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52898A - 一种组播隧道探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播隧道探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152898A CN112152898A CN201910577585.6A CN201910577585A CN112152898A CN 112152898 A CN112152898 A CN 112152898A CN 201910577585 A CN201910577585 A CN 201910577585A CN 112152898 A CN112152898 A CN 11215289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ttribute information
- edge device
- backbone network
- network edge
- multicas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33—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using encapsulation techniques, e.g. tunne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41—Virtual LANs, VLANs, e.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VP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16—Multipoint rou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54—Organization of routing tabl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74—Address processing for rou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组播隧道探测方法及装置,具体为,当需要对待测组播隧道的质量进行探测时,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利用该待测组播隧道向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探测报文。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在接收到探测报文时,检测到探测报文的组播组地址为特定的组播组地址时,表明该探测报文无需进行后续转发,直接向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单播发送反射报文。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在接收到反射报文后,根据探测报文中的第一属性信息和反射报文中的第二属性信息确定待测组播隧道的质量,从而实现对网络质量的检测,降低运维难度和成本,提高业务的可维护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播隧道探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高清直播业务、视频会议、远程教育等业务的不断发展,该类业务对于网络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高效性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满足上述业务需求,提出了下一代组播虚拟私有网络(next generation multicast virtual private network,NGMVPN)技术。NGMVPN通过在公有网络中构建组播隧道,以通过该组播隧道连接包括组播源的私网和包括组播用户的私网,进而利用组播隧道将组播流量从组播源转发至组播用户。
由于该NGMVPN具有服务质量高、可靠性较好的优势,被部署在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协议化无线接入网中。然而,当前尚未实现针对NVMVPN组播隧道质量的检测方法,导致运营商难以了解当前网络的运行情况,增加维护难度和成本。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组播隧道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以实现及时了解NGMVPN网络质量,降低运维难度和成本,提高业务的可维护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组播隧道的探测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该方法可以包括:利用待测组播隧道向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探测报文,所述探测报文包括组播组地址和第一属性信息,所述组播组地址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在接收到所述探测报文时向所述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反射报文,所述第一属性信息为用于探测所述待测组播隧道的属性信息;接收所述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的反射报文,所述反射报文包括第二属性信息,所述第二属性信息为用于探测所述待测组播隧道的属性信息,所述第一属性信息和所述第二属性信息不同;根据所述第一属性信息和所述第二属性信息确定所述待测组播隧道的质量。可见,本申请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在发送的探测报文中包括特殊的组播组地址,该特殊组播组地址用于指示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在接收到携带特殊组播组地址的探测报文时,向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反射报文。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在接收到反射报文后,根据探测报文中的第一属性信息和反射报文中的第二属性信息确定待测组播隧道的质量,从而实现对网络质量的检测,降低运维难度和成本,提高业务的可维护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属性信息和所述第二属性信息确定所述待测组播隧道的质量,包括:根据每个所述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的反射报文的第二属性信息以及所述第一属性信息确定所述待测组播隧道的质量;或,根据目标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的反射报文的第二属性信息以及所述第一属性信息确定目标链路的质量;所述目标链路为所述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至所述目标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的链路。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利用探测报文不仅可以计算待测组播隧道的质量,还可以计算组播隧道中到达每个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的链路质量,从而可以每条链路的质量,便于维护网络。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中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属性信息以及所述第二属性信息确定所述待测组播隧道的质量,包括:根据所述第一属性信息中的发送时间和所述第二属性信息中的接收时间确定所述待测组播隧道的时延或抖动率,所述发送时间为所述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所述探测报文的时间,所述接收时间为所述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接收所述探测报文的时间;或,根据所述第一属性信息中的第一序列号和所述第二属性信息的第二序列号确定所述待测组播隧道的丢包率,所述第二序列号根据所述第一序列号获得。在该实施方式中,不仅可以计算待测组播隧道的时延、抖动率,还可以计算待测组播隧道的丢包率,从而可以更好地获取待测组播隧道的传输指标。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目标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的反射报文的第二属性信息以及所述第一属性信息确定目标链路的质量,包括:根据所述第一属性信息中的发送时间和目标反射报文的第二属性信息中的接收时间确定所述目标链路的时延或抖动率,所述目标反射报文为所述目标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的反射报文,所述发送时间为所述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所述探测报文的时间,所述接收时间为所述目标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接收所述探测报文的时间;或,根据所述第一属性信息中的第一序列号和目标反射报文的第二属性信息中的第二序列号获得所述目标链路的丢包率,所述目标反射报文为所述目标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的反射报文,所述第二序列号根据所述第一序列号获得的。在该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根据计算获得待测组播隧道中到达每个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的链路的时延、抖动率以及丢包率,从而可以区分每条链路的质量。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在根据所述第一属性信息以及所述第二属性信息确定所述待测组播隧道的质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探测报文中的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以及所述反射报文中的源端口号和所述目的端口号判断所述反射报文是否有效;当所述反射报文有效时,则根据所述第一属性信息以及所述第二属性信息确定所述组播隧道的质量。在实施方式中,在计算待测组播隧道的质量之前,对反射报文的有效性进行判断,以保证所接收的反射报文与在先发送的探测报文匹配,进而保证所确定的待测组播隧道的质量准确。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待测组播隧道是根据所述探测报文的隧道标识确定的。在该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探测报文的隧道标识确定需探测的待测组播隧道,从而保证探测的准确性。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是根据组播路由表确定的,所述组播路由表是根据所述探测报文中的目的组播地址组播组地址确定的。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查询组播路由表确定待测组播隧道对应的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以便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向待测组播隧道对应的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探测报文。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组播路由表的建立包括:接收所述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的加入报文;如果所述加入报文中包括目的组播地址,将所述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加入所述目的组播地址对应的组播路由表。在实施方式中,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可以根据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的加入报文确定加入此次测试的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以便向发送过加入报文的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探测报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利用待测组播隧道向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探测报文,包括:利用所述待测组播隧道向骨干网设备发送所述探测报文,以使得所述骨干网设备利用所述待测组播隧道向所述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转发所述探测报文。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可以通过骨干网设备向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探测报文,以适应不同场景下的网络架构。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组播隧道为I-PMSI隧道或S-PMSI隧道。在该实施方式中,可以对不同类型的组播隧道进行探测,从而获取每种组播隧道的质量,便于维护。