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54444A - 目标检测与跟踪方法、系统、可移动平台、相机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目标检测与跟踪方法、系统、可移动平台、相机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54444A
CN112154444A CN201980033189.5A CN201980033189A CN112154444A CN 112154444 A CN112154444 A CN 112154444A CN 201980033189 A CN201980033189 A CN 201980033189A CN 112154444 A CN112154444 A CN 1121544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arget
detection
frame
det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3318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54444B (zh
Inventor
徐斌
陈晓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1544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544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544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5444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20/00Scenes; Scene-specific elements
    • G06V20/40Scenes; Scene-specific elements in video content
    • G06V20/41Higher-level, semantic clustering, classification or understanding of video scenes, e.g. detection, labelling or Markovian modelling of sport events or news i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06F18/20Analysing
    • G06F18/25Fusion techniques
    • G06F18/253Fusion techniques of extracted fea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20/00Scenes; Scene-specific elements
    • G06V20/40Scenes; Scene-specific elements in video content
    • G06V20/46Extracting features or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video content, e.g. video fingerprints, representative shots or key fram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20/00Scenes; Scene-specific elements
    • G06V20/40Scenes; Scene-specific elements in video content
    • G06V20/48Matching video sequen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 Optical Radar Systems And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目标检测与跟踪方法、系统、可移动平台、相机及介质,本申请实施例获取相邻帧待检测数据,并根据相邻帧待检测数据,生成相应的相邻帧的目标检测信息及目标预测信息,而目标预测信息根据所述相邻帧中的前一帧的目标检测信息对后一帧进行目标预测得到,为此,可以根据相邻帧的目标检测信息以及所述目标预测信息,进行目标跟踪,实现把目标跟踪问题和目标检测问题整合到一个框架下解决,同时解决目标检测和目标跟踪问题,从而减少重复计算,避免资源浪费。

Description

目标检测与跟踪方法、系统、可移动平台、相机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目标检测与跟踪方法、系统、可移动平台、相机及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可移动平台(例如无人车、无人飞机等)技术的发展,可移动平台可以对行驶路线上的三维物体进行检测和跟踪。
然而,传统的目标检测和目标跟踪是相互独立的,即目标检测方案只负责目标检测,目标跟踪方案只负责目标跟踪。而发明人发现,两套方案在输入相同的情况下提取到的特征可能相似或者相同,若针对相同输入数据,用不同的两套方案分别做目标检测和目标跟踪,这样重复计算会造成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目标检测与跟踪方法、系统、可移动平台、相机及介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目标检测与跟踪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相邻帧待检测数据;
根据所述相邻帧待检测数据,生成相应的相邻帧的目标检测信息及目标预测信息,其中,其中,根据所述相邻帧中的前一帧的目标检测信息对后一帧进行目标预测,确定所述目标预测信息;
根据所述相邻帧的目标检测信息以及所述目标预测信息,进行目标跟踪。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相邻帧待检测数据基于探测装置采集的相邻帧采集数据获得。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相邻帧待检测数据至少包括两个采集时间的待检测数据,所述相邻帧的目标检测信息包括前一帧的第一目标检测信息和后一帧的第二目标检测信息;
基于所述第一目标检测信息和相邻帧间目标位置变化量确定所述目标预测信息。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相邻帧间目标位置变化量的确定过程包括:
依据从相邻帧待检测数据中提取的特征数据预测相邻帧间目标位置变化量;所述相邻帧待检测数据中每帧待检测数据基于:同一探测装置在相邻采集时间采集的多帧采集数据进行同类数据融合处理和预处理获得;或,
将分别从相邻帧待检测数据中提取的特征数据进行特征融合,并依据融合后的特征数据预测相邻帧间目标位置变化量;所述相邻帧待检测数据中每帧待检测数据基于:同一探测装置在一个采集时间采集的采集数据进行预处理获得,或者,同一探测装置在相邻采集时间采集的多帧采集数据进行同类数据融合处理和预处理获得。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相邻帧采集数据中每帧采集数据包括探测装置与目标的距离信息;在相邻帧采集数据中,后一帧作为基准数据,其他帧作为待校准数据;
所述同类数据融合处理的过程,包括:
由探测装置的移动速度、待校准数据和基准数据间的时间差确定装置运动位移,并利用所述装置运动位移修正所述待校准数据中的距离信息;
将包含修正后距离信息的其他帧采集数据,与后一帧采集数据进行同类数据融合处理。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进行同类数据融合处理的数据的帧数与所述探测装置和目标的距离呈正相关关系。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将分别从相邻帧待检测数据中提取的特征数据进行特征融合,包括:
将分别从相邻帧待检测数据中提取的特征数据中对应元素的数值进行指定运算;或,
将分别从相邻帧待检测数据中提取的特征数据中对应元素沿着指定维度进行拼接。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相邻帧间目标位置变化量的确定过程包括:依据由前一帧或前几帧待检测数据确定的目标的速度以及前一帧与后一帧间的时间差,获得相邻帧间目标位置变化量。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探测装置包括采集不同类采集数据的探测装置。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针对所述相邻帧待检测数据中相同采集时间的待检测数据,采用以下方式获得:
基于不同类探测装置采集的不同类采集数据分别进行预处理;或,
基于不同类探测装置采集的不同类采集数据分别进行预处理,并将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多源数据融合处理。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相邻帧的目标检测信息及目标预测信息基于从所述相邻帧待检测数据中提取的特征数据获得,提取特征数据的过程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在指定网络层提取特征后,将从不同类数据中提取的特征进行多源数据融合处理,并将融合处理后的数据作为下一网络层的输入数据;
将不同网络层提取的特征进行同类数据融合处理;
