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87412B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相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相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87412B
CN112187412B CN202011079303.9A CN202011079303A CN112187412B CN 112187412 B CN112187412 B CN 112187412B CN 202011079303 A CN202011079303 A CN 202011079303A CN 112187412 B CN112187412 B CN 1121874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ransmitted
encoding
encoded
co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7930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87412A (zh
Inventor
姜付杰
田毅
刘先恺
侯圣杰
王晓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7930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8741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874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874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874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874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1Error detection co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LGUIDING RAILWAY TRAFFIC; ENSURING THE SAFETY OF RAILWAY TRAFFIC
    • B61L27/00Central railway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Trackside control; Communica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61L27/20Trackside control of safe travel of vehicle or vehicle train, e.g. braking curve calcul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LGUIDING RAILWAY TRAFFIC; ENSURING THE SAFETY OF RAILWAY TRAFFIC
    • B61L27/00Central railway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Trackside control; Communica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61L27/20Trackside control of safe travel of vehicle or vehicle train, e.g. braking curve calculation
    • B61L2027/204Trackside control of safe travel of vehicle or vehicle train, e.g. braking curve calculation using Communication-based Train Control [CBTC]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相关装置,获取针对高速磁浮运控系统的待传输数据,对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固定冗余编码,生成待传输数据对应的第一编码数据,实现了对于数据的冗余编码。然后,利用第一编码数据对应的特征码对第一编码数据进行编码,生成待传输数据对应的第二编码数据,实现了对于数据的唯一性编码,进一步提高了对于数据的安全编码。继而,利用第二编码数据,计算待传输数据的校验码,该校验码可以用于接收方对报文中的数据进行校验,保证了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准确性。此外,由于数据传输过程所采用的报文携带的是未编码的待传输数据,实现了对于数据的压缩传输,降低了对高速磁浮38G无线通信的带宽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相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高速磁浮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简称高速磁浮运控系统)具有对高速磁浮列车进行运行控制、安全防护、运行调度管理等功能,由位于控制中心的中央控制系统、位于牵引变电站、车站的分区控制系统、位于列车的车载控制系统和无线基站沿线分布的通信系统构成。其中,分区控制系统和车载控制系统之间有大量的离散状态信息和控制指令需要传递。
在分区控制系统和车载控制系统之间采用38G无线电通信制式,需承载运控系统之间的信息传递、旅客信息系统、广播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维护诊断系统等相关的信息数据、语音、视频等形式信息等。
这些信息需依据安全功能设计原则,与行车安全有关的信息必须采用一定冗余度的编码,并通过编码能够校验数据的正确性。通常情况下用‘0’、‘1’单独位表示的状态或逻辑位,按照安全编码规则冗余编码后会形成16位、32位,或者更长的编码,导致无线通信带宽不足的问题。
而38G无线通信还要综合承载车载和地面多系统之间的数据通信,并在自身窄带频宽约束下,真正能够分配用于运控系统通信的带宽十分有限,这无疑约束了车地之间的信息传输量,并且限制了离散数据的安全编码冗余度,从而影响到运控系统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和运控系统的数据扩展。
因此,针对该问题,需要在38G无线带宽约束下,在保证离散数据编码安全冗余度的同时,实现离散状态数据的安全压缩传输。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相关装置,实现了高速磁浮运控系统中对于数据的安全压缩传输。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针对高速磁浮运控系统的待传输数据;
