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18292A - 用于跨链通信的方法、装置、网络节点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用于跨链通信的方法、装置、网络节点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118292A CN112118292A CN202010813977.0A CN202010813977A CN112118292A CN 112118292 A CN112118292 A CN 112118292A CN 202010813977 A CN202010813977 A CN 202010813977A CN 112118292 A CN112118292 A CN 11211829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formation
- node
- signature
- blockchain
- cha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422 calcul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LPLLVINFLBSFRP-UHFFFAOYSA-N 2-methylamino-1-phenylpropan-1-one Chemical compound CNC(C)C(=O)C1=CC=CC=C1 LPLLVINFLBSFR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132539 Cosmo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5956 Cosmos caudatu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80258 Dyschoriste linear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32—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 H04L9/3247—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involving digital signa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区块链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于跨链通信的方法、装置、网络节点和存储介质,其中,该跨链通信方法包括:在至少运行第一区块链的第一节点获取到用户在第一区块链上向第二区块链发起基于跨链请求的第一信息时,该第一节点确定自己是否至少为该第一区块链的可信节点;若是,则验证该第一信息中的第一签名的合法性,该第一信息中包括该用户的第一签名;若合法,则该第一节点对该第一信息进行第二签名,生成第二信息;向第二区块链发送该第二信息。本发明实现了不同区块链之间跨链通信的可能性与可靠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区块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跨链通信的方法、装置、网络节点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区块链技术是基于去中心化的对等网络(也称之为P2P网络),通过密码学和共识机制,来维护一个分布式的数据库,也被称之为分布式账本。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目前为止,产生了诸如公有链、私有链和联盟链等数量众多的区块链系统。但这些区块链系统都是以信息孤岛的形式存在,因为没有技术能够确保数据通信的安全性,故很难在不同区块链之间建立通信。
现有技术中,虽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正在尝试各种方案,例如,Cosmos和polkadot等都是用于尝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开源方案。不过,该方案中还存在如何保证跨链通信可靠性等技术难题。
为此,如何提供一种可靠的跨链通信方法,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正在尝试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所述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用于跨链通信的方法、装置、网络节点和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跨链通信可靠性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跨链通信方法,由在至少运行有第一区块链和第二区块链的对等网络中的任一节点执行,所述跨链通信方法包括:在至少运行第一区块链的第一节点获取到用户在第一区块链上向第二区块链发起基于跨链请求的第一信息时,所述第一节点确定自己是否至少为所述第一区块链的可信节点;若是,则验证所述第一信息中的第一签名的合法性,其中,所述第一信息中包括所述用户的第一签名;若合法,则所述第一节点对所述第一信息进行签名,生成至少包括所述第一信息、第一节点和第二签名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签名为所述第一节点对所述第一信息的签名;向第二区块链发送所述第二信息。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上述跨链通信方法,还包括:在至少运行第二区块链的第二节点接收到所述第二信息时,确定所述第二信息的合法性;若合法,则在所述第二区块链上记录所述第二信息;基于所述记录,确定所述第二区块链是否接收到超过N个所述可信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二事务,N为预设的可信数量;若是,则在所述第二区块链上接受所述第二信息为所述第一区块链上的用户跨链发送过来的消息。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确定所述第二信息的合法性,具体包括:验证所述第二签名的合法性;若合法,则再验证所述第一签名是否合法:若是,则确定所述第二信息为合法。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信息中至少包括:发起用户信息;第一区块链信息;第二区块链信息;由第一区块链传递至第二区块链的信息;发起用户对以上信息的第一签名。