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84214A - 一种物联卡的支付方法和物联卡 - Google Patents

一种物联卡的支付方法和物联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84214A
CN112184214A CN202011050593.4A CN202011050593A CN112184214A CN 112184214 A CN112184214 A CN 112184214A CN 202011050593 A CN202011050593 A CN 202011050593A CN 112184214 A CN112184214 A CN 1121842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net
card
payment
things
things c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5059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述强
王峰
刘玫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Unicoo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Unicoo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Unicoo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Unicoo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5059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84214A/zh
Publication of CN1121842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84214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 G06Q20/32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using wireless devices
    • G06Q20/327Short range or proximity payments by means of M-devices
    • G06Q20/3278RFID or NFC payments by means of M-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 G06Q20/34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using cards, e.g. integrated circuit [IC] cards or magnetic cards
    • G06Q20/349Rechargeable card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GREGISTERING THE RECEIPT OF CASH, VALUABLES, OR TOKENS
    • G07G1/00Cash registers
    • G07G1/12Cash registers electronically oper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物联卡的支付方法和物联卡,该方法包括获取支付触发信号;向与第一物联卡预先关联的第二物联卡发送支付请求,由第二物联卡进行扣费支付。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在第一物联卡获取到支付触发信号后,可以有效地向与第一物联卡预先关联的第二物联卡发送支付请求,从而由第二物联卡进行扣费支付。对于用户在使用第一物联卡支付消费过程中出现的第一物联卡余额不足的情况,能够利用第二物联卡代为扣费支付,避免耽误用户对重要事项的支付过程,大大提高了用户的消费体验。对于第一物联卡支付余额充足的情况,也可以请求第二物联卡进行扣费支付,能够加强物联卡用户之间的沟通。

Description

一种物联卡的支付方法和物联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物联卡的支付方法和物联卡。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由于IC卡支付方式快捷方便,因此受到了广大用户的喜爱。但是,在采用IC(Integrated Circuit Chip)卡进行支付消费时,如果IC卡中的余额显示不足,那么将直接导致IC卡不能进行成功支付。现有的IC卡只能到特定的地方充值,若用户去充值的地方不方便,则有可能造成对用户重要支付事项的耽误,从而给用户带来诸多的不方便。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物联卡的支付方法和物联卡,能够利用第二物联卡代为扣费支付,避免耽误用户对重要事项的支付过程,大大提高了用户的消费体验。对于第一物联卡支付余额充足的情况,也可以请求第二物联卡进行扣费支付,能够加强物联卡用户之间的沟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物联卡的支付方法,应用于第一物联卡,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支付触发信号;
向与所述第一物联卡预先关联的第二物联卡发送支付请求,由所述第二物联卡进行扣费支付。
