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17884B - 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17884B
CN112217884B CN202011030296.3A CN202011030296A CN112217884B CN 112217884 B CN112217884 B CN 112217884B CN 202011030296 A CN202011030296 A CN 202011030296A CN 112217884 B CN112217884 B CN 1122178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communication
internet
communication node
thing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3029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17884A (zh
Inventor
王丹
徐程
胡创
杨忠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oos Co ltd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KPU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oos Co ltd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KP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oos Co ltd,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KPU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oo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3029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1788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178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178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178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178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2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 H04L67/025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for remote control or remote monitoring of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其中,该系统包括多个物联网设备、多个边缘节点、多个通信节点和云服务器,边缘节点设置在对应的物联网设备中,边缘节点可以采集对应的物联网设备的运行数据,并向已建立近距离通信连接的通信节点发送运行数据,通信节点可以基于已建立的近距离通信连接接收运行数据,并基于移动通信网络转发运行数据至云服务器。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使用分层架构,在边缘节点和通信节点之间采用近距离通信连接,在通信节点和云服务器之间采用移动通信网络,可以有效降低物联网中数据传输方案的实施成本。

Description

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传输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属于物联网数据传输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网络通信能力和电子设备的计算能力都越来越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孕育出了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可以将原先一个个孤立的设备变为一组智能化的整体,实现更智能、更高效和更安全的目标。
经研究表明,写字楼、商场和事业单位等大型楼宇一半以上的电力都是由暖通系统消耗的,为了降低暖通系统的消耗部分企业给出了基于物联网的解决方案,通过将暖通系统中每个设备的运行数据上传至云端,由云端对运行数据进行深度学习和分析,得出暖通系统控制设备运行的最优解。因此,暖通系统物联网方案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将每个设备的运行数据上传至云端。现有的方案包括如下几种:第一种,设备提供商与楼宇方签署无线租赁合同,每个设备通过楼宇中的无线网络上传运行数据;第二种,每个设备中设置有移动通信网络通信功能,独立的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上传运行数据。
但是,对于无线租赁方案,设备提供商需要与每个楼宇方都签署合同,因此,沟通和维护成本太高;而对于移动通信网络方案,每个设备都使用移动通信网络,通信成本太高。因此,现有的物联网中数据传输方案的实施成本都比较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可以降低物联网中数据传输方案的实施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物联网中的边缘节点,物联网还包括多个物联网设备、多个通信节点和云服务器,边缘节点设置在对应的物联网设备中,方法包括:
采集对应的物联网设备的运行数据;
基于已建立的近距离通信连接向目标通信节点发送运行数据,以使目标通信节点基于移动通信网络将运行数据转发至云服务器。
可选的,基于已建立的近距离通信连接向目标通信节点发送运行数据,包括:
根据预先接收的各通信节点的数据转发能力,确定目标通信节点;
与目标通信节点建立近距离通信连接;
通过近距离通信连接向目标通信节点发送运行数据。
可选的,根据预先接收的各通信节点的数据转发能力,确定目标通信节点,包括:
根据预先接收的各通信节点的数据转发能力和运行数据的占用带宽,确定各通信节点的剩余带宽;
将各通信节点中剩余带宽最小的通信节点确定为目标通信节点。
可选的,与目标通信节点建立近距离通信连接,包括:
向目标通信节点发送连接请求;
若接收到目标通信节点返回的同意连接消息,则与目标通信节点建立近距离通信连接;
方法还包括:
向目标通信节点发送断开连接请求;
若接收到目标通信节点返回的断开确认消息,则断开与目标通信节点之间的近距离通信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物联网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物联网中的边缘节点,物联网还包括多个物联网设备、多个通信节点和云服务器,边缘节点设置在对应的物联网设备中,装置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对应的物联网设备的运行数据;
近距离通信模块,用于基于已建立的近距离通信连接向目标通信节点发送运行数据,以使目标通信节点基于移动通信网络将运行数据转发至云服务器。
可选的,近距离通信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预先接收的各通信节点的数据转发能力,确定目标通信节点;
与目标通信节点建立近距离通信连接;
通过近距离通信连接向目标通信节点发送运行数据。
可选的,近距离通信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预先接收的各通信节点的数据转发能力和运行数据的占用带宽,确定各通信节点的剩余带宽;
将各通信节点中剩余带宽最小的通信节点确定为目标通信节点。
可选的,近距离通信模块具体用于:
向目标通信节点发送连接请求;
若接收到目标通信节点返回的同意连接消息,则与目标通信节点建立近距离通信连接;
近距离通信模块,还用于向目标通信节点发送断开连接请求,若接收到目标通信节点返回的断开确认消息,则断开与目标通信节点之间的近距离通信连接。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物联网中的通信节点,物联网还包括多个物联网设备、多个边缘节点和云服务器,边缘节点设置在对应的物联网设备中,方法包括:
基于已建立的近距离通信连接接收运行数据,运行数据是边缘节点从物联网设备中采集的;
基于移动通信网络向云服务器转发运行数据。
可选的,基于已建立的近距离通信连接接收运行数据,包括:
接收边缘节点发送的连接请求,连接请求包括运行数据的占用带宽;
若确定当前的数据转发能力满足占用带宽,则向边缘节点返回同意连接消息,并与边缘节点建立近距离通信连接;
通过近距离通信连接接收边缘节点发送的运行数据。
可选的,在基于已建立的近距离通信连接接收运行数据之前,还包括:
向目标范围内的边缘节点发送数据转发能力;
与边缘节点建立近距离通信连接之后,方法还包括:
根据占用带宽更新数据转发能力;
向目标范围内的各边缘节点发送更新后的数据转发能力。
可选的,方法还包括:
接收边缘节点发送的断开连接请求;
在与边缘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状态满足预设要求时,向边缘节点返回断开确认消息。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物联网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物联网中的通信节点,物联网还包括多个物联网设备、多个边缘节点和云服务器,边缘节点设置在对应的物联网设备中,装置包括:
近距离通信模块,用于基于已建立的近距离通信连接接收运行数据,运行数据是边缘节点从物联网设备中采集的;
移动通信模块,用于基于移动通信网络向云服务器转发运行数据。
可选的,近距离通信模块具体用于:
接收边缘节点发送的连接请求,连接请求包括运行数据的占用带宽;
若确定当前的数据转发能力满足占用带宽,则向边缘节点返回同意连接消息,并与边缘节点建立近距离通信连接;
通过近距离通信连接接收边缘节点发送的运行数据。
可选的,近距离通信模块,还用于向目标范围内的边缘节点发送数据转发能力;
该装置还包括:数据转发能力管理模块,用于根据占用带宽更新数据转发能力;
近距离通信模块,还用于向目标范围内的各边缘节点发送更新后的数据转发能力。
可选的,近距离通信模块,还用于接收边缘节点发送的断开连接请求,以及在与边缘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状态满足预设要求时,向边缘节点返回断开确认消息。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物联网数据传输系统,包括:多个物联网设备、多个边缘节点、多个通信节点和云服务器,边缘节点设置在对应的物联网设备中;
边缘节点用于采集对应的物联网设备的运行数据,并向已建立近距离通信连接的通信节点发送运行数据;