对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固定冗余编码,生成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第一编码数据;其中,所述第一编码数据的数据长度是预先设定的;
利用所述第一编码数据对应的特征码对所述第一编码数据进行编码,生成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第二编码数据;其中,所述特征码的数据长度与所述第一编码数据的数据长度相同;
根据所述第二编码数据,计算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校验码;
发送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报文,所述报文包括所述待传输数据和所述校验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特征码是采用随机方式生成的32比特位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利用所述第一编码数据对应的特征码对所述第一编码数据进行编码,生成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第二编码数据包括:
利用所述第一编码数据对应的特征码对所述第一编码数据进行乘方运算,生成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第二编码数据;其中,所述第一编码数据作为所述乘方运算的底数,所述特征码作为所述乘方运算的指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编码数据,计算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校验码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编码数据,利用循环冗余校验算法计算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校验码。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高速磁浮运控系统中的报文,所述报文包括待校验数据和所述待校验数据对应的第一校验码;
对所述待校验数据进行固定冗余编码,生成所述待校验数据对应的第三编码数据;其中,所述第三编码数据的数据长度是预先设定的;
利用所述第三编码数据对应的特征码对所述第三编码数据进行编码,生成所述待校验数据对应的第四编码数据;其中,所述特征码的数据长度与所述第三编码数据的数据长度相同;
根据所述第四编码数据,计算所述待校验数据对应的第二校验码;
根据所述第一校验码和所述第二校验码的比较结果,确定所述待校验数据是否有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特征码是采用随机方式生成的32比特位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利用所述第三编码数据对应的特征码对所述第三编码数据进行编码,生成所述待校验数据对应的第四编码数据包括:
利用所述第三编码数据对应的特征码对所述第三编码数据进行乘方运算,生成所述待校验数据对应的第四编码数据;其中,所述第三编码数据作为所述乘方运算的底数,所述特征码作为所述乘方运算的指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四编码数据,计算所述待校验数据对应的第二校验码包括:
根据所述第四编码数据,利用循环冗余校验算法计算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第二校验码。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设备,所述数据传输设备包括获取单元、编码单元、计算单元和发送单元:
所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针对高速磁浮运控系统的待传输数据;
所述编码单元,用于对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固定冗余编码,生成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第一编码数据;其中,所述第一编码数据的数据长度是预先设定的;
所述编码单元,还用于利用所述第一编码数据对应的特征码对所述第一编码数据进行编码,生成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第二编码数据;其中,所述特征码的数据长度与所述第一编码数据的数据长度相同;
所述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编码数据,计算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校验码;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报文,所述报文包括所述待传输数据和所述校验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特征码是采用随机方式生成的32比特位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编码单元,用于利用所述第一编码数据对应的特征码对所述第一编码数据进行乘方运算,生成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第二编码数据;其中,所述第一编码数据作为所述乘方运算的底数,所述特征码作为所述乘方运算的指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编码数据,利用循环冗余校验算法计算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校验码。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设备,所述数据传输设备包括接收单元、编码单元、计算单元和确定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高速磁浮运控系统中的报文,所述报文包括待校验数据和所述待校验数据对应的第一校验码;
所述编码单元,用于对所述待校验数据进行固定冗余编码,生成所述待校验数据对应的第三编码数据;其中,所述第三编码数据的数据长度是预先设定的;
所述编码单元,还用于利利用所述第三编码数据对应的特征码对所述第三编码数据进行编码,生成所述待校验数据对应的第四编码数据;其中,所述特征码的数据长度与所述第三编码数据的数据长度相同;
所述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四编码数据,计算所述待校验数据对应的第二校验码;
所述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校验码和所述第二校验码的比较结果,确定所述待校验数据是否有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特征码是采用随机方式生成的32比特位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编码单元,用于利用所述第三编码数据对应的特征码对所述第三编码数据进行乘方运算,生成所述待校验数据对应的第四编码数据;其中,所述第三编码数据作为所述乘方运算的底数,所述特征码作为所述乘方运算的指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四编码数据,利用循环冗余校验算法计算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第二校验码。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高速磁浮运控系统,所述高速磁浮运控系统包括第一数据传输设备和第二数据传输设备:
所述第一数据传输设备,用于执行上述方面所述的方法;
所述第二数据传输设备,用于执行上述方面所述的数据方法。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获取针对高速磁浮运控系统的待传输数据,对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固定冗余编码,生成待传输数据对应的第一编码数据,实现了对于数据的冗余编码。然后,利用第一编码数据对应的特征码对第一编码数据进行编码,生成待传输数据对应的第二编码数据,实现了对于数据的唯一性编码,进一步提高了对于数据的安全编码。继而,利用第二编码数据,计算待传输数据的校验码,该校验码可以用于接收方对报文中的数据进行校验,保证了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准确性。此外,由于数据传输过程所采用的报文携带的是未编码的待传输数据,实现了对于数据的压缩传输,降低了对高速磁浮38G无线通信的带宽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实现高速磁浮运控系统中数据的安全压缩传输,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相关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应用于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数据传输设备,例如终端设备或服务器,该方法可以通过终端设备独立执行,也可以通过服务器独立执行,也可以应用于终端设备和服务器通信的网络场景,通过终端设备和服务器配合执行。其中,终端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等;服务器可以理解为是应用服务器,也可以为Web服务器,在实际部署时,该服务器可以为独立服务器,也可以为集群服务器。
下面结合附图,以终端设备作为数据传输设备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介绍。
参见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获取针对高速磁浮运控系统的待传输数据。
数据发送方可以获取高速磁浮运控系统中需要传输的待传输数据。其中,高速磁浮运控系统包括中央控制系统、分区控制系统、车载控制系统和通信系统。待传输数据是指在分区控制系统和车载控制系统之间采用38G无线电通信制式传输的数据,包括但不限于旅客信息系统、广播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维护诊断系统等相关的信息数据。其中,待传输数据的展现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文本、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待传输数据是指处于离散状态的数据,通常情况下用“0”和“1”单独位标识状态或逻辑位。
S102:对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固定冗余编码,生成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第一编码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高速磁浮运控系统的带宽十分有限,为了在38G无线带宽约束下,为了保证待传输数据安全编码的冗余度,可以对待传输数据进行固定冗余编码,生成待传输数据对应的第一编码数据。其中,所述第一编码数据的数据长度是预先设定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固定冗余编码的方式不作任何限定。
其中,第一编码数据的数据长度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以及系统带宽要求设定。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设定第一编码数据的数据长度为32比特位。此外,第一编码数据需要满足无线通信安全应用所需的码距要求,并且需要满足码集中合法码字和非合法码字的不对称比值要求。第一编码数据可以用BOOL_CODE表示,包括真值和假值。故此,可以分别对真值和假值进行固定冗余编码,例如:真值编码为:0x55aa,假值编码为:0xaa55。
上述通过对待传输数据进行固定冗余编码,实现了对于数据的安全编码,保障了数据的安全性。
S103:利用所述第一编码数据对应的特征码对所述第一编码数据进行编码,生成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第二编码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采用特征码SIGNATURE_CODE,对第一编码数据BOOL_CODE进行唯一性编码,生成待传输数据对应的第二编码数据。其中,所述特征码的数据长度与所述第一编码数据的数据长度相同。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第一编码数据与特征码的对应关系存储在特征码表中,供通信发送方和接收方使用。基于此,可以通过查询特征码表确定出第一编码数据对应的特征码。
对于上述特征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即特征码为随机生成的32比特位数据。由于随机生成的特征码,与第一编码数据唯一对应,进一步提高了数据编码的安全性。
对于上述利用特征码对第一编码数据进行编码的过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即利用所述第一编码数据对应的特征码对所述第一编码数据进行乘方运算,生成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第二编码数据。其中,所述第一编码数据作为所述乘方运算的底数,所述特征码作为所述乘方运算的指数。若第二编码数据用CODE表示,则利用特征码对第一编码数据进行编码的过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CODE=BOOL_CODE^SIGNATURE_CODE。
