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88553B - 一种5g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5g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188553B CN112188553B CN201910586131.5A CN201910586131A CN112188553B CN 112188553 B CN112188553 B CN 112188553B CN 201910586131 A CN201910586131 A CN 201910586131A CN 112188553 B CN112188553 B CN 11218855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packet
- data packets
- aggregated
- data
- propor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6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4931 aggreg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TXFOLHZMICYNRM-UHFFFAOYSA-N dichlorophosphoryloxybenzene Chemical compound ClP(Cl)(=O)OC1=CC=CC=C1 TXFOLHZMICYNR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04W28/065—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using assembly or disassembly of packe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05—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 H04L43/0817—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by checking function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6—Threshold monitor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6—Implementation or adapt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or of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2—Parsing or analysis of head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5G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用于降低系统负荷,提升处理效率,该方法为:确定待发送的数据包的数目,并确定系统的当前负荷对应的阈值区间,然后,确定数据包的数目达到阈值区间对应的预设门限值时,按照预设门限值对待发送的数据包进行汇聚,生成汇聚数据包,最后,将汇聚数据包发送至接收方,触发接收方对汇聚数据包进行解析。这样,可以将待发送的数据包汇聚成汇聚数据包后发送至接收方,减少协议层间交互的消息原语处理个数,简化报头添加过程,对汇聚的条件进行准确限定,保证处理结果的有效性,进而,降低系统处理器负荷,提升处理效率,减少调度次数,降低系统的运算开销,降低资源消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5G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Fifth Generation,5G)-新的无线技术(New Radio,NR)的用户面协议中主要包括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协议和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协议。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给基站传输上行数据时,UE内的数据从上层协议层流向下层协议层,通常来讲,来自/去往高协议层的数据实体称为服务数据单元(ServiceData Unit,SDU),去往/来自低协议层的相应实体称为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Unit,PDU)。
在上行链路传输期间,PDCP层以PDCP SDU的形式处理从高协议层接收的数据,例如,高协议层可以是网络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层,执行加密和/或报头压缩。然后PDCP层添加PDCP报头,再以PDCP PDU的形式输出,并转发给RLC层。RLC层接收来自PDCP层输出的PDCP SDU,添加RLC报头形成RLC PDU。MAC层给每个RLC PDU添加MAC报头并可能级联多个MAC PDU以形成在物理层中传输的传输块。每个协议层会为每个IP数据包或更高层数据包依次生成PDCP报头、RLC报头和MAC报头,从基站发给UE的数据处理亦如此。例如,参阅图1所示,PDCP层收到IP数据包n,n+1,n+2,PDCP层针对每个IP数据包添加PDCP报头,形成PDCPSDU递交给RLC,RLC针对每个SDU,添加RLC报头,形成RLC PDU,在MAC层调度时,根据当前空口资源传输块(Transport Block,TB)的大小,将待传输缓存中的多个RLC PDU进行串联。
与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相比,在NR系统中,需要为每个IP数据包对应的每个PDCP SDU添加RLC报头和MAC报头,因此协议层的处理负荷同与单位时间收到的IP数据包个数强相关。目前的上传或者下载业务采用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Control Protocol,TCP)传输,承载在确认模式(Acknowledgement,AM)无线承载上,TCP发送方会维护发送窗口和拥塞窗口,发送窗口的移动和拥塞窗口的大小根据接收方的确认字符(Acknowledgement,ACK)反馈报文来决定,ACK反馈报文不承载有效数据。上下行报文长度差异较大,例如互联网协议第4版(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IPv4)下载的报文长度为1356个字节时,IPv4上行ACK反馈报文长度仅为40个字节。
