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47814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47814A
CN112147814A CN202010313707.3A CN202010313707A CN112147814A CN 112147814 A CN112147814 A CN 112147814A CN 202010313707 A CN202010313707 A CN 202010313707A CN 112147814 A CN112147814 A CN 1121478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source
region
display device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1370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寺川大辅
浅水智广
三好德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kai Display Product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akai Display Product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kai Display Products Corp filed Critical Sakai Display Product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1478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478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on the light output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1Diffusing sheet or lay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3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4Scattering dots or dot-like elements, e.g. microbeads, scattering particles, nanoparticl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on the light output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3Prismatic sheet or layer; Brightness enhancement element, sheet or lay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81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and light source in the lighting device peculiar to the adaptation to planar light guides, e.g. concerning packaging
    • G02B6/0086Positioning aspects
    • G02B6/0088Positioning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or other optical sheets in the packag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4Light-guides, e.g. fibre-optic bundles, louvered or jalousie light-guid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 G02F1/133607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the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 including light directing or refracting elements, e.g. prisms or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5Edge-illuminating devices, i.e. illuminating from the s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11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means for improving the brightness uniformit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具备光源、扩散板、显示面板和散射部件。光源出射光。扩散板使从光源出射的光扩散。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域。显示面板被配置成与扩散板分隔。散射部件被配置在显示面板和扩散板之间的比显示面板更靠近扩散板的位置。扩散板具有第一入射面和第一出射面。第一入射面供从光源出射的光入射。第一出射面小于显示区域,并且使得从第一入射面进入的光出射。扩散板使从第一入射面进入的光扩散。散射部件使从第一出射面出射的光散射。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装置具有光源及显示面板。显示面板通过引导从点光源或面光源出射的光来显示图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近年来,开发了一种边缘宽度窄的窄边缘设计的显示装置。但是,在窄边缘设计的显示装置中,例如,从光源出射的光难以到达显示区域的边缘部附近等的比光源更靠外侧的部分。因此,例如,存在于显示区域的边缘附近产生暗部的情况。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公开所涉及的显示装置具备光源、扩散板、显示面板和散射部件。所述光源出射光。所述扩散板使从所述光源出射的光扩散。所述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域。所述显示面板配置成与所述扩散板分隔。所述散射部件被配置在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扩散板之间的比所述显示面板更靠近所述扩散板的位置。所述扩散板具有第一入射面和第一出射面。从所述光源出射的光入射至所述第一入射面。所述第一出射面小于所述显示区域,并且使从所述第一入射面进入的光出射。所述扩散板使从所述第一入射面进入的光扩散。所述散射部件使从所述第一出射面出射的光散射。