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组播隧道的探测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的探测报文,所述探测报文包括组播组地址和第一属性信息,所述第一属性信息为用于探测所述待测组播隧道的属性信息;当所述组播组地址为预设组播组地址时,向所述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单播发送反射报文,所述反射报文包括第二属性信息,所述第一属性信息和所述第二属性信息不同。可见,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在接收到包括预设组播组地址的探测报文时,向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反射报文,以使得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可以根据探测报文的第一属性信息以及反射报文的第二属性信息确定待测组播隧道的质量,从而实现对网络质量的检测,降低运维难度和成本,提高业务的可维护性。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向所述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加入报文,所述加入报文包括组播组地址。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通过向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加入报文,使得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预先获取加入此次探测的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以便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的探测报文可以被发送过加入报文的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接收。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播隧道的探测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所述装置包括: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利用待测组播隧道向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探测报文,所述探测报文包括组播组地址和第一属性信息,所述组播组地址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在接收到所述探测报文时向所述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反射报文,所述第一属性信息为用于探测待测组播隧道的属性信息;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的反射报文,所述反射报文包括第二属性信息,所述第二属性信息为用于探测待测组播隧道的属性信息,所述第一属性信息和所述第二属性信息不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属性信息和所述第二属性信息确定所述待测组播隧道的质量。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每个所述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的反射报文的第二属性信息以及所述第一属性信息确定所述待测组播隧道的质量;或,根据目标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的反射报文的第二属性信息以及所述第一属性信息确定目标链路的质量;所述目标链路为所述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至所述目标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的链路。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属性信息中的发送时间和所述第二属性信息中的接收时间确定所述待测组播隧道的时延或抖动率,所述发送时间为所述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所述探测报文的时间,所述接收时间为所述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接收所述探测报文的时间;或,根据所述第一属性信息中的第一序列号和所述第二属性信息的第二序列号确定所述待测组播隧道的丢包率,所述第二序列号根据所述第一序列号获得。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属性信息中的发送时间和目标反射报文的第二属性信息中的接收时间确定所述目标链路的时延或抖动率,所述目标反射报文为所述目标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的反射报文,所述发送时间为所述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所述探测报文的时间,所述接收时间为所述目标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接收所述探测报文的时间;或,根据所述第一属性信息中的第一序列号和目标反射报文的第二属性信息中的第二序列号获得所述目标链路的丢包率,所述目标反射报文为所述目标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的反射报文,所述第二序列号根据所述第一序列号获得的。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判断单元,用于在执行所述确定单元之前,根据所述探测报文中的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以及所述反射报文中的源端口号和所述目的端口号判断所述反射报文是否有效;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当所述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所述反射报文有效时,则根据所述第一属性信息以及所述第二属性信息确定所述组播隧道的质量。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待测组播隧道是根据所述探测报文的隧道标识确定的。
结合第三面至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三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是根据组播路由表确定的,所述组播路由表是根据所述探测报文中的组播组地址确定的。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三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组播路由表的建立包括:接收所述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的加入报文;如果所述加入报文中包括目的组播地址,将所述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加入所述目的组播地址对应的组播路由表。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利用待测组播隧道向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探测报文,包括:利用所述待测组播隧道向骨干网设备发送所述探测报文,以使得所述骨干网设备利用所述待测组播隧道向所述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转发所述探测报文。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组播隧道为I-PMSI隧道或S-PMSI隧道。
第三方面提供的组播隧道的探测装置,对应于第一方面提供的组播隧道的探测方法,故第三方面提供的探测装置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参照第一方面提供的组播隧道的探测方法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组播隧道的探测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所述装置包括: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的探测报文,所述探测报文包括组播组地址和第一属性信息,所述第一属性信息为用于探测所述待测组播隧道的属性信息;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当所述组播组地址为预设组播组地址时,向所述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单播发送反射报文,所述反射报文包括第二属性信息,所述第二属性信息为用于探测所述待测组播隧道的属性信息,所述第一属性信息和所述第二属性信息不同。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加入报文,所述加入报文包括组播组地址。
第四方面提供的组播隧道的探测装置,对应于第二方面提供的组播隧道的探测方法,故第四方面提供的探测装置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参照第二方面提供的组播隧道的探测方法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组播隧道的探测系统,所述系统至少包括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和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所述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组播隧道的探测方法;所述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用于执行第二方面所述的组播隧道探测的方法。
由此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当需要对待测组播隧道的质量进行探测时,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利用该待测组播隧道向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探测报文。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在接收到探测报文时,检测到探测报文的组播组地址为特定的组播组地址时,表明该探测报文无需进行后续转发,直接向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单播发送反射报文。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在接收到反射报文后,根据探测报文中的第一属性信息和反射报文中的第二属性信息确定待测组播隧道的质量,从而实现对网络质量的检测,降低运维难度和成本,提高业务的可维护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NGMVPN网络架构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NGMVPN网络结构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播隧道的探测方法信令交互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组播隧道的探测方法信令交互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组播隧道的探测方法信令交互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播隧道的探测装置结构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组播隧道的探测装置结构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播隧道的探测系统结构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结构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的具体实现,将先对NGMVPN网络架构以及所涉及的网元以及技术名词进行详细说明。
NGMVPN通过公有网络中的边界网关协议(border gateway protocol,BGP)交互消息以构建组播隧道,该组播隧道连接包含组播源的私网以及包含组播用户的私网,以将组播流量从组播源侧传送至组播用户侧。其中,组播是一种在一个组播源和多个组播用户之间进行通信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组播源发送一份数据,数据的目的地址是组播组地址,这样属于该组的成员均可以接收到组播源所发送数据的拷贝。
NGMVPN网络架构中可以包括组播源、用户边缘(customer edge,CE)设备、运营商边缘(provider edge,PE)设备、运营商(provider)设备以及组播用户。为便于理解NGMVPN网络的具体工作原理,参见图1所示NGMVPN系统架构图。其中,用户边缘设备CE1用于连接组播源S,用户边缘设备CE2和用户边缘设备CE3分别用于连接组播用户。运营商边缘设备PE1,即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与CE1连接,运营商边缘设备PE2和PE3,即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分别与CE2、CE3。运营商设备,即骨干网设备P(非必要),连接PE1、PE2和PE3,用于转发PE1发送的组播报文。