5G NR目前的协议层处理流程,在数据包大量产生时,由于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负荷同待处理PDCP PDU的数量成正比关系,在数据包频繁时,在协议过程中涉及多个数据包在协议层间交互原语消息的大量产生,且内存的复制次数增多,内存释放和申请频繁,增加设备CPU负荷,导致系统不稳定。另外,由于ACK反馈报文一般仅为40个字节左右的小数据包,添加各种报头最大到11个字节,占比达到30%,且由于PDCP层要进行加密或者解密以及对数据包进行完整性保护,例如,参阅图2所示,一般TCP DATA为大数据包,字节数超1000字节,ACK为小数据包,大于40字节低于100字节,并不是每发送一个数据包都要等待ACK反馈报文,在稳定的理想情况下,不需要频繁调整TCP DATA窗口,一般收到3至4包的TCP DATA时才反馈一次ACK反馈报文,因此,在下载速率或者上传速率很大的情况下,小数据包大量产生。目前这些功能通过硬件加速器来实现,数据包的大频率访问加速,急剧增加系统负荷和资源消耗。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5G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5G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以有效降低系统负荷,提升处理效率。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5G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确定待发送的数据包的数目;
获取系统的当前负荷,并确定所述当前负荷对应的阈值区间;
确定所述数据包的数目达到所述阈值区间对应的预设门限值时,按照所述预设门限值对所述待发送的数据包进行汇聚,生成汇聚数据包,所述预设门限值为对所述待发送的数据包进行汇聚时的数据包汇聚数目的最大值;
将所述汇聚数据包发送至接收方,触发所述接收方对所述汇聚数据包进行解析。
可选的,在确定待发送的数据包的数目之前,进一步包括:
获取接收方发送的数据包,计算所述数据包的数据包实际长度,并根据所述数据包实际长度判断所述数据包是否为传输控制协议TCP数据包;
确定所述数据包为所述TCP数据包时,进一步判断所述TCP数据包的累加个数是否大于数据包累加门限值;
确定所述TCP数据包的累加个数大于所述数据包累加门限值时,标识此次传输数据包的数据业务类型。
可选的,获取系统的当前负荷,并确定所述当前负荷对应的阈值区间,具体包括:
获取系统的表征中央处理器CPU占用率的第一比例,根据所述第一比例和阈值区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比例对应的阈值区间;或者,
获取系统的表征所述CPU占用率的所述第一比例,以及表征实际调度用户数比例的第二比例,并判断所述第一比例是否大于所述第二比例,若是,则根据所述第一比例和阈值区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比例对应的阈值区间,否则,根据所述第二比例和阈值区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二比例对应的阈值区间。
可选的,进一步包括:
确定数据包的数目小于阈值区间对应的预设门限值时,直接按照所述数据包的数目,将多个所述待发送的数据包进行汇聚,生成汇聚数据包。
可选的,触发所述接收方对所述汇聚数据包进行解析,具体包括:
触发所述接收方从所述汇聚数据包中解析出第一个数据包,确定所述汇聚数据包的汇聚数据包长度和所述第一个数据包的第一个数据包长度,并判断所述汇聚数据包长度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数据包长度;
触发所述接收方确定所述汇聚数据包长度大于所述第一个数据包长度时,继续对所述汇聚数据包进行解析,直至从所述汇聚数据包中解析出各个数据包。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5G系统的数据传输装置,可选的,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确定待发送的数据包的数目;
确定单元,用于获取系统的当前负荷,并确定所述当前负荷对应的阈值区间;
汇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数据包的数目达到所述阈值区间对应的预设门限值时,按照所述预设门限值对所述待发送的数据包进行汇聚,生成汇聚数据包,所述预设门限值为对所述待发送的数据包进行汇聚时的数据包汇聚数目的最大值;
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汇聚数据包发送至接收方,触发所述接收方对所述汇聚数据包进行解析。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收发机;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指令,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中,首先,确定待发送的数据包的数目,并确定系统的当前负荷对应的阈值区间,然后,确定数据包的数目达到阈值区间对应的预设门限值时,按照预设门限值对待发送的数据包进行汇聚,生成汇聚数据包,最后,将汇聚数据包发送至接收方,触发接收方对汇聚数据包进行解析。