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31772B - 基于区块链的用户行为监管方法、装置、设备以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基于区块链的用户行为监管方法、装置、设备以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31772B
CN112231772B CN202011515385.7A CN202011515385A CN112231772B CN 112231772 B CN112231772 B CN 112231772B CN 202011515385 A CN202011515385 A CN 202011515385A CN 112231772 B CN112231772 B CN 1122317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havior
user
data
supervised object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1538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31772A (zh
Inventor
仵甘
申子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1538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3177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317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317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317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317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4Protecting data integrity, e.g. using checksums, certificates or signa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3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certificat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45Structures or tools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authent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2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 G06F21/6218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to a system of files or objects, e.g. local or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or database
    • G06F21/6227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to a system of files or objects, e.g. local or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or database where protection concerns the structure of data, e.g. records, types, quer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40/00Finance; Insurance; Tax strategies; Processing of corporate or income taxes
    • G06Q40/04Trading; Exchange, e.g. stocks, commodities, derivatives or currency exchang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2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21/00 and subgroups address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or applications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51Time stam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Fina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Bioeth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echnology Law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Marketing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用户行为监管方法、装置、设备以及介质,该方法涉及区块链技术,可以应用在重点人群监管场景中,包括:在用户监管平台中获取由一个或多个机构所提供的行为数据,将行为数据中的目标行为数据转换为被监管对象的行为评估参数;将目标行为数据和行为评估参数封装为交易区块添加至行为评估区块链;响应用户监管平台中针对被监管对象的数据查询操作,在行为评估区块链中获取被监管对象的评估参数记录信息;根据评估参数记录信息确定被监管对象对应的用户状态,用户状态是指一个或多个机构对所述被监管对象进行管理决策时所使用的依据条件。采用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提高被监管对象的监管效率。

Description

基于区块链的用户行为监管方法、装置、设备以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区块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用户行为监管方法、装置、设备以及介质。
背景技术
重点人群可以是指类似监外执行人员、部分特殊病症病人之类的特殊人群,这类人群因为情况特殊,或者只被允许在固定区域范围内活动,或者可以在较大的地区自由活动但仍需被随时监控其移动轨迹。
现有技术中,对重点人群进行监督管理时,需要一些特定的管理部门对重点人群进行实时轨迹跟踪,例如,社会活动地点、居住地点的变更、工作单位和工作地点的变更等,并根据轨迹跟踪对重点人群进行信用评价,以获得重点人群的监管结果。然而,对于重点人群的行为数据,难以在各管理部门和其余机构(例如,社区、用人单位)之间进行数据共享,导致重点人群的监管效率过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用户行为监管方法、装置、设备以及介质,可以提高被监管对象的监管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用户行为监管方法,包括:
在用户监管平台中获取由一个或者多个机构所提供的行为数据,在行为数据中获取针对被监管对象的目标行为数据,将目标行为数据转换为被监管对象对应的行为评估参数;
将目标行为数据和行为评估参数封装为交易区块,若交易区块在评估参数区块链网络中达成共识,则将交易区块添加至行为评估区块链;
响应用户监管平台中针对被监管对象的数据查询操作,对行为评估区块链进行数据访问,在行为评估区块链中获取与被监管对象相关联的评估参数记录信息;评估参数记录信息包括目标行为数据和行为评估参数;
根据评估参数记录信息,确定被监管对象对应的用户状态;用户状态是指一个或者多个机构对被监管对象进行管理决策时所使用的依据条件。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用户行为监管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在用户监管平台中获取由一个或者多个机构所提供的行为数据,在行为数据中获取针对被监管对象的目标行为数据,将目标行为数据转换为被监管对象对应的行为评估参数;
添加模块,用于将目标行为数据和行为评估参数封装为交易区块,若交易区块在评估参数区块链网络中达成共识,则将交易区块添加至行为评估区块链;
查询模块,用于响应用户监管平台中针对被监管对象的数据查询操作,对行为评估区块链进行数据访问,在行为评估区块链中获取与被监管对象相关联的评估参数记录信息;评估参数记录信息包括目标行为数据和行为评估参数;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评估参数记录信息,确定被监管对象对应的用户状态;用户状态是指一个或者多个机构对被监管对象进行管理决策时所使用的依据条件。
其中,获取模块包括:
证书获取单元,用于在用户监管平台中获取由一个或者多个机构所提供的待验证行为数据,获取一个或者多个机构分别对应的待验证机构证书,根据待验证机构证书获取一个或者多个机构分别对应的待验证中间证书;
第一公钥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证书授权机构对应的根证书,在根证书中获取证书授权机构对应的第一机构公钥,采用第一机构公钥对待验证中间证书中的数字签名进行验证;根证书与一个或者多个机构均相关联;
第二公钥获取单元,用于若待验证中间证书中的数字签名满足合法性条件,则将待验证中间证书确定为合法中间证书,在合法中间证书中获取中间认证机构对应的第二机构公钥;
行为数据验证单元,用于采用第二机构公钥对待验证机构证书中的数字签名进行验证,若待验证机构证书中的数字签名满足合法性条件,则将待验证机构证书确定为合法机构证书,根据合法中间证书和合法机构证书,将待验证行为数据确定为行为数据。
其中,该装置还包括:
认证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响应用户监管平台中的信息输入操作,获取信息输入操作所确定的用户认证信息,将用户认证信息上传至身份认证区块链网络;
认证信息上链模块,用于当用户认证信息在身份认证区块链网络中通过共识时,将用户认证信息添加至身份认证区块链,确定用户认证信息对应的审核结果为审核通过结果;
则获取模块可以包括:
认证信息访问单元,用于对身份认证区块链进行数据访问,在身份认证区块链中获取被监管对象对应的用户认证信息;
行为数据选取单元,用于将行为数据中与用户认证信息相匹配的数据,确定为被监管对象对应的目标行为数据。
其中,获取模块包括:
目标映射表获取单元,用于在用户监管平台中获取目标映射表;目标映射表包括对象行为数据与评估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
行为评估参数确定单元,用于将目标映射表中与目标行为数据相匹配的评估参数,确定为被监管对象对应的行为评估参数。
其中,一个或者多个机构包括社区服务机构;
该装置还包括:
初始映射表获取模块,用于响应用户监管平台中与社区服务机构相关联的数据上传操作,获取数据上传操作所确定的初始映射表;
目标映射表生成模块,用于对初始映射表中所包含的初始评估参数进行归一化处理,生成目标映射表,将目标映射表存储在用户监管平台的本地数据库中。
其中,目标行为数据包括任务记录,目标映射表包括任务进度单位对应的评估参数;
行为评估参数确定单元包括:
转换子单元,用于获取任务记录对应的任务完成进度,根据目标映射表将任务完成进度转换为进度单位数量;
参数生成子单元,用于根据进度单位数量和任务进度单位对应的评估参数,生成被监管对象对应的行为评估参数。
其中,目标行为数据包括用户汇报记录,行为评估参数包括行为合法评估参数和行为非法评估参数;
行为评估参数确定单元包括:
时间周期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用户汇报记录对应的汇报时间戳,获取被监管对象对应的汇报时间周期;
合法参数获取子单元,用于若汇报时间戳属于汇报时间周期,则在目标映射表中获取与用户汇报记录相匹配的行为合法评估参数;
非法参数获取子单元,用于若汇报时间戳不属于汇报时间周期,则在目标映射表中获取与用户汇报记录相匹配的行为非法评估参数。
其中,添加模块包括:
交易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包含目标行为数据和行为评估参数的目标交易数据,将目标交易数据添加至交易池中;
区块封装单元,用于对交易池中所包含的交易数据进行排序,按照目标交易数据在交易池中的排序顺序,将目标交易数据封装为交易区块。
其中,查询模块包括:
查询用户确定单元,用于响应用户监管平台中针对被监管对象的数据查询操作,获取数据查询操作对应的查询用户,对行为评估区块链进行数据访问;
参数记录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若在行为评估区块链中检测到查询用户为被监管对象的授权用户,则在行为评估区块链中,获取与被监管对象相关联的评估参数记录信息。
其中,确定模块包括:
累加单元,用于对评估参数记录信息中所包含的行为评估参数进行累加,得到被监管对象对应的行为评估参数总值;
用户状态确定单元,用于若行为评估参数总值小于第一参数阈值,则确定被监管对象的用户状态为异常用户状态;
上述用户状态确定单元,还用于若行为评估参数总值大于第二参数阈值,则确定被监管对象的用户状态为目标用户状态;第一参数阈值小于第二参数阈值;
上述用户状态确定单元,还用于若行为评估参数总值属于第一参数阈值和第二参数阈值之间,则确定被监管对象的用户状态为正常用户状态。
其中,一个或者多个机构包括监管服务机构;
该装置还包括:
危险标识设置模块,用于当用户状态为异常用户状态时,在用户监管平台中为被监管对象设置危险标识信息;
监管建议发送模块,用于根据危险标识信息生成针对被监管对象的监管建议信息,将监管建议信息发送至监管服务机构。
其中,一个或者多个机构包括用人机构;
该装置还包括:
安全标识设置模块,用于当用户状态为目标用户状态时,在用户监管平台中为被监管对象设置安全标识信息;
录用建议发送模块,用于根据安全标识信息生成针对被监管对象的录用建议信息,将录用建议信息发送至用人机构。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与处理器相连,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调用计算机程序,以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一方面提供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使得具有处理器的计算机设备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一方面提供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上述一方面提供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用户监管平台中获取由一个或者多个机构所提供的行为数据,在行为数据中获取针对被监管对象的目标行为数据,将目标行为数据转换为被监管对象对应的行为评估参数,进而可以将目标行为数据和行为评估参数添加至行为评估区块链;可以响应用户监管平台中针对被监管对象的数据查询操作,对行为评估区块链进行数据访问,在行为评估区块链中获取与被监管对象相关联的评估参数记录信息,该评估参数记录信息可以包括目标行为数据和行为评估参数,根据评估参数记录信息可以确定被监管对象对应的用户状态,该用户状态是指一个或者多个机构对被监管对象进行管理决策时所使用的依据条件。可见,一个或者多个机构可以将被监管对象的目标行为数据上传至用户监管平台,可以通过用户监管平台对被监管对象的目标行为数据进行合理量化,对被监管对象实行统一的参数评估标准,进而将目标行为数据和行为评估参数进行上链处理,可以实现一个或者多个机构之间的数据共享,并确保数据真实不可篡改;不同机构可以在行为评估区块链中查询被监管对象的数据,为被监管对象的服务管理工作提供有效依据,进而可以提高被监管对象的监管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监管平台的系统架构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区块链数据交换平台的应用架构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不同节点之间的通信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重点人群的监管场景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用户行为监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区块链网络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群监管场景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用户行为监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证书颁发机构层次结构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被监管对象身份认证管理的流程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行为评估参数管理的流程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用户行为监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区块链技术,区块链(BlockChain)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型。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同时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是一串使用密码学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又称区块),各个数据块之间通过随机散列(也称哈希算法)实现链接,后一个区块包含了前一个区块的加密散列、相应时间戳记以及交易数据(通常用默克尔树(Merkle tree)算法计算的散列值表示),这样的设计使得区块内容具有难以篡改的特性。用区块链技术所串接的分布式账本能让两方有效纪录交易,且可永久查验此交易。
请参见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监管平台的系统架构图。如图1所示,该用户监管平台的系统架构可以包括用户层10a、应用层10b、数据支撑层10c以及基础设施层10d等。
其中,用户层10a可以面向用户,用户监管平台所涉及的用户可以为社区工作人员、用人机构、公安机构、政法机构、经信机构以及被监管对象等。被监管对象可以为社区工作人员、用人机构、公安机构、政法机构以及经信机构等用户的重点关注对象。例如,社区、公安机构、政法机构以及经信机构等均可以对被监管对象进行监督管理,被监管对象的行为数据可以由对应的机构上传至用户监管平台进行上链处理;被监管对象自身可以在用户监管平台中主动填写个人信息,或者变更个人信息,并通过用户监管平台对被监管对象的个人信息进行上链处理;用人机构可以通过用户监管平台,在区块链中查询被监管对象的行为数据,并将行为数据作为用人机构录用被监管对象的评估依据。需要说明的是,被监管对象可以是指监外执行人员、刑释解教人员、精神病人、吸毒人员等重点人群。
应用层10b可以是指用户监管平台所提供的功能,该应用层10b的功能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用户管理、积分管理、行为管理、积分模型、数据查询、数据统计、监督管理、风险预警。其中,用户管理可以用于对用户监管平台中的社区工作人员、用人机构、公安机构、政法机构、经信机构等用户的数据访问权限进行管理,还可以用于对用户监管平台中的被监管对象的用户信息(可以包括被监管对象的个人基本信息、轨迹行踪、社会活动、信用评价等数据)进行管理;积分管理可以用于对用户监管平台中的被监管对象的信用积分进行管理,如被监管对象的信用积分增加、减少等;行为管理可以用于对用户监管平台中的被监管对象的行为数据(可以包括轨迹行踪、社会活动等数据)进行管理;积分模型可以用于将被监管对象的行为数据转换为被监管对象的信用积分;数据查询可以为社区工作人员、用人机构、公安机构、政法机构、经信机构等用户提供查询被监管对象用户信息的功能;数据统计可以为被监管对象提供信用积分统计功能;监督管理可以为社区工作人员、用人机构、公安机构、政法机构、经信机构等用户提供监督管理被监管对象的功能;风险预警可以是指在用户监管平台中建立被监管对象危险性评估机制,可以根据被监管对象的信用积分,为社会安全隐患提供预警功能。
数据支撑层10c可以包括重点人群用户数据和区块链数据交换平台数据。其中,重点人群用户数据可以是指用户监管平台中的被监管对象的用户数据,这部分数据可以采用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来存储,重点人群用户数据可以作为查询、处理、分析和统计预警的业务数据;区块链数据交换平台数据可以是指重点人群(即用户监管平台中的被监管对象)的用户信息、行为数据、信用积分等数据,可以通过区块链数据交换平台与用人机构、社区、公安机构、政法机构和经信机构等机构的区块链数据层进行通信,进行数据的实时交换、反馈和共享。
基础设施层10d可以用于提供用户监管平台正常运行所需的网络、容器、文件系统、中间件以及安全等资源,同时可以利用防火墙、加解密设备保障数据的传输和安全访问。
其中,区块链数据交换平台的应用架构可以参见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区块链数据交换平台的应用架构图。如图2所示,区块链数据交换平台可以包括软件工具包层(Software Development Kit,SDK)、接入层、应用层和核心层。
如图2所示,SDK层可以提供Golang(一种开源编程语言)、Python(一种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Nodejs(一种运行在服务端的语言)和Java(一种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平台的开发SDK,有利于不同的业务系统接入该区块链数据交换平台所在的整个区块链,可以提供对区块链底层平台的透明访问。业务系统无需对区块链底层平台很熟悉,仅需要集成SDK进行业务功能的开发,并按照区块链数据交换平台的标准部署网络节点即可。SDK可以是指软件工程师为特定的软件包、软件框架、硬件平台、操作系统等创建应用软件的开发工具的集合,可以用于调用方访问系统或者平台提供的接口或者服务。
如图2所示,接入层可以与SDK进行对接,提供对外访问的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API),不仅支持SDK方式访问,也支持RESTFUL(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方式访问。本申请实施例中,业务系统可以采用SDK方式进行访问,使用SDK方式访问可以屏蔽API之间的一些差异,并封装了一些API的访问控制等相关机制,对用户是透明的。
如图2所示,应用层可以为区块链数据交换平台中的业务层,可以包括链码、合约、交易以及事件等。其中,链码可以包括用户级链码和系统级链码,用户级链码可以为应用开发者提供使用核心层账本资源的途径,链码可以支持使用Golang、Java、Python以及Nodejs等多种高级编程语言进行开发,开发的链码可以用于执行智能合约的内容;系统级链码可以用于负责整个区块链数据交换平台中内部节点的处理逻辑,可以包括系统配置、背书、校验等。
链码可以通过通道与区块链节点进行通信交互,该链码可以执行链码注册、启动、调用等操作。在区块链数据交换平台中,链码可以通过调用合约代码来执行交易,需要交易时可以发起交易提案,当交易提案最终通过共识时,可以将用户地址信息写入区块链。其中,链码可以为区块链上的应用代码,可以用于对区块链底层平台进行相关操作的上层业务代码。事件可以是指区块链平台中所产生的交易消息事件,或者提案消息事件,区块链平台中的节点需要对事件进行及时处理。
如图2所示,核心层可以为区块链数据交换平台中最核心的内容,该核心层可以包括网络、节点、通道、策略、账本(可以称为区块链)、共识、消息以及认证。其中,网络可以是指区块链数据交换平台中的区块链节点组成的区块链网络;账本可以提供区块链结构和区块存储能力,区块可以通过哈希(Hash)算法与父区块进行链接。哈希算法可以将任意长度的二进制映射为较短的固定长度的二进制值的算法,哈希算法可以包括但不限于SHA-1、SHA-224、SHA-256、SHA-384以及SHA-512。以SHA-256算法为例,对于任意大小的数据,SHA-256算法均可以产生一个256比特的哈希值,对于不同的数据可以产生不同的哈希值。
通道可以为区块链数据交换平台提供隔离的数据共享渠道,每个通道均具有独立的账本(即区块链),不同的机构可以加入不同的通道,加入相同通道的机构可以获取该通道内的账本数据,通道以外的机构无法访问当前通道内的账本数据;不同的机构(如社区、用人机构、公安机构、政法机构以及经信机构等)可以通过不同的接入渠道加入不同的通道;当然,同一个机构也可以加入不同的通道,这样该机构就可以访问不同通道内的地址区块链,有利于进行数据的权限管理和控制。例如,若用人机构1、用人机构2以及用人机构3加入了通道A,公安机构1和公安机构2加入了通道B,则用人机构1、用人机构2以及用人机构3均可以访问通道A中的区块链数据,但无法访问通道B内的区块链数据;公安机构1和公安机构2均可以访问通道B中的区块链数据,但无法访问通道A中的区块链数据。
认证可以进行CA(Certificate Authority,证书颁发机构)证书的管理,认证可以包括证书的颁发和撤销,以及撤销证书列表的管理。
节点可以包括证书授权节点(也可以称为CA节点)、Peer(对等)节点、排序节点以及Peer背书节点,不同节点之间的通信可以参见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不同节点之间的通信示意图。如图3所示,区块链数据交换平台可以包括证书授权节点20a、Peer背书节点20b、Peer节点20c、软件开发工具包20d以及排序节点20e。
其中,CA节点20a可以用于管理区块链数据交换平台中所接入的不同机构的数字证书,不会参与正常的交易共识。用户可以通过用户监管平台中的软件开发工具包20d将交易数据提交给Peer背书节点20b,Peer背书节点20b可以对接收到的交易数据进行验签,还可以对交易提案进行签名,检查提交上述交易数据的用户是否满足通道的访问控制规则,Peer背书节点20b可以用于模拟执行交易数据,并对交易数据的执行结果进行签名。Peer背书节点可以将接收到的交易数据转发给排序节点20e。
排序节点20e可以对某一段时间(例如,30分钟,或者一个小时)内所接收到的交易数据进行排序;例如,排序节点20e可以按照交易数据的手续费,对某一段时间内所接收到的交易数据进行排序,根据排序顺序将多笔交易数据封装为交易区块,并将交易区块发送至Peer节点20c。
Peer节点20c可以用于对交易区块进行共识处理,在共识处理过程中可以校验交易区块中交易数据的交易结构完整性,校验交易区块中的交易数据的签名,同时还可以对交易区块中所包含的交易数据进行防重复提交校验,检查交易区块中的交易数据是否符合背书策略等。当检测到交易区块中所包含的交易数据均没有问题时(即交易数据满足交易结构完整性、交易数据的签名正确、交易数据没有重复提交、交易数据符合背书策略等),可以确定Peer节点20c通过了交易区块的验证;若超过数量阈值(例如,Peer节点总数量的2/3)的Peer节点通过了交易区块的验证,则可以确定该交易区块通过共识,可以执行该交易区块中的交易数据,并更新账本状态。
