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81024A - 一种岩棉纤维节能保温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岩棉纤维节能保温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81024A
CN112181024A CN202011148058.2A CN202011148058A CN112181024A CN 112181024 A CN112181024 A CN 112181024A CN 202011148058 A CN202011148058 A CN 202011148058A CN 112181024 A CN112181024 A CN 1121810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insulated
data
module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4805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81024B (zh
Inventor
宋德菊
汪胜
戴红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ucheng Chengxin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ucheng Chengxin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ucheng Chengxin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ucheng Chengxin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4805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8102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810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810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810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810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23/00Control of temperature
    • G05D23/19Control of tempera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 G05D23/20Control of tempera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with sensing elements having variation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properties with change of temperatur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62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Elements or use of specified material therefor
    • E04B1/74Heat, sound or noise insulation, absorption, or reflection; Other building methods affording favourable thermal or acoustical conditions, e.g. accumulating of heat within walls
    • E04B1/76Heat, sound or noise insulation, absorption, or reflection; Other building methods affording favourable thermal or acoustical conditions, e.g. accumulating of heat within walls specifically with respect to heat on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24Structural elements or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rmal insulation
    • Y02A30/244Structural elements or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rmal insulation using natural or recycled building materials, e.g. straw, wool, clay or used tir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90Passive houses; Double facade technolog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岩棉纤维节能保温系统,包括温度采集模块、区域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库、温度统计模块、区域数据分析模块、分配模块、调控模块、处理器;所述温度采集模块用于将待保温物体表面的温度进行采集,得到温度采集数据,并将温度采集数据发送至温度统计模块;所述区域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待保温物体表面的保温数据,所述保温数据包括待保温物体表面的粗糙度、待保温物体表面的反射度和待保温物体表面的吸收度;本发明公开的各个方面,用于解决现有方案中不能对不同区域的温度进行自适应调整的问题,克服保温系统调节能力不佳的缺陷,以及实现节能环保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岩棉纤维节能保温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节能保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岩棉纤维节能保温系统。
背景技术
岩棉产品采用优质玄武岩、白云石等为主要原材料,经1450℃以上高温熔化后采用国际先进的四轴离心机高速离心成纤维,同时喷入一定量粘结剂、防尘油、憎水剂后经集棉机收集、通过摆锤法工艺,加上三维法铺棉后进行固化、切割,形成不同规格和用途的岩棉产品,岩棉纤维可以用作节能保温的材料。
在专利“CN110016975A一种平纤维岩棉外墙外保温系统”,包括:复合岩棉板,所述复合岩棉板两侧设有安装固定架,所述安装固定架包括安装部、固定部,所述安装部、固定部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安装部、固定部为单边开口的C型结构,所述复合岩棉板通过夹紧螺栓安装在安装部内,所述固定部上设有螺栓固定孔,固定部通过固定螺栓安装固定。该发明可以避免对复合岩棉板进行损伤性安装,保证复合岩棉板整体结构强度,另外,可以避免复合岩棉板使用胶水粘结,防止胶水污染施工环境,更加环保。
现有的节能保温系统存在的缺陷是:不能对不同区域的温度进行自适应调整的问题,存在保温系统调节能力不佳的缺陷,以及不能实现节能环保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岩棉纤维节能保温系统,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
如何解决不能对不同区域的温度进行自适应调整的问题,克服保温系统调节能力不佳的缺陷;以及如何解决不能实现节能环保的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岩棉纤维节能保温系统,包括温度采集模块、区域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库、温度统计模块、区域数据分析模块、分配模块、调控模块、处理器;
所述温度采集模块用于将待保温物体表面的温度进行采集,得到温度采集数据,并将温度采集数据发送至温度统计模块;所述区域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待保温物体表面的保温数据,所述保温数据包括待保温物体表面的粗糙度、待保温物体表面的反射度和待保温物体表面的吸收度;所述区域数据采集模块将采集的待保温物体表面的保温数据发送至区域数据分析模块并存储至数据库;
所述温度统计模块用于统计和划分待保温物体表面不同区域的温度值并将其发送至分配模块和数据库;所述区域数据分析模块用于计算保温数据的反射值和吸收值,具体的计算步骤如下:
步骤一:获取待保温物体表面的粗糙槽,对粗糙槽进行计算获取粗糙度,并将粗糙度设定为Ci,i=1……n;
步骤二:将粗糙度与预设的粗糙影响表进行匹配,得到粗糙匹配值,并将其设定为CPi,i=1……n;将不同区域的粗糙匹配值进行组合,得到粗糙匹配集;
步骤三:获取待保温物体表面的材料颜色,利用预设的色彩匹配表获取材料颜色的反射度,并将其设定为Fi,i=1……n;将不同区域的反射度进行组合,得到反射匹配集;
步骤四:利用公式
Figure BDA0002740285680000021
获取保温数据的反射值Bf;其中,Si表示为待保温物体表面不同区域的面积,S0表示为待保温物体表面的总面积,α1表示为预设的粗糙修正因子,α2表示为预设的颜色反射修正因子;
步骤五:获取待保温物体表面的材料,根据预设的材料吸收表获取材料对光线的吸收度,并将其设定为Xi,i=1……n;
步骤六:利用公式
Figure BDA0002740285680000031
获取保温数据的吸收值Bx;其中,
Figure BDA0002740285680000032
表示为预设的材料吸收修正因子,
Figure BDA0002740285680000033
表示为预设的粗糙消耗系数,
Figure BDA0002740285680000034
表示为预设的颜色反射消耗系数;
所述区域数据分析模块将计算的反射值和吸收值发送至分配模块和数据库;所述分配模块用于将获取的不同区域的温度值以及反射值和吸收值进行分析,得到温度分析数据,并将温度分析数据发送至调控模块,利用调控模块对待保温物体表面的温度进行调控。
优选的,获取待保温物体表面的粗糙槽,对粗糙槽进行计算获取粗糙度,具体的步骤包括:
S21:将待保温物体表面进行等面积划分得到若干个区域,获取不同区域上若干个粗糙槽;
S22:获取若干个粗糙槽的面积,并将若干个面积进行降序排列,得到面积排序集,将面积排序集中前n个面积和后n个面积删除,得到面积筛选集;
S23:利用均值公式获取面积筛选集的面积均值,将面积均值根据预设的面积粗糙表进行匹配,获取粗糙均值;