这样,可以将待发送的数据包汇聚成汇聚数据包后发送至接收方,减少协议层间交互的消息原语处理个数,简化报头添加过程,对汇聚的条件进行准确限定,保证处理结果的有效性,进而,降低系统处理器负荷,提升处理效率,减少调度次数,降低系统的运算开销,降低资源消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PCDP层处理数据包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包传输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发送方传输数据的详细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识别业务类型的详细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处理数据包的详细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汇聚数据包格式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功能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通信装置功能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并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中,发送方对数据包进行汇聚,获得汇聚数据包后,可以将汇聚数据包传输至接收方,触发接收方对接收的汇聚数据包进行解析,其中,数据包可以是业务数据包,也可以是响应数据包,另外,在识别业务类型的情况下,将发送业务数据包的设备称为发送方,而将接收业务数据包的设备称为接收方,此时,接收方可以根据业务数据包识别业务类型,即,接收方先识别出传输数据包的数据业务类型为下载业务或者上传业务,然后,进行汇聚流程。例如,在上传业务中,发送方将业务数据包传输至接收方,进而,接收方在对业务数据包对应的响应数据包进行汇聚之前,可以根据业务数据包的数据包实际长度识别出业务类型,即,根据数据包实际长度识别出当前数据业务类型为下载业务或者上传业务,然后,对于下载业务或者上传业务的响应数据包进行汇聚,并将汇聚后的汇聚数据包发送给发送方,触发发送方进行解汇聚。由于识别业务类型、数据包汇聚和数据包解汇聚流程均是通过PDCP层进行处理,基站或者UE都具有PDCP层,因此,基站或者UE均可以进行汇聚、解汇聚操作,即,基站在识别出业务类型后,将汇聚后的汇聚数据包发送至UE,触发UE进行解汇聚,或者,UE在识别出业务类型后,将汇聚后的汇聚数据包发送至基站,触发基站进行解汇聚。
本发明实例中,在不识别业务类型的情况下,参阅图3所示,发送方传输数据的详细流程如下:
步骤300:发送方确定待发送的数据包的数目。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方可以是基站或者UE,发送方可以是基站或者UE,即,基站确定待发送的数据包的数目,或者UE确定待发送的数据包的数目。
步骤310:发送方获取系统的当前负荷,并确定所述当前负荷对应的阈值区间。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发送方是基站时,基站获取系统的表征所述CPU占用率的所述第一比例,以及表征实际调度用户数比例的第二比例,并判断所述第一比例是否大于所述第二比例,若是,则根据所述第一比例和阈值区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比例对应的阈值区间,否则,根据所述第二比例和阈值区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二比例对应的阈值区间。当发送方是UE时,UE获取系统的表征中央处理器CPU占用率的第一比例,根据所述第一比例和阈值区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比例对应的阈值区间。
步骤320:发送方确定所述数据包的数目达到所述阈值区间对应的预设门限值时,按照所述预设门限值对所述待发送的数据包进行汇聚,生成汇聚数据包,所述预设门限值为对所述待发送的数据包进行汇聚时的数据包汇聚数目的最大值。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或者UE判断所述数据包的数目是否达到所述阈值区间对应的预设门限值,进而,若所述数据包的数目达到所述阈值区间对应的预设门限值,则按照数据包汇聚数目的最大值对所述待发送的数据包进行汇聚,获得汇聚数据包,若确定数据包的数目小于阈值区间对应的预设门限值时,直接按照所述数据包的数目,将多个所述数据包进行汇聚,获得汇聚数据包,在无需识别业务类型的情况下,待发送的数据包可以是业务数据包,也可以是响应数据包,待发送的数据包都可以进行汇聚,即,基站可以对业务数据包进行汇聚,也可以对响应数据包进行汇聚。
步骤330:发送方将所述汇聚数据包发送至接收方,触发所述接收方对所述汇聚数据包进行解析。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或者UE将所述汇聚数据包发送至UE或者基站时,触发UE或者基站对所述汇聚数据包进行解析,例如,基站将汇聚数据包发送至UE时,触发UE从所述汇聚数据包中解析出第一个数据包,确定所述汇聚数据包的汇聚数据包长度和所述第一个数据包的第一个数据包长度,并判断所述汇聚数据包长度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数据包长度,进一步地,触发UE确定所述汇聚数据包长度大于所述第一个数据包长度时,继续对所述汇聚数据包进行解析,直至从所述汇聚数据包中解析出各个数据包。
本发明实例中,在识别业务类型的情况下,将发送业务数据包的设备称为发送方,而将接收业务数据包的设备称为接收方,仅以UE作为发送方,基站作为接收方进行举例说明,即,UE将业务数据包传输至基站,进而,基站进行识别业务流程后,对响应数据包进行汇聚,并将汇聚后的汇聚数据包发送至UE,触发UE进行解汇聚,其中,业务数据包为UE向基站发送的实际数据,响应数据包为基站向UE发送的反馈数据,参阅图4所示,基站识别业务方向的详细流程如下:
步骤400:基站接收UE发送的业务数据包。
步骤401:基站计算业务数据包的数据包实际长度。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接收UE发送的业务数据包后,可以通过PDCP层对业务数据包的数据包实际长度进行计算,其中,数据包实际长度=数据包总长度-IP首部长度-TCP偏移量。
例如,当数据包总长度为48字节,IP首部长度为4字节,TCP偏移量为2字节时,根据公式数据包实际长度=数据包总长度-IP首部长度-TCP偏移量,可以计算出业务数据包的数据包实际长度为42字节。
步骤402:基站根据数据包实际长度判断业务数据包是否为TCP数据包,若是,执行步骤403,否则,执行步骤404。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计算出数据包实际长度后,可以对业务数据包是否为TCP数据包进行判断,即,判断数据包实际长度是否大于0,若数据包实际长度大于0,执行步骤403,若数据包实际长度不大于0,则执行步骤404。
