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05258A - 石沙化地区土壤改良相关的技术方法 - Google Patents

石沙化地区土壤改良相关的技术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05258A
CN112205258A CN202011014777.5A CN202011014777A CN112205258A CN 112205258 A CN112205258 A CN 112205258A CN 202011014777 A CN202011014777 A CN 202011014777A CN 112205258 A CN112205258 A CN 1122052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il
treatment
straws
method related
technical meth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1477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瑾
韦敏学
韦光辉
何铁光
苏天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Zhuang Nationality Autonomous Regio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Zhuang Nationality Autonomous Regio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Zhuang Nationality Autonomous Regio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Guangxi Zhuang Nationality Autonomous Regio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01101477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05258A/zh
Publication of CN1122052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052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79/00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 A01B79/02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combined with other agricultural processing, e.g. fertilising, plan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25Root crops, e.g. potatoes, yams, beet or wasabi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F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e.g. FERTILISERS FROM WASTE OR REFUSE
    • C05F3/00Fertilisers from human or animal excrements, e.g. man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0Fertilizers of biological origin, e.g. guano or fertilizers made from animal corps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2Improving land use; Improving water use or availability; Controlling erosion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oil Conditioners And Soil-Stabilizing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石沙化地区土壤改良相关的技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混合备用;步骤二,平铺回填;步骤三,旋耕处理;步骤四,垄沟处理;步骤五,捆绑成棒;步骤六,种植管理;该方法,利用污泥、动物粪便和发酵物铺设在石沙化土壤中,提高了石沙化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含量,改变了传统中直接使用固沙网和改良剂进行改良的方法,进而提高了植被的成活率,同时利用在沙参进行堆土、垄沟和垄台处理,不仅有利于蓄水处理,还利用玉米秸秆棒插入到垄台中和垄台垄沟相互配合,增大了风的阻力,从而削弱了风的等级,降低了泥土的流失率,提高了改良效果,同时种植的沙参,营养价值高,提高了在对石沙化地区土壤改良过程中的收益,从而降低了改良成本。

Description