通信节点用于基于已建立的近距离通信连接接收运行数据,并基于移动通信网络转发运行数据至云服务器。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在调用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实施方式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该系统包括多个物联网设备、多个边缘节点、多个通信节点和云服务器,边缘节点设置在对应的物联网设备中,边缘节点可以采集对应的物联网设备的运行数据,并向已建立近距离通信连接的通信节点发送运行数据,通信节点可以基于已建立的近距离通信连接接收运行数据,并基于移动通信网络转发运行数据至云服务器。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使用分层架构,在边缘节点和通信节点之间采用近距离通信连接,在通信节点和云服务器之间采用移动通信网络,可以有效降低物联网中数据传输方案的实施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数据传输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建立近距离通信连接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断开近距离通信连接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物联网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物联网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随着智能化社会的到来,物联网设备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例如,楼宇中的物联网暖通系统,通过获取物联网暖通系统中每个物联网设备的运行数据,可以对该物联网暖通系统进行优化,实现更高效、更节能的目标。物联网设备需要将自身的数据上传至云服务器才能实现后续的优化,现有的物联网设备上传方案包括:第一种,设备提供商与楼宇方签署无线租赁合同,每个设备通过楼宇中的无线网络上传运行数据;第二种,每个设备中设置有移动通信网络通信功能,独立的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上传运行数据;第三种,在大型应用场景中搭建局域网和私有服务器,物联网设备直接接入本地的局域网,由私有服务器完成优化工作。
但是,对于第一种方案,设备供应商需要与每个楼宇方都签署合同,沟通和维护成本太高;对于第二种方案,每个设备都使用移动通信网络,通信成本太高。对于第三种方案,仅适合大型应用场景,对中小型应用场景来讲搭建局域网和私有服务器成本太高,因此,现有的物联网中数据传输方案的实施成本都比较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应用于具有近距离通信功能的电子设备或具有移动通信网络功能的电子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电子设备的具体类型不作任何限制。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数据传输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多个物联网设备、多个边缘节点、多个通信节点和云服务器,边缘节点可以设置在对应的物联网设备中;边缘节点用于采集对应的物联网设备的运行数据,并向已建立近距离通信连接的通信节点发送运行数据;通信节点用于基于已建立的近距离通信连接接收运行数据,并基于移动通信网络转发运行数据至云服务器。其中,近距离通信连接可以是蓝牙和超宽带等近距离通信技术,移动通信网络可以是窄频物联网、4G和5G等移动通信网络技术。
具体的,物联网设备可以是具有物联网功能的智能家电、工业设备等设备,用于为用户提供所需要的服务,本申请实施例中以楼宇中的空调机组和气泵作为物联网设备进行举例说明。边缘节点可以是具有近距离通信功能的电子设备,边缘节点可以采集对应的物联网设备的运行数据,并与通信节点建立近距离通信连接,同时通过近距离通信连接发送运行数据,还可以保存多个通信节点,并选择目标通信节点。通信节点可以是具有移动通信网络功能的电子设备,通信节点可以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与云服务器进行数据传输,还可以与边缘节点建立近距离通信连接,并通过近距离通信连接接收运行数据。在实际应用中,物联网设备、边缘节点和通信节点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部署,具体的部署方式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10、边缘节点采集对应的物联网设备的运行数据。
每一个物联网设备都可以对应设置一个边缘节点,为了美观,边缘节点可以设置在物联网设备中(即可以与物联网设备视为一个整体),为了方便安装和调试也可以单独设置在物联网设备外,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物联网设备在运行时可以生成运行数据,例如,当物联网设备是空调机组时,运行数据可以包括进水温度、出水温度、风扇的功率和送风温度等。
具体的,边缘节点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采样频率采集对应的物联网设备的运行数据。
S120、边缘节点基于已建立的近距离通信连接向目标通信节点发送运行数据。
若边缘节点与目标通信节点之间已经建立了近距离通信连接,则边缘节点可以直接将运行数据发送至目标通信节点,以使目标通信节点基于移动通信网络将运行数据转发至云服务器。若边缘节点与目标通信节点之间没有建立近距离通信连接,则边缘节点需要先和目标通信节点建立近距离通信连接,具体的建立过程如图3所示,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建立近距离通信连接的流程示意图,包括如下步骤:
S121、通信节点向目标范围内的多个边缘节点发送其数据转发能力。
通信节点可以在预设周期内向目标范围内的多个边缘节点发送其数据转发能力,其中,数据转发能力是指该通信节点在同一时刻可以承受的最大数据转发量,若在同一时刻该通信节点转发的数据超过其数据转发能力,则有可能出现丢包等问题。当边缘节点收到通信节点发送的数据转发能力后,可以保存该通信节点的数据转发能力。