步骤403:基站判断TCP数据包的累加个数是否大于n,若是,执行步骤405,否则,执行步骤406。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确定数据包实际长度大于0时,确定所述业务数据包为TCP数据包,进一步地,判断TCP数据包的累加个数是否大于n,其中,n为数据包累加门限值,若TCP数据包的累加个数大于n,执行步骤405,若TCP数据包的累加个数不大于n,则执行步骤406。
例如,可以设置n=4,即,判断TCP数据包的累加个数是否大于4,当数据包的累加个数大于4时,执行步骤405,当TCP数据包的累加个数≤4时,则执行步骤406。
步骤404:基站确定业务数据包为ACK反馈数据包,并继续执行步骤407。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确定业务数据包的数据包实际长度不大于0时,确定所述业务数据包为ACK反馈数据包,然后,继续执行步骤407。
步骤405:基站标识此次传输数据包的数据业务类型为上传业务,并继续执行步骤407。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确定TCP数据包的累加个数大于n时,确定此次数据业务的数据业务类型,即,标识此次传输数据包的数据业务类型为上传业务,然后,继续执行步骤407。
步骤406:基站不对此次的数据业务类型进行标识,并继续执行步骤407。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确定TCP数据包的累加个数不大于n时,无需确定此次数据业务的数据业务类型,即,无法确定此次传输数据包的数据业务类型为上传业务,然后,继续执行步骤407。
步骤407:基站判断业务数据包是否处理完毕,若是,结束流程,否则,返回步骤400。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确定业务数据包为ACK反馈数据包,或者不对此次的数据业务类型进行标识,或者根据业务数据包识别出上传业务后,进一步地,判断业务数据包是否全部处理完毕,若业务数据包处理完毕,确定识别业务流程结束;若业务数据包没有处理完毕,则返回执行步骤400,继续接收UE发送的业务数据包。
本发明实例中,在识别业务类型的情况下,将发送业务数据包的设备称为发送方,而将接收业务数据包的设备称为接收方,因此,在执行识别业务流程后,基站可以对业务数据包对应的响应数据包进行汇聚,并将汇聚后的汇聚数据包发送至UE,触发UE进行解汇聚,参阅图5所示,基站处理数据包的详细流程示意图如下:
步骤500:基站接收UE发送的业务数据包,确定所述业务数据包对应的响应数据包的数目。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接收UE发送的业务数据包后,基站可以确定待发送的响应数据包的数目为x,其中,所述业务数据包可以是ACK反馈数据包,也可以是TCP数据包。
步骤501:基站获取系统的当前负荷,并确定所述当前负荷对应的阈值区间。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在确定所述响应数据包的数目后,可以获取系统的当前负荷,其中,当前负荷可以是表征CPU占用率的第一比例u,也可以是表征实际调度用户数比例的第二比例p,进一步地,基站可以确定所述当前负荷对应的阈值区间,其中,p=n/m,m为下行业务中待调度用户数,n为下行业务中实际调度用户数。
具体的,基站获取系统的表征CPU占用率的第一比例、表征实际调度用户数比例的第二比例后,判断所述第一比例是否大于第二比例,若第一比例大于第二比例,则确定所述第一比例对应的阈值区间,若第一比例不大于第二比例,则确定所述第二比例对应的阈值区间。
例如,参阅表1、表2所示,u对应四个阈值区间,即,第一阈值区间0≤u<70%、第二阈值区间70%≤u<80%、第三阈值区间80%≤u<90%、第四阈值区间90%≤u<100%,四个阈值区间对应的数据包汇聚数目v1的最大值分别为0、10、20、30。p对应四个阈值区间,即,第一阈值区间0≤u<70%、第二阈值区间70%≤u<80%、第三阈值区间80%≤u<90%、第四阈值区间90%≤u<100%,四个阈值区间对应的数据包汇聚数目v2的最大值分别为0、15、25、35。当基站获取系统当前的表征CPU占用率的u=30%,并且,根据当前下行业务中待调度用户数为100,下行业务中实际调度用户数为85,获取表征实际调度用户数比例的p=n/m=85%时,对u、p的大小进行判断,由于30%<85%,因此,确定u<p,进而,确定所述p对应的阈值区间,具体的,由于80%<85%<90%,因此,p位于第三阈值区间。
表1
CPU占用率(u) | 数据包汇聚数目的最大值(v1) |
<70% | 0 |
<80% | 10 |
<90% | 20 |
<100% | 30 |
表2
实际调度用户数比例(p=n/m) | 数据包汇聚数目的最大值(v2) |
<70% | 0 |
<80% | 15 |
<90% | 25 |
<100% | 35 |
步骤502:基站判断所述响应数据包的数目是否达到所述阈值区间对应的预设门限值,若是,执行步骤503,否则,执行步骤504。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根据第一比例和第二比例的大小关系、各个区间的范围确定第一比例或者第二比例对应的阈值区间后,判断响应数据包的数目是否达到所述阈值区间对应的预设门限值,其中,所述预设门限值为对所述响应数据包进行汇聚时的数据包汇聚个数的最大值。如果第一比例大于第二比例,则判断响应数据包的个数是否达到第一比例对应的阈值区间对应的预设门限值,如果第一比例不大于第二比例,则判断响应数据包的个数是否达到第二比例对应的阈值区间对应的预设门限值。进而,若所述响应数据包的个数达到第一比例或者第二比例对应的预设门限值,则执行步骤503,若所述响应数据包的个数没有达到第一比例或者第二比例对应的预设门限值,则执行步骤504。
例如,当u=30%、p=n/m=85%时,基站确定u<p,并确定所述p对应的阈值区间是第三阈值区间,进而,基站判断响应数据包的数目x是否达到第三阈值区间对应的数据包汇聚数目的最大值v2,即,判断x是否达到25,若p不小于25,则执行步骤503,若p小于25,则执行步骤504。
步骤503:基站确定所述响应数据包的数目达到所述阈值区间对应的预设门限值时,按照所述预设门限值对接收的所述响应数据包进行汇聚,获得汇聚数据包,所述预设门限值为对所述响应数据包进行汇聚时的数据包汇聚数目的最大值。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所述响应数据包的数目不小于数据包汇聚数目的最大值时,按照数据包汇聚数目的最大值对所述响应数据包进行汇聚,得到汇聚数据包。
例如,p的第三阈值区间对应的数据包汇聚数目的最大值v2为25,当x=40时,x>v2,即,响应数据包的数目达到所述阈值区间对应的数据包汇聚数目的最大值,因此,基站按照接收业务数据包后,生成对应的响应数据包的时间先后顺序,将40个响应数据包中的前25个响应数据包进行汇聚,得到一个汇聚数据包。