可选地,所述获取支付触发信号包括:获取用户基于所述第一物联卡的预设按键产生的支付触发信号;和/或获取所述第一物联卡的余额小于当前待支付金额时自动产生的支付触发信号;
向与所述第一物联卡预先关联的第二物联卡发送支付请求,包括:向服务器发送携带所述第一物联卡预先关联的第二物联卡的标识信息的支付请求,由所述服务器将所述支付请求转发至所述第二物联卡。
可选地,获取支付触发信号之前,还包括:将第一物联卡的标识信息和与所述第一物联卡待关联的第二物联卡的标识信息发送至服务器,由所述服务器根据接收的标识信息对所述第一物联卡和所述第二物联卡进行关联;接收所述服务器反馈的所述第一物联卡与所述第二物联卡关联成功的消息;和/或
向与所述第一物联卡预先关联的第二物联卡发送支付请求之前,还包括:若识别出所述第一物联卡未预先关联任何物联卡,接收用户选取的待关联的第二物联卡,向选取的所述第二物联卡发出申请关联的请求;接收所述第二物联卡的关联授权信息,将第一物联卡的标识信息和第二物联卡的标识信息发送至服务器,由所述服务器根据接收的标识信息对所述第一物联卡和所述第二物联卡进行关联。
可选地,若多个第二物联卡与所述第一物联卡关联,
接收所述服务器反馈的所述第一物联卡与所述第二物联卡关联成功的消息之后,还包括:设置一个第二物联卡作为默认支付的主关联卡;向与所述第一物联卡预先关联的第二物联卡发送支付请求,包括:向与所述第一物联卡预先关联的主关联卡发送支付请求;或
接收所述服务器反馈的所述第一物联卡与所述第二物联卡关联成功的消息之后,还包括:设置多个第二物联卡的优先级;向与所述第一物联卡预先关联的第二物联卡发送支付请求,包括:依据关联的所述第二物联卡的优先级排序顺序,向与所述第一物联卡关联的第二物联卡发送支付请求;其中,设置多个第二物联卡的优先级的方式包括依据所述第二物联卡的使用额度大小设置多个第二物联卡的支付优先级、接收用户设置的多个第二物联卡的支付优先级中的至少一种方式;或
向与所述第一物联卡预先关联的第二物联卡发送支付请求,包括:接收用户在多个第二物联卡中选择的待支付的第二物联卡;向被选择的第二物联卡发送支付请求。
可选地,向与所述第一物联卡预先关联的第二物联卡发送支付请求之前,还包括:
获取第二物联卡的预设支付额度,分析支付请求中请求支付的指定金额是否超过所述预设支付额度;
若超过预设支付额度,向所述第二物联卡发送支付指定金额权限授予请求,并接收所述第二物联卡反馈的授予权限或不授予权限的消息。
可选地,获取支付触发信号之前,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物联卡获取到唤醒信号,进入获取支付触发信号的准备状态,其中所述第一物联卡进入获取支付触发信号的准备状态后,所获取到的支付触发信号有效;
若所述第一物联卡未获取到唤醒信号,不进入获取支付触发信号的准备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物联卡获取到唤醒信号的方式包括:若所述第一物联卡包括射频接收器,所述第一物联卡通过所述射频接收器接收物联网读卡器经射频发送器发送的唤醒信号,其中所述物联网读卡器读取到所述第一物联卡的余额小于当前待支付金额时发出唤醒信号;和/或若所述第一物联卡包括唤醒器,所述第一物联卡获取用户对唤醒器的触发操作产生的唤醒信号。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
向指定银行账户发送充值请求;接收所述银行账户对所述第一物联卡的充值金额;或
所述物联卡具有近场通信功能,所述第一物联卡采用近场通信方式向其他物联卡或终端设备申请入账,接收其他物联卡或终端设备入账的指定金额。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
接收到第三物联卡的支付请求后,判断若获取到用户基于所述第一物联卡的预设按键产生的允许支付信号,完成对支付请求所请求支付金额的扣费支付;或
接收到第三物联卡支付请求后,判断若支付余额小于请求支付金额,向所述第三物联卡发送支付余额不足的提示信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物联卡的支付方法,应用于服务器,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物联卡发送的支付请求,查找与第一物联卡预先关联的第二物联卡;
将所述支付请求转发至所述第二物联卡,由所述第二物联卡进行扣费支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物联卡,应用于上文任意实施例的方法,所述物联卡包括:
处理单元,适于获取支付触发信号,向与所述第一物联卡预先关联的第二物联卡发送支付请求,由所述第二物联卡进行扣费支付。
可选地,物联卡还包括:
唤醒器,适于接收用户的触发操作并产生唤醒信号;
射频接收器,适于接收物联网读卡器经射频发送器发送的唤醒信号;其中,所述唤醒信号用于唤醒网络单元;
网络单元,适于被所述唤醒信号唤醒后,在所述处理单元与其他物联卡或物联网读卡器之间数据通信;
所述处理单元具有近场通信功能,通过近场通信方式向其他物联卡或终端设备申请入账,并接收其他物联卡或终端设备入账的指定金额。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在第一物联卡获取到支付触发信号后,可以有效地向与第一物联卡预先关联的第二物联卡发送支付请求,从而由第二物联卡进行扣费支付。对于用户在使用第一物联卡支付消费过程中出现的第一物联卡余额不足的情况,能够利用第二物联卡代为扣费支付,避免耽误用户对重要事项的支付过程,大大提高了用户的消费体验。对于第一物联卡支付余额充足的情况,也可以请求第二物联卡进行扣费支付,能够加强物联卡用户之间的沟通。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物联卡与物联网读卡器的交互过程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发明,并且能够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联卡的支付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第一物联卡。物联卡的支付方法包括步骤S102至步骤S104。
