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34643B - 用于传输业务报文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传输业务报文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34643B
CN112134643B CN201910551336.XA CN201910551336A CN112134643B CN 112134643 B CN112134643 B CN 112134643B CN 201910551336 A CN201910551336 A CN 201910551336A CN 112134643 B CN112134643 B CN 1121346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rce
network element
target
indication information
uplink ser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5133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34643A (zh
Inventor
余芳
李岩
倪慧
李永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5133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34643B/zh
Priority to CN202210310484.4A priority patent/CN114884612A/zh
Priority to EP20833223.9A priority patent/EP3979531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0/097385 priority patent/WO2020259428A1/zh
Publication of CN1121346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34643A/zh
Priority to US17/561,190 priority patent/US11677492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346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34643B/zh
Priority to US18/309,046 priority patent/US20230336269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2Reselecting a serving backbone network switching or routing n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04L1/0017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where the mode-switching is based on Quality of Service requir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34Modification of an existing route
    • H04W40/36Modification of an existing route due to hando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34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ensuring sequence integrity, e.g. using sequence number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传输业务报文的方法和装置,可以避免第一上行业务报文的丢失,从而有助于提高传输性能。该方法包括: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接收到第二上行业务报文之后,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接收源用户面网元发送的来自目标用户面网元的第一上行业务报文,第二上行业务报文为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向源应用服务器发送的最后一个上行业务报文;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向目标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发送第一上行业务报文;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向目标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发送第一上行业务报文结束。

Description

用于传输业务报文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通信领域中用于传输业务报文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当终端装置从原来的接入网设备的覆盖范围移动至当前的接入网设备的覆盖范围时,会触发空口的切换,即将终端装置的接入网设备从原来的接入网设备切换到当前的接入网设备。由于终端装置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但是终端装置仍然接入的是原来的用户面网元,但实际上此时离终端装置最近的用户面网元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是终端装置仍然与原来的用户面网元进行报文的传输,这种情况下传输路径较长,相应地,报文的传输时延就会变大。为了降低报文的传输时延,有必要将传输路径从原来的用户面网元切换到新的用户面网元,切换的过程中,还没有完成传输的上下行业务报文容易丢包,从而导致传输性能下降。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传输业务报文的方法和装置,可以提高传输性能。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传输业务报文的方法,包括: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接收到第二上行业务报文之后,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接收源用户面网元发送的来自目标用户面网元的第一上行业务报文,所述第二上行业务报文为所述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向所述源应用服务器发送的最后一个上行业务报文;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向目标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发送第一上行业务报文;所述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向所述目标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发送所述第一上行业务报文结束。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向源应用服务器发送了最后一个第二上行业务报文之后,将第二上行业务报文之后的第一上行业务报文通过目标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向目标应用服务器发送,这样可以避免第一上行业务报文的丢失,从而有助于提高传输性能。并且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可以向目标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来指示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发送第一上行业务报文结束,这样可以避免目标移动边缘计算网元一直等待接收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发送的上行业务报文,从而有助于目标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发送上行业务报文。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向目标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发送第一上行业务报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接收源用户面功能用户面网元发送的来自目标用户面网元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用户面网元发送所述第一上行业务报文结束。
可选地,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在接收到源用户面网元发送的第一上行业务报文之后再接收源用户面网元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或者,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可以同时接收源用户面网元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和第一上行业务报文。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是不同的网元之间的信令,但是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可以包括相同的信元,即该相同的信元可以是上行业务报文结束的标识,即当目标用户面网元向源用户面网元发送了第二指示信息,源用户面网元将第二指示信息转发给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之后,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可以确定来自目标用户面网元的上行业务报文结束,即源用户面网元不会再向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发送来自目标用户面网元的上行业务报文了;当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向目标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之后,目标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可以确定来自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的上行业务报文结束,即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不会再向目标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发送上行业务报文了。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向目标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发送第一上行业务报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向源用户面网元发送第一下行业务报文和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来自源应用服务器的下行业务报文发送结束。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向源用户面网元发送第一下行业务报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接收第一网元发送的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来自所述源应用服务器的最后的一个下行业务报文为所述第一下行业务报文;
所述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向所述第一网元发送所述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上行业务报文为所述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发送给所述源应用服务器的最后一个上行业务报文。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四指示信息为第一下行业务报文的序列号,第五指示信息为第二上行业务报文的序列号。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向源用户面网元发送第三指示信息,包括:所述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根据所述第四指示信息向所述源用户面网元发送所述第三指示信息。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向目标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发送第一上行业务报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接收策略控制网元或者会话管理网元发送的第二迁移请求消息,所述二迁移请求消息用于通知数据网络接入点标识目标数据网络接入点标识发生变化或者用于通知用户面网元发生变化,所述第二迁移请求消息包括终端装置的标识和目标目标数据网络接入点标识;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源移动边缘计算接收到第二迁移请求消息之后,向源应用服务器发送第五迁移请求消息,第五迁移请求消息用于向应用服务器请求迁移终端装置的上下文,第五迁移请求消息包括终端装置的标识和目标目标数据网络接入点标识。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接收策略控制网元或者会话管理网元发送的第二迁移请求消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向所述目标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发送第三迁移请求消息,所述第三迁移请求消息用于向所述目标移动边缘计算网元请求进行所述终端装置的上下文的迁移,所述第三迁移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终端装置的标识;所述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接收所述目标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发送的所述第三迁移请求消息的应答消息。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源移动边缘计算接收到第二迁移请求消息之后,向源应用服务器发送第五迁移请求消息,第五迁移请求消息用于向源应用服务器请求迁移终端装置的上下文,第五迁移请求消息包括终端装置的标识和目标目标数据网络接入点标识.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向源应用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五迁移请求消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接收来自所述源应用服务器的上下文迁移完成消息,所述上下文迁移完成消息用于指示所述源应用服务器与所述目标目标数据网络接入点标识对应的目标应用服务器已经完成了所述终端装置的上下文的迁移。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向目标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发送第一上行业务报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接收PCF网元或者SMF网元发送的二迁移请求消息,所述二迁移请求消息用于通知数据网络接入点标识目标数据网络接入点标识发生变化或者用于通知用户面网元发生变化,所述第二迁移请求消息包括第一应用实例的标识和目标目标数据网络接入点标识;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源移动边缘计算接收到第二迁移请求消息之后,向移动边缘计算应用管理网元发送第一迁移请求消息,第一迁移请求消息用于向移动边缘计算应用管理网元请求迁移终端装置的上下文,第一迁移请求消息包括第一应用实例的标识和目标目标数据网络接入点标识。移动边缘计算应用管理网元向源移动边缘计算发送第一迁移请求消息的应答消息,用于指示移动边缘计算应用管理网元能够接受第一应用实例的上下文的迁移。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接收PCF网元或者SMF网元发送的第二迁移请求消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向所述目标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发送第三迁移请求消息,所述第三迁移请求消息用于向目标移动边缘计算请求是否接受第一应用实例的上下文的迁移,第三上下文迁移请求消息包括第一应用实例的标识。若目标移动边缘计算能够接受终端装置上下文的迁移,则向源移动边缘计算发送第三迁移请求消息的应答消息,第三迁移请求的应答消息用于指示目标移动边缘计算能够接受第一应用实例上下文的迁移。