包括:将资源转出账户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减去资源转移值,得到资源转出账户更新后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将资源转移值的相反数确定为资源转出账户的待确权资源值;显示资源转出账户的更新后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资源转出账户的待确权资源值和资源转出账户的剩余资源值。
例如,参见图6,图6中的终端a为资源转出终端,钱包账户1为资源转出账户。图6中示出了终端a完成离线交易后,钱包账户1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资源转入账户的待确权资源值和资源转入账户的剩余资源值。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当资源转入终端和资源转出终端发生双离线交易之后,且还未进行联网确权之前,资源转出终端中的待确权金额将会发生变化,由0变为资源转移值的相反数。而在资源转入终端和资源转出终端未进行联网确权之后,资源转出账户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将会减小,即为发送离线交易前资源转出账户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减去资源转移值后得到的数值。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资源转出终端完成离线交易之后,通过显示资源转出账户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资源转出账户的待确权资源值和资源转出账户的剩余资源值,可以提示付款方是否交易成功以及交易的待确权金额,提高了用户的良好体验。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资源转出终端处于联网状态的情况下,在步骤550之后,本申请提供的数据处理转移方法500还包括步骤560。步骤560,向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发送确权申请,确权申请包括第一信息包和第二信息包。
其中,第二信息包用于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在基于第二信息包确定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与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相同的情况下,基于第二信息包将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转移至资源转入账户,以及基于第一信息包将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从资源转出账户中移除。
第二信息包还用于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在基于第二信息包确定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与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不同的情况下,基于第一信息包将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从资源转出账户中移除,以及向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发送第二信息包,以使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基于第二信息包将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转移至资源转入账户。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资源转出终端处于联网状态的情况下,通过向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发送确权申请,可以实现联网后的资源转移和确权,完成数字资源真正意义上的转移。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560之后,本申请提供的数据转移处理方法500还包括步骤570~步骤573。步骤570,响应于接收的第二剩余资源值查询操作,向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发送第二剩余资源值查询请求,以使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基于第二剩余资源值查询请求返回资源转出账户的更新后的剩余资源值;步骤571,接收资源转出账户的更新后的剩余资源值;步骤572,基于第一预设比值和资源转出账户更新后的剩余资源值,更新资源转出账户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并将资源转出账户的待确权资源值更新为零;步骤573,显示资源转出账户的更新后的剩余资源值、资源转出账户的更新后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以及资源转出账户的更新后的待确权资源值。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剩余资源值查询操作可以为针对资源转出终端的终端页面中的资源值查询按钮的点击操作、按压操作或滑动操作等操作。
由于资源转出账户的剩余资源值发生了更新,即发生了减小,因此资源转出账户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也随之减少,且待确权资源值也会更新为零。
例如,参见图7,图7中的终端a为资源转出终端,钱包账户1为资源转出账户。图7中示出了终端a完成在线确权之后,钱包账户1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待确权资源值和剩余资源值。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资源转出终端本地基于资源转出账户的剩余资源值计算资源转出账户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并在本地更新待确权资源值。
图10是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数据转移处理方法的再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0所示,本申请提供的数据转移处理方法600,由资源转移终端执行,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610,接收处于联网状态的资源转移终端发送的确权申请,确权申请包括第一信息包和第二信息包;资源转移终端为资源转出终端或资源转入终端,第一信息包是资源转出终端基于全量资源转移要素和资源转出终端的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第一密钥对生成的,第二信息包是资源转入终端基于第一信息包中的全量资源转移要素和资源转入终端中的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第二密钥对生成的,全量资源转移要素是资源转出终端在确定获取的资源转移值小于资源转出账户的的情况下,基于资源转移信息和资源转出要素得到的,资源转移信息是资源转入终端提供给资源转出终端的;
步骤620,基于第一信息包和第二信息包,控制资源转出账户的管理平台基于第一信息包将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从资源转出账户中移除,以及控制资源转入账户的管理平台基于第二信息包将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转移至资源转入账户。
需要说明的是,当资源转移终端重新联网后,发送确权申请的优先级最高。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当资源转移终端联网后,则向该资源转移终端中的资源转移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发送确权申请,以使资源转出账户的管理平台将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从资源转出账户中移除,以及使资源转入账户的管理平台将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转移至资源转入账户,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转移。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资源转移终端为资源转入终端的情况下,步骤620包括步骤6201。步骤6201,在基于第一信息包确定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与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相同的情况下,基于第二信息包更新资源转入账户与数字资源的对应关系,以将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转移至资源转入账户,以及基于第一信息包更新资源转出账户与数字资源的对应关系,以将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从资源转出账户中移除。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资源转移终端为资源转入终端的情况下,步骤6202。步骤6202,在基于第一信息包确定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与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不同的情况下,基于第二信息包更新资源转入账户与数字资源的对应关系,以将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转移至资源转入账户,以及向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发送第三信息包,第三信息包包括第一信息包,以使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基于第一信息包更新资源转出账户与数字资源的对应关系,以将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从资源转出账户中移除。
需要说明的是,资源转移账户管理平台可以根据其在数字资源管理机构存入的存款准备金额,管理该管理平台账户,以及管理兑付并使用数字资源的资源转移账户。当资源转移账户管理平台下的资源转移账户兑入数字资源时,资源转移账户管理平台为该账户发行新的数字资源,同时减少管理平台账户内等额的数字资源。
当用户使用资源转移终端下载并申请数字资源转移应用后,资源转移账户管理平台会为该用户的资源转移账户配套公私钥,并将资源转移账户、资源转移账户对应的公私钥对、以及管理平台使用自己的私钥对资源转移账户的签名下发到资源转移终端中,供后续用户进行资源转移时互相认证身份使用。当资源转移账户请求兑入一定数额的数字资源时,资源转移账户的管理平台为该资源转移账户生成同等价值的数字资源,同时将等量数字资源的属主直接由该管理平台改为该资源转移账户,完成数字资源由管理平台向资源转移账户的兑付转移。
其中,无论是管理平台还是资源转移账户兑付数字资源,都意味着数字资源的生成(或称为数字资源发放)。例如,数字资源可以为数字货币。数字货币在资源转移账户管理平台的存储形式可参加下表1,一般称为数字货币表达式,是数字货币在软件中的表现形式。该表达式中的几个元素组合后可体现该数字货币的唯一性,可以等同于一张纸质货币。
表1
资源转移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还可以维护资源转移账户及其账户内的数字资源的对应关系。例如,资源转移账户及其账户内的数字资源的对应关系可以为资源转移账户与该账户内的数字货币表达式的对应关系。管理平台还可以维护资源转移账户与该账户对应的公钥和私钥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表2中示出管理平台存储的钱包地址(资源转移账户)、钱包公钥、钱包私钥以及已兑付的数字货币的对应关系。
表2
钱包地址 钱包公钥 钱包私钥 数字货币ID 数字货币面值
1XXXXX PK1 SK1 10100001 10
1XXXXX PK1 SK1 10100002 100
1XXXXX PK1 SK1 10100003 50
2ZZZZZ PK2 SK2 10100004 20
其中,表2中后面的省略号代表未示出的数字货币表达式的其他要素,例如管理平台编号、管理平台签名和扩展位等要素。
当同一个管理平台内不同资源转移账户发生转账交易时更改数字货币表达式的属主,并及时将修改属主后的数字货币表达式报备数字资源管理机构。
当管理平台接收到确权申请之后,根据双离线资源转移发生的资源转移值、资源转入账户、资源转出账户等相关信息,将发生转移的数字资源的属主进行变更,即更新资源转移账户与数字资源的对应关系以及资源转入账户与数字资源的对应关系。接着,管理平台会将涉及确权的数字资源报备至数字资源管理机构。
例如,属于同一个管理平台的资源转移账户A1和资源转移账户B1,资源转移账户A1的账户余额为300元,资源转移账户B1的账户余额为260元,A1向B1转账100元。
若资源转移账户A1所在终端和资源转移账户B1所在终端均处于联网状态,则资源转移账户A1和资源转移账户B1发生在线交易,则直接使用资源转移账户A1和资源转移账户B1中的余额进行交易。管理平台分别对两个资源转移账户与数字资源的对应关系进行更新,以对两个资源转移账户的余额进行修改和数字货币的转移,不涉及对“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的使用,且“待确权资源值”一定为零。在在线交易前后资源转移账户A1和资源转移账户B1的账户余额变化如下表3。
表3
若资源转移账户A1所在终端和资源转移账户B1所在终端中的任意一者处于未联网状态,则资源转移账户A1和资源转移账户B1发生离线交易,为防止余额造假等风险,资源转移账户A1和资源转移账户B1只能使用数字资源离线可转移资源进行交易,且资源转移值会体现在“待确权资源值”中。待离线终端重新联网后,向对应的管理平台发送确权请求,以使资源转移账户完成账户余额的修改。资源转移账户A1所在终端和资源转移账户B1所在终端均离线的情况下,即双离线交易前后,资源转移账户A1和资源转移账户B1的账户余额变化如下表4。
表4
在步骤6201中,由于不同的管理平台下发账户时会有自身的统一表示规则,因此资源转入账户的管理平台可以根据第一信息包中资源转出账户的表示规则,判断出资源转出账户的管理平台是否为自身。也就是说,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可以基于第一信息包中的资源转出账户确定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与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是否相同。