在实际应用中,NGMVPN可以针对组播虚拟私有网络(multicast virtual privatenetwork,MVPN)实例(如VPNA)在骨干网中通过多协议标签交换-点到多点(multi-protocollabel switching-point to multipoint,MPLS P2MP)协议在运营商边缘设备之间建立运营商组播业务接口(provider Multicast Service Interface,PMSI),即PMSI组播隧道(如图1中PE1、PE2和PE3之间粗线所示)。为便于理解组播隧道,下面将对组播隧道的建立进行说明。
组播隧道的建立包括两个过程,分别是MVPN成员自动发现过程和PMSI隧道建立过程。
为使得处于同一个MVPN实例的不同运营商边缘设备之间能够进行控制信息交互以创建组播隧道,每个运营商边缘设备需要发现属于同一MVPN实例的其他运营商边缘设备,该过程称为自动发现。具体为,管理员在每个运营商边缘设备上配置BGP和MVPN实例,运营商边缘设备之间可以通过自动协商建立BGP邻居关系。当存在新的运营商边缘设备加入时,在该新的运营商边缘设备上配置BGP和MVPN实例,以便与其他的运营商边缘设备建立邻居关系。
例如,管理员在PE1、PE2和PE3分别配置BGP和VPNA,PE1与PE2、PE1与PE3可以自动协商建立BGP邻居关系。当存在新增PE设备时,在该新增PE设备上配置BGP和VPNA后,以与现有PE设备建立邻居关系,即加入该VPNA。
通常情况下,由于组播数据流量是从组播源向组播用户传递,因此,在建立邻居关系时,与组播源连接的运营商边缘设备(即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和与组播源用户连接的各个运营商边缘设备(即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之间建立邻居关系。如图1中,PE1分别与PE2和PE3建立邻居关系(PE2与PE3无需建立邻居关系)。
当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分别与每个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建立邻居关系,且管理员依次对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完成NGMVPN功能部署后,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开始创建PMSI隧道。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获取预留隧道资源,但此时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并不知道加入该隧道的叶子节点(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的信息,需要通过邻居关系向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路由信息,该路由信息包括预留隧道资源信息,以使得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根据预留隧道资源信息加入指定PMSI隧道。同时,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向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路由信息,以使得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记录该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为MVPN实例的叶子节点,从而完成针对MVPN实例的组播隧道的建立。
例如,当PE1分别与PE2、PE3建立邻居关系,且管理员依次对PE1、PE2和PE3完成NGMVPN功能部署后,PE1开始创建PMSI隧道。首先,PE1获取预留隧道资源,并通过邻居关系向PE2发送路由信息,该路由信息包括预留隧道资源信息,以使得PE2根据预留隧道资源信息加入指定PMSI隧道。同时,PE2向PE1发送路由信息,以使得PE1记录PE2为VPNA的叶子节点。同理,PE1向PE3发送路由信息,以使得PE3根据路由信息中的预留隧道资源信息加入执行PMSI隧道,同时,PE3向PE1发送路由信息,以使得PE1记录PE3为VPNA的叶子节点。此时,针对VPNA的PMSI隧道建立成功。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组播隧道PMSI包括两种隧道,分别是集成的运营商组播业务接口(inclusive provider multicast service interface,I-PMSI)隧道和可选的运营商组播业务接口(selective provider multicast service interface,S-PMSI)隧道。通常情况下,利用I-PMSI隧道转发私网组播数据至组播用户。当组播数据流量的转发速率达到阈值时,组播数据流量将从I-PMSI隧道切换至S-PMSI隧道进行转发。
当PMSI隧道创建成功后,组播用户可以加入组播组,向组播源申请组播服务,组播源可以通过PMSI隧道向组播用户发送组播流量。例如图1,当组播用户成功加入VPNA的组播组时,CE1从组播源S接收组播报文,然后查找组播转发表,将组播报文传递给PE1。PE1利用VPNA对应组播隧道将组播报文发送给骨干网设备P,由P对组播报文进行复制,分别转发给PE2和PE3。当PE2/PE3接收到组播报文后,根据VPNA对应的私网转发表将组播报文转发给CE2/CE3,进而由CE2下发给各个组播用户,由CE3下发给各个组播用户,从而实现组播报文被组播组中的各个组播用户接收。
然而,由于组播具有上述特点,即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在接收到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转发的组播报文时,会将该组播报文转发给用户边缘设备,导致无法利用双向主动测量协议(two way active measurement protocol,TWAMP)对组播隧道进行。如果利用TWAMP协议对MVPN实例的组播隧道进行探测时,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所发送的探测报文被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转发给用户边缘设备,进而下发给组播用户。当组播用户向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反射报文,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根据探测报文和反射报文探测的是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到组播用户的链路质量,并非是组播隧道的质量。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播隧道探测方法,针对待测组播隧道,预先在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和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配置特定的组播组地址。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产生的探测报文中的组播地址为特定的组播组地址,其通过待测组播隧道将该探测报文发送给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在接收到探测报文后,确定该探测报文的组播组地址为特定组播组地址,不对探测报文进行转发,而是直接向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单播发送反射报文。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在接收到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的反射报文后,根据探测报文的第一属性信息和反射报文中的第二属性信息确定组播隧道的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NGMVPN可以针对各个MVPN实例建立各自对应的组播隧道。例如图2,对于VPNA来讲,骨干网中存在属于VPNA的组播隧道,对于VPNB,骨干网中存在属于VPNB的组播隧道。即,PE1到PE2、PE3存在两个组播隧道分别属于VPNA、VPNB。也就是,一个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可以对应多个MVPN实例,每个MVPN实例对应一个组播隧道,该组播隧道为逻辑隧道。在具体应用时,当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对应多个MVPN实例时,可以通过隧道标识区分不同MVPN实例各自所对应的组播隧道。
针对图2所示场景,PE1根据管理员的配置生成探测报文,并根据探测报文中的隧道标识确定待测组播隧道(VPNA或VPNB),进而利用待测组播隧道将探测报文发送给PE2和/或PE3(当探测VPNA对应的待测组播隧道时,向PE2和PE3发送探测报文,当探测VPNB对应的待测组播隧道时,向PE2发送探测报文)。PE2和/或PE3在接收到探测报文后判断出该探测报文的组播组地址为特定组播地址,直接向PE1单播发送反射报文。
需要注意的是,当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对应多个MVPN实例时,在针对每个MVPN实例的组播隧道进行探测时,探测报文中的组播组地址可以为同一特定组播组地址,该特定组播组地址用于指示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在接收到探测报文时向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反射报文。例如,在探测VPNA对应的待测组播隧道时,探测报文中的组播组地址为224.0.1.25;在探测VPNB对应的待测组播隧道时,探测报文中的组播组地址为224.0.1.25。对于,PE1向PE2和PE3发送探测报文,还是仅向PE2发送探测报文,PE1根据探测报文中的隧道标识进行确定。例如,当探测报文中的隧道标识指示VPNA对应的组播隧道时,则PE1向PE2和PE3发送探测报文;当探测报文中的隧道标识指示VPNB对应的组播隧道时,则PE1仅向PE2发送探测报文。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场景仅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场景示例,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任何可适用的场景中,并不局限于上述场景示例。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现的基础为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单播发送反射报文时,单播路由正常工作。也就是,如果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未接收到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的反射报文,其原因是由于组播隧道质量较差使得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未接收到探测报文,进而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未发送反射报文,并不是单播路由出现问题而使得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未接收到反射报文。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组播隧道的探测方法的各种非限定性具体实现方式。
方法实施例一:
参见图3,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播隧道的探测方法的信令交互示意图,该方法具体可以包括:
S301: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利用待测组播隧道向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探测报文。
本实施例中,针对待测组播隧道,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利用该待测组播隧道向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探测报文。其中,探测报文包括组播组地址和第一属性信息,组播组地址用于指示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在接收到探测报文时向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反射报文,第一属性信息为用于探测待测组播隧道的属性信息。
其中,第一属性信息可以包括探测报文的发送时间和/或第一序列号,该第一序列号为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在生成探测报文时按顺序生成的序列号。在实际应用时,探测报文中的组播组地址可以从各厂商保留的组播组地址(224.0.1.0—224.0.1.255)中选择任意一个(如224.0.1.25)将其作为特定的组播组地址。
通过前述可知,当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仅对应一个MVPN实例时,则待测组播隧道为该MVPN实例对应的组播隧道。此时,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产生探测报文后,可以直接利用该MVPN实例对应的组播隧道向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探测报文。当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对应多个MVPN实例时,如图2所示,骨干网存在多个组播隧道。此时,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在发送探测报文时,需要根据探测报文中的隧道标识确定待测组播隧道,进而利用待测组播隧道向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以实现对待测组播隧道质量的探测。
