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53187B - 电子设备及显示屏状态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及显示屏状态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153187B CN112153187B CN201910578454.XA CN201910578454A CN112153187B CN 112153187 B CN112153187 B CN 112153187B CN 201910578454 A CN201910578454 A CN 201910578454A CN 112153187 B CN112153187 B CN 11215318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frared
- display screen
- detection area
- module
- det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2—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battery compart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4—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camera module assembl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77—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3—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e.g. telephone hand-s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及显示屏状态控制方法。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中心对称设置的第一红外模组和第二红外模组。所述第一红外模组用于传输第一红外信号,所述第二红外模组用于传输第二红外信号,所述显示屏上设有第一检测区域和第二检测区域,当用户的脸部和耳部贴近显示屏时,所述第一检测区域和第二检测区域可以根据所述第一红外信号和第二红外信号检测障碍物,从而,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不需要在显示屏上开孔就可实现接近检测,提高了显示屏的屏占比,并且,第一红外模组和第二红外模组中心对称设置在显示屏上,不管用户正向手持电子设备还是反向手持电子设备,均能正常实现接近检测功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显示屏状态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诸如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在用户生活中使用地越来越频繁。用户可以通过电子设备学习、娱乐等等。
当前,判断电子设备与外部物体之间的接近或远离状态,以控制电子设备显示屏熄灭或者点亮,是电子设备中一项必须的功能。电子设备通常是利用一个红外发射器以及一个红外接收器来实现检测智能终端与外部物体之间的接近状态或远离状态,然后根据检测到的接近状态或远离状态来控制显示屏熄灭或点亮。该红外发射器发出红外光线,经过阻挡物反射后形成反射光线,该红外接收器接收到该反射光线后,根据反射光线的强度值来判断该智能终端是接近还是远离阻挡物。
相关技术中,红外发射器以及红外接收器往往设置在电子设备的顶端,以使用户正向手持电子设备时,红外发射器以及红外接收器能与用户的脸部、耳部对应,便于红外发射器以及红外接收器的检测。但是,若用户反向手持电子设备时,红外发射器以及红外接收器不能与用户的脸部、耳部对应,使得红外发射器以及红外接收器检测不准确,因而亟需一种用户正、反向手持电子设备,红外发射器以及红外接收器均能准确检测的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及显示屏状态控制方法,不管用户正向还是反向手持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均能实现接近检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显示屏,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检测区域和第二检测区域;
第一红外模组,设置在所述显示屏上,所述第一红外模组用于传输第一红外信号;以及
第二红外模组,设置在所述显示屏上,所述第二红外模组用于传输第二红外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红外模组和所述第二红外模组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检测区域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红外信号和所述第二红外信号检测障碍物,所述第二检测区域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红外信号和所述第二红外信号检测障碍物。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屏状态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显示屏状态控制方法包括:
控制第一红外模组传输第一红外信号,控制第二红外模组传输第二红外信号;
根据所述第一红外信号和所述第二红外信号,判断第一检测区域和第二检测区域中的至少一个是否检测到障碍物;
当所述显示屏处于亮屏状态时,若所述第一检测区域和所述第二检测区域中的至少一个检测到障碍物,则控制所述显示屏熄屏;
当所述显示屏处于息屏状态时,若所述第一检测区域和所述第二检测区域都没有检测到障碍物,则控制所述显示屏亮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及显示屏状态控制方法,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第一红外模组和第二红外模组,所述第一红外模组传输第一红外信号,所述第二红外模组传输第二红外信号,所述显示屏上设有第一检测区域和第二检测区域,当用户的脸部和耳部贴近所述显示屏时,所述第一检测区域和第二检测区域可以根据所述第一红外信号和第二红外信号检测障碍物,从而,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不需要在所述显示屏上开孔就可实现接近检测功能,提高了显示屏的屏占比;并且,所述第一红外模组和第二红外模组中心对称设置在所述显示屏上,不管用户正向手持电子设备还是反向手持电子设备,均能正常实现接近检测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第一红外模组、第二红外模组的第一种结构及光线路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所示的的第一红外模组、第二红外模组的第二种结构及光线路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所示的的第一红外模组、第二红外模组的第三种结构及光线路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所示的第一红外模组、第二红外模组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所示的第一红外模组、第二红外模组的光线路径示意图。
图8为图5中所示的第一红外模组、第二红外模组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所示的第一红外模组的光线路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状态控制方法的第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状态控制方法的第二种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状态控制方法的第三种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还可以是游戏设备、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设备、汽车装置、数据存储装置、音频播放装置、视频播放装置、笔记本电脑、桌面计算设备等。
