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35329A - 参数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参数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35329A
CN112135329A CN201910551590.XA CN201910551590A CN112135329A CN 112135329 A CN112135329 A CN 112135329A CN 201910551590 A CN201910551590 A CN 201910551590A CN 112135329 A CN112135329 A CN 1121353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protocol layer
ethernet protocol
layer parameters
network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5159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35329B (zh
Inventor
罗海燕
黄曲芳
戴明增
曾清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5159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35329B/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93275 priority patent/WO2020259206A1/zh
Publication of CN1121353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353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353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353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参数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可以在建立或修改PDU会话的过程中传输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使无线接入网设备基于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优化传输。该方法中,第一节点向核心网设备发送用于向该核心网设备请求建立或修改第一节点的PDU会话的第一消息。核心网设备接收第一消息,并向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建立或修改该PDU会话的第二消息,该第二消息包括一组或多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该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数据包大小、数据包周期、数据包到达时间、数据包生存时间、接收窗口、以太网类型、以及以太网分组信息。其中,该以太网协议层参数用于优化第一节点和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数据传输。

Description

参数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参数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作为目前研究热点的工业物联网(industry internet of things,IIoT)中主要包括:线路控制器(line controller)、机器控制器(machine controller)、以及设备(例如传感器(sensor),执行器(actuator),进出设备(I/O box)等)共三类节点(以下称为IIOT节点)。此外,IIoT中主要包括:线路控制器和机器控制器之间的通信(controller to controller-1,C-2-C-1)、机器控制器和机器控制器之间的通信(C-2-C-2)、机器控制器和设备之间的通信(controller to device,C-2-D)、以及设备间的通信(device to device,D-2-D)共四种类型的通信。
其中,传统的IIOT中不同的IIoT节点通过有线连接,而IIOT无线化后,不同IIoT节点之间可以基于无线网络架构通过以太网(ethernet)协议通信。例如,位于核心网的线路控制器通过核心网设备以及基站与机器控制器通信。同时,在IIOT无线化后,很多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可以用于优化底层传输,减少传输开销,从而实现跨层优化。例如,核心网设备可以向基站发送消息周期、消息大小、消息到达时间来优化时间敏感网络(time sensitivenetwork,TSN)业务的数据传输。然而,IIOT无线化后,如何传输以太网协议层参数,目前并没有相关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参数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可以在建立PDU会话的过程中传输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从而可以使无线接入网设备基于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优化数据传输,并提高无线接入网设备的优化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参数传输方法及相应的装置。该方案中,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第一消息,并向核心网设备发送该第一消息,其中,该第一消息用于向核心网设备请求建立或修改第一节点的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核心网设备的第二消息,该第二消息用于建立或修改该PDU会话,该第二消息包括一组或多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该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数据包大小、数据包周期、数据包到达时间、数据包生存时间、接收窗口、以太网类型、以及以太网分组信息;其中,该以太网协议层参数用于优化该第一节点和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数据传输。基于该方案,由于核心网设备在建立或修改PDU会话的过程中,向无线接入网设备传输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从而可以使无线接入网设备基于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优化第一节点和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消息包括上述PDU会话的标识,该一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对应上述PDU会话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消息包括一个服务质量流标识QFI,该一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对应该一个QFI;或者,第二消息包括多个QFI,上述多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中的每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分别对应该多个QFI中的每个QFI。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参数传输方法还包括:无线接入网设备向第二节点发送上述第一节点的标识、第一通道标识、以及第一通道标识对应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该第一通道标识用于指示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一个通道,该第一通道标识对应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包括该一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或者,该第一通道标识对应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包括该多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中部分或全部参数,该第一节点通过该第二节点连接到该无线接入网设备。基于该方案,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在PDU会话建立或修改过程中向无线接入网设备传输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从而可以使无线接入网设备基于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优化第一节点的数据在第二节点和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传输;另一方面,由于接入网设备还向第二节点发送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从而使第二节点也可以基于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优化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参数传输方法还包括:无线接入网设备向上述第二节点发送第一通道标识对应的第二通道标识,该第二通道标识用于指示该第二节点与上述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一个通道。基于该方案,由于无线接入网设备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通道标识对应的第二通道标识,因此可以使第二节点从第一节点的第一通道接收到上行数据后,确定向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该上行数据的第二通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第一通道标识为逻辑信道标识、数据无线承载标识、或者侧行链路数据无线承载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第二通道标识为逻辑信道标识、或者数据无线承载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参数传输方法,还包括:无线接入网设备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三消息,该第三消息包括一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以及该一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对应的QFI或包括多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中的每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以及该每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对应的QFI,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对应的QFI用于第一节点根据上行数据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确定该上行数据对应的QFI。基于该方案,由于无线接入网设备将上述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对应的QFI发送给第一节点,从而可以使第一节点根据其生成的上行数据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确定上行数据对应的QFI。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参数传输方法和相应的装置。该方案中,核心网设备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用于向该核心网设备请求建立或修改第一节点的PDU会话。该核心网设备向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二消息,该第二消息用于建立或修改该PDU会话,该第二消息包括一组或多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该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数据包大小、数据包周期、数据包到达时间、数据包生存时间、接收窗口、以太网类型、以及以太网分组信息;其中,该以太网协议层参数用于优化第一节点和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数据传输。其中,第二方面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消息包括所述PDU会话的标识,该一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对应所述PDU会话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消息包括一个服务质量流标识QFI,该一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对应该一个QFI;或者,第二消息包括多个QFI,上述多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中的每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分别对应该多个QFI中的每个QFI。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参数传输方法还包括:该核心网设备向该第一节点发送一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以及该一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对应的QFI或多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中的每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以及该每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对应的QFI,以太网协议参数对应的QFI用于该第一节点根据上行数据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确定该上行数据对应的QFI。基于该方案,由于核心网设备将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对应的QFI发送给第一节点,从而可以使第一节点根据其生成的上行数据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确定上行数据对应的QFI。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参数传输方法和相应的装置。该方案中,第一节点向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用于向该核心网设备请求建立或修改该第一节点的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第一节点接收来自该核心网设备的一组或多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中每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以及每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对应的QFI,该每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对应的QFI用于第一节点根据上行数据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确定该上行数据对应的QFI,其中,该一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与QFI对应,该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数据包大小、数据包周期、数据包到达时间、数据包生存时间、接收窗口、以太网类型、以及以太网分组信息。基于该方案,由于核心网设备将每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对应的QFI发送给第一节点,从而可以使第一节点根据其生成的上行数据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确定上行数据对应的QFI。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参数传输方法和相应的装置。该方案中,第一节点的第一协议层实体获取以太网协议层参数,该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数据包大小、数据包周期、数据包到达时间、数据包生存时间、接收窗口、以太网类型、以及以太网分组信息。该第一节点的第一协议层实体向该第一节点的第二协议层实体发送该以太网协议层参数,该以太网协议层参数用于优化该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基于该方案,由于第一节点的第一协议层实体可以将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发送给第一节点的第二协议层实体,第一节点的第二协议层实体可以直接利用该以太网协议层参数进行优化。因此,一方面,可以在第一节点内的不同协议层之间传输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另一方面,第一节点可以直接获取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从而可以降低第一节点传输优化的复杂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参数传输方法还包括:该第一节点获取该第二节点的子网拓扑信息,该子网拓扑信息用于该第一节点的第一协议层实体确定向该第一节点的第二协议层实体发送的数据的格式。基于该方案,第一节点还可以根据第二节点上报的子网拓扑信息进行传输优化,从而可以提高第一节点的优化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参数传输方法还包括:该第一节点获取该第二节点的第一协议层标识,该第二节点的第一协议层标识用于确定向该第二节点发送的数据对应的接口标识。基于该方案,第一节点还可以根据第二节点上报的第二节点的第一协议层标识进行传输优化,从而可以提高第一节点的优化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第一协议层实体包括应用层实体或者以太网协议层实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第二协议层实体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无线链路控制RLC层实体、媒体接入控制MAC层实体、或者物理PHY层实体。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各种方法。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一方面中的无线接入网设备,或者包含上述无线接入网设备的装置,或者上述无线接入网设备中包含的装置;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二方面中的核心网设备,或者包含上述核心网设备的装置,或者上述核心网设备中包含的装置;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中的第一节点,或者包含上述第一节点的装置,或者上述第一节点中包含的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实现上述方法相应的模块、单元、或手段(means),该模块、单元、或means可以通过硬件实现,软件实现,或者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或单元。