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30857A - 一种模型间数据转换方法与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型间数据转换方法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30857A
CN112130857A CN202010833400.6A CN202010833400A CN112130857A CN 112130857 A CN112130857 A CN 112130857A CN 202010833400 A CN202010833400 A CN 202010833400A CN 112130857 A CN112130857 A CN 1121308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model
data
unit object
map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3340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牟全臣
田大将
姚立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tesoft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tesoft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tesoft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tesoft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3340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30857A/zh
Publication of CN1121308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308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40Transformation of program cod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30Creation or generation of source code
    • G06F8/35Creation or generation of source code model drive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型间数据转换方法及装置,其中,所述模型间数据转换方法包括:基于目标产品的结构构型创建第二模型;建立第一模型中的单元对象与所述第二模型中的各部件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针对各所述单元对象,建立所述单元对象的特性数据,与具有第一映射关系部件的特征数据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针对各所述单元对象,建立所述单元对象的操作数据,与具有第一映射关系部件的行为信息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针对各所述部件,从所述部件对应的特征数据中获取所述部件对应的初始状态;按照预设规则获取所述部件对应的终止状态,将所述终止状态添加至所述部件对应的特征数据中。通过该方法可高效、便捷地完成模型间数据的转换。

Description

一种模型间数据转换方法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软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模型间数据转换方法与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互联网及软件开发的快速发展,边缘计算的数据处理方法得到了快速发展。将边缘计算数据结构化和模型化,将边缘计算数据按数据属性赋予对象单元,单元特性,单元操作,单元输入和输出的属性,使得边缘计算数据变为面向对象的数据。在对边缘计算数据结构化的同时,可以发现结构化的数据是局部化的和有限化的,不能和产品整体结构构型和产品状态相关联。
众所周知,工业产品具有研发周期长、产品复杂性较高的问题,如何将结构化的边缘计算数据和产品对应的计算机模型相关联和对接,降低研发与开发难道和成本,是工业产品研发过程中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模型间数据转换方法及装置。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模型间数据转换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基于目标产品的结构构型创建第二模型,其中,所述第二模型包含至少两个层级,每个层级包含至少一个部件;建立第一模型中的单元对象与所述第二模型中的各部件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针对各所述单元对象,建立所述单元对象的特性数据,与具有第一映射关系部件的特征数据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针对各所述单元对象,建立所述单元对象的操作数据,与具有第一映射关系部件的行为信息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针对各所述部件,从所述部件对应的特征数据中获取所述部件对应的初始状态;按照预设规则获取所述部件对应的终止状态,将所述终止状态添加至所述部件对应的特征数据中。
可选地,所述按照预设规则获取所述部件对应的终止状态的步骤,包括:依据所述部件对应的行为信息,对所述部件执行对应的行为操作;获取所述部件经历所述行为操作后的状态作为终止状态。
可选地,所述按照预设规则获取所述部件对应的终止状态的步骤,包括:针对各所述单元对象,建立所述单元对象的输出属性数据,与具有第一映射关系部件的终止状态之间的第四映射关系。
可选地,所述特征数据包括:形状、材料、环境以及系统中的至少之一;所述行为信息包括:组装、旋转以及拉伸中的至少之一。
可选地,在所述按照预设规则获取所述部件对应的终止状态,将所述终止状态添加至所述部件对应的特征数据中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二模型中的数据映射至计算机模型中;依据所述计算机模型中的数据,生成产品类、属性以及操作函数。
