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53628A - 码号资源的激活管理、指令处理、重启管理方法、装置 - Google Patents

码号资源的激活管理、指令处理、重启管理方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53628A
CN112153628A CN202011055827.4A CN202011055827A CN112153628A CN 112153628 A CN112153628 A CN 112153628A CN 202011055827 A CN202011055827 A CN 202011055827A CN 112153628 A CN112153628 A CN 1121536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file
instruction
identifier
application
activ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5582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53628B (zh
Inventor
钱京
何碧波
底明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gba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gba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gbao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gbao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5582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5362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536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536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536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536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183Processing at user equipment or user record carri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8Access secu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6Network addressing or numbering for mobility support
    • H04W8/265Network addressing or numbering for mobility support for initial activation of new us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码号资源的激活管理、指令处理、重启管理方法、装置,方法包括:下载码号资源;码号资源对应有第一标识,且码号资源的各应用分别对应有第二标识;码号资源对应的第一标识在智能卡内唯一;码号资源的各应用对应的各第二标识分别在智能卡内唯一;在接收到针对码号资源的激活指令时,激活码号资源。由于每次下载的码号资源的第一标识在智能卡内唯一,因此对于所下载的码号资源而言,智能卡内不能存在与之具有相同第一标识的其他已下载的码号资源,使得智能卡内所下载的各码号资源和码号资源的应用的独立识别,从而使得智能卡可以同时允许多个码号资源处于激活状态,从而可以满足用户多号多待的需求。

Description

码号资源的激活管理、指令处理、重启管理方法、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码号资源的激活管理、指令处理、重启管理方法、装置。
背景技术
eSIM(Embedded-SIM,嵌入式SIM)卡目前已大量应用到个人消费领域中的穿戴设备中,其码号资源(简称profile)的远程下载配置特性,提高了运营商码号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也给用户提供了更多运营商服务的选择。
在eSIM卡技术中,理论上只要eSIM卡上空间足够,用户就可以远程下载多个profile,甚至可以下载不同运营商的profile,供用户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中选择激活使用。
但是,现有的eSIM卡技术中,在同一时刻,eSIM卡中的profile有且只有一个profile能处于激活状态,也即有且只有一个运营商的码号能为用户提供网络接入、语音等移动服务。一旦用户存在多号多待(比如双号双待)需求,往往都是通过在终端中内置多个eSIM卡来满足该需求。但是这种方式虽然可以满足多号多待需求,但是由于需要提供多张eSIM卡,因此需要在终端内开辟额外的物理空间来放置卡槽或者贴片焊接点,这无形中给终端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设计增加了负担,浪费了宝贵的空间资源。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码号资源的激活管理、指令处理、重启管理方法、装置,用以在可以满足用户多号多待的需求的同时,规避掉通过设置多个eSIM卡来实现多号多待的技术中,存在的需要在终端内开辟额外的物理空间来放置卡槽或者贴片焊接点,给终端PCB设计增加了负担,浪费终端宝贵的空间资源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码号资源的激活管理方法,应用于智能卡上,包括:下载码号资源profile;所述profile对应有第一标识,且所述profile的各应用分别对应有第二标识;所述profile对应的第一标识在所述智能卡内唯一;所述profile的各应用对应的各第二标识分别在所述智能卡内唯一;在接收到针对所述profile的激活指令时,激活所述profile。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由于每次下载的profile对应的第一标识在智能卡内唯一,因此对于所下载的profile而言,智能卡内不会存在与之具有相同第一标识的其他已下载的profile,使得智能卡内所下载的各profile得以被区分。而由于所下载的profile的各应用对应的第二标识也在智能卡内唯一,也即一个第二标识仅能唯一标识一个profile内的一个应用,这就使得不仅同一profile内的各应用具有不同的第二标识,不同profile内的各应用之间,具有的第二标识也互不相同。这样就使得智能卡内各profile可以依据各自唯一具有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实现profile和profile的应用的独立识别,从而使得智能卡可以同时允许多个profile处于激活状态,而各激活的profile之间不会存在冲突。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可以满足用户多号多待的需求。同时,相较于设置多个eSIM卡来实现多号多待的技术而言,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可以在一张智能卡上实现多号多待功能,不需要在终端内开辟额外的物理空间来放置卡槽或者贴片焊接点,不会增加终端PCB设计负担,节约了终端宝贵的空间资源。
进一步地,在下载profile时,所述方法还包括:为所述profile分配具有唯一性的第一标识;和/或,为所述profile的各应用分别分配唯一性的第二标识。
应当理解的是,由智能卡来进行标识分配,可以便于结合智能卡内的已有标识情况,从而快速可靠的实现对于具有唯一性的第一标识和/或第二标识的分配,降低出现分配标识冲突的风险。
进一步地,为所述profile分配具有唯一性的第一标识包括:将所述profile的管理员应用对应的第二标识分配为所述profile对应的第一标识。
应理解,在profile中,管理员应用是profile的代表应用,其可以用于管理并关联profile中的各应用。在现有技术中,管理员应用的标识通常都是唯一的,因此可以通过将管理员应用对应的第二标识分配为profile对应的第一标识,从而可以在便于进行profile的区分的同时,不必再额外投入算力进行第一标识的生成与分配。