将与不同类数据对应的最后一层网络层输出的特征数据进行多源数据融合处理。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多源数据融合处理的过程包括:将不同类数据对应元素进行拼接。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针对采集同一类数据的探测装置配置有主探测装置和备用探测装置,主探测装置失效时,利用所述备用探测装置替换失效的主探测装置以进行数据采集。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探测装置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图像采集装置、激光雷达探测装置、毫米波雷达探测装置。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相邻帧的目标检测信息包括前一帧的第一目标检测信息和后一帧的第二目标检测信息。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相邻帧的目标检测信息以及所述目标预测信息,进行目标跟踪,包括:
将所述目标预测信息与所述第二目标检测信息进行比较;
若根据比较结果判定是同一目标,将所述第二目标检测信息中所述目标赋予与第一目标检测信息中所述目标相同的标识。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根据比较结果判定不是同一目标,对所述第二目标检测信息中所述目标赋予新的标识。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目标检测与跟踪系统,包括:
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和所述处理器连接,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读取计算机指令以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目标检测与跟踪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可移动平台,包括:
机体;
动力系统,安装在所述机体内,用于为所述可移动平台提供动力;以及,如上述所述的目标检测与跟踪系统。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可移动平台包括无人车、无人机或无人船。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探测装置,包括:
壳体;
探测器,设于所述壳体,用于采集数据;
以及,如上述所述的目标检测与跟踪系统。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若干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被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获取相邻帧待检测数据,并根据相邻帧待检测数据,生成相应的相邻帧的目标检测信息及目标预测信息,而目标预测信息根据所述相邻帧中的前一帧的目标检测信息对后一帧进行目标预测,为此,可以根据相邻帧的目标检测信息以及所述目标预测信息,进行目标跟踪,实现把目标跟踪问题和目标检测问题整合到一个框架下解决,同时解决目标检测和目标跟踪问题,从而减少重复计算,避免资源浪费。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说明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意出的目标检测与跟踪的应用场景图。
图2是本申请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目标检测与跟踪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车辆相对运动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目标检测信息和目标预测信息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目标检测与跟踪的框架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目标检测和跟踪框架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各阶段进行多源数据融合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目标检测与跟踪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可移动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附图中所示的流程图仅是示例说明,不是必须包括所有的内容和操作/步骤,也不是必须按所描述的顺序执行。例如,有的操作/步骤还可以分解、组合或部分合并,因此实际执行的顺序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改变。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具有探测装置的可移动设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ADAS(AdvancedDriving Assistant System,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自动驾驶、UGV小车,机器人,无人机等产品中进行障碍物的感知,实现避障功能和后续的路径规划等功能。以在自动驾驶和ADAS领域为例,目标跟踪充当重要的角色,目标跟踪算法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目标跟踪算法主要为目标状态估计(例如目标位置,速度,角速度的估计和预测,轨迹估计和预测,行为估计和预测)提供可靠的观测,而目标状态估计为自动驾驶路径规划和控制提供重要信息,直接影响自动驾驶安全性。
然而,现有的目标检测和目标跟踪是分开的,即目标检测方案只负责目标检测,目标跟踪方案只负责目标跟踪。而发明人发现,两套方案在输入相同的情况下提取到的特征可能相似或者相同,若针对相同输入数据,用不同的两套方案分别做目标检测和目标跟踪,这样重复计算会造成资源浪费。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目标检测与跟踪方案,把目标跟踪问题和目标检测问题整合到一个框架下解决,同时解决目标检测和目标跟踪问题,从而减少重复计算,避免资源浪费。
本实施例提供的目标检测与跟踪方法可以通过软件执行,也可以通过软件和硬件相结合或者硬件执行的方式实现,所涉及的硬件可以由两个或多个物理实体构成,也可以由一个物理实体构成。本实施例方法可以应用于配置有探测装置的可移动平台。其中,可移动平台可以是无人车、无人机、机器人以及无人船等,本实施例方法也可以应用于ADAS等产品中。
探测装置包括但不限于图像采集装置(如单目相机、双目相机)、激光雷达探测装置、毫米波雷达探测装置等。以激光雷达为例,激光雷达可以通过发射激光束探测某个环境中物体的位置、速度等信息,从而获得激光点云。激光雷达可以向包括目标的环境发射探测信号,然后接受从目标反射回来的反射信号,根据反射的探测信号、接收到的反射信号,并根据发送和接收的间隔时间等数据参数,获得激光点云。激光点云可以包括N个点,每个点可以包括x,y,z坐标和intensity(反射率)等参数值。
参见图1所示,是本申请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意出的目标检测与跟踪的应用场景图。在自动驾驶场景中,在汽车A上可以配置有目标检测与跟踪系统以及一个或多个探测装置。探测装置配置在汽车指定位置,以探测周围环境中的目标。图1中汽车B或行人可以作为汽车A行驶过程中待检测的目标。探测装置可以将采集的相邻帧采集数据输入目标检测与跟踪系统,由目标检测与跟踪系统预测出目标检测结果和目标跟踪结果。目标检测结果一般可以包括目标的三维位置、尺寸、朝向、类别等。目标检测结果可以有多种表示形式,这里取一种表示形式为例介绍,以本车前为x轴,车右为y轴,车下为z轴,检测的目标位置尺寸和朝向可以表示为物体的三维外界框[x0,x1,x2,x3,y0,y1,y2,y3,zmin,zmax](可用box表示),目标类别为class和对应的分数score,其中(x0,y0),(x1,y1),(x2,y2),(x3,y3)为三维外接框在俯视图下的四个顶点,zmin,zmax表示三维外接框的最小z和最大z坐标。目标跟踪结果可以是相同目标赋予相同标识。由于目标检测和目标跟踪的特征可以共享,从而节约资源。
接下来对本申请目标检测与跟踪方法进行示例说明。
参见图2所示,是本申请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目标检测与跟踪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202至步骤206:
在步骤202中,获取相邻帧待检测数据;
在步骤204中,根据所述相邻帧待检测数据,生成相应的相邻帧的目标检测信息及目标预测信息,其中,根据所述相邻帧中的前一帧的目标检测信息对后一帧进行目标预测,确定所述目标预测信息;
在步骤206中,根据所述相邻帧的目标检测信息以及所述目标预测信息,进行目标跟踪。
其中,可以基于探测装置采集的相邻帧采集数据获得所述相邻帧待检测数据。探测装置可以是用来探测目标的装置,探测装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图像采集装置、激光雷达探测装置、毫米波雷达探测装置等。探测装置可以包括主探测装置和备用探测装置。当主探测装置生效时,即处于不失效的状态时,主探测装置可以单独进行数据采集,也可以结合备用探测装置进行数据采集。当主探测装置失效时,利用所述备用探测装置替换失效的主探测装置以进行数据采集。针对能用于进行目标检测和跟踪的数据对应的探测装置都可以应用在本申请中,在此不一一列举。
