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15637A - Noma系统模型构建、优化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Noma系统模型构建、优化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115637A CN112115637A CN202010881290.0A CN202010881290A CN112115637A CN 112115637 A CN112115637 A CN 112115637A CN 202010881290 A CN202010881290 A CN 202010881290A CN 112115637 A CN112115637 A CN 11211563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etwork
- noma system
- variational
- user
- coding networ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06010042135 Stomatitis necrotising Diseas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20
- 201000008585 noma Diseas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20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8000012549 trai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4422 calcul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13528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10000002569 neuron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135 deep learn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902 propag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476 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363 water suppression through gradient tailored exci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06F30/27—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using machine learning, e.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neural networks,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SVM] or training a model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8—Network design, e.g. design based on topological or interconnect aspects of utility systems, piping, heating ventilation air conditioning [HVAC] or cabling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3/00—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biological models
- G06N3/02—Neural networks
- G06N3/04—Architecture, e.g. interconnection topology
- G06N3/045—Combinations of network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3/00—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biological models
- G06N3/02—Neural networks
- G06N3/08—Learning methods
- G06N3/088—Non-supervised learning, e.g. competitive learning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1/00—Details relating to CAD techniques
- G06F2111/06—Multi-objective optimisation, e.g. Pareto optimisation using simulated annealing [SA], ant colony algorithms or genetic algorithms [GA]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1/00—Details relating to CAD techniques
- G06F2111/08—Probabilistic or stochastic CAD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NOMA系统优化、模型构建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包括:采用变分分析方法,将免信令NOMA系统星座图设计与多用户检测建模为变分优化问题;建立多任务变分自编码网络,所述自编码网络包括编码网络和解码网络,构建训练集,误差函数和训练算法,基于测试集测试性能,对多任务变分自编码网络的参数进行调整,拟合出变分优化问题的最优解,得到NOMA系统优化模型。本发明实施例基于变分自编码网络的深度学习架构,能够进行端到端的无监督学习,拟合出联合优化问题的最优解。该联合优化算法,能够取得更好的误码率性能。采用线下训练线上应用的方法,只需进行矩阵的线性运算,降低了时间复杂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免信令NOMA系统星座图设计与多用户检测联合优化方法,具体包括NOMA系统模型构建、优化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IoT)在智慧城市,智能工业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物联网设备的通信需求也呈指数增长。由于物联网具有海量节点,低数据速率以及稀疏传输等特性,传统的正交多址接入(OMA)技术难以满足未来物联网的应用需求。非正交多止接入技术(NOMA)作为第五代移动通信(5G)的关键技术之一,可以在有限的通信资源下满足海量节点的通信需求,具有极高的资源利用率。因此,NOMA技术的研究,对于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与价值。
NOMA技术主要有两种,基于信令的NOMA技术和免信令的NOMA技术。在基于信令的NOMA系统中,用户节点需要通过发送信令来获得相应的无线传输资源,因此会产生正比于用户节点数的接入信令开销,这对于具有海量节点的物联网来说是难以承受的。而免信令的NOMA技术省去了信令流程,这使得其具有更大的应用潜力与研究价值。