依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模型间数据转换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包括:创建模块,用于基于目标产品的结构构型创建第二模型,其中,所述第二模型包含至少两个层级,每个层级包含至少一个部件;第一建立模块,用于建立第一模型中的单元对象与所述第二模型中的各部件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第二建立模块,用于针对各所述单元对象,建立所述单元对象的特性数据,与具有第一映射关系部件的特征数据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第三建立模块,用于针对各所述单元对象,建立所述单元对象的操作数据,与具有第一映射关系部件的行为信息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获取模块,用于针对各所述部件,从所述部件对应的特征数据中获取所述部件对应的初始状态;按照预设规则获取所述部件对应的终止状态,将所述终止状态添加至所述部件对应的特征数据中。
可选地,所述获取模块按照预设规则获取所述部件对应的终止状态时,具体用于:
依据所述部件对应的行为信息,对所述部件执行对应的行为操作;
获取所述部件经历所述行为操作后的状态作为终止状态。
可选地,所述获取模块按照预设规则获取所述部件对应的终止状态时,具体用于:针对各所述单元对象,建立所述单元对象的输出属性数据,与具有第一映射关系部件的终止状态之间的第四映射关系。
可选地,所述特征数据包括:形状、材料、环境以及系统中的至少之一;所述行为信息包括:组装、旋转以及拉伸中的至少之一。
依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任意一种模型间数据转换方法。
依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单元,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如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任意一种模型间数据转换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型间数据转换方案,通过基于目标产品的结构构型创建第二模型;建立第一模型中的单元对象与第二模型中的各部件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针对各单元对象,建立单元对象的特性数据,与具有第一映射关系部件的特征数据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针对各单元对象,建立单元对象的操作数据,与具有第一映射关系部件的行为信息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针对各部件,从部件对应的特征数据中获取部件对应的初始状态;按照预设规则获取部件对应的终止状态,将终止状态添加至部件对应的特征数据中。该种方式可高效、便捷地将边缘计算模型映射为产品样机模型,转换成产品样机模型后可以直接查看产品样机模型中对应的各部件的相关数据,产品样机模型中的数据代表各部件的信息,部件信息对设计参考价值更高,更全面,易于理解。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模型间数据转换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2为水刀加工系统构型示意图;
图3为产品样机模型内部各元素间关系示意图;
图4为产品样机模型映射流程示意图;
图5为计算机模型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一种模型间数据转换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用于执行本发明的模型间数据转换方法的计算设备的结构框图;以及
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用于保持或者携带实现根据本发明的模型间数据转换方法的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实施例一
参照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模型间数据转换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模型间数据转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基于目标产品的结构构型创建第二模型。
其中,第二模型包含至少两个层级,每个层级包含至少一个部件。每个部件在第二模型中又可称为一个产品或产品构型。目标产品可以为某个实体产品,也可以为实体系统等。例如:目标产品可以为飞机机翼、水刀加工系统等。
以目标产品为水刀加工系统为例,如图2所示的水刀加工系统的结构构型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级为水刀加工系统整体,第二层级为水刀加工系统包含的:水刀加工机床、工件以及切割头三个部件,第三层级为:水刀加工机床包含的:机身、横向装置、纵向装置,切割头包含的:喷头和摆动装置。每个层级的各部件在第二模型中均可被视为产品。
基于水刀加工系统的结构构型创建的第二模型将包含三个层级,各层级的结构构成与水刀加工系统中相应层级的结构构型相同。
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第二模型为产品样机模型、第一模型为边缘计算模型为例进行说明。产品样机模型是将产品的物理模型和产品边缘计算结构化后的数据关联在一起,并最终向计算机模型映射实现自动化编程。如图3中的产品样机模型内部各元素间关系示意图所示,产品样机模型分为产品、特征、行为、状态(起)和状态(止)五个元素,其中产品是指工业产品本身。特征指某种状态下工业产品的相关属性,比如形状,材料,环境,系统等。行为是指产品本身或者外部针对工业产品的相关动作,比如分析,组装,旋转,拉伸等。状态是指工业产品在某种特定环境下表现出来的形态。状态参数和行为关系。产品样机模型中的产品可以为产品整体,也可以为产品包含的某部件,或者部件中的某零件。
产品直接与特征和行为产生交互,特征反映产品的实时的某种属性,行为是直接作用在产品上;产品的起始状态从产品的特征中获取能够反映产品的初始状态的值;产品经过行为的作用,产品的状态发生改变,形成终止状态;把产生终止状态改变的参数相应的值返回特征的过程。
