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53562A - 一种基于蓝牙的用户网络定位方法、电子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蓝牙的用户网络定位方法、电子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53562A
CN112153562A CN202010978629.9A CN202010978629A CN112153562A CN 112153562 A CN112153562 A CN 112153562A CN 202010978629 A CN202010978629 A CN 202010978629A CN 112153562 A CN112153562 A CN 1121535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mobile terminal
user
hierarchy
ser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7862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53562B (zh
Inventor
杨威
林冠
胡嘉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Weiwang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Kangzhenghong Mdt Infotech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Kangzhenghong Mdt Infotech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Kangzhenghong Mdt Infotech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7862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5356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535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535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535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535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2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e.g. protecting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information [PI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3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mutual or relative location information between multiple location based services [LBS] targets or of distance threshol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9Location-based management or track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蓝牙的用户网络定位方法、电子设备及介质,各个移动终端之间通过蓝牙进行通讯,通过定期扫描周围其他具有蓝牙功能的被扫移动终端,得到第一定位信息,将第一定位信息上传至服务器中实现存储,其中第一定位信息包括主扫移动终端与被扫移动终端之间的相对距离、被扫移动终端的标识信息、扫描时间、被扫移动终端的层级信息、位置信息中的一种或其结合,人们之间不用发生肢体上的接触即可通过蓝牙功能得知其相距多远、接触多长时间,构建出一个动态的、主动的信息搜集反馈网络,能很好地反应主扫移动终端当时所处的环境因素,信息收集准确度高,信息更新及时,定位精度高。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蓝牙的用户网络定位方法、电子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网络信息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蓝牙的用户网络定位方法、电子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人和人之间的接触关系越来越复杂,在很多情况下需要对其进行梳理,例如犯罪、传染病等,当确定犯罪嫌疑人或者传染病患者时,往往需要查清其接触过的人群、去过的地方、以及出现的时间等;以传染病为例,通常传染病还有潜伏期,在潜伏期内由于还没发病,该传染病患者可能会去过很多地方、接触过很多人。为了定位此类人员踪迹,目前解决方案之一是通过新闻广播发布通知给广大群众,通过询问其行踪和使用监控摄像头跟踪其行踪,确定其活动范围后,对其出入范围进行无差别隔离。
这种方式的缺陷非常明显,在如今人员流动多且快的情况下,通过询问和监控摄像头的方式,跟踪难,通知时效慢,信息化程度低,定位精度低,跟踪信息准确度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蓝牙的用户网络定位方法、电子设备及介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目标人员的实时跟踪难,通知时效慢的问题,基于蓝牙终端定位,不同个体之间通过蓝牙进行定位,并定期将定位信息上传至服务器,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处理,达到定位精度高、跟踪信息准确、信息更新实时和通知时效快的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蓝牙的用户网络定位方法,用于具有蓝牙功能的移动终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定期发送鉴权指令到服务器,所述鉴权指令包括所述移动终端的标识信息;