若资源转入账户的管理平台确定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与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相同,则可以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则可以基于第二信息包中的资源转移值和资源转入账户,更新资源转入账户与该账户内的数字资源的对应关系,以将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转移至资源转入账户。并且,资源转入账户的管理平台可以基于第一信息包中的资源转移值和资源转出账户,更新资源转入账户与该账户内的数字资源的对应关系,以将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从资源转出账户中移除,以实现资源转移。
图11-图13分别示出本申请提供的数据转移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1所示,资源转入终端和资源转出终端完成双离线交易后,资源转入终端和资源转出终端均保存了第一信息包和第二信息包。
在资源转入终端先联网,资源转出终端后联网的情况下,资源转入终端向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发送确权申请,该确权申请包括第一信息包和第二信息包。
参见图11,资源转入终端对应的管理平台先判断该确权请求是否已经处理。若该确权请求未处理,则对第一信息包中的明文全量资源转移要素和第二信息包中的明文全量资源转移要素进行比对,判断是否一致。若该确权请求已处理,则不动作。需要说明的是,当确权请求处理之后,会为该确权请求分配已处理标识。因此,资源转入终端对应的管理平台可以根据该确权请求是否具有已处理标识来判断该确权请求是否已经处理。
若第一信息包中的明文全量资源转移要素和第二信息包中的明文全量资源转移要素不一致,则代表在第一信息包和第二信息包可能被篡改,则拒绝此次确权。参见图11,若第一信息包中的明文全量资源转移要素和第二信息包中的明文全量资源转移要素一致,则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判断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和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是否相同。
若确定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和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相同,则参见图11和参见图12,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查询资源转出账户的公钥和资源转入账户的公钥。接着,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利用资源转出账户的公钥对第一信息包中的第二签名进行验签,并利用资源转入账户的公钥对第二信息包中的第一签名进行验签。若验签通过,则基于资源转移值更新资源转入账户与数字资源的对应关系以及更新资源转出账户与数字资源的对应关系,完成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的属主变更,以完成数字资源的转移。
若资源转出账户内存在与资源转移值匹配的数字资源,则将与本次资源转移值相关的数字资源属主由资源转出账户变更为资源转入账户。若资源转出账户内不存在与资源转移值匹配的数字资源,则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可以按照最小单位拆分资源转出账户内的数字资源,或者回收旧的数字资源,产生新的数字资源,为资源转入账户和资源转出账户准备相应的数字资源,从而完成数字资源的转移。当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也即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完成属主变更之后,则可以为该确权请求标记已处理标识。
接着,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向数字资源管理机构发送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的确权登记请求。其中,确权登记请求包括发生属主变更的数字资源的ID,以及该数字资源的ID对应的属主变更信息。
参见图12,数字资源管理机构基于确权登记请求返回确权登记结果。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接收确权登记结果。继续参见图12,在收款方需要查询余额的情况下,资源转入终端响应于接收的第一剩余资源值查询操作,向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发送第一剩余资源值查询请求。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基于更新后的资源转入账户与数字资源的对应关系,得到该账户更新后的剩余资源值,并向资源转入终端返回资源转入账户更新后的剩余资源值。
继续参见图12,若后续资源转出终端联网后,资源转出终端也向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即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发送确权请求。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根据已为该确权请求标识的已处理标识可以确定该确权请求已经被处理,则不再进行下一步动作。当在付款方需要查询余额的情况下,资源转出终端响应于接收的第二剩余资源值查询操作,向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发送第二剩余资源值查询请求。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基于更新后的资源转出账户与数字资源的对应关系,得到该账户更新后的剩余资源值,并向资源转出终端返回
资源转入账户更新后的剩余资源值。
在步骤6202中,若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在基于第一信息包确定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与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不相同,则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基于第二信息包中的资源转移值和资源转入账户将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转移至资源转入账户。并且,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向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发送第三信息包,第三信息包包括第一信息包。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基于第一信息包中的资源转移值和资源转出账户将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从资源转出账户中移除。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向数字资源管理机构发送第三信息包,以使数字资源管理机构将第三信息包转发至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并使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基于第一信息包更新资源转出账户与数字资源的对应关系,以将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从资源转出账户中移除;接着,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接收数字资源管理机构发送的第一确认信息,第一确认信息是数字资源管理机构接收到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发送的第一反馈信息后发送的信息,第一反馈信息是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接收到第三信息包发送的反馈信息。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可以通过数字资源管理机构向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发送第三信息包,可以实现双管理平台下的账户之间进行资源转移,适用性更广。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信息包还包括第三签名和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的公钥,第三签名是以资源转入账户的管理平台的私钥对第一信息包的哈希值加密后得到的。
第三信息包用于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基于资源转入账户的管理平台的公钥对第三签名验证通过后,向数字资源管理机构返回第一反馈信息。
参见图12和图13,当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接收到确权申请之后,首先对第一信息包和第二信息包中的全量资源转移要素进行核查,即判断两个信息包中的全量资源转移要素是否一致。若确定第一信息包和第二信息包中的全量资源转移要素一致,则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对第二信息包进行验签。若验签通过,则在确定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与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不同时,则基于第一信息包生成第三信息包。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判断第一信息包的来源,则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可以先以预设哈希算法对第一信息包进行哈希得到第一信息包的哈希值。接着资源转入账户的管理平台再以自身的私钥对第一信息包的哈希值进行加密,得到第三签名。然后,资源转入账户的管理平台将第一信息包、第三签名和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的公钥进行封装打包,得到第三信息包。需要说明的是,第三信息包中也可以包括第二信息包。
参见图13,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发送第三信息包至数字资源管理机构。数字资源管理机构发送第三信息包至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接收到数字资源管理机构转发的第三信息包之后,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可以对第一信息包中的资源转移要素进行核查。然后,利用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的公钥对第三签名进行解密,得到第五目标哈希值,然后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以预设哈希算法对第一信息包进行哈希,得到第六目标哈希值。若第五目标哈希值与第六目标哈希值一致,则对第三签名验证通过。然后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向数字资源管理结构发送第一反馈信息。数字资源管理结构基于第一反馈信息向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发送第一确认信息。
继续参见图13,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接收到第一确认信息之后,为资源转入账户生成(兑付)与资源转移值数值相等的数字资源,并更新资源转入账户与数字资源的对应关系,即进行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的属主变更,以完成数字资源的转入。接着,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向数字资源管理机构发送确权登记请求。数字资源管理机构基于接收的确权登记请求进行登记确权,然后返回确权登记结果至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
当在收款方需要查询余额的情况下,资源转入终端响应于接收的第一剩余资源值查询操作,向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发送第一剩余资源值查询请求。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基于更新后的资源转入账户与数字资源的对应关系,得到该账户更新后的剩余资源值,并向资源转入终端返回更新后的资源转入账户更新后的剩余资源值。
继续参见图13,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在对第三签名验证通过之后,将资源转出账户中与资源转移值数值相等的数字资源的属主由资源转出账户变更为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并更新资源转出账户与数字资源的对应关系,完成数字资源的转出。接着,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向数字资源管理机构发送确权登记请求。数字资源管理机构基于接收的确权登记请求进行登记确权,然后返回确权登记结果至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
继续参见图13,当在付款方需要查询余额的情况下,资源转出终端响应于接收的第二剩余资源值查询操作,向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发送第二剩余资源值查询请求。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基于更新后的资源转出账户与数字资源的对应关系,得到该账户更新后的剩余资源值,并向资源转出终端返回更新后的资源转入账户更新后的剩余资源值。