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跨链通信装置,设置于至少运行有第一区块链和第二区块链的对等网络中的任一节点上,所述跨链通信装置包括:跨链侦测模块,被配置为在至少运行第一区块链的第一节点获取到用户在第一区块链上向第二区块链发起基于跨链请求的第一信息时,所述第一节点确定自己是否至少为所述第一区块链的可信节点;第一签名验证模块,被配置为若是,则验证所述第一信息中的第一签名的合法性,其中,所述第一信息中包括所述用户的第一签名;签名模块,被配置若合法,则所述第一节点对所述第一信息进行签名,生成至少包括所述第一信息、第一节点和第二签名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签名为所述第一节点对所述第一信息的签名;跨链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向第二区块链发送所述第二信息。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跨链通信装置,还包括:第二签名验证模块,被配置为在至少运行第二区块链的第二节点接收到所述第二信息时,确定所述第二信息的合法性;记录模块,被配置为若合法,则在所述第二区块链上记录所述第二信息;可信数量确认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述记录,确定所述第二区块链是否接收到超过N个所述可信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二事务,N为预设的可信数量;跨链响应模块,被配置为若是,则在所述第二区块链上接受所述第二信息为所述第一区块链上的用户跨链发送过来的消息。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信息中相比所述第一信息至少还包括:第一节点信息和第二签名,所述第二签名为对所述第一节点对所述第一信息的签名;所述第二签名验证模块,具体包括:第一签名验证单元,被配置为验证所述第二签名的合法性;第二签名验证单元,被配置为若合法,则再验证所述第一签名是否合法:合法确认单元,被配置为若是,则确定所述第二信息为合法。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信息中至少包括:发起用户信息;第一区块链信息;第二区块链信息;由第一区块链传递至第二区块链的信息;发起用户对以上信息的第一签名。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网络节点,所述网络节点包括至少运行有第一区块链和第二区块链的对等网络中的任一节点,所述网络节点上至少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在第一区块链上的可信节点对用户发起跨链通信的第一信息进行验证,确保用户发起信息的安全性,再通过该可信节点对该第一信息进行签名,得到第二信息;与此同时,在第二区块链的任一节点来接收所述可信节点发送的第二信息,然后对该第二信息进行验证,最后在该第二信息被验证成功,且在第二区块链收到可信数量的该第二信息时,才接受第一区块链上用户发送过来的消息。在该跨链通信中,从节点选择、信息验证以及区块链全局的可信数量验证,层层加强了数据在任一环节被篡改的难度,从而实现了用户在不同区块链间跨链通信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可以应用本发明跨链通信方法的系统架构;
图2为本发明在一实施例中提供的跨链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在另一实施例中提供的跨链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在一实施例中提供的跨链通信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发明。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发明的描述。
为了说明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例
图1为本发明提供可以应用本发明跨链通信方法的系统架构。
如图1所示,该系统架构100为由多个终端设备101、102、103、104、105、106通过网络107互连构成的对等网络,也称为P2P网络。
所述网络107是实现所述终端设备101、102、103、104、105和106互联的通信链路,所述网络107可以是实现所述通信链路的应用程序、算法等,同时,所述网络107也可以是诸如网线、光纤、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或者所述网络107是上述的任意组合。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对等网络中的终端设备的数量可能远远大于图1所示,即并不仅限于上述终端设备101、102、103、104、105和106。且所述终端设备101、102、103、104、105或106可以具体包括硬件、软件或两者的结合。例如,当所述终端设备101、102、103、104、105或106为硬件时,可以具体为计算机、服务器、网关、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设备等;当所述终端设备101、102、103、104、105或106为软件时,可以具体为安装在所述硬件上的应用或计算机程序等;当然,所述终端设备101、102、103、104、105或106还可以是上述软件与硬件的结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系统架构应用于区块链技术的网络基础,以此来实现不同区块链之间的跨链通信。
示例性的,假设第一区块链运行在所述对等网络中,同时,第二区块链也运行在所述对等网络中,那么用户在所述对等网络中的任一终端设备101、102、103、104、105或106上登陆第一区块链,然后向第二区块链发起基于跨链通信的消息;与此同时,所述第二区块链的任一在线节点便可接收到该消息。其中,所述消息在跨链通信过程中的安全性实现,则可以通过下面具体的实施例来予以说明。
具体的,基于区块链技术可知,以上述第一区块链为例,可以在上述对等网络中的任一终端设备101、102、103、104、105或106安装第一区块链应用或登陆所述第一区块链,当用户在该终端设备上接入第一区块链时,则所述终端设备即为所述第一区块链的其中一个在线节点,如果该节点在所述第一区块链下产生了信息,那么该信息会基于所述对等网络,被同步复制到所述第一区块链的其它节点中。
