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17794A - 快速翻转方便充电器 - Google Patents

快速翻转方便充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17794A
CN112117794A CN202010815321.2A CN202010815321A CN112117794A CN 112117794 A CN112117794 A CN 112117794A CN 202010815321 A CN202010815321 A CN 202010815321A CN 112117794 A CN112117794 A CN 1121177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er
flip
usb interface
interface
qui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1532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忠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lian Inspi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lian Inspi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010319350.X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1564875A/zh
Application filed by Dalian Inspi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lian Inspi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1177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17794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02J7/004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holding portable devices containing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4Supports for telephone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快速翻转方便充电器,其特征是:充电器外壳(1)由圆柱曲面与平面组成的分界面分隔开的固定底座(2)和翻盖(3)组成,固定底座(2)与翻盖(3)在圆柱面分隔面处铰接连接,固定底座(2)和翻盖(3)在圆柱曲面交界处分别设置翻转轴(17)和转轴座(18)铰接连接。在固定底座(2)高出端设置按钮(4),按动按钮(4),翻盖(3)内部的扭转弹簧(8)将翻盖(3)翻起。翻盖外表面设置至少一个导电的电极板,电极板与数据连接线(11)或USB(通用串行总线)接口电连接。本发明的快速翻转方便充电器的充电效率与有线充电器的效率几乎相同,对外无电磁辐射,由于充电放置区域面积大,可对手机采用平充、横充、竖充三种方式充电,使用随意方便。

Description

快速翻转方便充电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和电器领域及手机充电领域,具体涉及家电充电器和手机充电器。
背景技术
无线充电比有线充电确实方便了不少,目前的无线充电器多数是圆盘形底座手机平躺放置在圆盘中心位置充电,也有少数的方形充电器中部带有可翻折的支架翻折成X型支架,手机可以横着斜放,可以一边横着屏幕看手机一边充电。有的支架为了虽然可以横充和竖充,但结构复杂,需要多个连杆连接,使用需要双手配合操作才能打开,使用不够方便,整体外形感觉不够完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将现有的手机充电器能够在充电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平躺姿态充电、横躺斜靠充电和竖着斜靠充电,使手机充电使用更加方便。
技术方案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快速翻转方便充电器,其特征是:充电器(1)由圆柱曲面与平面组成的分界面分隔开的固定底座(2)和翻盖(3)组成,固定底座(2)与翻盖(3)在圆柱面分隔面处铰接连接,固定底座(2)和翻盖(3)在圆柱曲面交界处分别设置翻转轴(17)和转轴座(18)铰接连接。