进一步地,在接收到针对所述profile的激活指令时,激活所述profile,包括:在接收到针对所述profile的激活指令时,检测所述profile对应的第一标识是否与当前已激活profile对应的第一标识冲突,并检测所述profile的各应用对应的第二标识是否与所述当前已激活profile的各应用对应的第二标识冲突;在不存在冲突时,激活所述profile;在存在冲突时,对存在冲突的所述当前已激活profile进行去激活操作,并激活所述profile。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智能卡允许下载不同运营商的profile,因此若运营商之间的协商出现问题,有可能导致出现第一标识冲突或第二标识冲突的情况。而通过上述方式进行判断后,可以有效避免出现激活的profile冲突的情况。
进一步地,在激活所述profile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为所述profile配置逻辑通道;其中,不同的已激活的profile对应有不同的逻辑通道。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每一个激活的profile配置对应的逻辑通道,从而使得智能卡的各已激活的profile与终端之间,可以通过各profile对应的逻辑通道进行通信,从而可以有效实现各profile的数据隔离,避免出现多个profile同时处于激活状态时,某一profile与终端之间的数据被其余profile错误地处理了的情况。
进一步地,不同的已激活的profile对应有不同的逻辑通道,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接收到终端发来的待处理指令时,根据所述待处理指令对应的逻辑通道标识,将所述待处理指令分发至所述逻辑通道标识对应的逻辑通道上进行处理。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为每一个已激活的profile配置对应的逻辑通道,终端在发送待处理指令时,可以通过该待处理指令对应的逻辑通道标识,将待处理指令分发至该逻辑通道标识对应的逻辑通道上进行处理,从而使得各已激活的profile与终端之间,是通过各profile对应的逻辑通道进行通信和数据处理,从而可以有效实现各profile的数据隔离,避免出现多个profile同时处于激活状态时,某一profile与终端之间的数据被其余profile错误地处理了的情况。
进一步地,将所述待处理指令分发至所述逻辑通道标识对应的逻辑通道上进行处理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逻辑通道对应的系统层判断所述待处理指令是否属于预设特定指令;若是,根据所述待处理指令所属的预设特定指令,执行预设操作;否则,根据所述待处理指令内的第二标识,将所述待处理指令交由所述逻辑通道内所述第二标识对应的应用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特定指令包括:应用选择指令、文件系统访问指令、网络访问应用NAA访问指令;所述根据所述待处理指令所属的预设特定指令,执行预设操作包括:若所述待处理指令属于应用选择指令,则根据所述待处理指令内的第二标识,将所述第二标识对应的应用设置为所述逻辑通道上的应用;若所述待处理指令为文件系统访问指令,则按照所述待处理指令所指示访问的文件,访问所述逻辑通道对应的profile的文件;若所述待处理指令为NAA访问指令,则按照所述待处理指令所指示访问的功能,访问所述逻辑通道对应的profile的NAA的应用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码号资源的激活管理方法,应用于智能卡上,包括:在接收到针对待激活码号资源profile的激活指令时,检测所述待激活profile对应的第一标识是否与当前已激活的profile对应的第一标识冲突,并检测所述待激活profile的各应用对应的第二标识是否与当前已激活的profile的各应用对应的第二标识冲突;在不存在冲突时,激活所述待激活profile;在存在冲突时,对与所述待激活profile存在冲突的当前已激活的profile进行去激活操作,并激活所述待激活profile。
应理解,在目前的技术层面上,只要智能卡的空间充足,智能卡可以下载多个profile。而通过上述实现过程,可以实现激活的多个profile之间的第一标识不冲突,且第二标识也不冲突,从而能够保证激活的多个profile之间可以被独立区分识别,从而可以满足用户多号多待的需求。同时,相较于设置多个eSIM卡来实现多号多待的技术而言,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可以在一张智能卡上实现多号多待功能,不需要在终端内开辟额外的物理空间来放置卡槽或者贴片焊接点,不会增加终端PCB设计负担,节约了终端宝贵的空间资源。
进一步地,在激活所述待激活profile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为所述待激活profile配置逻辑通道;其中,不同的已激活的profile对应有不同的逻辑通道。
进一步地,不同的已激活的profile对应有不同的逻辑通道,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接收到终端发来的待处理指令时,根据所述待处理指令内的逻辑通道标识,将所述待处理指令分发至所述逻辑通道标识对应的逻辑通道上进行处理;其中,不同的逻辑通道标识对应有不同的逻辑通道。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指令处理方法,应用于智能卡上,包括:接收终端发来的待处理指令;根据所述待处理指令内对应的逻辑通道标识,将所述待处理指令分发至所述逻辑通道标识对应的逻辑通道上进行处理;其中,不同逻辑通道标识对应不同的已激活的profile;不同的已激活的profile对应有不同的逻辑通道。
通过上述实现过程,终端在发送待处理指令时,可以通过该待处理指令对应的逻辑通道标识,将待处理指令分发至该逻辑通道标识对应的逻辑通道上进行处理,从而在存在多个激活的profile时,每个profile可以通过各自对应的逻辑通道实现与终端之间的交互。从而可以有效实现各profile的数据隔离,避免出现多个profile同时处于激活状态时,某一profile与终端之间的数据被其余profile错误地处理了的情况。
进一步地,将所述待处理指令分发至所述逻辑通道标识对应的逻辑通道上进行处理,包括:所述逻辑通道对应的系统层判断所述待处理指令是否为应用选择指令;若是,根据所述待处理指令内的第二标识,将所述第二标识对应的应用设置为所述逻辑通道上的应用;所述第二标识在所述智能卡内唯一对应一个profile中的一个应用;否则,将所述待处理指令交由所述逻辑通道上的应用,由所述逻辑通道上的管理员应用处理所述待处理指令。
进一步地,由所述逻辑通道上的管理员应用处理所述待处理指令,包括:所述逻辑通道上的管理员应用判断所述待处理指令是否为文件系统访问指令,或网络访问应用NAA访问指令;若所述待处理指令为文件系统访问指令,则按照所述待处理指令所指示访问的文件,访问所述逻辑通道对应的profile的文件;若所述待处理指令为NAA访问指令,则按照所述待处理指令所指示访问的功能,访问所述逻辑通道对应的profile的NAA的应用功能;若所述待处理指令不是文件系统访问指令和NAA访问指令,则根据所述待处理指令内的第二标识,将所述待处理指令交由所述逻辑通道内所述第二标识对应的应用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待处理指令为所述逻辑通道对应的profile在鉴权登网过程中所产生的指令。
通过上述过程,终端可以通过各profile对应的逻辑通道,有效实现与各profile之间的鉴权登网。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已激活码号资源的重启管理方法,应用于终端上,包括:在接收到智能卡传来的针对任一已激活码号资源profile的重启请求时,保持为所述智能卡供电,并针对所述已激活profile执行开机入网鉴权操作。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多个profile均是在一张智能卡上,在出现某一profile触发重新启动的情况下,按照传统操作流程,需要对智能卡进行下电操作。但是,这样操作,由于智能卡下电,那么在重启时对于所有已激活的profile都强制进行了重启,重新上电后需要对所有原本已激活的profile重新进行开机入网鉴权操作。这无疑极大地浪费了计算资源,并提升了智能卡的开机功耗。而通过上述实现过程,则可以实现仅针对需重启的已激活profile的重入网,不需要对智能卡进行下电,从而可以节约计算资源,降低智能卡的开机功耗。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码号资源的激活管理装置,应用于智能卡上,包括:所述下载模块,用于下载码号资源profile;所述码号资源profile对应有第一标识,且所述profile的各应用分别对应有第二标识;所述profile对应的第一标识在所述智能卡内唯一;所述profile的各应用对应的各第二标识分别在所述智能卡内唯一;所述激活模块,用于在接收到针对所述profile的激活指令时,激活所述profile。