步骤S12:接收所述服务器反馈的第一结果,所述第一结果被配置为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标识信息是否存在于所述服务器数据库内而作出的判断,当所述第一结果为通过结果时,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当所述第一结果为不通过结果时,进入停止工作状态;
步骤S13: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定期扫描周围其他具有蓝牙功能的被扫移动终端,并得到第一定位信息,所述第一定位信息被配置为保存至主扫移动终端的本地内存中;
步骤S14:定期向所述服务器发送设备本体信息和第一定位信息。
进一步地,在步骤S11中,对所述鉴权指令进行数据加密处理后再发送至所述服务器,所述标识信息被配置为与所述移动终端唯一对应的标识信息。
进一步地,在步骤S13中,所述第一定位信息包括主扫移动终端与被扫移动终端之间的相对距离,所述相对距离通过RSSI算法得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信息还包括被扫移动终端的标识信息、扫描时间、被扫移动终端的层级信息、位置信息中的一种或其结合,所述设备本体信息包括主扫移动终端的层级信息、位置信息中的一种或其结合,所述主扫移动终端的层级信息和被扫移动终端的层级信息根据所述主扫移动终端与被扫移动终端之间的相对距离进行界定,所述主扫移动终端的层级信息和被扫移动终端的层级信息还根据移动终端之间接触顺序进行界定。
进一步地,在步骤S14中,对所述设备本体信息和第一定位信息进行数据加密处理后再发送至所述服务器。
进一步地,在步骤S11之前还包括步骤S10:向所述服务器注册,输入所述移动终端对应的用户信息,将所述用户信息与所述标识信息一对一绑定,所述用户信息包括用户姓名、用户手机号、用户身份证中的一种或其结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信息存在已上传状态和未上传状态,在步骤S14之后还包括步骤S140:循环检查所述第一定位信息的状态,当检测到处于未上传状态的所述第一定位信息,对所述第一定位信息进行数据加密处理后再发送至所述服务器。
进一步地,向所述服务器发送终端查询请求,输入查询条件,得到查询结果,所述查询条件包括时间范围、用户姓名、用户手机号、用户身份证、标识信息中的一种或其结合,所述查询结果包括主扫移动终端的层级信息、被扫移动终端的层级信息、位置信息、扫描时间、主扫移动终端与被扫移动终端之间的相对距离、移动终端之间接触顺序中的一种或其结合。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蓝牙的用户网络定位方法,用于服务器,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从所述移动终端处接收鉴权指令,对所述鉴权指令进行解密,得到第二结果,所述第二结果包括标识信息;
步骤S22:将所述标识信息与服务器数据库中的注册信息进行比对确认,当所述标识信息与所述注册信息无重复时,发送表示为不通过的第一结果至所述移动终端;当所述标识信息与所述注册信息有重复时,发送表示为通过的第一结果至所述移动终端;
步骤S23:当第一结果为通过时,从所述移动终端接收设备本体信息和第一定位信息,并对所述设备本体信息和第一定位信息进行数据存储;
步骤S24:接收查询请求,输出查询结果。
进一步地,在步骤S23中,先对所述设备本体信息和第一定位信息解密,再将其存储于服务器数据库中。
进一步地,在步骤S24中:
接收移动终端的查询请求,所述查询请求包含移动终端的标识信息,对所述标识信息与所述服务器数据库中的注册信息进行比对确认;
当所述标识信息存在于所述服务器数据库中时,发送查询鉴权通过指令至移动终端,所述查询鉴权通过指令被配置为使所述移动终端跳转至查询界面;
接收查询条件,输出查询结果,所述查询条件包括时间范围、用户姓名、用户手机号、用户身份证、标识信息中的一种或其结合,所述查询结果包括主扫移动终端的层级信息、被扫移动终端的层级信息、位置信息、扫描时间、主扫移动终端与被扫移动终端之间的相对距离、移动终端之间接触顺序中的一种或其结合。
进一步地,在步骤S24中:
接收浏览器的登录请求指令,解密所述登录请求指令,得到用户名和密码,将所述用户名和密码与所述服务器数据库中的注册信息进行比对确认;
当所述标识信息存在于所述服务器数据库中时,发送鉴权通过指令至浏览器,所述鉴权通过指令被配置为使所述浏览器跳转至查询界面;
接收查询条件,输出查询结果,所述查询条件包括时间范围、用户姓名、用户手机号、用户身份证、标识信息中的一种或其结合,所述查询结果包括主扫移动终端的层级信息、被扫移动终端的层级信息、位置信息、扫描时间、主扫移动终端与被扫移动终端之间的相对距离、移动终端之间接触顺序中的一种或其结合。
进一步地,对移动终端的层级信息进行定义,根据移动终端的特性定义第一接触层级,与第一接触层级产生第一次接触的移动终端群体被定义为第二接触层级,与第二接触层级产生第一次接触的移动终端群体被定义为第三接触层级,如此类推;对移动终端的层级信息进行筛选,根据目标接触层级向对应的移动终端发送告警信息。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通过运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人们一一对应地携带移动终端,各个移动终端之间通过蓝牙进行通讯,通过定期扫描周围其他具有蓝牙功能的被扫移动终端,得到第一定位信息,将第一定位信息上传至服务器中实现存储,其中第一定位信息包括主扫移动终端与被扫移动终端之间的相对距离、被扫移动终端的标识信息、扫描时间、被扫移动终端的层级信息、位置信息中的一种或其结合,人们之间不用发生肢体上的接触即可通过蓝牙功能得知其相距多远、接触多长时间,构建出一个动态的、主动的信息搜集反馈网络,能很好地反应主扫移动终端当时所处的环境因素,信息收集准确度高,信息更新及时,定位精度高;
2、提前将移动终端的标识信息、用户信息、设备本体信息和第一定位信息一一对应地保存至服务器数据库中,通过移动终端,输入一定的查询条件,可根据用户姓名、用户手机号或者身份证等信息进行查询,得到自己或者他人所处的层级关系,包括自己或他人与目标人物之间的相对距离、接触时间等,另外地,当处于没网络状态的时候,例如在飞机内,基于蓝牙通讯的两个移动终端之间仍有信息传递,且移动终端会循环检查第一定位信息的状态,当重新归于有网络的时候,移动终端仍会将未上传的第一定位信息发送至服务器,实现数据的准确性,无遗漏。
