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62329A - 接近感应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接近感应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62329A
CN112162329A CN202011087009.2A CN202011087009A CN112162329A CN 112162329 A CN112162329 A CN 112162329A CN 202011087009 A CN202011087009 A CN 202011087009A CN 112162329 A CN112162329 A CN 1121623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rared light
light intensity
preset
proximity sensing
cou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8700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62329B (zh
Inventor
魏均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alme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ealme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alme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Realme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8700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6232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623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623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623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623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8/00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by optical means
    • G01V8/10Detecting, e.g. by using light barriers
    • G01V8/20Detecting, e.g. by using light barriers using multiple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接近感应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多次获取当前对象反射的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根据所述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调整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的大小;将调整后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作为与所述当前对象对应的用于触发接近感应功能的触发条件。本申请可以提高电子设备接近感应检测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接近感应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近感应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可以通过检测向外界发射后反射回来的红外光强度的大小来判断是否有物体接近,这样就实现了接近感应检测。比如,手机是一种电子设备,由于不同用户接打电话操作的手法习惯不一致,手机离耳朵的距离也各有不同,导致有些用户习惯的贴耳距离略微较远时,由用户反射回来的红外光强度较小,未达到触发接近感应的预设阈值,因此没能触发接近感应功能,从而手机未熄屏,造成电子设备接近感应检测的准确性不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接近感应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可以提高电子设备接近感应检测的准确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接近感应检测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包括:
多次获取当前对象反射的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
根据所述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调整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的大小;
将调整后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作为与所述当前对象对应的用于触发接近感应功能的触发条件。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接近感应检测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多次获取当前对象反射的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调整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的大小;
触发模块,用于将调整后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作为与所述当前对象对应的用于触发接近感应功能的触发条件。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近感应检测方法中的流程。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接近感应模组,所述处理器通过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近感应检测方法中的流程。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多次获取当前对象反射的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然后,根据该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调整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的大小。之后,将调整后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作为与该当前对象对应的用于触发接近感应功能的触发条件。即,本申请实施例中,为电子设备加入了针对不同对象的自适应功能,可以针对不同的对象相应调整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即红外光强度判断阈值),使其满足不同对象使用电子设备时的熄屏需求。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提高电子设备接近感应检测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为相关技术中接近感应检测的逻辑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近感应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近感应检测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近感应检测方法的又一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近感应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示,其中相同的组件符号代表相同的组件,本申请的原理是以实施在一适当的运算环境中来举例说明。以下的说明是基于所例示的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其不应被视为限制本申请未在此详述的其它具体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1是相关技术中接近感应检测的逻辑示意图。在电子设备中,例如手机,接近感应检测过程中需要用到红外光发射二极管(Infrared Light Emitting Diode,IR LED)11和只对红外光敏感的光电二极管,即红外接收二极管(Infrared receiverdiode)13,红外光发射二极管11用于发射红外光,红外接收二极管13用于接收并感知红外光的强度大小。红外接收二极管13设置在接近传感器(Proximity sensor)12上,红外接收二极管13通过检测向外界发射后反射回来的红外光强度大小来判断是否有物体接近,这样就实现了接近感应检测。
具体而言,红外光发射二极管11发射红外光,发射的红外光分为两路进行传输,其中一路红外光通过电子设备的玻璃盖板14后反射回来,通过玻璃盖板14反射回来的红外光被红外接收二极管13接收,红外接收二极管13接收玻璃盖板14反射回来的红外光后,感知玻璃盖板14反射回来的红外光强度,并由接近传感器12记录该玻璃盖板14反射回来的红外光强度,将该红外光强度作为红外光强度基础值。