本公开所涉及的显示装置具备光源、扩导光板、显示面板和散射部件。所述光源出射光。所述导光板将从所述光源出射的光进行导光。所述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域。所述显示面板被配置成与所述导光板分隔。所述散射部件,其被配置在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导光板之间的比所述显示面板更靠近所述导光板的位置。所述导光板具有导光入射面和导光出射面。从所述光源出射的光入射至所述导光入射面。所述导光出射面小于所述显示区域,并使从所述导光入射面进入的光出射。所述散射部件使从所述导光出射面出射的光散射。
有益效果
根据本公开所涉及的显示装置,能够抑制在显示区域的边缘部附近产生暗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构成的图。
图2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要部的示意图。
图2B是表示将图2A所示的散射片附近放大的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散射片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4A是示意性地表示图3所示的第一凸部的立体图。
图4B是示意性地表示图3所示的第一凸部的俯视图。
图4C是示意性地表示图3所示的第一凸部的側视图。
图5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散射片的俯视图。
图5B是表示沿图5A所示的VB-VB线的截面的图。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散射片的第一其他例子的图。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散射片的第二其他例子的图。
图8A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散射片的俯视图。
图8B是表示沿图8A所示的VIIIB-VIIIB线的截面的图。
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散射片的其他例子的图。
图10A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片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10B是表示图10A所示的第一片凸部的侧面的图。
图11A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二片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1B是表示图11A所示的第二片凸部的侧面的图。
图12A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要部的示意图。
图12B是表示将图12A所示的聚光片附近放大的图。
图13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聚光片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14A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聚光片的第一其他例子的立体图。
图14B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聚光片的第二其他例子的立体图。
图14C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聚光片的第三其他例子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要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针对本公开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本公开不限于以下实施方式。此外,在本申请说明书中,为了容易理解公开的内容,记载有相互正交的X方向,Y方向及Z方向。通常,X方向及Y方向平行于水平方向,Z方向平行于垂直方向。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1,针对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00的构成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00的构成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100为液晶显示器。
如图1所示,显示装置100具备壳体1及显示面板2。壳体1支撑显示面板2。壳体1具有框体11。框体11包围显示面板2。
显示面板2具有显示影像的矩形状的显示区域2s。显示区域2s在显示面板2中形成有从框体11露出的表面(显示面)。以下,存在将显示区域2s的边缘部2e简要记载为“边缘部2e”的情况。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显示区域2s的边缘部2e与框体11的内侧的边缘部一致,但是也可以位于比框体11的内侧的边缘部更靠内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面的法线方向与Z方向一致。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面的长边方向与X方向一致,显示面的短边方向与Y方向一致。
接着,参照图2A,针对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00的边缘部2e附近的构成进行说明。此外,显示装置100的在+X侧的边缘部2e附近、-Y侧的边缘部2e附近以及+Y侧边缘部2e附近的构成与-X侧的边缘部2e附近的构成相同。因此,参照图2A,针对显示装置100的-X侧的边缘部2e附近的构成进行说明,省略对+X侧的边缘部2e附近、-Y侧的边缘部2e附近以及+Y侧边缘部2e附近的构成进行说明。
图2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00的要部的示意图。具体而言,图2A表示从-Y侧观看显示装置100的-X侧的边缘部2e附近的截面。此外,在图2A中,为了容易理解,省略了表示截面的阴影。另外,图2A所示的箭头表示光的光轴的一部分。
如图2A所示,显示装置100是正下方型背光源方式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00除了壳体1及显示面板2之外,还具备反射体3、光源部4、扩散板5、散射片6以及光学片7。反射体3、光源部4、扩散板5、散射片6以及光学片7被收容在壳体1的内部。反射体3、光源部4、扩散板5、散射片6、光学片7以及显示面板2依序从显示装置100的里侧(-Z侧)朝向表侧(+Z侧)而配置。此外,散射片6是散射部件的一个例子。
壳体1具有底壁1b及内壁1n。底壁1b构成壳体1的底面。内壁1n从壳体1的侧壁1s朝向壳体1的内部突出。越靠近显示面板2,内壁1n越向壳体1的外侧倾斜。在本实施方式中,内壁1n由白壁构成。或者,于内壁1n涂布有反射部件。
另外,壳体1具有支撑体12。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体12具有第一支撑部121及第二支撑部122。第二支撑部122被设置在比第一支撑部121更靠壳体1的-Z侧(下侧),且在+X侧(内侧)。
第一支撑部121支撑显示面板2。具体而言,第一支撑部121例如,构成为在壳体1的+Z侧的端面(上端面)和框体11之间。显示面板2通过使-X侧的端部嵌入+Z侧的端面(上端面)和框体11之间,而被第一支撑部121支撑。