参考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100包括显示屏10、盖板20、中框30、电路板40、电池50、后盖60、第一红外模组70及第二红外模组80。
显示屏10可以用于显示图像、文本等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10可以为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或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
其中,显示屏10可以安装在中框30上,并通过中框30连接至后盖60上,以形成所述电子设备100的显示面。显示屏10作为电子设备100的前壳,与后盖60共同形成电子设备100的壳体,用于容纳电子设备100的其他电子器件或功能组件。例如,所述壳体可以用于容纳电子设备100的处理器、存储器、一个或多个传感器、摄像头模组等电子器件或功能组件。
显示屏10可以包括显示区域以及非显示区域。其中,显示区域执行显示屏10的显示功能,用于显示图像、文本等信息。非显示区域不显示信息。非显示区域可以用于设置摄像头模组、显示屏触控电极等功能组件。
显示屏10可以为全面屏。此时,显示屏10可以全屏显示信息,从而电子设备100具有较大的屏占比。显示屏10只包括显示区域,而不包括非显示区域,或者对用户而言非显示区域的面积较小。此时,电子设备100中的摄像头模组、接近传感器等功能组件可以隐藏在显示屏10下方,而电子设备100的指纹识别模组可以设置在电子设备100的后盖60上。
盖板20可以安装在中框30上,并且盖板20覆盖所述显示屏10,以对显示屏10进行保护,防止显示屏10被刮伤或者被水损坏。其中,盖板20可以为透明玻璃盖板,从而用户可以透过盖板20观察到显示屏10显示的内容。在一些实施例中,盖板20可以为蓝宝石材质的玻璃盖板。
中框30可以为薄板状或薄片状的结构,也可以为中空的框体结构。中框30用于为电子设备100中的电子器件或功能组件提供支撑作用,以将电子设备100中的电子器件、功能组件安装到一起。例如,电子设备100中的摄像头模组、受话器组件、电路板40、电池50等功能组件都可以安装到中框30上以进行固定。在一些实施例中,中框30的材质可以包括金属或塑胶。
电路板40可以安装在中框30上。电路板40可以为电子设备100的主板。电路板40上设置有接地点,以实现电路板40的接地。电路板40上可以集成有麦克风、扬声器、受话器、耳机接口、通用串行总线接口(USB接口)、摄像头组件、距离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陀螺仪以及处理器等功能组件中的一个、两个或多个。同时,显示屏10可以电连接至电路板40。
电路板40上设置有显示控制电路。所述显示控制电路向显示屏10输出电信号,以控制显示屏10显示信息。
电池50可以安装在中框30上。同时,电池50电连接至所述电路板40,以实现电池50为电子设备100供电。其中,电路板40上可以设置有电源管理电路。所述电源管理电路用于将电池50提供的电压分配到电子设备100中的各个电子器件。
所述电池50可以为可充电电池。例如,电池50可以为锂离子电池。
后盖60用于形成电子设备100的外部轮廓。后盖60可以一体成型。在后盖60的成型过程中,可以在后盖60上形成后置摄像头模组孔、指纹识别模组安装孔等结构。
后盖60可以为金属壳体,比如镁合金、不锈钢等金属。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后盖60的材料并不限于此,还可以采用其它方式。例如,后盖60可以为塑胶壳体。再例如,后盖60可以为陶瓷壳体。再例如,后盖60可以包括塑胶部分和金属部分,后盖60可以为金属和塑胶相互配合的壳体结构。具体的,可以先成型金属部分,比如采用注塑的方式形成镁合金基板,在镁合金基板上再注塑塑胶,形成塑胶基板,以形成完整的壳体结构。
所述第一红外模组70用于传输第一红外信号,所述第二红外模组80也用于传输第二红外信号。所述第一红外模组70和所述第二红外模组80可以设置在所述显示屏10上并与所述显示屏10连接。
所述第一红外模组70和所述第二红外模组80设置在所述显示屏10上,可以是指设置在所述显示屏10的显示面上方,例如,所述第一红外模组70和所述第二红外模组80设置在所述显示屏10和盖板20之间;所述第一红外模组70和所述第二红外模组80也可以设置在所述显示屏10的上方并且位于所述盖板20内部。
所述第一红外模组70和所述第二红外模组80设置在所述显示屏10上,也可以是指设置在所述显示屏10的内部,当所述第一红外模组70和所述第二红外模组80设置在所述显示屏10的内部时,所述第一红外模组70和所述第二红外模组80可以与显示屏10的内部结构存在一定的位置关系及连接关系。
所述显示屏10上间隔设置有第一检测区域15和第二检测区域16,所述第一红外模组70传输的第一红外信号、以及第二红外模组80传输的第二红外信号形成交错的红外网络结构,该红外网络结构可以覆盖所述第一检测区域15和第二检测区域16,当用户的脸部和耳部贴近所述显示屏10时,所述第一检测区域15可以通过所述第一红外信号和第二红外信号检测障碍物,所述第二检测区域16也可以通过所述第一红外信号和第二红外信号检测障碍物,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不需要在所述显示屏10上开孔就可实现接近检测功能,提高了显示屏的屏占比。
当所述第一红外模组70和第二红外模组80中心对称设置时,所述第一红外信号和所述第二红外信号形成的交错的红外网络结构也是中心对称结构,不管用户正向手持电子设备100还是反向手持电子设备100,所述第一检测区域15和第二检测区域16均可以通过中心对称的红外网络结构检测障碍物,从而实现接近检测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第一检测区域15和第二检测区域16也为中心对称设置时,不管用户正向手持电子设备100还是反向手持电子设备100,中心对称的第一检测区域15和第二检测区域16均可以通过中心对称的红外网络结构检测障碍物,从而实现接近检测功能。
当所述第一红外模组70和第二红外模组80的数量足够多的时,所述第一红外模组70传输的第一红外信号、以及第二红外模组80传输的第二红外信号可以覆盖整个所述显示屏10表面,所述第一红外模组70和第二红外模组80既可用于实现触摸定位功能,又可用于实现接近检测功能,控制所述第一红外模组70和第二红外模组80的电路可以实现复用,不会引入冗余重复的电路结构。
参考图2至图4,图2为图1中所示的第一红外模组、第二红外模组的第一种结构及光线路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所示的第一红外模组、第二红外模组的第二种结构及光线路径示意图,图4为图1中所示的第一红外模组、第二红外模组的第三种结构及光线路径示意图。
当所述第一红外模组70和所述第二红外模组80设置在所述显示屏10的显示面上方时,所述第一红外模组70可以设置在所述显示屏10的第一侧边13上,相应的,所述第二红外模组80可以设置在所述显示屏10的第二侧边14上,所述第一侧边13和第二侧边14相对设置。例如,当第一侧边13为所述显示屏10的顶部侧边时,所述第二侧边14为所述显示屏10的底部侧边;当第一侧边13为所述显示屏10的底部侧边14时,所述第二侧边14为所述显示屏10的顶部侧边;当所述第一侧边13为所述显示屏10的左部侧边时,所述第二侧边14为所述显示屏10的右部侧边;当所述第一侧边13为所述显示屏10的右部侧边时,所述第二侧边14为所述显示屏10的左部侧边。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红外信号包括第一红外发射光线、以及所述第一红外发射光线经障碍物反射形成的第一红外反射光线,所述第二红外信号包括第二红外发射光线、以及所述第二红外发射光线经障碍物反射形成的第二红外反射光线,所述第一红外模组70用于发射所述第一红外发射光线、并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红外反射光线,所述第二红外模组80用于发射所述第二红外发射光线、并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红外反射光线。