红外光发射二极管11发射的红外光中的另一路通过电子设备上的一个透光孔15传输到接近电子设备的目标物体16(例如人的耳朵),通过该目标物体16反射回来的红外光通过电子设备上的另外一个透光孔17传输到电子设备中的接近传感器(红外接近传感器)12,被接近传感器12上的红外接收二极管13接收,该红外接收二极管13感知目标物体16反射回来的红外光强度,并由接近传感器12记录该目标物体16反射回来的红外光强度。
当红外接收二极管13接收的反射回来的红外光强度与红外光强度基础值的差大于或等于预设强度阈值时,即红外接收二极管13接收的目标物体16反射回来的红外光强度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表明有物体接近该电子设备,则电子设备熄屏,即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熄灭。
相关技术中,电子设备通过检测向外界发射后反射回来的红外光强度的大小来判断是否有物体接近,这样就实现了接近感应检测。然而,相关技术中,针对不同用户的触发接近感应的预设阈值(即触发电子设备)都是固定的,也就是预设阈值对于每个用户来说都是相同的值,但由于不同用户的操作习惯不同,离手机的距离远近也不同,如果采用相同的预设阈值,将会造成预设阈值不能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比如,手机是一种电子设备,由于不同用户接打电话操作的手法习惯不一致,手机离耳朵的距离也各有不同,即使是同一用户,当该用户与不同的人打电话时,该用户的耳朵离手机的距离也可能是不同的。比如,当用户跟老板或班主任打电话时,该用户的耳朵可能会离手机近一些,当用户跟朋友或家人打电话时,该用户的耳朵可能会离手机远一些,等等。
比如,有些用户习惯的贴耳距离略微较远时,由用户反射回来的红外光强度较小,未达到触发接近感应的预设阈值,因此没能触发,从而手机未熄屏,然而,由于此时处于打电话的状态,是需要手机熄屏的,但由于用户反射回来的红外光强度未达到触发接近感应的预设阈值,导致手机未能熄屏,此时就出现手机的接近感应检测不灵敏的现象,影响用户体验,还造成电子设备接近感应检测的准确性不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满足不同用户对触发接近感应的预设阈值的不同需求,本申请实施例创造性的为接近传感器12加入了自适应功能,针对每个用户动态调整红外光强判断阈值(即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使其满足不同用户的接打电话的熄屏需求。以下将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执行主体可以是诸如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具有接近感应模组的电子设备。
请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近感应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流程可以包括:
101、多次获取当前对象反射的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
比如,电子设备中的红外光发射二极管发射红外光,发射的红外光分为两路进行传输,其中一路红外光通过电子设备的玻璃盖板后反射回来,通过玻璃盖板反射回来的红外光被电子设备中的红外接收二极管接收,红外接收二极管接收玻璃盖板反射回来的红外光后,检测(感知)玻璃盖板反射回来的红外光强度,并由电子设备中的接近传感器记录该玻璃盖板反射回来的红外光强度,将该红外光强度作为红外光强度基础值。
红外光发射二极管发射的红外光中的另一路通过电子设备上的一个透光孔传输到接近电子设备的当前对象,通过该当前对象反射回来的第一红外光通过电子设备上的另外一个透光孔传输到电子设备中的接近传感器,被接近传感器上的红外接收二极管接收,该红外接收二极管检测(感知)当前对象反射回来的第一红外光强度,并由接近传感器记录该当前对象反射回来的第一红外光强度。
可以理解的是,当前对象可以是人,还可以是除人之外的其他物体,例如动物,等等。
比如,当电子设备为手机,当前对象是人时,手机中的红外光发射二极管发射红外光,发射的红外光分为两路进行传输,其中一路红外光通过手机的玻璃盖板后反射回来,通过玻璃盖板反射回来的红外光被手机中的红外接收二极管接收,红外接收二极管接收玻璃盖板反射回来的红外光后,检测玻璃盖板反射回来的红外光强度,并由手机中的接近传感器记录该玻璃盖板反射回来的红外光强度,将该红外光强度作为红外光强度基础值。
红外光发射二极管发射的红外光中的另一路通过手机上的一个透光孔传输到接近手机的人的耳朵,通过该人的耳朵反射回来的第一红外光通过手机上的另外一个透光孔传输到手机中的接近传感器,被接近传感器上的红外接收二极管接收,该红外接收二极管感知人的耳朵反射回来的第一红外光强度,并由接近传感器记录该人的耳朵反射回来的第一红外光强度。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获取第一红外光强度时,需要多次获取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以便于得到用户的使用习惯。具体的,获取用户在预设时间内每次操作电子设备时反射回来的第一红外光强度,在该预设时间内可以获取多次,就得到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比如,当电子设备为手机时,获取用户在预设时间内多次接打电话时反射回的第一红外光强度,接近传感器会记录用户每次接打电话时反射回来的第一红外光强度。比如用户在预设时间内接打电话50次,则接近传感器会记录用户每次反射回来的第一红外光强度,这样就会记录50个第一红外光强度。
102、根据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调整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的大小。
比如,电子设备根据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调整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的大小。由于当前对象反射回来的第一红外光强度的大小与该当前对象和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有关,即当前对象和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较近时,则该当前对象反射回来的第一红外光强度的值(即第一红外光强度对应的红外光强度值)也较大,反之,当该当前对象和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稍微有点远时,则该当前对象反射回来的第一红外光强度的值也较小。因此,为了适用当前对象的使用习惯,就要相应对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的大小进行相应调整。
例如,根据获取到的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的大小,就可以知道用户的习惯,一般当获取到的多个红外光强度总体上偏大时,则可以推测出用户习惯贴耳较近,当获取到的多个红外光强度总体上偏小时,则可以推测出用户习惯贴耳较远。
可以理解的是,当用户习惯贴耳距离略微较远时,则将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的大小稍微调高,反之,当用户习惯贴耳距离略微较近时,则将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的大小稍微调低,以便适应该用户的需求。
103、将调整后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作为与当前对象对应的用于触发接近感应功能的触发条件。
比如,电子设备对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的大小进行调整后,可以将该调整后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作为与当前对象对应的用于触发接近感应功能(可以是红外接近感应功能)的触发条件。可见,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的大小是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相应变化的。例如,当该当前对象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略微远时,则对该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的大小进行调整时,会将该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的大小略微调高,当该当前对象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略微近时,则对该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的大小进行调整时,会将该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的大小略微调低。