步骤504:基站按照响应数据包的数目对所述响应数据包进行汇聚,获得汇聚数据包。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确定响应数据包的数目小于数据包汇聚数目的最大值时,直接将多个响应数据包汇聚为一个汇聚数据包,即,按照响应数据包的数目对所述响应数据包进行汇聚,获得汇聚数据包。
例如,p的第三阈值区间对应的数据包汇聚数目的最大值v2为25,当x=13时,x<v2,即,响应数据包的数目没有达到所述阈值区间对应的数据包汇聚数目的最大值,因此,基站直接将13个响应数据包进行汇聚,得到一个汇聚数据包。
步骤505:基站将所述汇聚数据包发送至所述UE,触发所述UE对所述汇聚数据包进行解析。
步骤506:UE判断汇聚数据包长度是否大于第一响应数据包长度,若是,执行步骤507,否则,执行步骤508。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UE在接收基站发送汇聚数据包后,需要处理汇聚数据包的完整性校验及解密,然后,剥掉PDCP报头,开始解析汇聚数据包中响应数据包长度,进而,在从汇聚数据包中解析出第一个响应数据包后,判断汇聚数据包长度是否大于第一个响应数据包长度,若汇聚数据包长度大于第一个响应数据包长度,则执行步骤507,若汇聚数据包长度不大于第一个响应数据包长度,则执行步骤508。
步骤507:UE继续对汇聚数据包进行解析。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UE在从汇聚数据包中解析出第一个响应数据包后,确定汇聚数据包长度大于第一个响应数据包长度时,继续对汇聚数据包进行解析,即,从汇聚数据包中解析出第二个响应数据包、第三个响应数据包……,直至解析完所有响应数据包,并通过PDCP层逐一发送给应用层。
例如,当汇聚数据包长度为100字节,第一个响应数据包长度为10字节,100>10,因此,UE对汇聚数据包进行解析,从汇聚数据包中解析出各个响应数据包。参阅图6所示,在一个IPv4的响应数据包的格式中,总长度为一个响应数据包长度。在解析汇聚数据包的第一个响应数据包时,偏移16个bit,即,2字节,获取的第一个响应数据包长度为4字节,即,32个bit,记第一个响应数据包长度为l字节,则,第二个响应数据包的起始位置为2*l字节,第二个响应数据包长度为2*l+2字节,以此类推,第n个响应数据包起始位置为字节,第n个响应数据包长度为字节,其中,0≤i-1≤n-1,i取整数,直至从当前汇聚数据包中解析出所有的响应数据包。
步骤508:UE无需对汇聚数据包进行解析。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UE在从汇聚数据包中解析出第一个响应数据包后,确定汇聚数据包长度不大于第一个响应数据包长度时,无需对汇聚数据包进行解析,直接将所述汇聚数据包通过PDCP层发送给应用层。
步骤509:UE确定解析流程结束。
即,UE确定完成对汇聚数据包的解汇聚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中,参阅图7所示,基站至少包括:接收单元101、确定单元102、汇聚单元103和发送单元104,其中,
接收单元101,用于确定待发送的数据包的数目;
确定单元102,用于获取系统的当前负荷,并确定所述当前负荷对应的阈值区间;
汇聚单元103,用于确定所述数据包的数目达到所述阈值区间对应的预设门限值时,按照所述预设门限值对所述待发送的数据包进行汇聚,获得汇聚数据包,所述预设门限值为对所述待发送的数据包进行汇聚时的数据包汇聚数目的最大值;
发送单元104,用于将所述汇聚数据包发送至接收方,触发所述接收方对所述汇聚数据包进行解析。
可选的,在确定待发送的数据包的数目之前,所述接收单元101进一步用于:
获取接收方发送的数据包,计算所述数据包的数据包实际长度,并根据所述数据包实际长度判断所述数据包是否为传输控制协议TCP数据包;
确定所述数据包为所述TCP数据包时,进一步判断所述TCP数据包的累加个数是否大于数据包累加门限值;
确定所述TCP数据包的累加个数大于所述数据包累加门限值时,标识此次传输数据包的数据业务类型。
可选的,获取系统的当前负荷,并确定所述当前负荷对应的阈值区间,所述确定单元102具体用于:
获取系统的表征中央处理器CPU占用率的第一比例,根据所述第一比例和阈值区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比例对应的阈值区间;或者,
获取系统的表征所述CPU占用率的所述第一比例,以及表征实际调度用户数比例的第二比例,并判断所述第一比例是否大于所述第二比例,若是,则根据所述第一比例和阈值区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比例对应的阈值区间,否则,根据所述第二比例和阈值区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二比例对应的阈值区间。
可选的,所述汇聚单元103进一步用于:
确定数据包的数目小于阈值区间对应的预设门限值时,直接按照所述数据包的数目,将多个所述待发送的数据包进行汇聚,获得汇聚数据包。
可选的,触发所述发送方对所述汇聚数据包进行解析,所述发送单元104具体用于:
触发所述接收方从所述汇聚数据包中解析出第一个数据包,确定所述汇聚数据包的汇聚数据包长度和所述第一个数据包的第一个数据包长度,并判断所述汇聚数据包长度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数据包长度;
触发所述接收方确定所述汇聚数据包长度大于所述第一个数据包长度时,继续对所述汇聚数据包进行解析,直至从所述汇聚数据包中解析出各个数据包。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参阅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801、存储器802、收发机803以及总线接口804;所述处理器801,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802中的计算机指令,执行:
确定待发送的数据包的数目;
获取系统的当前负荷,并确定所述当前负荷对应的阈值区间;
确定所述数据包的数目达到所述阈值区间对应的预设门限值时,按照所述预设门限值对所述待发送的数据包进行汇聚,生成汇聚数据包,所述预设门限值为对所述待发送的数据包进行汇聚时的数据包汇聚数目的最大值;
将所述汇聚数据包发送至接收方,触发所述接收方对所述汇聚数据包进行解析。
可选的,在确定待发送的数据包的数目之前,所述处理器801进一步用于:
获取接收方发送的数据包,计算所述数据包的数据包实际长度,并根据所述数据包实际长度判断所述数据包是否为传输控制协议TCP数据包;