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向移动边缘计算应用管理网元发送所述第一迁移请求消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接收来自所述移动边缘计算应用管理网元的上下文迁移完成消息,所述上下文迁移完成消息用于指示所述源应用服务器与所述目标目标数据网络接入点标识对应的目标应用服务器已经完成了所述终端装置的上下文的迁移。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传输业务报文的方法,包括:目标用户面网元向源用户面网元发送第一上行业务报文,在所述目标用户面向所述源用户面发送第一上行业务报文之后不再向所述源用户面发送上行业务报文;所述目标用户面向所述源用户面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目标用户面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发送第一上行业务报文结束。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用户面向所述源用户面发送第一上行业务报文之后不再向所述源用户面发送上行业务报文,并且目标用户面可以向源用户面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来指示通过目标用户面发送第一上行业务报文结束。此后,目标用户面可以将来自接入网设备的上行业务报文直接发送给目标移动边缘计算网元而不需要发送给源用户面网元,这样,目标移动边缘计算网元确定第一上行业务报文发送完毕之后,再发送直接来自目标用户面的上行业务报文,从而可以避免上行业务报文的乱序问题。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目标用户面网元向源用户面网元发送第一上行业务报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目标用户面网元接收来自所述源用户面网元的第一下行业务报文和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来自源应用服务器的下行业务报文发送结束。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用户面网元向所述源用户面网元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包括:所述目标用户面网元根据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向所述源用户面网元发送所述第二指示信息。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用户面网元向所述源用户面网元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包括:所述目标用户面网元接收来自会话管理网元或目标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发送的上下文迁移完成消息之后,所述目标用户面网元向所述源用户面网元发送所述第二指示信息。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目标用户面网元向所述源用户面网元发送所述第二指示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目标用户面网元向目标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发送来自所述接入网设备的上行业务报文。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目标用户面网元接收所述第三指示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第一下行业务报文发送完毕,所述目标用户面网元向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来自目标移动边缘计算网元的下行业务报文。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传输业务报文的方法,包括:目标移动边缘计算网元接收来自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的第一上行业务报文,所述第一上行业务报文为所述源移动边缘计算接收到第二上行业务报文之后的所接收的上行业务报文,所述第二上行业务报文为所述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向源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发送的最后一个上行业务报文;所述目标移动边缘计算接收来自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发送第一上行业务报文结束;在所述目标移动边缘计算网元接收到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之后,当所述第一上行业务报文发送完毕,所述目标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向目标应用服务器发送由目标用户面网元发送给目标移动边缘计算网元的上行业务报文。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向源应用服务器发送了最后一个第二上行业务报文之后,将第二上行业务报文之后的第一上行业务报文通过目标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向目标应用服务器发送,这样可以避免第一上行业务报文的丢失,并且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可以向目标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来指示通过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发送的第一上行业务报文结束,这样可以避免目标移动边缘计算网元一直等待接收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发送的上行业务报文,目标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在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之后,向目标应用服务器发送完来自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的上行业务报文之后,再发来自目标用户面网元的上行业务报文,从而可以避免上行业务报文乱序的问题。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目标移动边缘计算网元接收来自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的第一上行业务报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目标移动边缘计算接收来自源移动边缘计算的第三迁移请求消息,所述第三迁移请求消息包括终端装置的标识。第三迁移请求消息用于向目标移动边缘计算请求是否接受终端装置的上下文的迁移。目标移动边缘计算能够接受终端装置上下文的迁移,则向源移动边缘计算发送第三迁移请求消息的应答消息,第三迁移请求消息的应答消息用于指示目标移动边缘计算能够接受终端装置上下文的迁移。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目标移动边缘计算网元接收来自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的第一上行业务报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目标移动边缘计算接收来自源移动边缘计算的第三迁移请求消息,所述第三迁移请求消息包括第一应用实例的标识。第三迁移请求消息用于向目标移动边缘计算请求是否接受第一应用实例的上下文的迁移。若目标移动边缘计算能够接受终端装置上下文的迁移,则向源移动边缘计算发送第三迁移请求消息的应答消息,第三迁移请求的应答消息用于指示目标移动边缘计算能够接受第一应用实例上下文的迁移。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传输业务报文的方法,包括:源应用服务器接收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触发所述源应用服务器进行终端装置的上下文的迁移,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目标数据网络接入点标识目标数据网络接入点标识;所述源应用服务器确定处理完第一下行业务报文和第二上行业务报文之后,所述源应用服务器与所述目标目标数据网络接入点标识对应的目标应用服务器进行所述终端装置上下文的迁移,其中,所述第一下行业务报文为所述源应用服务器向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发送的最后一个下行业务报文,所述第二上行业务报文为所述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向所述源应用服务器发送的最后一个上行业务报文。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消息为前述的第五迁移请求消息。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源应用服务器与所述目标目标数据网络接入点标识进行所述终端装置上下文的迁移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源应用服务器向所述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发送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下行业务报文为来自所述源应用服务器的最后一个下行业务报文;所述源应用服务器接收所述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发送的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上行业务报文为所述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向所述源应用服务器发送的最后一个上行业务报文。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四指示信息为第一下行业务报文的序列号,第五指示信息为第二上行业务报文的序列号。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传输业务报文的方法,包括:移动边缘计算应用管理网元接收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发送的第一迁移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迁移请求消息包括第一应用实例的标识以及目标数据网络接入点标识目标数据网络接入点标识;所述移动边缘计算应用管理网元根据所述第一应用实例的标识确定所要迁移的第一应用实例;所述移动边缘计算应用管理网元分别向所述目标目标数据网络接入点标识对应的目标应用服务器和所述第一应用实例对应的源应用服务器发送第一触发消息和第二触发消息,所述第一触发消息包括所述第一应用实例的标识,所述第一触发消息用于触发所述目标应用服务器进行所述第一应用实例的迁移,所述第二触发消息用于触发所述源应用服务器进行所述第一应用实例的迁移。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移动边缘计算应用管理网元分别向所述目标数据网络接入点标识对应的目标应用服务器和所述目标应用实例对应的源应用服务器发送的第一触发消息和第二触发消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移动边缘计算应用管理网元在所述目标应用服务器创建所述第一应用实例的虚拟资源,以便于所述目标应用服务器根据所述虚拟资源迁移所述第一应用实例。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传输业务报文的装置,用于实现第一方面和/或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该装置可以是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也可以是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中的装置,或者是能够和网络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一种设计中,该装置可以包括执行第一方面和/或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描述的方法/操作/步骤/动作所对应的模块,该模块可以是硬件电路,也可是软件,也可以是硬件电路结合软件实现。一种设计中,该装置可以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可以是一个收发单元或者是不同的收发单元。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传输业务报文的装置,用于实现第二方面和/或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该装置可以是目标用户面网元,也可以是目标用户面网元中的装置,或者是能够和目标用户面网元匹配使用的装置。一种设计中,该装置可以包括执行第二方面和/或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描述的方法/操作/步骤/动作所对应的模块,该模块可以是硬件电路,也可是软件,也可以是硬件电路结合软件实现。一种设计中,该装置可以包括发送单元。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传输业务报文的装置,用于实现第三方面和/或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该装置可以是目标移动边缘计算网元,也可以是目标移动边缘计算网元中的装置,或者是能够和目标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匹配使用的装置。一种设计中,该装置可以包括执行第三方面和/或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描述的方法/操作/步骤/动作所对应的模块,该模块可以是硬件电路,也可是软件,也可以是硬件电路结合软件实现。一种设计中,该装置可以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可以是一个收发单元或者是不同的收发单元。
第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传输业务报文的装置,用于实现第四方面和/或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该装置可以是源应用服务器,也可以是源应用服务器中的装置,或者是能够和源应用服务器匹配使用的装置。一种设计中,该装置可以包括执行第四方面和/或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描述的方法/操作/步骤/动作所对应的模块,该模块可以是硬件电路,也可是软件,也可以是硬件电路结合软件实现。一种设计中,该装置可以包括迁移单元和收发单元。
第十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传输业务报文的装置,用于实现第五方面和/或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该装置可以是移动边缘计算应用管理网元接收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也可以是移动边缘计算应用管理网元接收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中的装置,或者是能够和移动边缘计算应用管理网元接收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匹配使用的装置。一种设计中,该装置可以包括执行第五方面和/或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描述的方法/操作/步骤/动作所对应的模块,该模块可以是硬件电路,也可是软件,也可以是硬件电路结合软件实现。一种设计中,该装置可以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可以是一个收发单元或者是不同的收发单元。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传输业务报文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和/或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描述的方法。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可选地,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时,可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和/或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描述的方法。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用于该装置与其它设备进行通信,示例性的,通信接口可以是收发器、电路、总线、模块、管脚或其它类型的通信接口。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传输业务报文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第二方面和/或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描述的方法。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可选地,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时,可以实现上述第二方面和/或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描述的方法。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用于该装置与其它设备进行通信。
