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04443A - 数据自动补传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自动补传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04443A
CN112104443A CN202010912342.6A CN202010912342A CN112104443A CN 112104443 A CN112104443 A CN 112104443A CN 202010912342 A CN202010912342 A CN 202010912342A CN 112104443 A CN112104443 A CN 1121044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fting
data
target
buoy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1234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Sea Star Ocean Sci And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Sea Star Ocean Sci And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Sea Star Ocean Sci And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Sea Star Ocean Sci And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1234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04443A/zh
Publication of CN1121044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044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7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2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2Messaging; Mailboxes; Announcements
    • H04W4/14Short messaging services, e.g. short message services [SMS] or unstructured supplementary service data [USSD]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公开了数据自动补传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在预设时段向目标漂流浮标分组发送补传指令,其中,在所述预设时段内每间隔一分钟向所述目标漂流浮标分组内其中一台漂流浮标发送所述补传指令;接收所述漂流浮标回传的补传数据;解析所述补传数据进行上传。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可在北斗报文的发送间隔限制下,有效合理的利用北斗终端指挥机完成漂流浮标的数据自动补传,对各漂流浮标的数据补传实现有序管理。

Description

数据自动补传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数据自动补传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海洋表层漂流浮标主要用于跟踪洋流运动,分析观测海域的表层海流特征及其漂移路径上的温度、盐度等参数。同时,受海流和风力共同作用下的漂流浮标,还可应用于溢油跟踪等海上应急救灾。
一般海洋表层漂流浮标,其空间容量有限,电源电量有限,不能持续处于开机状态,在个别时间段数据丢失后,不能及时的收到补传指令进行数据的补传,因此需要为其指定一个固定的时间段开机,通过开机一段时间等待北斗通讯指挥机发送补传指令进行数据补传。漂流浮标本身自带北斗模块,可采用北斗卫星的短报文功能将其所采集到的数据信息发送到北斗通讯指挥机上。
但是北斗卫星的短报文发送功能会受到发送时间间隔的限制。在漂流浮标上采用的北斗民用卡,其短报文发送功能会受到60秒的发送时间间隔的限制,因此在发送一次北斗短报文后,需要间隔60秒才能发送第二条短报文,北斗终端指挥机同样会受到这个发送时间间隔的限制,而接收短报文不受时间间隔限制。
因北斗终端指挥机的短报文发送功能受到60秒发送间隔的限制,因此一台北斗终端指挥机在一分钟内只能向一个漂流浮标发送自动补传指令。如何克服发送间隔的限制,实现有效合理的利用北斗终端指挥机完成漂流浮标的数据自动补传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所述缺陷,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数据自动补传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北斗报文的发送间隔限制下,有效合理的利用北斗终端指挥机完成漂流浮标的数据自动补传。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数据自动补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预设时段向目标漂流浮标分组发送补传指令,其中,在所述预设时段内每间隔一分钟向所述目标漂流浮标分组内其中一台漂流浮标发送所述补传指令;
接收所述漂流浮标回传的补传数据;
上传所述补传数据至服务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在预设时段向目标漂流浮标分组发送补传指令,之前,还包括:
根据各所述漂流浮标的设备编号,将各所述漂流浮标划分到不同的漂流浮标分组;