本实施例中,探测装置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多个。一个或多个探测装置采集的数据可以作为源输入数据。其中,多个探测装置可以是多个同类探测装置。同类探测装置是采集同一类数据的探测装置。例如,多个同类探测装置可以包括:多个激光雷达探测装置、多个图像采集设备或者多个毫米波雷达探测装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同类探测装置的数量为多个时,可以仅将其中一个探测装置作为主探测装置,主探测装置也可以称为工作探测装置。该主探测装置所采集的数据作为同类探测装置的采集数据,其他剩余探测装置可以作为备用探测装置。在主探测装置失效时,利用备用探测装置替换失效的主探测装置以进行数据采集,实现以其中一个备份探测装置作为新的主探测装置继续采集数据,避免由于探测装置故障而引发检测失败或检测不准的问题。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同类探测装置可以全部工作,并将所采集的数据作为输入数据。
为了实现在同一框架中进行目标检测和目标跟踪,所提取的特征既用于目标检测,又用于目标跟踪,本申请实施例可以以探测装置采集的相邻帧采集数据作为输入,结合相邻帧采集数据反映的时序信息辅助进行目标检测和跟踪。
关于相邻帧待检测数据,可以是基于探测装置采集的相邻帧采集数据获得的多帧待检测数据。相邻帧采集数据可以是探测装置在相邻采集时间采集的多帧数据。
由于各探测装置所采集的数据格式不同,某些情况下,探测装置采集的采集数据不能直接使用,为此,可以将采集数据进行预处理,处理成本申请架构能处理的结构化数据。例如,在获得探测装置采集的数据后,其中采集数据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激光点云数据、图像数据、毫米波数据等,可以对采集数据进行预处理。以下对预处理进行示例说明:
在一示例中,以激光点云为例,激光点云为无序数据且各帧数据中激光点的数量不固定,经过预处理后可以得到有序数据,又称为结构化数据。处理后的结构化数据,以用于神经网络(诸如卷积神经网络)进行点云特征的提取。例如,将n*4的向量处理成CNN(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卷积神经网络)需要的数据,将无序的激光点云转换成有序的三维图像。其中,预处理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体素化处理、三维向二维平面投影处理、分高度对点云进行网格化处理。
以体素化处理为例,是将物体的几何形式表示转换成最接近该物体的体素表示形式,产生体数据集。其不仅包含模型的表面信息,而且能描述模型的内部属性。表示模型的空间体素跟表示图像的二维像素比较相似,只不过从二维的点扩展到三维的立方体单元,而且基于体素的三维模型有诸多应用。本示例中将激光雷达前方的三维空间划分为多个体素(每个体素可理解为预设长度、宽度和高度的小立方体);然后,判断各体素内是否存在激光点,若存在,则将该体素赋值为1;若不存在,则将该体素赋值为0。可理解的是,当一个体素内存在多个激光点时,该体素的赋值可以为激光点的个数。
在另一示例中,以图像数据为例,每个像素的灰阶值,减去灰阶值均值,再除以方差,从而实现对图像数据完成预处理。当然,在一些示例中,还可以对图像数据中像素点进行滤除操作,去除过曝光或欠曝光的像素点等,从而保证图像数据的质量。
关于相邻帧待检测数据,可以至少包括两个采集时间的待检测数据。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采集时间可以是相邻采集时间,例如,相邻帧待检测数据包括:基于第T帧采集数据获得的第T帧待检测数据,以及基于第T+1帧采集数据获得的第T+1帧待检测数据。
而在某些场景中,可能因采样频率比较高,出现对每个采样时间的数据都进行处理导致计算量大等情况,为此,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两个采集时间也可以不是相邻采集时间,而是间隔一个或多个实际采样时间的采集时间。例如,相邻帧待检测数据包括:基于第T帧采集数据获得的第T帧待检测数据,以及基于第T+2帧采集数据获得的第T+2帧待检测数据。在该例子中,第T帧待检测数据可以视为相邻帧待检测数据中的上一帧待检测数据,第T+2帧待检测数据可以视为相邻帧待检测数据中的下一帧待检测数据。
而针对如何利用探测装置采集的相邻帧采集数据获得相邻帧待检测数据,在一个实施例中,相邻帧待检测数据中每帧待检测数据可以是采集数据预处理后的数据。具体的,相邻帧待检测数据中每帧待检测数据基于:同一探测装置在一个采集时间采集的采集数据进行预处理获得。在该实施例中,直接将探测装置采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获得待检测数据。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作为时序融合的一种方式,在数据预处理阶段对多帧数据进行时序融合处理。时序融合,可以是将不同采样时间对应的数据进行融合。具体的,所述相邻帧待检测数据中每帧待检测数据基于:同一探测装置在相邻采集时间采集的多帧采集数据进行同类数据融合处理和预处理获得。
其中,同类数据融合处理可以在预处理之前,也可以在预处理之后。以激光点云为例,可以在体素化之前进行融合,或者体素化之后进行融合。
该实施例在预处理阶段将不同采集时间采集的多帧采集数据进行融合,可以为后续确定目标预测信息提供更多依据。
在数据预处理阶段的同类数据融合处理,也可以称为数据层面的时序融合。例如,将第T帧、第T+1帧等连续多帧进行同类数据融合。融合后的数据可以输入单一的神经网络进行结果的预测。
以激光点云为例,假设激光雷达探测装置在第T帧获取到TM个激光点,激光雷达探测装置在第T+1帧获取到TN个激光点,由于激光点云本身是一堆无序的点,作为一种简单快速的同类数据融合处理方式,可以将两帧的激光点直接拼接,即利用这(TM+TN)个激光点进行预测。
在某些场景中,探测装置配置在移动的载体上,可能由于自身运动出现融合数据不准确的情况。以车载激光雷达为例,考虑到激光雷达所在车辆可以移动,因此在进行时序上的融合时,可考虑本车的自身运动。如图3所示,是本申请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车辆相对运动示意图。车辆A为配置有激光雷达的本车,车辆B为远处车辆,假设车辆B为静止车辆,本车在往前开。在第T帧,激光雷达采集到激光点1,距离为50米。在第T+1帧,采集到激光点1,由于本车往前开了5米,采集到激光点1的距离为45米。可理解的是,静止的车辆B在不同时刻拥有相同的物理世界三维位置,但是由于激光雷达的移动,激光雷达却采集到了不同的激光点云数据。
鉴于此,在一个实施例中,对激光点云等具有距离信息的数据融合时,可以先确定出探测装置的自身运动,然后利用自身运动对距离信息进行校准,可以消除自身运动的影响。具体的,相邻帧采集数据中每帧采集数据包括探测装置与目标的距离信息;在相邻帧采集数据中,由于实际应用中往往是对后一帧的目标进行跟踪,为此,可以将后一帧作为基准数据,其他帧作为待校准数据。相应的,所述同类数据融合处理的过程,包括:
由探测装置的移动速度、待校准数据和基准数据间的时间差确定装置运动位移,并利用所述装置运动位移修正所述待校准数据中的距离信息;
将包含修正后距离信息的其他帧采集数据,与后一帧采集数据进行同类数据融合处理。
该实施例利用装置运动位移来修改探测装置与目标的距离信息,从而避免由于本端自身运动给距离造成的影响,从而提高融合数据的准确性。
在某些场景中,以激光点云为例,由于其物理特性,近处的物体上的扫描点要远多于远处的物体上的激光点,即物体距离激光雷达越远,激光点云越稀疏。为此,进行同类数据融合处理的数据的帧数可以与探测装置同目标的距离呈正相关关系,可以实现按距离进行点云融合。例如,近处的目标融合较少帧的激光点云,根据远处的目标融合更多帧的激光点云,从而可以保证远近不同的物体的激光点云更加均衡。
在获得相邻帧待检测数据后,可以相邻帧待检测数据生成相应的相邻帧的目标检测信息及目标预测信息。
针对相邻帧待检测数据中单帧待检测数据,可以预测出对应的目标检测信息。以相邻帧的目标检测信息包括前一帧的第一目标检测信息和后一帧的第二目标检测信息为例,后一帧可以作为当前帧,以实现确定当前帧的目标是否与前一帧的目标为同一对象,进而实现对目标的跟踪。
为了能在同一框架下实现目标检测和目标跟踪,除了确定目标检测信息外,还可以确定目标预测信息。目标预测信息可以是在前一帧存在目标的情况下,预测该目标对应的特征区域在后一帧的检测信息。相邻帧间目标位置变化量至少包括:上一帧和下一帧间目标位置变化量。示例的,可以基于第一目标检测信息和相邻帧间目标位置变化量确定目标预测信息。可见,该实施例通过确定相邻间目标位置变化量的方式来预测目标检测信息,易于实现。
在确定相邻帧间目标位置变化量的过程中,可以在不同阶段进行时序融合,以便利用融合后的数据预测相邻帧间目标位置变化量。一方面,可以如上所述在数据预处理阶段进行同类数据融合处理,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特征提取阶段,将分别从相邻帧待检测数据中提取的特征数据进行特征融合,该过程可以称为特征层面的时序融合。
在一个示例中,依据从相邻帧待检测数据中提取的特征数据预测相邻帧间目标位置变化量;所述相邻帧待检测数据中每帧待检测数据基于:同一探测装置在相邻采集时间采集的多帧采集数据进行同类数据融合处理和预处理获得。
在该实施例中,每帧待检测数据实际融合了多帧采集数据,因此可以利用多帧采集数据预测目标对应的特征区域在下一帧上的检测结果,获得邻帧间目标位置变化量。
例如,假设相邻帧待检测数据包括第T帧待检测数据(第T帧的数据可能融合了T、T-1时刻的采集数据),以及第T+1帧待检测数据(第T+1帧的数据可能融合了T+1、T时刻的采集数据)。从相邻帧待检测数据中提取的特征数据预测相邻帧间目标位置变化量,可以包括第T帧待检测数据与第T+1帧待检测数据间的目标位置变化量,为此,针对第T帧的数据,不仅检测获得T帧目标,还获得该目标在T+1帧的位置,即目标检测信息。
在另一个示例中,将分别从相邻帧待检测数据中提取的特征数据进行特征融合,并依据融合后的特征数据预测相邻帧间目标位置变化量;所述相邻帧待检测数据中每帧待检测数据基于:同一探测装置在一个采集时间采集的采集数据进行预处理获得。
该实施例实现在特征层面将不同时间采集的数据进行融合,从而预测相邻间目标位置变化量。
在另一个示例中,将分别从相邻帧待检测数据中提取的特征数据进行特征融合,并依据融合后的特征数据预测相邻帧间目标位置变化量;所述相邻帧待检测数据中每帧待检测数据基于:同一探测装置在相邻采集时间采集的多帧采集数据进行同类数据融合处理和预处理获得。
该实施例既在数据层面将不同时间采集的数据进行融合,又在特征层面将不同时间采集的数据进行融合,结合更多的数据,从而可以提高预测相邻间目标位置变化量的准确性。