S24:利用公式
Figure BDA0002740285680000035
进行计算得到粗糙度Cc;
其中,k表示为粗糙槽的数量,Sp表示为面积筛选集的面积均值,β表示为预设的粗糙系数。
优选的,所述分配模块用于将获取的不同区域的温度值以及反射值和吸收值进行分析,得到温度分析数据,具体的步骤包括:
S31:获取不同区域的温度值,计算温度值与预设的温度阈值的差值,利用差值将不同区域进行温度等级设定,设定的温度等级包含超低等级、轻低等级、恒温等级、轻高等级和超高等级;其中,所述超低等级的差值范围为(-∞,-m-n),所述轻低等级的差值范围为[-m-n,-m),所述恒温等级的差值范围为[-m,m],所述轻高等级的差值范围为(m,m+n],所述超高等级的差值范围为(m+n,+∞),m、n均为预设的常数;
S32:获取不同区域的反射值和吸收值,利用温度迁移公式对反射值和吸收值进行计算,获取不同区域的温度迁移值,该温度迁移公式为:
Wq=C-λC*Bf+μC*Bx
其中,Wq表示为温度迁移值,C表示为不同区域表面的温度值,λ表示为预设的反射转化系数,μ表示为预设的吸收转化系数;
S33:将不同区域的温度迁移值组合,得到温度分析数据。
优选的,所述调控模块用于对待保温物体表面的温度进行调控,具体的步骤包括:
S41:获取温度分析数据和不同区域的温度等级,利用所述温度分析数据中的若干个温度迁移值对不同区域的温度等级进行保温处理;
S42:根据温度迁移值控制超低等级和轻低等级温度的降低,并对超低等级和轻低等级对应的区域进行升温处理,直至超低等级和轻低等级对应的区域温度升温至预设的恒温;
S43:根据温度迁移值控制超高等级和轻高等级温度的升高,并对超高等级和轻高等级对应的区域进行降温处理,直至超高等级和轻高等级对应的区域温度降温至预设的恒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温度采集模块将待保温物体表面的温度进行采集,得到温度采集数据,并将温度采集数据发送至温度统计模块;通过区域数据采集模块采集待保温物体表面的保温数据,所述保温数据包括待保温物体表面的粗糙度、待保温物体表面的反射度和待保温物体表面的吸收度;利用区域数据采集模块将采集的待保温物体表面的保温数据发送至区域数据分析模块并存储至数据库;
利用温度统计模块统计待保温物体表面不同区域的温度值并将其发送至分配模块和数据库;利用区域数据分析模块计算保温数据的反射值和吸收值;本发明通过对待保温物体表面的温度以及待保温物体表面粗糙度、待保温物体表面反射度和待保温物体表面吸收度进行综合分析,为后续的保温调控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达到对不同区域的温度进行自适应调整的目的;
(2)本发明通过获取待保温物体表面的粗糙槽,对粗糙槽进行计算获取粗糙度;将粗糙度与预设的粗糙影响表进行匹配,得到粗糙匹配值;将不同区域的粗糙匹配值进行组合,得到粗糙匹配集;通过获取待保温物体表面的材料颜色,利用预设的色彩匹配表获取材料颜色的反射度;将不同区域的反射度进行组合,得到反射匹配集;利用公式获取保温数据的反射值;通过获取待保温物体表面的材料,根据预设的材料吸收表获取材料对光线的吸收度利用公式获取保温数据的吸收值;
利用区域数据分析模块将计算的反射值和吸收值发送至分配模块和数据库;通过分配模块用于将获取的不同区域的温度值以及反射值和吸收值进行分析,得到温度分析数据,本发明通过对不同区域表面的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分别获取影响温度变化的反射值和吸收值,通过对反射值和吸收值进行综合考虑,基于现有的待保温物体表面的温度,进行温度调控,可以提高保温系统的调节能力;
(3)本发明通过调控模块用于对待保温物体表面的温度进行调控,通过获取温度分析数据和不同区域的温度等级,利用所述温度分析数据中的若干个温度迁移值对不同区域的温度等级进行保温处理;根据温度迁移值控制超低等级和轻低等级温度的降低,并对超低等级和轻低等级对应的区域进行升温处理,直至超低等级和轻低等级对应的区域温度升温至预设的恒温;根据温度迁移值控制超高等级和轻高等级温度的升高,并对超高等级和轻高等级对应的区域进行降温处理,直至超高等级和轻高等级对应的区域温度降温至预设的恒温;本发明通过对不同区域的温度以及表示温度变化的温度迁移值进行自适应分析和调整,可以将不同区域的温度调控至恒温状态,进而可以实现保温系统的节能环保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岩棉纤维节能保温系统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为一种岩棉纤维节能保温系统,包括温度采集模块、区域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库、温度统计模块、区域数据分析模块、分配模块、调控模块、处理器;
所述温度采集模块用于将待保温物体表面的温度进行采集,得到温度采集数据,并将温度采集数据发送至温度统计模块;所述区域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待保温物体表面的保温数据,所述保温数据包括待保温物体表面的粗糙度、待保温物体表面的反射度和待保温物体表面的吸收度;所述区域数据采集模块将采集的待保温物体表面的保温数据发送至区域数据分析模块并存储至数据库;
所述温度统计模块用于统计和划分待保温物体表面不同区域的温度值并将其发送至分配模块和数据库;所述区域数据分析模块用于计算保温数据的反射值和吸收值,具体的计算步骤如下:
步骤一:获取待保温物体表面的粗糙槽,对粗糙槽进行计算获取粗糙度,并将粗糙度设定为Ci,i=1……n;具体的步骤包括:
将待保温物体表面进行等面积划分得到若干个区域,获取不同区域上若干个粗糙槽;
获取若干个粗糙槽的面积,并将若干个面积进行降序排列,得到面积排序集,将面积排序集中前n个面积和后n个面积删除,得到面积筛选集;