3、在服务器中,将设备本体信息、第一定位信息以及标识信息、用户信息进行存储和分析处理,将某些群体定义为第一接触层级,这些群体的层级信息发送改变,而与之发生第一次接触的群体为第二接触层级,如此类推,可通过浏览器或者移动终端查询到不同接触层级的移动终端,识别出目标群体后,进一步分析其与第一接触层级所代表的目标人物之间的接触关系,并发出告警信息,通知及时准确,信息时效性好。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蓝牙的用户网络定位方法在实施例1中的流程框架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蓝牙的用户网络定位方法在实施例2中的流程框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1:
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蓝牙的用户网络定位方法,用于具有蓝牙功能的移动终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定期发送鉴权指令到服务器,所述鉴权指令包括所述移动终端的标识信息;
步骤S12:接收所述服务器反馈的第一结果,所述第一结果被配置为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标识信息是否存在于所述服务器数据库内而作出的判断,当所述第一结果为通过结果时,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当所述第一结果为不通过结果时,进入停止工作状态;
步骤S13: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定期扫描周围其他具有蓝牙功能的被扫移动终端,并得到第一定位信息,所述第一定位信息被配置为保存至主扫移动终端的本地内存中;
步骤S14:定期向所述服务器发送设备本体信息和第一定位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人佩戴一个移动终端,在移动终端上配置具体应用,人们提前通过应用向其背后的服务器注册,由于每个移动终端对应一个应用、对应一名个体,注册时在应用中输入移动终端对应的用户信息,将用户信息与所述标识信息一对一绑定,所述用户信息包括用户姓名、用户手机号、用户身份证中的一种或其结合,当移动终端定期向所述服务器发送设备本体信息和第一定位信息时,设备本体信息和第一定位信息会保存至唯一的标识信息对应的存储位置,保证信息的准确。
另外地,移动终端对鉴权指令进行数据加密处理后再发送至所述服务器,服务器对此鉴权指令进行解密,解密后得到对应的标识信息,并将此标识信息与服务器数据库内所存储的注册数据进行比对确认,如果标识信息没有在服务器数据库中进行注册,则服务器通过原有请求链路返回不通过信息给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将停止上传数据,移动终端进入停止工作状态;如果标识信息已经在服务器数据库中进行注册,则服务器通过原有请求链路返回通过信息给移动终端,移动终端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定期进行扫描动作和上传数据动作,防止数据的乱入。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定期扫描周围其他的移动终端,每一个移动终端都扮演一个自发的收集数据的角色,每一次扫描都会得到一次第一定位信息,且第一定位信息保存至主扫移动终端的本地内存中,无论该移动终端是否处于有效的网络环境里面,在脱离网络或者中央服务器的环境下,依然可以实现本地的数据存储,且移动终端会循环检查其存储器内第一定位信息的状态,第一定位信息存在已上传状态和未上传状态,当检测到处于未上传状态的所述第一定位信息,对所述第一定位信息进行数据加密处理后再发送至所述服务器,确保不会遗漏一条数据信息,对使用环境的适应性更好。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在步骤S13中,所述第一定位信息包括主扫移动终端与被扫移动终端之间的相对距离,所述相对距离通过RSSI算法得出,更具体地,当主扫移动终端扫描到被扫移动终端时,先得到接收信号强度RSSI,将其代入以下公式:d=10^((abs(RSSI)-A)/(10*n)),其中d为计算所得距离,A为发射端和接收端相隔1米时的信号强度,n为环境衰减因子,在移动终端本地即可计算出主扫移动终端与被扫移动终端之间的相对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信息还包括被扫移动终端的标识信息、扫描时间、被扫移动终端的层级信息、位置信息中的一种或其结合,所述设备本体信息包括主扫移动终端的层级信息、位置信息中的一种或其结合,所述主扫移动终端的层级信息和被扫移动终端的层级信息根据所述主扫移动终端与被扫移动终端之间的相对距离进行界定,所述主扫移动终端的层级信息和被扫移动终端的层级信息还根据移动终端之间接触顺序进行界定,在定义移动终端的层级信息时,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可根据相对距离和/或接触顺序来进行界定,例如在传染病疫情期间,由于传染病患者在病发前有潜伏期,在潜伏期内会跟不同人有不同距离的接触,当确认病发之后,之前与之有接触的人如按其相对距离来界定,可以定义与之相距一米以内的为第二接触层级,在一米至三米以内的为第三接触层级,如此类推,而一般在三米之内的接触人员会有更大的风险会被传染,可以精准地识别出第二接触层级和第三接触层级对应的人群。
另外地,在对设备本体信息和第一定位信息完成本地收集后,由移动终端对所述设备本体信息和第一定位信息进行数据加密处理后再发送至所述服务器,以防数据被盗用,保证安全性和私隐性。
作为一个优选方式,在移动终端中,也可访问后台的服务器,但是为了不同用户的私隐问题,会对每个用户进行权限界定,只有被定义为可查询其他人的用户才能通过移动终端查询其他人的信息,一般用户只能查询自己的信息。用户通过移动终端向所述服务器发送终端查询请求,输入查询条件,得到查询结果,所述查询条件包括时间范围、用户姓名、用户手机号、用户身份证、标识信息中的一种或其结合,所述查询结果包括主扫移动终端的层级信息、被扫移动终端的层级信息、位置信息、扫描时间、主扫移动终端与被扫移动终端之间的相对距离、移动终端之间接触顺序中的一种或其结合,例如,移动终端A输入自己的用户姓名或者用户手机号或者用户身份证等代表他本人的信息,并选择某一时间段,可查询得到他在此特定时间段内接触了哪些人,这些人是否携带传染病毒,以及他所处的层级信息等。
