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53513B - 用于无线通信的无线对耳耳机、无线通信方法和介质 - Google Patents

用于无线通信的无线对耳耳机、无线通信方法和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53513B
CN112153513B CN202011014145.9A CN202011014145A CN112153513B CN 112153513 B CN112153513 B CN 112153513B CN 202011014145 A CN202011014145 A CN 202011014145A CN 112153513 B CN112153513 B CN 1121535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signal
wireless
headset
analo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1414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53513A (zh
Inventor
童伟峰
张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stechnic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stechnic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stechnic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stechnic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1414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5351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535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535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535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535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58Manufacture or assemb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无线对耳耳机、无线通信方法和介质。该无线对耳耳机包括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中的各个耳机包括:第一天线,其与第一射频电路、第一模拟电路和第一模数转换器依序电连接,以形成第一天线支路;第二天线,其与第二射频电路、第二模拟电路和第二模数转换器依序电连接,以形成第二天线支路;以及处理器,其配置为:根据耳机的数据传输状况,确定采用单天线机制或双天线机制。本公开能够灵活地针对各种数据传输状况采用不同的天线机制,并提高无线对耳耳机的接收性能,降低无线对耳耳机的功耗。

Description

用于无线通信的无线对耳耳机、无线通信方法和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耳机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对耳耳机与数个智能设备的无线通信方法、无线通信系统及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耳机已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传统有线耳机通过导线连接智能设备(例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然而这会限制佩戴者的行动,尤其是在运动场景下。同时,耳机线的缠绕和拉扯以及听诊器效应都影响耳机佩戴者的听音体验。普通蓝牙耳机虽然取消了耳机和智能设备之间的导线,但左右耳之间仍然存在导线。由此真无线立体声耳机应运而生。
现有的真无线对耳耳机通常包括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分别用于左右耳,各个耳机中通常设置有单个天线,且对该天线的辐射分布没有特别关注,使得在两个耳机之间进行无线通信以及在各个耳机与智能设备之间进行无线通信时,仅能够采用单天线机制,有时甚至受到外界干扰和噪声的严重影响,导致耳机的接收性能差且功耗大,进而显著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显然,现有耳机无法提供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提供了本公开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公开需要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无线对耳耳机、无线通信方法和介质。该无线对耳耳机包括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并且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中的各个耳机中设置有第一天线、第二天线和处理器,能够根据耳机的数据传输状况,确定采用单天线机制或双天线机制,从而灵活地针对各种数据传输状况采用不同的天线机制,并提高无线对耳耳机的接收性能,降低无线对耳耳机的功耗。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无线对耳耳机,该无线对耳耳机包括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中的各个耳机可包括第一天线、第二天线和处理器。第一天线与第一射频电路、第一模拟电路和第一模数转换器依序电连接以形成第一天线支路,第二天线与第二射频电路、第二模拟电路和第二模数转换器依序电连接以形成第二天线支路,处理器可配置为:根据耳机的数据传输状况,确定采用单天线机制或双天线机制。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对耳耳机的无线通信方法,该无线对耳耳机包括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中的各个耳机包括第一天线、第二天线和处理器。第一天线与第一射频电路、第一模拟电路和第一模数转换器依序电连接以形成第一天线支路,第二天线与第二射频电路、第二模拟电路和第二模数转换器依序电连接以形成第二天线支路。该无线通信方法可包括:由处理器,根据耳机的数据传输状况,确定采用单天线机制或双天线机制。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其设置在无线对耳耳机中的各个耳机中且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无线对耳耳机包括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中的各个耳机包括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第一天线与第一射频电路、第一模拟电路和第一模数转换器依序电连接以形成第一天线支路,第二天线与第二射频电路、第二模拟电路和第二模数转换器依序电连接以形成第二天线支路。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由处理器执行时实行一种无线通信方法。
利用根据本公开各个实施例的用于无线通信的无线对耳耳机、无线通信方法和介质,可以根据无线对耳耳机中的各个耳机的数据传输状况,确定采用单天线机制或双天线机制,从而灵活地针对各种数据传输状况采用不同的天线机制,并提高无线对耳耳机的接收性能,降低无线对耳耳机的功耗。
附图说明
在不一定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可以在不同的视图中描述相似的部件。具有字母后缀或不同字母后缀的相同附图标记可以表示相似部件的不同实例。附图大体上通过举例而不是限制的方式示出各种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一起用于对所公开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适当的时候,在所有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同一或相似的部分。这样的实施例是例证性的,而并非旨在作为本装置或方法的穷尽或排他实施例。
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用于无线通信的无线对耳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a)示出图1中的第一天线101a的辐射分布的示意图;