将交易数据上传至区块链网络之后,主要是Peer背书节点20b、排序节点20e和Peer节点20c之间进行通信,不同的节点可以负责不同的检查和操作。在将交易数据封装成交易区块,且交易区块通过共识后,可以执行交易区块中所包含的交易数据,并将通过共识的交易区块和交易数据的执行结果进行记账处理,Peer节点20c可以与其余的Peer节点进行消息同步,在不同的Peer节点之间进行消息同步时,可以采用Gossip协议来进行通信。其中,Gossip协议是一种点到点(Peer to Peer,P2P)网络中多个节点之间进行数据同步的协议,例如随机选择邻居节点进行数据转发等。
请一并参见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重点人群的监管场景示意图。对于监外执行人员、刑释解教人员、精神病人、吸毒人员等重点人群,通常需要一些特定的管理部门对这些重点人群进行管理,为了加强对这些重点人群的监督管理,使这些重点人群可以更快地融入社会,这些特定的管理部门可以与用人单位、重点人群所在的社区、城市进行数据共享。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基于综合治理信息化平台与区块链技术构建一个用户监管平台,通过在用户监管平台中引入信用积分体系对辖区内的重点人群进行监管;重点人群作为被监管对象,每个被监管对象的基本信息、轨迹行踪、社会活动、信用评价等数据全部进行上链,保证数据真实不可篡改。如图4所示的用户A可以为社区、公安、政法、经信等机构的工作人员,社区、公安、政法、经信等机构作为重点人群的监管机构,可以采集重点人群(也就是被监管对象)的轨迹行踪、社会活动等行为数据,并将行为数据进行上链处理。当被监管对象小C所在的社区获取到该被监管对象小C的社区志愿服务记录后,该社区的工作人员用户A可以将社区志愿服务记录作为被监管对象小C的行为数据上传至用户监管平台20b,通过该用户监管平台20b对上传的行为数据进行上链处理。
用户A可以在用户终端20a(用户A所使用的终端设备)中开启用户监管平台20b,并进入用户监管平台20b中的登录页面,用户A可以在登录页面中输入自己的身份信息进行身份认证;当用户A在用户监管平台20b中登录成功时,可以触发用户监管平台20b中的数据上传功能,用户终端20a响应用户A针对数据上传功能的执行操作,在用户监管平台20b的数据上传页面中显示材料上传入口20c和材料输入区域20d。
若用户A所获得的社区志愿服务记录为电子文档,则该用户A可以对用户监管平台20b中的材料上传入口20c执行触发操作,用户终端20a可以响应针对材料上传入口20c的触发操作,在用户监管平台20b中显示材料选择页面20f,该材料选择页面20f可以显示社区志愿服务记录在用户终端20a所在的文件夹1,当用户A在材料选择页面20f中选择志愿服务记录1和志愿服务记录2,并对材料选择页面20f中的“上传”选项执行触发操作,将志愿服务记录1和志愿服务记录2上传至用户监管平台20b,上传成功后,可以在用户监管平台20b中显示已成功上传的材料:志愿服务记录1和志愿服务记录2。
若用户A所获得的社区志愿服务记录为纸质文档,则该用户A可以将纸质文档扫描为电子文档,随后通过材料上传入口20c将扫描电子文档上传至用户监管平台20b。可选的,若用户A所获得的社区志愿服务记录为纸质文档,则用户A还可以对用户监管平台20b中的材料输入区域20d执行触发操作,即在材料输入区域20d中依次输入被监管对象小C对应的志愿服务记录1和志愿服务记录2,并对用户监管平台20b中的“上传”选项20e执行触发操作,将材料输入区域20d中所输入的志愿服务记录1和志愿服务记录2上传至用户监管平台20b,上传成功后,可以在用户监管平台20b中显示已成功上传的材料:志愿服务记录1和志愿服务记录2。
进一步地,志愿服务记录1和志愿服务记录2在上传成功后,可以触发用户监管平台20b中的积分计算功能,即对“计算积分”选项20g执行触发操作,用户终端20a可以响应针对“计算积分”选项20g的触发操作,采用用户监管平台20b中预先设置的积分计算规则,将志愿服务记录1和志愿服务记录2均转换为信用积分,将志愿服务记录1转换为2个信用积分,将志愿服务记录2转换为1个信用积分。其中,此处的积分计算规则可以是指被监管对象行为数据与信用积分之间的映射关系,不同的行为数据可以对应不同的信用积分,如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记录可以对应3个信用积分,卫生清扫志愿服务记录可以对应1个信用积分,修理搬运志愿服务记录可以对应2个信用积分等。
用户监管平台20b可以将志愿服务记录1、志愿服务记录2、志愿服务记录1对应的信用积分以及志愿服务记录2对应的信用积分上传至区块链网络,由该区块链网络中的区块链节点将被监管对象小C对应的志愿服务记录1、志愿服务记录2、志愿服务记录1所对应的信用积分以及志愿服务记录2所对应的信用积分封装成交易区块,并将交易数据写入信用积分区块链20h。其中,该区块链网络中的区块链节点可以包括社区所在的服务节点、用人机构所在的服务节点、公安机构所在的服务节点、政法机构所在的服务节点以及经信机构所在的服务节点等;该信用积分区块链20h可以用于存储用户监管平台20b中所负责的所有被监管对象的行为数据和信用积分,区块链网络中的每个区块链节点均可以对信用积分区块链20h进行数据访问,在各个区块链节点之间进行数据共享。需要说明的是,被监管对象均可以在用户监管平台20b中输入基本信息完成身份认证,只有完成身份认证的被监管对象的行为数据才可以上传至用户监管平台20b进行上链处理。
被监管对象小C在求职时,被监管对象小C投放简历的用人机构可以接入用户监管平台20b中的信用积分区块链20h。用人机构接入信用积分区块链20h后,用人机构的工作人员用户B可以在用户终端20i(用户B所使用的终端设备)中登录用户监管平台20b,并对用户监管平台20b中的数据查询功能执行触发操作,用户终端20i可以响应针对数据查询功能的触发操作,在用户监管平台20b中显示数据查询页面,在数据查询页面中输入被监督对象小C的姓名、证件号等个人基本信息,并对数据查询页面中的“查询”选项执行触发操作,用户终端20i可以响应针对“查询”选项的触发操作,通过用户监管平台20b对信用积分区块链20h进行数据访问,在信用积分区块链20h中获取与被监管对象小C相匹配的信用信息,并在用户监管平台20b如从信用积分区块链20h中所查询到的信用信息为:被监管对象小C的信用总积分为85,信用状态良好。
用人机构查询到被监管对象小C的信用信息之后,可以将信用信息作为录用被监管对象小C的评判依据,如被监管对象小C的信用总积分为85分,信用良好,表明被监管对象在被监管期间表现积极,矫正成效较佳,用人机构可以考虑录用被监管对象,帮助被监管对象更快地融入社会,体现自我价值。可选的,若被监管对象小C的信用总积分过低(例如,信用总积分为50),则表明被监管对象小C的信用较差,在被监管期间矫正成效较差,对社会仍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可以对被监管对象小C不予录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在用户监管平台20b中采用统一的积分体系对被监管对象进行管理,并将被监管对象的积分信息上传至信用积分区块链20h,便于不同机构相互认定和采纳,可以加强被监管对象的社会安全隐患风险评判,进而提高被监管对象的监管效率。
请参见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用户行为监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该方法可以由平台管理设备执行,平台管理设备可以为独立的服务器,或者为用户终端,或者为服务器和用户终端构成的系统,或者为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为一个计算机程序应用(包括程序代码),这里不做具体限定。如图5所示,该基于区块链的用户行为监管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在用户监管平台中获取由一个或者多个机构所提供的行为数据,在行为数据中获取针对被监管对象的目标行为数据,将目标行为数据转换为被监管对象对应的行为评估参数。
具体的,在对重点人群的监管过程中,社区、用人机构、公安、政法、经信等机构均可以参与重点人群的监督管理,重点人群作为被监管对象,各机构可以采集被监管对象的行为数据(如上述图4所对应实施例中的志愿服务记录1和志愿服务记录2),并由相应机构的工作人员将行为数据上传至用户监管平台(如上述图4所对应实施例中的用户监管平台20b)进行上链处理,其中,行为数据可以包括志愿服务记录、立功记录、主动做好事记录、定期汇报记录以及任务记录等。在各机构采集到行为数据后,相应机构的工作人员(如上述图4所对应实施例中的用户A)可以在所使用的用户终端(如上述图4所对应实施例中的用户终端20a)中对用户监管平台执行启动操作,工作人员所使用的用户终端可以响应针对用户监管平台的启动操作,在用户终端中启动用户监管平台,并显示用户监管平台的登录页面,工作人员可以在登录页面中输入身份信息进行登录,用户监管平台可以对工作人员输入的身份信息进行验证,身份信息核实后可以进入用户监管平台的数据上传页面,此时工作人员所使用的用户终端可以称为平台管理设备。
其中,上述身份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账号和密码等信息、实时采集的人脸图像,用户监管平台可以对工作人员的身份信息进行验证,不仅可以验证工作人员的身份,还可以用于确定该工作人员的数据访问权限;例如,若用户监管平台检测到工作人员所输入的身份信息隶属于社区,则该工作人员所使用的用户终端可以对辖区内的被监管对象进行监管,即对辖区内的所有被监管对象的数据具有数据访问权限;若用户监管平台检测到工作人员的身份信息隶属于用人机构,则该工作人员所使用的用户终端可以对部分被监管对象的数据具有数据访问权限,此处的部分被监管对象可以是指在用人机构求职的被监管对象,不同机构的权限管理可以通过被监管对象的数据授权来实现。
工作人员在用户监管平台的数据上传页面中上传行为数据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通过上述图4所对应实施例中的显示材料上传入口20c和材料输入区域20d来实现,具体描述过程可以参见上述图4对应实施例中的描述,这里不再进行赘述。在工作人员将行为数据成功上传至用户监管平台后,平台管理设备可以在监管平台中获取该工作人员上传的行为数据。可以理解的是,不同机构的工作人员均可以登录用户监管平台并上传行为数据,即不同的机构可以在同一时间上传不同被监管对象的行为数据,同一个机构也可以在同一时间上传不同被监管对象的行为数据。
平台管理设备可以从用户监管平台中获取一个或者多个机构所上传的行为数据,可以在行为数据中获取针对被监管对象的目标行为数据。在确定了被监管对象对应的目标行为数据之后,工作人员可以触发用户监管平台中的积分计算功能(如上述图4所对应实施例中的“计算积分”选项20g),平台管设备可以响应针对积分计算功能的触发操作,可以将目标行为数据转换为被监管对象对应的行为评估参数(如上述图4所对应实施例中的信用积分),其中,目标行为数据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被监管对象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行为评估参数可以是指被监管对象在积分体系中的信用积分。
举例来说,假设用户监管平台中的行为数据包括被监管对象A对应的行为数据1和行为数据2、被监管对象B对应的行为数据3、被监管对象C对应的行为数据4,则平台管理设备可以通过用户监管平台中的积分计算功能,分别将行为数据1、行为数据2、行为数据3以及行为数据4转换为信用积分;行为数据1和行为数据2所对应的信用积分之和可以为被监管对象A对应的行为评估参数,行为数据3所对应的信用积分可以为被监管对象B对应的行为评估参数,行为数据4所对应的信用积分可以为被监管对象C对应的行为评估参数。
步骤S102,将目标行为数据和行为评估参数封装为交易区块,若交易区块在评估参数区块链网络中达成共识,则将交易区块添加至行为评估区块链。
具体的,平台管理设备可以将用户监管平台中的目标行为数据和行为评估参数封装为目标交易数据,并将目标交易数据上传至区块链网络(此时的区块链网络也可以称为评估参数区块链网络,该评估参数区块链网络中的区块链节点可以共同维护行为评估区块链,如上述图4所对应实施例中的信用积分区块链20h)。平台管理设备可以作为评估参数区块链网络中的一个区块链节点,可以获取包含目标行为数据和行为评估参数的目标交易数据,并将目标交易数据添加至交易池中,通过对交易池中所包含的交易数据进行排序,按照交易池中的交易数据的排序顺序,将目标交易数据封装为交易区块,在评估参数区块链网络中对交易区块进行广播,获取交易区块在评估参数区块链网络中的区块共识结果;若区块共识结果为共识通过结果,即交易区块在评估参数区块链网络中达成共识,则将交易区块添加至行为评估区块链;若交易区块对应的区块共识结果为共识未通过结果,则该交易区块无法写入行为评估区块链中,即目标行为数据和行为评估参数上链失败,需要重新将目标交易数据封装为新的区块,再次在评估参数区块链网络中对交易区块进行广播,以获取新区块的区块共识结果,若新区块的区块共识结果为共识通过结果,则可以将新区块写入行为评估区块链中,即目标行为数据和行为评估参数上链成功。
需要说明的是,交易池中的交易数据被封装成交易区块并写入行为评估区块链后,交易池可以清除交易区块中所包含的交易数据,防止同一笔交易数据被重复封装成区块。若交易区块没有成功写入行为评估区块链,则交易池中所包含的交易数据仍然可以保持该交易区块中所包含的交易数据。行为评估区块链可以用于存储所有被监管对象的行为数据和行为评估参数。
请一并参见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区块链网络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的区块链数据交换平台的应用架构图可以为上述图2所对应的实施例,该区块链数据交换平台可以接入社区、公安、经信、政法以及用人单位等机构,该区块链数据交换平台可以包括评估参数区块链网络,该评估参数区块链网络中的区块链节点可以由社区的服务节点、用人单位的服务节点、公安的数据服务节点、政法的数据服务节点和经信的数据服务节点组成,在各个区块链节点之间可以进行被监管对象的数据共享,即可以对行为评估区块链中所存储的被监管对象的数据进行访问。对于上传至用户监管平台的行为数据,可以由接入区块链数据交换平台的机构所对应的数据服务节点对其进行上链处理。例如,用户监管平台可以将目标行为数据和行为评估参数封装为目标交易数据上传至区块链数据交换平台后,可以由社区的数据服务节点将目标交易数据打包成交易区块,并将共识通过的交易区块添加至行为评估区块链,其中,交易区块的共识过程可以由图6所示的各机构所对应的数据服务节点完成。