例如,当用户的耳朵与手机之间的距离略微远时,则对该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的大小进行调整时,会将该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的大小略微调高,当用户的耳朵与手机之间的距离略微近时,则对该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的大小进行调整时,会将该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的大小略微调低。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获取当前对象反射的第一红外光强度,然后,根据该第一红外光强度的值调整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的大小。之后,将调整后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作为与该当前对象对应的用于触发接近感应功能的触发条件。即,本申请实施例中,为电子设备加入了针对不同对象的自适应功能,可以针对不同的对象相应调整红外光强度阈值(即红外光强度判断阈值),使其满足不同对象使用电子设备时的熄屏需求。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提高电子设备接近感应检测的准确性。
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近感应检测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流程可以包括:
201、设置多个计数器,并对多个计数器的计数初始化为0。
比如,通过电子设备设置默认触发接近感应功能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同时设置多个计数器,并对各计数器进行初始化,初始化后,各计数器的计数为0。可以采用不同的计数器对预设时间内当前对象反射回来的第一红外光强度的获取次数(也可以是当前对象重复操作电子设备的次数)以及第一红外光强度中不同红外光强度值的获取次数进行计数。当计数之前,一般先需要将计数初始化为0。当该当前对象每次操作电子设备时,当前对象都要向电子设备反射回来第一红外光强度,且在不同的时间点,由于当前对象有可能会移动,该当前对象反射回来的第一红外光强度的值也可能是不同的,比如,当该当前对象远离电子设备时,则当前对象反射回来的第一红外光强度的值会减小,当该当前对象靠近电子设备时,则当前对象反射回来的第一红外光强度的值会增大。
例如,当用户每次接打电话时,该用户都要向手机反射回来第一红外光强度,且在不同的时间点,由于用户的耳朵有可能会移动,该用户反射回来的第一红外光强度的值也可能是不同的,比如,当用户的耳朵远离手机时,则用户反射回来的第一红外光强度的值会减小,当用户的耳朵靠近电子设备时,则用户反射回来的第一红外光强度的值会增大。
上述设置的默认的触发接近感应功能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针对每个对象都是相同的值。不管是哪个对象,只要该对象反射给电子设备的第一红外光强度的值大于或等于默认的触发接近感应功能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则会触发接近感应功能。
例如,当A用户接打电话时,A用户反射回来的第一红外光强度的值大于或等于默认的触发接近感应功能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则会触发接近感应功能。当B用户接打电话时,B用户反射回来的第一红外光强度的值大于或等于默认的触发接近感应功能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则会触发接近感应功能。同理,当C用户接打电话时,C用户反射回来的第一红外光强度的值大于或等于默认的触发接近感应功能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则会触发接近感应功能。由此可见,初始状态时,所有的用户使用的触发接近感应功能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的大小都是相同的,采用的都是默认的触发接近感应功能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
202、多次获取当前对象反射的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并对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中不同红外光强度值进行计数。
比如,当获取第一红外光强度时,由于每次获取的第一红外光强度的红外光强度值有可能是不相同的,则对每次获取的不同的外光强度值进行计数。若第一次获取的第一红外光强度对应的红外光强度值为I1,则计数器1对I1的计数为1,第二次获取的第一红外光强度对应的红外光强度值为I2,则计数器2对I2的计数为1,第三次获取的第一红外光强度对应的红外光强度值为I3,则计数器3对I3的计数为1,第四次获取的第一红外光强度对应的红外光强度值为I3,则计数器3对I3的计数加1,即计数器3对I3的计数为2,等等。
可以理解的是,当多次获取的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中有n个不同的红外光强度值时,则由n个计数器分别对每个红外光强度值进行计数,若红外光强度值In出现的次数为m,则计数器n的计数为m,若红外光强度值In出现的次数为50,则计数器n的计数为50,若红外光强度值I2出现的次数为100,则计数器2的计数为100,等等。
203、若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中目标红外光强度值在预设时间内的计数达到第一预设计数阈值,则将目标红外光强度值作为调整后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
比如,由于当前对象每次操作电子设备时,该当前对象与电子设备的距离可能会发生变化,当该当前对象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时,则当前对象反射回来的第一红外光强度的大小也会发生变化。比如,用户第一次接打电话时,用户的耳朵与手机的距离是1cm,用户第二次接打电话时,用户的耳朵与手机的距离是2cm,用户第三次接打电话时,用户的耳朵与手机的距离是2.5cm,等等。由于用户的耳朵与手机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则用户的耳朵反射回来的第一红外光强度的大小也相应发生变化。
比如,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设定一个第一预设计数阈值,当前对象重复多次操作电子设备,每次都会反射回来第一红外光强度,然后,统计第一红外光强度中每个红外光强度值出现的次数,即对每个红外光强度值进行计数,当在预设时间内某个红外光强度值计数到第一预设计数阈值时,则将该红外光强度值就是目标红外光强度值,将该目标红外光强度值作为调整后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
例如,用户第一次接打电话时,该用户的耳朵反射回来的第一红外光强度对应的红外光强度值为I1,用户第二次接打电话时,该用户的耳朵反射回来的第一红外光强度对应的红外光强度值为I2,用户第三次接打电话时,该用户的耳朵反射回来的第一红外光强度对应的红外光强度值为I3,用户第四次接打电话时,该用户的耳朵反射回来的第一红外光强度对应的红外光强度值为I3,用户第五次接打电话时,该用户的耳朵反射回来的第一红外光强度对应的红外光强度值为I2,用户第六次接打电话时,该用户的耳朵反射回来的第一红外光强度对应的红外光强度值为I3,等等。
比如,第一预设计数阈值为100,如果在预设时间内第一红外光强度对应的红外光强度值为I3的计数最先达到100,即红外光强度值为I3出现的次数最先达到50,而其他值出现的次数未达到100的话,则将该第一红外光强度对应的红外光强度值为I3作为调整后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以替换掉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的初始值,即替换掉默认触发接近感应功能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
当某个红外光强度值的计数达到第一预设计数阈值时,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熄灭,触发接近感应功能,将该红外光强度值作为调整后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形成针对此用户的接近感应判断条件,即触发接近感应功能的条件。当某个红外光强度值的计数未达到第一预设计数阈值时,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亮起,不触发接近感应功能。
比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若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中目标红外光强度值在预设时间内的计数达到第一预设计数阈值,则将目标红外光强度值作为调整后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可以包括:
若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中目标红外光强度值在预设时间内的计数达到第一预设计数阈值,则触发接近感应功能,控制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熄灭;
将目标红外光强度值作为调整后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目标红外光强度值为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中在预设时间内的计数达到第一预设计数阈值的某红外光强度值,上述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可以用于作为是否触发接近感应功能的条件。