若后续资源转出终端联网后,资源转出终端向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发送确权请求。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根据可以确定该确权请求已经被处理,则不再进行下一步动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资源转移终端为资源转出终端的情况下,步骤620包括步骤6203。步骤6203,在基于第二信息包确定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与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相同的情况下,基于第二信息包更新资源转入账户与数字资源的对应关系,以将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转移至资源转入账户,以及基于第一信息包更新资源转出账户与数字资源的对应关系,以将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从资源转出账户中移除。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资源转移终端为资源转出终端的情况下,步骤620包括步骤6204。步骤6204,在基于第二信息包确定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与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不同的情况下,基于第一信息包更新资源转出账户与数字资源的对应关系,以将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从资源转出账户中移除,以及向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发送第四信息包,第四信息包包括第二信息包,以使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基于第二信息包更新资源转入账户与数字资源的对应关系,以将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转移至资源转入账户。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步骤6203的具体实施方式与步骤6201的具体实施方式相类似,步骤6204的具体实施方式与步骤6202的具体实施方式相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资源转移账户与数字资源的对应关系保存在该资源转移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侧,不下发至资源转移终端,可以避免资源转移账户与数字资源的对应关系被篡改,提高了资源转移账户下的数字资源的安全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示例中,资源转出账户的管理平台可以向数字资源管理机构发送第四信息包,以使数字资源管理机构将第四信息包转发至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并使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基于第二信息包更新资源转入账户与数字资源的对应关系,以将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转移至资源转入账户;接着,资源转出账户的管理平台接收数字资源管理机构发送的第二确认信息,第二确认信息是数字资源管理机构接收到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发送的第二反馈信息后发送的信息,第二反馈信息是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接收到第四信息包发送的反馈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四信息包还包括第四签名和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的公钥,第四签名是以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的私钥对第二信息包的哈希值加密后得到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信息包还包括第一信息包。
第四信息包用于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基于资源转出账户的管理平台的公钥对第四签名验证通过后,向数字资源管理机构返回第二反馈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四信息包的生成过程与第三信息包的生成过程相类似,第四签名的验证过程与第三签名的验证过程相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资源转出终端先联网而资源转入终端后联网的场景下资源转出终端的处理流程,与上述资源转入终端先联网而资源转出终端后联网的场景下资源转入终端的处理流程相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620之后,本申请提供的数据转移处理方法600还包括:向数字资源管理机构发送针对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的确权登记请求,以使数字资源管理机构返回确权登记结果;接收确权登记结果。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针对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的确权登记请求包括该数字资源的属主变更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610之后和步骤620之前,本申请供的数据转移处理方法600还包括:确定第一信息包中的全量资源转移要素与第二信息包中的全量资源转移要素一致。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确定第一信息包中的全量资源转移要素与第二信息包中的全量资源转移要素是否一致,可以确定第一信息包和第二信息包在传输过程中是否被篡改,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700,由数据资源管理机构执行,该方法700包括:步骤710,接收资源转移终端发送的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的确权登记请求;步骤720,基于确定登记请求返回确权登记结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资源转移终端为资源转入终端的情况下,在步骤710之前,数据处理方法700还包括:接收资源转入终端发送的第三信息包;向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发送第三信息包;接收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发送的第一反馈信息;基于第一反馈信息向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发送第一确认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资源转移终端为资源转出终端的情况下,在步骤710之前,数据处理方法700还包括:接收资源转出终端发送的第四信息包;向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发送第四信息包;接收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发送的第二反馈信息;基于第二反馈信息向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发送第一确认信息。
关于上述方法的实现方式可参考上述数据处理方法600的相关叙述,在此不再赘述。
图14是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数据转移处理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本申请提供的数据转移处理装置800包括:
资源转移信息提供模块810,用于向资源转出终端提供资源转移信息,以使资源转出终端在确定获取的资源转移值不大于资源转出终端的资源转出账户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的情况下,基于资源转移信息和资源转出要素得到全量资源转移要素以及基于全量资源转移要素和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第一密钥对生成第一信息包;资源转出账户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为第一预设比值和资源转出账户的剩余资源值的乘积,第一预设比值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
第一信息包获取模块820,用于获取资源转出终端提供的第一信息包;
第二信息包生成模块830,用于基于第一信息包中的全量资源转移要素和资源转入终端中的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第二密钥对生成第二信息包;
第二信息包发送模块840,用于向资源转出终端发送第二信息包;
其中,第一信息包用于在资源转入终端处于联网状态或资源转出终端处于联网状态的情况下,资源转出账户的管理平台基于第一信息包将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从资源转出账户中移除;第二信息包用于在资源转入终端处于联网状态或资源转出终端处于联网状态的情况下,资源转入账户的管理平台基于第二信息包将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转移至资源转入账户。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信息包生成模块830用于:基于预设哈希算法对全量资源转移要素进行哈希,得到第一哈希值;以第二密钥对中的私钥对第一哈希值进行加密,得到第一签名;将全量资源转移要素、第一哈希值、第一签名和第二密钥对中的公钥进行封装,得到第二信息包。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数据转移处理装置800还包括:
资源转移信息生成模块,用于响应于接收的资源转移值输入操作,生成资源转移信息。其中,资源转移信息包括资源转移值。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数据转移处理装置800还包括:
第一提示信息输出模块,用于输出第一提示信息,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将资源转入终端靠近资源转出终端,以向资源转出终端提供资源转移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信息包包括全量资源转移要素、第一哈希值、第二签名和第一密钥对中的公钥,第一哈希值是资源转出终端以预设哈希算法对全量资源转移要素哈希后得到的,第二签名是资源转出终端以第一密钥对中的私钥对第一哈希值进行加密后得到的;
其中,数据转移处理装置800还包括:
第一解密模块,用于利用第一密钥对中的公钥对第二签名进行解密,得到第一目标哈希值;
第一哈希模块,用于利用预设哈希算法对全量资源转移要素进行哈希,得到第二目标哈希值;
第一保存模块,用于在第一目标哈希值和第二目标哈希值相同的情况下,保存第一信息包。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数据转移处理装置800还包括:
第一显示模块,用于显示资源转入账户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资源转入账户的待确权资源值和资源转入账户的剩余资源值;
其中,资源转入账户的待确权资源值为资源转移值,资源转入账户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为资源转入账户的剩余资源值和第二预设比值的乘积,第二预设比值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
在资源转入终端处于联网状态的情况下,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数据转移处理装置800还包括:
第一确权申请发送模块,用于向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发送确权申请,确权申请包括第一信息包和第二信息包;
其中,第一信息包用于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在基于第一信息包确定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与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相同的情况下,基于第二信息包将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转移至资源转入账户,以及基于第一信息包将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从资源转出账户中移除。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信息包还用于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在基于第一信息包确定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与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不同的情况下,基于第二信息包将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转移至资源转入账户,以及向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发送第一信息包,以使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基于第一信息包将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从资源转出账户中移除。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数据转移处理装置800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响应于接收的第一剩余资源值查询操作,向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发送第一剩余资源值查询请求,以使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基于第一剩余资源值查询请求返回资源转入账户的更新后的剩余资源值;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资源转入账户的更新后的剩余资源值;
第一更新模块,用于基于第二预设比值和资源转入账户更新后的剩余资源值,更新资源转入账户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以及将资源转入账户的待确权资源值更新为零,第二预设比值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