其中,所述第一红外模组70包括多个第一红外发射器71和多个第一红外接收器72,所述第一红外发射器71用于所述发射第一红外发射光线,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器72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红外发射光线经反射后形成的所述第一红外反射光线。所述第二红外模组80包括多个第二红外发射器81和多个第二红外接收器82,所述第二红外发射器81用于发射所述第二红外反射光线,所述第二红外接收器82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红外反射光线经反射后形成的所述第二红外反射光线。其中,所述第一红外发射器71、第一红外接收器72、所述第二红外发射器81和第二红外接收器82的数量相等。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红外发射光线、第一红外反射光线、第二红外发射光线、第二红外反射光线均与所述显示屏10的显示面平行。所述第一红外模组70、第二红外模组80在执行接近检测功能时,属于接触式检测,也即用户的脸部、耳部贴合在所述第一红外模组70和第二红外模组80构成的平面上,所述第一红外模组70和第二红外模组80可以检测到障碍物。
其中,多个所述第一红外发射器71和多个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器72可以间隔设置在所述显示屏10的第一侧边13的上部区域,对应的,所述显示屏10的第二侧边14的上部区域上可设置第一光学反射镜91,第一红外发射器71发射的第一红外发射光线经第一光学反射镜91的反射形成第一红外反射光线并被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器72接收。多个所述第二红外发射器81和多个所述第二红外发射器81间隔设置在所述显示屏10的第二侧边14的下部区域,对应的,所述显示屏10的第一侧边13的下部区域上可设置第二光学反射镜92,第二红外发射器81发射的第二红外发射光线经第二光学反射镜92的反射形成第二红外反射光线并被第二红外接收器82接收。
将所述第一红外模组70设置在第一侧边13的上部区域、第二红外模组80设置在第二侧边14的下部区域,配合相应的光学反射镜,所述第一红外模组70、第二红外模组80可形成中心对称结构,不管用户正向手持电子设备100还是反向手持电子设备100,所述第一红外模组70和第二红外模组80均能正常实现接近检测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红外模组70也设置在第一侧边13的下部区域,所述第二红外模组80设置在第二侧边14的上部区域,配合相应的光学反射镜,所述第一红外模组70、第二红外模组80也可形成中心对称结构,不管用户正向手持电子设备100还是反向手持电子设备100,所述第一红外模组70和第二红外模组80均能正常实现接近检测功能。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红外信号包括第一红外探测光线和第二红外探测光线,所述第二红外信号包括所述第一红外探测光线和所述第二红外探测光线,所述第一红外模组70用于发射第一红外探测光线、并用于接收第二红外探测光线;所述第二红外模组80用于发射第二红外探测光线、并用于接收第一红外探测光线。
其中,所述第一红外模组70包括多个第一红外发射器71和多个第一红外接收器72,所述第二红外模组80包括多个第二红外发射器81和多个第二红外接收器82。每一所述第一红外发射器71与一个所述第二红外发射器81中心对称设置,每一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器72与一个所述第二红外接收器82中心对称设置。
所述第一红外发射器71发射第一红外探测光线,所述第二红外发射器81发射第二红外探测光线,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器72接收所述第二红外发射器81发射的第二红外探测光线,所述第二红外接收器82接收所述第一红外发射器71发射的第一红外探测光线。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红外探测光线、第二红外探测光线均与所述显示屏10的显示面平行。所述第一红外模组70、第二红外模组80在执行接近检测功能时,也属于接触式检测,也即用户的脸部、耳部贴合在所述第一红外模组70和第二红外模组80构成的平面上,所述第一红外模组70和第二红外模组80可以检测到障碍物。
所述第一红外探测光线和第二红外探测光线可形成相互交错的网格结构,所述第一红外探测光线和第二红外探测光线的密集程度较高,进而覆盖在所述第一检测区域15和第二检测区域16上方的红外光线较密集,所述第一检测区域15和第二检测区域16可以更灵敏的根据所述第一红外探测光线和第二红外探测光线检测障碍物,所述电子设备100的接近检测更灵敏。
如图3所示,多个所述第一红外发射器71位于所述显示屏10的第一侧边13的第一端,例如位于所述显示屏10的第一侧边13的上部区域;所述多个第一红外接收器72位于所述显示屏10的第一侧边13的第二端,例如所述显示屏10的第一侧边13的下部区域。多个所述第二红外发射器81位于所述显示屏10的第二侧边14的第二端,例如所述显示屏10的第二侧边14的下部区域,所述多个第二红外接收器82位于所述显示屏10的第二侧边14的第一端,例如所述显示屏10的第二侧边14的上部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侧边1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侧边14的第一端相对设置,第一侧边1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侧边14的第二端相对设置,进而,所述第一红外发射器71发射的第一红外探测光线被所述第二红外接收器82接收,所述第二红外发射器81发射的第二光线被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器72接收。
所述第一红外发射器71、第一红外接收器72、所述第二红外发射器81和第二红外接收器82的数量相等。所述第一红外发射器71和第二红外接收器82在显示屏10的上部区域内形成交错的第一红外网络结构,所述第二红外发射器81和第一红外接收器72在显示屏10的下部区域内也形成交错的第二红外网络结构,所述第一红外模组70和第二红外模组80形成中心对称结构。
其中,所述第一红外网络结构和第二红外网络结构覆盖显示屏10上方的面积可以通过调整所述第一红外发射器71、第一红外接收器72、所述第二红外发射器81和第二红外接收器82的数量和排布密集程度来调整。所述第一红外发射器71、第一红外接收器72、所述第二红外发射器81和第二红外接收器82的数量越多,所述第一红外网络结构和第二红外网络结构覆盖显示屏10上方的面积越大。当所述数量足够多时,所述第一红外网络结构和第二红外网络结构可以覆盖整个显示屏10的上方。当用户在显示屏10上执行触摸操作时,可以通过检测第一红外接收器72和第二红外接收器82的接收红外光线的强弱来综合判断用户在显示屏10上的触摸位置。当用户在接通电话时,可以检测第一红外接收器72和第二红外接收器82的接收红外光线的强弱、以及第一红外发射器71、第二红外发射器81发射的红外光线强弱来综合判断用户的远离和接近状态。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既可用于进行触摸检测,又可用于实现接近检测功能,不会引入冗余重复的电路结构,电子设备100的结构更简单。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多个第一红外发射器71位于所述显示屏10的第一侧边13的下部区域,所述多个第一红外接收器72位于所述显示屏10的第一侧边13的上部区域,多个第二红外发射器81位于所述显示屏10的第二侧边14的上部区域,所述多个第二红外接收器82位于所述显示屏10的第二侧边14的下部区域。所述第一红外模组70、第二红外模组80也可形成中心对称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结构简单,不需要在显示屏10上开孔也能实现接近检测,提高了屏占比;并且,所述第一红外发射器71、第一红外接收器72、第二红外发射器81和第二红外接收器82形成中心对称结构,不管用户正向手持电子设备100还是反向手持电子设备100,所述第一红外模组70和第二红外模组80均能正常实现接近检测功能。