在具体实现时,当确定出待测组播隧道时,还需确定待测组播隧道对应的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以便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向待测组播隧道对应的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探测报文,具体为:根据探测报文中的组播组地址确定对应的组播路由表,再根据组播路由表确定对应的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以便向对应的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探测报文。即,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根据组播路由表确定,该组播路由表根据探测报文中的组播组地址确定。
其中,组播路由表的建立过程可以为: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接收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的加入报文;如果加入报文中包括组播组地址,则将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加入组播组地址对应的组播路由表。即,当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接收到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的加入报文后,如果该加入报文中的组播组地址为特定的组播组地址,则表明该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即将加入此次测试中,则将该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加入组播组地址对应的组播路由表。
在实际应用时,当需要对某组播隧道的质量进行探测时,管理员可以启用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的TWAMP功能,并配置基本信息(源地址+组播组地址+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VPNX),其中X为具体MVPN实例,例如A、B。同时,管理员在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使能TWAMP,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针对MVPN实例发起(源地址,组播组地址)的组加入请求,即向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加入报文,其中,源地址为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自身的地址。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在接收到加入报文时,如果该加入报文包括组播组地址,则将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加入该组播组地址对应的组播路由表中,从而使得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可以获知加入组播组的各个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
S302:当探测报文的组播组地址为预设组播组地址时,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向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单播发送反射报文。
本实施例中,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在接收到探测报文后,判断该探测报文中的组播组地址是否为预设组播组地址。当探测报文的组播组地址为预设组播组地址时,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不做转发处理,而是向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单播发送反射报文。
其中,反射报文包括第二属性信息,第二属性信息为用于探测待测组播隧道的属性信息,第二属性信息与第一属性信息不同。该第二属性信息可以包括接收时间和/或第二序列号,该接收时间是指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接收探测报文的时间,第二序列号根据第一序列号获得,具体为,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在生成反射报文时,复制探测报文中的第一序列号,将其作为反射报文的第二序列号,从而使得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可以根据第二序列号获知该反射报文所对应的探测报文。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在发送探测报文时,是利用组播隧道发送的;而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在发送反射报文时,是利用单播路由发送的,并不是组播隧道。因此,在探测组播隧道的传输时延时,仅考虑探测报文的发送时间以及接收时间,无需考虑反射报文的发送时间和接收时间。
另外,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在接收到探测报文时,为避免所接收的探测报文为攻击报文浪费传输资源,还可以在发送反射报文之前,将该探测报文中的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与自身预先保存的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进行匹配,当匹配成功时,表明所接收的探测报文为安全报文,则向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单播发送反射报文。其中,单播发送是指反射报文的目的地址为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的地址,仅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可以接收该反射报文。
S303: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根据第一属性信息和第二属性信息确定待测组播隧道的质量。
当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在接收到反射报文后,根据探测报文的第一属性信息和反射报文的第二属性信息确定待测组播隧道的质量,从而了解待测组播隧道传输情况。
其中,本实施例关于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根据探测报文的第一属性信息和反射报文的第二属性信息确定待测组播隧道的质量,提供了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包括:根据每个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的反射报文的第二属性信息以及第一属性信息确定待测组播隧道的质量。即,根据该待测组播隧道对应的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所发送的反射报文来计算待测组播隧道的质量。
在具体实现时,第一属性信息可以包括时间信息和序列号,第二属性信息也可以包括时间信息和序列号,则可以根据第一属性信息中的时间信息以及第二属性信息中的时间信息确定待测组播隧道的时延或抖动。以及,根据第一属性信息的序列号和第二属性信息的序列号确定待测组播隧道的丢包率。具体地,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根据第一属性信息和第二属性信息确定待测组播隧道的质量,包括: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可以根据第一属性信息中的发送时间和第二属性信息中的接收时间确定待测组播隧道的时延和抖动率;或,根据第一属性信息中的第一序列号和第二属性信息的第二序列号确定待测组播隧道的丢包率。其中,发送时间为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探测报文的时间,接收时间为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接收探测报文的时间;第二序列号根据第一序列号获得。抖动率是由任意两个相邻报文在传输路由中经过网络延迟而产生,计算方法为由相邻报文延迟时间差除以报文序列号差得到。
即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根据探测报文的发送时间以及接收时间可以确定待测组播隧道传输该探测报文的时延;以及根据相邻两个探测报文的时延确定待测组播隧道的抖动率。或者,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可以根据第一序列号确定自身所发送的探测报文的数量,以及根据反射报文的第二序列号确定所接收的反射报文的数量,进而根据探测报文的数量和反射报文的数量确定丢包率。当然,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也可以同时计算待测组播隧道的时延、抖动率以及丢包率。
可以理解的是,当待测组播隧道对应一个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时,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根据该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的反射报文的第二属性信息以及探测报文的第一属性信息确定该待测组播隧道的质量。例如,第一探测报文的发送时间为T1,接收时间为T1’,则时延delay1=T1’-T1;第二探测报文的发送时间为T2,接收时间为T2’,则时延delay2=T2’-T2。抖动率可以根据相邻两个探测报文的时延计算获得,具体为Jitter=|delay2-delay1|。假设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探测报文的第一序列号为100,则表明到目前为止共发送100个报文;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接收到第二序列号为[1-55]和[60-100]的反射报文,表明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共接收96个报文,丢失4个报文,丢包率为0.04。
当待测组播隧道对应多个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时,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向每个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探测报文,同时接收每个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的反射报文,并根据待测组播隧道对应的所有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的反射报文的第二属性信息以及探测报文的第一属性信息确定该待测组播隧道的质量。例如图2,PE1发送第一探测报文的发送时间为T1,PE2的接收时间为T1’,PE3的接收时间为T1”,则待测组播隧道的时延delay1=[(T1’-T1)+(T1”-T1)]/2;PE1发送第二探测报文的发送时间为T2,PE2的接收时间为T2’,PE3的接收时间为T2”,则待测组播隧道的时延delay2=[(T2’-T2)+(T2”-T2)]/2。抖动率可以根据相邻两个探测报文的时延计算获得,具体为Jitter=|delay2-delay1|。假设PE1发送探测报文的第一序列号为100,则表明到目前为止共发送100个报文;正常情况下,PE2应该接收PE2和PE3各发送的100个反射报文。当PE1接收到PE2发送的90个反射报文,接收到PE3发送的95个反射报文,表明PE1共接收185个报文,丢失15个报文,丢包率为0.075。
在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在根据反射报文确定待测组播隧道质量时,为保证所获取的反射报文为有效报文,需要对所接收的反射报文进行有效性判断。具体为,根据探测报文中的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以及反射报文中的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判断反射报文是否有效;当反射报文有效时,根据第一属性信息以及第二属性信息确定组播隧道的质量。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当需要对待测组播隧道的质量进行探测时,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利用该待测组播隧道向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探测报文。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在接收到探测报文时,检测到探测报文的组播组地址为特定的组播组地址时,表明该探测报文无需进行后续转发,直接向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单播发送反射报文。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在接收到反射报文后,根据探测报文中的第一属性信息和反射报文中的第二属性信息确定待测组播隧道的质量,从而实现对网络质量的检测,降低运维难度和成本,提高业务的可维护性。