上述利用固定位数的特征码对第一编码数据进行唯一性编码,进一步提高了数据编码的安全性的同时,还降低了对于高速磁浮运控系统无线通信的带宽需求,保障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S104:根据所述第二编码数据,计算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校验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利用第二编码数据,计算出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校验码,该校验码可以用于接收方所接收的数据进行校验,以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准确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利用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算法,计算出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校验码。其中,循环冗余校验是一种根据网络数据包或计算机文件等数据产生简短固定位数校验码的一种信道编码技术,主要用来检测或校验数据传输或者保存后可能出现的错误。它是利用除法及余数的原理来做错误侦测的。
上述采用循环冗余校验算法生成校验码,用于对通信双方传输的数据进行校验,保证了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准确性。
S105:发送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报文,所述报文包括所述待传输数据和所述校验码。
在实际应用中,按照通信协议码位,用未编码的待传输数据和上述S104生成的校验码组成通信协议报文,发送方从而可以将报文发送出去,实现了对于数据的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报文的数据帧结构包括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比特位和校验码对应比特位,具体可以表示如下:
Bit0 Bit1 Bit2 CRC
其中,Bitn表示待传输数据所占的比特位,用于传输待传输数据,n取值为0,1,2…;CRC表示校验码所占的比特位,用于传输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校验码。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获取针对高速磁浮运控系统的待传输数据,对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固定冗余编码,生成待传输数据对应的第一编码数据,实现了对于数据的冗余编码。然后,利用第一编码数据对应的特征码对第一编码数据进行编码,生成待传输数据对应的第二编码数据,实现了对于数据的唯一性编码,进一步提高了对于数据的安全编码。继而,利用第二编码数据,计算待传输数据的校验码,该校验码可以用于接收方对报文中的数据进行校验,保证了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准确性。此外,由于数据传输过程所采用的报文携带的是未编码的待传输数据,实现了对于数据的压缩传输,降低了对高速磁浮38G无线通信的带宽需求。
参见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01:接收高速磁浮运控系统中的报文。
数据接收方可以接收高速磁浮运控系统中的报文。其中,报文中包括待校验数据和该待校验数据对应的第一校验码。
S202:对所述待校验数据进行固定冗余编码,生成所述待校验数据对应的第三编码数据。
在实际应用中,接收方采用与发送方相同的固定冗余编码方式,对报文中待校验数据进行固定冗余编码,生成该待校验数据对应的第三编码数据。其中,第三编码数据的数据长度是预先设定的,与发送方设定的第一编码数据的数据长度保持一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发送方设定第一编码数据的数据长度为32比特位,则第三编码数据的数据长度也为32比特位。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系统的带宽需求进行设定,在此不作任何限定。
S203:利用所述第三编码数据对应的特征码对所述第三编码数据进行编码,生成所述待校验数据对应的第四编码数据。
在实际应用中,数据接收方和发送方使用同一特征码表,查询第三编码数据对应的特征码,利用特征码对第三编码数据进行唯一性编码。其中,特征码的数据长度与第三编码数据的数据长度相同。若上述S202中的第三编码数据的数据长度为32比特位,则特征码的数据长度也设定为32比特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将采用随机方式生成的32比特位数据作为特征码,参见上述S103,在此不再赘述。
若S103中利用特征码对第一编码数据进行乘方运算,同样的,数据接收方需要利用第三编码数据对应的特征码对第三编码数据进行乘方运算,生成所述待校验数据对应的第四编码数据;其中,第三编码数据作为所述乘方运算的底数,特征码作为所述乘方运算的指数。
S204:根据所述第四编码数据,计算所述待校验数据对应的第二校验码。
在实际应用中,接收方采用与发送方相同的计算方式,根据第四编码数据,计算待校验数据对应的第二校验码,以便利用该第二校验码对报文中的待校验数据进行正确性校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发送方采用循环冗余校验算法计算校验码,同样的,接收发采用循环冗余校验算法计算第四编码对应的第二校验码。
S205:根据所述第一校验码和所述第二校验码的比较结果,确定所述待校验数据是否有效。
在本实施例中,接收方可以将该第二校验码与报文中的第一校验码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报文中的待校验数据是否有效。若第一校验码与第二校验码一致,表明接收方收到的待校验数据与发送方发送的待传输数据一致,即待校验数据是有效的。若第一校验码与第二校验码不一致,表明接收方收到的待校验数据与发送发发送的待传输数据不一致,即待校验数据不是有效的。在实际应用中,若待校验数据不是有效的,接收方可以通知发送方再发送一次,以便接收正确有效的数据。
上述实施例体用的数据传输方法,通过对接收到的待校验数据进行冗余性和唯一性编码,生成第四编码数据,并其利用该第四编码数据计算出第二校验码,与接收到的第一校验码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待校验数据的有效性,保证了数据传输的正确性。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方案,下面结合图3和图4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进行介绍。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数据发送过程和数据接收过程。其中,数据发送过程中对数据进行冗余性和唯一性编码的操作与数据接收过程中对数据进行冗余性和唯一性编码的操作保持一致。
如图3所示,在数据发送过程中,该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301:获取针对高速磁浮运控系统的离散数据。
S302:对所述离散数据进行固定冗余编码,生成32比特位的第一编码数据BOOL_CODE1。
S303:通过查询离线特征码表,获取第一编码数据对应的特征码SIGNATURE_CODE1。
S304:利用特征码对第一编码数据进行乘方运算,生成第二编码数据,即CODE1=BOOL_CODE1^SIGNATURE_CODE1。
S305:根据第二编码数据,计算第二编码数据对应的CRC校验码。