边缘计算模型中的单元是部件离散之后形成的,一个部件能离散出很多形状规则或类似的单元,因此边缘计算模型中的某一个单元不能代表整个部件,需要将部件中对应的单元集合记录起来,形成一个对应关系,即映射关系。同时边缘计算模型中的特性也是和单元间存在对应关系,因部件包含了多个单元,单元的特性又不全部相同,因此其特性也需要和部件建立映射关系。因此,需建立边缘计算模型、产品样机模型之间的数据转换。
步骤102:建立第一模型中的单元对象与第二模型中的各部件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
产品的结构构型是指将产品按照组成结构的依据分为不同的结构组成,随后分析边缘计算结构化的数据,将数据对应的单元对象与产品的结构构型相映射,将不同数据对应的单元对象实现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整体。第一模型中的单元对象与第二模型中的部件之间的相互关联即第一映射关系。
步骤103:针对各所述单元对象,建立单元对象的特性数据,与具有第一映射关系部件的特征数据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
特征数据包括:形状、材料、环境以及系统中的至少之一;
在实现单元对象向产品结构构型映射后,将该单元对象对应的单元特性数据和部件的特征相映射,为每一个部件赋予相应的特征信息,单元对象的特性数据与部件特征之间的映射即第二映射关系。
步骤104:针对各单元对象,建立单元对象的操作数据,与具有第一映射关系部件的行为信息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
行为信息包括:组装、旋转以及拉伸中的至少之一。
在实现单元对象向产品结构构型映射后,将该单元对象对应的单元操作数据和部件的行为相映射,为每一个部件赋予相应的行为信息,单元对象的操作数据与部件行为信息之间的映射即第三映射关系。
步骤105:针对各部件,从部件对应的特征数据中获取部件对应的初始状态;按照预设规则获取部件对应的终止状态,将终止状态添加至部件对应的特征数据中。
经过上述部件、特征和行为的数据映射后,即可对该部件调用外部方法来实现其对应的状态的变化。其中,部件的开始状态可以从特征数据中获得,部件的终止状态又可以返回至对应的特征数据中,并且终止状态数据又可从边缘计算结构化处理后的输出属性数据映射得来。
一种可选地按照预设规则获取部件对应的终止状态的方式为:依据部件对应的行为信息,对部件执行对应的行为操作;获取部件经历行为操作后的状态作为终止状态。
一种可选地按照预设规则获取部件对应的终止状态的方式为:针对各单元对象,建立单元对象的输出属性数据,与具有第一映射关系部件的终止状态之间的第四映射关系。
通过步骤101至步骤105中所示的操作流程完成边缘计算结构化数据向产品样机模型映射后,可利用产品样机模型中的结构和属性向计算机模型映射,将第二模型中的数据映射至计算机模型中后,依据计算机模型中的数据,生成产品类、属性以及操作函数。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边缘计算数据结构化处理后,将处理后的数据结构向产品样机模型映射的方法,将边缘计算结构化处理后的数据从局部化和有限化中解脱出来,经过向产品样机模型映射后可以实现自动化地向计算机模型映射,从而模型驱动架构下的实现自动化编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型间数据转换方法,通过基于目标产品的结构构型创建第二模型;建立第一模型中的单元对象与第二模型中的各部件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针对各单元对象,建立单元对象的特性数据,与具有第一映射关系部件的特征数据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针对各单元对象,建立单元对象的操作数据,与具有第一映射关系部件的行为信息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针对各部件,从部件对应的特征数据中获取部件对应的初始状态;按照预设规则获取部件对应的终止状态,将终止状态添加至部件对应的特征数据中。该种方式可高效、便捷地将边缘计算模型映射为产品样机模型,转换成产品样机模型后可以直接查看产品样机模型中对应的各部件的相关数据,产品样机模型中的数据代表各部件的信息,部件信息对设计参考价值更高,更全面,易于理解。
下面参照图2、图4以及图5,以目标产品为水刀加工系统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示的模型间数据转换方法进行说明。
在水刀加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工件位置的校正,在对边缘计算的数据进行结构化改造后,单元对象主要包括工件、水刀加工机床、水刀切割头,这些单元对象可以和水刀加工系统中的部件即产品构型相映射,如图2所示。下面以工件单元对象对应的不同属性进行说明,工件的扫描点云形状和三维CAD模型的空间位置数据、点云形状密度、三位CAD模型曲面类型是工件单元对象对应的单元特性,扫描点云形状和三维CAD数据空间位置的重合约束操作可以作为工件单元对象对应的单元操作数据,位置校正矩阵工件单元对象对应的单元输出数据,在进行向产品样机模型进行映射时主要按照如图4所示流程进行,产品样机模型映射完成后即可对产品样机模型向计算机模型映射完成自动化编程如图5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图4中仅是以对目标产品包含工件这一各部件的相关数据进行转换为例进行说明,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可采用相应地数据转换方式,对目标产品包含的各部件的相关数据进行转换,将目标产品相关的数据从边缘计算模型中转换至产品样机模型中,即从第一模型中转换至第二模型中。
实施例二
参照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一种模型间数据转换装置的结构框图。
本发明实施例的模型间数据转换装置包括:
创建模块601,用于基于目标产品的结构构型创建第二模型,其中,所述第二模型包含至少两个层级,每个层级包含至少一个部件;
第一建立模块602,用于建立第一模型中的单元对象与所述第二模型中的各部件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
第二建立模块603,用于针对各所述单元对象,建立所述单元对象的特性数据,与具有第一映射关系部件的特征数据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