进一步地,在固定底座(2)高出部分的凸台(21)内设置按钮(4),按动按钮(4),翻盖(3)内部的扭转弹簧(28)将翻盖(3)扭转翻起。
进一步地,翻盖(3)的上部为翻转上盖(32),下部为翻盖座(31),翻盖座(31)中部设置伸缩板(13),翻转上盖(32)内设置滑道(10),滑道(10)周围由挡板围成,滑道(10) 滑动连接伸缩板(13)。
进一步地,在所述翻盖(3)外表面设置至少两个导电的电极板,电极板包括内极板(6) 和外环极板(8),电极板之间设置隔离环(7),隔离环(7)为绝缘材料,电极板与数据连接线(11)或USB(通用串行总线)接口电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翻盖(3)的内部设置至少一个充电线圈(30),充电线圈(30)与PCB 充电电路板(35)和数据连接线(11)或USB(通用串行总线)接口(16)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器(1)内部设置蓄电池(25),蓄电池(25)的正负极与所述导电的接线柱(3)或电极板(4)或内极板(6)或外环极板(8)或弧面电极或USB接口(16) 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方便充电器(1)及手机壳(22)内部或侧面设置至少一个强磁体或导磁铁板。
进一步地,所述方便充电器(1)设置连接结构,便于与汽车或手机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极板(4)内极板(6)或外环极板(8)或弧面电极为同心圆结构或分体结构,所述电极板(4)或弧面电极的整体形状为圆形、长方形、阴阳鱼、八卦形、日、月、跑道形、多边形或封闭艺术曲线形状或艺术造型。
进一步地,所述USB接口(16)为以下形式之一或其组合:
1)USB接口(16)为标准USB1.0、2.0、3.0或以上版本的USB接口;
2)USB接口(16)为mini-USB接口;
3)USB接口(16)为micro-USB接口;
4)USB接口(16)为Type接口;
5)USB接口(16)为Type-C接口;
6)USB接口(16)为前述接口衍生出的A、B、C、AB型USB接口;
7)USB接口(16)为前述接口的母座或公头;
8)USB接口(16)为与手机厂商的手机接口通用的接口;
9)USB接口(16)为数据连接线(11)或电源插头;
10)USB接口(16)为逐步发展的其他形式的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电极板或弧面电极与柔性体或弹片或弹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极板或弧面电极与指示灯和控制电路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快速方便充电器内部或侧面设置至少一个强磁体或导磁铁板。
进一步地,所述电极板或弧面电极为同心圆结构或分体结构,所述电极板或弧面电极的整体形状为圆形、长方形、阴阳鱼、八卦形、日、月、跑道形、多边形或封闭艺术曲线形状或艺术造型。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使用方便。本发明与无线充电器的使用方式一样,摆脱了线绳的束缚,充电使用不用插拔,随拿随放。按动按钮即可翻起翻盖,可以采用横躺斜靠充电和竖立斜靠为手机充电,压下翻盖即可采用平放姿态充电,使用随意方便。
2、外形圆满美观。本发明的翻盖翻开后,翻盖一端下沉,固定底座的内缘则与翻盖下沉端形成凸起的凸台,手机或外壳可以靠在凸台上斜放充电,稳定支撑住手机,在翻盖复原平放后又能回复完整的圆盘或跑道形状,不存在凹坑,浑然一体。
3、体积小巧。圆形充电器倾斜翻转后总高度较低,只能进行横放充电,如果要进行竖放充电需要增加另一套无线充电线圈和控制电路并增加外壳整体长度。本发明采用伸缩架结构,让圆盘形充电器的高度提高很多,使得小圆盘充电器也能够竖立充电,圆盘直径很小,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和旅行。
4、高度可调。伸缩架除了可以翻转外还能伸缩,延长了充电器的竖立高度,用简单的抽拉方式满足了竖立斜靠的高度要求,而且竖立时圆盘中心位置高度可以调整,以便适应不同类型手机的充电要求。