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当该处理器执行该指令时,以使该通信装置执行上述任一方面所述的方法。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一方面中的无线接入网设备,或者包含上述无线接入网设备的装置,或者上述无线接入网设备中包含的装置;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二方面中的核心网设备,或者包含上述核心网设备的装置,或者上述核心网设备中包含的装置;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中的第一节点,或者包含上述第一节点的装置,或者上述第一节点中包含的装置。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与存储器耦合,并读取存储器中的指令之后,根据所述指令执行如上述任一方面所述的方法。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一方面中的无线接入网设备,或者包含上述无线接入网设备的装置,或者上述无线接入网设备中包含的装置;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二方面中的核心网设备,或者包含上述核心网设备的装置,或者上述核心网设备中包含的装置;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中的第一节点,或者包含上述第一节点的装置,或者上述第一节点中包含的装置。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通信装置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任一方面所述的方法。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一方面中的无线接入网设备,或者包含上述无线接入网设备的装置,或者上述无线接入网设备中包含的装置;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二方面中的核心网设备,或者包含上述核心网设备的装置,或者上述核心网设备中包含的装置;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中的第一节点,或者包含上述第一节点的装置,或者上述第一节点中包含的装置。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通信装置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任一方面所述的方法。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一方面中的无线接入网设备,或者包含上述无线接入网设备的装置,或者上述无线接入网设备中包含的装置;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二方面中的核心网设备,或者包含上述核心网设备的装置,或者上述核心网设备中包含的装置;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中的第一节点,或者包含上述第一节点的装置,或者上述第一节点中包含的装置。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例如,该通信装置可以是芯片或芯片系统),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任一方面中所涉及的功能。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通信装置还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保存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通信装置是芯片系统时,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其中,第五方面至第十方面中任一种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中不同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十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无线接入网设备和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核心网设备。
第十二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上述第一方面和第四方面所述的第二节点、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无线接入网设备和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核心网设备。
第十三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无线接入网设备、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核心网设备和上述第三方面所述的第一节点。
第十四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上述第一方面和第四方面所述的第二节点、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无线接入网设备、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核心网设备和上述第三方面所述的第一节点。
第十五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上述第一方面和第四方面所述的第二节点和上述第四方面所述的第一节点。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一种工业物联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参数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参数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参数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三;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参数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四;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参数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五;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参数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六;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参数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七;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核心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其中,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前后关联的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申请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并且,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另外,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carrier FDMA,SC-FDMA)、第五代(5thgeneration,5G)通信系统和其它系统等。术语“系统”可以和“网络”相互替换。OFDMA系统可以实现诸如演进通用无线陆地接入(evolved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超级移动宽带(ultra mobilebroadband,UMB)等无线技术。E-UTRA是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演进版本。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3GPP)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和基于LTE演进的各种版本是使用E-UTRA的新版本。5G通信系统是正在研究当中的下一代通信系统。其中,5G通信系统包括非独立组网(non-standalone,NSA)的5G移动通信系统,独立组网(standalone,SA)的5G移动通信系统,或者,NSA的5G移动通信系统和SA的5G移动通信系统。此外,通信系统还可以适用于面向未来的通信技术,都适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上述适用本申请的通信系统仅是举例说明,适用本申请的通信系统不限于此,在此统一说明,以下不再赘述。
如图2a所示,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10a。该通信系统10a包括第一节点20,无线接入网设备30,以及核心网设备40,该核心网设备40连接IIoT服务器。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IIOT服务器也可以称之为IIOT控制器,其可以包括机器控制器或者线路控制器,在此统一说明,该说明适用于本申请所有实施例,以下不再赘述。
其中,第一节点20向核心网设备40发送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用于向核心网设备40请求建立或修改第一节点20的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会话,核心网设备40接收第一消息后,向无线接入网设备30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用于建立或修改第一节点20的PDU会话。在该第二消息中包括一组或多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该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数据包大小、数据包周期、数据包到达时间、数据包生存时间、接收窗口、以太网类型、以及以太网分组信息。其中,上述以太网协议层参数用于优化第一节点20和无线接入网设备30之间的数据传输。基于该方案,核心网设备在建立或修改PDU会话的过程中,向无线接入网设备传输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从而可以使无线接入网设备基于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优化第一节点20和无线接入网设备30之间的数据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参数传输方法仅涉及PDU会话建立或修改流程中的部分步骤,关于PDU会话建立或修改流程的其他步骤可参考现有技术,在此统一说明,下述实施例不再赘述。
可选的,该通信系统10a中的第一节点20,是一种IIoT节点,可以是工业物联网中的设备,如传感器(sensor),执行器(actuator),进出设备(I/O box)等;或者,也可以是工业物联网中的机器控制器。
或者,如图2b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通信系统10b。该通信系统10b包括第一节点20,第二节点60,无线接入网设备30,以及核心网设备40,该核心网设备40连接IIoT服务器。
其中,第一节点20向核心网设备40发送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用于向核心网设备40请求建立或修改第一节点20的PDU会话,核心网设备40接收第一消息后,向无线接入网设备30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用于建立或修改第一节点20的PDU会话。在该第二消息中包括一组或多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无线接入网设备30接收到第二消息后,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节点的标识、第一通道标识、以及第一通道标识对应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第一通道标识对应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包括一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或者,第一通道标识对应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包括多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中的部分或全部参数。上述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数据包大小、数据包周期、数据包到达时间、数据包生存时间、接收窗口、以太网类型、以及以太网分组信息。基于该方案,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在PDU会话建立或修改过程中向无线接入网设备传输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从而可以使无线接入网设备基于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优化第一节点20的数据在第二节点60和无线接入网设备30之间的传输;另一方面,由于接入网30设备还向第二节点60发送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从而使第二节点也可以基于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优化第一节点20和第二节点60之间的数据传输。
可选的,该通信系统10b中的第一节点20,是一种IIoT节点,可以是IIoT中的设备,如传感器(sensor),执行器(actuator),进出设备(I/O box)等,第二节点60,是一种IIOT节点,可以是IIoT中的机器控制器,其可以部署在其他无线接入网设备中(即第二节点的类型可以为无线接入网设备),也可以部署在终端设备中(即第二节点的类型可以为终端设备)。
其中,在图2b所示的通信系统中,第一节点20可以向第二节点60请求关联,第二节点60允许第一节点20关联后,第二节点60作为中继辅助第一节点20和无线接入网设备30之间的信令和数据传输。此时,第二节点60通过Uu口和无线接入网设备30通信,若第二节点60的类型为无线接入网设备30,第二节点60则通过Uu口和第一节点20通信,若第二节点60的类型为终端设备,第二节点60则通过侧行链路(sidelink,SL)口和第一节点20通信。第一节点20与第二节点60关联后,第二节点60还可以向无线接入网设备30通知该关联关系,例如,第二节点60可以向无线接入网设备30发送第一节点20的标识,其中,第一节点20的标识可以为第二节点60分配给第一节点20的标识、第一节点20在侧行链路中的标识、或者第一节点20的应用层标识中的一个或多个。
或者,如图2c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通信系统10c。该通信系统10c包括第一节点20,第二节点60。
其中,该通信系统10c中,IIOT业务数据仅在第一节点20与第二节点60之间传输,业务数据无需到达核心网。
其中,第一节点20的第一协议层实体获取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并向第一节点的第二协议层实体发送获取到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该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数据包大小、数据包周期、数据包到达时间、数据包生存时间、接收窗口、以太网类型、以及以太网分组信息。该以太网协议层参数用于优化第一节点20与第二节点60之间的数据传输。基于该方案,一方面,可以在节点内的不同协议层之间传输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另一方面,可以降低第一节点20优化第一节点20与第二节点60之间的数据传输的复杂度。
可选的,该通信系统10c中的第一节点20,可以为IIOT中的机器控制器,其可以部署在其他无线接入网设备中(即第一节点20的类型可以为无线接入网设备),此时,第一节点20通过Uu口和第二节点60通信;或者,也可以部署在终端设备中(即第一节点20的类型可以为终端设备),此时,第一节点20通过SL口和第二节点60通信。第二节点60可以为IIOT中的设备,如传感器(sensor),执行器(actuator),进出设备(I/O box)等。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10a和10b中,无线接入网设备30是一种将第一节点20接入到无线网络的设备,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或者5G网络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network,PLMN)中的基站gNB或ng-eNB,宽带网络业务网关(broadband network gateway,BNG),汇聚交换机或非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接入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基站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基站,例如:宏基站,微基站(也称为小站),接入点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一种可能的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无线接入网设备30可以由集中单元(central unit,CU)和一个或多个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组成。CU和DU可以理解为是对无线接入网设备从逻辑功能角度的划分。其中,CU和DU在物理上可以是分离的,也可以部署在一起,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CU和DU之间可以通过接口相连,例如可以是F1接口。CU和DU可以根据无线网络的协议层划分。例如,无线资源控制(radioresource control,RRC)协议层、业务数据适配协议栈(service data adaptationprotocol,SDAP)协议层以及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协议层的功能设置在CU中,而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协议层,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协议层,物理(physical,PHY)协议层等的功能设置在DU中。可以理解,对CU和DU处理功能按照这种协议层的划分仅仅是一种举例,也可以按照其他的方式进行划分,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的,CU可以由CU控制面(CU control plane,CU-CP)和CU用户面(CU userplane,CU-UP)组成,CU-CP和CU-UP可以理解为是对CU从逻辑功能的角度进行划分。其中,CU-CP和CU-UP可以根据无线网络的协议层划分,例如,RRC协议层和信令无线承载(signalradio bearer,SRB)对应的PDCP协议层的功能设置在CU-CP中,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bearer,DRB)对应的PDCP协议层的功能设置在CU-UP中,此外,SDAP协议层的功能也可能设置在CU-UP中。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10a和10b中,核心网设备40是一种核心网网元,例如,核心网设备40可以是LTE核心网架构中的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SGW)、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等;或者,也可以是5G核心网架构中的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网元,接入及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网元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是用于实现无线通信功能的设备,例如终端或者可用于终端中的芯片等。其中,终端可以是5G网络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中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终端单元、终端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无线通信设备、终端代理或终端装置等。接入终端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或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终端可以是移动的,也可以是固定的。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节点20、第二节点60、接入设备30、以及核心网设备40也可以称之为通信装置,其可以是一个通用设备或者是一个专用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图2a、图2b、或图2c中的第一节点20、第二节点60、接入设备30、或者核心网设备40可以通过图3中的通信设备(或通信装置)50来实现。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50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设备50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501,通信总线502,以及至少一个通信接口(图3中仅是示例性的以包括通信接口504,以及一个处理器501为例进行说明),可选的还可以包括存储器503。