例如,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中红外光强度值I3在预设时间内的计数达到第一预设计数阈值时,如计数达到50,则触发接近感应功能,控制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熄灭,如控制手机的显示屏熄屏,等等。然后,可以将红外光强度值I3作为调整后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该红外光强度值I3用于作为是否触发接近感应功能的条件。例如,当用户接打电话时,用户的耳朵反射回来的红外光强度的值大于或等于红外光强度值I3时,则触发接近感应功能,反之,当用户接打电话时,用户的耳朵反射回来的红外光强度的值小于红外光强度值I3时,则不触发接近感应功能。
204、将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中计数未达到第一预设计数阈值的红外光强度值删除。
比如,当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中某红外光强度值在预设时间内的计数达到第一预设计数阈值后,将其余计数未达到第一预设计数阈值的红外光强度值删除。换言之,当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中某红外光强度值在预设时间内的计数达到第一预设计数阈值后,其余的红外光强度值的计数是未达到第一预设计数阈值的,将这些计数未达到第一预设计数阈值的红外光强度值全部删除,可以节省系统储存空间。
205、若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在预设时间内的计数达到第二预设计数阈值,则将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中计数最大的目标红外光强度值作为调整后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
比如,当前对象每次操作电子设备时,每次都会反射回来第一红外光强度,每次反射回来的第一红外光强度的大小(即第一红外光强度对应的红外光强度值)有可能是相同的,也有可能是不同的,这里只需要统计第一红外光强度的计数就可以了,不用关注第一红外光强度的大小。
比如,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第一红外光强度在预设时间内的计数达到第二预设计数阈值时,可以统计出各种不同红外光强度值出现的次数,也即可以统计出各种不同红外光强度值计数的大小,从中找出计数最大的红外光强度值,该计数最大的红外光强度值为目标红外光强度值,将该目标红外光强度值作为调整后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以替换掉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的初始值,即替换掉默认触发接近感应功能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
比如,第二预设计数阈值为100,当统计100次第一红外光强度后,假如红外光强度值I1的计数为5次,红外光强度值I2的计数为10次,红外光强度值为I3的计数为85次,此时,红外光强度值I3的计数是最大的,则将该计数最大的红外光强度值I3作为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比如,第二预设计数阈值为200,统计200次中出现次数最多的红外光强度值,该出现次数最多的红外光强度值为目标红外光强度值,将目标红外光强度值作为调整后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流程203-204与流程205是独立执行的,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流程203-204或流程205。当执行完流程203-204或流程205后,可以进入到流程206。
206、获取当前对象当前反射的第二红外光强度。
比如,当根据多次获取的当前对象反射的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对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的大小进行调整后,当该当前对象再次操作电子设备时,电子设备重新获取该当前对象当前反射的第二红外光强度。例如当用户再次接打电话时,该用户与手机的距离有可能与上次接打电话时的距离是不同的,则该用户当前反射的红外光强度与上次接打电话时反射的第一红外光强度是不同的,本申请实施例将用户再次接打电话时反射会回的红外光强度记为第二红外光强度。
由此可见,该第二红外光强度对应的红外光强度值有可能与第一红外光强度对应的红外光强度值是相同的,也有可能是不同的。比如,当当前对象第一次操作电子设备时,该当前对象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是S1,该当前对象反射回来的红外光强度为第一红外光强度,当再次操作电子设备时,该当前对象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是S2,此时当前对象反射回来的红外光强度为第二红外光强度,当S1=S2时,则第一红外光强度对应的红外光强度值与第二红外光强度对应的红外光强度值是相同的,当S1≠S2时,则第一红外光强度对应的红外光强度值与第二红外光强度对应的红外光强度值是不同的。
207、若第二红外光强度大于或等于调整后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则触发接近感应功能。
比如,若当前对象反射回来的第二红外光强度大于或等于调整后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则达到触发条件,即触发接近感应功能。例如,经过调整后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为y1,如果当前对象再次操作电子设备时反射回来的第二红外光强度大于或等于y1,则触发接近感应功能,即达到触发熄屏的条件,此时电子设备会熄屏。再例如,当用户再次接打电话时,该用户的耳朵反射回来的第二红外光强度大于或等于y1,则此时触发接近感应功能,手机的显示屏会熄灭。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比如,用户拨打/接听电话时,先设置一个基于该用户的默认触发接近感应功能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用于确定是否触发接近感应功能,即熄灭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供用户使用。同时设置多个计数器,当用户拨打/接听电话时,电子设备中的接近传感器记录用户反射回来的第一红外光强度,并将此次第一红外光强度对应的红外光强度值的计数加1。
在预设时间内,当用户拨打/接听电话的操作达到一定次数时,若该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中目标红外光强度值的计数达到第一预设计数阈值,则将该目标红外光强度值设定为接近状态,用于控制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的亮起与熄灭。将计数未达到第一预设计数阈值的红外光强度值删除,从而形成针对此用户拨打/接听电话的触发接近感应的判断条件。
之后,用户再次拨打/接听电话时,使用重新形成的触发接近感应的判断条件作为是否触发接近感应功能的条件,不再使用默认的预定条件(固定的红外光强度阈值,即默认触发接近感应功能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从而满足此用户的拨打/接听电话是对接近传感器的使用需求。
可以理解的是,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接近传感器判断对象接近的方法后,每个对象在一定时间内,重复一定次数接打电话的操作后,会形成只针对该对象的判断条件,不再是所有对象都采用已设置好的固定的触发接近感应功能判断条件,从而可以减少对象投诉,提升每一位对象的电子设备的接近传感器的使用体验。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流程101多次获取当前对象反射的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之前,还可以通过应用软件选择一个触发接近感应功能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例如,在电子设备中安装应用软件,该应用软件提供多种不同的红外光强度判断条件,以供当前对象在进入该应用软件时进行选择,也即在应用软件中设置不同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供当前对象选择,这样能提高针对此当前对象的接近感应判断条件还未形成时的当前对象接打电话体验。
比如,在手机中安装APP软件,该APP软件提供多种不同的红外光强度判断条件,以供用户在进入该APP软件时进行选择,也即在APP软件中设置不同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供用户选择,这样能提高针对此用户的接近感应判断条件还未形成时的对象接打电话体验。
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近感应检测方法的又一流程示意图,流程可以包括:
301、多次获取当前对象反射的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
该流程的具体实施可以参见101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302、根据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调整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的大小。
该流程的具体实施可以参见102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303、记录与电子设备通信的对端信息,将对端信息、对应的调整后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和电子设备进行绑定。