区块链节点与区块链节点之间采用P2P网络方式进行通信,数据的传递可以采用Gossip协议进行数据传递。每个区块链节点的数据访问权限是受控的,例如,区块链节点没有被监管对象的授权,该区块链节点就无法访问该被监管对象的个人完整信息、行为信息以及行为评估参数等信息。不同区块链节点之间的身份认证可以采用公开密钥基础设施体系(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PKI),使用数字证书进行认证,其中,PKI体系是一组由硬件、软件、参与者、管理政策与流程组成的基础架构,其目的在于创造、管理、分配、使用、存储以及撤销数字证书。
步骤S103,响应用户监管平台中针对被监管对象的数据查询操作,对行为评估区块链进行数据访问,在行为评估区块链中获取与被监管对象相关联的评估参数记录信息;评估参数记录信息包括目标行为数据和行为评估参数。
具体的,将被监管对象的目标行为数据和行为评估参数添加至行为评估区块链后,可以保证被监管对象的数据真实不可篡改,对被监管对象的每一项监管环节均可以进行查验。当社区、公安等机构对被监管对象进行外出审批、准假批假、提请表扬等时,社区、公安等机构可以通过用户监管平台中的数据查询功能,在行为评价区块链中查询被监管对象的评估参数记录信息。
下面以用人机构为例,对被监管对象的数据查询过程进行描述。当被监管对象在用人机构求职时,该用人机构可以接入区块链数据交互平台,用人机构成功接入区块链数据交换平台后,用人机构的工作人员可以登录用户监管平台,并触发用户监管平台中的数据查询功能,在用户监管平台中显示数据查询页面,用人机构的工作人员可以在数据查询页面中输入想要查询的被监管对象的个人信息(如,被监管对象的姓名、身份证号等),触发数据查询页面中的查询选项,此时的平台管理设备可以响应数据查询页面中针对被监管对象的数据查询操作(即针对查询选项的触发操作),对行为评估区块链进行数据访问,在行为评估区块链中获取与被监管对象相关联的评估参数记录信息,该评估参数记录信息可以包括行为评估区块链中所存储的与被监管对象相关联的所有目标行为数据和行为评估参数。例如,工作人员在用户监管平台的数据查询页面中输入的姓名为:小A,身份证号为:1234xxxxxx234,当工作人员在数据查询页面中触发查询选项时,平台管理设备可以在数据查询页面中获取工作人员所输入的信息(包括小A、1234xxxxxx234等),并对行为评估区块链进行数据访问,从行为评估区块链中获取与被监管对象小A和身份证号1234xxxxxx234相匹配的评估参数记录信息,如评估参数记录信息可以包括:行为数据1,行为参数2,行为参数3,以及行为数据1对应的行为评估参数1、行为参数2对应的行为评估参数2、行为数据3对应的行为评估参数3。
可选的,用人机构的工作人员在用户监管平台中查询被监管对象的评估参数记录信息时,平台管理设备可以响应用户监管平台中针对被监管对象的数据查询操作,获取数据查询操作对应的查询用户(该查询用户可以是指需要进行数据查询的用人机构),并对行为评估区块链进行数据访问;行为评估区块链所对应的节点可以对查询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若行为评估区块链检测到查询用户为被监管对象的授权用户,则在行为评估区块链中获取与被监管对象相关联的评估参数记录信息;若行为评估区块链检测到查询用户不是被监管对象的授权用户,则该查询用户不具备查询被监管对象的评估参数记录信息的权限,无法从行为评估区块链中获取与被监管对象相关联的评估参数记录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当被监管对象在用人机构求职时,该被监管对象需要将个人简历提交至该用人机构,用人机构可以将被监管对象的个人简历以及求职信息作为被监管对象为该用人机构进行授权的凭证。换言之,在检测到用人机构具有被监管对象的个人简历和求职信息时,表示该用人机构为该被监管对象进行了授权的机构。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根据被监管对象所在的地理区域确定机构对行为评估区块链的数据访问权限。例如,被监管对象A所在的地理区域为第一区,则第一区的公安、经信、政法等机构是被监管对象进行了授权的机构。
步骤S104,根据评估参数记录信息,确定被监管对象对应的用户状态;用户状态是指一个或者多个机构对被监管对象进行管理决策时所使用的依据条件。
具体的,在获取到评估参数记录信息后,平台管理设备可以对评估参数记录信息中所包含的行为评估参数进行累加,得到被监管对象的行为评估参数总值,根据行为评估参数总值可以确定被监管对象对应的用户状态,该用户状态可以是指一个或者多个机构对被监管对象进行管理决策时所使用的依据条件,即查询用户可以将用户状态作为管理决策的依据评价。
其中,行为评估参数总值确定用户状态的过程可以包括:若行为评估参数总值小于第一参数阈值,则确定被监管对象的用户状态为异常用户状态,该异常用户状态可以用于指示用户监管平台对被监管对象进行预警,并提醒各机构对被监管对象进行重点监管;若行为评估参数总值大于第二参数阈值,则确定被监管对象的用户状态为目标用户状态,该目标用户状态可以用于指示各机构对被监管对象给予表彰;若行为评估参数总值属于第一参数阈值和第二参数阈值之间,则确定被监管对象的用户状态为正常用户状态,该正常用户状态可以用于指示各机构继续采取与之前相同的措施对被监管对象进行监管。其中,第一参数阈值和第二参数阈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人为预先设置,此处的第一参数阈值小于第二参数阈值;行为评估参数总值小于第一参数阈值时,可以确定被监管对象属于异常用户状态;行为评估参数总值位于第一参数阈值和第二参数阈值之间时,可以确定被监管对象属于目标用户状态;行为评估参数总值大于第二参数阈值时,可以确定被监管对象属于正常用户状态。
可选的,当用户状态为异常用户状态时,平台管理设备可以在用户监管平台中为被监管对象设置危险标识信息,即在用户监管平台中对被监管对象进行预警;根据危险标识信息生成针对被监管对象的监管建议信息,将监管建议信息发送至监管服务机构(该监管服务机构可以包括社区、经信、公安、政法等机构),以使监管服务机构可以根据监管建议信息对被监管对象进行重点监管,该监管建议信息可以为针对被监管对象的监管措施。
可选的,当用户状态为目标用户状态时,平台管理设备可以在用户监管平台中为被监管对象设置安全标识信息;根据安全标识信息生成针对被监管对象的录用建议信息,将录用建议信息发送至用人机构,以使用人机构可以根据录用建议信息对被监管对象进行录用。
举例来说,当被监管对象为未成年人时,被监管对象的行为评估期望值为100分,行为评估参数基础值为60分,即被监管对象的行为评估参数总值的上限为100分,被监管对象在用户监管平台中进行身份注册后,用户监管平台可以为该被监管对象自动分配的初始行为评估参数总值为60分;通过将被监管对象对应的行为数据转换为行为评估参数,如被监管对象存在违规行为时,该违规行为对应的行为评估参数为负分(即需要扣分),被监管对象有积极参加社区志愿服务行为时,该社区志愿服务行为对应的行为评估参数为加分,具体的分值表可以由社区服务机构提供。当被监管对象无犯罪记录时,被监管对象的第一参数阈值可以设置为40分,第二参数阈值可以设置为80分,被监管对象的行为评估参数总值小于40分时,该被监管对象属于异常用户状态,可以在用户监管平台中对被监管对象进行预警,提醒社区等机构对被监管对象进行重点监管;被监管对象的行为评估参数总值大于80 分时,该被监管对象属于目标用户状态,可以提醒社区等机构对被监管对象给予表彰。当被监管对象有犯罪记录时,被监管对象的第一参数阈值可以设置为50分,第二参数阈值可以设置为80分,被监管对象的行为评估参数总值小于50分时,该被监管对象属于异常用户状态,可以在用户监管平台中对被监管对象进行预警,提醒社区等机构对被监管对象进行重点监管;被监管对象的行为评估参数总值大于80 分时,该被监管对象属于目标用户状态,可以提醒社区等机构对被监管对象给予表彰。
当被监管对象为成年人时,被监管对象的行为评估期望值为50分,行为评估参数基础值为30分,即被监管对象的行为评估参数总值的上限为50分,被监管对象在用户监管平台中进行身份注册后,用户监管平台可以为该被监管对象自动分配的初始行为评估参数总值为30分;通过将被监管对象对应的行为数据转换为行为评估参数,如被监管对象存在违规行为时,该违规行为对应的行为评估参数为负分(即需要扣分),被监管对象有积极参加社区志愿服务行为时,该社区志愿服务行为对应的行为评估参数为加分,具体的分值表可以由社区服务机构提供。当被监管对象无犯罪记录时,被监管对象的第一参数阈值可以设置为15分,第二参数阈值可以设置为45分,被监管对象的行为评估参数总值小于15分时,该被监管对象属于异常用户状态,可以在用户监管平台中对被监管对象进行预警,提醒社区等机构对被监管对象进行重点监管;被监管对象的行为评估参数总值大于45 分时,该被监管对象属于目标用户状态,可以提醒社区等机构对被监管对象给予表彰。当被监管对象有犯罪记录时,被监管对象的第一参数阈值可以设置为20分,第二参数阈值可以设置为40分,被监管对象的行为评估参数总值小于20分时,该被监管对象属于异常用户状态,可以在用户监管平台中对被监管对象进行预警,提醒社区等机构对被监管对象进行重点监管;被监管对象的行为评估参数总值大于40分时,该被监管对象属于目标用户状态,可以提醒社区等机构对被监管对象给予表彰。
请一并参见图7,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群监管场景示意图。如图7所示,以信用积分区块链(该信用积分区块链可以是指用于存储被监管对象多对应的行为数据和行为评估参数的行为评估区块链)为核心,与不同的机构相关联。被监管对象的个人基础信息、行为数据以及行为评估参数(可以称为信用积分)可以全部记录在信用积分区块链,社区的工作人员可以对被监管对象进行相应管理并向信用积分区块链上传管理数据,此处的管理数据可以是指被监管对象的行为数据。
公安、经信、政法等机构均可以与信用积分区块链进行信息交互,即可以对信用积分区块链进行数据访问,从信用积分区块链中调取被监管对象的信用积分信息(也可以称为行为评估记录信息)作为协助决策的依据,也可将被监管对象相关信息上传该信用积分区块链,更新其信用积分。
在被监管对象求职时,用人机构也可以接入信用积分区块链,从信用积分区块链中调取被监管对象的信用积分信息及行为数据作为评判依据。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引入区块链技术,打破各机构之间的信息壁垒,提供一套完整可靠的信任机制,实现对于重点人群的合理监管。
可选的,行为评估区块链除了存储有被监管对象的目标行为数据以及每个目标行为数据分别对应的行为评估参数之外,还可以存储每个被监管对象分别对应的行为评估参数总值,即平台管理设备将目标行为数据转换为行为评估参数之后,可以基于行为评估参数对被监管对象的行为评估参数总值进行更新,将更新后的行为评估参数总值,与目标行为数据、行为评估参数一同上传至行为评估区块链。
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或者多个机构可以将被监管对象的行为数据上传至用户监管平台,通过用户监管平台对被监管对象的目标行为数据进行合理量化,对被监管对象实行统一的参数评估标准,进而将目标行为数据和行为评估参数进行上链处理,可以实现一个或者多个机构之间的数据共享,并确保数据真实不可篡改,对被监管对象的每个监管环节均可以进行查验,进而可以优化监管流程;不同机构可以在行为评估区块链中查询被监管对象的数据,为被监管对象的服务管理工作提供有效依据,进而可以提高被监管对象的监管效率,减少被监管对象重新犯罪的风险,有利于帮助被监管对象重新融入社会。
请一并参见图8,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用户行为监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该方法可以由平台管理设备执行,平台管理设备可以为独立的服务器,或者为用户终端,或者为服务器和用户终端构成的系统,或者为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为一个计算机程序应用(包括程序代码),这里不做具体限定。如图8所示,该基于区块链的用户行为监管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在用户监管平台中获取由一个或者多个机构所提供的待验证行为数据,将通过有效性验证的待验证行为数据确定为行为数据。
具体的,社区、公安、政法、经信等机构的工作人员将辖区内的被监管对象的行为数据上传至用户监管平台后,平台管理设备(可以理解为携带用户监管平台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在用户监管平台中内获取一个或者多个机构所提供的行为数据。平台管理设备在获取到一个或者多个机构所提供的行为数据之后,还可以进一步验证行为数据的有效性,即平台管理设备可以将一个或者多个机构上传至用户监管平台的数据确定为待验证行为数据,获取一个或者多个机构分别对应的待验证机构证书,进而可以根据待验证机构证书获取一个或者多个机构分别对应的待验证中间证书;平台管理设备可以获取证书授权机构(可以CA机构,或者根证书机构)对应的根证书,其中,一个或者多个机构均与根证书相关联。换言之,平台管理设备可以根据各机构所对应的数字证书来确定待验证行为数据的有效性,因此待验证行为数据的有效性验证过程可以转换为数字证书的有效性验证过程。
平台管理设备在获取到各机构所对应的待验证机构证书、待验证中间证书以及根证书之后,对待验证机构证书的有效性验证过程可以包括:平台管理设备可以在根证书中获取证书授权机构对应的第一机构公钥,采用第一机构公钥对待验证中间证书中的数字签名进行验证;若待验证中间证书中的数字签名满足合法性条件,即采用第一机构公钥对待验证中间证书中的数字签名进行解密后得到的摘要信息,与平台管理设备采用哈希算法对待验证中间证书计算之后得到的摘要信息相同,则将待验证中间证书确定为合法中间证书,在合法中间证书中获取中间认证机构对应的第二机构公钥;采用第二机构公钥对待验证机构证书中的数字签名进行验证,若待验证机构证书中的数字签名满足合法性条件,则将待验证机构证书确定为合法机构证书,根据合法中间证书和合法机构证书,将待验证行为数据确定为行为数据,即待验证中间证书和待验证机构证书均满足合法性条件时,可以确定待验证行为数据为有效行为数据。当待验证行为数据的数量为多个时,可以基于上述相同的执行流程,对每个待验证行为数据均进行有效性验证,此处的待验证机构证书是指提供当前待验证行为数据的机构所对应的数字证书。