处理器501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通信总线502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该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3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该通信总线502用于连接通信设备50中的不同组件,使得不同组件可以通信。
通信接口504,可以是收发模块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等。例如,所述收发模块可以是收发器、收发机一类的装置。可选的,所述通信接口504也可以是位于处理器501内的收发电路,用以实现处理器的信号输入和信号输出。
存储器503可以是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例如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通信线路502与处理器相连接。存储器也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
其中,存储器503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并由处理器501来控制执行。处理器501用于执行存储器5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从而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参数传输方法。
或者,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处理器501执行本申请下述实施例提供的参数传输方法中的处理相关的功能,通信接口504负责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也可以称之为应用程序代码,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5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3中的CPU0和CPU1。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通信设备50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图3中的处理器501和处理器508。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single-CPU)处理器,也可以是一个多核(multi-CPU)处理器。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通信设备50还可以包括输出设备505和输入设备506。输出设备505和处理器50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来显示信息。例如,输出设备505可以是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发光二级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显示设备,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显示设备,或投影仪(projector)等。输入设备506和处理器50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接收用户的输入。例如,输入设备506可以是鼠标、键盘、触摸屏设备或传感设备等。
IIOT无线化后,在IIoT中如何传输以太网协议层参数,目前并没有相关的解决方案。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参数传输方法,该参数传输方法中,第一节点向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用于向核心网设备请求建立或修改第一节点的PDU会话,核心网设备接收第一消息后,向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用于建立或修改第一节点的PDU会话。在该第二消息中包括一组或多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该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数据包大小、数据包周期、数据包到达时间、数据包生存时间、接收窗口、以太网类型、以及以太网分组信息。其中,上述以太网协议层参数用于无线接入网设备优化第一节点和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基于该方案,核心网设备在建立或修改PDU会话的过程中,向无线接入网设备传输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从而可以使无线接入网设备基于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优化第一节点和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下面将结合图4至图10,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参数传输方法进行展开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下述实施例中各个网元之间的消息名字或消息中各参数的名字等只是一个示例,具体实现中也可以是其他的名字,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LTE系统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以太网协议层可以理解为现有的应用层,也可以理解为现有的应用层与PDCP层之间的一个新的协议层;在NR系统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以太网协议层可以理解为现有的应用层,也可以理解为现有的应用层与SDAP层之间的一个新的协议层,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参数传输方法应用于如图2a所示的通信系统中,IIoT服务器与第一节点之间有数据通信,第一节点与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建立了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连接的场景,如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参数传输方法,该参数传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401、第一节点通过无线接入网设备向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一消息。相应的,核心网设备通过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第一消息。
其中,第一消息用于向核心网设备请求建立或修改第一节点的PDU会话。
可选的,该第一消息可以为非接入层(non access stratum,NAS)消息,例如PDU会话建立请求(PDU session establishment request)消息或PDU会话修改请求(PDUsession modification request)消息。第一节点可以将第一消息包含在RRC消息中,通过与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RRC连接,发送第一消息。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包含第一消息的RRC消息后,向核心网设备转发该第一消息。
其中,核心网设备接收到用于请求建立或修改第一节点的PDU会话的消息后,执行如下步骤S402,建立或修改第一节点的PDU会话对应的核心网设备与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例如第一节点的PDU会话对应的S1接口或者NG3接口的用户面隧道,其中,修改第一节点的PDU会话对应的核心网设备与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可以理解为修改该数据传输通道中包括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流或修改用户面隧道地址等。
S402、核心网设备向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二消息。相应的,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核心网设备的第二消息。
其中,第二消息用于建立或修改上述第一节点请求建立或修改的PDU会话。第二消息中包括一组或多组用于优化第一节点和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该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数据包大小、数据包周期、数据包到达时间、数据包生存时间、接收窗口、以太网类型、以及以太网分组信息。
可选的,该第二消息可以为PDU会话资源建立请求(PDU session resource setuprequest)消息或PDU会话资源修改请求(PDU session resource modification request)消息。其中,第二消息可以包括PDU会话的标识以及该PDU会话对应的核心网设备侧的用户面隧道地址(例如隧道端点标识或者互联网协议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IP))。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到第二消息后,可以向核心网设备发送回复消息,该回复消息中可以包括无线接入网设备侧的用户面隧道地址,至此,第一节点的PDU会话对应的核心网设备和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用户面隧道成功建立或修改。相应的,第一节点的PDU会话对应的用户面隧道建立或修改完成后,无线接入网设备可以通知第一节点建立或修改第一节点和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DRB,相关过程可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此外,第二消息中还包括一个或多个QoS流以及对应的QoS参数(为了和以太网协议层参数进行区别,后续称之为蜂窝网QoS参数),其中,每个QoS流用一个服务质量流标识(QoS flow identifier,QFI)所标识。
可选的,第二消息包括一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时,可以认为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为PDU会话粒度。该一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可以与第一节点的PDU会话的标识对应;或者,若第一节点的PDU会话包含一个QoS流,即第一节点的PDU会话对应一个QFI,则该一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与标识该一个QoS流的QFI对应。示例性的,该一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与第一节点的PDU会话标识对应时,第二消息中的数据结构可以如下:
>PDU会话标识(PDU session ID);
>以太网协议层参数(Ethernet parameter);
>QoS流建立/修改请求列表(QoS flow setup/modification request list)。
可选的,第二消息包括多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且第一节点的PDU会话包含多个QoS流,即第一节点的PDU会话对应多个QFI时,该多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中的每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分别对应该多个QFI中的一个QFI。此时,可以认为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以QoS流为粒度,核心网设备可以在第二消息中包括如表1所示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与QFI的映射关系。
表1
以太网协议层参数 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对应的QFI
第一组参数 QFI 1
第二组参数 QFI 2
第三组参数 QFI 3
示例性的,表1所示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与QFI的映射关系可以通过第二消息的如下数据结构表示:
>PDU会话标识(PDU session ID);
>QoS流建立/修改请求列表(QoS flow setup/modification request list);
>>QFI(QoS Flow Indicator);
>>以太网协议层参数(Ethernet parameter)。
可选的,当第二消息包括一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且该一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与QFI对应时,第二消息中的数据结构可以类似于第二消息包括多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时的数据结构,区别在于该数据结构中的QoS流建立/修改请求列表中只包含一个QFI和该QFI对应的一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
其中,上述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中每项表示的含义如下:
数据包大小(message size)表示传输的数据包的大小;
数据包周期(message period)表示数据包的传输周期;
数据包到达时间(arrival time)可以是IIoT服务器预计的数据包到达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时间,也可以是下行数据包到达第一节点的时间,此外,当一个数据包的到达时间确定时,便可根据数据包周期确定每个数据包的到达时间;
数据包生存时间(survival time)表示数据包传输失败后,发送方需要启动定时器的定时时间,发送方必须在数据包生存时间内将传输失败的数据重新发送给接收方,否则将导致接收方设备关闭;
接收窗口(Rx window)表示接收方接收数据包的时间范围,只有在接收方的接收窗口内接收的数据包才能被接收方正确处理;
以太网类型(Ethertype)可以包括EtherCAT、Ethernet Powerlink,Sercos III,Ethernet/IP,Profinet,CC-Link IE Field以及Modbus TCP等;
以太网分组信息(Ethernet packet info)可以包括以太网填充信息(ethernetpadding info)、以太网帧帧头大小、以太网帧的子头(sub-headers)信息以及子头对应的节点信息、业务的类型(例如业务是实时业务还是非实时业务)等。
可选的,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到上述一组或多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后,可以根据接收到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对第一节点和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进行优化。示例性的,对于上行传输,无线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数据包大小和数据包周期,为第一节点配置半静态调度(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SPS)模式,以减少控制信令开销;或者,示例性的,无线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数据包到达时间确定合适的调度起始时间。示例性的,对于下行传输,无线接入网设备确定第一节点接收某个数据包失败后,可以根据生存时间开启定时器,在生存时间内将第一节点接收失败的数据包重新发送给第一节点,保证第一节点在生存时间内成功接收该数据包;或者,示例性的,无线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接收窗口,确定合适的调度时间以保证第一节点正确接收并处理数据包;或者,示例性地,无线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QFI对应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进行DRB映射,例如,将类似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对应的QFI所标识的QoS流映射到相同的DRB;