比如,电子设备记录当前与该电子设备通信的对端信息,然后将对端信息、对应的调整后的预设外光强度阈值和电子设备进行绑定。例如,当用户接打电话时,手机的接近传感器除了记录红外光强度的数据外,手机系统还记录接打电话对端的联系人信息,然后将该对端的联系人信息、对应的调整后的预设外光强度阈值与电子设备进行绑定。例如,用户与不同联系人接打电话时的调整后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是不同的,将这些调整后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保存起来,当用户下次与某个联系人接打电话时,电子设备会将与该联系人对应的调整后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调出来并使用该调整后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
304、获取当前与电子设备通信的对端信息。
比如,获取当前与电子设备通信的对端信息,如用户手机获取当前与该用户手机通信的对端联系人的信息,即用户当前接打电话的对端联系人的信息。
305、根据获取的对端信息,获取与对端信息对应的调整后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
比如,当获取到当前与电子设备通信的对端信息后,根据流程303中的绑定关系,可以获取到对应的调整后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如,当获取到用户手机当前接听电话的对端联系人的信息后,根据该对端联系人的信息,可以获取到对应的调整后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
306、获取当前检测到的红外光强度;
比如,当前对象与对端联系人进行通信时,该当前对象会向其使用的电子设备反射红外光强度,即当前对象使用的电子设备会检测当前对象反射回来的红外光强度,并获取当前检测到的红外光强度。例如,当用户与对端联系人进行通信时,该用户会向其使用的电子设备反射红外光强度,即用户使用的电子设备会检测该用户反射回来的红外光强度,并获取该当前检测到的红外光强度。
307、若当前检测到的红外光强度大于或等于对应的调整后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则触发接近感应功能。
比如,若当前检测到的红外光强度大于或等于对应的调整后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则当前检测到的红外光强度达到了调整后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此时会触发接近感应功能。由此可知,当该当前检测到的红外光强度小于调整后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时,则不触发接近感应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针对每位用户与不同联系人接听电话时操作习惯的不同,针对不同的联系人定制化不同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电子设备接近感应检测的准确性。
请参阅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近感应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接近感应检测装置400可以包括:获取模块401、调整模块402和触发模块403。
获取模块401,用于多次获取当前对象反射的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
调整模块402,用于根据所述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调整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的大小;
触发模块403,用于将调整后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作为触发接近感应功能的触发条件。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将调整后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作为与所述当前对象对应的用于触发接近感应功能的触发条件之后,所述触发模块403可以用于:
获取所述当前对象当前反射的第二红外光强度;
若所述第二红外光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调整后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则触发接近感应功能。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模块401可以用于:
多次获取所述当前对象反射的所述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并对所述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中不同红外光强度值进行计数。
所述调整模块402可以用于:
若所述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中目标红外光强度值在预设时间内的计数达到第一预设计数阈值,则将所述目标红外光强度值作为所述调整后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调整模块402可以用于:
若所述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中目标红外光强度值在预设时间内的计数达到第一预设计数阈值,则触发接近感应功能,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熄灭;
将所述目标红外光强度值作为所述调整后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调整模块402可以用于:
将所述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中计数未达到所述第一预设计数阈值的红外光强度值删除。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调整模块402可以用于:
若所述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在预设时间内的计数达到第二预设计数阈值,则将所述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中计数最大的目标红外光强度值作为所述调整后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多次获取当前对象反射的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之前,所述获取模块401可以用于:
设置多个计数器,并对所述多个计数器的计数初始化为0。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多次获取当前对象反射的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之前,所述获取模块401可以用于:
通过应用软件选择一个触发接近感应功能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根据所述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调整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的大小之后,所述调整模块402可以用于:
记录与所述电子设备通信的对端信息,将所述对端信息、对应的调整后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和所述电子设备进行绑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调整模块402可以用于:
获取当前与所述电子设备通信的对端信息;
根据获取的所述对端信息,获取与所述对端信息对应的调整后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
获取当前检测到的红外光强度;
若所述当前检测到的红外光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对应的调整后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则触发所述接近感应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本实施例提供的接近感应检测方法中的流程。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接近感应模组,所述处理器通过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本实施例提供的接近感应检测方法中的流程。
例如,上述电子设备可以是诸如平板电脑或者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请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该电子设备500可以包括接近感应模组501、存储器502、处理器503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6中示出的电子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接近感应模组501可以用于实现检测是否有对象接近电子设备等。接近感应模组501可以包括诸如接近传感器、红外接收二极管等部件。