实施例2:
参照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蓝牙的用户网络定位方法,用于服务器,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从所述移动终端处接收鉴权指令,对所述鉴权指令进行解密,得到第二结果,所述第二结果包括标识信息;
步骤S22:将所述标识信息与服务器数据库中的注册信息进行比对确认,当所述标识信息与所述注册信息无重复时,发送表示为不通过的第一结果至所述移动终端;当所述标识信息与所述注册信息有重复时,发送表示为通过的第一结果至所述移动终端;
步骤S23:当第一结果为通过时,从所述移动终端接收设备本体信息和第一定位信息,并对所述设备本体信息和第一定位信息进行数据存储;
步骤S24:接收查询请求,输出查询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服务器主要起到数据存储功能和数据查询功能,因此其安全性要求很高,因其中存储的数据都代表着用户的私人信息,因此移动终端发送的鉴权指令经过加密,设备本体信息和第一定位信息也是经过加密之后再与服务器取得数据传输联系的,确保数据再传输过程中不会泄露,也提高访问服务器的安全性。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采用移动终端的查询方式,在步骤S24中:
服务器接收移动终端的查询请求,所述查询请求包含移动终端的标识信息,对所述标识信息与所述服务器数据库中的注册信息进行比对确认,确保该查询请求对应的移动终端已经是在述服务器数据库中提前注册的,才允许其查询数据;
当所述标识信息存在于所述服务器数据库中时,发送查询鉴权通过指令至移动终端,所述查询鉴权通过指令被配置为使所述移动终端跳转至查询界面;
在此查询界面上,用户通过移动终端输入查询条件,并向服务器发送查询条件,服务器输出查询结果,所述查询条件包括时间范围、用户姓名、用户手机号、用户身份证、标识信息中的一种或其结合,所述查询结果包括主扫移动终端的层级信息、被扫移动终端的层级信息、位置信息、扫描时间、主扫移动终端与被扫移动终端之间的相对距离、移动终端之间接触顺序中的一种或其结合。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式,采用浏览器的查询方式,在步骤S24中:
服务器接收浏览器的登录请求指令,解密所述登录请求指令,得到用户名和密码,将所述用户名和密码与所述服务器数据库中的注册信息进行比对确认,由于浏览器查询方式比较高级,属于后台操作,只有特定的用户才能访问,因此先对用户名和密码进行比对确认;
当所述标识信息存在于所述服务器数据库中时,发送鉴权通过指令至浏览器,所述鉴权通过指令被配置为使所述浏览器跳转至查询界面;
在此查询界面上,用户通过浏览器输入查询条件,并向服务器发送查询条件,服务器输出查询结果,所述查询条件包括时间范围、用户姓名、用户手机号、用户身份证、标识信息中的一种或其结合,所述查询结果包括主扫移动终端的层级信息、被扫移动终端的层级信息、位置信息、扫描时间、主扫移动终端与被扫移动终端之间的相对距离、移动终端之间接触顺序中的一种或其结合。
综上,存在两种查询的方式,两种方式灵活配合,在移动终端上,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查询其自身的接触史,判断是否有接触过已经公布的危险人物;在后台的浏览器上,管理者可以查询所有用户的数据,对其进行整理和分析应用,从宏观上进行调整。
在本实施例中,对移动终端的层级信息进行定义,根据移动终端的特性定义第一接触层级,与第一接触层级产生第一次接触的移动终端群体被定义为第二接触层级,与第二接触层级产生第一次接触的移动终端群体被定义为第三接触层级,如此类推;对移动终端的层级信息进行筛选,根据目标接触层级向对应的移动终端发送告警信息。由于数据信息往往具有滞后性,在确定某一用户为目标用户之前,往往他是正常游走于人民群众之间,因此移动终端的层级信息也大多具有滞后性,但是如移动终端之间的相对距离包括接触时间等均是不会改变的。
举个例子,在未确定目标用户之前,此用户A分别传染了用户B和用户C,而用户B和用户C又进行二次传染,一共传染了用户D、用户E、用户F、用户G和用户H,此时用户A、用户B、用户C、用户D、用户E、用户F、用户G和用户H的层级信息均为空,或者第零接触层级;当用户A被确诊,其对应的层级信息被修改成第一接触层级,进而用户B和用户C的层级信息被修改成第二接触层级,用户D、用户E、用户F、用户G和用户H的层级信息被修改成第三接触层级,通过各移动终端的接触顺序类界定其对应的层级信息。
当然,还可通过移动终端的相对距离或者接触时间来界定其对应的层级信息,在此不再作赘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通过运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如实施例1和/或实施例2中描述的方法。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本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手环或者手表等容易携带的设备。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实施例1和/或实施例2中描述的步骤。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一种典型的实现设备为计算机,计算机的具体形式可以是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蜂窝电话、相机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媒体播放器、导航设备、电子邮件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计算机、可穿戴设备或者这些设备中的任意几种设备的组合。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机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盘存储、量子存储器、基于石墨烯的存储介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利用具有蓝牙功能的移动终端,人们通过携带移动终端,在彼此之间实现移动终端定期扫描搜集信息,构建出一个动态的、主动的信息搜集反馈网络,能很好地反应主扫移动终端当时所处的环境因素,信息收集准确度高,信息更新及时,定位精度高;