步骤S102,获取支付触发信号。
步骤S104,向与第一物联卡预先关联的第二物联卡发送支付请求,由第二物联卡进行扣费支付。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物联卡用户与第一物联卡用户可以是亲人、朋友等关系,从而可以将与第一物联卡关联的第二物联卡作为第一物联卡的亲情卡。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在第一物联卡获取到支付触发信号后,可以有效地向与第一物联卡预先关联的第二物联卡发送支付请求,从而由第二物联卡进行扣费支付。对于用户在使用第一物联卡支付消费过程中出现的第一物联卡余额不足的情况,能够利用第二物联卡代为扣费支付,避免耽误用户对重要事项的支付过程,大大提高了用户的消费体验。对于第一物联卡支付余额充足的情况,仍然可以请求第二物联卡进行扣费支付,从而能够加强物联卡用户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参见上文步骤S102,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物联卡获取支付触发信号的方式可以包括如下方式。
方式一、第一物联卡获取用户基于第一物联卡的预设按键产生的支付触发信号。例如,第一物联卡上设置有预设按键,用户触发预设按键后第一物联卡产生支付触发信号。这里预设按键可以是物理按键,也可以是触屏按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通过用户触发预设按键的方式产生支付触发信号,可以方便用户随时根据实际需求控制第一物联卡产生支付触发信号,并由第一物联卡向第二物联卡发送支付请求,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随时随地的请求第二物联卡代为扣费支付。
方式二、第一物联卡获取到本卡的余额小于当前待支付金额时自动产生的支付触发信号。例如,当第一物联卡向物联网读卡器刷卡支付35元钱时,第一物联卡中的余额仅剩10元,不足以支付物联网读卡器显示的35元,此时第一物联卡会自动产生支付触发信号,并及时向第二物联卡发送支付请求,从而由第二物联卡代为扣费支付35元,以顺利完成本次支付操作。
当然,还可以同时通过方式一和方式二获取到支付触发信号,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参见上文步骤S104,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可以利用服务器作为第一物联卡和第二物联卡之间的数据中转方。第一物联卡先向服务器发送携带第一物联卡关联的第二物联卡的标识信息的支付请求,然后由服务器依据第二物联卡的标识信息将支付请求转发至对应的第二物联卡。通过服务器作为数据中转方,还可以在服务器侧对第一物联卡的支付请求进行验证,从而提高第一物联卡与第二物联卡之间数据传送的安全性。
为方便第一物联卡向第二物联卡发送支付请求,本发明实施例会在第一物联卡获取支付触发信号之前,预先建立第一物联卡和第二物联卡的关联,例如通过服务器实现第一物联卡与第二物联卡的关联。
具体的,首先将第一物联卡的标识信息和与第一物联卡待关联的第二物联卡的标识信息发送至服务器。这里的第二物联卡可以由用户进行指定。然后由服务器根据接收的标识信息对第一物联卡和第二物联卡进行关联。若第一物联卡和第二物联卡关联成功,第一物联卡可以接收到服务器反馈的第一物联卡与第二物联卡关联成功的消息。这里,第二物联卡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例如将用户的第一物联卡与其他家庭成员(如爸爸、妈妈等)的物联卡均进行关联。通过服务器预先实现第一物联卡与第二物联卡的关联,可以方便后续第一物联卡及时、高效地向预先关联好的第二物联卡发送支付请求。
当然,通过服务器实现第一物联卡与第二物联卡的关联之前,第一物联卡还需要获得第二物联卡的持有用户的同意,当第一物联卡接收到同意关联的信息后,进而可以进行第一物联卡与第二物联卡的关联,这可以有效保证物联卡的安全性,防止用户的物联卡被恶意关联。
在本发明可选实施例中,若第一物联卡预先未与第二物联卡建立关联,在第一物联卡向第二物联卡发送支付请求之前,识别出第一物联卡也未预先关联任何物联卡,还可以在当下通过服务器对第一物联卡和第二物联卡进行关联。
具体的,首先用户通过第一物联卡选取待关联的第二物联卡。然后第一物联卡向用户选取的第二物联卡发出申请关联的请求。如果接收到第二物联卡的关联授权信息,则可以将第一物联卡的标识信息和第二物联卡的标识信息发送至服务器,以由服务器根据接收的标识信息对第一物联卡和第二物联卡进行关联。由此,对于用户之前忘记对第一物联卡关联第二物联卡的情况,还可以在出现需要第二物联卡代为支付的情况下及时通过服务器关联第一物联卡和二物联卡,从而避免耽误用户的支付事项,进一步地提高用户的支付体验。并且,第一物联卡在获取到第二物联卡的关联授权信息后,在通过服务器进行第一物联卡与第二物联卡的关联,也有效保证了物联卡的安全性,防止用户的物联卡被恶意关联。
如果多个第二物联卡与第一物联卡关联,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可以在第一物联卡上预先设置作为默认支付的主关联卡,从而在执行步骤S104时,第一物联卡默认直接向主关联卡发送支付请求。例如,第一物联卡关联了2个第二物联卡,分别为爸爸持有的物联卡和妈妈持有的物联卡,用户可以设置爸爸持有的物联卡为主关联卡,后续默认向爸爸持有的物联卡发送支付请求。通过为第一物联卡预先设置主关联卡,从而可以在第一物联卡获取支付触发信号后,自动的向主关联卡发送支付请求,提高了支付请求的发送效率,也简化了用户手动选择物联卡的过程。