第一显示模块,用于显示资源转入账户的更新后的剩余资源值、资源转入账户的更新后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以及资源转入账户的更新后的待确权资源值。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转移处理装置800的其他细节与以上结合图4描述的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图15是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数据转移处理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本申请提供的数据转移处理装置900包括:
资源转移信息获取模块910,用于获取资源转入终端提供的资源转移信息;
全量资源转移要素确定模块920,用于在确定获取的资源转移值不大于资源转出终端的资源转出账户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的情况下,基于资源转移信息和资源转出要素得到全量资源转移要素;资源转出账户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为第一预设比值和资源转出账户的剩余资源值的乘积,第一预设比值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
第一信息包生成模块930,用于基于全量资源转移要素和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第一密钥对生成第一信息包;
第一信息包发送模块940,用于向资源转入终端提供第一信息包,以使资源转入终端基于第一信息包中的全量资源转移要素和资源转入终端中的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第二密钥对生成第二信息包;
第二信息包接收模块950,用于接收资源转入终端发送的第二信息包;
其中,第一信息包用于在资源转入终端处于联网状态或资源转出终端处于联网状态的情况下,资源转出账户的管理平台基于第一信息包将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从资源转出账户中移除;第二信息包用于在资源转入终端处于联网状态或资源转出终端处于联网状态的情况下,资源转入账户的管理平台基于第二信息包将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转移至资源转入账户。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信息包生成模块930用于:基于预设哈希算法对全量资源转移要素进行哈希,得到第一哈希值;以第一密钥对中的私钥对第一哈希值进行加密,得到第二签名;将全量资源转移要素、第一哈希值、第二签名和第一密钥对中的公钥进行封装,得到第一信息包。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数据转移处理装置900还包括:
第二提示信息输出模块,用于响应于接收的资源转出操作,输出第二提示信息,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将资源转出终端靠近资源转入终端,以获取资源转入终端提供的资源转移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信息包包括全量资源转移要素、第一哈希值、第一签名和第二密钥对中的公钥,第一哈希值是资源转入终端以预设哈希算法对全量资源转移要素哈希后得到的,第一签名是资源转入终端以第二密钥对中的私钥对第一哈希值进行加密得到的;
数据转移处理装置900还包括:
第二解密模块,用于利用第二密钥对中的公钥对第一签名进行解密,得到第三目标哈希值;
第二哈希模块,用于利用预设哈希算法对全量资源转移要素进行哈希,得到第四目标哈希值;
第二保存模块,用于在第三目标哈希值和第四目标哈希值相同的情况下,保存第二信息包。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数据转移处理装置900还包括:
计算模块,用于将资源转出账户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减去资源转移值,得到资源转出账户更新后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将资源转移值的相反数确定为资源转出账户的待确权资源值;
第二显示模块,用于显示资源转出账户的更新后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资源转出账户的待确权资源值和资源转出账户的剩余资源值。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资源转出终端处于联网状态的情况下,数据转移处理装置900还包括:
第二确权申请发送模块,用于向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发送确权申请,确权申请包括第一信息包和第二信息包;
其中,第二信息包用于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在基于第二信息包确定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与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相同的情况下,基于第二信息包将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转移至资源转入账户,以及基于第一信息包将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从资源转出账户中移除。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信息包还用于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在基于第二信息包确定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与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不同的情况下,基于第一信息包将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从资源转出账户中移除,以及向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发送第二信息包,以使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基于第二信息包将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转移至资源转入账户。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数据转移处理装置900还包括: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响应于接收的第二剩余资源值查询操作,向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发送第二剩余资源值查询请求,以使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基于第二剩余资源值查询请求返回资源转出账户的更新后的剩余资源值;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资源转出账户的更新后的剩余资源值;
第二更新模块,用于基于第一预设比值和资源转出账户更新后的剩余资源值,更新资源转出账户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并将资源转出账户的待确权资源值更新为零;
第二显示模块,用于显示资源转出账户的更新后的剩余资源值、资源转出账户的更新后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以及资源转出账户的更新后的待确权资源值。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转移处理装置900的其他细节与以上结合图5描述的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图16是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数据转移处理装置的再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6所示,本申请提供的数据转移处理装置1000包括:
确权申请接收模块1010,用于接收处于联网状态的资源转移终端发送的确权申请,确权申请包括第一信息包和第二信息包;资源转移终端为资源转出终端或资源转入终端,第一信息包是资源转出终端基于全量资源转移要素和资源转出终端的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第一密钥对生成的,第二信息包是资源转入终端基于第一信息包中的全量资源转移要素和资源转入终端中的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第二密钥对生成的,全量资源转移要素是资源转出终端在确定获取的资源转移值小于资源转出账户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的情况下,基于资源转移信息和资源转出要素得到的,资源转移信息是资源转入终端提供给资源转出终端的;
控制模块1020,用于基于第一信息包和第二信息包,控制资源转出账户的管理平台基于第一信息包将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从资源转出账户中移除,以及控制资源转入账户的管理平台基于第二信息包将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转移至资源转入账户。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资源转移终端为资源转入终端的情况下,控制模块1020用于:
在基于第一信息包确定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与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相同的情况下,基于第二信息包更新资源转入账户与数字资源的对应关系,以将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转移至资源转入账户,以及基于第一信息包更新资源转出账户与数字资源的对应关系,以将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从资源转出账户中移除。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资源转移终端为资源转入终端的情况下,控制模块1020用于:
在基于第一信息包确定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与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不同的情况下,基于第二信息包更新资源转入账户与数字资源的对应关系,以将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转移至资源转入账户,以及向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发送第三信息包,第三信息包包括第一信息包,以使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基于第一信息包更新资源转出账户与数字资源的对应关系,以将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从资源转出账户中移除。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资源转移终端为资源转入终端的情况下,控制模块1020具体用于:
向数字资源管理机构发送第三信息包,以使数字资源管理机构将第三信息包转发至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并使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基于第一信息包更新资源转出账户与数字资源的对应关系,以将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从资源转出账户中移除;
接收数字资源管理机构发送的第一确认信息,第一确认信息是数字资源管理机构接收到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发送的第一反馈信息后发送的信息,第一反馈信息是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接收到第三信息包发送的反馈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信息包还包括第三签名和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的公钥,第三签名是以资源转入账户的管理平台的私钥对第一信息包的哈希值加密后得到的;
第三信息包用于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基于资源转入账户的管理平台的公钥对第三签名验证通过后,向数字资源管理机构返回第一反馈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资源转移终端为资源转出终端的情况下,控制模块1020用于:
在基于第二信息包确定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与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相同的情况下,基于第二信息包更新资源转入账户与数字资源的对应关系,以将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转移至资源转入账户,以及基于第一信息包更新资源转出账户与数字资源的对应关系,以将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从资源转出账户中移除。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资源转移终端为资源转出终端的情况下,控制模块1020用于:
在基于第二信息包确定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与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不同的情况下,基于第一信息包更新资源转出账户与数字资源的对应关系,以将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从资源转出账户中移除,以及向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发送第四信息包,第四信息包包括第二信息包,以使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基于第二信息包更新资源转入账户与数字资源的对应关系,以将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转移至资源转入账户。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资源转移终端为资源转出终端的情况下,控制模块1020用于:
向数字资源管理机构发送第四信息包,以使数字资源管理机构将第四信息包转发至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并使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基于第二信息包更新资源转入账户与数字资源的对应关系,以将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转移至资源转入账户;
接收数字资源管理机构发送的第二确认信息,第二确认信息是数字资源管理机构接收到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发送的第二反馈信息后发送的信息,第二反馈信息是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接收到第四信息包发送的反馈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四信息包还包括第四签名和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的公钥,第四签名是以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的私钥对第二信息包的哈希值加密后得到的;
第四信息包用于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基于资源转出账户的管理平台的公钥对第四签名验证通过后,向数字资源管理机构返回第二反馈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数据转移处理装置1000还包括:
确权登记请求发送模块,用于向数字资源管理机构发送针对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的确权登记请求,以使数字资源管理机构返回确权登记结果;
确权登记结果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确权登记结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数据转移处理装置1000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一信息包中的全量资源转移要素与第二信息包中的全量资源转移要素一致。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转移处理装置1000的其他细节与以上结合图6描述的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结合图1至图16描述的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转移处理方法和装置可以由数据转移处理设备1100来实现。图17是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数据转移处理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数据转移处理设备1100可以包括处理器1101以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1102。
具体地,上述处理器1101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PU),或者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可以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存储器1102可以包括用于数据或指令的大容量存储器。举例来说而非限制,存储器1102可包括硬盘驱动器(Hard Disk Drive,HDD)、软盘驱动器、闪存、光盘、磁光盘、磁带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驱动器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在合适的情况下,存储器1102可包括可移除或不可移除(或固定)的介质。在合适的情况下,存储器1102可在数据转移处理设备1100的内部或外部。在特定实施例中,存储器1102是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
在特定实施例中,存储器1102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在合适的情况下,该ROM可以是掩模编程的ROM、可编程ROM(PROM)、可擦除PROM(EPROM)、电可擦除PROM(EEPROM)、电可改写ROM(EAROM)或闪存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
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磁盘存储介质设备,光存储介质设备,闪存设备,电气、光学或其他物理/有形的存储器存储设备。因此,通常,存储器包括一个或多个编码有包括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软件的有形(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存储器设备),并且当该软件被执行(例如,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时,其可操作来执行参考根据本公开的数据转移处理的方法所描述的操作。
处理器1101通过读取并执行存储器1102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指令,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数据转移处理方法。
在一个示例中,数据转移处理设备还可包括通信接口1103和总线1110。其中,如图11所示,处理器1101、存储器1102、通信接口1103通过总线1110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通信接口1103,主要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各模块、装置、单元和/或设备之间的通信。
总线1110包括硬件、软件或两者,将数据转移处理设备的部件彼此耦接在一起。举例来说而非限制,总线可包括加速图形端口(AGP)或其他图形总线、增强工业标准架构(EISA)总线、前端总线(FSB)、超传输(HT)互连、工业标准架构(ISA)总线、无限带宽互连、低引脚数(LPC)总线、存储器总线、微信道架构(MCA)总线、外围组件互连(PCI)总线、PCI-Express(PCI-X)总线、串行高级技术附件(SATA)总线、视频电子标准协会局部(VLB)总线或其他合适的总线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在合适的情况下,总线11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总线。尽管本申请实施例描述和示出了特定的总线,但本申请考虑任何合适的总线或互连。
另外,结合上述实施例中的数据转移处理方法,本申请实施例可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来实现。该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数据转移处理方法。
需要明确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文所描述并在图中示出的特定配置和处理。为了简明起见,这里省略了对已知方法的详细描述。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和示出了若干具体的步骤作为示例。但是,本申请的方法过程并不限于所描述和示出的具体步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领会本申请的精神后,作出各种改变、修改和添加,或者改变步骤之间的顺序。
以上的结构框图中所示的功能块可以实现为硬件、软件、固件或者它们的组合。当以硬件方式实现时,其可以例如是电子电路、专用集成电路(ASIC)、适当的固件、插件、功能卡等等。当以软件方式实现时,本申请的元素是被用于执行所需任务的程序或者代码段。程序或者代码段可以存储在机器可读介质中,或者通过载波中携带的数据信号在传输介质或者通信链路上传送。“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存储或传输信息的任何介质。机器可读介质的例子包括电子电路、半导体存储器设备、ROM、闪存、可擦除ROM(EROM)、软盘、CD-ROM、光盘、硬盘、光纤介质、射频(RF)链路,等等。代码段可以经由诸如因特网、内联网等的计算机网络被下载。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提及的示例性实施例,基于一系列的步骤或者装置描述一些方法或系统。但是,本申请不局限于上述步骤的顺序,也就是说,可以按照实施例中提及的顺序执行步骤,也可以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或者若干步骤同时执行。
上面参考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框图描述了本公开的各方面。应当理解,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框图中各方框的组合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可被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以产生一种机器,使得经由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执行的这些指令使能对流程图和/或框图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动作的实现。这种处理器可以是但不限于是通用处理器、专用处理器、特殊应用处理器或者现场可编程逻辑电路。还可理解,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也可以由执行指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硬件来实现,或可由专用硬件和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模块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应理解,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3)

1.一种数据转移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向资源转出终端提供资源转移信息,以使所述资源转出终端在确定获取的资源转移值不大于所述资源转出终端的资源转出账户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的情况下,基于所述资源转移信息和资源转出要素得到全量资源转移要素以及基于所述全量资源转移要素和所述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第一密钥对生成第一信息包;所述资源转出账户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为第一预设比值和所述资源转出账户的剩余资源值的乘积,所述第一预设比值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所述资源转移信息包括资源转入要素,所述资源转入要素包括资源转入账户和资源转移值,所述资源转出要素包括资源转出账户;
获取所述资源转出终端提供的所述第一信息包;
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包中的所述全量资源转移要素和资源转入终端中的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第二密钥对生成第二信息包;
向所述资源转出终端发送所述第二信息包;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用于在所述资源转入终端处于联网状态或所述资源转出终端处于联网状态的情况下,所述资源转出账户的管理平台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包将所述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从所述资源转出账户中移除;所述第二信息包用于在所述资源转入终端处于联网状态或所述资源转出终端处于联网状态的情况下,所述资源转入账户的管理平台基于所述第二信息包将所述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转移至所述资源转入账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包中的所述全量资源转移要素和所述资源转入终端中的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第二密钥对生成第二信息包,包括:
基于预设哈希算法对所述全量资源转移要素进行哈希,得到第一哈希值;
以所述第二密钥对中的私钥对所述第一哈希值进行加密,得到第一签名;
将所述全量资源转移要素、所述第一哈希值、所述第一签名和所述第二密钥对中的公钥进行封装,得到所述第二信息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向资源转出终端提供资源转移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接收的资源转移值输入操作,生成所述资源转移信息;
其中,所述资源转移信息包括所述资源转移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接收的资源转移值输入操作,生成所述资源转移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输出第一提示信息,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将所述资源转入终端靠近所述资源转出终端,以向所述资源转出终端提供所述资源转移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包括所述全量资源转移要素、第一哈希值、第二签名和所述第一密钥对中的公钥,所述第一哈希值是所述资源转出终端以预设哈希算法对所述全量资源转移要素哈希后得到的,所述第二签名是所述资源转出终端以所述第一密钥对中的私钥对所述第一哈希值进行加密后得到的;