S122、边缘节点根据预先接收的各通信节点的数据转发能力,确定目标通信节点。
具体的,边缘节点可以根据预先接收的各通信节点的数据转发能力的大小,对各通信节点进行排序,并将其中数据转发能力最大的通信节点确定为目标通信节点。边缘节点也可以根据预先接收的各通信节点的数据转发能力和运行数据的占用带宽,确定各通信节点的剩余带宽,并将各通信节点中剩余带宽最小的通信节点确定为目标通信节点。例如,边缘节点中保存了3个通信节点的数据转发能力,分别是通信节点A的数据转发能力为100,通信节点B的数据转发能力为50,通信节点C的数据转发能力为70,且需要发送的运行数据的占用带宽为60,则通信节点A的剩余带宽为40,通信节点C的剩余带宽为10,通信节点B没有剩余带宽,因此,边缘节点可以将通信节点C确定为目标通信节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边缘节点可以优先选择剩余带宽最小的通信节点作为目标通信节点,通过在满足通信需求的条件下选择剩余带宽最小的通信节点,可以避免通信节点的资源浪费,达到优化资源利用的效果。
S123、边缘节点向目标通信节点发送连接请求。
具体的,在确定好目标通信节点后,边缘节点可以向目标通信节点发送连接请求,其中,连接请求中可以包括需要发送的运行数据的占用带宽,其也可以包括边缘节点的标识和/或地址等信息,以供通信节点识别。
S124、目标通信节点接收边缘节点发送的连接请求。
S125、在当前的数据转发能力满足占用带宽的情况下,目标通信节点向边缘节点返回同意连接消息。
具体的,通信节点可以将连接请求中的占用带宽与当前的数据转发能力进行对比,若当前的数据转发能力满足占用带宽,则可以向边缘节点返回同意连接消息,并与边缘节点建立近距离通信连接;若当前的数据转发能力不满足占用带宽,则可以向边缘节点返回拒绝连接消息。
例如,若存在两个边缘节点分别向同一通信节点发送了连接请求,则通信节点可以根据接收到连接请求的先后顺序,确定占用带宽与当前的数据转发能力进行对比的顺序。若通信节点先收到边缘节点A的连接请求(占用带宽为60),后接收到边缘节点B的连接请求(占用带宽为50),且该通信节点当前的数据转发能力为70,则该通信节点先将边缘节点A的占用带宽60与当前的数据转发能力70进行对比,确定满足边缘节点A的占用带宽,再将剩余的数据转发能力10与边缘节点B的占用带宽50进行对比,确定不满足边缘节点B的占用带宽。最终该通信节点可以向边缘节点A发送同意连接消息,向边缘节点B发送拒绝连接消息。
S126、边缘节点在接收到同意连接消息后,与目标通信节点建立近距离通信连接。
具体的,若边缘节点接收到目标通信节点返回的同意连接消息,则与目标通信节点建立近距离通信连接;若边缘节点接收到目标通信节点返回的拒绝连接消息,则可以返回步骤S121,重新确定目标通信节点。
在边缘节点与目标通信节点建立好近距离通信连接的情况下,边缘节点可以通过已建立的近距离通信连接向目标通信节点发送运行数据。
S127、在成功建立近距离通信连接的情况下,目标通信节点向目标范围内的多个边缘节点发送其数据转发能力。
通信节点可以在每次新建立近距离通信连接之后,根据当前全部的占用带宽更新数据转发能力,例如,通信节点的当前数据转发能力是100,在与一个边缘节点新建立近距离通信连接的情况下,通信节点可以根据当前全部的占用带宽将数据转发能力更新为70。在更新完数据转发能力后,通信节点还可以向目标范围内的各边缘节点发送更新后的数据转发能力,以使目标范围内的各边缘节点随时可以根据最新的数据转发能力选择合适的目标通信节点。
S130、目标通信节点基于已建立的近距离通信连接接收运行数据。
S140、目标通信节点基于移动通信网络向云服务器转发运行数据。
具体的,通信节点接收到运行数据后,可以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向云服务器转发运行数据。云服务器可以根据收集的运行数据对物联网设备的使用进行整体优化和改进,同时,云服务器还可以统计每个通信节点的实际数据转发情况,例如,月平均数据转发量和数据转发频率。然后根据实际数据转发情况对通信节点的部署进行优化,包括增加或减少通信节点的数量,改变通信节点的物理位置等,进一步降低方案中通信节点的部署成本和提高方案的稳定性。
由于通信节点是基于移动通信网络向云服务器转发运行数据的,因此,设备提供商不需要与楼宇方签订无线租赁合同,进而降低了双方的沟通和维护成本。同时,相比于每个设备都使用移动通信网络,本申请方案中的分层架构可以有效降低使用移动通信网络的设备的数量,进而降低了通信成本,相比于搭建局域网和私有云,本申请方案的实施成本更低且适用场景更广泛,并且本申请方案中采用动态选择机制,可以提高每个通信节点的利用率。另外,边缘节点-目标通信节点-云服务器是端到端的通信过程,且通信节点在与边缘节点建立了近距离通信连接后,不需要存储运行数据,而是直接将该运行数据转发至云服务器,因此,运行数据的整个传输过程具有低延迟的效果。
在边缘节点需要重启或停止运行时,可以与已建立近距离通信连接的目标通信节点断开近距离通信连接,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断开近距离通信连接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210、边缘节点向目标通信节点发送断开连接请求。
S220、通信节点接收边缘节点发送的断开连接请求。
S230、通信节点在与边缘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状态满足预设要求时,向边缘节点返回断开确认消息。
例如,当通信节点收到边缘节点发送的断开连接请求后,可以确定该边缘节点是否还有剩余运行数据在进行传输,在确定该边缘节点无运行数据需要发送后,可以向边缘节点返回断开确认消息。
S240、边缘节点接收目标通信节点发送的断开确认消息。
若接收到目标通信节点返回的断开确认消息,则断开与目标通信节点之间的近距离通信连接。
S250、在发送断开确认消息之后,目标通信节点向目标范围内的多个边缘节点发送其数据转发能力。