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码号资源的激活管理装置,应用于智能卡上,包括:检测模块和第一处理模块;所述检测模块,用于在接收到针对待激活码号资源profile的激活指令时,检测所述待激活profile对应的第一标识是否与当前已激活的profile对应的第一标识冲突,并检测所述待激活profile的各应用对应的第二标识是否与当前已激活的profile的各应用对应的第二标识冲突;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在不存在冲突时,激活所述待激活profile;在存在冲突时,对与所述待激活profile存在冲突的当前已激活的profile进行去激活操作,并激活所述待激活profile。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指令处理装置,应用于智能卡上,包括:接收模块和第二处理模块;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发来的待处理指令;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待处理指令对应的逻辑通道标识,将所述待处理指令分发至所述逻辑通道标识对应的逻辑通道上进行处理;其中,不同逻辑通道标识对应不同的已激活的profile;不同的已激活的profile对应有不同的逻辑通道。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已激活码号资源的重启管理装置,应用于终端上,包括第三处理模块;所述第三处理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智能卡传来的针对任一已激活码号资源profile的重启请求时,保持为所述智能卡供电,并针对所述已激活profile执行开机入网鉴权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通信总线;所述通信总线用于实现处理器和存储器之间的连接通信;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一个或者多个程序,以实现上述任一种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任一种的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码号资源的激活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码号资源的激活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指令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与智能卡的交互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指令分发处理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码号资源的激活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码号资源的激活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指令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已激活码号资源的重启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实施例一:
为了满足智能卡上多号多待需求,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两种码号资源的激活管理方法。目前诸如eSIM卡等智能卡支持多个profile,也即在智能卡卡内空间充足的情况下,智能卡允许下载多个profile到本地,为此,智能卡即具有了实现一卡多号多待的基础。
而为了在一张智能卡上实现多号多待,需要在智能卡中实现多个profile被激活且每个profile的数据互不影响,即需要智能卡中的每个激活的profile能够独立被识别,从而激活后能独立与终端进行交互。
为此,可以参见图1所示,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一种码号资源的激活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包括:
S101:下载profile。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profile都由数量不等的成员组成,包括:文件系统、一个NAA(Network Access Application,网络访问应用)应用、一个MNO-SD(Mobile NetworkOperator Security Domain,运营商安全域)和安全策略等。此外,profile中还可以具有业务相关应用和安全域以及连接参数。应理解,在profile中的成员中,除了文件系统外和安全策略外,其他成员都是应用,且每个应用都对应有AID(Application Identifier,应用标识)。
在本方法中,为了使得每个激活的profile能够独立被识别,所下载的每一个profile都应对应有在智能卡内唯一的第一标识,且每一个profile的各应用所分别对应有的第二标识,也同样应当在智能卡内唯一。
也即在本方法中,一个第一标识仅能唯一标识智能卡中的一个profile,而一个第二标识仅能唯一标识智能卡中的一个profile内的一个应用,即同一profile内的各应用对应有不同的第二标识,不同profile内的各应用之间,具有的第二标识也互不相同。从而使得智能卡内各profile可以依据各自唯一具有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实现智能卡内的各profile以及各profile的应用的独立识别,从而使得智能卡可以同时允许多个profile处于激活状态。
而为了使得profile对应有智能卡内唯一的第一标识,且使得该profile内的各应用也分别对应有智能卡内唯一的第二标识,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在下载前,由服务器端为profile分配好唯一的第一标识,并为profile的各应用分别分配好唯一的AID,从而智能卡可以直接将profile的各应用AID作为第二标识。
考虑到智能卡允许下载不同运营商的profile,因此服务器端可以为多个,若由服务器端为profile分配好唯一的第一标识,并为profile的各应用分别分配好唯一的第二标识,则可以由各运营商进行协商,统一第一标识以及第二标识生成以及分配规则,从而实现各服务器端能够分配不同的第一标识以及第二标识。
上段所述的方式由于涉及到各运营商之间的协商,在实际实现流程上无疑是繁琐的。为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由智能卡在下载profile后,再为其重新分配一个具有唯一性的第一标识来与该profile进行映射,以及为profile的各应用分别分配唯一性的第二标识来分别与该profile的各应用进行映射。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可以都由服务器端生成分配,也可以都由智能卡生成分配,还可以由服务器端生成分配第一标识,智能卡生成分配第二标识,或由智能卡生成分配第一标识,服务器端生成分配第二标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的生成方式,应遵从于不重复的原则进行生成。
示例性的,可以按特定顺序序号生成规则依次生成各标识。比如,可以设定标识为一个n位二进制字符(n为大于1的正整数,其取值可以由工程师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取值),通过在上一次生成的n位二进制字符基础上加1的方式,得到所需的标识。
此外,还可以通过随机生成并检测的方式实现所需标识的生成。比如智能卡可以随机生成一个第一标识或第二标识,然后检测该智能卡内是否已存在该第一标识或第二标识。若存在,则重新进行标识生成;若不存在,则可以将所生成的第一标识或第二标识分配给对应的profile或应用。
应理解,即使采用按特定顺序序号生成规则依次生成各标识的方式,也可以进一步检测所生成的标识是否已存在于智能卡内,从而确保分配的标识的唯一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标识在智能卡内唯一是指,智能卡内的各第一标识互不相同,第二标识在智能卡内唯一是指,智能卡内的各第二标识互不相同。