图2(b)示出图1中的第二天线101b的辐射分布的示意图;
图3(a)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用于无线通信的无线对耳耳机的配置框图;
图3(b)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无线对耳耳机在侦听模式下的无线通信的示意图;
图4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无线对耳耳机中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构造示意图;
图5(a)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在侦听模式下的无线对耳耳机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时序图;
图5(b)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在转发模式下的无线对耳耳机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时序图;
图6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无线对耳耳机中各个耳机中的示意性线路图;以及
图7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无线对耳耳机的无线通信方法的主要步骤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详细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公开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公开的限定。本文中所描述的各个步骤,如果彼此之间没有前后关系的必要性,则本文中作为示例对其进行描述的次序不应视为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知道可以对其进行顺序调整,只要不破坏其彼此之间的逻辑性导致整个流程无法实现即可。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用于无线通信的无线对耳耳机和无线通信方法。
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用于无线通信的无线对耳耳机的结构示意图。通常,无线对耳耳机可以包括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可具有相似的构造。下面结合图1对单个耳机(即第一耳机或第二耳机)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1所示,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中的各个耳机可以包括第一天线101a、第二天线101b和主芯片10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天线101a和第二天线101b可以具有不同的位置和/或不同的辐射分布,从而能够在不同的无线链接上表现良好。下面以第一天线101a更适合双耳之间的无线通信且第二天线101b更适合无线对耳耳机与第三方设备(例如智能设备)之间的无线通信的辐射分布方案作为示例。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天线101a和第二天线101b的辐射分布方案不限于此,而是可以进行各种修改,并且除了辐射分布之外,也可以根据需求布置在不同的位置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天线101a在水平方向上的辐射分布大于垂直方向上的辐射分布,如图2(a)所示,其中,x轴和y轴表示水平面上的正交方向,z轴表示垂直方向(即上下方向);第二天线101b在垂直方向上的辐射分布大于水平方向上的辐射分布,如图2(b)所示。也就是说,第一天线101a的优势辐射方向靠近水平方向,并与两个耳机佩戴于用户耳内的情况下的连线方向相一致,因此,在启用第一天线101a专用于双耳(即第一耳机与第二耳机)之间的无线通信时,信号的强度和质量更好,并且抗干扰和抗噪音的效果更好。与第一天线101a相比,第二天线101b的优势辐射方向靠近垂直方向,在无线对耳耳机的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均佩戴于用户耳内的情况下,智能设备通常设置在低于用户耳部的下方位置处,例如置于用户衣服口袋内、桌子上、低处的支架上等,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中的各个耳机与智能设备的连线方向通常也接近垂直方向,因此,在启用第二天线101b专用于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中的各个耳机与智能设备之间的无线通信时,信号的强度和质量更好,并且抗干扰和抗噪音的效果更好,有利于提高无线对耳耳机的接收性能。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天线101a和第二天线101b可以具有相同方向的辐射分布,例如第一天线101a和第二天线101b均为在水平方向上的辐射分布大于垂直方向上的辐射分布;也可以具有不同方向的辐射分布,例如第一天线101a在水平方向上的辐射分布大于垂直方向上的辐射分布,而第二天线101b在垂直方向上的辐射分布大于水平方向上的辐射分布,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图1中采用主芯片102作为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中的各个耳机中的主要功能电路的示例,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主要功能电路不限于此。主要功能电路可以配置为执行各个耳机的主要功能,例如但不限于无线通信(例如蓝牙通信、WiFi通信)功能、降噪功能、语音活动检测(VAD)识别功能等。主要功能电路可以包括第一射频电路103a、第一模拟电路104a、第一模数转换器105a、第二射频电路103b、第二模拟电路104b、第二模数转换器105b和处理器106。第一天线101a与第一射频电路103a、第一模拟电路104a和第一模数转换器105a依序电连接,以形成第一天线支路;第二天线101b与第二射频电路103b、第二模拟电路104b和第二模数转换器105b依序电连接,以形成第二天线支路。这里,第一射频电路103a和第二射频电路103b是指处理信号的电磁波长与电路或器件尺寸处于同一数量级的电路,第一射频电路103a和第二射频电路103b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低噪声放大器、混频器等。第一模拟电路104a和第二模拟电路104b是指除第一射频电路103a和第二射频电路103b之外的用来对模拟信号进行传输、变换、处理、放大、测量和显示等工作的电路,第一模拟电路104a和第二模拟电路104b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模拟滤波器、可编程增益放大器(PGA)等。第一模数转换器105a和第二模数转换器105b是指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电路。主要功能电路,包括其中的各个电气构件,例如但不限于第一天线支路和第二天线支路的各个电气构件,可以采用各种实现方式,例如但不限于用户可编程门阵列(FPGA)、特定用途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DSP)芯片、片上系统(SOC)等中的任何一种或其组合。应理解,根据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中的各个单元,可以实现为存储在存储器上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由处理器执行时可以实现相应的步骤;也可以实现为具有相应逻辑计算能力的硬件;也可以实现为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固件)。各个单元可以整合在单个耳机内,以加快各种处理的判定速度,并减少通信开销。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06可以实现为用户可编程门阵列(FPGA)、特定用途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DSP)芯片、片上系统(SOC)、微处理器(MPU)(例如但不限于Cortex)等中的任何一种或其组合。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主芯片102还可以包括存储器(图中未示出),处理器106可以通信地耦合到存储器,并且配置为执行存储在其中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存储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闪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诸如同步DRAM(SDRAM)或Rambus DRAM的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静态存储器(例如,闪存、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等,其上以任何格式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可以被处理器访问,从ROM或者任何其他合适的存储位置读取,并加载到RAM中供处理器执行,以实现根据本公开各个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方法。