通信节点在每次断开近距离通信连接之后,都可以根据当前全部的占用带宽更新数据转发能力,例如,通信节点的当前数据转发能力是100,在与一个边缘节点断开近距离通信连接的情况下,通信节点可以根据当前全部的占用带宽将数据转发能力更新为170。在更新完数据转发能力后,通信节点还可以向目标范围内的各边缘节点发送更新后的数据转发能力,以使目标范围内的各边缘节点随时可以根据最新的数据转发能力选择合适的目标通信节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包括:多个物联网设备、多个边缘节点、多个通信节点和云服务器,边缘节点设置在对应的物联网设备中,边缘节点可以采集对应的物联网设备的运行数据,并向已建立近距离通信连接的通信节点发送运行数据,通信节点可以基于已建立的近距离通信连接接收运行数据,并基于移动通信网络转发运行数据至云服务器。本申请通过使用分层架构,在边缘节点和通信节点之间采用近距离通信连接,在通信节点和云服务器之间采用移动通信网络,可以有效降低物联网中数据传输方案的实施成本。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作为对上述方法的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联网数据传输装置,该装置实施例与前述方法实施例对应,为便于阅读,本装置实施例不再对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细节内容进行逐一赘述,但应当明确,本实施例中的装置能够对应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全部内容。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物联网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包括:
采集模块110,用于采集对应的物联网设备的运行数据;
近距离通信模块120,用于基于已建立的近距离通信连接向目标通信节点发送运行数据,以使目标通信节点基于移动通信网络将运行数据转发至云服务器;
通信节点管理模块130,用于保存和管理多个通信节点。
可选的,近距离通信模块120具体用于:
根据预先接收的各通信节点的数据转发能力,确定目标通信节点;
与目标通信节点建立近距离通信连接;
通过已建立的近距离通信连接向目标通信节点发送运行数据。
可选的,近距离通信模块120具体用于:
根据预先接收的各通信节点的数据转发能力和运行数据的占用带宽,确定各通信节点的剩余带宽;
将各通信节点中剩余带宽最小的通信节点确定为目标通信节点。
可选的,近距离通信模块120具体用于:
向目标通信节点发送连接请求;
若接收到目标通信节点返回的同意连接消息,则与目标通信节点建立近距离通信连接;
近距离通信模块120,还用于向目标通信节点发送断开连接请求,若接收到目标通信节点返回的断开确认消息,则断开与目标通信节点之间的近距离通信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与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物联网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包括:
近距离通信模块210,用于基于已建立的近距离通信连接接收运行数据,运行数据是边缘节点从物联网设备中采集的;
移动通信模块220,用于基于移动通信网络向云服务器转发运行数据。
可选的,近距离通信模块210具体用于:
接收边缘节点发送的连接请求,连接请求包括运行数据的占用带宽;
若确定当前的数据转发能力满足占用带宽,则向边缘节点返回同意连接消息,并与边缘节点建立近距离通信连接;
通过近距离通信连接接收边缘节点发送的运行数据。
可选的,近距离通信模块210,还用于向目标范围内的边缘节点发送数据转发能力;
该装置还包括:数据转发能力管理模块230,用于根据占用带宽更新数据转发能力;
近距离通信模块210,还用于向目标范围内的各边缘节点发送更新后的数据转发能力。
可选的,近距离通信模块210,还用于接收边缘节点发送的断开连接请求,以及在与边缘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状态满足预设要求时,向边缘节点返回断开确认消息。
本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与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21和处理器20,存储器21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20用于在调用计算机程序22时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与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至少可以包括:能够将计算机程序代码携带到拍照装置/终端设备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例如U盘、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可以是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应当理解,当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如果”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当...时”或“一旦”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意指“一旦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一旦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
另外,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物联网中的边缘节点,所述物联网还包括多个物联网设备、多个通信节点和云服务器,所述边缘节点设置在对应的物联网设备中,每一个物联网设备对应设置一个边缘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采集对应的物联网设备的运行数据;