5、适应性强。本发明的快速方便充电器外壳不单适用于无线充电器,还适合其他结构功能的充电器,如方便充电器、充电宝、电源适配器、充电转换器,可以三种姿态充电:平充、横充和竖充。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圆盘形快速方便充电器的平放姿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圆盘形快速方便充电器的平放姿态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圆盘形快速方便充电器的倾斜姿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圆盘形快速方便充电器的倾斜姿态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圆盘形快速方便充电器的倾斜姿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圆盘形快速方便充电器的斜放姿态充电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跑道形快速方便充电器的平放姿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跑道形快速方便充电器的平放姿态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固定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按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翻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跑道形快速方便充电器的倾斜姿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跑道形快速方便充电器为手机倾斜姿态横放充电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的跑道形快速方便充电器及手机的倾斜姿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的跑道形快速方便充电器及手机的倾斜姿态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的圆盘形快速方便充电器的平放姿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的圆盘形快速方便充电器的倾斜姿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的圆盘形快速方便充电器的倾斜升高姿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的圆盘形快速方便充电器的倾斜升高姿态为手机充电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固定底座,3-翻盖,4-按钮,5-翻转轴,6-内极板,7-隔离带,8-外极板, 9-伸缩架,10-滑道,11-数据连接线,12-USB接口,13-伸缩板,14-橡胶垫,15-手机,16-USB 母座接口,17-翻转轴,18-转轴座,19-固定底座上的凸棱,20-滑道,21-底座盖,22-手机壳, 23-导线,24-开口轴孔,25-按钮的钩爪,26-锁止窝,27-凹槽,28-扭转弹簧,29-支撑板,30- 充电线圈,31-翻转座,32--翻转上盖,33-转座盖,34-翻转下盖,35-PCB电路板,36-固定底座的沟槽,37-固定底座上的支脚,38-升降弹簧,39-柔性导线,40-凸起平台,41-弹簧针。
T形导电板抽拉导电板固定导电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结合附图对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介绍。
随着科技发展和技术进步,手机充电器和数据传输的USB通用串行总线的接口形式经历了1.0、2.0、3.0版本的变化,之后发展出了更精巧的mini USB和micro USB接口以及功能更强大的TYPE-C接口,还有A型、B型、AB型及C型的分别,USB接口硬件上分为母座和公头,各类型的USB接口原理相同,为表述的方便,本发明以典型的USB2.0、USB Type-C 型接口为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方便充电器1由固定底座2和翻盖3及内部的充电控制线路板组成,由USB接口16输入供电。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圆盘形快速翻转充电器外壳1。快速翻转充电器的外壳1整体外形为圆盘形状,外壳1由分界曲面从中部分隔开成上下两部分,下部分为固定底座2,上部分为翻盖3。外壳1由固定底座2和翻盖3组成。分界曲面由部分圆柱曲面与平面组成,圆柱曲面与平面相切,分界曲面的圆柱面将固定底座2的前端分隔出高出的平台21,分隔曲面的平面以下为低下去的平板,之间由圆弧面过渡。
固定底座2与翻盖3在圆柱面分隔面处铰接连接,固定底座2和翻盖3在圆柱曲面交界处分别设置转轴5和轴座6构成铰接连接,铰接轴5的轴心位置位于翻盖3的上表面以下和在交界分隔线靠近中芯的部位。
如图3和图4所示,翻盖3绕转轴5转动向上翻起,大约翻起60度,翻折角度在45-75度之间为宜。翻盖3绕转轴5翻转后翻盖3后部向上翻而前部会向下翻转,向下翻转后会在平台21与转轴5之间会出现凹陷。在凹陷处的上部则形成一条凸起的棱线。这就是本发明的结构原型。