可以理解的是,当骨干网中存在多个待测组播隧道时,可以同时对多个待测组播隧道进行探测,每个待测组播隧道的探测均可以通过上述实施例实现。在对多个待测组播隧道并行探测时,由于探测报文中可以包括隧道标识,以通过该隧道标识区分不同的探测报文。同时,为保证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可以区分所接收的反射报文,该反射报文也可以包括隧道标识,以便在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在接收到反射报文时,可以获知该反射报文是针对哪个待测组播隧道的反射报文。
方法实施例二:
当一个MVPN实例对应多个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时,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在发送探测报文时,需要向各个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以便根据各个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的反射报文确定待测组播隧道的质量。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可以接收每个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的反射报文,因此,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可以根据所接收的反射报文确定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到达每个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的链路质量。即根据目标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的反射报文的第二属性信息以及第一属性信息确定目标链路的质量,该目标链路为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至目标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的链路。其中,目标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可以待测组播隧道对应的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中的任意一个。
为便于理解,下面将以待测组播隧道对应两个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为例进行说明,其中,PE1为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PE2为一个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PE3为另一个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参见图4,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组播隧道的探测方法的信令交互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401:PE1利用待测组播隧道向PE2和PE3发送探测报文。
本实施例中,PE1在生成探测报文时,可以根据探测报文的组播组地址确定组播路由表,然后根据组播路由表确定需要发送探测报文的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PE2和PE3),以便向对应的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探测报文。
在具体实现,PE1发送探测报文之前,管理员可以针对MVPN实例,如VPNA,在PE1配置特定的组播地址以及其他相关信息,以实现对该某MVPN实例对应的待测组播隧道质量进行探测。同时可以在各个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PE2、PE3)配置相应的特定组播地址,以便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PE2、PE3)利用特定组播地址向PE1发送加入报文,进而使得PE1将PE2和PE3加入该MVPN实例的组播路由表中,以使得PE1获知加入该MVPN实例组播组的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当PE1发送探测报文时,可以根据组播路由表确定加入的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进而向每个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探测报文。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所发送的加入报文,不仅可以使得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获知哪些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加入,还可以根据加入报文确定出即将接收到哪些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需发送的反射报文。如果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未接收到上述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的反射报文,则可以表明组播隧道中到达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的链路出现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当一个MVPN实例对应多个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时,管理员可以选择其中任意一个或多个进行配置,以使得被配置的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向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加入报文。
S402:PE2在确定探测报文的组播组地址为预设组播组地址时,向PE1发送反射报文。
S403:PE3在确定探测报文的组播组地址为预设组播组地址时,向PE1发送反射报文。
本实施例中,每个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在接收到PE1发送的探测报文后,均判断所接收的探测报文的组播组地址是否为预设组播组地址,如果是,则向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单播发送反射报文。
S404:PE1根据PE2发送的反射报文以及自身所发送的探测报文确定待测组播隧道中到达PE2的链路质量。
S405:PE1根据PE3发送的反射报文的第二属性信息以及自身所发送的探测报文的第一属性确定待测组播隧道中到达PE3的链路质量。
本实施例中,当待测组播隧道对应PE2和PE3两个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时,PE1在接收到PE2和PE3各自发送的反射报文时,可以根据每个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所发送的反射报文的第二属性信息以及探测报文的第一属性信息确定对应链路质量。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所发送的反射报文还可以包括源地址,即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的地址,因此,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可以根据该源地址确定所接收的反射报文是由哪一个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的,进而根据对应的反射报文确定链路质量。
在具体实现时,当探测报文的第一属性信息包括发送时间、第一序列号,以及目标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的反射报文的第二属性信息包括接收时间、第二序列号时,可以确定目标链路的时延、抖动率以及丢包率。具体为,根据第一属性信息中的发送时间和目标反射报文的第二属性信息中的接收时间确定目标链路的时延或抖动率,其中,目标反射报文为目标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的反射报文,发送时间为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所述探测报文的时间,接收时间为目标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接收所述探测报文的时间;或,根据第一属性信息中的第一序列号和目标反射报文的第二属性信息中的第二序列号获得所述目标链路的丢包率,目标反射报文为目标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的反射报文,第二序列号根据第一序列号获得的。
即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不仅可以进计算目标链路的延迟、抖动率或丢包率,还可以同时计算目标链路的延迟、抖动率以及丢包率。
例如,PE1发送第一探测报文的发送时间为T1,PE2的接收时间为T1’,PE3的接收时间为T1”,则PE1到PE2链路时延为delay1=T1’-T1;PE1到PE3链路时延为delay2=T1”-T1。PE1发送第二探测报文的发送时间为T2,PE2的接收时间为T2’,PE3的接收时间为T2”,则PE1到PE2链路时延为delay3=T2’-T2;PE1到PE3链路时延为delay4=T2”-T2。则PE1到PE2链路时延抖动率Jitter=|delay2-delay1|;PE1到PE3链路时延抖动率Jitter=|delay4-delay3|。假设PE1发送探测报文的第一序列号为100,则表明到目前为止共发送100个报文;正常情况下,PE1应该接收PE2和PE3各发送的100个反射报文。当PE1接收到PE2发送的90个反射报文,则PE1到PE2链路的丢包率为0.1;PE1接收到PE3发送的95个反射报文,则PE1到PE3链路的丢包率为0.05。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当待测组播隧道对应多个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时,还可以根据反射报文确认从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到每个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的链路质量,便于精准维护。
另外,通过图2可知,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PE2既可以加入VPNA,也可以加入VPNB,即一个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可以对应多个MVPN实例。在该情况下,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在接收到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的探测报文时,可以根据探测报文中的隧道标识确定该探测报文所归属的MVPN实例,以便针对该MVPN实例发送对应的反射报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还可以通过骨干网设备向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探测报文。具体为,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利用待测组播隧道向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探测报文,以使得骨干网边缘设备利用待测组播隧道向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探测报文。即,骨干网边缘设备作为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与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之间的转发设备,利用组播隧道向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转发探测报文。
在该种情况下,当待测组播隧道对应多个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时,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只需发送一个探测报文,当骨干网边缘设备接收到探测报文后,根据探测报文的隧道标识确定待测组播隧道对应的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的数量。然后,再将探测报文进行复制,以向每个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探测报文。为便于理解,下面将以待测组播隧道对应两个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为例进行说明,其中,PE1为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PE2为一个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PE3为另一个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P为骨干网设备,具体如图5所示。
方法实施例三
参见图5,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组播隧道探测方法的信令交互图,该方法可以包括:
S501:PE1根据探测报文中的隧道标识确定待测组播隧道,以利用待测组播隧道向P发送探测报文,该探测报文可以包括源地址S-ip、组播组地址D-ip、源端口号S-port、目的端口号D-port、第一序列号sequence1、发送时间T1以及隧道标识tunnel id。