基于已建立的近距离通信连接向目标通信节点发送所述运行数据,以使所述目标通信节点基于移动通信网络将所述运行数据转发至所述云服务器;
其中,在基于已建立的近距离通信连接向目标通信节点发送所述运行数据之前,包括:
接收通信节点所发送的其自身的数据转发能力,并保存所述通信节点对应的数据转发能力;
所述基于已建立的近距离通信连接向目标通信节点发送所述运行数据,包括:
根据预先接收的各通信节点的数据转发能力,确定目标通信节点;
与所述目标通信节点建立近距离通信连接;
通过所述近距离通信连接向所述目标通信节点发送所述运行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先接收的各通信节点的数据转发能力,确定目标通信节点,包括:
根据预先接收的各通信节点的数据转发能力和所述运行数据的占用带宽,确定各通信节点的剩余带宽;
将各通信节点中剩余带宽最小的通信节点确定为所述目标通信节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与所述目标通信节点建立近距离通信连接,包括:
向所述目标通信节点发送连接请求;
若接收到所述目标通信节点返回的同意连接消息,则与所述目标通信节点建立所述近距离通信连接;
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目标通信节点发送断开连接请求;
若接收到所述目标通信节点返回的断开确认消息,则断开与所述目标通信节点之间的近距离通信连接。
4.一种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物联网中的通信节点,所述物联网还包括多个物联网设备、多个边缘节点和云服务器,所述边缘节点设置在对应的物联网设备中,每一个物联网设备对应设置一个边缘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向目标范围内的边缘节点发送数据转发能力;
基于已建立的近距离通信连接接收运行数据,所述运行数据是边缘节点从物联网设备中采集的;
基于移动通信网络向云服务器转发所述运行数据;
其中,所述基于已建立的近距离通信连接接收运行数据,包括:
接收所述边缘节点发送的连接请求,所述连接请求包括所述运行数据的占用带宽;
若确定当前的数据转发能力满足所述占用带宽,则向所述边缘节点返回同意连接消息,并与所述边缘节点建立所述近距离通信连接;
通过所述近距离通信连接接收所述边缘节点发送的所述运行数据;
在所述与所述边缘节点建立所述近距离通信连接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占用带宽更新数据转发能力;
向所述目标范围内的各边缘节点发送更新后的数据转发能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边缘节点发送的断开连接请求;
在与所述边缘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状态满足预设要求时,向所述边缘节点返回断开确认消息。
6.一种物联网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物联网设备、多个边缘节点、多个通信节点和云服务器,所述边缘节点设置在对应的物联网设备中,每一个物联网设备对应设置一个边缘节点;
所述通信节点向目标范围内的多个边缘节点发送其数据转发能力;
所述边缘节点接收通信节点所发送的其自身的数据转发能力,并保存所述通信节点对应的数据转发能力;
所述边缘节点用于采集对应的物联网设备的运行数据,并向已建立近距离通信连接的通信节点发送所述运行数据,包括:根据预先接收的各通信节点的数据转发能力,确定目标通信节点;与所述目标通信节点建立近距离通信连接;通过所述近距离通信连接向所述目标通信节点发送所述运行数据;
所述通信节点用于基于已建立的近距离通信连接接收所述运行数据,并基于移动通信网络转发所述运行数据至云服务器,包括:接收所述边缘节点发送的连接请求,所述连接请求包括所述运行数据的占用带宽;若确定当前的数据转发能力满足所述占用带宽,则向所述边缘节点返回同意连接消息,并与所述边缘节点建立所述近距离通信连接;通过所述近距离通信连接接收所述边缘节点发送的所述运行数据;
所述通信节点在所述与所述边缘节点建立所述近距离通信连接之后,还包括:根据所述占用带宽更新数据转发能力;向所述目标范围内的各边缘节点发送更新后的数据转发能力。
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在调用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1030296.3A 2020-09-27 2020-09-27 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22178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30296.3A CN112217884B (zh) 2020-09-27 2020-09-27 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30296.3A CN112217884B (zh) 2020-09-27 2020-09-27 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17884A CN112217884A (zh) 2021-01-12
CN112217884B true CN112217884B (zh) 2021-12-10

Family