利用均值公式获取面积筛选集的面积均值,将面积均值根据预设的面积粗糙表进行匹配,获取粗糙均值;
利用公式
Figure BDA0002740285680000071
进行计算得到粗糙度Cc;
其中,k表示为粗糙槽的数量,Sp表示为面积筛选集的面积均值,β表示为预设的粗糙系数;
步骤二:将粗糙度与预设的粗糙影响表进行匹配,得到粗糙匹配值,并将其设定为CPi,i=1……n;将不同区域的粗糙匹配值进行组合,得到粗糙匹配集;
步骤三:获取待保温物体表面的材料颜色,利用预设的色彩匹配表获取材料颜色的反射度,并将其设定为Fi,i=1……n;将不同区域的反射度进行组合,得到反射匹配集;
步骤四:利用公式
Figure BDA0002740285680000081
获取保温数据的反射值Bf;其中,Si表示为待保温物体表面不同区域的面积,S0表示为待保温物体表面的总面积,α1表示为预设的粗糙修正因子,α2表示为预设的颜色反射修正因子;
步骤五:获取待保温物体表面的材料,根据预设的材料吸收表获取材料对光线的吸收度,并将其设定为Xi,i=1……n;
步骤六:利用公式
Figure BDA0002740285680000082
获取保温数据的吸收值Bx;其中,
Figure BDA0002740285680000083
表示为预设的材料吸收修正因子,
Figure BDA0002740285680000084
表示为预设的粗糙消耗系数,
Figure BDA0002740285680000085
表示为预设的颜色反射消耗系数;
所述区域数据分析模块将计算的反射值和吸收值发送至分配模块和数据库;所述分配模块用于将获取的不同区域的温度值以及反射值和吸收值进行分析,得到温度分析数据,并将温度分析数据发送至调控模块,利用调控模块对待保温物体表面的温度进行调控,具体的步骤包括:
获取不同区域的温度值,计算温度值与预设的温度阈值的差值,利用差值将不同区域进行温度等级设定,设定的温度等级包含超低等级、轻低等级、恒温等级、轻高等级和超高等级;其中,所述超低等级的差值范围为(-∞,-m-n),所述轻低等级的差值范围为[-m-n,-m),所述恒温等级的差值范围为[-m,m],所述轻高等级的差值范围为(m,m+n],所述超高等级的差值范围为(m+n,+∞),m、n均为预设的常数;
获取不同区域的反射值和吸收值,利用温度迁移公式对反射值和吸收值进行计算,获取不同区域的温度迁移值,该温度迁移公式为:
Wq=C-λC*Bf+μC*Bx
其中,Wq表示为温度迁移值,C表示为不同区域表面的温度值,λ表示为预设的反射转化系数,μ表示为预设的吸收转化系数;
将不同区域的温度迁移值组合,得到温度分析数据。
所述调控模块用于对待保温物体表面的温度进行调控,具体的步骤包括:
获取温度分析数据和不同区域的温度等级,利用所述温度分析数据中的若干个温度迁移值对不同区域的温度等级进行保温处理;
根据温度迁移值控制超低等级和轻低等级温度的降低,并对超低等级和轻低等级对应的区域进行升温处理,直至超低等级和轻低等级对应的区域温度升温至预设的恒温;
根据温度迁移值控制超高等级和轻高等级温度的升高,并对超高等级和轻高等级对应的区域进行降温处理,直至超高等级和轻高等级对应的区域温度降温至预设的恒温。
实施例2
建筑A安装有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岩棉纤维的节能保温系统,包括温度采集模块、区域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库、温度统计模块、区域数据分析模块、分配模块、调控模块、处理器;其中,实现保温的材料为岩棉纤维;
利用温度采集模块将建筑A表面的温度进行采集,得到温度采集数据,并将温度采集数据发送至温度统计模块;利用区域数据采集模块采集建筑A表面的保温数据,保温数据包括建筑A表面粗糙度、建筑A表面反射度和建筑A表面吸收度;利用区域数据采集模块将采集的待保温物体表面的保温数据发送至区域数据分析模块并存储至数据库;
利用温度统计模块统计建筑A不同区域的温度值并将其发送至分配模块和数据库;其中,建筑A不同区域的区域划分包括但不限于根据楼层进行划分,例如,建筑A有五层,每一层表面的温度受光线照射的影响,导致温度存在差异,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不同楼层表面的温度依次分析,进而可以实现建筑A整体的温度进行精准调整和保温;
利用区域数据分析模块计算保温数据的反射值和吸收值,包括:获取待保温物体表面的粗糙槽,对粗糙槽进行计算获取粗糙度;
将待保温物体表面进行等面积划分得到若干个区域,获取不同区域上若干个粗糙槽;其中,粗糙槽包括但不限于矩形、圆形、椭圆形或者其它不规则形状;
获取若干个粗糙槽的面积,并将若干个面积进行降序排列,得到面积排序集,将面积排序集中前5个面积和后5个面积删除,得到面积筛选集;
利用均值公式获取面积筛选集的面积均值,将面积均值根据预设的面积粗糙表进行匹配,获取粗糙均值;
利用公式
Figure BDA0002740285680000101
进行计算得到粗糙度;
将粗糙度与预设的粗糙影响表进行匹配,得到粗糙匹配值;将不同区域的粗糙匹配值进行组合,得到粗糙匹配集;
获取建筑A表面的材料颜色,利用预设的色彩匹配表获取材料颜色的反射度;将不同区域的反射度进行组合,得到反射匹配集;其中,若材料颜色是白色,则材料的反射度最大,若材料颜色是黑色,则材料的反射度最小;
利用公式
Figure BDA0002740285680000102
获取保温数据的反射值;
获取建筑A表面的材料,根据预设的材料吸收表获取材料对光线的吸收度;其中,太阳光照射不同的物体,因其吸收阳光的能力不同,其发热的效率和程度不一样,本发明实施例中材料的吸收度表示对阳光吸收能力的强弱;
利用公式
Figure BDA0002740285680000111
获取保温数据的吸收值;