对于多个第二物联卡与第一物联卡关联的情况,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第一物联卡中设置多个第二物联卡的优先级。从而在执行步骤S104时,第一物联卡依据关联的第二物联卡的优先级排序顺序,向与第一物联卡关联的第二物联卡发送支付请求。通常可以是默认先像优先级最高的第二物联卡发送支付请求,若请求失败,再向次一优先级的第二物联卡发送支付请求,并以此类推。通过设置第二物联卡的优先级别,不仅可以提高支付请求的发送效率,简化用户手动选择物联卡的过程,而且自动依据第二物联卡的优先级别向第二物联卡发送支付请求,还可以提高发送支付请求的智能化程度,即使级别高的第二物联卡请求扣费支付失败,还可以继续向级别低的第二物联卡请求扣费支付。
该实施例中,设置多个第二物联卡优先级的方式可以包含多种。例如,依据第二物联卡的使用额度大小设置多个第二物联卡的支付优先级。假设用户的第一物联卡关联了爸爸持有的物联卡和妈妈持有的物联卡,爸爸持有的物联卡使用额度为1000元,妈妈持有的物联卡的使用额度为500元,那么爸爸持有物联卡的优先级高于妈妈持有物联卡的优先级。又例如,用户根据自己的意愿设置多个第二物联卡的支付优先级,即用户根据自己的意愿对多个第二物联卡的优先级自主进行排序。
当然,若用户预先没有设置第一物联卡的主关联卡,也未设置物联卡的优先级别,还可以在第一物联卡获取到支付触发信号后,由用户在多个第二物联卡中自主选择待支付的第二物联卡,以使用户可以灵活的选择请求代为扣费支付的第二物联卡。
为避免第二物联卡代为扣费支付时超出用户预期的支付额度,第二物联卡还可以预先设置支付额度,在执行步骤S104之前,首先,第一物联卡先获取到第二物联卡的预设支付额度。这里第二物联卡可以将预设支付额度预先发送给第一物联卡。然后,第一物联卡将请求支付的指定金额和获取到的第二物联卡的预设支付额度发送至服务器,通过服务器分析请求支付的指定金额是否超过预设支付额度,进而第一物联卡接收服务器反馈的分析结果。若第一物联卡依据分析结果得知请求支付的指定金额超过预设支付额度,先向第二物联卡发送支付指定金额权限授予请求,并接收第二物联卡反馈的授予权限或不授予权限的消息。如果第一物联卡接收到第二物联卡反馈的授予权限的消息,则继续向第二物联卡发送支付请求,如果第一物联卡接收到第二物联卡反馈的不授予权限的消息,则不再向第二物联卡发送支付请求。
本发明实施例若通过分析请求支付的指定金额超过预设支付额度,可以先获得第二物联卡用户的同意,在第二物联卡用户同意并反馈授予权限的消息后,继续请求第二物联卡代为扣费支付,从而避免了第一物联卡发送无谓的支付请求,进而也节约了用户支付的时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可以先唤醒第一物联卡,当第一物联卡被唤醒后所获取到的支付触发信号才有效。具体的,若第一物联卡获取到唤醒信号,则进入获取支付触发信号的准备状态,第一物联卡进入获取支付触发信号的准备状态后,所获取到的支付触发信号有效。若第一物联卡未获取到唤醒信号,则不进入获取支付触发信号的准备状态,此时第一物联卡即使获取到的支付触发信号,也不会向第二物联卡发送支付请求。通过设置第一物联卡获取到唤醒信号后才进入获取支付触发信号的准备状态,可以避免由于用户的误操作造成第一物联卡误获取到支付触发信号后错误的向第二物联卡发送支付请求的问题。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物联卡获取唤醒信号的方式可以是通过设置于第一物联卡中的唤醒器获取唤醒信号,也可以是通过设置于第一物联卡中的射频接收器获取唤醒信号,下面以图1为例进行介绍。
参见图1,第一物联卡可以包括唤醒器,用户对唤醒器进行预设触发操作后,唤醒器产生唤醒信号,唤醒信号可以唤醒蓝牙单元,以使蓝牙单元提供蓝牙连接服务。唤醒器可以采用隐藏式唤醒器,不仅不影响物联卡外观,而且方便用户根据需求自主对第一物联卡进行唤醒。
预设触发操作的方式可以包含多种,具体可以由用户进行自主设定。例如,关联唤醒器的按键为物理按键,可设置用户对关联唤醒器的按键进行一次按压操作时,唤醒器产生唤醒信号。又例如,关联唤醒器的按键为触屏按键,可设置用户对关联唤醒器的触屏按键进行一次触摸操作,唤醒器产生唤醒信号。
第一物联卡还可以包括射频接收器,物联网读卡器读取到第一物联卡的余额小于当前待支付金额时发出唤醒信号,物联网读卡器经射频发送器向第一物联卡的射频接收器发送唤醒信号,第一物联卡通过射频接收器接收唤醒信号,第一物联卡的射频接收器利用唤醒信号唤醒蓝牙单元,这种唤醒方式可以称为空中唤醒。蓝牙单元被唤醒信号唤醒后可以提供蓝牙连接服务。第一物联卡采用射频接收器接收来自物联网读卡器的唤醒信号,可以在第一物联卡进行刷卡支付时(如刷卡支付餐厅打菜金额时)方便地对第一物联卡进行空中唤醒。
射频接收器和射频发送器均可以采用低频(LF,Low frequency)射频(RadioFrequency,RF),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物联网读卡器中也可以包括蓝牙单元,用于与第一物联卡的蓝牙单元进行数据交互。第一物联卡还包括电池,用于为第一物联卡中的蓝牙单元以及其他单元模块提供电源供电。
该实施例中,第一物联卡中的蓝牙单元可以与该物联卡中的IC(IntegratedCircuit Chip)芯片进行通信,例如,IC芯片可以产生支付请求,并通过蓝牙单元将支付请求发出。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IC芯片还可以具有近场通信功能(Near FieldCommunication,NFC),第一物联卡可以采用近场通信方式向其他物联卡或终端设备申请入账,并接收其他物联卡或终端设备入账的指定金额。例如,用户在餐厅就餐时附近就餐用户有多个,用户利用第一物联卡可以通过无接触通信方式近距离与其中一用户的物联卡进行近场通信,以实现转账借钱申请。无接触通信方式可以是将两个物联卡碰一碰以实现转账申请,也可以是其他方式实现转账申请。第一物联卡通过场通信功能可以方便地实现入账申请并得到入账的金额。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物联卡还可以向指定银行账户发送充值请求,若指定银行账户同意对第一物联卡进行充值后,第一物联卡能够接收银行账户对第一物联卡的充值金额。这里的指定银行账户可以是第一物联卡的持有用户的银行账户,也可以是其他用户(如第一物联卡用户的好友、亲人等)的银行账户。用户可以随时利用自己的银行账户或其他同意充值的用户对第一物联卡进行充值,无需到专门充值地点对物联卡充值,使得物联卡充值不再受到地区的限制,提高了物联卡的充值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物联卡可以采用多频物联卡,这里的多频是指多频物联卡支持3个信息通道,分别包括低频唤醒通道、蓝牙通信通道以及IC通信通道。低频唤醒通道用于第一物联卡接收物联网读卡器的低频唤醒信号,蓝牙通信通道可以用于第一物联卡与其他物联卡和物联网读卡器进行数据交互,IC通信通道用于IC芯片与其他物联卡和/或终端设备(接触式或非接触式)进行近场通信。