确定所述数据包为所述TCP数据包时,进一步判断所述TCP数据包的累加个数是否大于数据包累加门限值;
确定所述TCP数据包的累加个数大于所述数据包累加门限值时,标识此次传输数据包的数据业务类型。
可选的,获取系统的当前负荷,并确定所述当前负荷对应的阈值区间,所述处理器801具体用于:
获取系统的表征中央处理器CPU占用率的第一比例,根据所述第一比例和阈值区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比例对应的阈值区间;或者,
获取系统的表征所述CPU占用率的所述第一比例,以及表征实际调度用户数比例的第二比例,并判断所述第一比例是否大于所述第二比例,若是,则根据所述第一比例和阈值区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比例对应的阈值区间,否则,根据所述第二比例和阈值区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二比例对应的阈值区间。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801进一步用于:
确定数据包的数目小于阈值区间对应的预设门限值时,直接按照所述数据包的数目,将多个所述待发送的数据包进行汇聚,获得汇聚数据包。
可选的,触发所述发送方对所述汇聚数据包进行解析,所述处理器801具体用于:
触发所述接收方从所述汇聚数据包中解析出第一个数据包,确定所述汇聚数据包的汇聚数据包长度和所述第一个数据包的第一个数据包长度,并判断所述汇聚数据包长度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数据包长度;
触发所述接收方确定所述汇聚数据包长度大于所述第一个数据包长度时,继续对所述汇聚数据包进行解析,直至从所述汇聚数据包中解析出各个数据包。
参阅图8所示,处理器801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802可以存储处理器8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收发机803用于在处理器801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801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802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处理器801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802可以存储处理器8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中5G系统的数据传输装置所执行的方法。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中,首先,发送方确定待发送的数据包的数目,然后,获取系统的当前负荷,确定所述当前负荷对应的阈值区间,进而,确定所述数据包的数目达到所述阈值区间对应的预设门限值时,按照所述预设门限值对所述待发送的数据包进行汇聚,生成汇聚数据包,最后,将所述汇聚数据包发送至所述接收方,触发所述接收方对所述汇聚数据包进行解析。这样,发送方可以将多个待发送的数据包汇聚成一个汇聚数据包后,发送至接收方,当多用户场景或者基站的负荷较重时,可以开启数据包的汇聚功能,减少协议层间交互的消息原语处理个数,简化报头添加过程,减少各个协议层报头的添加,并且,是在确定待发送的数据包的数目达到阈值区间对应的预设门限值时,对待发送的数据包进行汇聚,在对汇聚的条件进行准确限定的同时,保证后续流程的顺序实现,保证处理结果的有效性,进而,达到降低系统处理器负荷、提升处理效率的目的,有效减少对待发送的数据包的调度次数,降低系统的运算开销,降低资源消耗,提升系统性能。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5G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接收方发送的数据包,计算所述数据包的数据包实际长度,并根据所述数据包实际长度判断所述数据包是否为传输控制协议TCP数据包;
确定所述数据包为所述TCP数据包时,进一步判断所述TCP数据包的累加个数是否大于数据包累加门限值;
确定所述TCP数据包的累加个数大于所述数据包累加门限值时,标识此次传输数据包的数据业务类型;
确定待发送的数据包的数目;
获取系统的当前负荷,并确定所述当前负荷对应的阈值区间;
确定所述数据包的数目达到所述阈值区间对应的预设门限值时,按照所述预设门限值对所述待发送的数据包进行汇聚,生成汇聚数据包,所述预设门限值为对所述待发送的数据包进行汇聚时的数据包汇聚数目的最大值;
将所述汇聚数据包发送至接收方,触发所述接收方对所述汇聚数据包进行解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系统的当前负荷,并确定所述当前负荷对应的阈值区间,具体包括:
获取系统的表征中央处理器CPU占用率的第一比例,根据所述第一比例和阈值区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比例对应的阈值区间;或者,
获取系统的表征所述CPU占用率的所述第一比例,以及表征实际调度用户数比例的第二比例,并判断所述第一比例是否大于所述第二比例,若是,则根据所述第一比例和阈值区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比例对应的阈值区间,否则,根据所述第二比例和阈值区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二比例对应的阈值区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确定数据包的数目小于阈值区间对应的预设门限值时,直接按照所述数据包的数目,将多个所述待发送的数据包进行汇聚,生成汇聚数据包。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触发所述接收方对所述汇聚数据包进行解析,具体包括:
触发所述接收方从所述汇聚数据包中解析出第一个数据包,确定所述汇聚数据包的汇聚数据包长度和所述第一个数据包的第一个数据包长度,并判断所述汇聚数据包长度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数据包长度;
触发所述接收方确定所述汇聚数据包长度大于所述第一个数据包长度时,继续对所述汇聚数据包进行解析,直至从所述汇聚数据包中解析出各个数据包。