为所述不同的漂流浮标分组配置不同的补传指令接收时段。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在预设时段向目标漂流浮标分组发送补传指令,包括:
在所述预设时段的起始时间之前完成接收所述目标漂流浮标分组中所有漂流浮标采集的相关数据;
判断所述相关数据是否存在缺失,确定存在相关数据缺失的漂流浮标;
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每间隔一分钟向所述存在相关数据缺失的漂流浮标依次发送所述补传指令。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在预设时段向目标漂流浮标分组发送补传指令,包括:
在所述预设时段的起始时间之前完成接收所述目标漂流浮标分组中所有漂流浮标采集的相关数据;
以预设间隔将所述预设时段进行分割,分割形成多个预设子时段;
在目标预设子时段向所述目标漂流浮标分组中的目标漂流浮标发送补传指令。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在目标预设子时段向所述目标漂流浮标分组中的目标漂流浮标发送补传指令,包括:
在目标预设子时段的起始时间检测由目标漂流浮标发送的相关数据是否存在缺失;
如果存在缺失,则向所述目标漂流浮标发送补传指令,否则,不向所述目标漂流浮标发送补传指令。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判断所述相关数据是否存在缺失,包括:
获取目标漂流浮标分组中所有漂流浮标采集的相关数据的消息ID;
根据所述消息ID查询缺失的消息ID;
确定所述缺失的消息ID对应的目标漂流浮标分组中的漂流浮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预设时段之前的预设时间,启动所述目标漂流浮标分组中所有漂流浮标,使其均处于工作模式状态;
接收到补传指令的漂流浮标在回传所述补传数据后,进入低功耗的待机模式;
未接收到补充指令的漂流浮标在达到预设时间点时,进入低功耗的待机模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上传所述补传数据至服务端,包括:
上传所述补传数据,由所述服务端获取所述补传数据的时间信息,将所述补传数据补充到对应的采集时间下。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公开数据自动补传装置,其包括:
指令管理模块,用于在预设时段向目标漂流浮标分组发送补传指令,其中,在所述预设时段内每间隔一分钟向所述目标漂流浮标分组内其中一台漂流浮标发送所述补传指令;
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漂流浮标回传的补传数据;
数据上传模块,解析所述补传数据后进行上传。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有可执行程序代码的存储器;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的数据自动补传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公开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的数据自动补传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第五方面公开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的数据自动补传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第六方面公开一种应用发布平台,所述应用发布平台用于发布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的数据自动补传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漂流浮标分组的模式管理漂流浮标的数据补传,通过在不同时间段管理不同的漂流浮标分组,在同一时间段只对一个漂流浮标分组内的各漂流浮标执行数据补传,实现分时有序得向各漂流浮标发送补传指令,有效合理的利用北斗终端指挥机的发送间隔,高效完成漂流浮标的数据自动补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数据自动补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补传数据传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数据自动补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本发明实施例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示例性地,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数据自动补传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合理利用北斗报文的发送时间间隔,分时有序地控制各漂流浮标完成数据自动补传;以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数据自动补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适用于北斗终端指挥机(北斗通信指挥机)。如图1所示,该数据自动补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10、在预设时段向目标漂流浮标分组发送补传指令,其中,在所述预设时段内每间隔一分钟向所述目标漂流浮标分组内其中一台漂流浮标发送所述补传指令。