上文实施例介绍的是第一物联卡作为发送支付请求方请求第二物联卡代为扣费支付,实际上,第一物联卡还可以作为被请求支付方,针对第三物联卡的支付请求进行扣费支付。
当第一物联卡接收到第三物联卡的支付请求,并判断获取到用户基于第一物联卡的预设按键产生的允许支付信号,则完成对支付请求所请求支付金额的扣费支付。例如,第一物联卡接收到第三物联卡的支付请求,用户通过触发预设按键从而产生允许支付信号,以完成对支付请求所请求支付金额的扣费支付。
用于进行扣费支付的预设按键还可以关联唤醒器,例如,用户对关联唤醒器的按键按压三次,即可以产生允许支付信号,并完成扣费支付。预设按键也可以是其他专用的按键,例如用户对专用按键按压一次,即可以产生允许支付信号,并完成扣费支付。这里用户对预设按键的触发方式不作具体限定,可以由用户进行自主设置。采用触发按键的方式进行扣费支付,可以方便用户对第三物联卡的支付金额进行扣费支付的过程,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对于第一物联卡支付余额不足的情况,还可以向第三物联卡发送余额不足的提示信息。具体的,当第一物联卡接收到第三物联卡支付请求后,判断第一物联卡中的支付余额小于第三物联卡的请求支付金额,此时向第三物联卡发送支付余额不足的提示信息。向第三物联卡发送支付余额不足的提示信息也可以通过用户对预设按键进行触发操作,这里的预设按键与上文中用于触发产生允许支付信号的预设按键可以是相同的按键且触发方式不同,也可以是不同的按键,本发明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物联卡的支付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服务器。物联卡的支付方法包括步骤S202至步骤S204。
步骤S202,接收第一物联卡发送的支付请求,查找与第一物联卡预先关联的第二物联卡。
步骤S204,将支付请求转发至第二物联卡,由第二物联卡进行扣费支付。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利用服务器作为第一物联卡和第二物联卡之间的中转方,并且与第一物联卡预先关联的第二物联卡的信息也可以保存在服务器中,服务器接收到第一物联卡发送的支付请求后,通过查找与第一物联卡预先关联的第二物联卡,可以直接将支付请求转发至第二物联卡,由第二物联卡进行扣费支付。在服务器侧保存第一物联卡所关联的第二物联卡的信息,可以有效地减少第一物联卡的存储空间,而且服务器可以对第一物联卡发送的支付请求进行校验,从而提高向第二物联卡发送支付请求的安全性。
在该实施例中,服务器中也可以设置保存第一物联卡关联的主关联卡信息,从而默认向主关联卡发送支付请求。服务器中还可以设置保存多个第二物联卡的优先级,从而依据关联的第二物联卡的优先级排序向第二物联卡发送支付请求。第一物联卡和第二物联卡的关联方式可以参见上文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物联卡,该物联卡可以应用于上文任意实施例中的物联卡的支付方法,物联卡包括处理单元。
处理单元,适于获取支付触发信号,向与第一物联卡预先关联的第二物联卡发送支付请求,由第二物联卡进行扣费支付。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物联卡还可以包括唤醒器、射频接收器、网络单元。
唤醒器,适于接收用户的触发操作并产生唤醒信号。
射频接收器,适于接收物联网读卡器经射频发送器发送的唤醒信号;其中,唤醒信号用于唤醒网络单元。
网络单元,适于被唤醒信号唤醒后,在处理单元与其他物联卡或物联网读卡器之间数据通信。
处理单元具有近场通信功能,通过近场通信方式向其他物联卡或终端设备申请入账,并接收其他物联卡或终端设备入账的指定金额。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物联卡的支付装置,物联卡的支付装置包括获取模块和发送模块。
获取模块,适于获取支付触发信号。
发送模块,适于向与第一物联卡预先关联的第二物联卡发送支付请求,由第二物联卡进行扣费支付。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模块还适于,获取用户基于第一物联卡的预设按键产生的支付触发信号;和/或获取第一物联卡的余额小于当前待支付金额时自动产生的支付触发信号。发送模块适于,向服务器发送携带第一物联卡预先关联的第二物联卡的标识信息的支付请求,由服务器将支付请求转发至第二物联卡。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物联卡的支付装置还包括关联模块。
关联模块,适于将第一物联卡的标识信息和与第一物联卡待关联的第二物联卡的标识信息发送至服务器,由服务器根据接收的标识信息对第一物联卡和第二物联卡进行关联;接收服务器反馈的第一物联卡与第二物联卡关联成功的消息;和/或
关联模块,还适于向与第一物联卡预先关联的第二物联卡发送支付请求之前,还包括:若识别出第一物联卡未预先关联任何物联卡,接收用户选取的待关联的第二物联卡,向选取的第二物联卡发出申请关联的请求;接收第二物联卡的关联授权信息,将第一物联卡的标识信息和第二物联卡的标识信息发送至服务器,由服务器根据接收的标识信息对第一物联卡和第二物联卡进行关联。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若多个第二物联卡与第一物联卡关联,物联卡的支付装置还可以包括设置模块。