利用区域数据分析模块将计算的反射值和吸收值发送至分配模块和数据库;利用分配模块将获取的不同区域的温度值以及反射值和吸收值进行分析,得到温度分析数据,并将温度分析数据发送至调控模块,利用调控模块对待保温物体表面的温度进行调控,包括:
获取建筑A不同楼层表面的温度值,计算温度值与预设的温度阈值的差值,利用差值将不同楼层进行温度等级设定,设定的温度等级包含超低等级、轻低等级、恒温等级、轻高等级和超高等级;本发明实施例中,超低等级的差值范围为(-∞,-0.3),轻低等级的差值范围为[-0.3,-0.1),恒温等级的差值范围为[-0.1,0.1],轻高等级的差值范围为(0.1,0.3],超高等级的差值范围为(0.3,+∞);
获取不同楼层的反射值和吸收值,利用温度迁移公式对反射值和吸收值进行计算,获取不同区域的温度迁移值,该温度迁移公式为:
Wq=C-λC*Bf+μC*Bx
其中,Wq表示为温度迁移值,C表示为不同区域表面的温度值,λ表示为预设的反射转化系数,μ表示为预设的吸收转化系数;
将不同楼层的温度迁移值组合,得到建筑A整体的温度分析数据;
利用调控模块对建筑A表面的温度进行调控,达到节能保温的目的,包括:
获取温度分析数据和建筑A不同楼层的温度等级,利用所述温度分析数据中的若干个温度迁移值对不同区域的温度等级进行保温处理;
根据温度迁移值控制超低等级和轻低等级温度的降低,并对超低等级和轻低等级对应的区域进行升温处理,直至超低等级和轻低等级对应的区域温度升温至预设的恒温;
根据温度迁移值控制超高等级和轻高等级温度的升高,并对超高等级和轻高等级对应的区域进行降温处理,直至超高等级和轻高等级对应的区域温度降温至预设的恒温;例如,本发明实施例中,建筑A的第一层可以为超低等级,第二层可以为轻低等级,第三层可以为恒温等级,第四层可以为轻高等级,第五层可以为超高等级,根据每一楼层的温度迁移值对该楼层表面的温度进行调控,比如第一层的表面温度为5℃,第三层的表面温度为6.5℃,预设的恒温可以为6.5℃,利用第一层的温度迁移值将第一层的表面温度升温至6.5℃,直至建筑A整体均达到恒温,实现对不同区域的温度进行自适应的调整,克服保温系统调节能力不佳的缺陷。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本发明公开的一方面,通过温度采集模块将待保温物体表面的温度进行采集,得到温度采集数据,并将温度采集数据发送至温度统计模块;通过区域数据采集模块采集待保温物体表面的保温数据,所述保温数据包括待保温物体表面的粗糙度、待保温物体表面的反射度和待保温物体表面的吸收度;利用区域数据采集模块将采集的待保温物体表面的保温数据发送至区域数据分析模块并存储至数据库;
利用温度统计模块统计待保温物体表面不同区域的温度值并将其发送至分配模块和数据库;利用区域数据分析模块计算保温数据的反射值和吸收值;本发明通过对待保温物体表面的温度以及待保温物体表面粗糙度、待保温物体表面反射度和待保温物体表面吸收度进行综合分析,为后续的保温调控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达到对不同区域的温度进行自适应调整的目的;
本发明公开的另一方面,通过获取待保温物体表面的粗糙槽,对粗糙槽进行计算获取粗糙度;将粗糙度与预设的粗糙影响表进行匹配,得到粗糙匹配值;将不同区域的粗糙匹配值进行组合,得到粗糙匹配集;通过获取待保温物体表面的材料颜色,利用预设的色彩匹配表获取材料颜色的反射度;将不同区域的反射度进行组合,得到反射匹配集;利用公式获取保温数据的反射值;通过获取待保温物体表面的材料,根据预设的材料吸收表获取材料对光线的吸收度利用公式获取保温数据的吸收值;
利用区域数据分析模块将计算的反射值和吸收值发送至分配模块和数据库;通过分配模块用于将获取的不同区域的温度值以及反射值和吸收值进行分析,得到温度分析数据,本发明通过对不同区域表面的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分别获取影响温度变化的反射值和吸收值,通过对反射值和吸收值进行综合考虑,基于现有的待保温物体表面的温度,进行温度调控,可以提高保温系统的调节能力;
本发明公开的其它方面,通过调控模块用于对待保温物体表面的温度进行调控,通过获取温度分析数据和不同区域的温度等级,利用所述温度分析数据中的若干个温度迁移值对不同区域的温度等级进行保温处理;根据温度迁移值控制超低等级和轻低等级温度的降低,并对超低等级和轻低等级对应的区域进行升温处理,直至超低等级和轻低等级对应的区域温度升温至预设的恒温;根据温度迁移值控制超高等级和轻高等级温度的升高,并对超高等级和轻高等级对应的区域进行降温处理,直至超高等级和轻高等级对应的区域温度降温至预设的恒温;本发明通过对不同区域的温度以及表示温度变化的温度迁移值进行自适应分析和调整,可以将不同区域的温度调控至恒温状态,进而可以实现保温系统的节能环保的目的。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法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
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关联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显然“包括”一词不排除其他单元或步骤,单数不排除复数。系统权利要求中陈述的多个单元或装置也可以由一个单元或装置通过软件或者硬件来实现。第二等词语用来表示名称,而并不表示任何特定的顺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法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法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法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4)