S306:按照通信协议码位,用S301中未编码的离散数据和S305中的CRC校验码组成通信协议报文,并发送出去。
如图4所示,在数据接收过程中,该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401:接收高速磁浮运控系统中的报文。
S402:对报文中的待校验数据进行固定冗余编码,生成32比特位的第三编码数据BOOL_CODE2。
S403:通过查询离线特征码表,获取第三编码数据对应的特征码SIGNATURE_CODE2。
S404:利用特征码对第三编码数据进行乘方运算,生成第四编码数据,即CODE2=BOOL_CODE2^SIGNATURE_CODE2。
S405:根据第四编码数据,计算第四编码数据对应的第二CRC校验码。
S406:比较第二CRC校验码和报文中的第一CRC校验码,确定待校验数据是否有效。若是,待校验数据有效。若否,待校验数据无效,通知发送方数据发送失败,重新发送。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通过对数据进行冗余性和唯一性编码,保证了数据在发送过程中的安全性,此外,利用校验码对数据进行校验,保证了数据在接收过程中的准确性,实现了数据的安全传输。
针对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设备。
参见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数据传输设备500包括获取单元501、编码单元502、计算单元503和发送单元504:
所述获取单元501,用于获取针对高速磁浮运控系统的待传输数据;
所述编码单元502,用于对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固定冗余编码,生成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第一编码数据;其中,所述第一编码数据的数据长度是预先设定的;
所述编码单元502,还用于利用所述第一编码数据对应的特征码对所述第一编码数据进行编码,生成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第二编码数据;其中,所述特征码的数据长度与所述第一编码数据的数据长度相同;
所述计算单元503,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编码数据,计算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校验码;
所述发送单元504,用于发送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报文,所述报文包括所述待传输数据和所述校验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特征码是采用随机方式生成的32比特位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编码单元502,用于利用所述第一编码数据对应的特征码对所述第一编码数据进行乘方运算,生成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第二编码数据;其中,所述第一编码数据作为所述乘方运算的底数,所述特征码作为所述乘方运算的指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计算单元503,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编码数据,利用循环冗余校验算法计算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校验码。
上述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获取针对高速磁浮运控系统的待传输数据,对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固定冗余编码,生成待传输数据对应的第一编码数据,实现了对于数据的冗余编码。然后,利用第一编码数据对应的特征码对第一编码数据进行编码,生成待传输数据对应的第二编码数据,实现了对于数据的唯一性编码,进一步提高了对于数据的安全编码。继而,利用第二编码数据,计算待传输数据的校验码,该校验码可以用于接收方对报文中的数据进行校验,保证了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准确性。此外,由于数据传输过程所采用的报文携带的是未编码的待传输数据,实现了对于数据的压缩传输,降低了对高速磁浮38G无线通信的带宽需求。
针对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数据传输设备。
参见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数据传输设备600包括接收单元601、编码单元602、计算单元603和确定单元604:
所述接收单元601,用于接收高速磁浮运控系统中的报文,所述报文包括待校验数据和所述待校验数据对应的第一校验码;
所述编码单元602,用于对所述待校验数据进行固定冗余编码,生成所述待校验数据对应的第三编码数据;其中,所述第三编码数据的数据长度是预先设定的;
所述编码单元602,还用于利利用所述第三编码数据对应的特征码对所述第三编码数据进行编码,生成所述待校验数据对应的第四编码数据;其中,所述特征码的数据长度与所述第三编码数据的数据长度相同;
所述计算单元603,用于根据所述第四编码数据,计算所述待校验数据对应的第二校验码;
所述确定单元604,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校验码和所述第二校验码的比较结果,确定所述待校验数据是否有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特征码是采用随机方式生成的32比特位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编码单元602,用于利用所述第三编码数据对应的特征码对所述第三编码数据进行乘方运算,生成所述待校验数据对应的第四编码数据;其中,所述第三编码数据作为所述乘方运算的底数,所述特征码作为所述乘方运算的指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计算单元603,用于根据所述第四编码数据,利用循环冗余校验算法计算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第二校验码。
上述实施例体用的数据传输设备,通过对接收到的待校验数据进行冗余性和唯一性编码,生成第四编码数据,并其利用该第四编码数据计算出第二校验码,与接收到的第一校验码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待校验数据的有效性,保证了数据传输的正确性。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高速磁浮运控系统,所述高速磁浮运控系统包括第一数据传输设备和第二数据传输设备:
所述第一数据传输设备,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所述第二数据传输设备,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下述介质中的至少一种: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缩写: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设备及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及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针对高速磁浮运控系统的待传输数据;
对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固定冗余编码,生成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第一编码数据;其中,所述第一编码数据的数据长度是预先设定的;
利用所述第一编码数据对应的特征码对所述第一编码数据进行编码,生成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第二编码数据;其中,所述特征码的数据长度与所述第一编码数据的数据长度相同;
根据所述第二编码数据,计算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校验码;
发送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报文,所述报文包括所述待传输数据和所述校验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码是采用随机方式生成的32比特位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第一编码数据对应的特征码对所述第一编码数据进行编码,生成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第二编码数据包括:
利用所述第一编码数据对应的特征码对所述第一编码数据进行乘方运算,生成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第二编码数据;其中,所述第一编码数据作为所述乘方运算的底数,所述特征码作为所述乘方运算的指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编码数据,计算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校验码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编码数据,利用循环冗余校验算法计算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校验码。
5.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高速磁浮运控系统中的报文,所述报文包括待校验数据和所述待校验数据对应的第一校验码;
对所述待校验数据进行固定冗余编码,生成所述待校验数据对应的第三编码数据;其中,所述第三编码数据的数据长度是预先设定的;
利用所述第三编码数据对应的特征码对所述第三编码数据进行编码,生成所述待校验数据对应的第四编码数据;其中,所述特征码的数据长度与所述第三编码数据的数据长度相同;
根据所述第四编码数据,计算所述待校验数据对应的第二校验码;
根据所述第一校验码和所述第二校验码的比较结果,确定所述待校验数据是否有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码是采用随机方式生成的32比特位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第三编码数据对应的特征码对所述第三编码数据进行编码,生成所述待校验数据对应的第四编码数据包括:
利用所述第三编码数据对应的特征码对所述第三编码数据进行乘方运算,生成所述待校验数据对应的第四编码数据;其中,所述第三编码数据作为所述乘方运算的底数,所述特征码作为所述乘方运算的指数。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四编码数据,计算所述待校验数据对应的第二校验码包括:
根据所述第四编码数据,利用循环冗余校验算法计算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第二校验码。
9.一种数据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设备包括获取单元、编码单元、计算单元和发送单元:
所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针对高速磁浮运控系统的待传输数据;
所述编码单元,用于对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固定冗余编码,生成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第一编码数据;其中,所述第一编码数据的数据长度是预先设定的;
所述编码单元,还用于利用所述第一编码数据对应的特征码对所述第一编码数据进行编码,生成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第二编码数据;其中,所述特征码的数据长度与所述第一编码数据的数据长度相同;
所述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编码数据,计算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校验码;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报文,所述报文包括所述待传输数据和所述校验码。
10.一种数据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设备包括接收单元、编码单元、计算单元和确定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高速磁浮运控系统中的报文,所述报文包括待校验数据和所述待校验数据对应的第一校验码;
所述编码单元,用于对所述待校验数据进行固定冗余编码,生成所述待校验数据对应的第三编码数据;其中,所述第三编码数据的数据长度是预先设定的;
所述编码单元,还用于利利用所述第三编码数据对应的特征码对所述第三编码数据进行编码,生成所述待校验数据对应的第四编码数据;其中,所述特征码的数据长度与所述第三编码数据的数据长度相同;
所述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四编码数据,计算所述待校验数据对应的第二校验码;
所述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校验码和所述第二校验码的比较结果,确定所述待校验数据是否有效。
11.一种高速磁浮运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速磁浮运控系统包括第一数据传输设备和第二数据传输设备:
所述第一数据传输设备,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
所述第二数据传输设备,用于执行权利要求5-8所述的数据方法。