在翻盖3和固定底座2的内部根据功能需要设置相应功能的结构部件,可以成为具备这种外形结构的功能产品。例如无线充电器。
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的快速翻转无线充电器。翻盖3由翻盖座31和翻转上盖32组成,分体后以便于组装。打开翻转上盖32可以看到内部的结构,在翻盖座31内部的中间位置设置充电线圈30,充电线圈30为蜗旋线线圈,与充电线圈30连接还设置带有电阻、电容、芯片等电子元器件组成的PCB线路板,PCB线路板一端连接有USB接口母座,如MICRO USB、 USBtype C等,PCB线路板通过控制芯片对充电线圈30输入高频振荡电流,可对手机进行无线充电,构成无线充电器,具体来说是作为无线充电器的发射端,与手机壳内的接收端组成完整的无线充电回路。
固定底座2与翻盖3铰接连接,固定底座2和翻盖3在圆柱曲面的中心线附近分别设置翻转轴17和转轴座18构成铰接连接,翻转轴17和转轴座18的轴心位置位于翻盖3的上表面以下和在交界分隔线靠向中心的部位。转轴座18可以封闭圆孔也可以是半圆孔,实施例中转轴座18是敞口结构,便于组装。翻转轴17可以绕转轴座18转动,向上翻转60度后由转轴附近的锁止点卡住不动。
如图6所示,本发明的快速翻转无线充电器的翻盖5可以向上翻转约60度成倾斜姿态。手机15横放斜靠在翻盖5上表面,手机15的长边侧面靠在固定底座的凸棱19上,凸棱19托起手机15由翻盖3下部的充电线圈30进行无线充电。实现对手机15横放充电。翻盖3放平后手机平放在翻盖3上面,翻盖3下面的充电线圈30即可对上面的手机平放充电。
固定底座2底部设置橡胶圈14,便于固定防止滑动。
实施例二:
如图7和图8所示,为本发明的跑道形快速方便充电器。快速翻转充电器的外壳1整体外形为跑道形,外壳1由固定底座2和翻盖3组成。外壳1由分界曲面从中部分隔开成上下两部分,下部分为固定底座2,上部分为翻盖3,分界曲面由部分圆柱曲面与平面组成,圆柱曲面与平面相切,分界曲面的圆柱面将固定底座2的前端分隔出高出的平台21,分隔曲面的平面以下为低下去的平板,之间由圆弧面过渡。
如图9所示,在固定底座2的圆柱面中心线处设置翻转轴17,翻转轴17底部设置支撑板29,支撑板29也可以开槽。翻盖3内设置转轴座18,在翻转轴17和转轴座18之间设置扭转弹簧28,扭转弹簧28可以推动翻盖3向上翻转。
固定底座2的平台21上表面中央部分设置凹槽27,凹槽27内滑动设置按钮4,按钮下面设置升降弹簧38,按钮4可在升降弹簧38推动可向上滑动,手指按动按钮可向下滑动。
如图10所示,按钮4上部为平台,便于按压,按钮4下部向一侧延伸设置钩爪25。
如图11所示,翻盖3的圆柱部分附近设置锁止槽26,锁止槽26的数量和位置根据需要设定。按钮4的钩爪25可以勾住锁止槽26,在水平位置时,锁定住翻盖3不至于向上翻起。
如图12和图15所示,按动按钮4,按钮4向下滑动,按钮4的钩爪25脱离翻盖3的锁止槽26,翻盖3在扭转弹簧28的推动下向上翻起约60度。
如图13所示,手机15可以横向倾斜靠在翻盖3上,手机15的长边侧面靠在固定底座2 的凸棱19上,凸棱19托起手机15由翻盖3下部的充电结构进行充电,可对手机15隔着外壳横放充电。
在翻盖3的上表面设置圆环或跑道形凹槽,分别镶嵌入内极板6和外环极板8,内极板6 和外环极板8的形状可以是跑道形,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做成圆形或其他形状。跑道形内极板6设置在内部,跑道环形外环极板8设置在外部,内极板6、外环极板8为导电良好的材料,如铜、银、金、不锈钢、铝、铁、锌、锡,或者是表面电镀以上金属的镀层材料。内极板6和外环极板8之间设置隔离环7,保持相互绝缘。隔离环7为绝缘材料,如塑料。在充电器外壳1内部的一侧设置USB接口12,通常为micro USB母座或TYPE C母座,内极板6 和外环极板8通过导线与充电器1内部的USB接口12的正负极电连接。在充电器外部插入数据连接线11就可以通过USB接口12让内极板6和外环极板接通上正负电。
如图14和图15所示,手机15可以竖向斜靠在翻盖3的表面,手机15的短边侧面靠在固定底座2的凸棱19上,凸棱19托起手机15为手机竖放充电。
以国产小米手机壳为例,在手机15的外部套上手机壳22,对手机起到保护作用。在手机壳22的内表面设置柔性导线39,柔性导线39也可称为快充贴片39,柔性导线39的中间为绝缘薄膜,绝缘薄膜上面设置铜、银或锡等导电良好的薄膜金属导线,由于手机电池只有正负2个电极,薄膜金属导线的数量为2条即可,可通过印刷排版方式在绝缘薄膜的上制成中间带有多个弯弯曲曲的曲折形状导电金属薄膜,便于拉长和回缩,薄膜金属导线可以印刷在绝缘薄膜的一侧也可以印刷在绝缘薄膜的两侧,柔性导线39的一条薄膜金属导线的一端与正极导电柱41相连,另一条薄膜金属导线与负极导电柱41相连,薄膜金属导线的一端与导电柱41焊接在一起,薄膜金属导线的另一端与USB接口10(如USB TYPE C公头对应的正极或负极接线片连接,USB接口的外部采用塑料封装或金属封装,缩,USB接口10(如USBTYPE C公头可以插入手机15尾部的USB接口(如USB TYPE C母座)内与手机电池电连接。