针对特征层面的融合,示例的,所述将分别从相邻帧待检测数据中提取的特征数据进行特征融合,可以包括:将分别从相邻帧待检测数据中提取的特征数据中对应元素的数值进行指定运算;或,将分别从相邻帧待检测数据中提取的特征数据中对应元素沿着指定维度进行拼接。
其中,指定运算可以是相加减、取平均值等。关于沿着指定维度进行拼接,例如,将两个张量沿着某个维度拼接为一个新的张量,通常是沿着深度维度这个方向进行拼接。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逐元素操作,沿着特定维度进行拼接等融合手段。
在一个实施例中,针对每帧待检测数据不仅检测出目标检测结果,还预测出该目标对应的特征区域在下一帧的检测结果。例如,当第T帧上存在检测结果时,直接预测该检测结果对应的特征区域在T+1帧上的检测结果,从而可以将前后两帧的检测结果(T+1帧的检测结果是基于第T帧预测出的T+1帧检测结果)进行相关联,获取ID信息,所谓ID信息,是每个目标的一个全局的唯一识别码,即拥有相同ID的目标便是同一个目标,得到跟踪结果。如图4所示,针对第T帧的待检测数据(第T帧的待检测数据可能融合了T、T-1时刻的数据),同时预测了T帧目标A1、以及A1在T+1帧的A2,这样,A1和A2便有相同的ID。同时,对于第T+1帧数据,也预测出了相同ID的B1和B2物体(检测到B1,预测到B2)。接着,在第T+1帧确定A2和B1的对应关系,此时,可以通过一定的距离度量(如欧氏距离)来判断A2是否和B1是同一个目标。若判断出A2和B1为同一目标,则在T、T+1、T+2帧上实现了对目标的跟踪。以此类推,形成了时序上跟踪结果的预测。
例如,在第T帧不仅有检测结果,同样预测有T+1帧的结果。通过前几帧的情况,预测下一帧的结果。当前帧在下一帧多做了一帧或者几帧的预测。例如,在当前帧检测到目标在运动,结合前几帧的运动情况,可以预测出下一帧时目标的位置,同时输出当前帧结果和下一帧结果。
关于如何确定目标位置变化量,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相邻帧间目标位置变化量的确定过程可以包括:依据由前一帧或前几帧数据上确定的目标的速度以及前一帧与后一帧间的时间差,获得相邻帧间目标位置变化量。
该实施例可以预测目标和每个目标对应的速度。同样参见图4,第T帧的数据预测出目标A1以及A1的速度S,此时便可以通过计算得到A1在T+1帧的位置A2(预测的速度*(T+1与T的时间差)+T帧的位置)。同样,对于T+1的数据,也可以预测出B1以及B1的速度S2,并计算出T+2时刻的B2。然后通过一定的距离度量,如欧氏距离。距离低于某个阈值,例如,当两车距离小于0.5米时,则认为这两个车是同一辆车,最终可以得到完整的跟踪结果。
在获得目标检测信息后,所述根据所述相邻帧的目标检测信息以及所述目标预测信息,进行目标跟踪,可以包括:将目标预测信息与第二目标检测信息进行比较;若根据比较结果判定是同一目标,将第二目标检测信息中目标赋予与第一目标检测信息中目标相同的标识。该实施例通过将目标预测信息与第二目标检测信息进行比较,从而将两帧间同一目标进行关联,实现目标跟踪。
例如,可以采用预设条件来判断两者是否为同一目标。预设条件包括但不限于两者距离满足要求、两者为相同类别等。例如,T帧有检测结果、T+1帧有检测结果,将两帧数据进行关联,在T帧的第100、120个像素点找到目标、在T+1帧的第101、121个像素点找到目标,这两个目标的类别相同、位置相近,因此认为这两帧的目标是同一个目标。
在一个示例中,若根据比较结果判定不是同一目标,对所述第二目标检测信息中所述目标赋予新的标识。
在获得跟踪结果后,还可以进行数据后处理操作,例如,非极大值抑制等操作。预测往往是稠密预测,重叠度很大。非极大值抑制去除掉重叠度非常高的框,去除冗余,提高运算效率。作为一种示例,同一架构输出的数据可以包括:位置(x,y,z)、类别、朝向、ID等信息。
为了方便理解,提供一种能同时解决目标检测和目标跟踪问题的框架,如图5所示,是本申请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目标检测与跟踪的框架示意图。左边部分表示前一帧(第T帧)目标检测的处理流程,右边部分表示后一帧(也可称为当前帧,第T+1帧)目标检测的处理流程,中间部分表示后一帧目标跟踪的处理流程。以下对目标跟踪进行示例说明:
获取前一帧目标检测CNN中间层的特征feature0(维度c1xHxW)和后一帧目标检测CNN中间层的特征feature1(维度c1xHxW)。将feature0和feature1做关联(correlation),得到结果(维度为c2xHxW),再和feature0和feature1拼成一个张量得到融合后的特征fused_feature(维度为(2*c1+c2)xHxW)。correlation为获取相邻帧时序变化信息的一种方式,具体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2782952780000161
-d<=p,q<=d。假设输入特征为xt和xt+τ,维度都为(cxHxW),输出维度是((2d+1)^2xHxW),xt(i,j),xt+τ(i,j)表示cx1维向量,<>表示两个向量的内积。
目标跟踪CNN根据输入fused_feature预测两帧之间目标位置的变化量。
针对目标跟踪后处理:
Box转换:首先根据前一帧目标检测的结果box0和目标跟踪网络预测的目标位置变化量△box相加得到后一帧目标可能的位置box1,box1=box0+△box,这样,box0和box1是一一对应的,对于每个box0预测到一个box1。
数据关联:对于同一个目标,目标跟踪网络在前一帧预测的box1和目标检测网络在后一帧实际检测的box2一般是非常接近的,这也是目标跟踪网络期望预测的结果。所以可以根据目标跟踪网络预测的box1和实际后一帧目标检测网络的结果box2的距离判断哪两个目标是同一个目标,即可完成目标的关联。可以理解的是,在判断两个目标是否是同一个目标时,还可以比较两个目标是为相同类别等,在此不一一赘述。
获取跟踪ID:box1和box2建立关联关系后,可以确定box2和box0的对应关系,因此,可以把box0的ID复制给对应的box2完成跟踪ID的获取。如果是目标首次被检测到,也就是上一帧没有与之对应的box0,则要给此box2赋值一个新的ID,从而实现目标跟踪。
在一个示例中,还可以对tracklet进行维护。对于某个目标在多帧之间跟踪的结果,形成一个tracklet,一个tracklet为同一个目标在多帧数据里目标检测的box和classscore构成的一个序列,将数据关联步骤中某个检查到的目标box2和上一帧的某个目标box0是同一个目标,那么box0和box2将被存到一个tracklet中。
在一个示例中,可以预先设对m帧不同采集时间采集的数据进行融合,可以增加判断获取的帧数是否是m帧。如果只获取了m-1帧,系统也可以根据这m-1帧获取检测和跟踪结果。
相关技术中,目标检测算法只用单帧数据进行检测而未利用时序信息,造成检测结果会有很大噪声,导致用户无法正确的区分物体。而实际场景中,比如单看单帧激光点云数据无法区分哪里有没有车,但是如果观察动态的视频数据,就可以明显从动态视频中找出哪里有车。为此,本申请实施例利用相邻帧待检测数据中的有时序信息辅助目标检测,会使目标检测结果会更加稳定可靠。
在一个示例中,还可以利用目标跟踪时序信息对目标检测进行辅助。从时间的连续性考虑,如果某一个物体在前几帧都有检测到,那么时间不会突变,目标也不会突然消失,所以该目标在之前的位置应该更容易被检测到。对于一个tracklet从记录开始起累计跟踪帧数N,和累计分数(累计class score)SUM_SCORE。对于一个检测结果detection boxand class score,其目标检查结果class score可以进行修正:
class score*:=class score+α*SUM_SCORE/N
class score*是修正后的分数,class score是修正前的分数。如果这个box和某tracklet关联(即和这个tracklet中上一帧目标检查结果关联),那么这个tracklet的累计跟着帧数N加1,累计分数SUM_SCORE加上新box的class score*,否则存入新的tracklet,N和SUM_SCORE做相同操作。
该操作后就能把目标检查的分数根据目标跟踪的结果进行的修正,结合了时序信息就会更加稳定。
目前目标检测算法和目标跟踪算法仅针对单一数据源,例如图像或者激光点云。以激光点云为输入的基于深度学习的三维目标检测算法主要解决的问题是,给定某一小段时间累积的激光点云,求得激光点云扫到的物体的三维位置,尺寸,朝向,类别等信息,为自动驾驶车辆提供周围的感知信息。而发明人发现,结合多源数据可以优劣互补,达到更好的鲁棒性。例如,考虑到激光点云中激光点较为稀疏,但记录了准确的三维信息,而图像数据较为稠密包含更多的语义信息,但是缺少准确的三维信息,因此,探测装置包括采集不同类采集数据的探测装置,相邻帧待检测数据基于不同类探测装置采集的多源采集数据获得,将多源数据进行融合可以达到更好的鲁棒性。
本实施例中,探测装置可以有多个。多个探测装置采集的数据可以作为源输入数据。其中,多个探测装置可以是多个不同类探测装置。不同类探测装置是采集不同类数据的探测装置。如,多个不同类探测装置可以包括:激光雷达探测装置、图像采集设备和毫米波雷达探测装置中至少两个的组合,各组合中各探测装置的数量不定。针对配置有多个不同类探测装置的实施例中,每次工作时,可以从不同类探测装置中择一进行数据采集,也可以利用不同类探测装置同时采集不同类的数据,后续将不同类数据进行融合。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多个探测装置采集数据时,若有探测装置失败则退出数据采集,利用剩余探测装置采集数据,从而保证源输入数据的有效性。例如,当多个探测装置中任意两个均为不同类的探测装置时,若其中部分探测装置失效,则失效的探测装置退出数据采集或者其数据丢弃,将剩余各探测装置采集的数据作为源输入数据,从而保证源输入数据的有效性。可理解的是,由于部分探测装置退出,源输入数据的种类会相应地减少,利用这些源输入数据同样可以计算出相应的检测结果或者跟踪结果,与未退出部分探测装置之前,该检测结果或者跟踪结果的准确度会适当降低,但不影响正常使用。换言之,本实施例中通过获取多个探测装置的数据可以提高计算结果的鲁棒性。