第十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传输业务报文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第三方面和/或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描述的方法。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可选地,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时,可以实现上述第三方面和/或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描述的方法。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用于该装置与其它设备进行通信,示例性的,通信接口可以是收发器、电路、总线、模块、管脚或其它类型的通信接口。
第十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传输业务报文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第四方面和/或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描述的方法。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可选地,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时,可以实现上述第四方面和/或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描述的方法。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用于该装置与其它设备进行通信。
第十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传输业务报文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第五方面和/或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描述的方法。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可选地,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时,可以实现上述第五方面和/或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描述的方法。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用于该装置与其它设备进行通信。
第十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传输数据的系统,该系统包括上述第六方面提供的装置、第七方面提供的装置、第八方面提供的装置、第九方面提供的装置和第十方面提供的装置中的至少两方面的装置;或者
该系统包括上述第十一方面提供的装置、第十二方面提供的装置、第十三方面提供的装置、第十四方面提供的装置和第十五方面提供的装置中的至少两方面的装置;
第十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方面及其任意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第十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处理器用于执行上述方面及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可选地,所述芯片还包括存储器,存储器与处理器耦合。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芯片还包括通信接口。
第十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方面及其任意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传输业务报文的方法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用于传输业务报文的方法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用于传输业务报文的方法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用于传输业务报文的方法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用于传输业务报文的方法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用于传输业务报文的方法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下行业务报文传输的路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行业务报文传输的路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用于传输业务报文的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用于传输业务报文的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用于传输业务报文的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用于传输业务报文的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用于传输业务报文的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用于传输业务报文的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信(global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未来的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系统或新无线(new radio,NR)等。
图1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架构包括移动性管理网元、会话管理网元、策略控制网元、认证服务网元、数据管理网元和用户面网元。进一步,该通信系统架构还包括接入网设备、终端装置(user equipment,UE)和数据网络网元(data network,DN)。终端装置可与移动性管理网元连接,接入网设备也可与移动性管理网元连接,接入网设备还可与用户面网元连接,用户面网元可分别与会话管理网元、数据网络连接,移动性管理网元可分别与会话管理网元、数据管理网元、策略控制网元和认证服务网元连接,会话管理网元分别与策略控制网元和数据管理网元连接。移动性管理网元和会话管理网元均可从数据管理网元获取数据,例如用户签约数据,移动性管理网元和会话管理网元均可从策略控制网元获取策略数据。例如,策略控制网元从数据管理网元获得用户签约数据并发送到移动性管理网元和会话管理网元,再由移动性管理网元和会话管理网元下发到接入网设备、终端装置和用户面网元等。
移动性管理网元,主要用于移动网络中的终端装置的注册、移动性管理、跟踪区更新流程。移动性管理网元终结了非接入层(non access stratum,NAS)消息、完成注册管理、连接管理以及可达性管理、分配跟踪区域列表(track area list,TA list)以及移动性管理等,并且透明路由会话管理(session management,SM)消息到会话管理网元。在第5代(5th generation,5G)通信中,移动性管理网元可以是核心网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core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网元,在未来通信如第6代(6thgeneration,6G)通信中,移动性管理网元仍可以是AMF网元,或者有其它名称,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会话管理网元,主要用于移动网络中的会话管理,如会话创建、修改、释放。具体功能比如包括为用户分配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选择提供报文转发功能的用户面网元等。在5G中,会话管理网元可以是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function,SMF)网元,在未来通信如6G中,会话管理网元仍可以是SMF网元,或有其它的名称,本申请不做限定。
策略控制网元,其包含用户签约数据管理功能,策略控制功能,计费策略控制功能,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控制等。在5G中,策略控制网元可以是策略控制功能(policy control function,PCF)网元,在未来通信如6G中,策略控制网元仍可以是PCF网元,或有其它的名称,本申请不做限定。
认证服务器网元,主要用于使用可扩展的身份验证协议(extensibleauthentication protocol,EAP)验证服务功能、存储密钥,以实现对用户的鉴权和认证。在5G中,认证服务器网元可以是认证服务器功能(authentication server function,AUSF)网元,在未来通信如6G中,用户面网元仍可以是AUSF网元,或有其它的名称,本申请不做限定。
数据管理网元,主要用于存储用户数据,如签约信息、鉴权/授权信息。在5G中,数据管理网元可以是统一数据管理(unified data management,UDM)网元,在未来通信如6G中,数据管理网元仍可以是UDM网元,或有其它的名称,本申请不做限定。
用户面网元,主要用于用户平面的业务处理,例如业务路由、包转发、锚定功能、业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映射和执行、上行链路的标识识别并路由到数据网络、下行包缓存和下行链路数据到达的通知触发、与外部数据网络连接等,可以存在多个用户面网元,其中与应用服务器(application service,AS)连接的用户面网元称之为协议数据单元会话锚点(PDU session anchor,PSA),其中,PDU全称为protocol data unit。在5G中,用户面网元可以是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网元,在未来通信如6G中,用户面网元仍可以是UPF网元,或有其它的名称,本申请不做限定。
接入网设备,也可以称为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设备,是一种为终端装置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设备。接入网设备包括但不限于:5G中的下一代基站(gnodeB,gNB)、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B,或home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传输点(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point,TRP)、发射点(transmitting point,TP)、移动交换中心等。
终端装置(user equipment,UE),是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如轮船等);还可以部署在空中(例如飞机、气球和卫星上等)。终端装置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
数据网络(Data Network,DN),主要用于为用户提供业务,比如运营商的业务、互联网接入业务和第三方业务。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网元或者功能既可以是硬件设备中的网络元件,也可以是在专用硬件上运行软件功能,或者是平台(例如,云平台)上实例化的虚拟化功能。上述网元或者功能可划分出一个或多个服务,进一步,还可能会出现独立于网络功能存在的服务。在本申请中,上述功能的实例、或上述功能中包括的服务的实例、或独立于网络功能存在的服务实例均可称为服务实例。
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包括的各个网元的命名仅是一个名字,名字对网元本身的功能不构成限定。在5G网络以及未来其它的网络中,上述各个网元也可以是其他的名字,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例如,在6G网络中,上述各个网元中的部分或全部可以沿用5G中的术语,也可能是其他命名,等等,在此进行统一说明,以下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的各个网元不是必须同时存在的,可以根据需求确定需要哪些网元。图1中的各个网元之间的连接关系也不是唯一确定的,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整。
本申请以用户面网元为UPF为例进行描述,例如,源UPF和目标UPF。可选地,可以将源UPF替换成源PSA,将目标UPF替换成目标PSA。本申请以会话管理网元为SMF网元为例进行描述。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应用场景示意图200。图2简单示出了基于图1架构下的移动边缘计算(mobile edge computing,MEC)网元示意图,MEC网元下沉部署在UPF处,这样可以为终端装置提供低时延高带宽的服务。具体地,图2示出了三条传输路径,路径1的上行业务报文传输过程为:终端装置-接入网设备1-UPF1-MEC1-AS1,下行业务报文的传输过程为上行业务报文的逆过程。路径2的上行业务报文传输过程为:终端装置-接入网设备2-UPF2-UPF1-MEC1-AS1,下行业务报文的传输过程为上行业务报文的逆过程。路径3的上行业务报文的传输过程为:终端装置-接入网设备2-UPF2-MEC2-AS2,下行业务报文的传输过程为上行业务报文的逆过程。终端装置(例如可以为图1的UE109)采用路径1传输业务报文的过程中,终端装置的位置发生变化。当终端装置从接入网设备1覆盖的位置移动到接入网设备2覆盖的位置时,终端装置的接入网设备需要切换至接入网设备2,即空口进行了切换,此时采用路径2传输业务报文,路径2上的报文通过接入网设备2到达UPF1(也称为源UPF),然后再通过下沉的MEC1最后传输到AS1,此时传输距离较长,路径2是三个传输路径中距离最长的路径,从而在路径2上传输的报文的时延较长,例如,对于低时延高可靠(ultra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URLLC)类型的报文,在路径2上无法满足低时延要求。因此有必要将报文的传输路径从路径2切换至路径3,也就是说有必要将终端装置的上下文从AS1迁移到AS2。但是在将报文的传输路径从路径2切换至路径3的过程中,在路径2上正在传输的报文有可能由于路径切换操作导致丢失,这样会造成丢包率较高,从而导致传输性能较差。并且在路径切换时,UPF2(也称为目标UPF)有可能会同时收到来自路径2和路径3的上行业务报文。从而导致UPF2收到的报文出现乱序,这对报文的顺序有严格要求的业务类型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传输业务报文的方法,通过源UPF、源MEC、目标UPF以及目标MEC之间的交互,具体交互过程参见下面实施例中的描述,在路径切换过程中将路径2上的上行业务报文准确的传到AS2,将路径2上的下行业务报文准确的传到终端装置210。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MEC网元,例如源MEC网元和目标MEC网元的功能包括:一方面支持用户面报文的转发,能够检测业务的开始和结束,并能感知报文序列号;另一方面在控制面能够和PCF、SMF交互,代理AS或代理AS上的应用实例向网络(SMF或PCF)订阅DNAI变化通知。
需要说明的是图2简单示出了基于MEC的报文传输示意图,在实际的传输过程中图2还可以存在其他的网元,由于与本申请无关,所以没有详细的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是将上行业务报文的传输与下行业务报文的传输结合到一起描述的,但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在实际处理的过程中,可以只存在上行业务报文的传输,也可以只存在下行业务报文的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描述,去掉了“网元”,例如,UPF表示UPF网元,SMF表示SMF网元等。
下面结合图3和图4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两种应用场景。
如图3所示中央数据中心(central data center)控制一个或多个本地数据中心(local data center),图3中仅示出了两个本地数据中心(也称为本地源数据中心和本地目标数据中心),本地源数据中心包括源UPF、源MEC以及源AS。本地目标数据中心包括目标UPF、目标MEC以及目标AS。但本申请实施例不限于此。每个本地数据中心没有SMF网元。