为了描述的便利,下文中主要以处理器106实现为SOC为例(相应地主要功能电路实现为主芯片102)进行说明,但需要说明的是,其可以采用上文所述的其他实现方式,故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处理器106可以配置为根据耳机(即第一耳机或第二耳机)的数据传输状况,确定采用单天线机制或双天线机制。这里,单天线机制可以包括启用第一天线支路和第二天线支路中的任一天线支路,双天线机制可以包括初始启用第一天线支路和第二天线支路以分别获取来自第一天线支路和第二天线支路的信号。也就是说,第一天线101a和第二天线101b可以被择一启用,也可以被一同启用。在本公开的双天线机制中,“初始启用”表示初始可以获取第一天线支路和第二天线支路的两路信号,如此可对两路信号进行处理以根据处理结果采取适当的后续操作;后续操作包括将其中一路天线支路关闭或休眠等,如果在关闭的情况下,第一天线支路和第二天线支路就不再一同保持启用,也不再获取和处理关闭的那路天线支路的信号。进一步地,数据传输状况是指接收来自智能设备的无线帧或音频数据的数据传输状况,该数据传输状况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缓存音频数据量、数据传输误差参数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06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根据无线对耳耳机要经其进行通信的无线链接的情况,选择性地启用第一天线101a和第二天线101b中的一个,使得第二天线101b被启用用于无线对耳耳机与智能设备之间的无线链接的通信,而第一天线101a被启用用于第一耳机与第二耳机之间的无线链接的通信。应理解,“要经由无线链接进行通信”可以涵盖稍迟要经由该无线链接进行通信但当前尚未进行通信的情况,也可以涵盖正在经由该无线链接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链接可以采用各种通信模式来实现,包括但不限于蓝牙、WiFi、近场通信(NFC)等。在无线链接建立完成后,可以根据无线对耳耳机要经其进行通信的无线链接的情况,选择性地启用第一天线101a和第二天线101b中的一个,使得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中的至少一个耳机可以利用第二天线101b来接收智能设备发送的信息,例如音频数据信息;或者,第一耳机与第二耳机之间也可以利用第一天线101a来传输信息,例如指示包、耳机交互信息等,这里,智能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音频播放器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耳机的数据传输状况可以包括耳机的缓存音频数据量,处理器106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在耳机的缓存音频数据量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确定采用单天线机制;在耳机的缓存音频数据量小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确定采用双天线机制,其中,第二阈值不大于第一阈值。这里,缓存音频数据可以是耳机从智能设备接收但当前尚未进行播放的待播放音频数据。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根据耳机的缓存音频数据量来确定采用单天线机制,还是双天线机制。如果耳机的缓存音频数据量大于第一阈值,则表示可播放的音频数据较多,音频播放过程中出现断续的可能性较小,此时,为了降低无线对耳耳机的功耗,可以采用单天线机制,即,选取第一天线支路和第二天线支路中的任一天线支路来获取该天线支路对应的信号,需要说明的是,选取天线支路的方法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任意指定一个天线支路、使用上一帧时的接收天线对应的天线支路等。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灵活地切换和选取所述单天线。如果耳机的缓存音频数据量小于第二阈值,则表示可播放的音频数据较少,音频播放过程中出现断续的可能性较大,此时,为了提高无线对耳耳机的接收性能,可以采用双天线机制,即,同时启用第一天线支路和第二天线支路以获取来自两个天线支路的信号。这里,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可以是耳机系统的默认值,也可以通过多次实验获得,或者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进一步地,第二阈值不大于第一阈值,例如,第一阈值可以为200ms,第二阈值可以为50ms。也就是说,在耳机的缓存音频数据量大于200ms的情况下,采用单天线机制;在耳机的缓存音频数据量小于50ms的情况下,采用双天线机制;而在耳机的缓存音频数据量大于或等于50ms且小于或等于200ms的情况下,保持当前的天线机制不变。
在一些实施例中,耳机的数据传输状况可以包括数据传输误差参数,该数据传输误差参数基于耳机的数据传输的(Packet Error Rate,PER)、误码率(Bit Error Rate,BER)和丢包率(Packet Loss Rate,PLR)中的至少一种来确定,处理器106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在耳机的数据传输误差参数大于第三阈值的情况下,确定采用双天线机制。这里,误包率是指延误数据包数量占所发送数据组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收到的错误帧数/收到的总帧数×100%。误码率,也称“比特差错率”或“误比特率”,是指在传输的比特总数中发生差错的比特数所占的比例(平均值),其计算公式为:错误比特数/传输总比特数×100%。丢包率是指测试中所丢失数据包数量占所发送数据组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输入报文-输出报文)/输入报文]×100%。由于信号在传播过程中受到距离和障碍物的影响,因此,信号的功率强度随之衰减,从而间接影响了精度。也就是说,PER、BER和PLR的代表值越小,则表示无线对耳耳机接收信号的强度和质量越好。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如果耳机的数据传输误差参数大于第三阈值,则表示无线对耳耳机接收信号的强度和质量较差,此时,为了改善无线对耳耳机的接收性能,可以采用双天线机制,即,同时启用第一天线支路和第二天线支路以获取来自两个天线支路的信号。这里,第三阈值可以是耳机系统的默认值,也可以通过多次实验获得,或者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进一步地,第三阈值可以为10%。也就是说,在耳机的数据传输误差参数大于10%的情况下,采用双天线机制;而在耳机的数据传输误差参数小于或等于10%的情况下,保持当前的天线机制不变。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06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在确定采用双天线机制的情况下,获取来自第一模拟电路104a的第一信号和来自第二模拟电路104b的第二信号;在第一信号或第二信号的幅值代表值大于第四阈值、或者第一信号的幅值代表值和第二信号的幅值代表值的差异超过第五阈值、或者第一信号的幅值代表值和第二信号的幅值代表值的差异超过第五阈值且第一信号的幅值代表值和第二信号的幅值代表值中较大的幅值代表值超过第六阈值的情况下,选取较大的幅值代表值对应的天线支路的信号用于解调,并使得另一天线支路以低功耗模式运行。这里,低功耗模式可以包括关闭模式或休眠模式。在一些实施例中,关闭模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关闭另一天线支路的电源、关闭另一天线支路的时钟信号等。在一些实施例中,休眠模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关闭另一天线支路的时钟信号、关闭所有相应模块的时钟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休眠模式下,可以对另一天线支路提供待机省电情况下的供电,且可定期地唤醒或者响应于特定的用户唤醒操作而醒来以恢复正常供电。