或者,示例性的,无线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以太网分组信息中包括的业务的类型,将实时业务的数据包优先发送,将非实时业务的数据包低优先级发送;或者,示例性的,第一节点可以将第一节点的应用层标识以及第一节点所在的应用层的组标识发送给无线接入网设备,无线接入网设备可以为第一节点分配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 radio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C-RNTI),并保存第一节点的应用层标识与C-RNTI的对应关系,后续核心网设备将发送给第一节点所属的应用层组中的多个节点的数据在一个以太网数据帧中发送时,以太网分组信息可以指示该以太网帧中每个子头对应的数据是发送给该应用层组中哪个节点的(即子头对应的节点信息),例如,以太网分组信息可以在以太网帧的子头信息中,通过一个或多个比特指示该子头对应的节点的应用层标识,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到以太网帧后,可以根据该以太网分组信息以及第一节点的应用层标识确定发送给第一节点的数据,然后根据第一节点的应用层标识与C-RNTI的对应关系确定向第一节点发送数据的空口,并通过该空口将数据与对应的子头发送给第一节点。可以理解的是,对于该应用层组中除第一节点之外的其他节点,无线接入网设备也可以通过该方法向其他节点发送各自对应的数据,在此不再赘述。
特别地,对于该以太网帧中公共的以太网头,无线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组播的方式将其发送给第一节点所属的应用层组中的多个节点,例如,无线接入网设备在广播组播控制信道(multicast control channel,MCCH)或单小区组播控制信道(single cellMCCH,SC-MCCH)的配置信息时携带第一节点所属的应用层组的组标识,后续再通过MCCH或SC-MCCH发送以太网帧中公共的以太网头。该应用层组中的节点接收到公共的以太网头后,可以将该公共的以太网头、该节点对应的子头以及子头对应的数据组合后交由应用层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中的以太网分组信息也可以不包含在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中,而包含在数据中,例如可以包含在核心网设备与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用户面隧道头(GTP-U header)中,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到包含以太网分组信息的数据后,可以根据以太网分组信息中的以太网填充信息删除填充部分,然后向第一节点发送删除填充部分后的以太网帧,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的,当无线接入网设备由CU以及DU组成时,无线接入网设备的CU接收到第二消息后,可以将第二消息中包括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通过F1接口发送给DU,再由DU根据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优化第一节点与DU之间的数据传输,相关描述可参考上述步骤S402,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当无线接入网设备的CU由CU-CP和CU-UP组成时,上述由CU执行的动作均由CU-CP执行。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参数传输方法,第一节点向核心网设备发送请求建立或修改第一节点的PDU会话的第一消息,核心网设备接收第一消息后,向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建立或修改第一节点的PDU会话的第二消息,在该第二消息中包括一组或多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该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数据包大小、数据包周期、数据包到达时间、数据包生存时间、接收窗口、以太网类型、以及以太网分组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在PDU会话建立或修改过程中向无线接入网设备传输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从而可以使无线接入网设备基于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优化第一节点和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可选的,上述如图4所示的参数传输方法中,第二消息包括一组与QFI对应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或者第二消息包括多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时,如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参数传输方法还包括:
S403、无线接入网设备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三消息。相应的,第一节点接收第三消息。
其中,该第三消息包括上述一组或多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中的每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以及该每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对应的QFI,每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对应的QFI用于第一节点根据上行数据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确定该上行数据对应的QFI。
可选的,上述每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以及每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对应的QFI可以是核心网设备发送给第一节点的NAS消息中携带的,在该情况下,第三消息即为来自核心网设备的NAS消息,无线接入网设备在接收到核心网设备发送给第一节点的NAS消息后,可以将该NAS消息封装在RRC重配置消息中转发给第一节点,此时,第一节点接收第三消息可以为第一节点通过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核心网设备的第三消息;或者,上述每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以及每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对应的QFI可以是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到来自核心网设备的一组或多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后,将该一组或多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中的每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以及每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封装在第三消息中发送给第一节点的,在该场景下,第一节点接收第三消息可以为第一节点接收来自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第三消息,第三消息可以为RRC重配置消息。
可选的,第一节点接收到该第三消息后,可以根据其生成的上行数据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对应的QFI确定该上行数据对应的QFI。示例性的,第一节点生成上行数据后,可以根据该上行数据的数据包大小确定一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该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中包括的数据包大小与该上述数据的数据包大小相同或相近,然后将该组以太网协议层对应的QFI,确定为该上行数据对应的QFI。
基于该方案,由于无线接入网设备将每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及对应的QFI发送给第一节点,从而可以使第一节点根据其生成的上行数据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确定上行数据对应的QFI。
可选的,当无线接入网设备由CU以及DU组成时,无线接入网设备的CU接收到一组与QFI对应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或接收到多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后,可以将该一组或多组中的每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以及每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对应的QFI通过F1接口发送给DU,再由DU发送给第一节点。
可选的,当无线接入网设备的CU由CU-CP和CU-UP组成时,上述由CU执行的动作均由CU-CP执行。
可选的,当第一节点从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无线接入网设备30)切换到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参数传输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向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切换请求(handover request)消息,该切换请求消息中包括第一节点的标识,第一节点的PDU会话标识以及该PDU会话标识对应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或者,该切换请求消息中包含第一节点的标识,第一节点的PDU会话标识,一个或多个QFI以及该一个或多个QFI中的每个QFI对应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后续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从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到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对第一节点和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进行优化。
可选地,当第一节点从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无线接入网设备30)切换到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参数传输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向核心网设备(例如LTE网络中的MME,或NR网络的AMF)发送切换需求(handover required)消息,该切换需求消息中包含核心网管理设备侧第一节点标识、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侧第一节点标识、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标识(或者目标小区标识)、切换类型,第一节点的PDU会话标识、第一节点的PDU会话对应的一个或多个QFI、一个或多个QFI中每个QFI对应的DRB标识、一组或多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中的一项或多项。其中,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可以将第一节点的PDU会话标识、PDU会话对应的一个或多个QFI、一组或多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包含在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给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消息(例如Source toTarget Transparent Container)中。核心网设备接收到来自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的切换需求消息后,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切换请求(handover request)消息,切换请求消息中包含从第一无线接入网设备处接收到的切换需求消息中包括的上述信息。后续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也可以根据接收到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对第一节点和第二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进行优化。
其中,上述步骤S401至S403中的第一节点、无线接入网设备或者核心网设备的动作可以由图3所示的通信设备50中的处理器501调用存储器503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来执行,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参数传输方法应用于如图2b所示的通信系统中,IIoT服务器通过第二节点与第一节点之间有数据通信需求,第一节点与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建立了RRC连接(例如可以是通过第二节点的中继与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建立的RRC连接),且第一节点已经通过了核心网的认证的场景,如图6所示,该参数传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601、第一节点通过第二节点和无线接入网设备向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一消息。相应的,核心网设备通过第二节点和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第一消息。
其中,第一消息用于向核心网设备请求建立或修改第一节点的PDU会话。
可选的,该第一消息可以为NAS消息,例如PDU会话建立请求或PDU会话修改请求消息。第一节点可以将第一消息包含在RRC消息中,使用通过第二节点的中继与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建立的RRC连接,发送第一消息。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包含第一消息的RRC消息后,向核心网设备转发该第一消息。
其中,核心网设备接收到用于请求建立或修改第一节点的PDU会话的消息后,执行如下步骤S602,建立或修改第一节点的所述PDU会话对应的核心网设备与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例如,第一节点的PDU会话对应的S1接口或者NG3接口的用户面隧道,其中,修改第一节点的PDU会话对应的核心网设备与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可以理解为修改该数据传输通道中包括的QoS流或修改用户面隧道地址等。
S602、核心网设备向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二消息。相应的,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核心网设备的第二消息。
其中,第二消息用于建立或修改上述PDU会话。第二消息中包括一组或多组用于优化第一节点的数据在第二节点和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传输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该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数据包大小、数据包周期、数据包到达时间、数据包生存时间、接收窗口、以太网类型、以及以太网分组信息。
可选的,该第二消息可以为PDU会话资源建立或修改请求消息。其中,第二消息可以包括PDU会话的标识以及PDU会话对应的核心网设备侧的用户面隧道地址(例如隧道端点标识或者IP地址)。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到第二消息后,可以向核心网设备发送回复消息,该回复消息中包括无线接入网设备侧的用户面隧道地址,至此,第一节点的PDU会话对应的核心网设备和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用户面隧道成功建立或修改。相应的,第一节点的PDU会话对应的用户面隧道建立或修改完成后,无线接入网设备可以通知第二节点建立或修改第二节点和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传输通道,以及建立或修改第二节点和第一节点之间的传输通道,相关过程可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此外,第二消息中还包括一个或多个QoS流以及对应的蜂窝网QoS参数,其中,每个QoS流用一个QFI所标识。
可选的,第二消息包括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可以为PDU会话粒度的,也可以为QoS流粒度的,相关描述可参考上述步骤S402,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到上述一组或多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后,可以根据接收到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优化第一节点的数据在第二节点和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传输,其中,无线接入网设备优化第一节点的数据在第二节点和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传输的方法类似于步骤S402中的优化方法,相关描述可参考上述步骤S402,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由于第二节点作为中继辅助第一节点和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信令和数据传输,因此无线接入网设备执行如下步骤S603,将相关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发送给第二节点,以使第二节点优化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
S603、无线接入网设备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节点的标识、第一通道标识、以及第一通道标识对应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相应的,第二节点接收来自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第一节点的标识、第一通道标识、以及第一通道标识对应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
其中,第一通道标识用于指示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一个通道。可选的,第一节点的标识可以为第二节点分配给第一节点的标识、第一节点在侧行链路中的标识、或者第一节点的应用层标识中的一个或多个。由于第二节点可能关联多个节点,而每个节点可能具有相同的通道标识,因此,第一节点的标识可以用于第二节点唯一确定第一节点的第一通道标识。