如图4所示,多个所述第一红外发射器71和多个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器72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一红外发射器71和多个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器72均匀的排布在所述显示屏10的第一侧边13上。多个所述第二红外发射器81和多个所述第二红外接收器82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二红外发射器81和多个所述第二红外接收器82均匀的排布在所述显示屏10的第二侧边14上。
其中,所述第一红外发射器71和所述第二红外接收器82可以相对设置,也即,每一个第一红外发射器71和每一个第二红外接收器82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器72和所述第二红外发射器81相对设置,也即,每一个第一红外接收器72和每一个第二红外发射器81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第一红外发射器71发射的第一红外光既被与自身在同一直线上的第二红外接收器82接收,也被与自己不再同一直线上的第二红外接收器82接收;所述第二红外发射器81发射的第二红外探测光线既被与自身在同一直线上的第一红外接收器72接收,也被与自身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第一红外接收器72接收。
所述第一红外发射器71、第一红外接收器72、所述第二红外发射器81和第二红外接收器82的数量相等。进而,所述第一红外发射器71、第一红外接收器72、所述第二红外发射器81和第二红外接收器82在显示屏10的整个区域上方形成交错的第三红外网络结构。当用户在显示屏10上执行触摸操作时,可以通过检测第一红外接收器72和第二红外接收器82接收的红外光线的强弱、以及第一红外发射器71、第二红外发射器81发射的红外光线强弱来综合判断用户在显示屏10上的触摸位置。当用户在接通电话时,可以检测第一红外接收器72和第二红外接收器82的接收红外光线的强弱来判断用户的远离和接近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结构简单,不需要在显示屏10上开孔也能实现接近检测,提高了屏占比;并且,第一红外发射器71、第一红外接收器72、第二红外发射器81和第二红外接收器82为中心对称结构,并形成覆盖整个显示屏10的第三红外网络结构,不管用户正向手持电子设备100还是反向手持电子设备100,所述第一红外模组70和第二红外模组80均既能正常实现触摸检测功能,也能实现接近检测功能,第一红外模组70和第二红外模组80的检测更灵敏。
在上述图2至图4的方案中,所述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第三红外模组和第四红外模组,所述第三红外模组设置在所述显示屏10的第三侧边上,所述第四红外模组设置在所述显示屏10的第四侧边上,所述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对称设置在所述显示屏10上。例如,当第三侧边为所述显示屏10的顶部侧边时,所述第四侧边为所述显示屏10的底部侧边;当第三侧边为所述显示屏10的底部侧边时,所述第四侧边为所述显示屏10的顶部侧边;当所述第三侧边为所述显示屏10的左部侧边时,所述第四侧边为所述显示屏10的右部侧边;当所述第三侧边为所述显示屏10的右部侧边时,所述第四侧边为所述显示屏10的左部侧边。
例如,当所述第一侧边13和第二侧边14为显示屏10的顶部侧边和底部侧边时,所述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则为所述显示屏10的左部侧边和右部侧边。当所述第一侧边13和第二侧边14为显示屏10的左部侧边和右部侧边时,所述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则为所述显示屏10的顶部侧边和底部侧边。
所述第三红外模组用于传输第三红外探测光线,所述第四红外模组用于传输第四红外探测光线。所述第三红外模组和所述第四红外模组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三红外探测光线和第四红外探测光线在所述显示屏10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检测区域15和第二检测区域16。进而不管用户正向手持电子设备100还是反向手持电子设备100,所述第三红外模组和第四红外模组均能正常实现接近检测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三红外模组具体结构与所述第一红外模组70的结构相同,所述第四红外模组具体结构与所述第二红外模组80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设置第三红外模组和第四红外模组,所述第一检测区域15和第二检测区域16上方的红外光线网络更加密集,通过检测第一检测区域15和第二检测区域16上方的红外光线网络的光线强度变化,可以灵敏的反映出在第一检测区域15和第二检测区域16内是否存在障碍物,进而本申请的电子设备100的接近检测更灵敏。
参考图5和图9,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所示的第一红外模组、第二红外模组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所示的第一红外模组、第二红外模组的光线路径示意图,图8为图5中所示的第一红外模组、第二红外模组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中所示的第一红外模组的光线路径示意图。
所述第一红外模组70和所述第二红外模组80也设置在所述显示屏10的内部,例如,当所述显示屏10为LED显示屏时,所述第一红外模组70和所述第二红外模组80可以为设置在所述LED显示屏内部的发光器件;当所述显示屏10为OLED显示屏时,所述第一红外模组70和所述第二红外模组80可以为所述OLED显示屏内部的红外发光像素单元。
所述第一红外模组70也可以设置在所述显示屏10的第一端部11的内部,所述第二红外模组80也可以设置在所述显示屏10的第二端部12的内部,所述第一端部11和第二端部12为所述显示屏10的相对两端部。相应的,所述第一检测区域15也可设置在在所述显示屏10的第一端部11上,所述第二检测区域16可设置在在所述显示屏10的第二端部12上,进而所述第一检测区域15可以通过第一红外模组70传输的第一红外信号来检测障碍物,所述第二检测区域16可以通过第二红外模组80传输的第二红外信号来检测障碍物。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不需要在显示屏10上开孔也能实现接近检测,提高了屏占比。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端部11可以为用户正向手持电子设备100时所述显示屏10的顶端,第一检测区域15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11可以与用户的耳部和脸部对应;所述第二端部12可以为用户正向手持电子设备100时所述显示屏10的底端,所述第二检测区域16设置在所述第二端部12,当用户反向手持电子设备100时,所述第二检测区域16可以也可与用户的耳部和脸部对应,进而不管用户正向手持电子设备100还是反向手持电子设备100,所述第一红外模组70和第二红外模组80均能正常实现接近检测功能。
其中,所述第一红外模组70传输的第一红外信号可以包括第三红外发射光线、以及所述第三红外发射光线经障碍物反射形成的第三红外反射光线。所述第二红外模组80传输的第二红外信号包括第四红外发射光线、以及所述第四红外发射光线经障碍物反射形成的第四红外反射光线。所述第一红外模组70可以用于发射所述第三红外发射光线、并用于接收所述第三红外反射光线,所述第二红外模组80可以用于发射所述第四红外发射光线、并用于接收所述第四红外反射光线。
所述第一红外模组70包括多个第三红外发射器73和多个第三红外接收器74,所述第二红外模组80包括多个第四红外发射器83和多个第四红外接收器84。所述第三红外发射器73发射第三红外发射光线,第三红外发射光线遇到障碍物后反射形成第三红外反射光线,所述第三红外接收器74接收所述第三红外反射光线。所述第三红外发射光线和所述第三红外反射光线在显示屏10的上方形成交错的第四红外网络结构,所述第一检测区域15通过所述第四红外网络结构检测障碍物。