第三建立模块604,用于针对各所述单元对象,建立所述单元对象的操作数据,与具有第一映射关系部件的行为信息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
获取模块605,用于针对各所述部件,从所述部件对应的特征数据中获取所述部件对应的初始状态;按照预设规则获取所述部件对应的终止状态,将所述终止状态添加至所述部件对应的特征数据中。
可选地,所述获取模块按照预设规则获取所述部件对应的终止状态时,具体用于:依据所述部件对应的行为信息,对所述部件执行对应的行为操作;获取所述部件经历所述行为操作后的状态作为终止状态。
可选地,所述获取模块按照预设规则获取所述部件对应的终止状态时,具体用于:针对各所述单元对象,建立所述单元对象的输出属性数据,与具有第一映射关系部件的终止状态之间的第四映射关系。
可选地,所述特征数据包括:形状、材料、环境以及系统中的至少之一;所述行为信息包括:组装、旋转以及拉伸中的至少之一。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数据映射模块,用于在所述获取模块按照预设规则获取所述部件对应的终止状态,将所述终止状态添加至所述部件对应的特征数据中之后,将所述第二模型中的数据映射至计算机模型中;生成模块,用于依据所述计算机模型中的数据,生成产品类、属性以及操作函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型间数据转换装置能够实现图1至图5的方法实施例中所示的模型间数据转换方法中的各个过程,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型间数据转换装置,通过基于目标产品的结构构型创建第二模型;建立第一模型中的单元对象与第二模型中的各部件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针对各单元对象,建立单元对象的特性数据,与具有第一映射关系部件的特征数据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针对各单元对象,建立单元对象的操作数据,与具有第一映射关系部件的行为信息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针对各部件,从部件对应的特征数据中获取部件对应的初始状态;按照预设规则获取部件对应的终止状态,将终止状态添加至部件对应的特征数据中。该种方式可高效、便捷地将边缘计算模型映射为产品样机模型,转换成产品样机模型后可以直接查看产品样机模型中对应的各部件的相关数据,产品样机模型中的数据代表各部件的信息,部件信息对设计参考价值更高,更全面,易于理解。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各软件模块与前述系统实施例中的各相应软件模块具有相同功能,对于各软件模块可执行的具体操作说明参照实施例一、实施例二中的相关说明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在此提供的一种模型间数据转换方法及装置不与任何特定计算机、虚拟系统或者其它设备固有相关。各种通用系统也可以与基于在此的示教一起使用。根据上面的描述,构造具有本发明方案的系统所要求的结构是显而易见的。此外,本发明也不针对任何特定编程语言。应当明白,可以利用各种编程语言实现在此描述的本发明的内容,并且上面对特定语言所做的描述是为了披露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发明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发明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发明的单独实施例。
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设备中的模块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模块或单元或组件组合成一个模块或单元或组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或子组件。除了这样的特征和/或过程或者单元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者设备的所有过程或单元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本发明的各个部件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以在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软件模块实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实践中使用微处理器或者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来实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模型间数据转换方案中的一些或者全部部件的一些或者全部功能。本发明还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这里所描述的方法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设备或者装置程序(例如,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这样的实现本发明的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信号的形式。这样的信号可以从因特网网站上下载得到,或者在载体信号上提供,或者以任何其他形式提供。
例如,图7示出了可以实现本发明的模型间数据转换方法的计算设备。该计算设备传统上包括处理器1010和以存储器1020形式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者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器1020可以是诸如闪存、E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硬盘或者ROM之类的电子存储器。存储器1020具有存储用于执行上述方法中的任何方法步骤的程序代码1031的存储空间1030。例如,存储程序代码的存储空间1030可以存储分别用于实现上面的方法中的各种步骤的各个程序代码1031。这些程序代码可以从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产品中读出或者写入到这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产品中。这些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诸如硬盘,紧致盘(CD)、存储卡或者软盘之类的程序代码载体。这样的计算机程序产品通常为例如图8所示的便携式或者固定存储单元。该存储单元可以具有与图7的计算设备中的存储器1020类似布置的存储段、存储空间等。程序代码可以适当形式进行压缩。通常,存储单元包括计算机可读代码1031’,即可以由诸如1010之类的处理器读取的代码,当这些代码由计算设备运行时,导致该计算设备执行上面所描述的方法中的各个步骤。