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信号可以在模拟滤波之前被获取,也可以在模拟滤波之后被获取,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在确定采用双天线机制的情况下,获取来自第一模拟电路104a的第一信号和来自第二模拟电路104b的第二信号,以在第一模拟电路104a和第二模拟电路104b中分别对第一信号的幅度和第二信号的幅度进行峰值检测。进一步地,可以将第一信号的幅值代表值或第二信号的幅值代表值与第四阈值进行比较;如果第一信号的幅值代表值或第二信号的幅值代表值大于第四阈值,则选取较大的幅值代表值对应的天线支路的信号用于解调,并使得另一天线支路以低功耗模式运行,这里,第四阈值表示对应到天线接收端的接收信号功率值,该第四阈值可以为-50dbm。天线接收端的接收信号功率值大于第四阈值,则表明天线接收端的接收信号功率值很大,信号很好,选相应天线支路信号解调即可,另一天线支路以及后续对该支路的处理可以关闭,以降低功耗。第一信号的幅度的峰值可以通过设置在第一模拟电路104a之后的第一峰值检测模块(图中未示出)来进行检测,第二信号的幅度的峰值可以通过设置在第二模拟电路104b之后的第二峰值检测模块(图中未示出)来进行检测。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峰值检测模块也可以设置在第一模拟电路104a之前,同样地,第二峰值检测模块也可以设置在第二模拟电路104b之前,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在确定采用双天线机制的情况下,获取来自第一模拟电路104a的第一信号和来自第二模拟电路104b的第二信号,以在第一模拟电路104a和第二模拟电路104b中分别对第一信号的幅度和第二信号的幅度进行峰值检测。进一步地,可以计算第一信号的幅值代表值和第二信号的幅值代表值的差异;如果第一信号的幅值代表值和第二信号的幅值代表值的差异超过第五阈值,则选取较大的幅值代表值对应的天线支路的信号用于解调,并使得另一天线支路以低功耗模式运行,。幅值代表值的差异可以包括幅值代表值的比值,例如但不限于1:5、2:1、2:3、3:4等;也可以包括幅值代表值的差值,例如但不限于2db、4db、6db、8db等。在信号幅值以LOG域表示时,第五阈值可以为3db,6db等。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在确定采用双天线机制的情况下,获取来自第一模拟电路104a的第一信号和来自第二模拟电路104b的第二信号,以在第一模拟电路104a和第二模拟电路104b中分别对第一信号的幅度和第二信号的幅度进行峰值检测;进一步地,计算第一信号的幅值代表值和第二信号的幅值代表值的差异,并将第一信号的幅值代表值和第二信号的幅值代表值分别与第六阈值进行比较;如果第一信号的幅值代表值和第二信号的幅值代表值的差异超过第五阈值且第一信号的幅值代表值和第二信号的幅值代表值中较大的幅值代表值超过第六阈值,则选取较大的幅值代表值对应的天线支路的信号用于解调,并使得另一天线支路以低功耗模式运行,这里,第六阈值表示可以为-90dbm。天线接收到的幅度小于第六阈值,可以认为此时没有有效信号,天线接收到的是噪声和干扰。此时天线接收继续进行,以等待有效信号到来。检测天线信号幅值是否超过第六阈值,可以防止在初始只有噪声和干扰而有效信号没有到来时,去决定使用哪一个天线支路。
下面以“信号的峰值检测”为例进行说明。假设获取到的来自第一模拟电路104a的第一信号的幅度的峰值为-20dbm,获取到的来自第二模拟电路104b的第二信号的幅度的峰值为-30dbm,由于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的幅度的峰值均大于第四阈值(即-50dbm),且第一信号的幅度的峰值大于第二信号的幅度的峰值,因此,选取较大的峰值对应的第一天线支路的第一信号用于解调,并使得较小的峰值对应的第二天线支路以低功耗模式运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06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在确定采用双天线机制的情况下,获取来自第一模数转换器105a的第三信号和来自第二模数转换器105b的第四信号,将第三信号的功率相关参数与第四信号的功率相关参数进行比较;在第三信号的功率相关参数和第四信号的功率相关参数的差异超过第七阈值的情况下,选取较大的功率相关参数对应的天线支路的信号用于解调,并使得另一天线支路以低功耗模式运行。这里,低功耗模式可以包括关闭模式或休眠模式。在一些实施例中,关闭模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关闭另一天线支路的电源、关闭另一天线支路的时钟信号等。在一些实施例中,休眠模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关闭另一天线支路的时钟信号、关闭所有外设的时钟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休眠模式下,可以对另一天线支路提供待机省电情况下的供电,且可定期地唤醒或者响应于特定的用户唤醒操作而醒来以恢复正常供电。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在确定采用双天线机制的情况下,获取来自第一模数转换器105a的第三信号和来自第二模数转换器105b的第四信号,并将第三信号的功率相关参数与第四信号的功率相关参数进行比较;如果第三信号的功率相关参数和第四信号的功率相关参数的差异超过第七阈值,则表示无线对耳耳机接收信号的强度和质量较差,此时,为了改善无线对耳耳机的接收性能,可以选取较大的功率相关参数对应的天线支路的信号用于解调,并使得另一天线支路以低功耗模式运行。这里,功率相关参数的差异可以包括功率相关参数的比值,例如但不限于1:5、2:1、2:3、3:4等;也可以包括功率相关参数的差值,例如但不限2db、4db、6db、8db等。第七阈值可以是耳机系统的默认值,也可以通过多次实验获得,或者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在一些实施例中,功率相关参数可以包括信号在时域和/或频域上的能量、功率等。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将天线支路的信号的功率相关参数相对于该信号的基准功率相关参数进行标准化以实现校准,基准功率相关参数可以选取信号中不包含有效信息的片段来计算。在信号功率相关参数以LOG域表示时,第七阈值可以为3db,6db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假设功率相关参数为预定时间段内的信号能量,并且从第一模数转换器105a获取到的第三信号的预定时间段内的信号能量为20,从第二模数转换器105b获取到的第四信号的预定时间段内的信号能量为30,以及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的第七阈值为0.5,则通过计算可知,第三信号的信号能量和第四信号的信号能量的比值为2:3,由于第三信号的信号能量和第四信号的信号能量的比值(即约为0.67)大于第七阈值(即0.5),因此,选取较大的信号能量对应的第二天线支路的第四信号用于解调,并使得较小的信号能量对应的第一天线支路以低功耗模式运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对耳耳机还可以包括紧邻第一模数转换器105a下游的第一缓存器(图中未示出)和紧邻第二模数转换器105b下游的第二缓存器(图中未示出),处理器106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从较大的功率相关参数对应的天线支路的缓存器中读取信号用于解调。需要说明的是,在选取天线支路时,接收电路已经接收到部分数据,如果没有对这部分数据进行缓存,则这部分数据很可能丢失,因此,可以在无线对耳耳机中设置第一缓存器和第二缓存器,以防止数据丢失。