石沙化地区土壤改良相关的技术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改良技术领域,具体为石沙化地区土壤改良相关的技术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环境的保护意识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重视环境的保护,其中对泥土的流失保护也是其中之一,因此需对土壤进行改良,其中就包括石沙化地区土壤的改良,传统的改良方法,通常直接采用固沙网和改良剂进行改良保护,但使用该方式进行改良保护,需定期的更换或者维护固沙网,增加了改良成本,同时使用该方法改良的土壤自我修复能力差,从而导致了植被的生存率底,进而导致了对土壤的改良效果不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石沙化地区土壤改良相关的技术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石沙化地区土壤改良相关的技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混合备用;步骤二,平铺回填;步骤三,旋耕处理;步骤四,垄沟处理;步骤五,捆绑成棒;步骤六,种植管理;
其中在上述步骤一中,选取污水处理后得到的污泥与动物粪便和发酵物按照2∶1∶1的比例进行充分搅拌得到混合物,随后将得到的混合物放置在室内进行5-7天保存备用;
其中在上述步骤二中,选取合适的石沙化地区土地进行挖坑处理,且挖坑深度为50-60cm,然后选取农作物秸秆均匀的平铺在深坑中,然后将挖出来的土壤进行回填处理,且进行平整处理,农作物秸秆为玉米秸秆、小麦秸秆、高粱秸秆和大豆秸秆的混合物;
其中在上述步骤三中,然后将步骤一中搅拌混合得到的混合物均匀的平铺在步骤二中平整处理后的土壤表面,然后对混合物和所需改良土壤进行旋耕处理,然后每隔两天旋耕一次,连续旋耕三次即可;
其中在上述步骤四中,然后对土壤进行垄沟处理,然后以1亩为单位,在单位面积土壤的边缘处进行堆土处理,且堆土的高度为20-25cm,随后利用麦秸秆均匀的对土堆进行覆盖固定处理即可;
其中在上述步骤五中,然后将玉米秸秆均匀的切制成40-50cm长的长棒,然后将切制成的长棒均匀的捆绑在一起形成玉米秸秆棒,且玉米秸秆棒的直径为9-12cm,然后将玉米秸秆棒均匀的插入步骤四中处理后得到的垄沟和垄台中,玉米秸秆棒插入长度为30-35cm;
其中在上述步骤六中,选取适宜的季节将沙参种子种在垄台上,且沙参种子分别位于步骤五中在垄台上插入玉米秸秆棒的两侧,随后进行人工管理即可。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一中,发酵物是由稻草、谷草和豆秸按照质量比1∶1∶1自然堆垛发酵随后进行破碎制成。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二中,农作物秸秆平铺厚度为5-8cm。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三中,混合物的平铺厚度为15-20cm。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三中,旋耕深度为25-30cm。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四中,垄台的高度为10-15cm,垄沟的深度为10-15cm,相邻垄沟之间的距离为50-55cm,垄沟的宽度为50-55cm。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五中,相邻玉米秸秆棒之间的距离为50-55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石沙化地区土壤改良相关的技术方法,利用污泥、动物粪便和发酵物铺设在石沙化土壤中,提高了石沙化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含量,改变了传统中直接使用固沙网和改良剂进行改良的方法,进而提高了植被的成活率,同时利用在沙参进行堆土、垄沟和垄台处理,不仅有利于蓄水处理,还利用玉米秸秆棒插入到垄台中和垄台垄沟相互配合,增大了风的阻力,从而削弱了风的等级,降低了泥土的流失率,提高了改良效果,同时种植的沙参,营养价值高,提高了在对石沙化地区土壤改良过程中的收益,间接的降低了对石沙化地区土壤改良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石沙化地区土壤改良相关的技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混合备用;步骤二,平铺回填;步骤三,旋耕处理;步骤四,垄沟处理;步骤五,捆绑成棒;步骤六,种植管理;
其中在上述步骤一中,选取污水处理后得到的污泥与动物粪便和发酵物按照2∶1∶1的比例进行充分搅拌得到混合物,随后将得到的混合物放置在室内进行5-7天保存备用,且动物粪便为牛粪、羊粪、猪粪和鸡粪中的其中一种或者多种混合物,且发酵物是由稻草、谷草和豆秸按照质量比1∶1∶1自然堆垛发酵随后进行破碎制成;
其中在上述步骤二中,选取合适的石沙化地区土地进行挖坑处理,且挖坑深度为50-60cm,然后选取农作物秸秆均匀的平铺在深坑中,且农作物秸秆平铺厚度为5-8cm,然后将挖出来的土壤进行回填处理,且进行平整处理,农作物秸秆为玉米秸秆、小麦秸秆、高粱秸秆和大豆秸秆的混合物;
其中在上述步骤三中,然后将步骤一中搅拌混合得到的混合物均匀的平铺在步骤二中平整处理后的土壤表面,且混合物的平铺厚度为15-20cm,然后对混合物和所需改良土壤进行旋耕处理,且旋耕深度为25-30cm,然后每隔两天旋耕一次,连续旋耕三次即可;
其中在上述步骤四中,然后对土壤进行垄沟处理,且垄台的高度为10-15cm,垄沟的深度为10-15cm,相邻垄沟之间的距离为50-55cm,垄沟的宽度为50-55cm,然后以1亩为单位,在单位面积土壤的边缘处进行堆土处理,且堆土的高度为20-25cm,随后利用麦秸秆均匀的对土堆进行覆盖固定处理即可;