具体地,中央数据中心包括SMF、PCF以及AMF,SMF用于从PCF获取策略数据,并根据策略数据控制源UPF和目标UPF,源MEC和目标MEC和PCF交互提供应用需求。例如,当终端装置的位置发生变化,从源接入网设备的覆盖范围移动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覆盖范围时,终端装置的进行空口的切换,从源接入网设备切换到目标接入网设备,此时AMF可以获取到目标接入设备发送的终端装置的接入信息,并将终端装置的接入信息上报给SMF,该接入信息包括终端装置的位置信息,SMF根据终端装置的接入信息,确定终端装置的用户面功能网元需要切换,当发现需要切换到的用户面功能网元对应的AS也变化时,SMF或者PCF确定目标AS的数据网络接入点标识(data network access identifier,DNAI)。SMF或者PCF将目标AS的DNAI以及终端装置的标识(可选地,也可以发送终端装置的应用的标识)发送给源MEC,以便于源MEC向源AS转发DNAI以及终端装置的标识,以便于源AS根据DNAI确定目标AS,从而使得源AS与目标AS进行终端装置的上下文的迁移,例如,SMF通过NEF与源AS和目标AS传输信令。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中央数据中心还可以包括AF,SMF可以通过AF与源AS和目标AS交互,SMF可以通过NEF与AF交互。为了避免赘述,本申请实施例并未示出。
如图4所示中央数据中心(central data center)控制一个或多个本地数据中心(local data center),图4中仅示出了两个本地数据中心(也称为本地源数据中心和本地目标数据中心),本地源数据中心包括源UPF、源MEC以及源AS。本地目标数据中心包括目标UPF、目标MEC以及目标AS。但本申请实施例不限于此。每个本地数据中心没有SMF网元。
图4与图3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图4中引入了MEC的应用管理网元,例如MEC的应用管理网元可以是虚拟化网络功能管理器(virtual network function manager,VNFM)。MEC的应用管理网元用于管理源AS和目标AS,包括管理源AS和目标AS上应用实例的生命周期,如实例化一个MEC应用实例,将一个MEC应用实例从源AS迁移到目标AS,接受源AS和目标AS上应用实例的注册等。当源MEC从SMF或PCF获取到目标AS的DNAI以及终端装置的应用的标识时,源MEC可以根据终端装置的应用的标识确定应用实例的标识,从而将应用实例的标识和DNAI发送给MEC的应用管理网元,MEC的应用管理网元触发源AS和目标AS进行应用实例的上下文迁移,将应用实例的上下文可以从源AS迁移到目标AS。
需要说明的是,图4中,中央数据中心还可以包括AS的控制面网元AF,SMF可以通过AS的控制面网元AF与源AS和目标AS交互,SMF可以通过NEF与AF交互。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传输业务报文的方法200,方法200包括:
S210,目标UPF向源UPF发送第一上行业务报文,源UPF接收目标UPF发送的第一上行业务报文。在所述目标UPF向所述源UPF发送第一上行业务报文之后不再向所述源UPF发送上行业务报文。即目标UPF再接收到上行业务报文时,将上行业务报文直接发送到目标MEC即可,这样,在S270中,目标MEC向目标AS发送完第一上行业务报文之后,向目标AS发送直接来自目标UPF的上行业务报文。
S220,目标UPF向源UPF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目标UPF发送第一上行业务报文结束。
S230,源UPF向源MEC发送第一上行业务报文,源MEC接收源UPF发送的第一上行业务报文。
S240,源UPF向源MEC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源MEC接收源UPF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
S250,源MEC网元向目标MEC网元发送第一上行业务报文,目标MEC接收来自源MEC的第一上行业务报文,所述第一上行业务报文为所述源MEC网元接收到第二上行业务报文之后所接收的上行业务报文,所述第二上行业务报文为所述源MEC网元向所述源AS发送的最后一个上行业务报文。
S260,源MEC接收到第二指示信息之后,源MEC向目标MEC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目标MEC接收来自源MEC的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源MEC发送第一上行业务报文结束,这样,目标MEC就可以确定来自源MEC的上行业务报文结束。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是不同的网元之间的信令,但是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可以包括相同的信元,即该相同的信元可以是上行业务报文结束的标识,即当目标用户面网元向源用户面网元发送了第二指示信息,源用户面网元将第二指示信息转发给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之后,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可以确定来自目标用户面网元的上行业务报文结束,即源用户面网元不会再向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发送来自目标用户面网元的上行业务报文了;当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向目标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之后,目标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可以确定来自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的上行业务报文结束,即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不会再向目标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发送上行业务报文了。
换句话说,目标UPF先向源UPF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来指示来自目标UPF发送的第一上行业务报文发送结束,源UPF可以将第二指示信息转发给源MEC,源MEC将第二指示信息中的信元作为第一指示信息的信元向目标MEC发送,这样目标MEC就可以获知来自源MEC的第一上行业务报文也发送结束。当然,第一指示信息与第二指示信息是为了区分不同网元之间的信令,在实际处理过程中,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也可以为同一个指示信息,即目标UPF先向源UPF发送该指示信息,源UPF再将该指示信息发送给源MEC,源MEC将该指示信息发送给目标MEC。换种方式理解,第一指示信息或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指示原始路径或者旧路径上的上行业务报文发送结束,原始路径或旧路径为:目标UPF-源UPF-源MEC-目标MEC,不管源MEC接收到第二指示信息还是目标MEC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源MEC和目标UPF就可以确定后续不会再有原始路径或者旧路径上的上行业务报文了。
可选地,第二指示信息与第一上行业务报文的之间的顺序(S210和S220,或者,S230和S240)与第一指示信息与第一上行业务报文之间的顺序(S250和S260)相同,即S210中的第一上行业务报文在S220中的第二指示信息之前,则S230中的第一上行业务报文也在S240中的第二指示信息之前,则S250中的第一上行业务报文也在S260中的第一指示信息之前;如果S210和S220中的第一上行业务报文和第二指示信息同时发送,则S230和S240中的第一上行业务报文和第二指示信息也同时发送,S250和S260中的第一上行业务报文和第一指示信息也同时发送。下面分两种情况描述:
情况1,目标UPF可以将S210中第一上行业务报文和S220中的第二指示信息同时向源UPF发送,例如,若第一上行业务报文为目标UPF向源UPF发送的最后一个上行业务报文,则可以将第二指示信息封装在第一上行业务报文的报文头中向源UPF发送。同样地,源UPF可以将S230中的第一上行业务报文和S240中的第二指示信息同时向源MEC发送,例如,若第一上行业务报文为源UPF向源MEC发送的最后一个上行业务报文,则可以将第二指示信息封装在第一上行业务报文的报文头中向源MEC发送。同样地,源MEC可以将S250中的第一上行业务报文和S260中的第一指示信息同时向目标MEC发送,例如,若第一上行业务报文为源MEC向目标MEC发送的最后一个上行业务报文,则可以将第一指示信息封装在第一上行业务报文的报文头中向目标MEC发送。情况2,目标UPF向源UPF先发送第一上行业务报文,再发送携带第二指示信息的上行业务报文。同样地,源UPF可以向源MEC先发送第一上行业务报文,再发送携带第二指示信息的上行业务报文,源MEC可以向目标MEC先发送第一上行业务报文,再发送携带第一指示信息的上行业务报文。例如,该携带第一指示信息的上行业务报文或携带第二指示信息的上行业务报文与第一上行业务报文具有相同的数据包格式,比如,第一上行业务报文是通用分组无线服务隧道协议(GPRS tunnelling protocol,GTP)数据包,其中,GPRS表示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TP数据包包括用户层面的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TP for the user plane,GTP-U)的头,那么携带该第一指示信息的上行业务报文和携带第二指示信息的上行业务报文也是GTP数据包,第一指示信息可以设置于GTP-U的头的特定标识位,比如将特定标识位设置为“0”或“1”。除了特定标识位外,携带第一指示信息的上行报文和携带第二指示信息的上行业务报文的GTP-U头,与第一上行业务报文的完全相同。
S270,在所述目标MEC网元接收到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之后,当所述第一上行业务报文发送完毕,所述目标MEC网元向目标AS发送由目标UPF网元发送给目标MEC网元的上行业务报文。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UPF向源UPF发送第一上行业务报文和第二指示信息,并且目标UPF向源UPF发送了第一上行业务报文之后,不再向源UPF发送上行业务报文,源UPF将第一上行业务报文和第二指示信息向源MEC转发,当源MEC向源AS发送了最后一个第二上行业务报文之后,将第二上行业务报文之后的第一上行业务报文通过目标MEC向目标AS发送,这样可以避免第一上行业务报文的丢失,并且源MEC可以向目标MEC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来指示源MEC发送第一上行业务报文结束,这样可以避免目标MEC一直等待接收源MEC发送的上行业务报文,目标MEC在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之后,向目标AS发送完来自源MEC的上行业务报文之后,再发由目标UPF发送给目标MEC的上行业务报文,从而可以避免上行业务报文的乱序问题。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传输业务报文的方法300,包括:
S310,源应用服务器AS接收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触发所述源AS进行终端装置的上下文的迁移,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目标DNAI;
可选地,源AS可以接收源MEC发送的第一消息,例如,第一消息可以是上下文迁移请求消息,用于向源AS请求迁移终端装置的上下文。可选地,源AS可以接收MEC应用管理网元发送的第一消息,例如,第一消息可以是方法400中的第二触发消息。
S320,所述源AS确定处理完第一下行业务报文和第二上行业务报文之后,所述源AS与所述目标DNAI对应的目标AS进行所述终端装置上下文的迁移,其中,所述第一下行业务报文为所述源AS向源移动边缘计算MEC网元发送的最后一个下行业务报文,所述第二上行业务报文为所述源MEC网元向所述源AS发送的最后一个上行业务报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源AS接收到第一消息之后,可以确定终端装置的上下文需要迁移,在确定需要迁移终端装置的上下文之后,源AS确定要处理完最后一个下行业务报文(第一下行业务报文)和最后一个接收到的上行业务报文(第二上行业务报文)之后,源AS根据第一信息中的目标DNAI确定对应的目标AS,并将终端装置的上下文迁移至目标AS,这样,将终端装置的上下文迁移至目标AS之后,可以保证终端装置的上下行业务报文的连续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终端装置的上下文迁移指的是应用实例迁移或终端装置的传输层和应用层上下文迁移,具体可以是终端装置的某个应用实例的整体迁移,例如,当一个MEC应用实例只服务一个UE时,上下文迁移是指将终端装置与数据网络(DN)相关的整个应用实例从一个AS迁移到另一个AS;也可以是迁移终端装置的传输层和应用层的上下文,例如,当多个终端装置共享一个MEC应用实例时,终端装置的上下文迁移是指将终端装置需要迁移的应用的传输层和应用层上下文从一个AS迁移到另一个AS。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传输业务报文的方法400,包括:
S410,源MEC向MEC应用管理网元发送第一迁移请求消息,MEC应用管理网元接收源MEC网元发送的第一迁移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迁移请求消息包括第一应用实例的标识以及目标数据网络接入点标识DNAI。
例如,MEC的应用管理网元可以是VNFM。
S420,所述MEC应用管理网元根据所述第一应用实例的标识确定所要迁移的第一应用实例。
S430,所述MEC应用管理网元向所述目标DNAI对应的目标AS发送第一触发消息,第一触发消息包括所述第一应用实例的标识,所述第一触发消息用于触发所述目标AS进行所述应用实例的迁移。
S440,所述MEC应用管理网元向源应用实例对应的源AS发送第二触发消息,源AS接收第二触发消息,所述第二触发消息用于触发所述源AS进行所述第一应用实例的迁移。
具体来说,一个应用实例标识对应一个应用实例,源MEC向MEC应用管理网元发送的第一迁移请求消息中包括第一应用实例的标识,这样MEC应用管理网元就可以根据第一应用实例的标识确定将要迁移的第一应用实例,并且可以确定第一应用实例所在的源AS,即运行第一应用实例的AS为源AS,向源AS发送第二触发消息,用于触发源AS进行第一应用实例的迁移,MEC应用管理网元可以将第一应用实例的标识携带在第一触发消息中向目标AS发送,这样,可以将第一应用实例的上下文从源AS迁移至目标AS。
可选地,在S430之前,所述MEC应用管理网元确定目标DNAI对应的目标AS之后,可以在所述目标AS创建所述第一应用实例的虚拟资源,以便于所述目标AS根据所述虚拟资源迁移所述第一应用实例。
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传输业务报文的方法500,包括:
S501,源MEC网元向源AS发送第一消息,源AS接收源MEC发送的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包括目标DNAI。例如,第一消息可以是下面提到的第四迁移请求消息,用于向源AS请求迁移终端装置的上下文。
作为S501的可替换的方式,MEC的应用管理网元可以向源AS发送第一消息,例如第一消息可以是前述的第二触发消息,用于触发源AS迁移第一应用实例。
S502,源AS接收到第一消息之后,确定源AS向源MEC发送的最后一个下行业务报文是第一下行业务报文,源AS向源MEC发送第四指示信息,源MEC接收源AS发送的第四指示信息,该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下行业务报文为来自源AS的最后一个下行业务报文。例如,该第四指示信息可以是第一下行业务报文的序列号。
可选地,源AS可以在向源MEC发送第四指示信息之前,向源MEC发送第一下行业务报文。可选地,源AS在向源MEC发送第四指示信息之后,向源MEC发送第一下行业务报文。可选地,源AS向源MEC同时发送第四指示信息和第一下行业务报文,例如第四指示信息可以包括在第一下行业务报文的报文头中。无论第四指示信息和第一下行业务报文的发送顺序如何,源AS向源MEC发送第一下行业务报文之后不会再向源UPF发送下行业务报文。
可选地,在S502中,源AS在接收到第一消息之后,可以预冻结终端装置的上下文,例如,与目标AS交互为终端装置上下文迁移做准备,这样可以缩短终端装置上下文迁移的时间。
S503,源MEC接收到源AS发送的第四指示信息之后,源MEC向源AS发送第五指示信息,源AS接收源MEC发送的第五指示信息,该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上行业务报文为源MEC发送给源AS的最后一个上行业务报文。例如,该第五指示信息可以是第二上行业务报文的序列号。
可选地,S502和S503中,可以是源AS的管理网元向源MEC发送第四指示信息。可选地,可以是源MEC向源AS的管理网元发送第五指示信息,再由源AS的管理网元向源AS转发第五指示信息。
S504,源AS接收到第五指示信息之后,可以确定第二上行业务报文为来自源MEC的最后一个上行业务报文,源AS确定第一下行业务报文和第二上行业务报文处理完毕。
具体的,源AS可以在收到第二上行业务报文,并回复该第二上行业务报文的确认消息后即确定第二上行业务报文处理完毕;可以在发送完第一下行业务报文并收到该第一下行业务报文的确认消息后即确定第一下行业务报文处理完毕。源AS也可以在收到第二上行业务报文即认为第二上行业务报文处理完毕,在发送了第一下行业务报文后即认为第一下行业务报文处理完毕。
S505,源AS在处理完第一下行业务报文和第二上行业务报文之后,与目标DNAI对应的目标AS进行终端装置的上下文的迁移。
S506,源MEC接收到源AS发送的第一下行业务报文之后,源MEC向源UPF发送第一下行业务报文,源UPF接收源MEC发送的第一下行业务报文。