所述第四红外发射器83发射第四红外发射光线,第四红外发射光线遇到障碍物后反射形成第四红外反射光线,所述第四红外接收器84接收所述第四红外反射光线。所述第四红外发射光线和所述第四红外反射光线在显示屏10的上方形成交错的第五红外网络结构,所述第二检测区域16通过所述第五红外网络结构检测障碍物。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三红外发射光线、第四红外发射光线是从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内部朝向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外部发射的,所述第三红外反射光线和第四红外反射光线是从电子设备100的外部朝向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内部发射的。所述第一红外模组70、第二红外模组80在执行接近检测功能时,属于非接触式检测,当障碍物在所述显示屏10的第一检测区域15和第二检测区域16的上方时,所述第三红外发射光线、第四红外发射光线被阻挡可以形成第三红外反射光线和第四红外反射光线。障碍物距离显示屏10的距离不同,所述第一红外反射子光线和第二红外反射子光线的强度不同,进而可根据所述第一红外反射子光线和第二红外反射子光线的强度判断所述电子设备100的接近或远离状态。
当所述显示屏100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所述第三红外发射器73、第三红外接收器74、第四红外发射器83和第四红外接收器84为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内部的红外发光像素单元,进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红外模组70和第二红外模组80既可以用于显示画面,又可用于实现接近检测,控制所述第一红外模组70和第二红外模组80的电路可以实现复用,不会引入冗余重复的电路结构。
其中,每一所述第三红外发射器73与一个所述第四红外发射器83中心对称设置,每一所述第三红外接收器74与一个所述第四红外接收器84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一红外模组70、第二红外模组80可形成中心对称结构,不管用户正向手持电子设备100还是反向手持电子设备100,所述第一红外模组70和第二红外模组80均能正常实现接近检测功能。并且,所述第一红外模组70和第二红外模组80属于非接触式检测,障碍物不需要和显示屏10贴合也能实现接近检测,使用更方便。
如图6和图7所示,多个所述第三红外发射器73在显示屏10的第一端部11的内部排成一行,多个所述第三红外接收器74在显示屏10的第一端部11的内部区域也排成一行,所述第三红外发射器73和第三红外接收器74一一对应设置。多个所述第四红外发射器83在显示屏10内部的第二区域内排成一行,多个所述第四红外接收器84在显示屏10内部的第二区域内也排成一行,并且,所述第四红外发射器83和第四红外接收器84一一对应设置。并且,所述第三红外发射器73、第三红外接收器74、所述第四红外发射器83和第四红外接收器84的数量相等。
如图8和图9所示,多个所述第三红外发射器73和多个所述第三红外接收器74间隔设置在所述显示屏10的第一端部11的内部。多个所述第四红外发射器83和多个所述第四红外接收器84间隔设置在所述显示屏10的第二端部12的内部。所述第三红外发射器73、第三红外接收器74、所述第四红外发射器83和第四红外接收器84的数量相等。进而,所述第一红外模组70和第二红外模组80形成中心对称结构。
其中,多个第三红外发射器73可以和多个所述第四红外接收器84一一对应,也即,每一个所述第三红外发射器73和一个第四红外接收器84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多个第三红外接收器74可以和多个所述第四红外发射器83一一对应,也即,每一个所述第三红外接收器74和一个第四红外发射器83处于同一条直线上。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红外模组70、第二红外模组80可形成中心对称结构,不管用户正向手持电子设备100还是反向手持电子设备100,所述第一红外模组70和第二红外模组80均能正常实现接近检测功能。所述第一红外模组70和第二红外模组80属于非接触式检测,障碍物不需要和显示屏10贴合也能实现接近检测,使用更方便。并且,本申请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三红外发射器73和多个第三红外接收器74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四红外发射器83和多个所述第四红外接收器84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红外模组70和第二红外模组80占据的体积更小,对显示屏10的影响更小。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屏状态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电子设备100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状态控制方法不管用户正向手持电子设备100还是反向手持电子设备100均能准确地判断障碍物与电子设备100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而准确控制显示屏的状态。
参考图10,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状态控制方法的第一种流程示意图。所述显示屏状态控制方法包括:
S110、控制第一红外模组传输第一红外信号,控制第二红外模组传输第二红外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通过所述第一红外模组70和第二红外模组80可以既实现触摸检测也可以实现接近检测,当所述电子设备100在接收到用户的触发指令时,可以判断所述触发指令是否为第一触发指令,所述第一触发指令可以是用户的拨打电话触发指令,也可以是用户的接听电话触发指令。
当所述电子设备100接收的触发指令是所述第一触发指令时,所述电子设备100开始进行接近检测;当所述电子设备100接收的触发指令不是所述第一触发指令时,在图2至图4的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100的第一红外模组70、第二红外模组80可以正常传输第一红外信号和第二红外信号,所述第一红外模组70、第二红外模组80可继续执行触摸检测功能;当所述电子设备100接收的触发指令不是所述第一触发指令时,在图5至图9的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100的第一红外模组70、第二红外模组80也可处于非工作状态,此时,第一红外模组70和第二红外模组80既不发射红外信号也不接收红外信号。
当所述触发指令为第一触发指令时,所述电子设备100需要执行接听电话功能或者拨打电话功能。在执行接听、拨打电话的过程中,为了防止用户脸部和耳部与显示屏10接触时产生误碰,电子设备100执行其他的功能,需要将所述显示屏10熄屏,以防止误碰,所述电子设备100需要执行接近检测功能。
所述电子设备100控制第一红外模组70传输第一红外信号,控制第二红外模组80传输第二红外信号,所述第一红外信号和第二红外信号形成交错的红外网络结构,该红外网络结构通过所述第一检测区域15和第二检测区域16。
S120、根据所述第一红外信号和所述第二红外信号,判断第一检测区域和第二检测区域中的至少一个是否检测到障碍物。
当用户的脸部、耳部与所述显示屏10贴合时,会对所述第一红外信号和第二红外信号造成阻挡,进而,通过第一检测区域15、第二检测区域16的红外光线总量会产生变化,根据该变化可以推测出用户与电子设备100之间的关系,进而实现接近检测。
所述红外光线总量可以是第一红外探测光线和第二红外探测光线的总量;所述红外光线总量也可以只是第三红外发射光线和第三红外反射光线的总量;所述红外光线总量也可以只是第四红外发射光线和第四红外反射光线的总量。