第二支撑部122支撑扩散板5。具体而言,第二支撑部122例如由在壳体1的内壁1n所形成的缺口部构成。扩散板5通过使-X侧的端部嵌入缺口部,而被第二支撑部122支撑。以下,在扩散板5中,存在将除了嵌入第二支撑部122的部分以外的部分记载为“露出部分”的情况。
显示面板2为液晶显示面板,包含液晶元件,彩色滤光片基板、TFT基板及偏振板。液晶元件被配置在彩色滤光片基板和TFT基板之间。彩色滤光片基板包含玻璃基板和形成于玻璃基板上的彩色抗蚀剂。TFT基板按每个像素设置有薄膜晶体管(Thin FilmTransistor:TFT)。偏振板使在特定方向偏振的光透过。
反射体3被配置于壳体1的底壁1b上。反射体3例如由反射片或涂布有反射材料的部件构成。在反射体3上配置有光源部4。
所述光源部4出射光。从光源部4出射的光入射至扩散板5。此外,从光源部4出射的光的一部分被反射体3反射而入射至扩散板5。在本实施方式中,光源部4具有第一光源41。第一光源41例如,由多个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元件构成。多个LED元件沿着X方向及Y方向配置。
扩散板5使从光源部4出射的光扩散。扩散板5被配置成与显示面板2分隔。扩散板5的外形形状与显示面板2的外形形状对应。在本实施方式中,扩散板5为俯视矩形形状。
另外,扩散板5的外形尺寸(扩散板5的露出部分的外形尺寸)比显示面板2(显示区域2s)的外形尺寸小。具体而言,扩散板5的X方向的长度(扩散板5的露出部分的X方向的长度)比显示区域2s的X方向的长度小第一距离。第一距离例如对应距离x1与距离x2的和。距离x1表示显示区域2s的-X侧的边缘部2e和扩散板5的露出部分的-X侧的边缘部5e之间的X方向的距离。距离x2表示显示区域2s的+X侧的边缘部2e和扩散板5的露出部分的+X侧的边缘部5e之间的X方向的距离。距离x1与距离x2,可以相等,也可以不同。扩散板5的露出部分的边缘部5e表示扩散板5和第二支撑部122的边界。第一距离例如为8mm。
扩散板5的Y方向的长度(扩散板5的露出部分的Y方向的长度)比显示区域2s的Y方向的长度小第二距离。第二距离例如对应距离y1与距离y2的和。距离y1表示显示区域2s的-Y侧的边缘部2e和扩散板5的露出部分的-Y侧的边缘部5e之间的距离。距离y2表示显示区域2s的+Y侧的边缘部2e和扩散板5的露出部分的+Y侧的边缘部5e之间的距离。距离y1与距离y2,可以相等,也可以不同。第二距离例如为8mm。此外,第二距离可以与第一距离相等,也可以不同。
扩散板5具有第一入射面51和第一出射面52。从光源部4出射的光入射至第一入射面51。第一入射面51由扩散板5的光源部4侧(-Z侧的里侧)的主面(里面)构成。
第一出射面52使得从第一入射面51进入的光散射并出射。第一出射面52由扩散板5的显示面板2侧(+Z侧的表侧)的主面(表面)构成。如上述,扩散板5的外形尺寸比显示面板2的显示区域2s的外形尺寸小。因此,第一出射面52的外形尺寸比显示区域2s的外形尺寸小。
散射片6被配置在光学片7和扩散板5之间。换言之,散射片6被配置在显示面板2和扩散板5之间。具体而言,散射片6被配置在Z方向上,比显示面板2更靠近扩散板5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散射片6被配置在扩散板5上。此外,在扩散板5和散射片6之间形成有空气层。
在散射片6的扩散板5侧(-Z侧的里侧)的主面(里面)形成有凹凸。散射片6例如为透镜片。散射片6的折射率比空气层的折射率高。散射片6的折射率例如为“1.4”,空气层的折射率例如为“1.0”。
散射片6使被扩散板5扩散的光散射。此外,例如,被散射片6散射的光的一部分被内壁1n反射。由此,来自比散射片6更靠外侧的光入射至光学片7。
光学片7被配置在显示面板2正下方。光学片7使被散射片6散射的光聚光,并向显示面板2引导。在光学片7的显示面板2侧(+Z侧的表侧)的主面(表面)形成有凹凸。光学片7例如为透镜片。
接着,参照图2B,说明关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散射片6的构成。图2B是表示将如图2A所示的散射片6的附近放大的图。此外,在图2B中,为了容易理解,以箭头表示光的光轴的一部分。
如图2B所示,散射片6具有第二入射面61和第二出射面62。从第一出射面52出射的光入射至第二入射面61。散射片6使得从第二入射面61进入的光散射并从第二出射面62出射。
另外,散射片6具有多个第一凸部63。第一凸部63为本发明的凸部的一个例子。多个第一凸部63形成于第二入射面61。第一凸部63分别使入射的光折射。由此,从第一出射面52出射的光被散射。
如以上,光源部4出射的光通过扩散板5扩散,并通过散射片6散射。由此,能够使入射至显示面板2的里面的与边缘部2e附近对应的部分的光的光束增加。其结果,抑制了显示区域2s的边缘部2e附近的亮度降低。因此,能够抑制在显示区域2s的边缘部2e附近产生暗部。
例如,在将多个显示装置100并排而作为多显示器使用的情况下,有可能会有相邻的显示装置100的相对的四角较暗的感觉。但是,显示装置100抑制了显示区域2s的边缘部2e的亮度降低。因此,即便是在将显示装置100作为多显示器使用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相邻的显示装置100的相对的四角较暗的感觉。
接下来,参照图3~图5B,说明关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散射片6的构成。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散射片6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具体而言,图3表示沿Y方向被切断的散射片6。此外,在图3中,省略了表示截面的阴影。图4A是示意性地表示图3所示的第一凸部63的立体图。图4B是示意性地表示图3所示的第一凸部63的俯视图。具体而言,图4B表示从-Z侧观看的第一凸部63。图4C是示意性地表示图3所示的第一凸部63的側视图。
如图3所示,在散射片6的第二入射面61上有规律地形成多个第一凸部63。
如图4A~图4C所示,第一凸部63的形状为四角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凸部63的形状为正四角锥。具体而言,第一凸部63中,构成第一凸部63的底面63b为正方形,且构成第一凸部63的侧面63s为正三角形的方锥。即,第一凸部63的顶点63t位于俯视四角锥时的四角锥的中央。俯视四角锥时的四角锥的中央表示与底面63b的两条对角线的交点相对的位置。以下,存在对俯视四角锥时的四角锥的中央的顶点63t的位置记载为“相对位置”的情况。
图5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散射片6的俯视图。具体而言,图5A表示从-Z侧观看的散射片6。图5B是表示沿图5A所示的VB-VB线的截面的图。此外,在图5B中,省略了表示截面的阴影。
如图3~图5B所示,在第二入射面61上均匀地形成多个第一凸部63。具体而言,在第二入射面61上等间隔地形成相同形状的第一凸部63。另外,多个第一凸部63的朝向是固定的。具体而言,第一凸部63的每一个中,构成侧面63s的三角形与X方向或Y方向相对。因此,入射至第一凸部63的光向四方散射。
如图5B所示,多个第一凸部63的高度h相同。多个第一凸部63的高度h是表示从第一凸部63的底面63b到顶点63t的距离(参照图4C)。因此,入射至第一凸部63的光被均匀地散射。
如以上参照图3~图5B所述,第一凸部63的为四角锥。因此,第一凸部63能够使入射光向四方散射。由此,由此,能够使入射至显示面板2的里面的与边缘部2e附近对应的部分的光的光束增加。因此,能够抑制在显示区域2s的边缘部2e附近产生暗部。
另外,通过在第二入射面61均匀地形成多个第一凸部63,散射片6能够使光均匀的散射。其结果,能够实现显示面板2的亮度分布均匀化。