可选的,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请求关联时,可以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节点在侧行链路中的标识或第一节点的应用层标识,第二节点同意第一节点关联后,可以为第一节点分配标识,并向第一节点发送回复消息,该回复消息中可以携带第二节点为第一节点分配的标识。第一节点通过第二节点的中继向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RRC连接建立请求,第二节点向无线接入网设备转发该RRC连接建立请求时将第二节点为第一节点分配的标识发送给无线接入网设备,后续无线接入网设备和第二节点根据第二节点为第一节点分配的标识识别第一节点;或者,若第二节点没有为第一节点分配标识,则第二节点向无线接入网设备转发第一节点的RRC连接建立请求时,将第一节点在侧行链路中的标识或第一节点的应用层标识发送给无线接入网设备,后续无线接入网设备和第二节点根据第一节点在侧行链路中的标识或第一节点的应用层标识识别第一节点。
可选的,当第二节点的类型为无线接入网设备时,第一通道标识可以为逻辑信道标识(LC identifier,LC ID)或者数据无线承载标识(DRB identifier,DRB ID);当第二节点的类型为终端设备时,第一通道标识可以为逻辑信道标识LC ID或者侧行链路数据无线承载标识SL DRB ID。
可选的,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到第二消息后,可以将第一节点的PDU会话对应的一个或多个QFI中的每个QFI所标识的QoS流进行DRB映射,确定一个或多个第一通道标识,从而确定QFI和第一通道标识的对应关系,相关详细实现可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无线接入网设备确定QFI和第一通道标识的对应关系后,可以根据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与QFI的对应关系、以及QFI与第一通道标识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通道标识对应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在第二消息中包括一组与第一节点的PDU会话的标识对应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的情况下,无线接入网设备进行DRB映射后确定的第一通道标识中的每个第一通道标识对应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均为该与PDU会话的标识对应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或者,在第二消息中包括一组与QFI对应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的情况下,无线接入网设备进行DRB映射后仅确定一个第一通道标识,且该第一通道标识对应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为该与QFI对应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
或者,在第二消息中包括多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的情况下,无线接入网设备根据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与QFI的对应关系、以及QFI与第一通道标识的对应确定第一通道标识对应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时,若一个第一通道标识对应一个QFI,则该第一通道标识对应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为该一个QFI所对应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若一个第一通道标识对应多个QFI,则该第一通道标识对应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包括无线接入网设备对该多个QFI对应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进行整合后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
示例性的,以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到的第二消息包括四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为例,该四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包括的内容以及其分别对应的QFI如表2所示,无线接入网设备确定的QFI与第一通道标识的对应关系如表3所示。其中,第一通道标识1对应QFI1和QFI2,则无线接入网设备对QFI1和QFI2对应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进行整合后的第一通道标识1对应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可以如下:第一通道标识1对应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可以包括QFI1对应的第一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或QFI2对应的第二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中的一组参数,例如包括QFI1对应的第一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数据包大小1、数据包周期1、以及接收窗口1;或者,第一通道标识1对应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可以包括QFI1对应的第一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和QFI2对应的第二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例如包括数据包大小1、数据包周期1、接收窗口1、数据包大小1、以及数据包生存时间1;或者,第一通道标识对应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可以包括QFI1对应的第一组和QFI2对应的第二组两组参数中的部分参数,例如包括数据包大小1、数据包周期1、接收窗口1。
此外,无线网络设备确定的第一通道标识2对应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包括QFI3对应的第三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数据包到达时间1;第一通道标识3对应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包括QFI4对应的第四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数据包周期2、以太网类型1。此时,无线接入网设备向第二节点发送的内容包括第一节点的标识、第一通道标识1以及第一通道标识1对应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第一通道标识2以及第一通道标识2对应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第一通道标识3以及第一通道标识3对应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
表2
以太网协议层参数 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对应的QFI
第一组:数据包大小1、数据包周期1、接收窗口1 QFI 1
第二组:数据包大小1、数据包生存时间1 QFI 2
第三组:数据包到达时间1 QFI 3
第四组:数据包周期2、以太网类型1 QFI 4
表3
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对应的QFI QFI对应的第一通道标识
QFI 1 1
QFI 2 1
QFI 3 2
QFI 4 3
可选的,无线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RRC重配置消息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节点的标识、第一通道标识、以及第一通道标识对应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也可以通过其他消息发送,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的,第二节点接收到来自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第一节点的标识、第一通道标识、以及第一通道标识对应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后,可以根据第一通道标识对应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对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进行优化。示例性的,第二节点可以根据第一通道标识对应的以太网分组信息确定该第一通道标识对应的以太网填充部分的大小,后续通过第一通道标识所指示的第一通道向第一节点发送数据包时,可以先删除以太网填充部分再发送数据包;或者,示例性的,第二节点也可以根据第一通道标识对应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对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进行其他优化,其中,第二节点对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进行优化的方法类似于步骤S402中无线接入网设备对第一节点和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进行优化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若每个数据包的以太网填充部分的大小不同,核心网设备可以在发送给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数据包的包头携带该数据包的以太网填充信息,例如,在S1或NG接口的GTP-U中携带,无线接入网设备在收到携带以太网填充信息的数据包后,可以在发送给第二节点的数据包的PDCP头中携带以太网填充信息,第二节点收到携带以太网填充信息的数据包后,可以根据该以太网填充信息删除数据包的填充部分,再将数据包发送给第一节点。
可选的,当无线接入网设备由CU以及DU组成时,无线接入网设备的CU接收到第二消息后,可以建立QFI与第一通道标识的对应关系,并确定每个第一通道标识对应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然后将第一节点的标识、第一节点的PDU对应的一个或多个QFI、该一个或多个QFI中每个QFI对应的第一通道标识、以及每个第一通道标识对应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发送给DU,再由DU将第一节点的标识、每个第一通道标识、以及每个第一通道标识对应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发送给第二节点;或者,CU也可以将第一节点的PDU对应的一个或多个QFI、该一个或多个QFI中每个QFI对应的第一通道标识、以及一组或多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发送给DU,由DU确定第一通道标识对应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然后将第一节点的标识、每个第一通道标识、以及每个第一通道标识对应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发送给第二节点。此外,CU还可以将第二消息包括的一组或多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发送给DU,以使DU优化第一节点的数据在第二节点和DU的传输,相关描述可参考上述步骤S402,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当无线接入网设备的CU由CU-CP和CU-UP组成时,上述由CU执行的动作均由CU-CP执行。
可选的,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步骤S603中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给第二节点的内容可以包括:第一节点的标识、第一节点的PDU会话对应的一个或多个QFI、一个或多个QFI中的每个QFI对应的第一通道标识、以及该一个或多个QFI中的每个QFI对应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后续由第二节点确定第一通道标识对应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以便对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进行优化;或者,后续第二节点产生的数据需要向第一节点发送时,第二节点可以根据一个或多个QFI中的每个QFI对应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以及该数据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确定该数据对应的QFI,并且通过一个或多个QFI中的每个QFI对应的第一通道标识以及该数据对应的QFI,确定向第一节点发送该数据的第一通道。此外,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给第二节点的内容还可以包括第一节点的PDU会话对应的一个或多个QFI中的每个QFI对应的蜂窝网QoS参数,此时,若将以太网协议层参数理解为IIOT QoS参数,即可以认为无线接入网设备向第二节点发送QFI对应的IIOT QoS参数和蜂窝网QoS参数的映射关系。
或者,可选的,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建立了RRC连接,步骤S603中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给第二节点的内容可以包括:第一节点的标识、第一节点的PDU会话对应的一个或多个QFI、该一个或多个QFI中的每个QFI对应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以及该一个或多个QFI中的每个QFI对应的蜂窝网QoS参数。第二节点接收到该内容后,可以将一个或多个QFI中的每个QFI进行DRB映射,即确定每个QFI与第一通道标识的对应关系,并将该对应关系发送给第一节点。此外,第二节点还向第一节点发送该一个或多个QFI中的每个QFI对应的蜂窝网QoS参数。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参数传输方法,第一节点向核心网设备发送请求建立或修改第一节点的PDU会话的第一消息,核心网设备接收第一消息后,向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建立或修改第一节点的PDU会话的第二消息。该第二消息中包括一组或多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到第二消息后,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节点的标识、第一通道标识、以及第一通道标识对应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其中,当第二消息包括一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时,所述第一通道标识对应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包括所述一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或者,当第二消息包括多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时,第一通道标识对应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包括所述多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中的部分或全部参数。上述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数据包大小、数据包周期、数据包到达时间、数据包生存时间、接收窗口、以太网类型、以及以太网分组信息。相比于现有技术,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在PDU会话建立或修改过程中向无线接入网设备传输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从而可以使无线接入网设备基于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优化第一节点的数据在第二节点和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传输;另一方面,由于无线接入网设备向第二节点发送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从而使第二节点也可以基于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优化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
可选的,上述如图6所示的参数传输方法中,无线接入网设备还可以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通道标识对应的第二通道标识,该第二通道标识用于指示第二节点与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一个通道,该第二通道标识可以为逻辑信道标识LC ID或者数据无线承载标识DRBID。
可选的,当无线接入网设备由CU以及DU组成时,无线接入网设备的CU还可以建立第一通道标识与第二通道标识的对应关系,然后将第一通道标识对应的第二通道标识发送给DU。其中,CU可以将第一通道标识对应的第二通道标识与上述步骤S603中CU发送给DU的内容一起发送;或者,也可以单独将第一通道标识对应的第二通道标识单独发送给DU,此时,CU发送给DU的内容还包括第一节点的标识。
可选的,当无线接入网设备的CU由CU-CP和CU-UP组成时,上述由CU执行的动作均由CU-CP执行。
可选的,不同的第一通道标识对应的第二通道标识可以相同,如第一通道标识1和第一通道标识2均对应第二通道标识1;或者,不同的第一通道标识对应的第二通道标识也可以不同,如第一通道标识1对应第二通道标识1,第一通道标识2对应第二通道标识2,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的,无线接入网设备可以将第一通道标识对应的第二通道标识与上述步骤S603中发送给第二节点的内容一起发送,此时,无线接入网设备向第二节点发送的内容包括:第一节点的标识、第一通道标识、第一通道标识对应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以及第一通道标识对应的第二通道标识;或者,无线接入网设备也可以单独发送第一通道标识对应的第二通道标识,此时,无线接入网设备还需要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节点的标识,以使第二节点确定唯一确定第一节点的第一通道标识。
基于该方案,由于无线接入网设备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通道标识对应的第二通道标识,因此可以使第二节点从第二通道接收到第一节点的上行数据后,根据第一通道标识对应的第二通道标识确定向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该上行数据的第二通道。
可选的,上述如图6所示的参数传输方法中,第二消息包括一组与QFI对应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或者第二消息包括多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时,如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参数传输方法还包括:
S604、无线接入网设备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三消息。相应的,第一节点接收第三消息。
其中,该第三消息包括上述一组或多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中的每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以及每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对应的QFI,每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对应的QFI用于第一节点根据上行数据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确定该上行数据对应的QFI。
可选的,上述每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以及每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对应的QFI可以是核心网设备发送给第一节点的NAS消息中携带的,在该情况下,第三消息即为来自核心网设备的NAS消息,无线接入网设备在接收到核心网设备发送给第一节点的NAS消息后,可以将该NAS消息封装在RRC重配置消息中转发给第二节点,再由第二节点发送给第一节点,此时,第一节点接收第三消息可以为第一节点通过第二节点和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核心网设备的第三消息;或者,上述每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以及每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对应的QFI可以是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到来自核心网设备的一组或多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后,将该一组或多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中的每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以及每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封装在第三消息中通过第二节点发送给第一节点的,在该场景下,第一节点接收第三消息可以为第一节点通过第二节点接收来自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第三消息,第三消息可以为RRC重配置消息。
可选的,第一节点接收到该第三消息后,可以根据其生成的上行数据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对应的QFI确定该上行数据对应的QFI,相关描述可参考上述步骤S403,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该方案,由于核心网设备将每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以及每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对应的QFI发送给第一节点,从而可以使第一节点根据其生成的上行数据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确定上行数据对应的QFI。其中,上述步骤S601至S604中的第一节点、第二节点、无线接入网设备或者核心网设备的动作可以由图3所示的通信设备50中的处理器501调用存储器503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来执行,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参数传输方法应用于如图2c所示的通信系统中,如图8所示,该参数传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801、第一节点的第一协议层实体获取以太网协议层参数。
其中,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数据包大小、数据包周期、数据包到达时间、数据包生存时间、接收窗口、以太网类型、以及以太网分组信息。该以太网协议层参数用于优化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上述每项所表示的含义可参考上述步骤S401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第一协议层实体可以为应用层实体或以太网协议层实体。
S802、第一节点的第一协议层实体向第一节点的第二协议层实体发送以太网协议层参数。
可选的,第一节点的第一协议层实体获取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后,可以将获取到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下发给第一节点的第二协议层实体,以便第二协议层实体优化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
可选的,第二协议层实体可以为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实体、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实体、或者物理(physics,PHY)层实体中的一种或多种。
可选的,第一节点的第二协议层实体接收到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后,可以根据以太网协议层参数进行传输优化。示例性的,第二协议层实体为MAC层实体时,第一节点的MAC层实体可以根据数据包大小和数据包周期,生成相应的调度策略,例如为第二节点配置半静态调度SPS模式,或者例如第一节点的MAC层实体可以根据数据包大小准备相应的传输资源。
或者,示例性的,第二协议层实体为RLC层实体时,第一节点的RLC层实体可以根据以太网分组信息中的以太网填充信息(ethernet padding info)对数据进行分段,例如将以太网帧分为包含数据的部分和包含填充的部分,并将包含填充的部分删除后再将以太网帧发送给第二节点。第一节点的RLC层实体还可以根据数据包的大小,确定待发送数据包的传输块大小(transmission block size,TBS),并将待发送数据包的TBS发送给第一节点的MAC层实体,以便第一节点的MAC层实体准备相应的传输资源。
基于该方案,由于第一节点的第一协议层实体可以将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发送给第一节点的第二协议层实体,第一节点的第二协议层实体可以直接利用该以太网协议层参数进行优化。因此,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参数传输方法可以在节点内的不同协议层之间传输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另一方面,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第一节点的MAC层实体根据信道条件,资源块数量等确定待发送数据包的TBS以准备相应的传输资源,并且由MAC层实体通知RLC层实体待发送数据包的TBS,使RLC层实体根据TBS进行组包的过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参数传输方法可以降低第一节点传输优化的复杂度。
可选的,上述如图8所示的参数传输方法中,还可以包括:第一节点获取第二节点的子网拓扑信息,其中,第二节点的子网表示第二节点连接其他IIOT设备的情况,子网拓扑信息用于第一节点的第一协议层实体确定向第一节点的第二协议层实体发送的数据的格式。
可选的,第一节点获取第二节点的子网拓扑信息可以为:第一节点接收来自第二节点的子网拓扑信息。基于此,如图9所示,上述如图8所示的参数传输方法还可以包括:
S803、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子网拓扑信息。相应的,第一节点接收来自第二节点的子网拓扑信息。
其中,该子网拓扑信息可以指示第二节点是否携带子网,例如,承载子网拓扑信息的比特位取值为1表示第二节点携带子网,即第二节点连接有其他IIOT设备,取值为0表示第二节点不携带子网,即第二节点未连接其他IIOT设备;或者,该子网拓扑信息还可以指示第二节点携带的子网的拓扑结构,例如指示子网的拓扑结构为星型(star)、线型(line)或环型(ring);或者,该子网拓扑信息还可以指示第二节点携带的子网为有线子网或无线子网。可以理解的是,该子网拓扑信息还可以指示第二节点携带的子网的其他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的,步骤S803之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参数传输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请求消息,以请求第二节点上报其子网拓扑信息。第二节点接收到来自第一节点的该请求消息后,向第一节点发送子网拓扑信息;或者,第二节点也可以周期性地向第一节点上报其子网拓扑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的,第一节点获取到第二节点的子网拓扑信息后,可以根据该子网拓扑信息进行传输优化,例如,根据第二节点的子网拓扑信息确定第一节点的第一协议层实体向第一节点的第二协议层实体发送的数据的格式。示例性的,对于以太网类型为EtherCAT的业务,若子网拓扑信息指示第二节点携带的子网结构为环型结构,则第一节点的第一协议层实体可以将该环型结构上的所有用户的数据合并到一个EtherCAT数据包,发送给第一节点的第二协议层实体。
可选的,第一节点还可以根据第二节点的子网拓扑信息确定向第二节点携带的子网中的节点发送数据的方式,例如,若子网拓扑信息指示第二节点携带的子网结构为星型结构,则第一节点将EtherCAT数据包头中包含的数据通过MCCH或SC-MCCH组播发送,而将该EtherCAT数据包中包含的不同节点的数据通过专用控制信道(Dedicated ControlChannel,DCCH)分别发送。另外,当第一节点连接多个第二节点,第一节点和多个第二节点通过EtherCAT方式通信时,第一节点也可以将EtherCAT数据包头中包含的数据通过MCCH或SC-MCCH组播发送,而将该EtherCAT数据包中包含的不同节点的数据通过DCCH分别发送。
基于上述方案,针对本地终结业务,即业务数据仅在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传输,无需到达核心网的业务,第一节点可以根据第二节点的子网拓扑信息优化第一节点的第一协议层与第二协议层之间的数据传输或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数据传输,从而可以提高第一节点的优化性能。
需要说明是,上述步骤S803与步骤S801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可以先执行步骤S801,再执行步骤S803;或者,也可以先执行步骤S803,再执行步骤S801;或者,还可以同时执行步骤S801和步骤S803,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的,上述如图8或图9所示的参数传输方法中,还可以包括:第一节点获取第二节点的第一协议层标识。
可选的,第一节点获取第二节点的第一协议层标识可以为:第一节点接收来自第二节点的所述第二节点的第一协议层标识。基于此,如图10所示,上述如图8或图9所示的参数传输方法还可以包括:
S804、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节点的第一协议层标识。相应的,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的第一协议层标识。
可选的,步骤S804之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参数传输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请求消息,请求第二节点上报其第一协议层标识。第二节点接收到该请求消息后,向第一节点发送其第一协议层标识;或者,第二节点可以在向第二节点请求关联时向第一节点上报其第一协议层标识,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的,第一节点接收到第二节点的第一协议层标识后,若第一节点部署在无线接入网设备中,则第一节点确定并保存第二节点的第一协议层标识与Uu口标识(即C-RNTI)的对应关系;若第一节点部署在终端设备中,则第一节点确定并保存第二节点的第一协议层标识与侧行链路SL口标识(即近场通信用户设备标识(Proximity service enable userequipment identifier,ProSe UE ID))的对应关系。后续当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数据时,第一节点的第一协议层可以通知第一节点的第二协议层以太网帧中每个子头对应的数据应该发送给哪个节点,以便第一节点的第二协议层确定发送给第二节点的数据,同时,第一节点可以根据第二节点的第一协议层标识与接口标识(Uu口标识或SL口标识)的对应关系,以及第二节点的第一协议层标识确定向第二节点发送数据的接口标识,从而通过该接口标识指示的接口向第二节点发送数据。示例性的,以第一节点部署在无线接入网设备中,第二节点的第一协议层标识为第一协议层标识1为例,第一节点保存的第二节点的第一协议层标识与Uu口标识的对应关系可以为:第一协议层标识1:C-RNTI 1;后续第一节的第二协议层确定发送给第二节点的数据后,根据该对应关系可以确定向第二节点发送数据的接口标识为C-RNTI 1,进而通过C-RNTI 1指示的接口向第二节点发送数据。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地终结业务的场景下,若第二节点携带有线子网,则第二节点收到来自第一节点的数据后需要将以太网帧补齐到64字节后,再将数据包发送给子网中的其他节点。
基于上述方案,针对本地终结业务,第一节点还可以根据第二节点的第一协议层标识优化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从而可以提高第一节点的优化性能。
需要说明是,上述步骤S804与步骤S801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可以先执行步骤S801,再执行步骤S804;或者,也可以先执行步骤S804,再执行步骤S801;或者,还可以同时执行步骤S801和步骤S804,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其中,上述步骤S801至S804中的第一节点、或者第二节点的动作可以由图3所示的通信设备50中的处理器501调用存储器503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来执行,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各个实施例中,由第一节点实现的方法和/或步骤,也可以由可用于第一节点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实现,由无线接入网设备实现的方法和/或步骤,也可以由可用于无线接入网设备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实现,由核心网设备实现的方法和/或步骤,也可以由可用于核心网设备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实现。
上述主要从各个网元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各种方法。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一节点,或者包含上述第一节点的装置,或者为可用于第一节点的部件;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无线接入网设备,或者包含上述无线接入网设备的装置,或者为可用于接入网的部件;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核心网设备,或者包含上述核心网设备的装置,或者为可用于核心网设备的部件。可以理解的是,该通信装置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对通信装置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比如,以通信装置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无线接入网设备为例。图11示出了一种无线接入网设备110的结构示意图。该无线接入网设备110包括接收模块1101和发送模块1102。所述接收模块1101也可以称为接收单元用以实现接收功能,例如可以是接收电路,接收机,接收器或者通信接口;所述发送模块1102,也可以称为发送单元用以实现发送功能,例如可以是发送电路,发送机,发送器或者通信接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模块1101,用于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用于向核心网设备请求建立或修改所述第一节点的PDU会话。发送模块1102,用于向核心网设备发送该第一消息。接收模块1101,还用于接收来自该核心网设备的第二消息,该第二消息用于建立或修改所述PDU会话,该第二消息包括一组或多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该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数据包大小、数据包周期、数据包到达时间、数据包生存时间、接收窗口、以太网类型、以及以太网分组信息。其中,该太网协议层参数用于优化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数据传输。
可选的,发送模块1102,还用于向第二节点发送该第一节点的标识、第一通道标识、以及该第一通道标识对应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该第一通道标识用于指示该第一节点与该第二节点之间的一个通道,该第一通道标识对应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包括该一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或者,所述第一通道标识对应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包括该多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中的部分或全部参数,该第一节点通过该第二节点连接到该无线接入网设备。
可选的,发送模块1102,还用于向该第二节点发送该第一通道标识对应的第二通道标识,该第二通道标识用于指示该第二节点与该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一个通道。
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该无线接入网设备110以采用集成的方式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形式来呈现。这里的“模块”可以指特定ASIC,电路,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和存储器,集成逻辑电路,和/或其他可以提供上述功能的器件。在一个简单的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想到该无线接入网设备110可以采用图3所示的通信设备50的形式。
比如,图3所示的通信设备50中的处理器501可以通过调用存储器5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无线接入网设备11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参数传输方法。
具体的,图11中的接收模块1101和发送模块1102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3所示的通信设备50中的处理器501调用存储器5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来实现。或者,图11中的接收模块1101和发送模块1102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3所示的通信设备50中的通信接口504来实现。