S507,源MEC向源UPF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源UPF接收源MEC发送的第三指示信息,该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来自源AS的下行业务报文发送结束。
需要说明的是,源MEC可以先发送第一下行业务报文,然后再发送携带第三指示信息的下行报文,该携带第三指示信息的下行报文与第一下行业务报文具有相同的数据包格式,比如,第一下行业务报文是GTP数据包,包括GTP-U的头,那么携带该第三指示信息的下行报文也是GTP数据包,第三指示信息可以设置于GTP-U的头的特定标识位,比如将特定标识位设置为“0”或“1”。除了特定标识位外,携带第三指示信息的下行报文的GTP-U头,与第一下行业务报文的完全相同;可选地,源MEC可以将第一下行业务报文和第三指示信息同时发送给源UPF,例如将第三指示信息封装在第一下行业务报文的报文头中。也需要说明的是,源AS和目标AS进行上下文的迁移可以与源MEC向源UPF发送第一下行业务报文和第三指示信息同时进行或者可以有先后顺序。换句话说,S504以及S505可以在S506以及S507之前或者之后或者同时进行。
S508,源UPF向目标UPF发送第一下行业务报文,目标UPF接收源UPF发送的第一下行业务报文。
S509,源UPF向目标UPF发送第三指示信息,目标UPF接收源UPF发送的第三指示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S506和S507中源MEC先发送第一下行业务报文,再发送携带第三指示信息的下行报文,源UPF可以也发送第一下行业务报文,然后再发送携带第三指示信息下行报文,即先执行S508,再执行S509;如果S506和S507中源MEC将第一下行业务报文和第三指示信息同时发送给源UPF,则S508和S509中源UPF将接收自源MEC的第一下行业务报文和第三指示信息同时发送给目标UPF。
S510,当源AS与目标AS完成终端装置的上下文迁移之后,并且目标AS与目标MEC之间的链路建立好之后,目标AS就可以向目标MEC发送终端装置的下行业务报文。
S511,目标MEC将S510中的下行业务报文向目标UPF发送。
S512,若目标UPF既有接收到来自S506的第一下行业务报文也有接收到来自目标MEC的下行业务报文,目标UPF会立即向接入网设备发送来自源AS的第一下行业务报文,若目标UPF在接收到第三指示信息之前有来自目标MEC的下行业务报文时,将来自目标MEC的下行业务报文缓存,当目标UPF在接收到第三指示信息之后,确定向接入网设备发送完第一下行业务报文之后,再向接入网设备发送来自目标MEC的下行业务报文,这样,可以保证优先传输来自源AS的下行业务报文,再传输来自目标AS的下行业务报文,可以避免下行业务报文的乱序。
S513,接入网设备将S512中接收到的下行业务报文通过空口发送给终端装置。
S514,终端装置不感知网络侧的网元的切换,终端装置在接收下行业务报文的同时也可以向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行业务报文。
需要说明的是,S514与前述的任何一个步骤都没有顺序的限制,终端装置需要发送上行业务报文时,即执行S514,并没有任何顺序限制。
S515,接入网设备向目标UPF发送来自终端装置的上行业务报文。
同理,S515只要在S514之后即可,S515与前述的其他步骤都没有顺序的限制,接入网设备接收到终端装置发送的上行业务报文,有需要向目标UPF发送上行业务报文时,即执行S515,并没有任何顺序限制。
S516,目标UPF在接收到接入网设备发送的上行业务报文之后,向源UPF发送第一上行业务报文,直到目标UPF接收到第三指示信息之后,目标UPF不再向源UPF发送上行业务报文。
S517,目标UPF接收到第三指示信息之后向源UPF发送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通过目标UPF发送第一上行业务报文结束,即目标UPF不会再向源UPF发送上行业务报文。
作为S517可替换的方式,目标UPF接收来自目标MEC的下行业务报文或者接收来自目标MEC发送的上下文迁移完成消息之后,目标UPF向源UPF发送第二指示信息。
换句话说,目标UPF向源UPF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是分两种情况,情况一:目标UPF在接收到源UPF发送的第三指示信息之后,向源UPF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情况二:目标UPF在接收到目标MEC的下行业务报文或者接收到来自目标MEC发送的上下文迁移完成消息之后,向源UPF发送第二指示信息。
可选地,第二指示信息可以在最后一个第一上行业务报文之后发送,即目标UPF先向源UPF发送第一上行业务报文,再发送携带第二指示信息的上行报文,该携带第二指示信息的上行报文与第一上行业务报文具有相同的数据包格式,比如,第一上行业务报文是GTP数据包,包括GTP-U的头,那么携带该第二指示信息的上行业务报文也是GTP数据包,第二指示信息可以设置于GTP-U的头的特定标识位,比如将特定标识位设置为“0”或“1”。除了特定标识位外,携带第二指示信息的上行报文的GTP-U头,与第一上行业务报文的完全相同。可选地,目标UPF也可以将第二指示信息封装在最后一个第一上行业务报文的报文头中发送给源UPF。
S518,源UPF接收到来自目标UPF的第一上行业务报文时,则将第一上行业务报文转发给源MEC,源MEC接收来自源UPF的第一上行业务报文。
S519,源UPF也将来自目标UPF的第二指示信息转发给源MEC,源MEC接收来自源UPF的第二指示信息。
S520,源MEC在向源AS发送第五指示信息之后,接收到来自目标UPF的第一上行业务报文时,则将第一上行业务报文转发给目标MEC。
S521,源MEC接收到第二指示信息之后,源MEC向目标MEC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这样,目标MEC就可以通过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来自源MEC的上行业务报文结束。第一指示信息与第二指示信息的相关描述参见方法200中的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源UPF按序向源MEC发送第一上行业务报文和第二指示信息,即源UPF根据接收第一上行业务报文和第二指示的顺序向源MEC发送第一上行业务报文和第二指示信息。源MEC按序向目标MEC发送第一上行业务报文和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与第一上行业务报文的顺序关系与第一指示信息与上行业务报文的顺序关系相同,源MEC先接收到源UPF发送的第一上行业务报文后接收到源UPF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则源MEC先向目标MEC先发送第一上行报文再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即源MEC根据接收第一上行业务报文和第二指示信息的顺序向目标MEC发送第一上行业务报文和第一指示信息。
S522,目标UPF向源UPF发送第一上行业务报文和第二指示信息之后,不再向源UPF发送上行业务报文,当又接收到来自接入网设备的上行业务报文,则需要向目标MEC发送。
S523,目标MEC与目标AS建立好上行链路之后,目标MEC可以向目标AS发送上行业务报文。具体的,发送过程是:先发送第一上行业务报文,即来自源MEC的上行业务报文,再发送来自目标UPF的上行接入报文,换句话说,先发送S520的第一上行业务报文,再发送S522的上行业务报文。
为了更好的说明S515-S523,下面进行举例描述,假设S515中,接入网设备向目标UPF按序发送的业务报文为报文1、报文2、报文3、报文4和报文5,目标UPF按序接收这5个报文,下面分两种情况描述,情况一:当目标UPF接收到源UPF发送的第三指示信息时,目标UPF已经按序向源UPF发送了报文1、报文2和报文3。目标UPF根据第三指示信息确定不再向源UPF发送上行业务报文,即目标UPF向源UPF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来指示来自目标UPF的上行业务报文结束,目标UPF按序向目标MEC发送报文4和报文5,此时报文1、报文2和报文3为第一上行业务报文,源UPF按序接收到报文1、报文2、报文3以及第二指示信息之后,将报文1、报文2、报文3以及第二指示信息按序发送给源MEC,源MEC按序接收到报文1、报文2、报文3以及第二指示信息之后,将报文1、报文2、报文3以及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的报文中的次序与第二指示信息在报文中次序相同)按序发送给目标MEC,目标MEC向目标AS按序发送报文1、报文2、报文3,目标MEC在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之后,并且在向目标AS按序发送完报文1、报文2和报文3之后,再发送来自目标UPF的报文4和报文5。情况二,当接收到源UPF发送的第三指示信息时,目标UPF确定最后向源UPF发送的业务报文为报文4,并将第二指示信息封装在报文4的报文头中向源UPF发送,目标UPF将报文5向目标MEC发送,此时报文1、报文2、报文3和报文4为第一上行业务报文。源UPF按序接收到报文1、报文2、报文3以及报文4之后,将报文1、报文2、报文3以及报文4按序发送给源MEC,源MEC向目标MEC按序发送报文1、报文2、报文3和报文4(此时报文4中的第二指示信息被替换为第一指示信息),目标MEC解报文4的报文头中的第一指示信息之后,并且在向目标AS按序发送完报文1、报文2、报文3和报文4,再发送来自目标UPF的报文5。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上行业务报文为在终端装置的上下文迁移过程中,已经发送到源UPF或源MEC但还没有转发给源AS的上行业务报文,已经发送到源UPF或源MEC的报文也可以称为旧路径或者原路径上的报文,此时需要将旧路径或者原路径上的报文转发到目标MEC,通过目标MEC转发至目标AS,以避免上行业务报文的丢失。并且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旧路径或者原路径上的报文结束了,这样目标MEC保证旧路径或者原路径上的上行业务报文发送完成之后,再发送来自目标UPF的上行业务报文,可以避免上行业务报文出现乱序的问题。
下面结合图9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图3场景下的用于传输业务报文的方法600,方法600包括:
S601,SMF或PCF确定终端装置的锚点UPF切换后DNAI要变化,确定需要执行终端装置的上下文迁移或者应用迁移(application relocation),SMF或PCF确定目标DNAI。
S602,SMF或PCF向源MEC发送第二迁移请求消息,源MEC接收SMF或者PCF发送的第二迁移请求消息,第二迁移请求消息用于触发迁移终端装置的上下文,第二迁移请求消息包括目标DNAI以及终端装置的标识。
例如,终端装置的标识可以是终端装置的身份标识(identity,ID)或者终端装置的网络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或者也可以是终端装置的通用公共签约标识(generic public subscription identifier,GPSI)等。
S603,源MEC接收到第二迁移请求消息之后,向目标MEC发送第三迁移请求消息,第三迁移请求消息用于向目标MEC请求是否接受终端装置的上下文的迁移,第三迁移请求消息包括终端装置的标识。
S604,若目标MEC能够接受终端装置上下文的迁移,则向源MEC发送第三迁移请求消息的应答消息,第三迁移请求消息的应答消息用于指示目标MEC能够接受终端装置上下文的迁移。
S605,目标MEC向目标AS发送第四迁移请求消息,目标AS接收目标MEC发送的第四迁移请求消息,第四迁移请求消息用于向目标AS请求能否接受终端装置的上下文的迁移,或第四迁移请求消息用于指示目标AS终端装置的上下文迁移,第四迁移请求消息包括终端装置的标识。可选的,第四迁移请求消息还包括源AS对应的源DNAI。
S606,若目标AS接受终端装置上下文的迁移,则向目标MEC发送第四请求消息的应答消息,第四迁移请求消息的应答消息用于指示目标AS能够接收终端装置上下文的迁移。
S607,源MEC接收到第二迁移请求消息之后,向源AS发送第五迁移请求消息,第五迁移请求消息用于向AS请求迁移终端装置的上下文,第五迁移请求消息包括终端装置的标识和目标DNAI。
例如,前述的第一消息可以是这里的第五迁移请求消息。
可选地,方法600还包括:S608,源AS接收到第五迁移请求消息之后,源AS预冻结终端装置的上下文,为迁移终端装置的上下文做准备。
需要说明的是,S608在S602之后即可,S608与S603的顺序并没有任何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仅以源AS与目标AS要迁移终端装置的上下文为例描述。但本申请实施例不限于此,源AS与目标AS也可以迁移终端装置的应用实例,鉴于此,第二迁移请求消息、第三迁移请求消息、第四迁移请求消息和第五迁移请求消息还包括:应用的标识或应用实例的标识,这样,源AS和目标AS就可以迁移终端装置的应用实例。
S609,源AS向源MEC发送第四指示信息,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下行业务报文为来自源AS的最后一个下行业务报文,即源AS发送完第一下行业务报文之后,不再向源MEC发送下行业务报文。例如,第四指示信息可以是第一下行业务报文的序列号。
可选地,源AS可以在向源MEC发送第四指示信息之前,向源MEC发送第一下行业务报文。可选地,源AS在向源MEC发送第四指示信息之后,向源MEC发送第一下行业务报文。可选地,源AS向源MEC同时发送第四指示信息和第一下行业务报文,例如第四指示信息可以包括在第一下行业务报文的报文头中。无论第四指示信息和第一下行业务报文的发送顺序如何,源AS向源MEC发送第一下行业务报文之后不会再向源UPF发送下行业务报文。
可选地,在S608之后,执行S609。
S610,源MEC接收到第四指示信息之后,向源AS发送第五指示信息,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上行业务报文为源MEC发送给源AS的最后一个上行业务报文,即源MEC向源AS发送完第二上行业务报文后,不再向源AS发送上行业务报文。例如,第五指示信息可以是第二上行业务报文的序列号。
可选地,S609和S610中,可以是源AS的管理网元向源MEC发送第四指示信息。可选地,可以是源MEC向源AS的管理网元发送第五指示信息,再由源AS的管理网元向源AS转发第五指示信息。
S611,源AS根据第五指示信息确定第二上行业务报文为来自源UPF的最后一个上行业务报文,并且源AS确定最后发送的第一下行业务报文和最后接收的第二上行业务报文处理完毕。
具体的,源AS可以在收到第二上行业务报文,并回复该第二上行业务报文的确认消息后即确定第二上行业务报文处理完毕;可以在发送完第一下行业务报文并收到该第一下行业务报文的确认消息后即确定第一下行业务报文处理完毕。源AS也可以在收到第二上行业务报文即认为第二上行业务报文处理完毕,在发送了第一下行业务报文后即认为第一下行业务报文处理完毕。
S612,源AS根据目标DNAI确定目标AS,并与目标AS完成终端装置的上下文的迁移。
S613,源AS与目标AS完成终端装置的上下文的迁移之后,源AS向源MEC发送上下文迁移完成消息。
S614,目标AS向目标MEC发送上文迁移完成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S613和S614的顺序并没有任何限制。
S615,第一下行业务报文为来自源AS的最后一个下行业务报文,源MEC接收到源AS发送的第一下行业务报文之后,源MEC向源UPF发送第一下行业务报文,源UPF接收源MEC发送的第一下行业务报文。
S616,源MEC接收到第四指示信息之后,向源UPF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源UPF接收源MEC发送的第三指示信息,该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来自源AS的下行业务报文发送结束。换句话说,该第三指示信息可以指示来自旧路径或者原路径上的下行业务报文结束。
可选地,S615与S616可以同时进行,即源MEC可以将第三指示信息与第一下行业务报文同时发送给源UPF,例如,将第三指示信息封装在第一下行业务报文的报文头中发送,这种情况下,S615和S616在S609之后。可选地,先执行S615再执行S616,即源MEC可以将第一下行业务报文发送之后,再发送第三指示信息,这种情况下,S616在S609之后即可,S615与S609的顺序也不限定。换句话说,源MEC接收到第四指示信息之后触发源MEC向源UPF发送第三指示信息,若第一下行业务报文与第三指示信息同时发送,则第一下行业务报文与第三指示信息是在S609之后发送;若第一下行业务报文在第三指示信息之前发送,则第三指示信息在S609之后发送即可,S615与S609的顺序不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S616与S610-S614的顺序没有任何限制,S616只要在S609之后即可。
S617,源UPF将来自源MEC的第一下行业务报文发送给目标UPF。
S618,源UPF将来自源MEC的第三指示信息发送给目标UPF。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S615和S616中源MEC先发送第一下行业务报文,再发送携带第三指示信息的下行报文,源UPF可以也发送第一下行业务报文,然后再发送携带第三指示信息下行业务报文,即先执行S617,再执行S618;如果S615和S616中源MEC将第一下行业务报文和第三指示信息同时发送给源UPF,则S617和S618中源UPF将接收自源MEC的第一下行业务报文和第三指示信息同时发送给目标UPF。
S619,在S612之后,目标AS与目标MEC已经建立好链路之后,目标AS就可以向目标MEC发送下行业务报文。
S620,目标MEC将S619中的下行业务报文发送给目标UPF。
S621,目标UPF既有S617中接收到来自源UPF的第一下行业务报文也有S619中接收到来自目标MEC的下行业务报文,若目标UPF在接收到第三指示信息之前有来自目标MEC的下行业务报文时,将来自目标MEC的下行业务报文缓存,当目标UPF在接收到第三指示信息之后,确定向接入网设备发送完第一下行业务报文之后,再向接入网设备发送来自目标MEC的下行业务报文,这样,可以保证优先传输来自源AS的下行业务报文,再传输来自目标AS的下行业务报文,可以避免下行业务报文的乱序。
S622,接入网设备将S621中接收到的下行业务报文通过空口发送给终端装置.