此外,虽然说明了多个第一凸部63的高度h相同的情况,但是多个第一凸部63的高度h不限定为相同。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散射片6的第一其他例子的图。如图6所示,多个第一凸部63的高度h也可以越往散射片6的外侧越高。第一凸部63的高度h也可以以固定比例增减。或者,第一凸部63的高度h也可以随机增减。通过调整第一凸部63的高度h,能够调整使光散射的方向。
另外,虽然多个第一凸部63形成为等间隔,但是第一凸部63的间隔也可以不是等间隔。例如,第一凸部63的间隔也可以部分地增减。通过调整第一凸部63的间隔,能够调整使光散射的方向。
另外,虽然多个第一凸部63的朝向固定,但是第一凸部63的朝向也可以不固定。通过使第一凸部63的朝向变化,能够调整使光散射的方向。
另外,多个第一凸部63中,虽然构成四角锥的侧面63s的三角形以与X方向或Y方向相对的方式形成,但是,多个第一凸部63的朝向不限定于此。例如,多个第一凸部63也可以是从图5A所示的朝向旋转45度而形成。
另外,虽然说明了第一凸部63的形状为四角锥的情况,但是第一凸部63也可以是三角锥或六角锥。或者,如图7所示,第一凸部63的形状也可以为半球形状。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散射片6的第二其他例子的图。具体而言,是表示沿Y方向切断的散射片6。此外,在图7中,为了容易理解,省略了表示截面的阴影。由于第一凸部63的形状为半球形,从而能够使光均匀的扩散。因此,能够实现显示面板2的亮度分布均匀化。
另外,虽然说明了第一凸部63的形状为四角锥的情况,但是第一凸部63的形状不限定为正四角锥。第一凸部63是构成四角锥的底面63b的形状为长方形的四角锥(方锥),或者也可以是构成四角锥的侧面63s的三角形的至少两条边的长度不同的四角锥(斜锥)。
另外,虽然多个第一凸部63的形状相同,但是多个第一凸部63的形状也可以相互不同。当多个第一凸部63的形状不同时,多个第一凸部63的顶点63t的相对位置也可以以随机的方式形成。由此,能够抑制云纹的产生。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8A及图8B,针对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00进行说明。第二实施方式中,散射片6的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以下,关于第二实施方式,针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事项进行说明,省略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重复的部分。
图8A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散射片6的俯视图。具体而言,图8A表示从-Z侧观看散射片6。图8B是表示沿图8A所示的VIIIB-VIIIB线的截面的图。此外,在图8B中,省略了表示截面的阴影。
如图8A所示,第二入射面61包含第一区域R1和第二区域R2。
第一区域R1为散射片6的周向边缘部的区域。具体而言,第一区域R1是从散射片6的边缘到规定距离内侧的区域。规定距离例如是根据显示面板2的大小而确定。第二区域R2是第二入射面61中,与第一区域R1不同的区域。第二区域R2与显示面板2的中央部分相对。
多个第一凸部63中的一部分形成在第一区域R1上。多个第一凸部63中,除了形成于第一区域R1上的第一凸部63以外的第一凸部63形成于第二区域R2。以下,将形成于第一区域R1的第一凸部63记载为“第一区域凸部631”,将形成于第二区域R2的第一凸部63记载为“第二区域凸部632”。
如图8A及图8B所示,多个第一区域凸部631及多个第二区域凸部632被有规律地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第二区域凸部632的形状为正四角锥,与多个第二区域凸部632的顶点63t的相对位置一致。此外,如图8B所示,多个第一区域凸部631及多个第二区域凸部632的高度h相同。
多个第一区域凸部631的形状为斜方锥,且多个第一区域凸部631的顶点63t的相对位置不同。具体而言,多个第一区域凸部631的顶点63t的相对位置根据从散射片6的边缘的距离而不同。具体而言,多个第一区域凸部631中,靠近散射片6的边缘的第一区域凸部631与靠近散射片6的中央部的第一区域凸部631相比,被配置成当从第二入射面61的法线方向看时,所述第一区域凸部631的顶点63t从所述第一区域凸部631的中央更大范围远离散射片6的边缘侧。
在图8A及图8B所示的例子中,形成于比散射片6的中央部更靠近散射片6的一端侧(例如,-X方向的端侧)的多个第一区域凸部631被配置成,从第二入射面61的法线方向看时,越靠近散射片6的该一端的第一区域凸部631,所述第一区域凸部631的顶点63t越从所述第一区域凸部631的中央更大范围远离散射片6的该一端侧。换言之,形成于比散射片6的中央部更靠近散射片6的一端侧的多个第一区域凸部631中,各顶点63t位于比各中央更靠近散射片6的该一端侧,越靠近散射片6的该一端的第一区域凸部631,从第二入射面61的法线方向看时从所述第一区域凸部631的中央至顶点63t的距离变得越大。
另外,在图8A及图8B所示的例子中,形成于比散射片6的中央部更靠近散射片6的另一端侧(例如,+X方向的端侧)的多个第一区域凸部631被配置成,当从第二入射面61的法线方向看时,越靠近散射片6的该另一端的第一区域凸部631,所述第一区域凸部631的顶点63t从所述第一区域凸部631的中央更大范围远离散射片6的该另一端侧。换言之,形成于比散射片6的中央部更靠近散射片6的另一端侧的多个第一区域凸部631中,各顶点63t位于比各中央更靠散射片6的该另一端侧,越靠近散射片6的该另一端侧的第一区域凸部631,从第二入射面61的法线方向看时从所述第一区域凸部631的中央至顶点63t的距离变得越大。
以上,针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根据第二实施方式,越往靠近散射片6的边缘的第一区域凸部631,顶点63t的相对位置越靠近散射片6的边缘。由此,能够使光均匀的散射的同时,还能够增加入射至显示面板2的里面的与边缘部2e附近对应的部分的光的光束。其结果,能够实现显示面板2的亮度分布均匀化,并能够降低暗部的产生。
另外,根据第二实施方式,顶点63t的相对位置逐渐靠近散射片6的边缘。由此,能够使光均匀的散射。因此,能够实现显示面板2的亮度分布均匀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二区域凸部632分别的形状为正四角锥。因此,能够抑制入射至显示面板2的中央部分的光的光束降低。其结果,能够实现显示面板2的亮度分布均匀化。
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虽然说明了多个第一凸部63的高度h相同的情况,但是多个第一凸部63的高度h不限定为相同。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散射片6的其他例子的图。如图9所示,多个第一凸部63的高度h也可以越往散射片6的外侧越高。高度h也可以以固定比例增减。或者,也可以随机增减。通过调整高度h,能够调整使光散射的方向。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虽然说明了第二区域凸部632的形状为正四角锥的情况,但是第二区域凸部632的形状不限定于正四角锥。第二区域凸部632的形状也可以是斜锥或方锥。该情况下,多个第二区域凸部632中,顶点63t的相对位置以随机的方式形成。由此,能够抑制云纹的产生。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0A~图11B,对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00进行说明。第三实施方式中,散射片6由多个片构成这方面不同于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以下,关于第三实施方式,针对不同于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的事项进行说明,省略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重复的部分。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100包含第一片610及第二片620,散射片6由第一片610和第二片620构成。第二片620重叠于第一片610上。此外,第一片610是第一部件的一个例子,第二片620是第二部件的一个例子。