所述获取所述资源转出终端提供的所述第一信息包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利用所述第一密钥对中的公钥对所述第二签名进行解密,得到第一目标哈希值;
利用所述预设哈希算法对所述全量资源转移要素进行哈希,得到第二目标哈希值;
在所述第一目标哈希值和所述第二目标哈希值相同的情况下,保存所述第一信息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资源转出终端发送所述第二信息包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显示所述资源转入账户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所述资源转入账户的待确权资源值和所述资源转入账户的剩余资源值;
其中,所述资源转入账户的待确权资源值为所述资源转移值,所述资源转入账户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为所述资源转入账户的剩余资源值和第二预设比值的乘积,所述第二预设比值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资源转入终端处于联网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向所述资源转出终端发送所述第二信息包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发送确权申请,所述确权申请包括所述第一信息包和所述第二信息包;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用于所述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在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包确定所述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与所述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相同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二信息包将所述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转移至所述资源转入账户,以及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包将所述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从所述资源转出账户中移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还用于所述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在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包确定所述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与所述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不同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二信息包将所述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转移至所述资源转入账户,以及向所述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发送所述第一信息包,以使所述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包将所述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从所述资源转出账户中移除。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发送确权申请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接收的第一剩余资源值查询操作,向所述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发送第一剩余资源值查询请求,以使所述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基于所述第一剩余资源值查询请求返回所述资源转入账户的更新后的剩余资源值;
接收所述资源转入账户的更新后的剩余资源值;
基于第二预设比值和所述资源转入账户更新后的剩余资源值,更新所述资源转入账户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并将所述资源转入账户的待确权资源值更新为零,所述第二预设比值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
显示所述资源转入账户的更新后的剩余资源值、所述资源转入账户的更新后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以及所述资源转入账户的更新后的待确权资源值。
10.一种数据转移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资源转入终端提供的资源转移信息;
在确定获取的资源转移值不大于资源转出终端的资源转出账户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的情况下,基于所述资源转移信息和资源转出要素得到全量资源转移要素;所述资源转出账户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为第一预设比值和所述资源转出账户的剩余资源值的乘积,所述第一预设比值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所述资源转移信息包括资源转入要素,所述资源转入要素包括资源转入账户和资源转移值,所述资源转出要素包括资源转出账户;
基于所述全量资源转移要素和所述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第一密钥对生成第一信息包;
向所述资源转入终端提供所述第一信息包,以使所述资源转入终端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包中的所述全量资源转移要素和所述资源转入终端中的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第二密钥对生成第二信息包;
接收所述资源转入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二信息包;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用于在所述资源转入终端处于联网状态或所述资源转出终端处于联网状态的情况下,所述资源转出账户的管理平台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包将所述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从所述资源转出账户中移除;所述第二信息包用于在所述资源转入终端处于联网状态或所述资源转出终端处于联网状态的情况下,所述资源转入账户的管理平台基于所述第二信息包将所述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转移至所述资源转入账户。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全量资源转移要素和所述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第一密钥对生成第一信息包,包括:
基于预设哈希算法对所述全量资源转移要素进行哈希,得到第一哈希值;
以所述第一密钥对中的私钥对所述第一哈希值进行加密,得到第二签名;
将所述全量资源转移要素、所述第一哈希值、所述第二签名和所述第一密钥对中的公钥进行封装,得到所述第一信息包。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资源转入终端提供的资源转移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接收的资源转出操作,输出第二提示信息,所述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将所述资源转出终端靠近所述资源转入终端,以获取所述资源转入终端提供的所述资源转移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息包包括所述全量资源转移要素、第一哈希值、第一签名和所述第二密钥对中的公钥,所述第一哈希值是所述资源转入终端以预设哈希算法对所述全量资源转移要素哈希后得到的,所述第一签名是所述资源转入终端以所述第二密钥对中的私钥对所述第一哈希值进行加密得到的;
所述接收所述资源转入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二信息包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利用所述第二密钥对中的公钥对所述第一签名进行解密,得到第三目标哈希值;
利用所述预设哈希算法对所述全量资源转移要素进行哈希,得到第四目标哈希值;
在所述第三目标哈希值和所述第四目标哈希值相同的情况下,保存所述第二信息包。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资源转入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二信息包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资源转出账户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减去所述资源转移值,得到所述资源转出账户更新后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
将所述资源转移值的相反数确定为所述资源转出账户的待确权资源值;
显示所述资源转出账户的更新后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所述资源转出账户的待确权资源值和所述资源转出账户的剩余资源值。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资源转出终端处于联网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接收所述资源转入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二信息包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发送确权申请,所述确权申请包括所述第一信息包和所述第二信息包;
其中,所述第二信息包用于所述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在基于所述第二信息包确定所述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与所述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相同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二信息包将所述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转移至所述资源转入账户,以及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包将所述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从所述资源转出账户中移除。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息包还用于所述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在基于所述第二信息包确定所述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与所述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不同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包将所述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从所述资源转出账户中移除,以及向所述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发送所述第二信息包,以使所述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基于所述第二信息包将所述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转移至所述资源转入账户。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发送确权申请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接收的第二剩余资源值查询操作,向所述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发送第二剩余资源值查询请求,以使所述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基于所述第二剩余资源值查询请求返回所述资源转出账户的更新后的剩余资源值;
接收所述资源转出账户的更新后的剩余资源值;
基于所述第一预设比值和所述资源转出账户更新后的剩余资源值,更新所述资源转出账户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并将所述资源转出账户的待确权资源值更新为零;
显示所述资源转出账户的更新后的剩余资源值、所述资源转出账户的更新后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以及所述资源转出账户的更新后的待确权资源值。
18.一种数据转移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处于联网状态的资源转移终端发送的确权申请,所述确权申请包括第一信息包和第二信息包;所述资源转移终端为资源转出终端或资源转入终端,所述第一信息包是所述资源转出终端基于全量资源转移要素和所述资源转出终端的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第一密钥对生成的,所述第二信息包是所述资源转入终端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包中的所述全量资源转移要素和所述资源转入终端中的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第二密钥对生成的,所述全量资源转移要素是所述资源转出终端在确定获取的资源转移值小于所述资源转出账户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的情况下,基于资源转移信息和资源转出要素得到的,所述资源转移信息是所述资源转入终端提供给所述资源转出终端的,所述资源转移信息包括资源转入要素,所述资源转入要素包括资源转入账户和资源转移值,所述资源转出要素包括资源转出账户;