其中,当第一红外模组70和第二红外模组80的安装位置及结构确定并且第一检测区域15、第二检测区域16的位置和面积确定后,通过所述第一检测区域15、第二检测区域16的第一红外信号和第二红外信号也是确定的,进而产生该第一红外信号、第二红外信号的第一红外发射器71、第一红外接收器72、第二红外发射器81和第二红外接收器82、第三红外发射器73、第三红外接收器74、第四红外发射器83和第四红外接收器84的位置、个数也都是确定的。
当第一红外模组70和第二红外模组80执行正常的触摸检测功能或者不工作时,所述第一红外发射器71、第二红外发射器81发射的第一红外探测光线、第二红外探测光线是固定的,所述第三红外发射器73、第四红外发射器83发射的第三红外发射光线、第四红外发射光线也是固定的。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器72、第二红外接收器82接收的第一红外探测光线、第二红外探测光线是固定的,所述第三红外接收器74、第四红外接收器84接收的第三红外反射光线、第四红外反射光线也是固定的。
当第一红外模组70和第二红外模组80执行接近检测功能时,如果第一检测区域15、第二检测区域16没有障碍物时,通过第一检测区域15、第二检测区域16的红外光线总量不会发生变化,当第一检测区域15、第二检测区域16有障碍物时,接收光线被障碍物阻挡,通过第一检测区域15内的红外光线总量会发生变化,进而第一检测区域15、第二检测区域16可以通过所述第一红外信号和第二红外信号判断是否有障碍物。
S130、当所述显示屏处于亮屏状态时,若所述第一检测区域和所述第二检测区域中的至少一个检测到障碍物,则控制所述显示屏熄屏;
S140、当所述显示屏处于息屏状态时,若所述第一检测区域和所述第二检测区域都没有检测到障碍物,则控制所述显示屏亮屏。
当所述显示屏10处于亮屏状态时,所述第一检测区域15和第二检测区域16可以同时进行接近检测,只要其中一个检测区域检测出障碍物,所述电子设备100就可以控制所述显示屏10熄屏。
当所述显示屏10处于亮屏状态时,所述第一检测区域15和第二检测区域16中,也可以只有所述第一检测区域15进行接近检测,当第一检测区域15检测到障碍物时,所述电子设备100就可以控制所述显示屏10熄屏,当第一检测区域15没有检测到障碍物时,所述电子设备100控制所述显示屏10继续亮屏。
当所述显示屏10处于亮屏状态时,所述第一检测区域15和第二检测区域16中,也可以只有所述第二检测区域16进行接近检测,当第二检测区域16检测到障碍物时,所述电子设备100就可以控制所述显示屏10熄屏,当第二检测区域16没有检测到障碍物时,所述电子设备100控制所述显示屏10继续亮屏。
当所述显示屏10处于息屏状态时,当第一检测区域15和第二检测区域16都没有检测到障碍物时,表明此时障碍物距离所述电子设备100较远,不用担心用户的脸部、耳部误碰显示屏10而造成误操作,此时,所述电子设备100就可以控制所述显示屏10亮屏,用户可以继续对所述显示屏10进行相关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状态控制方法,步骤简单,通过检测第一检测区域15和第二检测区域16内红外光线的变化,可以实现电子设备100正反姿态下的接近检测功能,防止在通话过程中用户的误操作。
参考图11,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状态控制方法的第二种流程示意图。其中,步骤S120中,根据所述第一红外信号和第二红外信号,判断第一检测区域和第二检测区域中的至少一个是否检测到障碍物的步骤包括:
S121、根据所述第一检测区域内通过的第一红外信号总量判断所述第一检测区域是否检测到障碍物;或者
S122、根据所述第二检测区域内通过的第二红外信号总量,判断所述第二检测区域是否检测到障碍物。
当第一检测区域15和第二检测区域16中的一个进行接近检测时,所述电子设备100可以让处于电子设备100顶部的检测区域执行接近检测步骤,以与用户的脸部和耳部对应。
当所述第一检测区域15在所述电子设备100的顶端时,所述电子设备100可以根据所述第一红外信号和第二红外信号,确定所述第一检测区域15内通过的第一红外信号总量,进而根据所述第一红外信号总量,判断所述第一检测区域15是否检测到障碍物。
所述第一红外信号总量可以是第一红外接收器72、第二红外接收器82接收的第一红外探测光线和第二红外探测光线的总量,也可以是第三红外接收器74接收的第三红外反射光线的总量。
当所述第二检测区域16在所述电子设备100的顶端时,所述电子设备100可以根据所述第一红外信号和第二红外信号,确定所述第二检测区域16内通过的第二红外信号总量,进而根据所述第二红外信号总量,判断所述第二检测区域16是否检测到障碍物。
所述第二红外信号总量可以是第一红外接收器72、第二红外接收器82接收的第一红外探测光线和第二红外探测光线的总量,也可以是第四红外接收器84接收的第四红外反射光线的总量。
其中,确定所述第一检测区域15和第二检测区域16中的那一个处于所述电子设备的顶端,步骤S120,根据所述第一红外信号和第二红外信号,确定所述第一检测区域15和第二检测区域16中的至少一个是否检测到障碍物的步骤之前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50、判断所述电子设备的姿态是否为第一姿态。
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姿态可以包括正向姿态和反向姿态。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姿态不同,所述电子设备100上与用户耳部和脸部对应的检测区域也不同,当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姿态确定后,所述第一检测区域15和第二检测区域16的相对位置也相应被确定。
电子设备100的生产的过程中,可以在所述电子设备100为正向姿态时,将第一检测区域15设置在所述电子设备100的顶端,第二检测区域16设置在电子设备100的底端。所述电子设备100可以判断当前状态下,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姿态是否为第一姿态,若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姿态是第一姿态,根据所述第一红外信号和第二红外信号,确定所述第一检测区域15内通过的第一红外信号总量,并根据所述第一红外信号总量,判断所述第一检测区域15是否检测到障碍物;若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姿态不是第一姿态时,根据所述第一红外信号和第二红外信号,确定所述第二检测区域16内通过的第二红外信号总量,根据所述第二红外信号总量,判断所述第二检测区域16是否检测到障碍物。
其中所述电子设备100的第一姿态可以为正向姿态,当用户正向手持电子设备100时,所述电子设备100判断出此时电子设备100的姿态为正向姿态也即为第一姿态,此时,第一检测区域15位于此姿态下电子设备100的顶部,与用户脸部和耳部对应,接着,电子设备100需要进一步根据所述第一红外信号和第二红外信号,确定通过所述第一检测区域15的第一红外信号总量,并根据所述第一红外信号总量,判断所述第一检测区域15是否检测到障碍物。
当用户反向手持电子设备100时,所述电子设备100判断出此时电子设备100的姿态为反向姿态也即不是为第一姿态,此时,第二检测区域16位于此姿态下电子设备100的顶部,与用户脸部和耳部对应,接着,电子设备100需要进一步确定通过所述第二检测区域16的第二红外信号总量,并根据所述第二红外信号总量,判断所述第二检测区域16是否检测到障碍物。
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100的生产的过程中,可以在电子设备100为反向姿态时,将第一检测区域15设置在所述电子设备100的顶端,第二检测区域16设置在电子设备100的底端。其中第一姿态可以是电子设备100的反向姿态,当用户正向手持电子设备100时,所述电子设备100判断出此时电子设备100的姿态为反向姿态也即不是为第一姿态,此时,第二检测区域16位于此姿态下电子设备100的顶部,与用户脸部和耳部对应,接着,电子设备100需要进一步确定投影在所述第二检测区域16内的第二接收光线总强度;当用户反向手持电子设备100时,所述电子设备100判断出此时电子设备100的姿态为反向姿态也即为第一姿态,此时,第一检测区域15位于此姿态下电子设备100的顶部,与用户脸部和耳部对应,接着,电子设备100需要进一步确定投影在所述第一检测区域15内的第一接收光线总强度。