关于多源数据的融合,可以包括三个阶段中的一个或多个阶段的融合:数据预处理阶段的多源数据融合、提取特征过程中的多源数据融合、以及提取特征后的多源数据融合。为了方便理解,如图6所示,是本申请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目标检测和跟踪框架示意图。该示意图以探测装置包括激光探测装置(探测装置1)、图像采集装置(探测装置2)以及毫米波雷达探测装置(探测装置3)为例,实际上本架构可以支持各类探测装置。检测到的多源数据包括激光点云、图像和毫米波雷达点云。该示意图中,不同探测装置采集的数据在数据预处理阶段、CNN提特征阶段、以及提取特征后,都可以进行多源数据融合。该示意图还以探测装置1为例,在数据预处理阶段进行第T帧和第T+1帧的同类数据融合处理。可见,该实施例可以在单帧(相同采集时间的数据)、多帧(不同采集时间的数据)阶段都会发生融合。在数据预处理阶段进行信息交互时、CNN提取特征阶段进行信息交互时、CNN提取特征阶段后,都发生融合。实现结合更多的数据,以达到优劣互补,鲁棒性更好。作为一种示例,根据多探测装置融合的结果,可以输出目标的位置(xyz)、类别、朝向、ID(应用在跟踪)。在时序融合后,输出检测结果。
本申请可以在基于点云或图像的三维目标检测算法基础上进行改进,进行多传感器数据的融合,并将时序信息进行融合,把目标跟踪问题和目标检测问题整合到一个框架下解决,同时解决目标检测和目标跟踪问题,同时,为了保证系统层面上更好的鲁棒性和稳定性,本发明同时支持单个传感器数据进行相应的检测与跟踪,得到最终的感知结果。
接下来对不同阶段的融合处理进行示例说明。
针对数据预处理阶段,在一个例子中,针对所述相邻帧待检测数据中相同采集时间的待检测数据,采用以下方式获得:
基于不同类探测装置采集的不同类采集数据分别进行预处理;或,
基于不同类探测装置采集的不同类采集数据分别进行预处理,并将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多源数据融合处理。
在数据预处理阶段,由于可以配置有多个不同类的探测装置,则可以将不同类探测装置中部分探测装置采集的数据与其他探测装置采集的数据融合,而部分探测装置采集的数据不进行融合,又或者,所有探测装置采集的数据都进行多源数据融合,或者所有探测装置采集的数据都不进行多源数据融合,具体可以根据需求配置。
相应的,针对不同探测装置中第一指定探测装置,将本探测装置的采集数据进行预处理,获得待检测数据。针对不同探测装置中第二指定探测装置,将对本探测装置采集数据进行预处理后的数据,与其他指定探测装置采集数据进行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多源数据融合处理。
其中,第一指定探测装置可以是预先指定的不需要进行多源数据融合的探测装置,可以有一个或多个。第二指定探测装置可以是预先指定的需要进行多源数据融合的探测装置,与其进行多源数据融合的其他探测装置也可以预先指定,第二指定探测装置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具体如何指定可以根据探测装置采集的数据是否有缺陷以及具体应用场景决定。
关于数据预处理阶段的多源数据融合,在一示例中,以激光点云和图像数据组合为例,对激光点云进行预处理时,激光点云可以为n*4向量,各激光点包括x坐标信息、y坐标信息、z坐标信息和反射强度(intensity)。图像数据是3通道的RGB值,尺寸为H*W。本示例中,先标定激光点云和图像数据,然后,根据标定后的激光点云和图像数据,可以确定出各激光点对应的图像坐标,其中图像数据包括3通道的RGB值,尺寸为H*W。之后,根据投影关系,从图像上找到激光点所对应的像素,提取出对应的RGB颜色信息,从而可以将图像数据中的RGB颜色信息融合到激光点,即激光点从4维(x,y,z,intensity)扩展为7维(x,y,z,intensity,r,g,b),换言之,本次融合实现对了激光点云进行着色的效果。如图7所示,示意出数据预处理阶段可以进行多源数据融合。
其中,关于标定,以对激光点云跟图像进行融合为例,得知两者的对应关系。例如,获取到二维图像,能够确定真实的三维坐标跟图像坐标的对应关系。
同理,对于图像上的每个像素,也同样可以对应到三维激光点(即将激光点云投影到图像上),这样图像数据可以从3维(r,g,b)扩展到7维(r,g,b,x,y,z,intensity)。数据融合的目的主要是将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互补。例如,激光点云记录了准确的三维信息,但是现有的激光雷达所采集到的激光点云较为稀疏。与之相对的是,图像数据更为稠密,包含更多语义信息,但是由于投影原理,图像缺少准确的三维信息,对于小孔成像模型而言,仅包含近大远小一类的粗略三维信息,为此,结合更多的数据,以达到优劣互补,鲁棒性更好。
另外,数据预处理阶段的多源数据融合和时序融合还可以同时进行。例如,将基于不同类探测装置采集的不同类采集数据分别进行预处理,并将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多源数据融合处理,获得多源数据融合处理后的数据,再将不同采样时间对应的多源数据融合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同类数据融合,获得待检测数据。
针对提取特征过程中的多源数据融合、以及提取特征后的多源数据融合,可以认为是特征层面的多源数据融合。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相邻帧的目标检测信息及目标预测信息基于从所述相邻帧待检测数据中提取的特征数据获得,提取特征数据的过程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在指定网络层提取特征后,将从不同类数据中提取的特征进行多源数据融合处理,并将融合处理后的数据作为下一网络层的输入数据;
将不同网络层提取的特征进行同类数据融合处理;
将与不同类数据对应的最后一层网络层输出的特征数据进行多源数据融合处理。
不同网络层提取的特征一般侧重点不同。特征提取可以通过神经网络实现,特别是卷积神经网络。一般而言,网络越深,可能会更偏语义特征。指定网络层可以根据需求配置,例如,指定网络层可以是靠近输入层的网络层,在靠近输入层进行多源数据融合,融合的可以是局部细节特征。指定网络层也可以是靠近输出层的网络层,在靠近输出层进行多源数据融合,融合的可以是全局特征等。
如图7所示,示意出特征提取阶段可以进行多源数据融合,多源数据的对应网络层进行融合。可以理解的是,可以针对每个网络层都进行多源数据融合,也可以指定部分网络层进行多源数据融合,不同层提取的特征进行融合,可以融合不同侧重点的特征数据,结合更多的数据,达到优劣互补,提高鲁棒性。
对于各类探测装置采集的数据,最后还可以有融合模块进行数据的融合与交互。融合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逐元素操作(相加减、取平均值等,将特征向量每个值对应运算),沿着特定维度进行拼接(将两个张量沿着某个维度拼接为一个新的张量。例如,将激光雷达、图像传感器输出的特征,沿着任何一个维度进行拼接,通常是沿着深度维度这个方向进行拼接)。需要注意的是,当对不同类探测装置采集的数据的特征进行融合时,还可以考虑到他们之间的物理位置关系(即数据融合时考虑的投影对应关系)。
在一个示例中,同类数据的不同网络层也可以进行融合,实现将不同网络层提取的特征进行同类数据融合处理。例如,神经网络是多层神经网络,假设有100层网络层,如果第50层网络层提取特征1,第100层网络层提取到特征2,可以将特征1和特征2进行融合,通过将不同特征层提取的特征进行融合,可以提高鲁棒性。
目前的目标跟踪算法往往是和目标检测分离的,目标检测只负责目标检测,目标跟踪只负责目标跟踪,但是实际上这两个问题是有很大关联的,首先输入是相同的所以可以提取到的特征也是相似的甚至是相同的,用不同两套方法分别做目标检测和跟踪会造成资源浪费,因为相似的特征是可以共用的,本申请实施例共用这些特征可以减小重复计算。目前目标检测算法只用单帧数据进行检测,无法利用时序信息,会造成检测结果会有很大噪声,有时序信息辅助的目标检测结果或更加稳定可靠。
相应地,请参阅图8,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目标检测与跟踪系统,目标检测与跟踪系统800可以包括:存储器82和处理器84;所述存储器82通过通信总线和所述处理器84连接,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84可执行的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84用于从所述存储器82读取计算机指令以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目标检测与跟踪方法。例如,当计算机指令被执行时,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相邻帧待检测数据;
根据所述相邻帧待检测数据,生成相应的相邻帧的目标检测信息及目标预测信息,其中,根据所述相邻帧中的前一帧的目标检测信息在所述相邻帧中的前一帧对后一帧进行目标预测得到,确定所述目标预测信息;
根据所述相邻帧的目标检测信息以及所述目标预测信息,进行目标跟踪。