接着,参照图10A及图10B,针对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片610进行说明。图10A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片610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图10B是表示如图10A所示的第一片凸部613的侧面613s的图。具体而言,图10B表示从+X方向观看第一片凸部613。
如图10A所示,在第一片610的-Z侧的主面上形成有凹凸。第一片610例如为透镜片。
第一片610具有作为光源部4侧(里侧)的面的第一光源侧面611和作为显示面板2侧(表侧)的面的第一面板侧面612。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第一光源侧面611构成第二入射面61。
第一面板侧面612是+Z侧的主面。第一光源侧面611是-Z侧的主面。于第一光源侧面611上形成有多个第一片凸部613。第一片凸部613为第一部件凸部的一个例子。
如图10B所示,第一片凸部613从X方向观看时的形状为山型。第一片凸部613在X方向连续地形成。即,第一片凸部613在X方向延伸。因此,入射至第一光源侧面611的光在Y方向散射。此外,X方向是第一方向的一个例子。
接着,参照图11A及图11B,针对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二片620进行说明。图11A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二片620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1B是表示图11A所示的第二片凸部623的侧面623s的图。具体而言,表示从-Y方向观看第二片凸部623。
如图11A所示,在第二片620的-Z侧的主面上形成有凹凸。第二片620例如为透镜片。
第二片620具有作为光源部4侧(里侧)的面的第二光源侧面621和作为显示面板2侧(表侧)的面的第二面板侧面622。第二面板侧面622是+Z侧的主面。第二光源侧面621是-Z侧的主面。于第二光源侧面621上形成有多个第二片凸部623。此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第二面板侧面622构成第二出射面62。第二片凸部623为第二部件凸部的一个例子。
如图11B所示,第二片凸部623从Y方向观看时的形状为山型。第二片凸部623在Y方向连续地形成。即,第二片凸部623在与第一片凸部613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因此,入射至第二光源侧面621的光在X方向散射。此外,Y方向是第二方向的一个例子。
以上,针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根据第三实施方式,散射片6由第一片610和第二片620重叠而构成。因此,通过组合不同的片,能够调整使光散射的方向。
另外,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第一片凸部613延伸的方向和第二片凸部623的延伸方向交叉。第一片凸部613使光在Y方向上散射,第二片凸部623使光在X方向上散射。即,第一片610及第二片620能够使光向四方散射。因此,抑制在显示面板2产生暗部。
此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虽然说明了在第一片610上重叠有第二片620的情况,但是第一片610和第二片620可相互替换。该情况下,第二光源侧面621构成第二入射面61,第一面板侧面612构成第二出射面62。
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虽然散射片6由两张片构成,但是散射片6也可以由三张以上的片重叠而构成。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2A~图13,针对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00进行说明。在第四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100还具备有聚光片8这方面不同于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以下,关于第四实施方式,针对不同于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的事项进行说明,省略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重复的部分。
图12A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00的要部的示意图。图12A表示从-Y侧观看显示装置100的-X侧的边缘部2e附近的截面。在图12A中,为了容易理解,省略了表示截面的阴影。另外,图12A所示的箭头表示光的光轴的一部分。
如图12A所示,显示装置100还具备聚光片8。
聚光片8被配置在散射片6和光学片7之间。具体而言,聚光片8被配置在散射片6和光学片7之间的,靠近光学片7的位置。聚光片8被配置在比散射片6更靠近显示面板2的位置。
聚光片8使被散射片6散射的光聚光。在聚光片8的显示面板2侧(+Z侧的表侧)的主面形成有凹凸。聚光片8例如为透镜片。进入聚光片8的光以光的光轴靠近垂直方向(从-Z侧朝向+Z侧的方向)的方式聚光。
支撑体12还具有第三支撑部123。第三支撑部123设置在第一支撑部121和第二支撑部122之间。第三支撑部123支撑聚光片8。第三支撑部123例如由在壳体1的内壁1n所形成的缺口部构成。聚光片8通过-X侧的端部嵌入缺口部而被支撑。
接着,参照图12B,说明关于第四实施方式的聚光片8的构成。图12B是表示将图12A所示的聚光片8附近放大的图。此外,在图12B中,为了容易理解,以箭头表示光的光轴的一部分。
如图12B所示,聚光片8具有第三入射面81和第三出射面82。
被散射片6散射的光入射至第三入射面81。第三入射面81由聚光片8的-Z侧的主面构成。
第三出射面82由聚光片8的+Z侧的主面构成。第三出射面82使得从第三入射面81进入的光聚光并出射。
聚光片8具有多个第二凸部83。多个第二凸部83形成于第三出射面82侧。各第二凸部83通过使入射的光折射来聚光。具体而言,各第二凸部83以光的朝向为垂直(从-Z侧朝向+Z侧方向)的方式聚光。此外,在聚光片8和光学片7之间形成有空气层。
接着,参照图13,说明关于第四实施方式的聚光片8的构成。图13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聚光片8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具体而言,图13是表示沿Y方向切断的聚光片8。此外,在图13中,省略了表示截面的阴影。