请一并参见图9,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证书颁发机构层次结构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根证书可以是指CA机构使用自己的私钥为自己颁发的数字证书,此时的数字证书可以称为根证书,区块链数据交换平台中的各机构均可以采用离线方式保存根证书,各机构对根证书是无条件信任的。根证书可以为中间认证机构(也可以称为下级认证机构)颁发数字证书,中间认证机构所对应的数字证书可以称为中间证书30b;中间证书30b可以为一般机构颁发机构证书,如可以为机构A颁发机构证书A,为机构B颁发机构证书B,为机构C颁发机构证书C,为机构D颁发机构证书D,为机构E颁发机构证书E等,其中机构A、机构B、机构C、机构D以及机构E可以分别表示为社区、用人机构、政法机构、经信机构以及公安机构等。可以理解的是,CA机构为中间认证机构所颁发的中间证书30b中可以包括:CA机构可以使用自己的私钥为中间证书30b所生成的数字签名;同样,中间认证机构为一般机构所颁发的机构证书中可以包括:中间认证机构为各机构证书所生成的数字签名。
本申请实施例中,接入区块链数据交换平台的机构可以理解为一般机构,即接入区块链数据交换平台中的每个机构所对应的机构证书均为中间认证机构所颁发的数字证书,机构A、机构B、机构C、机构D以及机构E等独立的机构均可以采用独立的机构证书进行管理。如图7所示的根证书30a可以采用国内权威的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hina FinancialCertification Authority,CFCA)的证书进行权威认证,CA机构作为可信任的独立的第三方权威机构,通过使用CA机构颁发的中间证书,对各个机构进行信任,同时采用数字签名机制和哈希(Hash)算法,可以确保数据(携带签名)的正确性,而且可以认证各机构的真实性。哈希算法可以将任意长度的二进制映射为较短的固定长度的二进制值的算法,哈希算法可以包括但不限于SHA-1、SHA-224、SHA-256、SHA-384以及SHA-512。以SHA-256算法为例,对于任意大小的数据,SHA-256算法均可以产生一个256比特的哈希值,对于不同的数据可以产生不同的哈希值。
如图9所示,若待验证行为数据为机构A所提供的,则平台管理设备可以获取机构A对应的待验证机构证书(由于此时平台管理设备还未对机构A的数字证书进行合法性验证,因此此时可以将机构A的数字证书称为待验证机构证书),进而可以确定该待验证机构证书的颁发机构为中间认证机构,因此可以获取中间认证机构对应的待验证中间证书(同理,中间认证机构的中间证书需要进行合法性验证,因此未进行验证的中间证书可以称为待验证中间证书),进一步可以确定待验证中间证书的颁发机构为CA机构,平台管理设备可以在本地离线存储CA机构的根证书30a,即平台管理设备对CA机构的根证书30a是信任的。
平台管理设备可以使用根证书中的公钥(即CA机构的公钥)对中间认证机构的待验证中间证书中的数字签名进行合法性验证,当待验证中间证书中的数字签名满足合法性条件时,可以确定待验证中间证书为根证书30a所颁发的数字证书,即此时可以确定待验证中间证书为合法中间证书(即如图9所示的中间证书30b);进而可以采用中间证书30b中的公钥(即中间认证机构的公钥)对待验证机构证书中的数字签名进行合法性验证,当待验证机构证书中的数字签名满足合法性条件时,可以确定待验证机构证书为中间证书30b所颁发的数字证书。当然,平台管理设备还需要对待验证机构证书中所包含的证书内容进行检验(如检测机构A的信息是否正确,待验证机构证书是否还处于有效期等),当待验证机构证书中的证书内容均没有问题时,可以确定待验证机构证书为合法机构证书(即机构证书A)。当机构A的机构证书A值得信任时,平台管理设备可以确定机构A上传至用户监管平台的待验证行为数据为有效行为数据。
步骤S202,对身份认证区块链进行数据访问,在身份认证区块链中获取被监管对象对应的用户认证信息,将行为数据中与用户认证信息相匹配的数据,确定为被监管对象对应的目标行为数据。
具体的,当平台管理设备确定行为数据为有效的行为数据时,可以对身份认证区块链进行数据访问,在身份认证区块链中获取被监管对象对应的用户认证信息;当身份认证区块链中包括被监管对象的用户认证信息时,表明被监管对象为用户监管平台中完成身份认证管理的重点人群,可以将行为数据中与用户认证信息相匹配的数据,确定为被监管对象对应的目标行为数据。举例来说,若社区上传至用户监管平台的行为数据包括用户小A和用户小B所对应的行为数据,则平台管理设备可以对身份认证区块链进行数据访问,若在身份认证区块链中查询到用户小A的用户认证信息,并未查询到用户小B的用户认证信息,则表示用户小A在用户监管平台中已完成身份认证管理,用户在用户监管平台中未完成身份认证管理,平台管理设备可以将行为数据中与用户小A的用户认证信息相匹配的数据,确定为用户小A对应的目标行为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在用户监管平台中可以建立被监管对象对应的信息基础数据库,即被监管对象可以在用户监管平台中填写用户认证信息进行身份认证,在被监管对象在用户监管平台中执行信息输入操作时,平台管理设备可以响应用户监管平台中的信息输入操作,获取信息输入操作所确定的用户认证信息,将用户认证信息上传至身份认证区块链网络;当用户认证信息在身份认证区块链网络中通过共识时,将用户认证信息添加至身份认证区块链,确定用户认证信息对应的审核结果为审核通过结果。换言之,平台管理设备可以将被监管对象在用户监管平台中所输入的用户认证信息,可以将用户认证信息上传至身份认证区块链网络,通过区块链数据交换平台访问公安户籍等机构的数据库区块链,以验证用户认证信息的合法性,当用户认证信息为合法且有效的用户信息时,可以将用户认证信息封装为区块,并将通过共识的区块添加至身份认证区块链,此时身份认证区块链可以向平台管理设备返回上链成功结果,平台管理设备接收到上链成功结果后,可以确定用户认证信息对应的审核结果为审核通过结果,即被监管对象通过身份认证管理。其中,用户认证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姓名、联系方式、年龄、身份证号、被监管原因、有无犯罪记录。
被监管对象的身份认证管理过程可以参见图10,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被监管对象身份认证管理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0所示,被监管对象的身份认证管理流程可以包括下述步骤S11-步骤S13:
步骤S11,被监管对象在系统(可以为用户监管平台)中填报个人信息,上传身份认证区块链;
具体的,对于从未在用户监管平台中进行过身份认证的被监管对象,可以在用户监管平台中填报个人信息(此处的个人信息也可以称为用户认证信息),填报完成后,平台管理设备可以获取被监管对象所填报的个人信息,并根据个人信息对被监管对象进行身份认证,身份认证成功后,可以将个人信息上传至身份认证区块链。若个人信息上链成功,则可以确定被监管对象通过审核,并继续执行步骤S13;若个人信息为无效信息,或者个人信息上链失败,则可以确定被监管对象未通过审核,需要被监管对象重新填报个人信息。
步骤S12,被监管对象在系统中变更个人信息,上传身份认证区块链。
具体的,对于已在用户监管平台中进行过身份认证的被监管对象,当被监管对象需要变更个人信息时,可以在用户监管平台中调取自己以前填报的个人信息,并对以前填报的个人信息进行变更,更新完成后,平台管理设备可以获取变更后的个人信息,并将变更后的个人信息上传至身份认证区块链。若变更后的个人信息为被监管对象的有效信息,且变更后的个人信息上链成功,则可以确定被监管对象通过审核,并继续执行步骤S13;若变更后的个人信息为无效信息,或者变更后的个人信息上链失败,则可以确定被监管对象未通过审核,需要被监管对象重新填写变更后的个人信息。
步骤S13,向社区提交所需证件/材料。
具体的,当用户监管平台通过了被监管对象的身份认证后,还需要被监管对象向其所在的社区提交所需证件和材料,由社区工作人员对被监管对象所提交的证件和材料进行验证,若被监管对象所提供的证件和材料均没有问题,则可以确定被监管对象的证件和材料通过审核,此时被监管对象完成整个身份认证过程;若被监管对象所提供的证件和材料存在问题,则可以确定被监管对象的证件和材料未通过审核,需要被监管对象重新提供有效的证件和材料,才能完成整个身份认证过程。
步骤S203,在用户监管平台中获取目标映射表,将目标映射表中与目标行为数据相匹配的评估参数,确定为被监管对象对应的行为评估参数。
具体的,平台管理设备可以从用户监管平台中获取目标映射表,进而可以从目标映射表中查询目标行为数据对应的评估参数,并将目标映射表中与目标行为数据相匹配的评估参数,确定为被监管对象对应的行为评估参数。其中,目标映射表包括对象行为数据与评估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即目标映射表可以包括评估参数的加分减分项。
可以理解的是,目标映射表可以由社区服务机构提供,社区服务机构在设置了包含对象行为数据与评估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的映射表,并将映射表上传至用户监管平台,此时的映射表可以称为目标映射表。可选的,平台管理设备可以响应用户监管平台中与该社区服务机构相关联的数据上传操作,将社区服务机构所上传的映射表作为初始映射表,并对初始映射表中所包含的初始评估参数进行归一化处理,生成目标映射表,可以将目标映射表存储在用户监管平台的本地数据库中。换言之,平台管理设备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初始映射表中所包含的初始评估参数进行归一化处理,生成目标映射表。例如,社区服务机构所上传的初始映射表可以为按照百分制所设置的评估参数加分减分项,若在实际应用中,被监管对象的行为评估参数是按照十分制来计算的,则平台管理设备可以对初始映射表中所包含的初始评估参数按照十分制进行转换,生成目标映射表。
可选的,当目标行为数据包括任务记录,目标映射表包括任务进度单位对应的评估参数时,平台管理设备可以获取任务记录对应的任务完成进度,根据目标映射表将任务完成进度转换为进度单位数量,进而可以根据进度单位数量和任务进度单位对应的评估参数,生成被监管对象对应的行为评估参数,即目标映射表在可以包括单个任务进度单位所对应的评估参数,以及对应任务的任务进度单位总数量。例如,一个任务可以对应10个任务进度单位,每个任务进度单位所对应的评估参数为0.3,当被监管对象的任务记录中的任务完成进度为70%时,可以将任务完成进度转换为7个任务进度单位,此时可以计算得到任务记录对应的行为评估参数为:0.3*7=2.1。
可选的,当目标行为数据包括用户汇报记录,目标映射表包括行为合法评估参数和行为非法评估参数时,平台管理设备可以获取用户汇报记录对应的汇报时间戳,并获取被监管对象对应的汇报时间周期;若汇报时间戳属于汇报时间周期,则在目标映射表中获取与用户汇报记录相匹配的行为合法评估参数;若汇报时间戳不属于汇报时间周期,则在目标映射表中获取与用户汇报记录相匹配的行为非法评估参数。换言之,被监管对象可能需要定期向社区服务机构做定期汇报,未按照约定时间进行汇报时,该用户汇报记录所对应的行为评估参数可以为负分(可以称为行为非法评估参数);被监管对象按照约定时间进行汇报时,该用户汇报记录所对应的行为评估参数可以为非负分数。
可选的,目标映射表还可以包括社区志愿服务对应的评估参数、立功表现的评估参数、主动做好事对应的评估参数、未按要求上报信息/上缴证件对应的评估参数、未完成学习任务/社区服务任务对应的评估参数等。
请一并参见图11,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行为评估参数管理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1所示,行为评估参数管理流程可以由步骤S21-步骤S28来实现。
步骤S21,被监管对象可以主动报名参与志愿服务。该志愿服务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疫情防控、交通疏导、卫生清扫、修理搬运,参与形式为被监管对象主动报名参与。在被监管对象完成自主报名的志愿服务任务后,可以继续执行步骤S24,由社区服务机构的社区管理员在用户监管平台中上传该被监管对象对应的志愿服务记录,由平台管理设备将志愿服务记录转换为行为评估参数,并对志愿服务记录和行为评估参数进行上链留存。其中,若被监管对象完成自主报名的志愿服务任务后,则可以增加被监管对象的行为评估参数总值;若监管对象未完成自主报名的志愿服务任务,则可以继续保持被监管对象的行为评估参数总值,或者减少被监管对象的行为评估参数总值。
步骤S22,被监管对象可以向社区管理者做定期汇报,汇报形式可以包括现场汇报和书面汇报;若被监管对象的采用现场汇报的形式进行定期汇报,则继续执行步骤S25,由社区管理员负责整理被监管对象的汇报记录,并向用户监管平台上传该汇报记录,由平台管理设备将汇报记录转换为行为评估参数,并对汇报记录和行为评估参数进行上链留存。若被监管对象的采用书面汇报的形式进行定期汇报,则继续执行步骤S26,社区管理员将被监管对象所提交的书面材料上传至用户监管平台,由平台管理设备将书面材料转换为行为评估参数,并对书面材料和行为评估参数进行上链留存。其中,若被监管对象未在规定时间内做汇报,或者提交的书面材料有所缺失,则可以减少被监管对象的行为评估参数总值;若被监管对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汇报,且提交的书面材料没有缺失,则可以继续保持被监管对象的行为评估参数总值,或者增加被监管对象的行为评估参数总值。
步骤S23,社区服务机构可以获取被监管对象的个人表现,该个人表现可以包括立功表现、主动做好事表现、违规表现;立功表现可以是指区级以上机构所认定的表现,主动做好事可以是指被监管对象自行申请或者他人向社区服务机构反映,经由社区服务机构核实认定的表现,违规表现可以是指被监管对象未按照要求上报信息/上缴证件、或者未完成学习任务/社区服务任务、或者未按照要求定期汇报等,被监管对象的立功表现经过相关机构认定后,可以继续执行步骤S27,社区管理员将被监管对象个人表现记录上传至用户监管平台,由平台管理设备将个人表现记录转换为行为评估参数,并对个人表现记录和行为评估参数进行上链留存。其中,当个人表现记录为立功表现或主动做好事表现时,可以增加被监管对象的行为评估参数总值;当个人表现记录为违规表现时,可以减少被监管对象的行为评估参数总值。