所述处理器84执行所述存储器82中包括的程序代码,所述处理器84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84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84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所述存储器82存储所述的目标检测和跟踪方法的程序代码,所述存储器82可以包括至少一种类型的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包括闪存、硬盘、多媒体卡、卡型存储器(例如,SD或DX存储器等等)、随机访问存储器(RAM)、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S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磁性存储器、磁盘、光盘等等。而且,目标检测与跟踪系统可以与通过网络连接执行存储器82的存储功能的网络存储装置协作。存储器82可以是目标检测与跟踪系统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目标检测与跟踪系统的硬盘或内存。存储器82也可以是目标检测与跟踪系统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目标检测与跟踪系统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存储器82还可以既包括目标检测与跟踪系统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存储器82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以及目标检测与跟踪系统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存储器82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这里描述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使用例如计算机软件、硬件或其任何组合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来实施。对于硬件实施,这里描述的实施方式可以通过使用特定用途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102(DSP)、数字信号处理装置(DSPD)、可编程逻辑装置(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被设计为执行这里描述的功能的电子单元中的至少一种来实施。对于软件实施,诸如过程或功能的实施方式可以与允许执行至少一种功能或操作的单独的软件模块来实施。软件代码可以由以任何适当的编程语言编写的软件应用程序(或程序)来实施,软件代码可以存储在存储器中并且由控制器执行。
相应的,请参阅图9,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移动平台900,包括:
机体92;
动力系统94,安装在所述机体92内,用于为所述可移动平台提供动力;以及,
如上述所述的目标检测与跟踪系统800。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9仅仅是可移动平台的示例,并不构成对可移动平台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可移动平台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等。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可移动平台包括无人车、无人机或无人船。
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探测装置,包括:
壳体;
探测器,设于所述壳体,用于采集数据;
以及,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目标检测与跟踪系统。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该实施例仅仅是探测装置的示例,并不构成对探测装置的限定,可以包括比上述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等。
相应地,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若干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被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对应于方法实施例,所以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和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21)

1.一种目标检测与跟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相邻帧待检测数据;
根据所述相邻帧待检测数据,生成相应的相邻帧的目标检测信息及目标预测信息,其中,根据所述相邻帧中的前一帧的目标检测信息对后一帧进行目标预测,确定所述目标预测信息;
根据所述相邻帧的目标检测信息以及所述目标预测信息,进行目标跟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帧待检测数据至少包括两个采集时间的待检测数据,所述相邻帧的目标检测信息包括前一帧的第一目标检测信息和后一帧的第二目标检测信息;
基于所述第一目标检测信息和相邻帧间目标位置变化量确定所述目标预测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帧间目标位置变化量的确定过程包括:
依据从相邻帧待检测数据中提取的特征数据预测相邻帧间目标位置变化量;所述相邻帧待检测数据中每帧待检测数据基于:同一探测装置在相邻采集时间采集的多帧采集数据进行同类数据融合处理和预处理获得;或,
将分别从相邻帧待检测数据中提取的特征数据进行特征融合,并依据融合后的特征数据预测相邻帧间目标位置变化量;所述相邻帧待检测数据中每帧待检测数据基于:同一探测装置在一个采集时间采集的采集数据进行预处理获得,或者,同一探测装置在相邻采集时间采集的多帧采集数据进行同类数据融合处理和预处理获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帧采集数据中每帧采集数据包括探测装置与目标的距离信息;在相邻帧采集数据中,后一帧作为基准数据,其他帧作为待校准数据;
所述同类数据融合处理的过程,包括:
由探测装置的移动速度、待校准数据和基准数据间的时间差确定装置运动位移,并利用所述装置运动位移修正所述待校准数据中的距离信息;
将包含修正后距离信息的其他帧采集数据,与后一帧采集数据进行同类数据融合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同类数据融合处理的数据的帧数与所述探测装置和目标的距离呈正相关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分别从相邻帧待检测数据中提取的特征数据进行特征融合,包括:
将分别从相邻帧待检测数据中提取的特征数据中对应元素的数值进行指定运算;或,
将分别从相邻帧待检测数据中提取的特征数据中对应元素沿着指定维度进行拼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帧间目标位置变化量的确定过程包括:依据由前一帧或前几帧待检测数据确定的目标的速度以及前一帧与后一帧间的时间差,获得相邻帧间目标位置变化量。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装置包括采集不同类采集数据的探测装置;和/或,所述相邻帧待检测数据基于探测装置采集的相邻帧采集数据获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所述相邻帧待检测数据中相同采集时间的待检测数据,采用以下方式获得:
基于不同类探测装置采集的不同类采集数据分别进行预处理;或,
基于不同类探测装置采集的不同类采集数据分别进行预处理,并将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多源数据融合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帧的目标检测信息及目标预测信息基于从所述相邻帧待检测数据中提取的特征数据获得,提取特征数据的过程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在指定网络层提取特征后,将从不同类数据中提取的特征进行多源数据融合处理,并将融合处理后的数据作为下一网络层的输入数据;
将不同网络层提取的特征进行同类数据融合处理;
将与不同类数据对应的最后一层网络层输出的特征数据进行多源数据融合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源数据融合处理的过程包括:将不同类数据对应元素进行拼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采集同一类数据的探测装置配置有主探测装置和备用探测装置,主探测装置失效时,利用所述备用探测装置替换失效的主探测装置以进行数据采集。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装置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图像采集装置、激光雷达探测装置、毫米波雷达探测装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帧的目标检测信息包括前一帧的第一目标检测信息和后一帧的第二目标检测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相邻帧的目标检测信息以及所述目标预测信息,进行目标跟踪,包括:
将所述目标预测信息与所述第二目标检测信息进行比较;
若根据比较结果判定是同一目标,将所述第二目标检测信息中所述目标赋予与第一目标检测信息中所述目标相同的标识。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根据比较结果判定不是同一目标,对所述第二目标检测信息中所述目标赋予新的标识。
17.一种目标检测与跟踪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和所述处理器连接,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读取计算机指令以实现权利要求1至16任一项所述的目标检测与跟踪方法。
18.一种可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体;
动力系统,安装在所述机体内,用于为所述可移动平台提供动力;以及,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目标检测与跟踪系统。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可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平台包括无人车、无人机或无人船。