S623,终端装置不感知网络侧的切换,终端装置在接收下行业务报文的同时也在向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行业务报文。
需要说明的是,S623与前述的任何一个步骤都没有顺序的限制,终端装置需要发送上行业务报文时,即执行S623,并没有任何顺序限制。
S624,接入网设备向目标UPF发送来自终端装置的上行业务报文。
同理,S624只要在S623之后即可,S624与前述的其他步骤都没有顺序的限制,接入网设备接收到终端装置发送的上行业务报文,有需要向目标UPF发送上行业务报文时,即执行S624,并没有任何顺序限制。
S625,目标UPF在接收到接入网设备发送的上行业务报文之后,向源UPF发送第一上行业务报文,直到目标UPF接收到第三指示信息之后,目标UPF不再向源UPF发送上行业务报文。
S626,目标UPF接收到第三指示信息之后向源UPF发送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通过源UPF发送的第一上行业务报文结束,即目标UPF不会再向源UPF发送上行业务报文。
作为S626可替换的方式,目标UPF接收来自目标MEC的下行业务报文或者接收来自目标MEC发送的上下文迁移完成消息之后,目标UPF向源UPF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在S619之后,目标MEC可以向目标UPF发送上下文迁移完成消息。
换句话说,目标UPF向源UPF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是分两种情况,情况一:目标UPF在接收到源UPF发送的第三指示信息之后,向源UPF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情况二:目标UPF在接收到目标MEC的下行业务报文或者来自MEC发送的上下文迁移完成消息之后,向源UPF发送第二指示信息。
可选地,第二指示信息可以在最后一个第一上行业务报文之后发送,即目标UPF先向源UPF发送第一上行业务报文,再发送携带第二指示信息的上行业务报文,该携带第二指示信息的上行业务报文与第一上行业务报文具有相同的数据包格式,比如,第一上行业务报文是GTP数据包,包括GTP-U的头,那么携带该第二指示信息的上行报文也是GTP数据包,第二指示信息可以设置于GTP-U的头的特定标识位,比如将特定标识位设置为“0”或“1”。除了特定标识位外,携带第二指示信息的上行报文的GTP-U头,与第一上行业务报文的完全相同。可选地,目标UPF也可以将第二指示信息封装在最后一个第一上行业务报文的报文头中发送给源UPF。
S627,源UPF接收到来自目标UPF的第一上行业务报文时,则将第一上行业务报文转发给源MEC,源MEC接收来自源UPF的第一上行业务报文。
S628,源UPF也将来自目标UPF的第一指示信息转发给源MEC,源MEC接收来自源UPF的第一指示信息。
S629,源MEC在向源AS发送第五指示信息之后,接收到来自源UPF的第一上行业务报文时,则将第一上行业务报文转发给目标MEC。
S630,源MEC接收到第二指示信息之后,源MEC向目标MEC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这样,目标MEC就可以通过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来自源MEC的上行业务报文结束。第一指示信息与第二指示信息的相关描述参见方法200中的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源UPF按序向源MEC发送第一上行业务报文和第二指示信息,即源UPF根据接收第一上行业务报文和第二指示的顺序向源MEC发送第一上行业务报文和第二指示信息。源MEC按序向目标MEC发送第一上行业务报文和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与第一上行业务报文的顺序关系与第一指示信息与上行业务报文的顺序关系相同,源MEC先接收到源UPF发送的第一上行业务报文后接收到源UPF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则源MEC先向目标MEC先发送第一上行报文再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即源MEC根据接收第一上行业务报文和第二指示的顺序向目标MEC发送第一上行业务报文和第一指示信息。
S631,目标UPF向源UPF发送第一上行业务报文和第二指示信息之后,不再向源UPF发送上行业务报文,当又接收到来自接入网设备的上行业务报文,则需要向目标MEC发送。
S632,在S613之后,表示目标MEC与目标AS建立好链路,目标MEC可以向目标AS发送上行业务报文。或者,在目标MEC接收到来自目标AS的下行业务报文后,目标MEC确定与目标AS建立好链路,目标MEC可以向目标AS发送上行业务报文。具体的,发送过程是:先发送第一上行业务报文,即S629中来自源MEC的上行业务报文,再发送S631中直接来自目标UPF的上行接入报文。
也就是说,在S632中,目标MEC确定可以向目标AS发送上行业务报文之前,目标MEC都会缓存直接来自目标UPF发送的上行业务报文。
可选地,在方法600中,在源MEC与源AS交互之前,源AS向源MEC进行注册,注册内容包括业务标识(application identifier);可选地,注册的内容还可以包括应用实例(application instance)标识或者业务流模板(traffic filtering information,如业务的五元组)。有了这些信息,源MEC就可以检测到业务的开始和结束。可选地,在目标MEC与目标AS交互之前,源AS向源MEC进行注册,注册内容包括业务标识;可选地,注册的内容还可以包括应用实例标识或者业务流模板。有了这些信息,目标MEC就可以检测到业务的开始和结束。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上行业务报文为在终端装置的上下文迁移过程中,已经发送到源UPF或者源MEC但还没有转发给源AS的上行业务报文,已经发送到源UPF或者源MEC的报文也可以称为旧路径或者原路径上的报文,此时需要将旧路径或者原路径上的报文转发到目标MEC,通过目标MEC转发至目标AS,以避免上行业务报文的丢失。并且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旧路径或者原路径上的报文结束了,这样目标MEC保证旧路径或者原路径上的上行业务报文发送完成之后,再发送来自目标UPF的上行业务报文,可以避免上行业务报文出现乱序的问题。
下面结合图10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图4场景下的用于传输业务报文的方法700,方法700包括:
S701,SMF或PCF确定终端装置的锚点UPF切换后DNAI要变化,确定需要执行终端装置的第一应用实例迁移(application relocation),SMF或PCF确定目标DNAI。
S702,SMF或PCF向源MEC发送第二迁移请求消息,源MEC接收SMF或者PCF发送的第二迁移请求消息,第二迁移请求消息用于触发迁移第一应用实例的上下文,第二迁移请求消息包括目标DNAI以及第一应用实例的标识。
S703,源MEC接收到第二迁移请求消息之后,向目标MEC发送第三迁移请求消息,第三迁移请求消息用于向目标MEC请求是否接受第一应用实例的上下文的迁移,第三上行文迁移请求消息包括第一应用实例的标识。
S704,若目标MEC能够接受终端装置上下文的迁移,则向源MEC发送第三迁移请求消息的应答消息,第三迁移请求的应答消息用于指示目标MEC能够接受第一应用实例上下文的迁移。
S705,源MEC向MEC应用管理网元发送第一迁移请求消息,第一迁移请求消息用于向MEC应用管理网元请求迁移第一应用实例的上下文,第一迁移请求消息包括第一应用实例的标识和目标DNAI。
S706,MEC应用管理网元向源MEC发送第一迁移请求消息的应答消息,用于指示MEC应用管理网元能够接受第一应用实例的上下文的迁移。
S707,MEC应用管理网元向源AS发送第二触发消息,第二触发消息用于触发所述源AS进行所述第一应用实例的迁移。
S708,MEC应用管理网元确定目标DNAI对应的目标AS之后,在目标AS处创建所述第一应用实例的虚拟资源,这样,所述目标AS根据所述虚拟资源迁移所述第一应用实例。例如,MEC应用管理网元可以指示目标AS安装一个虚拟机,利用虚拟机迁移第一应用实例。
S709,MEC应用管理网元向目标AS发送第一触发消息,第一触发消息包括第一应用实例的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S707与S709的顺序没有任何限定,可以同时进行,或者有先后顺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可选地,方法700还包括:S710,源AS接收到第二触发消息之后,源AS预冻结第一应用实例的上下文,为迁移第一应用实例的上下文做准备。
S711-S714同S609-S612。
S715,源AS与目标AS完成第一应用实例的上下文的迁移之后,目标AS向MEC应用管理网元发送上下文迁移完成消息。
S716,源AS与目标AS完成第一应用实例的上下文的迁移之后,源AS向MEC应用管理网元发送上文迁移完成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S714与S715的顺序没有任何限定,可以同时进行,或者有先后顺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S717,MEC应用管理网元向源MEC发送上下文迁移完成消息。
S718,MEC应用管理网元向目标MEC发送上行文完成消息。
S719,目标AS向目标MEC发送业务注册请求,该业务注册请求用于请求包括业务标识,业务标识用于标识一个应用,一个应用可以对应多个应用实例,这样,一个业务标识可以对应多个应用实例标识。可选地,注册的内容还可以包括应用实例(applicationinstance)标识或者业务流模板(traffic filtering information,如业务的五元组),有了这些信息,目标MEC就可以检测到业务的开始和结束。
需要说明的是,S719在S715之后即可,S719与S717和S718的顺序不作任何限制。
S720-S737同S615-S632。
下面结合图11和图12简要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下行业报文和上行业务报文。
对于下行业务报文,如图11所示,终端装置在移动之前,下行业务报文的传输路径为:源AS-源MEC源UPF-源接入网设备-终端装置。终端装置从源接入网设备的覆盖范围内移动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范围时,终端装置空口切换到目标接入网设备,此时,下行业务报文的传输路径为:源AS-源MEC-源UPF-目标UPF-目标接入网设备-终端装置,此路径为称之为旧路径或者原路径。在旧路径或者原路径上业务报文的传输路径变长,导致旧路径或者原路径上的报文的时延较大,因此,有必要将下行业务报文的路径进行切换,切换至新路径:目标AS-目标MEC-目标UPF-目标接入网设备-终端装置。但是在将下行业务报文的路径从旧路径或者原路径切换至新路径上时,旧路径上的下行业务报文容易乱序。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UPF可以同时接收来自旧路径以及新路径上的下行业务报文,即目标UPF可以既接收源UPF发送的下行业务报文也可以接收目标MEC发送的下行业务报文。对于旧路径上的下行业务报文,源AS向源MEC发送第四指示信息,来指示源AS向源MEC发送的最后一个下行业务报文为第一下行业务报文,源MEC接收到第四指示信息之后,并向源UPF发送完第一下行业务报文之后,源MEC向源UPF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源UPF将第三指示信息转发给目标UPF,来指示来自源AS的下行业务报文结束。目标UPF在接收到第三指示信息之前,将来自旧路径上的下行业务报文按序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将来自新路径上的报文进行缓存,直到目标UPF接收到第三指示信息,并且保证旧路径上的下行业务报文都已经发送完毕之后,再发送新路径上的下行业务报文,这样,可以避免下行业务报文乱序的问题。换句话说,对于目标UPF需要保证旧路径上的下行业务报文都发送完毕之后才能发送新路径上的下行业务报文。
对于上行业务报文,如图12所示,终端装置在移动之前,上行业务报文的传输路径为:终端装置-源接入网设备-源UPF-源MEC-源AS。终端装置从源接入网设备的覆盖范围内移动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范围时,终端装置空口切换到目标接入网设备,此时,上行业务报文的传输路径为:终端装置-目标接入网设备-目标UPF-源UPF-源MEC-源AS,此路径为称之为旧路径或者原路径。在旧路径或者原路径上业务报文的传输路径变长,导致旧路径或者原路径上的业务报文的时延较大。因此,有必要将上行业务报文的路径进行切换,切换至新路径:终端装置-目标接入网设备-目标UPF-目标MEC-目标AS。但是在将上行业务报文的路径从旧路径或者原路径切换至新路径上时,旧路径上的上行业务报文容易丢失。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切换路径的过程中已经发送到目标UPF但是还没有到达源AS的上行业务报文的传输路径可以是:目标UPF-源UPF-源MEC-目标MEC-目标AS。具体地,当目标UPF接收到源UPF发送的第三指示信息,来指示旧路上的下行业务报文发送结束。目标UPF向源UPF发送最后一个上行业务报文的同时可以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来指示来自目标UPF的上行业务报文结束,目标UPF再接收到来自目标接入网设备的上行业务报文时直接发送给目标MEC,不再向源UPF发送。源UPF将从目标UPF接收到的上行业务报文以及第一指示信息都转发到源MEC,源MEC向源AS发送完最后一个上行业务报文(第二上行业务报文)之后,将第二上行业务报文之后的第一上行业务报文以及第一指示信息按序返回给目标MEC,即将切换过程中旧路径上的报文转发至新路径上,目标MEC可以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旧路径上的上行业务报文发送结束,目标MEC确保旧路径上的业务报文都已经按序向目标AS发送完毕之后,再发送缓存的来自目标UPF的上行业务报文(新路径)。这样,在避免上行业务报文丢失的同时可以避免上行业务报文乱序的问题。换句话说,对于目标MEC需要保证旧路径上的上行业务报文都发送完毕之后才能发送新路径上的上行业务报文。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以源AS与目标AS需要迁移终端装置的上下文为例描述,例如,方法600包括终端装置的标识。但是本申请实施例不限于此,终端装置可能正在运行某个应用(application,APP),这种情况下,源AS与目标AS需要迁移终端装置的应用的上下文,方法600可以包括终端装置的标识和应用的标识。终端装置可能正在运行某个PDU会话,这种情况下,源AS与目标AS需要迁移终端装置的PDU会话的上下文,例如,方法600中包括终端装置的标识和PDU会话的标识。为了避免赘述本申请实施例不详细举例说明。
也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先发送第一下行业务报文再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或者可以同时发送第一下行业务报文和第三指示信息。在同时发送第一下行业务报文和第三指示信息的情况下,可以在第一下行业务报文的报文头中的特定的比特为设置为特定的取值,例如,特定的取值为1或0,即特定的取值为0或1时,表示该第一下行业务报文为来自源AS的最后一个下行业务报文。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先发送第一上行业务报文再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或者第二指示信息),或者可以同时发送第一上行业务报文和第一指示信息(或者第二指示信息)。在同时发送第一上行业务报文和第一指示信息(或者第二指示信息)的情况下,可以在第一下行业务报文中的最后一个的业务报文头中的特定的比特为设置为特定的取值作为第一指示信息或第二指示信息,例如,特定的取值为1或0,即特定的取值为0或1时,表示该第一上行业务报文结束。
以上结合图1至图12,详细得描述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传输业务报文的方法,下面结合图13至图18,详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传输业务报文的装置。
图1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传输业务报文的装置800的示意性框图,该装置800可以对应上述方法中描述的源MEC,也可以对应源MEC的芯片或者组件,并且,该装置800中各个模块或者单元分别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中源MEC所执行的各动作或处理过程,如图13所示,该用于传输业务报文的装置800可以包括接收单元810和发送单元820。
接收单元810,用于接收到第二上行业务报文之后,接收源用户面网元发送的来自目标用户面网元的第一上行业务报文,所述第二上行业务报文为所述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向源应用服务器发送的最后一个上行业务报文。
发送单元820,用于向目标MEC发送第一上行业务报文;
发送单元820,用于向目标MEC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装置800发送第一上行业务报文结束。
需要说明的是,接收单元810和发送单元820可以是同一个收发单元,也可以是不同的收发单元,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接收单元810还用于:
在向目标MEC发送第一上行业务报文之前,接收源用户面功能UPF发送的来自目标UPF的第一上行业务报文和第一指示信息。
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发送单元820还用于:在向目标MEC发送第一上行业务报文之前,向源UPF发送第一下行业务报文和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来自源AS的下行业务报文发送结束。
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接收单元810还用于:在向源UPF发送第一下行业务报文之前,接收第一网元发送的第四指示信息,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来自源AS的最后的一个下行业务报文为第一下行业务报文;向第一网元发送第五指示信息,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上行业务报文为装置发送给源AS的最后一个上行业务报文。
应理解,装置800中各单元执行上述相应步骤的具体过程请参照前文中结合图5-图12的方法实施例的描述,为了简洁,这里不加赘述。
图1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传输业务报文的装置900的示意性框图,该装置900可以对应上述方法中描述的目标UPF,也可以对应目标UPF的芯片或者组件,并且,该装置900中各个模块或者单元分别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中目标UPF所执行的各动作或处理过程,如图14所示,该用于传输业务报文的装置900可以包括第一收发单元910和第二收发单元920。
第一收发单元910,用于向源UPF发送第一上行业务报文,在装置向源UPF发送第一上行业务报文之后不再向源UPF发送上行业务报文;
第二收发单元920,用于向源UPF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目标用户面网元发送第一上行业务报文结束。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收发单元910和第二收发单元920可以是同一个收发单元,也可以是不同的收发单元,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第一收发单元910或第二收发单元920还用于:
在向源UPF发送第一上行业务报文之前,接收来自源UPF的第一下行业务报文和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来自源应用服务器AS的下行业务报文发送结束。