在确认可疑接触群体时有更准确的数据依据,精准建立对应的层级信息,并可起到提醒告警作用,通知有效及时;
在脱离网络环境下,移动终端可将第一定位信息保存至本地内存中,先不发至服务器,等有网络之后,再将未上传的数据发至服务器,确保数据无遗漏;
本发明可协助政府单位和防疫系统建立快速定位和寻找目标对象的网络系统,快速确认目标对象的接触史,精准定位隔离人群,有助于实现防疫管控。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基于蓝牙的用户网络定位方法,用于具有蓝牙功能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定期发送鉴权指令到服务器,所述鉴权指令包括所述移动终端的标识信息;
步骤S12:接收所述服务器反馈的第一结果,所述第一结果被配置为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标识信息是否存在于所述服务器数据库内而作出的判断,当所述第一结果为通过结果时,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当所述第一结果为不通过结果时,进入停止工作状态;
步骤S13: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定期扫描周围其他具有蓝牙功能的被扫移动终端,并得到第一定位信息,所述第一定位信息被配置为保存至主扫移动终端的本地内存中;
步骤S14:定期向所述服务器发送设备本体信息和第一定位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蓝牙的用户网络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1中,对所述鉴权指令进行数据加密处理后再发送至所述服务器,所述标识信息被配置为与所述移动终端唯一对应的标识信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蓝牙的用户网络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3中,所述第一定位信息包括主扫移动终端与被扫移动终端之间的相对距离,所述相对距离通过RSSI算法得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蓝牙的用户网络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信息还包括被扫移动终端的标识信息、扫描时间、被扫移动终端的层级信息、位置信息中的一种或其结合,所述设备本体信息包括主扫移动终端的层级信息、位置信息中的一种或其结合,所述主扫移动终端的层级信息和被扫移动终端的层级信息根据所述主扫移动终端与被扫移动终端之间的相对距离进行界定,所述主扫移动终端的层级信息和被扫移动终端的层级信息还根据移动终端之间接触顺序进行界定。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蓝牙的用户网络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4中,对所述设备本体信息和第一定位信息进行数据加密处理后再发送至所述服务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蓝牙的用户网络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1之前还包括步骤S10:向所述服务器注册,输入所述移动终端对应的用户信息,将所述用户信息与所述标识信息一对一绑定,所述用户信息包括用户姓名、用户手机号、用户身份证中的一种或其结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蓝牙的用户网络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信息存在已上传状态和未上传状态,在步骤S14之后还包括步骤S140:循环检查所述第一定位信息的状态,当检测到处于未上传状态的所述第一定位信息,对所述第一定位信息进行数据加密处理后再发送至所述服务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蓝牙的用户网络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所述服务器发送终端查询请求,输入查询条件,得到查询结果,所述查询条件包括时间范围、用户姓名、用户手机号、用户身份证、标识信息中的一种或其结合,所述查询结果包括主扫移动终端的层级信息、被扫移动终端的层级信息、位置信息、扫描时间、主扫移动终端与被扫移动终端之间的相对距离、移动终端之间接触顺序中的一种或其结合。
9.一种基于蓝牙的用户网络定位方法,用于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从所述移动终端处接收鉴权指令,对所述鉴权指令进行解密,得到第二结果,所述第二结果包括标识信息;
步骤S22:将所述标识信息与服务器数据库中的注册信息进行比对确认,当所述标识信息与所述注册信息无重复时,发送表示为不通过的第一结果至所述移动终端;当所述标识信息与所述注册信息有重复时,发送表示为通过的第一结果至所述移动终端;
步骤S23:当第一结果为通过时,从所述移动终端接收设备本体信息和第一定位信息,并对所述设备本体信息和第一定位信息进行数据存储;
步骤S24:接收查询请求,输出查询结果。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基于蓝牙的用户网络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3中,先对所述设备本体信息和第一定位信息解密,再将其存储于服务器数据库中。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基于蓝牙的用户网络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4中:
接收移动终端的查询请求,所述查询请求包含移动终端的标识信息,对所述标识信息与所述服务器数据库中的注册信息进行比对确认;