星座图设计和多用户检测是免信令NOMA技术中最重要的两部分,其中星座图设计通过赋予不同用户信息不同的特征,来减少用户之间的干扰;多用户检测则利用不同用户的特征,来区分并检测各用户的信息。然而现有的研究通常分别优化了星座图设计与多用户检测部分,这种分而治之的方法无法确保全局最优,会带来性能损失。并且现有的星座图设计一般假设用户具有相同的速率,不能满足物联网节点的多样性。与此同时,现有的多用户检测主要通过消息传递算法(MPA)和干扰消除算法(SIC)实现,这些基于迭代的检测算法计算量大,难以对信号进行实时检测。
目前深度学习技术,尤其是多任务深度学习技术还较少运用到NOMA系统的联合优化上,无法针对深度学习的免信令NOMA系统星座图设计与多用户检测进行联合优化。因此针对星座图设计与多用户检测的低复杂度联合优化方法的研究,对于免信令NOMA系统及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基于深度学习的免信令NOMA系统星座图设计与多用户检测进行联合优化的NOMA系统优化、模型构建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NOMA系统优化模型构建方法,包括:
S1:采用变分分析方法,将免信令NOMA系统星座图设计与多用户检测建模为变分优化问题;
S2:建立多任务变分自编码网络,所述自编码网络包括编码网络和解码网络,构建训练集,误差函数和训练算法,基于测试集测试性能,对多任务变分自编码网络的参数进行调整,拟合出变分优化问题的最优解,得到NOMA系统优化模型。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NOMA系统优化模型构建方法,所述S1具体包括:
S11:对多用户检测进行建模:对于一个具有N个用户,K个正交资源的NOMA系统,每个用户与接收基站均为单天线;将第n个用户发送给基站的信息表示为其中Rn为第n个用户的速率;将第n个用户的星座图映射表示为fn:sn→xn,其中为映射后的K维符号;
其中,E表示期望函数,P(sn|y;gn)为参数为gn、在y发生下sn的条件概率分布,KL(·)为Kullback-Leibler散度,P(y)为接收信号的概率分布。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NOMA系统优化模型构建方法,所述S2具体包括:
S23:构建误差函数;
S24:构建训练算法:所述训练算法采用端到端无监督学习框架,利用反向传播法最小化误差函数,所述反向传播法中的优化目标为所述S23中的误差函数;
S25:将测试数据集中的数据输入到所述深度神经网络中,采用所述S24中的训练算法进行线下学习;利用测试数据集对所述深度神经网络性能进行评估,将小于预设测试误差的模型作为NOMA系统优化模型;所述测试数据集由N个用户组成,其中第n部分由在长度为的独热编码中随机抽样的100,000个数据点构成,即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NOMA系统优化模型构建方法,所述编码网络由N个独立的用户组成,定义编码网络映射为FΘ:s→y,其中为编码网络的参数集,代表解码网络由注意力机制模块和多任务检测模块组成,定义解码网络的映射为GΦ:y→s,其中为解码网络的参数集,代表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NOMA系统优化模型构建方法,所述注意力机制模块利用乘法注意力获得接收信号与信道的相关性,所采用的激活函数为恒等函数;所述多任务检测模块采用三层水闸网络结构,其中每层均由N个全连接网络组成;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NOMA系统优化模型构建方法,所述误差函数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NOMA系统优化方法,利用所述的NOMA系统优化模型,进行NOMA系统的星座图设计与多用户检测。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NOMA系统优化方法,所述进行NOMA系统的星座图设计与多用户检测具体包括:
在所述变分自编码网络的输入层输入各用户的发送信息,则编码网络的输出即为所设计星座图,解码网络的输出即为检测出的用户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NOMA系统优化模型构建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NOMA系统优化模型构建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NOMA系统优化、模型构建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基于变分自编码网络的深度学习架构,能够进行端到端的无监督学习,可以挖掘出训练数据集中的隐含特征,并自动对网络参数进行调整,从而拟合出联合优化问题的最优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出的联合优化算法,能够取得更好的误码率性能。同时,本发明采用线下训练线上应用的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只需进行矩阵的线性运算,降低了时间复杂度。另一方面,本发明首次提出使用深度神经网络来解决NOMA系统中的联合优化问题,对深度神经网络在NOMA系统中的应用具有开拓意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NOMA系统优化模型构建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自编码网络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810:处理器;820:通信接口;830:存储器;840:通信总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NOMA系统优化模型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采用变分分析方法,将免信令NOMA系统星座图设计与多用户检测建模为变分优化问题;
S2:建立多任务变分自编码网络,所述自编码网络包括编码网络和解码网络,构建训练集,误差函数和训练算法,基于测试集测试性能,对多任务变分自编码网络的参数进行调整,拟合出变分优化问题的最优解,得到NOMA系统优化模型。
S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1、对多用户检测进行建模:考虑一个具有N个用户,K个正交资源的NOMA系统,其用户与接收基站均为单天线。将第n个用户发送给基站的信息表示为其中Rn为第n个用户的速率。将第n个用户的星座图映射表示为fn:sn→xn,其中为映射后的K维符号。因此基站接收的信号可表示为
其中P(y)为接收信号的概率分布,P(sn|y;gn)为参数为gn的在y发生下sn的条件概率分布。
根据sn间的独立性,将上述优化问题简化为
其中,
其中KL(·)为Kullback-Leibler散度,E表示期望函数:
S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1、建立多任务变分自编码网络:如图2所示,所述多任务自编码网络包括编码网络和解码网络两部分。其中编码网络用来拟合最优的星座图设计,即解码网络用来拟合最优的多用户检测,即所述编码网络由N个独立的用户(也就是N个独立的全连接网络)组成,定义其映射为GΦ:y→s,其中Φ为解码网络的参数集,代表解码器由注意力机制模块(Attention)和多任务检测模块(Multi-task Detection)两部分组成。
所述注意力机制模块利用乘法注意力获得接收信号与信道的相关性,所采用的激活函数为恒等函数。
所述多任务检测模块采用三层水闸网络结构,其中每层均由N个全连接网络组成。
所述隐藏层的激活函数为Tanh函数,所述输出层的激活函数为Softmax函数。
所述网络参数集采用Xavier方式进行初始化。
S23、构建误差函数:所述误差函数为:
其中