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第二收发单元920具体用于:
根据第三指示信息向源UPF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第二收发单元920具体用于:
接收来自SMF网元或目标MEC发送的上下文迁移完成消息之后,向源UPF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第一收发单元910或第二收发单元920还用于:
在向源UPF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之后,向目标移动边缘计算MEC发送来自接入网设备的上行业务报文。
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第一收发单元910或第二收发单元920还用于:在接收第三指示信息之后,当第一下行业务报文发送完毕,向接入网设备发送来自目标MEC的下行业务报文。
应理解,装置900中各单元执行上述相应步骤的具体过程请参照前文中结合图5-图12的方法实施例的描述,为了简洁,这里不加赘述。
图1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传输业务报文的装置1000的示意性框图,该装置1000可以对应上述方法中描述的目标MEC,也可以对应目标MEC的芯片或者组件,并且,该装置1000中各个模块或者单元分别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中目标MEC所执行的各动作或处理过程,如图15所示,该用于传输业务报文的装置1000可以包括接收单元1010和发送单元1020。
接收单元1010,用于接收来自源移动边缘计算MEC的第一上行业务报文,第一上行业务报文为源MEC接收到第二上行业务报文之后的所接收的上行业务报文,第二上行业务报文为源MEC向源应用服务器AS发送的最后一个上行业务报文;
接收单元1010还用于:接收来自源MEC的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源MEC发送第一上行业务报文结束;
发送单元1020,用于在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之后,当第一上行业务报文发送完毕,向目标AS发送由目标用户面功能UPF发送给目标MEC的上行业务报文。
应理解,装置1000中各单元执行上述相应步骤的具体过程请参照前文中结合图5-图12的方法实施例的描述,为了简洁,这里不加赘述。
图1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传输业务报文的装置1100的示意性框图,该装置1100可以对应上述方法中描述的源AS,也可以对应源AS的芯片或者组件,并且,该装置1100中各个模块或者单元分别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中源AS所执行的各动作或处理过程,如图16所示,该用于传输业务报文的装置1100可以包括收发单元1110和迁移单元1120。
收发单元1110,用于接收第一消息,第一消息用于触发终端装置的上下文的迁移,第一消息包括目标数据网络接入点标识DNAI;
迁移单元1120,用于确定处理完第一下行业务报文和第二上行业务报文之后,与目标DNAI对应的目标应用服务器AS进行终端装置上下文的迁移,其中,第一下行业务报文为装置向源移动边缘计算MEC发送的最后一个下行业务报文,第二上行业务报文为源MEC向装置发送的最后一个上行业务报文。
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收发单元1110还用于:在与目标DNAI进行终端装置上下文的迁移之前,向源MEC发送第四指示信息,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下行业务报文为来自装置的最后一个下行业务报文;接收源MEC发送的第五指示信息,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上行业务报文为源MEC向装置发送的最后一个上行业务报文。
应理解,装置1100中各单元执行上述相应步骤的具体过程请参照前文中结合图5-图12的方法实施例的描述,为了简洁,这里不加赘述。
图1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传输业务报文的装置1200的示意性框图,该装置1200可以对应上述方法中描述的MEC应用管理网元,也可以对应MEC应用管理网元的芯片或者组件,并且,该装置1200中各个模块或者单元分别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中MEC应用管理网元所执行的各动作或处理过程,如图17所示,该用于传输业务报文的装置1200可以包括收发单元1210和处理单元1220。
收发单元1210,用于接收源移动边缘计算MEC发送的第一迁移请求消息,第一迁移请求消息包括第一应用实例的标识以及目标数据网络接入点标识DNAI;
处理单元1220,用于根据第一应用实例的标识确定所要迁移的第一应用实例;
收发单元1210还用于分别向目标DNAI对应的目标AS和第一应用实例对应的源AS发送第一触发消息和第二触发消息,第一触发消息包括第一应用实例的标识,第一触发消息用于触发目标AS进行第一应用实例的迁移,第二触发消息用于触发源AS进行第一应用实例的迁移。
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处理单元1220还用于:在分别向DNAI对应的目标AS和目标应用实例对应的源AS发送的第一触发消息和第二触发消息之前,在目标AS创建第一应用实例的虚拟资源,以便于目标AS根据虚拟资源迁移第一应用实例。
应理解,装置1200中各单元执行上述相应步骤的具体过程请参照前文中结合图5-图12的方法实施例的描述,为了简洁,这里不加赘述。
上述各个方案的装置800具有实现上述方法中源MEC执行的相应步骤的功能;上述各个方案的装置900具有实现上述方法中目标UPF执行的相应步骤的功能;上述各个方案的装置1000具有实现上述方法中目标MEC执行的相应步骤的功能;上述各个方案的装置1100具有实现上述方法中源AS执行的相应步骤的功能;上述各个方案的装置1200具有实现上述方法中MEC应用管理网元执行的相应步骤的功能;功能可以通过硬件或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例如发送单元可以由通信接口替代,接收单元可以由通信接口替代,其它单元,如确定单元等可以由处理器替代,分别执行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收发操作以及相关的处理操作。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装置的通信接口用于该装置与其它设备进行通信。示例性的,通信接口可以是发射机、接收机、收发器、电路、总线、模块、管脚或其它类型的通信接口,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制。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处理器可用于进行,例如但不限于,基带相关处理,通信接口可用于进行,例如但不限于,信息交互。上述器件可以分别设置在彼此独立的芯片上,也可以至少部分的或者全部的设置在同一块芯片上。例如,处理器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模拟基带处理器和数字基带处理器,其中模拟基带处理器可以与通信接口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上,数字基带处理器可以设置在独立的芯片上。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在同一块芯片上集成的器件越来越多,例如,数字基带处理器可以与多种应用处理器(例如但不限于图形处理器,多媒体处理器等)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之上。这样的芯片可以称为系统芯片(system on chip,SOC)。将各个器件独立设置在不同的芯片上,还是整合设置在一个或者多个芯片上,往往取决于产品设计的具体需要。本申请实施例对上述器件的具体实现形式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前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处理器可以通过具有处理器和通信接口的硬件平台执行程序指令来分别实现其在本申请前述实施例中任一设计中涉及的功能,基于此,如图1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传输报文的装置1300的示意性框图,装置1300包括:处理器1310、通信接口1320和存储器1330。其中,处理器1310、通信接口1320和存储器1330耦合以互相通信,该存储器1330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1310用于执行该存储器1330存储的指令,以控制该通信接口1320发送信号和/或接收信号。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耦合是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用于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信息交互。
其中,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该装置1300为源MEC,通信接口1320用于接收到第二上行业务报文之后,接收源用户面网元发送的来自目标用户面网元的第一上行业务报文,所述第二上行业务报文为所述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向源应用服务器发送的最后一个上行业务报文,通信接口1320还用于向目标移动边缘计算MEC发送第一上行业务报文;通信接口1320还用于向目标MEC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装置1300发送第一上行业务报文结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该装置1300为目标UPF,通信接口1320用于向源用户面功能UPF发送第一上行业务报文,在装置1300向源UPF发送第一上行业务报文之后不再向源UPF发送上行业务报文;通信接口1320还用于向源UPF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装置1300发送第一上行业务报文结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该装置1300为目标MEC,通信接口1320用于接收来自源移动边缘计算MEC的第一上行业务报文,第一上行业务报文为源MEC接收到第二上行业务报文之后的所接收的上行业务报文,第二上行业务报文为源MEC向源应用服务器AS发送的最后一个上行业务报文;通信接口1320还用于接收来自源MEC的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通过源MEC发送的第一上行业务报文结束;通信接口1320还用于在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之后,当第一上行业务报文发送完毕,向目标AS发送由目标用户面功能UPF发送给目标移动边缘计算网元的上行业务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该装置1300为源AS,通信接口1320用于接收第一消息,第一消息用于触发终端装置的上下文的迁移,第一消息包括目标数据网络接入点标识DNAI;处理器1310用于确定处理完第一下行业务报文和第二上行业务报文之后,与目标DNAI对应的目标应用服务器AS进行终端装置上下文的迁移,其中,第一下行业务报文为装置向源移动边缘计算MEC发送的最后一个下行业务报文,第二上行业务报文为源MEC向装置发送的最后一个上行业务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该装置1300为MEC应用管理网元,通信接口1320用于接收源移动边缘计算MEC发送的第一迁移请求消息,第一迁移请求消息包括第一应用实例的标识以及目标数据网络接入点标识DNAI;处理器1310用于根据第一应用实例的标识确定所要迁移的第一应用实例;通信接口1320还用于分别向目标DNAI对应的目标AS和第一应用实例对应的源AS发送第一触发消息和第二触发消息,第一触发消息包括第一应用实例的标识,第一触发消息用于触发目标AS进行第一应用实例的迁移,第二触发消息用于触发源AS进行第一应用实例的迁移。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图13中的装置或图14中的装置或图15中的装置或图16中的装置或图17中的装置可以通过图18中的装置1300来实现,并且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目标UPF网元、源UPF网元以及源AS对应的各个步骤和/或流程。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各种设计涉及的方法,流程,操作或者步骤,能够以一一对应的方式,通过计算机软件,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一一对应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比如,考虑通用性好成本低软硬件解耦等方面,可以采纳执行程序指令的方式来实现,又比如,考虑系统性能和可靠性等方面,可以采纳使用专用电路来实现。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此处不做限定。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该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本申请中的各个实施例也可以互相结合。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解释存储有程序代码,当该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应注意,本申请实施例上述的方法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处理器中,或者由处理器实现。处理器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RAM有多种不同的类型,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RAM)。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申请中出现的术语“第一”、“第二”等仅是为了区分不同的对象,“第一”、“第二”本身并不对其修饰的对象的实际顺序或功能进行限定。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示例”,“例如”,“可选地”或者“在某些实现方式中”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都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这些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在本申请中可能出现的对各种消息/信息/设备/网元/系统/装置/操作/等各类客体进行了赋名,可以理解的是,这些具体的名称并不构成对相关客体的限定,所赋名称可随着场景,语境或者使用习惯等因素而变更,对本申请中技术术语的技术含义的理解,应主要从其在技术方案中所体现/执行的功能和技术效果来确定。
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网络设备、终端装置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盘)、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无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实施例之间可以相互引用,例如方法实施例之间的方法和/或术语可以相互引用,例如装置实施例之间的功能和/或术语可以相互引用,例如装置实施例和方法实施例之间的功能和/或术语可以相互引用。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1)

1.一种用于传输业务报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接收到源用户面网元发送的第二上行业务报文之后,所述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接收所述源用户面网元发送的来自目标用户面网元的第一上行业务报文,所述第二上行业务报文为所述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向源应用服务器发送的最后一个上行业务报文;
所述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向目标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发送所述第一上行业务报文;
所述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向所述目标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发送所述第一上行业务报文结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向目标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发送第一上行业务报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接收源用户面网元发送的来自目标用户面网元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用户面网元发送所述第一上行业务报文结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向目标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发送第一上行业务报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向源用户面网元发送第一下行业务报文和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来自源应用服务器的下行业务报文发送结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向源用户面网元发送第一下行业务报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接收第一网元发送的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来自所述源应用服务器的最后的一个下行业务报文为所述第一下行业务报文;
所述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向所述第一网元发送所述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上行业务报文为所述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发送给所述源应用服务器的最后一个上行业务报文。
5.一种用于传输业务报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目标用户面网元向源用户面网元发送第一上行业务报文,在所述目标用户面网元向所述源用户面网元发送第一上行业务报文之后不再向所述源用户面网元发送上行业务报文;