20.一种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探测器,设于所述壳体,用于采集数据;
以及,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目标检测与跟踪系统。
2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若干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被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6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980033189.5A 2019-10-17 2019-10-17 目标检测与跟踪方法、系统、可移动平台、相机及介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21544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9/111628 WO2021072696A1 (zh) 2019-10-17 2019-10-17 目标检测与跟踪方法、系统、可移动平台、相机及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54444A true CN112154444A (zh) 2020-12-29
CN112154444B CN112154444B (zh) 2021-12-17

Family

ID=738914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33189.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2154444B (zh) 2019-10-17 2019-10-17 目标检测与跟踪方法、系统、可移动平台、相机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54444B (zh)
WO (1) WO2021072696A1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77931A (zh) * 2021-05-19 2021-07-27 北京明略软件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关键部件的检测追踪方法以及装置
CN113253735A (zh) * 2021-06-15 2021-08-13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跟随目标的方法、装置、机器人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901909A (zh) * 2021-09-30 2022-01-07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视频的目标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155720A (zh) * 2021-11-29 2022-03-08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路侧激光雷达的车辆检测和轨迹预测方法
CN114187328A (zh) * 2022-02-15 2022-03-15 智道网联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物体检测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4511592A (zh) * 2022-01-21 2022-05-17 海纳云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rgbd相机和bim系统的人员轨迹追踪方法及系统
CN114782496A (zh) * 2022-06-20 2022-07-22 杭州闪马智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对象的跟踪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KR20220121646A (ko) * 2021-02-25 2022-09-0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라이다 표적신호 선별 장치, 그를 포함하는 라이다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17827012A (zh) * 2024-03-04 2024-04-05 北京国星创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3d沙盘实时视角跟踪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05552A (zh) * 2021-04-28 2021-08-03 北京亮道智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目标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380039B (zh) * 2021-07-06 2022-07-2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538516B (zh) * 2021-07-19 2024-04-16 中国兵器工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 基于记忆信息的目标对象跟踪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063079B (zh) * 2021-10-12 2022-06-21 福瑞泰克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目标置信度获取方法、装置、雷达系统和电子装置
CN114067353B (zh) * 2021-10-12 2024-04-02 北京控制与电子技术研究所 一种采用多功能加固处理机实现多源数据融合的方法
CN114663596B (zh) * 2022-04-03 2024-02-23 西北工业大学 基于无人机实时仿地飞行方法的大场景建图方法
CN116012949B (zh) * 2023-02-06 2023-11-17 南京智蓝芯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杂场景下的人流量统计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16363163B (zh) * 2023-03-07 2023-11-14 华中科技大学 基于事件相机的空间目标检测跟踪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78220A (zh) * 2017-07-26 2017-12-15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无人机室内导航方法、装置、无人机及存储介质
CN108803622A (zh) * 2018-07-27 2018-11-13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对目标探测数据进行处理的方法、装置
CN109635657A (zh) * 2018-11-12 2019-04-16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目标跟踪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190114804A1 (en) * 2017-10-13 2019-04-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Object tracking for neural network systems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92911B (zh) * 2017-05-23 2021-03-30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多模型融合和数据关联的多目标跟踪方法
US11585920B2 (en) * 2017-12-28 2023-02-21 Intel Corporation Vehicle sensor fusion
CN109532719B (zh) * 2018-11-23 2021-09-03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电动汽车
CN109829386B (zh) * 2019-01-04 2020-12-11 清华大学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智能车辆可通行区域检测方法
CN110009659B (zh) * 2019-04-12 2021-04-16 武汉大学 基于多目标运动跟踪的人物视频片段提取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78220A (zh) * 2017-07-26 2017-12-15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无人机室内导航方法、装置、无人机及存储介质
US20190114804A1 (en) * 2017-10-13 2019-04-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Object tracking for neural network systems