通过对漂流浮标进行分组,以实现分时段管理不同的漂流浮标,对各漂流浮标分组进行有序管理,基于对漂流浮标的有序管理,实现合理安排补传指令的发送时间,提高北斗终端指挥机的效率。漂流浮标收到补传指令之后,才会执行数据补传程序。而北斗终端指挥机受到发送时间间隔的限制,发送一条短报文后,需要间隔一分钟(60s)才能发送第二条,因此在预设时间段内,即每个管理时段内,向其中一台漂流浮标发送完补传指令后,需要间隔一分钟再向其中另外一台漂流浮标发送补传指令,即向任意两台漂流浮标发送补传指令的时间间隔为一分钟。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向任意两台漂流浮标发送补传指令的时间间隔可以为一分钟以上,该间隔时间可根据漂流浮标分组内的漂流浮标数量和预设时段时长,灵活设置,只要满足北斗终端指挥机的发送间隔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每个预设时段以小时为单位,每个漂流浮标分组内的漂流浮标分组数量不超过时段总分钟数的二分之一,否则因无发送间隔的限制,导致不能向部分漂流浮标发送补传指令,从而不能有效管理漂流浮标的数据补传流程。另外,时段的划分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是受一天24小时的限制,因此划分时段时,所有划分时段相加不能超过24小时,因此一台北斗终端指挥机的管理的漂流浮标数据具有上限,最多只能管理720台,即每间隔一分钟向一台漂流浮标发送一条补传指令(最大工作效能),当超过最大管理数时,则需要增加北斗终端指挥机的数量进行漂流浮标管理。
120、接收所述漂流浮标回传的补传数据。
各漂流浮标接收到的补传指令后,即会执行补传程序,以回传需要补传的数据。
130、解析所述补传数据进行上传。
北斗终端指挥机接收到补传数据后,会先进行解析,再将补传数据上传至服务端。
北斗终端指挥机上传补传数据至服务端时,可先将补传数据传输至与北斗终端指挥机串口连接的数据接收PC,再由数据接收PC通过共有云传输至用于采集漂流浮标数据的服务端。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补传数据传输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服务端接收到北斗通信指挥机(北斗终端指挥机)上传的采集数据或补传数据后,可将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WEB服务器和/或应用服务器可从数据库中获取数据,发送至PC、移动终端或显示终端,也可用于决策和控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预设时段向目标漂流浮标分组发送补传指令,之前,还包括:
根据各所述漂流浮标的设备编号,将各所述漂流浮标划分到不同的漂流浮标分组;
为所述不同的漂流浮标分组配置不同的补传指令接收时段。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通过设备编号可方便管理各漂流浮标分组内的漂流浮标,在本发明的一种较优的实施例中,可根据设备编号顺序,划分不同的漂流浮标分组,其中每台漂流浮标的设备编号唯一。为不同漂流浮标分组配置不同的补传指令接收时段,实现分时段管理数据补传。实现在一个预设时段内只管理对应的漂流浮标分组内的漂流浮标的数据补传,实现有序有效管理。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预设时段向目标漂流浮标分组发送补传指令,包括:
在所述预设时段的起始时间之前完成接收所述目标漂流浮标分组中所有漂流浮标采集的相关数据;
以预设间隔将所述预设时段进行分割,分割形成多个预设子时段;
在目标预设子时段向所述目标漂流浮标分组中的目标漂流浮标发送补传指令。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目标预设子时段向所述目标漂流浮标分组中的目标漂流浮标发送补传指令,包括:
在目标预设子时段的起始时间检测由目标漂流浮标发送的相关数据是否存在缺失;
如果存在缺失,则向所述目标漂流浮标发送补传指令,否则,不向所述目标漂流浮标发送补传指令。
在预设时段对这些漂流浮标所属的漂流浮标分组进行管理时,若服务端根据接收到漂流浮标采集的相关数据,检测到某些漂流浮标并没有数据缺失,在不存在数据缺失的漂流浮标所对应的预设子时段内,不向这些不存在数据缺失的浮标发送补传指令。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判断所述相关数据是否存在缺失,包括:
获取目标漂流浮标分组中所有漂流浮标采集的相关数据的消息ID;
根据所述消息ID查询缺失的消息ID;
确定所述缺失的消息ID对应的目标漂流浮标分组中的漂流浮标。
因服务端可任意设置或更改漂流浮标采集数据的时间间隔,若出现采集时间间隔的更改,则会得到采集时间点发生变化,比如,设置漂流浮标每四个小时采集一次海洋数据和位置信息,此时,采集时间点为0点,4点,8点,12点,16点,20点;而后更改为每6个小时采集一次数据,此时,采集时间点为0点,6点,12点,18点;在这种情况下便不能判断4点和6点是否有未上传的数据。为了满足对采集时间间隔的设置和更改,而不影响补传指令的混乱,为漂流浮标采集的每条数据设置消息ID,使得漂流浮标采集的每条数据都会包含一个字节的数据来表示这条数据的消息ID,从而使得服务器通过对消息ID进行检索,即可快速判断是哪个消息ID缺失,从而快速了解数据缺失情况,而不必关心缺失的这条数据是哪个时间的数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预设时段向目标漂流浮标分组发送补传指令,包括:
由所述目标漂流浮标分组内的各漂流浮标分别接收所述补传指令;
所述各漂流浮标根据所述补传指令,分别执行补传程序:
从存储中解密提取补传数据;
将所述补传数据以北斗短报文的形式进行返回。
各漂流浮标接收到补传指令后,会将需要补传的数据从本地存储中解密提取出来,封装为组包后,经内置的北斗模块以北斗短报文的形式返回至北斗终端指挥机。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预设时段之前的预设时间,启动所述目标漂流浮标分组中所有漂流浮标,使其均处于工作模式状态;
接收到补传指令的漂流浮标在回传所述补传数据后,进入低功耗的待机模式;
未接收到补充指令的漂流浮标在达到预设时间点时,进入低功耗的待机模式。