需要理解的,在上述对等网络中的任一终端设备101、102、103、104、105或106,其既可以是第一区块链的节点,也可以是第二区块链的节点。也就是说,在上述图1所示对等网络中,可以运行不止一个区块链系统,或者说,任一终端设备上101、102、103、104、105或106可以接入不同的区块链,或者同时多个不同的区块链应用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所示,所述终端设备101、102、103、104、105或106可以作为一个接入第一区块链或/和第二区块链的网络节点,在所述网络节点上可以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在以下实施例提供的跨链通信方法的步骤。
基于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发明构思,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在以下实施例提供的跨链通信方法的步骤。
第二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将根据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应用示例,对本发明的跨链通信方法做更为详细的说明。
图2为本发明在一实施例中提供的跨链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跨链通信方法用于实现不同区块链之间的跨链通信,例如,用户在第一区块链的任一网络节点上向第二区块链发送信息。其中,上述跨链通信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至少运行有第一区块链和第二区块链的对等网络中的任一节点,例如,图1所示对等网络中的任一终端设备101、102、103、104、105或106。
如图2所示,上述跨链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10:在至少运行第一区块链的第一节点获取到用户在第一区块链上向第二区块链发起基于跨链请求的第一信息时,所述第一节点确定自己是否至少为所述第一区块链的可信节点。
具体的,第一节点是指执行所述跨链通信方法的执行主体,如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101。至少运行第一区块链的第一节点,即所述第一节点接入了所述第一区块链。那么,如果有用户在其它接入第一区块链的节点上发起基于跨链通信的第一信息,则第一区块链上的所有节点都可以接收到该第一信息。显然,第一节点也可以是发起第一信息的节点。
此外,为了保证第一信息的可靠性,可以由第一区块链中的可信节点来获取该第一信息。其中,可信节点是指被第一区块链所认可或认证的节点。具体的,所述可信节点可以是由第一区块链中所有节点投票选取来确定,例如经2/3节点共同任何的节点可以为作为可信节点;再例如,所述可信性节点也可以是第一区块链和第二区块链共同认证或认可的节点,即两个可信节点的交集。需要理解的是,可信节点的确定方式并不仅限于前述示例,设置可信节点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多个节点共谋对用户发起的第一信息进行篡改,以保证跨链通信的可靠性。
示例性的,上述可行节点可以是由区块链在启动时,或者运行时添加进去的。比如联盟链,由联盟里面2/3以上节点认可的账号就可以成为可信节点(账号)。
S220:若是,则验证所述第一信息中的第一签名的合法性,其中,所述第一信息中包括所述用户的第一签名。
具体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息中除了包括上述第一签名外,还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发起用户信息u;
第一区块链信息A;
第二区块链信息B;
由第一区块链传递至第二区块链的信息msg;
则所述第一签名,则是发起用户对以上信息的签名,可以即为usign。那么,所述第一信息的内容即可以表示为:((u,A,B,msg),usign)。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示例性的,所述发起用户信息u可以为用户ID,所述第一区块链信息A和第二区块链信息B可以分别为跨链通信起始区块链的链ID和目的区块链的链ID,所述由第一区块链传递至第二区块链的信息msg可以为交易信息等,所述第一签名usign可以具体为对上述发起用户信息u、第一区块链信息A、第二区块链信息B、由第一区块链传递至第二区块链的信息msg的进行哈希计算的哈希值,或者是基于非对称加密算法,用用户私钥对所述哈希值加密的加密数据等。
右上可知,当第一节点在确定为可信节点的情况下,通过验证签名可以确定在第一区块链上获取到的所述第一信息是否被篡改,或者是不是第一区块链上合法用户发送的跨链通信等,即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具体的,所述第一节点验证所述第一签名是否合法,来确认上述信息是否被篡改。
例如,结合上述示例,假设所述第一签名为发起用户对((u,A,B,msg)的签名,那么该第一签名可以为对所述((u,A,B,msg)进行哈希计算,得到第一哈希值;相应的,当所述第一节点接收到该第一信息时,将根据第一信息中的((u,A,B,msg)同样进行哈希计算,得到第二哈希值。然后,比较所述第一哈希值与第二哈希值是否一致,若一致,则可以确认所述内容((u,A,B,msg)未被修改,否则,则确认所述内容((u,A,B,msg)被修改过。
此外,由于区块链技术本身就是对现有加密技术的应用,故这里对签名与签名验证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区块链中,当不是可信节点的节点获取到所述第一信息时,将不对该第一信息做进一步处理,故这里省略对于不是可信节点的处理情况,因为该种情况并非本发明对于现有技术的贡献,故这里不做详细讨论。
S230:若合法,则所述第一节点对所述第一信息进行签名,生成至少包括所述第一信息、第一节点和第二签名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签名为所述第一节点对所述第一信息的签名。
具体的,在所述第一信息合法的情况下,则第一节点需要对该第一信息进行确认,并签名来保证第一信息在环节的可靠性。
示例性的,结合上述示例来说,假设所述第一节点为a,那么所述第一节点a对第一信息的签名可以记为:asign。由此,所述第二信息的内容相比所述第一信息至少还包括:第一节点a和第二签名asign,所述第二签名asign为对所述第一节点对所述第一信息((u,A,B,msg),usign)的签名,其中,所述第一节点a也即第一节点的信息,如第一节点接入第一区块链的ID信息。由此可见,所述第二信息可以表示为:(((u,A,B,msg),usign),a,asign)。
S240:向第二区块链发送所述第二信息。
上述实施例,通过在接入第一区块链的第一节点上实现向第二区块链基于跨链通信的信息发送,其中跨链通信中的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分别保证了信息在第一区块链上传输的可靠性。