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姿态与第一检测区域15、第二检测区域16的位置是相对应的,不管用户正向手持电子设备100还是反向手持电子设备100,始终使位于当前姿态下处于电子设备100顶部的检测区域执行接近检测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姿态可以结合陀螺仪以及一些特定的手势进行来确定。例如,陀螺仪可以检测用户手持电子设备100时手臂抬起的方向和角度,进而结合相关的陀螺仪参数确定出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姿态;还可以利用陀螺仪检测出的相关参数,结合特定的手势例如用户手持电子设备100时大拇指的方向、位置等进而综合判断出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姿态。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姿态100的确定方法多种多样,并不局限于上述列举的方案。
上述显示屏状态控制方法,步骤简单,通过判断触发指令的类别、确定电子设备100的姿态,通过检测第一检测区域15和第二检测区域16的红外光线总量的变化,可以实现电子设备100正反姿态下的接近检测功能,防止在通话过程中用户的误操作。
参考图12,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状态控制方法的第三种流程示意图。其中,步骤S120中,根据所述第一红外信号和第二红外信号,判断第一检测区域和第二检测区域中的至少一个是否检测到障碍物的步骤还可以包括:
S123、根据所述第一检测区域内通过的第一红外信号总量判断所述第一检测区域是否检测到障碍物;并且
S124、根据所述第二检测区域内通过的第二红外信号总量,判断所述第二检测区域是否检测到障碍物。
上述步骤中,第一检测区域15和第二检测区域16可以同时执行接近检测功能,所述电子设备100不需要判断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姿态。所述电子设备100根据第一红外信号总量和第二红外信号总量判断出第一检测区域15是否检测到障碍物、第二检测区域16是否检测到障碍物,只要第一检测区域15和第二检测区域16中有一个检测出障碍物,所述电子设备100可以控制显示屏10熄屏防止误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及显示屏状态控制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5)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屏,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检测区域和第二检测区域;
第一红外模组,设置在所述显示屏的显示面一侧,所述第一红外模组包括多个第一红外发射器和多个第一红外接收器,所述多个第一红外发射器和所述多个第一红外接收器设置在所述显示屏的第一侧边的上部区域,所述显示屏与所述第一侧边相对设置的第二侧边的上部区域设置第一光学反射镜,所述第一红外发射器发射的第一红外发射光线经所述第一光学反射镜的反射形成第一红外反射光线并被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器接收;所述第一红外发射光线、所述第一红外反射光线与所述显示面平行且在所述显示屏的上部区域形成第一红外网格结构并覆盖所述第一检测区域;以及
第二红外模组,设置在所述显示屏的显示面一侧,所述第二红外模组包括多个第二红外发射器和多个第二红外接收器,所述多个第二红外发射器和所述多个第二红外接收器设置在所述显示屏的第二侧边的下部区域,所述第一侧边的下部区域设置第二光学反射镜,所述第二红外发射器发射的第二红外发射光线经所述第二光学反射镜的反射形成第二红外反射光线并被所述第二红外接收器接收所述第二红外发射光线、所述第二红外反射光线与所述显示面平行且在所述显示屏的下部区域形成第二红外网格并覆盖所述第二检测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红外模组和所述第二红外模组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检测区域用于通过第一红外网格结构检测障碍物,以实现所述第一检测区域的接近检测;所述第二检测区域用于通过所述第二红外网格结构检测障碍物,以实现所述第二检测区域的接近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红外发射器和多个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器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侧边上,多个所述第二红外发射器和多个所述第二红外接收器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侧边上。
3.一种显示屏状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中,所述显示屏状态控制方法包括:
控制第一红外模组传输第一红外信号,控制第二红外模组传输第二红外信号,所述第一红外信号包括第一红外发射光线和第一红外反射光线;所述第二红外信号包括第二红外发射光线和第二红外反射光线;
根据所述第一红外信号和所述第二红外信号,判断第一检测区域和第二检测区域中的至少一个是否检测到障碍物;
当所述显示屏处于亮屏状态时,若所述第一检测区域和所述第二检测区域中的至少一个检测到障碍物,则控制所述显示屏熄屏;
当所述显示屏处于息屏状态时,若所述第一检测区域和所述第二检测区域都没有检测到障碍物,则控制所述显示屏亮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显示屏状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红外信号和所述第二红外信号,判断第一检测区域和第二检测区域中的至少一个是否检测到障碍物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检测区域内通过的第一红外信号总量判断所述第一检测区域是否检测到障碍物;或者
根据所述第二检测区域内通过的第二红外信号总量,判断所述第二检测区域是否检测到障碍物。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显示屏状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红外信号和所述第二红外信号,判断第一检测区域和第二检测区域中的至少一个是否检测到障碍物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检测区域内通过的第一红外信号总量判断所述第一检测区域是否检测到障碍物;以及
根据所述第二检测区域内通过的第二红外信号总量,判断所述第二检测区域是否检测到障碍物。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578454.XA CN112153187B (zh) | 2019-06-28 | 2019-06-28 | 电子设备及显示屏状态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578454.XA CN112153187B (zh) | 2019-06-28 | 2019-06-28 | 电子设备及显示屏状态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153187A CN112153187A (zh) | 2020-12-29 |
CN112153187B true CN112153187B (zh) | 2022-06-14 |
Family
ID=738911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578454.XA Active CN112153187B (zh) | 2019-06-28 | 2019-06-28 | 电子设备及显示屏状态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153187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631742A2 (en) * | 2012-02-24 | 2013-08-28 | Vestel Elektronik Sanayi ve Ticaret A.S. |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 remote control |