其中在上述步骤五中,然后将玉米秸秆均匀的切制成40-50cm长的长棒,然后将切制成的长棒均匀的捆绑在一起形成玉米秸秆棒,且玉米秸秆棒的直径为9-12cm,然后将玉米秸秆棒均匀的插入步骤四中处理后得到的垄沟和垄台中,玉米秸秆棒插入长度为30-35cm,且相邻玉米秸秆棒之间的距离为50-55cm;
其中在上述步骤六中,选取适宜的季节将沙参种子种在垄台上,且沙参种子分别位于步骤五中在垄台上插入玉米秸秆棒的两侧,随后进行人工管理即可。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利用污水处理后残留的污泥与动物粪便和发酵物进行充分混合,然后铺设在土壤表面,随后使混合物填埋在土壤中,增加了土壤中的营养含量,有利于植被的存活,同时利用在土壤中进行堆图、垄沟和垄台处理,提高了土壤中的蓄水能力,同时利用玉米秸秆棒和垄台相互配合,提高了风的阻力,从而降低了泥土流失量,提高了改良效果,且在土壤中种植的沙参,营养价值高,需求量大,间接的降低了对石沙化地区土壤改良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石沙化地区土壤改良相关的技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混合备用;步骤二,平铺回填;步骤三,旋耕处理;步骤四,垄沟处理;步骤五,捆绑成棒;步骤六,种植管理;其特征在于:
其中在上述步骤一中,选取污水处理后得到的污泥与动物粪便和发酵物按照2∶1∶1的比例进行充分搅拌得到混合物,随后将得到的混合物放置在室内进行5-7天保存备用;
其中在上述步骤二中,选取合适的石沙化地区土地进行挖坑处理,且挖坑深度为50-60cm,然后选取农作物秸秆均匀的平铺在深坑中,然后将挖出来的土壤进行回填处理,且进行平整处理,农作物秸秆为玉米秸秆、小麦秸秆、高粱秸秆和大豆秸秆的混合物;
其中在上述步骤三中,然后将步骤一中搅拌混合得到的混合物均匀的平铺在步骤二中平整处理后的土壤表面,然后对混合物和所需改良土壤进行旋耕处理,然后每隔两天旋耕一次,连续旋耕三次即可;
其中在上述步骤四中,然后对土壤进行垄沟处理,然后以1亩为单位,在单位面积土壤的边缘处进行堆土处理,且堆土的高度为20-25cm,随后利用麦秸秆均匀的对土堆进行覆盖固定处理即可;
其中在上述步骤五中,然后将玉米秸秆均匀的切制成40-50cm长的长棒,然后将切制成的长棒均匀的捆绑在一起形成玉米秸秆棒,且玉米秸秆棒的直径为9-12cm,然后将玉米秸秆棒均匀的插入步骤四中处理后得到的垄沟和垄台中,玉米秸秆棒插入长度为30-35cm;
其中在上述步骤六中,选取适宜的季节将沙参种子种在垄台上,且沙参种子分别位于步骤五中在垄台上插入玉米秸秆棒的两侧,随后进行人工管理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沙化地区土壤改良相关的技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动物粪便为牛粪、羊粪、猪粪和鸡粪中的其中一种或者多种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沙化地区土壤改良相关的技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发酵物是由稻草、谷草和豆秸按照质量比1∶1∶1自然堆垛发酵随后进行破碎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沙化地区土壤改良相关的技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农作物秸秆平铺厚度为5-8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沙化地区土壤改良相关的技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混合物的平铺厚度为15-20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沙化地区土壤改良相关的技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旋耕深度为25-30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沙化地区土壤改良相关的技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垄台的高度为10-15cm,垄沟的深度为10-15cm,相邻垄沟之间的距离为50-55cm,垄沟的宽度为50-55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沙化地区土壤改良相关的技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中,相邻玉米秸秆棒之间的距离为50-55cm。
CN202011014777.5A 2020-09-24 2020-09-24 石沙化地区土壤改良相关的技术方法 Pending CN11220525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14777.5A CN112205258A (zh) 2020-09-24 2020-09-24 石沙化地区土壤改良相关的技术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14777.5A CN112205258A (zh) 2020-09-24 2020-09-24 石沙化地区土壤改良相关的技术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05258A true CN112205258A (zh) 2021-01-12

Family