具体的,上述图2所示实施例中是从跨链通信的信息发送侧的角度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说明,下面将继续从跨链通信的信息接收的的角度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图3为本发明在另一实施例中提供的跨链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所示,所述跨链通信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310-S340:
S310:在至少运行第二区块链的第二节点接收到所述第二信息时,确定所述第二信息的合法性。
具体的,所述第二节点是接入第二区块链的节点,同样,所述第二节点可以为图1所示对等网络中的任一节点。需要理解的是,所述第二节点和上述第一节点可以为如图1所示对等网络中的两个不同终端设备。当然,所述第二节点和上述第一节点也可以是同一设备,即如图1所示对等网络中的终端设备101。
其中,当所述第二节点与第一节点为不同的节点时,则此时执行所述跨链通信方法的执行主体为诸如图1所示对等网络中的两个关联的节点;当所述第二节点和第一节点为相同节点时,则此时执行所述跨链通信方法的执行主体为为诸如图1所示对等网络中的同一节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第二节点接收到的第二信息的内容包括第一签名和第二签名,为此确定所述第二信息的合法性,则可以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410:验证所述第二签名的合法性;
S420若合法,则再验证所述第一签名是否合法:
S430:若是,则确定所述第二信息为合法。
其中,如果验证第二签名或第一签名为不合法,则此时将不再对所述第二信息进行处理,在具体实施中,这种情况并非本发明对于现有技术的贡献,故这里省略在验证所述第二签名或第一签名时,不合法的具体执行动作。示例性的,所述执行动作可以包括停止执行;舍弃所述第二信息等操作,这些可以由实施本发明的技术人员自行确定,这里不再赘述
此外,基于上述描述可知,对于第二签名和第一签名的验证都是现有技术,故这里也不再赘述。
S320:若合法,则在所述第二区块链上记录所述第二信息。
具体的,这里对第二信息的记录仅是信息的临时,或暂时记录,并不代表第二区块链响应所述第二信息或第二信息中的请求等。其中,记录所述第二信息的方式包括在第二节点的区块上记录所述信息,或者在第二节点的区块上划分一临时空间来暂存所述第二信息,或者其他可能的信息暂存方法。
需要理解的是,当第二节点验证所述第二信息成功后,对所述第二信息的记录可以被同步复制到所述第二区块链上其它节点上。
S330:基于所述记录,确定所述第二区块链是否接收到超过N个所述可信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二事务,N为预设的可信数量。
具体的,可行数量N是预先设置了一个数值,取值可以为正整数。基于前述可知,通过第二节点验证后,跟所述第二信息可获知到在第一区块链上发送所述第二信息的可信节点,为此通过同步记录,便可知道第二区块链一共收到了多少个可信节点发送过来的所述第二信息。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可信数量N,也是为了其它节点可能通过共谋来篡改信息的成本或难度,从而实现跨链通信的可靠性。
S340:若是,则在所述第二区块链上接受所述第二信息为所述第一区块链上的用户跨链发送过来的消息。
具体的,当一般所述第二信息被可信数量N的可信节点证实,那么即正式接受用户在第一区块链上向第二区块链传递的信息msg。
其中,在第二区块链上记录所述第二信息,与在所述第二区块链上接受所述第二信息,是不同的,记录第二信息不一定会执行。比如说,所述第二信息中包括用户发起的第一信息,假设其中由第一区块链传递至第二区块链的信息msg为:“给B发100块钱”。那么,所述第二区块链可以将所述第二信息中包含的该信息“给B发100块钱”当作一条消息记录下,但是不会去执行发钱这个动作,而接受则会执行这个动作。
上述实施例,利用在第二区块链侧对收到的跨链通信的信息进行相应的验证,并在该信息被可信数量N认证后,方才接受所述信息,以此来保证了跨链通信的可靠性。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第三实施例
基于第二实施例相同的一个总的发明构思,对应的,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跨链通信装置。由于所述跨链通信装置与所述跨链通信方法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和预期的技术效果都是相同的,为此以下将对本实施例做简单说明,若想要了解更为清楚、完整的技术方案,可以参考上述第二实施例。
图4为本发明在一实施例中提供的跨链通信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的,所示跨链通信装置用于设置于至少运行有第一区块链和第二区块链的对等网络中的任一节点上,如图4所示,所述跨链通信装置400包括:跨链侦测模块401,被配置为在至少运行第一区块链的第一节点获取到用户在第一区块链上向第二区块链发起基于跨链请求的第一信息时,所述第一节点确定自己是否至少为所述第一区块链的可信节点;第一签名验证模块402,被配置为若是,则验证所述第一信息中的第一签名的合法性,其中,所述第一信息中包括所述用户的第一签名;签名模块403,被配置若合法,则所述第一节点对所述第一信息进行签名,生成至少包括所述第一信息、第一节点和第二签名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签名为所述第一节点对所述第一信息的签名;跨链发送模块404,被配置为向第二区块链发送所述第二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跨链通信装置还包括:第二签名验证模块,被配置为在至少运行第二区块链的第二节点接收到所述第二信息时,确定所述第二信息的合法性;记录模块,被配置为若合法,则在所述第二区块链上记录所述第二信息;可信数量确认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述记录,确定所述第二区块链是否接收到超过N个所述可信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二事务,N为预设的可信数量;跨链响应模块,被配置为若是,则在所述第二区块链上接受所述第二信息为所述第一区块链上的用户跨链发送过来的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签名验证模块,具体包括:第一签名验证单元,被配置为验证所述第二签名的合法性;第二签名验证单元,被配置为若合法,则再验证所述第一签名是否合法:合法确认单元,被配置为若是,则确定所述第二信息为合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息中至少包括:发起用户信息;第一区块链信息;第二区块链信息;由第一区块链传递至第二区块链的信息;发起用户对以上信息的第一签名。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跨链通信方法,由在至少运行有第一区块链和第二区块链的对等网络中的任一节点执行,其特征在于,所述跨链通信方法包括:
在至少运行第一区块链的第一节点获取到用户在第一区块链上向第二区块链发起基于跨链请求的第一信息时,所述第一节点确定自己是否至少为所述第一区块链的可信节点;
若是,则验证所述第一信息中的第一签名的合法性,其中,所述第一信息中包括所述用户的第一签名;
若合法,则所述第一节点对所述第一信息进行签名,生成至少包括所述第一信息、第一节点和第二签名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签名为所述第一节点对所述第一信息的签名;
向第二区块链发送所述第二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跨链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至少运行第二区块链的第二节点接收到所述第二信息时,确定所述第二信息的合法性;
若合法,则在所述第二区块链上记录所述第二信息;
基于所述记录,确定所述第二区块链是否接收到超过N个所述可信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二事务,N为预设的可信数量;
若是,则在所述第二区块链上接受所述第二信息为所述第一区块链上的用户跨链发送过来的消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跨链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二信息的合法性,具体包括:
验证所述第二签名的合法性;
若合法,则再验证所述第一签名是否合法:
若是,则确定所述第二信息为合法。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跨链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中至少包括:
发起用户信息;
第一区块链信息;
第二区块链信息;
由第一区块链传递至第二区块链的信息;
发起用户对以上信息的第一签名。
5.一种跨链通信装置,设置于至少运行有第一区块链和第二区块链的对等网络中的任一节点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跨链通信装置包括:
跨链侦测模块,被配置为在至少运行第一区块链的第一节点获取到用户在第一区块链上向第二区块链发起基于跨链请求的第一信息时,所述第一节点确定自己是否至少为所述第一区块链的可信节点;
第一签名验证模块,被配置为若是,则验证所述第一信息中的第一签名的合法性,其中,所述第一信息中包括所述用户的第一签名;
签名模块,被配置若合法,则所述第一节点对所述第一信息进行签名,生成至少包括所述第一信息、第一节点和第二签名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签名为所述第一节点对所述第一信息的签名;
跨链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向第二区块链发送所述第二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跨链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签名验证模块,被配置为在至少运行第二区块链的第二节点接收到所述第二信息时,确定所述第二信息的合法性;
记录模块,被配置为若合法,则在所述第二区块链上记录所述第二信息;
可信数量确认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述记录,确定所述第二区块链是否接收到超过N个所述可信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二事务,N为预设的可信数量;
跨链响应模块,被配置为若是,则在所述第二区块链上接受所述第二信息为所述第一区块链上的用户跨链发送过来的消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跨链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签名验证模块,具体包括:
第一签名验证单元,被配置为验证所述第二签名的合法性;
第二签名验证单元,被配置为若合法,则再验证所述第一签名是否合法:
合法确认单元,被配置为若是,则确定所述第二信息为合法。
8.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跨链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中至少包括:
发起用户信息;
第一区块链信息;
第二区块链信息;
由第一区块链传递至第二区块链的信息;
发起用户对以上信息的第一签名。
9.一种网络节点,所述网络节点包括至少运行有第一区块链和第二区块链的对等网络中的任一节点,所述网络节点上至少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813977.0A CN112118292A (zh) | 2020-08-13 | 2020-08-13 | 用于跨链通信的方法、装置、网络节点和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813977.0A CN112118292A (zh) | 2020-08-13 | 2020-08-13 | 用于跨链通信的方法、装置、网络节点和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118292A true CN112118292A (zh) | 2020-12-22 |
Family
ID=738051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813977.0A Pending CN112118292A (zh) | 2020-08-13 | 2020-08-13 | 用于跨链通信的方法、装置、网络节点和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118292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861186A (zh) * | 2021-01-28 | 2021-05-28 | 上海分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身份一致性证明方法及身份一致性证明系统 |