1.一种岩棉纤维节能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温度采集模块、区域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库、温度统计模块、区域数据分析模块、分配模块、调控模块、处理器;
所述温度采集模块用于将待保温物体表面的温度进行采集,得到温度采集数据,并将温度采集数据发送至温度统计模块;所述区域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待保温物体表面的保温数据,所述保温数据包括待保温物体表面的粗糙度、待保温物体表面的反射度和待保温物体表面的吸收度;所述区域数据采集模块将采集的待保温物体表面的保温数据发送至区域数据分析模块并存储至数据库;
所述温度统计模块用于统计和划分待保温物体表面不同区域的温度值并将其发送至分配模块和数据库;所述区域数据分析模块用于计算保温数据的反射值和吸收值,具体的计算步骤如下:
步骤一:获取待保温物体表面的粗糙槽,对粗糙槽进行计算获取粗糙度,并将粗糙度设定为Ci,i=1……n;
步骤二:将粗糙度与预设的粗糙影响表进行匹配,得到粗糙匹配值,并将其设定为CPi,i=1……n;将不同区域的粗糙匹配值进行组合,得到粗糙匹配集;
步骤三:获取待保温物体表面的材料颜色,利用预设的色彩匹配表获取材料颜色的反射度,并将其设定为Fi,i=1……n;将不同区域的反射度进行组合,得到反射匹配集;
步骤四:利用公式
Figure FDA0002740285670000011
获取保温数据的反射值Bf;其中,Si表示为待保温物体表面不同区域的面积,S0表示为待保温物体表面的总面积,α1表示为预设的粗糙修正因子,α2表示为预设的颜色反射修正因子;
步骤五:获取待保温物体表面的材料,根据预设的材料吸收表获取材料对光线的吸收度,并将其设定为Xi,i=1……n;
步骤六:利用公式
Figure FDA0002740285670000021
获取保温数据的吸收值Bx;其中,
Figure FDA0002740285670000022
表示为预设的材料吸收修正因子,
Figure FDA0002740285670000023
表示为预设的粗糙消耗系数,
Figure FDA0002740285670000024
表示为预设的颜色反射消耗系数;
所述区域数据分析模块将计算的反射值和吸收值发送至分配模块和数据库;所述分配模块用于将获取的不同区域的温度值以及反射值和吸收值进行分析,得到温度分析数据,并将温度分析数据发送至调控模块,利用调控模块对待保温物体表面的温度进行调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棉纤维节能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获取待保温物体表面的粗糙槽,对粗糙槽进行计算获取粗糙度,具体的步骤包括:
S21:将待保温物体表面进行等面积划分得到若干个区域,获取不同区域上若干个粗糙槽;
S22:获取若干个粗糙槽的面积,并将若干个面积进行降序排列,得到面积排序集,将面积排序集中前n个面积和后n个面积删除,得到面积筛选集;
S23:利用均值公式获取面积筛选集的面积均值,将面积均值根据预设的面积粗糙表进行匹配,获取粗糙均值;
S24:利用公式
Figure FDA0002740285670000025
进行计算得到粗糙度Cc;
其中,k表示为粗糙槽的数量,Sp表示为面积筛选集的面积均值,β表示为预设的粗糙系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棉纤维节能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模块用于将获取的不同区域的温度值以及反射值和吸收值进行分析,得到温度分析数据,具体的步骤包括:
S31:获取不同区域的温度值,计算温度值与预设的温度阈值的差值,利用差值将不同区域进行温度等级设定,设定的温度等级包含超低等级、轻低等级、恒温等级、轻高等级和超高等级;其中,所述超低等级的差值范围为(-∞,-m-n),所述轻低等级的差值范围为[-m-n,-m),所述恒温等级的差值范围为[-m,m],所述轻高等级的差值范围为(m,m+n],所述超高等级的差值范围为(m+n,+∞),m、n均为预设的常数;
S32:获取不同区域的反射值和吸收值,利用温度迁移公式对反射值和吸收值进行计算,获取不同区域的温度迁移值,该温度迁移公式为:
Wq=C-λC*Bf+μC*Bx
其中,Wq表示为温度迁移值,C表示为不同区域表面的温度值,λ表示为预设的反射转化系数,μ表示为预设的吸收转化系数;
S33:将不同区域的温度迁移值组合,得到温度分析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棉纤维节能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控模块用于对待保温物体表面的温度进行调控,具体的步骤包括:
S41:获取温度分析数据和不同区域的温度等级,利用所述温度分析数据中的若干个温度迁移值对不同区域的温度等级进行保温处理;
S42:根据温度迁移值控制超低等级和轻低等级温度的降低,并对超低等级和轻低等级对应的区域进行升温处理,直至超低等级和轻低等级对应的区域温度升温至预设的恒温;
S43:根据温度迁移值控制超高等级和轻高等级温度的升高,并对超高等级和轻高等级对应的区域进行降温处理,直至超高等级和轻高等级对应的区域温度降温至预设的恒温。