本文中所称的“一个实施例”、“实施例”或者“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者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此外,请注意,这里“在一个实施例中”的词语例子不一定全指同一个实施例。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被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发明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Claims (10)

1.一种模型间数据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目标产品的结构构型创建第二模型,其中,所述第二模型包含至少两个层级,每个层级包含至少一个部件;
建立第一模型中的单元对象与所述第二模型中的各部件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
针对各所述单元对象,建立所述单元对象的特性数据,与具有第一映射关系部件的特征数据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
针对各所述单元对象,建立所述单元对象的操作数据,与具有第一映射关系部件的行为信息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
针对各所述部件,从所述部件对应的特征数据中获取所述部件对应的初始状态;按照预设规则获取所述部件对应的终止状态,将所述终止状态添加至所述部件对应的特征数据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预设规则获取所述部件对应的终止状态的步骤,包括:
依据所述部件对应的行为信息,对所述部件执行对应的行为操作;
获取所述部件经历所述行为操作后的状态作为终止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预设规则获取所述部件对应的终止状态的步骤,包括:
针对各所述单元对象,建立所述单元对象的输出属性数据,与具有第一映射关系部件的终止状态之间的第四映射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征数据包括:形状、材料、环境以及系统中的至少之一;
所述行为信息包括:组装、旋转以及拉伸中的至少之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按照预设规则获取所述部件对应的终止状态,将所述终止状态添加至所述部件对应的特征数据中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二模型中的数据映射至计算机模型中;
依据所述计算机模型中的数据,生成产品类、属性以及操作函数。
6.一种模型间数据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创建模块,用于基于目标产品的结构构型创建第二模型,其中,所述第二模型包含至少两个层级,每个层级包含至少一个部件;
第一建立模块,用于建立第一模型中的单元对象与所述第二模型中的各部件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
第二建立模块,用于针对各所述单元对象,建立所述单元对象的特性数据,与具有第一映射关系部件的特征数据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
第三建立模块,用于针对各所述单元对象,建立所述单元对象的操作数据,与具有第一映射关系部件的行为信息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
获取模块,用于针对各所述部件,从所述部件对应的特征数据中获取所述部件对应的初始状态;按照预设规则获取所述部件对应的终止状态,将所述终止状态添加至所述部件对应的特征数据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按照预设规则获取所述部件对应的终止状态时,具体用于:
依据所述部件对应的行为信息,对所述部件执行对应的行为操作;
获取所述部件经历所述行为操作后的状态作为终止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按照预设规则获取所述部件对应的终止状态时,具体用于:
针对各所述单元对象,建立所述单元对象的输出属性数据,与具有第一映射关系部件的终止状态之间的第四映射关系。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征数据包括:形状、材料、环境以及系统中的至少之一;
所述行为信息包括:组装、旋转以及拉伸中的至少之一。
10.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型间数据转换方法。
CN202010833400.6A 2020-08-18 2020-08-18 一种模型间数据转换方法与装置 Pending CN11213085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33400.6A CN112130857A (zh) 2020-08-18 2020-08-18 一种模型间数据转换方法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33400.6A CN112130857A (zh) 2020-08-18 2020-08-18 一种模型间数据转换方法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30857A true CN112130857A (zh) 2020-12-25

Family