CN113992376A (zh) * | 2021-10-21 | 2022-01-28 | 卓尔智联(武汉)研究院有限公司 | 基于区块链的跨链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683630A (zh) * | 2018-04-03 | 2018-10-19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跨区块链的认证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
CN109345387A (zh) * | 2018-09-04 | 2019-02-15 | 湖南宸瀚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区块链跨链交易方法、跨链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
CN110035045A (zh) * | 2018-11-16 | 2019-07-19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跨链数据的可信管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
US20190268351A1 (en) * | 2018-02-27 | 2019-08-29 | Alibaba Group Holding Limited | Method, apparatus, system,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cross-blockchain interaction |
CN110290021A (zh) * | 2019-06-19 | 2019-09-27 | 辽宁大学 | 基于动态规划算法的跨链共识时延优化方法 |
US20190305966A1 (en) * | 2018-04-03 | 2019-10-03 | Alibaba Group Holding Limited | Cross-blockchain authent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
CN110430162A (zh) * | 2019-06-28 | 2019-11-08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一种跨链发送可认证消息的方法和装置 |
CN110689434A (zh) * | 2019-09-26 | 2020-01-14 | 重庆邮电大学 | 一种基于公证人组的跨区块链交互方法 |
US20200074450A1 (en) * | 2017-04-11 | 2020-03-05 | nChain Holdings Limited | Secure transfer between blockchains |
CN111130808A (zh) * | 2020-03-26 | 2020-05-08 | 杭州智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区块链的跨链资产映射方法及系统 |
US20200177388A1 (en) * | 2019-06-28 | 2020-06-04 | Alibaba Group Holding Limited | Cross-blockchain resource transmission |
US20200175526A1 (en) * | 2019-07-31 | 2020-06-04 | Alibaba Group Holding Limited | Blockchain-based bill write-off method,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
CN111311209A (zh) * | 2020-02-03 | 2020-06-19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跨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CN111324425A (zh) * | 2020-02-28 | 2020-06-23 |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访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1464536A (zh) * | 2020-03-31 | 2020-07-28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区块链跨链方法及装置 |
-
2020
- 2020-08-13 CN CN202010813977.0A patent/CN11211829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200074450A1 (en) * | 2017-04-11 | 2020-03-05 | nChain Holdings Limited | Secure transfer between blockchains |
US20190268351A1 (en) * | 2018-02-27 | 2019-08-29 | Alibaba Group Holding Limited | Method, apparatus, system,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cross-blockchain interaction |
US20190305966A1 (en) * | 2018-04-03 | 2019-10-03 | Alibaba Group Holding Limited | Cross-blockchain authent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
CN108683630A (zh) * | 2018-04-03 | 2018-10-19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跨区块链的认证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
CN109345387A (zh) * | 2018-09-04 | 2019-02-15 | 湖南宸瀚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区块链跨链交易方法、跨链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
CN110035045A (zh) * | 2018-11-16 | 2019-07-19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跨链数据的可信管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