示例性的,在profile中,管理员应用(比如ISD-P(Issuer Security DomainProfile,发行者安全域-签约信息集)应用)是profile的代表应用,其可以用于管理并关联profile中的各应用。在现有技术中,管理员应用的AID通常都是唯一的,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将管理员应用对应的AID分配为profile对应的第一标识,从而可以在便于进行profile的区分的同时,不必再额外投入算力进行第一标识的生成与分配。
需要说明的是,在profile中的成员的数据会包含有码号入网密钥及参数等机密数据,考虑到数据安全访问需求,这些机密数据不应允许被其他profile的成员访问。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配置profile中的成员的数据不能被其他profile的成员访问。
S102:在接收到针对profile的激活指令时,激活profile。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考虑到实际应用过程中,智能卡允许下载不同运营商的profile,因此可能存在从不同运营商的服务器上下载profile时,出现第一标识冲突或第二标识冲突的情况。这时若直接激活,则可能会导致智能卡逻辑冲突(比如profile1和profile2的第一标识相同,均为A,那么profile1和profile2都激活时,终端根据第一标识A与profile1进行交互时,可能出现数据被智能卡交由profile2处理的情况,从而造成严重的处理混乱。类似的,在存在第二标识相同的情况时,比如应用A和应用B第二标识相同时,那么可能存在应交于应用A处理的数据交由应用B处理了,或者应交于应用B处理的数据交由应用A处理了,从而造成严重的处理混乱)。
为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智能卡可以在接收到针对profile的激活指令时,检测profile对应的第一标识是否与当前已激活profile对应的第一标识冲突,并检测该profile的各应用对应的第二标识是否与当前已激活profile的各应用对应的第二标识冲突。在不存在冲突时,激活该profile,而在存在冲突时,则对存在冲突的当前已激活profile进行去激活操作,并激活该profile,从而确保每个激活的profile能够独立被识别。
需要注意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确保激活的各profile能独立与终端进行交互,交互过程中数据能互不影响,可以为每一个激活的profile配置一个逻辑通道,且不同的profile对应有不同的逻辑通道。
需要理解的是,配置逻辑通道是指,配置profile对应的运行环境,包括独立的存储区域、对应的运行参数、所使用的数据接口等。配置好逻辑通道后,profile对应的业务处理操作即在该逻辑通道上实现,从而实现各profile交互过程中的数据隔离。
在实际应用中,许多智能卡都支持多接口的数据交互,在不同的接口上传输数据,对终端而言,相同的通道需要排队传输,而不同的通道,则不需要排队传输,因此可以做到两个通道同时传输,从而对终端而言,可以提升数据处理效率。
本方法主要通过为每个profile分配在智能卡内唯一的第一标识,并为每个profile的应用分配在智能卡内唯一的第二标识,使得智能卡内所下载的各profile和profile的应用得以被独立识别,从而使得智能卡可以同时允许多个profile处于激活状态,而各激活的profile之间不会存在冲突。
此外,可以参见图2所示,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二种码号资源的激活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包括:
S201:在接收到针对待激活profile的激活指令时,检测待激活profile对应的第一标识是否与当前已激活的profile对应的第一标识冲突,并检测待激活profile的各应用对应的第二标识是否与当前已激活的profile的各应用对应的第二标识冲突。若不存在冲突,则转至步骤S202。若存在冲突,则转至步骤S203。
S202:激活该待激活profile。
S203:对与待激活profile存在冲突的当前已激活的profile进行去激活操作,并激活待激活profile。
应理解,在目前的技术层面上,只要智能卡的空间充足,智能卡可以下载多个profile。而通过本方法,可以不要求服务器端进行第一标识和profile应用的AID的唯一性设计,通过检测排除的方式,同样可以实现激活的多个profile之间的第一标识不冲突,且第二标识也不冲突,从而能够保证激活的多个profile之间可以被独立区分识别,从而可以满足智能卡端多号多待的需求。
需要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profile对应的第一标识可以设置为管理员应用(比如ISD-P应用)的AID。
类似的,在本方法中,为了确保激活的各profile能独立与终端进行交互,交互过程中数据能互不影响,可以为每一个已激活的profile配置一个逻辑通道,且不同的已激活的profile对应有不同的逻辑通道。
需要注意的是,在以上两种方法中,为了确保在进行交互时,能够准确识别出每个profile对应的成员,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profile中不存在AID的成员,如文件系统、安全策略等,可以将该profile对应的管理员应用(比如ISD-P应用)的AID作为这类成员的标识,从而构建出该profile与其成员的对应关系。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码号资源的激活管理方法,可以允许在一张智能卡上激活多个profile,且不会造成智能卡逻辑冲突。可以在满足用户多号多待的需求的同时,不需要在终端内开辟额外的物理空间来放置卡槽或者贴片焊接点,不会增加终端PCB设计负担,节约了终端宝贵的空间资源。
实施例二:
在同时激活多个profile的情况下,为了提高业务交互的安全性,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指令处理方法,参见图3所示,包括:
S301:接收终端发来的待处理指令。
S302:根据待处理指令内对应的逻辑通道标识,将待处理指令分发至逻辑通道标识对应的逻辑通道上进行处理。
其中,不同逻辑通道标识对应不同的已激活的profile,不同的已激活的profile对应有不同的逻辑通道。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一个激活的profile与终端之间,即可通过该profile对应的逻辑通道进行指令处理,从而可以使得各已激活的profile与终端之间,是通过各profile对应的逻辑通道进行通信和数据处理,从而可以有效实现各profile的数据隔离,避免出现多个profile同时处于激活状态时,某一profile与终端之间的数据被其余profile错误地处理了的情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待处理指令分发至第一标识对应的逻辑通道上之后,逻辑通道对应的系统层即可判断待处理指令是否属于预设的特定指令,进而在待处理指令属于预设的特定指令时,根据待处理指令所属的预设特定指令,执行预设操作。而在待处理指令不属于预设的特定指令时,根据待处理指令内的第二标识,将待处理指令交由逻辑通道内所述第二标识对应的应用处理。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标识在智能卡内唯一对应一个profile中的一个应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预设的特定指令包括有:应用选择指令、文件系统访问指令、NAA访问指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待处理指令属于应用选择指令,则根据待处理指令内的第二标识,将第二标识对应的应用设置为逻辑通道上的应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应用选择指令,可先从该逻辑通道对应的profile中选择出该第二标识对应的应用。在成功选择应用后,再将该第二标识对应的应用设置为逻辑通道上的应用。
若待处理指令为文件系统访问指令,则按照待处理指令所指示访问的文件,访问逻辑通道对应的profile的文件。
若待处理指令为NAA访问指令,则按照待处理指令所指示访问的功能,访问逻辑通道对应的profile的NAA的应用功能。
应理解,为了确保每一个激活的profile能够通过对应的逻辑通道进行通信和数据处理,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记录每一个逻辑通道的逻辑通道标识与其对应的已激活的profile对应的第一标识的关联关系。而在待处理指令到达逻辑通道后,该逻辑通道对应的系统层可以根据该逻辑通道的逻辑通道标识所关联的第一标识,准确确定出对应的profile,从而实现诸如上述应用选择指令、文件系统访问指令、NAA访问指令等操作。