设置模块,适于设置一个第二物联卡作为默认支付的主关联卡;向与第一物联卡预先关联的第二物联卡发送支付请求,包括:向与第一物联卡预先关联的主关联卡发送支付请求;或
设置模块,还适于设置多个第二物联卡的优先级;向与第一物联卡预先关联的第二物联卡发送支付请求,包括:依据关联的第二物联卡的优先级排序顺序,向与第一物联卡关联的第二物联卡发送支付请求;其中,设置多个第二物联卡的优先级的方式包括依据第二物联卡的使用额度大小设置多个第二物联卡的支付优先级、接收用户设置的多个第二物联卡的支付优先级中的至少一种方式;或
发送模块,还适于接收用户在多个第二物联卡中选择的待支付的第二物联卡;向被选择的第二物联卡发送支付请求。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物联卡的支付装置还可以包括分析模块。分析模块,适于获取第二物联卡的预设支付额度,分析支付请求中请求支付的指定金额是否超过预设支付额度;若超过预设支付额度,向第二物联卡发送支付指定金额权限授予请求,并接收第二物联卡反馈的授予权限或不授予权限的消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物联卡的支付装置还可以包括唤醒模块。唤醒模块,适于若第一物联卡获取到唤醒信号,进入获取支付触发信号的准备状态,其中第一物联卡进入获取支付触发信号的准备状态后,所获取到的支付触发信号有效;若第一物联卡未获取到唤醒信号,不进入获取支付触发信号的准备状态;其中,第一物联卡获取到唤醒信号的方式包括:若第一物联卡包括射频接收器,第一物联卡通过射频接收器接收物联网读卡器经射频发送器发送的唤醒信号,其中物联网读卡器读取到第一物联卡的余额小于当前待支付金额时发出唤醒信号;和/或若第一物联卡包括唤醒器,第一物联卡获取用户对唤醒器的触发操作产生的唤醒信号。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物联卡的支付装置还可以包括充值模块。充值模块,适于向指定银行账户发送充值请求;接收银行账户对第一物联卡的充值金额;或物联卡具有近场通信功能,第一物联卡采用近场通信方式向其他物联卡或终端设备申请入账,接收其他物联卡或终端设备入账的指定金额。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物联卡的支付装置还可以包括判断模块。判断模块,适于接收到第三物联卡的支付请求后,判断若获取到用户基于第一物联卡的预设按键产生的允许支付信号,完成对支付请求所请求支付金额的扣费支付;或接收到第三物联卡支付请求后,判断若支付余额小于请求支付金额,向第三物联卡发送支付余额不足的提示信息。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物联卡的支付装置,包括查找模块和转发模块。
查找模块,适于接收第一物联卡发送的支付请求,查找与第一物联卡预先关联的第二物联卡。
转发模块,适于将支付请求转发至第二物联卡,由第二物联卡进行扣费支付。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代码,当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设备上运行时,导致计算设备执行上文任意实施例中的物联卡的支付方法。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设备,参见图2,计算设备包括处理器210和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代码的存储器220。当计算机程序代码被处理器210运行时,导致计算设备执行上文任意实施例中的物联卡的支付方法。并且,存储器220具有用于执行上述方法中的任何方法步骤的程序代码231的存储空间230。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模块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为简洁起见,在此不另赘述。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物理上相互独立,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功能单元集成在一起,还可以全部功能单元都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功能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或者固件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集成的功能单元如果以软件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其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例如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在运行所述指令时执行本发明各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或者,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诸如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的计算设备)来完成,所述程序指令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当所述程序指令被计算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所述计算设备执行本发明各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物联卡的支付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物联卡,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支付触发信号;