S502:P在接收到探测报文时,根据探测报文中的隧道标识tunnel id确定待测组播隧道对应的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PE2和PE3)。
在具体实现时,P可以预先存储每个组播隧道对应的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在接收到探测报文后,根据探测报文中的隧道标识确定待测组播隧道以及待测组播隧道对应的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的数量,以对探测报文进行复制。
S503:P向PE2和PE3分别发送探测报文。
S504:PE2在确定探测报文中的组播组地址为预设组播组地址时,向PE1单播发送反射报文,该反射报文中包括源地址S-ip(PE2地址),目的地址D-ip(PE1地址)、源端口号S-port、目的端口号D-port、第二序列号sequence2以及接收时间T1’。
S505:PE3在确定探测报文中的组播组地址为预设组播组地址时,向PE1单播发送反射报文,该反射报文中包括源地址S-ip(PE3地址),目的地址D-ip(PE1地址)、源端口号S-port、目的端口号D-port、第二序列号sequence2以及接收时间T1”。
S506;PE1根据接收的反射报文确定待测组播隧道的质量。
即,PE1根据PE2、PE3发送的反射报文确定待测组播隧道的质量,以获得待测组播隧道传输数据的实际情况,便于维护网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待测组播隧道可以为I-PMSI隧道或S-PMSI隧道,以实现针对MVPN实例所对应的两种隧道的质量均进行探测,获取每种隧道的数据传输情况。其中,探测报文可以为用户数据协议(user data protocol,UDP)报文,由于UDP协议为无连接协议,具有较好的实时性,工作效率高,适用于对高速传输和实时性有较高的通信网络。
基于上述方法实施例,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探测装置,下面将结合附图对该装置进行说明。
装置实施例一
参见图6,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播隧道的探测装置结构图,该装置应用于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如图6所示,该装置600可以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601,用于利用待测组播隧道向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探测报文,所述探测报文包括组播组地址和第一属性信息,所述组播组地址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在接收到所述探测报文时向所述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反射报文,所述第一属性信息为用于探测待测组播隧道的属性信息;
第一接收单元602,用于接收所述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的反射报文,所述反射报文包括第二属性信息,所述第二属性信息为用于探测待测组播隧道的属性信息,所述第一属性信息和所述第二属性信息不同;
确定单元603,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属性信息和所述第二属性信息确定所述待测组播隧道的质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每个所述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的反射报文的第二属性信息以及所述第一属性信息确定所述待测组播隧道的质量;或,根据目标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的反射报文的第二属性信息以及所述第一属性信息确定目标链路的质量;所述目标链路为所述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至所述目标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的链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属性信息中的发送时间和所述第二属性信息中的接收时间确定所述待测组播隧道的时延或抖动率,所述发送时间为所述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所述探测报文的时间,所述接收时间为所述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接收所述探测报文的时间;或,根据所述第一属性信息中的第一序列号和所述第二属性信息的第二序列号确定所述待测组播隧道的丢包率,所述第二序列号根据所述第一序列号获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属性信息中的发送时间和目标反射报文的第二属性信息中的接收时间确定所述目标链路的时延或抖动率,所述目标反射报文为所述目标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的反射报文,所述发送时间为所述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所述探测报文的时间,所述接收时间为所述目标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接收所述探测报文的时间;或,根据所述第一属性信息中的第一序列号和目标反射报文的第二属性信息中的第二序列号获得所述目标链路的丢包率,所述目标反射报文为所述目标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的反射报文,所述第二序列号根据所述第一序列号获得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在执行所述确定单元之前,根据所述探测报文中的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以及所述反射报文中的源端口号和所述目的端口号判断所述反射报文是否有效;
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当所述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所述反射报文有效时,则根据所述第一属性信息以及所述第二属性信息确定所述组播隧道的质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待测组播隧道是根据所述探测报文的隧道标识确定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是根据组播路由表确定的,所述组播路由表是根据所述探测报文中的组播组地址确定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各个单元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见上述图3至图5方法实施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装置实施例二
参见图7,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组播隧道的探测装置结构图,该装置可以是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该装置700可以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701,用于接收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的探测报文,所述探测报文包括组播组地址和第一属性信息,所述第一属性信息为用于探测所述待测组播隧道的属性信息;
第一发送单元702,用于当所述组播组地址为预设组播组地址时,向所述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单播发送反射报文,所述反射报文包括第二属性信息,所述第二属性信息为用于探测所述待测组播隧道的属性信息,所述第一属性信息和所述第二属性信息不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加入报文,所述加入报文包括组播组地址。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各个单元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见上述图3至图4方法实施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当需要对待测组播隧道的质量进行探测时,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利用该待测组播隧道向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探测报文。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在接收到探测报文时,检测到探测报文的组播组地址为特定的组播组地址时,表明该探测报文无需进行后续转发,直接向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单播发送反射报文。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在接收到反射报文后,根据探测报文中的第一属性信息和反射报文中的第二属性信息确定待测组播隧道的质量,从而实现对网络质量的检测,降低运维难度和成本,提高业务的可维护性。
系统实施例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组播隧道的探测系统,参见图8,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播隧道的探测系统结构图,如图8所示,该系统至少包括: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801和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802;
其中,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801,用于执行利用待测组播隧道向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探测报文,所述探测报文包括组播组地址和第一属性信息,所述组播组地址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在接收到所述探测报文时向所述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反射报文,所述第一属性信息为用于探测所述待测组播隧道的属性信息;
接收所述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的反射报文,所述反射报文包括第二属性信息,所述第二属性信息为用于探测所述待测组播隧道的属性信息,所述第一属性信息和所述第二属性信息不同;
根据所述第一属性信息和所述第二属性信息确定所述待测组播隧道的质量。
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802,用于执行接收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的探测报文,所述探测报文包括组播组地址和第一属性信息,所述第一属性信息为用于探测待测组播隧道的属性信息;
当所述组播组地址为预设组播组地址时,向所述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单播发送反射报文,所述反射报文包括第二属性信息,所述第二属性信息为用于探测所述待测组播隧道的属性信息,所述第一属性信息和所述第二属性信息不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801,还用于根据每个所述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的反射报文的第二属性信息以及所述第一属性信息确定所述待测组播隧道的质量;或,
根据目标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的反射报文的第二属性信息以及所述第一属性信息确定目标链路的质量;所述目标链路为所述第一骨干我那个边缘设备至所述目标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的链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801,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属性信息中的发送时间和所述第二属性信息中的接收时间确定所述待测组播隧道的时延或抖动率,所述发送时间为所述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所述探测报文的时间,所述接收时间为所述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接收所述探测报文的时间;
或,根据所述第一属性信息中的第一序列号和所述第二属性信息的第二序列号确定所述待测组播隧道的丢包率,所述第二序列号根据所述第一序列号获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801,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属性信息中的发送时间和目标反射报文的第二属性信息中的接收时间确定所述目标链路的时延或抖动率,所述目标反射报文为所述目标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的反射报文,所述发送时间为所述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所述探测报文的时间,所述接收时间为所述目标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接收所述探测报文的时间;