当所述标识信息存在于所述服务器数据库中时,发送查询鉴权通过指令至移动终端,所述查询鉴权通过指令被配置为使所述移动终端跳转至查询界面;
接收查询条件,输出查询结果,所述查询条件包括时间范围、用户姓名、用户手机号、用户身份证、标识信息中的一种或其结合,所述查询结果包括主扫移动终端的层级信息、被扫移动终端的层级信息、位置信息、扫描时间、主扫移动终端与被扫移动终端之间的相对距离、移动终端之间接触顺序中的一种或其结合。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基于蓝牙的用户网络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4中:
接收浏览器的登录请求指令,解密所述登录请求指令,得到用户名和密码,将所述用户名和密码与所述服务器数据库中的注册信息进行比对确认;
当所述标识信息存在于所述服务器数据库中时,发送鉴权通过指令至浏览器,所述鉴权通过指令被配置为使所述浏览器跳转至查询界面;
接收查询条件,输出查询结果,所述查询条件包括时间范围、用户姓名、用户手机号、用户身份证、标识信息中的一种或其结合,所述查询结果包括主扫移动终端的层级信息、被扫移动终端的层级信息、位置信息、扫描时间、主扫移动终端与被扫移动终端之间的相对距离、移动终端之间接触顺序中的一种或其结合。
13.如权利要求9至12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蓝牙的用户网络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移动终端的层级信息进行定义,根据移动终端的特性定义第一接触层级,与第一接触层级产生第一次接触的移动终端群体被定义为第二接触层级,与第二接触层级产生第一次接触的移动终端群体被定义为第三接触层级,如此类推;对移动终端的层级信息进行筛选,根据目标接触层级向对应的移动终端发送告警信息。
1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通过运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010978629.9A 2020-09-17 2020-09-17 一种基于蓝牙的用户网络定位方法、电子设备及介质 Active CN1121535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78629.9A CN112153562B (zh) 2020-09-17 2020-09-17 一种基于蓝牙的用户网络定位方法、电子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78629.9A CN112153562B (zh) 2020-09-17 2020-09-17 一种基于蓝牙的用户网络定位方法、电子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53562A true CN112153562A (zh) 2020-12-29
CN112153562B CN112153562B (zh) 2023-05-09

Family

ID=738923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78629.9A Active CN112153562B (zh) 2020-09-17 2020-09-17 一种基于蓝牙的用户网络定位方法、电子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5356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35601A (zh) * 2020-12-31 2021-04-30 医渡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利用蓝牙确定传染病密接人群的测试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4173325A (zh) * 2021-06-09 2022-03-1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蓝牙定位设备的检测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43577A (zh) * 2020-05-22 2020-06-26 卓望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传染病人跟踪及感染风险检测的方法
CN111446006A (zh) * 2020-04-08 2020-07-24 陈恬慧 一种传染病疫情中密切接触者的追踪方法
CN111601255A (zh) * 2020-04-17 2020-08-28 广东省新一代通信与网络创新研究院 一种疫情追踪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46006A (zh) * 2020-04-08 2020-07-24 陈恬慧 一种传染病疫情中密切接触者的追踪方法
CN111601255A (zh) * 2020-04-17 2020-08-28 广东省新一代通信与网络创新研究院 一种疫情追踪方法
CN111343577A (zh) * 2020-05-22 2020-06-26 卓望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传染病人跟踪及感染风险检测的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35601A (zh) * 2020-12-31 2021-04-30 医渡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利用蓝牙确定传染病密接人群的测试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2735601B (zh) * 2020-12-31 2022-02-22 医渡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利用蓝牙确定传染病密接人群的测试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4173325A (zh) * 2021-06-09 2022-03-1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蓝牙定位设备的检测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173325B (zh) * 2021-06-09 2022-12-2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蓝牙定位设备的检测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53562B (zh) 2023-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haiduzzaman et al. A privacy-preserving mobile and fog computing framework to trace and prevent COVID-19 community transmission