向与所述第一物联卡预先关联的第二物联卡发送支付请求,由所述第二物联卡进行扣费支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支付触发信号包括:获取用户基于所述第一物联卡的预设按键产生的支付触发信号;和/或获取所述第一物联卡的余额小于当前待支付金额时自动产生的支付触发信号;
向与所述第一物联卡预先关联的第二物联卡发送支付请求,包括:向服务器发送携带所述第一物联卡预先关联的第二物联卡的标识信息的支付请求,由所述服务器将所述支付请求转发至所述第二物联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获取支付触发信号之前,还包括:将第一物联卡的标识信息和与所述第一物联卡待关联的第二物联卡的标识信息发送至服务器,由所述服务器根据接收的标识信息对所述第一物联卡和所述第二物联卡进行关联;接收所述服务器反馈的所述第一物联卡与所述第二物联卡关联成功的消息;和/或
向与所述第一物联卡预先关联的第二物联卡发送支付请求之前,还包括:若识别出所述第一物联卡未预先关联任何物联卡,接收用户选取的待关联的第二物联卡,向选取的所述第二物联卡发出申请关联的请求;接收所述第二物联卡的关联授权信息,将第一物联卡的标识信息和第二物联卡的标识信息发送至服务器,由所述服务器根据接收的标识信息对所述第一物联卡和所述第二物联卡进行关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多个第二物联卡与所述第一物联卡关联,
接收所述服务器反馈的所述第一物联卡与所述第二物联卡关联成功的消息之后,还包括:设置一个第二物联卡作为默认支付的主关联卡;向与所述第一物联卡预先关联的第二物联卡发送支付请求,包括:向与所述第一物联卡预先关联的主关联卡发送支付请求;或
接收所述服务器反馈的所述第一物联卡与所述第二物联卡关联成功的消息之后,还包括:设置多个第二物联卡的优先级;向与所述第一物联卡预先关联的第二物联卡发送支付请求,包括:依据关联的所述第二物联卡的优先级排序顺序,向与所述第一物联卡关联的第二物联卡发送支付请求;其中,设置多个第二物联卡的优先级的方式包括依据所述第二物联卡的使用额度大小设置多个第二物联卡的支付优先级、接收用户设置的多个第二物联卡的支付优先级中的至少一种方式;或
向与所述第一物联卡预先关联的第二物联卡发送支付请求,包括:接收用户在多个第二物联卡中选择的待支付的第二物联卡;向被选择的第二物联卡发送支付请求。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与所述第一物联卡预先关联的第二物联卡发送支付请求之前,还包括:
获取第二物联卡的预设支付额度,分析支付请求中请求支付的指定金额是否超过所述预设支付额度;
若超过预设支付额度,向所述第二物联卡发送支付指定金额权限授予请求,并接收所述第二物联卡反馈的授予权限或不授予权限的消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支付触发信号之前,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物联卡获取到唤醒信号,进入获取支付触发信号的准备状态,其中所述第一物联卡进入获取支付触发信号的准备状态后,所获取到的支付触发信号有效;
若所述第一物联卡未获取到唤醒信号,不进入获取支付触发信号的准备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物联卡获取到唤醒信号的方式包括:若所述第一物联卡包括射频接收器,所述第一物联卡通过所述射频接收器接收物联网读卡器经射频发送器发送的唤醒信号,其中所述物联网读卡器读取到所述第一物联卡的余额小于当前待支付金额时发出唤醒信号;和/或若所述第一物联卡包括唤醒器,所述第一物联卡获取用户对唤醒器的触发操作产生的唤醒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向指定银行账户发送充值请求;接收所述银行账户对所述第一物联卡的充值金额;或
所述物联卡具有近场通信功能,所述第一物联卡采用近场通信方式向其他物联卡或终端设备申请入账,接收其他物联卡或终端设备入账的指定金额。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到第三物联卡的支付请求后,判断若获取到用户基于所述第一物联卡的预设按键产生的允许支付信号,完成对支付请求所请求支付金额的扣费支付;或
接收到第三物联卡支付请求后,判断若支付余额小于请求支付金额,向所述第三物联卡发送支付余额不足的提示信息。
9.一种物联卡的支付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服务器,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物联卡发送的支付请求,查找与第一物联卡预先关联的第二物联卡;
将所述支付请求转发至所述第二物联卡,由所述第二物联卡进行扣费支付。
10.一种物联卡,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物联卡包括:
处理单元,适于获取支付触发信号,向与所述第一物联卡预先关联的第二物联卡发送支付请求,由所述第二物联卡进行扣费支付。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物联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唤醒器,适于接收用户的触发操作并产生唤醒信号;
射频接收器,适于接收物联网读卡器经射频发送器发送的唤醒信号;其中,所述唤醒信号用于唤醒网络单元;
网络单元,适于被所述唤醒信号唤醒后,在所述处理单元与其他物联卡或物联网读卡器之间数据通信;
所述处理单元具有近场通信功能,通过近场通信方式向其他物联卡或终端设备申请入账,并接收其他物联卡或终端设备入账的指定金额。