图3(a)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用于无线通信的无线对耳耳机100的配置框图,以及图3(b)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无线对耳耳机100在侦听模式下的无线通信的示意图。下面结合图3(a)和图3(b)对无线对耳耳机100在侦听模式下的无线通信流程进行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耳机100a可以包括第一无线通信单元107a,第二耳机100b可以包括第二无线通信单元107b。第一无线通信单元107a可以配置为:建立与智能设备300之间的第一无线链接301a用于无线通信,以在第N个通信帧的第一时间段内经由第一无线链接301a接收来自智能设备300的音频数据信息,并在第N+1个通信帧的第二时间段内经由第一无线链接301a向智能设备300传输应答包(ACK/NACK)。第一无线链接301a的相关通信参数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发送至第二耳机100b,以便第二无线通信单元107b可以侦听经由第一无线链接301a传输的信息,并在第N个通信帧的第一时间段内经由侦听无线链接301b获取来自智能设备300的音频数据信息,且如果需要的话,第二无线通信单元107b也可以在第N+1个通信帧的第二时间段内经由侦听无线链接301b向智能设备300传输应答包(ACK/NACK)。这里,相关通信参数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智能设备300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等标识信息、同步信息、频段信息、加密参数等。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处理器106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在无线链接为第一无线链接301a的情况下,根据至少一个耳机(即第一耳机100a和/或第二耳机100b)的无线链接的状况,交替配置接收天线为第一天线101a或第二天线101b。这里,第一天线101a和第二天线101b的配置同样基于无线链接的状况,即,需要获取和/或计算RSSI或PER、BER和PLR中的至少一个的代表值,故在此不再进行赘述。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耳机100a和第二耳机100b可以互换使用。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耳机100a还可以包括第三无线通信单元108a,第二耳机100b还可以包括第四无线通信单元108b,第三无线通信单元108a和第四无线通信单元108b可以配置为:建立第一耳机100a与第二耳机100b之间的第二无线链接302,以在第N个通信帧内除第一时间段以外的第三时间段内,经由第二无线链接302向另一耳机发送指示包,该指示包包含其发送者是否正确接收到来自智能设备300的音频数据的信息。作为一个示例,指示包可以包括ECC包,在其发送者正确接收到来自智能设备300的音频数据的信息的情况下,ECC包可以包含对该正确接收的音频数据编码得到的纠错码而不包含音频数据,从而其数据量可以明显小于对应的音频数据包。在一些实施例中,发送者发送了ECC包,则意味着其正确接收到了来自智能设备300的音频数据的信息,接收者可以优先利用数据量较小的ECC包,来尝试对其侦听所得的音频数据进行纠错,从而在降低通信负荷的同时改善音频数据纠错的成功率和效率。作为另一个示例,指示包也可以采用其他实现方式(最简单的方式例如ACK/NACK包),以传输发送者是否正确接收到来自智能设备300的音频数据的信息。受益于指示包,第一耳机100a或第二耳机100b可以向智能设备300回复体现第一耳机100a和第二耳机100b两者是否都正确接收到音频数据的ACK/NACK包,以供智能设备300据此决定要不要重发音频数据帧。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处理器106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在无线链接为第二无线链接302的情况下,根据至少一个耳机(即第一耳机100a和/或第二耳机100b)的无线链接的状况,交替配置接收天线为第一天线101a或第二天线101b。这里,第一天线101a和第二天线101b的配置同样基于无线链接的状况,即,需要获取和/或计算RSSI或PER、BER和PLR中的至少一个的代表值,故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耳机100a还可以包括第五无线通信单元109a,第二耳机100b还可以包括第六无线通信单元109b,第五无线通信单元109a和第六无线通信单元109b可以配置为:建立第一耳机100a与第二耳机100b之间的第三无线链接303,用于传输耳机之间的交互信息,例如但不限于第一无线链接301a的相关通信参数、第一耳机100a与第二耳机100b之间的同步播放信息、跳频信息、音量的同时调节交互信息、主从切换的命令交互信息等。需要说明的是,第三无线链接303与第二无线链接302是彼此独立的,且可以采用彼此不同的通信模式(例如蓝牙通信、WiFi通信等)。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耳机100a所包括的第一无线通信单元107a、第三无线通信单元108a和第五无线通信单元109a可以在物理上复用同一无线通信模块,例如蓝牙模块、WiFi模块等。第二耳机100b所包括的第二无线通信单元107b、第四无线通信单元108b和第六无线通信单元109b可以在物理上复用同一无线通信模块,例如蓝牙模块、WiFi模块等。
图4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无线对耳耳机中第一天线401和第二天线402的构造示意图。图4中以用于佩戴在左耳内的单耳耳机作为示例进行说明。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耳机的第一天线401可以布置在背离耳部的一侧(即图4中的左侧)上部,从而尽量在横向上远离头部,使得辐射信号不容易被头部遮挡;第二天线402可以布置在下部,例如但不限于该耳机的中空的支撑杆内,从而使得辐射信号在向下方向(例如朝着地面延伸的方向)上传输的过程中不容易被耳机构件遮挡。通过第一天线401和第二天线402在位置上的适当布置,能够减少收发信号的遮挡,进而提高收发信号的强度和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天线401可以采用片状天线,第二天线402可以采用线状天线。耳机上部的曲面内侧为片状天线提供了充足的布置空间,而耳机下部的细长的中空支撑杆则为线状天线提供充足的布置空间,采用这样的天线形态,无需改造惯常的耳机构造就可以实现两个天线的内置,从而降低成本,以及根据本公开各个实施例的天线布置与现有各种无线对耳耳机的兼容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天线401和第二天线402中的各个天线可以采用片状天线或线状天线。片状天线可以经由镀膜或镭雕形成在相应耳机的外壳内侧,线状天线被环绕折叠以容纳到相应耳机的外壳内侧,以便经由相应耳机的外壳与外界隔离开。因此,各个天线可以经由隔离件避免与人体直接接触,使之少受人体静电的影响。进一步地,在相应耳机的外壳内侧可充分利用外壳内侧的现有富余内表面,经由镀膜或镭雕形成充足面积的片状天线,以确保信号的收发强度和质量并提高抗干扰性。通过利用各个耳机基部的支撑杆内的富余容纳空间,可以将(可确保收发强度和质量的)充足长度(例如大约30mm)的线状天线盘绕成折叠形状,从而将尺寸压缩到3mm×9mm左右,方便地容纳固定在支撑杆内的富余容纳空间内。因此,充分利用了各个无线对耳耳机内现成的富余的容纳表面和容纳空间,在合适地内置了两个信号收发质量良好的天线的同时,依然维持了各个无线对耳耳机的紧凑外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天线401的最大辐射方向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偏差可以小于第一阈值,第二天线402的最大辐射方向相对于垂直方向的偏差可以小于第三阈值,从而确保第一天线401的最大辐射方向更接近于佩戴到耳内的情况下两个耳机之间的连线方向,与智能设备联用的情况下第二天线402的最大辐射方向指向地面(或者说通常放置在耳机下方的智能设备),使得在信号传输方向上确保足够的辐射强度,提高信号质量和抗干扰性。
图5(a)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在侦听模式下的无线对耳耳机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时序图。关于侦听模式的细节,可参见结合图3(b)的说明内容,故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如图5(a)所示,在第N个通信帧的第一时间段501内,智能设备可以发送(TX)音频数据信息,第一耳机可以经由第一无线链接接收(RX)来自智能设备的音频数据信息,而第二耳机可以经由侦听无线链接获取(RX)来自智能设备的音频数据信息。
在第N个通信帧内除第一时间段501以外的第三时间段503内,第一耳机经由第二无线链接向第二耳机发送(TX)指示包(例如ECC包),该指示包可以包含其发送者是否正确接收到来自智能设备的音频数据的信息,第二耳机可以接收(RX)指示包。