在手机壳22的中间位置选择两个合适位置打两个圆孔,或者直接模塑成型出两个孔,将柔性导线39的两个弹簧针导电柱3插入圆孔内固定连接,将柔性导线39一端的USB接口插头放入手机壳尾部的充电孔内,在柔性导线39的上面粘贴一张不干胶贴,让柔性导线39置于手机壳内表面和不干胶贴之间,在不干胶贴与柔性导线39的接触位置贴上隔离薄膜,以便快充贴片30不被胶粘住而在手机壳2和不干胶贴13之间能自如伸缩活动。不干胶贴13也可以是涂布由不干胶的绒布,使外观更美观。
将柔性导线39用不干胶贴或涂胶绒布包裹在手机壳22内,手机壳22外部中央位置露出两个弹簧针导电柱41,弹簧针导电柱41平时由弹簧顶出伸缩柱。将手机壳22套在手机15 外部,拉出柔性导线39的USB TYPE-C公头10,插入手机15尾部的USB接口(TYPE-C 母座)内,柔性导线39与手机15连接好。如图14所示,充电时,手机15和套在外面的手机壳22一起放在方便充电器上,柔性导线39外露的两个弹簧针导电柱41中间的中心柱伸出接触到方便充电器1上的内极板6和外环极板8,电源适配器的充电电路接通即可对手机15 充电。
需要传输数据时,把柔性导线39的USB TYPE-C公头10拉出,把数据连接线插入手机的USB接口(母座)内,即可进行数据传输。
前述的弹簧针导电柱41也可以是弧面电极,表面是其他形状的弧面,为导电金属材料。
实施例三:
如图16所示,为本发明的多功能快速翻转方便充电器。快速翻转充电器的整体外形为圆盘形,外壳1由固定底座2和翻盖3组成。外壳1由分界曲面从中部分隔开成上下两部分,下部分为固定底座2,上部分为翻盖3,分界曲面由部分圆柱曲面与平面组成,圆柱曲面与平面相切,分界曲面的圆柱面将固定底座2的前端分隔出高出的平台21,分隔曲面的平面以下为低下去的平板,之间由圆弧面过渡。
固定底座2的平台21上表面中央部分设置凹槽27,凹槽27内滑动设置按钮4,按钮下面设置升降弹簧38,按钮4可在升降弹簧38推动可向上滑动,手指按动按钮可向下滑动。固定底座2的平台21下方位置设置支脚37,以增强稳定性。
为便于制造和安装功能零部件,固定底座2的上部分体出来底座盖21,方便安装按钮4。分体结构很多,不再附图赘述。
在固定底座2的圆柱面中心线处设置翻转轴17,翻转轴17底部设置支撑板29,支撑板 29也可以开槽。
翻盖3由翻转座31和翻转上盖32组成,翻转座31内设置转轴座18,转轴座18可以是完整的轴孔,也可以是半个圆孔,再由两部分半圆孔扣在一起构成完整的的转轴孔。固定底座2和翻盖3通过翻转轴17与转轴座18铰接连接,在翻转轴17和转轴座18之间设置扭转弹簧28,扭转弹簧28可以推动翻盖3向上翻转60度左右,如图17所示。
如图18所示,下部分的翻转座31分成翻转座31和翻转下盖34两部分,上部分的翻转上盖32分成翻转上盖32和转座盖33两部分。翻转座31与转座盖33组合在一起,一端伸出伸缩板13,伸缩板13之间还可以设置薄筋板,翻转座31圆柱端与固定底座2铰接连接,可以绕翻转轴17旋转。翻转上盖32与翻转下盖34组合在一起,之间设置凹槽滑道20,凹槽滑道20与伸缩板13滑动配合,可以伸缩拉长,伸缩板13从滑道20内拉出后,圆盘形充电器1的中心位置上移,手机15竖立后高度比横放高度提高很多,伸缩板13从滑道20内拉长使无线充电器1中心高度升高到与手机15中心高度相适应,伸缩板13缩回滑道20后整体又可以组合成圆盘形。
转座盖33的形状表面设置向中心的凸起平台40,翻转上盖32设置向内凹陷的凹槽,与凸起相对应,转座盖33的凸起平台40便于托起手机,使定位准确。转座盖33的凸起侧面设置斜坡,便于手机安装。
如图19所示,手机15背面靠紧翻转上盖32,可以竖立斜靠在翻转上盖32的表面,手机15的短边侧面靠在固定底座2的凸棱19上,凸棱19托起手机15为手机竖立斜放充电。实现了小圆盘竖充。
在翻转上盖32的上表面设置圆形凹槽和圆环凹槽,分别镶嵌入内极板6和外环极板8,圆形内极板6设置在内部,环形外环极板8设置在外部,成同心圆结构,内极板6和外环极板8为导电良好的材料,如铜、银、金、不锈钢、铝、铁、锌、锡,或者是表面电镀以上金属的镀层材料。内极板6和外环极板8之间设置隔离环7,保持相互绝缘。隔离环7为绝缘材料,如塑料。在翻转下盖34内部的一侧设置USB接口12,通常USB接口为micro USB 母座或TYPE C母座,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USB接口,内极板6和外环极板8通过导线与外壳1内部的USB接口12的正负极电连接。在外部插入数据连接线11就可以通过USB接口 12让内极板6和外环极板8接通上正负直流电。
手机壳22的中央位置设置至少2个弹簧针41,弹簧针41分别与内极板6和外环极板8 接触,就可以对手机进行竖放充电。
这种圆盘形的快速翻转充电器可以对手机采用三种姿态充电,平充、横充和竖充。
对于实施例一中的圆形无线充电器,外壳可以做成跑道形或椭圆形,翻盖3内设置两个充电线圈30,双线圈位置与手机横放和竖放时手机内部的接收线圈位置相对应,也可以实现三种姿态充电,平充、横充和竖充。