平台管理设备执行上述步骤S24、步骤S25、步骤S26以及步骤S27中的任一步骤之后,均可以继续执行步骤S28,对被监管对象的行为评估参数总值进行同步变更,变更后的行为评估参数总值可以进行上链留存,也可以存储在用户监管平台的本地数据库中。
步骤S204,将目标行为数据和行为评估参数封装为交易区块,若交易区块在评估参数区块链网络中达成共识,则将交易区块添加至行为评估区块链。
具体的,平台管理设备可以将用户监管平台中的目标行为数据和行为评估参数以交易的形式上传至评估参数区块链网络,即可以将目标行为数据和行为评估参数封装为目标交易数据,并上传至评估参数区块链网络,该目标交易数据可以包括交易参考的版本规则、交易的输入数据、交易的输出数据以及交易锁定时间等信息。评估参数区块链网络在接收到目标交易数据后,可以对目标交易数据进行验证,验证通过表示目标交易数据为有效交易数据,进而可以由评估参数区块链网络中的区块链节点将有效交易数据打包成交易区块。例如,平台管理设备可以作为评估参数区块链网络中的一个区块链节点,在确定目标交易数据为有效交易数据后,可以将目标交易数据与其余交易数据(此处的目标交易数据和其余交易数据可以是指在相同时间段上传至评估参数区块链网络中的交易数据)打包成交易区块,在评估参数区块链网络中对交易区块进行广播,以使评估参数区块链网络中的Peer节点对交易区块进行共识,共识通过后可以将交易区块写入行为评估区块链中,即目标行为数据和行为评估参数上链成功;共识未通过则无法将交易区块写入行为评估区块链中,即目标行为数据和行为评估参数上链失败,需要对交易区块进行再次共识处理,或者丢弃该交易区块,将目标行为数据和行为评估参数打包成新的区块。
可选的,目标交易数据中可以包括为被监管对象提供目标行为数据的机构所对应的数字签名,评估参数区块链网络中的Peer背书节点可以获取该机构的公钥对目标交易数据中的数字签名进行验证,数字签名正确时,可以表示目标交易数据为有效交易数据。在交易区块的共识过程中,Peer节点可以对交易区块中所包含的每笔交易数据(包括目标交易数据)均进行验证,在交易区块中的每笔交易数据均没有问题时,可以确定该Peer节点认可了交易区块;当评估参数区块链网络中认可交易区块的Peer节点数量达到数据阈值(例如,所有Peer节点数量的2/3)时,可以确定交易区块在评估参数区块链网络中达成共识,将交易区块写入行为评估区块链中;当评估参数区块链网络中认可交易区块的Peer节点数量未达到数据阈值时,可以确定交易区块在评估参数区块链网络中未达成共识,目标行为数据和行为评估参数上链失败。
步骤S205,响应用户监管平台中针对被监管对象的数据查询操作,对行为评估区块链进行数据访问,在行为评估区块链中获取与被监管对象相关联的评估参数记录信息;评估参数记录信息包括目标行为数据和行为评估参数。
具体的,当社区、公安等机构对被监管对象进行外出审批、准假批假、提请表扬等时,社区、公安等机构可以通过用户监管平台中的数据查询功能,在行为评价区块链中查询被监管对象的评估参数记录信息。
下面以公安机构为例,对被监管对象的数据查询过程进行描述。公安机构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对辖区内的被监管对象进行考核,考核优秀的被监管对象可以缩减监管时长(例如,监管时长从2年缩减为1年半等),考核未通过的被监管对象可以延长监管时长(例如,监管时长可以从2年延长为3年等)。公安机构的工作人员可以登录用户监督平台,并触发用户监管平台中的数据查询功能,在用户监管平台中显示数据查询页面;公安机构的工作人员在数据查询页面中输入想要查询的被监管对象的个人信息,并触发查询选项后,平台管理设备可以响应数据查询页面中针对被监管对象的数据查询操作,对行为评估区块链进行数据访问;行为评估区块链检测到该公安机构为被监管对象的授权用户(例如,被监管对象为该公安机构辖区内的人)时,平台管理设备可以在行为评估区块链中获取与被监管对象相关联的评估参数记录信息,该评估参数记录信息可以包括行为评估区块链中所存储的与被监管对象相关联的所有目标行为数据和行为评估参数。
步骤S206,根据评估参数记录信息,确定被监管对象对应的用户状态;用户状态是指一个或者多个机构对被监管对象进行管理决策时所使用的依据条件。
具体的,在获取到评估参数记录信息后,平台管理设备可以对评估参数记录信息中所包含的行为评估参数进行累加,得到被监管对象的行为评估参数总值,根据行为评估参数总值可以确定被监管对象对应的用户状态,该用户状态可以是指一个或者多个机构对被监管对象进行管理决策时所使用的依据条件,即公安机构可以将被监管对象的用户状态作为管理决策的依据评价。用户状态的确定过程可以参见上述图5所对应实施例中的步骤S104,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以公安机构为例,当用户状态为异常用户状态时,表示被监管对象未通过考核,公安机构可以延长该被监管对象的监管时长;当用户状态为目标用户状态时,表示被监管对象通过考核且考核成绩优异,公安机构可以缩减该被监管对象的监管时长;当用户状态为正常用户状态时,表示被监管对象通过考核,可以将被监管对象的监管时长保持不变。
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或者多个机构可以将被监管对象的行为数据上传至用户监管平台,通过用户监管平台对被监管对象的目标行为数据进行合理量化,对被监管对象实行统一的参数评估标准,进而将目标行为数据和行为评估参数进行上链处理,可以实现一个或者多个机构之间的数据共享,并确保数据真实不可篡改,对被监管对象的每个监管环节均可以进行查验,进而可以优化监管流程;不同机构可以在行为评估区块链中查询被监管对象的数据,为被监管对象的服务管理工作提供有效依据,进而可以提高被监管对象的监管效率,减少被监管对象重新犯罪的风险,有利于帮助被监管对象重新融入社会;通过社区等机构预先设置好目标映射表(即针对行为数据所对应的行为评估参数分值表),根据目标映射表对被监管对象实行监督管理,便于不同机构互相认定及采纳,进一步加强被监管对象的社会安全隐患风险研判和预控。
请参见图12,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用户行为监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基于区块链的用户行为监管装置可以是运行于计算机设备中的一个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代码),例如该基于区块链的用户行为监管装置为一个应用软件;该装置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的相应步骤。如图12所示,该基于区块链的用户行为监管装置1可以包括:获取模块11,添加模块12,查询模块13,确定模块14;
获取模块11,用于在用户监管平台中获取由一个或者多个机构所提供的行为数据,在行为数据中获取针对被监管对象的目标行为数据,将目标行为数据转换为被监管对象对应的行为评估参数;
添加模块12,用于将目标行为数据和行为评估参数添加至行为评估区块链;
查询模块13,用于响应用户监管平台中针对被监管对象的数据查询操作,对行为评估区块链进行数据访问,在行为评估区块链中获取与被监管对象相关联的评估参数记录信息;评估参数记录信息包括目标行为数据和行为评估参数;
确定模块14,用于根据评估参数记录信息,确定被监管对象对应的用户状态;用户状态是指一个或者多个机构对被监管对象进行管理决策时所使用的依据条件。
其中,获取模块11,添加模块12,查询模块13,确定模块14的具体功能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5所对应实施例中的步骤S101-步骤S104,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获取模块11可以包括:证书获取单元111,第一公钥获取单元112,第二公钥获取单元113,行为数据验证单元114;
证书获取单元111,用于在用户监管平台中获取由一个或者多个机构所提供的待验证行为数据,获取一个或者多个机构分别对应的待验证机构证书,根据待验证机构证书获取一个或者多个机构分别对应的待验证中间证书;
第一公钥获取单元112,用于获取证书授权机构对应的根证书,在根证书中获取证书授权机构对应的第一机构公钥,采用第一机构公钥对待验证中间证书中的数字签名进行验证;根证书与一个或者多个机构均相关联;
第二公钥获取单元113,用于若待验证中间证书中的数字签名满足合法性条件,则将待验证中间证书确定为合法中间证书,在合法中间证书中获取中间认证机构对应的第二机构公钥;
行为数据验证单元114,用于采用第二机构公钥对待验证机构证书中的数字签名进行验证,若待验证机构证书中的数字签名满足合法性条件,则将待验证机构证书确定为合法机构证书,根据合法中间证书和合法机构证书,将待验证行为数据确定为行为数据。
其中,证书获取单元111,第一公钥获取单元112,第二公钥获取单元113,行为数据验证单元114的具体功能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8所对应实施例中的步骤S201,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该基于区块链的用户行为监管装置1还可以包括:认证信息获取模块15,认证信息上链模块16;
认证信息获取模块15,用于响应用户监管平台中的信息输入操作,获取信息输入操作所确定的用户认证信息,将用户认证信息上传至身份认证区块链网络;
认证信息上链模块16,用于当用户认证信息在身份认证区块链网络中通过共识时,将用户认证信息添加至身份认证区块链,确定用户认证信息对应的审核结果为审核通过结果;
则获取模块11可以包括:认证信息访问单元115,行为数据选取单元116;
认证信息访问单元115,用于对身份认证区块链进行数据访问,在身份认证区块链中获取被监管对象对应的用户认证信息;
行为数据选取单元116,用于将行为数据中与用户认证信息相匹配的数据,确定为被监管对象对应的目标行为数据。
其中,认证信息获取模块15,认证信息上链模块16,认证信息访问单元115,行为数据选取单元116的具体功能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8所对应实施例中的步骤S202,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获取模块11可以包括:目标映射表获取单元117,行为评估参数确定单元118;
目标映射表获取单元117,用于在用户监管平台中获取目标映射表;目标映射表包括对象行为数据与评估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
行为评估参数确定单元118,用于将目标映射表中与目标行为数据相匹配的评估参数,确定为被监管对象对应的行为评估参数。
其中,目标映射表获取单元117,行为评估参数确定单元118的具体功能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8所对应实施例中的步骤S203,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一个或者多个机构包括社区服务机构;该基于区块链的用户行为监管装置1还可以包括:初始映射表获取模块17,目标映射表生成模块18;
初始映射表获取模块17,用于响应用户监管平台中与社区服务机构相关联的数据上传操作,获取数据上传操作所确定的初始映射表;
目标映射表生成模块18,用于对初始映射表中所包含的初始评估参数进行归一化处理,生成目标映射表,将目标映射表存储在用户监管平台的本地数据库中。
其中,初始映射表获取模块17,目标映射表生成模块18的具体功能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8所对应实施例中的步骤S203,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目标行为数据包括任务记录,目标映射表包括任务进度单位对应的评估参数;
行为评估参数确定单元118可以包括:转换子单元1181,参数生成子单元1182;
转换子单元1181,用于获取任务记录对应的任务完成进度,根据目标映射表将任务完成进度转换为进度单位数量;
参数生成子单元1182,用于根据进度单位数量和任务进度单位对应的评估参数,生成被监管对象对应的行为评估参数。
其中,转换子单元1181,参数生成子单元1182的具体功能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8所对应实施例中的步骤S203,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目标行为数据包括用户汇报记录,行为评估参数包括行为合法评估参数和行为非法评估参数;
行为评估参数确定单元118可以包括:时间周期获取子单元1183,合法参数获取子单元1184,非法参数获取子单元1185;
时间周期获取子单元1183,用于获取用户汇报记录对应的汇报时间戳,获取被监管对象对应的汇报时间周期;
合法参数获取子单元1184,用于若汇报时间戳属于汇报时间周期,则在目标映射表中获取与用户汇报记录相匹配的行为合法评估参数;
非法参数获取子单元1185,用于若汇报时间戳不属于汇报时间周期,则在目标映射表中获取与用户汇报记录相匹配的行为非法评估参数。
其中,时间周期获取子单元1183,合法参数获取子单元1184,非法参数获取子单元1185的具体功能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8所对应实施例中的步骤S203,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添加模块12可以包括:交易获取单元121,区块封装单元122;
交易获取单元121,用于获取包含目标行为数据和行为评估参数的目标交易数据,将目标交易数据添加至交易池中;
区块封装单元122,用于对交易池中所包含的交易数据进行排序,按照目标交易数据在交易池中的排序顺序,将目标交易数据封装为交易区块。
其中,交易获取单元121,区块封装单元122的具体功能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5所对应实施例中的步骤S102,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查询模块13可以包括:查询用户确定单元131,参数记录信息获取单元132;