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包和所述第二信息包,控制所述资源转出账户的管理平台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包将所述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从所述资源转出账户中移除,以及控制所述资源转入账户的管理平台基于所述第二信息包将所述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转移至所述资源转入账户。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资源转移终端为资源转入终端的情况下,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包和所述第二信息包,控制所述资源转出账户的管理平台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包将所述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从所述资源转出账户中移除,以及控制所述资源转入账户的管理平台基于所述第二信息包将所述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转移至所述资源转入账户,包括:
在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包确定所述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与所述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相同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二信息包更新所述资源转入账户与数字资源的对应关系,以将所述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转移至所述资源转入账户,以及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更新所述资源转出账户与数字资源的对应关系,以将所述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从所述资源转出账户中移除。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资源转移终端为资源转入终端的情况下,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包和所述第二信息包,控制所述资源转出账户的管理平台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包将所述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从所述资源转出账户中移除,以及控制所述资源转入账户的管理平台基于所述第二信息包将所述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转移至所述资源转入账户,包括:
在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包确定所述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与所述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不同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二信息包更新所述资源转入账户与数字资源的对应关系,以将所述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转移至所述资源转入账户,以及向所述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发送第三信息包,所述第三信息包包括所述第一信息包,以使所述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更新所述资源转出账户与数字资源的对应关系,以将所述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从所述资源转出账户中移除。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发送所述第三信息包,包括:
向数字资源管理机构发送所述第三信息包,以使所述数字资源管理机构将所述第三信息包转发至所述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并使所述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更新所述资源转出账户与数字资源的对应关系,以将所述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从所述资源转出账户中移除;
接收所述数字资源管理机构发送的第一确认信息,所述第一确认信息是所述数字资源管理机构接收到所述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发送的第一反馈信息后发送的信息,所述第一反馈信息是所述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接收到所述第三信息包发送的反馈信息。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信息包还包括第三签名和所述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的公钥,所述第三签名是以所述资源转入账户的管理平台的私钥对所述第一信息包的哈希值加密后得到的;
所述第三信息包用于所述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基于所述资源转入账户的管理平台的公钥对所述第三签名验证通过后,向所述数字资源管理机构返回所述第一反馈信息。
23.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资源转移终端为资源转出终端的情况下,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包和所述第二信息包,控制所述资源转出账户的管理平台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包将所述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从所述资源转出账户中移除,以及控制所述资源转入账户的管理平台基于所述第二信息包将所述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转移至所述资源转入账户,包括:
在基于所述第二信息包确定所述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与所述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相同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二信息包更新所述资源转入账户与数字资源的对应关系,以将所述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转移至所述资源转入账户,以及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更新所述资源转出账户与数字资源的对应关系,以将所述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从所述资源转出账户中移除。
24.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资源转移终端为资源转出终端的情况下,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包和所述第二信息包,控制所述资源转出账户的管理平台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包将所述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从所述资源转出账户中移除,以及控制所述资源转入账户的管理平台基于所述第二信息包将所述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转移至所述资源转入账户,包括:
在基于所述第二信息包确定所述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与所述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不同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更新所述资源转出账户与数字资源的对应关系,以将所述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从所述资源转出账户中移除,以及向所述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发送第四信息包,所述第四信息包包括所述第二信息包,以使所述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基于所述第二信息包更新所述资源转入账户与数字资源的对应关系,以将所述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转移至所述资源转入账户。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发送第四信息包,包括:
向数字资源管理机构发送所述第四信息包,以使所述数字资源管理机构将所述第四信息包转发至所述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并使所述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基于所述第二信息包更新所述资源转入账户与数字资源的对应关系,以将所述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转移至所述资源转入账户;
接收所述数字资源管理机构发送的第二确认信息,所述第二确认信息是所述数字资源管理机构接收到所述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发送的第二反馈信息后发送的信息,所述第二反馈信息是所述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接收到所述第四信息包发送的反馈信息。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信息包还包括第四签名和所述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的公钥,所述第四签名是以所述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的私钥对所述第二信息包的哈希值加密后得到的;
所述第四信息包用于所述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管理平台基于所述资源转出账户的管理平台的公钥对所述第四签名验证通过后,向所述数字资源管理机构返回所述第二反馈信息。
27.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包和所述第二信息包,控制所述资源转出账户的管理平台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包将所述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从所述资源转出账户中移除,以及控制所述资源转入账户的管理平台基于所述第二信息包将所述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转移至所述资源转入账户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数字资源管理机构发送针对所述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的确权登记请求,以使所述数字资源管理机构返回确权登记结果;
接收所述确权登记结果。
28.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包和所述第二信息包,控制所述资源转出账户的管理平台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包将所述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从所述资源转出账户中移除,以及控制所述资源转入账户的管理平台基于所述第二信息包将所述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转移至所述资源转入账户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信息包中的全量资源转移要素与所述第二信息包中的全量资源转移要素一致。
29.一种数据转移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资源转移信息提供模块,用于向资源转出终端提供资源转移信息,以使所述资源转出终端在确定获取的资源转移值不大于所述资源转出终端的资源转出账户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的情况下,基于所述资源转移信息和资源转出要素得到全量资源转移要素以及基于所述全量资源转移要素和所述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第一密钥对生成第一信息包;所述资源转出账户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为第一预设比值和所述资源转出账户的剩余资源值的乘积,所述第一预设比值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所述资源转移信息包括资源转入要素,所述资源转入要素包括资源转入账户和资源转移值,所述资源转出要素包括资源转出账户;
第一信息包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资源转出终端提供的所述第一信息包;
第二信息包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包中的所述全量资源转移要素和资源转入终端中的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第二密钥对生成第二信息包;