所述目标用户面网元向所述源用户面网元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用户面网元发送所述第一上行业务报文结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目标用户面网元向源用户面网元发送第一上行业务报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目标用户面网元接收来自所述源用户面网元的第一下行业务报文和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来自源应用服务器的下行业务报文发送结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用户面网元向所述源用户面网元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目标用户面网元根据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向所述源用户面网元发送所述第二指示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用户面网元向所述源用户面网元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目标用户面网元接收来自会话管理网元或目标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发送的上下文迁移完成消息之后,所述目标用户面网元向所述源用户面网元发送所述第二指示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5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目标用户面网元向所述源用户面网元发送所述第二指示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目标用户面网元向目标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发送来自所述接入网设备的上行业务报文。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目标用户面网元接收所述第三指示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下行业务报文发送完毕,所述目标用户面网元向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来自目标移动边缘计算网元的下行业务报文。
11.一种用于传输业务报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目标移动边缘计算网元接收来自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的第一上行业务报文,所述第一上行业务报文为所述源移动边缘计算接收到第二上行业务报文之后的所接收的上行业务报文,所述第二上行业务报文为所述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向源应用服务器发送的最后一个上行业务报文;
所述目标移动边缘计算接收来自所述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源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发送第一上行业务报文结束;
在所述目标移动边缘计算网元接收到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之后,当所述第一上行业务报文发送完毕,所述目标移动边缘计算网元向目标应用服务器发送由目标用户面网元发送给目标移动边缘计算网元的上行业务报文。
12.一种用于传输业务报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方法的单元。
13.一种用于传输业务报文的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权利要求5-10中任一项方法的单元。
14.一种用于传输业务报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1所述方法的单元。
15.一种用于传输业务报文的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权利要求13所述装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被执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被执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5-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被执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
19.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并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0.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并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执行如权利要求5-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1.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并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
CN201910551336.XA 2019-06-24 2019-06-24 用于传输业务报文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21346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51336.XA CN112134643B (zh) 2019-06-24 2019-06-24 用于传输业务报文的方法和装置
CN202210310484.4A CN114884612A (zh) 2019-06-24 2019-06-24 用于传输业务报文的方法和装置
EP20833223.9A EP3979531A4 (en) 2019-06-24 2020-06-22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SSION OF SERVICE MESSAGE
PCT/CN2020/097385 WO2020259428A1 (zh) 2019-06-24 2020-06-22 用于传输业务报文的方法和装置
US17/561,190 US11677492B2 (en) 2019-06-24 2021-12-23 Service packet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8/309,046 US20230336269A1 (en) 2019-06-24 2023-04-28 Service Packet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51336.XA CN112134643B (zh) 2019-06-24 2019-06-24 用于传输业务报文的方法和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10484.4A Division CN114884612A (zh) 2019-06-24 2019-06-24 用于传输业务报文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34643A CN112134643A (zh) 2020-12-25
CN112134643B true CN112134643B (zh) 2022-04-05

Family

ID=7384975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10484.4A Pending CN114884612A (zh) 2019-06-24 2019-06-24 用于传输业务报文的方法和装置
CN201910551336.XA Active CN112134643B (zh) 2019-06-24 2019-06-24 用于传输业务报文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10484.4A Pending CN114884612A (zh) 2019-06-24 2019-06-24 用于传输业务报文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1677492B2 (zh)
EP (1) EP3979531A4 (zh)
CN (2) CN114884612A (zh)
WO (1) WO202025942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417813A1 (en) * 2021-06-25 2022-12-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pplication service relocation for multimedia edge services
TWI789255B (zh) 2022-02-25 2023-01-0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邊緣運算系統、邊緣運算裝置、用戶設備和使用者平面功能切換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1971A (zh) * 2009-09-15 2010-02-17 新邮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切换方法及系统
WO2018206844A1 (en) * 2017-05-08 2018-11-15 Nokia Technologies Oy Routing and policy management at network edge
CN109788513A (zh) * 2017-11-13 2019-05-21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边缘计算应用的数据同步方法、系统及控制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35298A (zh) * 2016-12-21 2018-06-29 上海中兴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移动边缘计算中路径切换方法、移动边缘计算平台及网关
WO2018170798A1 (zh) 2017-03-22 2018-09-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会话迁移方法及设备
WO2018199649A1 (en) * 2017-04-27 2018-11-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gistration type addition for service negotiation
EP3422767A1 (en) * 2017-06-26 2019-01-02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participating in packet duplication during handover for nr
CN109673008B (zh) 2017-10-17 2022-04-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的状态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
US10440559B2 (en) * 2017-10-25 2019-10-08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Private mobile edge computing data center in a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WO2019094790A1 (en) * 2017-11-10 2019-05-16 Intel IP Corporation 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 (mec) architecture and mobility framework
CN109842639B (zh) * 2017-11-24 2020-09-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切换过程中业务连续性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9842558B (zh) * 2017-11-28 2020-09-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的方法、控制面网关和用户面网关
CN111684774B (zh) * 2017-12-25 2022-08-19 诺基亚通信公司 移动边缘计算(mec)中的服务质量(qos)控制方法、系统
US10708716B2 (en) * 2018-10-16 2020-07-07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network resources for UE sessions based on locations of 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 (MEC) resources and applications
US10813010B2 (en) * 2018-12-17 2020-10-20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edge computing handover service
US20220167262A1 (en) * 2019-02-12 2022-05-26 Intel Corporation Server selection for vehicle communications and applications
US11234204B2 (en) * 2019-02-12 2022-01-25 Intel Corporation Server selection for vehicle communications and applications
US10999766B2 (en) * 2019-02-26 2021-05-04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scheduling 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 resources
US10856360B1 (en) * 2019-05-23 2020-12-01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haring 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 resources in a wireless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1971A (zh) * 2009-09-15 2010-02-17 新邮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切换方法及系统
WO2018206844A1 (en) * 2017-05-08 2018-11-15 Nokia Technologies Oy Routing and policy management at network edge
CN109788513A (zh) * 2017-11-13 2019-05-21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边缘计算应用的数据同步方法、系统及控制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iscussion on SA2 Edge Computing Study;Huawei等;《3GPP TSG-SA WG2 Meeting #131 S2-1901832》;20190219;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979531A4 (en) 2022-08-03
CN114884612A (zh) 2022-08-09
US11677492B2 (en) 2023-06-13
US20230336269A1 (en) 2023-10-19
EP3979531A1 (en) 2022-04-06
CN112134643A (zh) 2020-12-25
US20220116134A1 (en) 2022-04-14
WO2020259428A1 (zh) 2020-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53098B (zh) 一种应用迁移方法及装置
KR102387239B1 (ko) 모바일 네트워크 상호 작용 프록시
CN109600802B (zh) 数据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US20170019945A1 (en) Dual Connectivity Re-Establishment
CN110365727B (zh) 通信方法和相关装置
US11259344B2 (en) Network architecture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19157942A1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09548095B (zh) 切换服务小区的方法及装置
CN105874830A (zh) 一种移动性管理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KR102327904B1 (ko) 사용자 평면을 분리하기 위한 서비스 품질 구현들
CN109983834B (zh) 用于处理用户设备事务的混合释放
US11611501B2 (en)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JP2021517430A (ja) 通信方法、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EP3570491A1 (en) Association management method and network node
US20230336269A1 (en) Service Packet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2806056A (zh) 支持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移动边缘计算转移的方法和装置
CN110557846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US20150043531A1 (en) S-GW Relocation and QoS Change without Mobility
US20220116828A1 (en) Service packet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4915966A (zh) 配置演进分组系统非接入层安全算法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KR102211383B1 (ko) 무선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의 제어 평면 대기시간 감소
US11672040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ynamic interworking function selection for dual connectivity user equipment
CN110830994B (zh) 会话迁移的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WO2024032156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JP2017017379A (ja) 通信接続方法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