前述的方便充电器可以与带有电极柱或弧面电极的手机壳配合使用,为手机快速高效充电。
前述的圆盘形和跑道形方便充电器外形还可以是方形、长条形、多边形和其他艺术造型,不再附图赘述。
前述的外壳根据充电器的功能需要可采用分体结构,内部再拆分为若干零部件,以便于装配。
前述的内极板6和外环极板8之间高度可以设置在不同平面上,即一个高一个低,如中间的内极板6低于外环极板8的高度,这样可以避免正负电极接反。
前述的内极板6和外环极板8也可以换成弹簧针、导电柱或凸起的弧面电极。
前述的内极板6和外环极板8等导电电极板除同心圆结构外,也可以是分开的长条结构。
前述的电极板与方便充电器或手机壳可以滑动连接,电极板背部与弹簧连接,可以上下伸缩浮动。
前述的内极板6和外环极板8、弧面形导电电极板还可以是分体的多块结构,电极板的整体形状为八卦形、阴阳鱼、日、月、跑道形、多边形,或者是其他由艺术美感的艺术造型的导电金属电极。电极板的总数量也可以是2个以上。
前述的方便充电器的导电柱或两个圆弧面电极与USB接口之间可以设置电池正负极自动识别电路,电池正负极自动识别电路可以使手机壳上的两个导电柱或圆弧面电极与充电器上的两个电极板不用分极性,随便连接,即使电池极性接反了也可以正常充电而不会损伤电池,让手机随手取放充电更方便。
前述的电池正负极自动识别电路还可以是带有其他功能控制电路,例如充满电时自动湍流充电,以免过冲。
前述的控制电路中还可以设置状态指示灯,通过指示灯的颜色变化提示充电过程的不同状态。控制电路可以控制指示灯亮灭或闪烁。
前述的方便充电器及手机壳内部或侧面设置至少一个强磁体或导磁良好的铁板,方便自动对正位置和吸附固定。
因手机外形和品牌众多,USB接口如前所述形式多样,不便一一附图列举,其他形状的手机和配套的手机壳及充电器原理相同,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快速翻转方便充电器,其特征是:充电器(1)由圆柱曲面与平面组成的分界面分隔开的固定底座(2)和翻盖(3)组成,固定底座(2)与翻盖(3)在圆柱面分隔面处铰接连接,固定底座(2)和翻盖(3)在圆柱曲面交界处分别设置翻转轴(17)和转轴座(18)铰接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翻转方便充电器,其特征是:在固定底座(2)高出部分的凸台(21)内设置按钮(4),按动按钮(4),翻盖(3)内部的扭转弹簧(28)将翻盖(3)扭转翻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快速翻转方便充电器,其特征是:翻盖(3)的上部为翻转上盖(32),下部为翻盖座(31),翻盖座(31)中部设置伸缩板(13),翻转上盖(32)内设置滑道(10),滑道(10)周围由挡板围成,滑道(10)滑动连接伸缩板(13)。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快速翻转方便充电器,其特征是:在所述翻盖(3)外表面设置至少两个导电的电极板,电极板包括内极板(6)和外环极板(8),电极板之间设置隔离环(7),隔离环(7)为绝缘材料,电极板与数据连接线(11)或USB(通用串行总线)接口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快速翻转无线方便充电器,其特征是:在所述翻盖(3)的内部设置至少一个充电线圈(30),充电线圈(30)与PCB充电电路板(35)和数据连接线(11)或USB(通用串行总线)接口(16)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快速翻转方便充电器,其特征是:所述充电器(1)内部设置蓄电池(25),蓄电池(25)的正负极与所述导电的接线柱(3)或电极板(4)或弧面电极(18)或USB接口(16)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快速翻转方便充电器,其特征是:所述方便充电器(1)及手机壳(22)内部或侧面设置至少一个强磁体或导磁铁板。
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快速翻转方便充电器,其特征是:所述方便充电器(1)设置连接结构,便于与汽车或手机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快速翻转方便充电器,其特征是:所述电极板(4)或弧面电极(18)为同心圆结构或分体结构,所述电极板(4)或弧面电极(18)的整体形状为圆形、长方形、阴阳鱼、八卦形、日、月、跑道形、多边形或封闭艺术曲线形状或艺术造型。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快速翻转方便充电器,其特征是:所述USB接口(16)为以下形式之一或其组合:
1)USB接口(16)为标准USB1.0、2.0、3.0或以上版本的USB接口;
2)USB接口(16)为mini-USB接口;
3)USB接口(16)为micro-USB接口;