CN202011079303.9A 2020-10-10 2020-10-10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相关装置 Active CN1121874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79303.9A CN112187412B (zh) 2020-10-10 2020-10-10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相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79303.9A CN112187412B (zh) 2020-10-10 2020-10-10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相关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87412A CN112187412A (zh) 2021-01-05
CN112187412B true CN112187412B (zh) 2022-11-15

Family

ID=739486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79303.9A Active CN112187412B (zh) 2020-10-10 2020-10-10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相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87412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98014A (zh) * 2004-12-20 2006-07-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循环冗余编码定帧方法
CN102231284A (zh) * 2011-06-02 2011-11-02 孙飞 一种降低闪存芯片数据写操作功耗的方法
CN107395580A (zh) * 2017-07-10 2017-11-24 深圳怡化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校验方法及装置
CN110445583A (zh) * 2019-08-12 2019-11-12 珠海市伟高变频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校验方法、校验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98014A (zh) * 2004-12-20 2006-07-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循环冗余编码定帧方法
CN102231284A (zh) * 2011-06-02 2011-11-02 孙飞 一种降低闪存芯片数据写操作功耗的方法
CN107395580A (zh) * 2017-07-10 2017-11-24 深圳怡化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校验方法及装置
CN110445583A (zh) * 2019-08-12 2019-11-12 珠海市伟高变频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校验方法、校验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87412A (zh) 2021-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38597B2 (en) Railroad distributed power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00409576C (zh) 铁路通信系统中的信号差错检测
CN101044710B (zh) 对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短长度数据进行格式化和编码的方法
CN103475738A (zh) 一种车载信息系统
EP2137863B1 (en) Multiple packet source acknowledgement
CN103209054B (zh) 保护信令信息的方法
US11240709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CN104254999A (zh) 密码通信系统、通信装置、密钥分发装置、密码通信方法
CN102577212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产生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消息的装置及方法
CN102484636A (zh) 通过使用标识序列避免伪装
KR102251121B1 (ko)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 프레임을 인코딩 및 디코딩하기 위한 방법
CN109274636B (zh) 数据安全传输方法及其装置、系统、列车
CN103401637A (zh) 一种采用分布式喷泉码的应答器组报文编码与解码方法
US11265284B2 (en) Communication status system and method
CN114559991B (zh) 一种基于电子地图的车地临时限速信息发送方法及系统
CN112187412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相关装置
CN109873687A (zh) 一种物联网中基于信噪比的信息处理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6850002B (zh) 一种蓝牙数据发送方法、系统及蓝牙收发器
US20150228126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a tolling system comprising a server and at least one on-board-unit
US9456467B2 (en) Rate-les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ing protocol coding
US20240031189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computer program,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US20200396794A1 (en) Method for data transmission in a network, subscriber and network for transmitting data packets
CN104954098A (zh) 一种适用长距离通信的cors数据编码传输方法
CN113184011A (zh) 一种轨道电路安全校核方法及系统
CN101325473B (zh) 重传数据的方法、信号接收器及信号发送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