5.一种5G系统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获取接收方发送的数据包,计算所述数据包的数据包实际长度,并根据所述数据包实际长度判断所述数据包是否为传输控制协议TCP数据包;确定所述数据包为所述TCP数据包时,进一步判断所述TCP数据包的累加个数是否大于数据包累加门限值;确定所述TCP数据包的累加个数大于所述数据包累加门限值时,标识此次传输数据包的数据业务类型;确定待发送的数据包的数目;
确定单元,用于获取系统的当前负荷,并确定所述当前负荷对应的阈值区间;
汇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数据包的数目达到所述阈值区间对应的预设门限值时,按照所述预设门限值对所述待发送的数据包进行汇聚,生成汇聚数据包,所述预设门限值为对所述待发送的数据包进行汇聚时的数据包汇聚数目的最大值;
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汇聚数据包发送至接收方,触发所述接收方对所述汇聚数据包进行解析。
6.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收发机;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指令,执行:
获取接收方发送的数据包,计算所述数据包的数据包实际长度,并根据所述数据包实际长度判断所述数据包是否为传输控制协议TCP数据包;
确定所述数据包为所述TCP数据包时,进一步判断所述TCP数据包的累加个数是否大于数据包累加门限值;
确定所述TCP数据包的累加个数大于所述数据包累加门限值时,标识此次传输数据包的数据业务类型;
确定待发送的数据包的数目;
获取系统的当前负荷,并确定所述当前负荷对应的阈值区间;
确定所述数据包的数目达到所述阈值区间对应的预设门限值时,按照所述预设门限值对所述待发送的数据包进行汇聚,生成汇聚数据包,所述预设门限值为对所述待发送的数据包进行汇聚时的数据包汇聚数目的最大值;
将所述汇聚数据包发送至接收方,触发所述接收方对所述汇聚数据包进行解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获取系统的当前负荷,并确定所述当前负荷对应的阈值区间,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获取系统的表征中央处理器CPU占用率的第一比例,根据所述第一比例和阈值区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比例对应的阈值区间;或者,
获取系统的表征所述CPU占用率的所述第一比例,以及表征实际调度用户数比例的第二比例,并判断所述第一比例是否大于所述第二比例,若是,则根据所述第一比例和阈值区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比例对应的阈值区间,否则,根据所述第二比例和阈值区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二比例对应的阈值区间。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进一步用于:
确定数据包的数目小于阈值区间对应的预设门限值时,直接按照所述数据包的数目,将多个所述待发送的数据包进行汇聚,获得汇聚数据包。
9.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触发所述接收方对所述汇聚数据包进行解析,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触发所述接收方从所述汇聚数据包中解析出第一个数据包,确定所述汇聚数据包的汇聚数据包长度和所述第一个数据包的第一个数据包长度,并判断所述汇聚数据包长度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数据包长度;
触发所述接收方确定所述汇聚数据包长度大于所述第一个数据包长度时,继续对所述汇聚数据包进行解析,直至从所述汇聚数据包中解析出各个数据包。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586131.5A CN112188553B (zh) | 2019-07-01 | 2019-07-01 | 一种5g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586131.5A CN112188553B (zh) | 2019-07-01 | 2019-07-01 | 一种5g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188553A CN112188553A (zh) | 2021-01-05 |
CN112188553B true CN112188553B (zh) | 2022-03-25 |
Family
ID=739154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586131.5A Active CN112188553B (zh) | 2019-07-01 | 2019-07-01 | 一种5g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18855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964295B (zh) * | 2021-01-30 | 2022-06-21 | 南京新高智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5g技术的闸泵站智能测控终端 |
CN114584397B (zh) * | 2022-04-28 | 2022-07-29 | 睿至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分布式云数据集中处理方法及系统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12819A (zh) * | 2006-12-27 | 2008-07-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流量预测的周期性自适应汇聚的方法及系统 |
CN103283277A (zh) * | 2011-01-07 | 2013-09-04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使用分组丢弃控制传输控制协议(tcp)层吞吐量的下行链路流控制 |