所述任务权重由多任务平衡策略决定。
所述多任务平衡策略采用如下灶性损失函数决定任务权重:
因此,所述误差函数的最终形式为:
S24、构建训练算法:训练算法采用端到端无监督学习框架,利用反向传播法最小化误差函数。具体如下:
S24.B、将误差从输出层向输入层反向传播,反向传播过程中,根据学习率为0.00002的自适应动量算法调整参数集Θ,中中参数的值:其中ΔΘ,ΔΦ为各个参数变化量的集合,input为各参数所在神经网络节点的输入值集合。
S25、基于测试集测试性能:所述基于测试集测试性能的具体步骤为,首先将训练数据输入到所述深度神经网络中,采用S24中的训练算法进行线下学习。之后利用测试数据集对深度神经网络性能进行评估,得到小于预设测试误差的网络模型,视为最优网络模型;
本案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NOMA系统优化方法,利用所述的NOMA系统优化模型,进行NOMA系统的星座图设计与多用户检测,在所述变分自编码网络的输入层输入各用户的发送信息,则编码网络的输出即为所设计星座图,解码网络的输出即为检测出的用户信息。
具体的,将最优网络模型应用于线上免信令NOMA系统的星座图设计与多任务检测:直接将训练好的神经网络在线上进行应用,在所述多任务变分自编码网络的输入层输入各用户的发送信息,则编码网络的输出即为所设计星座图,解码网络的输出即为检测出的用户信息。(即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processor)810、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 Interface)820、存储器(memory)830和通信总线840,其中,处理器810,通信接口820,存储器830通过通信总线840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处理器810可以调用存储器830中的逻辑指令,以执行NOMA系统优化模型构建方法,该方法包括:
S1:采用变分分析方法,将免信令NOMA系统星座图设计与多用户检测建模为变分优化问题;
S2:建立多任务变分自编码网络,所述自编码网络包括编码网络和解码网络,构建训练集,误差函数和训练算法,基于测试集测试性能,对多任务变分自编码网络的参数进行调整,拟合出变分优化问题的最优解,得到NOMA系统优化模型。
此外,上述的存储器830中的逻辑指令可以通过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计算机能够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所提供的NOMA系统优化模型构建方法,该方法包括:
S1:采用变分分析方法,将免信令NOMA系统星座图设计与多用户检测建模为变分优化问题;
S2:建立多任务变分自编码网络,所述自编码网络包括编码网络和解码网络,构建训练集,误差函数和训练算法,基于测试集测试性能,对多任务变分自编码网络的参数进行调整,拟合出变分优化问题的最优解,得到NOMA系统优化模型。
又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执行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NOMA系统优化模型构建方法,该方法包括:
S1:采用变分分析方法,将免信令NOMA系统星座图设计与多用户检测建模为变分优化问题;
S2:建立多任务变分自编码网络,所述自编码网络包括编码网络和解码网络,构建训练集,误差函数和训练算法,基于测试集测试性能,对多任务变分自编码网络的参数进行调整,拟合出变分优化问题的最优解,得到NOMA系统优化模型。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NOMA系统优化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采用变分分析方法,将免信令NOMA系统星座图设计与多用户检测建模为变分优化问题;
S2:建立多任务变分自编码网络,所述自编码网络包括编码网络和解码网络,构建训练集,误差函数和训练算法,基于测试集测试性能,对多任务变分自编码网络的参数进行调整,拟合出变分优化问题的最优解,得到NOMA系统优化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NOMA系统优化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具体包括:
S11:对多用户检测进行建模:对于一个具有N个用户,K个正交资源的NOMA系统,每个用户与接收基站均为单天线;将第n个用户发送给基站的信息表示为其中Rn为第n个用户的速率;将第n个用户的星座图映射表示为fn:sn→xn,其中为映射后的K维符号;
其中,E表示期望函数,P(sn|y;gn)为参数为gn、在y发生下sn的条件概率分布,KL(·)为Kullback-Leibler散度,P(y)为接收信号的概率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NOMA系统优化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具体包括:
S23:构建误差函数;
S24:构建训练算法:所述训练算法采用端到端无监督学习框架,利用反向传播法最小化误差函数,所述反向传播法中的优化目标为所述S23中的误差函数;
S25:将测试数据集中的数据输入到所述深度神经网络中,采用所述S24中的训练算法进行线下学习;利用测试数据集对所述深度神经网络性能进行评估,将小于预设测试误差的模型作为NOMA系统优化模型;所述测试数据集由N个用户组成,其中第n部分由在长度为的独热编码中随机抽样的100,000个数据点构成,即
7.一种NOMA系统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如所述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NOMA系统优化模型,进行NOMA系统的星座图设计与多用户检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NOMA系统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行NOMA系统的星座图设计与多用户检测具体包括:
在所述变分自编码网络的输入层输入各用户的发送信息,则编码网络的输出即为所设计星座图,解码网络的输出即为检测出的用户信息。
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NOMA系统优化模型构建方法的步骤。
10.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NOMA系统优化模型构建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881290.0A CN112115637B (zh) | 2020-08-27 | 2020-08-27 | Noma系统模型构建、优化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881290.0A CN112115637B (zh) | 2020-08-27 | 2020-08-27 | Noma系统模型构建、优化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115637A true CN112115637A (zh) | 2020-12-22 |
CN112115637B CN112115637B (zh) | 2022-05-27 |
Family