在第N+1个通信帧的第二时间段502内,第二耳机可以经由侦听无线链接向智能设备传输应答包(TX(ACK或NACK))。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N+1个通信帧的第二时间段502内,第一耳机可以经由第一无线链接向智能设备传输应答包。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N个通信帧的第一时间段501之前,在当前启用第一天线的情况下,可以预先切换至第二天线用于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N个通信帧内第三时间段503之前,可以由处理器发出切换至第一天线用于通信的切换信号,在第N个通信帧内第三时间段503之后,可以由处理器发出切换至第二天线用于通信的切换信号。在第三时间段503内执行通信方向主要在水平方向的耳机间的无线通信,在其之前的第一时间段501和其之后的第二时间段502中则均执行通信方向主要在垂直方向上的智能设备与耳机之间的无线通信,通过将第一时间段501中的启用天线切换为辐射优势方向在水平方向上的第一天线再进行耳机之间的无线通信,并将第三时间段503中的启用天线切换为辐射优势方向在垂直方向上的第二天线再进行智能设备与耳机之间的无线通信,可以确保在第N个通信帧和第N+1个通信帧中,对于各种不同的无线通信确保全程启用与之匹配的天线,从而使得无线通信的整体信号强度更好,信号质量更好,抗干扰性能更好。并且,这两种切换分别有效利用了第一时间段501与第三时间段503之间的富余时间段,以及第三时间段503与第二时间段502之间的富余时间段,从而确保了切换方式可以与侦听模式下的智能设备与对耳耳机之间的普通通信时序良好兼容。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不采用侦听模式的情况下,在第N个通信帧的第一时间段501内,智能设备可以发送(TX)音频数据信息,第一耳机可以经由第一无线链接接收(RX)来自智能设备的音频数据信息,而第二耳机可以经由第二无线链接接收(RX)来自智能设备的音频数据信息。在第N+1个通信帧的第二时间段502内,第一耳机可以经由第一无线链接向智能设备传输应答包(TX(ACK或NACK)),或者,第二耳机可以经由第三无线链接向智能设备传输应答包。
图5(b)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在转发模式下的无线对耳耳机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时序图。与侦听模式不同,在转发模式下,第一耳机接收来自智能设备的音频数据,并放置于音频存储器,然后第一耳机从音频存储器读取音频数据或获取其中一个声道的音频数据,把它转发给第二耳机。与侦听模式不同,在第N个通信帧的第四时间段504内,由智能设备向第一耳机发送(TX)音频数据信息,由第一耳机接收(RX)音频数据信息;在第N+1个通信帧的第五时间段505内,由第一耳机发送是否正确接收了音频数据信息的应答包(TX(ACK或NACK))以被智能设备接收(RX)应答包。接着,在第N+2个通信帧的第六时间段中,由第一耳机将所接收的音频数据信息(该音频数据可以包含由第一耳机在比第N个通信帧时刻更早时候从智能设备接收到的音频数据信息)转发(TX)给第二耳机接收(RX);在第N+3个通信帧的第七时间段内,由第二耳机发送是否正确接收了转发的音频数据信息的应答包(TX(ACK或NACK))以被第一耳机接收(RX)。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四时间段504之前,可以预先检测是否启用了适合用于智能设备与耳机之间的无线通信的第一天线,如果否,则预先切换到第一天线以备用于智能设备与耳机之间的无线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N+1帧的第五时间段之后,可以检测是否启用了适合用于耳机之间的无线通信的第二天线,如果否,则预先切换到第二天线以备用于第一耳机与第二耳机之间的无线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在N+3个通信帧的第七时间段之后,尤其是第二耳机正确接收到第一耳机转发的音频数据信息的情况下,也可以切换到适合用于智能设备与耳机之间的无线通信的第一天线,以备用于后续接下来智能设备与耳机之间的无线通信。
图6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无线对耳耳机中各个耳机中的示意性线路图。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各个耳机中布置第一天线101a和第二天线101b的切换机构,该切换机构可以在采用单天线机制的情况下激活,以便自动灵活地切换到更适合启用的天线。
如图6所示,处理器可以经由SOC芯片实现(可参见主芯片102),切换机构可以通过切换部件603和主芯片102的PIN 4来实现。具体说来,切换部件603可以包括射频开关芯片,射频开关芯片可以具有第一引脚PIN 1、第二引脚PIN 2和第三引脚PIN 3,第一引脚PIN 1可以经由第一天线匹配电路601连接到第一天线101a,第二引脚PIN 2可以经由第二天线匹配电路602连接到第二天线101b,第三引脚PIN 3可以连接到SOC芯片102的PIN 4。在一些实施例中,PIN 4可以是主芯片102的专用接口,也可以是指定的GPIO接口之一。在一些实施例中,PIN 4以可选择方式与对应的射频电路、模拟电路、模数转换器依序电连接,以形成所切换到的天线的天线支路。在要切换到第一天线101a时,PIN 4与第一射频电路103a、第一模拟电路104a和第一模数转换器105a(返回参见图1)依序电连接,以形成第一天线支路。如虚线及其连接的虚线框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天线匹配电路601可以实现为虚线框中所示的简单电路,其包括接地的电容601b以及电容601b的非接地一端所连接的电感器601a,电容601b和电感器601a的参数可以设置为与对应天线(即第一天线101a)的阻抗匹配。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天线匹配电路602也可以采用类似的电路结构,在此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射频开关芯片的PIN 3和主芯片102的PIN 4可以经由电线直接相连,也可以经由射频匹配电路(图中未示出)相连。
图7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无线对耳耳机的无线通信方法的主要步骤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该无线对耳耳机的无线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701,在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中的各个耳机中设置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使得第一天线与第一射频电路、第一模拟电路和第一模数转换器依序电连接以形成第一天线支路,第二天线与第二射频电路、第二模拟电路和第二模数转换器依序电连接以形成第二天线支路。
这里,第一天线在水平方向上的辐射分布大于垂直方向上的辐射分布,第二天线在垂直方向上的辐射分布大于水平方向上的辐射分布,两者分别适合于耳机之间的无线通信以及耳机与智能设备之间的无线通信。
步骤702,确定耳机的数据传输状况。
这里,耳机的数据传输状况例如但不限于耳机的缓存音频数据量、耳机的数据传输误差参数等。
步骤703,根据耳机的数据传输状况,确定采用单天线机制或双天线机制。
根据本公开各个实施例的根据至少一个耳机的无线链接的状况,交替配置接收天线为第一天线或第二天线的具体示例可以独立地或者彼此结合地引用于此,作为对步骤703的进一步说明,故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其设置在无线对耳耳机中的各个耳机中且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无线对耳耳机包括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中的各个耳机包括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第一天线与第一射频电路、第一模拟电路和第一模数转换器依序电连接以形成第一天线支路,第二天线与第二射频电路、第二模拟电路和第二模数转换器依序电连接以形成第二天线支路。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由处理器执行时,可以实行根据本公开各个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方法,包括:在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中的各个耳机中设置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使得第一天线与第一射频电路、第一模拟电路和第一模数转换器依序电连接以形成第一天线支路,第二天线与第二射频电路、第二模拟电路和第二模数转换器依序电连接以形成第二天线支路;确定耳机的数据传输状况;以及根据耳机的数据传输状况,确定采用单天线机制或双天线机制。根据本公开各个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方法结合于此,故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此外,尽管已经在本文中描述了示例性实施例,其范围包括任何和所有基于本公开的具有等同元件、修改、省略、组合(例如,各种实施例交叉的方案)、改编或改变的实施例。权利要求书中的元件将被基于权利要求中采用的语言宽泛地解释,并不限于在本说明书中或本申请的实施期间所描述的示例,其示例将被解释为非排他性的。因此,本说明书和示例旨在仅被认为是示例,真正的范围和精神由以下权利要求以及其等同物的全部范围所指示。