为了发送补传数据,需要为各漂流浮标设置定时开机时间,在本实施例中,该定时开机时间可与漂流浮标所属漂流浮标分组对应的管理时段(补传时段)匹配,使得漂流浮标开机后能及时接收到补传指令,进行数据补传,减少开机后的等待时间,可节约电量,增加漂流浮标的续航时间。所述预设时间点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不影响数据补传流程的正常执行,在此不作限定。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传所述补传数据至服务端,包括:
上传所述补传数据,由所述服务端获取所述补传数据的时间信息,将所述补传数据补充到对应的采集时间下。
漂流浮标采集数据时,采集到的数据会包含采集的具体时间日期,服务器接收到补传数据后,可对数据进行解析,将补传数据对应到具体的时间日期下,作为漂流浮标的采集数据。
在本实施例,给出示例说明上述数据自动补传方法,具体如下:
假设有一台北斗终端指挥机,命名为1号指挥机,其只在每小时的其中30分钟发送补传指令,有720台漂流浮标需要进行补传指令管理以进行数据补传。
首先,根据漂流浮标的设备ID(设备编号)进行分组,以每30台漂流浮标为一组,共得到24组漂流浮标分组,其中所有漂流浮标分组均在一号指挥机下管理,比对1-30为1-0组、31-60号为1-1组、61-90号为1-2组……691-720号为1-23组。
1-30号漂流浮标在0点时进行数据补传,因此1-30号在0点时会先发送完所采集的数据,然后会一直处于工作模式,直到接收到1号指挥机发送的补传指令或者已到达预设的时间点。当1号漂流浮标在00:01:00时刻接收到指挥机的补传指令后,便会执行补传程序,将需要补传的数据从本地存储中解密提取出后,经过组包后,经1号漂流浮标上内置的北斗模块,以北斗短报文的形式将补传数据发送到1号指挥机,1号指挥机收到数据后,将数据解析并上传到服务器端,使得数据端将缺失的数据重新存储或显示出来,1号漂流浮标在完成补传数据长传后会即刻进入低功耗睡眠模式。若服务端检测到2号漂流浮标并没有数据缺失,并不需要进行数据补传,那么1号指挥机便会跳过2号,而2号漂流浮标由于不会接收到补传指令,其会在等待到达预设时间点后自动进入低功耗休眠模式。整个过程中,服务端会持续检测后续漂流浮标是否有数据缺失的情况,直至检测到30号漂流浮标,1号指挥机会根据各漂流浮标的数据缺失情况,确定是否发送补传指令。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预设时段向目标漂流浮标分组发送补传指令,可包括:
在所述预设时段的起始时间之前完成接收所述目标漂流浮标分组中所有漂流浮标采集的相关数据;
判断所述相关数据是否存在缺失,确定存在相关数据缺失的漂流浮标;
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每间隔一分钟向所述存在相关数据缺失的漂流浮标依次发送所述补传指令。
在本实施例中,只向存在数据缺失的漂流浮标发送补传指令,而不存在相关数据缺失的漂流浮标则不需要进行数据补传,无需开机接收补传指令,因此可以一直处于低功耗的待机模式或减少其处于工作模式状态的时间,可进一步节约漂流浮标的电量,增加其续航能力。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判断所述相关数据是否存在缺失,包括:
获取目标漂流浮标分组中所有漂流浮标采集的相关数据的消息ID;
根据所述消息ID查询缺失的消息ID;
确定所述缺失的消息ID对应的目标漂流浮标分组中的漂流浮标。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数据自动补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数据自动补传装置可以包括:
指令管理模块310,用于在预设时段向目标漂流浮标分组发送补传指令,其中,在所述预设时段内每间隔一分钟向所述目标漂流浮标分组内其中一台漂流浮标发送所述补传指令;
数据接收模块320,用于接收所述漂流浮标回传的补传数据;
数据上传模块330,解析所述补传数据后进行上传。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可以是计算机以及服务器等,当然,在一定情况下,还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家教机、学习机等智能设备。如图4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
存储有可执行程序代码的存储器410;
与存储器410耦合的处理器420;
其中,处理器420调用存储器410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执行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的数据自动补传方法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的数据自动补传方法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的数据自动补传方法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应用发布平台,其中,应用发布平台用于发布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的数据自动补传方法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应理解,所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必然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单元,即可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所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若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获取的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者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请求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具体可以是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执行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理解,“与A对应的B”表示B与A相关联,根据A可以确定B。