ID=740507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30296.3A Active CN112217884B (zh) 2020-09-27 2020-09-27 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1788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02238A (zh) * 2022-05-09 2022-09-02 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 流量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416432U (zh) * 2013-08-19 2014-01-29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 一种无线传感器网关
CN204117187U (zh) * 2014-06-03 2015-01-21 无锡清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物联网感知系统
CN111212109A (zh) * 2019-12-13 2020-05-29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通信方法、服务器、终端及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74307A (zh) * 2013-01-31 2014-08-06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在物联网中用于管理ZigBee网络的方法
CN103986743A (zh) * 2013-02-07 2014-08-13 伊姆西公司 用于在物联网中采集数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678436B (zh) * 2014-11-21 2019-05-10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一种基于云服务平台的物联网协同管理方法和系统
CN205961146U (zh) * 2016-07-26 2017-02-15 河南工程学院 一种分布式构建物联网最小动态汇聚树的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416432U (zh) * 2013-08-19 2014-01-29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 一种无线传感器网关
CN204117187U (zh) * 2014-06-03 2015-01-21 无锡清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物联网感知系统
CN111212109A (zh) * 2019-12-13 2020-05-29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通信方法、服务器、终端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17884A (zh) 2021-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16098B (zh) 有效使用许可频谱和共享频谱的移动系统和基站系统
CN102209023B (zh) 一种建立FCoE通信连接的方法、装置、名字服务器和系统
CN104540090A (zh) 一种基于低功耗蓝牙的组网互连方法及系统
RU2558680C2 (ru) Способ,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истема обработки для управления полосой пропускания
CN102291465B (zh) 负载均衡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238629A (zh) 机器类型通讯的接入控制方法和设备及通信系统
JP5761800B2 (ja)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管理装置
CN101094447A (zh) 移动通信终端以及管理特别网络的方法
CN102187623A (zh) 用于广播qos信息以帮助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准入控制的方法和系统
CN110234128B (zh) 无线接入频谱灵活光网络的能耗优化方法、系统
CN112217884B (zh) 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03001892A (zh) 基于云计算的网络资源分配方法及系统
KR102001103B1 (ko) 전자장치, 서버 및 시스템의 제어방법
CN101159972B (zh) 业务处理方法和处理系统以及业务控制点
CN112422300B (zh) 基于区块链的云网专线管理方法、upf及区块链平台
CN111245878B (zh) 一种基于混合云计算和雾计算的计算卸载通信网络的方法
CN105376155B (zh) 一种基于分布式集群架构的智能路由系统及方法
CN102098706B (zh) 信道管理方法和接入点
Mazza et al. A user-satisfaction based offloading technique for smart city applications
CN104798397A (zh) 用于通过接入节点托管应用的方法和设备
CN115150458A (zh) 设备管理系统以及方法
CN109819522B (zh) 一种平衡能耗与用户服务质量的用户带宽资源分配方法
CN103813294B (zh) 状态信息查询方法及系统、互通网关
CN107708174B (zh) 一种5g系统中终端直通d2d路由选择方法
CN105554849A (zh) 超密集组网的接入方法及系统、控制节点及数据节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