CN108803622A (zh) * 2018-07-27 2018-11-13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对目标探测数据进行处理的方法、装置
CN109635657A (zh) * 2018-11-12 2019-04-16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目标跟踪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20121646A (ko) * 2021-02-25 2022-09-0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라이다 표적신호 선별 장치, 그를 포함하는 라이다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KR102575735B1 (ko) * 2021-02-25 2023-09-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라이다 표적신호 선별 장치, 그를 포함하는 라이다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13177931A (zh) * 2021-05-19 2021-07-27 北京明略软件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关键部件的检测追踪方法以及装置
CN113253735A (zh) * 2021-06-15 2021-08-13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跟随目标的方法、装置、机器人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253735B (zh) * 2021-06-15 2021-10-08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跟随目标的方法、装置、机器人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2262594A1 (zh) * 2021-06-15 2022-12-22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跟随目标的方法、装置、机器人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901909A (zh) * 2021-09-30 2022-01-07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视频的目标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901909B (zh) * 2021-09-30 2023-10-27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视频的目标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155720A (zh) * 2021-11-29 2022-03-08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路侧激光雷达的车辆检测和轨迹预测方法
CN114511592A (zh) * 2022-01-21 2022-05-17 海纳云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rgbd相机和bim系统的人员轨迹追踪方法及系统
CN114187328B (zh) * 2022-02-15 2022-07-05 智道网联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物体检测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4187328A (zh) * 2022-02-15 2022-03-15 智道网联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物体检测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4782496A (zh) * 2022-06-20 2022-07-22 杭州闪马智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对象的跟踪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7827012A (zh) * 2024-03-04 2024-04-05 北京国星创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3d沙盘实时视角跟踪系统
CN117827012B (zh) * 2024-03-04 2024-05-07 北京国星创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3d沙盘实时视角跟踪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72696A1 (zh) 2021-04-22
CN112154444B (zh) 2021-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54444B (zh) 目标检测与跟踪方法、系统、可移动平台、相机及介质
US11668571B2 (en) 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 (SLAM) using dual event cameras
CN112785702B (zh) 一种基于2d激光雷达和双目相机紧耦合的slam方法
WO202010442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fusion of lidar data and image data
Munoz-Banon et al. Targetless camera-lidar calibration in unstructured environments
CN108367436B (zh) 针对三维空间中的对象位置和范围的主动相机移动确定
US1150112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synchronous data fusion,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210064913A1 (en) Driving assistant system, electronic device,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14708583A (zh) 目标物的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119992A (zh) 基于图像与点云融合的多模态三维目标检测方法及装置
El Bouazzaoui et al. Enhancing rgb-d slam performances considering sensor specifications for indoor localization
Trejo et al. Depth map estimation methodology for detecting free-obstacle navigation areas
Sakic et al. Camera-LIDAR object detection and distance estimation with application in collision avoidance system
CN113095228B (zh) 图像中的目标检测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Ouyang et al. Semantic slam for mobile robot with human-in-the-loop
CN112233148A (zh) 目标运动的估计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havan et al. Obstacle detection and avoidance for automated vehicle: A review
Kotur et al. Camera and LiDAR sensor fusion for 3d object tracking in a collision avoidance system
CN116012712A (zh) 基于物体通用特征的目标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Schaub et al. Spatio-temporal prediction of collision candidates for static and dynamic objects in monocular image sequences
Lateef et al. Temporal semantics auto-encoding based moving objects detection in urban driving scenario
CN114140660A (zh) 一种车辆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1784659A (zh) 图像检测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Wang et al. An Enhanced Visual SLAM Algorithm for Indoor Scenes based on ORB Features
Xing et al. Barrier Detection and Tracking from Parameterized Lidar Dat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