第二信息包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资源转出终端发送所述第二信息包;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用于在所述资源转入终端处于联网状态或所述资源转出终端处于联网状态的情况下,所述资源转出账户的管理平台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包将所述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从所述资源转出账户中移除;所述第二信息包用于在所述资源转入终端处于联网状态或所述资源转出终端处于联网状态的情况下,所述资源转入账户的管理平台基于所述第二信息包将所述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转移至所述资源转入账户。
30.一种数据转移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资源转移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资源转入终端提供的资源转移信息;
全量资源转移要素确定模块,用于在确定获取的资源转移值不大于资源转出终端的资源转出账户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的情况下,基于所述资源转移信息和资源转出要素得到全量资源转移要素;所述资源转出账户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为第一预设比值和所述资源转出账户的剩余资源值的乘积,所述第一预设比值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所述资源转移信息包括资源转入要素,所述资源转入要素包括资源转入账户和资源转移值,所述资源转出要素包括资源转出账户;
第一信息包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全量资源转移要素和所述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第一密钥对生成第一信息包;
第一信息包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资源转入终端提供所述第一信息包,以使所述资源转入终端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包中的所述全量资源转移要素和所述资源转入终端中的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第二密钥对生成第二信息包;
第二信息包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资源转入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二信息包;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用于在所述资源转入终端处于联网状态或所述资源转出终端处于联网状态的情况下,所述资源转出账户的管理平台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包将所述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从所述资源转出账户中移除;所述第二信息包用于在所述资源转入终端处于联网状态或所述资源转出终端处于联网状态的情况下,所述资源转入账户的管理平台基于所述第二信息包将所述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转移至所述资源转入账户。
31.一种数据转移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确权申请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处于联网状态的资源转移终端发送的确权申请,所述确权申请包括第一信息包和第二信息包;所述资源转移终端为资源转出终端或资源转入终端,所述第一信息包是所述资源转出终端基于全量资源转移要素和所述资源转出终端的资源转出账户对应的第一密钥对生成的,所述第二信息包是所述资源转入终端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包中的所述全量资源转移要素和所述资源转入终端中的资源转入账户对应的第二密钥对生成的,所述全量资源转移要素是所述资源转出终端在确定获取的资源转移值小于所述资源转出账户的数字资源离线最大转移值的情况下,基于资源转移信息和资源转出要素得到的,所述资源转移信息是所述资源转入终端提供给所述资源转出终端的,所述资源转移信息包括资源转入要素,所述资源转入要素包括资源转入账户和资源转移值,所述资源转出要素包括资源转出账户;
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包和所述第二信息包,控制所述资源转出账户的管理平台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包将所述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从所述资源转出账户中移除,以及控制所述资源转入账户的管理平台基于所述第二信息包将所述资源转移值对应的数字资源转移至所述资源转入账户。
32.一种数据转移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28任意一项所述的数据转移处理方法。
33.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28任意一项所述的数据转移处理方法。
CN202011005941.6A 2020-09-23 2020-09-23 数据转移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Active CN1122327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05941.6A CN112232790B (zh) 2020-09-23 2020-09-23 数据转移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05941.6A CN112232790B (zh) 2020-09-23 2020-09-23 数据转移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32790A CN112232790A (zh) 2021-01-15
CN112232790B true CN112232790B (zh) 2023-10-20

Family

ID=741085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05941.6A Active CN112232790B (zh) 2020-09-23 2020-09-23 数据转移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32790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21542A (zh) * 2018-05-30 2018-11-30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数字资产的离线支付方法、付款端、收款端及存储介质
CN110009332A (zh) * 2019-03-28 2019-07-12 上海恺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资产转移方法和设备
US10373129B1 (en) * 2018-03-05 2019-08-06 Winklevoss Ip, Llc System, method and program product for generating and utilizing stable value digital assets
CN111062717A (zh) * 2019-12-11 2020-04-2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转移处理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144862A (zh) * 2019-12-31 2020-05-12 深圳四方精创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字货币双离线支付的实现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CN111507839A (zh) * 2020-04-15 2020-08-0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11667255A (zh) * 2020-05-29 2020-09-15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联盟链的数字资产流转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176548B2 (en) * 2018-05-15 2021-11-16 Mfe Capital,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ld payment solution
US11381392B2 (en) * 2018-05-15 2022-07-05 Mfe Capital, Llc Device for off-line storage and usage of digital asset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73129B1 (en) * 2018-03-05 2019-08-06 Winklevoss Ip, Llc System, method and program product for generating and utilizing stable value digital assets
CN108921542A (zh) * 2018-05-30 2018-11-30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数字资产的离线支付方法、付款端、收款端及存储介质
CN110009332A (zh) * 2019-03-28 2019-07-12 上海恺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资产转移方法和设备
CN111062717A (zh) * 2019-12-11 2020-04-2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转移处理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144862A (zh) * 2019-12-31 2020-05-12 深圳四方精创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字货币双离线支付的实现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CN111507839A (zh) * 2020-04-15 2020-08-0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11667255A (zh) * 2020-05-29 2020-09-15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联盟链的数字资产流转系统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数字资源交易可信计数系统的设计;谢冬青;广州大学学报(第6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32790A (zh) 2021-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632034B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ownership verification using blockchain
US11689511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using virtual access device and transaction applet
US10887275B2 (en) Token based network service among IoT applications
CN108780546B (zh) 在动态数据交易中的位置验证
CA3042357A1 (en) Verifying an association between a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a user
CN112889241B (zh) 用于账户验证的核实服务
GB2549118A (en) Electronic payment system using identity-based public key cryptography
CN108197214B (zh) 数字货币交易信息的查询方法和查询系统
CN111222841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分配方法及其设备、存储介质
CN108876593A (zh) 一种在线交易方法和装置
CN113015992B (zh) 多个令牌的云令牌预配
CN106096947A (zh) 基于nfc的半离线匿名支付方法
CN102238193A (zh) 数据认证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系统
US11716200B2 (en) Techniques for performing secure operations
CN112085531B (zh) 资源处理方法、服务器、终端、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KR20100074735A (ko) 모바일 카드결제 시스템과 그를 이용한 모바일 카드결제 서비스 방법
CN109948370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US10867326B2 (en) Reputa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16802661A (zh) 基于令牌的链外交互授权
CN114365134A (zh) 使用不可克隆函数的安全身份证
CN112232790B (zh) 数据转移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4553432B (zh) 身份认证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186994A (zh) 一种数字货币钱包应用的使用方法、终端及系统
CN107636664A (zh) 用于向移动设备供应访问数据的方法和系统
CN113269649A (zh) 一种数字货币追踪的系统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