ID=740519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14777.5A Pending CN112205258A (zh) 2020-09-24 2020-09-24 石沙化地区土壤改良相关的技术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05258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20177A (zh) * 2012-07-12 2012-10-10 北京林业大学 集束型可移动葵花秆沙障
CN103703992A (zh) * 2013-12-24 2014-04-09 曾建 一种沙化地植被恢复的种植方法
CN103891449A (zh) * 2014-03-25 2014-07-02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一种苏打盐碱化旱田快速构建的方法
CN203924031U (zh) * 2014-07-03 2014-11-05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草基高立式向日葵秸秆沙障
CN105019423A (zh) * 2015-06-30 2015-11-04 阿克苏公路管理局 一种搭接包坡式防风固沙方法
CN110839472A (zh) * 2019-11-30 2020-02-28 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荒漠区沙冬青的育苗造林方法
CN110915504A (zh) * 2019-12-19 2020-03-27 承德市林业技术推广总站 一种干旱阳坡山地微地形苗圃地幼树防风防寒方法及应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20177A (zh) * 2012-07-12 2012-10-10 北京林业大学 集束型可移动葵花秆沙障
CN103703992A (zh) * 2013-12-24 2014-04-09 曾建 一种沙化地植被恢复的种植方法
CN103891449A (zh) * 2014-03-25 2014-07-02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一种苏打盐碱化旱田快速构建的方法
CN203924031U (zh) * 2014-07-03 2014-11-05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草基高立式向日葵秸秆沙障
CN105019423A (zh) * 2015-06-30 2015-11-04 阿克苏公路管理局 一种搭接包坡式防风固沙方法
CN110839472A (zh) * 2019-11-30 2020-02-28 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荒漠区沙冬青的育苗造林方法
CN110915504A (zh) * 2019-12-19 2020-03-27 承德市林业技术推广总站 一种干旱阳坡山地微地形苗圃地幼树防风防寒方法及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世增等: "草基高立式葵花秸秆沙障的压制方法及防风固沙效能研究", 《水土保持研究》 *
王文彪等: "库布齐沙漠北缘不同作物秸秆平铺式沙障的防风效能", 《中国沙漠》 *
王玉才等: "五种机械沙障的固沙效果研究", 《中国水运(下半月)》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38457A (zh) 一种适用于内陆极干旱地区盐碱地的综合改良方法
Sutton Towards a history of cultivating the fields
CN106856705A (zh) 一种戈壁砾石地葡萄种植土壤改良方法
CN109168391A (zh) 一种铁尾矿土壤化的方法
CN106332571A (zh) 多种植物混栽改良盐碱地的方法
CN110073756A (zh) 一种滩涂新围垦农地土壤高效改良方法
CN116138113B (zh) 一种林业种植的退化草地植被恢复方法
CN107155790A (zh) 一种通过微生物发酵秸秆改良盐碱土质的方法
CN106922242A (zh) 一种柑橘园园地的改土方法
CN106613704A (zh) 一种油茶林下套种桔梗的方法
CN106433676A (zh) 一种土壤改良剂及其在新垦沿海滩涂盐碱地有机农业培肥中的应用
CN104025886B (zh) 一种地膜覆穴人工接种肉苁蓉的方法
CN1122439C (zh) 一种全程地膜覆盖栽培水稻的方法
CN106233848A (zh) 一种盐碱地甘薯与地肤间种的根部控盐方法
CN106304878A (zh) 一种盐碱地玉米与盐地碱蓬间种的根部控盐方法
CN106817945A (zh) 南疆绿洲水源地周边荒漠快速变良田的方法
CN110337855A (zh) 砂质土壤改良方法
CN112205258A (zh) 石沙化地区土壤改良相关的技术方法
CN106664866B (zh) 一种贫瘠土地的改良方法
CN106105461A (zh) 一种采用水稻秸秆生物质炭渗滤层的根部控盐方法及其在盐碱地地肤种植中的应用
CN104620815B (zh) 一种百喜草防治水土流失的种植方法
CN106258053A (zh) 一种盐碱地玉米与紫花苜蓿间种的根部控盐方法
CN106538222A (zh) 一种荆半夏a字立体的栽培方法
CN106068747A (zh) 一种采用蒙脱石渗滤层的根部控盐方法及其在盐碱地乌桕种植中的应用
CN110073752A (zh) 一种盐碱障碍耕地肥沃耕层构建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11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