CN202011148058.2A 2020-10-23 2020-10-23 一种岩棉纤维节能保温系统 Active CN1121810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48058.2A CN112181024B (zh) 2020-10-23 2020-10-23 一种岩棉纤维节能保温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48058.2A CN112181024B (zh) 2020-10-23 2020-10-23 一种岩棉纤维节能保温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81024A true CN112181024A (zh) 2021-01-05
CN112181024B CN112181024B (zh) 2021-09-14

Family

ID=739221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48058.2A Active CN112181024B (zh) 2020-10-23 2020-10-23 一种岩棉纤维节能保温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81024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343016A1 (de) * 1973-08-25 1975-02-27 Philips Patentverwaltung Vorrichtung zur steuerung des thermalhaushaltes in einem umgrenzten raum, in einem koerper oder dergleichen
JPS61110845A (ja) * 1984-11-01 1986-05-29 Giichi Yamamoto 太陽熱変換暖房の方法
CN101446835A (zh) * 2008-12-22 2009-06-03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综合控制方法
CN105352988A (zh) * 2015-10-23 2016-02-24 吉林省智星红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物外墙保温性能评估系统及方法
CN106088634A (zh) * 2016-06-08 2016-11-09 天津送变电工程公司 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温差报警及温度控制系统
CN108444054A (zh) * 2018-02-22 2018-08-24 安徽永裕云商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办公楼温度调控系统
CN208090896U (zh) * 2018-04-12 2018-11-1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低碳模式下的建筑物内能源优化系统
CN110359457A (zh) * 2019-07-17 2019-10-22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一种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的外部保温加热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343016A1 (de) * 1973-08-25 1975-02-27 Philips Patentverwaltung Vorrichtung zur steuerung des thermalhaushaltes in einem umgrenzten raum, in einem koerper oder dergleichen
JPS61110845A (ja) * 1984-11-01 1986-05-29 Giichi Yamamoto 太陽熱変換暖房の方法
CN101446835A (zh) * 2008-12-22 2009-06-03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综合控制方法
CN105352988A (zh) * 2015-10-23 2016-02-24 吉林省智星红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物外墙保温性能评估系统及方法
CN106088634A (zh) * 2016-06-08 2016-11-09 天津送变电工程公司 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温差报警及温度控制系统
CN108444054A (zh) * 2018-02-22 2018-08-24 安徽永裕云商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办公楼温度调控系统
CN208090896U (zh) * 2018-04-12 2018-11-1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低碳模式下的建筑物内能源优化系统