CN104301066A (zh) * | 2013-07-19 | 2015-01-2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包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04837201A (zh) * | 2015-02-05 | 2015-08-12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寻呼消息处理方法及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70324642A1 (en) * | 2016-05-04 | 2017-11-09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Initial and periodic slowdowns for background connections |
US10237784B2 (en) * | 2017-03-24 | 2019-03-19 | Motorola Mobility Llc | Split bearer packet data converge protocol protocol data unit routing |
-
2019
- 2019-07-01 CN CN201910586131.5A patent/CN11218855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12819A (zh) * | 2006-12-27 | 2008-07-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流量预测的周期性自适应汇聚的方法及系统 |
CN103283277A (zh) * | 2011-01-07 | 2013-09-04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使用分组丢弃控制传输控制协议(tcp)层吞吐量的下行链路流控制 |
CN104301066A (zh) * | 2013-07-19 | 2015-01-2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包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04837201A (zh) * | 2015-02-05 | 2015-08-12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寻呼消息处理方法及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188553A (zh) | 2021-01-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716951B (zh) | 用于优化隧道流量的方法和装置 | |
RU2543996C2 (ru) | Управление перегрузкой в сети связи | |
EP2183890B1 (en) | Aggregate data frame generation | |
CN107404734B (zh) | 数据发送方法、装置及系统 | |
EP3138319B1 (en) | Insertion and use of application or radio information in network data packet headers | |
CN104995950A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 |
KR20190138855A (ko) | 무선 디바이스들에 대한 흐름 제어 | |
CN112188553B (zh) | 一种5g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
US20240323753A1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 |
CN108200605B (zh) | 一种基站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 |
CN107548104B (zh) | 数据传输方法、接入点及站点 | |
US10582410B2 (en) | Predicting downlink throughput | |
WO2016061987A1 (zh) | 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08012289B (zh) | Pdu的发送方法及装置,和pdu的接收方法及装置 | |
CN103428484A (zh) | 一种传输方法及装置 | |
WO2019015487A1 (zh) | 一种数据重传处理方法、rlc实体和mac实体 | |
EP2023524A2 (en) |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 |
EP3340545A1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optimizing tunneled traffic | |
CN107612871B (zh) | 一种数据传输处理方法、用户终端、网络设备和系统 | |
US8171363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unting transmission times of data unit,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 |
CN116963175A (zh)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11818572B (zh) |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设备 | |
CN109462591B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接收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9475007B (zh) | 数据分发方法、用户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2087778A (zh) | 一种无线数传方法及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