查询用户确定单元131,用于响应用户监管平台中针对被监管对象的数据查询操作,获取数据查询操作对应的查询用户,对行为评估区块链进行数据访问;
参数记录信息获取单元132,用于若在行为评估区块链中检测到查询用户为被监管对象的授权用户,则在行为评估区块链中,获取与被监管对象相关联的评估参数记录信息。
其中,查询用户确定单元131,参数记录信息获取单元132的具体功能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5所对应实施例中的步骤S103,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确定模块14可以包括:累加单元141,用户状态确定单元142;
累加单元141,用于对评估参数记录信息中所包含的行为评估参数进行累加,得到被监管对象对应的行为评估参数总值;
用户状态确定单元142,用于若行为评估参数总值小于第一参数阈值,则确定被监管对象的用户状态为异常用户状态;
上述用户状态确定单元142,还用于若行为评估参数总值大于第二参数阈值,则确定被监管对象的用户状态为目标用户状态;第一参数阈值小于第二参数阈值;
上述用户状态确定单元142,还用于若行为评估参数总值属于第一参数阈值和第二参数阈值之间,则确定被监管对象的用户状态为正常用户状态。
其中,累加单元141,用户状态确定单元142的具体功能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5所对应实施例中的步骤S104,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一个或者多个机构包括监管服务机构;
该基于区块链的用户行为监管装置1还可以包括:危险标识设置模块19,监管建议发送模块20;
危险标识设置模块19,用于当用户状态为异常用户状态时,在用户监管平台中为被监管对象设置危险标识信息;
监管建议发送模块20,用于根据危险标识信息生成针对被监管对象的监管建议信息,将监管建议信息发送至监管服务机构。
其中,一个或者多个机构包括用人机构;
该基于区块链的用户行为监管装置1还可以包括:安全标识设置模块21,录用建议发送模块22;
安全标识设置模块21,用于当用户状态为目标用户状态时,在用户监管平台中为被监管对象设置安全标识信息;
录用建议发送模块22,用于根据安全标识信息生成针对被监管对象的录用建议信息,将录用建议信息发送至用人机构。
其中,危险标识设置模块19,监管建议发送模块20,安全标识设置模块21,录用建议发送模块22的具体功能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5所对应实施例中的步骤S104,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或者多个机构可以将被监管对象的行为数据上传至用户监管平台,通过用户监管平台对被监管对象的目标行为数据进行合理量化,对被监管对象实行统一的参数评估标准,进而将目标行为数据和行为评估参数进行上链处理,可以实现一个或者多个机构之间的数据共享,并确保数据真实不可篡改,对被监管对象的每个监管环节均可以进行查验,进而可以优化监管流程;不同机构可以在行为评估区块链中查询被监管对象的数据,为被监管对象的服务管理工作提供有效依据,进而可以提高被监管对象的监管效率,减少被监管对象重新犯罪的风险,有利于帮助被监管对象重新融入社会;通过社区等机构预先设置好目标映射表(即针对行为数据所对应的行为评估参数分值表),根据目标映射表对被监管对象实行监督管理,便于不同机构互相认定及采纳,进一步加强被监管对象的社会安全隐患风险研判和预控。
请参见图13,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该计算机设备1000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网络接口1004和存储器1005,此外,上述计算机设备1000还可以包括:用户接口1003,和一个或者多个通信总线1002。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其中,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键盘(Keyboard),可选用户接口10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可选的,网络接口1004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存储器1005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一个或者多个磁盘存储器。可选的,存储器1005还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如图13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设备控制应用程序。
在如图13所示的计算机设备1000中,网络接口1004可提供网络通讯功能;而用户接口1003主要用于为用户提供输入的接口;而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设备控制应用程序,以实现:
在用户监管平台中获取由一个或者多个机构所提供的行为数据,在行为数据中获取针对被监管对象的目标行为数据,将目标行为数据转换为被监管对象对应的行为评估参数;
将目标行为数据和行为评估参数封装为交易区块,若交易区块在评估参数区块链网络中达成共识,则将交易区块添加至行为评估区块链;
响应用户监管平台中针对被监管对象的数据查询操作,对行为评估区块链进行数据访问,在行为评估区块链中获取与被监管对象相关联的评估参数记录信息;评估参数记录信息包括目标行为数据和行为评估参数;
根据评估参数记录信息,确定被监管对象对应的用户状态;用户状态是指一个或者多个机构对被监管对象进行管理决策时所使用的依据条件。
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计算机设备1000可执行前文图5和图8任一个所对应实施例中对基于区块链的用户行为监管方法的描述,也可执行前文图12所对应实施例中对基于区块链的用户行为监管装置1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另外,对采用相同方法的有益效果描述,也不再进行赘述。
此外,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且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前文提及的基于区块链的用户行为监管装置1所执行的计算机程序,且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处理器执行程序指令时,能够执行前文图5和图8任一个所对应实施例中对基于区块链的用户行为监管方法的描述,因此,这里将不再进行赘述。另外,对采用相同方法的有益效果描述,也不再进行赘述。对于本申请所涉及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描述。作为示例,程序指令可被部署在一个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在位于一个地点的多个计算设备上执行,又或者,在分布在多个地点且通过通信网络互连的多个计算设备上执行,分布在多个地点且通过通信网络互连的多个计算设备可以组成区块链系统。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者计算机程序可以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可以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前文图5和图8任一个所对应实施例中对基于区块链的用户行为监管方法的描述,因此,这里将不再进行赘述。另外,对采用相同方法的有益效果描述,也不再进行赘述。对于本申请所涉及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者计算机程序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个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一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本申请实施例方法中的步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顺序调整、合并和删减。
本申请实施例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申请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申请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申请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申请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用户行为监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平台管理设备在用户监管平台中获取由一个或者多个机构所提供的经过上链处理后的行为数据,在所述行为数据中获取针对被监管对象的目标行为数据;所述用户监管平台包括可触发的积分计算功能;
响应针对所述积分计算功能的触发操作,在所述用户监管平台中获取目标映射表,将所述目标映射表中与所述目标行为数据相匹配的评估参数,确定为所述被监管对象对应的行为评估参数;所述目标映射表包括对象行为数据与评估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目标行为数据包括任务记录和用户汇报记录;
将所述目标行为数据和所述行为评估参数封装为交易区块,若所述交易区块在评估参数区块链网络中达成共识,则将所述交易区块添加至行为评估区块链;
响应所述用户监管平台中针对所述被监管对象的数据查询操作,对所述行为评估区块链进行数据访问,当所述数据查询操作的查询用户为所述被监管对象的授权用户时,在所述行为评估区块链中获取与所述被监管对象相关联的评估参数记录信息;所述评估参数记录信息包括所述目标行为数据和所述行为评估参数;所述查询用户至少包括社区工作人员、用人机构、公安机构、政法机构、经信机构;
对所述评估参数记录信息中所包含的行为评估参数进行累加,得到被监管对象的行为评估参数总值,根据所述行为评估参数总值,确定所述被监管对象对应的用户状态;所述用户状态是指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机构对所述被监管对象进行管理决策时所使用的依据条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管理设备在用户监管平台中获取由一个或者多个机构所提供的经过上链处理后的行为数据,包括:
所述平台管理设备在所述用户监管平台中获取由一个或者多个机构所提供的待验证行为数据,获取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机构分别对应的待验证机构证书,根据所述待验证机构证书获取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机构分别对应的待验证中间证书;
获取证书授权机构对应的根证书,在所述根证书中获取所述证书授权机构对应的第一机构公钥,采用所述第一机构公钥对所述待验证中间证书中的数字签名进行验证;所述根证书与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机构均相关联;
若所述待验证中间证书中的数字签名满足合法性条件,则将所述待验证中间证书确定为合法中间证书,在所述合法中间证书中获取中间认证机构对应的第二机构公钥;
采用所述第二机构公钥对所述待验证机构证书中的数字签名进行验证,若所述待验证机构证书中的数字签名满足合法性条件,则将所述待验证机构证书确定为合法机构证书,根据所述合法中间证书和所述合法机构证书,将所述待验证行为数据确定为所述行为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响应所述用户监管平台中的信息输入操作,获取所述信息输入操作所确定的用户认证信息,将所述用户认证信息上传至身份认证区块链网络;
当所述用户认证信息在所述身份认证区块链网络中通过共识时,将所述用户认证信息添加至身份认证区块链,确定所述用户认证信息对应的审核结果为审核通过结果;
则所述在所述行为数据中获取针对被监管对象的目标行为数据,包括:
对所述身份认证区块链进行数据访问,在所述身份认证区块链中获取所述被监管对象对应的所述用户认证信息;
将所述行为数据中与所述用户认证信息相匹配的数据,确定为所述被监管对象对应的所述目标行为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机构包括社区服务机构;
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所述用户监管平台中与所述社区服务机构相关联的数据上传操作,获取所述数据上传操作所确定的初始映射表;
对所述初始映射表中所包含的初始评估参数进行归一化处理,生成所述目标映射表,将所述目标映射表存储在所述用户监管平台的本地数据库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行为数据包括任务记录,所述目标映射表包括任务进度单位对应的评估参数;
所述将所述目标映射表中与所述目标行为数据相匹配的评估参数,确定为所述被监管对象对应的行为评估参数,包括:
获取所述任务记录对应的任务完成进度,根据所述目标映射表将所述任务完成进度转换为进度单位数量;
根据所述进度单位数量和所述任务进度单位对应的评估参数,生成所述被监管对象对应的行为评估参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行为数据包括用户汇报记录,所述行为评估参数包括行为合法评估参数和行为非法评估参数;