但还应理解,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他信息确定B。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一次可编程只读存储器(One-tim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OTPROM)、电子抹除式可复写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器、磁盘存储器、磁带存储器、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数据的计算机可读的任何其他介质。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数据自动补传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数据自动补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预设时段向目标漂流浮标分组发送补传指令,其中,在所述预设时段内每间隔一分钟向所述目标漂流浮标分组内其中一台漂流浮标发送所述补传指令;
接收所述漂流浮标回传的补传数据;
上传所述补传数据至服务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预设时段向目标漂流浮标分组发送补传指令,之前,还包括:
根据各所述漂流浮标的设备编号,将各所述漂流浮标划分到不同的漂流浮标分组;
为所述不同的漂流浮标分组配置不同的补传指令接收时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预设时段向目标漂流浮标分组发送补传指令,包括:
在所述预设时段的起始时间之前完成接收所述目标漂流浮标分组中所有漂流浮标采集的相关数据;
判断所述相关数据是否存在缺失,确定存在相关数据缺失的漂流浮标;
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每间隔一分钟向所述存在相关数据缺失的漂流浮标依次发送所述补传指令。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预设时段向目标漂流浮标分组发送补传指令,包括:
在所述预设时段的起始时间之前完成接收所述目标漂流浮标分组中所有漂流浮标采集的相关数据;
以预设间隔将所述预设时段进行分割,分割形成多个预设子时段;
在目标预设子时段向所述目标漂流浮标分组中的目标漂流浮标发送补传指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目标预设子时段向所述目标漂流浮标分组中的目标漂流浮标发送补传指令,包括:
在目标预设子时段的起始时间检测由目标漂流浮标发送的相关数据是否存在缺失;
如果存在缺失,则向所述目标漂流浮标发送补传指令,否则,不向所述目标漂流浮标发送补传指令。
6.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所述相关数据是否存在缺失,包括:
获取目标漂流浮标分组中所有漂流浮标采集的相关数据的消息ID;
根据所述消息ID查询缺失的消息ID;
确定所述缺失的消息ID对应的目标漂流浮标分组中的漂流浮标。
7.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预设时段之前的预设时间,启动所述目标漂流浮标分组中所有漂流浮标,使其均处于工作模式状态;
接收到补传指令的漂流浮标在回传所述补传数据后,进入低功耗的待机模式;
未接收到补充指令的漂流浮标在达到预设时间点时,进入低功耗的待机模式。
8.数据自动补传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指令管理模块,用于在预设时段向目标漂流浮标分组发送补传指令,其中,在所述预设时段内每间隔一分钟向所述目标漂流浮标分组内其中一台漂流浮标发送所述补传指令;
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漂流浮标回传的补传数据;
数据上传模块,解析所述补传数据后进行上传。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有可执行程序代码的存储器;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数据自动补传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数据自动补传方法。
CN202010912342.6A 2020-09-02 2020-09-02 数据自动补传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210444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12342.6A CN112104443A (zh) 2020-09-02 2020-09-02 数据自动补传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12342.6A CN112104443A (zh) 2020-09-02 2020-09-02 数据自动补传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04443A true CN112104443A (zh) 2020-12-18

Family