存储器502可用于存储应用程序和数据。存储器502存储的应用程序中包含有可执行代码。应用程序可以组成各种功能模块。处理器503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502的应用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
处理器503是电子设备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电子设备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502内的应用程序,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502内的数据,执行电子设备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电子设备进行整体监控。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503会按照如下的指令,将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应用程序的进程对应的可执行代码加载到存储器502中,并由处理器503来运行存储在存储器502中的应用程序,从而执行:
多次获取当前对象反射的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
根据所述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调整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的大小;
将调整后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作为与所述当前对象对应的用于触发接近感应功能的触发条件。
请参阅图7,电子设备500可以包括接近感应模组501、存储器502、处理器503、输入单元504、输出单元505、扬声器506等部件。
接近感应模组501可以用于实现检测是否有对象接近电子设备等。接近感应模组501可以包括诸如接近传感器、红外接收二极管等部件。
存储器502可用于存储应用程序和数据。存储器502存储的应用程序中包含有可执行代码。应用程序可以组成各种功能模块。处理器503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502的应用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
处理器503是电子设备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电子设备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502内的应用程序,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502内的数据,执行电子设备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电子设备进行整体监控。
输入单元504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字符信息或用户特征信息(比如指纹),以及产生与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盘、鼠标、操作杆、光学或者轨迹球信号输入。
输出单元505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电子设备的各种图形用户接口,这些图形用户接口可以由图形、文本、图标、视频和其任意组合来构成。输出单元可包括显示面板。
扬声器506可以用于播放声音信号。
此外,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诸如电池、麦克风等部件。电池用于为电子设备的各个模块供应电力,麦克风可以用于拾取周围环境中的声音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503会按照如下的指令,将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应用程序的进程对应的可执行代码加载到存储器502中,并由处理器503来运行存储在存储器502中的应用程序,从而执行:
多次获取当前对象反射的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
根据所述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调整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的大小;
将动态调整后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作为与所述当前对象对应的用于触发接近感应功能的触发条件。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处理器503执行将调整后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作为与所述当前对象对应的用于触发接近感应功能的触发条件之后,可以执行:获取所述当前对象当前反射的第二红外光强度;若所述第二红外光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调整后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则触发接近感应功能。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处理器503执行所述多次获取当前对象反射的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时,还可以执行:多次获取所述当前对象反射的所述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并对所述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中不同红外光强度值进行计数。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处理器503执行所述根据所述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调整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的大小时,还可以执行:若所述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中目标红外光强度值在预设时间内的计数达到第一预设计数阈值,则将所述目标红外光强度值作为所述调整后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处理器503执行所述若所述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中目标红外光强度值在预设时间内的计数达到第一预设计数阈值,则将所述目标红外光强度值作为所述调整后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时,还可以执行:若所述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中目标红外光强度值在预设时间内的计数达到第一预设计数阈值,则触发接近感应功能,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熄灭;将所述目标红外光强度值作为所述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处理器503执行所述若所述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中目标红外光强度值在预设时间内的计数达到第一预设计数阈值,则将所述目标红外光强度值作为所述调整后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时,还可以执行:将所述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中计数未达到所述第一预设计数阈值的红外光强度值删除。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处理器503执行所述根据所述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的值调整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的大小时,还可以执行:若所述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在预设时间内的计数达到第二预设计数阈值,则将所述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中计数最大的目标红外光强度值作为所述调整后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处理器503执行所述多次获取当前对象反射的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之前,还可以执行:设置多个计数器,并对所述多个计数器的计数初始化为0。