或,根据所述第一属性信息中的第一序列号和目标反射报文的第二属性信息中的第二序列号获得所述目标链路的丢包率,所述目标反射报文为所述目标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的反射报文,所述第二序列号根据所述第一序列号获得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801,还用于在根据所述第一属性信息以及所述第二属性信息确定所述待测组播隧道的质量之前,根据所述探测报文中的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以及所述反射报文中的源端口号和所述目的端口号判断所述反射报文是否有效;
当所述反射报文有效时,则根据所述第一属性信息以及所述第二属性信息确定所述组播隧道的质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待测组播隧道是根据所述探测报文的隧道标识确定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是根据组播路由表确定的,所述组播路由表是根据所述探测报文中的组播组地址确定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802,还用于向所述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加入报文,所述加入报文包括组播组地址。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和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见上述图3至图5方法实施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结构图,参见图9所示,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900包括:
网络接口901、处理器902和存储器903(其中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900中的处理器902的数量可以一个或多个,图9中以一个处理器为例)。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网络接口901、处理器902和存储器903可通过总线或其它方式连接,其中,图9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存储器903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902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903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NVRAM。存储器903存储有操作系统和操作指令、可执行模块或者数据结构,或者它们的子集,或者它们的扩展集,其中,操作指令可包括各种操作指令,用于实现各种操作。操作系统可包括各种系统程序,用于实现各种基础业务以及处理基于硬件的任务。
处理器902控制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的操作,处理器902还可以称为CPU。具体的应用中,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耦合在一起,其中总线系统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可以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等。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中将各种总线都称为总线系统。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902中,或者由处理器902实现。处理器902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902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902可以是通用处理器、DSP、ASIC、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903,处理器902读取存储器903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网络接口901用于实现数据收发。处理器902,用于通过网络接口901实现数据收发,完成前述数据面分析网元所执行的数据处理过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参见图10所示,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1000包括:
网络接口1001、处理器1002和存储器1003(其中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1000中的处理器1002的数量可以一个或多个,图10中以一个处理器为例)。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网络接口1001、处理器1002和存储器1003可通过总线或其它方式连接,其中,图10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存储器1003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1002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1003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NVRAM。存储器1003存储有操作系统和操作指令、可执行模块或者数据结构,或者它们的子集,或者它们的扩展集,其中,操作指令可包括各种操作指令,用于实现各种操作。操作系统可包括各种系统程序,用于实现各种基础业务以及处理基于硬件的任务。
处理器1002控制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的操作,处理器1002还可以称为CPU。具体的应用中,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耦合在一起,其中总线系统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可以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等。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中将各种总线都称为总线系统。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1002中,或者由处理器1002实现。处理器1002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1002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1002可以是通用处理器、DSP、ASIC、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1003,处理器1002读取存储器1003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网络接口1001用于实现数据收发。处理器1002,用于通过网络接口1001实现数据收发,完成前述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所执行的数据处理过程。
另外需说明的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实施例附图中,模块之间的连接关系表示它们之间具有通信连接,具体可以实现为一条或多条通信总线或信号线。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借助软件加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诸如路由器等网络通信设备)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实施例和设备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及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9)
1.一种组播隧道的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利用待测组播隧道向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探测报文,所述探测报文包括组播组地址和第一属性信息,所述组播组地址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在接收到所述探测报文时向所述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反射报文,所述第一属性信息为用于探测所述待测组播隧道的属性信息;
接收所述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的反射报文,所述反射报文包括第二属性信息,所述第二属性信息为用于探测所述待测组播隧道的属性信息,所述第一属性信息和所述第二属性信息不同;
根据所述第一属性信息和所述第二属性信息确定所述待测组播隧道的质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属性信息和所述第二属性信息确定所述待测组播隧道的质量,包括:
根据每个所述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的反射报文的第二属性信息以及所述第一属性信息确定所述待测组播隧道的质量;或,
根据目标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的反射报文的第二属性信息以及所述第一属性信息确定目标链路的质量,所述目标链路为所述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至所述目标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的链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属性信息以及所述第二属性信息确定所述待测组播隧道的质量,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属性信息中的发送时间和所述第二属性信息中的接收时间确定所述待测组播隧道的时延或抖动率,所述发送时间为所述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所述探测报文的时间,所述接收时间为所述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接收所述探测报文的时间;
或,根据所述第一属性信息中的第一序列号和所述第二属性信息的第二序列号确定所述待测组播隧道的丢包率,所述第二序列号根据所述第一序列号获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目标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的反射报文的第二属性信息以及所述第一属性信息确定目标链路的质量,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属性信息中的发送时间和目标反射报文的第二属性信息中的接收时间确定所述目标链路的时延或抖动率,所述目标反射报文为所述目标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的反射报文,所述发送时间为所述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所述探测报文的时间,所述接收时间为所述目标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接收所述探测报文的时间;
或,根据所述第一属性信息中的第一序列号和目标反射报文的第二属性信息中的第二序列号获得所述目标链路的丢包率,所述目标反射报文为所述目标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的反射报文,所述第二序列号根据所述第一序列号获得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第一属性信息以及所述第二属性信息确定所述待测组播隧道的质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探测报文中的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以及所述反射报文中的源端口号和所述目的端口号判断所述反射报文是否有效;
当所述反射报文有效时,则根据所述第一属性信息以及所述第二属性信息确定所述组播隧道的质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测组播隧道是根据所述探测报文的隧道标识确定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是根据组播路由表确定的,所述组播路由表是根据所述探测报文中的组播组地址确定的。
8.一种组播隧道的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的探测报文,所述探测报文包括组播组地址和第一属性信息,所述第一属性信息为用于探测所述待测组播隧道的属性信息;
当所述组播组地址为预设组播组地址时,向所述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单播发送反射报文,所述反射报文包括第二属性信息,所述第二属性信息为用于探测所述待测组播隧道的属性信息,所述第一属性信息和所述第二属性信息不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加入报文,所述加入报文包括组播组地址。