ID=737571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12342.6A Pending CN112104443A (zh) 2020-09-02 2020-09-02 数据自动补传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04443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20725A (zh) * 2015-05-06 2015-08-05 青岛晓龙仪器有限公司 海洋表层拉格朗日测量数据采集系统
CN104950317A (zh) * 2015-05-06 2015-09-30 青岛晓龙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经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通讯的海洋浮标及其使用方法
CN106646557A (zh) * 2016-12-26 2017-05-10 北京国交信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北斗星基增强系统和短报文功能的海洋监测浮标
CN109239751A (zh) * 2018-09-11 2019-01-18 上海交颐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广播海洋信息的智能数据处理方法
CN111252195A (zh) * 2020-03-31 2020-06-09 海南宸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浮球组件及漂流浮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20725A (zh) * 2015-05-06 2015-08-05 青岛晓龙仪器有限公司 海洋表层拉格朗日测量数据采集系统
CN104950317A (zh) * 2015-05-06 2015-09-30 青岛晓龙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经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通讯的海洋浮标及其使用方法
CN106646557A (zh) * 2016-12-26 2017-05-10 北京国交信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北斗星基增强系统和短报文功能的海洋监测浮标
CN109239751A (zh) * 2018-09-11 2019-01-18 上海交颐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广播海洋信息的智能数据处理方法
CN111252195A (zh) * 2020-03-31 2020-06-09 海南宸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浮球组件及漂流浮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素伟;王德亮;沈锐;: "HM2000型铱星剖面浮标岸站数据收发器的设计", 海洋技术学报, no. 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54068B (zh) 基于智能储衣装置的着装推送方法及系统
CN110321387A (zh) 数据同步方法、设备及终端设备
CN103442024A (zh) 一种智能移动终端与云端虚拟移动终端同步的系统和方法
RU2009101939A (ru) Способ сбора данных
EP3206383B1 (en) Remote server
CN105072569A (zh) 一种为移动终端省电的方法及装置
CN103517405B (zh) 一种网络定位的方法及系统、移动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CN102880991A (zh) 学生安全保障跟踪系统及方法和学生安全保障跟踪装置
CN105138104A (zh) 省电处理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和云端服务器
CN104092719A (zh) 文件传输方法、装置及分布式集群文件系统
CN106326242A (zh) 应用程序的推送方法及装置
CN108332423B (zh) 信息控制方法、服务器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2263799A (zh) 一种sns网络中好友推荐系统和方法
EP3206180A1 (en) Remote server
CN109787884B (zh) 一种消息推送方法和装置
CN105893185A (zh) 一种数据备份方法和装置
CN114092082A (zh) 一种基于多种消费情形智能消费机的消费方法及系统
CN103873552A (zh) 分配通过具有小显示部件的终端设备容易看见的内容的系统、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3257857A (zh) 管理加时间戳的事件的缓冲器的系统
RU2014151707A (ru) Способ загрузки данных в центральный модуль в системе получения сейсмических данных
US10761862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dding indicative icon in interactive application
CN112104443A (zh) 数据自动补传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636808A (zh) 一种基于北斗短报文的望远镜远程数据传输与控制方法
CN103984515A (zh) 一种位置信息显示设备、方法和监控终端
CN101365179A (zh) 一种基于短消息实现自动定位的方法及通信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