为了确保对于profile的查找准确性,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同第一标识应对应不同的已激活profile。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某一已激活的profile去激活后,该profile对应的第一标识与逻辑通道标识的关联关系可以被释放。
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可行示例中,在某一已激活的profile去激活后,该已激活的profile对应的逻辑通道也可以被释放,从而在新的profile被激活时,重新建立新的逻辑通道。
需要理解的是,待处理指令还可以包括逻辑通道开启指令。智能卡在收到该指令时,可以根据指令中的第一标识或指令中的逻辑通道标识,打开对应的逻辑通道。
需要理解的是,在逻辑通道被打开时,会为该逻辑通道默认配置一默认应用,该默认应用可以用于在逻辑通道上没有激活的profile,但接收到待处理指令时,处理该待处理指令。逻辑通道配置默认应用的方式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方式实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系统层可以为智能卡中,配置给该逻辑通道的OS(操作系统)中的运行环境的命令分发处理部分。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终端可以采用一颗模组芯片来运行多个线程,通过线程来模拟出多个模组模块来为智能卡提供服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一个已激活的profile可以对应接入终端的模组的一个线程中,从而通过各个线程实现对于profile的对应处理,例如图4所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待处理指令可以为各业务过程中所产生指令,即激活的profile可以通过对应的逻辑通道来传输和处理指令,实现与终端的交互,完成相应的目的。例如,待处理指令可以为逻辑通道对应的profile在鉴权登网过程中所产生的指令,从而通过上述方式实现鉴权登网。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指令处理方法可以应用于实施例一中提出的两种码号资源的激活管理方法中,但也可以是应用于其余能实现在一个智能卡中激活多个profile的方法中,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多个profile均是在一张智能卡上激活的,在出现某一profile触发重新启动的情况下,按照传统操作流程,需要对智能卡进行下电操作。那么,这样操作,由于智能卡下电,在重启时对于所有已激活的profile都强制进行了重启,重新上电后需要对所有原本已激活的profile重新进行开机入网鉴权操作。这无疑极大地浪费了计算资源,并提升了智能卡的开机功耗。为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已激活码号资源的重启管理方法,应用于终端上,终端在接收到智能卡传来的针对任一已激活profile的重启请求时,保持为智能卡供电,并针对已激活profile执行开机入网鉴权操作。这样,可以实现仅针对需重启的已激活profile的重入网,不需要对智能卡进行下电,从而可以节约计算资源,降低智能卡的开机功耗。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描述,以智能卡为eSIM卡,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做进一步示例说明。
profile由数量不等的成员组成,成员包括文件系统、一个NAA应用、一个MNO-SD和安全策略,此外还可以包括业务相关应用和安全域以及连接参数。profile的成员中,除了文件系统和安全策略外,其他成员都是应用,且每个应用都具有对应的AID。
服务端可以将每个profile中的成员应用的AID都设计成不同的值,从而确保eSIM卡下载profile后,作为第二标识的AID能够互不相同。
此外,每个profile中的成员的数据包含有码号入网密钥及参数等机密数据,考虑到数据安全访问需求,这些机密数据不能被其他profile的成员访问,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配置profile中的成员的数据不能被其他profile成员访问。
此外,ISD-P作为profile的应用代表,每一个ISD-P的AID在eSIM卡中是唯一的。因此,可以采用ISD-P的AID作为profile的文件系统和安全策略的第一标识,其他成员则可以采用各自对应的AID作为各自的第二标识,同时每个profile中的成员都不能有相同的第二标识,则可以实现每个profile及成员的唯一识别。这样,一个profile中的每个成员都与该profile存在对应关系,且各profile以及各profile内的成员能够被独立识别,从而使得eSIM卡可以激活多个profile而不会引起业务处理逻辑的混乱。
因为eSIM卡是一种嵌入式智能卡,无论有几个通信接口,同一时刻,只能处理一个接口中的指令,其他接口传输的指令或者本接口中的下一条指令处于等待状态。
在多个profile处于激活的情况下,各profile通过各profile对应的逻辑通道与终端内对应的模组线进行交互。
比如:profileA对应0通道,并对应模组线程A,profileB对应1通道,并对应模组线程B。那么,0通道处理profileA的指令,1通道处理profileB的指令,模组线程A与0通道上的profileA开机交互鉴权登网,模组线程B与1通道上的profileB开机交互鉴权登网。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eSIM卡在收指令后的分发处理流程可参见图5所示,包括:
1)收到指令后,判断是否打开逻辑通道指令,如果是,则打开新的可用逻辑通道,并返回结果继续接收指令。
2)如果收到指令不是打开逻辑通道,将指令分发给当前逻辑通道上的系统层处理。
3)系统层检查该指令是否为应用选择指令,如果是,则选择通过该指令中的AID(第二标识)指定的应用,并将该应用设置为当前逻辑通道上的被选择应用并返回结果继续接收指令。
4)如果不是选择指令,则识别该指令是否为访问文件系统或者NAA应用的指令。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打开逻辑通道指令可以为0070000001,而选择应用指令则可以为00a4040010A0000000871002FF86FFFF89FFFFFFFF。
5)如果该指令是访问文件系统或者NAA应用的指令,则访问本逻辑通道上被激活的profile的文件系统,或访问NAA应用功能,并返回结果继续接收指令。
6)如果不是访问文件系统或者NAA应用的指令,则将该指令直接交给逻辑通道上的该指令中的AID(第二标识)指定的应用处理并返回结果继续接收指令。
上述步骤是eSIM卡指令分发机制,逻辑通道上的profile是否处于激活状态,与该分发机制无关。如果逻辑通道上没有被激活的profile,则没有应用处理这个指令,此时由该通道上的默认应用处理。如果有激活的profile,则把指令按照上述机制,由该逻辑通道上的profile进行处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AID是由服务器端配置的。由于eSIM卡可以下载不同运营商的profile,因此为了确保激活的多个profile不存在冲突,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激活profile,可以先进行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的冲突检测,在不存在冲突时,才直接激活profile,在存在冲突时,对存在冲突的当前已激活的profile进行去激活操作,再激活该profile。
例如eSIM卡有profileA未被激活,有profileB已经被激活,在激活profileA时,需要检查被激活的profileB的组件成员的唯一标识是否与已激活的profileA的组件成员冲突,如果唯一标识冲突,则激活profileA,同时将已激活的profileB去激活,如果不冲突,则profileA可以被激活,此时,profileA和profileB都被激活。
当eSIM卡存在多个被激活的profile时,根据上述指令分发机制,终端在不同的逻辑通道上,分别与不同的proifle交互鉴权登网。
由于只有一个eSIM卡,在其中一个profile触发重新启动的情况下(比如某一Profile被激活时),所有被激活的profile,都会被强制重新启动。由于只有一张eSIM卡,重启其中一个已激活的profile时,需要将eSIM卡下电,然后重新上电,那么eSIM卡中所有被激活的profile都需要重新进入开机入网鉴权的过程。为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发生profile触发重新启动的情况下,终端可通过不让eSIM卡下电,而直接进入开机交互流程,重新开机入网鉴权,从而可以规避上述缺陷。