Chowdhury et al. COVID-19 contact tracing: challeng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Abbas et al. COVID-19 contact trace app deployments: Learnings from Australia and Singapore
US9728080B1 (en) Proximity-sensor supporting multiple application services
US9344993B2 (en) Location verification
US20210281395A1 (en) Storage and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for cryptographic tags
CN110232749B (zh) 基于区块链的巡检存证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US11604890B2 (en) Accessing information based on privileges
CN112153562B (zh) 一种基于蓝牙的用户网络定位方法、电子设备及介质
AU2015205906B2 (en) Released offender geospatial location information clearinghouse
US2023030888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counter identity verification
Gupta et al. Technological and analytical review of contact tracing apps for COVID-19 management
US1147761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verifiably proving proximity
Ali et al. A study on contact tracing apps for Covid-19: Privacy and security perspective.
GB2534400A (en) User Verification
US11037430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registered sex offender alerts
Buchanan et al. Use of participatory apps in contact tracing: options and implications for public health, privacy and trust
Buccafurri et al. A centralized contact-tracing protocol for the COVID-19 pandemic
JP7060463B2 (ja) データ管理システム及びノード装置
Chowdhury et al. Covid-19 contact tracing: Current stat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Yadav et al. A Comparison of Cloud-IoT-Based Frameworks of Identification and Monitoring of Covid-19 Cases
Huang et al. On the privacy and integrity risks of contact-tracing applications
Kuznetsov et al. Overview and Comparison of the Main Approaches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ntact Tracing Mechanisms in the COVID-19 Pandemic
US20180227328A1 (en) Method for Identifying Potentially Fraudulent Usage of a User Identifier
JP2018195154A (ja) データ提供システム及びデータ提供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418

Address after: Room 602-2, 6th Floor, Linhai Building, No. 38 Jida Shihua West Road, Xiangzhou District,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9000

Applicant after: Zhuhai Weiwang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602-1, Linhai building, 38 Shihua West Road, Jida, Xiangzhou District, Zhuhai, Guangdong 519000

Applicant before: Zhuhai Kangzhenghong Mdt InfoTech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