以上描述旨在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例如,上述示例(或其一个或更多方案)可以彼此组合使用。例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上述描述时可以使用其它实施例。另外,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各种特征可以被分组在一起以简单化本公开。这不应解释为一种不要求保护的公开的特征对于任一权利要求是必要的意图。相反,本发明的主题可以少于特定的公开的实施例的全部特征。从而,以下权利要求书作为示例或实施例在此并入具体实施方式中,其中每个权利要求独立地作为单独的实施例,并且考虑这些实施例可以以各种组合或排列彼此组合。本发明的范围应参照所附权利要求以及这些权利要求赋权的等同形式的全部范围来确定。

Claims (14)

1.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无线对耳耳机,所述无线对耳耳机包括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耳机和所述第二耳机中的各个耳机包括:
第一天线,其与第一射频电路、第一模拟电路和第一模数转换器依序电连接,以形成第一天线支路;
第二天线,其与第二射频电路、第二模拟电路和第二模数转换器依序电连接,以形成第二天线支路;以及
处理器,其配置为:根据所述耳机的缓存音频数据量,确定采用单天线机制或双天线机制,包括:在所述耳机的缓存音频数据量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确定采用所述单天线机制;在所述耳机的缓存音频数据量小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确定采用所述双天线机制,其中,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所述单天线机制为选取第一天线支路和第二天线支路中的任一天线支路来获取该天线支路对应的信号;
所述双天线机制为同时启用第一天线支路和第二天线支路以获取来自两个天线支路的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对耳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进一步配置为,在确定采用所述双天线机制的情况下:
获取来自所述第一模拟电路的第一信号和来自所述第二模拟电路的第二信号;
在所述第一信号或所述第二信号的幅值代表值大于第四阈值、或者所述第一信号的幅值代表值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幅值代表值的差异超过第五阈值、或者所述第一信号的幅值代表值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幅值代表值的差异超过第五阈值且所述第一信号的幅值代表值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幅值代表值中较大的幅值代表值超过第六阈值的情况下,选取较大的幅值代表值对应的天线支路的信号用于解调,并使得另一天线支路以低功耗模式运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对耳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进一步配置为,在确定采用所述双天线机制的情况下:
获取来自所述第一模数转换器的第三信号和来自所述第二模数转换器的第四信号;
将所述第三信号的功率相关参数与所述第四信号的功率相关参数进行比较;
在所述第三信号的功率相关参数和所述第四信号的功率相关参数的差异超过第七阈值的情况下,选取较大的功率相关参数对应的天线支路的信号用于解调,并使得另一天线支路以低功耗模式运行。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无线对耳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功耗模式包括关闭模式或休眠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对耳耳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紧邻所述第一模数转换器下游的第一缓存器和紧邻所述第二模数转换器下游的第二缓存器,所述处理器进一步配置为:
从较大的功率相关参数对应的天线支路的缓存器中读取信号用于解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对耳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在水平方向上的辐射分布大于垂直方向上的辐射分布,所述第二天线在垂直方向上的辐射分布大于水平方向上的辐射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对耳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进一步配置为:
根据所述无线对耳耳机要经其进行通信的无线链接的情况,选择性地启用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中的一个,使得所述第二天线被启用用于所述无线对耳耳机与智能设备之间的无线链接的通信,而所述第一天线被启用用于所述第一耳机与所述第二耳机之间的无线链接的通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对耳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射频电路、所述第一模拟电路、所述第一模数转换器、所述第二射频电路、所述第二模拟电路、所述第二模数转换器和所述处理器驻留在所述耳机的主芯片上。
9.一种无线对耳耳机的无线通信方法,所述无线对耳耳机包括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耳机和所述第二耳机中的各个耳机包括第一天线、第二天线和处理器,所述第一天线与第一射频电路、第一模拟电路和第一模数转换器依序电连接以形成第一天线支路,所述第二天线与第二射频电路、第二模拟电路和第二模数转换器依序电连接以形成第二天线支路,所述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由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耳机的缓存音频数据量,确定采用单天线机制或双天线机制,包括:在所述耳机的缓存音频数据量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确定采用所述单天线机制;在所述耳机的缓存音频数据量小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确定采用所述双天线机制,其中,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所述单天线机制为选取第一天线支路和第二天线支路中的任一天线支路来获取该天线支路对应的信号;
所述双天线机制为同时启用第一天线支路和第二天线支路以获取来自两个天线支路的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方法进一步包括,在确定采用所述双天线机制的情况下,由所述处理器:
获取来自所述第一模拟电路的第一信号和来自所述第二模拟电路的第二信号;
在所述第一信号或所述第二信号的幅值代表值大于第四阈值、或者所述第一信号的幅值代表值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幅值代表值的差异超过第五阈值、或者所述第一信号的幅值代表值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幅值代表值的差异超过第五阈值且所述第一信号的幅值代表值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幅值代表值中较大的幅值代表值超过第六阈值的情况下,选取较大的幅值代表值对应的天线支路的信号用于解调,并使得另一天线支路以低功耗模式运行。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方法进一步包括,在确定采用所述双天线机制的情况下,由所述处理器:
获取来自所述第一模数转换器的第三信号和来自所述第二模数转换器的第四信号;
将所述第三信号的功率相关参数与所述第四信号的功率相关参数进行比较;
在所述第三信号的功率相关参数和所述第四信号的功率相关参数的差异超过第七阈值的情况下,选取较大的功率相关参数对应的天线支路的信号用于解调,并使得另一天线支路以低功耗模式运行。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功耗模式包括关闭模式或休眠模式。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由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无线对耳耳机要经其进行通信的无线链接的情况,选择性地启用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中的一个,使得所述第二天线被启用用于所述无线对耳耳机与智能设备之间的无线链接的通信,而所述第一天线被启用用于所述第一耳机与所述第二耳机之间的无线链接的通信。