CN110290021A (zh) * | 2019-06-19 | 2019-09-27 | 辽宁大学 | 基于动态规划算法的跨链共识时延优化方法 |
CN110430162A (zh) * | 2019-06-28 | 2019-11-08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一种跨链发送可认证消息的方法和装置 |
US20200177388A1 (en) * | 2019-06-28 | 2020-06-04 | Alibaba Group Holding Limited | Cross-blockchain resource transmission |
US20200175526A1 (en) * | 2019-07-31 | 2020-06-04 | Alibaba Group Holding Limited | Blockchain-based bill write-off method,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
CN110689434A (zh) * | 2019-09-26 | 2020-01-14 | 重庆邮电大学 | 一种基于公证人组的跨区块链交互方法 |
CN111311209A (zh) * | 2020-02-03 | 2020-06-19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跨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CN111324425A (zh) * | 2020-02-28 | 2020-06-23 |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访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1130808A (zh) * | 2020-03-26 | 2020-05-08 | 杭州智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区块链的跨链资产映射方法及系统 |
CN111464536A (zh) * | 2020-03-31 | 2020-07-28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区块链跨链方法及装置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861186A (zh) * | 2021-01-28 | 2021-05-28 | 上海分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身份一致性证明方法及身份一致性证明系统 |
CN113992376A (zh) * | 2021-10-21 | 2022-01-28 | 卓尔智联(武汉)研究院有限公司 | 基于区块链的跨链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3992376B (zh) * | 2021-10-21 | 2023-07-21 | 卓尔智联(武汉)研究院有限公司 | 基于区块链的跨链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958110B (zh) | 一种基于零知识证明的区块链隐私数据管理方法和系统 | |
CN111010376B (zh) | 基于主从链的物联网认证系统及方法 | |
CN107483509B (zh) | 一种身份验证方法、服务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2311735B (zh) | 可信认证方法,网络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 |
JP2020522053A (ja) | ブロックチェーン状態確認 | |
CN111066286A (zh) | 使用高可用性的可信执行环境检索区块链网络的公共数据 | |
CN113328997B (zh) | 联盟链跨链系统及方法 | |
CN112801663B (zh) | 区块链存证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和介质 | |
CN110177124B (zh) | 基于区块链的身份认证方法及相关设备 | |
CN111639327A (zh) | 一种开放平台的认证方法及装置 | |
CN110930153B (zh) | 基于隐藏第三方账号的区块链隐私数据管理方法和系统 | |
KR20200080441A (ko) | 사물인터넷 블록체인 환경에서의 디바이스 분산 인증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디바이스 분산 인증 시스템 | |
CN112311779B (zh) | 应用于区块链系统的数据访问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12118292A (zh) | 用于跨链通信的方法、装置、网络节点和存储介质 | |
CN113328854B (zh) | 基于区块链的业务处理方法及系统 | |
US20240364523A1 (en) |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based on time-based one-time password algorithm | |
CN112104607B (zh) | 跨链通信的方法、装置、网络节点和存储介质 | |
CN112104701B (zh) | 一种跨链通信的方法、装置、网络节点和存储介质 | |
CN111353780A (zh) | 授权验证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14172923B (zh) | 数据传输方法、通信系统及通信装置 | |
CN112333176B (zh) | 基于数据接收方的数据传送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4710362A (zh) | 基于区块链的身份认证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13159774A (zh) | 一种区块链中可监管零知识证明验证方法及系统 | |
CN116561820B (zh) | 可信数据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 |
CN111985927B (zh) | 基于社交网络的区块链地址认证方法以及区块链交易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222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