CN110359457A (zh) * 2019-07-17 2019-10-22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一种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的外部保温加热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81024B (zh) 2021-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zempelikos et al. Indoor therm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near glazed facades with shading devices–Part II: Thermal comfort simulation and impact of glazing and shading properties
CN106864205B (zh) 一种车辆用太阳能空调的温度补偿方法及系统
CN112181024B (zh) 一种岩棉纤维节能保温系统
Monsen et al. The un-utilizability design method for collector-storage walls
CN109217359A (zh) 考虑建筑热平衡与舒适度的乡村微能源网光伏消纳方法
Pourghorban et al. The impacts of advanced glazing units on annual performance of the Trombe wall systems in cold climates
Kandar et al. Influence of inclined wall self-shading strategy on office building heat gain and energy performance in hot humid climate of Malaysia
Sekino Density dependence in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cellulose fiber mats and wood shavings mats: investigation of the apparent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coarse pores
Inoue Solar shading and daylighting by means of autonomous responsive dimming glass: practical application
CN110334366A (zh) 一种基于运用拉丁超立方抽样的蒙特卡罗法的建筑瞬时冷负荷预测方法
Garcia et al. Moisture and heat budgets associated with the South American monsoon system and the Atlantic ITCZ
Li et 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design parameters of see-through thin film photovoltaic facade and energy performance of office building in China cold zone
Di Girolamo et al. Two wavelength lidar analysis of stratospheric aerosol size distribution
Fallah Determining the most efficient window-to-wall ratio in southern façade of educational buildings in Kerman
Birtles et al. Night cooling and ventilation design for office-type buildings
Mao et al.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water spray system on transparent roof towards optimal operation schedule
CN113947261A (zh) 一种建筑节能改造优化决策支持方法
CN112950440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智慧城市综合网格化管理系统及方法
Athienitis et al. Method and global relationship for estimation of transmitted solar energy distribution in passive solar rooms
CN216616320U (zh) 一种外保温墙面防裂结构
Li et al.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study on cooling performance of membrane roof with circulated water film
CN104766156A (zh) 一种能源自动分配方法及管理系统
CN110414184A (zh) 一种适用于软岩隧道不均匀大变形的分级方法及系统
Almeida et al. Impact of life cycle assessment analysis on energy efficiency projects in Mediterranean residential buildings
Wang et al. Steps in Designing an Indicator for Assessing Window’s Effect on Indoor Thermal Comfor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