14.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其设置在无线对耳耳机中的各个耳机中且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对耳耳机包括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所述第一耳机和所述第二耳机中的各个耳机包括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所述第一天线与第一射频电路、第一模拟电路和第一模数转换器依序电连接以形成第一天线支路,所述第二天线与第二射频电路、第二模拟电路和第二模数转换器依序电连接以形成第二天线支路,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由处理器执行时实行根据权利要求9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
CN202011014145.9A 2020-09-24 2020-09-24 用于无线通信的无线对耳耳机、无线通信方法和介质 Active CN1121535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14145.9A CN112153513B (zh) 2020-09-24 2020-09-24 用于无线通信的无线对耳耳机、无线通信方法和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14145.9A CN112153513B (zh) 2020-09-24 2020-09-24 用于无线通信的无线对耳耳机、无线通信方法和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53513A CN112153513A (zh) 2020-12-29
CN112153513B true CN112153513B (zh) 2023-03-24

Family

ID=73896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14145.9A Active CN112153513B (zh) 2020-09-24 2020-09-24 用于无线通信的无线对耳耳机、无线通信方法和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535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325884A4 (en) * 2021-05-14 2024-04-24 Huawei Tech Co Ltd HEAD-MOUNTED WIRELESS EARPHONE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S THEREFOR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31437A (zh) * 2019-12-27 2020-04-17 恒玄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耳机组件及其通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83063B2 (en) * 2003-09-18 2008-06-03 Kyocera Wireless Corp.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diversity antenna
WO2009079813A1 (fr) * 2007-12-10 2009-07-02 Utstarcom Telecom Co., Ltd. Dispositif et procédé de combinaison en diversité de réception pour antennes multiples à rétroaction de décodage
US9287954B2 (en) * 2013-09-30 2016-03-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nsmit antenna switching
CN110518950B (zh) * 2018-05-22 2023-04-25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发射模式的控制方法及终端
CN110351696B (zh) * 2019-09-05 2019-12-03 恒玄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无线耳机及无线耳机的通信方法
CN210838065U (zh) * 2019-11-15 2020-06-23 深圳市瑞强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耳机
CN111698672B (zh) * 2020-05-26 2022-09-13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无线耳机的音频同步方法及无线耳机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31437A (zh) * 2019-12-27 2020-04-17 恒玄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耳机组件及其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53513A (zh) 2020-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32773B1 (en) Wireless audio transceivers
US10263668B2 (en) Dual-band wireless headphones
US11419026B2 (en) Diversity Bluetooth system and method
US10412494B2 (en) Operation mode switch of wireless headphones
US10244307B1 (en) Communication of wireless headphones
US20170257692A1 (en) Low-loss wireless stereo Bluetooth earphones
CN108322845B (zh) 一种降噪耳机
CN111343526B (zh) 音箱组件的无线通信方法和用于无线通信的音箱组件
US10944154B1 (en) Wireless audio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ly communicating audio information using the same
CN112703746B (zh) 一种处理信号的方法、装置、蓝牙耳机及存储介质
CN112153514B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无线对耳耳机、无线通信方法和介质
JP2016144214A (ja) 両耳の補聴のための聴取装置およびその作動方法
CN111935796B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无线耳机、无线通信方法和介质
KR101843800B1 (ko) 무선 스테레오 헤드셋을 제공하기 위한 방법, 시스템 및 비일시성의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기록 매체
CN113490102A (zh) 一种无线耳机及其通信方法
CN112153513B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无线对耳耳机、无线通信方法和介质
WO2019042418A1 (zh) 移动终端、存储器及降低移动终端gps信号的干扰的方法
CN110945880B (zh) 使用不同协议的具有无线接口的通信设备
US11683753B2 (en) Wireless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power saving method thereof
CN114339519A (zh) 一种无线耳机的控制方法及无线耳机
CN109831766B (zh)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蓝牙设备组件及蓝牙通信系统
CN208739373U (zh) 一种通话器
CN114747165A (zh) 应用于蓝牙通信的数据发送方法和装置
US20240187775A1 (en) Audio devices and methods of operating an audio device
CN113490190A (zh) 一种耳机录音、音频传输带宽缓解的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