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处理器503执行所述多次获取当前对象反射的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之前,还可以执行:通过应用软件选择一个触发接近感应功能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处理器503执行所述根据所述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的值调整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的大小之后,还可以执行:记录与所述电子设备通信的对端信息,将所述对端信息、对应的调整后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和所述电子设备进行绑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处理器503还可以执行:获取当前与所述电子设备通信的对端信息;根据获取的所述对端信息,获取与所述对端信息对应的调整后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获取当前检测到的红外光强度;若所述当前检测到的红外光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对应的调整后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则触发所述接近感应功能。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上文针对接近感应检测方法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接近感应检测装置与上文实施例中的接近感应检测方法属于同一构思,在所述接近感应检测装置上可以运行所述接近感应检测方法实施例中提供的任一方法,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所述接近感应检测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对本申请实施例所述接近感应检测方法而言,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所述接近感应检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控制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如存储在存储器中,并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可包括如所述接近感应检测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Memory)、随机存取记忆体(RAM,Random Access Memory)等。
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接近感应检测装置而言,其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芯片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所述存储介质譬如为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接近感应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3)

1.一种接近感应检测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次获取当前对象反射的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
根据所述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调整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的大小;
将调整后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作为与所述当前对象对应的用于触发接近感应功能的触发条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近感应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调整后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作为与所述当前对象对应的用于触发接近感应功能的触发条件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当前对象当前反射的第二红外光强度;
若所述第二红外光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调整后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则触发接近感应功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近感应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次获取当前对象反射的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包括:多次获取所述当前对象反射的所述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并对所述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中不同红外光强度值进行计数;
所述根据所述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调整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的大小,包括:若所述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中目标红外光强度值在预设时间内的计数达到第一预设计数阈值,则将所述目标红外光强度值作为所述调整后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近感应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中目标红外光强度值在预设时间内的计数达到第一预设计数阈值,则将所述目标红外光强度值作为所述调整后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包括:
若所述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中目标红外光强度值在预设时间内的计数达到第一预设计数阈值,则触发接近感应功能,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熄灭;
将所述目标红外光强度值作为所述调整后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近感应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中目标红外光强度值在预设时间内的计数达到第一预设计数阈值,则将所述目标红外光强度值作为所述调整后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还包括:
将所述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中计数未达到所述第一预设计数阈值的红外光强度值删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近感应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调整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的大小,包括:
若所述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在预设时间内的计数达到第二预设计数阈值,则将所述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中计数最大的目标红外光强度值作为所述调整后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
7.根据权利要求3或6所述的接近感应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设置多个计数器,并对所述多个计数器的计数初始化为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近感应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次获取当前对象反射的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之前,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应用软件选择一个触发接近感应功能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近感应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调整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的大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记录与所述电子设备通信的对端信息,将所述对端信息、对应的调整后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和所述电子设备进行绑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近感应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当前与所述电子设备通信的对端信息;
根据获取的所述对端信息,获取与所述对端信息对应的调整后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
获取当前检测到的红外光强度;
若所述当前检测到的红外光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对应的调整后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则触发所述接近感应功能。