示例性的,终端在收到表征发生某一profile触发重新启动的情况的信息后,有别于现有技术,终端可以持续给智能卡供电,并按照常规的开机交互方式,与新激活的profile进行开机指令流交互,完成开机登网。其中开机登网的交互过程中包含:在智能卡端读取登录蜂窝网络所需的文件内容、进行鉴权认证等公知内容,故在此不再展开说明。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可以兼容现有技术中profile的激活管理方式下,能实现eSIM卡中多个互不冲突的profile的激活,在不同的逻辑通道上,终端可与该逻辑通道上被激活的profile开机交互鉴权登网,从而实现一张eSIM卡上多个码号同时登网待机的功能,满足eSIM卡用户多号多待的需求。
实施例四: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两种码号资源的激活管理装置、一种指令处理装置以及一种已激活码号资源的重启管理装置。请参阅图6-9所示,图6和7分别示出了与实施例一所示的两种方法对应的码号资源的激活管理装置100和200,图8示出了与实施例二所示的指令处理方法对应的指令处理装置300,图9示出了与实施例二所示的已激活码号资源的重启管理方法对应的已激活码号资源的重启管理装置400。应理解,装置100至400具体的功能可以参见上文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细描述。装置100至400包括至少一个能以软件或固件的形式存储于存储器中或固化在装置100至400的操作系统中的软件功能模块。具体地:
参见图6所示,码号资源的激活管理装置100应用于智能卡上,包括:下载模块101和激活模块102。其中:
所述下载模块101,用于下载profile;所述profile对应有第一标识,且所述profile的各应用分别对应有第二标识;所述profile对应的第一标识在所述智能卡内唯一;所述profile的各应用对应的各第二标识分别在所述智能卡内唯一;
所述激活模块102,用于在接收到针对所述profile的激活指令时,激活所述profile。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码号资源的激活管理装置100还包括分配单元,用于在下载profile时,为所述profile分配具有唯一性的第一标识;和/或,为所述profile的各应用分别分配唯一性的第二标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分配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profile的管理员应用对应的第二标识分配为所述profile对应的第一标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激活模块102具体用于在接收到针对所述profile的激活指令时,检测所述profile对应的第一标识是否与当前已激活profile对应的第一标识冲突,并检测所述profile的各应用对应的第二标识是否与所述当前已激活profile的各应用对应的第二标识冲突;在不存在冲突时,激活所述profile;在存在冲突时,对存在冲突的所述当前已激活profile进行去激活操作,并激活所述profile。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码号资源的激活管理装置100还包括处理单元,用于在激活所述profile之后,为所述profile配置逻辑通道;其中,不同的已激活的profile对应有不同的逻辑通道。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同的已激活的profile对应有不同的逻辑通道,码号资源的激活管理装置100还包括处理单元,用于在接收到终端发来的待处理指令时,根据所述待处理指令对应的逻辑通道标识,将所述待处理指令分发至所述逻辑通道标识对应的逻辑通道上进行处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单元还用于将所述待处理指令分发至所述逻辑通道标识对应的逻辑通道上进行处理之后,所述逻辑通道对应的系统层判断所述待处理指令是否属于预设特定指令;若是,根据所述待处理指令所属的预设特定指令,执行预设操作;否则,根据所述待处理指令内的第二标识,将所述待处理指令交由所述逻辑通道内所述第二标识对应的应用处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预设特定指令包括:应用选择指令、文件系统访问指令、网络访问应用NAA访问指令;处理单元具体用于若所述待处理指令属于应用选择指令,则根据所述待处理指令内的第二标识,将所述第二标识对应的应用设置为所述逻辑通道上的应用;若所述待处理指令为文件系统访问指令,则按照所述待处理指令所指示访问的文件,访问所述逻辑通道对应的profile的文件;若所述待处理指令为NAA访问指令,则按照所述待处理指令所指示访问的功能,访问所述逻辑通道对应的profile的NAA的应用功能。
参见图7所示,码号资源的激活管理装置200应用于智能卡上,包括:检测模块201和第一处理模块202。其中:
所述检测模块201,用于在接收到针对待激活码号资源profile的激活指令时,检测所述待激活profile对应的第一标识是否与当前已激活的profile对应的第一标识冲突,并检测所述待激活profile的各应用对应的第二标识是否与当前已激活的profile的各应用对应的第二标识冲突;
所述第一处理模块202,用于在不存在冲突时,激活所述待激活profile;在存在冲突时,对与所述待激活profile存在冲突的当前已激活的profile进行去激活操作,并激活所述待激活profile。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处理模块202还用于在激活所述待激活profile之后,为所述待激活profile配置逻辑通道;其中,不同的已激活的profile对应有不同的逻辑通道。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同的已激活的profile对应有不同的逻辑通道,第一处理模块202还用于在接收到终端发来的待处理指令时,根据所述待处理指令内的逻辑通道标识,将所述待处理指令分发至所述逻辑通道标识对应的逻辑通道上进行处理;其中,不同的逻辑通道标识对应有不同的逻辑通道。
参见图8所示,指令处理装置300应用于智能卡上,包括:接收模块301和第二处理模块302。其中:
所述接收模块301,用于接收终端发来的待处理指令;
所述第二处理模块302,用于根据所述待处理指令对应的逻辑通道标识,将所述待处理指令分发至所述逻辑通道标识对应的逻辑通道上进行处理;其中,不同逻辑通道标识对应不同的已激活的profile;不同的已激活的profile对应有不同的逻辑通道。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处理模块302还用于将所述待处理指令分发至所述逻辑通道标识对应的逻辑通道上进行处理之后,所述逻辑通道对应的系统层判断所述待处理指令是否属于预设特定指令;若是,根据所述待处理指令所属的预设特定指令,执行预设操作;否则,根据所述待处理指令内的第二标识,将所述待处理指令交由所述逻辑通道内所述第二标识对应的应用处理;所述第二标识在所述智能卡内唯一对应一个profile中的一个应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预设特定指令包括:应用选择指令、文件系统访问指令、网络访问应用NAA访问指令;第二处理模块302具体用于若所述待处理指令属于应用选择指令,则根据所述待处理指令内的第二标识,将所述第二标识对应的应用设置为所述逻辑通道上的应用;若所述待处理指令为文件系统访问指令,则按照所述待处理指令所指示访问的文件,访问所述逻辑通道对应的profile的文件;若所述待处理指令为NAA访问指令,则按照所述待处理指令所指示访问的功能,访问所述逻辑通道对应的profile的NAA的应用功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待处理指令为所述逻辑通道对应的profile在鉴权登网过程中所产生的指令。
参见图9所示,已激活码号资源的重启管理装置400应用于终端上,包括:第三处理模块401。其中:
所述第三处理模块401,用于在接收到智能卡传来的针对任一已激活码号资源profile的重启请求时,保持为所述智能卡供电,并针对所述已激活profile执行开机入网鉴权操作。
需要理解的是,出于描述简洁的考量,部分实施例一中描述过的内容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可以参见图10所示,其包括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及通信总线1003。其中:
通信总线1004用于实现处理器1001和存储器1002之间的连接通信。
处理器1001用于执行存储器1002中存储的一个或多个程序,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一/二中的方法。
可以理解,图5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电子设备还可包括比图5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5所示不同的配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卡,如SIM卡、eSIM卡等,此时电子设备可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一中的码号资源的激活管理方法,以及实施例二中的指令处理方法。
此外,电子设备也可以为诸如手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可安装智能卡的终端设备,从而可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二中的已激活码号资源的重启管理方法。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如软盘、光盘、硬盘、闪存、U盘、SD(SecureDigital Memory Card,安全数码卡)卡、MMC(Multimedia Card,多媒体卡)卡等,在该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实现上述各个步骤的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这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一/二中的方法。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另外,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再者,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在本文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码号资源的激活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智能卡上,包括:
下载码号资源profile;所述profile对应有第一标识,且所述profile的各应用分别对应有第二标识;所述profile对应的第一标识在所述智能卡内唯一;所述profile的各应用对应的各第二标识分别在所述智能卡内唯一;
在接收到针对所述profile的激活指令时,激活所述profile。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码号资源的激活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下载profile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为所述profile分配具有唯一性的第一标识;
和/或,为所述profile的各应用分别分配唯一性的第二标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码号资源的激活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为所述profile分配具有唯一性的第一标识包括:
将所述profile的管理员应用对应的第二标识分配为所述profile对应的第一标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码号资源的激活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到针对所述profile的激活指令时,激活所述profile,包括:
在接收到针对所述profile的激活指令时,检测所述profile对应的第一标识是否与当前已激活profile对应的第一标识冲突,并检测所述profile的各应用对应的第二标识是否与所述当前已激活profile的各应用对应的第二标识冲突;
在不存在冲突时,激活所述profile;
在存在冲突时,对存在冲突的所述当前已激活profile进行去激活操作,并激活所述profile。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码号资源的激活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激活所述profile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为所述profile配置逻辑通道;其中,不同的已激活的profile对应有不同的逻辑通道。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码号资源的激活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不同的已激活的profile对应有不同的逻辑通道,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接收到终端发来的待处理指令时,根据所述待处理指令对应的逻辑通道标识,将所述待处理指令分发至所述逻辑通道标识对应的逻辑通道上进行处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码号资源的激活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待处理指令分发至所述逻辑通道标识对应的逻辑通道上进行处理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逻辑通道对应的系统层判断所述待处理指令是否属于预设特定指令;
若是,根据所述待处理指令所属的预设特定指令,执行预设操作;
否则,根据所述待处理指令内的第二标识,将所述待处理指令交由所述逻辑通道内所述第二标识对应的应用处理。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码号资源的激活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设特定指令包括:应用选择指令、文件系统访问指令、网络访问应用NAA访问指令;
所述根据所述待处理指令所属的预设特定指令,执行预设操作包括:
若所述待处理指令属于应用选择指令,则根据所述待处理指令内的第二标识,将所述第二标识对应的应用设置为所述逻辑通道上的应用;
若所述待处理指令为文件系统访问指令,则按照所述待处理指令所指示访问的文件,访问所述逻辑通道对应的profile的文件;
若所述待处理指令为NAA访问指令,则按照所述待处理指令所指示访问的功能,访问所述逻辑通道对应的profile的NAA的应用功能。
9.一种码号资源的激活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智能卡上,包括:
在接收到针对待激活码号资源profile的激活指令时,检测所述待激活profile对应的第一标识是否与当前已激活的profile对应的第一标识冲突,并检测所述待激活profile的各应用对应的第二标识是否与当前已激活的profile的各应用对应的第二标识冲突;
在不存在冲突时,激活所述待激活profile;
在存在冲突时,对与所述待激活profile存在冲突的当前已激活的profile进行去激活操作,并激活所述待激活profile。
10.一种指令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智能卡上,包括:
接收终端发来的待处理指令;
根据所述待处理指令内对应的逻辑通道标识,将所述待处理指令分发至所述逻辑通道标识对应的逻辑通道上进行处理;其中,不同逻辑通道标识对应不同的已激活的码号资源profile;不同的已激活的profile对应有不同的逻辑通道。
CN202011055827.4A 2020-09-29 2020-09-29 码号资源的激活管理、指令处理、重启管理方法、装置 Active CN1121536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55827.4A CN112153628B (zh) 2020-09-29 2020-09-29 码号资源的激活管理、指令处理、重启管理方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55827.4A CN112153628B (zh) 2020-09-29 2020-09-29 码号资源的激活管理、指令处理、重启管理方法、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53628A true CN112153628A (zh) 2020-12-29