如图13所示,在聚光片8的第三出射面82上有规律地形成多个第二凸部83。另外,多个第二凸部83的形状相同。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二凸部83分别的形状为正四角锥。
以上,针对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根据第四实施方式,被散射片6散射的光通过聚光片8聚光。因此,在入射至显示面板2的光中,能够抑制从-Z侧朝向+Z侧的光的光束降低。其结果,抑制了显示面板2的正面亮度的降低。从而,能够实现显示面板2的亮度分布均匀化。
此外,在第四实施方式中,虽然第二凸部83的形状为正四角锥,但是第二凸部83的形状不限定于正四角锥。第二凸部83的形状中,如图14A所示,从X方向看时的形状为山型,或者,如图14B所示,从Y方向看时的形状也可以为山型。或者,如图14C所示,也可以为半球形状。图14A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聚光片8的第一其他例子的立体图。图14B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聚光片8的第二其他例子的立体图。图14C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聚光片8的第三其他例子的立体图。
另外,聚光片8也可以通过重叠多个聚光片8而构成。例如,聚光片8也可以是参照图14A及图14B所说明的通过重叠多个聚光片8而构成。多个聚光片8以第三出射面82成为+Z侧的方式重叠。
(第五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5,针对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00进行说明。在第五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100为侧光型背光源方式的这方面不同于第一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以下,关于第五实施方式,针对不同于第一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的事项进行说明,省略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重复的部分。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100的+X侧的边缘部2e附近的构成与-X侧的边缘部2e附近的构成相同。另外,除了第二光源42被省略之外,-Y侧的边缘部2e附近以及+Y侧边缘部2e附近的构成与-X侧的边缘部2e附近的构成相同。因此,参照图15,针对显示装置100的-X侧的边缘部2e附近的构成进行说明,省略对+X侧的边缘部2e附近、-Y侧的边缘部2e附近以及+Y侧边缘部2e附近的构成进行说明。
图15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00的要部的示意图。具体而言,图15表示从-Y侧观看显示装置100的-X侧的边缘部2e附近的截面。在图15中,为了容易理解,省略了表示截面的阴影。另外,图15所示的箭头表示光的光轴的一部分。
如图15所示,显示装置100具备代替扩散板5的导光板10。光源部4在-X侧具有代替第一光源41的第二光源42。第二光源部42设置在壳体1的内壁1n的内侧的空间。第二光源42例如,由多个LED元件构成。
另外,在第五实施方式中,支撑体12具有第四支撑部124。第四支撑部124被设置在比第一支撑部121更靠-Z侧且在+X侧。此外,省略了第二支撑部122。
第四支撑部124支撑导光板10。第四支撑部124例如由在壳体1的内壁1n所形成的缺口部构成。导光板10通过-X侧的端部嵌入缺口部,而被第四支撑部124支撑。以下,在导光板10中,存在将除了嵌入第四支撑部124的部分以外的部分记载为“露出部分”的情况。
导光板10对从所述光源部42出射的光进行导光。导光板10的外形形状与显示面板2的外形形状对应。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光板10为俯视矩形形状。
另外,导光板10的外形尺寸(导光板10的露出部分的外形尺寸)比显示面板2(显示区域2s)的外形尺寸小。导光板10的X方向的长度(导光板10的露出部分的X方向的长度)比显示区域2s的X方向的长度小第三距离。第三距离例如对应距离x3与距离x4的和。距离x3表示显示区域2s的-X侧的边缘部2e和导光板10的露出部分的+X侧的边缘部10e之间的距离。距离x4表示显示区域2s的+X侧的边缘部2e和导光板10的露出部分的+X侧的边缘部10e之间的距离。距离x3与距x4,可以相等,也可以不同。导光板10的露出部分的边缘部10e表示导光板10和第四支撑部124的边界。第三距离例如为8mm。
导光板10的Y方向的长度(导光板10的露出部分的Y方向的长度)比显示区域2s的Y方向的长度小第四距离。第四距离例如对应距离y3与距离y4的和。距离y3表示显示区域2s的-Y侧的边缘部2e和导光板10的露出部分的-Y侧的边缘部10e之间的距离。距离y4表示显示区域2s的+Y侧的边缘部2e和导光板10的露出部分的+Y侧的边缘部10e之间的距离。距离y3与距y4,可以相等,也可以不同。第四距离例如为8mm。此外,第四距离可以与第三距离相等,也可以不同。
导光板10具有导光入射面101和导光出射面102。第2光源42出射的光入射至导光入射面101。导光入射面101由导光板10的第二光源42侧(-X侧)的端面构成。
从导光出射面102出射进入导光入射面101的光。导光出射面102由+Z侧的导光板10的主面构成。如上述,导光板10的外形尺寸比显示面板2的显示区域2s的外形尺寸小。因此,导光出射面102的外形尺寸比显示区域2s的外形尺寸小。
散射片6被配置在显示面板2和导光板10之间。具体而言,散射片6被配置在在Z方向上,比显示面板2更靠近导光板10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散射片6被配置在导光板10上。此外,在散射片6和导光板10之间形成有空气层。
散射片6使从导光板10出射的光散射。
以上,针对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根据第五实施方式,从导光板10的导光出射面102出射的光被散射片6散射。由此,抑制了显示区域2s的边缘部2e附近的亮度降低。因此,能够抑制在显示区域2s的边缘部2e附近产生暗部。
例如,在将多个显示装置100并排而作为多显示器使用的情况下,有可能会有相邻的显示装置100的相对的四角较暗的感觉。但是,显示装置100抑制了显示区域2s的边缘部2e附近的亮度降低。因此,即便是在将显示装置100作为多显示器使用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相邻的显示装置100的相对的四角较暗的感觉。
此外,在第五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一种在-X侧及+X侧的边缘部2e附近具有第二光源42,而在-Y侧及+Y侧的边缘部2e附近省略第二光源42的显示装置,但是设置第二光源42的位置不限于-X侧及+X侧的边缘部2e附近。例如,显示装置100也可以在-Y侧及+Y侧的边缘部2e附近具有第二光源42。另外,显示装置100只要在+X侧、-X侧、+Y侧或-Y侧的中至少一个边缘部2e附近具有第二光源即可,例如,显示装置100也可以在+X侧、-X侧、+Y侧及-Y侧的边缘部2e附近全部具有第二光源42。