ID=738503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33400.6A Pending CN112130857A (zh) 2020-08-18 2020-08-18 一种模型间数据转换方法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30857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27395A (zh) * 2016-06-29 2016-11-16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语义元模型的产品统一模型构建系统及构建方法
CN110245128A (zh) * 2019-06-18 2019-09-17 北京明略软件系统有限公司 元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11199102A (zh) * 2019-12-27 2020-05-26 苏州数设科技有限公司 定义产品特征和模型映射关系的方法和装置
CN111208990A (zh) * 2019-12-27 2020-05-29 苏州数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对象分析方法与装置
CN111221921A (zh) * 2019-12-27 2020-06-02 苏州数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模型间数据传输方法与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27395A (zh) * 2016-06-29 2016-11-16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语义元模型的产品统一模型构建系统及构建方法
CN110245128A (zh) * 2019-06-18 2019-09-17 北京明略软件系统有限公司 元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11199102A (zh) * 2019-12-27 2020-05-26 苏州数设科技有限公司 定义产品特征和模型映射关系的方法和装置
CN111208990A (zh) * 2019-12-27 2020-05-29 苏州数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对象分析方法与装置
CN111221921A (zh) * 2019-12-27 2020-06-02 苏州数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模型间数据传输方法与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杨洪君;宁汝新;郑轶;: "基于XML的CAD系统和虚拟装配系统之间的数据转换", 机械设计与制造, no. 11 *
田建平;张旭;: "自顶向下的装配模型映射及其实现技术研究",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no. 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343963B2 (ja) 画像を入力とする関数を学習するためのデータセット
US20180181682A1 (en) Replica selection
KR102055955B1 (ko) 강체 운동들에 의해 변환된 기하학적 엘리먼트들
CN103135446B (zh) 一种多轴数控机床刀具运动轨迹验证装置
CN103649856A (zh) 通过工具的动作模拟物体的加工的方法及其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08073682A (zh) 基于参数视图函数查询数据库
CN108038335B (zh) 一种确定飞机蒙皮单元应力载荷的方法与装置
EP4174713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hree-dimensional modeling
Grasl et al. GRAPE: using graph grammars to implement shape grammars.
CN102177518A (zh) 实现有限元模型的方法和设备
Fu et al. Automated manufacturing planning approach based on volume decomposition and graph-grammars
CN105144007A (zh) 在加工仿真期间执行撤销操作和重做操作的系统和方法
JP6998045B2 (ja) 機械加工支援方法、機械加工支援システム、および機械加工支援プログラム
Duda et al. The architecture of intelligent system for CNC machine tool programming
JP2017504890A5 (zh)
US20110208497A1 (en) Computer aided design method for creating a surface in a complex system
Jiang et al. Efficient Booleans algorithms for triangulated meshes of geometric modeling
Fu et al. A graph grammar based approach to automated manufacturing planning
CN112130857A (zh) 一种模型间数据转换方法与装置
Kwon et al. Semantics-aware adaptive simplification for lightweighting diverse 3D CAD models in industrial plants
US20230229824A1 (en) Designing a product using procedural graphs
CN108571960A (zh) 一种定位方法和定位设备
CN112100737B (zh) 模型生成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的电子设备
CN111782217B (zh) 快速高效产生cache一致性测试C程序的系统及方法
CN109840945B (zh) 有限元预处理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