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无线接入网设备110可执行上述的参数传输方法,因此其所能获得的技术效果可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或者,以通信装置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核心网设备为例。图12示出了一种核心网设备120的结构示意图。该核心网设备120包括接收模块1201和发送模块1202。所述接收模块1201也可以称为接收单元用以实现接收功能,例如可以是接收电路,接收机,接收器或者通信接口;所述发送模块1202,也可以称为发送单元用以实现发送功能,例如可以是发送电路,发送机,发送器或者通信接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模块1201,用于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用于向该核心网设备请求建立或修改该第一节点的PDU会话。发送模块1202,用于向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二消息,该第二消息用于建立或修改该PDU会话,该第二消息包括一组或多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该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数据包大小、数据包周期、数据包到达时间、数据包生存时间、接收窗口、以太网类型、以及以太网分组信息。其中,该以太网协议层参数用于优化该第一节点和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数据传输。
可选的,发送模块1202,还用于向该第一节点发送多组或与QFI对应的一组中的每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以及该每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对应的QFI,该每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对应的QFI用于该第一节点根据上行数据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确定该上行数据对应的QFI。
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该核心网设备120以采用集成的方式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形式来呈现。这里的“模块”可以指特定ASIC,电路,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和存储器,集成逻辑电路,和/或其他可以提供上述功能的器件。在一个简单的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想到该核心网设备120可以采用图3所示的通信设备50的形式。
比如,图3所示的通信设备50中的处理器501可以通过调用存储器5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核心网设备12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参数传输方法。
具体的,图12中的接收模块1201和发送模块1202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3所示的通信设备50中的处理器501调用存储器5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来实现。或者,图12中的接收模块1201和发送模块1202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3所示的通信设备50中的通信接口504来实现。
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核心网设备120可执行上述的参数传输方法,因此其所能获得的技术效果可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或者,以通信装置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一节点为例。图13示出了一种第一节点130的结构示意图。该第一节点130包括接收模块1301和发送模块1302。所述接收模块1301也可以称为接收单元用以实现接收功能,例如可以是接收电路,接收机,接收器或者通信接口;所述发送模块1302,也可以称为发送单元用以实现发送功能,例如可以是发送电路,发送机,发送器或者通信接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发送模块1302,用于向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用于向该核心网设备请求建立或请求该第一节点的PDU会话。接收模块1301,用于接收来自该核心网设备的多组或一组与QFI对应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中每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以及该每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对应的QFI,该每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对应的QFI用于该通信装置根据上行数据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确定该上行数据对应的QFI,该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数据包大小、数据包周期、数据包到达时间、数据包生存时间、接收窗口、以太网类型、以及以太网分组信息。
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节点130以采用集成的方式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形式来呈现。这里的“模块”可以指特定ASIC,电路,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和存储器,集成逻辑电路,和/或其他可以提供上述功能的器件。在一个简单的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想到该第一节点130可以采用图3所示的通信设备50的形式。
比如,图3所示的通信设备50中的处理器501可以通过调用存储器5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第一节点13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参数传输方法。
具体的,图13中的接收模块1301和发送模块1302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3所示的通信设备50中的处理器501调用存储器5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来实现。或者,图13中的接收模块1301和发送模块1302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3所示的通信设备50中的通信接口504来实现。
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节点130可执行上述的参数传输方法,因此其所能获得的技术效果可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或者,以通信装置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一节点为例。图14示出了另一种第一节点140的结构示意图。该第一节点140包括处理模块1401和收发模块1402。所述收发模块1402,也可以称为收发单元用以实现发送和/或接收功能,例如可以是收发电路,收发机,收发器或者通信接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1401,用于第一节点的第一协议层实体获取以太网协议层参数。收发模块1402,用于第一节点的第一协议层实体向第一节点的第二协议层实体发送该以太网协议层参数,该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数据包大小、数据包周期、数据包到达时间、数据包生存时间、接收窗口、以太网类型、以及以太网分组信息,该以太网协议层参数用于优化该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
可选的,处理模块1401,还用于获取该第二节点的子网拓扑信息,该子网拓扑信息用于该第一节点的第一协议层实体确定向该第一节点的第二协议层实体发送的数据的格式。
可选的,处理模块1401,还用于通过收发模块1402向第二节点发送请求消息,以请求第二节点上报其子网拓扑信息。
可选的,处理模块1401,还用于获取第二节点的子网拓扑信息,包括:处理模块1401,用于通过收发模块1402接收来自第二节点的子网拓扑信息。可选的,处理模块1401,还用于获取该第二节点的第一协议层标识,该第二节点的第一协议层标识用于确定向该第二节点发送的数据对应的接口标识。
可选的,处理模块1401,还用于通过收发模块1402向第二节点发送请求消息,以请求第二节点上报其第一协议层标识。
可选的,处理模块1401,还用于获取第二节点的第一协议层标识,包括:处理模块1401,用于通过收发模块1402接收来自第二节点的第一协议层标识。
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节点140以采用集成的方式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形式来呈现。这里的“模块”可以指特定ASIC,电路,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和存储器,集成逻辑电路,和/或其他可以提供上述功能的器件。在一个简单的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想到该第一节点140可以采用图3所示的通信设备50的形式。
比如,图3所示的通信设备50中的处理器501可以通过调用存储器5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第一节点14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方法。
具体的,图14中的处理模块1401和收发模块1402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3所示的通信设备50中的处理器501调用存储器5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来实现。或者,图14中的处理模块1401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3所示的通信设备50中的处理器501调用存储器5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来实现,图14中的收发模块1402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3所示的通信设备50中的通信接口504来实现。
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节点140可执行上述的参数传输方法,因此其所能获得的技术效果可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例如,该通信装置可以是芯片或芯片系统),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通信装置还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保存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处理器可以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以指令该通信装置执行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当然,存储器也可以不在该通信装置中。该通信装置是芯片系统时,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程序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来实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者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以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本申请实施例中,计算机可以包括前面所述的装置。
尽管在此结合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然而,在实施所要求保护的本申请过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查看所述附图、公开内容、以及所附权利要求书,可理解并实现所述公开实施例的其他变化。在权利要求中,“包括”(comprising)一词不排除其他组成部分或步骤,“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的情况。单个处理器或其他单元可以实现权利要求中列举的若干项功能。相互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记载了某些措施,但这并不表示这些措施不能组合起来产生良好的效果。
尽管结合具体特征及其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显而易见的,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其进行各种修改和组合。相应地,本说明书和附图仅仅是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本申请的示例性说明,且视为已覆盖本申请范围内的任意和所有修改、变化、组合或等同物。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6)

1.一种参数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向核心网设备请求建立或修改所述第一节点的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
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向所述核心网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消息;
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所述核心网设备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建立或修改所述PDU会话,所述第二消息包括一组或多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所述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数据包大小、数据包周期、数据包到达时间、数据包生存时间、接收窗口、以太网类型、以及以太网分组信息;所述以太网协议层参数用于优化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数据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PDU会话的标识,所述一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对应所述PDU会话的标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消息包括一个服务质量流标识QFI,所述一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对应所述一个QFI;或者,
所述第二消息包括多个QFI,所述多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中的每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分别对应所述多个QFI中的每个QFI。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向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第一节点的标识、第一通道标识、以及所述第一通道标识对应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所述第一通道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一个通道,所述第一通道标识对应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包括所述一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或者,所述第一通道标识对应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包括所述多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中的部分或全部参数,所述第一节点通过所述第二节点连接到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第一通道标识对应的第二通道标识,所述第二通道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一个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标识为逻辑信道标识、或者数据无线承载标识。
7.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标识为逻辑信道标识、数据无线承载标识、或者侧行链路数据无线承载标识。
8.一种参数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核心网设备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向所述核心网设备请求建立或修改所述第一节点的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
所述核心网设备向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建立或修改所述PDU会话,所述第二消息包括一组或多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所述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数据包大小、数据包周期、数据包到达时间、数据包生存时间、接收窗口、以太网类型、以及以太网分组信息;所述以太网协议层参数用于优化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数据传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PDU会话的标识,所述一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对应所述PDU会话的标识。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消息包括一个服务质量流标识QFI,所述一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对应所述一个QFI;或者,