以上,参照附图(图1~图15),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在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在各种方式中实施。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示的构成、材料以及数值是一个例子,不会被特别地限定,可以在不实质性地从本公开的效果中脱离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虽然第一光源41及第二光源42由多个LED元件构成,但是第一光源41及第二光源42不限于LED元件。第一光源41及第二光源42只要能够出射光即可,例如,也可以是荧光管。
本申请还公开了如下附记。此外,以下附记不会限定本发明。
(附记1)
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光源,其出射光;
扩散板,其使从所述光源出射的光扩散;
显示面板,其具有显示区域,并被配置成与所述扩散板分隔;以及
散射部件,其被配置在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扩散板之间的比所述显示面板更靠近所述扩散板的位置,
所述扩散板具有第一入射面和第一出射面,
所述第一入射面供从所述光源出射的光入射,
所述第一出射面小于所述显示区域,并且使从所述第一入射面进入的光出射,
所述扩散板使从所述第一入射面进入的光扩散,
所述散射部件使从所述第一出射面出射的光散射。
(附记2)
如附记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射部件具有:
第二入射面,其供从所述第一出射面出射的光入射;
第二出射面,其使得从第二入射面进入的光出射;以及
多个凸部,
所述多个凸部形成于所述第二入射面。
(附记3)
如附记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的形状包含四角锥。
(附记4)
如附记2或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凸部中,顶点位置以随机的方式形成。
(附记5)
如附记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入射面包含所述散射部件的周向边缘部的第一区域,
所述多个凸部包含形成于所述第一区域的多个第一区域凸部,
所述多个第一区域凸部中,靠近所述散射部件的边缘的所述第一区域凸部与靠近所述散射部件的中央部的所述第一区域凸部相比,被配置成从所述第二入射面的法线方向观看时,所述第一区域凸部的顶点从所述第一区域凸部的中央更大范围的远离所述散射部件的所述边缘侧。
(附记6)
如附记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入射面包含与所述第一区域不同的第二区域,
所述多个凸部包含形成于所述第二区域的多个第二区域凸部,
所述多个第二区域凸部中,所述顶点位置以随机的方式形成。
(附记7)
如附记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的形状包含球形。
(附记8)
如附记1~附记7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射部件包含第一部件以及与所述第一部件重叠的第二部件,
所述第一部件具有所述光源侧的第一光源侧面,以及所述显示面板侧的第一面板侧面,
所述第二部件具有所述光源侧的第二光源侧面,以及所述显示面板侧的第二面板侧面。
(附记9)
如附记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光源侧面构成所述第二入射面,
所述第二面板侧面构成所述第二出射面,
于所述第一光源侧面形成有所述多个第一部件凸部,
于所述第二光源侧面形成有所述多个第二部件凸部,
所述多个第一部件凸部分别在第一方向延伸,
所述多个第二部件凸部分别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
所述多个第一部件凸部构成所述多个凸部。
(附记10)
如附记1~附记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被配置在比所述散射部件更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位置的聚光部件,
所述聚光部件将通过所述散射部件散射的光进行聚光。
(附记11)
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光源,其出射光;
导光板,其将从所述光源出射的光进行导光;
显示面板,其具有显示区域,并被配置成与所述导光板分隔;以及
散射部件,其被配置在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导光板之间的比所述显示面板更靠近所述导光板的位置,
所述导光板具有导光入射面(第一入射面)和导光出射面(第一出射面),
所述导光入射面供从所述光源出射的光入射,
所述导光出射面小于所述显示区域,并且使得从所述导光入射面进入的光出射,
所述散射部件使从所述导光出射面出射的光散射。

Claims (11)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光源,其出射光;
扩散板,其使从所述光源出射的光扩散;
显示面板,其具有显示区域,并被配置成与所述扩散板分隔;以及
散射部件,其被配置在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扩散板之间的比所述显示面板更靠近所述扩散板的位置,
所述扩散板具有第一入射面和第一出射面,
所述第一入射面供从所述光源出射的光入射,
所述第一出射面小于所述显示区域,并且使从所述第一入射面进入的光出射,
所述扩散板使从所述第一入射面进入的光扩散,
所述散射部件使从所述第一出射面出射的光散射。
2.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光源,其出射光;
导光板,其将从所述光源出射的光进行导光;
显示面板,其具有显示区域,并被配置成与所述导光板分隔;以及
散射部件,其被配置在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导光板之间的比所述显示面板更靠近所述导光板的位置,
所述导光板具有第一入射面和第一出射面,
所述第一入射面供从所述光源出射的光入射,
所述第一出射面小于所述显示区域,并且使得从所述第一入射面进入的光出射,
所述散射部件使从所述第一出射面出射的光散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射部件具有:
第二入射面,其供从所述第一出射面出射的光入射;
第二出射面,其使得从所述第二入射面进入的光散射并出射;以及
多个凸部,
所述多个凸部形成于所述第二入射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的形状包含四角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凸部中,顶点位置以随机的方式形成。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入射面包含所述散射部件的周向边缘部的第一区域,
所述多个凸部包含形成于所述第一区域的多个第一区域凸部,
所述多个第一区域凸部中,靠近所述散射部件的边缘的所述第一区域凸部与靠近所述散射部件的中央部的所述第一区域凸部相比,被配置成从所述第二入射面的法线方向观看时,所述第一区域凸部的顶点从所述第一区域凸部的中央更大范围的远离所述散射部件的所述边缘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入射面包含与所述第一区域不同的第二区域,
所述多个凸部包含形成于所述第二区域的多个第二区域凸部,