所述将所述目标映射表中与所述目标行为数据相匹配的评估参数,确定为所述被监管对象对应的行为评估参数,包括:
获取所述用户汇报记录对应的汇报时间戳,获取所述被监管对象对应的汇报时间周期;
若所述汇报时间戳属于所述汇报时间周期,则在所述目标映射表中获取与所述用户汇报记录相匹配的行为合法评估参数;
若所述汇报时间戳不属于所述汇报时间周期,则在所述目标映射表中获取与所述用户汇报记录相匹配的行为非法评估参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目标行为数据和所述行为评估参数封装为交易区块,包括:
获取包含所述目标行为数据和所述行为评估参数的目标交易数据,将所述目标交易数据添加至交易池中;
对所述交易池中所包含的交易数据进行排序,按照所述目标交易数据在所述交易池中的排序顺序,将所述目标交易数据封装为所述交易区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所述用户监管平台中针对所述被监管对象的数据查询操作,对所述行为评估区块链进行数据访问,当所述数据查询操作的查询用户为所述被监管对象的授权用户时,在所述行为评估区块链中获取与所述被监管对象相关联的评估参数记录信息,包括:
响应所述用户监管平台中针对所述被监管对象的数据查询操作,获取所述数据查询操作对应的查询用户,对所述行为评估区块链进行数据访问;
若在所述行为评估区块链中检测到所述查询用户为所述被监管对象的授权用户,则在所述行为评估区块链中,获取与所述被监管对象相关联的评估参数记录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行为评估参数总值,确定所述被监管对象对应的用户状态,包括:
对所述评估参数记录信息中所包含的行为评估参数进行累加,得到所述被监管对象对应的行为评估参数总值;
若所述行为评估参数总值小于第一参数阈值,则确定所述被监管对象的用户状态为异常用户状态;
若所述行为评估参数总值大于第二参数阈值,则确定所述被监管对象的用户状态为目标用户状态;所述第一参数阈值小于所述第二参数阈值;
若所述行为评估参数总值属于所述第一参数阈值和所述第二参数阈值之间,则确定所述被监管对象的用户状态为正常用户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机构包括监管服务机构;
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用户状态为所述异常用户状态时,在所述用户监管平台中为所述被监管对象设置危险标识信息;
根据所述危险标识信息生成针对所述被监管对象的监管建议信息,将所述监管建议信息发送至所述监管服务机构。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机构包括用人机构;
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用户状态为所述目标用户状态时,在所述用户监管平台中为所述被监管对象设置安全标识信息;
根据所述安全标识信息生成针对所述被监管对象的录用建议信息,将所述录用建议信息发送至所述用人机构。
12.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用户行为监管装置,应用于平台管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在用户监管平台中获取由一个或者多个机构所提供的经过上链处理后的行为数据,在所述行为数据中获取针对被监管对象的目标行为数据;所述用户监管平台包括可触发的积分计算功能;
响应针对所述积分计算功能的触发操作,在所述用户监管平台中获取目标映射表,将所述目标映射表中与所述目标行为数据相匹配的评估参数,确定为所述被监管对象对应的行为评估参数;所述目标映射表包括对象行为数据与评估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目标行为数据包括任务记录和用户汇报记录;
添加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行为数据和所述行为评估参数封装为交易区块,若所述交易区块在评估参数区块链网络中达成共识,则将所述交易区块添加至行为评估区块链;
查询模块,用于响应所述用户监管平台中针对所述被监管对象的数据查询操作,对所述行为评估区块链进行数据访问,当所述数据查询操作的查询用户为所述被监管对象的授权用户时,在所述行为评估区块链中获取与所述被监管对象相关联的评估参数记录信息;所述评估参数记录信息包括所述目标行为数据和所述行为评估参数;所述查询用户至少包括社区工作人员、用人机构、公安机构、政法机构、经信机构;
确定模块,用于对所述评估参数记录信息中所包含的行为评估参数进行累加,得到被监管对象的行为评估参数总值,根据所述行为评估参数总值,确定所述被监管对象对应的用户状态;所述用户状态是指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机构对所述被监管对象进行管理决策时所使用的依据条件。
13.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相连,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计算机程序,以使得所述计算机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使得具有所述处理器的计算机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1515385.7A 2020-12-21 2020-12-21 基于区块链的用户行为监管方法、装置、设备以及介质 Active CN1122317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15385.7A CN112231772B (zh) 2020-12-21 2020-12-21 基于区块链的用户行为监管方法、装置、设备以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15385.7A CN112231772B (zh) 2020-12-21 2020-12-21 基于区块链的用户行为监管方法、装置、设备以及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31772A CN112231772A (zh) 2021-01-15
CN112231772B true CN112231772B (zh) 2021-04-20

Family

ID=741249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15385.7A Active CN112231772B (zh) 2020-12-21 2020-12-21 基于区块链的用户行为监管方法、装置、设备以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317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20712A (zh) * 2021-04-16 2021-08-06 新奥数能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生成能源企业项目进展信息表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5544154A (zh) * 2022-12-01 2022-12-30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煤矿安全监管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98432A (zh) * 2019-09-06 2019-12-2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社区矫正信息管理方法及装置、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0674180A (zh) * 2019-09-26 2020-01-1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数据处理方法、装置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910138A (zh) * 2019-12-04 2020-03-24 中科扶云(杭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区块链数据监管方法、装置
CN111656730A (zh) * 2017-11-28 2020-09-11 美国运通旅游有关服务公司 解耦和更新移动设备上的锁定证书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56730A (zh) * 2017-11-28 2020-09-11 美国运通旅游有关服务公司 解耦和更新移动设备上的锁定证书
CN110598432A (zh) * 2019-09-06 2019-12-2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社区矫正信息管理方法及装置、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0674180A (zh) * 2019-09-26 2020-01-1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数据处理方法、装置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910138A (zh) * 2019-12-04 2020-03-24 中科扶云(杭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区块链数据监管方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31772A (zh) 2021-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50910B (zh)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共享方法、数据共享网络及电子设备
CN109525671B (zh)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存储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444277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反恐情报协同共享平台及方法
CN110032545A (zh) 基于区块链的文件存储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0599069A (zh) 基于区块链网络的应用评价方法及装置
CN110516474A (zh) 区块链网络中的用户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775556B2 (en) Faster view change for blockchain
CN112073484A (zh) 一种基于联盟链的gdpr合规监管方法及系统
CN112231772B (zh) 基于区块链的用户行为监管方法、装置、设备以及介质
US11362826B2 (en) Endorsement process for non-deterministic application
CN109753815A (zh)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数据处理网络及电子设备
CN108898495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金融理财责任认定方法
CN111460482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摇号方法及装置
AU2021273375B2 (en) Cross-network identity provisioning
CN111292174A (zh) 一种纳税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951490A (zh) 基于区块链的网页防篡改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US20220329436A1 (en) Token-based identity validation via blockchain
CN112115193A (zh) 基于区块链的案件比查询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598432A (zh) 社区矫正信息管理方法及装置、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0727734B (zh) 基于区块链的信用信息同步方法及信用联合奖惩系统
CN114357490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共享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N115987697B (zh) 基于事件订阅机制的多层级情报数据共享方法及系统
CN113065849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履历管理方法
US11310311B2 (en) Media obfuscation
US20210150597A1 (en) Automated invoic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3783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