CN202011050593.4A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物联卡的支付方法和物联卡 Withdrawn CN11218421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50593.4A CN112184214A (zh)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物联卡的支付方法和物联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50593.4A CN112184214A (zh)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物联卡的支付方法和物联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84214A true CN112184214A (zh) 2021-01-05

Family

ID=739457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50593.4A Withdrawn CN112184214A (zh)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物联卡的支付方法和物联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8421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67046A (zh) * 2021-03-01 2021-06-15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关联支付处理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67046A (zh) * 2021-03-01 2021-06-15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关联支付处理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04312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identity verification
CN107194699B (zh) 基于生物特征的支付系统、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US20190205575A1 (en) Smart card system comprising a card and a carrier
US20160132865A1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payment modules
CN105452987A (zh) 管理使用电子设备的低功率模式的近场通信
JP2014160472A (ja) 非接触型生体認証システムおよび認証方法
CN105488555A (zh) 智能卡装置中的功率管理及定时
CN102802156B (zh) 一种鉴权方法和相关设备
CN105354706A (zh) Nfc安全支付方法和系统
US11664684B2 (en) Using the NFC field from a phone to power card to phone bluetooth communications
CN112184214A (zh) 一种物联卡的支付方法和物联卡
KR20070042029A (ko) 멀티미디어 데이터의 판매 방법 및 상기 판매 방법이채용된 관리 서버
US10210316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mobile termin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ogram,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containing said program
CN109074585B (zh) 支付方法及终端
CN105447701A (zh) 采用生物测定来恢复客户移动设备中的口令
US11817715B2 (en) Transaction device capable of managing and routing power from an external power source
EP4145875A1 (en) Smart card sharing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12164189A (zh) 一种物联卡的控制方法和物联卡
CN113240410B (zh) 支付方法、网络侧设备、终端、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347406A (zh) 用户认证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CN117408267A (zh) 一种用于食堂饭卡及nfc识别的读卡器
CN117786636A (zh) 活体认证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EP3131044A1 (en) Mobile terminal
CN115879483A (zh) 数据处理方法、系统、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2081770A (zh) 一种支付方法、系统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105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