CN112153628B CN112153628B (zh) 2023-12-05

Family

ID=738952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55827.4A Active CN112153628B (zh) 2020-09-29 2020-09-29 码号资源的激活管理、指令处理、重启管理方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5362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63880A (zh) * 2021-12-28 2022-04-15 武汉天喻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eSIM卡多号码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5988479A (zh) * 2022-12-16 2023-04-1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eUICC的码号变更方法、SM-SR及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87463A1 (en) * 2006-07-31 2008-02-13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unique profile settings for multiple services
CN103617440A (zh) * 2013-12-04 2014-03-05 武汉天喻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多方独立管控的多应用智能卡及其发行方法
CN105162748A (zh) * 2014-05-30 2015-12-16 苹果公司 电子用户识别模块应用标识符处理
CN106211122A (zh) * 2015-05-27 2016-12-07 意法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管理sim模块中的多个简档的方法和对应的sim模块以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WO2017054172A1 (zh) * 2015-09-30 2017-04-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Profile切换的方法及终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87463A1 (en) * 2006-07-31 2008-02-13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unique profile settings for multiple services
CN103617440A (zh) * 2013-12-04 2014-03-05 武汉天喻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多方独立管控的多应用智能卡及其发行方法
CN105162748A (zh) * 2014-05-30 2015-12-16 苹果公司 电子用户识别模块应用标识符处理
CN106211122A (zh) * 2015-05-27 2016-12-07 意法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管理sim模块中的多个简档的方法和对应的sim模块以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WO2017054172A1 (zh) * 2015-09-30 2017-04-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Profile切换的方法及终端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63880A (zh) * 2021-12-28 2022-04-15 武汉天喻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eSIM卡多号码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5988479A (zh) * 2022-12-16 2023-04-1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eUICC的码号变更方法、SM-SR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5988479B (zh) * 2022-12-16 2024-04-1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eUICC的码号变更方法、SM-SR及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53628B (zh) 2023-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17291B2 (en) RAID configuration
CN112188493B (zh) 一种鉴权认证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CN111934918A (zh) 对同一容器集群内的容器实例的网络隔离方法和装置
CN112153628B (zh) 码号资源的激活管理、指令处理、重启管理方法、装置
CN111722906A (zh) 一种部署虚拟机和容器的方法及装置
CN111918274B (zh) 码号配置、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9819023B (zh) 分布式事务处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9857464B (zh) 用于平台部署与操作移动操作系统的系统及其方法
CN112099913A (zh) 一种基于OpenStack实现虚拟机安全隔离的方法
CN110457925B (zh) 内外部存储中应用数据隔离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2073555A (zh) Ip地址的配置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20230069088A (ko) 컨테이너 클러스터 관리 방법 및 그 시스템
KR20070035933A (ko) 컴퓨터 시스템
CN113285843B (zh) 容器网络配置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9120680B (zh) 一种控制系统、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6911741B (zh) 一种虚拟化网管文件下载负载均衡的方法及网管服务器
CN113419813B (zh) 一种基于容器平台部署裸机管理服务的方法及装置
US1145734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an IC card with multiple SIM profiles
CN109783196B (zh) 一种虚拟机的迁移方法及装置
CN107810475B (zh) 用于虚拟计算环境的软件生命周期管理的方法和装置
US2017037205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curing Secure Memory Allocations in an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US11075801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configuration control using capabilities
CN111200527A (zh) 一种基于ironic的裸机自动发现和部署的方法
CN110120963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机器可读介质
CN110677378B (zh) 一种mac地址的控制方法、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