所述多个第二区域凸部中,所述顶点位置以随机的方式形成。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的形状包含球形。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射部件包含第一部件以及与所述第一部件重叠的第二部件,
所述第一部件具有所述光源侧的第一光源侧面,以及所述显示面板侧的第一面板侧面,
所述第二部件具有所述光源侧的第二光源侧面,以及所述显示面板侧的第二面板侧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光源侧面构成所述第二入射面,
所述第二面板侧面构成所述第二出射面,
于所述第一光源侧面形成有多个第一部件凸部,
于所述第二光源侧面形成有多个第二部件凸部,
所述多个第一部件凸部分别在第一方向延伸,
所述多个第二部件凸部分别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
所述多个第一部件凸部构成所述多个凸部。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被配置在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散射部件之间的比所述散射部件更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位置的聚光部件,
所述聚光部件将通过所述散射部件散射的光进行聚光。
CN202010313707.3A 2019-06-28 2020-04-20 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214781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962868335P 2019-06-28 2019-06-28
US62/868335 2019-06-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47814A true CN112147814A (zh) 2020-12-29

Family

ID=738913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13707.3A Pending CN112147814A (zh) 2019-06-28 2020-04-20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409219A1 (zh)
CN (1) CN112147814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14077A (zh) * 2007-10-15 2009-04-22 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液晶显示装置
CN101614910A (zh) * 2008-06-26 2009-12-30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CN107810441A (zh) * 2015-06-22 2018-03-16 株式会社Lms 光学片模块及具备其的背光单元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14077A (zh) * 2007-10-15 2009-04-22 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液晶显示装置
CN101614910A (zh) * 2008-06-26 2009-12-30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CN107810441A (zh) * 2015-06-22 2018-03-16 株式会社Lms 光学片模块及具备其的背光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409219A1 (en) 2020-12-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357477B2 (ja) プリズム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JP4381375B2 (ja) プリズム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並びにプリズム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US9158041B2 (en) Optical sheet,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transmission display device
KR101058298B1 (ko) 도광판 및 백라이트부
KR20030096509A (ko) 프리즘 시트 및 이를 갖는 액정표시기
JP2007294411A (ja) 直下型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光学レンズシート
US20150292712A1 (en) Display Device
JP5533310B2 (ja) 導光板、面光源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JP2008041295A (ja) 照明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JPH10301110A (ja) 画像表示装置
JP2005108776A (ja) 平面照明装置
TW202219603A (zh) 背光單元
JP2007080800A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の導光板
CN112147814A (zh) 显示装置
US20120236556A1 (en)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WO2014038312A1 (ja) 光源モジュール、照明モジュール及び照明機器
JP2009294240A (ja) 光学シート、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13105076A (ja) 光束制御部材、発光装置、面光源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JP2008251373A (ja) 面発光装置
WO2010125839A1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11752038A (zh) 面光源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JP2008242268A (ja) 光学シー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WO2022244350A1 (ja) 面状照明装置
JP2013051149A (ja) 導光板、面光源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JP2019040859A (ja) 発光装置、面光源装置および光束制御部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229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