11.一种接近感应检测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多次获取当前对象反射的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多个第一红外光强度调整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的大小;
触发模块,用于将调整后的预设红外光强度阈值作为与所述当前对象对应的用于触发接近感应功能的触发条件。
12.一种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接近感应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通过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1087009.2A 2020-10-12 2020-10-12 接近感应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21623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87009.2A CN112162329B (zh) 2020-10-12 2020-10-12 接近感应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87009.2A CN112162329B (zh) 2020-10-12 2020-10-12 接近感应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62329A true CN112162329A (zh) 2021-01-01
CN112162329B CN112162329B (zh) 2022-08-05

Family

ID=738663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87009.2A Active CN112162329B (zh) 2020-10-12 2020-10-12 接近感应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62329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65252A (zh) * 2011-06-24 2011-11-30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红外接近传感器的感知阈值的方法和装置
CN102665008A (zh) * 2012-05-08 2012-09-1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触屏手机红外接近传感器的检测算法
CN106101402A (zh) * 2016-06-01 2016-11-0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调整接近传感器感知阈值的方法和系统
CN106791209A (zh) * 2017-03-10 2017-05-31 上海传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距离传感器的自动校准装置及方法
CN110381200A (zh) * 2019-07-08 2019-10-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灭屏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1736139A (zh) * 2020-06-22 2020-10-02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校准方法、距离检测方法、装置及介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65252A (zh) * 2011-06-24 2011-11-30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红外接近传感器的感知阈值的方法和装置
CN102665008A (zh) * 2012-05-08 2012-09-1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触屏手机红外接近传感器的检测算法
CN106101402A (zh) * 2016-06-01 2016-11-0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调整接近传感器感知阈值的方法和系统
CN106791209A (zh) * 2017-03-10 2017-05-31 上海传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距离传感器的自动校准装置及方法
CN110381200A (zh) * 2019-07-08 2019-10-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灭屏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1736139A (zh) * 2020-06-22 2020-10-02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校准方法、距离检测方法、装置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62329B (zh) 2022-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39262B (zh) 蓝牙通信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7943345B (zh) 接近传感器的校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07294522B (zh) 基于触摸按键的响应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US8130212B2 (en) Contact-sensing device, mobile information terminal, and capacitance calibration program and method
CN106775087B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触摸屏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7340910B (zh) 一种触摸按键的响应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7942306B (zh) 接近传感器的校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EP3435199B1 (en) Method, mobile terminal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for adjusting scanning frequency of touch screen
CN107463290B (zh) 触摸操作的响应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03795864A (zh) 移动终端前后摄像头的选择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9343066B (zh) 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06909250B (zh) 一种触摸操作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791120A (zh) 移动终端熄屏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6647942A (zh) 可穿戴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可穿戴设备
CN108646948B (zh) 触控按键灵敏度的调节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06097984A (zh) 在背光调整中开启接近传感器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0381200B (zh) 灭屏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2905035A (zh) 触摸屏控制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8388400B (zh) 一种操作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2162329B (zh) 接近感应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6713572B (zh) 一种数据上报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6708332B (zh) 一种接近传感器的阈值设置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9510896B (zh) 接近传感器的选择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6547638A (zh) 防止接近状态异常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502819A (zh) 一种基于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