ID=738039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881290.0A Active CN112115637B (zh) | 2020-08-27 | 2020-08-27 | Noma系统模型构建、优化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115637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38746A (zh) * | 2021-08-27 | 2021-09-24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 一种基于能量调制的大规模随机接入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768585A (zh) * | 2018-04-27 | 2018-11-06 | 南京邮电大学 | 基于深度学习的上行免信令noma系统多用户检测方法 |
US20190254018A1 (en) * | 2017-05-27 | 2019-08-15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source Configuration |
CN110958051A (zh) * | 2019-11-30 | 2020-04-03 | 天津大学 | 一种基于参数调整提升noma vlc系统误码率性能的方法 |
-
2020
- 2020-08-27 CN CN202010881290.0A patent/CN11211563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90254018A1 (en) * | 2017-05-27 | 2019-08-15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source Configuration |
CN108768585A (zh) * | 2018-04-27 | 2018-11-06 | 南京邮电大学 | 基于深度学习的上行免信令noma系统多用户检测方法 |
CN110958051A (zh) * | 2019-11-30 | 2020-04-03 | 天津大学 | 一种基于参数调整提升noma vlc系统误码率性能的方法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38746A (zh) * | 2021-08-27 | 2021-09-24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 一种基于能量调制的大规模随机接入方法 |
CN113438746B (zh) * | 2021-08-27 | 2021-11-16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 一种基于能量调制的大规模随机接入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115637B (zh) | 2022-05-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408743B (zh) | 联邦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
Wu et al. | Deep learning-driv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for edge-cloud computing: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 |
Li et al. | Joint design of measurement matrix and sparse support recovery method via deep auto-encoder | |
CN113221183B (zh) | 实现隐私保护的多方协同更新模型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13194493B (zh) | 基于图神经网络的无线网络数据缺失属性恢复方法及装置 | |
Raj et al. | Design of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ing deep learning: A variational inference perspective | |
CN111711455B (zh) |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极化码bp译码方法 | |
CN111767472A (zh) | 一种社交网络异常账号检测方法及系统 | |
CN112115637B (zh) | Noma系统模型构建、优化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 |
CN117835246A (zh) | 一种面向任务的隐私语义通信方法 | |
CN116170066B (zh) | 一种面向低轨卫星物联网的负载预测方法 | |
CN117034008A (zh) | 高效联邦大模型调节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 |
Akdemir et al. | Performance of deep learning methods in DF based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
CN113852434B (zh) | 一种LSTM与ResNets辅助的深度学习端到端智能通信方法与系统 | |
CN113037409B (zh) | 基于深度学习的大规模mimo系统信号检测方法 | |
CN113572647B (zh) | 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区块链-边缘计算联合系统 | |
Ma et al. | A novel end‐to‐end deep separation network based on attention mechanism for single channel blind sepa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
Xing et al. | Representation and Fusion Based on Knowledge Graph in Multi-Modal Semantic Communication | |
JP7230324B2 (ja) | ニューラルネットワークの学習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装置 | |
Andersson | Utilizing neural networks to adaptively demodulate and decode signals in an impulsive environment | |
Lee et al. | Application of end-to-end deep learn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 |
Wei et al. | A variational auto-encoder model for underwater acoustic channels | |
Jeong et al. | UWB NLOS/LOS Classification Using Hybrid Quantum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 |
Kim et al. | 4-QAM gray coding for deep neural network based decoder training | |
Akdemir et al. | Performance of Deep Learning Methods for Different Relay Selection Protocol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