10.一种组播隧道的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利用待测组播隧道向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探测报文,所述探测报文包括组播组地址和第一属性信息,所述组播组地址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在接收到所述探测报文时向所述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反射报文,所述第一属性信息为用于探测待测组播隧道的属性信息;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的反射报文,所述反射报文包括第二属性信息,所述第二属性信息为用于探测待测组播隧道的属性信息,所述第一属性信息和所述第二属性信息不同;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属性信息和所述第二属性信息确定所述待测组播隧道的质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每个所述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的反射报文的第二属性信息以及所述第一属性信息确定所述待测组播隧道的质量;或,根据目标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的反射报文的第二属性信息以及所述第一属性信息确定目标链路的质量;所述目标链路为所述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至所述目标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的链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属性信息中的发送时间和所述第二属性信息中的接收时间确定所述待测组播隧道的时延或抖动率,所述发送时间为所述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所述探测报文的时间,所述接收时间为所述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接收所述探测报文的时间;或,根据所述第一属性信息中的第一序列号和所述第二属性信息的第二序列号确定所述待测组播隧道的丢包率,所述第二序列号根据所述第一序列号获得。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属性信息中的发送时间和目标反射报文的第二属性信息中的接收时间确定所述目标链路的时延或抖动率,所述目标反射报文为所述目标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的反射报文,所述发送时间为所述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所述探测报文的时间,所述接收时间为所述目标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接收所述探测报文的时间;或,根据所述第一属性信息中的第一序列号和目标反射报文的第二属性信息中的第二序列号获得所述目标链路的丢包率,所述目标反射报文为所述目标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的反射报文,所述第二序列号根据所述第一序列号获得的。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在执行所述确定单元之前,根据所述探测报文中的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以及所述反射报文中的源端口号和所述目的端口号判断所述反射报文是否有效;
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当所述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所述反射报文有效时,则根据所述第一属性信息以及所述第二属性信息确定所述组播隧道的质量。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测组播隧道是根据所述探测报文的隧道标识确定的。
16.根据权利要求10至15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是根据组播路由表确定的,所述组播路由表是根据所述探测报文中的组播组地址确定的。
17.一种组播隧道的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的探测报文,所述探测报文包括组播组地址和第一属性信息,所述第一属性信息为用于探测所述待测组播隧道的属性信息;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当所述组播组地址为预设组播组地址时,向所述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单播发送反射报文,所述反射报文包括第二属性信息,所述第二属性信息为用于探测所述待测组播隧道的属性信息,所述第一属性信息和所述第二属性信息不同。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发送加入报文,所述加入报文包括组播组地址。
19.一种组播隧道的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至少包括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和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
所述第一骨干网边缘设备,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任一项所述的组播隧道探测的方法;
所述第二骨干网边缘设备,用于执行权利要求8和权利要求9任一项所述的组播隧道探测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577585.6A CN112152898B (zh) | 2019-06-28 | 2019-06-28 | 一种组播隧道探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577585.6A CN112152898B (zh) | 2019-06-28 | 2019-06-28 | 一种组播隧道探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152898A true CN112152898A (zh) | 2020-12-29 |
CN112152898B CN112152898B (zh) | 2021-07-20 |
Family
ID=738701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577585.6A Active CN112152898B (zh) | 2019-06-28 | 2019-06-28 | 一种组播隧道探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152898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68163A (zh) * | 2006-10-25 | 2007-05-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检测业务通道的方法及提供检测业务通道方法的系统 |
CN103188120A (zh) * | 2013-04-08 | 2013-07-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组播业务的丢包检测方法及装置 |
CN103457793A (zh) * | 2013-08-21 | 2013-12-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组播时延测量方法、设备及系统 |
US20140003281A1 (en) * | 2012-06-29 | 2014-01-02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Multicast Distribution Trees for mRSVP-TE Based Multicast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
CN105812198A (zh) * | 2014-12-26 | 2016-07-2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桥接网络端到端的监测方法和装置 |
CN108696428A (zh) * | 2018-05-17 | 2018-10-23 | 北京大米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隧道技术的路由探测方法、路由节点和中心服务器 |
-
2019
- 2019-06-28 CN CN201910577585.6A patent/CN11215289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68163A (zh) * | 2006-10-25 | 2007-05-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检测业务通道的方法及提供检测业务通道方法的系统 |
US20140003281A1 (en) * | 2012-06-29 | 2014-01-02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Multicast Distribution Trees for mRSVP-TE Based Multicast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
CN103188120A (zh) * | 2013-04-08 | 2013-07-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组播业务的丢包检测方法及装置 |
CN103457793A (zh) * | 2013-08-21 | 2013-12-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组播时延测量方法、设备及系统 |
CN105812198A (zh) * | 2014-12-26 | 2016-07-2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桥接网络端到端的监测方法和装置 |
CN108696428A (zh) * | 2018-05-17 | 2018-10-23 | 北京大米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隧道技术的路由探测方法、路由节点和中心服务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152898B (zh) | 2021-07-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860150B2 (en) | Fast convergence of EVPN networks for multi homing topologies | |
WO2019128950A1 (zh) | 一种报文处理的方法、网络节点和系统 | |
KR101488648B1 (ko) | 포인트 투 멀티포인트 터널을 통한 결함 검출 세션 부트스트래핑 | |
WO2011110118A2 (zh) | 检测故障的方法和系统 | |
WO2014032435A1 (zh) | 故障点位置信息处理方法及设备 | |
US8817782B2 (en) | Method to route multicast data in SPB network by establishing the virtual PIM adjacency across the SPB networks in a single PIM domain | |
WO2015180292A1 (zh) | 检测虚拟专用网络的用户网络侧接口连通性的方法及装置 | |
WO2013097459A1 (zh) | 一种业务路径的探测方法及设备 | |
WO2010069175A1 (zh) | 一种建立双向转发检测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 |
WO2011053290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cing a multicast flow | |
CN109474495B (zh) | 一种隧道检测方法及装置 | |
KR20110094128A (ko) | Ndp 중재 방법 및 데이터 통신 방법 | |
WO2009092257A1 (zh) | 运营商骨干网传输网络的故障检测方法和装置 | |
WO2022083563A1 (zh) | 链路检测方法、链路检测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03716172A (zh) | 一种基于多协议标签交换的oam方法及装置 | |
WO2020173424A1 (zh) | 报文处理的方法和网关设备 | |
WO2012018507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multicast traces in mpls networks | |
CN106357541B (zh) | 一种信息传递方法和装置 | |
CN103634210B (zh) | 发现vpls实例的对端pe设备的方法及设备 | |
WO2020168982A1 (zh) | 一种发送和获取断言报文的方法和网络节点 | |
WO2014008651A1 (zh) | Bfd会话建立的方法及路由设备 | |
US8848512B2 (en) | Rendezvous point convergence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12152898B (zh) | 一种组播隧道探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 |
US8976788B2 (en) | Data plane independent assert election | |
EP3618371B1 (en) | Routing path analysis method and devi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