CN107948352A (zh) * | 2017-11-22 | 2018-04-20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 |
CN108710449A (zh) * | 2018-05-02 | 2018-10-2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 |
CN208488913U (zh) * | 2018-07-31 | 2019-02-1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
CN109361792A (zh) * | 2018-11-16 | 2019-02-19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控制方法及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000622Y (zh) * | 2006-12-30 | 2008-01-02 | 贺伟 | 一种红外线触摸屏装置 |
WO2010137219A1 (ja) * | 2009-05-28 | 2010-12-02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タッチパネル、液晶パネル、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タッチパネル一体型の液晶表示装置 |
CN102722291B (zh) * | 2012-06-01 | 2015-07-22 | 合肥工业大学 | 一种红外多点触摸屏的驱动方法 |
CN102799319B (zh) * | 2012-08-10 | 2017-02-08 | 北京汇冠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红外触摸屏 |
CN103838433A (zh) * | 2012-11-20 | 2014-06-04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204270275U (zh) * | 2014-11-17 | 2015-04-15 | 湖州佳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红外触摸屏 |
-
2019
- 2019-06-28 CN CN201910578454.XA patent/CN11215318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631742A2 (en) * | 2012-02-24 | 2013-08-28 | Vestel Elektronik Sanayi ve Ticaret A.S. |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 remote control |
CN107948352A (zh) * | 2017-11-22 | 2018-04-20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 |
CN108710449A (zh) * | 2018-05-02 | 2018-10-2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 |
CN208488913U (zh) * | 2018-07-31 | 2019-02-1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
CN109361792A (zh) * | 2018-11-16 | 2019-02-19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控制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153187A (zh) | 2020-12-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AU2018372453B2 (en) | Display screen component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AU2018372452B2 (en) | Display screen component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US7176905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n image-based data input system | |
EP3544268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electronic device | |
CN106878564A (zh) | 一种显示屏的控制方法及装置、显示屏和移动终端 | |
EP3940502A1 (en) | Display device and mobile information terminal including the same | |
CN106850898A (zh) | 一种移动终端 | |
CN109618031B (zh) | 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US20120001873A1 (en) | Transparent touch surface keyboard | |
CN107959752B (zh) | 显示屏状态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 |
CN107977048B (zh) |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
EP3979037A1 (en) | Working mode switch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CN108521480B (zh) |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电子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和设备 | |
CN110661949A (zh) | 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08924360B (zh) | 显示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US20150253971A1 (en) |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display control method | |
WO2020020060A1 (zh) | 补光灯模组、指纹识别方法和终端设备 | |
CN109144221B (zh) | 信息提示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CN107885278B (zh) |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 |
CN109195206B (zh) | 显示屏状态的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CN110309752B (zh) | 超声波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CN112153187B (zh) | 电子设备及显示屏状态控制方法 | |
CN109348016B (zh) | 一种显示屏、显示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 |
CN108494460B (zh) | 电子设备及天线切换方法 | |
CN109743445A (zh) | 一种应用图标的调整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