4)USB接口(16)为Type接口;
5)USB接口(16)为Type-C接口;
6)USB接口(16)为前述接口衍生出的A、B、C、AB型USB接口;
7)USB接口(16)为前述接口的母座或公头;
8)USB接口(16)为与手机厂商的手机接口通用的接口;
9)USB接口(16)为数据连接线(11)或电源插头;
10)USB接口(16)为逐步发展的其他形式的接口。
CN202010815321.2A 2020-04-08 2020-08-08 快速翻转方便充电器 Withdrawn CN11211779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98723 2020-04-08
CN202010298723X 2020-04-08
CN202010319350.XA CN111564875A (zh) 2019-12-16 2020-04-21 多姿态充电器及外壳
CN202010319350X 2020-04-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17794A true CN112117794A (zh) 2020-12-22

Family

ID=7380414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15321.2A Withdrawn CN112117794A (zh) 2020-04-08 2020-08-08 快速翻转方便充电器
CN202010815322.7A Withdrawn CN112134320A (zh) 2020-04-08 2020-08-08 多姿态充电器及外壳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15322.7A Withdrawn CN112134320A (zh) 2020-04-08 2020-08-08 多姿态充电器及外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2117794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294240A1 (en) * 2021-03-09 2022-09-15 Yuyi Lee Power solution cradle dock
CN113067215A (zh) 2021-03-23 2021-07-02 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配器
CN114189018B (zh) * 2021-12-09 2023-06-30 博硕科技(江西)有限公司 一种氮化镓双口超级快充充电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34320A (zh) 2020-1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17794A (zh) 快速翻转方便充电器
TWM297579U (en) Portable mobile power supply
CN204144624U (zh) 可变换不同制式插头的充电器
CN111564875A (zh) 多姿态充电器及外壳
CN212486164U (zh) 无线充电宝
CN211701547U (zh) 多功能充电器
CN211405614U (zh) 多功能蓝牙耳机充电盒
CN213937455U (zh) 方便充电手机壳及充电连接器
CN210867294U (zh) 一种多功能充电座
CN201081819Y (zh) 车载充电器
CN111064835B (zh) 一种无线磁铁手机支架
CN219041441U (zh) 一种方便携带的无线充电装置
CN216720954U (zh) 一种多功能充电宝
CN217282239U (zh) 四合一无线充电器
CN216390603U (zh) 一种装饰型无线充电器
CN112087022A (zh) 方便充电手机壳
CN217522599U (zh) 一种可折叠无线充电支架
CN205509542U (zh) 复合式充电器
CN216121843U (zh) 一种具有双重充电结构的移动充电设备
CN212908431U (zh) 一种多功能可翻转插座的集中式充电塔座
CN212991497U (zh) 带有活动式无线充电座的插座及台灯
CN214124912U (zh)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CN218102723U (zh) 一种翻盖式无线充电板
CN210444056U (zh) 一种手机及电动牙刷多功能无线充电器
CN217036257U (zh) 一种充电转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222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