所述第二消息包括多个QFI,所述多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中的每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分别对应所述多个QFI中的每个QFI。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核心网设备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一组或多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中的每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以及所述每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对应的QFI,所述每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对应的QFI用于所述第一节点根据上行数据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确定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QFI。
12.一种参数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节点向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向所述核心网设备请求建立或修改所述第一节点的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
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来自所述核心网设备的一组或多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中每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以及所述每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对应的QFI,所述每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对应的QFI用于所述第一节点根据上行数据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确定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QFI,所述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数据包大小、数据包周期、数据包到达时间、数据包生存时间、接收窗口、以太网类型、以及以太网分组信息。
13.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向核心网设备请求建立或修改所述第一节点的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核心网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消息;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核心网设备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建立或修改所述PDU会话,所述第二消息包括一组或多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所述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数据包大小、数据包周期、数据包到达时间、数据包生存时间、接收窗口、以太网类型、以及以太网分组信息;所述以太网协议层参数用于优化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通信装置的数据传输。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PDU会话的标识,所述一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对应所述PDU会话的标识。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消息包括一个服务质量流标识QFI,所述一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对应所述一个QFI;或者,
所述第二消息包括多个QFI,所述多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中的每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分别对应所述多个QFI中的每个QFI。
16.根据权利要求13-15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第一节点的标识、第一通道标识、以及所述第一通道标识对应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所述第一通道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一个通道,所述第一通道标识对应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包括所述一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或者,所述第一通道标识对应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包括所述多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中的部分或全部参数,所述第一节点通过所述第二节点连接到所述通信装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第一通道标识对应的第二通道标识,所述第二通道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通信装置之间的一个通道。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标识为逻辑信道标识、或者数据无线承载标识。
19.根据权利要求16-18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标识为逻辑信道标识、数据无线承载标识、或者侧行链路数据无线承载标识。
20.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向所述通信装置请求建立或修改所述第一节点的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向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建立或修改所述PDU会话,所述第二消息包括一组或多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所述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数据包大小、数据包周期、数据包到达时间、数据包生存时间、接收窗口、以太网类型、以及以太网分组信息;所述以太网协议层参数用于优化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数据传输。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PDU会话的标识,所述一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对应所述PDU会话的标识。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消息包括一个服务质量流标识QFI,所述一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对应所述一个QFI;或者,
所述第二消息包括多个QFI,所述多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中的每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分别对应所述多个QFI中的每个QFI。
23.根据权利要求20或2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一组或多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中的每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以及所述每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对应的QFI,所述每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对应的QFI用于所述第一节点根据上行数据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确定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QFI。
24.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向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向所述核心网设备请求建立或请求所述通信装置的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核心网设备的一组或多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中每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以及所述每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对应的QFI,所述每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对应的QFI用于所述通信装置根据上行数据的以太网协议层参数确定所述上行数据对应的QFI,所述以太网协议层参数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数据包大小、数据包周期、数据包到达时间、数据包生存时间、接收窗口、以太网类型、以及以太网分组信息。
2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指令,当其在通信装置上运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8-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
26.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3-19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以及权利要求20-23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
CN201910551590.XA 2019-06-24 2019-06-24 参数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121353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51590.XA CN112135329B (zh) 2019-06-24 2019-06-24 参数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PCT/CN2020/093275 WO2020259206A1 (zh) 2019-06-24 2020-05-29 参数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51590.XA CN112135329B (zh) 2019-06-24 2019-06-24 参数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35329A true CN112135329A (zh) 2020-12-25
CN112135329B CN112135329B (zh) 2021-12-14

Family

ID=738498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51590.XA Active CN112135329B (zh) 2019-06-24 2019-06-24 参数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35329B (zh)
WO (1) WO202025920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92697A1 (zh) * 2022-11-04 2024-05-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46984A (zh) * 2012-07-13 2014-01-29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接入移动通信系统的方法及设备
US20160262068A1 (en) * 2015-03-02 2016-09-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servi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9104448A (zh) * 2017-06-20 2018-12-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会话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9565703A (zh) * 2016-08-01 2019-04-0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管理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数据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US20190116521A1 (en) * 2017-10-16 2019-04-18 Weihua QIAO Header Compression for Ethernet Fr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21648B2 (en) * 2017-10-12 2020-07-21 Apple Inc. Device requested protocol data unit session modification in the 5G system
US20190132251A1 (en) * 2017-10-31 2019-05-0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supporting multiple qos flows for unstructured pdu session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46984A (zh) * 2012-07-13 2014-01-29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接入移动通信系统的方法及设备
US20160262068A1 (en) * 2015-03-02 2016-09-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servi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9565703A (zh) * 2016-08-01 2019-04-0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管理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数据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N109104448A (zh) * 2017-06-20 2018-12-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会话管理方法、及装置
US20190116521A1 (en) * 2017-10-16 2019-04-18 Weihua QIAO Header Compression for Ethernet Fram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92697A1 (zh) * 2022-11-04 2024-05-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259206A1 (zh) 2020-12-30
CN112135329B (zh) 2021-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80789B2 (en)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 fronthaul interface, method for performing access for a U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a handover for a UE, data forwarding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US20230073469A1 (en) Sidelink relay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device and medium
CN113038528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将数据分组路由到用户设备的基站
CN109787791B (zh) 通信方法及通信设备
US20220303825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3746585A (zh) 授时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3973399A (zh) 报文转发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240214864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14342468B (zh) 信息更新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2135329B (zh) 参数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950029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EP4401384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20220330079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7277930B (zh) 基于lwa技术的上行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EP4298773A1 (en) Adaptive forwarding handling of data packets
WO2020216083A1 (zh) 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3727368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3185608A1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US20240236756A9 (en) Adaptive forwarding handling of data packets
WO2023207838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WO2024094160A1 (zh) 链路配置方法、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3246746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JP7381586B2 (ja) 通信方法、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CN116997032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